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5 02:01: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经济效益审计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关于效益审计的概念,世界不同国家有不同定义,但从各国绩效审计的基本内容来看,都无一例外的以三E——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果性(effectiveness)作为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内容。但目前,国内外审计界对3E概念,3E之间的关系,无一例外的未做出规范化的解释。本文拟在分析经济效率效益概念的内涵基础上,辨明“3E”的内涵和外延,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更好的为实践服务。
一、经济性
1.关于经济性研究综述
经济(economy)在中文语义学中认为:(1)经济学上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2)对国民经济有利或有害的;(3)个人生活用度;(4)用较少的人力、物力、时间获得较大的成果;(5)《书》治理国家(《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经济通常是指经济活动的节约程度,即取得某一劳动成果而减少的资源消耗量。其表现形式,既可以用绝对数来表示,也可以用相对数来表示。
2.对经济性的再思考
经济,又称节约,即我们要避免资源使用无度造成浪费。浪费无疑是管理者的失败,在资源短缺有限的今天是不被允许的。强调经济,就是强调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发挥资源的全部潜能,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的。在不经济的条件下实现了效率性和效果性,必然有需要改进节约的地方,审计人员不会给出高的审计评价;只有在经济的前提下实现效果性,才是可取的。如何妥善利用资源以服务于目标,无疑是一个大课题。
二、效率性
1.关于效率性研究综述
效率(efficiency),在中文语义学的含义有两个:(1)机械、电器等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百分比;(2)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2)。效率通常是指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社会资源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通常用相对数表示。从效率这一角度来考虑,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就需要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的程度。
2.对效率性的再思考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其中投入包括多种:时间、劳动量、实物量和价值量。相应的产出包括:产品、产量、收入、利润等。但在实践中需要注意,产出不一定是正的产出,有可能是负的产出,必须找准零点,不可以以负产出的绝对值作为效率计算公式的分子。在此理解下,效率性可以作为经济性与效果性的连接桥梁,是在既定投入下通过良好的运营与过程控制,实现效果性的必由之路。
三、效果性
1.关于效果性研究综述
效果(effectiveness),在中文语义学中认为:(1)指事物或行动、动作产生的有效结果;(2)伦理学范畴。指人的道德行为的后果。与“动机”相对;(3)戏剧、电影中配合剧情造出的各种声响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2001)。效果是指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有用结果或成果。效果指标主要反映经济活动有效性,即经济活动的结果是否为社会所承认。经济活动结果的有效性大,效果就好,经济效益就高;反之经济活动结果有效性小,甚至产生负效果,经济效益就差。
2.对效果性的再思考
效果其实就是结果,有正向与负向之分,在取得坏的结果时,在经济学与管理学中往往称之是没有结果,这是不科学的。“正向结果”是指好的结果,一般是人们预期想要取得的结果,大多指“符合规律”,“好的结果”;而“负向结果”则相反。所以效果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在实践中应该区分好的结果与坏的结果,以有助于做出审计结论。在很多情况下,只有综合考虑多样标准才能对效益做出评价,因为在这一点上几乎没有单一的标准。审计师对效果性进行评价时,除了清晰可量化的数据外,还要处理的是软标准。在量化的审计标准中加入非量化的审计标准,对于在短时间内无法对其效果性做出准确衡量的审计对象而言,无疑具有现实意义。四、效益审计(PerformanceAuditing)的再思考
1.各国效益审计的定义
英国国家审计署(NAO)对效益审计的英文表达是ValueforMoneyAudit,是对一个组织经营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所进行的一项独立的评价活动。美国会计署(GAO)1994年将效益审计定义为,关于政府组织、规划(programs)和活动的“3E”方面的审计,包括经济、效率、和规划审计(programaudit)。在这个定义中,规划审计被进一步描述为涉及效果方面,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以及是否遵循了相关法规。德国将效益审计定义为“主要系指对行政运作(AdministrativeOperations)之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以及效益(effectiveness)进行审计”。
由此可见,各国对于效益审计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各国对它的理解的主要方面却惊人的一致几乎都围绕着3E展开。
3.用3E定义效益审计的优势
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定义效益审计有助于分别处理,明确三者各自的衡量指标,各个关注,分别审计。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定义效益审计有利于关注三者之间的联系,避免顾此失彼,影响效益审计结果。
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工作中,要对项目状况进行客观的绩效评价,不能片面地、孤立地分析其中一个要素,而是要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中进行综合分析。
五、结论
理论的研究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加强理论研究才能够更好的推动实践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邢俊芳陈华邹传华:最新国外绩效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社,2001
一、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及内容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应该是查找各个阶段管理的缺失部分、薄弱环节、衔接部位。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事前环节重点是预防,主要是通过对前期各项工作的审计进行查漏补缺,消除效益流失的隐患;事中环节主要是控制,要在工程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对人工、物料及其他费用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损失浪费问题,实现造价控制目标;事后环节重点是评价,要通过项目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的对比、分析,对其经济效益情况作出评价。
1.前期调研论证阶段的审计重点应放在所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上。审计中要注意分析项目调研程序是否科学;调研内容是否全面;调研结论依据是否充分;专家意见是否独立、客观,反对意见是否得到重视;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是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通过对项目要素进行认真的、全面的调查和详细的测算分析,经过多方案的比较论证后提出的;具体论述项目是否具备经济上的必要性、合理性、现实性;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财务上的盈利性、合法性;环境及建设上的可行性;项目建议书是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拟建项目的各要素是否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测算分析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等等。
2.项目设计阶段的审计这一环节关注的重点是:工程建设理由及条件;工程选址及建设规模;工程主要内容及投资形式;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及社会效益等内容是否在工程设计方案中充分说明。是否满足设备的选型、征地、投资控制、编制施工图设计的需要。施工图设计是施工建设的依据,它需要满足建筑材料的选用,设备的安装和非标准件的制作,满足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施工方面的需要。
3.招投标阶段的审计在招标、投标、签定施工合同整个过程中,审计人员既不参与招标的管理也不参与标书的鉴定。招标或招标部门应为审计部门设立监督席对招标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在评标结束后,向全体投标人员发表审计意见,使审计人员既能处在第三方的监督位置,又能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既能做到事中审计,又能做到在合同签定前监督改正存在的问题,减少事后审计的被动性。
4.签定合同阶段效益审计的重点是工程用主要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质量要求和不超投标报价。在同质同价的条件下,择优选择供货厂家,按照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在签定承包合同的同时,应将施工现场的固体废弃物、扬尘、噪声、污水等污染物的治理写入合同附加条款。签定合同时合同协议书、中标通知书、投标书及其附件、通用条款、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图纸、工程量清单、工程报价单或预算书、双方有关工程的商洽、变更等书面协议或文件视为合同的组成部分。
5.开工准备阶段的审计这一环节,审计关注的重点是资金到位的情况;现场管理制度的健全性;是否按照工程建设管理办理了城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及质量监督等手续;是否依据工程设计做好土地征购、拆迁、搞好“四通一平”工作;是否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或措施;各项准备(备料、施工队伍进场等)工作是否充分;是否具备开工建设条件等。
6.工程建设阶段的审计主要应该抓好以下3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第一,材料方面。审计人员应监督建设单位并派员根据要求进行市场调研以确定材料价格,排除施工单位故意抬高材料价格,增加工程造价的可能。第二,在设计变更方面。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施工图施工,不突破投标报价,对任何一方提出的工程设计变更,应从申报制度上严格控制。第三,在施工组织设计方面。施工组织设计要从全局出发,抓重点、抓难点,抓紧关键环节与薄弱环节,确保施工的连续性、节奏性、均衡性。
7.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审计重点是完工程度和工程质量的审查核实。审计中要注意:(1)工程竣工验收是否符合有关条件,验收是否严格按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执行;(2)有无因设计不合理,工程不能发挥效益的问题;(3)工程设备内在质量是否存在问题;(4)有无完整的技术挡案和施工管理资料,是否签定了工程保修合同。
8.工程结算阶段的审计重点是核实工程造价,避免高估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下面的工程结算六步审查法在实践中可经常用到:第一步,工程量审查。对工程量审查,一要看是否按定额规定的计算规则执行。二要结合施工图纸看有无多计、重计、漏计工程量。三要看工程量中执行的系数是否确切、恰当;第二步,定额套用审查。一是审查预算选用的定额子目所包含的施工内容与该工程各分步项的施工内容是否一致,也就是对施工要求的情况。二是审查定额允许换算子目及换算方法是否合理,从而确定有无高套、错套、重套定额的现象。三是审核材料价格是否符合当时市场行情,是否符合本企业内部制定的价格及合同规定的价格;第四步,费用计算程序和取费标准审查。一查所套用定额与费用是否配套,二查施工企业的资质、级别、所施工的工程类别与工程费用规定的级别、类别是否相符,从而确定有无低级高套、虚增取费项目、重复计费、随意提高计费基数等情况;第五步,工程预算书计算结果的审查。主要是复算预结算书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有无人为错算、多算的情况;第六步,深入施工现场,核对设计图纸及隐蔽记录单所记录的尺寸,有无错记工程量的情况,核对施工操作程序是否与定额相一致。
9.工程运营阶段的审计项目投入运营后效益审计关注的重点是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也就是所谓的达标性审计。在内部控制测试的基础上,确定项目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要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业绩环节,关注企业及项目部的经营风险。一个好的项目,有了一定的投入,不一定就能产生好的效益。由于管理不善、作业组织不科学、机械设备及施工临时设施布局不合理,都可能影响这个项目效益的发挥。因此,工程项目运营效益审计就是通过对完工投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对比分析和项目效果的实际验证,确定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主要效益是否实现。要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未实现预期目标的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采用应对措施,改善经营管理以减少经济损失。同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的新项目决策提供建议,促使工程投资决策更科学合理,从而提高决策、管理和建设水平。
