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生活化教学理念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10-01 09:53: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生活化教学理念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生活化教学理念论文

第1篇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价值就是既要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又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学生传授基本的知识,增强学生素养;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观察世界、思考世界、解决矛盾。“生活化”教学由于具有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特点,在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必将是实现其核心价值的有效途径。在“生活化”的政治课堂中,教师通过通俗的案例给学生传授知识,首先实现了学生把知识从认知到认同的转化,通过对具体时间的思考,再将知识内化为正确的认知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教师对实际案例的深度解析及同学的讨论交流,再将知识外化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注入了情感导向,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消化知识、运用知识,具有高度的实践辅助作用价值。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依据

(一)哲学依据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生活的科学,而生活是真实的,具体的。作为社会人文科学的思想政治课,其本质也是在于对生活真知的体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感受了许多政治现象,特别是高中政治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为政治课堂教学联系日常生活提供了可能。

(二)心理学依据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认为,在学习情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刺激,从而也导致各种各样的反应,一定的刺激和反应联系起来,学习就发生了。认知学派认为,认知是指在意识水平上对信息进行加工,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转化,信息的储存,信息对进一步认识的指导等。高中学生正值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能根据教学要求比较稳定地、长时间去观察某种对象和现象,他们开始用批评的辩证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喜欢独立地寻求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为此,他们喜欢争论、探讨、追问、喜欢独立活动,独立完成任务。

三、“生活化课堂”构建的细节要求

(一)依照政治课堂需求明确定位

教师作为高中政治课堂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生活化课堂”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上述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置,将自身作为教学主导,相辅相成,引导学生在政治世界中徜徉。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政治课堂与生活课堂结合在一起,要将传统教学中的单纯言传转变为生活化中的身教,保证学生能够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提升学习兴趣,改善高中政治学习成效。教师要由教书匠转变为引路人,引导学生融入到“生活化课堂”中,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思考、自主探究,保证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作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二)依照发展需求丰富课堂内容

“生活化课堂”是一种开放性较高、自由性较强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化场景中领略高中政治的魅力。在对该项教学进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课本知识传输给学生,更要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政治本质,让学生从各个层次、各个方面了解高中政治,提升自身政治知识,树立正确政治视角。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质,对电子资源、视频资源、文字资源等充分融合,与时俱进,在满足学生对时代环境的好奇心中让学生感受到高中政治的重要性,提升政治课堂的针对性及时代感。

(三)依照模式内容拓展教学时空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应用实践;教学评价

1.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创造来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有别于初中阶段的教学,不只是简单地识记知识,对学生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比如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把握和应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当能够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需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然而,历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理解难度非常大,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场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为例,战国时期的学术流派非常多,思想主张大相径庭,学生记忆难度比较大,容易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创设一些形象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分组,组织话剧表演,带学生穿越历史,让学生饰演诸子文豪(需注意的是按时展的先后顺序,依次登场),然后聚在一起,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穿越历史的现实生活版的百家争鸣,用个人的思想说服其他各家。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扮演、辩论,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三教九流”的思想主张的认识,有利于学习记忆。

2.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形式来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应用实践,实际上就是要将教学模式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此过程中,老师应当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并且适当延伸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为例,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辩论赛,将学生进行分派,即洋务派、顽固派,然后事先安排学生搜集材料,采取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筹备中来,派代表辩论,以体现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热忱。再如,在《近代物质文化生活的变迁》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婚俗变化方面的内容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一对恋人的悄悄话》这一历史短剧的形式,使旁白声情并茂、表演绘声绘色,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以上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可以让学生将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历史名词用个人的语言表达出来,使课堂活起来,提高课堂的持久生命力。

3.教学评价生活化实践

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促M学生的学习,对于提升历史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评价作为必要一环,也要趋向于生活化,使学生感到亲切、暖心。第一,评价内容避免单一。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一定要全面、综合、生活化。在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基础上,应当立足三维目标,不断提高对学生的评价要求。实践中,应当针对知识、技能进行评价,重点在于知识的理解应用、感受体验。针对过程和方法的评价,应当侧重于决策、解决问题。至于价值观以及情感观的评价,应当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兴趣、情操,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评价方法应当多元化、生活化。历史教学评价过程中,建议采用档案袋评价方式,老师指导学生充分反映个人的学习状况,按情景实物材料(如历史制作、小论文以及考察报告等)进行档案袋评价。在此过程中,还可采用表现评价法,该方法更加侧重于质性、过程的评价。比如,《重农抑商政策》一文中的相关政策利弊讲解时,辩论赛是比较好的选择,学生慷慨陈词、针尖对麦芒,可以提高课堂活跃度,提升他们的材料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评价更加客观、更加生活化。

生活化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是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我们应当将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优化教学课堂,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 波.谈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2):181-182.

