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企业文化的四大特征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6 08:30: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文化的四大特征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企业文化的四大特征

第1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之道,新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适应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微观体制的要求,才能塑造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增强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和竞争力。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本文试图从现代企业文化的管理模式、企业价值观念的转变、企业精神的树立、企业文化运作的机制等方面来看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

现代企业制度;中国;企业文化建设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文化,以人本为中心,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从管理方式、制度建设、理论支撑、行为方式、道德规范、企业形象等方面出发,试图把企业文化人格化。企业管理的观念也在不断转变,向现代企业靠拢,采用多种方式提升企业文化形象、经营管理理念,打造核心价值观,从而由内而外塑造企业精气神。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更加注重文化这一软实力的建设,用文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文化增强企业的影响力,不断推进企业做大做强。

1现代企业制度下文化管理的新模式

现代社会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瞬息万变,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发展思路,但是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一直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依靠企业共同的目标和信念,依靠自身,依靠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发展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本身就包含企业文化的管理理念,另外,在企业的管理方式上,现代企业运用民主管理的形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现代股份企业开始采用员工可以持有股份的方式奖励员工,留住人才。

1.1建立包含文化管理理念的企业制度我国经济体制早就明文规定: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必须要清晰,政治和企业分开、权利与责任分明,管理方法和手段必须科学化。因此,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即是国家不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而是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对企业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充分运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管理国家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实行股东制,以召开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形式进行决策,防止独断专行,防止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形成了由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股东大会相互制约、监督的决策机制,公司的法律和公司章程也比较健全并且能够保证施行。现代企业制度本身就包含了科学、民主的现代企业文化理念,员工的积极性比较高。建立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保障,企业精神、伦理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软措施”,二者结合能够实现对企业的科学管理。

1.2“以人文本”施行民主管理现代企业已经慢慢脱离行政治企的模式,开始摆脱国家政权的束缚,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人为本”和“不断创新”的条件下,纷纷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实行民主管理已经普遍成为现代企业的一种管理模式,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21世纪的现代社会,更加注重对人的关怀,更加以人本为中心,重视人权,企业同样要依靠广大员工的力量才能发展壮大,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调动员工参与管理企业的积极性,企业才能在激烈的角逐中取得一席之地。不断加大对员工的培育力度,从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建立活跃的企业文化,为员工职业道路的发展提供上升空间,用企业文化留住人。实行民主管理,为员工提供一个能够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企业环境,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决策,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献力。

2现代企业制度下建立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

综合前人对企业文化的观点,将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外层的物质文化包括机器、设备、产品;二是制度文化层包括领导制度和人际关系;三是精神层次即是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第三个层次可以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精神层次中包含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而观念指导行为,因此企业文化精神支柱的建立依靠企业价值观,下面将谈企业价值观与人的观念以及企业价值观确立的方式。

2.1企业价值观与人的价值观念的关系一个企业的文化价值理念与人的价值观念是分不开的,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人们受着双重价值体系的影响,一方面是公平、奉献、道义、集体、一元、整体、长远,另一方面是效率、功利、取酬、个人、局部。目前,人们陷入现实价值选择的困境,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来引导,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去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实现多元与一元的协调。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价值观念建设必须以此为指导,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以上社会价值观念的分析下,笔者认为构建企业文化价值的路径就是培育人的社会主义经济价值观,以理论为指导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兼顾公平与效率,同时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2.2企业价值观念塑造的方式企业价值观念的形成,即是对人的价值观念塑造的过程,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来完成:一是明确企业价值理念,表明企业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包括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标准等一系列的内容,可以制作成企业价值观念的小册子方便员工翻阅,并且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文化活动,比如企业文化竞赛等强化员工价值理念;二是宣传造就企业英雄人物,企业英雄人物可谓是企业人格化的象征,是员工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他们的行为虽然不同于寻常,但是离普通人并不远,员工在向他们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理念,形成与企业一致的价值观;三是通过典礼和仪式强化企业的观念。仪式具有庄重性的特征,企业在一定程序下举行的仪式可以促进交流、增进感情、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仪式中体现的企业价值观念可以达到教育员工的目的;四是通过公司文化信息网络交流平台诸如:企业网站、公众平台、报纸等多角度进行沟通,增强企业文化各种信息的流传,形成企业文化氛围,对企业价值观念形成一定的导向作用。

3完善企业文化机制,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的运作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背后运作原理,并不断完事,发挥其作用,可以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笔者根据有限的经验认为企业文化的机制包括心理运作机制和系统运作机制。

3.1企业文化建设的心理运作机制心理运作机制是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探讨企业一系列现象以及员工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关系。人的心理现象与人的个性、情感、价值观、性格、能力、气质等相关,包括外在和内在两种影响因素,企业文化的心理运作机制与企业环境、文化、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密不可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企业所处的大环境、企业内部小气候以及员工的个体心理。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还要了解员工的个性和特长,知人善用,会用激励和惩罚机制,激发员工内心的“超我”动力。如果员工想得到某种奖励或者是害怕某种惩罚,就会使他个体的行为与企业的价值观念趋同。企业可以利用这点在管理过程中采用相应的手段,使员工的行为符合企业价值观念的要求,这样就能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们的心理有几大现象,包括心理定式、心理强化、从众心理、模仿心理、挫折心理、认同心理,企业文化建设者可以有效利用这几种心理模式,建立相应的制度或者设置活动,积极引导并加以利用进一步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例如:可以利用从众心理加强宣传,制造舆论环境和压力,让员工从众;利用认同心理,企业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提高个人修养,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利用员工的模仿心理,充分发挥企业英雄人物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由于篇幅的限制,这里不一一举例。

3.2企业文化运作的系统看似企业文化的四大系统,其实就是价值观系统、行为系统、结果系统以及反馈系统。价值观系统在上一节中已经论述,这里不再赘述。行为系统与价值系统密切相关,价值观会决定个人的行为,员工行为的变化也会反映在价值观上,价值观念如果得到员工的认可,员工会在经营活动中体现企业价值观。结果系统也就是价值观系统和行为系统运行所产生的结果。企业文化结果系统的好坏是企业文化建设好坏的反馈。一些有成熟文化的大企业都会有自己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流程,这是管理的成效,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良好的结果系统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进一步促进行为系统、价值观系统的建设。反馈系统可以针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从而促进各个环节的建设以及企业文化价值的提升。四大机制可以说是一个相互影响、环环相扣的整体,良好的循环能够建立一个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完善四大系统,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4结语

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注重企业的独立性,企业成为独立运行的法人,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能够依靠的只有自身和广大员工。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无论是从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制度、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精神还是企业心理运行机制都围绕人这一因素展开,更加注重“人”的作用,从本质上说,文化的建设最终是对人的完善,文化即是人化。另外,企业经济价值的创造也离不开人的劳动,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取得的成果的总和。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同时更是企业员工人格健全发展的精神系统,凝聚企业的精魂,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员工与企业共发展、共成长,可谓是企业发展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马坤善.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当代矿工,2007,12.