二、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通常采用的方法
1.审查复核法。就是对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和审计人员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运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与经验,在核实其提供的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一致性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断、验证、计算,通过审计人员理性的分析与复核作出具有证明力的审计结论。
2.对比分析法。根据一定的标准,将预算数或计划数与实际数从定量的方面进行对照比较,分析其异同。在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中对比分析法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始终,在审计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比分析法中常用的方法是比率法,可通过百分比、绝对比、相对比等,视具体情况作出一种或几种的选择进行比较与求证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真实性。同时,在选用对比分析时,要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选用最合适的对比方式,然后才能运用分析方法实施具体分析。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纵向对比、横向对比、计划与实际对比、整体与部分对比及综合对比。3.观察法。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的工程项目的实地察看。观察是审计人员利用其视觉功能检查行为结果和实物资产存在的状况,通过“眼见为实”取得第一手审计资料作为审计证据来证实审计事项,是工程审计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审计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工程量的落实需要到现场去观察、丈量、测算,然后再与工程结算书比较,从而发现有无虚列工程量的问题。
4.计算法。是审计人员对工程项目的各项数据进行验算或者另行计算。审计人员的目的在于验证被审计单位的计算结果的正确性;验证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决算资料的正确性。当计算结果与被审计单位的记录不一致时,审计人员一般应再次验证计算过程。必要时,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部门人员进行沟通,沟通不一致时,应以审计人员的计算结果为准。
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1.经济效益审计意识淡薄。国有企业内部大部分审计人员都是专业知识出生,因此对于财务会计以及内控都掌握得较为透彻。然而当前全球已经进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审计工作也与网络信息技术接轨,但很多审计工作人员并不能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审计工作进行处理,并且相关意识不强。另外部分人员特别是管理层领导自身的经济效益审计意识较为淡薄,并未认识到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这种意识的缺失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了制约。
2.缺乏经济效益审计的统一评价标准。我国经济效益审计自发展以来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影响,正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得目前并未形成一个统一化的标准评价体系,同时评价体系出现了一定的滞后,这就让评价体系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2]。首先评价指标并不能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达成一致,两者贴合程度不够,因此不能准确地将企业的实际竞争能力凸显出来。其次评价指标未将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以及企业的创新能力完整地体现出来。另外评价指标未突出现金流量的作用。
3.缺乏科学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尽管国有企业在经济效益审计的过程中具有较为丰富的时间方法,例如审阅法、观察法以及基本审计法等,但在实际审计过程当中并未将这些方法整合起来,换句话说上述方法过于零散化,并未构成一个方法体系,同时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上述情况无疑加大了审计的实际风险。而在审计程序上并未按照相关规范进行也给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4.缺乏审计人才。从国有企业内部情况来看专业审计人才的缺乏给审计工作的落实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与综合性,它除了承载了普通的财务工作同时还要根据审计对深层次问题进行剖析,这就对相关人才提出了极高的专业性要求。但是相关人才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其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二、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强化经济效益审计观念意识。若要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首先应该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审计观念意识进行强化。通过加大宣传让工作人员认识到经济效益审计观念的重要性,同时将这种意识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以企业文化为导向让经济效益审计观念意识得以扩散。在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下让工作人员将这种经济效益审计观念意识带入到平时工作中并构建出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及氛围从而推动相关审计工作有序进行[3]。
2.建立统一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从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形式来看主要分为国家标准、地区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企业标准。在进行实际审计评价时部分国企可能会以私企标准作为参考,但事实上私企标准并不见得能与国企需求匹配,易出现偏差。因此国有企业应适当参考国际标准或结合客户需求构建出一些特殊标准来适用于实际工作。从宏观上来看企业标准与国家标准、地区标准以及行业标准应当统一化,同时相关管理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应对标准进行宏观调控从而构建出一个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
3.制定科学的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和程序。为了让国企在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取得成效应当遵循以适应性、创新性、经济性以及系统性的等原则,让方法可与工作人员及其能力匹配并逐渐形成一个有规律性的方法体系,让各方法彼此间可相互穿插,产生互相作用。对于传统审计方法需进一步完善从而突破其局限性,这就要求加强财务数据管理,进一步提升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要充分发掘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当中的应用,通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善于借鉴国内外优秀审计方法。在审计程序方面对监管给予强化,严格按照审计规范步骤进行并落实,让审计工作可有条不紊的实施。
4.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企业内部应该善于吸收各类人才并招揽部分复合型人才,另外可聘请相关专家组织成一个咨询委员会来优化人力资源。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行强化,规范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通过针对性培训加强其专业性知识,多组织交流会议让工作人员可相互吸收经验。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来增强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此构建出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让审计工作水平可达到更高层次。
会计审计论文3950字(一):提高会计审计质量和会计监督的探讨论文
摘要:企业各项经济行为的发生,都涉及到不同规模的资金,要想做到资金的利用高效化,就需要对其使用进行有效监督,会计审计工作的作用就在于此,即保证企业经济信息的准确,以及经济行为的高效。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也能够优化现有的资产结构,有利于更好地投资。但是,部分企业却出现了“短视”行为,想要借助会计人员来做假账,让账本上的信息看起来“好看”,却不知这会加速企业的失败,而且损害国家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企业不承担经济和社会责任的表现。基于此,就企业如何进行会计监督以及提升会计审计质量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会计审计质量;会计监督;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8-0097-02
企业发展必然要进行经济活动,产生资金流,会计部门和人员存在的意义是保证这些资金流可以安全、有效地流通,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在企業的会计工作中,涉及到的业务范围很广,工作重要且繁杂,其中的会计审计就是很重要的内容,在进行这项工作时,需要工作人员及时获取真实且完整的经济信息,从而能够保证领导层获知企业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做出科学的决策。会计审计工作的重点不在于简单的完成,而在于质量的高低,这与负责人员的素质高低,以及企业会计审计制度是否完善密切相关。那么如何来提升一个企业的会计审计质量,需要考虑上面两个因素。另外,提到会计监督,顾名思义,是对企业会计工作的一系列监督行为,关系到制度层面,即企业监督机制的设置,需要有专门的会计监督部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体系是否完善,又直接关系到会计审计质量,两者是具有密切联系的,可以结合起来一起讨论。因此,本文将分别就如何提升这两项工作的质量进行探讨。
一、会计审计与会计监督概述
对于企业负责会计审计工作的人来说,获取到的经济信息是否准确、真实、完整,直接关系到这项工作完成的质量高低,即会计审计质量。另外,还需要考虑获取的过程和获取的信息是否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基于会计工作范围非常广,那么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就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来保障最终的质量。一方面,负责人员的专业素质高低有直接影响,需要专业出身,或有职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只有各方面法律健全,才能使这项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影响会计监督工作质量的因素也有很多,比较重要的有工作人员和企业的监督体系,这两者共同决定会计监督工作能够高效高质量完成。综上,虽然影响会计审计和会计监督工作质量的因素不一,但这两者却有共通之处,若能做好会计监督工作,无疑可以大力提升会计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提升会计监督的措施建议
通过前文分析可得,会计监督是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先来探讨如何做好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挑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会计工作专业性强,自然需要有专业素养的人来负责,在招聘时就需要明确入职门槛,包括专业、资格证书、从业经历等,尤其需要具备相关证书,保证招进来的人能够快速上岗,准确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减少失误。另外,还需要职业忠诚度,会计工作涉及到企业的经济信息,会计监督人员必须要对企业忠诚,并知法、守法。除了招聘,还需要定期对企业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不仅要学习最新的会计法律法规和理论知识,还要与时俱进,掌握新兴的会计软件操作方法以及审计技术,提升工作效率。第二,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入手,完善会计相关制度,为会计监督人员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渠道,同时完善薪酬福利体系,刺激员工工作积极性,多组织团建,让员工从枯燥的会计工作中得到放松。
