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良好品德的培养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6 08:30: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良好品德的培养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良好品德的培养

第1篇

【关键词】品德;心理健康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思想道德素质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具有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德育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公平、公正地去对待他们。还要做到熟悉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对症下药,切切实实地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不是很好,心理素质差,存在着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学生,更应该时刻关心他们,用“爱”来打开他们的心房,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促使他们进步。同时,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还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二、回归生活,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

德育在教学内容上,不要“高、大、空、远”,不要空洞的政治口号,不要泛泛的道德说教。而要回归生活,要“近、小、实、亲”,理论联系学生实际。小学德育课正是指导小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行为规范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门课程。它包括对小学生进行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公共生活、国家民族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逐步培养学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在本学科的教育中,融合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行为规范的一些要求,渗透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涵,包括环境教育、节俭教育,等等。

三、集体主义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

由于现在的孩子集体意识较为淡薄,总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别人合作及欣赏别人的精神,为此对学生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今天社会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个人的主体性,重视人本身的建设和个性发展,将集体发展的诉求与个人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恰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础和条件。陶行知说过:“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学生主体意识的思想,主要是通过各种集体活动来实现的。在活动中,调动学生对集体的事情主动参与意识、主人翁的意识,注重让学生从自身的特点出发,积极为集体出力,让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集体的主人,主动关心集体的事情,关心集体的活动,如:开展品德好差生“结对子”、“一帮一”等活动,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哲理,带动品德行为不良学生的转变。学生自觉意识到作为集体成员的尊严和荣耀,从而更加热爱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并能推动学生积极向上。

四、求真务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思想道德建设的本质是实践,实践的观点是思想道德建设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德育不同于智育,不仅要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更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德育课的教学过程是知、情、意(信)、行诸环节构成的,只有知识传授,而无情感陶冶、意志磨练和行为引导不是完整的德育。德育活动有多种形式,有课内课外,也有校内校外。其中主题班会、主题队会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如在《小手拉大手,节约一起走》的大队会中,(节约意识的培养是今年九月团委布置的德育工作重点),同学们通过几个月的节约行动,切实认识到了节约带给我们的好处,寻找到了金点子,自觉提高了节约意识,并自编了许多的节约儿歌,拍手歌,而且还发出倡议要和家长一起开展节约行动,让节约深入人心。

五、研究校本,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长期积淀下来的校园文化、德育文化,而这些教育资源恰恰是学生最易接受和喜爱的营养,对学生道德的形成将有重要的作用。校本德育的研究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讲究轰动效应,打一枪换一炮,而要纳入教导处科学的管理和考核之中,应当形成制度、列入课程表,作为德育活动课的一种形式,使学生增强知识,感悟道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受益终身。

我们常说:“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与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友爱、活泼和谐的集体中分不开的,从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感,并可以较好的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潜移默化 品德教育

1 利用游戏荫发幼儿情感,渗透品德教育。鲁迅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游戏能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通过游戏,萌发幼儿健康的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寓教于乐,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如在角色游戏中渗透品德教育,完成德育任务,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角色游戏的可行性。角色游戏源于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印象,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创造性地把想象活动和现实活动结合起来,根据自己的爱好及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积极、愉快、自愿地设计和发展一定的情节,学习着社会行为,反映着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态度和情感。如: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当“妈妈”的幼儿下班回家主动到厨房做饭,“娃娃”有病了,“爸爸”、“妈妈”一起抱“娃娃”上医院。模仿医生看病、打针时,嘴里还说着“别哭,别哭,不用害怕……好了!”等等,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均与社会生活有关,体现着幼儿对社会现象的理解程度和自发形成的不稳的、肤浅的道德意识。

在角色游戏中进行品德教育时,应从幼儿兴趣出发,循循善诱,不硬性地约束幼儿,不能训斥和死板说教。如:幼儿在模仿做“结婚”这一游戏,男孩儿拿一些碎纸屑一边往女孩头上撒,一边叫“娶媳妇喽!娶媳妇喽!”眼看就要发生男孩搂抱、亲吻的动作,老师三步并作两步冲过去,大吼“干什么!干什么!”怒指男孩子“你,放开手!”幼儿吓得不知所措,四散跑开。然而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们还会做这种游戏,说不定还把沙土、草、叶子等撒在女孩头上。如果发现这种情景老师走过去,以欣赏的口气和颜悦色地说:“哟,白雪公主和王子结婚了,白雪公主真漂亮,怎么头上脸上这么脏呢?快去洗洗吧,洗完了好和王子一块做饭。”这样幼儿的游戏兴致既不会被老师的批评所浇灭,也能体会到好朋友之间团结协作的快乐。

