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30: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德育最基本的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最优化方法 合作博弈 分配模型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已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资源,流域范围内水资源利用的冲突,归根就是各利益主体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合作问题。解决流域环境问题冲突时,排污权分配是一个重要问题,一般以多目标优化模型为技术手段,以达到流域全局最优策略;但各个主体的既得利益也不能忽视,如何通过谈判达到多赢效果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博弈论也被广泛应用于流域内的排放、分配问题的研究。污水处理厂作为我国常见的排污个体,由于种种原因仍处粗放式管理,同一流域的污水处理厂,可能存在地域性的不公平,未能达到整体的最优化。本研究从这个角度切入,通过建立最优化-合作博弈模型,研究了同一流域内不同污水处理厂的排污量分配及利益分配方案,实现区域整体最优化,并通过利润再分配减少了各参与主体的成本。
1 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在控制改善环境质量方面,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总量控制下的河流排污权分配,我国学者利用优化模型进行研究,如陈阳[1]等研究了一种基于相互补偿的协商分配模型。刘首文[2]等、黄国如[3]等以基本遗传算法求解多个排放口的最优化处理问题。王艳[4]运用最优控制原理与博弈论,研究了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区域间自愿合作协商促进机制。刘红刚[5]等采用合作博弈论方法,建立了在给定污染物总削减比例条件下各区域环境合作的博弈模型。在国外方面,Deininger[6]使用线性规划方法研究了在保证预设水质要求的条件下污染负荷的最优分布。Liebman和Lynn[7]、Shih[8]使用动态规划识别了污染负荷沿着一条河流的最优分布。Loucks等[9]建议对于同一类问题推广线性规划方法。Ecker[10]提出了一个几何规划模型,并用于在维持现状溶解氧水平的基础上优化河流污染负荷分配,以达到处理费用最小化。CardweIJ和Ellis[11]提出了一种最优化模型,用于在考虑参数不确定性和模型不确定性的清况下,进行多个点源的污染负荷分配。总体来说,国外对环境冲突问题的研究日渐深入,博弈论在国外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提出过包括流域污染微分博弈的旁支付方法、流域污染多阶段超级博弈模型等方法,几乎博弈论的每一个最新成果,在环境问题中都能找到应用实例。
2 区域污染物排放量最优化分配模型
2.1 问题提出
假设某一流域存在n个排污口,如n个污水处理厂。将每个排污口作为整个博弈系统的一个参与者,则所有的参与者形成一个集合I 。在给定集合I排放总量情况下,如何分配集合内部各参与者(排污口)之间污染物排放量,并尽可能使其节约成本。其中,不同的参与者用i(i =1, 2, ..., n)表示,其排放量用s表示,各排污口的处理率为η。
由于η为各排污口的处理率,因此可将ηi称为各个参与者(排污口)i的处理策略,将I=(n1,n2,...,nn)称为参与者的策略集。
通常,各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费用,也就是参与者i的成本可以用下式来表达:
区域内总排污成本为:
其中,M表示处理成本,η表示污水厂的处理率,q表示流量,a、b、c分别为参数,具体由于各地区不同工艺设备、成本控制、排污流量等因素而产生差异,需通过具体调查确定。对于同一污水处理厂,若当地管理者要求污染物削减量越大时,则要更大幅度地提高污染物的处理率,以达到更高的治理要求,则处理成本Mi越高。
一般来说,在形成合作联盟之前,各个参与者间无好的信息交流或合作协议,较为公正的排污分配方案是统一采用平均分摊法,例如,每个排污口都采取相同处理率。此时则有:
其中,上标N代表为非合作状态。式2-4即为采用平均分摊方案情况下的总成本。
平均分摊对于每个参加者来说或许是公平的,但这其实是因各参与者间缺乏信息共享、没有形成统一联盟,而形成一个整体高成本的Nash均衡的博弈结果,即所谓的“囚徒困境”。根据合作博弈理论,其结果必定符合Pareto最优,通过形成协议联盟进行合作,降低总体成本,获得额外利益,并进一步将收益公平合理分配,从而使各个参与者合作后的成本都低于合作前的成本,这种做法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当采取合作时,则总体成本存在最优化模型:
其中,约束条件(2-6)表示进行区域合作后的排污量必须到达规定排污量削减指标。约束条件(2-7)表示处理率的范围在0-1之间。
此外,根据合作博弈的定义,该联盟合作后的成本必须小于合作前各成员单干的成本,否则该联盟的形成就没有意义。因此还有下式成立:
2.2 优化模型解析解
3 合作博弈分配模型
3.1 优化模型存在问题
经过优化模型分配后的排放量,虽然在整体经济效益上最优的,但对于参与的各个成员来说,则未必最优。最优化的结果通常为大部分参与成员成本下降,某些参与成员反而成本上涨。因此对这些成员来说,他们没有真正参与合作的动机,联盟也就不能成立。因此,要保证联盟成立,统一优化过程可行,还需进一步对联盟得到的利润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使每个参与成员的成本在参与联盟后都比参与前有所降低,确保联盟合作的可行性。
在这个联盟中,Z(I)是所有参与者都参与的大联盟,同时,任意参与者都可能会形成一个子联盟,该子联盟是大联盟集合I的真子集。因此,若存在n个参与者,则共可以形成2n个子联盟。设某个参与者的子集合K形成的博弈联盟为Z(K)。
定义V为联盟所获得的收益,则V(I)为大联盟所获得的收益,V(K)为子联盟所获得的收益。用pi表示参与成员i从联盟最大收益值中V(I)应获得的利润,集合P=(p1,p2,…pi)称为该合作博弈的分配策略。根据合作博弈的定义,pi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整体合理性:
即每个参与者所分配到的额外收益,等于整个合作联盟比合作前增加的额外收益的总和。
(2)个体合理性:
即每个参与者参与联盟后得到的收益,应当高于他未参加合作时(即单干时)所获得的收益,否则该成员没有参与联盟的动机。
3.2 博弈模型的求解
因此,要对合作联盟得到的利润进行合理分配,就是要求解满足上述条件的pi的过程。合作博弈模型的求解方法比较多,本文主要选择Shapley值法与核心法,分别进行求解。
对于一个联盟来说满足式(3-1)及式(3-2)的分配方案有很多种,在一般情况下,或在强有力的约束协议下,只要满足上述两式条件的分配方案都可以被参与成员接受。但是如果联盟协议的约束力并不强,并假设所有参与者都追逐最大利益的情况下,则还要考虑子联盟的情况。若有数个参与者发现当他们组成一个小联盟后,获得的收益比参与大联盟时要更高,这样他们就不会参与大联盟,而形成收益更高的小联盟了,而大联盟也就随之不能成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联盟的分配必须保证每个成员的的收益都高于他任何可能参与的小联盟的收益,才能保证大联盟的稳定性。
由于核心是满足以上所有条件的解集,因此理论上来说核心内的解才是最符合联盟收益最大化的。从满足整体合理性及个人合理性的角度来说,以核心作为分配策略才最为合理。但遗憾的是,由于要求过高,核心的解集往往是空集,从而大大限制了核心法的运用,因此只能寻求其他的妥协方法进行求解,从而求得到相对公平的分配策略。
Shapley值法是一个重要的求解方法之一,其可确保得到合作博弈的唯一解。其结果可能在核心集合内,也可能在核心集合外,但能保证存在唯一解。事实上,Shapley值法是对于该博弈联盟的每个参与者,考察其对所有可能存在的子联盟的贡献率及其概率大小,按照该贡献率给出参与者在联盟博弈中的一个分配方式。Shapley值由特征函数V确定,特征函数V即该联盟合作后获得的额外利润。由于当联盟中仅存在一人时,即相当于该参与者单干,因此他采取的策略仍为平均分摊法时的策略,即η。由此可知,当联盟K为单参与者i时,V(i)= 0。
综上所述,根据最优化结果得到的分配方案建立的博弈模型,是以求解分配方案P=(p1,p2,…pi)为目标。首先必须求得联盟的特征函数V,包括大联盟I的特征函数,以及所有子联盟K的特征函数。随后根据式(3-3)(3-4)(3-5),寻找该博弈模型的核心,看是否为空集。
一般情况下都采用Shapley值法进行求解博弈模型,因其是根据成员贡献来进行收益分配,且一定有解,解可能在核心集合内。Shapley值法可根据以下公式进行求解:
上式中,Pi即为Shapley值。|K|为博弈联盟K所含的元素个数,V(K)表示包含参与者i的联盟K的博弈特征函数,V(K\i)表示在联盟K中,若将参与者i除去后,剩余参与者组成的博弈联盟的特征函数。
4 研究案例
4.1 案例现状及参数选取
本研究选用粤西阳春市漠阳江流域。参考《粤西水质保护规划》,根据不同规划年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的要求,综合考虑水污染源预测结果、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现状、削减量,提出的漠阳江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方案中的重点规划项目,漠阳江上游的春湾污水处理厂于2010年新建,处理规模1.0万t/d,2020年将扩建至2.5万t/d;合水污水处理厂于2010年新建,处理规模1.0万t/d,2020年将扩建至1.5万t/d;春城污水处理厂与2010年扩建至规模4万t/d,2020年将扩建至8.0万t/d。本研究将采用以上污水处理厂2020年数据。
