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7 16:28: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第1篇

关键词:探究能力 素质教育 能力目录

一、科学探究的概念及特点

1.“科学探究”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用以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规律所用的方法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2.探究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问题”研究,是人们对科学本质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可以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开展探究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体系、价值体验,从而全面发展学生探究科学本质的能力。

3.探究性实验是努力改变学生“接受学习”的传统方式,建立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实验,有效地促使学生关注和联系实际问题,体验科学发展和知识形成的思想和方法,掌握知识的本意和正确的结论,使学生的意志、毅力、能力等素质都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在物理教育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培养素质教育的依据和必要性

1.要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就必须加强基础文化教育,也就是说要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要求高中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能力为目的。当然,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教学特点,有不同的教育(素质教育)规律和目的。高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时展的要求。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在向我们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向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重视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学习的性质由单一接受性逐渐转变为研究性、创造性;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猜想、开展探究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体系、价值体验,从而全面发展学生探究科学本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一轮课改的教学主旨。而物理教学的改革更应注重物理问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新课标》以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为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物理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的唯一目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三、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认识“问题”的价值是培养探究能力的重要前提

曾经对北大毕业生说:“问题是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受先入为主的影响,使思维容易陷入滞涩与休眠状态;而问题的出现,往往会造成某种不确定性,使思维活跃起来,从而打破思维定势。当学生碰到令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时,他就会受到刺激。布鲁纳研究表明,难易适中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足以激励学生向下一阶段发展,促进学生进行“反省性”探究,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在这种状态转变过程中,智力活动总是尝试性、探究性的,始于问题的提出,从而终于问题的解决。

2.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达到教学的能力目标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若是老师把刻意追求的问题提供给学生进行探究,就会造成学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问题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效果欠佳。研究性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的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引导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发现和确定问题,学会搜集、分析、鉴别和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相关知识探究、解决问题以及在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问题进行研究,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模式。

3.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就决定了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物理实验的教学,不但能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物理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养成科学作风,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学生以后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探究性的实验教学,激励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已有经验得到充分的发挥,改变了过去由教师包揽教学的局面,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探索、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可见,物理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目标,在物理教学中应强调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特别倡导探究学习方式是在物理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及时转换角色,成为探究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为学生终身学习、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为在物理教学中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而不断探索,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地提升。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2010.

第2篇

关键词:语文能力;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027-01

当前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工程,语文这门学科又是进行素质教育最有效的一门学科。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立足素质教育,牢固树立“育人”观念,把“教书”纳入“育人”的大目标中来,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的审美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思考力、想像力、观察力、创造力等语文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最重大的课题和责任。

一、 授课文道并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作为一门基础工具学科的语文,正是实际和交流思想的艺术。能够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文情并茂,既蕴涵着丰富、深刻的哲理,又呈现出字句优美、文采斐然的文学底蕴。所以,我们在给学生分析文章、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适时、适度地进行思想、道德、情操的渗透,真正做到文道统一,教书育人。

例如,在教授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朴实的语言,更要让学生懂得体会亲情,珍惜亲情,思考生活与做人的道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收集平日里与父母家人相处的点点滴滴,进而挖掘出平凡生活中被我们忽视了的挚爱深情,作为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我发现同学们在思想上有了深深地触动,需要一个交流内心感受的平台,因此我适时的开展了题为《感悟挚爱深情 发现生活之美》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学会感恩,乐观快乐的看待生活,从而发现生活之美并享受生活之美。此课受到了听课领导及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我想只要我们利用好语文课堂,授课时能文道并蓄,一定能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和洞察事物的能力,让语文教学推进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 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的重要性已在法国画家莫奈将伦敦之雾画成紫色中证明过了,然而在有限的语言课堂里,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我想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我们可以运用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等手段引人注目展示有关的图片或播放录像片段,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如:在讲《范进中举》一文时,教师必然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范进为何会发疯?对他的发疯应如何理解?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也能回答一二,但理解并不深刻。而如果改用电脑课件,让学生一起看一下“范进进学直到发疯”这一片段的录像,让学生细致、深入直观地观察一下范进在中举之前凄苦无奈的神情,胡屠户全然不顾女婿已是须发花白的老者,而将其骂个狗血喷头的理直气壮,直到中举后众人又如众星捧月一般对他的百般献媚……学生通过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自然而然地悟出了正是封建科举制度使世人颠狂,人性扭曲,以至于考了35年的范进在中了秀才又连中举人后,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一时悲喜交加竟受了极大刺激而疯了。科举制度的腐朽,文章的主题思想,此时已是不言而喻,昭然若揭了。