老师应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进行隐性指导,暗示游戏的规则,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守纪律等品质。如:在“开火车”的游戏中,由于上车的人多,有的孩子就走开了后门:“王师傅,咱们是熟人,你先让我上车吧。”这时老师可以列车长的身份过来巡视:“王师傅,今天的人可真多呀,他们是不是文明排队上车呀?”一转身,似乎发现了什么:“呀,这儿有一位老大娘,年纪大了上车不方便,先让她上车吧。”这样参与、指导,让幼儿轻松自然地接受了“排队上车”这一规则,暗中提倡了谦让、不挣抢、乐于助人等良好行为。

总之,在角色游戏中渗透德育,老师应善于观察每个幼儿的不同表现,抓住每个教育契机,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有意识地将一些良好的品德赋予故事中,促使他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倾向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故事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具有情境性、直观性和说服力,恰当运用并将品德教育渗透其中,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出去春游进行午餐休息活动时,发现孩子们自顾自地吃着,没有一个小朋友把自己带的东西与大家分享,而且吃完后,干净的草地上有了垃圾。这时给孩子们趁机讲一个故事《寻找快乐》。是说一个人把快乐丢了,他到处去找,最后一位老爷爷告诉他,快乐到处都有。别人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你会快乐;把你高兴的事情和好东西与大家分享是快乐的;哪怕你随手把地上的纸屑捡起来也是快乐的事。快乐好多,就看你怎么去找。孩子们听完故事,好像懂了,他们主动把自己带的玩的、吃的拿出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而且把吃完的垃圾装在袋中扔到垃圾箱里。一个小故事,包含了许多道理。让孩子通过这种简单的文学形式明白一些道理,然后让道德意识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会受益匪浅。

第3篇

现在幼儿园的孩子95%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小皇帝"、"小太阳",是几代人重点保护的对象,样样事情家长都要代替,自理能力很差。更有甚者,北京市的一所小学高年级里,每当学校大搞卫生,什么擦玻璃、扫楼道等都是学生家长请假去做,这样持续下去,孩子的劳动生存能力又从何谈起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班又靠谁去接呢?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增强生存能力,并使之形成良好的品德是何等重要!

针对当前大部分幼儿自理能力差,劳动意识不强等实际情况,我对幼儿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进行了重点培养,实施的效果很好。总结其工作经验,实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在各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幼儿爱劳动的意识,增强幼儿的劳动观念,并加以训练,使幼儿不但在思想上意识到,而且必须学会并形成自觉的行动。例子之一:上美工粘贴课时,必须用浆糊和雪糕棍,上完课后要锻炼幼儿自己把用过雪糕棍冲洗干净,然后放在窗台上凉干,再把用过的盛浆糊用的纸放在纸篓里,这一"劳动",看似简单,但要让每个幼儿都这样去做并形成习惯也是很不容易的,每次上完课我都要以鼓励的口吻说:"看哪个小朋友把雪糕棍洗得非常干净"、或"×××小朋友洗得真干净"、"××小朋友每次都自觉地把浆糊纸扔到纸篓里,我们大家要向他学习呀!"等等,这样坚持时间长了,不用教师提示小朋友就都会这样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好。经过多次的练习,在幼儿的思想意识中,不但形成了自己用过的东西要自己整理收拾好的习惯,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劳动观念,就这样,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克服了事事都要家长包办代替的思想,提高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形成了良好的热爱劳动的品德行为习惯。例子之二:音乐教学活动中利用歌词的意思对幼儿进行爱劳动和尊敬劳动人民的教育。比如《大大的馒头哪里来》这首歌,要让幼儿明白馒头是白面做出来的,白面是由小麦加工而成的,小麦又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如果没有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我们就不会有白白的馒头吃,所以我们应该尊敬农民伯伯,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不乱扔饭菜。在每次吃饭之前都要让幼儿唱这首歌,使之加深印象,并牢牢地记住,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此外,在科学、语言、体育等教育活动中都挖掘爱劳动这方面的因素进行教育,并加以反复训练,因此大部分幼儿都养成了非常好的劳动习惯。