[2]童乐敏.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下旬刊),2015(9):49-50.

第3篇

一、政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马克思辩证主义思想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来源于物质。只有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他们才会记得更清楚,学生日常的生活实践会影响他们思维的发展,通过学生的实践来检验知识,那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讲解政治知识,那必定能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加深。 

(一)生活化教学可以推进教育的改革 

传统的政治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知识时,主要是根据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的编排,勾画重点知识。新课改后,这种教学思想,已经不适合快速发展的今天了,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复合型的,而如果教师还是用以前的教学方式,是培养不出复合型人才,满足不了国家发展的要求。 

(二)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广,但高中生学习任务重,并且高中阶段,我国大多采用的是寄宿制管制,学生对外界的了解很少,如果教师教学采用生活化教学,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热点,也可以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社会热点的认识,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事物本质的分析,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得到质的飞跃,全面提高学生的发展。 

(三)生活化教学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学习,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会让学生读读背背,也不管学生理解与否,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出社会以后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并且这种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起来也没有多大的兴趣。生活化教学,把生活和理论结合起来讲解,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知识,在学习中理解生活,两者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在课堂中也就更加有效率了。 

二、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教师就必须创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为考试而学、为成绩而学、为高考而学,这样学生的学习乐趣是非常低下的,也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了解班上学生的发展特点,看他们对哪一方面的知识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多给学生讲解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将学生的生活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加知识的趣味性。 

(二)进行生活化教学,教师要精心挑选教学内容 

政治教材中,有大量的理论知识也有大量的事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准备把所有的案例都分析给学生,这不仅会让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也让学生感觉学习内容繁多,学习起来力不从心。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要精心挑选和当下热点问题相联系的教材知识,然后重点讲解,对教材中平常的案例就让学生了解一下即可,不用多加分析。因为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繁多,如果教师把教材中所有的案例都分析给学生,那必定会浪费教学时间,还会让学生觉得政治内容要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就容易产生厌学感情,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选择性的选择教学内容,这就足以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三)进行生活化教学,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 

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足以勾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也许刚开始学生的激情是有的,但如果一直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话,就容易让他们审美疲劳,最终使学生厌烦政治的学习。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比如:案例分析、活动教学、合作探究等,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不同时间的学习中,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教学方式,就可以把他们的学习好奇心激发出来,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 

(四)进行生活化教学,教师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 

既然是生活化的教学那么教师就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感觉在平时的生活中来学习知识,促进学生融入到要学习的政治知识中去。在创设情景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然后有针对性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政治知识的生活化气息。比如:在讲解“神奇的货币”这个知识点时,在引入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不同面值的货币,然后让学生起来回答各种货币分别可以买什么,通过这样让学生先认识到货币和生活的联系,接着教师再给学生讲解知识点。 

(五)进行生活化教学,教师要制定恰当的评价体系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概述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以学生所处的生活背景和累积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将教师教学和学生的社会生活有效、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将教学中的问题生活化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应用意识、动手能力以及探索精神的培养,致力于让学生学有所悟、学以致用,让教学工作更加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

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地位举足轻重,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现阶段我国的小学教育年限为6年,小学适龄儿童的年龄为6至12岁。“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生活化教学理念的一种运用,就是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生活背景、经验、思维、认知等方面的特点,采用小学生能够普遍接受的生活化的教学措施和手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化紧密结合在一起,要在特别关注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培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生活应用的观念、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收效和成绩。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和内容有了一定的掌握,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内涵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小学数学教师参与生活化教学的意识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其次,国家教育部以及各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关于新课标以及新教学理念的培训活动,并且经常组织开展生活化教学相关的教学竞赛,从而使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水平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再次,有很多学校或者教师都在积极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相关的课题研究工作,并且相继形成了颇具实践指导意义的教学论文及研究报告。

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推广普及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有益的保障,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已经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蔚然成风。但是,综观我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过程,其也存在着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目标错位。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和方法,让学生能够热爱数学、学以致用,将有关的数学知识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进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探索意识。但是,在实际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导致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目标错位。

二是,数学与生活未有效统一。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往往是过度注重了数学知识本身,但是忽略了小学升自身的特点,因此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竭力地强调小学数学课堂要与生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对这一教学观念的转变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因此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是会出现“重数学轻生活”以及“重生活轻数学”的现象。

三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与生活化素材未有机互动。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对生活原型引用不当、生活素材偏离生活实际、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相适应以及未对生活化素材中的非数学元素有效剔除,干扰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面的问题。

四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手段仍比较单一和封闭。现阶段,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在教学形式、情景创设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存在不足与偏差。在教学形式方面,许多教师对多媒体、游戏活动等生活化、形象化的方式极少或者不会使用;在情景创设方卖弄,许多教师往往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从而使得数学知识与情境的创生出现偏离;在教学方法方面,有的教师常常替代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探究,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机会。

