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融资最快的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6 08:29: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融资最快的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融资最快的方法

第1篇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此次航空公司虽然没有达以预期融资额度,但毕竟还聊胜于无,油价一路攀升让飞机的翅膀越来越沉重,目前各大航空公司都在加大整合力度来增强自己的实力、扩大队伍,通过再融资的方式还是可以解决一时的困难。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成长最快的航空市场。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的GDP增长率超过了10%。2008北京奥运会也有望给中国的航空业带来10%~20%的运量增长。根据中美第二轮战略经济对话公布的协议,中美航空货运市场将在2011年全面开放。

从2010年开始,两国将就航空运输市场完全开放的时间表进行磋商。美国在协议中承诺,届时包括民营在内的所有中国航空公司都可以无限制飞往美国。

一面是无限美好的钱景,一面又是节节攀升航空运营成本,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预言,“如果原油价格持续涨至每桶135美元,那么整个全球航空业今年的亏损将达到61亿美元。”

所以,航油成本已成为中国航空公司最主要的成本构成要素,平均约占总成本的40%左右。国内各航空公司都难抵“油老虎”的步步紧逼。停飞航线、研制节油措施、提高国内航班燃油附加费种种对措出台,即使如此,中国的航空公司依然面临着重重困境。

“在全球范围内,油价对每个航空公司都是一个难题,毕竟油价在航空公司的成本方面占很重要的地位,现在航空公司根本没办法控制。但是航空需求量相对是刚性的,所以航空公司只能通过控制其他成本的方法来降低支出,这就要求经营者应该有创造性地多层面,多角度地去解决问题。”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李磊称。

第2篇

首先,传统的、陈旧的管理方式亟需突破。当今社会是一个创新时代为主流的社会,没有创新,没有改变,是无法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尽管我国现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但是传统的计划经济所存在的弊端并没有彻底的根除,尽管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或许在经营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危机感和风险意识,但是在会计管理方面的防范措施和风险防范的意识还不够,有些企业把会计管理理解成给员工发工资、付款、借钱、算账等等,并没有把会计管理真正的融入到企业的管理轨道上。实际上会计管理是一种生产力,重融资、轻管理、重生产、轻财务等情况是非常不科学的,会计管理不仅仅要涉及到一些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到的货币,同时还涉及到人才素质、商标权、产品创新等等无形资产,如果缺乏会计管理的基本理念和素养就会给企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企业发展的需求。其次,会计管理权限亟需明确。当然这里面根据各行各业的从业性质不同,会计管理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是有一个衡量标准,那就是科学有序。例如有的企业分不清楚不良资产的主要根源,有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出现前清后欠、边清边欠等情况,这就是会计管理权限不明确造成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企业明确会计管理的基本权限,采取什么样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使得企业各部门有机统一。最后,企业融资不合理。现阶段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融资是最快的方式之一,但是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一般情况下来讲融资风险多数存在于中小型企业当中,因为融资方式单一、贷款困难程度较高,经营风险较大,资信较差等等,导致中小型企业融资具有较高的风险系数,而传统的会计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企业正常的商品经营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失去了服务的对象,会计管理往往处于附属和被动的地位。

2.加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的几点措施

2.1提高对会计管理工作的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对会计管理工作的要求逐步提高,企业领导者和会计工作人员一定要提高对会计管理工作的认识,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企业领导者要明确会计管理主体意识,积极转变及培养现代会计管理观念。加强对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视,转变会计管理模式,下放一部分管理权力,由企业财务部门直接管理会计工作,并由审计部门、税务部门等予以辅助,逐步推进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转变,要充分发挥会计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其次,提高会计管理层次。企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对人的管理,会计从业人士的素质高低,会计管理分析能力的强弱都关系到一个企业会计管理的层次。这就需要企业要加强对从业人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想尽各种可能的方法来提高会计从业人士的职业素养,使得他们更能够适应现阶段的发展模式,不仅仅要会记账、算账、报账,而且还需要具备决策、预测、预算、分析、控制以及分配管理等等知识,熟悉业务流程、商品知识、衡量风险、规避风险等等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2.2强化监督。企业在实施会计工作监督管理的时候,应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合理进行各项监督原则、方法以及内容、责任、奖惩制度的有效制定,不断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与评估工作,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注重会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并采取相应的分析以及改正措施。与此同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治理结构需求来将其跟相关审计机构之间的关系确定下来,前提是必须保障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具备有一定的监督权威性。在企业的会计管理中,唯有将内外监督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不断实现其职能作用的合理发挥,才能充分实现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严肃性以及刚性,有效推动企业的合理决策。

第3篇

什么是市场方法?增加供给是最重要的手段和措施。

在增加股市供给方面可谓三管齐下:增加股票的供给量,增加公司的供给量,增加金融产品的供给量。

增加股票的供给量包括存量和增量。在存量方面,主要是“大小非”加速减持。本周深交所公布了重要股东2005年前三季度、2006年前三季度和2007年前三季度二级市场交易情况,所谓重要股东,指的是控股股东以及董、监事和高管,“小非”还不在其内。这一组数据读来颇为惊人:2005年前三季度增持9亿股,减持4200万股;2006年前三季度增持65.84亿股,减持3.32亿股;2007年前三季度增持5.42亿股,减持44.02亿股。3个时段的增减比例分别为21.4:1、19.83:1、1:8.13,即前两年基本上是卖出1股、买进20股,今年倒了过来成了卖出8股、买进1股。当然,相对于目前1万多亿股限售股来说,抛出44亿股算不了什么。但是,正因为还有1万多亿股跟在后面,存量的供给量有多大,才使人后怕。“大小非”的减持从来是因“市”而动,市场越好减持越少,影响也越小,反之则减持越多,影响越大。

