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16:33: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计算机平面设计笔记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浅谈如何更好的在现代图形设计中运用汉
【摘 要】图形设计作为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现象,起着沟通人与文化、信息的作用,这一点与文字的作用相通。汉字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具有很大涵盖性的符号文字,因此,我们应该去研究与认识它,从而发掘更多的造型方法,更深入地利用汉字来进行平面图形设计。
引 言
在日本设计师白木彰先生的作品中,展示出一个活生生的汉字的世界。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的堆积,每个字仿佛从符号世界中还原了出来,带着它们来自远古时代的神秘气息。这样的文字形态,引起我对汉字的新的认识。
汉字是唯一富有生命力的表意文字,是用点画记录人类理念的平面设计。利用文字来进行平面设计,我们所要利用的不光是它的“形”,更重要的是它的“意”。目前日本人似乎比我们更懂得怎样利用汉字,他们用汉字的造型原理去设计图形,在他们的设计作品中,汉字不仅仅是符号,是装饰,而且具有了图形设计的表形性思维,使汉字真正活了起来。利用汉字,日本人传达出他们的本土文化,而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汉字传达我们的文化?这一点令人深思。
平面图形设计与汉字的本质联系
1.汉字本身即是一种平面图形设计
从平面设计来讲,汉字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设计。它以最为简单的设计元素,运用最丰富而复杂的设计手段,设计出了一件又一件恒定而单纯的“产品”,并使这些产品的内涵丰富,构架完美,用途广泛,影响深远。同时,这些“单元产品”又具有无穷的联络方式,具有开放而递增的同构能力。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庄子在《庄子外篇》中就已指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即:在语言和事物之间存在着表征物与被表征物的关系,语言是事物的表征物,事物是语言的被表征物,语言的任务是事物信息的被传达,语言的角色是传达信息的媒体。文字正是利用语言来代表或者指示某一事物的东西。
2.平面图形设计与汉字构成学原理
a.平面图形设计是一个特殊的思维过程
人类的意识过程,其实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而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挑选、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因此可以说,人是用符号来思维的,符号是思维的主体。平面图形设计,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在二维的空间中对物象的位置、比例、相互关系的筹划,无疑,这也是一个思维过程。但同时,它又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思维过程。这是一个开始于设计者,延续到受众心理活动的思维过程,而这种延续正是依赖于作为思维主体的图形。
b.汉字是经过设计的图形
汉字的目的是承载信息,而汉字本身即是中国人在二维空间中对点画挑选、组合、转换、再生,使之代表一定信息的产物。从符号学原理分析,汉字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由于汉字演变至今已变得十分抽象,洗练,所以将汉字承载着的原始信息还原出来的过程本身,即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过程,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这种还原的结果不是文字,是一种加入人的思维的奇妙产物,一种特别的平面图形。
更多地发掘汉字的特征 更准确地运用汉字承载的信息
设计师借平面图形设计向受众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以达到其指导或是劝说的目的;换言之,受众也正是通过设计者的作品,与自身经验加以印证,最终了解设计者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情。美国设计师普罗斯说过:“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人性的概念在今天已经广义化,如何使我们的本土文化得以体现?还原汉字的原始信息应该说是一条捷径。在追寻汉字本源的过程中去体会中国文化,其本身就是在提高设计师文化修养。这样,我们在作品中体现本土文化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1.使汉字不断地深化
a.运用汉字来发掘本土文化,是一个抽象难懂的说法,那么,让我们看看日本人是如何做的吧。
七世纪时,日本引进中国的表意文字,称为汉字。日本人快速地消化了中国的汉字文化,之后又把汉字迅速地加以改造,日本称为大和民族的本土文化其实都来自中国,而中国当代的设计为什么还不及日本呢?我们可能过多地强调了形式的方面,而忽略了设计作品本身应透露出来的内容和意境。日本人以纤丽纤小、简约淡泊作为其审美的意趣,形成了“物哀”、“空寂”、“风雅”、“幽玄”等审美理念。汉字被日本的设计注入无限的遐想,成为他们在作品以外的思维空间“留白”的有力武器。“喻物于意则乐,留意于物则病。”汉字作为抽象图形的魅力在乎似与不似之间。
《读卖新闻》中曾登载过一位日本小学三年级女生写的诗:
“港”这个字
真像美人鱼
“共”是头
“巳”是尾
三水是浪花
你看像吗?
这就是汉字的魅力,几乎是独一无二的魅力,没有哪种文字可能引发人这种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的。正是汉字在人思维空间里的留白,使汉字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
现代图形设计是对文化的认同,而不是简单的对符号或图形的认同。探索本土文化的内涵,找出传统文化与自己个性的碰撞点,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这才是运用汉字进行图形设计的精髓所在。日本许多著名设计师,几乎都是汉字学的专家,他们在作品中巧妙地将汉字作为抽象画看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日本书籍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先生就是一个执著的汉字迷。他在《活字礼赞》一文中提出汉字造型的直角思想,其起源为中国“天圆地方”的宇宙学;日本另外一位汉字迷设计师白木彰先生,更是巧妙地将汉字作为图形运用到了平面设计中。
日本设计运用传统的理念,现代的元素和构成手法,并赋予民族情感的内容,走在了设计的前沿。这值得我们青年设计师们学习和借鉴。
b.我们的先民如何利用汉字设计生活
我们的前人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上升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于是形成了“书法”这类二阶意义上的艺术门类。书法艺术是抽象符号艺术,它靠单纯的线条架构演绎出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艺术形象。
在文人士大夫创造了优秀的书体与书法作品的同时,民间艺人也以他们的聪明才智设计出无数巧妙而极富视觉意趣的字体图形。如用来招揽顾客的幌子、节庆与民俗活动中的吉语,吉祥纹样中的连笔字等。这类反映日常生活形态的杰作具有浓郁的装饰性和强烈的民族特色。
2.用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理解汉字
因为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即人类并非宇宙创造的中心,而是自然中次要的部分,能否符合大自然的韵律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文化如此强调自然的形态与模式,汉字的创造无疑也遵循这一法则,即模拟自然,将物的形简化地融合于方正的字体符号之中。
a.“神”来之笔
古人对于“神”的信仰,主要表现在占卜和祭祀上。最早的汉字其实是占卜的记录,上古文字的笔划结构,用今天的眼光看去,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是古人对自然、对生命的一种诠释。这种记录占卜结果的文字,来源于远古的文字画(近似文字的图画)。汉字是表意文字,象形性是汉字的主要特征之一,汉字是反映自然造型的。汉字在反映自然造型的同时,还具有深奥的构成原理,而这种原理就来源于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设计在线.中国
b.汉字中有大智慧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中国人信仰上天潜在的超越之力,这种超越之力即自然规律。观察汉字的构成,更多的是揭示自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在汉字发展的早期阶段(西周以前),象形程度较高,体现出对书写的简化和易识别的趋势。而汉字在发展为记号文字体系的过程中,则体现出了古人独到的智慧。
在汉字的创造过程中,古人很注重“形”与“意”的结合,简单摹仿不是文字。
在初中时,语文老师对于“牧”字、“采”字的解释,引起后来我对汉字中蕴含的先人智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前有“牛”而后面有一个人持木棍趋赶,这样便组成了“牧”字。在汉字的造型原则里,我们可以发现许许多多这样有趣的例子,只要我们耐心品味,其中奥妙无穷。
结 论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环境下,我们如何运用文字进行平面图形设计?