三、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一)进一步加强生活化教学的观念意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其对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教育观念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的首要的、最关键的因素,要切实转变传统教育中的由知识到学生的观念,形成由学生到知识的正确理念,采用更加开放的、发展互动的生活化教学观念对待小学生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地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培养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人才。

(二)进一步加强开发与利用生活素材的力度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根据学生群体的具体情况、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学校的人文地理,按照生活化教学目标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现实生活素材的搜集和整合加工,并结合官方教材,形成多样化、生动化、灵活化的小学数学教材,从而广泛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去。

(三)进一步掌握创设多层次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情境技巧

创设多层次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情境即要求利用生活素材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生活化处理后,将单个、分散的元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动态的、发展性的画面和影像。要进一步掌握对文字、语言、物体观察、多媒体、游戏活动等情境创设技巧的掌握,为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空间,创设能够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创新探究、个性发展的广阔环境。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初中作文教学 生活化 实施策略

所谓“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以学生现实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学生习作内容着手,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热情,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运用语言表现生活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简言之,“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指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践行“生活作文”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实施初中作文教学生活化应把沟通习作与生活的桥梁作为研究与实践的重点,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作文,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来反映现实生活,并在练习作文的过程中做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有高雅品位和高尚情操的人。

一、实施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指导思想

首先,我们看看叶圣陶先生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断:“教学生作文,老师先要自己明白为什么写作,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叶圣陶先生的这些著名论断一针见血地揭示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

其次,课程标准积极倡导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四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二、实施作文教学生活化首先应实现作文题材生活化

作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作文是因为生活交往的需要而产生的,以写实为基础的、为交际服务的实用化作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即便是虚构的纯文学作品,也应取材于现实生活。笔者认为,实施作文教学生活化首先应实现作文题材生活化。赤橙黄绿青蓝紫,生活充满七色阳光,作文题材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

针对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语文教育专家相继提出了“作文命题的交际化”、“作文类型的实用化”等作文教学策略。那么,从作文题材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还应提倡“作文题材的生活化”的教学策略。笔者所说的“题材”,是指学生习作时为了表现主题、实现交际目的、增强表达效果而选用的事实素材。这些题材以整体描述或者片断引用的方式将习作充实起来,使习作内容有血有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论述道理有根有据,从而增强习作的表现力、感染力与说服力。笔者所说的“生活”,包括初中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及所社会生活,主要涵盖他们社会生活的见闻经历、平时所议的新闻时事、最爱探讨的人生话题、时常憧憬的未来图景、交往建构的人际关系及校园家庭的生活琐事等。笔者所说的“生活化”,是指初中生习作题材的选择尽量来源于他们所熟悉的现实生活。只有这样,学生在运用题材表达习作主题时,才会胸有成竹、左右逢源;也只有这样,初中生在生活中选择习作素材时,才会取舍有度,运用自如,而不至于望而生畏。

当然,要实现作文题材生活化,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引导。初中作文训练的内容方面也彰显了作文题材的生活化理念。利用这样的教材组织作文教学,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学生习作往作文题材内容的生活化方向引领。

初中作文教学常常通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四种体裁样式,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在记叙文训练方面,教师如果能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记叙文的题材内容就会自然而然地实现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在应用文训练方面,教师要将应用文的种类选择控制在学生可能接触与使用的生活范畴之内,例如书信、报告、请示、申请等应用文种类等;在说明文训练方面,要引导学生选择熟悉的题材进行训练,要注意通过新颖的命题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议论文训练方面,则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班级、学校或者社会上的某种现象或陋习,发表议论,各抒己见;也可以引导学生就老师教育学生、家长管教孩子及孝敬老人、建设和谐家庭、环境治理、打造温馨小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这方面题材内容的议论文训练,学生有感同身受的生活体验,能够调动生活储备,有助于发表出自内心的观点与态度,写起文章来自然会得心应手,走出“捉襟见肘”、“闭门造车”的困境。

三、实施作文教学生活化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施作文教学生活化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和作文教学改革的需要,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实现“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能够帮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作文与生活的关系,注重生活体验,使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活味,流露出真情实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习作的自信心与习作水平;也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作文教学能力。

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在对学生作文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的基础之上。在作文指导过程中,教师要以友善的态度,给予学生温馨的人文关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习作命题的生活化、作文题材选择的生活化,最大限度地将作文教学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周围世界、关注社会变化。唯其如此,才能够给予学生体验生活与自由习作的时空,才能够调动学生捕捉素材的灵感,激发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热情。

参考文献:

第6篇

“生活化教学”就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和挖掘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科知识中的生活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