三、提升会计审计质量的对策建议
1.建立高素质、强有力的会计审计从业人员队伍。不管是会计审计工作,还是单纯的会计监督工作,要想保证质量,其关键都是在于提升负责人员的专业素质,因此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强有力的会计审计从业人员队伍。为达成这一目的,需要做的工作有以下几个:首先,严格控制招聘门槛,企业的会计人员都是需要专业出身,在招聘简章上明确岗位的工作内容、任职要求、资格证书以及从业经历等,尤其要注重招聘人员的操作能力,以及是否通过注册会计师等考试。为了保证入职人员能够顺利上岗,企业还需要对其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了解企业的基本运作情况。基于会计工作的保密性,企业还需要重要考察面试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人品不过关,是不适合从事会计审计工作的,当然,这一素质需要时间来验证,可以在入职后着重考察,并纳入考核体系。其次,针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是要一直进行的,因为市场上的会计准则千变万化,要想让企业的运作紧随市场脚步,就必须让从业人员接受培训,来掌握国家变化了的政策法规,才能在实际操作时有章可循,不触犯法律。另外,为激发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举办会计审计能力竞赛,对表现好的员工进行奖励。最后,为会计审计从业人员提供完善的发展机制和保障机制,也是提升这一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只有明确了职业发展路径,才能更好地留住高素质员工,减少用人成本。而且会计人员的素质较高,他们对自己价值实现的需求更多,企业要从职业发展上满足他们的需求。
2.利用目标管理,通过会计监督来提升会计审计质量。从会计监督和会计审计工作的内容和目的来看,两者是有重合部分的,因此可以利用目标管理的手段,通过会计监督来提升会计审计的质量。因为会计监督的成果是时刻保证所获取经济信息的合法、准确、完整,属于会计审计重要环节。具体来说,根据时间长度,企业目标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在不同的目标要求下,企业在销售、发展等方面的目标也会有所不同,比如短期目标的侧重点在于经济利益,而长期目标转移到企业的品牌建设。在不同目标背景下,企业所进行的经济行为、产生的经济信息是不同的,而会计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需要结合实际,也是工作的对象和目标,会计审计工作内容包括审核原始单据和会计凭证以及账簿的记录。另外,检查财务报表、是否在会计准则要求下也是重点。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想实现预定的目标,从一开始生产计划的制定,到中期的投入生产,都需要落实责任到个人,那么,在进行会计审计工作时,也要明确责任到个人身上,并结合企业目标来制订会计审计工作计划。为保证这一过程准确高效的进行,需要企业对从业人员进行激励,将完成的程度细化成指标,并与薪酬、福利挂钩。目标管理的实质其实是使会计审计工作更精准,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又能促进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的完善。
3.利用内部监督控制体系来提升会计审计水平。在前期,通过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以及目标管理,来提升后期会计审计,以及会计监督的质量,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以往经济信息混乱的问题。但要想在真正实践过程中保证目的的实现,还需要常态化的监督控制体系来进行跟进和约束。在构建的这一内部监督控制体系中,所有会计审计从业人员的行为都受到了监督与约束,减少偏离正轨的可能性,实质上是通过制度的完善,利用监督手段,来倒逼从业人员可以保持初心和责任感,准确完善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而不是做假账等,若出现违规行为,则要受到处罚,这形成了一种震慑作用。同时,监督体系的作用还在于改善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设置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制度,来让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坚守在自己岗位上,做好每一项工作,让企业的财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对于企业领导来说,还需要看到这一体系作用的发挥,需要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此,领导要真正提升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并且通过动员和宣传,来让全体员工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谨性。首先,领导的重视,给员工传递了重要信息: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透明的,没有暗箱操作的空间。领导除了在制度上进行完善之外,还需要将目标落实到财务部门的每个成员,做到赏罚分明。其次,企业的凝聚力,这有利于增强会计人员的企业忠诚度,通过企业形象的塑造以及价值观的传递,让员工感受到工作是轻松、快乐的,自己的付出会得到相应的汇报。那么,在这一工作氛围中,大家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好处是不同部门在进行工作沟通时可以更加顺畅,对于负责会计审计工作的人员来说,更加保证了他们在收集企业经济信息时的效率,提升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4.借助外部监督,提高内部会计审计监督质量。要想减少企业内部监督控制体系带来的随机性,以及部门之间相互勾结的问题,可以引入外部会计监督,其手段主要是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定期交换会计审计人员,互相学习对方的有效做法,从而发现自身不足,并进行改进。另外,找到业界权威的审计转接,以及事务所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再次核对企业的会计审计信息,都是非常有效的措施。若企业对目前内部的监督控制体系不满意,还可以有偿征求上述专业人士的意见,进行完善。
另外,在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和会计监督工作中,政府的角色也至关重要。要不定期检查企业在这一方面工作质量,倒逼企业加强日常监督。为此,政府部门要有专业负责这一工作的岗位,需要会计从业人员来任职,并且也要遵循法律法规,接受社会监督,让抽检在阳关底下进行。
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不能“耍小聪明”,做好会计审计工作,监测好各项经济信息,保证经济行为要正轨上进行,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把握好会计审计与会计监督之间的关系,通过强化从业人员素质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推动企業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这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这对于企业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审计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论文
摘要:此文简单介绍了会计审计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内在关系,详细分析了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与会计审计职能,并研究了企业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具有的影响。
关键词:会计审计;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分析
如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日益成熟,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愈发多变,经济活动也愈发复杂,为更好地应对经营管理风险,需要企业提高对会计审计的重视程度,了解其在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中发挥的作用,并认识到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带来的影响,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会计审计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充分发挥会计审计工作作用价值,这对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审计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内在关系
(一)了解会计审计工作的特点
对于会计审计而言,在其工作的主要内容当中最能够体现工作职责的就是在对会计的管理和会计核算这两项工作当中能够充分的体现会计审计的工作职责。就会计核算来说,是会计工作当中的一项基础,也是相关的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审计工作当中必须要具备的专业技术和信息操作能力等相关方面的要求。从而在相关会计操作人员具备这些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信息操作能力,才能够保障对大型国有企业之间的会计审计核算,达到数字信息的准确,相关内容的完整[1]。
(二)掌握企业经济效益概念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来看,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道路,一定要看清形势和发展趋势准确的把握企业在发展当中的最好机会。虽然国有企业是能够在国家的扶持和帮助之下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也要具有对机会的把握能力。通过对网络等相关数字信息化的技术使用,在其生产和经营环节降低成本,减少对劳动力的超额使用,基于这些措施工要目的是为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之中,会计审计的工作管理模式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一个决定性的作用。而会计审计的管理和运营能够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更好的发展,因为在会计审计的管理和运营当中,会对企业的整个经济往来进行一个监督和计算,保障其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
二、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与会计审计职能
(一)经济效益对企业的重要性
就企业来说,相关的经济效益和利润以及投资成本等相关方面的经济来往,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意义,而且在这些国有企业的发展为我国公民提供了许多的就业机会,使得他们能够有一个更好的经济来源来维持他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在国有企业当中相关的产品生产也能够给我国外贸经济上带来很大的增收,产品对外出口一方面能够提升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向世界展现我国的实力提高中国在国际当中的地位[2]。
(二)会计审计职能
在会计审计当中,其主要表现的职责和能力就是对于相关的企业在经济方面有一个更好的监督,和通过对这些经济方面进行核算得出的数据信息进行评价,以及见证这些经济收入的合法性。就拿会计的核算部分来说,其主要就是通过会计操作人员使用相关的会计工具以及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企业当中的经济往来等各方面进行整理和归纳,然后再有效地计算这些信息,使这些信息能够准确、完整的将企业的经济部分展现出来,反映出企业在发展和运营当中真实的经济效益情况,从而为企业在相关的发展和生产当中提供一个更加准确有效的信息。促进企业经济的管理避免出现亏损,保证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当中稳步提升。而会计监督也就是对在核算过程和评价之中进行一个有效的监控,保证这些数据信息的准确和有效,以及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3]。
三、企业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所产生的影响
(一)科学管理会计审计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在相关的企业发展的情况之中来看,对于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想法就是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完整和提高,而要想保障企业经济的效益能够稳步上升,对于会计审计的管理工作就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应对措施,从而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向前迈进。通过利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对企业当中的会计审计进行管理和相关工作的运营,能够保障企业在对经济方面做出一个准确的评价和判断,以及在企业运营当中的决策有一个更加明确的目标,使得会计审计在企业当中充分的发挥作用和价值[4]。
(二)企业会计审计可确保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企业的经济效益当中,对会计审计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能够保证其企业在一个相对稳定且良好的状态下发展,促进企业经济的稳步提升。在实际当中,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活动,应该保证企业在其中对于人力物力的使用尽量控制,保证在审计过程中能够客观的评价和计算相关的企业经济信息,为相关的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做出一个更加准确有效的判断和决定,从而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保证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在企业的发展中做到精准、可靠、有效。
