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7 16:28: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医基础把脉知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医推拿师岗位职责
1、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收集病史和一般患者的健康和生活方式的信息;
2、做好相关疗前准备和预防措施;
3、运用点、技、捏、滚、叩、捋、顺、散、切、揉等推拿按摩手法,配合中药等药物,整体治疗人体软件组织疾患、骨骼疾患及其他疾病;
4、进行人体保健及运动后恢复推事件按摩;
5、指导或实施人体运动系统疾患的预防、预后护理,耐心解答客人的疑惑;
6、做好针灸工具的清洁和保存;
7、做好治疗资料的整理和保存。
中医推拿师岗位要求
1、中医学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2、具有中医推拿师职业资格证书;
3、熟悉中医按摩理论、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熟悉推拿按摩手法操作,能对临床病例进行辨证论治。
4、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5、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6、具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
中医推拿师关键技能
专业能力推拿按摩手法康复知识中医把脉
个人能力耐心细致沟通能力认真负责
中医推拿师升职空间
助理中医推拿师 中医推拿师 高级中医推拿师
中医推拿师薪情概况
应届毕业生¥3300.00
1年经验¥3400.00
2年经验¥3800.00
3年经验¥5100.00
中医推拿师工作内容
1、在中医科主任指导下,负责完成按程序、个体化的推拿按摩等技术操作;
2、运用中医理论和中医推拿按摩的各种方法,为患者解除病痛;
3、明确疾病的中西医诊断,根据患者疾病确定推拿按摩等种类及疗程;
【关键词】新闻记者;望闻问切;技能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250-01
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五千年来无不闪烁着灿烂的光芒,中医文化是我们的民族瑰宝,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要汲取营养,吸收精微。从自己从事新闻记者的实践来看,我们也必须学会运用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特别是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用闪烁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中医文化涵养我们的聪明才智。
一、望——基本情况的感性分析
中医讲究望诊,通过对患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观察,对患者的五官面像的察看,就可以判断出来者身体的大体健康状况,例如:或面色恍白、或两腮发红、或舌苔肥腻、或眼球呈黄等,就可以为进一步确诊做了很好的铺垫。我们记者也要从自己的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中能有一个很好的感性分析。为此,我们要学会有效的沟通技术,例如:要具有同理心。同理心是沟通学中的一个概念,意思就是沟通的双方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进行换位的理解与感受,保持一种客观的主动的倾诉,让对方感到理解与尊重,从而产生温暖和舒畅的满足感,创造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互相信任的良好氛围。也就是用我的真诚换你的真心。这就要求我们主动送去亲切的目光、主动与被采访者打招呼,叫出名字,包括爱称、主动对其微笑、主动征求意见、主动表示与其保密等态度,让这种“望诊”,得到升华,为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做好深入调查,也为深度采访夯实坚实的基础。
二、闻——发生情况的仔细观察
中医讲究闻诊,通过闻味、观察,了解病情。例如对大小便、唾液、痰汁等颜色、气味等都可以判断病情。我们记者也要学会观察,采用多种感官参与的方式,掌握不同的了解情况的方法,闻,就是听,就是一种倾听。一方面听采访对象的自身倾诉和述说,另一方面还要从周围群众哪里收集信息,使得闻,能得到细致的全面的恰当的判定结果。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观察法、查验法、查阅资料法、家属咨询法等。在听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让大家平等参与,淡化“记者身份”,营造轻松自由的交流氛围,同时,还要学会商量的技术,因为商量是一种尊重,是一种信任,是调动被采访对象的最好办法。要把商量的技术贯穿于听的全部过程,让商量的态度十分真诚和蔼,让商量带着启发与诱导,让商量伴随肯定与鼓励。只有摆正听的位置,才可以对被采访者的各种情况进行全面观察了解,进而从中进行很好的记录与判断,也可以从中总结提炼,为采访积累可取素材。
三、问——优化提问的艺术水准
中医还讲究问诊,中医的问,是一种艺术和技巧,多少名老中医就是在问的过程中,通过优化提问的艺术,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为开出验方,打下基础。作为新闻记者也要磨砺自己的提问艺术水平,从实践中总结出几点应坚持优化提问艺术的基本原则。这原则包括:坚持精心设计,注重提问的目的性。采访提问不是随意的,要紧紧围绕采访中心议题来进行,使提出的问题形式多样,典型并且和实际。要坚持难易适度,注重提问的科学性。要从被采访者的文化水平实际出发,掌握提问的难易程度,既尊重了对方的实际,也达到了提问的目的。要坚持新颖别致,注重提问的趣味性,这就要求我们的提问能够引起对方的极大兴趣,让对方感到新鲜可亲。要坚持因势利导,注重提问的灵活性。每位记者要有针对性的提问,多运用疏导型提问、铺垫性提问,不断适应情况的变化。还要不断调整自己的问点,使问问在问题关键处。所谓问点,就是我们进行采访的切入点。我们倡导采用优化的提问艺术,掌握多样的提问方法,常用的提问方法很多,例如:直问法、曲问法、反问法、激问法、疏问法、追问法等。
