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电子化合同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4 16:32: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子化合同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电子化合同管理

第1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9-0087-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在电力系统的建设和改造中,配电自动化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内容,每一个城市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配电自动化的建设,以此来更好的进行发电、输电和供电,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发展。

1 配电自动化概述

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首先提出了配点自动化的概念,并且目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应用。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配电网十分薄弱,架空线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并且一般采用的都是树状结构,这样就没有较高的可靠性,有着较大的损耗,电压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大力进行配电网的建设,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进来,提高配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使管理水平在提高的基础上,实现损耗降低的目的。

目前,还没有统一配电自动化的概念,一般来讲,将配电管理系统划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通信系统、主站系统、子站系统以及远方终端等等;这四个方面是互相独立,但是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2 配电自动化的内容

①变电站自动化:目前在电网建设和改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变电站自动化的实现和发展,在电力系统,变电站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是转换电能,重新分配电能,它的工作质量,将会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产生直接的影响。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电机组的容量越来越大,超高压输电的距离越来越长,那么就增加了安全控制的难度,传统的操作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展的要求,需要技术改造变电站的旧设备。

②馈线自动化:具体来讲,配电线路的自动化就被称之为馈线自动化,主要包括三个电压等级的线路,分别是高压、低压以及中压等。大致来讲,这些配电线路都存在于变电站的变压器二次测出线口到线路上的负荷之间。相较于高压线路或者中压线路,馈线自动化因为其自身的特点,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功能等等。

③配电自动化的立足点: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和改造城市农村配电网,以此来促使供电质量得到提高,促使社会获得更好的发展。国家在这个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在建设和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应用进来。在建设和改造过程中,配电自动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那么在配电网改造中,都需要大力进行自动化建设,只有这样,目前配电网中存在的问题才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更加可靠的供电,促使用户供电需求得到满足,要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在对电力用户用电时效性进行考虑之外,还需要将用户的供电需求充分纳入考虑范围。结合用户用电的实际需求,更好的服务于用户用电。

3 配电自动化管理

①信息管理:通过研究发现,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信息管理,可以连续的采集和更新信息。从实质上来讲,信息系统是一个数据库,记录着配电系统状态,并且是不断更新和跟踪的,保证能够完整准确的记录配电系统。相关的配电调度员可以结合具体的功能需求来对数据进行存储,结合时代的发展,修改这些存储数据。信息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连续进行,可以随时存储、检索以及处理数据。对于存储的信息,要求有着较高的精度和实时性,并且动作时间较短,一般要求在毫秒级内完成。对于无功控制等功能数据,实时性没有精度重要。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的减少顺序扫描所造成数据的不同时性。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采取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反应。在信息记录方面,主要是对系统各点的运行参数以及事件等进行记录,将系统结构变化进行有效的反映。远方抄表功能,主要是可以自动记录用户表计上的电力信息和电量信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是不会影响信息精度等。

②安全管理:通过安全管理,来最大限度的降低故障对配电系统的影响。如果有永久性故障出现,首先要对故障性路段进行辨识,然后进行隔离,对配电系统进行重新构建,降低非故障段恢复供电的时间。一般情况下,配电网运行对用户供电主要是通过放射状馈电线来实现的,如果有着较大的负荷密度,就需要互连这些馈电线,这样用户才可以从更多的供电途径中进行选择。在这样的配电系统中,可以自动来识别故障,自动恢复供电。如果有故障发生于某条线路的某段,馈电线路断路器将会总挑战,然后进行一定次数的自动重合,重合成功就表示故障已经消失,如果故障是永久性的,那么将会再次跳开馈电线断路器,并且在断开位置上进行锁定。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分析故障电流分布信息,将故障位置给识别出来,切断电源之后,来自动隔离有关的分段刀闸。自动化系统将会对运行方式重新安排,对相应的刀闸及断路器进行控制和操作,然后在供电电源上重新接入那些所有非故障线路段。

③加快电网建设的步伐。目前,电力系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组成部分,对电力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量,那么就需要促使电网传输容量以及电压质量得到提高。要将配电自动化技术充分利用起来,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有故障发生时,促使局部停电得以实现。要改革已经形成的配电系统,对监控设备、故障提示器以及智能型故障检测设备等进行重新安装,这样可以降低配电系统故障的发生几率,即使有故障发生,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修复。

4 结 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得知,目前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用电需求越来越大,对电力供电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配电网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漏洞,不利于供电质量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在配电网改造和建设过程中,积极进行配电自动化的建设,以此来提高供电质量,更好的进行发电、输电和供电,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华宇,牛永佳,孙磊.试论电力系统中配电自动化及管理[J].无线互联科技,2013,2(5):123-125.

[2] 葛坤泉.配电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意义及管理方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20):98-99.

第2篇

[关键词] 变电站 综合自动化系统 运行管理

一前言

近年来,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这一高新技术在我国变电站的应用非常广泛。所谓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它既是电网发展的要求,也是电网管理的要求。由于目前我国应用这一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应用正在不断发展当中,加之设备在线监测、设备状态检修等新的运行管理模式正在摸索之中,各地变电站运行中均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问题。

二、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特点

(1)全面快捷的信号采集功能

综合自动化系统与常规变电站相比,由自动化系统完成全所的监控、管理和远动功能,包括控制、同期、防误闭锁、设备状态信号监视、信号报警、SOE测量、计量等功能。

(2)分层分布式结构。

按变电站的控制层次和对象,设置全站控制级一变电站层和就地单元控制级一间隔层的二层式分布控制系统结构,或分为三层,即变电站层、通讯层和间隔层。这种结构相比集中式处理的系统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1、可靠性提高,任一部分设备故障只影响局部,即将故障分散,当站级系统或网络故障,只影响到监控部分,而最重要的保护、控制功能可继续运行,任一智能单元损坏不应导致全站的通讯中断。2、扩展性和开放性较高,有利于工程的设计及应用。3、站内二次设备所需的电缆大大减少,节约投资,也简化了调试维护。