二、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在教学上,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以“三维目标”为导向逐步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认识到历史教学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知识点,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未来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历史课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二)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1.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历史课堂除了运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教师还可以适当地使用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各种历史素材,如,学生家的老照片、观看过的历史影像资料等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通过各种感官来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2.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1)情景复现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创设历史情境为主要特征,其理论是学生的学习是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需要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学生认识是从具体生动的表象开始,进而发展到理性的认识;学生的历史认识不应该只是概念上的理解,而应该是通过对历史的感受和体验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抽象认识。

(2)社会考察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结合校外历史调查活动进行历史教学。其理论是学习要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从社会实际中获取有效的学习信息。

(三)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1.加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是使历史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知识。发掘生活中的历史知识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历史课堂教学以实际生活为真正指南和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一环。

2.适当运用乡土教材

乡土史资源具有感性、生动和直观的特点,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生长和生活的地区紧密相关,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亲切感,产生去了解探究的强烈欲望,这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导向、诊断、促进和激励的功能,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课程改革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

1.评价内容综合化,凸显学生生活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强调对评价对象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关注,从三维目标出发,对学生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与技能的评价重在感受、体验、理解与运用;过程与方法的评价重在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和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则注重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2.评价方法多样化、生活化

(1)档案袋评价法

历史科档案袋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放进一些足以能够反映其学习进步与成绩、基于情景活动的实物材料,如,历史小论文、历史考察报告、历史随笔、历史小制作等。

(2)表现性评价法

表现性评价重视过程,重视质性,历史活动课上很适合采用表现性评价法。如,在以“重农抑商政策的利弊”为辩论主题的历史活动课上,学生慷慨陈词,针锋相对,课堂气氛活跃。这是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材料分析归纳整理能力、心理素质、思维的敏捷度、与他人的交流合作能力等方面发展情况评价的很好佐证材料。

三、历史生活化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了解任课班级学生的情况,处理好间接、直接经验的关系

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除了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思想状况等一般状况外,还要具体了解每个班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的情况,如,掌握的历史知识水平、对历史课程的态度、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的方法、对历史教师的希望等,甚至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的困惑、疑虑等也要有所了解,以便在筹划课堂教学工作时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调整教学策略。

(二)教学语言的生活化

历史教师的语言修养和运用语言的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富有智慧、有时代特色,通俗易懂,就一定能够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启发学生。

(三)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第7篇

【编者按】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与“生活”只是人人都知道些皮毛,但却一直未形成教学范式、体系,更没有建构起具体的“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的黑洞。经过二十多年的生活化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董旭午老师建构起了“一化六教”的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范式和“立体四层”的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了“生活化语文教育场”。这一系列实践研究和科学建构,使这个“黑洞”有了比较具体内容,充满了生活化的真语文教学气息、活力与智慧,也较好地解决了中学语文教学领域一直存在着的本务不明,学生无兴趣、不自觉,学生主体性非理性抬升、本真阅读绝对化,读写严重分家,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脱节,教学极端应试化、功利化,目中无人、教而不育等一系列很严重的实际问题。为此,本刊特别约请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团队的8位特级教师有针对性地撰写了一组“生活化语文教育场”专题透视研究的文章。从本期起本刊将连续两期发表该组文章,以揭示“生活化语文教学”是如何在实践中返本归真、活教活学地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希望能够引起更广泛的关注以及更深广的实践和研究。

(策划人:董旭午 江苏省特级教师)

【摘 要】生活化语文教学理念、“一化六教”课堂教学基本范式以及“生活化语文教育场”始终坚守着语文、语文学科及其教与学的本质与规律,始终坚守着语文教学的本务,即教学生学好语言表达艺术,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素养。语文的本质、语文教学的实质与本务必须要有一个科学、明确的解读和定位。果能如此,所有“语文人”也就容易形成共识与合力了,语文教学也就绝不会再这样没名没分地瞎折腾了。

【关键词】生活化;语文教学;本务;坚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1-0008-04

谈起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本务坚守,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前提,那就是何谓“语文”。对于“语文”,叶圣陶先生早就作过精辟、科学的解释,他说:“彼时国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称为‘语文’)。”张志公先生也说:“这个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则谓之文,合起来称语文。”笔者认为,两位先生都是从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实质和本务的维度来揭示“语文”的本质的,这应该是无可非议的。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通过语文教学练,教学生学好语言表达艺术,全面掌握听、说、读、写、思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会听、会说、会读、会写、善思、善辨之人。为什么要这样讲呢?因为这一点才是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特质,人文、文化、人格、生命、审美等教育绝不是语文学科教学所独自承担的,更不是它的特质和教学的专务。鉴于此,笔者认为,基础教育阶段语文的应有之义就是:教师教中小学生学好语言表达艺术、掌握语言运用的本领以及学会做人所依据的教科书及相关课程。语文教学,就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充分利用语文教科书及其语言内容所进行的一系列教与学的(包括合理拓展的)活动。所以,语文教学本务,也就只能是教学生学好语言表达艺术,并使学生形成自觉和习惯,拥有终身受益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和素养。