四、切——把控采访的律动脉搏
临床见习在医学生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中医临床实践过程中起到一定衔接作用,是从一名中医临床学生即将成长为具备一定高素质临床水平的医生最为关键的一步。一方面在于医学临床实践能进一步巩固学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在于增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临床独立工作和思考的能力,为日后独立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笔者根据《中医内科学》的特点,以“早期导入临床,后期强化技能”为主线,通过“早实践-多临床-零接轨”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的临床知识和实践技能,实现理论与临床实习的零接轨。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从二年级开始,《中医内科学》课堂学习期间,留出一点课时作为临床的见习时间。如脾胃系统疾病包括对胃痛、腹痛、泄泻、痢疾等中医内科常见消化疾病的就诊基本顺序、中医四诊合参的要点、辨证论治、理法方药运用过程等各方面内容。通过临床见习,有助于把临床运用的实践知识与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中医内科学的浓厚兴趣。
2实训教学
面对当前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较多,而医院门诊典型患者少的现状,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达到一定规模的量化,建立一批高水平,规范性,多样化的临床教学基地和临床教学模拟环境。注重不断完善临床实习基地的硬件建设,更要开发一些教学软件的建设,比如教学融入到临床中,通过安排具有经验丰富的教授进行课堂和临床的培训,中医院校临床教学与医院间应加强的临床交流,对于临床教学的督导,加强带教老师的团队建设,增强临床带教老师的授课能力,不断引进新的临床博士以提升临床教学能力,促使教学工作日趋示范性、健康化、年轻化。为学生搭建一个中医内科学的实训基地,也是一个中医内科理论学习到中医内科临床实践间的知识平台。学生在大学2年级系统学习完《中医内科学》的理论知识后,学校才启动此模式,学校实训中心是借助临床的一些模拟设备如电子把脉仪器、电子舌诊图等为临床实习的学生营造一种栩栩如生的中医内科学临床实践环境,基于实训教材以及大纲,带教老师指导学生,在强化实训基础上,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临床技能比赛,参照国家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模仿其考核方式,也采用三站式的临床考核,即“病案的采集”、“病案的书写”和“技能操作”。而对于常用实用的临床知识及技能进行训练,如脾胃病,对胃痛疾病的八纲辨证、四诊等掌握,诊断的依据,与胸痹、腹痛、真心痛的鉴别诊断、如何区别其他症型等、以及所涉及的常用方剂如二陈汤、保和丸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既加深了之前背诵和理解过的中医内科学知识,增强对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形象直观的认识,同时又锻炼了学生临床技能有效判断临床实际操作。
3实习教学
学生在结束短期内的临床实训考核后,将进入临床实习的阶段。按相关专业并把此阶段实习学生进行分组分配到临床各科轮转,面对面与对患者的交流,进一步在临床实践中把课堂知识和临床阶段所学知识相结合。带教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患者的病史采集和针对性的查体,从而使学生不仅注重对阳性症状,又能避免遗漏患者的阴性症状。再进行充分的分析病史特征和诊断的依据。此时,带教老师不能先给出诊断的结果,要主动引导学生讲述以何种依据为诊断要点做出诊断,借以提出相关的鉴别诊断。让学生自己揣测和分析并参与讨论,总结诊断的方法差异。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则有利于提高学生临床综合的分析能力,使其对可以掌握正确该系统疾病的知识。岗前实习培训的必要性在中医医院开展岗前实习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它是集技能和理论培训、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培训、中医思维和四诊能力的培训为一体。开展岗前实习培训,分进实习点前培训和进实习点后两步走。第一步的进实习点前的培训一般是在主干课程结束后,通过1-2周的培训临床基本操作,强化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和一般操作技能;开展必要的职业素养培训,其中包括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进入相关科室的基本规章制度,加强学生在临床学习过程中的职业素养。第二步在进实习点后,医院教学科应开展实习生规范学生医生的职业素养,了解每个临床科室诊疗范围,熟悉常见临床理化检查项目指标,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病历书写,着重强化学生对病历书写的规范化,培养学生对疾病的辨证论治思维。进入临床科室后,实习生在所在科室必须要有清晰的认识,科室主任或教学秘书须重视实习生的培养,通过会议或座谈的形式,介绍科室的情况、学习科室规章制度,强调实习要求和考核要求(必要情况下,可以印发科室的实习生考核事项),使学生明确实习任务和职责。岗前的医患关系培训,是毕业实习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法律的完善,患者维权意识的提升,以及社会媒体的对医患关系的过度关注,今年来我国的医患矛盾和纠纷发生率急剧攀升,导致在教学中医患关系的复杂性。因此,临床教学的培训中,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了解患者的医疗需求、及时有效进行患者及家属的疏导工作、让患者了解医疗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尽量避免在预防医疗中发生医患纠纷。在既发的医疗纠纷,培养的应对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处理纠纷的能力等,都是毕业实习生培训的重中之重。