关键字:公共选修课;平面设计;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J51-4
1.前言
平面设计泛指具有艺术性和专业性, 以符号、图片、文字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 来传达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形式。早期平面设计基本依靠手绘设计、人工排版等,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引入,在提高了平面设计的工作效率及设计作品精美程度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平面设计的入门门槛,使得没有艺术设计功底的人群也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基本具备计算机平面设计能力[1]。在高校开设计算机平面设计公选课,既符合建设应用型大学的主流方向,也满足了学生对公选课职业性、技术性、实用性的要求,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个人综合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2.计算机平面设计公共选修课面临的问题
2.1.学生美术基础薄弱,缺乏审美能力
平面设计公共选修课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非美术专业,在中小学阶段接受美术教育不够,缺少绘画基础,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知识不了解,这对于个人的审美能力会造成一定影响。当然,审美能力还和个人修养、是否善于观察生活等都有很大的关系,但总体而言,公共选修课平面设计大部分学生美术基础薄弱,审美能力不高。
2.2.学生计算机操作不熟练,动手能力差
虽然现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的普及,人们对电脑等不再陌生,但是具体在实际应用当中,仍然不熟练:
1).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不熟悉,比如大部分学生分不清楚计算机的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不知道剪贴板的作用是什么,而明白这些知识,就能很好理解在使用平面设计软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出现的卡顿等现象;
2).对鼠标和键盘的操作不熟悉,特别是键盘的操作,需要眼睛盯着键盘才能准确使用快捷键,而快捷键的操作对于平面设计人员来说是必须具备的技能。
2.3.授课课时少,授课时间段不佳
通过笔者参观走访,大多数普通高校每学期18个教学周,公共选修课安排在每学期前16个教学周,每周2个课时,总计32个课时,其中还包括实践和考核环节,造成课时极其紧张,难以完成教学内容。另外,由于教学资源的不足以及学生分布于各个专业,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白天的上课时间均被专业课和公共必修课占用,所以选修课只能统一安排在晚上。而通过白天一天的学习,学生容易疲惫,晚上上课时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教学效果。
2.4.学生上课无参考教材,影响教学效果
为了增加教材管理的科学性,公开性,以我校为例,教材由学生自行到图书公司购买,不再由学校统一发放,而很多学生出于多方面原因,不去购买参考教材。这就导致在上课时学生没有参考教材,上课只能靠老师讲解,由于记忆的周期性特点,学生容易遗忘所学内容,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提高计算机平面设计公共选修课教学效果的解决措施
3.1.优化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的
开设平面设计公共选修课的目的,首先是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是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作品的欣赏水平;再次是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社会竞争能力。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平面设计基础知识、选区的操作、图像的绘制、图像的修饰、图像的色彩、图层及文字的基本操作这六个部分,以培养学生欣赏平面设计作品的能力,数码相片处理能力,图像编辑能力和平面设计能力。
3.2. 强化电脑基础操作,强调美术基础培养
电脑操作基础和美术基础是一个平面设计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但是根据实际情况,不可能从课堂上提升他们的基础,所以只能对他们提出要求,从课外自学来加强这两个方面的培养。在电脑基础操作方面,通过金山打字通等打字软件来熟练操作。在美术基础培养方面,一是通过参观绘画展,设计展,如果有时间,还可以旁听美术学院的课程;二是利用网络,浏览美术类网站、平面设计类网站来进行学习;三是通过美术杂志、美术书籍来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开拓自己的眼界,培养自己的兴趣,拓展自己的思维,挖掘自己的潜力。
3.3.加强课堂教学检查,确保课堂质量
平面设计公共选修课和美术专业学生的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相比,更加注重于软件操作的培养,没有参考教材,在实际操作中多数学生会感到茫然而无法进行操作练习。这就要求老师课前要认真准备案例的操作步骤,课堂上要认真检查学生的听课笔记,在案例操作练习过程中,加强巡视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记录学生完成情况,以达到以教促学,教学相长的目的。
3.4.加强师生交流,分享教学资源
通过QQ等网络交流平台,学生在遇到疑难的时候,可以和老师进行交流来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QQ,个人网站,个人空间,分享上课的课件,案例的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后可以自行下载学习。
3.5.增加课外实践环节,挖掘学生潜力
利用网络威客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威客平台的任务,学以致用。对于学生而言,威客平台是一个新鲜的事物,里面平面设计项目多,比如网页设计、招贴设计、海报设计、封面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等等,学生可以从里面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来进行设计创作,既锻炼了自己,还可查看同一个项目别的设计师的设计思路和手法,达到学习的目的,如果作品被采用,还能收获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潜力的目的。
4.结语
算机平面设计公共选修课是对各个专业学生必修课程的有效补充,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检查,利用网络分享与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翻转课堂;平面设计;中职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起到之前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翻转课堂”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其核心思想就是把授课的重点放在课下,在课上给同学时间进行知识的消化,即把课上和课下该干的事完全的颠覆过来。课下授课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电子通讯的渠道,比如QQ群、微信群、YY语音等,也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笔者认为,“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更符合现代化教学的理念,因此,笔者也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翻转课堂”的理念,结果取得的教学效果还是非常的满意。
一、翻转课堂在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笔者对所在学校的平面设计专业的部分课程进行了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改革,认为“翻转课堂”在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传递知识的过程
