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29: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就医流程优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医院;门诊护理流程;优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6(c)-0187-02
Study Progress on Nursing flow Optimal Management of out-patient Clinics of Hospital
CHEN Meilan CHEN Meifen
Guangdong Luoding People's Hospital,Luoding 527200,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definition of optimization of out-patient nursing proce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t-patient service, the meaning of nurs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the existing service spots and problems of measures, so, hospital out-patient nurs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 Hospital;Out-patient nursing process;Optimal management
目前,随着人们在医疗护理法制理念的提升,医疗护理安全工作已广泛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上海市卫生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病人在全市医院门诊就诊的高达1/3,58岁以上的老年人来医院门诊就诊的就高达85%以上。所谓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门诊护理流程工作的好坏,服务质量的高低反映了医院的整体水平,这不仅与整个医院的总体效益有关,而且更联系着医院的对外声誉。对医院门诊护理进行优化管理,这不仅是每个医护人员的职责,而且也是新时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趋势,更是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必然所趋。
1 护理流程优化的定义
1990年 “流程优化”这一概念由美国博士迈克尔・哈默首先提出。对医院来说,是指彻底性的再设计和根本性的再改革医院的各种业务流程,或者是仅对医院现有的医疗护理流程进行改善,通过优化,以获得优异的业绩和良好的声誉。以获得显著的成就[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护理流程研究现状
在一些较发达的国家,其医院门诊护理事业已经具备了一套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和科学完整的医疗护理服务流程。例如,在2002英国政府就已经成立了患者建议和联络的服务组织,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方式,即护理人员主要是通过患者建议和联络的服务组织修订的“病人计划”使护理服务流程体系中的大多数问题被发现,都是由于在更加细化的服务问题或者缺乏沟通上产生的。这样采取相应的优化后其治疗护理的服务质量得以提升。美国政府根据病种付费的变相补偿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使患者就医方式得到了逆转,这就大幅度提高了医院门诊急诊类服务的需求量,这必然导致了在治疗诊断过程中某些科室或病房的诊疗瓶颈或漫长的等待。基于上述状况,政府和医院发现了护理流程的潜在问题,就鼓励和倡导各大企业、个人对于护理流程控制的相关理论和分析。以此来尽可能的满足病人的治疗护理需求。
3 目前国内门诊护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医院门诊具有病种复杂、患者人数多的特点
医院门诊患者可能会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各年龄段,因此对于一些急性、慢性或感染性的疾病,在等待就医的过程中,就非常容易造成各种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3]。所以,对于医护人员,就必须采取合理的讲解和疏导,配合医生尽可能快的对门诊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除此之外,更要注意对于病症急、变化快、不稳定以及病种难以确定的患者,要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用以预防突发病例的发生。
3.2 患者侯诊时间长
由于对于大型医院,其门诊的接诊量每天都可高达2 000多例,就诊高峰时段最甚,尤其是当某一个护理流程或是治疗操作环节发生意外,就会造成患者的滞留。就非常容易造成各种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除此之外,科室之间、科室内部之间患者分配的不均匀也会导致患者就诊的时间长。
3.3 门诊主治医生流动性大的特点
一般来说,对于综合性医院都是由各个科室派出的门诊大夫轮流进行门诊坐诊来诊断患者,这样就会给患者的诊治连续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此时,门诊的护理人员就要相应地与患者做好沟通工作,解释工作的特点,以此来获得患者的支持和理解。
4 对策
4.1 建立系统化管理体制和科学的护理服务流程
护理服务流程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逐渐由从“以医疗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使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提升,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从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等各个方面树立健全的规范化管理体制和科学服务流程。
4.2 转换布局,顺畅流程
可以根据各个科室治疗的病例和特点,科学、统筹地安排各个楼层各个科室的布局大小和位置,尽可能地将类似地检查科室及设备集中到一个区域,这样就有助于患者适应就诊的环境,方便患者就诊。
4.3 强化门诊信息化管理
为了确保在尽量不增加护理资源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就诊效率。就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优势。要以患者为中心来合理的安排接诊流程,使就诊的等候时间减少,医院门诊护理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建立门诊医护人员的工作信息系统,可以有效的缩短接诊高峰期患者的时间,提高管理效率。除此之外,也可以及时发现护理流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所在,为护理流程提供再一次的保障[4]。
5 结果
对该院采取护理流程优化管理前后的等待时间、病情变化、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平均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可知,在护理流程优化后,患者在就诊时的等待时间缩短,病情变化不明显、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都明显降低。结果见表1。
表1 护理流程优化前后患者就诊情况比较
■
6 讨论
护理流程优化管理是对已有的护理工作流程的不足和隐患环节开展工作流程的再一次改造和完善,对不足的工作流程给予转变,经过转变后的护理工作流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原本的护理工作流程,再一次的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开放、共享医院的各类资源,统一化管理各个就诊医疗室。就诊流程全面实施“无缝沟通”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最终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形成以提升全体护理效益,降低意外为核心的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服务的综合水平[5]。医院门诊护理优化管理流程不仅要考虑到工作的普遍性,同时也要考虑到其特殊性,医护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护理方法,除此之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应变技巧。医护人员只有不断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才能不断的满足患者的需求。作为门诊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护理流程工作,医院门诊的各个科室都被涉及,因此要统筹优化原有护理工作流程,建立相适应管理运行模式,是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和护理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使医院门诊护理服务质量提高的必然趋势[6]。护理流程优化管理现已成为目前护理发展的关键着眼点。高效率地完成护理工作的前提是工作进程实施流程化和保持良好的运营形式。如何根据医院门诊护理流程的特点和患者需求以及如何运用现代化技术,用系统、科学、统筹的管理方法对进一步优化现有评价标准及现有医院门诊护理服务流程等问题仍值得人们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杨翠,谢磊.实施流程优化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J].中国医院,2005,9(5):12-13.
[2] 凌晓浅,李国星.印度亚拉文医院门诊流程介绍[J].护理研究,2008,22(2A):371-372.
[3] 韩秀苓,蔡常云.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合并症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7):234-235
[4] 田威.外科病人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2):98-99.
[5] 王金凤.ICU患者的心理障碍的来源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9):77.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Class III Grade I hospital in Shuangyashan City is taken as the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dical process of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the industrial engineering theory is used to do the analysis. First, the specificity of the medical industry i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n through studying the process and aiming at the aspect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some implementation plans are worked out such as frequent work system, calling and queuing system, "One Card System" and so on.
关键词: 门诊部就诊流程;变频工作制;呼叫排队系统;一卡通
Key words: procedures of outpatient department;frequent work system;calling and queuing system;one card system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034-02
0 引言