4结论
一、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练习内容要以课标为统领,以教材为蓝本,针对教学三维目标,明确练什么,如何练,练到什么程度,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落到实处。在吃透学情的基础上,确定练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通常分为一般解题和特殊解题两类策略。一般解题策略遵循一般步骤,最著名的当属波利亚提出的“解题四步说”:理解题意、拟订计划、实施计划、回顾检验。特殊解题策略主要有:画图策略、列表策略、枚举策略、逆推策略、替换策略等。设计练习时,要深挖生活问题中所蕴涵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多进行巧妙的策略训练。如,我国古代《算法统宗》里有一道数学题:三百七十八里关,初行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至其关,要见每朝行里数,请公仔细算相还。大意是:到378里远的某地去,第一天走得很顺利,后来由于脚痛,第二天起,后一天走的路程总是前一天所走路程的一半,这样6天才到达。求每天走多少里。通过这个练习,学生可以感受到画图和逆推策略的实用性。
二、练习安排要有层次性
层次性是指安排练习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技能到技巧,循序渐进。一般在授完新课后,要体现练习的三个层次:模仿跟踪练习(基本练习)——变式对比练习(提高练习)——综合拓展练习(拓展练习)。这种螺旋式递进,要求每次练习应有适当的难度提升。如,学习圆周长公式后,可以安排这样的练习:从正向思维出发,安排圆周长公式的内容和简单正运用练习;考察学生的逆向思维,以列表或图例形式,安排圆周长公式的逆运用练习;设计圆周长公式的综合运用练习题,考察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三、练习形式要体现多样性
小学生好奇心强,有意注意力持久性比较弱。为提高学生对练习的兴趣,我们要力求练习形式多样化。一是客观性练习和主观性练习并举。从题型上看,可设计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等客观性练习,也要设计解决问题等主观性习题。从叙述方式上看,要减少纯文字叙述的枯燥题目,换之以图形、表格、对话等丰富的形式呈现,把对数学知识的巩固练习建立在生动有趣的新颖形式上。练习的设计除了考虑答案唯一的习题,也要考虑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练习。二是增设实践作业。要引导学生做社会调查,多设计动手操作的练习形式。社会调查可以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在数学中寻找生活原型。如调查商场在节假日及反季商品打折活动中商品的价格变化,城乡居民的年收入增长情况等。
四、练习选材要体现丰富性
练习选材应以书本为主,还要拓展学生身边的资源,力争题材丰富,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考虑下面三种题材。一是关注儿童故事、卡通人物题材。借助多媒体,利用图片,以儿童故事中的主人公及卡通人物等为素材,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习题,提高练习效率。如,在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时,一位教师出示了喜羊羊和米老鼠的图片,当教师出示“喜羊羊有9本故事书,米老鼠有8本故事书”的对话框时,学生迫不及待地提出了两个问题:喜羊羊和米老鼠一共有多少本故事书?喜羊羊比米老鼠多几本故事书?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可见,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场景中挖掘出数学模型,开开心心地巩固新知,高高兴兴地解决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二是聚焦时事、紧跟时代的题材。练习选材要与时代同步,时事新闻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信息,如,奥运会、世博会、国庆阅兵、送家电下乡等,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数学练习题材。三是蕴涵地方文化的题材。在进行习题设计时,可以穿插一些家乡信息,让学生在阅读信息中了解地方文化。如,我们三门峡濒临黄河,有湿地、中流砥柱、甘山滑雪、店子漂流、张村地坑院等景观,这些都可成为习题设计的素材。这些习题联系家乡的实际,来自学生身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到亲切。做这样的练习,在注重综合运用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关键词】 中西结合;中医理论
说现代中医,我们是相对传统中医而言的。中医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生活劳动实践中同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他代表的是一种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不是唯心的,不是所谓的阴阳先生,他有着一套完整独特的医学理论,有着别的医学不可替代的疗效,也是经过四千多年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医学体系,他是一种科学。那么什么是传统中医呢?传统中医就是完全或说基本上以中医的基础理论比如说阴阳、五行、八纲等理论去辩证施治,根据中医的观点去组方遣药治疗病人,很少或说基本上不考虑西医的诊断和治疗。
