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电子政务文献综述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7 16:28: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子政务文献综述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电子政务文献综述

第1篇

原文

1.1问题提出

电子政务正在成为当前的全球经济和技术的热点,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系统的互联互通、业务流程重组、信用与安全、电子政务的实施环境等,这些问题正在阻碍电子政务的实践。其中“互联互通”问题尤为突出和紧迫,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专家组主任吴敬琏教授就呼吁人们高度关注和解决目前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孤岛”问题,并担心这种现象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信息办副主任也多次强调要解决互联互通和“纵强横弱”的问题。我国电子政务的实践中,存在相当多的信息孤岛和“互联不互通”的情况。如果没有互联互通,那就无法发挥网络技术带来的优势,在这个意义上,电子政府(Electronicgovernment)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网络政府(Networkgovernment)的问题。只有实现互联互通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府,只有解决好互联互通问题,才能使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上一个新台阶,发挥更大的效益。

1.2选题意义

由于缺乏必要的互联互通,当前政府网站普遍存在难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换等问题,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的问题,阻碍了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911事件使美国政府认识到政府部门(美国情报部门)之间数据不共享带来的重大危害。但我国政府的部门分割和信息孤岛现象也很严重,Sars事件部门之间信息相互不沟通,统计数据不准确,给了我国深刻的教训。离开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只是把权力分割的部门搬到网上,用户获取信息和服务没有得到更大的便利,难以真正实现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目标。因此研究互联互通的问题,不仅具有学术意义,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1.3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

本文以电子政务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相关文献和案例,对电子政务中的互联互通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第一章:说明论文所研究问题的提出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对政府电子政务的基本研究现状和基本理论进行综述;对论文的基

目录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相关研究综述

第四章互联互通的解决方案

第三章互联互通问题的相关表现

第五章互联互通的成功案例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资料

【1】金江军,潘懋.电子政务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电子政府评价理论发展现状.电子政务网

【3】互联互通——电子政务的重中之重.新浪财经,2003-09-01

【4】国务院信息办:互联网存在六大“弊病”.

【5】朱步楼.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几点思考.人民网,2003-05-13

【6】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分析.电子政务研究网,2005-03-23

第2篇

关键词:高校;电子政务;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183-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信息化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积极推进高校电子政务,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高校管理的规范和协调,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是建设现代化大学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电子政务的内涵

从高校电子政务的内涵研究来看,目前国内学术界的观点在称谓上稍有不同,主要有“高校电子政务”、“高校电子校务”、“高等教育电子政务”、“高校校务信息化”等不同表述,但内涵上是基本一致的。

张琛认为,教育电子政务是国家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育电子政务基础网络、教育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公共电子信息服务与在线业务、教育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与基础数据库、教育电子政务信息化规范和标准规范、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人才培养、电子政务技术支持体系与保障体系、教育电子政务试点小范工程教育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统计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网上招生录取与调剂系统、办公与信息交换系统、现代远程教育监管系统等[1]。

王勇杰则认为,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校园电子政务建设则由下面基本组成部分:办公管理、教务管理、学生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工管理、资产管理、校园信息、校园网站、论坛、远程教学、图书馆管理、电子备课系统、在线考试系统、系统维护等[2]。

王根健认为,教育电子政务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电子政务和各级各类学校的电子校务,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电子政务特指高等院校的电子校务,是指高校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实现公文、信息传输无纸化,提高院系和部门的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方便师生员工方便快捷地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参与决策,更好地实现校务工作的现代管理[3]。

二、高校电子政务平台的功能、特点及其应用的必要性

王立新概括了高校电子政务系统应具备的五个功能:(1)展示(Show);(2)(Distribution);(3)服务(Service);(4)教育(Education);(5)交流(Communication)[4]。

王立新从比较高校电子政务系统与政府级电子政务系统的异同入手,分析了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特点:(1)高校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建立在一个极具效率的网络平台上。(2)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服务对象明确,业务规则。(3)高校电子政务系统所处理的业务相比于政府级电子政务系统,具有单一性与集中性的特点。(4)高校电子政务系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5)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建立可以由高校相关部门和消费者共同来建设[4]。

张琛则认为,高校教育管理中推行电子政务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校教育管理中推行电子政务是迎合高等教育发展多样化的需求;(2)推行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高校管理的效率,缩短常规事务的处理时间,实现信息动态管理,加快信息的交流和信息处理速度,保证了信息的价值性,有助于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和价值;(3)推行电子政务可以有效降低高校教育成本,包括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1]。

王拔群认为,推行高校电子政务有四点必要性:(1)工作人员已经具备了电子政务办公的条件;(2)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3)有利于各部门和全校师生员工之间达到互动效果;(4)有利于提高各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5]。

三、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对于目前我国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学者们进行了积极广泛的学术探讨。王长全认为,目前很多学校在电子政务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应用软件“孤岛”现象严重;(2)各自归口管理,缺乏统一规划;(3)培训服务体系不完善,应用水平整体偏低;(4)安全问题挑战高校电子政务系统[6]。

李烨阳则指出,由于高校电子政务项目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建设涉及高校的各个部门及院系,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不少高校站点在规划建设、管理维护以及安全性方面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从页面制作、审批、更新,流程管理,应用开发,安全性保证,与后台应用系统(如OA和业务系统)集成的以及相互支持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运营方法和技术平台还有待建立和完善;(2)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实施建设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各所高校对于系统所采用的技术及所遵循的信息标准各不相同,因而造成了高校电子政务系统各自为政的局面;(3)高校对电子政务的实际应用效果存在漠视现象,对于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培训工作做得远远不够[7]。

王勇杰则将校园在建设电子政务中存在的问题概括为:管理观念的问题;软硬件的矛盾;应用软件“孤岛”现象严重;多头管理之间的推诿现象;安全问题等[2]。

王拔群则强调,我国高校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有其普遍的原因,同时也有自身的特殊原因,不仅在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而且在高校之间也存在“信息孤岛”现象。高校推进电子政务的难点在于认识观念不强、存在无序现象、体制建设还不够健全等几个方面[5]。

周敏认识到,“行政保密往往使电子校务只能报告‘好消息’”、“监督机制的缺位往往使电子校务只能成为‘硬件摆设’”、“资金短缺不利于电子校务建设的长期性与连贯性”是目前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瓶颈所在[8]。

总的来看,我国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观念仍然落后,重视程度不足;(2)各自归口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协作共享不到位;(3)软硬件建设存在问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4)应用软件“孤岛”现象严重;(5)应用水平整体偏低;(6)配套体制建设还不够健全;(7)安全问题挑战高校电子政务系统;(8)资金投入不足;(9)培训服务体系不完善,专门技术人才培养不到位;(10)监督机制缺乏。

四、推进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国内学者在提出了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靳海亮、高井祥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1)统一领导、系统规划;(2)准确定位,搞好设计,降低成本;(3)要在最低成本核算的基础上,确保资金投入;(4)完善规章制度,保证信息安全;(5)要加强管理和服务[9]。

王勇杰则指出以下几点:(1)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注重投资成本与利用效益的核算;(2)领导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完善科学管理体制电子校务建设需要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力投入软硬件设施,促进各级部门推行电子校务;(3)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减少信息孤岛;(4)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高校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2]。

朱飞强调,要构建以数字化校园为核心的高校管理新模式,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重构管理理念是先导;加强软硬件建设是基础;全面质量管理是关键;提升人员能力是核心[10]。

王拔群对高校实行电子政务办公提出几点建议:(1)要建立良好的硬件环境;(2)选用合理软件和搭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3)要做好安全保密工作;(4)深化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5)转变观念,实行信息公开;(6)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5]。

周敏认为,推进高校电子校务建设的对策应当是:(1)行政改革,还电子校务“信息公开”的重要职能;(2)利用联网技术推进“信息披露”式的行政监督;(3)设施整合,构建有效的电子校务模型;(4)系统规划,科学管理,促进电子校务的发展[8]。

王达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应当做到以下五点:(1)组织落实、机构到位是保证;(2)建立电子政务队伍是关键;(3)队伍信息化水平的培养提高是基础;(4)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5)分步实施,从易到难,稳妥展开[11]。

综上所述,推进高校电子校务建设的对策建议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1)领导高度重视,统一领导、系统规划,转变观念,实行信息公开,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建设体制机制,统筹协调,明确职责;(2)加强高校上下级、高校部门之间和不相隶属单位的广泛协作与交流,整合各高校信息资源,推进信息资源共享;(3)大力投入软硬件设施,建立良好的硬件环境,选用合理软件搭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大技术开发和普及力度,加快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行业标准,推动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利用和保管;(4)准确定位,搞好设计,系统规划,科学管理,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减少信息孤岛;(5)深化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各级部门推行电子校务设施整合,构建有效的电子校务模型,加强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性;(6)出台实施细则,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加强管理和服务;(7)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加强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8)加大电子政务建设经费投入,注重投资成本与利用效益的核算,要在最低成本核算的基础上,确保资金投入;(9)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注重梯队建设,加强专业技能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电子政务队伍;(10)完善高校电子政务的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张琛.对高等教育管理中推行电子政务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7,(36).