[2]窦小燕.刍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财经界,2010,14.

[3]赵丽娟.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构建措施[J].现代企业,2010,10.

第2篇

对农村商业银行而言,企业文化是快速前行的强大引擎,是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所在。近年来,金融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村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的改革提升以及准确的市场定位,服务三农、助力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凸显,无论是发展模式、经营理念都和过去了有了明显的不同。商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使得原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经营观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型试下的新任务、新困难,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和四大银行、众多商业银行鼎足而立,企业文化建设堪称一条捷径。

二、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现状

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已经使农村商业银行逐步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就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发展现状而言,依旧不容乐观。事实上,企业文化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挖掘。1.认识存在局限性。很多农村商业银行认为企业文化可有可无,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还仅仅停留在银行的建筑、装潢、设施等表层的硬文化,没有从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管理层文化以及企业精神这一核心层面去深入理解企业文化。2.管理存在局限性。受制于对企业文化认识不深刻这一不利因素,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简单地把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开会传达会议精神、印发有关书面材料就是宣传了企业文化,只要抓好企业精神文明就是管理好了企业文化。3.措施存在局限性。企业文化的实施,既要求员工遵守企业规定的各种工作守则、规章制度等,又要求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当前一些农村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体时,实施路径还有待完善和加强,存在缺乏必要的约束制度、重视程度远远不能匹配以及考核方式传统落伍等问题。

三、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积极作用

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撑和推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1.企业文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对外形象展示的平台和介质。企业文化构建的是否完备充分,直接影响到农村商业印象在市场领域、经济环境和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银行外部形象的塑造与提升。银行从打造企业文化入手,通过银行理财产品、一线柜员服务、网点形象以及各类广告媒体,充分展示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管理风格和员工精神风貌,既可以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客户的肯定,又塑造了良好的外部形象。2.企业文化是凝聚共识、汇集认识的抓手。优秀的企业文化展示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用人策略,可以提升员工对农村商业银行忠诚度和荣誉感,促使员工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将个人的聪明才智充分用于银行发展的目标上,调动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能够振奋人心、凝聚力量,提升效益、进而推动员工和企业的共同进步,产生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3.企业文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涵。金融行业,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因而人才的重要性值得高度重视,而培养人才恰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唯有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传承发展下去,才能够构建起银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石,迸发出强劲的竞争力。农村商业银行一旦拥有了更好更强大的企业文化,就有资格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强化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1.全面认识、充分了解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作用,从根本上理解企业文化对商业银行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表层的硬文化到中层的制度文化,再到内层的企业精神这三个层面详细理解企业文化,深刻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2.不断完善、逐步扩宽企业文化的涵盖范围。农村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同样是文化制度、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要制定一套严谨的行为规范,包括制度制定、管理办法、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诸多方面,不断完善企业文化的内容。同时,结合金融行业特色和服务三农的定位,打造行业特征鲜明的企业文化。3.全面宣传、大力渲染企业文化的发展氛围。农村商业银行要不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通过会议、培训、宣传栏、内刊、板报、微信、微博等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达到宣传企业文化的目的。

五、结束语

第3篇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企业应充分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职工,着力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坚持顾客至上的原则

以顾客需求为第一要务,实现企业利益与顾客利益的“双赢”。

3.坚持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统一

企业只有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赢得公众认可和良好口碑,才能具有持续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利益。

4.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

企业在开展生产、创造利润的同时,也要注重通过各种形式丰富职工的精神生活。

二、先进企业文化的作用

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而言,是具有企业特色、不易被模仿的一笔精神财富。它对提高职工思想文化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促进生产经营顺利开展,实现企业利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先进企业文化具有以下几大作用:

1.熏陶和“保健”作用

先进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职工在精神文化方面受到熏陶,树立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发展和创造作用

职工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会自发地踏上寻求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的道路,这将促进企业的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统一。企业应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去教育和培养职工。

3.净化和升华作用

先进的企业文化能使职工的思想观念得到不断净化和升华,为企业培育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职工。

4.榜样和导向作用

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在企业中树立先进人物,发挥其榜样的影响力。同时,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合理引导职工的个人行为,教导职工明辨是非、选择正确的道路。

5.凝聚和激励作用

先进企业文化能把职工凝聚在一起,激励他们为逐步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

6.协调和互惠作用

先进企业文化能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使大家各获其益。

三、中国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在未来将面临四大瓶颈和挑战,对企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多元文化的管理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中国也在呼唤自己的跨国公司,尤其是民营跨国公司的诞生。因此,多元文化的管理是我们能否成就大型跨国公司的核心要素。

2.创新文化的打造

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将创新文化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对内有利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对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与国外成熟企业、大型跨国公司相比,目前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

3.生态文明的推进

生态文明包括管理文明和社会责任的文明。管理文明即企业要尊重职工,进行文明的管理。企业在盈利、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同时,应兼顾产品的质量,考虑职工的利益,考虑企业合作对象和社区的利益,还要考虑到环境,这都是非常关键的。

4.国外先进企业文化的涌入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外先进管理理念以及先进企业文化理念的大量涌入,加大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压力,竞争也愈演愈烈。企业要坚持吸收、借鉴先进的企业文化,建立有企业特色的文化。

四、构建先进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全面发展

1.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原则

(1)方向性原则。

企业应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作为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同样,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应该坚持这一宗旨和方向。

(2)以人为本原则。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要以实际行动去关心、尊重、理解和信任职工,在工作中充分开发职工潜能,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

(3)个性化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要具备鲜明的个性特征。企业应深度思考自己的发展历史和经营特点,从中挖掘、提炼出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文化亮点,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4)效益性原则。