目前我国医院建设发展迅速,但随着医院队伍的壮大,患者就诊遇到的问题也日益增多。患者到医院经常出现排队、缴款、拿着药单满地跑的现象。整个就诊过程乱、差、慢。特别是三甲类大医院病人多,门诊分科较细,很多病人不清楚该到哪个科看,需要导诊逐步介绍就诊流程。从患者的立场来看,时间就是生命。在患者排队,等待缴款的时间里有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从医院的立场来看,医院工作人员分工不明确,个别门诊的医师总是在超负荷的工作,而有些像接待医师、导诊等工作人员空闲时间也较多,这些问题导致医院大量的人力、财力浪费,服务品质的降低等弊端。一般来说,患者都是在身体不舒服的状态下去医院的,在这种状态下,还要经过排队挂号、等待候诊、就诊、等待交款与取药等一系列的流程设计与作业管理显然会带给顾客很大的不方便和很低的满意度。实际上,患者和医生真正接触的时间大概只有10分钟,但是患者平均在医院的逗留时间是75分钟。因此着重于流程的重新设计使等候时间降低,是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强医院竞争力的有效方法。本文旨在通过对目前医院存在的核心问题——门诊流程的分析提出对策与改善思路,优化门诊部的就诊流程。
1 医院门诊部的特性
医院是特殊行业,具有很多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特性。
1.1 服务业特性 医院门诊部首先是服务业,人力、成本密集度高,产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较高,其中医生的数量占半数以上。此外,医院的设备大多较为昂贵,特殊性高,因此也是成本密集型产业。
1.2 医院产品特点 ①医疗产品的无形性:顾客在接受到服务之后只会产生情绪上的满意或不满意,而不像其他产品一样。②医疗产品的不可分割性:例如很多手术必须从头到尾一次完成,不能够分两次进行。③医疗产品的无法储存性:产能在某一时间没有利用就会立即消失。④医疗产品的品质不易掌握性:因为病例具有独特性,不同人的头痛病因不同,因此容易造成品质不易掌握。
1.3 不对等性 服务的接受者与提供者之间的专业知识差异很大,医生相对于患者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知识,因此造成完全的不对等。
1.4 服务对象为人与生命 人是组成社会的元素,而医疗服务处理的是人的生命,因此更显示出医疗产业的重要性。
1.5 专业性 医生必须经由多年的专业知识教育,再加上其它许多的专业训练,才能够进入医疗领域工作。
1.6 需求的不可预测性 制造业可通过对市场的预测、订单的多少进行产能与流程安排,但医疗产业很难预测。因此必须花很多时间做准备,但仍无法达到最佳效果。
2 医院门诊部就诊流程优化策略
针对双鸭山市某三甲医院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后,得出该医院就诊中的瓶颈环节:一是挂号;二是交费。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三个改善措施。
2.1 变频工作制 变频工作制[1]是指在一段时间的同一时间内各个部门工作岗位的工作量频度的变化和规律,灵活主动地悬着可变动的工作岗位,预先调节工作,重新分配人流、物流等动态配置资源的方法。
调查发现挂号窗口高峰期在早上7点~9点;缴费高峰期在早9点~11点。这两者高峰期部分重叠。而且经过调查统计出本市的患者占患者总数的50%,周边矿区及县村患者为40%,约10%的患者为外地的患者。由此可以通过变频工作制的方法来优化这一环节。在早7点~9点将部分收费窗口开放为挂号窗口,最大限度满足病人挂号需求,避免了挂号高峰期的混乱现象。而在早9点~11点则将部分挂号窗口改为收费窗口,可以最大限度满足病人交费需求。另外,可以在挂号环节采用电话预约和现场挂号两种方式。为了方便外地及周边矿区、县村等相对居住较远的患者能及时就诊,可以开通采用电话预约挂号的方式,以便节省挂号时患者等待的时间。
2.2 呼叫排队系统 呼叫排队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为媒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传统排队管理所存在的一些混乱,无序等的问题[2]。呼叫排队系统应用于医院门诊系统中可以很好地解决患者在排队等待中所遇到的各种混乱现象。改善医院的工作环境,降低登记护士的压力。减少患者等待时间,避免以前的插队现象,慢慢形成自觉排队,安静等待的良好秩序。
以下来介绍呼叫排队系统的工作步骤:①患者走到触摸屏叫号版领取号码牌。②拿着号码牌走到等待区等待。③当挂号处护士通过呼叫系统呼叫时,在等候区作出响应,给出语音呼叫和屏幕显示。根据屏幕提示走到相应挂号窗口挂号。当然呼叫排队系统也有它的缺点。比如年龄大的人不太接受新的事物,而对呼叫排队系统时高科技的产物。所以年长者会对其有反感。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可以在叫号机周围安排导诊来解决这类问题。
2.3 “一卡通”式服务 BPR(Business ProcessReengin-eering)业务流程重组是从顾客需求出发,以企业流程为再造对象,对企业经营运作流程进行根本性思考和分析。通过对企业流程构成要素重新组合,以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方面的内容最小化,从而获得企业绩效改善的飞跃[3]。医院门诊部流程通过BPR可明确业务体系,提高业务效率,排除不必要的业务,减少费用;并通过把负荷量大的业务分散以达到事故的发生最小值;通过将各个并列部门的业务流程,明确进行IT式管理个别业务的技能,明确改善财务方面服务质量上面提高业务效率(服务质量及财务方面的提高)。可见,在对医院就诊流程改进中应用BPR业务流程重组技术时,应该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把医院的流程细化分开来让人一目了然。本文提出基于BPR的“一卡通”式服务。所谓“一卡通”其实是个比拟生产看板的变相产物。为了方便了解该医院现行就诊流程,对已经进行调查所得到的该医院门诊部现就诊流程进行分析,该医院采用的是一个以收费为中心的就诊流程。耗时最多的排队等待次数多达四次。而采用“一卡通”之后,医院的就诊情形会得到大大的改善,“一卡通”能够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将患者的自身信息和就医信息存储在数据库里,有效的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患者就诊的满意度。
3 结论
本文系统应用先进的工业工程理论分析了医院门诊部就诊的流程,并找出其瓶颈环节,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由此可极大优化医院门诊部就诊流程,减少无效等待时间,提高患者就诊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舒泽蓉,邹小琴,陈小蓉.大型综合医院流程管理思路探析[J].西部医学,2009,21(1):148-149.
关键词:精益思想 酒店服务流程 顾客价值
一、引言
在竞争持续激烈酒店服务业,为顾客创造价值成为管理的核心任务。面对多样化、个性化丰富化的顾客服务需求,局部的管理改善远远不够,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顾客,企业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改善。而目前针对酒店业的研究很少能够深入审视酒店的服务、酒店的各个业务流程包括核心业务、核心支持业务、环境、人员素质等,这些方面对于顾客价值都具有积极地影响作用。顾客价值才是目标,为顾客创造价值才是酒店业成熟的标志。因此不论是营销、服务设计,服务流程设计对于酒店来讲,顾客价值已然成为当前以及今后经营管理的基本点,只有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才能实现酒店服务相关的多元主体的需求。酒店服务业中任何服务或者服务支持行为均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实现的。通过活动串并联起来的这些流程是否能够有效的服务顾客主导的,多变化的顾客价值需求,成为当前酒店经营管理的重点。当然流程不是目的,服务流程优化真正目的是更好的满足顾客价值需求,但是服务的品质问题往往却出现在流程本身,表现在流程是否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精益思想是以流程为导向的,被普遍认为能够获得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高柔性的管理思想,可以将企业绩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但是精益思想应用于服务业应该具有哪些特征,如何能够体系化的改善服务流程,成为当前及后续精益思想应用于服务业研究的重点。同时应该看到,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领域,精益思想都需要秉承系统化的思想,只有系统化的知识才有力量,因此作为服务业中的典型行业——酒店业,应用精益思想时仅仅通过个别的流程优化或者仅仅关注价值侧面不能有效的解决酒店服务优化问题,需要从精益视角系统化的进行流程优化体系和方法的探讨。本文在精益思想指导下,进行了酒店服务流程优化的体系构建,同时针对每个体系模块探讨了相应的实施方法。
二、精益酒店流程优化体系
(一)精益酒店流程优化体系的构成 酒店业是典型的服务性行业,酒店行业服务流程多种多样。将精益思想应用到酒店流程优化中是个系统化改善的过程,因此应该把握不同的层次,即整体性的改善和局部细化流程的改善。从精益思想的原则对流程进行把握,在流程改变的同时,要注重改变流程时需要的人员组织结构的调整,以及信息系统的构建作为支持。由此构建能够联系最终顾客价值和酒店内部各种流程的精益化流程优化体系,体系图见图(1)。首先需要把握顾客价值,通过分析服务设计、服务流程设计与顾客现实需求之间差距,找到改善的起始点;进而从价值差距牵动的过程识别价值流程,由此流程形成价值的链接,包括流程本身及流程之间的关联;然后针对价值差距,对服务流程进行流程自身进行改善和流程之间的衔接进行改善,实现价值有效高效的流动;不断的进行动态需求评估,持续拉动改善,时刻把握顾客的切实需求;持续改善则更注重长期性,由此逐步“沉淀”形成改善文化,由此内化内部员工的改善品质,日趋尽善尽美。流程改变需要相应的人力作为支撑,更需要相应的能够适应优化流程的组织机构,因此需要在流程优化的同时,进行组织结构的优化,同时附之服务于组织和流程的信息系统,于此形成完整的精益化流程再造体系。
关键词:财务管理 优化流程 ERP系统 途径
在新时期不断的深化的事业的单位体制的改革形势下,怎样保持可持续的发展的道路,成为摆在医院面前的重要的课题。医院是为公众服务的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财务的管理不但包括资产的管理,还意味着实物资源的有效配置,以有利于医院更为方便快捷地实现其功能。
一、医院的财务管理流程中存在的缺憾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前医院的财务管理流程已经有点不太适应时代的要求。现就当下医院的财务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
在资金的预算环节中,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根据不同的科室开展的业务的需求预算所需要的金额。资金预算一般是由两部分构成的:物资费用和劳务费用。以往的数据获得的经验我们可以知道,一般来讲,物资的费用通常占到资金预算的70―80%左右,那么,劳务的费用可以达到20―30%。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中,在采购物资阶段,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也就是不能及时获得有关科室物资的需求和劳务的需求资金,过去积累的经验数据称了较为科学的选择,而这种情况下,很难确定各个科室的需求金额的总的数量。
在使用资金的环节中,在监督资金的流向和流速时,旧有的财务的管理模式通常监督所属各个科室的账户资金使用的状况。其存在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申报资金的制度下,财务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无法根据业务的需求对资金的配置加以及时的调整。显示了实效的滞后性,而不是在资金流动过程中掌控资金,使其流向更需要的部门。
在获得资金效益的环节中,“收益金额-成本金额=利润”是大家公认的效益计算公式。不难看出,要想效益最大化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对各个科室实施财务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大家都知道,旧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中,各个科室在采购物资或者支付劳务一般需要借出适量的经费,在采购完成是凭借对方开出的发票冲账。在实际操作中,仅仅根据用作冲帐的根据的原始的票据、凭证等,医院的财务管理员工无法认定所发生的采购和用工的是否真实是否合理性。也就是说,是不是真实的发生了这些采购或者用工行为,这些采购或者用工行为是不是真正的必要。由此看出,采用旧有的财务的流程管理模式的财会人员不能准确及时地得到资金的使用情况,也就没有办法在资金流动过程中实现节约,杜绝浪费,是资金在使用过程中节约成本成了纸上谈兵。虽然医院属于事业单位,由财政拨款的优势,但这种情况无疑会给国家带来没有必要的损害,对于医院的预算资金的管理来说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二、在医院的财务管理流程中引入ERP系统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医院财务管理流程的模式的优化是势在必行的。下面,就在医院的财务管理流程中引入ERP系统的好处进行粗浅的探讨。