[2]王勇杰.高校数字化校园的电子政务发展[J].时代经贸,2008,(S1).

[3]王根健.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6).

[4]王立新.论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16(3).

[5]王拔群.积极推进高校电子政务系统建设[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9,11(4).

[6]王长全.高校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3).

[7]李烨阳.浅谈高校电子政务建设[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1(3).

[8]周敏.对高校电子校务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3).

[9]靳海亮、高井祥.加快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6,24(2).

第3篇

摘要:全球范围内电子政务的不断推进,使得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越发受到重视。针对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进行综述,对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研究成果进行简单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旨在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综述

电子政务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被各国家政府认为是“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核心工程,成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必然方案,但是,与一般的建设项目相比,电子政务具有高投资、高效率、高风险、营运时间长以及投资完全不可逆等特点。鉴于这些特点,我国许多机构和专家学者都展开了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本文主要目的就是在探究国内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的不足之处,为我国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1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情况

1.1各种机构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

国内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面主要是通过建立网络化政府绩效评价管理体系,使各种及官员行为置于全社会的评价、监督和考核之中。目前许多公司、大学、网络、实验室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战略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有突出研究成果的机构主要是:国家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公司、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研究课题组、赛迪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北京时代计世资讯有限公司、广州时代财富科技公司等等。对机构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有待专家、学者去考证、评估,本文将着重介绍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所以在此就不详细叙述了。

1.2国内专家学者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许多专家、学者根据电子政务自身的特点,基于不同视角,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理论、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研究情况如下:

1.2.1基于多种视角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一个涉及到许多领域的体系,因此,对其研究也存在许多不同的视角。从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相关者分析出发,能够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评估。有学者就基于相关者的角度,提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360度全面绩效评估体系。另外,也有一些研究者基于语言属性的视角,运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借鉴多属性群决策领域的语言属性理论,将定性指标转换为数值型结论,建立基于语言属性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型并定义了电子政务成熟度。基于证据推理对电子绩效评估进行研究是一个较为创新的视角,有研究者就利用改进的证据推理方法把低层次指标属性集成到高层次指标属性,在评估成本和评估精度上寻找平衡,分析如何根据评估结果来指导决策。基于公共管理视角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进行研究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有人就在这一视角下提出了电子政府绩效评估风险的防范的宏观和微观措施并提出了构建政府电子化服务绩效评估框架的基本理念。相关学者则基于网络影响力的视角,在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政府网站网络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我国32个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的网络影响力进行了测评。

1.2.2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不少学者从宏观、中观层面探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有人则认为电子政务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设立应以“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有相关研究针对电子政务的特点,结合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一般性标准,总结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该体现出“重在政务”和“政务为民”的特点,至少应该包括服务内容与质量类指标、管理效益类指标与基础设施类指标,以全面评估电子政务绩效。也有人基于粗糙提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方法和步骤,并认为电子政务的评估指标要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实现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实现该政府部门与其它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政府部门能够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双向信息交流。二是实现电子政务各业务处理系统与对外服务系统的紧密结合,使整个政府范围内的工作流和信息流都保持通畅和相互有机联系。有研究统计出一套评估指标体系并认为绩效评估主体的选择除了政府(包括其聘请专家)之外,还可以是第三方机构和社会公众等。总之,进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时,应重视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完整性与可操作性。

1.2.3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的研究

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综合评价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在参考国内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案例验证了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基础上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认为评估指标体系作为模糊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它主要包含建设产出、应用效果和投资绩效三个层次;用净化现值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对实施电子政务带来的货币化的增长效益进行评估,而对一些难以货币化指标,一方面可以采用分层次分析法,数据网络分析法进行多目标分析,另一方面可以使用软性标准如顾客满意度等进行测评;从电子政务的投入产出衡量的基本模式出发,从系统成本、系统效益和系统质量三个方面设计评价指标,并根据电子政务的非线性特点,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尝试对电子政务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了这种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1.2.4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的研究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根据不同的研究方面,被分成了许多不同的种类。有研究在探究电子政务评估的必要性和意义的基础上,借鉴信息化领域评估所应用的理论和方法,并在参考国内外电子政务评估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建构一个较为合理的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电子政务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有的则在分析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综合模式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型,并运用实际案例对此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有学者通过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多角度研究,总结了我国现阶段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弱点和瓶颈,创造性地提出了多维立体结构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双棱柱模型,进而设计了与之相配套的三重指标体系。有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新的适合本评估体系的隶属度函数,建立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型。还有的则结合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的电子政务项目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政务项目生命周期模型”。

2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学术界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政府绩效评估,目前,国内已有许多学者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这一新兴的领域,学者们就政府绩效评估许多方面展开了研究。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还很薄弱,能为政府设计操作性的绩效评估体系的专家十分稀缺,主要存在的以下问题:

(1)评估内容过度关注政府网站外部绩效,用政府网站提供服务水平代替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很少有深入电子政务内部绩效方面的理论研究或评估实践。

(2)在电子政务绩效的整体构成上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各有偏重,使得各种评论结果无法进行横向比较。尤其是对地方性电子政务的研究并不充分,并不存在公认的统一的城市电子政务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

(3)在绩效指标的选取上,缺少严密的逻辑层次关系,没有考虑到电子政务的层次性,没有考虑到不同级别的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上的差异,使得指标所包含的信息出现重复或遗漏。(4)在研究过程中,直接引用国外的模型或做法,对国外的制度背景研究不够透彻而产生副作用,另外,研究过程中,重电子政务绩效,轻政务绩效,以研究评估“电子”为主,指标研究多是技术性指标为主,很少真正对“政务”方面的评估进行研究。没有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对电子政务进行研究,本土特殊研究较为缺乏。

(5)研究过程中,重电子政务绩效,轻政务绩效,以研究评估“电子”为主,指标研究多是技术性指标为主,很少真正对“政务”方面的评估进行研究。

3结束语

世界各国对电子政务运行的成功率不高,而绩效评估是保证电子政务质量,提高其成功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总之,我国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估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构建科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也处于摸索时期,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快速发展,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结合我国电子政务的实际状况,借鉴国外成熟先进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成果,对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发展我国电子政务,使其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问题,亟待有关专家、学者去探索、去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少彤.2007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J].管理百科,2008,(1).

[2]李东,张秀杰.电于政务项目后评价及其指标体系建设[J].经济管理,2007,(17).

第4篇

关键词 电子政务 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一、国外研究综述

绩效评估能够全面、系统、真实的反映某个国家、地区、组织、项目甚至个人的工作(行为)表现,可以有效推动政府行政水平的发展,提高治理的民主化和透明化,因此一经提出即受到西方各国政府的青睐。时至今日,世界上推行绩效评估起步较早的国家均已具备了成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并取长补短加以借鉴,对于指导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电子政务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运用,对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系统的研究开发也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与电子政务平台集成的绩效评估网络系统可以简化工作流程、精简管理机构、降低评估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使传统绩效评估中难以做到的信息实时共享和公开透明得以实现,同时有利于政府部门间的双向交互甚至多元化功能群创建。目前许多国家尝试政府绩效管理评价机制改革与电子评估系统研发同时进行,根据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体不同,国外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一般分为两类:政府主导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和政府委托的第三方机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如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普遍遵循“长远规划、由易到难、分阶段实施”的建设原则,着力与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改善政府对社会和公众的服务,起步较早并经过立法和实践的逐步完善,发展程度上达到了相对成熟的水平。第三方评估由于其独立性和客观性而更受重视和欢迎,发展得也较为成熟,如:埃森哲咨询公司、高德纳咨询公司等。世界各国对于电子政务评估体系的开发研究对于仍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二、国内研究综述

当今中国正处在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推行政府绩效管理探索构建科学可行的绩效管理评估体系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实施和推广,有利于政府管理从传统模式向新模式的转变,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但是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总结仍处于初期阶段,国内许多学者开始在这一领域展开研究,指出了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存在的许多缺陷和问题。例如冯建涛在《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研究》一文中提到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存在扭曲现象,展开绩效评估工作动机不纯,由此产生目标偏离。邓向青在《试论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制的创新》一文中从评估体制方面指出了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基础薄弱,多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作保障。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实行绩效评估往往是为了赶时髦的政绩冲动,导致“为评估而评估”的形式主义日益泛滥,反而使得绩效评估开始制约社会平衡发展。由此可见,国内学者和专家普遍认识到了需要着手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如何在传统的绩效评估体系上创新,在研究思想领域、制度领域等层面的同时,开始有人将研究方向转向网络信息化的新模式,将政府绩效评估与初具规模的电子政务体系结合起来,开辟新的全球化视野成为了绩效评估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展开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化研究成为了新一轮的改革焦点,以电子政务为视角,分析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绩效评估系统建设也为政府向服务型转变提供了重要的特色平台与技术支持,另外其具备的高效性、公众参与性、公正透明性等特点促使服务型政府转变成为必然。就目前而言,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并未达到理想水平,对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和电子政务关系的研究中心仍停留在电子政务的管理模式对政府绩效评估的效率提升上面,很少有人关注到政府绩效评估的效率提升势必对现有的绩效评估体系造成冲击,旧体制势必难以适应新模式的发展要求,如何使评估原理和评估手段共同发展,是目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创新研究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如今关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的创新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在研究上,利用先进的电子政务体系对政府绩效评估的手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传统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的理念和途径只是尝试性的实践,仍需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作者: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0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侯卫真,于丽娟.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何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第5篇