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是要创造利润、维持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文化也具有经济效益性的特点。企业文化建设应围绕企业目标实现和长远发展而开展。

(5)动态化原则。

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建设会呈现不同的特点。企业的价值理念、文化导向,应随着企业战略的调整、发展形势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完善和创新。同时还应以开放的态度,吸取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进行持续的自我提升。

2.抓好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重点或核心

(1)培育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念。

企业共同价值观念的培育需要企业管理者深入细致地做思想工作,运用自身的权威和力量,推进企业文化的传播,以实际行动作示范,影响、感染职工。

(2)确立正确的经营哲学。

确定正确的经营哲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确定经营哲学,需要对本企业的经营状况及特点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研究企业目标和实现途径,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经营理念,并将其深透到员工的思想深处,变成员工处理问题的共同思维方式。

(3)抓好企业道德文化建设和形象设计。

第一,完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的建设。即以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为指导,制定和完善企业职业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编制和启用《企业员工手册》,使之成为职工自觉行动的准则,增强职工的自我道德约束和自主管理能力。第二,塑造企业形象。一是塑造企业管理者、员工队伍和企业先进人物形象。二是结合企业文化建设改造企业环境,全面导入并规范使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三是塑造企业社会公众形象。

3.对企业文化进行强化、培训和宣传

(1)对全体职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

企业文化的落实需要职工的认同与配合,应对职工进行系统培训和宣讲,让其真正理解和接受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培训一般采取自上而下、层层推动的方式,主要包括对企业中高层领导、全体员工及新员工的企业文化培训。

(2)培育企业先进人物,宣扬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应把认同企业文化的骨干、先进人物树立为典型,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使更多的职工理解、认同其理念。随着先进人物的逐渐增多,职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也逐渐加深,将自觉用企业文化理念指导各项工作,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为一体。

4.充分发挥企业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军作用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者的职责,应将这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企业管理者应做好表率和示范作用,在每项工作中都体现企业文化的价值

观和管理理念。同时也要抓住各种机会,通过不同渠道宣讲、传播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深入影响职工行为,把职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五、总结

第4篇

【关键词】 明星选树;员工成长;文化建设

洛阳热电厂是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老厂,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小机组实现了全部关停。2005年随着两台30万千瓦机组的“双投”,洛阳热电厂实现了从“小厂”、“老厂”到百万级热电厂的跨越。随着周边高性能、大容量机组的不断建成,洛热人员多、包袱重的弊端逐渐显露,成为了制约企业前行的巨大障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现实,迎难而上,勇闯难关,协力实现企业从增容到增效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洛热人共同的心声。

一、明星文化的理念

为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创造精神,创造人才辈出、人尽其能的发展环境,洛阳热电厂以大唐集团同心文化为指导,以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企业特点和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持续推进“文化落地”,拓展并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培育了独具特色的人才文化理念。2010年以来,将特色企业文化融入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深化、完善企业人才文化,大力选树“经营、安全、党员、蓝领”四大明星,集中全员智慧,形成既体现集团公司“同心文化”特征,又独具洛热特色、优势明显、绩效突出的“明星”文化体系,通过文化的力量,引领全厂职工创新、创效、创一流,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星”理念:

经营明星理念:双增双节,携手同行。

经营明星入选条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和研究应对措施,通过完善制度、机制,堵塞管理漏洞,为企业增收节支、增产节约做出较大贡献者。

安全明星理念:安全第一,从我做起。

安全明星入选条件:在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中,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避免不安全事件,为企业安全生产做出贡献者。

蓝领明星理念: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蓝领明星入选条件:在生产工作中,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主动承担并较好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为增发电量、供热、节能减排、降低设备缺陷、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做出贡献者。

党员明星理念:党员先锋,看我行动。

党员明星入选条件: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中,模范带领职工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党员。

二、明星文化的实施

拓展激励机制。作为一个在役50多年的老厂,一家两代甚至三代都在厂里工作和社区居住的现象非常普遍。针对这一特点,洛阳热电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引入“打造精品争红旗、创新增效当明星”竞赛,制订活动方案,倡导“做最好的自己”、“一次把事情做到最好”、“只要肯努力、有业绩就能当明星”的理念,引导职工靠业绩、比贡献争当明星,并提炼“经营明星、安全明星、党员明星、蓝领明星”四星理念,每月在全厂范围选树“四大明星”,营造“一人当星、全家光荣”的氛围,放大激励效应,彰显企业对职工劳动的尊重和人才的关爱,激发职工的智慧和潜能,让每一名员工成为负责任的人才,以明星文化推进企业发展、员工进步的双赢。

创新评价方式。把凭月度业绩评星融入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制定评星管理办法和评选条件,采取个人、班组申报、支部推荐、政工例会投票选拔、创先争优领导小组推优、厂网公示的方式,自下而上层层推举。在评比推选中,把每个候选人当月的先进事迹“亮”出来,看谁的业绩最突出、比谁的贡献最大,把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典型选出来,让广大党员和职工知道什么是“负责任人才”,怎样才能“做最好的自己”。这种凭月度业绩评星、选星的办法,降低了入选明星的“门槛”,调动了职工做最好的自己的积极性,争当明星已成为职工立足岗位创一流的动力,自觉地把“创先进、争优秀”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丰富激励载体。着力开展“明星”四进活动,既:进一线、进班组、进社区、进家庭。在洛热精神家园设置《明星风采》栏目,将“月度四星”的典型事迹广泛传播;在厂区文化广场设置“荣誉园”;在生产区设置“星光大道”;在班组设置“宣传栏”;在三个生活区设置“光荣榜”;在职工家属中开展“我的爸爸、妈妈是明星”征文等,让创先争优典型“靓”起来,成了职工追捧的“明星”。举办我身边的“明星”故事讲述比赛,邀请“明星”家属到场观摩,分享“明星”奉献在岗位的硕果,体会“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增强了“明星”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自豪感,潜移默化地使“我要当明星”成为职工的追求和自觉行动,在全厂形成了“人人争当明星”的“明星效应”,掀起了比业绩、争先进、抢进度、创精品的热潮。