根据上级单位分配给阳春市的“十一五”COD排放总量,规划提出近年内COD目标总量控制方案,见下表。
表4-1 漠阳江阳春市流域COD总量控制目标
本研究采用2020年COD允许排放量数据进行计算。
此外,由2.1节可知,污水处理厂的处理率参数a、b、c,具体由于各地区不同工艺设备、成本控制、排污流量等因素而产生差异。根据文献调查,式(2-5)中的污水处理参数a=200,b=1000,c=0.8,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为650mg/L。
4.2 最优化方法求解排污量分配
根据上节,至2020年时三个污水处理厂运行规模,可以算出每个污水处理厂的平均排污流量(春湾污水处理厂为1,合水污水处理厂为2,春城污水处理厂为3,下同)及COD产生量。又根据表3-2,由于2020年该流域内COD允许排放量为6686t,因此总的COD处理率应至少达到0.77。在形成合作之前,为公平起见,每个污水处理厂都采取相同的处理效率,即都采取77%的削减率,这能达到管理者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式(2-1),各厂的成本分别为:
即,1号参与者采用0.56的处理率,2号参与者采用0.52的处理率,3号参与者采用0.88的处理率时,可以使总成本达到最小。相比起采用平均分摊法的策略,总体成本共节省了45.45万元。
但是如果直接采用这种方法的话,会使1号、2号参与者的成本有较大的降低,而使3号参与者的成本有较大的提升,这样3号参与者必定不会同意这种联盟的实现。因此,为了使得合作顺利实现,必须对合作带来的收益(即经集体规划后节省下来的资金)用合作博弈模型重新进行分配,使各个参与者在参加联盟后都有所收益,才能保证联盟的顺利进行,保证最优化分配的可行性。
4.3 合作博弈模型求解分配方案
5 结语
本论文对在同一流域的不同排污口之间的排污量最优化分配模型及成本分配的合作博弈模型上进行了研究。以同一流域内的不同排污口为基础,为改变平均分摊法导致成本较高的弊端,在达到管理者要求的处理率的前提下,以总体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排污口处理率分配优化模型,并通过数学方法,求得了该二次规划问题的解析解。由于最优化的结果通常为大部分参与成员成本下降,而某些参与成员反而出现成本上涨,因此这些成员没有真正参与合作的动机,联盟也就不能成立。为保证联盟成立使得统一优化过程可行,通过建立合作博弈的模型,并使用核心解法及Shapley值法,进一步对联盟得到的额外收益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使得每个参与联盟成员的成本都比参与前降低。根据粤西漠阳江流域阳春市范围内的春湾、合水、春城三家污水处理厂,以当地管理者提出的COD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用合作实例用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在满足COD最大允许排放量的情况下,通过组成统一联盟,进行处理率最优化,以及采用合作博弈进行收益分配后,春湾、合水、春城三家污水处理厂分别采用56%、52%及88%的处理率,取代之前的平均分摊法,使得处理成本分别比合作前降低了11.79、10.69及22.97万,分别占总成本比例的4.01%、5.56%和3.86%。可见,通过合作降低成本的做法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陈阳,赵勇,肖江文.激励机制下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的分配模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34(6)
[2] 刘首文,冯尚友.遗传算法及其在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中的应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6.29 (4):95-99.
[3] 黄国如,胡和平等基于遗传算法的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清华大学学报,2002,42(4)551―554
[4] 王艳.流域水环境管理合作促进机制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07,25(8):54-57
[5] 刘红刚,陈新庚,彭晓春.基于合作博弈论的感潮河网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分配模型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3):456-462
[6] Deininger,R.A..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the planning of economically optimal pollution control systems[D].Northwestern University, Evanston,Illinois. 1965
[7] Liebman,J.C.and Lynn,W.R.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stream dissolved oxygen[J].Water Resources Research.1966.2521
[8] Shih,C.S.. System optimization for river basin management[Jl. Journal of the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Federation.1970.42: 1792
[9] Loucks,D.P.,Revelle,C.S. and Lynn,W.R..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s for waterpollution controI[J].Management Science,1967,14(B):166
关键词:幼儿;德育;特征
幼儿德育有些什么主要特征呢?根据这些特征,我们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幼儿德育具有基础性特征
幼儿德育具有基础性的特征,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最基本的起点。例如,培养幼儿爱劳动、守纪律等优良品质的时候,应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得到生活的体验并从中使幼儿受到熏陶与感染。另外,要把良好的道德培养渗透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可以说,幼儿如果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必须具有一些较基本的能力,假如幼儿没有这些基础能力,就无法呈现幼儿自己想要表现的思想行为。
二、幼儿德育具有感知性特征
幼儿德育具有感知性特征,所以,要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就要尽早地采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引导幼儿加入角色之中。例如,培养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及爱憎分明的情感,就可以由演童话剧《小白兔与大灰狼》来表现,以剧中的角色让幼儿进行分辨和体会。另外,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的感知往往会直接影响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例如,家中老爸常常说粗话、说脏话,幼儿久而久之便能效仿;老妈天天爱打扮、浓妆艳抹,久而久之,幼儿也会酷爱打扮。为此,应给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并随时针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及时对幼儿进行说服、进行教育,绝不要错失良机。
三、幼儿德育具有情感性特征
幼儿对身边的一切,不像成年人那样以道德认识开始。而是凭借印象断定是是非非,去凭自己的主观情趣辨别他的好与坏。例如,一个人不管他的心地如何善良,假如他的容貌丑陋、穿着破烂,幼儿就不会与之接触,更有甚者会认为他是“坏人”;相反,一个人的内心不管如何阴险狡诈,假如他能呈现温柔、和善,幼儿就会很快与之接近,把他当作“好人”。正是由于幼儿具有这种以情感体验为主的心理,就形成了幼儿德育的情感性特征。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时,不能空洞地说教,更不能强制压迫,令其服从。而要正面进行引导,用美好的情感去滋润幼儿纯真无邪的美好心灵,促使幼儿茁壮成长。