二 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随时向幼儿进行热爱劳动的培养和训练

1.在饭前饭后让幼儿自己擦桌子(教师准备好若干干净的抹布)。幼儿到了大班,应该学会自己把桌子擦干净,这不但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也培养他们爱劳动的信念,幼儿也很愿意这样去做,而且互相比——谁擦得更干净,调动了幼儿热爱劳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在上课间操时让幼儿轮流做值日把小型体育玩具(布球、拉力球、皮球、皮筋等)拿到楼下活动时玩,小朋友积极性非常高,每一个孩子几乎每天都要拿点玩具,不是拿布球就是拿吸盘球,而且数好了等玩完再拿回来,大家都争着抢着去做,调动了孩子参与劳动的积极性,这点点滴滴的小事在幼儿的头脑中积累起来自觉不自觉地就形成了热爱劳动的意识,并付之于行动变成了自觉的行为。

3.午睡起床后锻炼幼儿自己把枕头摆放好。到了大班后学期就应该让幼儿逐步学会自己整理床铺。从小让幼儿养成这个好习惯,就不致于会出现上海某中学一个学生到了高中还不会叠被子的笑话了。经过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绝大部分小朋友都能把自己的床整理的干净整齐,而且在家里也坚持这样做,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4.利用活动区对幼儿进行爱劳动习惯的培养。在图书区,小朋友看完图书后要自己把书归纳摆放好,这既加强了幼儿爱护图书的习惯也锻炼了幼儿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的能力。在建筑区、美工区、操作区、计算区也同样,幼儿活动完后把活动时的用具都要自己整理好。所以活动区不但培养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也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真是一举两得。

三 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从小爱劳动的良好品德习惯

第4篇

关键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方法

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学校教学质量以及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怎样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也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而学校如何能让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方法展开讨论。

一、利用心理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在学校中,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一项较为特殊的教育,它与普通的科目教育是有本质区别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注重学生的思想意识以及能力培养的教育,而学校的普通教育是让学生懂得更多的知识以及技术,这两者是息息相关的,也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在学生接受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着重培养,只有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才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回报社会。如何才能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立场,就成为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这些都与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分不开的。只有让学生在心理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目的,进而达到学生心理与思想上的统一。思想与心理之间存在的关系能够决定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状况。

二、利用心理学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原则

1 针对性原则

学校在实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前,一定要对学校的学生做整体的了解,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对于学习方面存在问题,而有的学生在为人处世上存在问题。正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所以,就需要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根据学生的思想与心理,从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指导与关怀,从而让学生得到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在进行思想品德素质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真实性,对学生讲实际情况,不能对学生有任何欺瞒,这也培养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更能勇往直前,不要让有的学生产生遇到问题就退避的心理。所以说,思想品德素质培养的真实性也是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

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需要不断变革的,它需要更加的适应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利用心理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是一条正确的道路,能够让学生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任月娥,黄永林,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应注意的心理学问题[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5).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首山镇第二小学)

经典诵读服务课堂教学 刘蕾

学校每学年都会布置一些精典诵读目录,要求学生背诵,起初觉得背诵那些拗口的古诗词是加重学生负担,但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最终体会出经典诵读其实在服务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弟子规》《百家姓》等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古诗词更是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古诗词自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诗人、学者,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

一、经典打开孩子的心门。中华传统美德在古文中潜移默化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热播点燃了“三国迷”们的热情,剧中个性化的人物——诸葛亮,精通天文地理,却愿意屈居刘备手下,甘愿当一名军师,让孩子们愤愤不平。孩子们在诵读了诸葛亮的《出师表卜“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知道,原来诸葛亮是要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这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忠孝之道。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限,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的《满江红》气壮山河、传诵千古,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没有一首像本词那样有如此深远的社会影响,也从来没有一首像本词那样具有激奋人心,鼓舞人们杀敌上战场的力量。爱国的情感在经典诵读的课堂里升华。

二、经典联结孩子的爱。情感教育融入课堂

独生子女情感淡漠,已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亲情教育如何有效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个切入点。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不是金钱、物质能量化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们也被深深感动。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怎能不让人生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肝胆相照的朋友岂不是人生一笔无价的财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离别的不舍在天地间弥散……