【关键词】 电子政务 绩效评估 综述

1.引言

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就是指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数据和事实,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特定的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模型,对电子政务建设成本与效益进行客观、准确评判的过程。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信息源泉和导向。所以对现有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归纳和分析,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

2.国外电子政务评价体系

伴随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蓬勃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测评全球电子政务绩效状况的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报告在连续几年的跟踪测评过程中发展出了各自独特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1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的电子政府成熟指数

2008年,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对全球190个国家的电子政务进行了调查, 将结果编制成各国电子政府成熟指数(董礼胜、雷婷,2009)[1]。指数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政府网站的内容和网站的成熟度;(2)对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的数据分析,共包括6 个指数, 即一个国家的计算机数量、互联网主机数量、上网人数、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以及电视机数量的百分比;(3)人力资本的数据分析, 包括人力资本的发展指数(是否倾向于接受并使用电子政府提供的数据)、信息获取指数(是否拥有技术手段获取相关的信息和服务)以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对上述三方面综合分析,即得到电子政府成熟指数(见表1)。统计指数表明:美国电子政府成熟度指数为0.8644,全球排名第一;加拿大、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也处于0.7-0.8之间,我国电子政府成熟度指数为0.5017,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2.2 埃森哲咨询公司的总体成熟度

世界著名的埃森哲咨询公司从2000年开始,就用其特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分析评测(李鸣,2010)[2]。该评价体系主要通过总体成熟度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门户的电子政务绩效,总体成熟度由服务成熟度和客户关系管理两个指标的得分进行加权平均后的分数,其中服务成熟度包括服务成熟广度和服务成熟深度两个方面,权重占70%。客户关系管理是指政府服务的完备水平,占权重的30%(见表2)。

2.3 TNS(Taylor Nelson Sofres)咨询公司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TNS咨询公司是世界第四大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公司,在全球50个国家设有办事处,主要从事社会和政府方面的研究。该公司提出自己的一套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赵小伟、葛晓萍,2010)[3]:1、发展程度(延伸的社会广度和行业深度);2、应用程度(政务的技术能力和集成度);3、人口覆盖面;4、对个人隐私信息安全的关心。通过问卷方式向各国电子政务用户、网民和一般公众采集原始数据,并将回收的答卷按对象划分为七种类型,通过细分答卷对象来获得更加具体的评价结果。

2.4 Gartner咨询公司的电子政务有效性评估

Cartner咨询公司致力于对特定电子政务项目有效性的评估主要从三个方面评价电子政务项目的有效性(张红亮、梁晓鹏、亢爱国,2009)[4],即对公民的服务水平、运行效益以及政治回报,而每个大类又包含一系列具体参数。该指标体系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成本效益分析对电子政务的建设所具有的指导意义,提出了应该围绕政府职能的根本作用进行评价,包括公众对电子政务提供的服务内容的满意程度、电子政务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对电子政务参与政治事务的促进作用。

3.国内电子政务评价体系

3.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自1997年12月起《中国互联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5];截止到2010年1月,共发行25期。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CATI)进行调查。报告侧重于了解中国网民数量与结构特征、上网条件、网络应用、网民对互联网使用的态度和非网民状况。调查内容包括被访者是否上网,被访者背景信息,网民的上网行为、上网深度、上网体验等。

3.2 计世资讯公司

计世资讯公司在《2007-2008年中国政府公众网站评估研究报告》中,采用网站内容服务、网站功能服务、网站建设质量3项指标体系,对我国大中城市的政府网站进行了评估。该研究报告集中对当前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转型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度评论,并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政府网站进行了实地调研与案例研究。

3.3 中国互联网实验室

中国互联网实验室于2002年11月了《中国电子政务战略研究报告》。该报告在提出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战略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分别从评测战略、运营战略和IT战略三方面对国内电子政务战略规划进行了分析,详细描述了如何对政府机关的电子政务战略目标、可用的资源和能力、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及达到目标的手段进行量化评测。

3.4 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2003年6月《中国地级市电子政务研究报告》。该研究对中国所有地级市政府网站进行了4次数据采集,从信息上网、网上信息使用指南、网上办公、对外经济服务、互动性、链接情况、时效性、国际化程度、网络安全、隐私性10个方面进行评分,综合权重计算得出电子政务网站的绩效水平。

4.小结

国内外众多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特点;既有各自的优势,又存在不足。综合来看,各评价体系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中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普遍在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由于定性评价指标居多,在实际应用中难免要用到专家评价,而难以控制人为评价主观性、倾向性和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影响,导致评价客观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此外,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提出的评价体系经常追求理论上的逻辑性与严密性,而忽略了当理论运用于实际时的可操作性,指标体系数据获取困难而流于形式。因此,要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准确、公平、客观的评价,首先必须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构建系统、客观、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董礼胜、雷婷,国外电子政务最新发展及前景分析[J]. 中国 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11)

[2] 李鸣,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综述[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04)

[3] 赵小伟、葛晓萍,国际电子政务发展阶段与现状[J].电脑知 识与技术,2010(03)

[4] 张红亮、梁晓鹏、亢爱国, 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阶段模型研 究[J]. 新世纪圈书馆,2009(06)

[5]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M].中 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0(07)

[6] 杨云飞、白庆华,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J].计算机应用与 软件,2004(08)

[7] 张成福、唐钧,完善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思路[J].电子 政务,2005(12)

[8] 颜佳华、宁国良、盛明科;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子政务绩 效评价研究 [J]. 中国管理科学,2005(12)

[9] 陈立立,行政生态视角下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动态指标构建 模型研究 [D]. 电子科技大学,2008

[10] 陈强、赵珏; NPS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上 海管理科学,2007(12)

[11] 易亚将,基于快速模拟退火神经网络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 研究 [D]. 厦门大学,2007(04)

第6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 知识管理 信息资源整合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电子政务产生以来,世界各国政府和区域组织都在积极进行电子政务的推广。电子政务作为实现政府职能和优化工作流程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当代信息化的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已经经历了基于数据管理的第一阶段和基于信息管理的第二阶段,目前,正在进入基于知识管理的第三个阶段。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为政府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能够提高政府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务就是借鉴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充分挖掘政府信息资源的潜力,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高度整合,其整合程度直接影响到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

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务公开制度的不断推进,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不断增加,并呈现多维性、交互性、集成性、虚拟性、开放性和不安全性等特点。由于电子政务系统的重复建设和运行维护不足等,导致信息资源的浪费,从而制约了电子政务效益的发挥。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信息孤岛”的存在。作为政府信息化建设成果,目前大多数中央和省级政府机关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而且所建立的政务系统基本上都是各自规划、分散设立、独立运行的。由于缺乏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造成系统互联、数据共享难以实现,而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2)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现象严重。由于政府信息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力度不够,加上体制和部门利益驱使,一些政府部门信息共享意识不强,部门利益观念严重,使得政府部门信息流通障碍重重,资源得不到有效共享。

(3)政务信息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信息泛滥,知识匮乏。政务是服务于公众的,只有深入挖掘才能多渠道、多方式的满足公众需求。目前,我国政务信息仍停留在信息的简单收集和堆积阶段,对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工作做的少,以致信息不能转化为真正需要的知识,难以发挥电子政务应有的功能。

(4)电子政务系统“重建设、轻质量”。在信息资源整合和运行阶段,沿用传统思路和方法,为建设而建设,在建设规模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由于缺少后期运营维护,许多政务网站有名无实,信息更新不及时,深入链接少,网站的交互性、应用性不高。

三、利用知识管理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目前电子政务已发展到第三代即知识管理型电子政务时代,知识管理是提高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重要途径。通过知识管理可以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充分挖掘政府显性和隐性知识,充分利用和共享政府信息资源。

(1)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统一领导,整体规划。为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整合现有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应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建立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分工协作,避免重复建设。成立由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小组来规划和管理政府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信息资源的整合。

(2)引入政府CIO(首席信息官)机制。政府CIO是指政府部门中负责通过信息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管理,支撑政府业务活动和发展战略的高层管理者,以及与之相关的制度体系。我国电子政务系统中迫切需要建立政府CIO制度,以解决电子政务信息整合过程中的制度缺失和管理缺失等问题。

(3)建设统一的政府信息资源数据库。统一的政府信息资源数据库主要包括标准类数据库系统、公用类数据库系统和分布的政务数据群。这三种数据库是电子政务系统的公共数据中心,实现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上的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换功能。

(4)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政府信息共享机制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包括应用集成、信息集成、流程集成和门户集成等不同层次的资源整合平台,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对分散异构的电子政务系统的资源进行整合,并可以在共享平台上进行数据挖掘,实现信息增值。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是整合电子政务信息的基础,政府信息共享机制构成电子政务系统的资源层,为政府部门内部的协作模式和政府信息共享下的公众服务方式提供资源支持。

(5)设立知识地图。知识地图是一种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导航系统,并可以显示不同的知识存储之间重要的动态联系。运用知识地图的方法和技术,可以使用户快捷高效的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四、结束语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是实现政府信息全面共享的重要基础,而知识管理对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具有强有力的向上提升和导向作用。在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对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借鉴,可以充分挖掘政府信息资源的内在潜力,真正意义上实现信息共享。因此,对于知识管理理念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中的研究将会逐步深入,也将是以后政府电子政务工程的重点,值得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丽莎,龙朝阳,廖蓓蓓.国内外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务研究综述[J].电子政务,2012,(3).