翻转课堂模式下,传递知识的过程主要在课下进行,笔者在课前会提前将课件整理完成,并发送给负责的学生,由其再发给其他学生,之后统一上传QQ群,学生自行下载,通过电脑、手机或平板等智能设备进行预习,整理预习过程中的笔记。然后会不定期的在群里组织大家讨论课件中的知识,由笔者对学生不懂的问题一一进行要点解答。笔者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记录学生不懂的问题,整理归纳,供下一阶段课堂教学使用。一旦学生在QQ群里提出任何疑问,笔者也将在第一时间予以解答,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内化知识的过程
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由笔者重点讲述学生在QQ群里面提出的次数较多的问题,给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对于实在不懂的问题进行现场的演示,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给学生进行答疑。然后指导学生做一些相关的案例分析和项目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锻炼实训能力,帮助其尽早进入工作的角色。另外,在上课期间注意观察学生对“翻转课堂”模式的反应,鼓励大家在QQ群里畅所欲言,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二、翻转课堂给平面设计课程带来的改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给平面设计课程带来的改变也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知识传递方式的翻转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传递方式。对于平面设计课程来说,计算机是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计算机可以进行平面设计、美术设计和动画设计等,也就是说平面设计专业的很多课程都是要利用计算机才能完成。但是网路上的信息良莠不齐,还有很多不适合学生看的内容。所以在进行知识传递过程时,要寻找一些合适的课件供学生学习使用,对学校计算机的使用要做一些技术处理,防止学生浏[与学习无关的网页。
(二)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
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开始发生转变。教师要将课堂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作业和项目设计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适应工作的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在课下要花更多的时间关注QQ群里的动态,随时解答学生疑问,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照顾到更多学生的学习,一名教师可以解答群里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所提出的疑问,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效率。
三、翻转课堂在平面设计课程中的使用原则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比如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科目,需要老师面对面的教学进行指导。所以在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要遵循一定的使用原则。
(一)合理使用软件教学
由于软件教学需要配置较多的计算机,这样就导致学校教育资源的紧张。因此在软件教学过程中,部分简单的课程可以用制作PPT课件或者视频教学的方式进行,对于关键性的操作则必须要在机房中才能进行。尽力做到在确保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教学资源。
(二)示范类课程的使用
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中有一些课程的教学是需要老师现场示范和讲解的,比如素描、色彩、速写等,只通过课件无法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技巧,必须要老师边示范边讲解边做补充边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对于一些比较基础的科目或者一些识记的知识点,则可以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进行教学。
四、结语
【关键词】 平面设计;印刷品;数字化
迎接21世纪国际竞争的挑战和教育改革的实践,由于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化步伐加快,多媒体的英文单词是Multimedia,它由media和multi两部分组成。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是计算机和视频技术的结合,实际上它是两个媒体;声音和图像,或者用现在的术语:音响和电视。
当今年代电脑化及数字化已经将传统的图文复制及印刷的部分过程简化或删除,并降低了不少空气及噪音的污染和解放了人类繁累的辛劳,图文印刷仍然是一项相对比较复杂和烦琐的工作。
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的定义泛指具有艺术性和专业性,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透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借此作出用来传达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各大院校几乎都将绘画与平面设计分置开来,所以有了以设计谋生的群体,有关绘画与设计的争论也随之而起。下面我就来说说就平面设计与绘画之间的区别之所在。
平面设计具有艺术性和专业性,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透过很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及文字,借此来传达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平面设计师不但需要具备绘画的基本造型技能与审美意识和相关技法,更需要具备对形式美法则的特殊理解和匠心独运的创造意念。可能会利用字体排印、视觉艺术、版面(page layout)等方面的专业技巧,来达成创作计划的目的。平面设计通常可指制作(设计)时的过程,以及最后完成的作品。设计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商业社会的产物,在商业社会中需要艺术设计与创作理想的平衡,需要客观与克制,需要借作者之口替委托人说话。。
绘画主要学习绘画艺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艺术思维与绘画造型的基本训练,具有绘画创作的基本能力。绘画专业设有油画、中国书画、插图三个专业方向,培养有志于振兴中华艺术、有良好职业素质和独立创作能力的绘画专业人才。该专业以“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理念组织教学。低年级主修绘画基础、绘画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程。高年级进入工作室,由相关工作室教授主持教学,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绘画的意义在于创新,而创新只有通过个性化才能够得以实现,重复的绘画没有生命力。无论任中国还是在西方,每一位杰出的大师都曾经创造过极端个性化的作品。每一位巨匠都具有自己独特意义上的典型符号。画家尤其是现代派画家,他们在创作时完全可以不考虑其作品的社会性。
平面设计与绘画是不同的,因为平面设计即要符合审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替人设想、以人为本,设计是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装饰、装潢。设计不同于绘画还体现在对秩序美的追求上,现代设计对实体的进一步把握是形式法则。形式是实体的具体化、丰富化、精确化。
平面设计与绘画的区别还体现在各自的实现方式上,绘画虽然是一门艺术,但在制作过程中技术的成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果说绘画在艺术的再创造下是一个新观念新手段的思维过程,那么绘画在技术中所包含的材料、技巧等一系列加了手段则是完成和实现这种思维的最终目标。
平面设计与绘画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商品的依附性上,设计师们的设计作为商品在为市场服务时必须具备价值与使用价值,要想赢得客户的信任与满意,最终实现设计的价值,它必须通过市场竞争的检验,设计最后的成功与否在于它能否达到美化产品最终实现促销的日的。