总之,了解掌握幼儿德育的基本特征,明确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不是单靠教师的“教”就能奏效的,而是要依据幼儿的生理及心理变化的趋势去创设教育情境,内在地激发幼儿的道德情感,引导幼儿巩固其道德行为,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因素多、范围广,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这个特点主要表现在"渗透"二字上。如何"渗透",不仅仅是一个方法问题,重要的是一个教育思想问题。因此,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新形势下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这个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改革的成败。长期的实践证明:"渗透"的一般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强化"渗透",意识是根本。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主要在教师。教师能否积极主动地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于有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或观念。目前,教师在教学中德育渗透意识还比较薄弱。因此,能否强化渗透意识,就成为德育工作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认真思考:
一、增强教师的学科德育意识
我们说教学具有教育性,学科教学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科德育可以不通过教师的努力,靠“自发渗透”来完成,而是要强调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有强烈的德育意识,通过教学设计和引导,才能达到学科德育的目标。当前在以下一些方面应努力转变观念:
1.转变教育思想,确立学科德育是学校德育主渠道的观点
学校德育的实施,需要建立一整套德育工作操作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信息管理、团队活动、班主任工作和校外教育,也包括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这些渠道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优化德育效果。但一段时期以来,由于我们存在“教学等于智育,活动等于德育”的片面认识,割裂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对学校德育的实践和研究仅限于团队活动、班主任工作、校外教育等方面,而忽略了学校德育的主要渠道——学科渗透德育的实践和研究。离开主渠道抓德育,“就德育论德育”,这就势必削弱了德育的整体功能,影响了学校德育的时效性。
2.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增强“育人”意识
实施学科德育渗透是对重智轻德、重知轻能、中教轻学的应试教育的否定,必然引起教育观念上的深刻变革。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的实质就是教书育人,育人是核心。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要关心教育观念,首先要改变“分科传授知识”的状况,把教学工作提高到全面育人的高度来认识。现代教师不再只是单纯传授知识,为分数而教的“教书匠”,而是全面育人的灵魂工程师。
二、提高教师的"德育渗透"能力
实施学科德育渗透,是"教书育人",还是只教书不育人?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在部分教师中还比较模糊。要达到“育人”目标,教师必须以正确的教育思想做指导,具备过硬的育人基本功,精湛的教学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把渗透列入评课标准,作为教师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这样常抓不懈,方能抓出成效来。作为教师:
1. 包括环节中要突出渗透意识和目标设计
实施渗透是一个细致具体的运作过程,要从备课上精心准备,教学设计,要有双目标意识。(不但要有在双目标、能力目标、还要有德育目标,)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2.德育内容上要把握好学科特点和适度原则
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但因为教材是以知识为体系的,主要是为传授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为目标,所以我们在对学科德育内容的把握上要注意几点:(1)要从文纹理学科档不同特点出发,各有侧重。总的来看,文科教材以形象思维为主,其思想性同它的艺术性、形象性连在一起,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理科教材则以逻辑思维为主,其思想性是以抽象的方式体现在科学性之中,有利于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2)除挖掘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以外,还应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补充教材以外的德育内容,尤其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方面的内容。(3)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在德育内容的安排上有所侧重。
3.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以情育人,自然渗透
学科德育注重认知,也要注重情感;注重外部输入,同时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即内化。因此,学科渗透中情感因素是相当重要的。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教师的喜怒哀乐能使学生产生心理移位,在教学中有这样的实例:相同的教材,教师的情感投入不同,其效果也大不相同。就是用自己真实的情感去创设情境,就容易与学生产生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从而受到良好的德育效果。相反,如果只是干巴巴地照本宣科,那么,无论多么感人的教材也会导致教育和教学的失败。柳斌同志在全国“情景教育”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育人以德是重要的,育人以智也是重要的,但如果离开了育人以情,那么德和智都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在学科渗透德育的方法上虽无固定模式,但应根据学科德育的情感性和渗透性原则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然接受,并且古脑入心。切忌简单化、庸俗化的形式主义。
三、加强学科德育的管理过程
关键词:幼儿 德育 行为习惯 教育
幼儿园的德育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常规活动中,主要培养幼儿最基本的思想行为习惯,为幼儿品德和良好个性的形成起到奠基作用。但我从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的德育教育还滞后不前,需要教师及家长共同教育培养。下面从几方面说说德育教育在家园共育中的重要性:
一、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奠基阶段,幼儿可塑性强,所以这一时期应注重对幼儿施以良好的德育教育,让幼儿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行为。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幼儿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幼儿德育存在的问题
(1)占有欲强,自私自利。
(2)缺乏协作,缺乏爱心。
(3)娇惯任性,礼貌性差。
(4)依赖性强,独立性差。
2.幼儿德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所在
(1)家庭教育跟不上,幼儿经常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强,不善于和小伙伴交流及分享。
(2)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态度在如今的幼儿园里也表现得非常突出,孩子对身边的伙伴及周边的事情往往是爱理不理的样子,缺乏应有的热情和爱心。
(3)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孩子行为放纵,缺乏礼貌。现在的孩子,有一部分是爸妈工作,爷爷奶奶接送并照顾,俗话说“隔代亲”,爷爷奶奶对孩子真是没得说,久而久之,孩子胆大放纵。
