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4 16:32:5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第1篇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护理是中医药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它以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为特点,以中医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与病理为基础。如何把中医护理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防治、养生、康复中的作用,促进中医护理的发展,是中医护理工作者的使命。下面针对中医护理的特点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如下:

1中医护理的特点

中医护理学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的特点在于强调整体观念,运用辨证施护的思想和方法,根据临床所见病症,针对不同症状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取患者病情、个体状况、心理、社会等信息,应用扶正祛邪、标本缓急、问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反护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并确立患者的症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1.1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国医药学理念的精髓,也是中医护理理论的主要特点。中医护理理论始终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而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认为人体与其外界环境之间也必需相适应构成统一的整体,不然就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1.1.1人体是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其中内因起主要作用,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注意局部病变,同时还要注意相关脏腑的变化。体表的变化可影响有关脏腑的功能,而相关脏腑的疾病也可在体表反映出来。如心开窍开舌,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可用清心泻小肠火的方法治疗与护理口舌糜烂。它如“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灵枢·终始》)等,都是在整体观指导下确定的治疗与护理的原则

1.1.2人和自然界是制约、统一的整体:中医将自然界正常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当气候急剧变化或六气侵犯人体成为致病因素时称为六。六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故要求护理上主动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做好防范工作,并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

1.2辨证施护: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特点和精华,所谓辨证,就是充分运用中医学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和察觉服务对象的有关资料的过程,通过分析、综合、识别和辨清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及其生理、心理的需要和反应,从而达到发现和了解某种性质的“证”的目的,以便作出健康诊断。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2中医护理的特点在临床中的应用

2.1整体观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医护理在对患者的护养上强调整体辨证施护的观念,并且十分重视良好的生活环境,稳定并舒畅情志,合理的饮食和必要的功能锻炼,因而掌握护理整体观念是使患者得到全面、系统、适当护理的保证。中医护理学选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收集患者全身的情况,通过综合分析、判断疾病发生的原因和脏腑经络的变化,对患者健康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后制定护理措施。中医有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整体辨证施护特色。例如同样是发热的患者,外感发热邪气只在卫分,治疗上采取解表,护理上需避风保暖,服药后加盖衣被,取微汗降温;而中暑导致的发热邪气已入气营,高热、口渴等症状突出,此时护理上应采取及时降温,如头部置冰袋或冰帽,或进行乙醇擦浴等物理降温,并注意通风,让患者适当进食一些西瓜汁之类的食物以清凉解暑。由此可见整体辨证施护是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措施,更是中医护理的一大特色。

2.2辨证施护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医护理运用整体观、辨证观的理论指导护理工作。临床上遇到胃痛的患者,护理上要根据各种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寒邪侵袭所致的胃痛,治疗上以散寒止痛为原则,护理上可采取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若因为受精神刺激,情志不舒而导致的胃痛,在治疗上则应疏肝理气止痛,护理上应做好移情、疏导、相制等工作,要开导患者调节好自身的情志。胃为燥土,其性喜润恶燥,因而酒精、辛辣及肥甘厚味之品过度,均能生热化燥伤胃而引起病变,在饮食上需嘱患者少食多餐,禁酒忌辣,注意调摄。在实施辨证护理过程中,要求护士能够有计划地、系统地为患者进行护理,根据常见疾病种类的主要症状,采用中医食疗、情志、服药、养生、康复等制定护理措施,其诊断目标及措施要体现中医特色,综合进行为患者进行护理。

第2篇

关键词:高职;中医护理学;教材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156-02

在《中医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到中医学的传承关键在于临床实际应用。做好高职中医护理的“教、学、做”,掌握技能操作,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高职教学之重。笔者认为,首先教材的选择举足轻重,既要让学生了解传统医学的精髓,还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掌握技能的热情。编写教材以及进行课程开发必须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进行优化衔接、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课程整合要打破学科界限,本着强化能力、优化体系、合理组合、尊重规律、缩减课时的原则进行,不必考虑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应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适应性。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掌握中医学的特点

中医护理教材首先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突出中医学的特点。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思想,用中医护理技术对病人及健康人实施调护,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病痛为目的。可以参照现代医学理论,但绝不能强搬硬套。中医概念要清晰、条理要分明。中医护理是以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思维,分析人体的生理、病理,以藏象理论为中心,以功能现象为特征,辨证研究人体的功能现象。

真正让高职学生了解传统中医护理,就必须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还要认真了解中医学几千年的发展史,体会到岐黄之术是我们祖先千百年来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当然,在临床上实施中医护理术也是对现代护理的补充。

以整体护理为纲要,

以点带面分解实施

中医护理学应该体现出整体观念理论,要以整体护理为纲要,结合自然界变化规律,建立人体脏腑有机一体的理念,杜绝“一症一护”的狭窄思维。脱离整体施护的单一护理不是中医护理学的精髓。

整体护理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孕育着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的理念。整体护理体现在临床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多方面。

整体护理,既重视人体内在生理、病理的特点,又重视邪气与正气的关系;既重视疾病在临床征候表现中的辨证施护,又重视针对疾病本身特有的病因辨证地求因施护的特点。不仅注重局部病变,更强调从心理、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调护。

以基础护理为准则,

完善急救手法措施

高职护理课程都是以基础护理课程为奠基,延伸到临床各专科护理。然而,医学护理学种类繁多,临床分科护理则有各自的特点,但都建立在基础护理之上,以基础护理为准则,把基础护理的原理、方法贯穿于临床各科护理之中。像护理职业道德、护理原则、护理规范等。中医护理学是在基础护理学的基础上,完善护理中的应急手法、护理手段,采取像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特色治疗护理措施,弥补现代医学护理的缺遗,使几千年传统护理方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运用。

在急诊中,运用针灸、推拿等措施,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奇效。如针刺开窍醒神、针麻手术、手法捋筋整骨、刮痧放血泻火解毒等。再如康复过程中惯用的推拿手法,帮助病人调整气息、平衡气血阴阳、缓解病痛、恢复体力,都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护理方法。通过运用有特色的中医护理方法,既弘扬了中医古老的岐黄之术,使之造福于人类,又弥补了现代医学护理的不足,古为今用,中西合璧。

以传统护理为特色,

实施传统护理手法

中医护理学的特点是辨证施护,以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为理论指导,关注因人、因地、因时的护理准则,根据临床各科的特殊病人,实施传统护理手法。

中医护理学不同于现代医学护理,但并不冲突。二者相互为用、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各尽其能。如骨伤科的康复推拿护理;中风病人后期的针灸康复;中药保留灌肠缓解腹胀、腹痛以及毒素的排泄代谢;妇科常用的中药离子导入。再如传统的刮痧法、放血法、熏洗法、拔罐法、冷敷法等,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方便、实用、有奇效,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中医护理学重点在于技能操作。只有具有熟练的技巧,临床应用时才能得心应手。因此,理论与技能操作学时以1∶1为合适,只有多动手才能熟中生巧,尤其是针灸、推拿等,应经常训练、反复钻研、不断探索操作规律。

以强化技能培训为

重点,修正教材编写思路

高职护理人才培养除了掌握基础常识外,主要是对中医专科护理技能的培训。中医护理技术像针灸、刮痧、拔罐、推拿、药熏等种类繁多。多年来,这些技能只有中医师掌握,护理人员仅做配合。古往今来,中医临床医护是不分开的,因此,医护分家的体制不适合中医临床的需要。

高职中医临床护理学员必须掌握、应用传统的护理治疗技能技术,发挥传统中医的特色,更有效地完成护理工作。所以,培训高职中医护理学员的传统技能,必须打破医护分家的西方医学模式,真正让中医护理人员配合中医临床医生,共同解决治疗、康复、保健及愈后的问题。