(三)会计审计管理能够使企业资金合理利用
会计审计的管理能够让企业之间的经济发挥最大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在会计审计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的将企业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而且有效的会计审计能够使企业的生产等各方面的实力得到提升。而且会计审计可以很直观的将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和财务状况通过相应工作的结果呈现给相关的企业管理负责人。企业在整体的生产和运营当中,都离不开经济的运转,所以说在财务管理方面,相关的负责人以及操作人员要及时发现当中的问题,然后有效地解决问题,避免在企业生产当中的经济效益数据信息不够可靠、不真实,导致企业出现亏损[5]。
关键词:会计;会计理论;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106-02
一、会计的重要性
1.审计员在会计中的重要性。(1)规划审计工作,编制审计计划时,合理评估重要性水平,据以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由于计划重要性水平越低,意味着可容忍的会计报表或账户余额中的错报、漏报的金额越小;而可容忍的错报金额越小,为保证审计工作能发现所有超过或容忍错报的重大错误所需要的审计工作量和证据就越多。因而,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间呈反向变动关系,计划重要性水平越低,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美国“审计标准说明书”和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均规定:审计人员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应当综合考虑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被审单位的规模与业务性质、相关内控等因素,结合自身的经验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评估,即确定“计划重要性”(Planningmateriality),其目的是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及其决定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2)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水平有助于合理确定审计意见类型和审计报告的种类。审计人员在评价审计结果,确定应发表审计意见的类型时,应当汇总已发现但被审单位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将其同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相比较,确定该汇总数是否超过重要性水平或其性质是否重要。如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或属性质重要,审计人员应考虑扩大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或提请客户调整报表;如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审计人员应实施追加审计程序或提请被审单位进一步调整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以降低审计风险;如汇总数远低于重要性水平且性质不重要,可发表无保留意见。在具体确定审计意见类型时应进行定性判断,充分考虑影响审计意见类型的各种因素的重要程度。(3)在审计过程中,重要性判断直接影响对审计风险的评估。根据《国际审计准则》的定义,审计风险是指当会计报表存在重要错报或漏报时审计人员发表不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由于重要性是审计人员从报表使用者角度进行判断的结果,因而重要性水平确定的越低,审计人员通过审计不能查出会计报表中重要错报的可能性(机会)越大,审计风险就越大。把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这种反向关系可使审计人员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保证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4)重要性原则的建立与运用。解决了如何确定会计报表总体和各报表项目的可容忍误差及如何评价审计效果的问题,从而为各种审计测试方法尤其是审计抽样方法的运用创造了条件。现代审计抽样技术主要包括判断抽样和统计抽样两种,无论是判断抽样还是统计抽样,在抽样规模的确定、样本量的设计、抽样方法的选用及抽样结果的评价等方面都要运用重要性原则。所确定的可容忍误差过低,势必会使审计抽样规模过大,使审计无效率;过高则会使审计样本量过少,无代表性而使审计工作无效果。另外,在审计抽样中,分层方法的运用也体现了重要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2.会计人员对会计的重要性。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有会计工作,就有会计人员,就有会计职业。外界能够通过沟通交流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范围与能力要求进行了解,同时使会计人员可以明确自己的职业能力层次,指导日后的发展前进。会计中重要性原则的运用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在会计估计及会计政策的选用等需要会计人员主观判断的各个方面均有广泛的运用。
3.会计内外部重要性的差异。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与外部对信息需求差异越发明显,财务会计表主要务于企业外部对企业信息的需求,企业内部非凡是治理人员对企业信息的需求更多地转向簿记或内部表。
4.簿记对会计重要性的体现。(1)簿记是否只是记录重要会计信息。所谓的重要与不重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企业购置一项设备,价值2 000元,是纳入固定资产核算还是纳入低值易耗品核算,这就有一个重要性原则的运用问题。(2)簿记遗漏会计信息。簿记中也可能遗漏一些会计信息,但这种遗漏主要考虑的是成本效益原则。首先,这一定义直接受到了判例法系国家法官判案影响。因此,它只是法官判案时判定企业治理当局或会计人员应否承担法律者责任的原则,或者是审计人员审计时,据以确定审计意见类型的原则,而不应以此作为会计人员日常会计行为的原则。其次,会计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差错――错记或漏记,并最终在会计表中产生错或漏。这种错漏既可能有主观故意也可能出于疏漏。从法律上来讲,只要这种错漏对信息使用者造成伤害,就应当追究信息提供者的法律责任。第三,会计表编与簿记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表现在:1) 簿记要考虑“重要”与“不重要”之间的相对变化;2) 治理人员需要从簿记中获取信息。例如,在簿记中将原材料、产成品、低值易耗品分类反映,而表中将这些信息合并为存货反映,就是为了满足企业内外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因此,簿记不能有因成本因素以外的经济业务的量的漏记。则在将其作为会计人员的行为准则时,只能理解为量的信息不能漏,而会计表中数据的性质变化不重要时可以不披露。
二、会计的理论研究
1.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对比。规范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强调演绎方法对会计理论进行研究,并由此形成规范会计理论。1976年,美国著名会计学家詹森在斯坦福大学主持会计讲座期间,首先提出应以实证方法从事会计研究。1978年,美国会计学家瓦茨和齐默尔曼合作发表了“关于决定会计准则的实证理论”一文,1979年,两人又合作发表了“会计理论的供给与需求”一文,这是最早关于实证会计研究的论文。此后,这一理论逐渐系统化。1986年,瓦茨和齐默尔曼出版了《实证会计理论》一书,提出了这一理论的基本框架,并把它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两位教授所在的罗彻斯特大学也因此脱颖而出,实证会计研究硕果累累,因而人们将实证会计学派称之为“罗彻斯特学派”。
2.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目的是解释所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并找出这些会计现象发生的原因。它是以经验与实证法为基础,以数学模型为工具所形成的新理论。 在应用实证法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1)选题的适应性。(2)实证会计研究的规范性。(3)数据的质量。(4)模型和方法的适应性。(5)验证结果的客观性。(6)避免研究对象过于集中。
3.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局限性。实证会计理论的局限性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粗略的替代变量来表示契约成本与政治成本。(2)限定的线性模型缺乏依据,在所假设的模型中,预测能力较低。(3)契约中的变量都是线性的,忽视了相互之间存在着共线性。(4)大部分实证会计理论进行的研究多限于某一时点上的对比。(4)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关系
以上分析可得出这样的结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并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
三、会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都将经济效益视为生命线,竭力从企业内外部、特别是企业内部,在经营中通过诸如计划、预测、调查、控制等方面寻找措施,提高经济效益。那么,会计作为兼容管理、控制、反映等职能的一种经济行为,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如何呢?这是近年来会计界和经济理论界一直在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1.会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的观点。(1)认为会计与经济效益两者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2)认为会计与经济效益两者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3)认为会计与经济效益两者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4)认为会计与经济效益是一种“血缘”关系。
2.分析会计的发展与经济效益的关系。(1)会计产生初期与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会计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产生初期是生产管理职能的附带部分,其表现形式是由管理者承担着一种原始计量、记录工作。(2)会计发展过程中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人们开始对原始计量记录方法进行变革,出现了单式簿记法。当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货币关系在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的意大利北方几个城市开始萌芽的时候,便为复式簿记的产生和初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复式簿记从它的萌发形态发展到初步完备的形态,大致经历了三百年左右,正是意大利的商人、银行家、资本家考虑所得与所费,讲求经济效益的三百年。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形式对会计提出了比过去更高的要求。于是,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起来了。证―账―表这个会计循环也就形成了,而这些又为会计学的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现阶段讲求经济效益也离不开会计。首先,从现阶段经济效益的衡量方面来看,它离不开会计。经济效益这一经济范畴具有丰富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在量的方面必须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同它相适应。其次,会计可以能动地为讲求经济效益服务。会计是以货币的形式反映和控制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及其运动的,就可以直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为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服务。
会计与经济效益关系密切,会计的产生是基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会计的发展是讲求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经济效益的衡量要借助于会计,经济效益的最佳化需要会计为其服务,这就是会计和经济效益与生俱来的一种同生的“血缘”关系。无视这一关系,将不利于我们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以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宋希亮.强化企业财务监督机制措施的几点看法[J].财务与会计,2005,(6).
[2]浅析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基于增值税转型背景的探讨分析[J].商业会计:下半月,2007,(7):24-25.