(4)幼儿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现在的幼儿由于家长的溺爱,经常依赖于家长,独立性太差了。
三、推动幼儿健康发展的举措
1.发挥幼儿园对德育教育的推动作用。
(1)转变德育观念。
教师应明确幼儿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发展方向,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幼儿主体观念。如:不小心撞倒了孩子应真诚地说声对不起;需要孩子帮忙时应诚心地说:“你可以帮我一下么?”接受别人的帮助应诚意地说声谢谢。要努力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真正做到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2)活用德育方法。
在幼儿德育的教育方面,也应采取分层次教学。对能力较强、已具备较好行为习惯的幼儿,应对其行为习惯进行充分肯定,使之成为别的小朋友学习的榜样;对能力一般的幼儿,更应该充分关注,采用榜样示范法,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3)创新德育载体。
我们可以抓住孩子好奇求乐心理的需要,设计、组织幼儿活动,调动幼儿知情意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一是情境式德育,如可在幼儿园开设“文明礼仪岗”,每班轮流值岗,让孩子们在彬彬有礼的环境中习惯各种礼貌用语;二是主题式德育,如可组织孩子在多媒体教室中观看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视频,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是节日式德育,如“清明”、“六一”、“十一”相关节日的教育。
2.发挥家庭对幼儿德育教育的联动作用。
对幼儿实施良好的德育教育,光有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应让家长积极主动地关心、支持和参与到幼儿园德育工作中来,成为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共进者。在家庭德育工作中要做到:
(1)爱而勿溺。
在对幼儿进行德育工作时,家长要善于抓住契机,从常规教育入手,放手让幼儿多锻炼、多实践,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如:在家中应让幼儿独立洗脸、穿衣、吃饭、叠被子,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榜样示范。
孩子大部分时间是与家长在一起的,长辈的言传身教作用就非常明显。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形象,成为孩子成长的表率。
(3)正面引导。
朗诵似乎是语文学习的专利。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新的政治教学中有许多人文性、情感性的东西,比如亲情、友情、民族精神等,对于这些人文性、情感性较强的内容,我觉得讲授起来比较枯燥,效果也不是很好。只有我们感受到的东西才能更好地理解它。正好新课程的课本为我们提供了很好感受这些情感的平台----朗诵。比如在学到友情时,关于真正的友情是什么是值得每一位学生思考的问题,答案也很广,此时课本中的中英文对照诗歌《朋友》引起了我的注意,干脆举行一个小小的朗诵比赛,学生们很起劲,有的干脆用英语版的朗诵。学生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此时再去讨论,学生们对友情的理解便已经基本到位。再比如学习精神时,我想,再多的解说也比不上的《七律.》来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所以我就干脆让学生朗诵甚至要求背诵,这样,学生不仅对精神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还提升了人文素养。
二、概括段落大意、分层次
这是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各个学科之间的综合越来越加强,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成绩不好、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学好政治,尤其是一到综合试卷,材料一长,有些学生就无法下手了。不会看材料,看不懂材料,看不懂问题的现象非常严重。我想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不妨就借鉴一下语文的分层、概括大意的方法,让学生得到锻炼。比如在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候,我们就拿出一小节,让学生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大意。由学生概括出两层的大意:一是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后在复习时加上我国哪些政策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这样一种概括式自主学习得出的东西远比我们老师讲授理解得深刻,同时也理清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这样一种最基本的认识问题的基本思路。
⑴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①生活教育思想中包含了生活德育的诸多理念。明确提出生活德育的概念,把生活德育作为一种德育模式加以理论和实践操作研究的目前还没有,但是纵观古今中外,关于生活教育的论述与思想可谓源远流长。在西方,以法国启蒙运动的巨匠卢梭的自然教育(实际上是较早的生活教育理论)和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最有影响;在我国陶行知先生是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生活教育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接,要求教育活动既关心儿童未来的生活,也要关心儿童的现实生活;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指出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个性,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还强调儿童自我人格的完善,指出教育既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也要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第四,生活教育强调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的这些主张给生活德育的研究以很大的启迪。
②道德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道德是通过展现人的生活和在人的交往中形成的。近年来,在德育研究领域,许多研究者已深刻认识到德育目标过高、过空,德育内容过于理性、过于抽象,德育途径方式过于单一甚至违背学生道德心理发展规律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于是德育需贴近生活,需加强情感性、加强道德主体实践渐渐成为一种研究的趋势。
⑵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联系:借鉴杜威、陶行知等生活教育的思想及道德心理学关于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提出和构建生活德育模式的理论和操作样式,以制订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并对其终生有益的切切实实的德育目标,创造性地运用并形成重情感、重情境、重实践、重体验的具有鲜明现代生活教育特征的生活德育方式,为提高基层学校德育实效,同时丰富德育理念与德育模式服务。
区别:生活德育的研究在目标上强调最基本的道德生活态度、参与和营造道德生活的能力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强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在方式上强调通过生活实践进行教育,强调学生道德情感、认知、行为发展的整合性;在内容上强调以学生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道德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即强调德育内容的生活性;在评价上强调开放性,即每个人的道德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道德教育不应该以唯一的标准去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总之,生活德育的研究是跳出德育看德育,进行的是理论建构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研究。