ERP系统是一种新兴的产物,是信息技术在当代管理的系统中的应用。在现代的经济生活中,人们对信息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对信息的应用也是无孔不入的。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推波助澜下,愈来愈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医院的无形的资产,比如医院的品牌、著作或者技术的专利、秘方等。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重要性虽然是隐性的,却是不言而喻的,甚至不是物质资本所不可比拟的,有时会给医院带来巨大的收益。而在旧有的财务的管理模式中,却忽略了它们的存在,使这些无形的资产白白的流失。ERP系统适应时代需求,恰恰能够很好地显示这些情况,使这些隐性的财富浮出水面,在筹措资金时大显身手,为医院实现效益服务。
现在通行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大多是借贷余的三栏式的账本,在此基础上创建财务的报表。这种报表的缺点信息单一,信息量小,已经不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ERP 系统却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为管理者提供经营效果与财务盈亏情况,便于管理者准确地作出判断和决策,及时调整物力和人力资源,使医院更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践证明,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ERP 系统能够方便快捷的反应资金的流向和流速,实现医院的内部的协调,医院和采购供应方的同步。也就是医院和药品、器械等供应商或其他方面的客户利用网络的技术进行电子的商务。最终,使医院能够及时的了解市场情况,及时调整采购计划和资金的流向流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市场协同。
三、在ERP系统下优化医院财务管理流程的途径
创建ERP系统需要建立在计算机的信息的系统的基础上,还需要和医院的环境相契合。在实行的时候,因为所需金额比较大,所以需要和医院领导做好沟通。可以以报告的形式阐述建立ERP系统光明前景,在医院决策层批准后,财务管理部门的领导和外包单位共同探讨财务管理流程的预期效果,以便于对方施工,在建立ERP系统一段时间内,做好试运行,并且做好调试,使这套系统更加契合医院的实际情况。
ERP系统是围绕流程为圆心的处理信息的财务管理的系统。所以,在ERP系统的设计功能时这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与之配套的是,这种传输信息的模式医院局域网内部的架设上也应该以此为原则。只有这样,医院的财务管理流程才能改变以往的只能做事后诸葛亮、事前毫无知觉或者毫无办法预防的弊端,全程使用及时的监控预警系统。即使由于受到资金限制,医院不能全面的实现围绕流程为圆心的处理信息的财务管理的方式,业务科室、物资采购、住院部等三个部门采用这种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的财务管理。
ERP系统要求医院应该建立财务管理的流程的信息网络。医院的地位应该说一般是处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的供货商、医院、患者三者组成的小系统的中间环节,大多是时候还是以核心者的面目出现的。也就是说,医院的信誉,在当今不完善的市场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地成为维系这个小系统的稳定性的决定性力量。所以,建立这种外联性质的信息网络的必要性就凸显出。客户包括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的供货商和患者的需求的信息反映ERP系统中,是医院能够更好地协调这种关系,维系这种平衡。
ERP系统建立后,与之配套的有效的财务审计的制度也需要相应的予以完善。医院的领导、财务的部门领导和业务部门的领导应该共同的制定审计的目标,监督目标的实施情况。及时有效的进行沟通。
ERP环境下财务流程的效果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医院领导应该建立相应财务管理的的评价机制,确保各项制度得以顺利的实施。
总之,ERP系统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全力实施,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对优化医院财务管理流程的模式探究的粗浅的见解。当然,我只是从信息系统的建立的视角进行了阐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在其他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谢少磊.新形势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促进医院健康发展[J].财经界,2011
[2]许华.论我国医院财务管理的改进与优化[J].中国经贸,2011
目的 对某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急救流程进行仿真优化救治的研究。方法 根据该大型医疗救援船现有甲板舱室情况,将该船的三、四层甲板各舱室按照所配备的救治功能进行分区,并在对海上可能出现的伤情进行轻、中、重分类的同时将三种伤情的急救流程根据舱室功能优化处理。结果 通过仿真手段模拟三类伤病员在治疗区域内的可视化救治流程。结论 实现了救治流程的优化,为该船海上急救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关键词:
急救 伤情 救援流程 仿真 分类救治 医疗救援船
Simulation study on first aid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a large comprehensive medical rescue ship
Fan Wei Wang Shi-feng
Shanghai Shanda College;
Abstract:
Objective To simulate the first aid process of a large comprehensive medical rescue ship and optimize the treatment proces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deck compartments of the large medical rescue ship, the compartments on the third and fourth deck of the ship were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ir treatment functions, and the emergency procedures of the three kinds of injuries were optimized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s of the compartments while the possible injuries were classified into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degree. Results Visual treatment process of three types of the wounded in the treatment area was simulated by simulation. Conclusion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treatment process is realized, which provides an important technical basis for the first aid work on the ship at sea.
Keyword:
First aid; Injury; Rescue process; Simulati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reatment; Medical rescue ship;
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是各国家海上救援力量的主体,在建造之初已对其布局结构进行优化,分配好急救医疗区域、舱室的功能,但对人员救治、各舱室之间运转路线的流程优化却没有进行过充分的论证。以我国现正在使用的某大型医疗救援船为例,其各层甲板舱室位置布局已固定,在救援船正式使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是对该船各舱室进行功能布局的优化,调整设计之初与实际应用时功能舱室布局的不合理之处,进一步增加舱室布局的科学性、便利性和实用性,然后再针对各功能舱室进行伤病员救治流程的优化,以保证海上伤病员大量出现的情况下能用最优化的路线、用最短的时间救治最多伤病员。在相关医疗船救治研究中,一般文献都是对现有船只内各舱室的布局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具体器材、人员的配备要求,但并没有对整体海上救援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整体考虑,用仿真的手段去模拟整个流程的相关文献更少。
本研究以海上遇险人员可能出现的伤情为背景,以某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现有舱室布局为基础,对保证舱室功能、急救流程进行优化,并通过模拟仿真的形式将优化后的流程展现出来,实现针对伤情分类、救治路径优化模拟仿真[1],保证各伤病员在现有条件下及时、有序得到最合理的救治。流程经过优化后,伤病员救治运转效率得到提高,并可通过仿真手段将复杂的流程以可视化的方式传送给船上每一位工作人员,实现救治流程的快速普及,为海上急救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1 舱室功能分配与急救流程优化设计
1.1 舱室功能分配
急救流程主要依据该船现有舱室而设计,急救场所分主医疗区与辅医疗区,分别分布在三层甲板与四层甲板上,两个区域间可就近通过楼梯实现互通。主医疗区为该船伤病员急救的主要场所,分布三层甲板,由急救室、手术室、病房、救护站、检查室等组成,主要对各种伤情的伤病员进行分类救护、检查治疗。辅医疗区为辅助场所,分布在四层甲板,由治疗室和诊查室组成,主要功能是对轻度伤病员进行治疗与诊查[2]。
1.2 伤情分类设计
由于海上船只中人员密集度较高,受伤人员容易大量集中出现,应首先针对伤情进行分类[3]。当伤病员在不同地点出现时,首先经过两次急救处理与伤情分类。伤病员在第一分类点主要进行急救处理,如基本的止血处置、包扎,避免失血过多导致休克、昏迷等致命伤害。在第二分类点进行伤情分类,将伤病员分为轻伤病员、中度伤病员及重伤病员三大类,然后针对各类伤病员进行各自的伤病治疗[4]。
1.3 伤病员救治流程优化设计
1.3.1 轻伤病员
经过两次分类被诊断为轻伤病员后,由于伤情不重,则有足够的时间安排进行各种仪器设备的检查[5]。根据需要,一部分人员到B超/心电室检查,另一部分人员到X光室检查,检查完成后到四层甲板诊区的治疗室和诊查室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从楼梯处出院[6]。
1.3.2 中伤病员
经过两次分类被诊断为中伤病员后,直接到轻伤病房住院观察,然后到B超/X光室进行检查,检查完成后需要做手术的伤病员到手术室进行手术,如果手术室满员或有重伤病员急需做手术,则先到急救复苏室进行术前处理同时排队等待,待手术室有空床位后再进行手术[7]。手术完成后回到病房观察,视情况后送治疗。
1.3.3 重伤病员
经过两次分类被诊断为重伤病员后,直接到手术室进行手术,如果手术室满员则到急救复苏室排队同时进行急救处理,待手术室有空位后马上进行手术[8]。手术完成后部分伤情较重伤病员先到监护病房观察,待伤情稳定后转至重伤病房,其余人员直接到重伤病房,然后根据病情需要到B超室或X光室进行检查,检查完后回到手术室观察,视情况继续住院治疗或后送治疗。
2 急救流程优化仿真研究
2.1 仿真设计总体思路
首先通过平面建模软件绘制该船现有舱室平面图(见图1),并根据优化后的医疗布局情况分配各舱室的功能,如分类点、手术室、检查室、病房等都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标出,然后将设置不同类型的伤病员图标,通过Ballmc内置函数及Movemc移动设置来加载每一类伤病员的运转路径、排队时间、治疗时间,根据分配路点起始坐标、结束坐标,计算移动距离进行速度设置,用动画自动演示的方式完成并获取新一轮坐标。急救流程演示采用长流程,单元接力、路点标记接力完成单元流程;单元结尾增加延时等待功能,延时结束则开始新一轮单元路点标记流程;所有单元结束,整个流程完成。
2.2 舱室布局与仿真设置
2.2.1 舱室布局