(3)安全的自动化调整

变电站负荷调整、电压调节及电量报表等工作都由调度自动化系统直接生成,改变了过去那种由调度下令后变电值班人员接令执行操作的繁琐环节,减少了值班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变电运行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三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运行中常出现的问题

(1)监控程序不稳定

由于变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后,监控人员在主控站或调度室内,面对显示器进行变电站的全方位监视和操作。所以监控系统能否保持长时间稳定无故障的运行,对提高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水平和安全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目前某些监控程序不稳定,在某种情况下,比如打开了几个报表未关闭,某个信号未复归等,造成监控系统积存大量信息,消耗计算机内存,造成监控机死机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情况对变电站安全运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2)继电保护与监控系统通讯时有中断

保护装置本身功能满足要求,但由于时有误发信号,造成保护管理机死机,发信不正确,以致信号中断。

(3)双机系统切换存在问题

自动化变电站的双机以串口通信为主以太网为副的相互监视主备状态,理论上可以绝对保证主备状态的正确。但有时在切换过程中会出现信息卡死或者信号丢失的现象,或者出现数据不刷新,遥控设备失效。

(4)信息传递不畅

时有通信通道中断或遥控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后台监控机界面接线图设备状态与现场实际不符,不能及时随一次设备作状态变化。

综合自动化防误操作系统主要由五防管理机及后台监控机组成。它们各自有独立的系统,由不同厂家技术人员来进行维护,在配置过程中容易出现配置不当等人为错误。当配置出现问题时往往需要对全站五防进行总解锁后进行操作,这样就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5)遥控信号误动

自动化变电站通信控制器通过串口与MODEM 相连,MODEM与通道相连,送至主站。由于保护规约比较多,复杂,在主站对保护规约进行了扩展,做好了接口的运行过程中会经常发现遥控信号误动,这可能是规约没处理好,也有可能是测控单元装置运行不稳,具体很难查找。

(6)过分依赖综合控制系统

作为综合自动化控制核心的总控单元往往按一主一备配置,当运行中出现主机和备机切换过程中发生错误时,所有的信息在远方都无法观测,对系统运行造成极大影响。

四 对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几点建议

(1)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设计

自动化变电站的设计应按原电力部农电司提出的“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建设原则,坚持“户外式、小型化、造价低、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的发展方向。二次设计必须使变电站现场对主变温度、母线电压、电流等主要运行参数的显示简单、直观,便于值班人员监控。保留常规变电站预告信号和事故信号功能,有利于当远方通信出现故障时,变电值班人员能发现设备异常,及时处理事故。

另外,变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后,很多的运行维护工作都需要通过微机装置来完成。但综合自动化装置的软硬件更新换代非常快,所选用的设备可能很快就变成落后产品;监控软件有时会存在难以发现的缺陷,以至导致监控维护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影响了变电站的安全运转。所以设计时,在选择综合自动化产品及后台监控系统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选出一种程序运行稳定、功能、齐全、软硬件配置相对超前的综合自动化产品。

(2)常规变电站的自动化改造

常规变电站的改造应立足一次设备,配合稳定可靠的二次保护设备是变电站实行自动化的基础。对一次设备进行无油化改造,二次部分按自动化要求设计,电磁式继电器改为“四遥”集成模块保护,变电站各种信号通过RTU 柜传送调度中心,变电站现场电压、电流、温升等主要参数显示要求简单、直观,为值班监控提供方便。同时,增加远方操作转换功能、远方复归信号继电器、小电流系统接地选线装置。

(3)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及验收

从目前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看来,许多问题都同产品质量和工程安装质量直接有关,因此,在建自动化变电站中,要重视产品质量、安装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安装完成后要加强验收环节,在系统投入运行之前就把应该避免发生的缺陷处理掉,为之后的安全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

目前自动化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基本是少人值班和无人值班两种。少人值班比常规变电站人员减少一半。无人值班即“无人值班,有人看守”模式,另要成立操作班、监控班来替代常规变电站管理。下面从变电站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方面谈几点看法:

1、变电站是保证城乡供电,创造企业效益的基层班组,变电值班岗位担负着时刻保证供电设备安全运行的重任,因此,变电值班岗位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2、如果变电站的位置分布在远离城市的偏僻地方,人员稀少,交通不便。采用“无人值班”的模式,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首先站内保安防卫存在安全问题。再说操作班远离变电站,设备有了故障也难做到及时处理,这种变电站采用常规有人值班模式才能有效的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

3、如果变电站的位置分布在工业区等交通发达、变电站密集的地方,采用“无人值班”模式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5)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对运行人员要求

采用“无人值班”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对运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运行人员需要对一、二次设备以外的自动化设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能够处理简单的故障。其次要求运行人员熟悉多所变电站的设备及运行状态,同时间操作的任务增多、运行工作压力大。最后,运行人员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设备信息网络化、办公无纸化的生产模式。

五结语

随着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现代变电站的推广使用,针对断路器、刀闸均可在监控系统中进行遥控操作的功能,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优越性会进一步显现。其功能完善、手段灵活多样,能够解决传统变电站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满足安全运行的各种需要,是我国电网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在自动化变电站建设和运行中要坚持简单、实用、可靠的原则,以达到保证电网安全、经济、可靠运行的目的。

伍永超、宋通川同志对本文的修改提供了宝贵意见,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段传宗.无人值班变电所及农网综合自动化[J].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5).

[2]陈玉明.220kV 新塘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与设计原则[J].电力自动化设备,1999(5).

[3]余永红,许建昆.自动化系统在宝盖220 kV变电站的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1(12).