2、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改变目前德育的单一刻板模式,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和个性生活化。同时,研究与实施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水平。而且本课题研究的生活德育模式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理论价值: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将努力建构起生活德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能充实和发展当前小学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模式。本课题实施将为道德教育理论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是在充分研究文献、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向南师大及有关教科研部门的专家、教授提请咨询与论证,因此本课题符合当前德育改革的方向,具有现实针对性,理论依据充分、科学。
2、本课题研究理论假设合理,目标内容清晰,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
3、学校九五期间承担省级立项课题“构建现代生活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而且,本课题研究人员配置合理,既有专家与教授的指导,又有出色完成九五课题的校级领导的亲自挂帅,再加上一支“九五”研究中锤炼、勤学肯钻、勇于实践的骨干教师队伍,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较佳的人员保障。
3、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课题界定:
生活德育,即重视生活中道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生活实践进行道德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生活质量而进行德育。生活德育强调将道德教育深深地扎根于儿童生活的土壤,让德育与受教育者个体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集体生活等紧密相联,用学生自己的生活、自主的活动本身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启迪与引导,以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让学生过一种道德的生活,自主地建构道德经验,提升道德水平。
生活德育研究是在现代生活教育思想和小学生道德形成规律的指导下,在小学教育中构建生活德育理论框架、目标、评价、内容和操作方式,通过研究与实施,改革学校德育方式,提高德育实效性,促进学生基本的道德生活态度、参与并创造道德生活的能力、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支撑性理论:
1、生活教育的相关理论。生活教育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接,要求教育活动既关心儿童未来的生活,也要关心儿童的现实生活;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指出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个性,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还强调儿童自我人格的完善,指出教育既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也要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第四,生活教育强调教学做合一。
2、现代德育价值观。现代德育充分关注生活中的人,关注人和人的生活,道德教育是为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服务,引导人去建构个人完满的道德生活,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的生活结构中获得个性的完满,实现德育目的。正如鲁洁教授在《德育社会学》中所说,德育的终极意义表现在“不仅让人们去遵守某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使社会的发展得以按部就班地进行,它还要促使人们找回那个已经失落的世界,失落的自己,使人们拥有世界,拥有自己。”
3、主体教育思想。道德是贯注着人的主体精神的自由自觉活动。道德作用的发挥及其存在无不以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和人的自由自觉为前提。道德行为的本质是主体性的。先天心理图式的存在决定着即使是0岁的婴儿也不等于道德上的“白板”,他们已经通过社会性遗传,获得了社会性心理文化特征,因此儿童从一开始就是道德生活的主体,而不是道德容器。我们应该把学生视为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志、选择愿望、自主负责性的主体。
4、现代德育实践观。道德的本质在于实践。首先从德育目标看,既包括对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培养,也有对学生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锻炼,而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所以德育目标本质上是实践的。其次,学生的道德是在活动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的本质是实践的,所以德育过程本身应该是一种实践活动。第三,德育实践活动才是检验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所以,德育应该是德育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
5、道德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人的品德是在一定的心理背景下和活动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德育离不开心理学所揭示的心理活动的形式及其规律的指导。小学生在道德生活中的主体性尚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状态,尚处于由他律向自律、由模仿向创造、由顺从向选择,以及由潜在的主体向现实主体、由自发主体向自为主体的矛盾转化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儿童这些特点,在德育过程中,充分顺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道德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教育。
4、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理论假设:道德是在道德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道德形成过程是一个主动、整体建构的过程,也是个性化和社会化统一的过程。本课题期望通过构建和实施生活德育的实践操作模式,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道德生活态度、参与和创造道德生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研究目标:
①研究形成生活德育的理论框架、目标、评价、内容和操作方式。
②改变教师的德育观念,提高教师的德育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健康积极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5、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⑴生活德育的理论框架研究。在充分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较为系统的学习、思考与梳理,对生活德育的内涵、特质、价值观、学生观、活动观及生活德育的原理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建构起生活德育的理论框架。