学习中医护理技能,要以实际操作为主,手法练习应贯穿在学习过程始终。像针刺手法练习、推拿手法练习、刮痧拔罐工具的选择应用、中药透入操作、中药熏洗方法等等。教材中除了理论讲述外还要配合课件的应用,以增强直观印象。教师的演示操作与学生的操作练习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贴近临床、贴近岗位、贴近实际,使高职护理学员缩短学习与实践的距离,有针对性地培养实用人员。

《中医护理学》教材具体应分为两大模块:一为中医常识,包括传统医学的发展及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传统医学的精髓,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炎黄子孙的荣誉感。只有了解掌握了中医理论基础,才能应用和指导临床实践。二为技能培训练习。以演示、观摩、操作练习为主,让高职中医护理学员真正掌握中医传统的技能技巧,服务于临床应用。

课程的开发必须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进行优化衔接、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课程整合要打破学科界限,本着强化能力、优化体系、合理组合、尊重规律、缩减课时的原则进行。

笔者在《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先后研读读了几个版本的《中医护理学》教材,感觉在讲授时都很不适应,为什么不适应呢?笔者认为,首先,教材的格局较乱,既有中医印象,又有西医痕迹;既有基础护理内容,有掺杂着临床护理知识;只有个别病案的护理,缺少整体护理的常识;基础护理理论要求太多(像护理道德、护理准则、护理规范等),技能护理操作太少(像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具体练习)。其次,教材与《大纲》相脱节,高职护理学员将面临着国家“执业护士考试”,而考试大纲内容是其重点。再次,课时分配缺少实用性,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的学时比例失调,还是安排为1∶1为佳。基础护理课内容也不应出现在专科护理学中,要减少不必要的重复。

《中医护理学》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教材,培养高职学生中医护理的技能技巧。以实际、实用出发,按照中医的基本特点和原则,传承传统医学的精华,使中医护理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岗位,为护理工作拓宽思路,充实临床护理业务。

参考文献:

[1]张春明.老年中医保健[M].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2009.

[2]周琦.中医护理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郭靠山.中医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金玉忠,李云端.中医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姚军汉.中医护理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周萍.中医基本常识与针灸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7]奚中和,俞大祥.中医学概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第3篇

【关键词】中医护理;老年人;慢性病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9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老年慢性病人显著增加,为了降低老年慢性病发病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充分应用 中医护理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来满足老年慢性病人的医疗保健与日益增长的养生保健需求。对此,在新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为中医护理提供了机遇。一是理论特色,即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更符合现代医学模式和个性化、人性化护理的需求;二是中医护理操作灵活多样,使用器具简单,操作方便,易掌握、适用范围广,疗效明显的特点;三是中医养生保健具有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渴望健康长寿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而中医养生保健护理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目标的实现;四是中医护理费用与西医相比要低很多,也符合我国实现收取低廉的费用,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的目标。中医护理的优势和特色在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方面已日益显现。现将运用情况分析如下:

1 中医护理的整体观特点

中医学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统一整体,构成人体的脏腑、器官、经络、皮肤等,在功能上是相互协同,互为作用的,在病理上亦是相互影响的。如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主宣法和肃降,肝主藏血,脾主运化,肾主藏精排泄,各有各自的生理功能,但又相互为用,相互影响。如心与肾,心在五行属火,位在上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在下属阴,肾水上升为顺,心火下降为和。心火下降于肾,肾水济于心,心肾相交,以维持人体阴阳平衡,其他脏腑亦同,反之则为病。说明五脏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不是孤立的。

2 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特点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基本特点,中医认为证和症有着不同的概念,“症”即症状,如咳嗽、头疼、 腹痛等。“证”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 段病理的概括,如感冒表现的风寒证,风热证等,证与病的概念也不同,病包括了证“病之总者为病,而病总有数证”,如伤寒病拟有六经分证,温病以卫气营血分证,所以中医护理不仅要针对症状病名,同时还要正确辨析证的寒、热、虚、实,才能取得很好的护理效果。中医护理 并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相同病机或证可采用相同护理方法,不同病机或证,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

3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患病特点

3.1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中医认为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为正气渐衰,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物质与功能都在全面衰退,五脏功能日益低下,生命状态处于较低水平的、很不稳定的平衡中。衰老的病机特点复杂多变,虚实夹杂,但以五脏虚损为主,肝衰为先导,肾虚为根本。[1]

3.2 老年人的患病特点 老年人正气虚弱,诸邪易攻;抗邪无力,外候不显;病程长、病症复杂、疗效差、易反复;思维迟钝,情志异常;对疾病的反应能力差;易出现消化功能差及睡眠障碍。[2]

4 中医护理的特点

4.1 情志护理

所谓情志护理是指运用调解情志来治疗脏腑疾病的方法。《景岳全书》言“凡情志之属,唯心所统”,故心与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内伤七情常为心系疾病的重要病因。中医学非常重视精神因素在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 中医认为,精神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都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在精神上均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有的表现悲观丧气,精神忧郁,有的表现急噪不安,有的由于疾病的折磨丧失了信心。因此医护人员,必须根据七情制胜法则,对患者实施情志护理,正确引导不良情绪的疏泄,使其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提高治疗、护理效果。

4.2 饮食养护

中医认为食药同源,古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饮食除了营养,还能治疗疾病。是因为其与中药作用基本相同,不但可以营养机体、补益脏腑,而且可以调和阴阳,增强体质、益寿防老。不同性味的食物对五脏也发挥着不同的补益作用,还可以辅助治疗疾病,调理饮食的原则注重“四时调摄”,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很适宜食用扶助阳气的食物;夏之热,宜多食甘酸清凉之品,宜少食辛甘燥烈食物;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注意少食辛燥食品;冬气寒,宜食黏以热性治其寒,注意食热饮食,以护阳气。饮食养护在体质上也有差别,体肥之人,在饮食上可适当多食粗粮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可起到健脾利湿,助消化的作用。体瘦之人,应多食用甘润生津的食物,则有助于养阴清热,阴平阳秘。另外,尤其要注意年老之人,身体日趋衰弱,各脏腑生理功能减退,在饮食调养上一般提倡:清淡、温热、熟软,而禁忌油腻、厚味、黏硬、生冷。由此可见,饮食调养是临床康复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4.3 起居调护

要保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益寿延年,就应该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素问.上古天真论》强调:“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可“尽终其天年”,反之,如果“起居无节”便将“半百而衰也”。说明“起居有常”是调养神气的重要法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季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即应晚睡早起,多动少怒,以应上养之气。秋季宜“早卧早起,以鸡俱兴”,即应早睡早起,神态安静,以应收敛之气。冬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即应早睡晚起,避寒就温,减少运动,以应潜藏之气。睡眠养护要根据阴阳变化的规律,采用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保证充足而适当的睡眠时间,以恢复机体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从而防病健体。人的睡眠时间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年龄、体质、习惯、季节变化和体力消耗等因素而定。古代养生家特别认为“少寐乃老人大患”,主张老年人以睡眠时间相对长为好,减少人体消耗。并且需要午眠,在养生学上称为“子午觉”,补充相对不足的睡眠,消除上午的疲劳,恢复体力。

4.4 运动养护

形体的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气血的流畅,使人体筋骨坚强,脏腑功能健旺,增强体质,还能以动济静,促进身心健康。《吕氏春秋》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从形、气关系上指出不运动的危害。阐明了动则身健,不动则身衰的道理。但亦不能过分运动,应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动静结合,以“小劳不倦”为度,使气血流畅,关节伸缩自如。