[3]刘力强.高级会计师务[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4]冯新梅.虚假会计信息:治你没商量[J].辽宁财税,2003,(12).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的字数要求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
如何加强建筑行业的内部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建筑行业竞争趋势日益增加,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并得以发展,必须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建筑行业的内部控制对建筑企业能够取得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建筑行业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一保证提高企业的中和素质和正佳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前提,从而使生产经营理论有效的实施,确保企业资金安全和资料的可靠性,以防止经济内部出现偏差和重要方针决策失误,经营风险等推行的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的总称。内部管理行政控制主要包括对计划、决策、生产、质量、技术、设备、物资、人力资源、销售等的控制;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包括对财务收支的批准权限、计划预算、核算、审核、分析和处理各种会计信息资料及出具财务报告的手续、程序、步骤和方法等的控制。一下我们讨论建筑企业内部错在的问题,病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一、建筑行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当今,大部分企业都存在这一种普遍的现象,即起也对自己的内部员工不够重视,企业的管理机构和组织不够合理,而企业的管理者对该行业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甚至根本就为学习过该行业的知识,并且,由于企业的领导对企业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你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起不了相应的约束作用,这样就导致了严重的内部控制出现严重失调现象。
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执行力。其主要原因在于切内部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大部分建筑施工我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是由相应的机构制定的,往往是各个部门一起总结后,综合起来作为内部控制制度,这样做也有一定的有点就是概括的比较全面,但是,制定的制度不够专业,且约束力低。并且许多制度自之间存在冲突,发挥不出有效的控制作用。其次,企业内?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倍钥刂浦贫热狈ψ愎坏娜鲜叮嬖谀诓靠刂浦贫炔煌晟疲葱辛Σ畹认窒蟆?/p>
各个项目风险制定不够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对市场的风险预防不够积极,且防御机构不够完善,对风险的评定缺乏该口型的认识。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企业对市场的调查来自与一小部分的调查,对市场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透彻,另外,由于各种原因,岁管理和控制断魂南国各方面带来的不利没有预定的估。
企业内部控制监制不够得当,内部审核不被够严谨,尤其实在建筑施工企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要严格的执行。通常,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对内部控制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价和纠正体系。
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低下,在财务和建材挑选上工作态度不认真,由于企业受先前观念的影响,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缺乏相应的培训,导致工作人员的整体监督意识不强,法律认识弱。当今阶段,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专业素质不高,学历低,业务生,缺乏判断能力,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差,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督只能收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企业应如何使建筑行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得到完善,何使企业的内不控制制度严格有效的执行?如何提高内部员工的整体素质?我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得出以下内容:
(一)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与员工综合素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整体工作人员对企业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养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一寸的主流意识,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核心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无形的、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力量对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内部控制是各单位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业务组织形式和相互制约的职责分工制度,其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经营的规范性,展示企业的精神风貌,两者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依赖于企业文化的支持,而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把内部控制的理念注入到企业的管理文化中,可以使建筑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能够进行自我管理,这样内控实施的效果就好,企业的效益也就好,竞争力也就无形中加强了。
(二)重视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
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是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货币资金作为建筑企业内流动性最强、控制难度最大的资产,企业要更加重视对其的管理。在资金管理上,主要存在资金管理分散、授权审批制度不健全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有的建筑企业图一时的方便设立多个对外银行账户,使得资金无法集中管理和使用,同时多个银行账户也给资金的安全带来了隐患,如果管理不严格,很容易出现资金被侵占、挪用等现象。针对上述情形,可以制定相应的制度,如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内部控制制度。单位还可以建立内部牵制制度,但凡是涉及到款项和财务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负责,同时会计审核人员要把好关,做好凭证的复核工作。建筑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授权批准控制制度,加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管理,明确审批人员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程序以及具体可以批准的金额等。
(三)重视会计人员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会计人员是受所有者之托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可靠地计量、确认、记录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建筑企业参与的经济活动最终都是通过会计人员转换为会计信息为经营者提供决策支持的,企业管理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全面的掌握企业各种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同时,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信息也可作为各部门考核激励的依据;内部控制的要素之一,信息与沟通主要是通过会计信息的编制表现出来的,这些都离不开会计人员的工作。毋庸置疑,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信息中心,由会计人员负责内部控制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重视建筑企业会计人员在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建筑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考核是非常必要的。
(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自我需要,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有效贯彻和预期目标的取得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在工作中,不断地向管理层提出建议和意见,使得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建筑企业的规模越大,管理层的级次就越多,经营面临的风险因素也就越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能客观地识别和评估风险以及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负责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可以视成本效益和企业人员的素质情况,将内部审计外包,减少审计过程中的舞弊现象。
三、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明确的得出,一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最主要的因素决定于公司的内部人员,所以提高内部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意识最为重要,其次,企业的内部制度的执行力间接的影响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可以逐渐完善,另外一套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有效的监督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同时也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一定的影响,企业要着重制定一整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时时监督,确保其严格的执行,才能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丁玉海.论建筑行业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 2011(17) 85-86
[2]马玉涛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商情》2009(13) 34-35
[3]马冬梅.浅析加强企业内部控制[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11) 91-92
[4]刘世.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0) 113-114
[5]罗胜强.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与案例解析[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2(01)
[6]胡为民.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实务操作指南(第2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05)