[2]何振,蒋冠.试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内涵与特点[J].图书情报工作,2005,(2).

[3]王知津,谢丽娜,李赞梅.基于知识管理的政府数字信息资源整合模式构建[J].图书馆,2011,(1).

第7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 绩效评估 评估体系

一、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背景

电子政务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被各个国家和地区政府视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核心工程,成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必选方案。然而,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实践和研究表明,电子政务项目的失败率极高,存在高度的风险[1]。根据The Standish Group的调查,美国2000年的政府和工业部门的所有IT项目,仅有28%成功,另外23%被取消,其余的49%部分合格[2]。联合国在2003年对全球电子政务的调研也表明,经济处于发展中的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失败的概率高达60%~80%[3]。鉴于电子政务的高失败率和高风险性,国内外大量研究机构都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开展了研究。从国内外的实践和研究来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一方面作为项目管理的手段,能够指引电子政务建设的方向,改善政府治理水平;另一方面也会提高政务产出质量,获取公民支持和信任。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粗放型的发展。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正在从以办公自动化建设为核心、以行政监督为核心的阶段进入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新阶段。然而随着政府信息化的全面展开,越来越多的发展误区和空白不断涌现,这些发展误区与电子政务的全局性和创新性特征是相悖的。在政府的责任和绩效日趋公开的情况下,电子政务建设成功与否,不仅关系投入资金的产出效益,还会影响公民对政务的信任度和支持率。加上公民知情权高涨因素,结合“不可测量,则无法管理”的公共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有效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已是刻不容缓的事实。只有通过科学、全面、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才能正确指引今后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方向,确保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走上可持续化、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道路。

《2006-201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指出,要“建立电子政务规划、预算、审批、评估综合协调机制。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投入的审计和监督。明确已建、在建及新建项目的关系和业务衔接,逐步形成统一规范的电子政务财政预算、基本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随着《电子签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正式实施以及第六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会议的落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问题越来越引起理论界和实践界的高度重视。

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概念和内涵

所谓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指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特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产出和效益所做出的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判。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政府绩效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其主要要素包括评估目标、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

从理论上讲,电子政府的建立和电子政务的发展,为政府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将在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效率的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政务的公开透明以及政府开支的节约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表现为:首先,电子政务的应用、实施,将从服务、管理、消费3个方面使政府的职能发生重要转变。其次,电子政务的实施和发展,将极大地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再次,电子政务的实施和发展为政务公开提供了方便、有效、快捷的载体,有利于政府的勤政、廉政建设。最后,电子政务为政府开支的节约提供了新的途径。可见,电子政务的实施为政府的改革提供了基础,使其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公民、企业和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也能大大提升政府的绩效水平。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提高政府绩效是其始终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基于电子政务在政府改革及提升政府绩效过程中所显示出的种种优势,电子政务日益成为现代政府运作的主要方式,成为政府更好地实现其管理、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而在大规模的投入和建设后,电子政务能否真正取得预期的成效已成为各国、各级政府必须关注的问题。可以说,电子政务自身的绩效已成为政府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估已成为政府绩效评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对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估已成为衡量政府绩效的最直接手段。为此,要想客观、全面、公正地反映、评估政府绩效,就必须正确评估电子政务的绩效。可见,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进行评估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从实践操作上说,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指电子政务一切投入和产出的过程评估。这种过程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既包括电子政务“硬件”建设,又包括电子政务“软件”发展的过程。全面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以政府经济学、公共管理学、信息技术、投资均衡理论和资产评估、网络评估等为基础的。完整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内容可规范为4个大的方面:一是电子政务业绩。它主要表现为电子政务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在数量上,该业绩表现为尽可能满足社会对政府管理服务规模的需要;在质量上,该业绩表现为尽量提供优质服务,具有高效率的办事能力。二是电子政务效率。它反映的是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的电子所取得的劳动成果、社会经济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比例关系。它属于对政府机关和公务员从事电子政务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的评价。三是电子政务效能。它是指政府通过实施电子政务所生产的“产品”和向公众提供的服务的水平。四是电子政务的成本,即实施电子政务所占用和耗费的资源及其程度。

三、国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回顾

在国际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已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必要环节和关键内容。各国政府和机构都很重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

⒈联合国:综合性的国家电子政务评估体系

联合国从2002年开始每年以其成员国为评测对象的全球电子政务测评报告,其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3个方面:政府网站状况、基础设施状况和人力资源状况。联合国按照该评估指标体系对其成员国的电子政务进行测评,并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得出各国的“电子政务指数”。从2003年开始,其测评最终结果体现为两个指数:电子政务完备性指数(E-government Readiness Index)和电子政务参与指数(E-government Participation Index)。

⒉欧盟:基于“eEurope”战略的评估体系

欧盟2000年制定了“eEurope2002”计划,2002年又制定了“eEurope 2005”计划,旨在建设信息社会。欧盟配合eEurope计划制定了相关的发展测评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的多种指标涵盖了社会信息化的各个方面,最主要的就是SIBIS(Statistical Indicators Benchmark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SIBIS主要针对在计划中所设定的目标来对应设计,最终用于评估政策的结果、有效性以及评估信息社会的发展水平。但欧盟并没有针对这些指标设定标准的量化及评估方法,因此有各种各样的量化和测评方法。

欧盟的测评数据除了来自于政府网站之外,还有许多是来自于对个人、企业等不同群体的主客观调研。

另外,欧盟委托了第三方公司凯捷(Cap Gemini Ernst & Young,简称Capgemini)进行常年测评。

⒊美国:基于“绩效参考模型(PRM)”的评估体系

美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也是由法律催生,这些法令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实施打下了制度基础。

2002年,美国政府推出了联邦事业架构(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包括了与相关的五大类参考模型:绩效参考模型(Performance Reference Model,PRM)、业务参考模型、服务组件模型、数据参考模型以及技术参考模型。

绩效参考模型旨在建立一个标准化的电子政务评估体系,是美国政府各部门阐明电子政务系统绩效目标的基本参考标准,也是预算管理部门评价项目绩效的基本依据;绩效参考模型处于整个FEA体系的最顶层,是整个联邦事业架构中最为重要和根本的一个模型。它由输入、输出、结果3个部分组成,由评估领域域、评估类别、评估组别和评估指标4个层次构成。输入包括人力资本、技术和其他固定资产,输出包括一系列业务流程及活动,结果包括任务和业务结果以及客户结果。

因此,美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主要由6大评估领域(Measurement Areas)构成:

①对任务和业务结果(Mission and Business Results)的评估;

②对用户结果(Customer Results)的评估;

③对业务流程及活动(Process and Activities)的评估;

④对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的评估;

⑤对技术(Technology)的评估;

⑥对其他固定资本(Other Fixed Capital)的评估。

2007年4月,美国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OMB)推出了新的绩效评估体系。新的评估体系主要包括3个指标:参与度、使用度和用户满意度。评估方法是OMB采集数据用以建立绩效基准标杆,并向公众、政府部门等公布,经客观评估得出绩效评估结果。

⒋加拿大:基于“结果”的评估体系

埃森哲(Accenture)连续3年将加拿大电子政务建设评为全球第一,并认为加拿大是惟一借助电子政务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国家。

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面,加拿大主要着眼于用户的满意度和政府服务品质的提升两方面;并认为该绩效评估不仅要评测网站服务的可用性,还应同时评估效益的提升和对公民传递的价值。加拿大财政部于2002年与埃森哲合作,共同制定出一个“基于结果(results-based)”的评估体系,该体系由便利性、可访问性、可信程度、服务成熟度、用户接受度、服务转型、用户满意度、安全性、个人隐私保护、效益/回报、创新11个指标构成。

加拿大政府所建立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亦受到了其他国家的高度关注,在联合国2003推出的全球电子政务评估报告《公共部门报告:十字路口的电子政务》中,被列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典范。

⒌印度:基于“电子政务评估框架(EAF)”的评估体系

印度制订了“电子政务评估框架(E-Governance Assessment Framework,EAF)”,该框架针对不同类型的电子政务项目分别提供了包括总评、细评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并为模型的应用提供了详细的说明。EAF的核心思想是将电子政务系统按照一定属性划分为4类,通过非常详细的指标体系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打分和计算,得出评价总分,并根据评分确定预算的拨付。该模型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量化的评价指标和办法。

⒍国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五种主流模式

在当前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和实践的国际机构中,还有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OECD)、IBM、世界市场研究中心、布朗大学、埃森哲、联合国与美国行政学会、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TNS公司、Gartner公司等机构的研究和实践最具代表性。这些国际机构从多个方面,提出了不同层次、不同视角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理论和指标体系。

