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电商行业审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8 16:35:4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商行业审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电商行业审计

第1篇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自身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与宏观经济政策紧密联系,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二是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与金融体系关系密切。近十几年,在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规模也不断攀升。综观全国,当前房地产处于复杂的宏观调控期,在房地产调控不放松的情况下,房价回调预期愈加增强,房地产信贷风险外溢正在加快,未来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面临较大风险。

一、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含义及投放情况

房地产开发贷款,是指运用信贷资金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的用于开发、建造向市场销售、出租等用途的房地产项目的贷款。按贷款用途,分为住房开发贷款、经济适用住房(安居工程)开发贷款(含科教文卫单位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贷款)、商业用房开发贷款、高等院校学生公寓建设贷款及其他房地产开发贷款等。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201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贷款全年总计新增约3313亿元。这一数字较2010年、2009年减少了四成。2010年,全国房地产开发贷款总计新增5916亿元。2009年,全国房地产开发贷款累计新增也高达5764亿元。可以看出,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受到来自监管方面的压力,银行对房地产开发贷款持审慎态度,投速降低,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压力、财务压力上升;与此同时,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政策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逐步显现。商业银行如何把握政策导向,积极应对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成为银行审计人员关注的重点。

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点和审计要点

房地产金融中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产权风险、制度风险等。在房地产贷款审计中既要关注宏观层面又要关注微观操作层面。这里只侧重关注与操作风险相关的合规审计内容。表1中所列基本涵盖了房地产开发贷款业务内部控制各环节及风险点。

(一)贷款审批发放流程中的审计要点

1.贷款时项目的立项手续、土地使用证等“四证一书”手续是否齐备。对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等四证的项目,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

2.贷款时项目资本金是否足额到位。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的有关规定,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在审计中应关注贷款时项目资本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是否存在对自有资金严重不足的开发企业发放贷款。可以通过审查企业在银行开立的账户以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批复同意的资本金到位情况等证明材料,并与该项目在发改委备案登记的项目投资进行比对判断项目的资本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

3.开发企业是否利用已完工项目重复申请贷款,或利用同一项目在多家商业银行重复申请贷款导致贷款金额超过项目投资额。比如,审计中曾发现某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开发某项目,分别向当地两家商业银行申请贷款6.5亿元(该项目备案投资10亿元),先后获得两家银行授信并签订贷款合同。

4.开发商是否存在向银行多报投资额,超比例获取贷款。通过比较开发商备案登记的项目总投资与向银行申请贷款时的项目总投资,关注开发企业在申请贷款时是否存在通过提供虚假可研报告等资料,虚增项目投资额套取银行贷款等。

5.核实抵押情况是否真实有效。通过实地考察当地房价情况,并根据《土地项目评估报告》估算出项目贷款的资金担保比例,审查土地价值是否被高估或评估报告是否虚假不真实。

(二)贷款资金回款路径封闭式管理的审计要点

对房地产开发贷款进行封闭管理,在开发阶段,可以保证贷款资金用于项目开发;在销售阶段,通过封闭管理归集销售资金,保证销售资金优先用于还贷。否则,一旦贷款资金被挪用,有可能造成项目不能按期完成甚至烂尾,而项目销售资金被挪用,就有可能丧失还款资金来源,贷款存在违约风险,甚至造成贷款损失,所以贷款资金回款路径的封闭管理是确保贷款安全性的重点。加强封闭管理账户的监管,对项目结算资金和销售回笼资金必须在封闭账户存入和使用。禁止从销售回笼专户直接对外支付项目建设资金。因房屋销售提取抵押权证的,需先收回不低于权利价值的开发贷款。项目销售进度达到审批书要求的起还点时,销售回笼资金应全部用于归还开发贷款。

第2篇

关键词:银行;客户身份识别;反洗钱

作者简介:刘丽丽(1980-),女,北京人,华夏银行会计师、经济师。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4―0042―03

客户身份识别、大额和可疑交易数据报告、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信息是反洗钱工作的三大基础性工作,其他反洗钱工作都是建立在这3项工作之上开展的,其中客户身份识别是反洗钱工作的核心要求,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也称“了解你的客户”(know your customers,KYC)或“客户尽职调查”(CHS-tomer due dilizence,CDD),是指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与其进行交易时,应当根据法定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同时,了解客户的职业情况或经营背景、交易目的、交易性质以及资金来源等。