5 体会

老年慢性病具有病情缠绵、正气虚损、邪气有余、气机不畅、累及脏腑的病变特点。因此,对老年慢性病的护理,必须针对其特点,进行辨证施护,这样就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三站式查房;护理查房

近年来研究显示,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特色护理查房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查房的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护理的业务素质,然而如何有效地将中医辨证施护应用到护理查房中,以便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是广大中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难题[1-4]。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年来在不断学习、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型中医护理查房模式,创立了基于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三站式护理查房,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②所有入组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意识清楚,有一定的自主能力,能够配合护士进行体格检查;④预计住院时间超过1周(便于做好查房前准备及沟通工作)。排除标准:①患者意识模糊,自主能力差,不能有效配合护士进行体格检查;②预计住院时间少于1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62.47±10.0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6例;年龄(57.33±8.7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查房及管理模式,即日常实行三级护理查房制,护理人员每季度定期参加医院组织的业务考试及年终考试,每年年底对抽查患者的责任护士进行综合评比。1.2.2研究组采用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三站式护理查房。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但不限于藏象、阴阳五行、经络、气血津液、体质、病因、病机、养生与预防、治则与治法等,其中藏象学说又被认为是中医学的理论核心。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每位护理人员的必修课,同时也对其进行定期考核。日常护理工作需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同时在采用三级护理查房制的基础上,每个季度增加三站式查房,具体内容如下。1.2.2.1第一站———汇报病史及相关护理第一站侧重于汇报人(责任护士)的汇报,汇报人(责任护士)于示教室汇报患者病史及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诉、入院症状、阳性体征、诊断、中医辨证、治疗原则、护理问题、护理目标、护理措施等。1.2.2.2第二站———体格检查主查人向患者介绍查房人员,解释查房的目的,根据病种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突出护理专科检查的特点、重点,整个过程需按中医四诊体检贯穿始终,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其中望诊是对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问诊是指询问症状,通过问诊了解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起病原因、发病经过及治疗过程、主要痛苦所在、自觉症状及饮食喜好等情况,结合望、切、闻三诊,综合分析,作出判断;切诊是指摸脉象,同时包括测量患者的血压、体温等情况[3]。同时,询问患者的主诉、疾病转归及患者对护理的要求等。1.2.2.3第三站———答疑主查人根据前两站的查房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汇报人(责任护士)提出的护理问题是否正确、护理措施是否得当进行评价和补充。同时对汇报人提出的护理难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完善该患者的护理工作,解决护理中的疑难问题。按职称、年资由低到高对参与护理查房的护理人员进行提问,提出该患者在当前的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主查人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答疑,应充分体现专业水平和内涵。

1.3评价指标

1.3.1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包括患者及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评估,问卷包括患者端调查问卷、医生端调查问卷两个部分,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工作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医患沟通、医护沟通)、护理操作、责任心、处理问题能力等,其中患者端调查问卷总分为60分,医生端调查问卷总分为40分,共计100分;总分>85分为满意,总分在60~85分之间为基本满意,小于60分为不满意。1.3.2临床工作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制定护理人员临床工作能力考察表,其内容包括:中医护理思维能力、中医症候辨析能力、中医规范操作能力、护理文书、人文关怀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6个维度,每个维度的评分为20分,共计120分,得分越高说明临床工作能力越强。1.3.3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主要包括跌倒、坠床、导管滑脱、给药错误,统计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选用

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临床工作能力除护理文书及人文关怀维度外,研究组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能力得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第5篇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面积778平方公里,辖5镇4乡,309个行政村,全县人口26.9万。县是华夏医祖扁鹊行医采药的地方,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中医院始建于1984年2月,1994年被评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医院先后经历2次迁建,3次易址,规模逐渐扩大,功能趋于合理。目前,医院新院址占地面积达50亩,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共有干部、职工149人,卫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90%。全院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50名(其中副主任医师职称人员13人)。业务技术骨干均省级以上医院专科进修。

医院编制床位150张,设有内、外、妇、儿、急诊、皮肤、眼耳鼻喉、口腔、麻醉、针灸理疗康复、骨伤、肛肠等12个临床科室。中风专科、皮肤专科、疼痛专科、肛肠专科被邢台市卫生局确定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设有高血压糖尿病、睡眠障碍、脾胃病、哮喘病、不孕症等专病门诊。设有心病、脑病、外科、创伤、妇产、儿科等6个病区。以及化验、病理、超声、心、脑电图、胃肠镜、高压氧舱、放疗、CT、放射、中西药房、消毒供应等20多个医疗、医技科室。

医院拥有全身螺旋CT机、钴60放疗机、彩色B超诊断仪、肺功能测试仪、彩色经颅多普勒、心电工作站、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500毫安高频遥控胃肠光机、C型臂光机、体外冲击波碎石机、高压氧舱、全自动5分类血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仪、血流变仪、血液灌流机、过敏反应测试仪,化学发光仪、骨质疏松测试仪、特定蛋白分析仪、24小时动态心电血压监测仪等大中型现代化医疗仪器设备。2010年门诊工作量8900人次,收治住院病人7900人次,业务流水收入2140万元。

我院是全市中医系统首家二级甲等医院,被上级确定为河北医大、河北工程大学、邢台医专临床教学医院,连年被评为市、县文明单位,被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三星级文明服务窗口单位”;被省卫生厅授予“河北省深化改革、优质服务百佳医院”、“河北省示范中医院”;河北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单位;被中华医学会授予“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二、主要成效

近年来,通过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了全院广大干部职工对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意义的认识,进一步端正中医医院办院方向,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临床科室建设、人才培养得到了加强,中医护理、中药药事管理不断规范,中医药文化氛围深化浓厚,基本达到了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的要求,有力的促进和推动了我院工作的不断发展。

(一)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得到落实。在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把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重点内容来抓,制定了以中医为主的建设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方向,并逐项加以落实,在年度工作计划中,制定突出中医特色指标和措施,并将中医药特色优势相关指标列入医院综合目标考评细则,定期对科室进行检查考评,每月通报点评并与奖金分配挂钩,严格奖惩。此外,落实专人负责基层指导工作,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院长与卫生局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医院年度工作重要内容,按照相关任务要求与受援单位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书,积极开展农村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与基层指导工作。

(二)人员配备合理,积极开展技术培训。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通知”的要求,全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比例达到68.9%;中药人员占药学人员比例达到81.8%;护理人员接受中医药知识技能岗位培训达93%;领导班子中中医药人员比例达66.7%;职能科室负责人中医药人员比例达66.7%;临床科室主要负责人执业医师资格或系统接受中医药培训两年以上比例达75%;妇科等11个临床科室负责人基本符合临床科室建设管理指南相关要求。此外,对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及技能培训有规划、有制度、有考核并积极抓好落实。

(三)临床科室建设步入正规。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与临床名称的通知”的相关规定,认真进行自查自纠,科室命名符合规范要求。同时认真学习贯彻临床科室建设管理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认真抓好科室设置、特色服务项目开展,强化临床病例辨证施治,病例讨论及继续教育工作,制定了24个常见病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在临床中应用。认真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药处方书写规定,实行了电子病历,配备中医诊疗设备38种,开展非药物中医治疗项目64个,门诊处方中中药比例达65.6%,饮片比例达34.8%。

(四)重点专科建设明显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列入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皮肤科、疼痛科、肛肠科、中风科被市卫生局命名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各专科均制定了3个重点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定期评价分析和优化总结,探索试行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目前,4个重点专科依托专家以及专科项目支持,医院给予人员培训、设备购置等重点倾斜,目前在当地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形成初步规模。