该医疗船主要急救舱室分布在三、四层甲板,其中三层甲板为主医疗区,四层甲板为辅医疗区,在平面图设置时将这两层甲板放在同一图幅上,通过标注的楼梯实现互通。主医疗区设置了两个分类点、急救复苏室、手术室、重伤病房、轻伤病房、监护病房、X光室、B超/心电室等主要救治功能舱室。辅医疗区主要为轻伤或转为轻伤的伤病员进行救治的治疗室与诊疗室。在病房或手术室内的病床、手术台等用专用图标表示,手术进行时手术台前端会出现十字转动状态,病床被占用时其颜色会变成红色。
2.2.2 仿真设置
轻、中、重三类伤病员在仿真模型中分别以白、黄、红三种颜色的球代表,在演示时可在画面上出现三种颜色比例的球形伤病员运转。医生用绿色十字球代表,护士用蓝色十字球代表,两者固定站位分布于各功能舱室。
2.3 急救流程仿真
2.3.1 伤病员分类路线
在伤病员大批量进入医疗船后,首先到达第一分类点,这时伤病员还处于尚未明了的伤情状态,虽然在仿真过程中随机到达的伤病员颜色仍分为白、黄、红,但三种颜色在不断闪烁,代表目前未被确认伤情。第一分类点进行急救简单处理后,伤病员依次到达第二分类点,在这里伤情得到确定,每一位伤病员得知自己的伤情属性(轻、中、重),然后根据医生的指导分流到各舱室进行下一步的治疗流程。具体行动路线根据优化过的轻、中、重三种不同流程路线执行。见图2、3。
2.3.2 轻、中、重伤员救治流程线路
软件界面左下方有四个按键,白、黄、红分别代表三种单独类型伤病员按键,绿色代表混合伤病员按键。单独按白、黄、红时,会单独跳出轻、中、重伤病员,每按一下跳出一个,此功能也可用于单独展示每一种伤情的伤病员救治流程线路仿真,但此时的伤病员不会经过第一、二分类点,因其伤情已被确诊,因而单独按白、黄、红按键时伤病员从底部的楼梯出口进入。由于轻、中、重伤病员所处的救治区域不同,轻伤病员集中在三层检查区域和四层诊疗区域,重伤病员集中在三层手术区域和监护病房,中伤病员则在二者之间,所以单独运行某一类伤病员时其运转轨迹较为集中。见图4、5。绿色自动演示按键仿真的是大量不同伤情的伤病员集中进入医疗船时的场景。每按一次该按键后,从右侧楼梯口处进入30人到第一分类点,这30人的伤情尚未明了,其颜色图标为闪烁状态,然后依次进入第二分类点,在该点处确诊伤情,颜色图标固定后进入各自治疗流程,则画面上可同时显示白、黄、红三种颜色图标的行走轨迹,见图5。某类伤病员在进行某项目检查或手术时,如果前面检查位或床位已满,则轻伤病员在旁边等待,需要手术的重伤病员可在监护病房等待,手术位空出后转入手术室。
2.4 仿真逻辑设计
①仿真函数首先初始化数据,加载路点,加载轻、中、重伤病员流程路径。②床位设置(包含床位、检查位及等待位)根据分配等待延时。③自动演示流程整个运行时间约为8小时,每一批次伤病员设计为30人,其中轻伤病员8人(26%),中伤病员10人(34%),重伤病员12人(40%),重伤病员中的30%设计为住院观察,其余后送治疗。流程仿真采用Ballmc内置函数及Movemc移动设置,根据分配路点起始坐标、结束坐标,计算移动距离进行速度设置,动画完成则获取新一轮坐标。如在结束坐标时需延时等待,加载上级床位等待函数。④同一路点2次经过执行不同路径设置,所有路点增加访问次数侦听。当所有床位被占用时,伤病员进入排队序列流程。所有排队位被占用,则返回初始点。⑤流程运行过程中,设定每演示1秒钟为实际时间5分钟,X光、B超室演示时间均为2秒钟,手术演示时间为15秒钟。
3 仿真结果讨论与总结
本研究目的在于优化海上医疗救援流程并利用可视化的方式,让伤病员在船上各诊室行动路线、等待时间、治疗方式进行模拟仿真,为医疗船上工作人员对整体救治流程的情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与手段。本仿真研究成果中首先对某型医疗救援船救护区域进行了平面建模,绘制出了该船三、四层甲板各舱室形状位置、通道的走向等总体布局图,根据该船的实际布置情况优化设计了伤病员救治流程,并通过模型推演的方法展示出各类伤病员在船上的救治流程。
在流程的仿真过程中,首先根据海上的伤情容易聚集性发生的特点,对集中到达的伤病员进行两次分类,区分出轻、中、重伤病员后针对不同伤情进行专项救治。这样的好处是不会影响危及生命的重伤病员的最佳救治时间,在第一分类点进行急救处理后,第二分类点处诊断为重伤的伤病员可以通过快速通道直接到达手术室或急救复苏室进行救治,省去排队做检查的步奏。而轻伤病员在第二分类点确诊后,主要路线是到四层甲板的辅助科室进行检查,不会对重伤病员的急救通路形成拥堵;中伤病员则先在病房住院观察,根据情况再依次进行检查、手术。
综上所述,将三类伤病员的行动路线、救治流程进行优化,在伤病员集中到达的情况下,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救治时间,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及设备的利用效率。对优化后的流程进行可视化模拟仿真,通过flash二维图形建模软件将三类伤病员从分类到治疗的行走路径、治疗过程清楚地表示出来,并设置了排队时间、等待时间及伤病员等待场所等具体细节,可以清楚地理解救治过程的具体实施方法,对我国某大型医疗救援船伤病员急救工作部署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蔡伟萍,夏菁,王海涛,等.以检伤分类为核心对医院船远海医疗救治流程优化的探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1(11):1052-1053.
[2] 马宝岚,刘承剐,杨林,等.“卫勤使命一2013”海上医疗救护演练分类组工作的组织实施[J].护理研究杂志,2014,24(1):235-236.
[3] 钱阳明,田丽丽,陈永鹏,等.海上伤病员在医院船上的救护研究总结[J].军事医学杂志,2012,36(8):564-566.
[4] 刘阳,孙建军,徐武夷,等.我军海上医院船发展与海上医疗救治现状和需求[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9):729-733.
[5] 田丽丽,周山,王海威,等.医院船医疗救治流程优化[J].解放军医院管理,2011,18(10):979-981.
[6] 胡家庆,于东方,刘建,等.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的运用与完善[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2):117-119.
业务流程优化,是指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调整、改变甚至重建,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业务流程优化有利于降低公司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在当下信息透明化的时代,更加能帮助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最大化地利用公司资源、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贸易类企业出口业务的效率,有利于公司的长期稳定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深化,各类贸易壁垒的出现和更新层出不穷,这对从事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在能满足客户基本业务需求的基础上,企业内部管理的优化意识逐渐提升。如何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手段、提升服务意识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类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企业内部进出口业务流程的优化以及全新业务模式的探究,来寻求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资源的使用率,是当下企业不断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巩固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1流程优化的基本原则
11符合市场需求
贸易类企业出口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出口业务,须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不断调整公司的战略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做到公司利润最大化,才能用利润进行产品设备的更新,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使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
12制定明确目标
根据公司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并坚定不移地实行。例如,公司目标是降低管理费用10%,那么实际目标需要大于10%,按照实际情况将费用合理分配到个人。总体上,需要取消非增值活动,合并重复活动,不断简化烦琐活动但是深化活动意义,从而降低相应的开支,促进公司的发展,达到贸易类企业出口业务优化的目标。
13持续改进
在贸易类企业出口业务优化后,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估反思制度,保证优化过程的顺利进行,此外,优化制度需要不断改进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据相关数据分析,优化制度的实行过程只是一个开始,在实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解决,不断适应公司实际的发展情况。
14以人为本
公司的运营始终还是靠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人是公司运转的核心,因此,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需要不断提高和增强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及相应的业务优化意识,提高相应的监察力度,并将其与个人绩效以及个人奖金相挂钩,从根本上提高员工工作的工作热情。
15统一信息资源
利用现代化技术,对公司各个地区资源进行整合更新,避免因为信息方面的不统一而造成的失误;此外,利用信息的便捷性,代替以往传统的人员沟通,做到更加快速高效,降低相应的成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为人员沟通不当而造成的损失。
流程优化的顺利进行离不开这些基本原则,原则是发展的向导,只有遵循这些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加上企业的独特管理模式,才能保证企业贸易类企业出口业务不断优化,提高贸易类企业的工作效率,提升资源的有效使用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保证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巩固并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2我国贸易类企业的出口业务流程与内部组织架构
出口业务流程涉及客户询盘、报价、签订合同、业务审批、下达生产通知、验货、备制基本文件单证、商检、租船订舱、安排拖柜、委托报关、获得运输文件及其他文件、交单等环节。进口业务流程涉及开立信用证、租船订舱、接运货物、办理货运保险、审单付款、报关提货、验收和拨交货物等环节。目前,国内贸易类企业的进出口业务流程是基本参照企业内部组织架构来实现的,换言之,企业内部组织架构是决定贸易类企业进出口业务流程的结构和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情况。
我国贸易类企业的内部组织架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客户关系拓宽部、市场营销部、财务管理部、行政办、品质管理部、客户服务部、供应链管理部、人资部等。部门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履行本部门工作职能,同时,与其他部门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例如,客户关系拓展部对掌握的市场信息进行分类,并根据其他部门需求予以传递,与市场营销部、品质管理部以及供应链管理部建立联系。而市场营销部无论是在物资采集还是产品销售环节,都会与供应链管理部门产生直接联系。供应链管理部也依赖于品质管理部提供技术支持,对采购标准予以量化。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保证公司的顺利发展。
因此,研究、梳理、理顺企业的出口业务流程,不断优化贸易类企业出口业务对于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减少运营风险,实现公司资源最大化的利用,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3我国贸易类企业出口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贸易类企业出口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31出口贸易企业出口接单流程的问题
这一流程主要包括售价管理、客户管理与合同审核。具体问题表现为:
第一,产品售价管理混乱。通常而言,企业没有相应的价格体系,因此售价主要依据订购产品的种类与数量,由业务员与客户来共同决定,由此造成了公司产品管理混乱。甚至会出现相同型号的产品在不同等级数量的订单中的价格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在同等级数量的订单中同一型号的产品订单售价也存在超过12%以上的差价。此外,重新报价的过程十分的烦琐,造成了业务效率极其的低下,严重影响了企业工作的效率。
第二,企业订单的审核周期太长。出口订单的审核一般采用线性审核,即从业务组审核到财务部审核,再到生产部门审核,最终到业务副总经理审核,层层审核下来最短也需要3~4个工作日。漫长的审核时间严重降低了公司的运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减少公司收益,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32出口贸易企业现行信用证获取流程的问题
信用证进出口贸易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信用证支付通常是将进口方履行付款责任,由银行付款,进而可能确保出口人能够安全迅速地收到款项。由此可见,该种付款方式既可以有效地消除进出口方之间的不信任现象,又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资金通融方式。
在这一信用的获取流程中主要包括催证审证和改证,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催证的时间过长。通常而言,当国外进口商知晓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或是该企业的资金出现了问题时,他们通常就会拖延开证,相应地,大大增加公司在此订单上所花费的时间,降低了公司的实际效益。这时就需要企业加强对客户的选择评定,确保其能够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开立信用证,以催促对方可以快速地开具手续,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第二,审证的过程十分的混乱,大量存在多次改证的情况。在现实的交易中,企业往往会出现改证的情况,有可能是最初开具的信用证条款与合同规定的条款不一致,也有可能是其他情况。而一旦企业发生改证现象,势必会造成一定费用的增加,而且也会造成该订单出现拖延状况。为了保障企业签订合同能够顺利执行,就需要企业对收到的信用证进行准确的审查。
33出口贸易企业现行备货流程的问题
备货流程通常包括生产通知单生产流程、生产流程、商检流程。当企业的业务员收到订单后,应将其迅速转化成企业的生产通知单,而在转化之前就需要对生产通知单的内容进行一一落实,如要熟知订单上产品的名称是什么、需要的规格型号是什么、需要多少数量、以何种形式进行包装及什么时候需要出货。然后,再将其转化为生产部门所需要的生产通知单。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第一,通常而言,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密切的联系,虽然公司的运转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部门之间还是相对较为独立,缺乏相应的共同协作。业务员与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是相当的少,因此,业务员可能不能及时知晓生产车间所缺少的原材料,现有的技术是否能够满足订单上所有产品的生产技术要求,产品的生产现状如何等,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此类问题,给后期工作增加了一定的负担,延长了工作的周期。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生产部门的相关管理人员未能将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业务员。
第二,质检职责模糊。当生产部门生产某一批产品后,业务员对此批产品进行质量检查,借以判断该产品是否能够有效地满足订单合同的要求。然而,业务员通常不具有专业的技术与知识,往往容易造成纰漏。因此,这种由业务员来检查产品质量做法的直接后果时,一旦商家检测出产品存在问题,就会直接反馈给业务员,而业务员又会将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企业的生产部门,这种不必要的流程就造成了大量的等待时间,显然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此外,在进行各种业务过程中,对部门以及业务员的责任界定不够明确,时常会出现有问题彼此互相踢皮球的情况,相同的错误多次发生,使客户对公司产生不好的印象,造成公司的损失。
第三,流程散落,目的性差。备货流程通常包括生产通知单生产流程、生产流程、商检流程等,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配合,然而,公司的运行模式较为零散,各个部门只是关注自己部门的工作,只是关注自己部门的效益却忽略了公司整体的运营发展,各自为政,许多流程接口较多,降低了工作的效率,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34贸易企业现行制单结汇流程的问题
通常而言,制单结汇流程包括两个流程,即制单和结汇。而在这两个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企业从申请付款到实际获取款项的时间较长。一般而言,客户会遵守订单的规定,在规定期限内付款,企业会在信用证规定的截止期限之内获取货款。然而,仍有相当大一部分订单会出现拖延付款的情况,部分订单甚至会超出最后期限半个月左右,又将耗费公司大量时间催款,给公司发展制造一定的麻烦。
第二,单证管理非常的混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单证数量极多,然而却缺少相应的规范管理措施,缺乏专人专门负责对信用证进行审核,如由单证部的单证员对发货地、装运期限等信息进行一一审核,仔细核对信用证中有关的条款等,导致部分单证找不到甚至遗失,为实际工作带来巨大的麻烦。比如当要求提供全套的单据时,往往会出现某一单据缺失的现象。虽然这种现象并非一种常态,但是一旦这种现象出现,就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4我国贸易类企业出口业务流程优化
41贸易类企业出口接单流程优化
第一,删除重新评定审核报价,这是一种没有必要的非增值的作业,进而可能有效地增加产品的价格浮动范围。接单优化后,删除重新评定审核新报价这一步骤,而是选择在接单流程之前增加一个事先制定报价价格浮动范围的流程,这样一来就可以为业务员提供一份清晰的参考报价单,将工作进一步的明确化、制度化,大大减少相应的报价思考时间。
第二,实施并行的合同审核,一改以往串行的合同审核制度。当业务员起草订单合同后,同时往业务部经理、相关的财务部和生产部门各送一份合同进行审核,待所有部门都审核后,统一直接交由业务副总经理进行审核。这种将以往串行的合同审核改变为并行的合同审核,可以明显的缩短合同的审核周期。在审核的过程中,一旦得到某个部门审核不通过的结果及时反馈给业务员,这样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其他流程步骤的无效进行。为了有效地解决该流程的无效运行问题,可以将并行模式安装到公司的信息系统中,当业务经理或生产部门等任何一方审批不通过时,则整个合同审核处于终止状态,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资源的浪费。
42贸易类企业信用证获取流程优化
第一,消除企业中的非增值作业,增加增值业务环节,从而提高公司效益为客户带来更高的价值。而企业中的催证和改证其实就是一种非增值的作业。而要想消除催证和改证就必须在确认付款方式前,对将要合作的客户的信用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全面的评价。根据对所有潜在客户的信用额度的评价结果,对于满足评级的则采用信用证付款方式,而对于不满足评级的则坚决不要采用信用证付款方式。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催证等为难的局面,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加强单证部的审核管理。设立专人专门负责对信用证进行审核,如由单证部的单证员对发货地、装运港口、运输到达地、装运期限及结汇的期限进行一一审核,尤其是要对合同中提及的特殊条款进行一一审核,并且要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仔细核对信用证中有关的条款,进而对接受或是修改抑或是拒绝做出决定,不断优化单证的管理制度,避免单证遗失的情况发生。
43贸易类企业备货流程优化
第一,对备货流程进行科学的优化,确保优化后的备货流程增添了专门的业务员,进而对货物进行跟踪。这样一来业务员就可能随时随地地掌握生产状况。而当业务员将订单转换为生产通知单之前,必须要全面地、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前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评估当前生产部门是否能够完成客户提出的要求,并注意与客户进行密切的沟通,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第二,对于由业务员负责产品的质检这一非增值的作业,需要予以删除。对此需要指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订单合同中的产品类别、质量、数量等诸多条款一一进行专业的检验。待专业人员检验通过后,再由业务员进行最后阶段的商检,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后期可能出现的返工、返厂等现象,进而可以有效地缩短备货周期。
44制单结汇流程优化
第一,当企业向银行上交全套的单证申请议付时,可以尝试增加一个步骤,即通知客户。这一步骤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业务员和客户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切实提醒客户进行准备工作。
第二,完善单证部的管理,指派专业的单证员协助业务员做好单证业务。一方面,在运输单据签发前,将事先已经备好的单据交由银行预审,若审查出问题可以及时更改。另一方面,在货物装运后取到运输单据后,当天要迅速进行相应处理并将单据寄出,进而缩短交单周期。
设计思路
油港工艺流程调度系统包括5个部分:用户管理模块、图形绘制模块、路径搜索模块、生产调度模块和动态监视模块。其中,用户管理模块位于管理层,主要解决用户权限的配置问题,后4个模块属于可视化内容,系统结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系统通过与组态服务器的连接,建立与数据库的信息交换,使作业现场传感器采集的相关参数通过工业以太网传到组态服务器中,实现动态监视功能。
1、图形绘制
油港中转的油品较多,管线输送变化频繁。因此,可视化系统应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系统在设计时,把油罐、阀门、管线、泵等设备元件制作成“块”并进行拼装,便于工艺人员绘制线路。
2、路径搜索
油港管线连接复杂,工艺人员编制指令时出错的概率也较大。因此,系统需具备路径搜索功能,工艺流程能直观显示,方便用户从诸多路径中选出一条较为理想的线路。
3、生产调度
传统的工艺调度依赖于文本形式,即调度人员收到总部调度要求后,手工查阅工艺指令表,找出合适的工艺流程,手工填写工艺指令菜单,完成生产调度。根据生产实际需要,采用信息化技术使油港工艺流程生产调度整个环节可视化,要求系统具备如下功能:首先,要求生产调度指令可以在工艺人员或调度人员事先存储的常用路径表中直接选取获得;其次,系统能够完成工艺指令菜单的提交,无需进行手工填写,增强工艺流程操作的安全性。
4、动态监视
根据油港生产作业现场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调度室可直接从组态服务器中读取。为了提高系统的直观性,在流程图中需直观地显示油罐的液位、管线油温及油压等值。因此,应建立系统与组态服务器的连接,方便地读取变量数据。
方案实现
系统采用Visual C++ 6.0作为应用程序开发平台,数据库选择Microsoft SQL 2000。
1、界面设计与绘图功能的实现
界面设计应包含主工具栏、绘图工具栏和修改工具栏3个工具栏,绘图区使用文档视区。创建多文档MFC应用程序,并使界面优化。
建立工艺元件的总类――CCompo类,并在类中创建元件的属性与方法。元件应具有坐标、类别、内部ID号、工业编号等属性,并以此为基类,为每种元件派生一个类,如CCompoTank油罐类、CCompoPipe管线类、CCompoCode结点类等。
在元件子类中,创建各自的绘图方法Draw( ) ,主要使用CDC直接绘图法和CBitmap贴图法进行图形元件的绘制。
使用动态创建指针的方法动态添加元件,添加一个CobArray对象,用于存储用户建立的工艺元件。
采用自定义重绘函数方便调用绘图指令。在此函数中,可按绘图区域的大小自动清屏,实现元件加入后指针对象的绘制操作。
油港工艺流程涉及工艺元件较多,全部绘出元件需要较长时间,特别是在重绘响应比较频繁时,由于重绘的累积,造成占用过多的CPU资源使程序出现“假死”现象。因此,在视类中添加一个新的绘图线程,利用此线程函数调用自定义重绘函数,在重绘元件的循环中加入转出判断,完成重绘,解决内存资源累积和程序“假死”的问题。
复杂流程图无法在一个用户视区中绘制完成。为让用户了解流程图的全貌,需要添加缩略预览图。采用添加对话框并创建相关类,将该类与视类设计成友元类。用户添加的图形在内存中一次绘制完成后,调用CDC:: StretchBlt( ) 缩放,在对话框中实现缩略预览图效果。