“明星”的事迹、故事,在厂区、社区、职工和家属中广为传播,成为美谈,身边人的典型事例和价值观感召了身边人,广大党员在抢发电量的第一线、降本增效的最前沿、控制风险的战场上践行承诺,全厂职工,聚焦项目,争创一流,呈现出一派和谐一家亲、家和万事兴的新景象。2010年以来,共评出“四大明星”80多人次,涌现出了师徒明星、民工明星、兄弟双星、一人多星等。两年来,员工中先后有18人次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高技能人才、优秀技能选手、青年岗位能手以及河南省技术标兵、节能减排技术标兵等称号。在河南省职工技能运动会中,取得了河南省通赛工种1个第一,1个第二(焊工),河南省行业比赛1个第三名(转机),1个第五名(运行值班员)的好成绩。

明星文化的推进,激发了职工做最好的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实现个人理想、职业生涯的有效途径,潜移默化在具体工作和行动中,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敢为人先、勇争第一的良好氛围在洛热逐渐形成,增强了核心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5篇

一、物业管理的前提是如何构建企业文化的精神建设

必须结合物业管理的实际情况,用简洁明了的文字提出企业精神的内涵。这是企业的奋斗目标,也是全体员工必须为之服务的目标。如某物业管理总公司提出的――“经营者的靠山,顾客的保护神,高楼的好保姆,大厦的总管理。”并为之提出了企业的四大精神:“科学管理的开拓精神,与困难作斗争的创业精神,实干苦干的拼搏精神,以楼为家的雷锋精神。”又如江苏某置业公司提出的――“全心全意,业主第一说到做到,讲究实效;诚信服务,追求完美。”这两家物业管理企业,由于重视了企业内隐文化――企业精神的建设,因此,在整个行业中是处于领先位置的。

二、物业管理的前提是如何构建企业文化核心观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哲学、价值取向、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等要素的综合体现。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对推动企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决定了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它明确应该怎样对待顾客,怎样正确回报股东,怎样正确激励员工,怎样正确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经营策略,怎样正确维护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企业文化是企业长寿之本,要真正成为中国物业管理企业的领跑者,就要借助于企业文化力。企业文化的力量来源于它的人本思想――对内以员工为本,对社会以合作伙伴为本,对客户以满足需要为本。

三、物业管理的前提是如何做好企业企业文化建设

创建创新性文化。由于物业管理产品的均质化及市场竞争激烈化决定了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首要特征――创新文化。物业管理公司要做出良好业绩,靠得是过硬的管理服务,这是物业管理企业生存的基础。然而,由于各个物业管理公司,无论是在物业管理的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差异都是细微的。无论你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知名企业还是非知名企业,就物业管理服务而言,内容上是日复一 日,物业管理服务在各个岗位中的绿化、清洁、维修、保安,工作内容也趋于一致。就这样,在物业管理产品质地无差别化的前提下,一个物业管理企业要想从众多同质企业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在物业管理从内容到方式各个环节上不断创新进而形成个性化的管理服务,适应个性化市场需要,创造个性化物业管理品牌。倡导物业管理服务创新精神、创新物业管理理念与模式,成为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

创建服务性文化。物业管理行业性质决定了物业管理企业文化是服务文化。众所周知物业管理企业属于第三产业,是服务性行业。物业管理说“管理”,其对象指的是“物”,即物业;说“服务”,其对象是“人”,即业主。所谓“管理”,实质上是“服务”的内容。归根到底,是为业主去管理物业。因此,提倡以业主为服务中心,强调服务理念、服务意识成为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

创建微利性文化。物业管理企业所处行业属微利行业,企业经营的目标不是获取暴利。所以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策略不同于一般企业。物业管理企业经营要做到“开源节流”。一方面,造就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理念的“规模经济 、多元化和智能化”三种价值取向。这三种价值取向,旨在“开源”。其中,规模经济重在提高物业市场占有率,多元化重在挖掘既得市场经济潜力,智能化则重在提高物业管理科技含量以期提高获利能力。另一方面,物业管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不能不强调“节流”,追求人员精干化,工作流程简约化 ,工作方式效率化。而且也由于物业管理企业在与业主的角色关系中兼有管家的角色定位,因而其文化内涵不能不包含一些由此而决定的精神特色,如节约节俭精神等等。

创建细节文化。细节文化是指企业以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努力创造一种超越一般行业标准,超常规的个性化服务理念和服务体系,以求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和更好的市场宣传效果的一种企业文化。物业管理企业属于服务性行业。物业管理的对象是人,即业主。因此提倡以业主为服务中心,强调服务理念、服务意识成为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这个特征又决定了其细节文化。物业管理中的细节是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的代表,细节最富有表现力,最容易形成口碑宣传和新闻效应,细节在势均力敌的竞争中,往往能够起到一种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

第6篇

[关键词] 企业可持续发展;四元双层动态;动力系统

[中图分类号] F27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7)12-0053-05

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为谋求永续发展,企业保持持续、稳定、长期、高效发展的一个过程,是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动力机制的研究,大多数文献资料都强调内部系列动力因素或某个内部因素的关键作用,而忽视外部环境的动力因素,特别是忽视内、外动力系统的协同性。笔者试图在构建企业可持续发展内、外大动力系统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素

在企业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制约其发展的内部障碍和外部约束,影响着其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一)社会经济环境因素

企业作为宏观经济的微观主体,其可持续发展是宏观稳定运行的微观基础。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很多,其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技术环境、人文环境、行业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等。企业发展目标应与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持一致,以实现人与环境、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和良性循环。企业的长期价值有赖于企业与客户、投资者、员工、政府、社会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研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重视企业的经济数量指标,更要重视与企业环境和谐程度,后者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企业制度因素

在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制度无非是约束和规范个人行为的各种规则。一般认为企业制度是指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的总称,是一个包含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等构成的制度体系。但制度有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分。正式制度是指企业管理者或者说管理层有意创造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而非正式制度则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有交叉的部分,企业制度包含企业文化的内容,同时企业文化中的制度文化、价值文化等也形成了企业制度的组成部分,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交叉融合关系是不能分开的。

制度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活力(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活力决定效益,效益决定发展,企业要始终保持制度的先进性,就必须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企业制度创新的能力是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

(三)企业文化因素

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中形成有某种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观和生活信息,将各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这一观念已经被广泛认同与接受。企业文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和辐射作用等。企业文化及其创新能力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一方面,在企业文化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它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特征,是企业生存、发展及竞争之本;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及其创新能力对整个企业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具有导向作用,最终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生重大的影响。

