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音乐教学课题研究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7 16:28:4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音乐教学课题研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音乐教学课题研究

第1篇

1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的几点问题

1.1教学模式落后,轻视学生主动参与。在许多小学音乐课堂,教师往往还使用单一的授课模式,死板的课堂、结构沉闷的音乐课堂气氛、师生缺乏互动。教师虽然认真备课,并把教学程序背得很熟练,但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案“照本宣科”,这样表面上看教学环节紧凑、连贯,但实际上学生整堂课都由音乐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只是呆呆的跟着教师一遍遍重复乏味的唱谱、唱词,学生根本感受不到音乐的美,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很多教师往往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对音乐的表现与鉴赏则非常轻视,没有认识到音乐本质上对人们情感的积极作用。1.2课堂结构不合理,课堂氛围沉闷。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分为唱歌教学、欣赏教学、以及活动课,每一部分都有它合理的课堂结构。例如唱歌教学的课堂结构至少要是两段体的结构,动静结合,在音乐课上不仅要有静态的学习,更要营造动态的氛围,但有的教师没有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设计分段式的课堂结构,学生被动的学习歌曲,无法从情感上体验歌曲,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率低下。

2改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

2.1密切师生关系,指导音乐技巧。小学音乐教师要善于优化师生关系,与小学生成为好朋友,帮助小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实现师生的和谐发展。教师还要加强对小学生音乐技巧的指导,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坚持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当讲到比较枯燥的音乐知识时,小学生容易感到厌烦,如果音乐教师不考虑学生的感受,仍然继续我行我素的讲课,很可能出现学生厌学的现象。但是如果小学音乐教师能够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改变课堂枯燥的氛围,注重与小学生的情感交流,就可以让小学生对音乐有新的认识,对音乐课堂有新的感悟。2.2深入挖掘教材,激发学习兴趣。音乐教材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材料,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善于挖掘教材,找到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环节,帮助小学生快速建立起学习音乐的信心,调动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加强音乐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创造性地进行音乐教学。比如在讲《小动物唱歌》时,就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的教育性、趣味性特点,依次播放课件中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小学生模仿它们的叫声,然后再播放动物真实的叫声,以验证小学生模仿的准确性。紧接着让小学生听教师的弹唱:“谁唱歌呀,叽叽叽。”这时小学生会跟着伴奏唱出:“小鸡唱歌,叽叽叽”之后利用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唱出小狗、小羊、小猫等动物。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机,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教学效果良好。2.3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审美能力。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给小学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充课堂容量,给小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还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讲解《新年好》,这是一首英国儿童歌曲,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欢乐歌舞、互相祝贺的愉快心情。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过年的热闹景象,让小学生对音乐课有所期待,然后提问:“过年的时候你们高兴吗?为什么?过新年好不好?”并播放歌曲《新年好》的录音,这样他们都认真地听着,不时地打着节拍,通过教师的范唱,引导小学生用高兴的心情去演唱和学习。2.4构建教学情境,突出重点知识。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深入掌握学情,选择具有童趣的教学内容,构建生活化和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小学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兴趣以后,他们就会非常积极地投入,因而小学音乐教师要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对美的认识,从而实现以美感人的目的。比如在讲《我和星星打电话》时,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一个问题。当太阳慢慢落下,夜晚来临,你们在美丽的夜空都会看到什么自然现象呢?”然后让学生把教室门窗的窗帘拉上,通过大屏幕播放星空的画面,这时一种美的意境油然而生,学生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此时进行唱歌教学恰到好处,小学生不仅掌握了领唱、齐唱这一演唱形式,还初步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3结语

总之,音乐是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小学音乐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反思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师生沟通,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许萍.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7(04):174-175.

[2]张蕾.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6(04):106-107.

[3]张毓.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10):55-56.