[7]梁晟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合规实务指南[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04)
看了“建筑中级职称论文的字数要求”的人还看:
1.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格式要求
3.2017年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论文关键词:平衡计分卡,军队绩效审计,标准研究
一、军队绩效审计的特点
军队目前审计工作的重点是以真实性和合法性为主的财务审计,主要考虑的是财务业绩指标,而忽略了包括军事性、时效性、统一性等军队特有的非财务业绩指标。其标准远远不能适应军队绩效审计的要求,必须进行标准创新。
二、平衡计分卡的特点与应用
平衡计分卡提供了将各种财务业绩指标和非财务业绩指标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的一般性框架,并假定通过一系列主要的和次要的关系将这些分类有机地联系起来。虽然目前国内对平衡计分卡的研究和应用多集中在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中,但笔者认为,这种不仅仅重视财务指标的绩效评价方法也适合于政府、军队这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
三、建立军队绩效评估平衡计分卡的可行性分析
建立军队绩效评估平衡计分卡,应当根据军队绩效特点,赋予平衡计分卡在军队方面的绩效指标,这样才能使平衡计分卡在该领域发挥其作用。综合各方面因素,借鉴“公共部门平衡计分卡模型”中的绩效维度,选择“显性业绩维度”、“职能贡献维度”、“绩效管理维度”和“创新学习维度”四个绩效维度建立我军财务管理绩效评估平衡计分卡模型。显性业绩维度是指财务部门在财经秩序上达到规范执行、经费管理上达到收支综合平衡、保障效益高,做到这些就会得到上级财务部门的肯定和认可。显性业绩维度受职能贡献维度的支撑军事论文,只有严格执行经费预算,才能保证经费收支平衡;只有合理把握经费投向投量,才能保证经费保障效益,达到显性业绩维度的要求;而要达到严格执行经费预算、合理把握经费投向投量这些职能贡献维度要求,就必须在绩效管理上严肃财经纪律、控制经费支出;而在达到绩效管理维度上的要求的基础是财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也就是要达到创新学习维度的要求;财务人员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科学理财的能力,也即表现为显性业绩的提升,显性业绩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之后,部门职能又将面临新的形势,为保证绩效管理的继续发展,又必须进行新一轮的创新与学习。至此,形成一个绩效维度发展循环链:创新学习--绩效管理--职能贡献--显性业绩--创新学习,这些维度可以依次推动发展,共同实现评估体系上升的循环。
四、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军队绩效审计标准
修正和整合平衡计分卡的指标摘要,位于平衡计分卡的最顶层;战略依然是平衡计分卡的核心;顾客维度得到提升置于最高级。
(一)、顾客维度
1、顾客维度主要衡量指标
军费是国家用于军事方面的经费,主要用于军事建设及武器装配研发及制造和战争的经费;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是军队完成职能任务,确保国家安全的基础,是落实新时期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完成作战任务的财力保证。军费的顾客是国家,军费使用过程中,最为直接且最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的莫过于军费花没花到点子上,有没有最大限度的形成战斗力。所以最重要的指标应该是军队的战斗力,但这个指标不能完全被量化,只能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评价。顾客维度衡量指标主要是军事工程质量、安全、工期、以及形成的战斗力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和环境效益指标,他们是军队绩效审计评价的核心。从现行绩效审计3ES角度看,主要是效果性指标,这与军队绩效审计目标“提高效益”是相吻合的,与军队的公共性、公益性是相一致的。
2、主要评价指标分析
(1)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工程质量合格品率、工程质量优良品率等论文格式。工程质量的检验应严格按照规定,划分为各个单项工程验收。工程质量合格(优良)频率就是合格(优良)单项工程占全部单项工程的比重,其评价标准参照同类工程。优良品率和合格品率越高军事论文,则说明工程质量越好。因此,审计人员应对工程项目进行现场考察,调查了解相关资料,综合评价工程质量。
(2)进度评价指标包括:项目计划工期率、项目完工率、达到项目设计能力所需要的时间等。项目计划工期率反映了公共工程施工进展情况,如果比例大于100%,则说明实际工期比计划工期延长,表明工程施工管理存在问题,需要查明造成工期拖延的因;反之,则说明实际工期比计划工期提前,表明工程在施工管理过程具有较的效率。达到项目设计能力所需要的时间是指建设项目建成投产至实际达到目标设计规定生产能力为止的日历时间,集中反映了基本建设过程活动形成综合生产能力的时间因素和管理质量。项目建成投产后达到设计能力的时间越短,该项目投资的效益就越大。
(3)战斗力评价指标包括:装备质量特性、装备数量与规模、人与装备的有效结合、训练与演练、综合保障、装备信息管理、高端武器使用掌握人数比率、高学历从军人员比例、技术兵种占军队全体人数的比例等。
(4)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包括:军队免费为地方提供服务占总服务次数的比例、军队从地方采购与总采购物资的比率、军办工厂接收地方人员就业的比率等包含社会适应性指标、社会经济指标、社会经济指标等。对于其社会评价,目前国内外尚未有统一的认识,无论是在名称、定义、内容,还是在方法、指标体系上都存在较大差别。在评价中,通用评价指标少,专用指标多,定量指标少,定性指标多。
(5)环境效益评价指标包括:自然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等。
(二)、财务维度
1、财务维度主要衡量指标
财务维度衡量指标主要是预算编制、资金到位、资金使用、成本控制、资金使用效益等指标,该部分指标是军队绩效审计的基础,也是传统财务审计的核心。从现行绩效审计3Es角度看,包括了合法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各类指标,这与现行绩效审计比较重视财务指标的原因有关,现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该部分指标往往占整个评价指标总量的70%以上,过于依赖财务指标;而在利用平衡计分卡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比较不到30%,几乎调了个个军事论文,这与军队的非赢利性相吻合,也间接反映了该指标体系的“平衡性”和“系统性”。
2、主要评价指标分析
(1)资金筹集和使用评价指标包括:资金到位率、资金利用率、资金有效率等。资金到位率反映了军队资金筹集的效率,数值越大,表明效率就越高;资金利用率反映了军队实际运用资金的效率,数值越大,则表明军队工程实际利用资金的效率就越高。通过以上三个指标,完整地反映出一个项目从批复到实施,以至最终的运行结果,客观地反映军队项目的资金运行效率,分析影响项目效益的人为因素,审查项目资金在划转过程中有无被财政、主管部门层层挤占挪用、有无贪污、私分等违纪违规问题,为直观、定量地分析项目效益情况奠定基础。
(2)军队工程造价评价指标包括:军队工程成本降低率、军队工程返工损失率等。军队工程成本降低率反映了工程实际发生的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距情况,负数则表明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节约了资金,工程建设经济性较好。反之,则说明工程成本管理控制较差。军队工程项目不合格时,必须返工,由此造成经济损失,影响投资效果。军队工程返工损失率越大,则说明投资效果越差,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指标包括:投资产值率、投资效果系数、投资利润率、新增固定资产效率等。因军队工程的公益性,决定了其经济上的低回报性,该部分指标可根据军队工程的具体情况取舍。投资产值率用以说明军队工程项目投资所创造的产值。投资效果系数用以说明军队工程对单位投资额能增加的国民收入。投资利润率是指军队工程项目在生产期内,年平均利润总额与项目投资总额的比率,它是考查项目盈利能力的静态指标。它要与同行业的平均投资利润率指标进行比较,高于平均利润率军事论文,则说明军队工程投资实现了较大的经济效益,通过投资利润率指标能够直观地反映了工程项目的盈利能力。新增固定资产效率反映的是新增的固定资产带来的营业收入的增加,该比率越大,则说明投资效率越好。对计算出来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与可行性研究报告、行业基准水平进行比较,通过计算变化率来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如果投资绩效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可行性研究时的水平,则军队工程投资效益较好。
(三)、业务流程维度
1、业务流程维度衡量指标
业务流程指标主要反映军队工程建设程序的执行情况、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全部是定性指标论文格式。从现行绩效审计3Es角度看,该部分指标主要是合法合规性指标,合法合规性审计是绩效审计的前提。因此该部分的衡量指标比重相对较大,这与我国军队工程领域存在的问题是相关的,这也是现行绩效审计往往容易忽视的地方。
2、主要评价指标分析
该部分指标全部是定性指标,主要有两方面指标,一是项目单位执行军队工程建设程序方面的指标,该部分指标审计时可以参照国家有关建设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招投标法、建筑法等,需要审计人员具备法律方面知识,同时应具备一定的工程方面知识;另一方面是项目管理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该部分指标审计时可以由项目单位提供,审计判断其执行情况。
(四)、学习与成长维度
全球化、信息化正改变军队与社会的传统关系模式,迫切要求实现军队管理创新。军队管理创新的核心力量来自于军队将自己塑造成学习型军队,保持与外部行政生态环境在物质、人员、信息、文化等方面的良性互动和有效回应,使之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应对变化的管理能力,实现政府自我革新和自我发展。军队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着项目的成败,是否善于学习,是否能在实践中成长军事论文,有利于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从现行绩效审计3Es角度看,学习与成长衡量指标主要是效率性指标,这也说明了人员的素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工作的效率,该部分往往也是我们现行绩效审计容易忽视的地方。
(五)、四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军队工程绩效审计平衡计分卡框架体系中的四个指标的关系、性质及其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是不同的。顾客维度是军队工程绩效核心内容的体现,是指标体系的核心,该维度得到提升置于最高级。财务维度是财务性质的指标,是传统财务审计的核心,也是现代绩效审计的基础,是衡量军队工程绩效水平最基本的指标。这两类指标都属于外部指标,直接体现为军队工程和绩效审计使命与发展战略实现的程度。业务流程是从管理内部运行的角度来评估军队绩效,属于内部指标。学习与成长是从军队自身学习、变革与发展等潜在因素出发,预测军队绩效水平的一种指标。他们两者通过直接制约顾客维度与财务维度来影响军队工程和绩效审计的使命与发展战略的完成。顾客维度指标和财务维度指标是目的指标,业务流程指标和学习与成长指标是手段指标,手段指标服从于目的指标。
五、评价结果分析及使用
利用这些评价结果,既可以对军队整体绩效进行审计评估,也可以分析出评估结果不理想的主要是财务指标还是非财务指标的原因,若是非财务指标的原因,又是哪一方面的指标导致的整体绩效评估结果不理想。按照“木桶原理”,整体的水平是由最差的方面的水平所决定的,通过这样的分析很容易找出军队绩效中最薄弱的环节,而在前期进行分项评价的时候,已经对各方面绩效的提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可以参照这些建议进行整改以提高军队整体绩效。
参考文献
[1]四总部.《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2005.
[2].《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2002.
[3]牛婷.平衡计分卡在军队绩效审计中的应用.军事经济研究,2006.
[4]刘长青孙拥政王晓平.浅议如何提高军队审计质量.军事经济学院.经济监督,2009.
[5]欧阳程.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新变化及应对.军事经济研究,2009.
[6]俞远.平衡记分卡对构建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启示.军事经济学院.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
[7]NAO of UK Value for Money Handbook------Aguide for Building Quality into VFM Examinations[EB/01],2003.
[8]Annual Report 2003----National Audit Office ofUK[EB/01],来自英国NAO网站.