长期以来,我们对语文和语文教学的本质、实质一直不能够给予归真返本的科学理解,总是自作多情地强加给语文和语文教学一些非本质属性的东西,甚至干脆就不承认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和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本务(具体见前文所述),甚至本末倒置地用人文属性的东西(本来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而绝非载体)来替代语文和语文教学。这种抓不住本质和本务的人文化倾向的严重泛滥,致使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不守本、不明确、不集中,进而导致语文教学人文泛滥,效益极低。

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谈谈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本务坚守。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生活化语文教学理念对教学本务的坚守

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定义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与生活相融通,教学的方式、方法、途径、过程、环境、体系、课程等全面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教学方法论概念,其主旨就在于强调教师要生活化地活教、教活和教会,学生要生活化活学、学活和学会,教与学都把“生活”作为一种手段、策略、途径、资源等,让“生活”在语文教与学的过程中手段化、策略化、途径化、资源化等。这个概念旨在强调,语文教与学的方式、方法、途径、过程、环境、体系、课程等都是可以生活化的,“生活”可以成为语文教与学的方式、方法、途径、环境、资源等。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研究,笔者充分发掘“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提炼出了生活化的有效教学、环境优化、体系建构、课程实施等所需的活的方式、方法、途径、策略等,形成了现在的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范式和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这里还要郑重声明:生活化语文教学,就是要生活化地进行语文教与学,就是语文教与学的方式、方法、途径、环境、资源等生活化,与“生活语文”这个概念毫不搭界,与“生活化语文”也不相同――绝不能这样简称。笔者无意去招惹“语文”,去窄化和异化这个概念。我们之所以要提出生活化语文教学这个概念,就是想通过生活化地实施语文教与学,使语文教学步入返本归真、守本务实、智慧有趣、扎实有效的正途。

“生活化语文教学”中的“生活化”,笔者认为,有以下三层含义:

一是课堂教学层面,特指教师生活化地教,即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联系读者生活,回归生活情理,充分感受生命积淀等,体验、感受、思考、探究,直至最终悟得课文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和运招用技的原由,从而引导学生也这样生活化地学。简明地讲,就是教师生活化地教,学生生活化地学,教与学都把“生活”作为手段、策略、途径、资源等,师生一道过好课堂教学生活,合力做好语文教与学这一件事。

二是课内外表达历练层面,特指教师在生活化地教的同时,引发学生依托课文学习,依据文境或文意进行写作和思辨训练,指导学生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及提炼、概括、整理各种问题结论等课堂活动中做实做好语言规范训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这样认真历练,且长期坚持,当日子来过,养成自觉和习惯。在课堂上,教师教学生的同时,交给学生课内向课外拓展、课内外相互融通、互哺共生的方法和策略。教师课内导练是前提和基础,学生课内外历练是内容和旨归,两者有机融通,彼此促进,互哺共生。师生长期坚持导练和历练当日子过,逐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与习惯的发育和生成。

三是“生活化语文教育场”建构层面,特指在课堂教师生活化地教学和导练以及学生生活化地学悟和历练基础上,由生活化课堂教学这个核心层向外拓展,再依次建构起“总结提升”“辅助拓展”“自主历练”三个环层。四层之间互化融通、互哺共生,合力建构起一个“立体四层”的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最终形成了“生活化语文教育场”。在这个“场”内,教师生长期坚持生活化的教学和导练、学悟和历练,课内外融通,当日子过,循序持久,合力实现“四个互化融通”:一是教师课内教学生阅读、感受、探究、体悟与学生课外自主观察、阅读、感受、探究、体悟的互化融通;二是教师课内引发学生最大程度地依托课文学习进行表达历练与学生课外自主练笔的互化融通;三是教师课内引发学生发现可思辨点、自觉进行思辨训练与学生课外自主观察、阅读和思辨的互化融通;四是教师课内指导学生进行书面语、口语训练与课外学生自主锻炼自己的书面语和口语能力的互化融通。最终,真正实现课内教师所有的教学和导练以及学生所有的学悟和历练与课外学生自觉自主的学悟和历练持久地互化融通和互哺共生。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这个“场”内自觉自主、富有情趣和智慧地活学活悟语文,学活学会语文,活练活用语文,进而悟透和会用语文,最终悟得语言真谛,练好表达本领。同时,学生还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真正获得精神、品格和境界等方面的无痕发育与提升。