基于目前国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具体做法,引用上述机构的研究思路和实践成果,根据其指标体系的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5种绩效评估模式,它们分别为:模式一,聚焦政府网站的绩效,如美国布朗大学、埃森哲;模式二,基础设施的技术指标,如IBM公司;模式三,软硬件综合的指标体系,如联合国与美国行政学会;模式四,关注全社会的网络绩效,如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模式五,提出基本的评估准则,如OECD[4]。

四、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回顾

⒈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根据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特点,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战略研究、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等也作了大量的研究。

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战略研究方面,互联网实验室(省略)2002年了《中国电子政务战略研究报告》,该报告详尽地推出了其电子政务评测战略,详细描述了如何对政府机关的电子政务战略目标、可用的资源和能力、面临的外部环境、达到目标的手段进行量化评测,可以帮助政府制定科学的战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发表了王长胜主编的《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No.1》,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回顾,研究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政策、战略和管理问题,对基于国民经济核算的电子政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做了阶段性的总结。

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方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刘腾红等人[5]从服务和应用的角度出发,根据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和职能,建立内部与外部两大指标体系、6个子系统。同济大学的杨云飞、白庆华[6]建立了一套包括“电子集中、电子安全、电子管理、电子服务、电子决策”五项测评的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原信息产业部的彭细正[7]认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要要素包括5个方面:评估指标体系、指标评价标准、指标权重、综合评分方法、数据采集方法。华中科技大学的马连杰等人[8]基于“公众满意度”、“政务为民”的理念,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设计了一套电子政务项目评估的指标体系。中国人民大学的张成福、唐钧[9]提出,把电子政务的绩效划分为3个层次:产出、结果和影响。万道濮提出包括完备性、参与性、成熟度、产出、结果和影响在内的集成评估模式[10]。

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方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刘腾红等人根据其所建立的电子政务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采用理想解法评价电子政务系统,采用专家评审法、网上调查法、用户调查法作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数据采集方法[5]。武汉理工大学的陈冬林根据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构建了以信息化成熟度、政务透明度和公众满意度为主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群体AHP模型[11]。西南交通大学的何代欣等人结合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以组织价值为核心构建了电子政务平衡计分卡体系,提出了基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的平衡计分卡实施框架[12]。湘潭大学的颜佳华等人从电子政务的投入产出衡量的基本模式出发,从系统成本、系统效益和系统质量3个方面设计评价指标,并根据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非线性特点,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尝试对电子政务进行评价[13]。武汉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的胡大平和武汉理工大学的陶飞建立了一套两层结构的电子政务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原理,构建了量化电子政务系统的评估模型。该模型将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14]。华中科技大学的马连杰等人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设计了一套电子政务项目评估的指标,提出用非线形变换的方法对成本收益的结果进行预处理,即属性值的规范化,然后比较其成本和收益,以此来评估电子政务项目的状况[8]。北京理工大学的李倩、颜志军认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应该从电子政务建设产出、应用效果和投资绩效3个方面进行,并据此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15]。华中科技大学的孙彬提出综合评估模型,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加权平均法和欧式距离法作为评估指标的汇总计算方法[16]。

⒉国内相关评估实践综述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以最能体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政府门户网站为核心,并逐步深入到其他应用系统等领域。其主要衡量内容是公共服务。随着电子政务绩效制度的逐步完善,衡量内容将逐步扩展到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领域,并最终实现在经济调节等领域的综合应用。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实践活动从评估主体来划分,主要有以政府为主体的绩效评估、以第三方机构为主体的绩效评估和以社会公众为主体的绩效评估3类.。我国大多采用的是政府和第三方机构相结合的评估工作模式,其评估的层次又可分为国家和省市两个层级。

在国家层面,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主要以政府门户网站的绩效评估为主,评估方式主要是政府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其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受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委托,连续多年针对中央部委、省、地市、县级政府网站开展全国性绩效评估。其主要指标有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等。北京时代计世资讯有限公司于2002年开始分别针对国家各部委、地方政府的门户网站进行评估,其评估指标主要包括网站内容服务和建设质量、网站功能服务、网上办公、公众反馈、网上监督、特色功能等。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计世资讯2006年底联合了《中国电子政务研究报告(2006)》,完成了对我国289家地级市、32家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以及31家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的测评。

在省市层面,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吉林、青岛、宁波等省市均已开展电子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其中,北京市政府从2005年起开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并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与政府部门绩效评估有机结合,提高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的权威性和激励约束效应。2005年,北京市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以专家评估为主;2006年,引入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进行评估,完善了评估工作方法;2007年,以咨询机构深度咨询和电子政务管理服务系统作为重要支撑,提供了大量基础数据,避免了重复收集数据;2008年,了《北京市电子政务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京信息办[2008]1号),有力地推动了今后北京市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吉林省自2004年开始出台了一系列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办法,制定了规范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此后评估指标逐年修改完善,评估范围逐渐扩大到包括省政府、市(州)、县(市)的政府系统。青岛市从2004年开始对电子政务绩效开展评估工作,其指标构成除了政府网站的政务公开和对外公共服务以外,还包括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应用、内网资源建设等。安徽省淮南市政府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作为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了一套党政一体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评估内容包括执行力、公信力、回应力和发展力4个方面,并从2005年开始对全市的电子政务绩效进行全面评估。广州市信息化办公室于2007年11月15日印发了《广州市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应用绩效、资源整合绩效、管理与安全绩效等方面,采取各部门和各区(县)级市内部自评与协调工作组组织的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方式,综合日常工作、年中检查、年底各项任务目标实现情况和各项评估结果,全面评价整体水平。此外,上海、深圳、宁夏等地也都开始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中央一些部委也正积极着手开展这项工作。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起步较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很不成熟,尚处于较低层次。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①立法滞后,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②评估主体单一,测评机制落后;③评估标准各异,评估结果有待改进等。

五、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意义

⒈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电子政务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的建设不仅需要技术基础,也需要公众基础,更需要政府基础。政府必须加大管理流程再造、组织优化重组、职能重新确定和行政体制变革的力度,这是推进电子政务的基本前提。从发展方向上看,电子政务更多的是指实体政府借助信息和技术为其对象构建的、旨在为其提供实质性政府服务的“虚拟政府”。这一改变并不是简单的政府信息化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而是一种崭新的政府运作模式的转变。电子政务的核心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政府服务的有效提供。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子政务是信息时代政府实现其职能转变的重要方式,是政府机构改革的全新方向;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则为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实现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率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

⒉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电子政务的全面实施,政府与社会公众能够进行有效、及时、直接的沟通,同时社会公众也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的决策。电子政务的实施使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更加有信心,更加相信政府能够提供可靠的、稳定的、高质量的服务。全面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必然要求增强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而开展科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则是引导和完善电子政务的实施、提升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能力最有效的一条途径。

⒊提升政府信誉和形象的重要举措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政府向公众展示电子政务建设效果的机会。展示电子政务建设成果,能赢得公众对政府的支持;展示电子政务绩效状况,能推动公众对政府的监督。政府部门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垄断性,公众是无法选择的;而绩效评估实际上是一种信息活动,其特点是评估过程的透明和信息的公开,把政府在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做出全面、科学的描述并公布于众,这有助于广大群众了解、监督和参与政府的工作。同时,政府绩效评估并不只是展示成功,它也会暴露电子政务建设的不足和失败,但这并不一定损害政府的信誉。相反,政府向公众公开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展示其为提高绩效所作的努力和结果,这有利于克服公众对政府的偏见,建立和巩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⒋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有效保障

互联网自身的技术特征使政府在保证电子政务的秩序与信息安全方面都面临以往技术条件下未曾有过的困难。一方面,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在政府工作中已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因为安全问题导致电子政务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大量的政府部门将完全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那么这会直接给地方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电子政务安全问题进行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电子政务中的信息涉及到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因此它需要绝对的安全。从这一点看,对电子政务的安全性和应变能力进行评估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适时通过对电子政务的运作情况进行评估,才能及时发现电子政务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进一步规范和制约网上行为,调整网上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维护网上秩序和安全,把互联网自由控制在政府的许可之下。同时,对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估,也为完善电子政务法治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这对于把电子政务建设和网上民主发展纳入法制轨道将产生积极影响。

⒌提高电子政务绩效的必要手段

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提高政府绩效。要改进绩效,就必须首先了解目前的绩效水平。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工程,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能及时发现和有针对性地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与电子政务运作过程中的效率、成本、服务、管理等方面存在或出现的问题,正确地评价和肯定电子政务建设与电子政务运作过程中所取得的绩效,为促进电子政务建设和提高电子政务绩效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唐钧.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渐进策略[J].电子政务,2005(24):66-71

[2]OECD. The Hidden Threatto E-Government-Avoiding Large Government IT Failures(R/OL). [2006-03-10]. 省略

[3]UN. E-Government at the Crossroads(R/OL). [2006-03-10].省略

[4]张成福,唐钧.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研究与中国战略[J].探索,2004(2):36-40

[5]刘腾红,刘荣辉,赵鹏.电子政务系统评价方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3):61-63

[6]杨云飞,白庆华.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8):61-65

[7]彭细正.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绩效评估的研究[J].信息化建设,2005(10):10-11

[8]马连杰,胡新丽,张晓莲,等.论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J].湖北社会科学,2005(11):38-40

[9]张成福,唐钧.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模式研究[J].电子政务,2005(24):38-44

[10]万道濮.电子政务绩效集成评估模式研究[J].电子政务,2007(9):35-43

[11]陈冬林.电子政务的群体AHP评估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3):128-129

[12]何代欣,罗为,王谦.基于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方法的构建与实施[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57-59

[13]颜佳华,宁国良,盛明科.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6):125-130

[14]胡大平,陶飞.电子政务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6):41-43

[15]李倩,颜志军.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法[J].科技和产业,2005(11):32-33

[16]孙彬.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17]Cresswell A M, Burke G B, Pardo T A.Advancing Return on Investment Analysis for Government IT:A Public Value Framework[R/OL]. Albany: Center for Technology

[18]Peters R M, Janssen M, van Engers T M. Measuring e-Government Impact: Existing practices and shortcomings[C/OL]//Janssen M, Sol H G, Wagenaar R W.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 Series Vol.60: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commerce 2004.[2007-06-25]. 省略/docs/peters/peters_janssen_vanengers_egov_measurement_2004.pdf

[19]The Federal Peters R M, Janssen M, van Engers T M. Measuring e-Government Impact: Existing practices and shortcomings[C/OL]//Janssen M, Sol H G, Wagenaar R W.