第2篇

关键词:小学 音乐教学 课堂 策略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184

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深入,小学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音乐教学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分别从各个角度出发,对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探究。

一、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一)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有趣味性

现行音乐教材有一个缺点――偏重于音乐知识技能的讲解,而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创作背景、作品传递出的情感等介绍不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适当做些调整,挖掘音乐作品创作者、创作背景等有趣的部分,详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深刻认识音乐家,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在此过程中,渗透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解,使学生对音乐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

(二)灵活变换教学手段,使音乐学习乐趣十足

1.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把理论知识配上图片、动画展现出来,使抽象、枯燥的音乐知识变得形象、有趣,学生记忆和掌握起来就变得轻而易举了。在对学生进行音乐作品教学时,播放演唱或演奏的画面,使学生感受演唱者或演奏者的动作、表情,以演唱者或演奏者的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陶醉在音乐的欣赏中。

2.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实践。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如合唱、集体演奏等,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在组织学生集体表演时,教师要敢于放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独立完成。教师只在必要的时候提出些建议,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名观众静静地欣赏学生的表演,或者“听从”学生的安排,在表演中客串等。学生在自主、开放、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行音乐实践,不但能够提高音乐的基本技能,还能够发展对音乐的创新、创作能力。

3.利用数码设备摄录创作过程。学生是

音乐艺术的表演者和创作主体,他们在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的过程中去的时候,却无法欣赏自己的表演过程和创作成果,这无疑是学生的一大遗憾。随着数码设备的迅速发展,照相机、录像机等可以弥补学生的这一缺憾。教师可以事先放置一台录像机,把学生的表演录制下来,或用照相机把学生表演的精彩瞬间抓拍下来。学生表演完成后,教师向学生播放视频或照片,使学生欣赏到自己的表演,从而激发他们更强烈的表演欲望和创作热情,越来越积极地、快乐地投入到音乐知识的学习中。

二、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激活学生音乐细胞

(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不同的年级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不同,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所教年级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既不能过高,以免学生产生学习困难,丧失学习的信心,也不能过低,以免降低学生的成就感,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做好课时安排,适度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且大多数学生不具备很高的音乐天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课时安排,在每节课中适度教学,使学生既学到各方面的音乐知识,又有消化、吸收的过程。

(三)恰当选择教学方法,灵活开展课堂教学

在教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采用示范的教学方法,做出正确的演唱姿势,然后规范学生的动作,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在教学演奏时,一定要采用实物教学法,首先使学生认识相关乐器,了解乐器的功能、发音特点等,让学生亲手触摸乐器,感受它的构造、质感。在进行乐谱识读教学时,可以才用身体律动教学法,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使学生在身体的律动中,感受音乐……

(四)与学生充分互动,全面开展有效教学

1.要进行生动有趣的导入。有效的导入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进行生动、有趣的导入不仅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吸引到音乐教学中来,更能激发学生对所要学习音乐知识的强烈兴趣。特别是在导入环节设置悬念,更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寻求问题的答案,当答案揭晓的那一刻,学生会异常兴奋,推动课堂教学达到。

2.师生间要进行积极的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充分互动,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跟着音乐演唱,要求学生分组练习等,使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练习实践,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3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有效性教学,从深层次意义上来讲,就是教学者依据新课程提出了相关标准,努力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充分依据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发展的规律,最低限度的投入人力、物力,最大限度提升学生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为最终实现社会和个人双重教育价值需求的目的创造条件。立足当前不难发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这也就需要教学者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突破口,在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从而根本性提升教学水平。