(四)技术因素

科技是影响整个社会变动的关键因素。人类社会发展轨迹就是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不断前进的。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追踪科学技术发展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来自于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拥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就能够占领企业所在领域的技术制高点,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就会有较高的竞争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

以上四大因素既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更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素。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四元双层动态”动力系统模型

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诸多方面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综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决定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目标。

企业之所以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必然存在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没有动力系统的强力支撑,企业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创新,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创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功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创新活动使企业能够领先下一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产业领先者。无论是成本、技术或者其他方面的领先都能使企业拥有比竞争对手更大的回旋余地。(2)创新有利于企业创造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3)创新活动能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发展,能提升企业竞争优势。(4)创新能给企业创造出奇制胜的机会。

正如前面论述的,笔者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素概括为社会经济环境、企业制度、技术如企业文化,而就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而言,笔者强调的是企业制度、技术、文化的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制度、技术、文化本身。

为了便于对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笔者将相关因素整合在一个框架中进行分析。

(一)“四元双层动态”动力系统模型

企业可持续发展受到社会经济环境、企业制度、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等四个方面的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后三者为内部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的每一个因素又是由多种发展要素所构成。同时,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在动态发展中要受到不同作用力的影响。根据以上动力因素的分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可以用如下模型来进行更一步的探讨(见图1、图2)。

笔者设计上述模型在理论上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1)在本体论上设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其系统的性质与构造是一种数学结构。(2)在方法论上,以便于以后我们更深入地利用数学方法在深刻认识事物“量”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事物的“质”,实现一个从简单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深刻认识的过程。

(二)“四元双层动态”动力系统模型的内涵

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动力系统问题的探讨,在方法论上,笔者认为,不应就企业可持续发展动力谈企业可持续发展动力,而应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将企业可持续发展视为一个系统。按照协同学创始人哈肯在阐述系统自组织时的观点,子系统的合作形成序参量,而序参量又支配系统中大量子系统的行动,从而主宰着系统演化的进展与结局。企业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组成企业可持续发展这个系统的几个重要的“序参量”,它们在系统内独立发挥作用的同时,又相互制约。因此只有把企业制度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企业文化等放入企业可持续发展这个系统中并与其他“序参量”一并讨论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企业文化及其创新分别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为技术(或制度、管理、文化)―经济―社会这个复杂系统内的四组不同的两个“序参量”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协同,共同推动系统的进步。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是处在技术(或制度、管理、观念)―经济接口处,求得技术、制度、管理、观念“长入”经济发挥其在经济增长系统中内生力作用的过程;而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处在经济―社会接口处,可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总之,企业制度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协同效应,企业制度创新对企业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1. “四元”系指社会经济环境、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构成的动力系统。其中社会经济环境为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子系统提供动力、具有物质交换与能量传递功能,同时作为大环境系统的子系统与大环境进行交换信息、能量和物质。

2. “双层”是指上述四元的层次结构,即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创新为一层,社会经济环境为一层。“四元”通过“双层”的形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显著特点,即:(1)层与层之间为串联结构。第一层的社会经济环境与第二层的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形成串联关系。串联结构表现为有先后关系,第一层决定第二层并为第二层提供动力(包括物质、能力、信息交换等),第二次对第一层也存在着重要的影响。(2)层的内部为并联结构。第二层的三元动力因素之间应该是一种并联关系。所谓并联关系,是指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其并联体现在他们之间不存在先后关系,也就是说,就企业内部动力而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必须是企业制度、技术、企业文化三者最优化选择的过程,如果选择串联,必然会出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动力缺失即出现无法推动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情况。

3. “动态”系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环境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变化的。从动力角度来讲,则表现为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大小是变化的,即h的大小是变化的,h的变化必然对其他三要素的影响就会改变,这样就从原来较稳定的四面体结构转变成一个相对而言稳定性较差的一种四面体。企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会选择对原来的动力因素结构作适应环境变化的调整,以建立一个新的稳定的四面体结构。

(三)从“四元双层动态”动力系统模型来看目前企业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践误区

1. 侧重于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单一因素的分析,忽视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很多,作者在前面已将其归纳为社会经济环境、企业制度、企业文化和技术等四大因素。社会经济环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外部动力系统,它提供支撑企业永续发展的环境与机遇。企业文化、企业制度、技术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动力系统。企业文化由于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和辐射作用,因而要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企业内部创建学习型组织,以学习和创新的企业文化塑造员工共有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企业的制度安排、制度规范和制度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完善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形成企业内合理的分工协作、有效整合企业的有限资源。制度创新可推进企业随着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的改变,及时调整和变革管理理念和方法、组织结构和价值观念、文化。企业凭借科研平台进行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根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注重以上四大因素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因素的分析和运用,而忽视了四大动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而且往往会断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2.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是静态的而非动态的。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老化创新阶段、再成长阶段、再成熟阶段、再创新阶段……。从一个较低层次周期的终点回归到另一个较高层次的起点,周而复始,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初创阶段,企业刚刚创建,虽然富有灵活性,但各方面均不成熟,企业发展主要目标是求得生存并为企业发展打下基础,尽快度过创业期。在企业成长期,企业规模逐步扩大,管理的复杂性增大,企业需聘用更多的专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了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对分离的治理模式。在企业成熟期,出资人呈现社会化和多元化的特征,所有者逐渐成为单纯的财务资本提供者,依靠职业经理人进行经营,经营权与所有权进一步分离。老化创新阶段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此时,企业市场占有率下降,产品竞争力减弱,赢利能力全面下降,危机开始出现,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是寻求重整和再造,使企业获得新生。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经过创业、成长、成熟、老化创新这样一个周期,由于创新使组织得到再造,企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又进入第二个周期的成长、成熟等阶段,在新的发展时期内,促使企业长盛不衰,周而复始,直止永恒,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发展状态,其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要随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而进行创新,因而其动力系统应该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

3.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来自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企业要么忽视外部环境的动力作用,要么就忽视内部自身的动力作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自企业外部与内部两个系统。人们一般认为外部环境是约束条件,其实不然,外部环境能够提供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与机遇,没有外部的机遇与动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想象的。企业内部的动力系统与外部动力系统是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是相互作用的,同时作用于企业,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事实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么强调外部环境的动力因素,要么强调企业内部的动力因素,这种顾此失彼的思维与行动往往会使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