[20]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 Series Vol.60: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

[21]tronic commerce 2004.[2007-06-25]. 省略/docs/peters/

[22]peters_janssen_vanengers_egov_measurement_2004.pdf

Architecture Program Management Office. The Performance

[23]Reference Model Version 1.0:A Standardized Approach to IT Performance[M].2003

[24]雷战波,姜晓芳.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发展综述[J].情报

[25]杂志,2006(12):13-17

李晓燕,孙晓娟.国内外电子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及评估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2006(09):99-101

简介:

黄波,男,生于1977年,长城战略咨询知识管理部经理,主要从事知识管理、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咨询,对知识管理技术、业务流程管理、ERP实施、软件产业、IT治理等领域具有深入的研究,10余篇。

万道濮,男,生于1985年3月,长城战略咨询知识管理部咨询顾问,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政务、政务信息管理方向,2篇。

第8篇

关键词:移动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客户端;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TP391.3

1 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在过去的近二十年中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深入的发展。在一些电子政务发展较为先进的国家和地区(例如美国、欧洲、新加坡),电子政务应用已经成为政府对公众的主要窗口和服务渠道。政府服务从基本的政务信息公开服务,已经逐渐延伸到了纵向服务(例如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协作的服务)和横向服务(例如地方政府跨部门协作服务)。而随着移动通信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国际上电子政务应用更进一步延伸到公民和法人的手机终端,使得电子政务公众服务更为泛在化(即对任何人、任何场合、任何时间)。而泛在化的电子政务尤其需要以服务对象(电子政务应用中主要是公民和法人)为中心,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提供无技术障碍和方便使用的应用。目前国外电子政务应用先进国家已经开始普及移动电子政务应用,主要的发展方向为通过智能手机可以方便的获取政府信息服务和其它公众服务。在获取政府信息服务方面,目前已开始有研究探讨个性化服务,但应用还不广泛,仍处于研究和尝试阶段。从2010年开始,我国一些政府公众服务门户就已经开始尝试移动电子政务应用,到2012年底,全国地级市所属近500个区县中,已经有约20%开始尝试移动电子政务应用,主要是移动政务信息服务。随着我国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移动电子政务信息服务将得到快速的普及和深入。更进一步其它的移动公众服务也将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我国移动通讯普及率在过去的10多年中发展迅速,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拥有量超过10亿部,每百人平均81.9部手机。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我国智能手机拥有量近年来以井喷的态势在发展,艾瑞咨询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达到3.6亿,增速为80.0%。随着低端Android智能手机的推动,今后几年中智能手机将进一步普及和取代传统手机。艾瑞咨询预计到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将超过7亿部。另外,根据市场研究公司ABI Research所的最新报告,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保有量中,57%将采用Android系统,21%将采用iOS系统。而由于我国实际情况,Android系统的使用比例将大大超过国际平均比例,预计超过70%。因此,我国逐渐普及的智能手机用户中,将有超过三分之二的用户使用Android系统。

综合以上对国内外移动电子政务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如下:(1)移动电子政务应用发展是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在今后几年中快速发展和普及。(2)目前国外电子政务发展先进国家移动电子政务服务已从信息公开服务进一步发展到更多的公众服务,但在信息公开服务和其它服务中,个性化服务并未普及,仍然有许多技术需要探索。(3)我国移动电子政务公众服务应用目前以政务信息服务为主,尽管尚未普及,但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目前的移动政府信息服务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还未见到成熟和有效的应用案例。

2 需求分析

传统媒体背后的信息接收者是不确定的,政府在信息公开的时候并不能确定什么样的信息被什么人所接受了,而智能手机客户端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用户直接持有的,手机媒体背后的信息接收者更加明确,使得手机更能代表人的存在,这就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有针对性的在手机客户端请求自己所需要的个性化服务。由于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同,其对政府信息的需求也会各有差异,一些人非常关心的政府信息在另一些人看来可能对自己影响并不大。因此以智能手机为媒体的政府信息公开比其他形式的政府信息公开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直接性。个性化信息搜索服务是指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服务策略和服务内容,用户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经验,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需求信息及栏目。以移动政务信息公开和个性化信息服务为基础,实现利用客户端行为信息提高个性化服务质量的方法。

3 系统体系架构

系统采用客户端/服务器体系架构,用户通过客户端访问服务器提交用户数据去获取所需信息。在客户端实现搜索和动态提示功能时,客户端将用户的信息请求发送到服务器端,然后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端响应,并将结果呈现给用户。要减少服务器端的承受压力,同时也不需要政府公众服务门户在服务器端针对各种不同需求需要建立的庞大和复杂的个性化服务能力,所以为了突出在客户端进行个性化信息,客户端的主要功能主要是处理用户在界面接口中的各项操作,捕获用户请求及相应数据,然后发送给服务器端进行处理,服务器端处理完成后返回处理成功或者失败的消息,那么客户端在根据服务器端反馈回来的消息更新用户界面去通知用户所请求的信息服务执行情况。系统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4 客户端功能模块设计即如何实现个性化信息搜索功能

搜索功能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输入想查询的关键字、关键词,客户端则将请求提交给服务器端,服务器端经过智能语义解析、及个性化分析后转换成请求,转发到后台链接的政府门户网站,把政府门户网站搜索到的信息结合移动用户在手机客户端的信息浏览记录,在客户端跟踪用户的浏览行为,并对相关进行处理和重组,将精准和有效的信息通过无线网传递给客户端,进而反馈给用户。在客户端不仅能够记录用户的搜索历史,还能利用智能终端的传感器去搜集与用户搜索行为相关的政务信息,进而实现了在客户端进行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思想。

用户在客户端输入想要搜索查询的信息词或串,鼠标点击后,调用连接服务器的函数login-server(),此函数将用户输入的信息词提交到服务器端,通过接口,在服务器端对信息词进行分析处理,并且生成一个XML文件。而服务器端最终反馈的是搜索结果文件的XML流。此时,客户端对服务器端反馈过来的XML文件使用DOM进行解析。所谓DOM就是Document Object Model的缩写,即文档对象类型,是表示和处理一个HTML或者XML文档常用的方法。在解析的过程当中,将所有得到的每组值都存入到ArrayList类型的一组实体类中。接着再将所得结果存入List中。

例如查询某某学校教课参考书价格,解析如下:

Xml代码:

thinking in java 85.5

Spring in Action 39.0

然后利用DOM对此Xml文件进行解析: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x.xml.parsers.DocumentBuilder;

import javax.xml.parsers.DocumentBuilderFactory;

import org.w3c.dom.Document;

import org.w3c.dom.Element;

import org.w3c.dom.NodeList;

import org.w3c.dom.Node;

import .entity.Book;

public class DomParseService {

public List getBooks(InputStream inputStream) throws Exception{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DocumentBuilderFactory factory = DocumentBuilderFactory.newInstance(); DocumentBuilder builder = factory.newDocumentBuilder();

Document document = builder.parse(inputStream);

Element element = document.getDocumentElement();

NodeList bookNodes = element.getElementsByTagName("book");

for(int i=0;i

Element bookElement = (Element) bookNodes.item(i);

Book book = new Book();

book.setId(Integer.parseInt(bookElement.getAttribute("id")));

NodeList childNodes = bookElement.getChildNodes();

System.out.println("*****"+childNodes.getLength());

for(int j=0;j

if(childNodes.item(j).getNodeType()==Node.ELEMENT_NODE){

if("name".equals(childNodes.item(j).getNodeName())){

book.setName(childNodes.item(j).getFirstChild().getNodeValue());

}else if("price".equals(childNodes.item(j).getNodeName())){

book.setPrice(Float.parseFloat(childNodes.item(j).getFirstChild().getNodeValue()));

} }

}//end for j

list.add(book);

}//end for i

return list;