三、 合理安排课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3篇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创新思想,把准方向,突出主体

作为知识本身,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更新。近几年,试题中紧密联系实际的蔬菜问题、行路问题、储蓄问题、探究性问题的引入,都需通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观察、比较、归纳、分析、概括、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才能解答的题目,就是数学知识更新的充分重要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的教育目标要有固有的“解答型”向“能力型”转变,不仅授之“鱼”更要授予“渔”,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尤为重要。

三、创新课堂,创设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能力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人发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发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引导他们积极探索,积极讨论、积极发现。当学生的发现不够完善条理时,教师也要表扬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及所持的依据或者说明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完善。使学生明确其错的原因,修正思想,加以改正。这样,学生才会有成功的喜悦,才会感到教师的作用,才会有利于今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和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学习。

2.创设探究环境,培养参与意识

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建立活跃、民主的课堂氛围。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积极的思维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看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四、改革教育的评价体制

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教育评价体制,改变“一考定终身,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教育评价体制,老师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不仅是卷面成绩,还应有实践操作动手、动口等成绩,更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使不同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真正确保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五、创新教学方法

要实施素质教育,课堂上就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充满情趣,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可采用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等形体语言与学生交流沟通;或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学习新知识;还可以通过一问一答或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第4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 培养能力 终身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素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的中心和猪蹄,是基础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因此,基础教育本质上就是素质教育。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基础教育。

“学好课本,落实基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同样是广大师生应遵循的基础思想,同样是取得优质教学效果的根本。素质教育包含着基础性、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未来性等基本特征,并且与基础教育相一致和统一。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的教育。因为人们在步入社会之前所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都应在基础教育阶段打好。而语文是基础的基础,要使学生成为栋梁之才,先要学好语文,即便是最普通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从事最一般的服务工作,要进行政治、业务学习,领会和贯彻部门的有关规章制度,接人待物讲究文明礼貌等等,都离不开语文基础。所以语文教学应抓好学生的基础,逐步发展成为能力。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非面向一部分学生。这符合义务基础教育的宗旨和“教育机会人人均等”的原则。素质教育不求人人升学,只求个个成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多听、多看、多问、多想、多记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本人认为好的教学语言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是激发学生思维和记忆的中介。

1、有时候一个警句、一句幽默的话,往往使人终生难忘。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更讲究,要求更高。因为语文教师讲课,要生动地描摹形象,严密地阐发事理,精要地概括事件,细致地复述情节,准确地传授知识等等。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简洁明快,富有感染力,或一语中地,或妙趣横生,或余音绕梁,有时只寥寥数语,学生便豁然开朗,听他讲课,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所以,语文教师首要的基本功便是锤炼教学语言。

2、除语言的规范性外,应力求语言的准确、精当、生动幽默。因为生动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听起来精神集中,感受深刻,并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留下难忘的印象。在讲新凤霞写的《傻二哥》一文时,根据书中对二哥卖药糖时的动作描写,我请一位同学进行模仿,同时,我还加了一句评语:“这简直是傻二哥转世。”全班顿时欢笑起来,这篇文风朴实的散文,在轻松、愉快中就学完了。

(二)“幽默”是教学语言的剂,恰当地将幽默引导课堂上来,能够体现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1、我们的教材本身,就含有不少幽默成分。像《分马》里骑马摔了屁股,痛叫不迭的老孙头,读后令人忍俊不禁。我们要注意挖掘引导,让学生在笑声中进一步领略文章的深意,同时,我们还要力争让自己的教学语言也能幽默一点,有趣一些,以便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