(五)中药药事管理逐步规范。根据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扩建了中药房,调整了煎药室、库房设置,药库、药房面积设施达到相关要求,适应工作需要。中药房、煎药室负责人具有主管中药师资格并有2人取得高级中药鉴别师资格。认真执行中药采购制度、饮片验收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引进使用免煎中药200余种,严格进货渠道,落实煎药室管理规范,制定煎药室工作制度和煎药操作程序,按要求煎、煮,定期清洁消毒。

(六)中医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制定并落实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计划和措施,明确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的职责,制定不同级别护理人员培训计划,每月一培训,半年一考核,床位护士比例1:0.4,各临床科室开展中医护理项目2个,按照医院综合质量考评细则,每周检查,每月考评,根据不同科室特开展专科专病特色护理,每个病区3个病种并提供健康指导,护理人员基本掌握本科常见

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七)中医药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贯彻中药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和“指南”,制定了中医药文化建设方案及医院宗旨、医院发展战略、医院院训、医院经营服务理念、医院奋斗目标、医院院歌(正在谱曲中)、医院院徽(正在征集中)等体现医院中医药文化价值观念,总体形象定位。制定了以规范员工服务理念、诊疗行为、服务用语、着装规范等为主要内容的“员工手册”并进行培训。为搞好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工作,我们在庭院内塑造了扁鹊像,将“大医精诚”雕刻在门口影蔽墙上,医院走廊、候诊区挂有宣传中医药知识的牌匾,院内橱窗有特色专科介绍,编印《新中医》医院院报十期,5万余份,编辑中医药养生保健手册2期,1万余册,医院内庭院筹建中草药种植园,部分病室安装闭路电视播放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宣传片,制作6个中医专科专病电视片于电视台播放,大力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

(八)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起步运行。制定了医院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计划,开展常用中医预防保健技术,初步开展了中医药养生保健咨询、体质辨识、健康指导工作。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活动”工作保障。为加强对中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一是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各副院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为成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落实了责任人员,为活动开展提供组织保证。二是明确目标任务,定期督导调度,将八项重点工作层层分解至相关领导和科室,利用质检日、院周会进行督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限期整改落实。三是完善制度、严格标准。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修订医院综合质量考评细则、员工手册、印发各项“规范”“指南”加大各项培训考核力度,实施质量监督,促进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强化特色、丰富中医内涵建设。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重点和核心内容是:突出中医特色优势问题。因此,我们首先是把院领导的思想统一到以抓体现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上来,抓重点、抓特色,先后制定出台了强化中医内涵建设的具体措施和规定。一是认真落实中医病案书写规范,强化中医辨证论治和中医护理技术运用,提高中医病历书写质量,定期检查,加强质控;二是要求各临床科室要根据科学带头人的特点至少选定一个以上中医专科(专病)项目,加以探索与发展,如内1科选定脾胃病、内2科选定中风病、外1科选定肛肠病、外2科选定腰腿痛、妇产科选定不孕症、儿科选定哮喘病,以疗效和特色培育扩大其专科(专病)规模;三是对重点专科或有发展前景的科室给予重点扶持,医院从设备购置,人才培养给予重点倾斜,对学科带头人给予其奖励或重用,促进科室发展;四是组织相关科室技术骨干外出参观考察(先后赴迁安、潍坊、平顶山、西安、柳州、荣成等地中医院),学习借鉴中医专科(专病)建设经验;五是将中药饮片的使用列入医院月度综合质量考核,对于达不到要求者扣罚科室奖金,并与科主任奖金挂钩20%;六是鼓励西医学习中医,中医带动西医,使临床医务人员都能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同时不定期召开专科(专病)研讨会,相互交流学习专科专病建设经验,相互促进提高;七是在临床科室负责人的配备上、原则上必须是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职称的人员,西医人员原则上要经过中医学习取得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学历者,方予提拔任用;八是积极开展中医服务项目,皮肤科配制中药香囊防治过敏性疾病、手足口病,开展中药面膜皮肤美容护理;针灸理疗科开展晚间足疗服务方便病人,配置膏剂敷贴治疗面神经麻痹;中药房引进免煎中药方便患者服用。九是增加设备投入,购置配备中医诊疗仪器增加中医非药物诊疗项目的开展,推动我院中医专科专病以及中医特色建设。

第6篇

关键词:中医外治法皮肤慢性溃疡进展

慢性皮肤溃疡(chronicskinulcer,CSU)又称难治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它包括血管性溃疡、压迫性溃疡、放射性溃疡及感染性溃疡等。CSU从肉体和精神上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20世纪90年代前的文献中很少见到有关慢性溃疡伤口完全愈合的报道。尽管医护人员尝试使用多种治疗慢性溃疡的方法,但临床疗效甚微,许多病人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治疗仍未得到治愈。在过去十年中,随着冶疗技术的进展和新的护理模式的出现,终于使人类对于慢性溃疡性伤口的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现有研究证明,这种慢性溃疡伤口是可以治愈的,在这其中,中医外治法的应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将CSU治疗中应用的中医外治法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一、中药外敷的应用

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从对中医的抛弃到对中医的回归认同,使中医治疗和护理技术的应用都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从90年代初期,报道使用的单味中药或成药如胎盘、六神丸片、云南白药、珍珠粉、地龙、蜂蜜、双黄连等探索性外敷治疗皮肤慢性溃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90年代中后期开始就有何玉兰用冰片与庆大霉素中西结合外敷治疗小腿慢性溃疡收效甚好的“慢性溃疡新疗法”的报道。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着改变,大胆创新的意识也逐渐加强,2000年后则出现了自拟方进行治疗慢性溃疡的报道,如刘秀梅等用自拟外科解毒生肌散(组方:五倍子35g,枯矾28g,冰片7g,黄连7g,白芷14g,呋喃西林粉3g,五倍子洗净,焙起球泡,黄连洗净泥土杂质,各药研极细面混合均匀,高压消毒30min,装瓶密封备用)外敷治疗多种慢性溃疡,药理研究证明,自拟外科解毒生肌散,共有抗菌消炎,并抑制杀灭病原微生物,减少炎症反应,改进局部微循环,生肌长皮,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实践证明,本方中西药物合用,对上述各种疾病确有实效,而且简便效廉,值得进一步更深层次研讨推广。另有王守民采用不含传统制剂中的汞、铅、砷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中草药加工而成的糖芪合剂(药物组成及配法:生黄芪100g,生甘草20g,50%葡萄糖注射液160ml,将前2味药置容器内,加水500ml,浸泡1h后,文火煎煮30min,去掉药渣,沉淀过滤,取药液150ml,将药液与50%的葡萄糖注射液混合,浓缩至150ml,装瓶,高压灭菌后备用),外敷治疗皮肤慢性溃疡,据报道“1周治愈率达86%”。也有安贺军等用麝香珍珠膏(组方:麝香5g,珍珠粉200g,血竭105g,水蛭70g,黄茂、白及、龙骨、黄连各210g),进行更详细的疮面动态观察:治疗组:7-12d,坏死组织基本脱净,疼痛减轻,疮面形成散在薄痂;13-18d,融合,疮面缩小;19-27d,疮面布满痂皮,周围痂皮与正常组织分离并高于疮面;28-32d,痂皮脱落,疮面愈合。对照组:7-12d,坏死组织开始脱落,疼痛无缓解;13-18d,坏死组织部分脱落;19-27d,疮周净化,有白膜生长;28-32d,疮面周围白膜向心爬行,部分疮面愈合或部分有皮岛生成。病理观察:治疗组7-12d,纤维素渗出明显,新生血管增多,大量鳍中性白细胞出现,吞噬活跃,并有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出现;13-18d,血管增生明显,可见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对照组(无效病例除外)7-12d,未见肉芽组织,镜下见大量坏死组织,部分毛细血管增生;13-18d,部分毛细血管增生;19-27d,纤维素渗出及表皮细胞出现。