三、经典塑造孩子的人格。人生观、价值观在诵读中突显

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成才的基础。挖掘古诗词中的精华,服务课堂教学,成为塑造人格的指南针。“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时代如同初升的太阳,正是风华正茂之时,唯有“努力”才不会留下遗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着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出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者在困苦失意中意志没有消沉,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泰然处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不仅写出了墨梅的高雅气质,而且反映了作者的人品和操守。孩子们在诵读这些优美的诗句中体会出的蕴涵在其中的哲理,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自然会在孩子们的心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

四、经典拉近孩子与自然的距离。环境意识在幼小心灵中扎根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孩子们读到了很多文字优美、意境悠远的优秀作品。诵读是一种美的享受,拉近孩子和自然的距离,让躁动的心灵渐渐平静。比如,跟随苏轼先生感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惊喜;在王维出使边塞途中,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顺着李白的视角,远望庐山瀑布,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令人震撼的气势。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描绘了庐山的雄奇壮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展现了杭州西湖的婀娜;“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囊括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中华经典文化无疑是一部中华大地的游览胜券,足不出户便可游遍神州。同时,环保意识也在幼小的心灵扎根。“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五色毛衣比凤雏,深花丛里只如无。”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古人对鸟的赞颂和喜爱也感染孩子们的心,如果恣意破坏鸟类的生活环境,这样动人的画面还会有吗?

第5篇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保育和教育的目标要求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文明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这是每位教师和家长必须明确的目标,孩子良好的品德行为的培养是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责任,并不是孩子进了幼儿园,所有的教育都交给了老师。目标明确了,我们才有工作的方向和动力。家长要和老师经常沟通、交流,要时刻关心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变化。比如有的孩子偷偷地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玩,家长发现后要及时询问清楚,和老师共同商量教育的措施,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手段之一,孩子会通过模仿道德行为形成认知,教师本身的良好品质是养成幼儿品格的重要因素,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要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以及幼儿比较熟悉的教师、家长、幼儿和童话人物,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要利用他们认同的榜样的良好品行来引导幼儿去学去做,真正把对幼儿品行的引导落实到我们平时的言行之中。

三、利用环境开展渗透教育,强化良好行为习惯

教师可以对幼儿园和教室进行布置,在教室、楼道、走廊、活动区域等环境中悬挂一些德育挂图、名人语录以及一些生动、形象又富含哲理的德育漫画等等,营造出一种氛围,使每一面墙壁、每一条楼道、每一块活动区域都发挥形象直观的教育功能,让幼儿们天天耳濡目染,在不自觉中接受德育教育。比如在幼儿园草坪上立着“花草在微笑,请你勿伤它”、“爱护脚下草,莫折枝头花”等爱护花草树木的提示语,时刻提醒孩子们要保护环境、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还比如在寝室悬挂“太阳爷爷睡着了,请安静入睡”的卡通图片,提醒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不打扰他人休息。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之所在,巩固和升华教学的效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于具体实践。“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中的“习”就是实践的意思,强调的是知和行的统一。要引导幼儿将学到的经验和知识付诸行动,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实质上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如:教给孩子们一些礼仪礼节,要求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去运用,就会使孩子们感受到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的快乐,自然而然地形成讲礼貌的良好品德。

孩子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21世纪的主人,如果幼儿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他们长大后就很难成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所以我们幼儿教师是任重而道远的,作为幼教的我们要时时处处树立学习的观念,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去感染教育幼儿,促进每个幼儿主动、全面、健康、快乐地发展。

[1]隋波 浅谈当前幼儿的品德教育[J].成才之路,2011,(01) 。

第6篇

关键词:教育;培养;思想品德;认识

【中图分类号】G621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付诸实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新教改更是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放在当代教育的首要位置。在德育教学方面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讲求“毕其功于一役”,更应该强调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培养,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开展教学教育工作,有道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小学德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应该从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切实地做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的教育。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教育学生懂得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培养其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孩子们了解自己的特点,并将自己的特点完全地展示出来,帮助其建立信心。我们也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肯定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且要让孩子们认识到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所代表的都是一个新的、从来没有过的生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并且对孩子们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孩子们的缺点进行及时的纠正,由此增强孩子们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勇气。与此同时,在平时的教学教育中,我还鼓励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各种比赛和竞争.