2、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要善于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讲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是课堂充满和谐、愉悦的气氛。一位教师针对学生抄袭作业说了这样一段话:“天工造物真实无比奇妙,即使是同一种同一类的物也会千差万别。人们不是说,天底下绝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吗?可在我们班却出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批改作业时我发现不少面孔一模一样,比如这个嘴角往下歪,那个嘴角也往下歪,孪生姐妹也没有像到这个程度呀。请你们帮我解答这个问题。”学生先是煞有兴趣地听,接着表情有点紧张,最后大声笑着说:“抄。”毛病由学生自己诊断,教师只要顺势而下,施点“良药”就行,学生在学习中发生差错,教师厉声厉语,指责批评定然把事情搞砸。此时此刻,说一两句风趣幽默的话,不仅能缓和气氛,而且是安慰剂、安心丸,能消除学生的窘态,帮助他们跳出困境。

3、风趣幽默是语言艺术,对词义的褒贬、色彩、应用范围等创造性地运用,就能收到非同寻常的功效。风趣幽默,特别能启迪智慧,因而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运用,可催化感情,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这样一来,教师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能在短短的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素质教育又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它不仅要把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道德规范传递给下一代,还特别重视自我修养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今天的素质教育是为未来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国民素质基础,做好人才准备。

1、中学生面临着成长、发展的重大人生课题,他们通过学习和一段较长生命过程的洗礼,逐步想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即对自我、社会,发展和成长等问题的意义认知。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只有认识到这点,才能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才能通过语文教学来净化学生的心灵,而语文学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是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语文能力与素质的高低,除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外,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方法会学习比掌握知识更重要,这就是“授之以渔”,学生学会学习,不仅使学生在校期间具备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重视和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金工实习;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一、金工实习的重要性

金工实习是高等工科院校进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要部分,金工实习始终为专业培养目标实现而服务的,金工实习的指导思想是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而发展得到的,促使学生工程意识得以强化和发展,学生在这一基础上,能够将现代知识以及传统知识和实践能力等综合在一起。高职院校学生在培养的时候,需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具备工程技术人员的全面素质,能够增强学生应对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金工实习是为大学生构建工艺知识学习和工程实践训练以及创新意识培养的平台,学生亲自实践的基础上,学习机械制造相关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且对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充分解决,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增强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培养[2]。为培养能够新世纪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金工实习需要具备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促使学生在实习之后,能够在业务素质方面得以提升,受到工程实践系统化的教育。在金工实习的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传统的金工实习存在着较为单一的现象,在金工实习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对学生思想素质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加强,才能够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为专业培养的目标服务。

二、大学生金工实习中的素质教育及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大学生金工实习的过程中,需要将其和时展的特点充分综合在一起,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以及教学资源等在设计和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学得以优化和发展。在教师的讲解以及示范等基础上,使得多媒体课件得以增加,增大课堂信息量。多媒体课件色彩背景以及字体变化的形态等方面能够有效体现出教学的相关内容,突出教学的重点,并且为教学提供便捷[3]。将相关的视频和动画等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应用,使得课程教学的时候,能够将静态的物体变成动态进行讲解,在这一基础上,促使抽象的问题更加直观,并且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数是实施书本和图片教学,而利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二)构建开放性教学场所

金工实习训练基地在设置的时候,需要明确其职能需要促使学生能够接受更加全面的工程训练。在条件具备的基础上,教学资源需要面向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充分做到自主实践和不断提升。从时间和空间等方面而言,进行实训基地的设备和资源优化和发展,能够辅助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课内外科技创新活动和自主学习等提供开放的实验室,促使这些场所成为公共教育资源。同时,也使得金工实习训练场所能够有效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的重要平台,促使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工程素养等方面得到有效提高[4]。这也对实习基地的管理体质和责任心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实习基地的场所以及仪器和材料等方面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确立。

(三)创新训练项目

在金工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在教学内容设置的时候,将其分为基本单元和综合训练单元以及创新设计单元等。通过实践性教学项目,完成机械制造技术的学习。综合训练单元对学生进行综合工程实践教育,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学生实施包含有产品装配和生产流程以及工艺方式等在内的全面工程实践教育,营造现代化的工程背景,促使学生综合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工程技术能力等都得到必要提升,为学生提供创新设计制作平台,学生能够在这一平台中进行创新产品制作。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开放实验室,对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结束语

为了培养综合素质较高以及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应用型人才,金工实习的教学思想和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应实施综合工程实践教育,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素养以及创新意识等有效综合在一起,使得学生得到长远发展,为社会输送质量更高达额人才[5]。

参考文献:

[1]刘倩宏.浅谈金工实习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创业家,2013,(12):162-162.