在股票供给的增量方面,包括IPO和再融资。统计表明,截至目前A股IPO募资已达3700多亿元,加上正在路演的中国中铁,全年募资超过4000亿元已无悬念,而上半年募资不过1300多亿元。另一方面,截至目前再融资约2100亿元,其中公开增发募资660亿元,定向增发募资1065亿元,还有部分为配股、可转债、分离债等,同样,上半年再融资不过募资700多亿元。今年是公司盈利的高增长年,按季度统计环比增长不过20%上下(三季度已下降了),可募资量每季环比增长竟在1倍以上。

在公司的供给方面,今年也是增长最快的一年。2006年报不过1358家公司,今年三季报已增至1519家,3个季度增加161家,增速之快前所未有。日前又有媒体报道,监管部门将允许已上市公司分立、分拆的子公司在境内上市,母生子,子生孙,公司上市又多了一条新渠道。

此外,我们还不能忽略金融产品供给量的增加:股指期货即将推出,创业板即将推出,公司债、分离债、各种权证和衍生产品,等等,这个市场的扩容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与此同时,在资金的供给量方面,证监会对基金发行和扩募的限制,国资委对国企投资股市的限制,深交所对中小板公司投资证券的限制,有关规定正接二连三地制订和颁布。笔者有一个预感,以后上市公司若加大证券投资(除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外),利润来源中过多地依赖股市投资收益,其再融资申请将很难获批。在证券投资方面获益颇丰的雅戈尔,其转债申请不是被证监会否决、从而日前决定出巨资购买美国制衣企业股权(尽管该项投资预期净资产收益率才10%)回归主业了吗?

第4篇

关键词:金融市场,住宅融资,预测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金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着宏观经济向好和住宅分配体制改革的深入,未来15年里中国房地产金融将会延续当前迅速发展的态势。

一、三大因素支撑中国房地产金融迅速发展

1、持续稳定的住宅投资形成房地产金融增长的坚实基础

我们选取了东欧、中欧、西欧、北欧、南欧和北美的主要国家,观察1970年、1980年、1990年和1995年住宅投资和固定资本形成资金的比率。绝大多数国家固定资本形成中住宅比率都在20%—30%之间。

反观中国住宅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率基本维持在15—19%之间,距离欧美主要国家20—30%的比率上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住宅投资达到欧美国家水平后,在较长时间内其在GDP中的份额仍会保持稳定。持续稳定的住宅投资需求形成房地产金融发展的稳固基础,并将催生巨大的房地产金融增长空间。

2、房地产信贷增长空间大,持续时间长

伴随着各国住房产业发展和住房问题的解决,各国房地产信贷规模迅速扩大,年均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部分国家和地区甚至达到20%以上,而且增长时期较长,一般都在20年以上。美国住宅信贷50年增长100倍,年均增长9.86%;日本房地产信贷25年内增长10倍,年均增长10.3%;澳大利亚住宅信贷20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16.4%;英国个人住房信贷25年内增长47倍,年均增长22.5%;香港住宅贷款10年内增长4.3倍,年均增长18%,新加坡房地产信贷15年内增长6.7倍,年均增长23.6%。

按照国际经验,即使在解决了居民基本住房问题之后,房地产金融仍会得到持续发展。如新加坡解决了基本住房问题后,房地产金融仍然继续发展,90年代房地产信贷数量甚至超过80年代。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信贷增长较快,但很不稳定。其中个人信贷2004年同比增长达到36%,房地产企业开发信贷2004年同比增长维持在17%,增长最快的2003年达到49%;房地产(企业+个人)信贷的同比增长2004年为29%,增长最快的2000年达到61%。

3、房地产证券金融的发展潜力广阔,结构丰富

金融深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传统信贷融资逐渐减弱,证券融资比率逐渐提高。发达国家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资产的比率都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一般认为,证券/信贷越高,金融的发达程度越高。目前证券信贷比为美国3.5:1,德国为1:1.4,日本1:1.2,韩国1:0.91。

近20年来,中国金融深化度进一步提高,表现在有价证券和银行信贷比值的持续上升。截至2002年,该比值达到1:2.75。与发达国家相比,证券融资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的金融体系更接近于日本和德国的主银行制度,较长时间内证券发展还难以达到美国的水平,但可能更接近于德国和日本的水平。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房地产信贷的证券化率越来越高,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1970年,GinnieMae首创MBS,揭开了资产证券化作为新的融资手段的序幕。1991年MBS市场规模超过公司债券市场。1999年,MBS市场(余额33342亿美元)为又超过了国债市场(余额为32810亿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市场。2001年年底,MBS余额为41255亿占总债务余额的22%,而作为第二大市场的国债市场只有16%。2001年美国MBS发行量达到了16.683亿,是公司债的两倍。