第3篇

关键词 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9-0205-02

在发电厂的电气系统实施综合自动化,其最终目标是运行人员凭借综合自动化系统,通过操作员工工作站的显示器、鼠标和键盘对全厂电气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实现综合自动化以后,不仅是电气系统的控制模式将发生根本的改变,发电厂的自动化水平和经济效益也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1 电气综合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设计的300mW或是300mW以上的机组,一般都利用电气监控纳入分散控制系统即DCS来实现热工控制协调,这标志着电气系统开始进入DCS时代。

DAS是早期进入DCS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是在DCS中实现对重要电气开关量和模拟量以及电度脉冲量的状态监视、 越限报警和事故顺序记录、打印报表等工作。之后又逐步在DCS的顺序控制系统中,纳入了厂用电动机的控制,也有少数的电厂DCS中包含了发电机和厂用电的控制,计算机监控系统也广泛的应用于网络控制室中。然而现阶段的电气控制系统中,电气控制系统还没能取消常规的手动控制方式,电气控制屏还得以大量的保留。不仅无法减少单元控制室的面积,而且也加大了电气控制系统的投资,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控制。

网络技术和网络可靠性的不断提高,电气控制和电气保护设备也在不断的发展,这些都为电气网络化的实现提供了优越的外部条件。发电厂电气部分的综合化,必将随着自动化网络的不断扩大而实现,并最终归入DCS系统中,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在全厂范围内的共享,整个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也必然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 发电厂电气系统综合自动化的优越性与可行性

2.1发电厂的电气系统综合自动化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诸多方面

1)电气设备进入综合自动化系统后,取消了常规的强电控制平台及大量的常规表计和光字牌,所有断路器的控制操作均可在操作员工站上实现软手操,降低劳动强度且节省投资;

2)发电机系统可实现由零起升速、升压到并网带初始负荷的程序控制和软手操控制;

3)易于实现发电厂电气系统防误闭锁功能,减少误操作;

4)系统软件为电气各子系统提供结构清晰的系统图。系统软件具有数据处理和统计、事故报警记录和追忆、画面生成和显示、报表生成和打印等诸多后台功能。对于继电保护和其他电气专用自动装置以及电气程序控制,系统软件提供专用操作窗口;

5)实现对所有电气设备的测量、保护、控制、监测和信息管理。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与电厂DCS系统之间采用网络通信方式,二者交换的信息量不受限制,并可节省大量控制电缆和变送器,改变了只有少数重要电气量才接入DCS的状况,提高了发电厂的自动化水平。

2.2可行性分析

在变电领域中,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大力的发展,功能技术水平在逐渐得到了完善。因而在发电厂电气系统中,可以广泛的应用分散分布式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现在微机型装置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的电磁型、晶体管型及集成电路型电气安全保护自动装置。微机型电厂主要有:发电机、主变压器保护,高备变和高厂变保护,自动电源切换装置即ATS,自动励磁调节装置即AVR,发电机自动准同期装置,电源分支保护装置和开关同期合闸装置,低压备用电源自投装置,高压电动机和变压器综合保护装置,母线分段保护装置和400V系统的智能脱扣器等电气系统保护和自动装置。在这些保护和自动装置中,都设有CPU、A(D)/D(A)转换及存储器等,具有基本的模拟量、开关量输入和输出等硬件电路,通过软件来实现测量、记忆、逻辑、判断、执行、输出和人机界面等功能,从而实现保护和自动,而且上位机系统和现场总线可以通过通信接口来实现信息交换。

近年来,在工业和民用领域中广泛的应用了现场总线技术,使得通信速率、距离和抗干扰能力等技术不断的得以提高,并且已经形成了多种标准。DCS系统不仅可以通过DO、DI对外联系,而且可以通过下位系统和现场总线相联,利用现场总线进行DCS系统的远程IO站与主机间信息和指令的相互交换。因而,不管是在软件技术还是硬件技术上,都已经能够满足实现发电厂电气系统综合化的需要。

3 关于电气系统综合自动化改造的一些建议

3.1做好提前准备和合理规划,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的原则

电气综合自动化改造是个复杂的工程,需要牵涉到各种设备。在改造之前,要综合的考虑设备选型、盘位布置、预留接口和通讯规约等方面。这样,在满足外部环境条件的情况下,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而且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3.2设计和配置力求简练和实用

发电厂现有的远动、监视、五防、控制、保护等装置情况各不一样。因此在综合自动化改造中,应该注重整体的把握和综合考虑,做到实用、简练,功能重复的设备要避免并列运行。

3.3要有长远目标和考虑

在进行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中,受到现场实际情况的限制,一些设备的监控目前还难以纳入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实施中,因此可以在满足基本监控功能的条件下,充分顾及这些不具备改造条件的设备,在整体框架下预留接口,为后期改造做准备。

随着数字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通讯的速度和可靠性越来越高,具备了全面实现电气自动化的条件。发电厂电气部分的综合自动化是适应电力市场需要、提高电厂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和自动化水平的必然趋势。利用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不但节约了成本,而且提高了电气系统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黎辉.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J].广东科技,2009(2).

[2]杨海兵.浅谈发电厂的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J].建材与装饰,2007(12).

[3]钱素娟.浅谈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监控技术发展趋势[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7).

第4篇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应用;优化策略

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被灵活运用于变电站运行操作仿真以及智能化开关上,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成熟,促进了变电站技术由以往传统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转变为高技术含量的数字化智能变电站,从而促进了我国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国内对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方向尚不明确,那么,对当代的国内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体系的应用进行探讨,并提出促进其长期稳定发展的优化策略,显得十分重要。

1 数字化变电站的特点分析

数字化变电站以国际标准的IEC61850通信规范为基础,通过将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分层构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等三层结构体系。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体系的建立,使得站内的信息由过去的模拟信息转变为数字信息,完成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工作[1]。在此基础上建立与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体系相适应的通信网络体系,确保能我国变电站能符合现代管理的要求,实现信息共享与设备合作。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数字化变电站具有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以及管理系统自动化等优势。

2 管理系统中数字化技术应用表现

2.1 数字化网络的选型

只有确保网络系统正常的情况下,才能建立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而且网络系统信息传输的快慢决定了该系统的可靠度。传统的变电站系统一般采用在同一个CPU控制下进行的保护算法,使得运算、输出控制命令等变得迅速快捷简捷;而数字化变电站系统采用由多个CPU共同完成的信息保护算法,虽然复杂,但确保了信息的安全性以及提高了网络通讯速度。