二、中药外洗剂的应用

有人应用中药外敷就会有人应用中药外洗来治疗疾病,因此,陈定雄等自拟复方石榴皮煎剂(组方及配制用法:桂枝30g、七叶莲60g、石榴皮300g、泽兰30g、宽筋藤60g、水蛭20g、苏木30g、田基黄30g、冰片6g,将上药加清水2000m1,煎沸后20分钟将药液倒入经消毒的盆内待降温后热洗患处。药液温度要适宜,勿烫伤皮肤及肉芽组织,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洗至溃疡愈合后每周仍需洗1-2次。连用2-3个月,预防复发)外洗为主治疗慢性体表性溃疡,也有一定的疗效。

三、外贴法的应用

在1996-1997年有牟正华等人想到了利用羊膜外贴治疗皮肤慢性溃疡46例,效果满意。方法:应用无肝炎病史,且羊水澄清的剖腹产妇新鲜羊膜,经无菌处理后贴敷于处理干净的慢性溃疡面上,促进创面处上皮再生,肉芽生长。

四、针刺法的应用

从1993年起杨爱华等、魏如清把传统的中医外治法“点刺放血疗法”用于治疗下肢慢性溃疡30例也取得明显疗效。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治疗手段日臻完善的今天,引入点刺放血治疗皮肤慢性溃疡,仍不失一种简便、廉效的好办法。方法:创面周围皮肤常规消毒,用镊子酌量去掉疮口边缘白色锁口皮,用三棱针沿疮周淤血处快速垂直啄刺,刺法由内到外,由密到疏,针距1-3分,以拔至见血如球为度,每周点刺放血2次,连用数周,待疮周暗紫色淤斑转至红色为止,点刺放血疗法毕,创面覆盖生肌生长纱条(本院自制的油纱条)。

五、灸法的应用

在2002-2003年有鲁萍利用灸法探讨艾条熏蒸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的临床效果的护理研究,认为艾条熏蒸能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艾条熏蒸时所放出的热量能使创面局部温度升高,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及组织缺氧,促进炎症吸收和消散,保持创面干燥,促进创面愈合;湿热作用还可加速致痛物的运输,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疼痛。艾条熏蒸法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经济、无毒副反应,为临床治疗慢性皮肤溃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方法:观察组局部清创后,给予跹糁瘟疲疵看稳“?根或2根(每根20cm长),用木或竹做成一个长40cm、宽35cm、高45cm的箱子,将艾条固定于箱子的底部,病人取适当的,充分暴露患部,将患肢放于木箱上,点燃艾条一端,使艾条与创面之间相距20cm-25cm为宜,用床单将患肢与木箱全部掩盖,使其烟雾集聚于创面上,如为躯干及其他部位的溃疡,将艾条切成小段置于艾烟熏蒸器中燃烧,艾烟熏蒸器置于创面稍下方(3cm-5cm),使其烟对准患处,在疮面形成一层薄黄色油膜,周围皮肤红润、湿热,熏蒸完毕,外敷消毒敷料包扎,每天1次或2次,每次30min-60min,7d为1个疗程。

另有报道陈英秋用雷火灸治疗慢性溃疡31例,总有效率达到96%。认为赵氏雷火灸药力峻猛,渗透力强,具有活血化淤、通络镇痛、促进血液旺盛、改善患处血液循环、无毒副作用等特点。配合穴位神厥、大椎、足三里等灸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促进创面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六、新护理模式—中医整体观的应用

陈春美“奥瑞姆的护理模式在慢性皮肤溃疡病人中的应用”说明了新的护理模式在不同的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奥瑞姆护理模式也称自我照顾模式,强调自理的概念。根据慢性皮肤溃疡病人个体自理缺陷的程度给予两种护理补偿系统。应用奥瑞姆护理模式的支持教育系统,通过不同时期的支持教育护理,治愈了20位慢性皮肤溃疡的病人。认为病人学会了自行护理,发挥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可减少跑医院的麻烦,减轻病人的家庭及经济负担。

中医护理的理论优势,动态平衡的整体健康观、生命观,形成了生物—社会—心理—环境的中医护理模式。中医整体护理也在慢性皮肤溃疡病人的治疗护理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据黄丽在“附骨疽的中药换药与护理”中报道,除了一般的中药换药以外,正确有效的心理护理是实施一切治疗的保证,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正确的饮食指导也是慢性皮肤溃疡病人治愈的一个重要保证,所以强调了人的整体性。

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是根据疾病特点和护理原则,选择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根据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运用中医四诊、八纲的理论和方法对不同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护的,在医治过程中与医疗互动,根据医嘱为病人进行护理。中医护理技术在慢性皮肤溃疡病人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于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配合穴位按摩、推拿、刮痧、拔罐、压耳穴仍然少有报道,尤其是皮肤慢性溃疡治疗中的中药辨证换药方面的问题,是应该引起注意,并值得探讨的,本院门诊外科换药室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较好的经验,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秀梅等.慢性溃疡新疗法.中医外治杂志,2003年4月第12卷第2期.

[2]王守民等.糖芪合剂外敷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的临床观察.河北中医,2003,1.25.1.

[3]安贺军等.麝香珍珠膏治疗体表慢性溃疡的临床观察.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

[4]陈定雄等.自拟复方石榴皮煎剂外洗为主治疗慢性体表性溃疡.广西中医药,1994,8.17.6.

[5]牟正华等.羊膜治疗皮肤慢性溃疡46例体会.中华口腔杂志,1998:3.

[6]杨爱华等.点刺放血疗法治疗下肢慢性溃疡30例.上海针灸杂志,2003:3.

[7]魏如清.刺血疗法治疗下肢慢性溃疡14例疗效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3,24:5.

[8]陈英秋等.雷火灸治疗慢性溃疡31例.上海针灸杂志,2001年12月第20卷第6期25.

第7篇

医院护士长工作计划范文:1一、加强培训,落实ICU各项规章制度

20xx年已完善ICU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岗位职责、工作制度、操作流程、护理常规、应急预案等。20xx年将继续加强对这些规章制度的学习,通过考试、不定期抽查的方式,督促检查执行情况,每月进行考核一次,并有奖励措施。

二、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从细微处做起,将人性化护理落实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1、优化排班,在现有条件下,合理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根据护理部下发的相关文件组织护士进行优质化护理相关内容的培训。

2、注重细节,ICU收治的病人均是急危重症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极高,治疗、护理缺一不可,由于封闭的环境和疾病的痛苦生活护理、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小到为病人修剪指甲、外出检查为病人做好眼部遮盖、一句温暖的问候等,在细节中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

三、成立质控监管梯队,努力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实行护士长——质控小组长——质控护士监管梯队。

1、加大护理质量监管力度,分级进行检查,充分发挥质控护士,各组长监管作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2、专人检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由各组组长负责当班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检查工作,责令书写不规范的护士及时更改,护士长不定期抽查。

四、采取多渠道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1、加强护士在职教育。鼓励科内护士参加各种学历教育,积极参加护理部组织的业务学习,护理培训。科室认真落实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组织护士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及实用性知识。

2、落实护士分层培训计划积极落实护士分层培训计划,对工作2年以下的新护士主要进行护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培训;对工作2—3年的低年资护士主要进行专科知识、专科技能的培训;对工作4年以上的护士进行护理管理知识、突发事件的应对及处理、危重病和疑难病症护理等方面的培训。由高年资护士“一对一”带教低年资护士,在临床实践中教学。