近年来,欧洲的证券化发展呈现高速增长的局面。1986、1987两年发行的资产支撑证券总量仅为17亿美元,到了1994年,当年的发行量就达到了120亿美元;1996年达到300亿,1997年454亿,1998年466亿,2000年则为924亿,而在2001年MBS的发行量369亿欧元,比上年全年发行量增长了18%。

日本的证券化在96年以后得以迅速发展。98年(125亿美元)、99年(232亿美元)的增长率都达到了100%,2000年达到了30%;2001年的发行量达到3.2万亿日圆。目前,商业银行和住房金融公库,都开始逐步利用证券化获得资金来源。如2000年3月末,日本的三菱银行的MBS余额有6800亿日圆;日本住房金融公库2000年有500亿日元来自于贷款证券化,2001年计划证券化规模为2000亿日元,占计划发行债券的36%。

澳大利亚房地产信贷证券化率从1984年不足1%增加到2004年的23%。住宅通过证券融通资金的金额也越来越大,从1984年的300万增加到2004年的1260亿澳元。

房地产证券化金融提供了更多的融资工具和融资渠道,丰富了房地产金融的品种和结构。房地产资产证券的发行和流通,使房地产金融业务从存贷款拓宽到投资、信托、租赁、抵押。保险、贴现、承兑、有价证券的发行与交易及各类中间业务等多项业务活动。

房地产资产证券的发行和交易,吸引了多元化的投融资者。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之后,在二级市场交易、流通,方便各投融资机构的进入。大量的金融机构,如储蓄和贷款协会。商业银行、人寿保险公司,甚至联邦机构和个人都可据此持有抵押贷款,为住宅建设和消费融资。

很多住宅证券工具,已形成良好的投资工具,成为机构和个人金融资产的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例如在过去30年间,房地产信托(REITs)公司数量增长了5.35倍,市场价值增长了103.7倍。如下图所示,REITS和股票债券一起形成投资组合,能显著降低风险与提高收益。

中国的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程度还非常低,以房地产开发资金为例,传统外源融资渠道基本以信贷资金为主,较少使用证券融资,债券融资比重很低。整体而言,除了地产股票外,债券、抵押债权、地产信托都处于探索和萌芽阶段,未来的发展潜力较大。

二、房地产金融发展空间

各国房地产金融主要有两部分组成:房地产信贷资产和房地产证券资产,我们的发展空间预测也分为两个部分:房地产信贷资产空间和房地产证券资产空间,二者之和为房地产金融发展空间。

1、房地产信贷发展空间预测

各国住宅贷款占GDP比值差别较大,但近年来显著提高,大多在30%以上,部分国家甚至达到50%。80年代美国的住宅债务存量/GDP为37%,德国为20%,而英国从80年代到90年代迅速增加,截止到2000年已从23%迅速上升到57%。德国未偿还抵押贷款占GDP比率1997年达到50.9%,丹麦达到65%,荷兰达到60%,瑞典达到57%。中国近年房地产信贷/GDP比率大约在13%。

尽管中国的房地产金融模式还很难判定跟哪个国家更为接近,但在以信贷融资为主的中国金融体系下,我们保守估计住宅债务存量保持在GDP30%的比率(增长空间1,为我们的推荐方案),乐观估计住宅债务存量保持在GDP50%的比率(增长空间2),而GDP按年均8%速度增长。

据测算,到2020年,中国GDP预计为467693亿,房地产信贷空间保守估计将达到140307亿,是2004年实际房地产信贷余额23800亿元的5.9倍,年均增长可达到12.6%;乐观估计将达到233846亿,为2004年的9.8倍,年均增长可达16.5%。

2、房地产证券资产发展空间预测

我国2002年整个经济社会证券/信贷比比率为1:2.75,我们以该数字为参考,保守估计未来房地产证券资产存量;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更接近于日本和德国的主银行制度,我们选取德国和日本目前信贷/证券比率的平均数1:1.3,作为我们乐观估计房地产证券资产存量的参考值。

由于很难得到房地产证券资产的数据,我们按全社会信贷/证券比率估算2004年房地产证券存量资产的价值为8655亿元(2004年房地产总贷款23800/2.75,实际的数字可能更低),如果信贷/证券比率未来十五年一直保持不变,则2020年房地产证券资产51021亿,是2004年的6倍左右,年均增长12.5%。随着融资工具和融资渠道将进一步丰富,证券融资比重上升,如果2020年信贷/证券比达到日本德国的平均水平,则房地产证券资产达到179881亿,将是2004年的21倍,年均增长22%。

3、我国房地产金融资产发展空间

综合信贷资产和证券资产,我国房地产金融存量资产到2020年保守估计将达到191329亿元,相当于GDP的40%;乐观估计将达到413728亿元,相当于GDP的88%。2004年我国住宅金融资产低于GDP的25%,未来房地产金融发展空间巨大:证券化金融工具将逐渐增多,在融资结构中比率迅速上升;新的融资渠道和方法将部分替代传统的信贷融资,但占据主流地位的仍然是信贷金融。

三、结论和启示

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空间巨大。居民的住宅消费需求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然导致稳定的高住宅投资,从而构成房地产金融增长的坚实基础,其中房地产信贷增长空间大,持续时间长;而伴随着房地产资产的增加和金融深化的加快,我国住宅证券金融的发展潜力广阔,产品日益丰富。