} }

然后再通过绑定SimpleAdapter,最终实现搜索结果。SimpleAdapter是一个简单的适配器,可以将静态数据映射到XML文件中定义好的视图,其作为一个数据集,主要向ListView、Gridview容器填充数据。可以将Maps的ArrayList指定为用于列表的数据。在ArrayList中的每个条目对应List中的一行。Maps中包含用于一行的数据。当然也可以指定XML文件,其中定义了用于显示行的视图,通过Map的关键字映射到指定的视图。可以指定数据支持的列表如ArrayList组成的map。SimpleAdapter的核心代码如下:

for (int i = 0; i < 10; i++) {

Map map = new HashMap();

map.put("PIC", R.drawable.pic);

map.put("TITLE", "Test Title");

map.put("CONTENT", "Test Content");

contents.add(map);

}

SimpleAdapter adapter = new SimpleAdapter(this,

(List) contents, R.layout.listitem,

new String[] { "PIC", "TITLE", "CONTENT" }, new int[] {

R.id.listitem_pic, R.id.listitem_title,

R.id.listitem_content });

listView.setAdapter(adapter);

用户会选择最感兴趣的信息条目去查看阅读,即当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点击其中一个条目时,客户端调用openView(resultURL)函数,在这个函数里使用Android提供的WebView控件来打开网址去浏览网页,最后实现个性化信息搜索查询。

客户端功能结构图如图2所示:

5 总结

在基于Android内核及其架构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移动手机客户端实现个性化政务信息公开服务的平台,介绍了其基本功能与技术实现。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个性化选择。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说明了该系统的切实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王忠民,史玉兰,宋辉.一种移动智能搜索个性化客户端[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3,3(5).

[2]徐晓林,杨锐.电子政务[J].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1):342.

[3]叶小榕,邵晴.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电子政务系统[J].科技导报,2011,29(21):27-30.

[4]姚国章.移动电子政务发展与展望[J].电子政务,2010,12:11-21.

[5]王海豹.移动电子政务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电子政务,2011,11:106-109.

[6]刘斌.Java ME实用详解-用Eclipse进行移动开发[J].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2:640.

[7]靳岩,姚尚郎.Android开发入门与实战[J].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5).

[8]曾春,李晓黎,史忠植.个性化服务技术综述[J].软件学报,2002.

[9]李勇,徐振宁,张伟明.Internet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38).

[10]曾春,邢春晓,周立柱.基于内容过滤的个性化搜索方法[J].软件学报,2003,14.

第9篇

关键词: 电子政务 评估模式 分层评估

一、电子政务评估的意义

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兴未艾。在我国,电子政务同样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成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其年经费投入达2500亿元以上。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安排。电子政务的推广和实施,在促进政府职能改变、增强政府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推动国家信息化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服务以及促进政府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我国由于电子政务理论不成熟,电子政务的发展存在重投入、轻产出,重建设、轻评估,重电子、轻政务等方面的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的投资效益始终不明。一些政府机构甚至把电子政务建设等同于政府上网,等同于政府网站建设,使电子政务在发挥其作用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科学、实用、指导意义强和操作性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对中国及各地区电子政务水平、发展进程、存在的问题进行量化的反映与评估,以促进全国电子政务的良性发展,进而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

当前,中国面临着新一轮政府机构和管理体制改革,电子政务的深化发展将为这场改革提供更大的支撑。为了考察电子政务建设与投入的实际绩效,必须对电子政务所达到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通过电子政务评估,能够准确了解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效果,能够诊断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能够指导电子政务未来的建设与发展,能够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其意义十分深远。提出有别于国外电子政务评估模式又能适应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需要的评估新模式,也能为电子政务的深化发展指明方向,具有较大的战略意义。

二、国内外电子政务评估简介

面对全球电子政务建设的浪潮以及数额庞大的电子政务建设工程,国内外相关学者和评估科研机构从不同的视角、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和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索。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电子政务视为电子化的政府,以政府为评估对象,沿用和扩充了政府绩效评估的内容对电子政务进行评估;埃森哲(Accenture)公司从政府服务的对象――顾客的视角,审视电子政务提供的服务;联合国公共经济公共行政署与美国行政学会则按照人―机信息系统的观点从电子政务组成部分对各国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进行评估;高德纳(Gartner)咨询公司从工程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项目的有效性;布朗(Brown)大学则主要对政府网站进行测评。

OECD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提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基本准则是绩效评估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1]。不论是传统的行政管理,还是目前的公共行政、公共管理、政府治理等称谓,其共识的准则可大致归纳为“四E”(公平、效率、效益、经济)和“三R”(责任、回应、代表性)。遵循此传统,OECD提出电子政务的产出和影响可以用“善治”(Good Governance)的评估标准来衡量,检测其结果是否向“善治”趋进。其绩效评估指标包括:合法性、法治、透明性、负责性、整合性、效率、连贯性、适应性、参与和咨询。OECD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基本上属于概括性陈述。

自2000年起,埃森哲公司开始通过网站对各国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进行跟踪测评[2]。在评估调查过程中,埃森哲公司将服务成熟度(Service Maturity)和传递成熟度(Delivery Maturity)作为度量政府门户网站的两大方面;将客户关系管理引入对政府绩效的测评,并赋予其30%的权重指标;根据两种成熟度的综合得分,将被调查的国家和地区分为四个等级:创新型的领导者(Innovative Leaders)、敏锐的追随者(Visionary Followers)、稳固的成功者(Steady Achievers)和平台的构建者(Platform Builders)。

联合国公共行政与发展管理司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3]。该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政府网站状况、基础设施状况和人力资源状况。该指标体系从这三个方面计算了衡量一国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电子政务指数”,并以此对192个成员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调查的最终结果体现为各国的电子政务完备性指数和电子政务参与指数:电子政务完备指数对应的二级指标包括政府网站评估指数、通信基础设施指数、人力资本指数三个方面;电子政务参与指数对应的二级指标包括教育、健康、社会福利、财政、就业等。

高德纳(Gartner)咨询公司主要对某国特定电子政务项目的有效性进行评估。该公司从三个方面评估电子政务项目的有效性,即公民的服务水平、运行效益以及政治回报,而每个大类又包含一系列具体参数。

自2001年以来,美国布朗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已经连续了6份全球电子政务年度评估报告。Brown大学在2007年了第六份测评报告,对全球198个国家的1935个政府网站进行了测评。测评内容包括在线信息、在线服务隐私和安全、沟通工具等[4]。该报告还对以往年份的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 体现了各国电子政务发展进度。

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起步晚,尚处于初始阶段,国内研究主要分为测评机构研究成果和各学者的观点两个部分。

北京赛迪时代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自2001年起,受国务院信息办委托对国务院部委政府门户网站和地方政府门户网站进行绩效评估工作,并连年评估报告。2006年的评估报告按照对政府网站的内容要求,提出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和网络设计4项一级指标,并分别赋予其50%、20%、25%、5%的权重,重点评估政府网站在实现政府与公众互动交流的桥梁作用。2007年该项评估工作主要由中国软件测评中心负责,对评估指标体系做了较大修改,设置了网站内容、网站设计、日常监测三大评估板块,而日常监测本身又设计了一、二、三级指标。新的评估模式在推进“百件实事网上办”活动,加强对政府网站建设的分类评估,开展政府网站“日常监测”工作等方面有所创新[6]。

计世咨询公司自2002年起,开始陆续《中国城市政府网站评估报告》,对各部委政府网站的评估从无到有,评估指标体系也日趋完善。计世咨询公司应用网站内容服务、网站功能服务、网站建设质量三个大类,建立了十大指标体系, 对我国36个重点城市的政府网站进行了评估。尽管政府网站作为电子政务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代表了电子政务发展的水平和程度,但仅仅以政府网站来描述电子政务的整体特征,显然过于单薄。

上海经济互联网咨询中心与国家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联合开展全国城市信息化水平测评工作;在2004年的报告中, 利用应用域带宽、家庭宽带接入、百户计算机拥有量等15项信息化水平测评量化指标,对37个城市进行测评。但是纯定量化的评估指标难以有效涵盖电子政务发展的全貌。

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将电子政务评估分成四大板块: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投资效益。每一个板块都含二级和三级指标。信息系统板块包括软件、硬件、数据、服务、文档、设备、人员和其他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下设数个至几十个三级指标不等。

广州时代财富科技公司在电子政务研究报告中,设置了政府机关的基本信息、政府网站的信息内容和用户服务项目、网上政务的主要功能以及电子政务的推广应用4个方面共计30项评价指标。

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联合计世咨询公司共同研究的《中国电子政务研究报告(2006年)》采用了自行提出的PIT-EEE(即双维度、多层级网站评价法)评价指标体系,将电子政务具体的服务功能分为三大类:信息公开(Presence)、互动交流(Interaction)和在线办理(Transaction);再将这三大类功能按照从低到高发展阶段,依据所提供的电子政务典型服务的难易程度与重要程度,相应给出了初级(Emerging)、中级(Enhanced)和高级(Expert)三种发展水平。该指标体系利用6项一级指标、29项二级指标和95项三级指标,用以考察电子政务服务功能中的各个方面。该模式代表了国内政府网站评价的潮流,但仍局限于网站的评价,较少从政府管理改革以及电子政务发展趋势方面着眼。