而现代中医则是将传统中医理论和药剂与西医药理和科技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中医的宏观理念和西医的微观生理技术,而形成的具有现代的和时代气息的新的医学体系――我们称之为现代中医。有人说一个医生给一个病人看病时在做了必要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后,在给病人开几剂中药和一些西药进行治疗,这就是中西结合,或者这就是我们说的现代中医,这个理解是错误的。这只是将中医与西医强行的、机械的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狭隘的中西结合,并不是真正的中西结合,更不是我们所说的现代中医。现代中医是将传统中医和西医有机的整合在一起,用现代科学知识去阐释、理解和运用传统中医,使用者心中本无中西之分,只有病人实实在在的病情。对病人进行科学的诊断后采取综合治疗方案,不局限于中药与西药之分,只有什么方案、什么药是最适合病人的、最有效、最经济、最少副作用的、取效最快的。当然,我们也看到,真正能做到中西医结合的医生很少,一方面他们不具备中西医教育的背景,一方面在临床上经济效益被放大,简单快速的治疗是多数人的选择。笔者四年中医系毕业后从业10年,然后又四年的西医临床系学习从业又近十年,至今日才悟得一点中西医结合的体会。
下面笔者略举几各例子与大家探讨。
一个习惯性便秘的病人,西医可以开点泻药如硫酸镁或液体石蜡,或者增加胃肠道蠕动的药物如西利、吗丁啉等,而中医可以开一点大黄泡服。我们就说一说大黄这种泻药,大黄这种药根据中医的观点有清热泻火、泻下攻积的作用,用现代医学观点分析大黄这种药的功效,实际上它有增加胃肠道运动和抗感染的作用,我们用它治疗便秘就是取它的增加胃肠道运动功效,这与吗丁啉有异曲同工之效。当我们用大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时就是取它的抗感染之功效,如我们用它治疗口舌生疮。大黄的这两种功效也解释了我们临床上用黄连上清丸治疗口腔炎症时为何出现腹泻的副作用了,因为黄连上清丸里面含有大黄这味药。
再如有皮肤瘙痒的病人,西医用抗过敏的药物,如地塞米松、维生素C、钙剂等。中医可用“消风散”这个方剂,其中有一味药很重要就是生石膏,中医的观点是取生石膏的寒凉之性用以清热泻火,而生石膏的主要成分就是钙剂。
这家医院在平时很是繁忙,医院里的人经常忙不过来,凡是有点不舒服的,首先都会到这家医院看毛病,在口碑上是比较好的。一方面是这家医院的设备比较齐全,b超室和拍片室自然不在话下,还有ct室等,在无法准确诊断病症的情况下,就可以借助这些先进设备帮助病人找到病因,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 合适的治疗方法,让病人早点脱离病痛的折磨;另一方面就是这家医院的人对待病人很是和蔼,医生会帮病人拿药取药,经常对病人进行探望,询问身体状况如何,遇到没带够钱的病人,可进行赊账,并不写账单的,只要下次来记得补上就行了,这充分体现了对病人的信任,让人不得不在情感上有点感动,故这所医院成了孕妇,老人 ,小孩们 看病的首选地。
现在说说在药房的实习情况。药房服务规范遵守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规格,数量,标签;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和剂量;查用药品合理性,对临床诊断.我到医院主要是跟着我的指导老师药房主任拿药,这当然得先熟悉药品的摆放,开始时,我就在药房的药柜前看和记药品的名字和位置,药房里的药品有很多的种类,要记的话很不容易,不过还好,药品的摆放是有按类别来的,先是注射液,胶囊,片剂,滴丸等的分类,再在这些的基础上分别按抗生素类,心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其他,外用,非处方药,食品,百货,计划生育,医疗器械来分。其中注射液在医院的使用比较广泛。按类别来记就较简易了。为更熟悉药品的摆放,我还搬运过药品(医院还有储存药品的药库)。
在药品中,葡萄糖和生理盐水较常用,别的心血管类的,消化系统方面的,呼吸系统的药品也都较常用。市场对药品的需求是有增无减,特别是常用心血管类的,消化系统方面的,呼吸系统类的药品。日常药品的使用主要是感冒药和咽喉肿痛药及一些清凉降火药,感冒药有999感冒颗粒,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小儿止咳糖浆,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小儿咳嗽灵颗粒,枇杷止咳颗粒,同时还有一些退烧药如柴胡注射液,安乃近注射液等。降火药主要有西瓜爽润喉片,金银花颗粒等,咽喉肿痛药有头孢氨苄胶囊等.
在对药品的摆放位置熟悉了些后,我开始看处方为病人拿药,有不懂的就问护士或主任,虽然拿药是很简单的事,只要是识字的,时间久了都会,可是到自己会做,并且把药给病人,还是有些开心的,说不上来为什么,有点像帮助了别人的感觉吧。在拿药的时候发现,对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程度的病人,药的拿取都是不同的,特别是孕妇和小孩的用药要十分的小心,谨慎,相对于孕妇,能不开药就尽量不开药。
在医院我发现医护人员对病人很细心,很是和蔼,言语间有着关爱,这或许就是医护人员的必备素质吧。病人的生理上已有痛苦,医护人员在心灵上给了病人一定的安慰,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病人苦痛了吧。
实习到某天时,有个病人家属与药房的人谈起了家里的突变,儿子在外谈生意,陪酒,陪了个胃出血;女婿不久前出了车祸,对方赔了二十几万,尸体在外火化花了四万多,公公婆婆一次要一半的赡养费,小叔说女婿生前有欠他几万的债,催别人的债,别人就在赌桌上摔两百块,说另外的钱等下回赢了再给,还反咬一口说女儿欠了他钱,许多认识不认识的人都说要债来了;外甥又是生病又要上学,女儿一人负担两个小孩困难重重,说得都掉了泪,旁人听了除了心酸就是心痛了。而我国的药品数量多,品种杂,价格还一直居高不下,给老百姓带来许多的难处,有病都怕看病,家里有钱的都怕出个药罐子,虽然国家有采取措施对药价进行下调,可效果还是不显着,看病对百姓来说始终是个大问题。这是我国药品流通环节较多,交易层次较多造成的。
实习期间,看了一些资料,概括说我国的药品市场存在这些问题:制售假劣药品的行为屡禁不止;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长期存在;药品虚假广告铺天盖地;药品购销不规范,商业贿赂严重,回扣风行;零售药店和生产企业管理不规范 ; 此外,一些企业在取得gmp、gsp认证后,为节约成本、迅速获利而想尽各种办法。类似降低生产条件、不严格 执行管理规范等无法直接依据规范或规章进行处罚的行为时有发生。