长期以来,信息媒体的交互方式仅局限于文字和文本,计算机的出现实现了文字和文本计算机化,给人们提供了不少方便,大大减轻了人的劳动,提高了效率。但是,仅文字和文本方式的交互与人的自然交互相距很远。因为在人的感知系统中,视觉所获取的信息占60%以上,听觉获取的信息占20%左右,另外还有触觉、嗅觉、味觉、脸部表情、手势等占其余部分,虽然只靠文字、文本传输和获取信息也能表达信息内容,但直观性差,不能听其声、见其人。Ipad是一款苹果公司于2010年1月27日发表的平板电脑,定位介于苹果的智能手机iphone笔记本电脑产品之间,提供浏览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观看电子书、播放音频或视频等功能。
但是平面设计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平面设计师,目前社会平面设计师需求量还很大,也比较好就业。随着市场越来越规范化,公司和其产品越来越注重其形象包装。平面设计是任何企业和公司都必不可少的岗位,而且这个位置至关重要,好的平面设计师会为公司的形象和市场的开拓推波助澜。向视觉传达方向发展
视觉传达设计多是以印刷物为媒介的平面设计又称装潢设计。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视觉传达设计是科学、严谨的概念名称,蕴含着未来设计的趋向。就现阶段的设计状况分析,其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内容依然是Graphic Design一般专业人士习惯称之为“平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两者所包含的设计范畴在现阶段并无大的差异,“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在概念范畴上的区分与统一,并不存在着矛盾与对立。
(一)专业设置PC时代特征明显
2010年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目录修订版,在此修订版中,信息技术类专业主要有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站建设与管理等,体现了典型的PC时代特征。2013年行业指导委员会受教育部委托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信息技术类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方案中虽然对一些现在非常流行的技术有所涉及,但从整体方案上看,仍属于蜻蜓点水。以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专业为例:专业方向分为计算机维护维修、计算机外设和数码产品维护维修两个方向,专业核心课程10门、专业方向课程6门,与移动终端有关联的课程只有“常用平台操作系统使用与管理”和“笔记本与平板电脑的维修”两门,总课时192课时。专业实训室建议配置部分平板电脑,其他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对移动终端、智能终端以及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硬件配置、机器架构几乎没有考虑,体现显著的PC时代特征。
(二)专业师资严重匮乏
经过多年的专业培训以及从国家到地方的专业技能大赛的洗礼,各中等职业学校信息类专业师资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基本上能满足PC时代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需求,某些专业师资的专业水平达到甚至超过企业工程师的水平。但是面对后PC时代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技能,很多教师可以用一无所知来形容。iphone Os・Android系统这些新型的平板电脑操作系统是怎么回事,怎么对其进行维护?SSD固态硬盘怎样工作,其与传统硬盘使用上有什么区别?平板电脑的ARM架构是怎么一回事?这些后PC时代的知识对于现在的计算机教师来说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相关计算机的教材也不能有所体现。
(三)专业实训空间几乎为空白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实训空间最多的设备就是计算机、网络设备和数码设备,平板电脑未能在专业实训空间中出现,与之配套的实训室构建方案以及实训项目还是一片空白,实训空间怎么建,建好后怎么用,均没有建设性意见。
二、后PC时代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办学的思考
据Gartner报告,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为9.68亿台,同比增长了42.3%;平板电脑总销量为1.95亿台,同比增长了69.8%;PC机总销量为3.16亿台,同比下降10%,智能移动终端的销量远远超过PC。这些销售数据显示:智能终端的销售量在稳步上升,而PC机的销售量呈下降趋势。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平板电脑将会大踏步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挤占传统PC的生存空间。
思考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需要慢慢改变
权威数据已经表明:虽然平板电脑的进入在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但PC仍然是人们工作场所最方便的工具,平板电脑的优势更体现在其移动与娱乐特性上。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而言,很多的专业方向并不需要立马进行调整与改造,如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网站设计与管理、网络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等。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需要进行市场论证后的调整,在可能的情况下增加新的平板电脑操作系统、移动通信技术、虚拟技术以及电脑架构和新的硬件知识等。
思考二:启动师资培训与教材修订
新的知识、新的技术需要通过教师才能转化成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教育主管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选择地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认知度、专业认同度以及前端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学校专业教材由于知识的时效性,需要不定期地进行修订,使最新的知识与前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及时体现,才能使学生紧跟前沿技术,掌握前沿动态,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
思考三:构建专业实训空间
专业教学的支撑是专业师资与专业实训空间。由于学校对专业的认识度以及前瞻性的理解不够,专业的平板电脑和移动终端的实训空间在职业学校尚未出现,甚至都没有专业的公司能拿出实训空间的构建方案。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与专业公司进行专业调研、专业分析,共同拿出专业实训空间方案以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
思考四:应考虑到可能消亡的行业
四年以上工作经验 | 女| 26岁(1987年7月19日)
居住地:杭州
电 话:138********(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2年4个月]
公 司:XX网络有限公司
行 业: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职 位:通信技术工程师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计算机
学 校:复旦大学
自我评价
熟悉计算机,尤其是笔记本硬件方面故障的排查及处理。曾获惠普工程师授权。熟练使用平面设计及办公软件。有很好的团队意识和较强的责任心。思维清晰、逻辑严谨、沟通表达能力较强,文笔较好,做事专注。有调研、咨询及需求挖掘分析的经验。参与过大型项目的调研、招标、咨询、分析、设计、实施、上线等阶段,与用户沟通良好,较强的独立操作经验。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计算机软件
目标地点:上海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 集成项目经理
工作经验
2011 /9—至今:XX网络有限公司[ 2年4个月]
所属行业: 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杭州办事处 通信技术工程师
1、城区/县城,高速/高铁语音GSM/TD和数据EDGE DT,CQT的测试优化及撰写报告;
2、RCU/ATU的后台统计分析及监控,相关表格的跟踪及汇总;
3、通信保障测试优化;