房地产金融的发展前景为我们的金融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巨大的发展空间需要相应的金融政策予以制度保障,才能促使房地产金融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文中的某些估算,例如今后15年保守估计房地产信贷年增长应达到12.6%,乐观估计年均增长应达到16.5%;到2020年我国房地产金融资产保守估计相当于GDP的40%;乐观估计相当于GDP的88%,可以为我们在审视房地产金融风险和评估房地产金融政策时提供多维的视角。

第5篇

一直以来全球很多公司,特别是中国公司以最求大为己任,口号是“先大后强”,无论是在产品数量、品牌数量、业态数量、销售区域等方面都最求一个字,就是“大”,因此可以看到很多的公司一年销售不到一个亿,品牌两三个,SKU近两百个,公司净利润低至甚到可怜乃至负数;有的公司销售几十个亿利润只有几千万,公司经营多年业绩徘徊不前,发展之路始终难以厘清,他们甚至还美其名曰,我不尽快扩展市场,就会被别人占领而错失良机。其实,这些都是谬论,连自己公司几斤几两都没有清醒的认识,还占领市场,你能占领得到吗?最多也只是兴奋剂后的狂热,然后是很快的溃败下来,因为你根本没有占领市场或守住市场的能力,花了大量的时间、金钱,最后还是落了个“赔了夫人又折兵”,仅仅只是这样还好,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事情如果几个回合下来,公司士气全无,经销商信心大减,有能力的人纷纷离开,然后是更乱,接下来是乱中出错,企业结局可想而知。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微营销、B2C、O2O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一个产品卖全球已经成为了现实,不出家门可以买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甚至你找遍全城而不得的东西,天猫几十秒帮你搞定。因此,专业、专注、精细于某一细小的领域,一定是未来的主旋律,一个做了100年开关,而且只做开关的企业或品牌,你没有理由不相信它是专业的,而它是否是出产或销售来自中国、日本、美国、德国等其他国家都没有关系,你都能够很快并如愿的买到。人们也开始由过去看重这个企业是否大而转换为关注这个企业是否长期专攻于这个领域 。因此,未来一定只有专注才能专业,继而成为专家乃至赢家。

受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宝洁过去13个季度有9个季度的营收不及华尔街的预期。雷富礼2013年重掌宝洁CEO职位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宣布重组计划做减法再专注再创新,这让我想到了乔布斯重回苹果公司后的情形,也让我想到了杰克.韦尔奇对通用电气公司实施的变革,视乎有太多相似的声音和画面。如果说雷富礼第一次执掌宝洁是雷富礼1.0时代,那现在则是雷富礼2.0时代,前一个时代的战略是“专注于创新”,任期内开创了许多新的品类,而现在的战略则是“创新的专注”,专注于给宝洁公司贡献了95%的利润和90%销售额的80个品牌。

雷富礼是二八原则的忠实拥趸。二八原则是:20%的客户(或渠道)会为公司带来80%的利润;20%的研发会为公司带来80%的有价值的产品特性和功能;20%的员工会创造80%的技术能力……而在众多的二八法则当中,最重要的应该是20%品牌贡献80%的营收和利润。很遗憾,很多的企业没有能意识到这一点,即企业内部没有定期的经营分析会,没有专业的数据分析人员,每个SKU分别卖多少,卖到哪个渠道哪个终端,平均销售单价和毛利贡献多少根本不清楚,公司基本上处在浑浑噩噩之中,或许是之前行业竞争环境宽松,或许是融资简单便捷,或许是赶上了土地升值带来的额外利益等,过去很多企业即使没有经营利润也能勉强生存。时至今日,在行业竞争环境、融资环境、经济危机以及互联网、微营销、B2C、O2O的多重挤压之下,企业依靠过去传统手段生存下去的空间将越来越小,宝洁的重组或许是给很多“大”企业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

那宝洁现任CEO雷富礼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什么呢?先业务重组,降低管理成本,然后是精简品牌,进行瘦身。透过宝洁公司的变化,以及互联网、物流网的飞速发展,只有专注、创新、快速于某一领域的企业会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那些所谓的“大”而不强的企业则会像非洲水牛一样被个头小很多非洲狮子所猎杀。

专注

专注你擅长的领域,将你产品做得极致完美。很多的企业常常一下子开发很多的产品,视乎认为总有一款能获得消费者的欢心,就像鸟铳打麻雀一样,也常常有麻雀能撞上其中的一颗子弹。现在这种粗放,费力费时的简单方式显然已经过时,确认目标精确制导的时代已经到来,这种目标不是传统的以某一消费群为目标,这种精确制导也并不是要让你做出很多的产品瞄准不同的消费人群,而是竭尽全力,整合公司乃至全球的资源,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让你的产品做到超乎消费者的想象,从而击中大部分的消费者,让消费者期待,让消费者惊艳,让消费者为即将的拥有而期待,以拥有她而高兴。Iphone从上市到现在6年多的时间只做了五款产品,销售超过了5亿台;名不见经传也没有销售渠道的小米手机从上市到现在4年时间也只做了五款产品,销售超过了5000万台,成为全球有史以来最短时间销售达到100亿美元的公司。一款产品卖全球的时代已经到来,曾经过气了的“好酒不怕巷子深”似乎又活过来了。微营销让口碑传播的速度变得神奇,渠道的力量由盛强趋弱,营销神话时代在重新变回产品神话时代,是不是应了中国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创新