新建CCompoLink连接类,用于记录相邻两个元件的连接信息。为防止连接记录重复,定义连接结构为:“compoLink:第一元件编号,第二元件编号,第一元件的连接位置,第二元件的连接位置”。为了方便存取各连接信息,连接指针由一个CobArray对象保存。
2、工艺路径搜索
在一条完整的工艺流程图中,两个元件之间的可行线路可能有多条,但最合理的只有一条。系统提供三种不同的路径搜索模式――自动搜索模式、手工逼近搜索模式和手动选择模式进行处理。
自动搜索模式旨在找出两个元件之间所有的可行线路。该搜索模式用递归算法,找出全部线路,以CSV形式存储在m_patharray对象中。适用于元件较少的工艺流程图。
手工逼近搜索模式旨在找出两个元件之间的一条可行线路,其算法流程与自动搜索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手工逼近搜索模式仅需找到一条通路,根据用户点击的元件进行逐步逼近,最终找到合适的通路。适用于含有较多元件的工艺流程图搜索。
手动选择模式即手动查找路径模式,此模式适用于所有的工艺流程图。通过点取节点处相应元件予以实现。适合对常用的工艺流程搜索。
完整的工艺菜单除包括工艺流程的路径外,还包括工艺指令(即需要开启的阀门和需要关闭阀门的编号)。对于前者而言,仅需保证通过该条路径的所有阀门和泵的开启即可,而对后者主要对三通或多通元件(即对图形中的结点元件)进行分析。
设某条线路中包含了结点集合C = {c1,c2,c3,c4,c5},该条路径上的阀件集合为Von。首先从每个结点进行查找与其直接相通的所有阀件,其算法与自动搜索算法相似,不同之处是终止条件m_end为不固定的,即在递归进口前需判断该元件的种类是否为阀。若是,则将其作为m_end终点处理;反之,继续比较,判断其是否具备进入递归的条件。
设集合C对应需关闭阀件的集合为 Von={V1,V2,V3,V4,V5};
与该条路径上的结点相关联的阀件集合为 Voff ′ = V1 ∪ V2 ∪ V3 ∪ V4 ∪ V5;
则需要关闭的阀件集合为 Voff= Voff ′ - Voff ′ ∩ Von 。
3、生产调度
在路径较长的调度工艺中,最容易出现线路窜管,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系统设计时,采用对调度人员正在使用的流程线路进行记录,再与其它将要使用的工艺线路进行比较,若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提醒调度人员。
系统将路径分为常用路径和正在使用路径两种。常用路径与传统工艺流程调度系统中的总指令表相类似,用于保存使用频率较高的路径,并按使用次数进行排列;对正在使用路径,系统能记录当前的工艺流程路线,标识现场作业状态,可使调度员方便地提交指令菜单。提交的工艺指令菜单通过ADO写入数据库。对于远程接令人,可直接访问服务器的WEB页面实现接单操作。
4、OPC技术状态监控
采用OPC技术实现系统与组态服务器的通信。OPC 即OLE for Process Control,是基于Microsoft公司的 Distributed interNet Application (DNA) 构架和 Component Object Model (COM)的技术,扩展性能好。OPC定义了一个开放的接口,在这个接口上,基于PC的组件能交换数据。它是基于Windows的对象链接和嵌入(OLE)、部件对象模型(COM)和分布式技术(DCOM)。因此,OPC技术为典型现场设备连接工业应用程序和办公室程序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方法。
OPC接口既可以适用于通过网络把最下层的控制设备的原始数据提供给作为数据的使用者(OPC应用程序)的HMI(硬件监督接口)/SCADA(监督控制与数据采集)、批处理等自动化程序,以至更上层的历史数据库等应用程序,也可以适用于应用程序和物理设备的直接连接。基于OPC技术开发的软件包控制结构如图2所示。
对开源版的KepWare OPC客户端进行二次开发,得到OPC动态库,直接嵌入到系统中便可使用。其核心函数如下:
BOOL OnOPCSet();//OPC初始化对话框,完成OPC服务器的连接设置和添加
void AddGroup ();//添加一个新的OPC变量组
void AddItems(CObArray &cList, DWORD dwCount);//添加多个变量到变量组
void RemoveItems(CObArray &cList, DWORD dwCount);//删除指定的多个变量
void RemoveServer (CKServer *pServer);//删除指定服务器连接
以下函数用于本系统的OPC初始化:
void OnInitialServer( CString progid, CString remoteip);
//根据ProgID和IP连接OPC服务器
void OnInitialItem( CString item);//根据变量名添加一个变量
CString GetItemValue(CString lpName); //获取指定变量的值(字符串形式返回)
结论
将可视化技术引入到油港企业,旨在保证工艺流程调度系统的安全性,改变传统的港区工作模式。工艺人员在编制工艺流程指令时,可通过直观的图形描述实现工艺流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工艺调度人员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方便地修改工艺流程图,实时现场监视,防止灾难性事故的发生,确保油港安全生产。
关键词国际资本流动原油价格形成机制石油国有化
现货市场是国际石油贸易基准油价格形成的基础,但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并能大幅提高交易的流动性。因此,通过标的原油品种的交易,期货市场已经逐步取得了形成世界原油价格的主导地位。期货市场的金融性质及其在原油价格形成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国际原油价格形成过程中资本会发挥较大作用。在原油价格从上涨到下降的周期性转变中,凭借着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美国成为原油消费国中受益最大的国家,而产油国则在油价上涨周期中受益,并通过国有化等手段来提高受益程度,在油价下降中则面临着财政收入萎缩的风险。
一、21世纪初以来的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性的变化会造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巨大震荡,这已是国际共识。国际资本流动导致商品价格波动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国际资本的聚集与分散呈周期性波动;二是资本聚集或分散要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三是资本要对在国际商品价格形成中起主要作用的市场产生影响。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资本对商品价格的冲击就是暂时的,如果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商品价格的波动就会产生从属于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金融属性得到显著加强。从21世纪初以来的国际资本市场的变动情况来看,这几个条件都已经具备。
(一)国际资本的波动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呈现高度一致性。
“9·11”事件之后,为推动经济增长,美联储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1%的低利率保持了两年以上,为经济注入的大量货币资本流入房地产和资本市场,推高资产价格。同时,美国不断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管制,金融市场创新极大地提高了资金的流动性。由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和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其他国家将贸易盈余所得的大量美元资产都转化为对美国证券的持有,美国财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国际资本拥有的美国证券大约是4.338万亿美元,而到2007年中,这一数字已经激增到了9.7717万亿美元。同时贸易盈余国因贸易盈余而造成国内货币扩张也加剧了全球流动性。
在美国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日本经济刚刚结束了“停滞的十年”,而在这十多年中,日本一直采取低利率甚至是零利率政策。在欧洲,欧洲央行也将欧元2%的低利率保持了五年之久。三大经济体竞相向经济中注入货币,而这些货币都具有国际货币的功能,从而使得国际资本的流动性空前增长,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预期越来越大,并逐渐演变为事实。
为抑制通货膨胀,三大经济体开始提高利率刺破泡沫,从2007年开始,国际经济进入衰退期。伴随着前期的繁荣泡沫和金融创新,金融市场中积累了大量的信贷风险,经济衰退将这些风险暴露出来,演变成美国的次贷危机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与商品流动相比,资本流动的一个明显特征是短期内可以迅速的聚集和分散,这也就造成了2008年上半年国际资本市场还呈现流动性过剩的局面,而下半年却转变为流动性不足。因国际资本流动形势的巨大转变而引发的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进一步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了伤害,并引发了更大的经济衰退。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体化进程使得国际资本流动表现出与世界经济周期的高度一致性。
(二)资本向发达国家集中,资本集聚冲击商品市场成为可能。
国际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创新日益活跃,可交易标的的种类和总量不断扩大,金融市场对流动性的吸纳能力越来越强。证券投资已经成为国际资本进入金融市场的主渠道,在规模上已经超过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是指以在境外公开市场流通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为投资对象的投资行为,主要包括国际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两种。不同于国际直接投资和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跨境投资,国际证券投资的流动性强,而且偏好资本市场发达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尽管美国多年来在国际贸易的经常项目下一直表现为巨额赤字,但其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的金融市场却吸引了远超过贸易赤字的国际资本的流入,从而弥补了经常项目逆差,维护了国际收支平衡。国际资本的这种流动格局推动了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金融市场的繁荣,强化了现有金融市场的格局。目前美国几乎占到了全球资本净流入量的70%。而英国和法国等也是重要的资本净流入国。大量的资本流入并集中于少数发达国家为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上涨创造了条件。但在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步转化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后,资本也迅速撤离了发达国家市场。流动性中断必然导致畸高的资产价格难以为继,资产价格的暴跌也会对国际经济产生持续的负面冲击。
(三)美国、欧洲和日本是世界上主要的金融交易中心。
资产价格的膨胀必须要有充足流动性的支持。目前,全球金融衍生品的规模高峰值达到了415万亿美元,是世界GDP总量的20多倍,这其中的大部分交易都是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完成的。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构建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美国国内也形成了世界上最发达的金融市场,世界主要大宗商品的交易都受到美国资本市场的影响。美国拥有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等国际性的期货交易所,进行各种金融工具的期货交易,主要交易品种有货币、利率、股票指数的期货交易。由于美国在本世纪初放松了对金融创新的管制,美国期货与金融衍生品交易数量增长很快。从总体交易情况来看,金融期货交易的规模已经走在商品期货交易的前面,占整个期货市场交易量的80%。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统计数据,1998年美国的交易所内期货和期权合约交易量总共大约为6.3亿手。到2007年,交易量达到32亿手,增长了四倍多,占全世界交易量的50%左右。2008年,成交量继续快速增长,1月至7月成交量已经超越2007年全年的17.3%。美国的期权交易则从1997年的5亿手,增加到了2007年的25亿手以上。2007年,美国金融期货和能源期货交易量同比增幅超过27%,农产品期货和金属期货分别增长23%和38%。