4、室内分布系统信号覆盖的勘察和验收测试;
5、投诉处理及拆站评估测试;
6、移动公司平台的数据整理及录入。
2010 /8—2011 /8:XX计算机有限公司 [ 1年]
所属行业: 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技术服务部 技术支持/维护工程师
1、负责办公室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维护;
2、参与讨论及实施各系统的软硬件升级任务;
3、管理IT部门资产,协调资源保证各系统正常运行;
4、依照公司政策监督用户计算机软硬件使用情况;
5、协助领导管理各地办公室的IT支持工作。
2009/7—2010 /7:XX计算机有限公司[ 1年]
所属行业: 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系统集成部 计算机服务及网络服务
1、主要负责客户网络的综合布线工程;
2、协调完成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3、协调资源保证各系统正常运行;
4、依照公司政策监督用户计算机软硬件使用情况;
5、管理和协调各办事处工程师的日常工作。
教育经历
2005 /9--2009/7 复旦大学 计算机 本科
证 书
2008/9 软件测试工程师
2006/6 大学英语六级
2005 /12 大学英语四级
关键词: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学习资源设计
很多高职计算机课程属于操作性技能类课程,如平面设计、网页制作、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视频后期编辑和AutoCAD制图等,其共同特点是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基于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发展实践技能。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网络课程教学应用日益广泛,计算机操作类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得到了普遍重视。
本文以Flas制作网络课程为例,从教学策略设计的角度,讨论高职计算机操作类课程的网络课程设计。Flas制作网络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网络化学习环境,用于辅助课堂教学,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不同学习进度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并提供扩展性的网络化学习资源,满足学生课外学习需求。
1网络课程分析
1.1课程特点
Flas制作是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以程序性知识为主,操作性和实践性强,常见的教学问题包括:一些Flash概念和软件操作比较复杂,学生理解困难;学生学习进度各异,步调不一;软件操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脱节。这些问题,有必要通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适合的网络课程来改善。
1.2教学目标
Flas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Flas制作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和基本方法,掌握Flash绘图、常见特效制作和ActionScript基本编程,能够完成Flash课件、广告、MTV和网页动画等综合作品的设计与制作。Flash综合实践能力主要分解为5项子能力:矢量绘图能力、特效制作能力、ActionScript编程能力、作品创意设计能力、综合规划制作能力。
1.3学习者特征
本课程的学习者是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职专业的大二或大三学生,通常已学完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网页制作和平面设计等先导课程,掌握了计算机基础操作、程序设计和平面知识,仅缺少美术功底和创意训练;具备基本的网络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决策意识,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条件和需求存在明显的不平衡。
1.4教学内容分析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不是一次就能达到目的,应该让学生尽早在不同程度上接触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后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逐渐扩大学科基本结构的范围,并增加深度,以螺旋式来促进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1]。“螺旋式上升”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学科情境深化和现实情境深化[2]。
基于此理论,本课程将课程内容按螺旋式上升划分为3个模块,即基础入门、专项训练和综合实训(如表1所示)。基础入门模块占课程的1/3课时,讲授Flash的核心概念、基本操作和基本方法。模块不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是注重让学生尽早掌握Flash整体的知识框架。专项训练模块围绕重要的Flash制作能力(绘图、特效、编程等),专项展开,深入发展,以螺旋式反复促进学生对专题内容的熟练掌握。综合实训模块以Flash网站、Flash广告等各种类型的真实案例,类化和拓展现实应用情境,使学生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综合设计与制作能力。
这3个模块的编排打破传统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逻辑结构,力求体现学习者螺旋式上升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它们统一在一个共同目标下,即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含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组织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综合考虑[3]。基于上述的前期分析,下面将从网络自主学习设计、基于UGC的学习资源设计和学习评价设计等角度,对“Flas制作”网络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2.1网络自主学习设计
网络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媒介,依据网络的资源共享、交互学习和超文本链接等特征,在一个外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学习活动。网络课程自主学习模型需要五大系统的支持,包括学习内容支持设计(学习目标设计、学习内容设计、学习辅助内容设计)、交互支持设计、学习活动支持设计、评价反馈支持设计和导航支持设计[4]。
鉴于此,本课程设计和制作了“学习中心”模块,提供自主学习所需的主要支持。“学习中心”模块涵盖了课程所有章节的学习内容,每节包括如下项目:学习指导、知识讲解、案例视频、测试习题、练习实训、添加笔记、添加提问,其导航菜单如图1右侧所示。
“学习中心”的所有功能均基于Flash环境下的ActionScript进行开发,服务器端采用ASP动态脚本语言,所有章节目录及其资源数据、测试试题、笔记本和提问数据,均存储在Access数据库中,结构清晰,易于扩展。“学习中心”不仅用于学生课外自学,还可以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完成案例。在教师指导下,不同能力层次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水平,完成不同难易程度的案例,便于实现分层教学,缓解不同学习者进度不一、需求不同的矛盾。
1) 自主学习的内容设计。
“学习指导”指明当前小节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建议。“知识讲解”围绕后续案例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提供SWF格式的文字讲解或视频讲解。“案例视频”通常包含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提供“观看效果”、“要点解析”、“步骤演示”和“仿真操练”。“步骤演示”是采用Adobe Captivate录制制作的、配有语音讲解的交互式视频,不仅录制了案例制作的演示画面,还在视频中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插入板书、提示性强调和扩展性资源链接,增强视频的交互性。“仿真操练”则在“步骤演示”的基础上,需要学习者按照指定的要求单击鼠标或输入键盘进行交互,视频才能继续播放。