⑵生活德育的目标体系研究。生活德育重在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道德生活态度、参与并创造道德生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让学生过一种道德的生活。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与道德心理发展水平的不同,在道德生活的态度、参与道德生活的能力、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上也应该有相应的更为具体的目标指向。这一子课题的研究目的就在于形成一套符合学生年龄段特点的生活德育目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3―0028―01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力和保障。学校要时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格素质的培养。近年来,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改善和加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大多数学校依然重智育轻德育,重形式轻效果,有些学校虽然做了大量的德育工作,有时甚至搞得轰轰烈烈,但效果不佳,其中原因,值得思考。
一、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 “五育并举, 智育为首”仍是教育主流。虽然各校高举“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旗帜,但实际上仍然是“智育为首”;虽然在新课改背景下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仍然占主导地位,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目的,德育工作被大多数人遗忘在了历史的角落。
2. 德育工作重形式,轻过程,无结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是现在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真实写照。学校只重视方案、制度等形式上的内容,轻视德育过程,结果根本就无从谈起,一系列德育方案、计划都是纸上谈兵,德育工作被边缘化。
3.德育目标定位过高,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方法陈旧简单。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定位“高、大、空、远”,远离学校与学生实际,忽视了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人为地被拔高,造成教育的表面化、形式化,不能真正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德育内容政治色彩过浓,总是跟着社会政治形势在转,学校经常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发文突击开展热点政治教育,违背了德育工作的长期性、系统性规律;德育方法陈旧简单,有些教师仍然采用防范、压制的教育方法,缺少必要的疏导与沟通。
4.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有名无实。由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式的不一致、与社会教育内容的不相符,一些家庭“封建家长制”的意识仍然十分严重,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不足;社会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也明显不够。
5. 留守儿童的教育已成为学校最棘手的问题。在农村学校,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是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他们平时无法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个性、心理发展异常,有的甚至会违法犯罪。学校对这些学生的管理力不从心,老师就是使出浑身解数,有时也感觉无可奈何。
6.德育评价机制不完善。现阶段德育工作实效难以评估,德育工作考核难度大,至今还没有真正建立科学化的德育工作评估制度。在教师岗位责任制考核方案中虽有德育工作的考核项目,但在具体评估操作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操作可行性小,致使德育工作再次被边缘化。
二、解决策略
1. 以人为本,确立学校德育工作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的内涵在不断丰富与充实,但对人的发展将始终成为德育工作的永恒追求。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内心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是非观念,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心态融入飞速发展的新社会。
2. 因人而异,确定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要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来开展教育,尤其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创新德育工作载体,丰富德育活动内容。学校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既要加强课堂内的政治、文化、专业课的教学活动和课堂外的文体活动,还要加强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社会考察、团队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思想品德课;主载体;德育功能;合作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335-02
为了适应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要求,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要切实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实行素质教育,首先应把德育放在首位,中学思想品德中的教材、课堂教学能起到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载体”作用。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这是广大政治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我想就如何提升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谈谈自己粗浅的几点体会:
1思想品德教师首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不断涌现,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充实知识,才能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本领,才能胜任教学。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教师,他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二是有良好的言行修养和道德觉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要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要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2要认真专研教材大纲、学习《课标》要求,探索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1认真开展教学活动,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把教学的立足点放在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和行为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注意寻找知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教育的结合点,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努力使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和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觉悟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2.2努力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提高吸引力,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前提条件。没有吸引力,就没有生命力。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热点”、“难点”问题,联系实际展开教学。如当前存在“经商热”、“出国热”和“超前消费”等现象。在教学中,要讲清讲透原理,也要敢于触及现象,善于用疏导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使理论知识更具体、更深刻、更生动,从而更具有吸引力。提高说服力,就是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用举例分析归纳的方法,使学生弄通理论知识,增强思想品德课的信度。如学习十六大报告、国内国际的最新建设成就和时事等,材料要“精”,对所掌握的材料要“去粗求精”,尽可能做到完整、典型、精确。材料要“实”,就是要言之有物,要有实际的东西,要用学生熟悉的实际经验、实际感受的内容来举例,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内容的起真实感和亲切感,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说服力。