此外,英国也拥有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期货交易所,与美国一起左右着世界商品和金融期货的走势。伦敦拥有排名世界第四的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2007年该交易所的交易量达到了9.49亿手(单边),同比增长29.95%,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期货和期权交易所,以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为核心的价格体系涵盖了世界原油交易量的65%。
总体来看,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基本囊括了世界主要的期货交易所,通过期货交易所,资本的大量流人和流出发挥着左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作用。
二、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原油价格形成机制
资本流动性、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和美国期货交易所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形成中的核心地位成为本轮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制度基础。国际原油价格形成机制也是这一制度安排的产物。
目前,国际原油价格的形成通常采用如下的公式进行计算P=A+D
其中:P为原油结算价格;A为基准价;D为升贴水
这种算法就是选用一种或几种参照原油的价格为基础,再加升贴水。公式中的升贴水综合考虑了运距、运力、支付方式等,由交易双方协商决定,因此公式中基准价就成为国际原油价格形成的核心,能够影响基准油价,就能够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均衡位置。
在国际原油定价体系中,定价参照的基准油有很多种,比较重要的有布伦特油(Brent)、西得克萨斯轻质油(WTI)、阿曼和迪拜原油等。其中,纽约商品交易所的WTI价格是其他两个市场的风向标,欧佩克的油价则作为Brent油延伸而与WTI同向浮动。WTI原油实物交割很少,因而更具金融色彩,而Brent原油交易则具有一定的实物特征。由此,这两个品种互相补充、互相依赖,前者提供价格指导,后者提供现实保证。有关研究表明,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主要来自期货市场,从长期来看,期货市场在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发现中的作用占99%以上,现货市场不足1%。这一研究结论也证明了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已经在国际原油价格形成中居于核心位置。
经过五年时间,WTI期货日交易量的规模达到了国际原油日产量的规模,而达到两倍规模用了十二年,达到3.5倍用了一年,达到六倍仅用了一年。2007年布伦特(Brent)原油期货共成交5973万手,接近WTI期货交易量的一半,即这两个期货的日交易总规模几乎达到国际原油日产量的九倍。如果将其他原油期货交易量加在一起,规模会更大。2008年1-5月的WTI期货日交易量规模较2007年又上升了16%,与此相伴的是原油价格的暴涨。很明显,在国际原油价格形成中WTI无疑居于核心位置。
WTI是国际原油价格形成的核心基准油,但它并没有完全客观地反映国际原油供求情况、国际地缘政治、季节波动等因素对油价的影响,而是更多地叠加了美国国内的供求情况、季节波动、天气变化、战略储备变动等因素。这一判断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对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四种WTI期货合约价格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以及在美国俄克拉马荷州库所交割的WTI现货价格研究显示,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即在短期内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可能有所偏离,但在长期走势和波动情况上具有良好的协整关系。WTI现货原油仅在美国交易,如果期货价格偏离了美国的原油市场情况就有可能出现供给过剩或者供应不足,现货价就必须与期货价脱钩以实现市场的出清,这种假设与上述实证研究结论是矛盾的。因此,WTI价格走势含有较多的美国因素是一个客观存在。
这个结果就为美国影响国际原油价格走势提供了可能。美国影响WTI期货价格,甚至是国际原油价格的具体机制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层面:
首先是美元计价体系。二战以后,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霸主地位,使美元成为最重要的国际储备和结算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美元与黄金脱钩。为了维护美元的价值和国际地位,1971年美国与沙特达成一项“不可动摇”的协议,沙特同意把美元作为石油的唯一定价货币。随后,欧佩克其他成员国也接受了这一协议。从此以后,石油美元成为国际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球超过80%的外汇交易和超过50%的全球出口是以美元来计值的。产油国的外汇储备大部分都是美元,美元将美国与产油国捆绑在了一起,同时也为产油国向美国的利益输送提供了基础通道。在2007年以来的原油价格上涨中,美元贬值对原油价格上涨的贡献度接近30%。尽管美国经济也受到了高油价的伤害,但由于美元贬值而导致的债务减轻使美国受益更大。近期内,世界各国经济形势恶化超出预期,除日元外,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货币都出现了相对美元疲软的现象,美国俨然又成为危机时期的资本避风港。危机的策源地成为国际资本最具吸引力的地区,资本流入会为美国发行国债拯救其经济提供资金来源。由此可以看出,无论美元贬值还是升值,世界各国都要为美国的经济危机买单,贬值时向美国提供更多实际财富(减少债务),升值时资助美国摆脱经济萧条(提供资金和低价原油)。产油国实际收益远低于名义石油美元收入,产油国和贸易净出口国以自身的美元储备为美国债务买单。
其次是美国的信息机制。美国能源部下属的美国能源信息署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收集和研究全球能源数据、信息,并对未来的预测信息。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已经大幅回落,这主要是因为国际经济已经明显陷入衰退,人们对原油需求下降的预期也越来越强烈。在此期间,我们可以看到,面对原油价格的下降,美国宣布其原油库存出现意外减少,原油价格即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以阻止原油价格的下降,事出突然还是有意为之,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思考。即使是国际能源署也是以美国为首的OECD国家的能源信息机构。美国通过这些能源信息机构,配合政府的政策意图调动国际资本影响WTI价格的走势,从而使得国际能源价格按照美国希望的方向变动,以维护美国的经济利益和石油安全。尽管这一举措并不能改变油价下降的总体趋势,但其影响力仍可见一般。
最后是美国的石油储备调控。这实际上是对美国国内供需情况的直接调控。近十多年来,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数量与原油价格之间具有高度且稳定的正相关性,尤其是2006年以来,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与油价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53。2007年,在国际油价仍处于每桶65美元以上的高位时,美国宣布增加战略原油储备量,有力地支撑了油价的攀升。在今年油价超过130美元以后,美国总统布什于5月19日签署一项议案,暂时停止增加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此后,油价冲高到147美元/桶后逐步回落,再加上美国停止降息,美元逐步由弱转强,国际油价终于止升回跌。在国际油价形成中,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增加尽管只是美国的内部事务,但其影响却是全球性的,包括美国使用玉米加工乙醇而引发的粮价上涨,都表明美国在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形成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际原油价格实际上主要受到WTI和Brent原油价格的影响,而前者的金融属性又决定了其极易受到国际过剩资本的青睐。因此,本轮原油价格波动的路径非常清楚,在全球经济强劲增长带来的石油实际需求增加的支持下,美元贬值和资本在美国国内的集聚引发国际过剩资本流入期货市场,从而推动了原油期货价格的上升,而在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石油需求下降预期下,国际资本撤离期货市场回避风险和美元升值则推动了油价的大幅下降。
三、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与国有化
过去三十年里,跨国石油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的油气资源储量显著下降,已经从1970的85%跌至2007的7%。与此趋势相反,随着石油资源国有化进程的反复进行,国家石油公司掌控的世界石油资源却越来越多,目前已经超过了90%。外资企业国有化的补偿形式在外国公司同东道国之间一直存在争议。但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通过的《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却为资源国将外国公司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国有化提供了法理基础。《宣言》重申对自然资源的永久原则:“每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自然资源和一切经济活动拥有充分的永久”,规定各国有权使用适合本国情况的方法,包括国有化或将股份转给本国公民等,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实施有效的控制。这一权利是国家充分的永久原则的体现,任何国家都不能诉诸经济、政治或任何其他形式的压力来阻止对这一不可剥夺的权利地实施。
(一)国际原油价格高企引发了石油资源的国有化运动。
从石油国有化的历史来看,国有化与私有化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在高油价时期,产油国更倾向于将石油资源国有化,加强对石油资源的控制,以使本国从大幅上涨的国际油价中获得高额利润。随着油价的走低,产油国的国有化政策逐渐变弱。进入低油价时期,产油国纷纷采取私有化政策,向私人资本开放石油领域,利用外资以及外国石油公司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促进本国的勘探开发水平。这种关系表明,原油价格高涨对于石油国有化起到了主要的促进作用。
为了正确理解促进石油国有化的各因素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运用Logit回归方法,通过大样本数据的定量研究揭示出导致国有化产生的内在因素。从研究结果来看,油价冲击和国家石油资源的丰富程度是促成产油国有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油价冲击与国有化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也意味着产油国从这一过程中会获得更多的利益。从国家石油资源的丰富程度来看,产油国除了从国有化中获得经济利益以外,也获得了国际交往中的重要政治筹码。例如,俄罗斯通过控制天然气出口对乌克兰和欧洲产生的影响,以及委内瑞拉减少对美国的石油出口而对抗美国的敌对态度等。对于石油资源不丰富、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的国家而言,国有化只能获得部分经济利益,却不能获得政治利益。因此,国家石油资源越丰富的国家,在油价高涨中国有化的总体收益就越大,也就越有国有化的内在冲动。
(二)新一轮石油国有化的进展及其前景。
虽然石油国有化并非始于拉美国家,但拉美国家的石油国有化却是本轮国有化进程中最为密集和突出、影响最大的事件。