二、教育学生知礼仪、懂廉耻、善言行,做文明之人,培养孩子们宽大的胸怀。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文明礼仪的民族,礼仪廉耻是每一个人在文化修养和素质上的重要体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更是决定着其在他人眼中的形象。礼仪教育应该从娃娃开始,在教学教育中,我利用班会课、品德课和语文课向孩子们渗透规范的礼仪和言行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要做一个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通过规范的礼仪和言行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形象的好学生。同时,我也教育学生学会懂得友爱和宽容,现在大多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友爱和交往,往往也比较自私。在学习和生活交往过程中就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吵架,甚至打架。因此,我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学生,一个班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之间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告诉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不愉快时常发生,即使别人做错了,也应该宽容、大度一点,与他人和谐相处。让孩子们学会宽容,学着去原谅别人,培养孩子们宽大的胸怀。教育学生做一个文明人,告诉学生文明是一朵花,一朵永久芳香的花。我们要用真诚去浇灌,用热情来哺育。礼仪是一首诗,一首淡雅清晰的诗。我们用理解去融化,用关爱来抚慰,让礼仪之诗永久珍藏在彼此的心里。你们是跨世纪的少年,要做新时代文明的代言。雨露下,要播撒文明的种子;阳光里,要装扮心中的春天。带给别人一个微笑,别人给你快乐无限。带给别人一个温暖,别人给你灿烂心情。带给别人一片真诚,别人给你深深思念。送给别人一份谦让,别人给你敬重万千。告诉祖国,告诉妈妈,文明礼仪伴我长大。让孩子们插上文明的翅膀,飞向蓝天,飞向未来告诉太阳,告诉月亮,孩子们是新世纪即将展翅的雄鹰。做文明的使者,让他们用微笑铺设文明路;做礼仪的少年,让他们用真心搭建礼仪桥。孩子们经过教育,懂得如何做一个知礼仪、懂廉耻、善言行和讲文明的好学生。

三、教育学生学会面对挫折,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影响着学生对意志重要性的认知,也影响着他们下决心磨练自己的意志。从他们懂事起,教育就为他们的未来描绘了一个无比光明、灿烂的前景。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几乎都是被动地接受正面的灌输,老师、家长向他们展示美好、光明的一面,却很少谈及人生的艰辛、社会的纷繁复杂、人生道路的曲曲折折,很少向他们讲授如何面对挫折、如何战胜困难。久而久之,在学生的心目中就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即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坦途、鲜花和笑语,无需思考如何面对挫折。这种教育体制上的缺陷,导致广大学生心理素质脆弱,面对竞争的社会,他们不得不为长期以来所受的正面教育而付出更多的代价。既然意志不是人生来就具有的,意志品质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素质,它在人们调动自身力量去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实践中体现出来。日常小事是锻炼意志的基本途径。有些学生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无大风大浪显不出真品性,忽视在平凡生活、平凡小事中的意志培养。其实,在生活中,学习和劳动中都需要付出意志,个体意志的培养就蕴含其中。教育学生,学习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脑力劳动,要完成学习任务,就必须随时同出现的困难作斗争,要排除干扰专心听讲,要反复操练习题至熟练掌握知识要点,要攻克难题不留障碍,学习的每一步成功皆与意志相伴。只有辛勤地付出,才有丰收的喜悦。即使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也不能气馁。在平时的教育中,列举一些意志品质的事例。如:我们国家的奥运健儿,只有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训练,才有骄人的成绩。所以,只有在刻苦中不断磨炼着意志,才能塑造出魅力的人格。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只有不畏吃苦耐劳,遇到困难能够努力克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在学习活动中,光有智力不行,有了学习的热情也不够,还必须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各种困难,使学习取得成功。

四、教育学生学会保持谨慎的学习态度,培养谦虚谨慎的品德。

谦虚谨慎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谦虚指虚心、不自满,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它包括两个要素:虚怀若谷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谨慎则是指细致严谨、小心慎重,有严密的科学态度和很强的责任心。在教学教育中,我不仅要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主动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身作则,使自己的学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感情、发展道德行为。培养虚谨慎的品德。