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反洗钱实践说明,客户身份识别是金融机构反洗钱活动的第一道关口,在防范洗钱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88年1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关于防止犯罪分子利用银行系统洗钱的原则声明》提出了“客户身份识别”原则、1997年9月,在《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进一步丰富了“客户身份识别”原则的内涵,确立了“了解你的客户”原则。1999年的《核心原则方法》对核心原则进行进一步阐述,列出了一系列的基本和附加标准。巴塞尔委员会的指导文件对充分发挥银行业在反洗钱工作中的预防和控制作用,有效防止洗钱者利用银行进行洗钱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美国在《1970年银行保密法》中明确了“客户身份识别”的要求,在《1986年控制洗钱法》中进一步推动了银行机构对该原则的实施,使之成为美国社会在反洗钱斗争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任何人到银行机构开设账户必须提供身份证明、个人报税号码、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职业、配偶等详细的个人资料。任何法人实体到银行机构开设账户,都要提供企业登记证明、报税号码、地址、电话、业务范围、开业历史和主要负责人等资料。银行还可以利用身份证手册、电话簿、支票查询系统等社会资源进一步核实客户身份。

我国自2000年由国务院《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要求个人客户开户时出具有效身份证件。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2003年4月25日公布了《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这些监管规章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商业银行反洗钱的法律框架,其中很多条款规定体现了KYC的原则。2006年,我国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重新制定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取代了2003年的规章。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明确了商业银行客户身份识别的具体要求。

一、商业银行执行客户身份识别的难点

(一)客户身份证件真假难辨

商业银行在办理个人开户业务或其他需出示身份证件的业务时,允许客户出示多种身份证件,包括身份证、户口本、军官证、武警证、护照、港澳台通行证等,柜台业务人员不能够掌握全部证件的真似辨别方法。只有对居民身份证的识别技术和手段较为成熟,可以通过人民银行会同公安部建立的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或居民身份证鉴别仪等方式加以核实。但人民银行于2007年推出的“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由于种种原因易产生问题,主要包括:部分人的信息未录入到信息库,信息不匹配,具体情况比如无照片、照片不是最新的,部分返回的客户身份证照片信息是十几年前的照片;性别有误:姓名与身份证件号码不符;姓名与身份证号码相符,但与照片不符,等等。

(二)自然人客户身份的持续识别障碍

《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在与客户的业务关系存续期间,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持续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关注客户及其日常经营活动、金融交易情况,及时提示客户更新资料信息。客户先前提交的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已过有效期的,客户没有在合理期限内更新且没有提出合理理由的,金融机构应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但在实际业务中,客户身份持续识别存在很多困难:

1、自然人的客户身份持续识别渠道和方式十分缺乏。自然人客户群庞大,银行一般只关注姓名和身份证号码这两项最为稳定和关键的业务必需信息,而日常变更可能性大、与反洗钱关系较大的职业、国籍、住所地或者工作单位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银行缺乏主动的持续了解和识别渠道,难以有效开展持续识别,基本依赖于自然人客户主动申请变更及客户主动自觉性,对不主动更新的自然人,银行也缺乏有力的制裁措施。

2、历史遗留的非实名证件客户清理困难。我国实名制开立银行账户推行前存在大量非实名证件客户(假名、匿名自然人账户),距今时间较长,无法联系相关客户更新资料,基本一直未得到发现和纠正。自然人客户存款账户不用后,不将账户销掉而是弃之不用的现象普遍存在。

3、个人开立的银行账户非本人使用。有些地区存在开立银行卡发放福利或送礼现象。商业银行不能限制客户的开户数量,个人客户可以同时拥有多个银行卡账户,这就造成了个人开立的银行账户非本人使用的情况。只要客户不办理大额现金存取、挂失、强制改密等需出示身份证件的业务,该卡即可正常使用。

(三)客户信息资料不能有效统一

按照反洗钱工作相关规定,要求银行建立以客户为主体的客户身份资料保存及交易系统,即首先建立客户,客户下面包括多个账户。目前,部分商业银行未能改进核心系统达到这一工作要求。一是依然使用以账户为主体的核心系统,同一客户开立的账户之间没有勾稽关系,业务系统不能主动提示客户在本行是否有账户、是否开立过账户,客户可以用不同身份证件在同一银行开立不同账户,商业银行不能对新、老客户进行主动有效识别,如要获得该信息,只能通过查询客户号或身份证号码等人工手段得知,工作效率低:二是银行未实现数据大集中,各省级分行基本实现辖内数据共享,但全国范围内即跨省之间的异地客户信息不能共享,我国又存在人员异地流动大的特点,客户信息不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和统一。