一、用设置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

情境顾名思义,就是运用特定的方式方法给人制造出内在感觉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环境,最终达到情感共鸣。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可以依据生活实际创造出视、听、感、触的环境,使得学生亲身体会到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情感,用感染和激发等多种方式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生和教师两者可以通过共同创造的方式来启发学生,学生既是情境创造的主体也是情境创造的受益者,师生、生生之间可以通过交流探讨的方式,深层次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一个好的情境创设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雪绒花》这首歌曲时,可以预先在网上寻找好相应的背景图片,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个人认为:小学生接受能力有限,倘若一节课45分钟所教授的内容超过其接受的极限,学生不仅不能够很快将知识进行消化,反而会产生厌烦情绪,这样就不利于后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再者,合唱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团体协作能力,因为在合唱过程中任何一部分出现差错都会影响整体效果的发挥,只有学生自身意识到合唱所带来乐趣,在一个较为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无形之中升华其音乐情感。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对《雪绒花》这首歌曲有充分了解,在合唱过程中掌握歌曲的节拍和节奏,也能够通过对比的方式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了解雪绒花是对祖国深深热爱和美好祝愿的基础上也是学生自身情感的升华,学生积极性得到高涨,自然而然教学效率也得到相应提升。

二、歌唱和跳舞两者相辅相成

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音乐与其也有相同点。在很多少数民族中歌舞两者是分不开的,两者之间相互映衬。通过音乐我们可以直观的了解舞蹈所要表现的情感,通过舞蹈我们可以了解音乐的内涵及文化。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有其是少数民族教学过程中,用舞蹈来辅助音乐教学,既能够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学目标,从深层意义上来说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三、用影视欣赏的方法促进教学方法创新

随着科学社会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惠及人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也不例外,但是以往缺乏正确的使用方式,对音乐教学的作用没有充分突显出来。多媒体教学受到教学者、学生的推崇,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音乐教学中,不仅使得音乐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提升了其娱乐性,视听两者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者在教学中可以充分依循学生建议、意见寻找出学生所需资料,来帮助教学者教学。

四、节奏创新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引言

有效性教学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鲍里奇基于一项教学实验而闻名于世的教学理论,其主要内容是指在经过若干时间段的课堂教学之后,学生能够从课堂中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因此,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并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其重点在于学生有没有从教师的教学中学到什么知识或者获得一定的学习体会。音乐课堂教学作为我国小学素质教育的重点,需要引起我国相关教育工作人员的重视。

1.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前,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要想强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必须明确。一些小学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小学音乐是素质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旨在提高小学生的审美品位和个人情操,因此,教师应将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个人情操,而非单纯地完成教材任务。而且,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严格地按照小学音乐课程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过高或者过低,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降低[1]。

1.2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使得课堂氛围较为沉闷。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喜欢讲授学生很难理解的音乐理论知识,忽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禁锢了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沉闷。沉闷的课堂教学,很可能使小学生缺乏对小学音乐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将很难得到进步。

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师受教育的程度参差不一,较少具有本科或音乐专业的相关文凭。由于教师本身知识水平的关系,很可能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受到直接影响。因此,学校应大力引进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进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1.3课堂教学模式固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是重要环节,其影响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当前,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较为模式化。教师严格按照备课稿来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学习模式过于机械化,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进而影响了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范唱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音乐。范唱是让学生接受一首歌的敲门砖,如果教师范唱得生动好听,就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能够很好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2]。此外,信息化教学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拓展音乐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丰富小学音乐教学形式。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变得生动,使学生乐于接受。

2.2提高教师的素质

作为知识与学生之间的媒介,教师在教学中的关键作用毋庸置疑。一方面,学校要强化教师的职业素养,使教师不仅能够严肃正确地看待教育事业,还能够认清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另一方面,教师应当不断提高、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多参加学校及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交流活动,加强对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

2.3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将音乐课设计成一场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发掘和学习音乐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学生不仅能在游戏中获得足够的乐趣,活跃以往沉闷的课堂氛围,还能使学生学习到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音乐做好铺垫。