总之,教师这一职业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是神圣的。在教育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的培养,让他们先做好人,再做事。品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要掌握学生的优、缺点,体贴学生,宽容为怀,师生双方才能关系融洽,才能使思想教育从消极防范转向积极引导,工作也能做到学生心中,从而使学生“思而后行”,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第7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坚持德育为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教育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作为常年从事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者,对于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如何使少年儿童良好品德行为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使他们健康成长,笔者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明

少年儿童品德的形成过程,是社会通过舆论和教育等途径把道德规范传递给年轻一代的过程。也是他们在群体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实践由被动到主动地去掌握这些规范并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教师要想更好地完成道德教育的任务,首先要明确这个过程,并探索其中的的心里规律,使儿童和青少年的知、情、意、行等各方面都能协调一致,且得到相应发展。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教育目标的任务和具体化目标,使他们从心底里接受行为规范并愿意遵守,产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意向,萌发正确的行为动机。再次,教师还应当让家长明白学校教育的目标、任务及其意义,请家长配合学校教师一道对学生进行教育,求得培养儿童、青少年的良好品德素质的一致性,支配自己的行为。

二、激

当少年儿童明确教育者提出的各种任务目标和意义后,进入一个萌芽阶段,教师要为班集体创设优良环境,使他们良好心理品质健康成长,通过不断激励向预定目标过渡。其措施有:1.制造广泛的正确的舆论;2.对有差异的要突出激励的位置;3.委派干部;4.轮换干部,为良好的品德行为素质形成做准备。

三、导

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者激励,对集体有了凝聚力,教育目标对他们产生了向心力。教师的正确引导使集体的凝聚力得到提高,教育目标将起到强大的有效作用,是建设良好班风的基础。使受教育者遵守纪律有了自觉性,能自觉抵制不良现象,他们都积极地投身到目标奋斗的活动中去,过渡到班风建设合作时期。其具体方法有:(一)举行目标讲座;(二)利用校园板报刊授;(三)开展主题活动或系统教育活动;(四)针对目标达成情况所出现的新问题开展即兴活动;(五)榜样教育全体;(六)利用文艺表演形式宣传教育和鼓动;(七)开展师生谈心活动等对受教育者进行良好品德行为素质培养。

四、练

第一,教育者帮助他们围绕目标任务制定实施计划,落实各阶段性措施。第二,作为教育者要当好“导演”这个角色,把受教育者的现实真正地、全面地了解,再向承担管理的小干部队伍进行点拨,在实施教育目标过程中,教育者要要求他们做好日记,与目标对照自己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缺点、问题以及奋斗努力的方向。第三,召开交流会,让受教育者取得成功的经验交流出来,使有差异的得到弥补。

五、评

其方式有:

1.自评。指评价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实施目标活动情况的评价,即评价者评价自己。这种评价方式要建立在对评价对象信任的基础上,有利于及时自我反馈、调节。

2.互评。指被评价者之间相互进行评价,当一个为评价者时,其他人则为评价者,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被评价者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3.教师评。指教育者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有认可性、鉴定性,较为严格、慎重、客观、公正的。

对评价者测定的一般方法:

(A)测试法,使用的试题可分为标准化或非标准化试题,其命题要符合指标要求,评判者要公正、客观、准确。

(B)问卷法,由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任务用书面提出与评价对象有关问题,要求被评价者或相关者提供书面材料,获取实施教育目标的信息。

(C)谈话法。以直接的接触和口头问答的方法获取实施教育目标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个别进行,也可集体进行。

教师在采取谈话时注意以下原则:

1.关系融洽、气氛和谐、态度亲切。

2.环境良好。

3.准备充分、目的明确。

六、述

用书面或空头语言向受教育者在目标达成中的情况相互沟通信息。这一程式建立在评价过程基础上,集体成员绝大部分达到了目标要求,向成熟的阶段发展。

1.教育者要针对集体成员中某一目标的实施过程受到障碍,召开讨论会,大家摆事实,讲道理,说 危害,谈希望,使这种现象所涉及的人得到集体成员的关爱和帮助,形成一个全新的格局。

2.教育者对过去已达到了教育目标的也不能忽视受教育者中的反复表现。因此要发动学生对有反复或目标达成有距离、有困难的人,教育者发动同学之间用这种语言沟通,予以提示和“招呼”,使这些人的不良品德行为得以自控。