2.2 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的基本结构

以往传统的变电站系统由测控装置及常规继电保护组成,而数字化变电站实现机电一体化,用智能化设备的控制回路以及数字化传感器替代传统变电站的结构,将变电站带入数字化时代[2]。一般,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的结构在逻辑结构上有三个层次,过程层、间隔层以及站控层。

2.3 系统模拟检测

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建成后,必须对其测试能力进行验证,那么就必须建立一个数字化变电站测试环境,模拟系统进行检测。运用两款检验软件分别对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测试能力进行试验,并对其检验结果进行比较。试验间隔为主变间隔,先放大变压电压以及电流模拟量,再经过同步采样,将采样值送到交换机A中。变压器从交换机A中读取采样值数据,与此同时,将跳闸信号送入另一交换机B中。再通过采用统一的卫星同步时钟源,两款软件同时将采样值输出直接送交交换机A中,并都从交换机B中读取跳闸信号。

3 优化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的策略

3.1 加大系统安全问题的解决力度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在逐渐转变为开放式系统,建立在标准的、智能的网络技术基础上[3]。通过进行技术开发,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监测该系统,必要时还可以对其进行远程诊断,从而进一步确保数字化变电站系统以及网络的安全可靠性。

3.2 加强防火墙技术的应用

防火墙通过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使得其他系统进行访问时受到控制,确保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安全。防火墙技术通常借助隔离网络与限制访问等方法,在变电站网络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建立隔离墙,确保变电站系统的安全[4]。隔离墙通过检查进出用户的信息,确定该信息是否被准许通过,一旦发现外界非法程序或是非授权用户有可疑之处,便立刻阻止其进入变电网络系统。在建立变电站系统防火墙时,应要求网络有明确的分辨界限,这样才能确保不放过任何可疑网络,达到保护信息安全的目的。

3.3 重视设备以及管理系统的处理工作

加强对一次设备智能化处理工作。采用微处理器和光电技术设计处理被控制了操作驱动回路的一次设备。摒弃传统的导线连接方式,采纳新型的数字程控制器以及数字公共信号网络;摒弃传统的强电模拟信号,采用新型的光电数字技术。对二次设备进行网络化处理。二次设备之间的连接用高速的网络通信替代传统功能下的I/O现场接口;故障录波装置、测量控制装置以及在线状态检测装置等多种二次设备,均要按照标准化的微处理机进行设计制造,将传统的功能装置完全转变为逻辑的功能模块,从而使得二次设备通过网络能真正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共享等建设目标[5]。对管理系统进行自动化处理。电力生产运行时对数据及状态的记录、数据的统计方面实现无纸化;变电站在其运行管理系统中对信息分层以及数据分流交换实现自动化;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够及时分析故障原因,并制定处理故障的方案,最后提交故障分析报告;对于经过检修的设备,系统会自动分析并提交检修报告,完成更加高效的状态检修。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在技术和管理观念上都进行了创新改革,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也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安全保障。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的建设工程是一项需要长期才能完成的系统工程,是电力系统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手段。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和研究在建立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中需要掌握的技术性问题通过更新以往的管理观念,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元冬,王付卫.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浅析[J].云南电力技术,2012,10(11):12.

[2]谢春璇,张文力.浅谈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8(02):34.

[3]王修庞,罗虎,李朝阳.变电站集控运行管理模式探索[J].继电器,2013,6(11):21.

[4]刘春华,郭晓燕.浅谈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与发展[J].江苏电机工程,2013,06(19):32.

第5篇

随着计算机、通信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运行逐渐朝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系统运行,在保障电力安全生产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电力系统运行维护现存不足,并以某电力工程项目为例,对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构成与功能实现进行简单分析,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 运维不足 系统管控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力需求持续增加,对电力系统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力系统不仅要承担良好经营和效管理电力企业的重任,同时还要承担动态监控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职责。而随着计算机、通信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运行逐渐朝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系统运行,在保障电力安全生产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当前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具有电力任务较重、设备种类繁多以及网络结构复杂等特点,为了有效提升电力自动化综合管理水平,大幅降低故障处理耗时,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强力保障电力自动化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确保整个电网系统的高效、有序运转,必须坚持强化电力自动化设备的综合监控管理。

1 电力系统运行维护现存不足

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和持续更新,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取得了显著提高,但在其实际运行维护过程,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阻碍电力系统运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如表1所示。

2 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分析

基于当前电力系统运行维护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必须积极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自动化、智能化、精确化、高效化以及经济化。本文以某电力工程项目为例,简要分析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在电网运行中的实际应用。

2.1 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构成

该项目主要采用JZN03型电力监控管理系统。

依据监控功能划分,该系统主要分为现场监控层、通信网络层以及系统管理层三大层面,具体组成如表2所示。

2.2 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功能

2.2.1 10kV中压配电系统的监控功能实现

(1)10kV中压配电柜的监测。利用微机综合保护装置,通过网络电力仪表用通讯方式来实现对微机综合保护装置以及10kV真空断路器所提供参数与信号的实时监测,并对浏览者、管理员、操作者以及工程师的操作权限进行了相应定义。

主要监测参数:三相电压/电流、零序电压/电流、电能、功率、功率因数以及频率等。

主要监测信号:短路器/负荷开关状态、弹簧储能状态、自动/手动状态等状态信号;接地故障、故障跳闸、内部故障、控制回路断线等故障信号;断路器位置、接地刀位置、隔离手车位置等位置信号。

(2)变压器的监测。利用RS485通信接口,通过支持Modbus-RTU协议的现场总线用通讯方式来实现对变压器温控器的实时监测,并将相关检测参数与信号输送至监控计算机中。

主要监测参数:三相绕组的温度。

主要监测信号:超温报警、故障报警以及冷却风机停止/运行信号。

(3)直流屏的监测。采取类似于变压器的监测手段来实现对直流屏的实时监测。

主要监测参数:输出母线电压/过电压/欠电压、蓄电池电压/电流/内阻等。

主要监测信号:失电报警、单体电池失效告警、浮充/均充/预告警等报警信号;系统接地故障、直流故障、控制器故障、高频开关电源模块故障等故障信号。

2.2.2系统管理功能的实现

(1)监控界面。借助友好的人机界面,便于运行人员能够更为准确地、及时地了解并掌握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断路器以及其它配电设备的实时工作/故障状态能够在监控界面上通过不同颜色鲜明显示出来,并且实际运行参数可供用户随时查阅。