结语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广大一线音乐教师不断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诙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从而真正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态律动;有效教学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以教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引进新型的体态律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感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音乐课堂中的体态律动教学,即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通过用身体的运动来感知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从而将这种体验转化为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引进体态律动教学模式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小学音乐体态律动教学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借助多媒体进行体态律动,使学生掌握节奏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逐渐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多媒体技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动态的图画、优美的乐曲和形象的视频,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促进有效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人音版)《春天》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杜鹃圆舞曲》《小燕子》《小雨沙沙》等,聆听不同的音乐节奏,用身体去感知不同的律动模式,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在进行本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这三个音乐的视频片段,指导学生根据视频中的“四三拍的强弱规律,柔和声音的演唱模式”来进行身体的律动,用心去感知音乐的模式。进行几分钟之后,教师给学生讲述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即“使用柔和的声音和表现模式去展示歌曲,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使学生熟悉掌握这些内容,然后练习歌曲,并且在模唱的过程中继续进行身体律动,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准确把握音乐的节奏特点,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在小组合作中进行体态呼吸的练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虽然一直被小学教学所倡导,但是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在小学音乐新课改中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在课堂合作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乐感和音乐鉴赏水平,从而促进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人音版)《难忘的歌》时,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聆听歌曲《儿童团放哨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卖报歌》等,掌握这些音乐的节奏和呼吸方式,并指导学生用身体的律动去感受音乐的模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并在每组设置一名组长,配合教师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分别给每个小组播放不同的录音,使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去进行身体的律动,在感知身体呼吸的同时感知音乐的节奏。之后把学生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进行分享交流。之后,教师给学生讲述本节课的音乐模式,即“掌握切分音的节奏特点和演唱技巧”,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律动的模式促进了学生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在合理情境中进行体态律动,使学生掌握节拍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设置具体的、可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可观的、可触摸的教学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人音版)《民族的舞步》时,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秧歌舞》这首歌的音乐节拍,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设置具体的体态教学情境,认真感知《秧歌舞》的音乐律动,从而提高学生对民族秧歌舞的整体认知。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指导班里面会跳秧歌舞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现场表演,从而带动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之后,教师给学生讲述本首歌的重点和难点,即“本首曲子的曲式结构,乐谱律动特点,轻重音特点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歌唱,基本熟悉歌唱的技巧。之后,教师给学生讲述秧歌曲的基本步法“四步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基本的走动,配合音乐的节拍特点,踩住“重音”进行练习,并使学生在同伴之间进行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感觉和音乐认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具体情境的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参与,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在小学音乐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引进新型的体态律动教学,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目前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改背景下,不仅对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出新的要求,相应也对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照教学目标,不断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进行创新与探索。结合目前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小学音乐教师缺乏专业培训,音乐素养较低。这也直接导致教学上未能摆脱传统音乐教学过程中机械生硬、照搬教材、有失灵活和创新的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教师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没有关注小学生天真活泼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和多样化,导致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学生对音乐教学参与度不高,难以有效发挥音乐教育对启迪学生心灵、提高音乐素养的作用。二是小?W音乐教学设施落后难以满足教学所需。表现在缺少音乐教学专用教室,以及科学的教材、书籍、优质的乐器等,无法充分满足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教学要求,这种现状难以适应新课改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要求,如果不尽快优化,将会束缚小学生的身心和个性化发展,难以有效发挥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塑造、提升作用。

二、新课改背景下解决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培训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吸引高素质专业音乐人才加入到小学音乐教师队伍中,如高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学校要为其营造重视音乐教学的氛围,为音乐教师提供让他们能够充分施展音乐才华的舞台,以吸引和促进更多高素质的音乐人才投入小学音乐教学事业中。同时,学校可邀请一些专业音乐教师到学校进行培训,或为本校音乐教师提供外出进行音乐专业技能及音乐教育理念培训的机会,以扩大音乐教师的教学视野,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加大小学音乐教育投入,创造良好音乐教学环境