3、加强新进及轮转护士的管理。加强护理文件书写、抢救仪器的使用等培训,根据科室的培训计划认真执行,帮助尽快胜任ICU的护理工作,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4、科室开展ICU在职护理人员专科培训计划由护士长及去省级进修的骨干护士对ICU所有护理人员进行专科培训及考核。

5、鼓励护士积极参加院护理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参加护理部组织的“5·12”护士节相关活动等。

五、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加强全员安全教育。

1、强化ICU护士的“慎独”精神,强调用药安全,注意冷藏药物的使用及“三查七对”,试行护士长不定时进行跟班,利用跟班时间及时督查违规行为,并予以严惩,每月组织学习和考核常见药或新药用药知识一次。

2、严防计划外拔管,对有引流管、气管插管的患者加强看护,必要时在征得病人家属签字同意后使用约束带进行约束,及时悬挂各种警示标示(如防管路滑脱、防压疮、防渗出等),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提高全员护理安全防范意识。

3、各种抢救器材保持清洁、性能良好;急救药品符合规定,用后及时补充‘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

4、对于所发生的护理差错及不良事件,按情节轻重对当事人给予批评、罚款,科室及时组织讨论,提出处理意见、必要的防范整改措施,并上报护理部。每月质控小组会分析点评当月全院及科内的护理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

5、继续加强护理文书的书写、培训、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护理记录单的内容,确保护士及时、准确、客观、真实、完整地完成护理记录,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六、积极响应护理部号召

学习制定科室常见病的中医护理计划,提高中医护理操作能力,积极在护理实践中应用。

按病种制定科室常见病的危重病人护理计划,体现中医护理内容。科室新进护理人员继续参加护理部组织的中医护理业务学习,其他人员按科内制定的中医护理业务学习计划参加执行。对于科内制定的两项中医操作做到人人熟练掌握,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内容人人熟记并能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得到应用。

七、加强院感与消毒隔离工作

按照医院ICU感染控制标准,做好科室的医院感染防护及管理工作,规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指定专人进行负责,每周在护理质控小组会议上将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并监督消毒隔离的执行情况。每季度组织全科护士进行院感知识学习,所有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原则,一次性医用品按规定定时更换,医疗废物按院感要求分类放置,严防各种医疗废物外流。对保洁人员进行一般消毒工作的培训,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八、以病人为中心,工作中方便病人,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

1、针对ICU无陪护、探视时间短等特点,要求护士每日主动与家属联系,必要时替家属取药,尽力解决家属的实际困难。

2、继续开展选评ICU护士形象大使活动,根据平时的理论操作得分、值班医生和护士的综合评价、护士长考评及日常病人家属满意度的调查,评出1名护士形象大使,给予奖励和表彰,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

医院护士长工作计划范文:2一、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的服务需求,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交流等。

(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季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并召开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需开发提高护士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增加出院病历的缺陷扣分权重,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年终护理文书评比评出集体第一、二、三名。

(三)、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继续加强护理安全三级监控管理,科室和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查摆及做好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多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强化护士长对科室硬件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四、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一)、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护理部通过了解回访卡意见、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五、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一)、指定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负责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定期召开评学评教会,听取带教教师及实习生的意见。

(二)、各科护士长为总带教老师,重视带教工作,经常检查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责任心及业务水平,安排小讲课,了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做好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

(三)、护理部做好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工作,不定期下科室检查带教质量,每届实习生实习结束前,组织进行一次优秀带教老师评选活动。

(四)、增强科研意识,力争年内引进或开展新技术项目1—2项。

(五)、计划制作护理园地网,上传我院护理动态,及时传递护理学习资料,发挥局域网的空间优势,丰富护士的学习生活。

医院护士长工作计划范文:3首先根据科室现有的护理人员数量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安排,将各班包括护士长的岗位责任制和每周、每月工作重点,汇总成表,标示明确,要求人人熟悉并按之执行,并进行不定期考核,做到奖罚分明,公平对待。

另外对科室的基础设施在现有条件上作出一些合理的调整和完善。

第三,对抢救药品和器材及无菌物品作了补充,进行规范化管理。

第四,针对我科的特点和现有条件对病房管理作出了合理的改进和规范;对环境卫生实行包干区责任制,落实到工友个人。

第五,不断深化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意识,做好安全护理工作,安全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人员护理病人的重要环节。因此,做好安全护理不仅能保障护患双方的安全,而且也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为此要求每位在岗人员必须掌握病情,尊重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重视心理护理和精神关怀,密切巡视病房,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制度,同时对病室的各种设施、物品及家属要加强安全管理。

第六,了解护理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强化三基本训练,学习新业务、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提高每一位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我在科内每月至少个案护理查房、加强科室业务学习,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科内、院内业务学习及三基理论考试和操作训练。

第七,加强护患沟通,定期组织召开工休座谈会,听取患者及家属的建议,以便护理工作的开展和改进,真正做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

最后,护士长是科室的理财人,应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杜绝浪费;我要求全体医护、工勤人员,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开始,从我做起,严格控制科室支出,对一切浪费的现象,及时提出批评,必要时辅以经济处罚,虽然这样或许会得罪一些人,但我知道,加强经济核算,降低医疗护理成本,讲究经济效益与医疗护理效果,都是护士长必须做到的。

此外,我知道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只有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使自己适应这竞争、改革的大潮,在这任职的几个月中我做到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参加了护理专升本考试,并被南医大护理专业录取;另外还积极参加由卫生局、医院组织的各种党课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虽然工作是平凡而辛劳的,放弃了不少与家人、孩子团聚的时间,一旦病房里有了危重病人时即使在家心理也总觉的有点不踏实。

但可喜的是在医院、护理部领导的帮助与支持下工作逐渐的显露出了成效,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称赞,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我知道这只是一个起步,以后的路还很长,“路遥知马力”,我坚信只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只要把满腔的激情奉献给医院,把爱心播撒到每一位患者的心里,我就一定会把综合病房的工作开展的更好。

医院护士长工作计划范文:4在这20xx年的新时刻,我就担任神经内科护士长,做如下计划:

一、在科主任及护理部的领导下,全面负责产房的行政管理和护理质量管理工作。

二、按护理部及产科质量管理要求,负责制订护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检查各项规章,各班岗位职责以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执行落实情况,并及时总结讲评,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三、根据产房的工作任务和助产士的具体情况,优化护理力量的组合,进行科学合理的排班,制定各班岗位职责。

四、组织业务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定期提问或采用其它形式考核,并做好奖惩考核工作。

五、督促所属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按计划和要求定期进行产房无菌区域的空气、物品和工作人员手的细菌培养,并鉴定消毒效果。

六、及时传达护理部的工作要求,督促、指导产房各项工作,主持晨会,了解中夜班工作情况,不定期检查中、夜班、节假日的工作情况。

七、参加并组织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以及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了解各级医生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八、做好产房内各类物品、仪器及急救用品的管理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保证供应并定期检查,做好记录。

第8篇

该文结合小儿生理病理及病症特点,分析了儿科病情观察的特殊性,提出了符合儿科特点的中医病情观察原则,认为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把握中医儿科病情观察的要点和方法,是准确获得临床辨证施护第一手材料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提高儿科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 生理病理特点; 中医儿科; 病情观察原则

病情观察是护理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而观察质量是衡量护理的重要标志之一。病情观察不仅能为诊断提供线索,同时也是中医辨证施护的前提和依据,因此,病情观察及观察质量在临床实践中都至关重要。由于小儿属“哑科”,病情叙述不清,检查不能合作,又具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机体抵抗力差,疾病容易转危转重,又因其喜动、顽皮,往往能掩盖病情,所以,小儿病情观察无论从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都应具有儿科特色。只有结合儿科特点细致入微地观察把握病情,才能准确诊治和有效护理。中医儿科的病情观察特点及临床运用原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以整体恒动观为指导,观察全面细致