(2)用户管理。对于用户实行分级管理,分为系统管理员、一般操作员与工程配置员3个等级,通常由系统管理员来设置运行人员的操作权限,并通过用户名与口令字来进行确认,从而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可靠性。

(3)事件报警。对开关的运行状态变位、故障报警、越线报警以及通讯异常报警等报警信号进行实时监测与准确记录,并第一时间内弹出相应的报警提示窗口或实现报警图形。例如,当断路器出现故障后,只有完全消除故障后,监控画面上的故障图标才会消失。

(4)报警信息查询。对报警类型、报警对象、报警内容、报警时间以及报警状态等进行有效查询,便于用户准确分析事故与高效维护系统。

3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蓬勃发展,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管理系统将会得到不断完善与优化,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充分发挥其实际效用,有效降低电力设备监控成本,提高电力设备故障检测效率,从而显著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马树梅,汪霄祥.浅述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2).

[2]姜敏,王雁飞.电网调度自动化中综合监控系统设计[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0,31(2).

[3]李虹波.电力通信系统中综合监控研究与系统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22).

第6篇

为加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工作,确保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稳定和数据的准确可靠,满足山东电网调度生产和电力市场运营的需求,特制定本考核管理办法。

一、说明

第一条

本考核管理办法依据《山东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和《山东电网自动计量系统运行管理规定》而制订,适应于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省网所属厂(站)远动设备、地区数据转发设备、电量采集设备及通信通道的运行考核管理。

第二条

本考核管理办法考核统计的内容包括:系统及设备运行指标、事件汇报制度、遥信传动试验及遥测合理性检验、变送器定期校验、设备维护与事故处理、运行工作记录等。

第三条

被考核的设备和系统必须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和管理资料(包括测点表、调试记录、校验记录、维护测试记录、竣工资料等)。考核方法为不定期抽查和互查,其结果将列入考核运行单位工作的内容。

第四条

调度中心按月下发《山东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简报》。年终将根据各单位的运行情况,推荐给集团公司参加本年度先进企业评比,作为选优和否决的条件。

第五条

为了充分发挥和调动自动化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在考评设备可靠、数据准确性的同时,每年对表现突出的专业人员给予表彰,并建议所在单位给予奖励。

二、考核范围

第六条 运行指标

1、厂站设备月可用率≥99.5%

厂站设备包括rtu、电厂采集器fag或变电站采集器metcom,以及市局调度自动化系统转发软件。因市局自动化系统的原因(包括通道)造成转发厂站中断的时间统计为:中断时间乘厂站数。

2、自动化系统月可用率≥99%。

自动化系统分调度自动化系统(ems)和电量自动计量系统(tms)。

3、遥测合格率≥98%。

遥测误差超出 ± 1.5%时为不合格遥测。

4、遥信动作正确率≥99%。

包括正常动作和事故情况下。

5、厂站通道(包括rtu、fag/metcom)可用率≥99%。

6、转发数据月正确率≥99%。

第七条 其他考核内容

1、月报表必须在次月5日前以电子邮件或传真的方式发出。

2、月报统计的内容要与实际运行情况相符。

3、月报应有简要的本系统的运行情况的报告或事件说明。

4、由于设备故障而不汇报,造成数据不刷新超出1小时的情况。

5、当接到调度中心自动化值班人员设备或系统异常通知时,要及时处理并汇报处理情况。常白班在1小时内,节假日在2小时内。

6、每月定期检查通道,保持正常可靠,并将检查情况记录留档。

7、应制定省网所属厂站设备检修、测试计划。

8、厂站设备检修申请必须按照规程要求申报,经所在车间或调度所批复,并按照要求内容填报和提前一周上报。

第八条

对造成较大影响的事件或延误事故处理,导致事故扩大的,要根据有关事故处理的规定认定、处理。

第九条 遥信传动试验及遥测合理性检验

1、制定有厂(站)遥信传动试验月计划(每个厂站要求一年做2次),且提前一个月上报,并在当月测试落实(以调度中心自动化运行值班员记录为准)。

2、主动进行遥信传动试验,试验时以调度中心厂站接线画面显示为准。各单位要制定二次回路试验计划,定期测试。

3、每周进行厂(站)遥测数据合理性检查。在一周内不得出现相同的问题或错误。

第十条 电测量变送器定期校验工作

1、制定省网所属厂站变送器检定月计划(每个电量变送器每年1次),且提前一个月上报,并在当月检定工作中完成(以调度中心自动化运行值班员记录为准)。

2、电量变送器校前合格率≥98%。

3、按季上报变送器定期校验工作总结,填写认真,内容准确无误,并存一年。

第十一条

明确自动化运行专责人和夜晚自动化运行值班联系电话,分管主任手机号码的变动情况及时通知省调自动化值班员。

第十二条

建立自动化运行记录。做好与调度中心自动化值班员的联系记录。对遥信传动试验测试、遥测合理性检查、通道检查测试、变送器校验、设备异常处理等内容要记录留档。

第十三条 按期完成调度中心自动化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考评要求

第十四条

调度中心以自动化运行值班记录、设备检修申请、巡视记录和各单位的计划申请为准,结合当月的工作情况,按月下发电网调度自动化运行简报。

第十五条

各单位不得出现由于人员责任而造成的电网事故、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故障和规程认定的调度自动化事故。