学校是对学生开展音乐教学的主要场所。音乐教学环境和条件,如音乐教学设施、教学场所、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的优劣与高低等,都对于能否优质高效地展开小学音乐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艺术审美和音乐素养,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音乐教育,并尽可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很有必要。音乐教学环境的优化离不开教育的加大投入,如设置专业的音乐教学场所、丰富增加教学乐器、多媒体教学设施等,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享受、提升兴趣的音乐教学环境。

(三)创新音乐教师教学理念,促进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围绕学生需求和特点创设教学安排,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如教学氛围的营造、采用趣味性教学、进行轻松愉快的音乐测评等。对于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音乐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音乐的深入理解,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以及对音乐产生想象、感知、欣赏、赞美等多种情感。为此教师可注意把握好如下原则:一是注意突出音乐教学的审美性,二是恰当体现音乐教学的人文性,三是关注形成音乐教学的规范性,四是重视音乐教学的创造性,五是重视音乐教学的技术性,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

(四)创设生动灵活的情境教学,丰富小学生音乐素养

如教师可采用角色扮演法,创设有真实体验的情景模拟教学,根据音乐中角色的不同,为学生安排相应的表演,体现不同的角色,并引导学生发挥合理想像,理解、分析、掌握角色的心理及情感特点。并将自身对音乐的认知融入到表演中,以此增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深度理解,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极大兴趣和自主性。

如:《牧童之歌》歌曲教学,这是一首节奏欢快、曲调活泼的新疆民歌,歌曲描绘了新疆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牧童充满喜悦的放牧心情,人物形象鲜明可爱,学生易受感染并传唱。教师可先教会学生演唱,并理解记忆歌词内容。在此基础上,可结合歌词内容进行教学情景创设,教师可以借助响板打击节奏,模仿马蹄声并引导学生想象小牧童骑着小马在草原上悠闲放牧,体会小马的节奏,想象宽广的草原、美丽的小花、和煦的微风等并将这些场景拟人化,引导学生一起跟着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在演唱时沉浸在歌曲的意境中,并分派不同的角色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对歌曲内容及情感的理解,通过场景想象和演绎,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及演绎的创造力,使音乐教育由专业教育拓展到学生的情感认知及对大自然、对生命产生新的感悟,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

(五)善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生动及多样性

第7篇

一、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概况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被誉为“世界四大音乐教育支柱”,其最大的特点――把民族音乐作为教学内容。任何一种教育体系,本质上是对这个国家的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归根结底是一种文明传承的文化核心。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就是因为它集社会、教育、历史、文化之综合要素,不仅对匈牙利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起到了文化形式无法起到的作用,而且成为国际最有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在世界各国广泛运用。

二、民族音乐元素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中的现状与运用

(一)民族元素纳入我国音乐课程新课标

我国最新的《音乐课程新标准》的基本理念是:1.以音乐审美为重点,以兴趣爱好为助力。2.重视音乐实践,支持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强调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贯彻运用是新课标不同于以前教学要求的重要一环。明显看出,教育部门希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课的学习,让学生熟悉并且热爱我国本土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高尚爱国主义情怀。随着时代地不断发展,体现我国近现代社会状况的优秀音乐作品,也可以融入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中。

(二)教学实践中教材改革民族元素之体现

为了顺应音乐教育的发展,音乐教材也应该与之相应的进行改革。从传统的教材的基础上,做出改变,将单一的、乏味的音乐文化知识进行调整,提高教材的趣味性与活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小学生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而从不将注意力放在乏味、枯燥的事物上,所以音乐教材应该在体裁与排版上都做出改革,将音乐教材的趣味性提高。

例如,成都市实验小学的课本中看到:在讲述音乐家的生平的时候,通过插图的方式来代替传统的黑白文字,使得整体的趣味性就提高了,学生对于音乐教材的兴趣也提高了,从而对音乐学科也有了更多的好奇心,并且保持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而且采用插图方式,也更加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而且也间接教授学生一种新型的记忆方式,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好的记忆知识点。