[2]李春俊,王忠树.金工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创新[J].科技展望,2017,27(3):324-325.

第6篇

软件测试人才要求掌握的面比较广,培养要分3个阶段:第1阶段主要是知识掌握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掌握文化基础知识、行业基础知识及培养必备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规范;第2阶段是技能训练阶段,要求掌握软件测试专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工程规范;第3阶段则是实训、顶岗实习和实岗实习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求能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2制定了一个符合企业需求的软件测试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学生在学习期间应通过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初级)、数据库开发工程师考试、软件测试工程师考试(初级)等职业资格认证,英语水平达到A或B级,日语水平达到三级,计算机能力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或取得微软信息化应用能力认证(高级)测评证书。在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与经验,能够看懂基本设计文档,掌握测试基本理论,具备编写测试用例并根据测试用例进行一般测试的能力,能撰写常见测试文档及完成简单测试分析,掌握自动化测试技术,能熟练使用QC、QTP、LR、vbs及类C语言编写自动化测试脚本,分析测试结果。在素质教育方面应具备如表1所示的素养。

3建立了紧密的产教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7篇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说数学”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

素质教育下的数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还要体现在对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数学知识的概念、题型,以及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忽视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识记,不仅让数学教学变成了一言堂,还大大挫伤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牵引下,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这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培养科学素养不相适应。为此,研究和探讨“说”数学的能力,必须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抓起,切实让学生从数学语言的表达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大胆提问、敢于质疑,并从与教师的交流沟通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说”数学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初中数学新课标提出关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这一要求,而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则主要体现在对自然或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充满好奇心,并学会独立思考,能够应用数学知识,从数学的角度来追求新知,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并能够加以探究和解决。而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将学生“说”数学的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中,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转变数学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片面追求试卷分数,将数学知识和概念通过“填鸭式”的课堂教学灌输给学生,让学生从题海中获得所谓的数学解题能力和技巧。在应试中,学生只能将课堂学习的数学知识机械地应用到答题中,死记题型,死记答题方法,甚至依靠背诵模板等方法来实现对应用题的解答。在这种不注重“说”数学能力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数学学习避免不了落入生硬老套的循规蹈矩中。为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从自身出发,将“说”数学能力重视起来,通过灵活多样、活泼生动的语言,巧妙地将数学知识和概念流畅、通俗、趣味性地表达出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讲到黄金分割知识点时,教师在与学生探讨黄金分割的应用时,可以提问:芭蕾舞蹈中演员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很多学生由于对此不了解而产生了求知欲。教师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阐述,通常情况下,芭蕾舞蹈的演员都比较苗条,身材都比较匀称,可是很多演员由于下半身与身高的比值只有0.58左右,而将脚尖踮起的时候,下半身的高度与身高增加的总高度的比值就能够接近0.618了,这样从视觉效果来看就显得更加优美。教师通过丰富的语言和趣味盎然的教学将数学知识和概念呈现给了学生,也让学生从枯燥的理论知识中获得了新的感受,对数学知识实现了有效学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个人角色进行定位,从引导者的视角来推动学生去学习,去体悟数学的奥妙。同时,学生需要全方位地参与课堂讨论,把疑难问题在课堂上解决,坚决不留知识死角。学生要多问多说多思考,并尝试着把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块。在进行数学知识的语言表达时,要注重数学思想的体现和运用,在用词上要做到准确、简明,对数学语言符号要做到高度抽象和概括,能够让学生易于理解。平时教师也应该加强数学语言知识的训练,从自身能力上实现对数学语言的驾驭和掌握,从而将学生的“说”数学的能力提高上去。

二、加强对课堂教学中的口语化的训练和操作

口语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常用语,也是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日常用语,所以在对课堂语言的应用上,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从生活化的口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数学语言与日常口语之间的互译,也就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语言通过灵活的真实的现实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和真切。需要说明的是,在数学语言的互译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将文字语言表达转化成数字式的语言,如对应用题中的文字表达,需要转换成能够进行数学知识解题的公式或方程式等;还要注重将数学语言转化成易于理解的口语,比如在对数学知识的讲解中,对于有些复杂的难点或重点,就需要教师通过口语化的语言能力,来实现对抽象知识的通俗化讲解,便于让学生接受新的知识。