中医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其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温病条辨·解儿难》),且“脏腑柔弱,易虚易实”(《小儿药证直诀·原序》),在病理上不仅发病容易,而且传变迅速,年龄越小则更为突出,如果病情观察稍有疏忽,处理稍有延误,病情就很容易由轻变重,由重而危,甚至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儿科的病情观察要求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深入病房,认真巡视,不走过场,耐心细致全面观察,注重局部与整体的联系,注意病情的动态变化,不但重点审视患儿的精神、形态、睡眠、体温、脉搏、呼吸等全身情况,还要细致观察小儿的囟门、面色、苗窍等局部变化,以了解其病症之所在,脏腑之虚实,气血之盛衰,以及病证之轻重。如发热患儿,应重点观察体温变化,及时测试体温,全面了解其发热特点、患儿精神状况、汗出情况及舌象、指纹的改变,以辨别其热之在表在里以及病症之轻重。若患儿体温逐渐升高,无汗出,舌尖红苔薄,指纹浮紫,证属表热而病轻;高热持续不退,患儿烦躁不安,伴汗出,舌红苔黄,指纹紫滞,其热在里,病情较重;若出现超高热或体温骤降,均为重证,应提防并发症的发生。病情观察细致而全面,才能为辨证施护打下良好基础。

2 循证观察病情,善于分析处理

小儿形体柔嫩,气血未充,体质和功能均较脆弱,不仅发病容易,病后寒热虚实变化较成人迅速,并因体质的差异、感邪的不同而病证多端;小儿又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体内新陈代谢旺盛,感邪后更易从热从火而化,以致儿科临床实证、热证较多。因此,结合小儿病证特点,循证观察病情,更有利于准确分析患儿的个性化特点及病变状态,运用获得的临床证据,采取个性化方案有的放矢地实施辨证护理。

2.1 轻证审苗窍,以察病症之征兆 苗窍是脏腑病变的外观,也是儿科病情观察的重要部位,脏腑轻证内在病变不显凸时,往往先反映于相关官窍。严密审视苗窍变化,可诊察病变部位,判断病邪性质及预测病症征兆。① 察目:白睛赤色多为风热,黄浊多为湿郁,淡青为肝风盛,色黄兼身黄多为黄疸;目泪汪汪且红赤,须防麻疹;哭而无泪多见重症脱水;眼睑浮肿为水湿上泛,须观察小便量及血压;目睛呆滞上视、斜视多属惊风。② 察鼻:鼻塞流清涕为风寒感冒,涕浊而黄为风热入肺;鼻翼煽动而气急为肺闭,属重症,须保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必要时给氧。③ 察耳:耳背红纹浮现兼身热、面赤,谨防痘疹,应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发热与出疹的关系以及疹点透布情况;耳腮部漫肿须注意痄腮。④ 察唇口:唇色淡白多见脾虚血少,鲜红为邪热初盛,唇周发青为缺氧发绀的症候。

2.2 重证察神色,以辨邪正之盛衰神色包括精神状态和面色,神色是脏腑气血阴阳是否充足、和调的外在表现。《灵枢·平人绝谷篇》曰:“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也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所以观神色可知气血之盈亏,病情之轻重。重证患儿更应细观神色变化,推测病变之端倪,辨别邪正之盛衰,及时应对处理,防止病端严重。如小儿面呈青色而神态不宁,目向上窜视属惊厥先兆,护理时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施服清肝熄风药物,可有效避免惊厥。面呈苍白而神疲肢厥,应防阳气脱失,宜回阳救逆及配合其他抢救措施。面色萎黄无华而神倦,属脾胃虚弱,非疳即积,应注意饮食辨证调护:脾疳者宜以食麦类食品为主,常服莲子、淮山粥健脾消疳,养胃扶正;乳儿疳证宜食奶粉、黄豆粉、红枣粥等以健脾。面呈白色属气虚,患儿卫阳不足,不禁风寒,易患外感,产生变证,护理上宜注意寒暖变化,常服玉屏风散,以免发生感冒。

2.3 观察主症特点,以辨证候之性质 小儿“脾肺常不足”,加之饮食不能自节,寒暖不能自调,易内为乳食所伤,外为六所侵,故儿科临床应特别注意消化系、肺系病变,临床应仔细观察主症特点,以辨明病变脏腑、性质以及证候错杂的复杂关系,为辨证施护提供准确依据。如小儿咳嗽,病多在肺,应注意三望一听(望鼻、咽、舌,听咳嗽声),观察痰液的粘稠度、颜色、气味等性状,以辨别证候的寒热虚实:患儿咳声重浊,痰色黄稠,鼻孔干燥,流涕黄浊,咽红舌红,为表热证,护理应从解表、清热、宣肺着手;咳痰白稀,喉痒,鼻流清涕,咽不红,舌质不红,为表寒证,宜以散寒、宣肺为护理原则;若咳嗽气急,伴发热,鼻煽,痰鸣,唇青,为肺气闭塞之重证,当清热宣肺、涤痰定喘,立即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防发生变证;若咳而无力,痰鸣,食纳减少,神疲气短,多为肺脾气虚,宜健脾益肺化痰,更须辨清孰轻孰重,孰先孰后,辨明其复杂关系,抓住主要矛盾,以便病证迎刃而解。

2.4 细观舌象、指纹,推断病情进退与轻重 《临证验舌法》云:“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唯舌可验” 。通过观察舌象可以推断病情的进退,提示疾病的预后。患儿舌红苔黄,属里热实证,继而又出现舌红无苔,则为阴液损伤,虚热内生,说明病情加重,应忌食辛辣之物;舌淡苔白腻多属脾虚寒湿内蕴,苔白厚腻多为寒湿困脾,脾运乏权,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油腻厚味。此外,舌象变化与小儿免疫功能也有一定联系,现代研究已有显示:易感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阳多阴少舌易感儿(舌质红,少苔或苔花剥)IgA低于正常舌儿童,但高于阴多阳少舌易感儿(舌质淡,苔白或白腻或白厚)[1]。这虽与小儿“肺常不足”,卫外不固,外邪易犯之观点一致,但更说明了不同舌象可反映小儿的易感程度。因此,细观小儿舌象特点,对预测疾病的易感以及因质制宜对易感儿的防治,也都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转贴于

观察小儿指纹可根据指纹的隐露、颜色、淡滞、部位、形态等异常变化来诊察病位的浅深、病邪的性质、病情轻重以及判断预后。小儿正常指纹为红黄相兼,隐现于风关之内。指纹现于风关,病多轻浅易治;现于气关,病情较重;如现于命关或“透关射甲”,则病情严重,可能危及生命。指纹色紫多为热证,色浅淡见于虚证。现代医学认为,指纹是食指的皮下浅表静脉,其充盈度及长度的变化可能与静脉压有关[2]。结合临床所见,凡有透关射甲者,多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故观察指纹充盈程度以及是否透关射甲,可作为是否存在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的参考判定标准,静脉压越高,指纹充盈度越大,就越向指尖方向延伸,心力衰竭越重,预后多不佳。指纹的色泽与静脉血中还原血红蛋白的浓度成正相关[2]。如小儿热盛伤津,血液浓缩,血流缓慢,指纹色紫;小儿贫血时,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减少,指纹色淡。