第十六条

当相同问题或错误连续二次出现在月简报中时,将对该单位提出严重警告或发通报批评。当达到三次时将取消当年评奖资格。

第十七条

由调度中心组织安排各单位开展互查工作,进行 经验交流和评比工作,评比的结果将作为评选先进集体的重要依据,并纳入调度中心有关专业考核范围。

四、附则

第7篇

关键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管理安全防护

1、加强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的关键是坚持做到“三个管好”和“三个检查”。

“三个管好”:(1)管好控制保护设备:控制保护设备不同单元用明显标志分开,控制保护屏前后有标示牌和编号,端子排、信号刀闸有双编号,继电器有双编号且出口继电器标注清楚。便于运行中检查。(2)管好直流系统及各个分支保险:定期检查直流系统及储能元件工作状态,所有保险制订双编号,定期核对保险编号及定值表,检查保险后的直流电压。 (3)管好压板:编制压板投切表或压板图,每班检查核对,做好投切记录,站(所)长抽查,压板的投切操作写入操作票。同时在保护校验后或因异常情况保护退出后需重新投入前,应测量压板两端是否有电压,以防止投入压板时保护误动。

“三个检查”:(1)送电后的检查:送电后除检查电流表有指示,断路器确已合上外,还需检查保护、位置灯为红灯,正常送电瞬时动作的信号延时复归。(2)停电后的检查:除判明断路器断开的项目外,还需要检查位置灯为绿灯,正常停电瞬时动作的信号延时复归。(3)事故跳闸后的检查:除检查断路器的状态、性能外,还需要检查保护动作的信号、信号继电器的掉牌情况、出口继电器的接点、保险是否完好,必要时检查辅助接点的切断情况。

2、加强运行方式的管理

加强电网运行方式的管理应做好四项主要工作:

(1)把运行方式管理制度化,从制度上规范电网运行方式的管理工作,年运行方式的编制应依据上一年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防范,即将反事故措施落实到运行方式中。

(2)技术上加强电网运行方式分析的深度,在运行方式的分析计算上,对于母线和同杆并架双回路故障下的稳定性必须进行校核计算分析;对重要输电断面同时失去2条线路,或联络线跳闸导致电网解例也应进行分析。

(3)对最不利的运行方式,如网架变化以及严重故障时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提出对策。有组织、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细化防范措施,防止电网事故于未然。

(4)用计算机软件建立健全数据库系统,提高运行方式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调度人员在下令改变电网运行方式、指挥停送电操作和处理事故过程中,防止误调度、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是调度人员的主要工作和重要责任。并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1)提高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责任心。坚持定期安全活动,学习误调度、误操作事故通报,真正吸取教训的目的。2)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堵绝习惯性违章。误调度、误操作事故都是因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不认真造成的,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养成自觉认真执行规程制度的习惯,克服习惯性违章。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电网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对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调度人员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以胜任本职工作。培训工作应以实用为目标,突出技能训练和注重岗位练兵。4)掌握运行方式,做好事故预想。调度员要对电网运行方式、电网主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当班需要完成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当时天气、电网运行方式和当班的主要工作,做好事故预想,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便在发生异常时,能够及时果断进行处理。对输电线路的检修工作,要重点警示,杜绝误调度事故的发生。

3、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

3.1制定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策略的重要性

近年来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内涵有了较快的延伸,由原来单一的EMS系统扩展为EMS、DMS、TMS、厂站自动化、水调自动化、雷电监视、故障录波远传、功角遥测、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和调度生产管理系统等。数据网络是支持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技术平台,一般要求数据网络安全可靠,实时性要求在秒级或数秒级,其中发电报价系统、市场信息等电力市场信息系统由于需要与公网连接,因而还要求做加密及隔离处理。

建立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首先要制定安全防护策略。应用系统的安全策略位于安全防范的最高一级,是决定系统的安全要素。考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应首先根据系统对安全性、可靠性、实时性、保密性等方面的不同特殊要求,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从应用系统的各个层面出发,制定完善的安全防护策略。

3.2 信息系统的安全分层理论

一个信息系统的安全主要包含五个层面,即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人员管理。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应包含上述五个层面的所有内容。

物理安全主要包含主机硬件和物理线路的安全问题,如自然灾害、硬件故障、盗用、偷窃等,由于此类隐患而导致重要数据、口令及帐号丢失,称为物理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层面的安全。由于联网计算机能被网上任何一台主机攻击,而网络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的安全问题。

系统安全是指主机操作系统层面的安全。包括系统存取授权设置、帐号口令设置、安全管理设置等安全问题,如未授权存取、越权使用、泄密、用户拒绝系统管理、损害系统的完整性等。应用安全是指主机系统上应用软件层面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汪晓彤.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J].电力安全技术,2005年06期.

[2] 王海民.浅谈自动化系统在电网调度管理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0年04期.

[3] 段强.提高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用性的建议[J].河北电力技术,1997年01期.

第8篇

关键词:知识点导向;电子化;移动终端;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182-02

大学管理类公共平台课程往往是多个专业的必修课,每学期的选课学生众多。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许多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手段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

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高校及部分优秀的在线学习平台的先进教学方法和理念,采用知识点教学、知识点考核的方法,并辅以电子化考核和移动终端日常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一些研究。

一、现状分析

大学管理类公共平台课,选课学生众多,尽管教师尽可能地采用了启发式教学、互动式讨论等方式来提升教学效果,但在学生过多的情况下仍然会存在诸多问题:

1.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不高:受课时限制,学生的参与程度严重不足,人均提问和回答次数很少,人均发言的时间也较短。

2.学生的日常主动性学习少,期末突击应考现象普遍存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学内容主要以理论为主,案例为辅,学生往往会觉得理论枯燥,与自身关联不大,从而日常的主动性学习很少,期末考试则以突击复习来应考。

3.课题纪律难以维护:尽管学生能做到保持课堂的安静,但智能手机的兴起使得学生们的专注力难以贯穿整个课堂。

4.考核形式单一:“考勤+平时成绩+期末笔试”的考试最为普遍。人数众多的大课堂里,考勤往往流于形式,布置的课后作业次数较少,甚至出现以考勤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现象,期末笔试成为最重要的考核环节,对师生的负担都比较重,却又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1.变枯燥的理论讲述为“知识点”引导,通过梳理课程体系里的知识点,组织更生动的辅助案例和教学考核方式。