论文关键词:如何,发挥,审计,监督,宏观管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政企职责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政府职能部门虽然不再直接经营企业,但仍担负着一定的经济管理职能。作为经济监督体系中的差错和弊端,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发挥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现结合审计实践,就如何发挥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以下一些初浅看法,与同行商讨。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意义重大
审计监督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受托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家的有关法令、制度、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检查、审核、分析,对其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做出评价和结论的监督活动。加强审计监督,对宏观管理的意义主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审计监督有利于宏观调控。通过审计监督,可以加强国家财政管理,保证财政收入按时、按计划入库,控制财政支出,使财政收支达到平衡;可以使银行本身的信贷资金有计划按比例地发放,使信贷资金的发放与生产需要衔接;可以控制基本建设的盲目投资,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现象。
(二)加强审计监督有利于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在我国进行经济体制和税制等一系列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但由于一些制度、措施相对滞后,局部与全局的矛盾仍然存在,一些单位和个人为了局部利益而侵占全局利益的问题还相当普遍,偷税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需要审计机关通过对财政收支的审计,依照国家的法规,监督企业和地方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三)加强审计监督是保证经济体制改革健康进行的一个重要手段。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现在虽然有了总的方向、原则,但一些具体步骤措施仍在探索中。有些思想不健康的人钻改革的空子,损害国家利益,为小团体和个人谋利,影响和干扰改革的顺利进行,国家需要运用审计监督的手段,来揭示问题并与其作斗争。
(四)加强审计监督有利于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目前许多企业经济效益差,有的损失浪费惊人。多年来审计部门对一些部门和单位实行了有效的审计监督,提示了大量的问题,并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和措施,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加强审计监督,有利于发现大案要案线索,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审计监督应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努力发现大案要案线索,充分发挥审计的威慑作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违法违纪问题比较隐蔽,这就更需要加强审计监督,提高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更好地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二、从审计监督本身固有的职能出发,适应宏观管理的需求,拓展审计新领域,更好的发挥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积极为宏观管理服务。
审计监督作用发挥的如何,审计监督怎样更好的为宏观管理服务,最终要通过审计监督所固有的职能作用而体现出来,这是审计本质的内在要求。而审计的本质就是监督,它体现在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审计立项到审计结果的利用等,都体现着审计监督职能。审计具有以下三方面职能:
(一)监督职能: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经济监督,主要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查,指出错弊,监督被审计单位和个人遵守财经法纪,履行经济责任。
(二)鉴证职能:指外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据对审计单位的会计及其他经济资料所反应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按照财经法规和会计准则,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鉴证,取得国家及社会各方面的公认,作为评价经济责任,解脱经济责任和依法处理的依据。由于审计鉴证是依法进行,客观评介,能取信于社会,故又称审计公证。
(三)评功职能:指审计机构或人员对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核实的基础上,评价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优劣,经济效益的高低和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现在开展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职能居于突出地位。
三、审计监督要在宏观管理中发挥作用,就应按其职能要求,适应宏观管理需要,开展各项审计工作,才能更好的为宏观管理服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根据经济工作中心和重点,安排实施审计项目,严格执法,发挥审计监督维护财经秩序的作用。审计监督的目的就是查错纠弊,揭示经济活动中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其加强经济管理。这是审计职能的体现,也是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国家各级审计机关实施的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宏观管理作用明显。
(二)根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为政府担出加强宏观管理的建议,发挥审计监督为宏观调控服务作用。
由于审计结果客观公正,较真实的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成果及资金使用情况,从中发现具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关性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反馈经有关部门,便于政府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有的放矢加强管理和防范,保证经济健康有序的运行。审计部门每年开展的行业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提示出大量影响资金使用效果问题就是很好的例证。我们对某县水利专项资金审计时发现,国有投入上千万的资金,用于旱田改水田,目的是提高家民收入,但是效果不明显,一些农民纷纷将水田又改为旱田,致使基电井报废较多,国家投入的资金损失浪费严重。针对这一反常现象,我们进行广泛调查,查明了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水稻市场价格低,农民灌溉水田的水费和电费却较高,种水国成本高于旱田,而收入却相当。我们及时将审计调查的结果编发成审计信息,发送给政府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措施,避免了国家资金的再度损失。
(三)向有关部门及被审计单位提出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意见及建议,发挥审计监督的帮促作用。作为国家经济管理的审计部门,既要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监督,又有义务帮助被审计单位,促进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这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因审计能够较全面的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所提出的建议也就较切合实际,针对性较强,因而对其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较大。同时审计在监督过程中,还担负着宣传国家政策法规,对基层单位进行业务指导等任务,这些都是帮促作用的体现。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350108)
【摘要】文章从国内外论文期刊中发掘并详细梳理了DEA 方法在审计方面各个领域的应用,并相应作了文献的总结,对推动DEA 方法在审计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为后期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DEA 审计 绩效
一、引言
本文将主要针对按DEA 应用的领域按审计的内容分类来组织内容,分为绩效审计即管理审计,以及非绩效审计两个部分。因为关于绩效审计,称谓非常多,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认为,绩效审计是现金价值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的同义词,绩效审计包括:审计被审计单位管理活动的经济性;审计被审计单位的人力、财务及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审计其业绩效益,并根据预期影响,审计其活动的真实影响。美国审计总署在2003年颁布的《政府审计准则》将绩效审计定义为:对照客观标准,客观地、系统地收集和评价证据,对项目的绩效和管理进行独立的评价,对前瞻性的问题进行评估或对有关最佳实务的综合信息或某一深层次问题进行的评估。从使用惯例及我国传统来看,可以将针对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的非财务审计称为绩效审计,把针对企业进行的非财务审计称为惯例审计或经济效益审计。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一)在绩效审计中的应用
Charnes 和Cooper 在1980 年率先将DEA 模型运用于审计和会计,用来评估非营利机构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效率,并同时探索了其他可能的运用。H.D. Sherman 在1984年描述了DEA 如何能够被用作内部审计的工具,将DEA作为一项新的管理审计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测试和评估,1985 年运用DEA 对商业银行的分支效率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DEA 能够提供除了财务指标以外的其他信息,识别出了无效率的分支机构,对于提高银行分支效率来说是其他技术的一个非常有益的补充方法。类似对银行分支机构效率的研究。P.L.Brockett, A. Charnes, W.W. Cooper, Z.M.Huang, D.B. Sun(1997) 运用DEA 锥比率方法中的数据转换监测银行绩效或者建立提前预警系统。该论文通过1984年和1985 年德州最大的16 家银行的绩效数据做了应用举例。引入5 家大型非德州的银行作为优秀者,用来评估这些德州银行在风险覆盖和效率方面的业绩,其中DEA 锥比率法用来转换原始数据,为了反映非德州银行在风险覆盖和绩效方面的绩效。Chair Schaffnit, Dan Rosen, JosephC. Paradi(1997) 将DEA 运用于评估加拿大某银行的分支银行的相对效率,运用的是DEA AR 模型,将分析的重心放在分行人员的表现上,分别运用传统的DEA 模型以及精炼的DEA 模型分析了分支银行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对两种模型进行了对比。Rongbing Huang, YuhuiLi(2012) 通过建立不良输出DEA 模型和标杆管理相结合的两阶段模型探索了环境绩效审计的新研究方法,克服了传统DEA 模型在环境绩效审计中应用的缺陷。
(二)在审计风险中的应用
Michael E. Bradbury 和 Paul Rouse(2002) 在分析过前人主要将DEA 运用于绩效审计后,将重点放在估计审计风险中而不是经营效率,并独创性地在一个新的领域作应用举例,展示它在另一种前沿方向和权重中的灵活性。其中DEA 在审计风险中的应用是指在对集团企业进行审计资源的分配时,对每个审计单元进行风险评分的步骤。Michael E. Bradbury 和 Paul Rouse(2002) 借用了Miltz等(1991)的一项案例研究,在这项案例中Miltz 等用AHP 来为Janssen 制药集团分配审计资源,运用多标准成对加权方法(Patton 等,1982 和Lin 等,1984),建立了一个包含57 个审计单元的风险评分体系。而Michael E.Bradbury 和 Paul Rouse(2002) 运用DEA 方法分配资源时,分成了高风险测量和低风险测量两种方法。