2.5 洞察病变趋势,预测疾病传变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且肌肉柔弱,不耐风寒,五脏六腑气弱,间有秽浊吸入,即是三焦受邪,故小儿易患温热病。正如叶天士所言:“小儿热病最多者,以体属纯阳,六气着人,气血皆化为热也,……。”小儿温热病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洞察病变顺传或逆传的发展趋势。顺传表示病情的渐进性,疾病按一般浅深层次而传变,由轻转重,无急剧变化,预后亦较好;而逆传则表示病情的暴发性,病情急剧变化,并见心神方面的病变,如神昏谵语,伴舌蹇肢厥,舌红绛等,病情较重,为病至逆者。如麻疹为麻毒时邪外袭,早期主要表现为肺卫症状,见发热,咳嗽,喷嚏,流涕等,随即时邪由卫入气,由肺及脾,正气驱邪外达,则见皮疹出现,疹透邪泄,热退身凉,此为顺传;如正虚不能托邪外泄,或护理不当,或邪毒过重,则易出现逆证,麻毒时邪内陷心包,疹出复隐,神昏,肢厥。临床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其逆传。

3 根据时间节律特点,观察病变规律

人体生理病理活动与环境、疾病的种类以及时辰、气候、季节有关,并随自然界的变化呈现出多种节律性,能把握时间及疾病的节律性特点,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病变规律,可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小儿易发热,且体温常于下午或夜晚明显增高,发热患儿应特别注意午后及夜间的体温变化;支气管哮喘多于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发生,且在一天中深夜24时~次日3时(子、丑时)发作频繁,多与小儿肺气不足,卫表较虚,抵御能力弱,冬春季或夜间寒邪较盛,寒邪易袭肺卫,引触伏痰有关。故须加强易发时段的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结合发作特点适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发作。

4 注意情绪变化,重视心理护理

情志因素固然是成人的主要致病因素,但也不应忽视对儿童的影响,汪廷珍按《解儿难》谓:“小儿但无耳,喜怒悲恐,较之成人更专且笃,亦不可不察也。”小儿神气怯弱,情绪相对不稳定,如见非常之物,不识之人,或身处特殊环境及进行各种诊治都易造成恪忤、中恶症,或因疾病原因而产生烦躁、焦虑和紧张感,情志影响可导致体内气血失常,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影响疗效。因此,医护人员应针对小儿心理特点,避免外界刺激,密切注意小儿的情绪变化,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多与陪床者交谈,以获得患儿的心态信息,并主动、热情、积极、耐心、关心患儿,语言亲切,体贴入微,操作时动作轻柔,以取得患儿的信任,调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及机体的免疫能力,使患儿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总之,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掌握具有儿科特点的病情观察原则和方法,准确获得临床辨证施护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提高儿科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第9篇

1背景

周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西南,地处城郊接合部,辖区总面积43km2,共有13个镇区居民委和13个行政村,常住人口7万人,流动人口12.8万人,该中心2005年在原瓦屑卫生院的基础上异地新建而成。目前,中心设立在新镇区市级动拆迁基地,原瓦屑镇区设立分中心,居民密集的周浦镇老镇区设立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个行政村均设立1所村卫生室。经过3年左右的建设,中心、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在硬件方面已基本完成了标准化的改造,初步形成了全面覆盖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但是,在实现功能转型的过程中,基本医疗管理方面逐步暴露出了一些诸如管理组织、管理目标和管理手段与改革方向不适应的矛盾,上述问题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在实践中提出了基本医疗一体化网络管理的模式。

2目标与方法

2.1目标研究探索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管理领域实现“六位一体”功能的组织架构与职责体系、核心制度和重点流程体系、质量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

2.2方法

2.2.1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咨询论证和相关政策研究,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工作的基本原则、任务分解和目标要求。

2.2.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内部研讨,开展管理诊断,评估中心目前基本医疗的管理现状,明确现状与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

2.2.3开展培训。召开中心“基本医疗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召开由卫生行政部门领导、相关专家、中心领导、中层干部和各部门条线卫技人员参加的动员会。

2.2.4制订实施方案,确定以转变思想观念、调整组织结构和职责定位、完善核心制度及重点流程体系、明确质量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三方面作为实施途径,探索可行性管理模式。

2.2.5成立浦东新区卫生局、本中心和各部门垂直的三级质控组织,开展质量控制。

3结果

3.1转变思想观念:基本医疗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两大中心任务之一社区医疗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质量标准,合理运用院内外各种服务形式,以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疾病恢复期及诊断明确的慢性病为主,满足基本医疗需求,开展综合、连续的诊疗工作。

3.2组织结构和职责体系建设

3.2.1按照功能定位的目标要求,打破以往社区主任、副主任一管到底的模式,根据管理活动对实现目标要求的贡献程度,确定了4个不同的管理层次:战略管理层负责明确总体的任务、计划和方案措施,由中心主任和分管副主任组成;职能管理层按照社区医疗管理的目标分为医疗质量管控、护理质量管控、医护安全管控、院内感染管控和科研教育5个职能部门,负责执行向上汇报,同级联系协调,向下到底全面覆盖指导的职能;操作管理层按照社区医疗服务形式的不同,分为中心、分中心门诊、综合病房、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病床、乡村卫生所和消毒供应6个班组,负责组织开展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不同形式的社区医护服务;操作层按照服务技能要求的不同分为全科、病房护理、社区护理、老年康复、影像、检验、药剂、中医、口腔颌面和乡村医生10个业务技术条线,负责按照各级管理要求执行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规范。

3.2.2管理体系中的每一个岗位的职责设计采用职能三级分解的方法,一级职能为部门的使命;二级职能为一级职能的宏观分解;三级职能按照PDCA法进行细化描述,使各项职责具体化、可操作(表1)。

3.2.3为了实现“六位一体”功能目标,在直线职能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具体任务的组织方面同时采用短距式结构,有效地增强了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图1)。

3.3核心制度和重点流程体系建设制度、规范和流程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是管理的目标和依据,同时也是重要的手段[2-4]。按照医疗质量、医护安全、护理质量、院内感染和科研教育5个单元分别完善和修订相关的核心制度共43项,每个单元包括管理制度和技术操作制度二类,涵盖了业务管理的全部活动;业务流程是由与之相配套的相关岗位组织起来的一项业务活动。不同的业务流程是因不同业务目标而产生并存在的。针对社区医疗中产生的一些诸如:发热病人处置、双向转诊、医疗废物处置和医疗安全事件的上报处置以及“六位一体”连续服务等业务活动,建立了7大重点流程处置的图例和规范,以达到协调有序组织的目的。

3.4质量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水平是本市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质量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是组成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的核心内容。按照国家卫生部、上海市及浦东新区卫生局的技术管理和操作标准,结合社区医疗工作的特点和功能定位,适时编制和修订超声、放射、处方书写、分级护理、急救、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护士长工作、门急诊护理、病区管理、供应室质量、临床检验、科研课题质控、全科医学、中医、药事、院内感染质控、外科门诊、医疗安全、医疗管理、住院病历书写和计划生育等质量控制和考核标准。尤其是针对与村卫生室功能相对应的医疗质量的要求修订了中医、内科、外科、护理和药剂5个方面的质量控制标准。通过总结实际工作的经验,与社区全科医疗、护理相关的重点操作,主要包括肌肉、皮下注射、导尿、密闭式静脉输液、电动吸引器吸痰、穿脱隔离衣、无菌技术、清创与换药、徒手心肺复苏、鼻导管吸氧、置胃管和口腔护理等11项,采用流程图示形式对全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便于达到熟练、规范和准确的目标要求[5-6]。

4讨论

4.1一级医院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随着社区医疗工作的要求与功能定位的变化,以往的实现功能转型要以转变各级领导、卫生技术人员与全体职工的思想观念为前提,以改革结构体制为基础,完善质量管理为核心、以强化规范管理为保证。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