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学生在构造立体图形的时候,总是难以实现顺利的思维转化,为此,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立体感,要让学生懂得如何把平面图形看成立体图形。当教师将一张钞票变成一沓钞票时,这个现象就是平面化转变为立体化的过程,通过这种幽默诙谐的例子,学生可以很快地吸收数学理论知识,并且在记忆力方面不会存在太大的负担。运用口语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离我们并不遥远,这对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都有很大帮助。

课堂教学是双向的,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说”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在课堂中的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时,也要体现出“说”数学的能力。为此,课堂教学必须在互动的过程中才能够实现对数学知识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平衡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和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不仅是活跃课堂气氛的需要,更是老师从学生的表现中,根据学生的发言调整教学方向和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第8篇

一、立足于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充分说明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我们学习数学,想在数学领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首先必须通晓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练会基本能力,才能在研究学习中有所发现。好高鹜远、排斥基础,是不可能创出什么“新”来的。基础知识是构建该学科知识大厦的基石,基本方法和能力决定了知识大厦能不能去顺利构建,没有这些,知识大厦就是空中楼阁,更不可能金壁辉煌。我们难以想象,连数学的基本加减乘除运算也不会的学生,能在数学方面作出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因此,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努力打牢双基,提高学生对基础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成长奠定基础。

二、着眼于看,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察能力

中学时代,语文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勤于观察,勤于思考,是创作的源泉。在这儿,我也要说,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也是数学发现的源泉,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必由之路。

观察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方法和手段,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获得信息和汲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当然,观察应讲究方法,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例如,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和科拉顿分别进行了电磁感应观察,结果法拉第获得了成功,而科拉顿却错失了良机。万有引力的发现,欧代几何体系的建立,近代数学史上一个个新发现无不打上观察的烙印。因此,观察能力本身就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数学上,更是离不开观察。杂花生树,群鸟纷飞的明媚春天,原野上追逐嬉戏的孩子手中高高放飞的各色风筝、气球,在轻松之余,你是否想起过它所包含的数学问题,你是否想到了启发孩子去观察分析、气球为什么飞得那样高,你有办法测出气球在空中的大约高度吗?这些活动无时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察能力。数学对象包涵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因此数学观察不外乎观察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这两方面。在解题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观察已知和需要求解的,还需要观察从已知到求解的整个过程,随时捕捉有用信息。

三、立足于思。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像物理、化学学科有许多可供学生直接观察的实验,而更强调思维的活动,但是,有许多物理现象通过现象看本质,就是数学问题,没有数学的介入,就很难以凭借观察得到的现象窥其本质。这就要求教师培养思维活动的深刻性,在培养学生创造观察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此,可以采取以下一系列措施。

1.加强设计训练,引导学生探索

高一数学第五章《向量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一节给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日常生活中,用同样长的绳子挂一个物体,如果绳子的最大拉力为F,物体受到的重力为G,你能否用向量的知识,分析绳子受到的拉力F的大小与两绳之间的夹角θ的关系?在研究完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我当场给学生做了一个演示实验,问随力F增大两根绳子与物体结点处能否在同一直线上,当我用力拉绳子时,学生们观察到结果是可以在同一直线上,但是经过深入思考结合课本上的数学模型可知,上述回答是错误的,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现象掩盖了本质,事实证明,只有深入思考,建立数学模型才可能揭示本质。

2.重视预测、猜想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通过思维能够在头脑中创造出某些没有经历过或现实中尚未发现的事物形象。人们借助这种思维常能在未经逐步仔细分析的情况下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一些合理的预测或猜想,这种猜想是创新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正如牛顿所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也正是“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是使杨振宁、李政道得以问鼎诺贝尔奖,也正是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使陈景润家喻户晓。毫不夸张地说,正是无数合理的猜想组成数学这个神奇的世界,也正是这些数学的预测和猜想成为数学发展的动因。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合理地去预测或猜想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3.鼓励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形成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只有通过经常的独立思考活动才能逐步形成,数学题目的解决和数学模型的建立就是独立思考活动的一个有效载体。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推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第9篇