(四)商业银行系统内信息不共享存在制约客户

身份识别的技术障碍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金融领域被广泛应用,银行卡、个人账户通存通兑业务已经得到了飞速发展,受商业银行系统内信息不对称制约,基层商业银行对异地持卡人的职业信息、信用信息并不了解,持卡人缴存的现金来源、用途只能以口头询问为主,为洗钱行为留下了余地,跨区域犯罪分子利用银行卡可以轻而易举从银行提、存所需资金,实现洗钱的目的。

(五)不能识别业务客户真实身份,客户签名真实性难监督

《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规定“金融机构应采取合理方式确认关系的存在,在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要求对被人采取客户身份识别措施时,应当核对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登记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但在实际工作中,银行工作人员很难识别出是否本人办理业务。

银行的个人业务现金存、取凭证和转账凭证。均设计有“经办人签名”栏。《票据法》规定“在票据上的签名,应当为该当事人的本名”,从业务真实性和明确法律责任等角度,银行非票据类的业务凭证也应签经办人真实本名。但在日常工作中,很多银行或存(取)款人在办理业务时,为回避应按规定履行的客户身份识别和资料保存义务,许多人在“经办人签名”栏并不填写本人姓名,而是直接填写被人即账户(银行卡)户主的姓名,这样从银行的业务凭证上只能反映出账户(银行卡)户主本人在自己账户上存取资金,掩盖了关系信息,银行的事后监督部门和人民银行由于对签名真实性不能有效识别,也难以发现和认定上述行为。以贪污贿赂犯罪为例,如果行贿人未在银行业务凭证“经办人签名”签自己姓名,而是直接填写受贿人的姓名,在银行业务凭证上就掩盖了行贿的事实,就会给反洗钱资金监测、可疑交易发现,以及司法机关的案件侦查带来不利的影响。

(六)难以获得有犯罪目的客户的真实信息

有犯罪目的客户一般不会如实全面反映个人信息,非法资金也都隐瞒其真实来源。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很难通过观察识别出表面合规合法手续和交易背后的犯罪。

(七)交易对象的身份识别更加困难

反洗钱数据信息十分强调交易对方资料的获取,而在目前环境下,商业银行、提供支付中介服务的清算机构都是以交易为目的的,以交易能够实时清算为首要考虑,交易传输信息中不可能附加太多客户信息等与交易无关的信息。因此造成交易对象的身份信息难以获取。

二、商业银行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之对策

(一)商业银行外部工作建议

1、进一步改进有效身份证件的管理和识别。将公安部门管理的户口簿、护照、台港澳通行证、机动车驾驶证等公民身份信息,全部纳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实现公民身份信息的完全对接。普及各种身份证件知识,提高临柜人员的证件识伪、防伪水平。

2、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惩戒力度。强调冒用他人名义签名的法律责任,将冒用他人签名者列入个人信用“黑名单”,纳入高风险等级客户管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审核。对怂恿或放纵客户冒名签名的银行机构,要按规定严肃处理。

3、加强对公民的宣传力度,走出认识误区。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使其真正理解“反法钱是每个公民应尽义务”的涵义,排除客户不愿填写私人真实信息的情绪,配合商业银行做好客户身份识别工作。

4、应建立单个客户账户数量限制机制,控制他人开户数量,同时建立账户退出机制。企业客户每年需通过年检并向银行更新资料等方法保持账户的活跃性,而个人客户往往开立一个账户使用一两次后就不再使用,商业银行也往往为了扩大发卡量不断推荐客户开立多个账户。应出台相应政策限制无序发卡的行为,在不影响个人客户使用的前提下控制个人客户的开立账户个数,控制个人客户他人的开户数量,避免犯罪分子利用他人的洗钱行为。

(二)商业银行内部工作建议

1、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的账户管理模式。尽快实现从分散管理模式向集中式管理模式的转变,确立客户号的统驭作用,实现同一客户各类银行账户在行内系统统一管理,也包括企业客户间的关联系统。已实行统一管理模式的要完备系统技术,增加客户身份信息的系统自动提示功能,比如已开户客户再次办理业务时,系统可以提示相关信息是否需更新,在黑名单中的客户前来办理业务时,系统自动弹出提示等。