三、运用“四元双层动态”动力系统模型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分析

(一)政府应积极改善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企业应重视社会经济环境的动力因素,提升利用外部环境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社会经济环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素,是基于辩证视角看待“社会经济环境”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约束和推动。政府改善企业外部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是大有可为的。政府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者,政府可能通过调整货币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就业政策、产业结构政策等手段调控宏观经济,改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促使企业的外部社会经济环境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非阻力。尽管人们普遍认为社会经济环境对企业而言是不可控因素,企业不可能改变环境,但是企业在社会经济基础环境面前也并不是一点都无所作为,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力改善对其不利的环境,利用环境对其可持续发展有利的因素,抓住机遇,促使其可持续发展,在与外部环境博弈中提升其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二)树立动力大系统观念,建立内、外动力系统共同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企业应树立大动力系统的观念,既重视内部动力系统的构建,更重视利用外部环境的动力系统,并且要构建内、外系统动力的互动机制。内部动力系统应配合外部环境的动力系统发挥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企业制度、企业文化、技术等动力因素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的,缺少任何一个方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将不再平坦,更进一步说是这四个方面要保持协调性、系统性,企业才有可能获得良性发展。

1. 构建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决于对其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为了长期保持并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组织的视野不能再局限于处理眼前的问题,即使时髦的TQM、企业再造工程,如果没有把它看成一个基本战略,纳入组织长期发展目标,仍然难以获得理想的结果。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外部环境相适应的战略应该以企业战略变革的能力为核心,可以从那些对企业竞争力做出贡献的因素入手,针对战略结构的适应性进行变革,开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建立一套完整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如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管理制度、组织制度、产权制度等等来约束企业中的人员的行为,从而使企业规范、健康地向前发展。

3.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企业的长期发展依赖其核心竞争优势,而核心竞争优势的增加却必须靠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理念的营造。企业文化中最关键的是培养企业的创新能力,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具备核心竞争力,所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等都要体现创新。要支持员工的创新设想及管理层的创新改革,积极地进行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制度创新,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 构建技术创新机制。技术创新赋于企业旺盛的生命力,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应从内、外部环境两个方面着手。就企业内部而言,(1)观念更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的思想;(2)培养技术创新的人才;(3)多方位筹措技术创新资金。就企业外部而言,政府要建立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政府作为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在创设一个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方面肩负义不容辞的责任:(1)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政治氛围;(2)制定各项鼓励优惠政策,支持技术创新;(3)积极构建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融资体系;(4)建立、完善技术创新社会服务体系。将以上四个方面进行系统整合、优化,形成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动力机制,将会保持促进企业健康、永续的发展。

(三)依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创造性建立动态的动力系统,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就民营企业而言,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初级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老化创新阶段、再成长阶段、再成熟阶段、再创新阶段……。从一个较低层次周期的终点回归到另一个较高层次周期的起点,周而复始,促进着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民营企业从低级阶段顺利进入高级阶段就必须克服每个发展阶段带来的危机:创始人危机、管理危机、控制危机、不适应新环境的危机……。一般来说,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大体上有如下特点(见表1)。

一般情况下,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与民营企业的发展阶段表现的特点基本一致。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应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创造性地建立动态的动力系统,反之,如果采取静止的态度,那只会使企业失掉可持续发展的机遇甚至消亡。

[参考文献]

[1]周洪刚.论技术创新的“三元并联动态”主体系统[J].科学管理研究,1997,(5).

第7篇

在当今这个市场化经济社会,品牌设计已经具有了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的特征,因此,在湘绣发展中如何确定其企业文化特色是凸显其品牌设计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湘绣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代表,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通常都是以民族文化为特色来进行设计和营销的,这是一个大趋势。然而,不同时期对于设计的需求存在着差异性,湘绣品牌发展要依托于这种文化内涵,又要有所创新和个性,这就是发展中的进步,从而给湘绣的发展带来更高的附加值,创造出更具企业文化特色的湘绣产品。在湘绣品牌设计中,企业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来让消费者感受到由声、形、色、图、像等设计元素所带来的独有企业文化特色,从而让消费者真正体味到企业文化气息,从而确定其独有的文化特色在湘绣产品中的体现。可以说,这就是品牌设计中的企业文化特色在湘绣发展中的体现和升华,也是文化素养渗透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二、在湘绣发展中还要解决其品牌设计中的文化差异问题

在湘绣发展中解决其品牌设计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保持湘绣产品活力和魅力的关键,也是文化素养在品牌设计中的关键。因此,在湘绣产品设计以及湘绣产品品牌设计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制约因素,在其造型材料、文化背景、图案构成、色彩搭配、甚至是文字和数字使用中都应该给与足够重视,使得湘绣品牌设计在不失其原有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其企业文化特色和针对消费群的文化内涵产生最大的情感效应,给人以想象与品位的联想,确定其企业品牌的定位和发展,充分展现出文化素养的魅力体现。

三、在湘绣发展中还要充分发挥湘绣设计对象的文化价值

第8篇

为了更深入了解闽籍商人的精神内核,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曾在福建省多家大型民营企业集团高层管理岗位任职、对福建省企业历史、现状与发展有着深入研究的方池雄先生。

记者(以下简称“记”):企业家无疑是社会最稀缺的资源之一,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区域经济圈的逐步形成(如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城市经济圈等),中国也已形成一大批企业家群体。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方池雄(以下简称“方”):“企业家才能”是新古典经济学“生产四要素”之一。它对其他三个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进行“组织”,以形成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所以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总体上,可将中国目前企业家群体分布状况概括为“四四四”,即三个“四”。第一个“四”指得是具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四大流派的企业家群体。具体而言,我认为目前中国已形成四类比较成熟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家群体:一、燕赵派。以联想的柳传志、方正的王选、四通的段永基等为代表的企业家群体。其基本特征为颇具古代“燕赵”之风,“皇城根子”味较浓,善于从理念层面演绎日常的企业管理经验。如柳传志提出的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等。二、川蜀派。以长虹倪润峰、希望的刘氏四兄弟等为代表的企业家群体。其基本特征为颇具“一代枭雄”之风,霸气十足,企业管理风格极为细腻,宛如三国时的诸葛亮,事无巨细。三、齐鲁派。以海尔的张瑞敏、海信的周厚健等为代表的企业家群体。其基本特征以儒家、道家哲学理念为根基,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独成一派,善于从古代哲学的视野高屋建瓴概括企业基本管理经验。如张瑞敏的“海尔是海”、“日日清、日日毕”、“激活休克鱼”、“赛马不相马”等。四、岭南派。以TCL的李东生、华为的任正非等为代表的企业家群体。其基本特征以“岭南商业文化”为底蕴,大量借鉴港澳华人企业经营中形成的“华企文化”优势,刚柔相济,进退自如,不愠不火、静中有动,独具一格。

记:那另外两个“四”呢?