【关键词】中医文化 对外教育 比较 氛围
近年来,中医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许多外国学生远渡重洋,来中国学习中医。中国人民第二军医大学外训系自1961年开始承担医学援外培训任务,是目前全军唯一的军事医学外军留学生培训基地。五十二年来,我系共培训中医学专业留学生近一百五十名,分别来自德国、奥地利、白俄罗斯、斯洛伐克、日本、朝鲜、柬埔寨、越南、哈萨克斯坦、南非、古巴、埃及、乌干达、津巴布韦等国。这些留学生中大部分接受一年或两年制教育,也有部分以短期学习为主,分别学习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课程。
我系接收的中医专业留学生,无论是汉文化圈的近邻,还是大洋彼岸的远朋,初来乍到中国,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最多的疑问就是:中国人看病时更倾向于选择中医还是西医?中国人自己相不相信中医的疗效?大部分留学生都没有找中医看过病,也没有吃过中草药,所以他们缺乏对中医的直接感官认识,理性认识也就无从谈起,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医对留学生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从小接受西医思维教育,他们当中普遍存在中医及中国传统文化理解障碍。因此,文化因素对中医对外教育来说至关重要。中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系统,使用最广泛的传统医学。要学好中医,需要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功底。
1 中西医传统文化的比较
西医的学术结构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早期,是以西方文化为源头。西方文化侧重于斗争,把征服自然置于首位,西医注重和疾病作斗争,通过不同方法去消灭和清除病原体。西医学术体系的主要指导方法是传统的还原论,偏重结构、局部、静态分析,建立在构造型自然观基础之上。西医将去除局部病灶为首要任务,在此理论基础上将病与病人分割开来,在“理性”背景之下,大胆解剖人体结构,对人体外形和内部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方面可视性结构进行精细的观察和测量,然后通过理性的逻辑推理形成结论。
中医学以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哲学为理论基础,阐释生命现象,揭示人体生理病理及诊疗规律。中国传统文化主张顺应自然,强调和谐,中医学注重顺应自然以养生,与自然相和谐以防病,讲求天人合一,调整阴阳平衡,视人为核心,崇尚以人为本。中医文化兼收并蓄,贯通古今,融合了儒、释、道等中国传统经典观点,同时借鉴了诸子百家合理内涵,吸取了自然、天文、历法、数学等社会自然科学知识,兼具人文、自然等多方面特性。无论是作为病理学、生理学基础的藏象学说、经络学说,还是作为诊断学、治疗学基础的四诊、八纲、证候、本标、正邪等学说,中医整体的各个学说是由思维形式的模型法如阴阳模型、五行模型等所贯穿。中医以为,和宇宙万物一样,人体也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五行模型中,五行以五脏的配属为中心,纳入五体、五声、五志、五官、五时、五方、五化、五色、五味等,解释人本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然而西医虽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基础,也有朴素辩证唯物观的烙印,但文艺复兴之后却受机械唯物论和形而上学思想的影响走上孤立、静态、结构、微观的实验医学道路。
鉴于中西医的差异,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文化背景知识进行阐述和介绍。例如,在介绍中医“气”这一概念时,首先应当解释“气”这一概念,它原本归于中国古典哲学,频繁见诸先秦诸子百家的经典中:“元气”(《春秋繁露》)、“气化”(《庄子》)等。随后中医学领域引入了此概念,用以表示生命的基础,不仅指人呼吸的气体等,还指人生命的活力。人的生命因气而活着,决定生命的是一个气脉流动的整体。在此基础上,“气”的含义又有了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用来指代“功能”,如“胃气”; 表示药物属性,如中药“四气”;概括疾病发展的某一个阶段,如温病学中的“气分”。通过分析“气”的文化背景,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对于“气”这样文化内涵丰富的术语。
2 中西医思维文化的比较
各个民族有各自所独有的思想文化,不同的思想文化影响着相异民族的思维方式。中西医学各自迥异的渊源和特点充分显示它们的发展深刻地受到各自民族思维方式的影响,或是各自不同的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渗透了汉民族的思维方式:整体思维、辨证思维及悟性思维;然而西医学则体现了客观、精细、科学的西方客体思维、理性思维、科学求实的思维方式。
2.1中医学的整体思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根基和精髓,整体思维是古代中国具备的特殊的思维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异于西方文化的一个关键因素。整体思维即以整体性的视角观察事物。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皆不会孤立存在,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而且这个整体是本原的、先天的、不可分解。由整体分化出的个体则是后天的、继生的,整体产生和决定着部分,部分影响着整体; 新事物是由个体之间内部矛盾的相互作用产生,不是外力的创造;整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是靠着气的运化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中医学认为,人体内脏、体表、组织、器官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与此同时四时气候、地土方宜、环境等因素如果发生变化,人体生理、病理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既强调人体内部的协调、完整性,也重视人体和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中医开方遣药不是针对疾病的局部,而是重点从整体上调节人体机能,恢复阴阳整体平衡,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西医所认可的是欧洲的传统思想文化,从而形成还原论思维方式。