2、商业银行应结合监管要求制定适应自身业务的客户身份识别操作流程,将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有机地溶入到银行业务流程中,明确各部门、各业务环节、各岗位在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内容和责任,确保各项客户识别工作落到实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检验制度的有效性,确保制度的时效性、可操作性。

3、对不同时期、不同风险等级的客户实行相对应等级的客户身份识别。对于新客户的识别,由于是初次识别,一次性获取信息量较大、时间较长,客户开户后还应通过观察其交易性质进一步判断客户风险等级。对于存续期间的客户,在客户再次办理业务时,对客户是否已建立业务关系做出预判断。做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客户是否在本机构开立有历史账户。根据判断结果,金融机构再采取相应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识别内容包括风险分类管理、尽职调查、重新识别客户,其中风险分类不能只局限在单一因素,而是要综合考虑地区、职业、业务范围、资金交易等多种因素判断得出风险等级。对于客户身份证件过期的。未在合理期限内更新且没有提出合理理由的。金融机构应建立为客户中止办理业务的机制,

4、不断加强商业银行系统建设,建立客户电子信息档案,运用科学技术管理好客户、账户信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客户资料采用纸质管理不仅浪费人力、财力,而且无法达到信息综合管理、快速有效利用的目的,必须采用电子储存方法。应尽快改变客户信息纸质完整、电子信息缺乏的现状,不断完善系统功能,满足不同时期反洗钱客户信息管理]二作的需要。反洗钱的客户身份识别信息还可以与账户管理、客户分层及市场营销相联系,做到一份工作,多份收益。

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难点;应对措施

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企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存在一定的责任审计,主要是为了确保全面有效履行作为委托人的责任。根据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管理体系,并特别对经济责任审计进行要求和制约。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审计事项,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较广,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与难点,根据不同的难点,给予不同的应对措施,以提高责任审计效果,保证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1]。

一、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经济制度以及一些金融体制在不同的环境变迁改革。各种商业银行的经济责任审计也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运而生,经济体制对商业银行的政策也逐渐变化,但商业银行作为盈利企业,可能会存在一些人员或资金管理不当,所以中央银行要求对商业银行加大监管力度,对经济审计管理人员进行监管,建立健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济管理体制,促进商业银行经济的快速全面发展。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指出,对商业银行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加强自身内部经济的管理体制,强化对高层人员的监管,开展有效的经济风险管理与业务创新开拓[2]。对商业银行的经济责任审计要求也不断提高,主要加强对高层审计人在任职期间的经营方式进行监管,来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保证银行的稳定快速发展。

二、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难点

商业银行是一个特殊的经济企业,随着经济管理体制的不断变革,商业银行的经济管理责任审计还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包括审计资源、审计成果、审计对象以及审计任务等方面。在经济责任审计上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因此,有经济学者认为,对于如何建设商业银行审计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难点。由于商业银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较为复杂广泛。因此,进行合适的责任审计是必不可少,但在进行经济审计的过程中,要制定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审计证据,并给予合适的评价结论。针对以上的内容显示,对经济责任审计要根据审计内容、方法、对象、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价,来进行风险管理。以保证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

三、采取的应对对策

(一)完善高层的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对高层的免职、调任以及退休等应该进行严格的考核,并给予及时的补充人员,以填补空缺。同时还要按照中央五部委的要求建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由纪检、人事部门及审计人员等定期召开会议,在进行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向组织提交审计报告以及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进行评价和归档,可以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纠正和处理,建立管理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并对任职期间的高层人员进行管理,设立奖惩、升迁的考察制度,加强审计奖罚的规定,让经济责任审计可以促进更好更有效的发展。

(二)完善计制度

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转变,商业银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也应运而生。不断建立健全完善审计制度,转变审计模式。根据蔡春等人提出的审计关系理论中显示,作为审计委托人应该将审计评价结果报告受委托人的第三关系人,并履行经济责任人的责任,对所发生的经济状况,给予相应的解释和确认。所有的经济责任审计必须由该银行的在董事会、行长以及监事会等进行进行审计工作。而且商行内部也要进行审计,且审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实行“上审下”和“同级审”的双重责任审计。可以改善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并提高责任审计的质量[3]。