(三)教育实习中对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

柯达伊音乐教育理念的非常重视教学个案的优质化,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笔者在教育实习时借鉴了老师在教授《茉莉花》的过程的一些优秀方法和特点,并通过一系列创新形式在自己的实践教学中开展、运用。优质教案上教师的教学设定是,教法采用的多媒体教学,并且由音乐教师来进行示范教唱,然后进行讨论,最后进行跟唱学习。这样的音乐课不仅仅是在单纯的教授音乐歌曲,而是在与其他领域的内容相融合,来进行综合性的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潜能。

三、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民族元素发扬的建议

(一)提升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度

民族音乐的发展集合了多类型学科的研究于一身,使得中国民族音乐更具全面性、客观性。但是以前的教材对民族音乐并不予以重视,介绍的篇幅小、内容单一。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音乐文化,同时还需要保存民族音乐的发展,并且结合新课标,全面提升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度。

(二)自然发展,因材施教

教材的使用和编创,就多要以学生身处的阶段进行创编,应该将一些不太经典但典型并具民族传承文化的优秀作品编入教材,多倡导我国音乐教育者要思考,结合其他学科的科学性借鉴并运用于我学科之中,而根据教材因材施教,也对老师的教学水平有所要求,作为音乐教育传播者,教师应当储备自己大量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容量和民族音乐知识素养,让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提倡搞超前教育,也不建议过于松散自由的教学方式。而是通过教师队伍及教育部门对此的动脑和改革,编写出好教材,将好教材应用于实践教学。

(三)回归本土,注重原创

对柯达伊音乐教育法的研究与应用及其民族元素的延展探究,最终要回到对我国自身民族音乐之上,取长补短,相互联系,取西补中,共同发展。如果搞教条主义的全盘西化,在教育的早期就没有倾注本国文化的特点,那么所有关于先进教学理念的研究都会沦为纸上谈兵。艺术教育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假如这种教育永远不能培育出创造性人才,那么这种教育方式注定也是失败的。柯达伊当年构建他的音乐教学体系时,目的不是为了让全世界学习一种音乐教育模式,而是提供一种最简便科学的方案,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参与到音乐活动和艺术创作之中。

第8篇

关键词:心理契约;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9-124 -03

引言

“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H.Schein)正式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对组织中的心理契约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扩展向各种不同的组织领域。近年来,心理契约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得到广泛的关注,许多学者在高等学校的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班级管理、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心理契约是当事人未通过某种显然的形式直接而明确地表达,但却通过暗示(包括各种心理暗示和语言暗示)的方式,使双方相互感知、认可各自的某些期望并形成的一种隐性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主观心理约定。在教与学这种特殊的人际交流与沟通过程中,师生心理契约的建构有利于教师积极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学生热情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而心理契约的违背会带来教师工作的懈怠、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甚至造成学生学习的“离职”等负面效应。随着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也成为21世纪管理学的核心。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和其他管理学课程相比更加强调“育人”和成功地塑造人。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应强调学校规章制度这一“显性契约”以外,更应该强调“心理契约”对教学效果的作用。

本文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课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探讨,结合教学实践,采用开放式问卷的形式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收集师生心理契约中师生双方各自的责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找出影响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效果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些关键因素,提出改善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一、基于模糊评价的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识别

(一)确定备选相关影响因素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师生之间并非所有的相互期望都能被对方认同,只有当师生相互之间认同接受了对方对自己的某些期望时,师生双方才能就某些方面的相互责任达成心理契约。所以笔者采用开放式问卷,全面收集2011-2012-2学期上人力资源管理课的5个班152名学生,以及7名(其中两名在2011-2012-2学期没上该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任课教师以下四个方面的期望:(1)教师对自身教学方面的自我期望(2)学生对自身学习方面的自我期望(3)学生对教师教学方面的期望(4)教师对学生学习方面的期望,在循环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删掉明显不符合要求的期望,找出(1)和(3)的交集共21个因素,(2)和(4)的交集共15个因素,这两个交集相互影响构成了师生心理契约中约定的学生责任和教师责任,构成评价因素集合U,如表1所示。