一些地方政府也自行制定了一套评估体系,如北京、广州等。北京市信息办了一套适用于对北京区县和委办局电子政务网站进行测评的指标体系,其中包括政务公开、在线服务、公众参与、网站管理4个一级指标,下设26个二级指标、68个三级指标。广州市设置组织领导情况、建设和应用情况、应用效果、资金投入及使用情况4个一级指标,下设12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

除各咨询公司、科研单位对电子政务评估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外,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也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方法和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例如,张成福等将电子政务的绩效划分为产出、结果、影响3个层次,认为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战略选择在于:突破“产出”层次的评估,向“结果”和“影响”层次的评估发展,以形成综合性的绩效评估模式[8]。杨云飞、白庆华提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可归纳为“电子集中、电子安全、电子管理、电子服务、电子决策”五大类[9]。彭细正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五要素的基础上,根据逻辑框架法基本模式的分析架构,对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做出了初步研究。刘腾红等人从服务和应用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一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系统评价方法;他们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划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指标体系、6个子系统。何凤秋从现实中国政府管理的视角,提出了成本/效益分析、政府职能实现程度、信息化功能完善程度三大一级指标,并进一步细化为9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10],其研究颇有新意。

三、当前电子政务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国内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相关研究成果,笔者发现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其研究的基础和现有成果都还很薄弱,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只是一些零散的评估指标体系或方法,至今还未形成得到学界统一认可的评估模式。具体而言,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⒈评估内容过度关注政府网站外部绩效

现有评估模式大多是对政府网站的评估,很少有深入电子政务内部绩效方面的理论研究或评估实践。对电子政务绩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网站建设绩效的层面,对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评估也整合在政府网站的评估当中。而且,大量电子政务绩效的研究主要从政府网站外部特征入手,重点考察外部绩效,较少涉及到流程优化、制度建设、成本投入等电子政务的内部运营绩效。

⒉评估内容缺乏指导性和示范性

目前许多评估模式涉及的内容主要限于对电子政务(政府网站)的一般功能上,特别是信息公开、政府服务、互动交流、在线办事等方面,而这些功能仅从电子政务的现状考虑,没有从政府管理改革、电子政务发展趋势等战略高度考虑问题。像政府行政绩效,政府决策民主化、透明化、科学化等理应是电子政务所追求的,而且也应当是电子政务评估所考虑的。否则,电子政务只能是政府管理的附庸,而不是促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因素。上述原因造成评估内容和评估结果的指导性不强,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改进、对政府管理体系改革的促进作用较弱。

⒊评估内容有明显缺漏

电子政务建设内涵相当丰富,但国内大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涉及的评估内容有明显缺漏。例如,对涉及政府服务和互动交流方面的内容,如相当重要的G2E(政府对企业)、G2G(政府对政府)服务的评估,要么没有涉及,要么含混地融合在其他一般性指标中。显然,这样的评估对指导并完善电子政务建设,引导电子政务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非常不利。

⒋评估指标体系设置随意性强

我国现有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基本上是“一对多”的模式,即用一个评估模式、一套指标体系去评估多个评估对象,对各级各类电子政务系统及其发展阶段的差异在评估模式上并没有进行区分。这就使得评估体系自身的针对性弱,且评估结果不易于比较,没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定位,从而大大降低了评估的意义。为应付不同评估对象,有的指标设置随意性强,甚至根本不能把握电子政务的内涵,使电子政务的评估演变成对政府有形和无形资产的评估。

⒌评估标准与数据处理存在问题

现有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从评估指标、评估方式、数据处理,以及到对实践的指导,各方面标准和体系都不一致,定性与定量指标难以协调,硬指标与软指标难以协调;权重分配虽然是经过专家评判或AHP法检验的,但某些指标属性迥异,如此权重分配本身就没有意义。这样的评估模式就使评估过程的科学性受到质疑,缺乏权威性和公信力。在电子政务绩效的整体构成上学界也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各有偏重,而使得各种评估结论无法横向比较,从而导致评估方面的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

⒍评估结果的运用薄弱

对电子政务绩效进行评估和比较不是目的,绩效评估的目的在于改进电子政务绩效并推进政府管理改革。在现有的评估模式中,往往忽略了对评估结果运用的指导。一个省级电子政务系统被评估后一般得到的是名次与分数,并不清楚自己差距在何处。这就极大地削弱了评估的意义和评估主体的积极性。

四、电子政务分层评估初探

电子政务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从大的方面上讲,它可以分为系统加应用两大部分。系统方面可以概括为网络环境、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部分;应用方面则比较复杂,而且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不同,其功能会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正是因为电子政务系统非常复杂,因此许多有关电子政务评估模式实际上评估的并不电子政务,而是电子政务的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政府网站。这种做法实际是回避了问题。而这类评价模式带来的一个后果是:拿网站评估结果来替代电子政务评估结果,因此无法真正诊断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也就难以用来指导电子政务建设。另外,已有的电子政务评估指标非常多样,类型不一,很难用以进行比较和做权重分配。把它们混在一起进行评估,也存在科学性不强的问题。

笔者认为,避免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是对电子政务进行分层,将电子政务按组成、功能进行合理分层,然后对每一层级单独进行评估。电子政务总体上可分为系统层和功能层,功能层又可按照功能和应用特点进行分层。具体来说,笔者初步将电子政务分成以下5个层级(参见图1)。

⒈电子层

电子层包含硬件基础设施、网络与通信环境、网络安全等。电子政务作为传统政务的延伸和发展,其变革首先在于技术手段的革新和演变上。因此,对电子层的评估是电子政务评估的基础,也是电子政务得以发展和进步的基础性环境条件。

⒉信息层

信息层面的评估主要侧重于对电子政务的直接表现形式――政府网站的信息进行跟踪测评。电子政务的信息披露是其基本功能之一,网络的极大优势就在于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实现“零时空”的信息共享。信息层主要包括对信息更新、信息公开、三网一库的评估。

⒊服务层

市场经济不断要求政府向精致和柔性转型,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任务。电子政务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更好地提供这类服务。对服务层的测评主要侧重于政府在线服务、政府网上采购以及政府网上十二金工程等。

⒋交互层

政府行为只有得到社会绝大多数的认可和赞成才有执行的必要和可能,电子政务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互动平台。对电子政务交互层面的评估主要涉猎电子政务治理模式下实现公众参与、网上监督和电子听证的实现程度,等等。

⒌决策层

在决策层,电子政务系统通过对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和集成,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辅助政府决策的制定。利用电子政务进行辅助决策,能够调动广大公民参与决策的积极性,能够使决策过程更加科学透明,从而提高政府决策的质量。决策层效益主要体现在电子政务系统对政府决策优化的支持程度,评价指标包括提高决策能力、改善决策质量和增强公众监督能力等。

对电子政务进行分层评估,表面看来似乎使评估过程和评估内容更复杂化了。但实际上,由于对电子政务按系统和功能进行分层,每一层的评估内容相近,评估指标趋同,因而在权重设定、数据处理等方面得到了简化。而且这种评估模式能够提高评估的准确性、科学性,评估结果指向性明确,对电子政务建设与改进的指导意义更大。

参考文献:

OECD.Practicing E-Government : A global Perspective[R/OL]. [2008-05-28].

Accenture. E-Government Leadership: Engaging the Customer[R]. Accenture,2003

UNPAN. Global E-Government Survey 2008[R/OL]. [2008-05-28].www2.省略/egovkb/global_reports/08report.htm

Brown University. Global E-Government Report, 2006[R/OL]. brown.edu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06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R/OL]. [2008-05-28]. 省略.cn/2006wzpg/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2007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总报告[R/OL]. [2008-05-28]. 省略.cn/2007wzpg/

张维迎. 中国电子政务研究报告:2006年[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张成福,唐钧.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比较与实质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4(5)

朱庆华,杜佳. 国内外政府网站评价研究综述[J]. 电子政务,2007(7)

何凤秋.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J]. 中国行政管理,2007(9)

吴江,徐波,顾平安,等. 中国电子政务――进行中的对策:评估体系[J]. 电子政务,2004(9-10)

肖英,陈亮. 中外电子政务评估标准及比较分析[J]. 图书情报知识,2006(1)

党秀云,张晓.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3(1)

常永华.电子政务实施的绩效评估模型与案例[J].情报杂志,2005(1)

白晓霞.卓越绩效测评体系与成熟度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6

刘淼.FNN和SOM在电子政务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6

雷战波.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发展综述[J].情报杂志,2006(12)

王立华,覃正,韩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述评[J].系统工程,2005(2)

易小国.美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介绍和评析[J].电子政务,2005(5)

杨洋.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5

张小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标准化研究[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2)

郝晓玲, 孙强.信息化绩效评价框架、实施与案例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Andersen K V. E-government maturity models: Extension of the Layne and Lee model[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006,23(2)

Gupta M P. E-government evaluation: framework and case study[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4,20(4)

Steyaert J C, Joan. 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Servcices[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4(41)

Gouscos D. A general model of performance and quality for one-stop e-Government service offerings[J]. GovernmentInformation Quarterly,2007,24(1)

Akman I. E-Government: A global view and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some attributes of citizens[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5, 22(2)

作者简介:

李成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