(三)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些具有专业和综合素质均较强的监察人员进行审计。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只有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才能使审计工作顺利的进行。该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首先要完善审计人力资源制度,对专业人员进行优秀人才的选拔,并进行专业素质的培养,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质量。同时还要提高审计人员的学历,主要发展硕士以上的工作人员,壮大审计队伍,提高人员综合能力与经验积累,强化人员的的专业意识。同时根据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开展再教育模式,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理论能力,加强企业内部间的交流,让审计人员对专项业务更熟悉,使审计人员能够把理论与实际业务变化相结合,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结语

通过对商业银行进行经济责任的审计,加大监察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在一定程度上将审计从“对事 ”转换成“对人”的监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企业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促进了责任审计工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付炜.浅议如何写好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报告[J].财经界(学术版),2016,12(25):278-279.

第4篇

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确定的内部审计最新定义中,首次将“增加价值”与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一并列为内审的目的,给内部审计职业提出了一个方向性指导,指出内部审计职能已拓展为组织完成目标服务,内审的重点已经向管理审计转化。那么,什么是管理审计呢?

一、正确认识管理审计

自1932年英国管理专家T.G.罗斯的《管理审计》一书第一次提出管理审计的概念以来,管理审计概念在学术界和职业界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管理审计的概念

英国的李斯特.R.赫伍德在其论文《管理审计基础》中指出,管理审计是指企业的董事会为了检查了解本部门及分支机构的管理是否始终健全,以便高效地加以组织和经营,而委托专门的审计机构(人员)进行的一种活动。就管理审计产生的原因而言,管理审计与传统的财务审计一样,都产生于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之间的受托经济责任。这种以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相分离以及多层次经营管理分权制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管理审计最本质的东西,没有它就不会有财务审计的必要,也不会产生管理审计。笔者认为:“管理审计是指为了明确一个组织中所有职能部门和经营环节中现存的和潜在的薄弱之处,面对管理人员在实现企业目标和效果方面所进行的客观的、独立的、可理解的和建设性的评价,以帮助管理人员改进决策、提高获利能力和经营能力,更好地完成受托管理责任。”

管理审计的类型

受托管理责任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组织内部控制系统并有效执行;以较低的成本取得所需的资源;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各项资源,取得最佳的生产经营成果;进行管理与决策,制定合理的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目标,保证如期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

受托管理责任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外部受托管理责任,即股东、投资者等外部利害关系人与企业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委托经营管理责任关系,它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结果;另一类是内部受托管理责任,即企业内部各个管理层之间的委托经营管理责任关系,它是企业规模扩大化和管理层级化的必然结果,内部受托管理责任是对外部受托管理责任在企业内部各管理层之间的逐层分解。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基于内部受托管理责任而开展管理审计的有关问题。

二、管理审计的作用

(一)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基础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整体受托责任的有效完成

现代企业管理已普遍要求企业结合各自的生产经营特点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办事程序、岗位职责,并分别制定的各个作业单位的具体目标来实现企业一定时期的总体目标。企业各部门、各业务单位如果都能受控,都能按照规定办事,都能完成计划目标,那么企业总体目标才能够实现。

(二)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管理审计,对企业的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明确各个层次的管理责任,从而推动管理工作的改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正确评价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通过实施管理审计可以发现企业效益好、或不好的真正原因,可以对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做出正确的评价。不但可以减少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使经营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便于加强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直接约束;而且也可以对经营者形成间接的约束,减少经营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四)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

管理审计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进行,在尚未发生或发生之初就能发出警示或给予适当的建议,为正确决策提供充分、必要的信息,能够防范风险、控制风险,发挥事前的防护性作用。

三、管理审计在我国商业银行现状与存在问题

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的重要趋势,是内部审计发展的较高层次。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虽然仍以财务收支为主要和合规性、真实性等主要目标,但是我国许多银行已经开始了管理审计尝试,实施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评价,主要表现为行长(经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营效益审计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银行业对管理审计的认识和实践还很不全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管理审计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道路还很漫长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起步较晚,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与准则的建设都不尽完善,不像外部审计那样有较为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遵循,内部审计机构或部门自我评价机构较弱,开展工作的随意性较大,更谈不上针对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审计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二)管理审计评价标准的灵活性增加了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的难度