认为本原粒子是人的健康与疾病的根本实质和最终成因,只有分解、还原到微观的物质颗粒,才能说明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和终极原因。西方文化强调逻辑思维、分析思维,使其注重个体。根据分析思维,对象被分解为各个部分来研究,这样部分、个体就被突出并置于首要位置。逻辑思维重视分解、分析,也就是把事物由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然后对各部分加以研究。在定性与定量分析中,逻辑思维更强调定量分析,注重于对事物进行量化研究。西方文化在这种量化研究下便带有精确性、严密性、惟一性、缜密性。
2.2中医学的“取象比类”思维。中医学的发展成形取决于形象思维,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人体与自然和谐统一,例如五行概念,它将自然界五音、五色、五时、五方、五味与人体五体、五窍、五脏、五志等依照取象的方式形成独特的以五脏为中心的大五行体系。中医各科广泛地应用形象思维,在辨证论治的各个环节,形象思维的踪迹处处可见。某些记载如《内经・痿论》中“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生动说明了辨证论治中“取象比类”方法的应用。中医学中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及整体观、辩证观、功能观等都以取类比象为基础。采用形象思维的方式描述人的平脉、病脉和死脉等脉象,把脉寄富于具体的形象之中: 正常的脾脉,和柔相济,和缓犹如鸡足落地; 有病的脾脉,充盈而频数,急疾如同鸡举足; 脾的死脉,呈坚硬锐利之状,就像乌鸦的嘴,鸟的爪子一样; 又像屋漏一样点滴不断,像水流一样去而不返。在写这段话的医家头脑中,脾脉的不同表现,是与具体的物象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与中医不同,看待人体及疾病时,西医采用还原主义,认为如机械一样,人体是由各种部件组成(器官、组织、细胞) ,疾病必须有“形”(病灶) 可循,然后用相应的物质(营养素、化学物及工具) 去修补这些部件。近代以后,西医在获取事实方面越来越偏重实验,运用观察为主要借助于仪器的间接观察;而中医基本没有近代科学意义上的实验,观察则也全部依赖于直接观察,同时,中医还运用某些非理性方法来获取事实;在整理事实方面,西医强调逻辑思维方法,而中医注重非逻辑思维;在形成理论方面,西医采取公理化方法,而中医则采取思维模型方法。
在对比中西文化背景后,中西文化的差异即展示在留学生的面前,与此同时,将中西医联系起来,阐述两者差异,强调中医的学科长处和思维特色。经过这样的学习后,留学生会对两种文化尤其是中西医两者思维方式等方面有所了解,明白了其不同的特质。再进行中医课程的学习时,明显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中医的思维方式和特点,很少产生疑惑,对于提高留学生学习中医的效果有着显著的作用。
3 营造中国文化氛围
营造中国文化的氛围,留学生置身其中时能够被一种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所感染,经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领略中医药理论的精髓,在对中医药理论的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笔者认为,文化氛围的营造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术氛围。从各种类型的人文图书期刊和中医药相关专业的学术杂志和网站上摘抄一些内容,提供有关文献书目,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其有目的性地学习中国文化。管理者可陆续组织一些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邀请中国专家教授或学生和留学生进行交流,使留学生在人文和专业知识的氛围中不断地受到熏陶。第二,语言氛围。以我系为例,留学生入学后第一个月接受适应期教育期间,我系开设了生活汉语课,教授日常生活交流必需的简单汉语,鼓励他们走出校门,和中国当地居民进行大胆沟通,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中国,融入中国。第三,传统节日氛围。留学生在华生活学习期间,要经历我国的各种节假日。通过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的介绍,让留学生了解传统中华文化。在这些节日期间,可以通过参观旅游让留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风俗和国情,更增添了学好中医的兴趣[5]。第四,生活氛围。留学生如果有慢性病或偶尔身体不适,管理者可建议其前往中医科就诊,服用中药调理或接受针灸推拿疗法。在亲身体验中医药的神奇疗效后,他们就是中医学最有说服力的代言人。
通过中医文化传播及中医文化教学,以文化带动中医药对外教育的发展,促进中医药在世界的推广,使留学生真正学到中医中药的精髓,服务于世界人民,把中医文化的种子洒向世界各地,中医文化才可能长盛不衰,中医才能实现伟大的复兴!
【参考文献】
[1]增. 弘扬祖国医学,搞好中医外教[J]. 医学教育探索,2006,5 (9):810-8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0-14.
[3]唐乾利. 中西医学的本质差异及方法论比较探析[J]. 大众科技,2008( 2) : 135-136.
[4]陈明华. 试论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的影响[J]. 医学与哲学,2008,29(4):50-51
[5]顾家柱. 保证教育质量是留学生教育的生命线[J]. 中医教育,1996,15(3):15-16.