记得海明威说过这样一句话: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高贵的是优于过去的自己。过去一段时间乃至现在,很多人还信奉“超越竞争对手”这样一句话,表面看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超越了竞争对手就获取了竞争优势,就能获得市场。然而,你确定选定的竞争对手正确吗?或者你的竞争对手变化了而你不知,竞争对手是动态变化的,是多样的,是否超越很难做出客观比较,只能作为一个维度来参照而不是唯一的指标,而唯一能比较的和评估的就是和自己对比,这个才客观而准确。因此,当我看到海明威这句话的时候,有点醍醐灌顶之感,也想到了刘墉的一本书名《超越自己》。回顾我在企业工作与做企业咨询管理的经历,有多少企业十多年过去了,业绩与企业综合竞争力毫无提升,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品牌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丝毫没有与这快速发展的时代匹配,更谈不上什么超越自己,优于过去的自己。

快速

互联网时代,一个新闻一个事件瞬间公平的通达全球,不一样的就是各个企业和个人的反应速度。记得在2001年美国Thomas group在给我做辅导的时候说过,未来企业与企业之间将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关键是反应速度。最快的信息反应速度;最快的客户反应速度;最快的产品开发速度;最快的生产速度;最快的决策速度… …十多年过去了,Thomas group教给我们的工作工具和方法就是放到现在还是一样前卫而有效,互联网的飞猛发展为这一注解再次做了加速度,速度或将成为企业或品牌显著的差别标志。

其实企业决定是做大而强还是优而精,取决于企业定位、资源,特别是行业竞争环境以及影响竞争环境的多个因素,高高在上的摸脑袋决策已经没有了生存的市场,企业的每一个神经末梢吸取信息,中央处理器快速分析,企业科学的、快速的组织决策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将是一种趋势,不加独立思考、客观分析的闭门决策将可能把企业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恒安集团作为国内个人卫生用品顶级供应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从女性护理卫生巾到婴幼儿纸尿裤再到家庭生活纸品,良好的运用了当时渠道为王,产品与品牌领先同行的战略原则,品类发展先难后易,顺应了时展,由营收十多个亿的企业发展成为营收200多亿的企业。时至今日,维达集团也开始向多品类方面发展,从家庭生活纸品到婴幼儿纸尿裤再到女性护理卫生巾,品类发展则先易后难,“贝爱多”(销售员、经销商、消费者私底下说‘悲哀多’)错误的品牌命名以及上市初期问题颇多的产品品质已经开了一个很坏的头,虽有爱生雅(SCA)这家全球领先的卫生用品与林业公司作为背书,时代环境变化的今天,维达集团能否再现恒安集团的辉煌呢?我们拭目以待。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将“维达”、“贝爱多”、“薇儿”三个品类的行业竞争力指数平均,一定是会严重拉低“维达”的竞争力指数,这就让我想到了一句老话“疼脚带慢好脚”。

第6篇

这次合并,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未上市公司合并案,新公司也是最快进入中国前十的互联网公司,据称滴滴和快的合并后估值或将达到60亿美元。同时,合并也引发了补贴减少和导致垄断等质疑。

打造了“互联网+交通”的新模式

滴滴和快的之争,也是他们身后的腾讯与阿里之争。滴滴和快的的业务都在2012年推出,在2013年下半年开始高速增长,随着腾讯在微信支付的推广投入,滴滴成为移动支付突破口。2014年1月滴滴接入微信支付,且在微信端推出滴滴打车入口;背靠阿里的快的也开始加大市场推广的力度,于2013年8月接入支付宝。

双方的大战在2014年上半年爆发,滴滴与快的为争夺移动出行市场发动“烧钱大战”,双方共补贴超过24亿元资金。通过烧钱大战,两家企业迅速占领市场。截至2014年12月,快的打车、滴滴打车分别以56.5%、43.3%的比例占据中国打车APP市场累计账户份额领先位置,合计市场份额达到99.8%。2014年下半年,两家企业又将业务延伸至专车领域。

滴滴和快的能够迅速做大市场,主要在于启动了“移动出行”市场,打造了“互联网+交通”的新模式。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新打车模式,方便了乘客,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通过高额的补贴,培育出了新的市场和用户习惯。此外,APP打车也提高了出租车的使用效率,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评价机制,也为出租车驾驶员管理提供了新的参考。

打车软件的合纵连横才刚刚开始

此次滴滴与快的合并,知情人士透露,主要是由资本推动,“两家公司模式相近,合并能够助力新公司尽快登陆资本市场,甚至与Uber在资本市场进行角力。”

据了解,目前,Uber已经进入全球50多个国家280多个城市,估值达400亿美元。而滴滴与快的合并后的新公司估值约60亿美元,另据媒体报道,公司正在准备启动上市事宜。

Uber方面拒绝透露上市准备情况,对于是否考虑在中国收购并未直接回答,此前Uber也与易到用车传出过绯闻。Uber的相关人士表示,科技、经验、员工是公司发展的动力,也是拓展业务的最佳途径。

AA租车内部人士则明确表示,公司目前正在进行B轮融资;此前已有巨头伸出橄榄枝希望合并,但最后并未谈拢。该人士指出,专车领域打车软件平台的合纵连横才刚刚开始,出于对车源、渠道、资金等需要,打车软件行业将出现并购潮。

并购并不限于行业内部各平台之间,打车软件还与其他产业寻找合作机会。日前,Uber和全球高端酒店连锁喜达屋酒店及度假酒店国际集团达成全球战略合作;AA租车、易到用车等接入了携程等平台。

阻碍创新的“败笔”?