2) 自主学习的评价设计。
学习者可以通过“测试习题”和“练习实训”对学习结果进行检测和巩固,其中,“测试习题”从数据库读取本节对应的试题,在测试完成时报告测试得分情况。
3) 自主学习的交互设计。
本网络课程同时基于Flash环境和Web环境实现了添加笔记和提出疑问功能,学习者可以及时记录学习成果,提出学习疑难,获得同学或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为方便学生查看笔记或疑问的上下文情景,改善交互性和访问效率,笔记和提问具有“回溯功能”,即在添加笔记或疑问时,系统自动在笔记或疑问的正文中附着关联章节的标题和ULR链接,便于他人在浏览时可以快速定位其对应的章节。学生可以管理笔记的分类(栏目),设置笔记的开放方式(公开、小组内可见或仅自己可见)。学习笔记以发表时间倒序呈现,可以用于记录学习心得、笔记摘要和课外资料,具有类似博客的基本功能。
4) 自主学习的导航设计。
良好设计的导航可以为自主学习提供即时有效的引导,常用的导航策略有模块导航、导航图导航、路径导航、书签导航、检索导航、帮助导航等[5]。本网络课程基于数据库技术,实现了检索导航、导航图导航和书签导航。学习者不仅可以对章节目录和关联资源进行检索,还可以浏览章节内容的导航图。导航图图形化标识了“已学”和“未学”,便于学习者把握整体学习进程。
2.2基于UGC的学习资源设计
扩展性学习资源是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和整理优秀学生作品、文字教程、视频教程和优秀商业案例等资源,支持学生开展基于资源的学习(Resources Based Learning),有助于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加深知识学习深度,并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扩展性学习资源按照“学习中心”的章节结构进行组织和管理,组织清晰,主题明确,学生在学习完某章节后,即可查阅与该章节关联的学习资源,也可以按照资源自身的属性(Tag标签、资源类型、时间等)来浏览资源。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是Web2.0环境下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模式,体现了离散、去中心化、非权威化、集体创作与协同创作的特点,包括3个特征:1)Internet上公开可用的内容;2)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3)由非专业人员或权威人员创作[6]。依据UGC的思想,扩展性学习资源的建设提供了开放的添加工具,教师和学生可以动态添加网络化资源,包括图文教程、视频教程、Flash素材和Flash案例等。学生借助处理工具中的复制/粘贴功能,可以从互联网快捷地收集大量在线资源及其引用书签,进行一定加工。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以实训的形式,要求学生对某些教学内容编制图文教程或视频演示教程,然后上传至网络课程。基于UGC思想的学习资源建设,使学生成为资源的利用者、贡献者和评判者,符合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Resources-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RBLEs)的特点要求,即要求学习者参与资源的编辑、评价、加工处理和意义生成等认知管理过程[7]。
基于UGC的学习资源建设需要考虑如何解决资源质量。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学习者通常缺少应有的概念框架和实践策略,学习者所添加资源的可信度、有效性和可靠性存在不确定性,日积月累会导致信息过载,影响资源利用效率。为此,我们在引入学生参与学习资源建设时,不仅要加强资源建设的管理与控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资源评价技能,还要建立机制,实现资源的筛选。本网络课程提供资源评价功能,学生可以对每一份资源进行打分和描述性评价,可以按评分和点击次数对资源排序,以人工的方式对资源进行筛选。同时,本网络课程建立等级积分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添加优质资源,提高资源整体质量。
此外,人力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动态学习资源,本网络课程提供站内邮件、学习笔记、BBS异步交互和基于Flash的同步交互等网络化交互工具,支持学习者获得来自学习伙伴或指导教师支持,促进隐性知识的获取与分享。
2.3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评价是评价者参照一定的标准,运用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做出评定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形成价值判断的过程[8]。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的原则为: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手段网络化和人性化结合[9]。参照此评价原则,本网络课程充分利用网络化评价手段,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互评相结合,主要的评价形式包括:
1) 单元测试。学生学习完每个章节,通过测试习题和练习实训进行形成性练习和自我评测,了解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评估学习效果。
2) 作品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作业提交”功能将实训作品提交至网络课程教学系统中,教师对实训作品进行批阅和反馈。同时,学生相互之间可以对实训作品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作品鉴赏能力和学习参与热情。对于优秀的学生作品,教师将其转移至“优秀学生作品库”,以资鼓励,便于后续的学生学习。
3) 电子作品集体互评。计算机操作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单纯的纸质化考试通常无法准确评价学习效果,因此,这类课程在教学过程和学期期末的评价中,一般要求学生提交电子作品,通过学生作品的评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作品的评分常常是由教师一个人根据自身经验和专业知识来完成的,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评价主体单一,因为教师个人视角和主观印象的偏差,容易造成评价结果有失公允,挫伤生学习的积极性。本网络课程内置了一个学生作品集体互评模块,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在网络化计算机教室中演示作品,然后全班同学对其作品进行评分,按照一定规则计算出来的平均分数就是学生互评分数。在作品的最终得分中,学生互评分数占40%,教师评分占60%。
3结语
“Flas制作”网络课程在我校实际教学中应用多年,期间不断充实完善,较好地发挥了课堂辅助和课外助学的功能,该网络课程设计所采用的策略与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借鉴性,期望能对其他院校的网络课程教学有所帮助。教无定法,课程类型、课程性质、教学对象和教学情景的差异都会带来设计的差异,这仍需我们今后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美凤,李艺.“螺旋上升”式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设计研究[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2):14-17.
[2] 孔凡哲. 基础教育新课程中“螺旋上升”的课程设计和教材编排问题探究[J]. 教育研究,2007(5):62-68.
[3] 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 教学系统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0-82.
[4] 吴东醒. 基于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 电化教育研究,2008(6):88-90.
[5] 王同明,闫鹏展. 网络课程中导航系统的设计[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4):30-33.
[6] 赵宇翔,朱庆华. Web2.0环境下影响用户生成内容的主要动因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9):107-116.
[7] Janette Hill,Michae Hannafin. 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设计[J]. 钟志贤,译. 远程教育杂志,2009(1):46-50.