方:第二个“四”指得是代表中国四大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企业家群体。一、珠江模式。其典型代表如创维的黄宏生,格兰仕的梁庆德、华帝的黄启均等。二、苏南模式。其典型代表如万向的鲁冠球、红豆的周耀庭、华西的吴仁宝等。三、温州模式。其典型代表如正泰的南存辉、均瑶的王均瑶等。四、晋江模式。其典型代表如恒安的许连捷、安踏的丁志忠、七匹狼的周少雄等。第三个“四”指得是代表中国四大区域经济圈的企业家群体,即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和闽东南经济圈企业家群体。其中我们所熟悉的建发的王宪榕、万利达的吴惠天、金鹿的张华安、惠泉的程汉川都是闽东南经济圈企业家群体的代表。

记:您的“四四四”架构非常清晰完整的描述了中国目前企业家的群体状况。那么这些不同地域、不同模式下的企业家群体有着哪些普遍的共性呢?

方:共性是很明显的:他们普遍都具有中国企业家精神所需要的特质,那就是要(“要”字请删除)敢于冒风险但又不是盲目冒风险,勇于创新,对事业执著追求,对外部反应非常敏捷、深刻的忧患意识等。我记得前几年华为任正非先生深刻反映忧患意识的名篇《华为的冬天》曾经是那样深深感染着我周围的每一个企业家。从更广义的中国大文化的角度看,以儒家伦理为正统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精神及行为层面上均能为企业家精神提供其所需要的文化源泉。如儒家伦理中蕴涵的崇德重义、修身自律、勤俭节制等精神品格都是孕育以苦为乐、甘冒风险、积极进取、追求成就的企业家精神取之不尽的宝藏,它与市场经济伦理相融合,可以在更高的层面上找到与企业家精神一致的契合点。历史上著名的“晋商”和“徽商”便是所谓“儒商”早期的代表。

记: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同当地的地域文化、环境等因素更应该是息息相关的。

方:的确是这样。严格来讲,我所阐述的“四四四”架构下的企业家群体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你比如:代表中国四大企业文化流派的企业家群体总体的学历水平较高,富有科学远见;从事的一般都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公司总部一般设在北京、深圳等大都市;所领导的企业规模都比较大等。而中国四大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企业家群体总体的出身很苦,学历水平较低;从事的一般都是传统性的行业;公司总部一般设在中国三、四线地县市;所领导的企业虽然很多是行业老大,但企业总体规模一般都较小等。从深层次的角度看,不同地域企业家群体体现的更多是个性。你比如就算地域比较靠近的“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企业家群体,差异也是很大的。

记:请您具体展开谈一下。

方:这里面内容就很多啦!你比如它们在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方面的差异。“苏南模式”的文化背景是吴文化,“温州模式”的文化渊源是浙东文化,前者精巧纤细,温柔敦厚,而后者则开拓解放,豪迈大气;前者强调均衡集体、等级制度,而后者则强调个性、能力。显然,吴文化有利于工厂制度的产生。目前,大量的加工制造业产业群积聚苏州、昆山一带便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浙东文化则更利于企业家精神的成长,因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说到底是一种个人主义精神。民间所谓的“吴中多管家”、“绍兴出师爷”指得就是这个意思。此外,还有很多别的方面的差异,如自然地理环境、工商业历史传统和农村工业化的历史起点等。这里就不展开谈了。

记:我注意到您前面所谈的“四四四”架构所提到的企业家群体有两处涉及“闽籍商人”,一处是“晋江模式”,另一处是“闽东南模式”。那么同其他企业家群体相比,“闽籍商人”的成长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呢?

方:“闽籍商人”可分为海外“闽籍商人”和国内“闽籍商人”。海外“闽籍商人”主要是由于历史上各种各样的原因,移民到海外“求生存,谋发展”所形成的企业家群体。如遍布全球的近4000万的闽南人(包括台湾、南洋等地)和460多万客家人中所产生的企业家群体。海外“闽籍商人”典型代表如祖籍福清的印尼林绍良、林文镜兄弟,祖籍泉州的新加坡黄亦聪、黄鸿年父子,祖籍永定的胡文虎、胡仙父女,祖籍安溪的香港施子清等,他们对世界经济尤其是东南亚经济圈的崛起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这里重点探讨国内的“闽籍商人”。国内闽籍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这里有两种主要发展途径。其一,依靠自己的人力资本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依靠敢冒风险的企业家精神,通过从事贸易、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慢慢完成资本积累的同时形成企业家能力。这一过程中,农民出身的很多。如恒安的许连捷、柒牌的洪肇设、浔兴的施能坑等。其二,在承包或同国有企业、乡镇集体企业合作过程中,积累经验的同时,完成资本的积累。如才子蔡宗美,福耀的曹德旺等。

第二阶段: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以后,开始投资办企业,进行工厂制或公司制运作。这一阶段,大部分“闽籍商人”主要靠的是经验来选择拟进入的行业。因此他们的知识结构、资金实力及历史惯性决定他们只能进入一些传统产业。如“闽籍晋江商人”长期发展所形成的纺织服装、陶瓷建材、制鞋业、塑料玩具、食品饮料、电子机械六大传统产业。

第三阶段:在实业投资以后,“闽籍商人”又进一步积累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真正能力强的一批企业家逐渐冒出来,他们具有比较强的市场经济运作能力,同时又有能力实施行业上的整合,甚至进行跨国资本运作。如世茂的许荣茂、灿坤的吴灿坤、金源的黄如论、侨兴的吴瑞林、新大陆的胡钢、利嘉的陈隆基、超大的郭浩等。