《中医内科学》是具有很强实践操作性的学科。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对内科所属的各种病证采用中医理论进行阐述。《中医内科学》本身就是一门临床学科,讲究辩证施治,同时,其也是一门基础学科,有助于其他临床学科的学习。可见,《中医内科学》在中医学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单方面向学生传输理论知识,并针对教学实践内容以指导,就难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为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1+1”实践教学模式引入到《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病历的分析能力和解决病症的能力,使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得以增强。
一、研究对象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2013级中医内科学专业学生40名,所选取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随机抽取。将40名划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20名学生。实验组的学生接受“1+1”实践教学,对照组依然采用普通的教学模式。
二、具体的实践教学安排
在开展实践教学之前,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所具备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进行对比性研究。主要是采用笔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笔试是针对医学主干课程进行考试,都属于是医学领域中的基础性内容,诸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中医诊断学等等,将学生这些科目的考试成绩相加,取平均分,即为学生理论知识的考试成绩。考核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针对临床案例进行分析,得出分值,与考试成绩相加,即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实验组的学生与对照组的学生考试和考核成绩进行比较,所获得的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即两组学生的学习状况基本相同,临床辩证能力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三、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所接受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实验组学生所接受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验组的学生所接受的是“1+1”实践教学模式,即《中医内科学》是组织学生针对病案进行讨论,结合中医门诊。病案讨论与教学门诊教学各为18学时。对病案的讨论,所选择的病案为众所周知的经典医案。这些病案对《中医内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是,如果在课堂上引用这些案例,就会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新奇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充分了解,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针对病案进行自由讨论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针对所讨论的论题进行分析。教师从旁指导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讨论情况以及所获得的讨论结果予以点评。这种病案讨论的教学模式使《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更具有直观性,并注入到学生的观念意识中。
2.教学门诊课。安排教学门诊课,可以采用情境表演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直接面对病患,通过让学生有机会与真实的病例接触,其病例的选择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吻合,以发挥病例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学生从实践中学习了知识,使实践操作成为深化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的途径。当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完成后,学生对专业领域各个学科的知识有所掌握,对实践教学也有所深入认识。对教学门诊的安排,每次的教学门诊为2~3个学时,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每一次的教学门诊都可以安排两名疾病患者到教室来,学生亲自参与问诊,疾病患者之间近距离交流。学生对疾病患者进行中医施治,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与疾病患者之间通过沟通的方式对病人的疾病史进行收集,运用四诊合参的方法对病人的疾病情况进行分析,运用中医方法对疾病患者的疾病进行辩证分析;使用中医方法对并病人的疾病做出诊断,采用恰当的中医治疗方法展开治疗。
3.病案讨论教学与教学门诊的结合。为了使《中医内科学》教学能够有序展开,可以将教学门诊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一次的活动都安排一个小组具体负责。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
第一步,讨论小组要选举一名学生承担病人的疾病史的采集工作,其他的学生则从其他的渠道获得病人所患有的病症资料。比如,给病人把脉,观察舌苔等等方式,而获得并人的资料,还要填写病人资料采集中的个人体会。
第二步,讨论小组是资料收集任务完成时候,就要向教师汇报。所回报的内容包括病人历史资料的补充性采集,在采集疾病史的时候所遇到的问题,对患者的病症采用中医辨病的方法进行辩证分析,制定中医诊断方案、治疗的原则和质量方法。
第三步,当学生对患者的疾病历史资料采集情况汇报完毕后,教师对学生操作行为予以点评,并针对需要完善之处做出指导。
第四步,教师和学生之间针对患者的疾病开展讨论,教师可以在学生针对患者的疾病而制定的中医处方中选择较为合适的,经过修改并表示认同之后,交给患者服用。
第五步,谈论小组的成员要承担回访工作,针对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为期一周的跟踪访问,以获得中医临床治疗的疗效。
第六步,安排病人复诊。教师将所获得的回访资料进行整理,并针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做出总结。课堂上教师将治疗效果告知学生,与学生之间针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情况进行讨论。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教师就要注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的临床治疗情况做出指导,教学门诊的教师则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学生的治疗行为以指导。以其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对深奥的中医理论充满好奇心,并会基于此而针对中医临床治疗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以切实提高中医理论水平。教师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以讨论的方式进行患者的疾病分析,同时还结合教学门诊教学模式针对患者的疾病制定治疗方案,教师要注意针对治疗方案进行指导,经过补充和完善之后,病人就可以按照方案内容接受治疗。
(二)对照组学生所接受的实践教学模式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为32个学时。实践教学就是将临床上的真实病案在教学中作为案例而使教学内容更为形象化,对学生起到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效果。
四、研究结果
当实验组和观察组的实践教学结束后,就要进入到评分环节。本次评分所采用的是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术能力考试题,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测试,并以学生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对测试和考核得分经过加权处理后得出最后评分。以评分结果为主要依据,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得出考核结果。教师针对两组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对比。
五、讨论
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辩证思维能力是“1+1”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在开展教学中,要对实践组和对照组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考核成绩进行比对,以考核成绩为主。教师以考核结果为经验资料对后续的课程教学模式以不断完善。
在教学门诊课堂教学中,让疾病患者走进课堂与学生近距离沟通,接受学生的治疗。学生可以对四诊合参的中医辩证治疗方法予以体验,通过对患者展开中医治疗,可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还积累了临床经验,从而对学生的中医临床辩证思维能力以培养。
针对学生对患者治疗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足,教师要及时指导和纠正,以使患者能够放心让学生治疗,学生也会在病患的配合下制定治疗方案。将中医内科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可以将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建立起来,对学生中医临床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
对照组采用了常规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案例的方式展开教学。虽然学生对真实的临床案例结合中医内科学理论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其中医辩证思维能力。但是,由于临床经验不足而使中医临床辩证思维能力难以获得真正意义的训练,对学生的培养采用“1+1”的实践教学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六、总结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旨在对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以培养。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实践教学的对比分析,虽然对照组采用了实践教学模式,但是,并没有教学门诊内容,学生无法获得临床治疗经验。采用“1+1”的实践教学,则是病案教学结合教学门诊,让学生通过“四诊”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分析,并接受临床治疗训练,使学生对患者的疾病分析能力有所提高,并积累了解决临床问题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李朝喧,陈筱云,齐锋,赵莉娟.《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思考与探索[J].光明中医,2013,28(05):1060-1061.