【关键词】计算机;选购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人想购买计算机而不知买什么样的计算机合适。他们或通过亲戚朋友推荐,或去家电商场听销售人员推荐,然后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决定购买。这部分人群很少考虑到我要做什么,我的需求是什么,什么样配置的计算机能解决我的问题等等。准备采购电脑之前,你应当首先问问自己:我买电脑最主要是用来做什么,准备在这上面花多少钱?这才是正确的选购思路。下面将从五个方面描述购机时要考虑的要素。
1.我为什么需要计算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人的购机目的就是普通家庭使用,也就是用电脑来打字、制表、看影碟、上网、玩玩游戏等,对于这些人来说,没必要去购买价钱比较贵的计算机,在同一品牌中选择价位适中的计算机即可,在实际使用中几乎不可能感觉到价位比它高的计算机快在哪里。如果你买电脑的主要目的是搞平面设计,而在平面作图中会大量用到整数运算,此时你必须考虑到处理器的性能以及大容量的内存。如果你是一位狂热的游戏发烧友,那么处理器的性能、内存的容量、显卡的性能、显示器的尺寸等都是要考虑之列的。对于这部分用户来说,建议购买兼容机,因为市面上品牌电脑无法流畅运行目前最为流行的3D游戏。
2.我需要多大的处理能力
每个计算机都有影响其处理速度的关键部件:处理器、内存(RAM)和硬盘驱动器。处理器是计算机取指令和分析执行指令的部件,是计算机的大脑,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处理器有双核和四核的,意味着处理器内部的取指令和分析执行指令的功能部件有两套或四套,处理器内核越多处理能力越强,同时处理器的主频和字长也决定处理器的速度。大容量的RAM可以同时运行更多的程序,提高系统效率,大容量的硬盘可以存储更多的程序与数据。不同品牌的处理器处理速度可能不同,所以在购买计算机时处理能力是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
3.我需要什么款式的计算机
计算机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处理能力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我们通常所说的计算机是指微型机,微机根据外型分为台式机、一体机和便携机;根据应用不同分为PC机(个人计算机)、单板机、单片机和工作站;根据厂家不同又有品牌机和兼容机之分(严格来说,在PC机中除了IBM一家之外,其他的一概都属于兼容机,或者说是IBM PC系列微机的兼容机。不过为了与中小装机商和个人组装的电脑相区别,大型兼容机厂商生产的电脑我们也称之为品牌机,像康柏、惠普、联想、方正等所生产的电脑均在此列)。
台式机就是一台用在某一固定位置的常觃计算机。台式机通常用在办公室、实验室等不是特别恶劣的环境中。这种计算机有几部分组成:监视器、键盘、鼠标以及主机本身。因为台式机有很多部分组成,不便频繁地将它移到不同的地方。尽管如此,由于台式机尺寸较大,它们能够散发更多热量,使得它们能够存储更大更强的处理器。因此,台式机的优势所在就是其处理能力。如果需要快速地分析数据或者记录数据到硬盘,且不需要移动,那么台式机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一体机相对家庭使用来说更方便一些,整机移动方便,线缆比较少,但可能由于内部硬件采用与笔记本类似设计,可能硬件升级上不太方便,台式机来说相对硬件升级更方便些,性能上大于一体机,看个人使用需求而定。
笔记本电脑是专为移动应用而设计的计算机。由于其尺寸小,笔记本电脑的所有部件都集成在一个单元内,保证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环境足够好,使其免受损坏。如果要经常在不同的工作地点间来来回回,那么便携性能便是选择计算机时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例如,对于在现场实地测量,然后返回实验室分析数据的情况,便携式计算机是必不可少的。当评估计算机的便携性能时,关键的考虑因素是其尺寸大小及重量。
上网本电脑也是可移动使用的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很像。上网本电脑尺寸非常小并且成本低,主要是由于其部件成本较低,而且处理能力较低。使用上网本电脑,牺牲了处理能力以及外设连接端口,但是最终获得了一个极其轻便的计算机,且其价格是高性能计算机的几分之一。上网本电脑是成本、尺寸大小以及性能间的折中选择。
一种专业从事图形、图像(静态)、图象(动态)与视频工作的高档次专用电脑的称为图形工作站,它主要面向专业应用领域,具备强大的数据运算与图形、图像处理能力,是为了满足工程设计、动画制作、科学研究、软件开发、金融管理、信息服务、模拟仿真等专业领域而设计开发的高性能计算机产品。外观和内部配件几乎是一样的电脑,图形工作站与普通品牌机到底有哪些区别呢?从市场行情不难发现,在同等条件下(如CPU频率、硬盘或内存容量),图形工作站的价格要远远高于普通品牌机;它在性能、可扩充性、稳定性、图形/图象画质等多方面要大大超越普通的品牌机。
工业计算机,由其名字可以得知,它是适用于工业或恶劣环境的专用计算机。工业计算机具有坚固的机械设计,并且适用于严苛的振动、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但是,由于其坚固的设计,这些计算机要比其它类型的计算机昂贵。工业计算机的性能对于许多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中部署监测应用,工业计算机将是最佳选择。
4.我购买计算机的成本是多少
计算机性能和外观因素占据了计算机总成本的很大比例。在选择计算机时,需要在价栺和性能之间折中考虑,越高性能的计算机成本越高。例如,一台具有快速处理能力的计算机显然会贵一些。此外,外观因素也对计算机成本有很大影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具有相似功能的笔记本电脑与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由于其具有便携性,要更加昂贵。那些满足工业应用规格,或者针对仪器应用进行过优化的计算机,由于能够用于构建坚固的测试平台,其成本也会较高。
5.我需要什么要的操作系统
装什么操作系统也是你的另一个取决因素。最常见的通用操作系统是Windows,linux和Mac OS。
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选择上,家用的操作系统可以选择windows xp或者win 7,作为服务器可以选择windows 2003;在linux操作系统的选择上,学习可以使用fedora,作为服务器可以使用centos。Mac OS操作系统是苹果机专用系统,是基于Unix内核的图形化操作系统;一般情况下在普通pc上无法安装该操作系统。数据采集和控制应用有时会要求更专业的操作系统。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技术;美术领域;成功应用
1 计算机辅助技术概述
计算机辅助技术(Computer Aided Technologies)是采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将计算机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等过程的技术。辅助人们在特定应用领域内完成任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它包括了诸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等各个领域。
2 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的发展历程