“生活化语文教学”中的“化”字,也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是生活化语文教与学过程中的多维“生活”有机化通。主要有五点:一是课堂教与学与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教师生活、学生生活以及生活情理等多维生活之间的有机化通;二是多维“生活”彼此之间的有机化通;三是语文知识教学与生活情理的有机化通;四是学生课内生活化地深读、体验、感悟与学生课外生活化地观察、阅读、思辨、感悟的有机化通;五是教师课内生活化地指导学生做实表达历练与学生课外生活化地自主表达历练的有机化通。同时,这五个“有机化通”之间又互化融通,互为给力,互哺共生。这样一来,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多维“生活”及相关因素也就整体融通了,语文教与学也就全盘皆活了,也就真的充满活力、智慧、理趣、情趣了,也就更扎实、深透和有效了。

例如,教学实践中,经常会有人闹出“祥林嫂有争取婚姻自主”“朱自清爸爸爬月台违反交通法”之类超越教学文本主旨内涵的笑话。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让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教师生活等实现有机化通,也就是仅仅站在教师和学生生活的维度,仅仅从师生文化积淀、个性体验和思考出发来作出判断。这样一来,脱离作者和教学文本而闹出一些笑话也就不足为奇了。再如,语文知识教学与生活情理的有机化通,会促进学生活学学活,学透学会。又如,学生课内外生活化地观察、阅读、思辨、感悟以及自主表达历练的有机化通,更会促进他们的语文学习和历练的课内外互化融通,互为给力和互哺共生,进而真正获得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发育和提升。

第二层是语文教与学过程中的多维“生活”的手段化、策略化和资源化。即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教师生活、学生生活、生活情理乃至学生课内外语文学习生活等,都是教师生活化教学和导练、学生生活化学悟和历练的手段、策略和资源,要生活化地、智慧而有趣地充分发掘和利用。

语文教学之所以长期以来一直就死讲课文,或者盯着高考模式死教死练死考死循环,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大多数语文教师严重缺乏将教学中的多维“生活”视为教与学手段、策略和资源等的意识,甚至几乎就无视这些“生活”的存在,尤其是几乎就没有把学生课内外语文学习生活视为资源并加以利用的意识。比如,探究课文的主治内涵,品析课文的语言艺术等往往只是生硬地照搬教参或教辅资料上的成说,而不是自己深入多维“生活”去体验、感受、思辨和感悟,更做不到用自己融通多维“生活”后的真感悟去教学生去真体验、感受、思辨和感悟。语文教学注定是远离生活,没有生命真参与和感悟的伪语文教学,更注定是不能够真正把学生教活教会的。再有,学生课内外语文学习生活,如课堂上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整理各种问题的结论、课文品析、依文练笔以及课外的阅读美文报刊、观看影视网络、观察世间万象等,都是学生学好语文的资源,教师也要充分加以利用。只有这样生活化地通学透悟,学生才有可能学得更有兴趣,更有智慧,更有活力,更有实效。

第三层是把教与学当日子过。教师要像过日子那样去坚持做实做好课内外教学和导练;学生要像过日子那样去坚持做实做好课内外学悟和历练,随日子走、当日子过。学生学活了,悟透了,历练了,这还不够,他们还要课内外融通地长期地去学,去悟,去历练,随日子走,当日子过,形成自觉和习惯,真正做到课内外与学、悟、练互化融通,互哺共生,直至真正学好学会,能用会用,终身受益。

可见,生活化语文教学理念是始终坚守教学生学好语文表达艺术、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这个本务的,是始终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积累、文化积淀和生命体验的,是始终把语文学习和历练作为积极而有意义的生活来对待的,是始终以学生生活化地学悟和历练活动为主线的,是始终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积累)的渐进发育和提升的。

二、“一化六教”课堂教学基本范式对教学本务的坚守

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范式“一化六教”当中的“一化”就是生活化地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前文已有所表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六教”包括“教学生把语言历练当日子过”“教学生把依情据理品析当日子过” “教学生把自主思辨当日子过”“教学生把依文练写当日子过”“教学生把读世悟文当日子过”“教学生把语文积累当日子过”等。这“一化六教”的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是活化语文教学体系核心层,每一“教”都紧紧扣住语文教学的本务。

教学生把语言历练当日子过就是教学生把实打实地归纳、提炼、整理好课堂的一些结论当日子过,旨在指导学生自主做实正音释词、概括整理,自觉运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进行口头答题、师生对话、讨论探究等,以促进学生养成规范、健康地运用母语进行表达、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生把据理品析当日子过就是教学生把深入“作者生活”和“课文生活”,并联系“读者生活”和“生活情理”等,多维“生活”深度融通地体验、感受、思考、感悟作者为什么这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的原由当日子过,旨在切实促进学生养成这种自觉意识和好习惯。

教学生把自主思辨当日子过就是教学生把积极发现课文的可思辨点并自主思辨当日子过,旨在扎实训练学生语文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给学生一副独立思辨的头脑,并促其练就一双善于观察、阅读、思辨的慧眼。