记:能否举一个详细的例子让我们感受一下。

方:那我就谈谈大家都熟悉的恒安许连捷的创业史和发展史吧。许连捷的创业史和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5年——1985年。和许多贫苦的农村孩子一样,许连捷在12岁时就开始了创业的征程。在晋江他拎着篮子叫卖自家产的鸡蛋,从货郎倌做起,为此还进过“学习班”。逐渐的手头上有了一些原始积累,1979年,他联合几个乡亲在老家办起了“后林”服装厂。1983年,在服装加工厂的基础上,头脑灵活的许连捷又搞起了尼龙拉链。

第二阶段:1985年——1998年。1985年许连捷挣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50万元。挖掘到“第一桶金”后,一般商人也就“小富即安”了,但许连捷却信奉“人生难得几回搏”,顶着市场和别人讥笑的双重压力,决定正式上马。女卫生巾项目。刚开始,做得很苦,一个月的产量要花一年去销售。但到了1986年,企业就有了转机,产销在上半年就平衡了,到下半年就开始供不应求。应该说从1989年以后,恒安就是中国最大的妇女卫生巾、婴儿纸尿裤供应商了。

第三阶段:1998年——现在。1998年12月8日,这是许连捷永远难以忘记的日子——“恒安国际”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恒安为什么去上市,而且到香港?一句话:为了建立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要造就百年不衰的企业,靠什么?技术、设备、人才至关重要,但体制创新是企业保持不衰的法宝。许连捷逐步实现了由普通商人向企业家的转变。1999年上半年,许连捷开始实施变革计划,对整个集团厂长以上的管理人员大调整;2001年9月,美国咨询公司汤姆斯集团携手恒安倾心打造“恒安TCT行动”;2004年“恒安国际”全资收购非上市产业——恒安纸业,“恒安国际”朝“蓝筹股”目标推进;同年,恒安控股收购“香港威信药业公司”,不仅延伸了企业多元经营的触角,并为恒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建立了通道,预示着恒安朝世界级企业稳步迈进。

许连捷创业史和发展史无疑是“闽籍商人”的一个典型范例。

记:无论是海外的“闽籍商人”还是国内的“闽籍商人”,他们的成长过程都是相当艰辛的,而其中所折射出来的企业家精神更让人钦佩。您能否总结一下“闽籍商人”企业家精神的主要特征?

方:可以。同其它地方的企业家群体和企业家精神内涵相比,“闽籍商人”具有很强的个性特色,我认为主要有三条:

一、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的浓厚的企业家意识。由于闽籍企业大部分为个私经济体,因而“闽籍商人”“求生存,谋发展”的市场意识比其他地方的商人更早,也更为强烈。如改革开放初期,侨乡晋江商人利用“三闲”(闲房、闲资、闲散劳动力多)优势,选择股份合作制的形式联户集资兴办乡镇企业,闯出一条以市场经济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共同发展的独具特色的“晋江模式”经济发展道路。

二、以朱熹“理学”为文化导向的企业家文化精神。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角度来看,“闽籍商人”同中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如新儒学中的濂、洛、关、闽四大派中,闽学的代表就是朱熹;而新儒学即为理学,其主要精神在修身养性和爱人爱国。“闽籍商人”深受此理学的影响与传承,养成节俭、勤劳、守信、尚义等理性行为,这对于“闽籍商人”均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闽籍商人”又与时俱进,发扬“爱拼才会赢”的拼搏精神,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如前面所提到的遍布全球的闽南人和客家人对东南亚经济圈崛起所作的巨大贡献就是这种精神的明证。

三、以“坚持福建本地优势,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为导向的企业家发展战略思路。如以曹德旺为代表的福耀集团所走的国际化道路便是一个典型范例。福耀集团早期国际化所走的“生产基地福清化,营销渠道直销化、品牌模式国际化”,同海尔的“国际化就是本土化”的思路有着较大差异,具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而近来媒体所报道的“福建企业群体出走”的现象,如果从积极的角度来讲,应该把它看成是“闽籍商人”为在更大地域范围内谋求企业发展的一种表现。

记:外界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福建省企业长不大;而且其根源在于福建地方文化的封闭性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您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第9篇

中国企业领导力的五大软肋

中国企业领导力存在五根软肋:1.战略力软弱。企业家疲于奔命,顾此失彼,企业缺乏长远规划,愿景模糊。2.人才力软弱。不少中国企业家不珍惜人才,不懂得“以人为本,因材施用”,最终把人才“泡”成庸才。3.文化力软弱。中国企业家喜欢个人崇拜,注重打造领导权威而忽视企业文化建设。4.学习力软弱。中国企业家打造学习型组织往往流于形式。5.执行力软弱。中国企业往往将企业变成准官僚组织,执行力大打折扣。

执行力=动力-阻力

北大领导力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思卓认为:执行力=动力-阻力,要想提升执行力,一方面要减少阻力,另一方面要增强动力。减少阻力的问题要在战略规划过程中解决,而增强动力要从三个方面入手:1.提出愿景,指出未来发展方向;2.规划落地,科学实施;3.成败在人,做好员工激励。

动态

家具消费四大心理特征

家具消费有四大心理特征:1.感性居首。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第一印象做出选择,然后再综合其他因素。2.体验至上。消费者通常基于听觉、视觉、触觉等心理特征来进行购买决策。3.品牌意识模糊。家具行业的集中度相对较低,品牌忠诚度相对不高。4.具有面子消费的特征。消费者选择家具不仅看重其使用功能,更加注重产品的外观、品位,具有面子消费的典型特征。

“海底捞体”的病毒式传播

最近有一种“海底捞体”正在微博上盛行,成为网络营销的新案例:网民竞相夸大自己在海底捞遇到的服务水平,甚至发挥娱乐精神,各种版本层出不穷且在网民之间进行了病毒式传播。不论海底捞是否参与早期“海底捞体”创作,但事情演变到恶搞与讽刺的失控局面,海底捞营销部门就应该予以澄清,否则当顾客感受到产品和服务与期望不一致时,满意度就会降低,进而影响海底捞的声誉。

团购一年蓝海变红海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7月31日,全国团购网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点5472家,平均每日新增团购网站7.13家,目前总量已经突破5500家。虽说团购网站鱼龙混杂,但团购行业梯队已基本形成,最具有实力的10家网站占据了近9成市场份额,而剩下95%的企业或将倒闭。专家认为:大多数团购网站同质化严重,中小团购网站只有通过差异化或商业模式创新才有可能在未来生存。

公司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