2.采用现代化的考核方式进行考评。通过计算机程序有效地将知识点贯穿到考试过程中,并据此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提升学习效果。同时,老师也能够借助计算机系统的统计分析等辅助功能,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二、知识点为导向的电子化考核系统设计

1.电子化考核系统的功能模块介绍。知识点为导向的电子化考核系统主要包括如下的一些功能模块:(1)题库管理模块。系统支持的考试类型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其中客观题可以通过计算机直接判卷;而主观题则需要改卷老师登录到系统中,逐一批改并标注成绩。每道单项题目必需指定分值,以便系统自动按总分来生成试卷。(2)考试设置模块。主要功能为:设置考试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设置试卷结构,确立每种题型的数量;指定是每位考生各自随机生成试卷,还是所有考生随机生成统一的一份试卷;核对参与考试的学生信息。(3)考试与阅卷模块。①期末考试功能。考试界面全屏显示,不允许切换到其他界面。若考生一旦退出考试界面或切换到其他界面,则该生本次的考试结束,试卷自动提交。根据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设置,自动倒计时。到了结束时间即强行终止本次考试,并提交试卷。提供临时保存和最终提交的功能。“临时保存”: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可以保存自己的答题过程,考试过程中可以随时修改。“最终提交”:向服务器提交试卷,一旦提交,则本次考试结束。②日常考核功能。教师:可指定日常考核的题目或题目范围(由学生在范围内随机生成);指定日常考核的起止时间;查阅学生的答题情况,可酌情给出反馈。学生:可在智能手机或电脑等终端设备上去答题;答题完毕后可自行查看参考答案(客观题会自动给出分数,主观讨论题由教师评判);可查阅老师给出的反馈。③阅卷功能。客观题系统自动评分。主观题,教师可以参照试题库中的标准答案进行阅卷,并在系统提供的位置填写该题所得分值。(4)查询与统计分析模块。主要包括:导出所有学生的考试成绩;汇总涉及各分数段的人数,计算百分比,分析均值和标准差;统计每道题的错误人数;按照指定的条件,查询历史数据,包括历史试卷和学生成绩等各类信息。(5)系统设置模块。这是系统的基础设置,包括:教师信息管理:教工号、登录密码、考试课程信息;学生信息管理:学号、姓名、班级等基本信息。系统设置里的数据信息由管理员(或任课教师)维护。选课的学生可自行在系统中注册自己的信息,并参加考试;亦可由管理员批量添加学生信息。

2.电子化考核系统各模块的相互关系。电子化考核系统个功能模块之间的相互工作关系如图所示:

从图可知:(1)系统设置模块是后续工作的基础。通过该功能模块设置好教师信息和学生信息之后,电子化考核系统即可正常运行。(2)题库管理模块是“知识点”导向的电子化考核系统的核心。任课教师通过该模块来更新和维护试题库,将课程体系的知识点转化为日常考核的题目以及期末考试的题目存放于此,以供其他模块调用。(3)考试设置模块主要由任课教师操作,可以从试题库中生成各类试卷,以备期末考试或日常考核所用。(4)考试与阅卷模块,是整个系统中交互性最强的部分,也是主要的业务流程所在。通过该系统,学生可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与老师互动,并参加最终的考试;老师也通过该系统,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对教学效果做出恰当的评价。(5)查询与统计分析模块主要针对考试结束后的归档数据进行操作,辅助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够回溯历史数据。

上述五个主要功能模块之间相互依存,从而构成了完整的电子化考试系统。

3.电子化考核系统的实施关键。电子化考核系统的实施关键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1)理清管理类公共平台课程体系中各章节知识点及其逻辑关系。建立以各章节知识点为基础的知识库是电子化系统的基础工作;知识点是课程体系的支撑,也是教学互动的脉络,对于各知识点的梳理是一个繁重而细致的工作,不仅包括各个知识点的内容,还包含其学习难易程度及对学生掌握程度,乃至相互间的逻辑关系等。(2)建立过程学习与综合测试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由应试学习向综合素质提升的自主学习过渡;从考核效果上看,单一的期末考核存在诸多的不足,而建立过程学习与综合测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知识点的积累及创新思维的训练,相关实践也表明: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教学的风向标作用及考核的指导意义明显。

三、结论

以知识点为导向的电子化考核系统便于学生与教师互动,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借助系统的自动分析和统计等功能,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该系统的应用主要有如下的优点:

1.针对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探索激发、维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途径及方式。

2.以管理类平台课各章节体系的知识点为基础,加强课程阶段的学习与训练,变期末单一考试为过程测试与综合考试相结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3.为相关学科其他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探索提供借鉴。管理类平台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如选课人数多与教学参与度不足的矛盾;考核方式的单一化等;希望通过本课程考核方式的探讨,为其他课程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应用的过程中,发现本系统仍有如下一些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

1.有待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测评指标体系。测评指标体系不仅是电子化考核内容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教师授课重心及学生把握知识点的重要参考;同时还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该指标体系的建立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及电子化考核方式改革的效果。

2.电子化考核系统中人员认证、数据安全及系统的备份等安全性问题需要重视。不同与传统的笔试,局域网环境中的电子考核必须要解决面临的诸多安全性问题,尤其是电子化试卷的备份及保存等方面不容有失。

参考文献:

[1]董新平,韩红培,杨飞.浅议高等学校考试方法改革[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

[2]张建美,蒋兴超.高等学校考试方法改革探讨[J].教法研究,2013,(30).