2.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自我教育形式和社会实践活动。
2.3.1学生的自我教育形式很多,它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具体教学中,我们不妨围绕学生的思路转,当“导演”,而不当“演员”。可以结合国内重大时事和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如主题班会、课堂辩论、小品表演、演讲比赛等形式,帮助学生走向讲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3.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包括“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形式。“请进来”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或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邀请有关人士来校做专题讲座。“走出去”是根据教学内容或学生疑惑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3思想品德课还需要教师进行合作教育。
摘 要:新时期正确认识和把握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新的内涵,是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学校德育教育的基本前提。高职院校的不断增加,扩招学生的不断增多,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德育教育;新内涵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0)04-0090-03
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一)在社会转型期,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道德困惑,道德素质下降
价值观念多样化使高职院校大学生面临道德价值取向的困惑。一些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模棱两可,个人知行难以统一。调查显示,有近半数的大学生感到“有些事好坏难辨”以致无所适从。不少人一方面对社会上的道德现状表示不满,另一方面又明确表示为了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需求,将放弃自身道德追求,实用主义态度明显,道德取向也呈现多元化。
主体意识增强导致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社会责任感淡化。调查发现,有60%左右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已经把诸如“为国家作贡献”、“增强事业责任心”等排除在自己的就业和工作动力以外,他们基本上都将与个人利益有关的因素视作就业和工作的主要动力。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意识充分张扬,个人利益备受重视,这本无可非议;但现代社会,也更强调社会责任感、尊重他人和团队合作,高职院校不少大学生对个人和对自我的过分强调,已显得不是十分健康,很容易滑向功利主义,落入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泥潭。
过分现实的效益观念诱发拜金主义倾向。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过分强调报酬高低,敬业精神严重缺失,职业道德水准下降。调查反映,有近六成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把“报酬高低”作为今后择业的最主要条件,一半以上被调查者认为,现在最流行的观念是“一切向钱看”,而认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大学生所占比例却少之又少。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个性问题分析
心理素质薄弱。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相比,甚或与名牌大学的大学生相比,其心理素质存在明显差异。前者高考考场上的失败者居多,多数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自卑感较强,一些学生是出于无奈才进入了高职院校的校门。因此,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大学生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强、动力不足,自我定位不准确,对自身的潜力和自我实现意识的认识等相当模糊。
家庭教育缺陷。对一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和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比较发现,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父母亲文化水平明显不及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父母亲文化水平。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家庭中,父母亲双下岗的比例要明显高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家庭。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父母亲在文化程度、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不同,因而他们得不到必要的、正确的和更好的家庭教育。
二、明确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目标的立足点
(一)思想上统一认识
确立核心价值观。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道德力量正显示出它的核心地位。社会的发展呼唤道德重建。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除了应该持有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方面的教育通行证外,更重要的还应持有“作为人的道德意识之核心的事业心和开拓心”的第三张教育通行证,否则前两张通行证也将变得毫无意义和价值。
企事业等用人单位高度重视职业道德。绝大部分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的最大希望和要求就是:如何做人和工作责任心的培养。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几乎一致认为,经验、知识、能力,可以在工作岗位上、在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培养,但是一个人的为人品质和工作责任心等这些基本素质必须从学校抓起,逐步形成。因此,我们应当从现代化的视角去全面认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尽力去实施和提高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现实性和有效性。