教学生把依文练写当日子过就是教学生把依托课文内容学习仿写、续写、扩写、改写、补写,祝福语、颁奖词、楹联以及人物评论、事件评论、作品评论等当日子过,旨在通过这种生活化的课内自然习作训练,促进学生形成意识,养成自觉和习惯,扎实培育他们的想象力、思辨力、品析力等。

教学生把读世悟文当日子过就是把教学生读世(指学生阅读、观察、听闻到文章、世象和世事等)悟修辞艺术和写作技法等当日子过,旨在教学生学会运用课内所学到课外生活的天地里去体察、体验、感受和感悟,用眼睛“读”出、用心灵悟出生活中的为文和表达之道来,自觉地把自己的生活世界转化成鲜活的“悟文”资源。

教学生把语文积累当日子过,包括“教学生把积累‘我的活知识’当日子过” “教学生把积累‘我的活语言’当日子过”和“教学生把积累‘我的素材’当日子过”这三个有机组成部分,旨在教学生把积累“我的活知识(如字词、语法、修辞、逻辑等)”“我的活语言(如课内外艺术高妙、哲思隽永、震撼人心的佳句)”“我的素材(即打上学生个体生命和人格的烙印的个性化素材)”当日子过,并最终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生活化语文教育场”对教学本务的坚守

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即“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由核心层(即“一化六教”的课堂教学)以及由核心层依次向外拓展的总结提升、辅助扩展和自主历练等三个环层(剖面)构成。其中,核心层“一化六教”的每一“教”都是紧紧扣住语文教学本务的(这一点前文已表述,这里不再赘言)。另外三个环层,其内容也都是与语文教学的本务有着直接和间接关系的。

1. 总结提升层

这一层分“学法贯通”“表达提升”“素养积淀”三个维度为学生做一系列讲座,对课内教学的内容分类进行对接总结和提升。这些讲座是:“学法贯通”系列的“语言文字学习策略生活化指导”“文学类文本品析策略生活化指导”“论说类文本品析策略生活化指导” 等三个讲座;“表达提升”系列包括“常见文体写作策略生活化指导”“依读练写策略生活化指导”“即境表达策略生活化指导” 等3个讲座,“素养积淀”系列包括“个性化素材积累策略生活化指导”“经典课文人文内涵提炼生活化指导”“应考技法与运用策略生活化指导” 等三个讲座。共九个讲座。

2. 辅助拓展层

这一层分“中学生必备知识积累”“中学生语文学习基本素养积淀”“中学生语文学习健康心理指南”三个维度为学生做一系列辅导讲座,这些讲座最切合教与学实际地开阔学生视野,夯实学生学好语文必备的知识和素养之基。这些讲座是:中学生必备知识积累系列的“生活化背景下中学生必备古代文化知识积累辅导讲座”“生活化背景下中学生必备逻辑知识积累辅导讲座”“生活化背景下中学生必备语修知识积累辅导讲座”“生活化背景下中学生必备写法知识积累辅导讲座”“生活化背景下中学生必备语文审美知识积累辅导讲座”“生活化背景下中学生必备和谐交际知识积累辅导讲座”等六个讲座;中学生语文学习基本素养积淀系列的“生活化背景下中学其他学科教材语文价值的发掘辅导讲座”“生活化背景下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思想流派辅导讲座”“生活化背景下西方古代主要哲学思想流派辅导讲座”“生活化背景下时代社会与文学创作辅导讲座”等四个讲座;中学生语文学习健康心理指导系列的“生活化背景下中学生阅读心理辅导讲座”“生活化背景下中学生写作心理辅导讲座”“生活化背景下中学生审美心理辅导讲座”“生活化背景下中学生应考心理辅导讲座”等四个讲座。共十四个讲座。

从总结提升层和辅助拓展层的23个讲座的内容来看,其内容要么直接关涉语文教学本务;要么突出素养积淀和心理辅导,也都是在为促进学生完成“本务”奠基。可见,这两个环层不仅基本完成了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的建构,更是在相互融通、互哺共生地坚守着语文教学的本务。

3. 至于自主历练层,其主要途径就是语言规范化、经典文摘与点评、随笔写作与同伴评点等,更是直接关涉学生自主表达历练

这一层铺设在“辅助拓展层”的,最终完善了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的建构。在这一层内,教师指导、督促、检查、激励、鼓励学生长期坚持课外自主表达历练,以突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实用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督检、激励、鼓励下,充分运用课内学得的策略和方法,自觉、自主地观察、读书、体验、感受、思考、思辨、感悟、评判,并持久、循序、扎实地坚持自主历练,随日子走,当日子过,形成自觉和习惯。这最外层的自主历练以课内历练为基础,主要途径有语言规范化、即境表达、经典文摘与点评、随笔写作与同伴评点等,主要呈现形式有经典文摘与自主点评和随笔写作与同伴评点等。