1952年,美国的Ben ?Laposke利用模拟计算机制作出世界上最早的数码图形《电子抽象画》预示着数字艺术时代的到来。早期的计算机美术作品主要是由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工作中偶然获得的,大多数作品是平面的几何图形。代表作品有1963年Kenneth Know Iton的打印机作品《》和1967年日本GTG小组的《回到方块》。1963年,美国《计算机与自动化》杂志社举办一次年度“计算机美术比赛”。又把计算机图形技术在美术领域的应用向前推进了一步。1968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次世界计算机美术大展“控制论珍宝”标志着计算机图形技术进入世界性研究与应用阶段,计算机与计算机图形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大学也开始设置相关的研究课题,CAD应用系统和三维造型系统出现并逐渐得到完善。从1984年至今,以微型计算机和工作站为开发平台的个人计算机图形系统逐渐走向成熟,这一时期有大批商业美术应用软件问市。以苹果公司的MAC 机和图形化系统软件为代表的桌面创意系统被广泛接受,CAD成为美术设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70年代末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传入中国后,最开始是在国内各大高等院校开展研究,并迅速扩大到全国,计算机美术设计的发展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艺术家用惯了画笔的双手拿起了形状上和使用方式上都完全不同的鼠标,进行绘画创作,对于多年养成的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这一新鲜事物。80年代末,三维动画软件传入我国,并利用三维动画软件制作了第11届亚洲运动会电视节目的片头。从此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电视栏目包装和影视广告制作中。9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硬件技术的不断提高和Windows操作视窗以及大量应用软件的出现,计算机辅助美术设计广泛应用在平面的或立体的视觉艺术设计中。近几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技术与美术结合得更加紧密,并深刻地影响着未来美术发展的方向。
计算机美术是一门计算机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是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产生的,它要求创作者既要懂的美学原理又要懂计算机操作规程。它把计算机作为创作工具,按照美学原理,以图像和图形的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和升华,有着自身的特点,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它的成果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也为人类社会创造了新的文化形式。计算机美术又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很好地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美术创作融为一体。根据创作的目的和功能不同,计算机美术也可分为应用美术与欣赏性美术。从作品上来看,与之相对应的也是纯绘画作品和实用美术作品两种。所谓纯绘画作品,也叫欣赏性美术作品,是指满足欣赏和娱乐等精神需求,以审美为目的的艺术,给欣赏者带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体验。它包括类似传统油画、水彩、版画、国画等艺术形式,也出现了具有交互性、多媒体的新的艺术形式;所谓应用美术设计,就是以实用为目的的,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美术设计作品。包括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服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动画设计、影视特效、游戏开发、虚拟现实等等。是计算机技术与美术设计相结合产生的广泛应用于今天的电脑艺术设计。其实,这种划分也是相对的,纯绘画并不排斥功利的目的,应用美术设计也追求审美的目的,只是侧重不同而已。[1]
3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绘画中的成功应用
技术永远是艺术创新的催化剂。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使用投影装置进行画稿放大创作油画;19世纪,色彩理论和光学技术的进步,照相机的出现,促使了印象主义画派的诞生;20世纪初期,德国化工厂里生产出的新颜料,让现代派绘画狂热和充满想象力;今天,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公文包一般大小的笔记本电脑的运算能力却是以往大型计算机的上百倍,成为现代艺术创作的重要工具,计算机文化也是这个时代的文化最强音。计算机广泛应用到“摄影、互联网、艺术设计、虚拟现
实和传统绘画艺术”中,主要表现形式有数字摄影摄像、卡通动漫、网络游戏、虚拟现实、多媒体展示、广告设计、数字插画、数字电影特效等等。其应用范围之广,视觉效果之强烈,传播速度之快,是过去一切传统视觉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当前,人们在利用计算机进行传统艺术绘画创作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计算机绘画软件,操纵鼠标或绘图板直接绘制;二是把搜集到的绘画素材输入到计算机后,利用图像处理软件把所需图像进行拼贴、挪用、再次合成等手段制作绘画草稿。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制作的计算机美术作品,其震撼的视觉效果是传统绘画作品没有的,扣动了艺术家的心弦,驱使更多的从事传统绘画艺术的画家加入到尝试利用计算机辅助绘画创作中,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及语言。如日本天文插画大师“加贺谷穰”早在1991年就利用计算机进行插画构图和草图制作,后来就全部利用计算机来制作,开创了最早利用计算机绘画的先河,创作了“数字绘画”技法。其作品,常以宇宙空间为背景,结合神话故事,所描绘的少女纯洁而又美丽,肌肤光洁而散发着光辉,画面极其精细,给人以宁静深邃的感觉,非常富有装饰性。旅美台湾画家周心怡利用计算机绘制了百余幅装饰感极强的数字装饰绘画,其作品中“花影婆娑,仙子飞舞”,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有点、线、面、与肌理的综合运用,平面与立体的混搭。画面意境优美,色彩艳丽,装饰效果极佳。画家程广把照片用计算机处理成马赛克效果,按照色彩数字编号把图像复制到画面上。荷兰籍画家田崴,回国后创作的多幅油画都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制作初稿,在创作中期也经常把油画拍摄下来输入电脑进行再次的调整或添加新的视觉元素。
在这新技术、新材料、新的社会背景下,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的联姻,成为新世纪的时代特征。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在美术领域,给那些古老的绘画艺术带来了新生,产生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并给艺术家进行绘画创作带来诸多便利和帮助,已经成为艺术家不可缺少的助手和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 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美术理论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邱杰志.数字时代的美术[J].美术界,2000(2):35.
[3] 乐齐弘.科技时代的美术[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