以发展的观点正确认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培养。目前高职院校的规模在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主流是好的,他们可塑性很强。怎样看待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素质,如何有效开发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潜能?关键一点在于要用发展的观点去正确认识“早慧”和“晚秀”的问题。在社会现实中,能够进入普通高校,特别是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在学生群体中可算“早慧”者,他们的素质是在天赋与环境、个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中,以其较早形成的积极反应和自觉自为性而获得的。而进入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暂时还未产生积极反应和形成自觉自为性。调查和测试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智力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智力并无太大差异,而主要的差异在非智力因素上。因此,在社会激烈竞争的时代,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德育教育,重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创造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培养环境,才能让一大批“晚秀”者脱颖而出。
(二)实践中善于把握
针对性和系统性。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困惑、家庭教育的缺陷、自身潜能的开发不足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成长、成才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在专业技能教育之外,较之一般大学教育面临着更为繁重的德育教育任务。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只有直面现实,提高针对性和系统性,才能收到成效。实践证明,仅实施和贯彻一般德育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收效不大。在世界日趋开放、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德育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丰富德育教育新内涵,将社会道德意识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艺术教育等作为一个大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大德育”,并围绕这一核心运转,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
层次性和连续性。社会道德意识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艺术教育既有层次性,又有连续性,相辅相成,系统展开。一般而言,这四方面的教育可按社会道德意识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艺术教育依次进行。应将社会道德意识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最基本的大德育内容,通过这两个教育来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大学生的人格意识,以保持心理上的健康。以此为基础,再进行从行为规范到理想追求的道德教育,即从遵守社会公德、树立职业道德、规范行为的教育入手,推动高职院校大学生向崇尚高尚、追求理想的层次发展;以不侵害他人利益为最基本的准则,到乐于助人再到乐于奉献,逐层跃进。艺术教育处于大德育的较高层次,进行艺术教育是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教育实践证明:艺术教育首先是真善美的教育,真善美的教育无疑将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所以这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道德教育;其次,很多艺术教育都有助于开发人的右脑,左右脑的协同开发,也就是开发人的潜能,这将大大有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成为“晚秀”者。当然,如何充分发挥大德育的整体效能,在较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施教者的知识和能力。
三、实施德育教育,定位新的内涵
(一)遵纪守法、行为规范,实施法制教育
树立基本的法律意识。通过反复教育,逐步使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觉地以此来指导、规范、评估自己的行为,从而避免自己在从事某项活动、就业工作或日常行为上违纪违法。
树立全面履行法律法规义务的意识,这对于法制社会建立来说尤为重要。具体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和法令的义务;不损害国家、社会、集体以及他人行使权利、自由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安全、民族团结的义务;积极参加就业培训、职业教育和各种劳动的义务等。
(二)责任意识、人格健全,实施社会道德意识教育
高职院校大学生即将或已经成人,应该不失时机地进行成人教育和社会道德意识教育。当代青年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这是成人教育的主要内容。成人的素质要求应从基本要求、责任、任务三个方面来把握,从社会要求和自身人格发展的角度来明确。
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做“四有”新人,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好公民,成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实用人才。
自身人格的健康发展,其最基本的要求是: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学会心理的自我调适,保持身心健康发展。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过一个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也就是说,人的健康与否应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对于一个即将或刚进入社会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说,成人教育及社会道德意识教育的重要任务无疑就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具体地说就是要达到以下四个目标:保持开朗的心境,能排除心理障碍,甩掉精神包袱,持续稳定地保持愉快、满意和自信的心境;保持正确的自我认识,具有自我反省的自制力,不妄自尊大也不自暴自弃,面对现实,经常保持一种进取心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能用尊敬、信任、友爱、宽容、谅解等积极态度与别人相处;保持与社会协调一致,对周围社会环境能尽快接触,正确认识,适应能力强。
(三)明确职责,爱岗敬业,实施职业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中心任务就是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要运用多种方法去调动、激发每个大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和专业,明确工作的意义和职责。
尽管职业道德具有多样化的趋向,但其构成的要素大体可从四个层面上加以归纳,相关的教育也可由这四个层面切入。
明确就业目的。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从个人来说是为了保证企事业单位及自我的生存和发展;从企事业单位来说则是为大众服务和为了国家和民族战略目标的实施,后者与前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确立价值理念。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后应把企事业单位当做自己的家一样来爱护,并为之奋斗,以使之取得优越的竞争地位和发展空间。
把握基本规范。高职院校大学生应努力做到:尽职守责;礼貌待人;积极主动。恪守基本规范,履行价值理念,实现就业目标。
树立自我评价观念。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树立敬业精神,形成“以遵守职业道德为荣,以违背职业道德为耻”的理念。这种自我评价理念的确立,是职业道德规范得以有效推广、执行的保证。
(四)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实施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