为了有效地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字音教学,要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

1. 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不仅低年级应该这样做,中高年级也应该利用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应注意的是,在运用汉语拼音教学识字时,有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在教字音和复习字音的过程中。生字上面总是带有拼音,这样就检查不出学生脱离汉语拼音以后是否读准字音了。应当在学生初步学会字音后,就去掉汉语拼音让学生认读,这就是说去掉了“拐棍”也能读准字音,才算是真正地认识这个字了。

2. 有些生字的读音和口语中的读音不同,学生极易读错。如:“工农兵”的“农”字,应读“nóng”而学生易读成“nù”。类似一些字的读音,要在学生的反复练习中加强指导,使学生读准读音。

3. 教学多音字要依据词来定音,剧音辨义。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读音、含义和词性。多音字的产生是由于这类字分别被组合在不同的词和词组里,是所属词或词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辨别多音字,关键在于据词定音,剧音辨义。多音字的读音,要结合词语来确定。例如:“强”字就有三个读音,在“强大”中读“qiáng”,在“强词夺理”中读“qiǎng”,在“倔强”中读“jiàng”。再如:“折”,可以读“zhé”表示弄断(折断)、弯曲(曲折)、转变方向(转折)、这和(折价)、折叠(折扇)等;也可以读“shé”,表示断(枝折花落)、亏损(折耗);还可以读“zhē”,表示反转(折跟头)、倒过来倒过去。多音字的出现,常常有如下几种情况:因词性不同而多音;因书面语和口语的不同而多音;因动作的和名物义的区别而读音不同;因普通用法和古人名用法不同而读音不同。在课文中遇到多音字,不要把一个字的几个读音都教给学生,要结合词来教,在词语中用该读什么音就教什么音。以后出现另外的读音时,再教另外的读音,最后,可以放在一起复习巩固,归纳比较。例如:“着”在“小猫叼着鱼”里读zháo,在“着手、着眼”中读zhuó,在“空着手”中读zhe。学生分别学了“着”的几种读音后,可进行归类练习,让学生说说“着”有几种读音,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或者让学生用几种不同的音组成词语等。

二、字形教学,要充分发挥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要着重指导学生认清字形。字形是难点,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法突破这个难点,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1. 教给学生分析字形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教学生分析字形,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分析字的哪些形。一是分析笔画,即分析一个字是有什么笔画组成的,学生刚认字的时候,就要教他们一笔一笔地分析。要告诉他们什么是笔画。书写时,从起笔到收笔就是一笔或一画,同时要教给学生笔画的名称。如:“九”字,它是由两笔组成的,它的笔画是:撇、横折弯钩。二是分析结构单位,即分析一个字是由什么偏旁或基本字组成的。学生学了一些偏旁和独体字以后,学习合体字的时候就不必一笔一笔地分析字形了,可以分析字的结构单位。如:学生学了“单人旁”和“尔”字以后,在学“你”时就可以分析字形了:“单人旁”加“尔”字就是你们的“你”。因此,让学生尽快地掌握一些常用的偏旁和构字率较强的独体字是十分必要的。三是分析字的结构,分析笔画或结构单位在一个字的位置。包括书写的顺序和各部分的比例。如:“体”字写时就是先左后右,左窄右宽;“寺”字写时就要从上到下,上下相等。

分析字形就是分析以上三个方面,简单地说就是分析一个字是由什么笔画或什么结构单位,按怎样的形式组织起来的。

2. 要充分利用汉字的结构规律,帮组学生掌握字形,提高识字能力。汉字的80%是形声字,能灵活运用这一识字规律,是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一部分字的音、形、义的。教学生认识形声字的特点,不要讲很多的道理,要帮助学生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个别到一般,逐步掌握它的特点。如:学生学了“杨、槐、柳、榆、松”等字以后知道它们是树名,就可以把他们归为一类,启发他们了解偏旁和字义的关系。

汉字在形体上的规律,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利用,并使学生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地掌握这些规律。

三、字义教学,要根据句义或联系上下文来确定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