(二)确定评价等级集:V={V1,V2,V3,V4}={攸关,重要,一般,无关}

(三)邀请学校中资深教师和管理者讨论确定权重集为A={0.8,0.6,0.4,0.2}。

(四)邀请上述7名人力资源管理的任课教师,并从152名上课的学生中随机挑选出30名学生,对相关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接着对选定每个影响因素相关评语集的人数进行汇总。

(五)根据rijk=mijk/n(k=1,2,3,4,5), 得出表1中备选因素隶属于“影响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有效性的因素”等级集Vj的程度。

Ri=(ri1,ri2,…rij) ,i=1,2,…,m;j=1,2, …,n

其中rijk表示指标的隶属度,mijk表示有mijk个人在评价等级 Vk上面画“√” , n表示评价主体的数量,rij是因素ui具有vj的程度,一般情况下0

(六)综合评价。根据公式B=AR,可得各备选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具体计算过程略) 。

根据计算结果,结合20/80 定律筛选去掉评价值小于0.6 的备选因素,剩余因素即为影响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效果的关键因素,具体见表2。

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有效性的措施

表2中的因素都是师生重点关注的问题,或者是在思想上或观念上已达成共识的问题。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把表2中的内容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在思想上进行强化,并加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的交互,最终缔结双方互惠互利的心理契约,达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端正教学态度,认真备课,并精心制作课件

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的任课老师,不仅仅应强调向学生讲授、传播知识,还应通过认真备课、熟悉课程内容、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精心选材,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精修,坚持形式服务于内容,使课件既符合教学规律,又美观大方,结合清晰的思路、创设的故事情境、生动的语言、端庄的举止、坚定而自信的神态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自身学习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前沿,以及遵守学校显性的规章制度,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通过自身的工作和教学态度无形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强调“育人”来成功地塑造人。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学生的自我表达

如何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使其灵活运用于复杂多变的管理活动中,提高其管理水平,是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类课程的首要任务和共同特征。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依赖恰当的教学方法。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与研究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模拟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如在人力资源的规划、员工招聘、员工培训和绩效管理等环节,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等体验式教学模式,来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职务分析、人才综合测评、薪酬体系、绩效考核设计等环节可以设置实验环节,逼真地模拟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具体环节的真实运作;在员工培训、招聘等环节运用情景模拟,再现真实场景,凸显学以致用;在教学中加大案例实务内容的比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应建设长期的校外实践基地;从企业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从业人员担任兼职指导教师,让他们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经验对学生讲解理论知识。此外,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可以设置一些让学生自身参与、自主讲述或者发言、讨论的环节如在员工招聘环节,可以使用目前比较流行的无领导讨论、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许诺加平时成绩分等方式,鼓励每一个学生自主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但教师也应注意到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教师应清楚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适应范围、操作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相应章节的特点、具体的教学目的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换位思考地站在学生的位置上,集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科学地选择和使用“教”的方法,灵活的将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讲授法结合运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企业培养优秀的、上手快、后劲足、具有较强应用性的管理人才。

(三)探索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曾指出:“任何大学都不可能向学生传授所有的知识,大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要给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的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这类文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仅仅是在老师讲故事或讲案例的时候才能集中注意力,在考试之前背背老师画的重点就能通过考试。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老师应通过探索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增强教师个人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学生选择的往往不是知识,而是教师本人,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仅依赖于师生的意识,更依赖于教师的素质,笔者所在的商学院,目前正推出一项政策:所有45岁以下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必须到企业挂职,并把挂职结果和评职称相挂钩,以增强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这也是管(下转第69页)(上接第125页)理学科实践性很强所决定的。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的任课教师应把握住到企业实践的机会,切实把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实际当中去,这样有了企业的实践经验,讲起课来就不会空洞,不会言之无物。而且拿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举例子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曹威麟,段晓群,王晓棠.高校师生双向视角心理契约相互责任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07,(06):105~109.