2004年,俄罗斯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对石油业的宏观调控,将尤科斯公司收归国有,然后通过收购的方式将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打造为俄罗斯“石油业龙头”。同时在法律上,《矿产资源法》和《天然气出口法》将石油天然气资源及其基础设施牢牢控制在政府手中。2006年,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先后通过政策或法律,大幅提高对石油公司的利润分成,或者直接将油田国有化。在非洲,乍得也采取了类似措施。在中亚,哈萨克斯坦也早已开始提高分成比例和限制外国公司在原油开采中的控股权,土库曼斯坦强化了总统对资源开发的绝对控制权,并削弱了油气生产和贸易企业(各康采恩、国家公司)的权力。
原油价格的高涨和国有化给产油国带了丰厚的收益,各国普遍增加了对国内各项事务的开支,包括对经济和公共事务的投资,稳定了各国的政治状况,改善了民众福利。但是,这一良好势头也隐含着巨大的风险,即国民经济支柱的单一性和原油价格下降所导致的良好发展势头的不可持续性。产油国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具有刚性特征,扩大容易,收缩比较困难。目前,国际原油价格下降到了接近50美元/桶,而且还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而委内瑞拉的2008年财政预算是按照100美元/桶的价格编列的,情况较好的沙特也是按照50美元左右的价格编列的,2008年全年油价预计平均略低于100美元,这些产油国的预算仍基本可以得到满足。但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跌破40美元/桶。2009年,国际原油价格在低位徘徊乃至继续下降的可能性非常大,这就要求产油国必须大幅压缩预算开支,否则就需要大幅增加原油出口以保证预算规模,而这又反过来导致原油价格更大幅度的下降,产油国已经再次陷入了两难处境。收入的减少同样也会影响国家石油公司的投入能力,甚至是产出能力。这样一种反向循环减弱了产油国将石油国有化的内在动力,如果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迷,产油国仍有将其石油资源私有化的可能。
(三)本轮石油国有化的本质。
从更本质的角度看,本轮石油国有化是产油国同国际资本与跨国大型石油公司的较量和对现行国际石油市场秩序的挑战。虽然跨国大型石油公司在国际石油储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但其凭借着强大的技术、管理和资本运作能力仍对世界石油市场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而国家石油公司的崛起正在改变这一局面,已经形成了与跨国大型石油公司的正面竞争和冲突。广大资源国一直依赖石油出口换取外汇,可是石油出口不仅价值量低,对带动国内经济、工业化和就业等作用微弱,而且出口价格也依赖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没有价格上的话语权。石油国有化运动彰显了国最大利益原则,对于现行的跨国大型石油公司和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石油市场秩序形成了挑战。产油国正在全力发展国内完整的石油化工产业链,重点吸引外资进入下游领域是主要措施之一。此外,产油国还积极开拓新兴消费市场,降低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为争取石油定价的话语权做准备。但应该看到的是,在国际原油供需紧张的时候,这样一些做法也许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一旦出现原油供给过剩,国有化措施最终还是有可能伤害到产油国自身。原油价格的快速下降表明,短期内产业的单一性决定了产油国挑战现行国际石油市场秩序仍难以取得明显进展。
四、新形势下的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发展的对策
石油国有化对现行国际石油市场秩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原油价格的迅速下降则为中国石油企业开展国际业务提供了机遇。石油国有化虽然冲击了原油的供需格局,但在原油价格高涨时,产油国处于强势地位。中国是后来的预期石油消费刚性增长的大国,因此中国企业在业务谈判中较为被动,而国际原油价格的下降则为中国扭转被动局面提供了机会,在积极有效应对国有化风险的前提下,与产油国的合作将会取得双赢。
(一)深入研究资源国动向,有针对性地调整投资结构。
加强投资选择地区政治风险的评估,从宏观上把握国有化风险。在微观层面具体分析投资方案的区域特点与国别特点,确认计划项目最易遭受国有化风险的地区、风险发生的可预见性、概率以及后果。识别潜在的国有化风险源,预测将来国有化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与时间,从而根据目标国的总体政治、经济形势和石油战略动向有针对性的投资。
(二)积极创新与产油国的合作模式,拓展合作空间。
策略性地加强与产油国的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投资要统筹考虑盈利性和资产的安全性,可以采取以市场换资源,以技术、劳务换资源,油气合作与经贸合作相结合,资产互换,交叉持股等多种方式提高应对国有化风险的能力。特别是针对产油国近年来大力发展下游业务的情况,中国石油企业立足于利用国内下游业务和市场资源开展多方面合作,实现“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合作模式也非常有利于防范风险。
关键词:医疗企业;成本控制;优化措施
在国家不断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投入和加强对医疗行业的监管的大背景下,医疗器械行业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由此,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如何增加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企业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成本控制观念存在误区。一直以来,许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始终将制造成本升降作为评价成本控制的唯一标准,从而盲目地追求降低生产成本。大多数生产企业都有这样一种观点:生产就是制造,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对的,而是要根据市场来决定生产的形式,根据市场来决定生产的形态,根据市场来决定生产的内容或方式,这才是首先需要考虑的的成本问题。如今成本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设备、技术、原材料、研发、管理等方面的生产成本,而是涵盖了企业经营过程的方方面面,包括社会成本、流通成本、能源成本、质量成本、税务成本、人力成本等这些可控和不可控成本。忽略了任何一方面的成本控制都可能给企业造成或多或少的打击,从而导致企业成本控制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严重偏差。
2.管理流程出现漏洞。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成本控制,很重要源于管理,完善的管理能够确保制造过程在预计成本范围内实现。同时,对整个企业成本来说,企业资金的有效运转是相当重要的,没有大的流通,就没有大的生产。所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另一个重要成本来自库存,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先接到订单,再进行生产,就不会产生库存的积压。但是,对于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先生产,再推向市场,因此造成大量资金占用,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还有一些企业盲目扩张、疏于对日常成本和生产材料的控制,造成成本管理出现潜在的漏洞,慢慢侵蚀着企业的资产。
3.成本开支缺乏统筹规划。许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投资生产时,缺乏系统性的规划,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将成本支出花费在企业最需要的地方,例如没有根据企业实际购置资产和设备,有的只是片面追求高标准,没有结合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导致企业资源的闲置浪费;二是在对一些新产品进行研发时,没有足够的市场调研做支撑,就进行盲目的投资,导致市场开发的成本过高、开发周期长、得不到市场的认可,让企业得不偿失。
4.成本控制制度体系不健全。一些生产企业只建立了一些诸如管理制度、奖惩制度、考勤制度等基本工作制度,而对企业成本控制,没有一套独立的、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对于在成本控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没有严格的制度作为保障;对于员工在成本控制工作中做出的业绩,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奖励措施和标准。这种做法直接影响着企业员工对企业成本的态度,如果全体员工无法树立良好的成本控制观念,那么浪费将无所不在、在所难免。此外,员工薪资等对企业成本影响较大的问题上,有些企业还是采取比较传统的方法,没有运用先进的制度,不能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
二、优化企业成本控制的可行性措施
1.改变传统观念的束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国家对医疗卫生相当重视,使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不断创新,企业成本的概念也突破了仅仅是指生产成本的局限,它贯穿于整个器械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产品概念的引入时发生的成本、产品的设计成本、生产成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废弃成本,以及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企业资源的耗费。当今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面临着机遇的时候,也面临着挑战,只重视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失误。作为企业的经营者、财务人员,都应该站在整个企业的高度,全面梳理本企业会涉及到的所有成本要素。从成本动因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引入到获利,其成本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发生的全部成本。所以,转变传统的成本观念,对于企业研究和应用成本控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2.加强管理成本的控制。在管理成本控制中,企业必须把握控制重点,抓住关键环节。特别是在新产品研发、投入和生产之前,做好前期的市场调查必不可少。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度、饱和度等因素进行投资和生产,避免过度生产和盲目投资。
3.建立系统的成本规划。优化企业成本控制,就必须要建立系统的成本规划。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制定规划时必须结合其行业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成本控制也应该在保证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前提下进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可以从行业、市场、生产三个层面制定成本管理目标。第一,企业需要结合供应商、替代品、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科学分析,建立一套系统成本控制目标。第二,在市场层面的目标设定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要在分析产品质量、成本、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在质量得到充分保障的的基础之上,出台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成本控制目标。第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在设定出适应行业状况以及市场战略的目标成本后,运用成本动因分析法对企业的生产价值链进行详细分析,制定出一套符合实际生产情况的最佳生产成本控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