滴滴和快的两家公司背后的大佬马化腾和马云都在合并后的第一时间发来了贺电。马化腾坦言:“合并后的滴滴和快的将成为这一大领域毫无争议的领先者。”

对于合并,腾讯和阿里有各自的战略考量,主要原因还是合并将更有助于IPO及投资方套现。2014年12月11日,滴滴打车获得7亿美元D轮投资,2015年1月,快的打车获得6亿美元D轮投资。获得新融资之后,两家企业仍然保持了继续烧钱的能力。

羊年伊始,合并后的新公司表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针对乘客的红包补贴和司机的奖励将继续发放。诚如滴滴总裁柳青所言,补贴营销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培育市场的通行做法之一,双方在这方面做得十分成功,这种作法直接而有效。

滴滴和快的春节期间都加大了对消费者的补贴力度,派发了大量红包。据悉,双方为此投入的资金均超过数亿元。未来打车红包发放渠道与发放形式将更加多层次和多元化。

业内人士认为,新用户有待培育,老用户需要增强黏性,强化使用习惯。因此,继续发放红包有助于用户群体的维系和拓展。与此同时,专车市场才刚刚起步,行业竞争对手很多,例如AA租车、Uber、神州租车、易到用车等。

但也有在互联网行业深耕多年的人士表示,柳青担任总裁的滴滴公司本应着力于技术创新,以更多的创新型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但人们失望地看到,柳青并没有在到任后的第一时间就拿出相关的鼓励政策,而是继续重复以前的补贴,在并购后以更大的财力支持这种补贴,这是令人失望的,甚至可以说是“败笔”。

尽管有互联网巨头在背后做支撑,双方合并仍遭到多方质疑。2月16日,滴滴专车领域的竞争对手北京东方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易到用车”)宣布已向中国的反垄断部门举报“滴滴”和“快的”的合并行为违法,请求有关部门立案调查并禁止这两家公司合并。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谢文指出:“你不搞创新,全靠财大气粗以势压人,不是垄断是什么呢?”他担忧的是,在滴滴和快的合并的背后是“互联网领军人物的堕落”,互联网行业在中国有演变为传统行业的趋势,因为三大互联网领军企业没有将精力放在大数据、3D打印、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行业。具体来说,最初网络打车行业是一个有望打破出租车行业垄断、让消费者获得更好服务的革命性的行业,初期曾遭到各地政府取缔,现在好不容易站稳脚跟了,结果马上成了新的垄断者,这是最滑稽的。

另一方面,虽然截至2014年12月,快的打车、滴滴打车分别以56.5%、43.3%的比例占据中国打车APP市场累计账户份额领先位置,但也有分析称,虽然两家企业在细分市场绝对垄断,但就整体出租车和用车市场而言,滴滴和快的所占市场份额还不足15%。例如北京有7万辆出租车,使用滴滴打车的出租车不到1万。两家企业合并之后,必然会加强整体竞争力和和博弈能力。而且移动出行市场仍然面临监管的不确定性,就目前来看,打车软件合法性问题并未得到完全解决,不少地方监管方依旧认为其扰乱了市场秩序。两家合并之后,也能壮大行业话语权和谈判力。

用户最该关心什么?

对于滴滴和快的合并,不少用户关心的问题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补贴会减少吗”?其实,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烧钱式补贴难以持续,企业和用户都心知肚明,所以补贴肯定是会逐渐减少的。但用户福利并不仅仅是补贴,出行便利、差异化服务、撼动现有出租车定价模式,都有价值。

现有出租车模式有诸多问题,例如准入垄断和份子钱、出租车价格的垄断刚性和运营机制的僵化等,这些都为人所诟病。由于受到既得利益的阻挠,出租车行业改革一直“我自岿然不动”,即使人民日报发出声音《是取消出租车公司暴利模式的时候了》,直指出租车现有模式弊端,但也难以撼动行业格局,份子钱还在收,运价还在涨。

出租车行业改革,最好的方法是在市场竞争中,通过鲶鱼效应带动改革。此前滴滴和快的虽然扮演了搅局者,但主要局限于出租车调度与移动互联网的衔接,属于技术层面的改良。滴滴和快的合并后,抢占市场的任务已经完成,烧钱补贴逐渐成为过去时。如果“滴滴快的”满足于现有市场地位,把眼光局限于出租车调度,甚至凭借市场垄断地位,和出租公司联手对司机和对乘客收费,那么对用户而言,“滴滴快的”很快就将成为过眼云烟。

第7篇

1、扩张融资的债务风险

财政投入是目前我国公立医院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但近年国家对该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少,但医院又面临扩张病房,设备更新等现实问题,对资金的需要量非常之大。为寻求发展最直接也是最快的途径就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公立医院因此负担着沉重的债务利息,在后续的经营管理中非常被动,往往通过拆东墙补西墙来度过扩张的阵痛期,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发展。