可见,自主自练层的所有活动全都是紧扣住教学生学好语言表达艺术这个本务的,使学生在课内外都过上了一种历练表达、规范语用的积极生活,并在这种生活中练好本领,健康成长。

总之,“语文姓语”这一理念早已自然无痕地融入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了,早已融入“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的各个层与环节之中了。在这个“场”内,我们始终坚守住了语文、语文学科及其教与学的本质与规律。教师长期坚持生活化教学和导练,学生长期坚持课内外融通,循序持久的学悟和历练。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会在这个“场”内自觉自主地富有情趣和智慧地活学活悟语文,活练活用语文,进而悟透和会用语文的。

最后,再重申几句。生活化语文教学本务就是教学生学好语言表达艺术,其终极教育理想就是教文立人。基础教育阶段,语文的本质、语文教学的实质与本务必须要有一个科学、明确的解读和定位。果能如此,一切也就理顺了,广大语文教师也就都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了,课标制定者、教材编写者和广大语文教育研究专家也就明白该怎么指导和服务语文教学了,所有的“语文人”也就容易形成共识与合力了,语文教学也就绝不会再这样没名没分地瞎折腾了。

第8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建立措施

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离不开师生们的共同努力。教师的教学效果决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是相对传统数学课堂教学而言的,指的是在日常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按照高中数学教学大纲,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爱上数学,学会数学学习的技巧。

一、建设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性

数学学科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为什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会如此受重视呢?在高考中,数学学科占据很大的比例,理科200分、文科160分。从应试教育角度出发,无论文科还是理科,都可以说得数学者得天下。而且,高中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其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是主讲,也是课堂的主角。通过高效数学课堂的建立,学生们数学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得以保证。建设高效数学课堂是符合学生需求,响应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号召的关键。

二、高效数学课堂构建策略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导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高中生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丧失数学学习积极性,产生厌学情绪。笔者从长期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出发,发现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缺失是学困生的主要成因。所以,要想构建出高效数学课堂,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生活化数学教学情境的构建,可以有效地活跃数学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使课堂导入变得更加高效和直接。将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们创设课堂讨论的生活化情境,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建立。

2.改善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想构建高效数学课堂,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改善传统的数学教学结构,提高数学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复习、预习、教学、习题、测试等等都是叠加在课堂时间之中的。教师将课堂时间进行合理规划,突出课堂层次和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组织设计上,教师必须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自身智力水平和学习水平,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在课堂结构设计中,教师必须结合教材,建设完整、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课前预习、课堂训练到课后回顾等等环节,实施高效课堂策略。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对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同样功不可没。多媒体技术以其容量大、展示方便、趣味性强,获得了众多师生的热捧。在图文资料、多媒体信息的协助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不管是规划课堂结构还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都是以改善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为宗旨。

3.转变教学理念,寻求高效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职人员的努力下,一系列高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不断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技术教学法等。总体而言,这些高效教学策略都是围绕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转变高中数学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实施的。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教师主导,学生们只是课堂的配角和听众。但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则处于主导地位。要想实现高效数学教学课堂的创设,教师必须以服务学生为教学理念,通过教学角色的转换,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在每种数学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实际教学需求出发,结合学校教学的实际条件,选取行之有效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兴趣;节奏;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同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同时倡导具有实效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活动。旨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河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兴趣培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时兴趣培养也是不得不提到话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语文学科,兴趣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是这样一门既抽象又具体的学科,特别是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的培养,仅仅依靠老师对基础知识的讲解是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的,因此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升学习语文的能力。例如,在初中语文中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中,散文的创作如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稍不注意就会使文章无法突出重点或者直接变成议论文,而很多学生写议论文的时候长篇累牍的排比句、理论解说、缺少实例作为佐证,使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不得要领。如果语文老师能够在每节课的开始都能利用五分钟为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作为作文写作的素材积累,或者拿出几篇比较优秀的议论文、散文、叙事文等各种文章进行分析,除了讲名人事迹的故事,也可以帮助学生搜集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像“最美妈妈”“最美教师”等歌颂社会好人好事的新闻,都能够成为学生语文写作的素材,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形成分类齐全的素材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兴趣的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时期,我们要把兴趣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通过帮助学生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向上的情感,以及学习激情,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合理教学节奏的把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课堂时间只有仅仅的45分钟,然而每节课需要我们掌握的知识点却很多。而且经过研究,学生在课堂上15分钟后,大多都不能专心听讲,游离于课堂,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就要改变这种问题,在教学过程处理上,要注意快慢适宜、详略得当设计教学节奏时,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安排内容要错落有致,分配时间要大体适当。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要详略得当,不可平均用力,即课文内容要讲到点子上。若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牵动一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的节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作为教师具备科学的教学理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