第9篇

关键词:检修;预决算;定额;ERP;Ajax;AOP/IOC

中图分类号:TP311.52

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有大型石化化工企业为了加快企业发展和增强市场竞争力,需对原有炼油及化工生产装置进行改造、扩建及设备检维修,这些项目的结算过程通常采用手工结算方式,即使ERP上线后,设备检维修项目的结算仍然按线下手工结算方式,这种结算方式过程中往往涉及的部门、人员较多,甚至涉及外部造价咨询机构,处理的环节和工单数量也非常多,目前采用纸质传递、手工核算,审核痕迹不便查询,各级审核人员的工作量将相当庞大,容易造成出错,同时审核效率低,对施工单位也造成诸多不便。

为了解决石油化工行业工程项目预决算管理手工核算的问题,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都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希望通过信息系统将工程结算流程实现电子化在线执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手工操作引起的人为错误等,同时在流转过程中会保留每一步的操作痕迹,并且人员的查看、修改、审核权限控制到单据的字段级别,不同人员根据分配的不同权限,处理各自的业务。此外,能与ERP系统的通过接口集成,以获取项目的相关信息,验证结算工程项目的合法性。

1 开发内容

(1)检修预决算电子化管理系统将提高检修项目结(预)算审核效率。检修项目结算整个流程涉及的部门及人员多,审核环节多,工单数量多,目前采用纸质传递、手工核算,审核效率低,审核痕迹不便查询。采用此系统后,实现全流程网上流传、审核,提高ERP劳务工单结算及时性,及时掌握检修项目结(预)算动态。

(2)本系统与ERP系统后台实时关联。此系统作为ERP工单结算的辅助系统,实时提取ERP模块每张劳务工单数据信息,在此系统实现劳务工单结算网上审核,结算终审价再按ERP操作规则,进行SES(收货过账)并对工单进行技术完结。

(3)本系统进一步提高计价定额执行的统一性。在此系统实现本公司检修计价定额库管理,进一步提升检修结算的工程量签证、结(预)算计价等表单模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嵌入检修项目计价定额库以及常规检修项目统一计价表,对人工取费、材料费、机械台班费定期统一维护,便捷追溯检修项目计价的历史记录,对同类或类似项目计价进行查询、对比,提高审核效率。

(4)本系统强化检修项目结算的报表统计、过程跟踪、考核。按ERP工单类型、作业类型、专业类型、时间等参数,在此系统实现实时查询统计,对审核流程各环节进行跟踪、提醒等动态管理,强化管理工作绩效考核。

2 工艺技术

本开发和设计坚持继承与创新,坚持现有技术与先进性、前瞻性统一,坚持系统安全性与操作灵活性统一,坚持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模式。

本开发和设计的实现基于B/S结构的多层应用,客户端不需要安装应用,只需要IE或FireFox等浏览器就可以操作。由于采用HTTP协议,服务器只需对外开通“80”WEB服务端口,有效阻止网络攻击。

在实现方式采用以J2EE为技术框架,J2EE有着稳定、灵活、安全、可伸缩性强、易维护、支持异构环境、支持多种操作系统等先天的优势,有大量成功的商业系统案例,保证的系统健壮性。

使用网络WEB技术,结合ERP模块和定额库,实现预决算网上在线审批和管理。根据ERP工单确定检维修预决算书工程量签证的来源依据,进行工程量核实程序,然后根据石油化工行业定额或地方定额编制预决算书,并通过可定制的流程实现预决算书的流转过程;审批流转过程中系统记录了工程量签证和定额修改的历史痕迹和变化的过程,并且系统可以通过Ajax技术清楚的回显预结算的审核修改过程,而且施工单位可以实时跟踪预决算书审核过程;结合系统数据库可以对预决算书和各阶段审核数据即时查询和统计分析,可以达到很好地控制设备检维修费用的作用,确保设备和装置的安稳长运行。

通过AOP/IOC技术,基于系统核心工作流程,实现预决算的高效审核。通过制定控制审核限制和对接期限、ERP采购订单等业务策略,以及基于定额库关联关系,制定预决算审核过程中定额、取费等数值计算规则和策略,达到审核高效的目的。

3 结构设计

整个开发和设计分为二个层次,基础模块和业务模块,如图1所示。基础模块包括基础信息配置模块和权限管理;业务模块包括工作流模块和统计分析,工作流模块是系统的核心模块,通过配置,实现签证单和结算书的多种审核流程。

4 功能特点

4.1 网上审核,及时反馈。通过全流程网上流传、审核,及时掌握检修项目结算动态,可以有效地提高各级审核员的办事效率;同时给各个施工单位以明确的审核结果出示时间,可以有效地促进施工单位、项目所在单位和各级审核单位之间的工作协调。同时施工单位可以在本单位进行数据上传和审核结果查看、修正等工作,不用再频繁的来往于本单位和审核单位之间。

4.2 结算单数据自动核对、计算。通过网上审核,系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结算的数据自动核对、计算;系统可以实现实时计算功能,即在用户修改单据某个数据后,马上根据修改内容自动计算相关联的数据。通过这些功能,可以大大减少审核员的工作量,避免误算,提供审核效率。

4.3 进一步提高计价定额执行的统一性。通过内置定额库管理,进一步提升结算的工程量签证、结算计价等表单模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嵌入项目计价定额库以及常规检修项目统一计价表,对人工取费、材料费、机械台班费定期统一维护,便捷追溯检修项目计价的历史记录,对同类或类似项目计价进行查询、对比,提高审核效率和计价管理水平。

4.4 保留审核操作痕迹。在本系统中,每一步的审核过程中都会将数据修改痕迹保留下来,审核员在审核过程中可以查看前面审核人员的数据修正纪录。在结算书审核完之后,这些修改的历史纪录会保存下来,供以后核查。

4.5 历史数据查询统计。以数字信息方式存在的结算单审核数据可以有效地进行历史数据的管理,不用担心数据丢失、查询困难的问题。用户可以方便的查询历史数据,同时根据选定条件来做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把历年“死”数据盘活起来。

4.6 强化过程跟踪、考核。通过系统进行审核流程各环节进行跟踪、提醒等动态管理,分析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审核员的审核速度、准确程度,可以为对各级审核员的绩效考核提供有用的数据基础,强化管理工作绩效考核。

5 结论

实现结算书全流程网上流传、审核,减少结算过程中的计算差错、结算书丢失、查找结算书困难等问题,提高劳务工单结算及时性,及时掌握检修项目预决算动态,推进规范管理工作,强化管理工作绩效考核。大力推进工程结算管理工作进步,通过信息技术带来管理效益,同时通过和其他信息系统的整合,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