2、财务预算管理水平不高

首先,我国大多数医院的编制年度预算与医院总体战略目标联系缺失,仅仅按照财务部门按财政发方预算编制要求,并结合上年财务数据的增减来算准财政拨款的各项目。其次,少数医院缺乏预算前的分析及预算后的评价过程,仅表现为简单的预算计划和控制,存在经济行为导向作用的缺失,从而使得医院的财务预算仅流于形式。最后,部分医院的预算过程仅由相关的院领导和财务部门依据上年的决算数据推算得出,并不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预算编制内容起到应有地作用。

3、成本意识不强,管理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大量地医院存在高投入、医疗资料浪费以及低效率等现象,并且内部经济核算普遍缺失。随着国家对医院制度的改革,国家财政对各级医院的投入相对减少,医疗服务的收费也由国家统一规定,使得医院的业务收入减少。国家投入减少,医院收益降低,如此入不敷出使医院的经营管理难以为续。而在实际操作中,多数医院成本核算单纯是为了计算绩效工资,并未把成本核算当作成本控制的手段。在员工思想上,不管在临床医技科室还是行政后勤科室,医院职工普遍成本意识淡薄,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

4、医院管理会计发展滞后

会计工作管理滞后,粗放式核算,多数公立医院的会计工作仅停留在记账、报账层面原地踏步,注重的是事后的核算,会计工作在对医院的经营情况和支出效益进行深入分析,在制定医院战略规划、经营决策、过程控制和业绩评价中,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管理会计方面的决策、计划预算、组织实施及控制等几个方面的工作比较欠缺。

二、新医改背景下强化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措施

1、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属于自我调整、约束与其控制的制衡机制,其最终为了实现医院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面对新医改背景,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形成潜在甚至现实的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所以基于新医改背景,建立并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很有必要,利用制度化与体系化进行业务程序漏洞的弥补。

2、建立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医院在对自身业务情况进行充分与评估的基础上编列业务预算,以业务预算为起点,编列相应的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并最终形成财务预算,用以指导医院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这样就把医院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予以量化,将医院有限的资源围绕医院业务发展这条主线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投放,从而避免以往盲目追求高、新、尖,盲目扩大建设规模的错误倾向,提高医院资源利用率。

3、强化成本意识,加强成本管理

从外部采购和科室管理两方面加强成本管理。在进行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医疗设备等采购过程中,需要进行深入调查多方比价,严格遵守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在同一品质条件下选择价低者采购,合理控制医院采购成本。完善成本管理方法,加强科室成本的管理,给员工灌输成本意识,形成医院、科室、员工三位一体的成本管理体系。在药品和材料的使用上尽量降低消耗,努力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杜绝出现资产闲置浪费的现象。

4、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债务管理

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多方面拓展融资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参与医院建设。一、股权方式,可以考虑社会资本以入股等方式参与医院建设;二、混合所有制,由医院或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建立新的医疗机构;三、债转股,先以债务方式融资,若干年后可转换为医院的股权;四、债务融资,根据自身情况控制好债务规模,在医院的自身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行贷款,防止医院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保证医院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行,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第8篇

我国货币供应数量已非常庞大:2003年的货币M2余额为18.5万亿元,2012年的货币M2余额为97.4万亿元,2013年则突破百万亿元大关,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因此,此次“钱荒”直接原因在于国内银行体系近年来的放贷冲动,加之美联储宣布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等外部直接触发性因素,真正原因是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性问题,这正是我国当下虚拟经济膨胀过度而实体经济资金失血的缩影,从根本上暴露出我国实体经济领域投资效益低下的现实。

资本的逐利性质决定了其必然流向投资回报较高的领域。在全球经济整体下行的氛围中,商业银行倾向于将资金贷给大型国有企业,基于实业利润竞逐不易,大型国企并未投资于自身业务,又倾向于以数倍于官方利率的价格将银行贷款出借给中小规模企业,这便构成我国非正式借贷市场即影子银行的重要部分。2012年底,我国非正式借贷市场的规模已达3.7万亿美元,占GDP的44%,在这个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领域是委托贷款和可产生稳定现金流的银行承兑票据及有价证券,这两者中的很大一部分资金则流向房地产开发行业与地方融资平台。

商业银行的另一惯常业务是从同业市场借入短期资金、投放长期项目,从而产生期限错配,最常见的是银行将资金配置于较长期债券以锁定高收益,再将债券质押为短期回购融资。同业市场短期融资的低成本与长期债券投资的高收益,可确保商业银行稳赚较高利差,但从银行流动性考量,风险不断放大。更危险的是,许多同业资金最终投放至期限较长的信贷资产、承兑汇票和信托受益权等非标准化、低流通性的资产,构成对银行流动性的更大威胁,也表明实体经济获取生存和发展所需资金的机会微乎其微。