[2]肖永华,吴文静,赵进喜,储真真,王继东.从症、证和病的概念与关系谈中医临床思维教学问题――由中医内科见习病例引起的思考[J].现代中医临床,2015,22(03):49-52.
望闻问切,合称“四诊法”,源自扁鹊《难经》,是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中医诊断基本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将其活用至教书育人的实践中。
1.望
(1)着眼全班,见微知著。从走进教室的第一步开始,班主任就必须对所有看到的细节进行捕捉,对所有的情景进行分析。比如预备铃响后教室里还安静不下来,或者是课间休息时教室里的喧闹声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学生心态比较“浮躁”,班主任也必须给予善意的提醒。
(2)关注个人,由表及里。在“全盘看”的前提下,第二步则是“重点看”。平时深入学生,你往往能够敏锐地发现个别学生的行为异常。比如性格开朗的学生突然间沉默寡言;精力充沛的学生呵欠连天甚至于经常趴在桌上……这些都是需要高三班主任们及时发现的。
2.闻
(1)留心探听。早自习前、课间操前和晚自习前是我固定的三个与学生“亲密接触”的时间,因为我需要听听他们的心里话,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这种情况下我常常扮演一个局外人的角色,站在人群旁边,留心听取,不加评价。学生有心无意间的闲聊里往往透露出班主任需要的信息,实质上非常重要。
(2)静心倾听。倾听是一种尊重,是一种美德,更是所有班主任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面对日渐成熟的高三学生,耐心倾听是班主任开展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进入高三的第二个月,一天下午放学后,班上一位女生轻手轻脚走进了办公室,轻轻地问了一句:“马老师您有时间吗?”这个姑娘近来有些不太对劲,于是我微笑着告诉她我有时间,不用着急,有什么心里话慢慢说。她的眼里流露出感激和信任的目光,话匣子一打开就没有合上,前后将近两个小时,基本是她一个人在倾诉。经过这次谈话后,她的状态竟然奇迹般回升了。
3.问
(1)讲方法。班主任之问重在收获反馈的信息,次数不宜太多,囿于时间也不可能太多,因此怎么问、问什么是很有讲究的。
问全班:可以利用班会课向全体同学提出问题,设置一些具体的问题,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让大家尽量都参与进来,反映情况,暴露问题,集思广益,见仁见智。可以召开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例会,两周一次、一月一次或是半期一次,向分管的班干部询问具体情况,从班干部们的回答中实现对班级事务的掌握。
问个人: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班主任应该有的放矢,采取不同的提问策略。在充分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因人制宜,能使工作事半功倍。
(2)多渠道。为了对班级和学生情况的掌握更加全面、客观、准确,班主任还必须做到多渠道了解。经常从年级组长、任课老师及年级其他老师处询问本班级的方方面面,听取不同的声音,能够消除自己认识的盲区,修正工作方向。而通过任课老师、家长和同学的渠道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个别学生的情况,有利于对学生作出公正的评价,降低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走弯路或犯错的几率。
4.切
(1)把准脉。“切”必须建立在做好“望”(留心观察学生的日常情况)、“闻”(广泛收集学生的相关信息)、“问”(直接与学生沟通交流)这三步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拖沓随意、主观臆断、妄下结论是班主任的大忌,一旦把握失机或者失当,小到自己的努力化为乌有,大到耽误班集体的整体进步或是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甚至使自己的威信扫地,处于学生的对立面,工作无法开展。因此把脉必须准,班主任应慎之又慎,而后一击中的。
(2)开对药。高三学生接近或已经成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显轮廓或逐渐成形,每个人都有着迥异的内心世界。因此,高三班主任应该熟练掌握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并且不断完善、与时俱进,了解最新的案例和方向、成果,才能在处理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时做到细致思考、区别对待,从而透过现象,找到本质,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最终使班主任的工作效果更为直接、明显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