Michael E. Bradbury 和 Paul Rouse(2002) 认为DEA 与AHP 相比具有许多优势,包括将专家在一定范围内的意见依据每个风险因子的重要性进行处理,而不是简单地取中位数或平均值。DEA 也能用来提供高风险和低风险评价和从其他能被评价的单元中提供一个审计单元的标准。除此之外,Michael E. Bradbury 和 Paul Rouse(2002)总结到DEA 的优势包括:第一,DEA 能够处理在不同的单元中的多投入和多产出问题,虽然此文采用的是5 标度法,但是DEA 也能处理连续型的数据;第二,不像简单的中心趋势测量,DEA 可以处理专家的在一定范围的意见;第三,DEA 可以进行交叉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第四,DEA 可以从高风险和低风险两个角度进行研究;第五,DEA 的输出结果提供了能够定义同类单元和同类风险评估的诊断性的数据。DEA 对于外部审计人员来说最明显的用处就是能够对多地理位置的客户评估审计风险以及在审计客户群体中评估审计风险和评估这些客户在时间序列上审计风险的变化。DEA 的一个可能缺陷在于,随着变量的增加,风险得分将是非递减的,即越多的变量加入后,一项审计单元就越可能被发觉是有效的,所以限制了DEA 的下降能力。也展示了运用限制分析减少并通常克服了这项缺陷。
Hurhan Davutyan 和Lerzan Kavut(2005) 在Michael E.Bradbury 和 Paul Rouse 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详细阐述了DEA 之所以能用于审计风险评估的原因。虽然DEA 原本是通过投入和产出的研究用来评价生产效率的,在审计中,从实物上来说,我们既无投入也无产出,但是正如Greenberg,Nunamaker(1987) 和Michael E.Bradbury, Paul Rouse(2002) 指出的那样,DEA 模型可以被用作绩效的指标用来衡量每一个审计单元的风险。在内外部审计中,我们把在盈利过程中承受的风险当作是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因为风险通常是消极因素并且人们都想避免的,正如生产中的投入,所以风险越高也就相当于投入越高,因此,把风险当作投入是合理的。接着,在内部审计中,利润被当作产出。在外部审计中,审计事务所经理引发的风险越大,外部审计师保证的风险也越大。从这个角度来看,审计费可以当作风险的回报,即外部审计的产出。
另外,Hurhan Davutyan 和Lerzan Kavut 沿用了MichaelE. Bradbury 和 Paul Rouse(2002) 使用的案例以及抽取的7 个审计因子,对他们关于控制和规模两个审计单元进行考察,并通过比较他们的DEA 得分,两个审计单元的风险得分,以及在风险上投影后的得分对这7 个审计因子进行排序,得出了从最好到最差的排序,并对这项排序结合DEA 效率得分进行了两方面的解释:投入的视角和产出的视角。即以投入导向来看,效率得分低于1 的审计单元招致了太高的风险;以产出导向来看,效率得分低于1 的审计单元的产出太低。在外部审计中,运用产出导向是更合适的,因为当审计对象的风险太高时,我们或者开价更高或干脆放弃这个客户;而在内部审计中,无论是投入导向还是产出导向,都会引起管理层重新思考企业的运转,或者在利润不变的条件下减少暴露的风险,或者在不引起更大风险的条件下产出更多的利润。Toshiyuki Sueyoshi, Jennifer Shang, Wen-Chyuan Chiany(2009) 借助DEA 和AHP 相结合的模型对一个大型汽车租赁公司进行内部审计的案例研究,通过DEA 和AHP选取需要审计的业务单元。其中DEA 和AHP 相结合的方法为:运用AHP 来处理过去的审计和管理层经验得到的定性的信息;DEA 模型用来衡量会计部门和车队信息系统得到的定量数据。在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用于风险分析时,作矩阵分析可使结果变得非常清晰明了,该矩阵具有四个象限:第一象限表明该店铺具有很低的管理者投入却有高效率得分,表明处于这象限的店铺具有最低的控制失灵风险,属于低风险的;第二象限表明该店铺具有较高的管理者投入和高的效率,处于这象限的店铺应该被作为其他店铺的标杆,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店铺因为有较高的暴露评级,它们属于高风险潜在审计单元;第四象限的店铺具有低投入和低效率,就风险暴露来说较低,但因为它们效率低,所以属于低风险的潜在审计单元;值得关注的是,第三象限的店铺具有高的管理者投入, 效率却非常的低,这些单元具有最高的控制失灵风险。在论文的结尾,作者提到了这项研究将来可以扩展的方向,其中提到了Sueyoshi(2004,2006)和Sueyoshi, Goto(2009) 将DEA 运用于财务效率分析(包括破产评估)的观点,并提出在此方向上的DEA 和AHP结合也许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三、国内研究综述
(一)政府或国家审计
许汉友等(2008)为了解决国家审计机关资源的不足与审计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采用DEA法来遴选国家审计对象,并给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遴选过程。案例中挑选了14 家商业银行,选择了实收资本金额、贷款金额和投资金额三个投入指标和利息收入、其他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三个产出指标,运用EMS 软件进行DEA 效率分析,遴选出了经济效益审计对象。结果认为,DEA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经济效益审计对象的遴选方法,它不仅可以迅速地找出符合审计计划数量的审计对象,而且可以事先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大致的运营效率评价,为下一步展开具体的经济效益审计活动进行了必要的前期准备。可以说,这种方法在经济效益审计中的应用收到了“一石多鸟”的效果,与经济效益审计的动因和理念完全一致。此种应用与国外学者所说的在内部审计中发现风险较大的审计单元思路基本一致。张心昌(2012)分析比较了DEA 的BCC 模型和三阶段DEA 模型,最后得出三阶段DEA 在评价农村公共投资绩效的优势,最后运用三阶段DEA 模型对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进行评价。邱琪华(2012)基于AHP/DEA 方法对上海闵行区中小学义务教育支出进行绩效评价研究,并针对AHP/DEA 方法的繁琐问题,建议在原有的“打分制”基础上进行权重确定的改进,或者利用高科技工具减少工作量。田怿民(2012)运用CCA-DEA模型对2010 年辽宁省14 个市的政府社会保障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唐荣华(2013)运用DEA 方法研究发现中国政府审计体系中的四类审计主体,即审计署机关、特派员办事处、派驻审计局和地方审计机关在审计处理的执行过程中的审计处理执行效率没有显著的差别。
(二)会计师事务所效率
曹强(2008)等应用DEA 评估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生产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事务所特征和行为对审计生产效率的影响。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事务所审计生产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张杰(2009)运用了DEA 方法中的CCR 和BCC 模型,CCR 模型得到的是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前沿面和规模报酬不变时的效率值,反映的是总技术效率,BCC 模型得到的是规模报酬可变的生产前沿面,得到的是纯技术效率,对重庆市会计师事务所运营效率进行评价和发展对策进行研究。郭颖(2009)运用DEA 模型中的CCR模型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对效率,运用投影原理实现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杨永淼(2009)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优势并不仅仅体现着外在的市场效率,本着成本效益原则,事务所的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需要在保证一定市场效率的同时提高其获取利润的能力,基于这样的考虑引入DEA 的超效率模型,评估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运营效率。刘明辉等(2012)应用DEA 对“十一五”期间我国审计师运营效率进行计量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审计师运营效率的特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邱吉福等(2012)运用DEA 和Malmquist 生产力指数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投入和产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2007 年至2009 年的效率变动进行实证研究,实证了会计师事务所投入要素的使用效果具有波动性,在经营管理上存在投入成本的浪费等结果。
(三)企业的绩效审计
官建成等(2003)提出了DEA 控制投影模型,并给出了在特定情形下非CRS 有效单元有现实意义的投影。在工程应用中,对182 家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力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控制投影模型得到的有效性分类不仅与传统CRS 模型的有效性分类完全一致,而且其按行业分竞争力投影结果为企业审计竞争力提供了科学的高标,并运用DEA 对国家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2005),对高校科学创新活动进行研究(2012)。谢晨(2007)运用DEA 中的CCR、C2GS2 以及超效率模型对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上披露了2005 年度审计报表的17 家证券公司经营效率进行了探讨分析。孔德明(2008)认为我国开展的绩效审计主要是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各隶属部门、事业单位发生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所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我国的企业绩效审计还很少见,并提出在国内推广企业绩效审计非常必要。同时,提出了基于DEA 的风险基础审计一般程序包括审计工作准备阶段、审计工作实施阶段和审计结论的确定与报告阶段三个基本环节和步骤,另外,也对政府效率审计和国内师范类高校的效率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刘键(2010)采用DEA 方法对中国工商银行境内一级(直属)分行效率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未来对该行持续评价需要关注的方向。
四、总结与展望
从国内外文献来看,DEA 在审计方面的应用研究在国外开始得较早,国内引进较晚,在前人的不断探索中,有对DEA 模型的改进,有将DEA 与AHP 等模型进行结合方面的探索,也有单纯运用DEA 进行绩效评价的。总体看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DEA 在审计中的主要应用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1) 对于企业或事务所的绩效审计,以同质的其他企业作为DMU 进行DEA 的效率分析、标杆分析、灵敏度分析、松弛变量分析等,通过DEA 投影找出提高改进的方法;(2) 对于审计对象的挑选,主要见于国家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中,通过考虑同行业各个国有企业或企业内部的各个分公司子公司的相对效率,考虑存在的审计风险,进行审计资源的分配。
2. 从DEA 模型的角度看,使用率最高的是CCR 和BCC 模型,它们广泛地用于评价企业的效率,同时DEA模型也常常和其他模型相比较,如AHP 模型,另外DEA也可以与其他模型相结合,如AHP 模型、标尺模型、Malmquist 生产力指数等。
3. 国内运用DEA 对会计师(或审计师)事务所绩效的评价方面的论文是较多的,从这些论文中可以看出DEA广泛地用于评估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效率、经营效率、审计运营效率、提高审计质量、评估生产效率等方面。研究有点扎堆,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相比较之下,对DEA模型进行创新或改进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DEA 模型的改进创新可能成为将来研究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郑石桥. 绩效审计方法[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2] 邱吉福, 王园, 张仪华.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中注协2008—2010 年数据[J]. 审计研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