金融业和实体经济有效结合,经济发展才能保持平衡稳健,一旦与实体经济分割,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资金没有通过银行信贷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一系列加杠杆的金融运作后,变成了“钱生钱”的虚拟游戏,在银行体系内空转,不仅配置资源和风险管理的作用被束之高阁,甚至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危害。资金在各个金融机构间循环往复获取利润,却无形中提高了中国实体经济经营者的融资成本,也使金融风险不断积聚。以美国为例,以往的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巨大推动,而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却源于金融业超越于实体经济,人们忽视了其“空转”和“自转”产生的负能量。国务院总理数次提及“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表明加强流动性管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让资金回归实体经济,正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所需要的。

第9篇

关键词:物流;金融;风险管理;全过程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经济的增长受到影响,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外贸出口型的企业,资金链断裂比较严重,加强银行、物流企业等合作,进行物流金融使得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要使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做好物流金融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处理,更好地促进我国物流企业、金融业等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一、物流金融的风险识别

物流金融领域中,有很多风险因素,有些因素是相对独立的,有一些因素间是相互作用的,要科学的对物流金融风险进行评价,进而明确科学的风险评价标准。

1.融资企业的风险

当前,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他们更喜欢与自己了解的,并且彼此间存在长期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合作,将物流资金等服务提供给中小企业,之所以物流企业会这样做,主要是这种做法能够很好的避免物流风险的出现。评价物流企业信用等级时,主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运营能力,以此作为定性标准,评价标准主要分为三种,即优、中、差。若融资企业连续运营三年,其信誉等级被评为“优”,如果经营没有满一年,则被评为“差”,若融资企业处于“优”与“差”之间即为“中”。融资企业提供资产回报率,[1]物流企业结合融资企业的物流信息,明确出存货周转率。其次是融资企业的盈利能力,将连续盈利能力作为定性标准,若企业连续三年持续盈利,则评为“优”,若企业连续经营三年中,少于两年盈利,则评为“差”,若连续三年经营中两年盈利,则评为“中”。第三是融资企业的偿还能力。将企业的稳定存货作为定性目标,若最近一年中,第三方物流存货的规模中,融资企业是稳定或者升高时即为“优”,或存货的规模浮动大,即为“差”,二者之间则是“中”。[2]最后是企业的信用。当前我国企业的资信评级体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第三方物流企业无法通过比较少的成本获得融资企业的信用评定等级,只能将以前的合作记录作为参考,进而统计企业的履约率,将这一标准作为企业执行合同的重要标准。

2.建立物流金融风险指标系统

当前我国的银行政策比较稳定,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者承担着物流金融风险,影响金融风险的因素主要有融资企业以及抵押物自身两种,因此需要有完善的物流金融风险指标系统作为保障。

3.检查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

尽管人们依据践过程中的相关经验和教训,对模型进行优化,进而形成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要使这一指标体系能够更具专业性,并且可靠,就需要做好对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的检查检验工作。

二、物流金融的风险评估

物流风险的评估工作,其实就是在物流金融分先识别时,对风险因子完成量子化分析,物流金融风险评估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到今后风险的处理。在物流金融风险评估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风险评估的模型

对风险评估模型建设时,网络层数、网络拟合度与节点数之间呈现出的是正比关系,要提高拟合度,虽然可以对网络层数进行增加,但是这会使得网络更加复杂,也使训练的时间增加。因此可以使用能够通过拥有一个隐含层的具有三层BP的神经网络,其主要的特点是BP算法,也就是梯度优化方法。[3]一般情况下在修正网络权值和阀值时,需要使用表现函数下降最快的方法进行。

2.获取风险样本数据信息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采集样本数据,建立物流金融风险样本数据收集表,使得物流金融风险评价模型能够顺利实现,并提高模型的可靠性。采集表中的数据徐亚尽可能详细具体,并且需要细致的划分风险样本的高、中、低风险。对于采集到的样本数据需要进行科学的整理,并录入,对风险样本数据进行汇总,从而构成完整的物流金融风险样本数据表。

其次需要对样本进行处理。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中涉及到很多定性以及定量标准,但是这两种标准中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与神经网络的数据输入需要不相适应,所以需要加强训练网络的收敛性。要预处理输入风险评估模型的样本数据,通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归一化和模糊化处理的方法。

三、物流金融的风险处理

1.回避风险

在物流方案执行过程中,会存在潜在的风险,进而产生不利的后果,因此为了减少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可以选择风险比较小的方案,进而能够有效的回避风险,结合物流企业的自身实力采取有效的风险回避的方法,尽量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

2.预防风险

在防范风险时,需要找到潜在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风险因素以及出现的几率得以减少,防止出现严重的损失。具体操作时,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强化自身的风险管理,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使其更具责任感,进一步优化物流企业的工作制度,避免出现财务风险,使得物流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3.承担风险

承担风险也是风险自留,在物流金融实践中,第三方物流一般都是被动的承担风险,业务开展前,物流方能够认识到融资方抵押物的风险,但是不能准确地预估风险,致使预防措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业务往来中,不管是何种业务都会存在风险,有了风险才会有收益,因此需要有效的承担风险,增加企业收益。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物流金融风险不断发展壮大,很多相关部门的研究以及投入水平也逐渐增多,能够更好地对金融危机进行应对处理,使得物流企业能够有很好的盈利能力和水平。相信未来,物流金融将会呈现出新的形态,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屈晓娟,张臻.因子分析视角下农产品物流金融运作的风险管理[J].物流技术,2014,05:163-16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