3.由目标达成有距离、有困难、有反复表现的人用语言向教育者或帮助者(即用语言沟通目标达成障碍者)说出自己在一天中围绕在目标执行过程中的成绩和缺点。这种方法将目标达成有困难、有障碍的人变主动,教育者要形成一种制度。

七、表扬

表扬是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意志的有效措施。在明示教育目标任务时已向受教育者告诉了行为准则,包括禁令,更重要的是通过表扬和奖励这一环节予以强化,使教育目标实施取得的成果 得以巩固,受教育者良好品德行为素质完全成熟。

经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表扬优于批评,但两者都比不批评、不表扬强;不断地批评不不断地表扬容易失去效果,后进生对表扬更积极些,而优等生则对指责的反应积极。

无论是批评或是表扬都要遵循下列原则:一是实事求是的原则;二是及时性原则;三是适当性原则;四是符合年龄特征原则;五是全面原则。

第8篇

1.主动交流,引领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这足以说明了解学生的重要性。一个人的真正改变是因为他自身具备了改变的动因,而不是外在的强制和压力。我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时,列举了很多伟人因为良好的习惯而成功的例子,使学生真正明白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其主动地进行改变。只有激起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主动性,才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积极地去养成良好的习惯。

2.榜样示范,潜移默化

学生好习惯的养成要有一个标尺、奋斗目标。榜样就是楷模、标杆,它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以及很好的矫正作用。首先,教师树立良好的形象,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学生一般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特点,教师必须发挥示范作用,注意言传身教。学生耳濡目染,由此而产生的内驱力,对其良好的习惯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树立学习的榜样,使其从中吸取营养,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由感动到行动的转化。教师要能成为学生的偶像,那就会具有无穷的号召力。

3.环境熏陶,润物无声

环境对人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的环境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班级的环境作为学校环境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是环境育人的最佳范例。学校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应当是净化、绿化、美化、文化。教师要让花草树木抒情,让墙壁走廊说话。常新的黑板报、宣传橱窗、文明展牌,醒目的名言警句,都将尽量使之生活化、人文化,让其充分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4.小处着手,强化体验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我们平时的言谈举止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必须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只有在细节上立得住的人,才算得上是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个由少到多、由点到面、从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的推进过程,要循序渐进。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在一贯,贵在坚持。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辞小善,不苟小恶,让学生在细小的、具体的实践中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小事中闪耀着精神。从简单的言行举止、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在习以为常处练就好习惯,在日积月累中铸造真精神。

5.奖励惩罚,双管齐下

一个人的习惯往往是别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坏习惯令人生厌;好习惯讨人喜爱。奖励和惩罚对良好习惯的形成起着弘扬和鞭策作用,是正面激励和反面激励的两种表现形式。学校要有严肃的纪律、严格的管理、严明的奖惩制度。对学生中的好人好事、闪光点、成绩,要理直气壮地及时给予郑重、真诚的奖励表彰,以体现学生的自身价值,使其充满成功感、幸福感。对恶习、劣迹、错误的行为,要旗帜鲜明地立即给予严肃、恰当的惩罚和批评,采取果断措施,促其清醒,幡然悔悟。教师在运用这两种手段的过程中要努力将这种外部力量逐步化为学生内在的奖赏或良心谴责的体验,进入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境界。

第9篇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生活;学习习惯

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授这一门课程时,要善于把教材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在其中使学生不断深入课本,在生活中学习教材知识,也能在教材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感悟生活,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这门课中,教师应该怎样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我做了一番探究。

一、在细心观察生活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品德与生活这门课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教师通过这门课,引导学生以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知识。同时,又启发学生联系日常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适时将所学知识、经验应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这个过程其实离不开一颗仔细观察生活的心。教师可以以学生身边事物导入课程,再从课程中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从而联系教材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良好学习习惯。比如,在教授《愉快的暑假》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对刚刚度过暑期的学生进行相关发问,从学生的暑假经历等引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当提到暑假怎么过才有意义等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过去的暑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假设暑假即将到来,让学生在学习了本节课后,试着规划自己的暑假等等。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回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同时又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在留心观察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

二、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中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从贴近学习生活的品德与生活课着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培养。比如,在上《愉快的暑假》这一节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暑期做了什么事情?”“如果让你给自己规划一个暑假,你会怎么规划,从而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呢?”等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当学生满怀激情时,教师更容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小学品德与生活是小学生学习生涯中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在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