[2]曹威麟等.心理契约的概念、主体及构建机制研究[J].经济社会比较, 2007,(02):132~137.

[3]唐文源,李频宇.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电子商务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策略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06):71~74.

[4] 孙会,纪兰.故事教学法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08):157~158.

[5] 牛彩虹,曹威麟.教师履行心理契约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影响研究[J].高等教育评估,2010,(01):39~43.

第9篇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留的问题

(一)重视技艺轻视素养以及课程价值较迷茫的困惑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通常是高度重视音乐技能而忽略了对音乐审美素养的培养。这种现象和老师的课程价值较迷茫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一定要认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虽然音乐技能非常重要,我们应该予以重视,但是它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和最终目的。音乐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树立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

(二)重视智育轻视美育以及素质教育观念较薄弱的约束

音乐可以让人们在心灵上沟通和精神上放松,这在和谐发展学生的个性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国内的基础教育很长时间受到“唯智育独尊”的制约,美育被轻视,成为无关紧要的“配角”。这种现象在农村尤其是比较偏远且不发达的地区特别常见。现如今,在“生存意识”和“唯智育独尊”的影响下,大部分农村形成的比较盛行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是重视“应试”和实用技能轻视社会人文艺术学科,最终造成文化知识教学重于一切、并成为评估老师和学生的惟一途径,这对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副作用,同时对学生音乐艺术素养和能力方面的培养也起到了制约作用。

(三)重视知识轻视实践与教学质量较低的成因

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艺术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以知识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再加上缺少专业的教学设备等原因,重视知识轻视实践的问题仍然存在。在进行教学时,通常的形式仍然是传授音乐知识,播放音乐歌曲,教学生唱教科书上的歌曲等,而引导学生如何欣赏音乐、根据感受及时创作以及参加吟咏表演等具有实践性质的教学方式比较少,从而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形势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加大对小学音乐师资队伍培训和建设的工作力度

第一,应该想尽办法让高素质的音乐方面的人才走进农村从事中小学的教育工作。目前,国内很多学校都设置了音乐专业,每年都会给社会提供很多的音乐方面的专业人才,通过给他们创建能够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相信会有很多专业人士愿意到农村工作。第二,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小学音乐师资匮乏的问题,就应该让学校增加对音乐学生的招生数量以及扩大师资队伍,鼓励音乐专业毕业生投身到农村的教育工作中去。农村学校也可以亲自到各个院校聘请音乐专业人员到农村工作。

(二)在新课改的影响下,积极主动实施教学改革

为了让音乐教育能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上起到更好的作用,实现学生们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目标,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对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实施改革。第一,要重视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例如:在上课之前,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们的爱好特点随机的给他们播放歌曲,把上课时要讲的内容和这些歌曲巧妙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创造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第二,积极主动的对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根据当地或者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现状,合理、科学的运用当地的音乐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音乐教育条件。例如:在教科书中可以把具有地方、民族特点的歌曲添加到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上。

(三)举办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创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环境有利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学校应该适时组织内容多彩形式各异的音乐艺术活动。例如开展大型文艺演唱活动,参加校外的文艺演出以及播放积极向上的音乐歌曲等。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激起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促进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

(四)增加投资,保证教学条件

拥有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是学校进行音乐教育的前提。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一个显著问题是专业教学设备不先进、资源匮乏,例如音乐教室徒有其名,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甚至使教学不能顺利进行。所以,一定要增加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投资,尽最大努力改善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条件。例如在音乐教室内不应该只放钢琴、打击乐器以及多媒体教学工具等,还应该有关于音乐方面的书籍、录像等资料,进而更方便老师进行教学和研究,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校园艺术生活。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