管理审计主要是对审计对象的管理活动进行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综合评价,一般缺乏现成的公认标准可以借鉴,不同的项目,往往具有不同的标准,即使是同一项目,也会有不同的衡量标准,而采用不同的标准,往往得出不同的审计结论。审计衡量标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灵活性,给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可靠性带来较高的要求,进而直接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审计人员需要就审计衡量标准问题与委托人或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协商、交流,以达成双方认可的或无异议的评价标准。这本身就增加了审计评价的难度。

(三)审计证据的较高要求增加审计取证的难度

管理审计必须获得充足的、可靠的、相关的证据以给审计师的判断提供合理的基础。相反如果审计证据不充分或缺乏证明力,会直接影响结论的公正性。与财务报表审计可以依据一般公认审计准则和对财务报表表达意见所必须的最低的保证标准不同的是,管理审计缺少可供遵循的准则和程序,而且审计取证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因此,审计人员一般都需要采取提高调查样本的代表性和增大调查样本量的,以增加对总体推断的准确性。审计人员需要在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以增加审计结论的可靠程度。

(四)管理审计实施的内部环境尚不宽松

长期以来,内部审计局限于以“查错纠弊”、“堵塞漏洞”等为主的财务审计,管理审计还没有得到广泛的,企业对其管理活动没有实施经常性的审计,有关这方面的规范化制度尚未出台,这些都影响管理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

(五)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管理审计的需要

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组织规模的扩大、市场和贸易的国标化、以及竞争的加剧等因素使得企业经营管理的难度加大,受托管理责任关系也不断深化,对管理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对商业活动的洞察力、审计程序相关知识、管理控制活动之间关系的理解。除需要和审计领域知识外,审计人员还需要掌握市场营销、现代管理、工程技术、法律法规等综合知识,有充分的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实地调查和对具体业务审核的评估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而我国现有审计人员多是财会岗位转过来的,对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比较熟悉,而现代管理知识等相对欠缺,不能满足现代管理审计发展的需要。

(六)管理审计技术手段落后,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正逐步对经济发展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对传统的理念形成强大冲击。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大大增强了审计的及时性,事后审计将逐步被实时审计所代替,这与针对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审计不谋而合。在我国,企业审计人员大多对计算机还不太熟悉,许多审计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在新技术面前还有些无所适从。审计手段落后,不但增加了审计难度,而且效率低、准确率差,严重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无法满足企业管理审计工作的需求。

四、我国商业银行和完善管理审计的对策

管理审计代表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我国银行业应充分重视管理审计的和实践,推动管理审计的发展。

(一)随着体制和体制改革的深化,要加快改善内部审计的外部环境,让内审人员有更大的作为,从而充分发挥管理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协会根据审计署4号令制订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十个具体准则,为开展和规范内部管理审计提供了依据,并明确了内部审计要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把内部审计提高到了管理审计的高度。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审计署第4号令的宣传和实施力度,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自律水平,促使管理审计制度化、规范化。

(二)正确认识管理审计在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作用,为管理审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委托人(股东、投资者、管理者)如何激励和约束人(经理层),积极有效地完成受托经营管理责任,以确保股东或投资者财富最大化。显然仅仅通过财务审计,委托人难以全面了解人是否有效履行其受托责任,而管理审计则有利于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较为全面地提供委托人所需要的有关经营管理活动方面的信息,大大遏制了“道德风险”的发生,增强了经营管理的透明度,从而达到控制和抑制“内部人控制”的目的。同时,通过管理审计可以有效地判断人的业绩和能力,评价人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促使人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因此管理审计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内部应该积极为管理审计的开展创造环境和条件,推动管理审计发展。

(三)加强管理审计绩效准则和审计技术研究,尽快出台管理审计的审计准则。

推动管理审计的深入开展审计准则是指导审计活动的基本原则,国家审计机关应加强业务指导,内部审计协会或注册师协会应重视此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尽快出台管理审计的审计准则,特别是制定管理审计绩效准则的指导意见,同时加强对审计取证方法指导,减少审计的盲目性,提高管理审计的质量。

(四)不断拓宽管理审计的领域,进行管理审计项目试点,推动管理审计实践的发展。

当前可以重点围绕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一些规模相对较小、涉及面相对窄一些的项目开展管理审计试点,逐步探索路子、摸索方法、积累经验,也可以逐步拓展行长(经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和范围,尝试开展管理审计评价等。

(五)不断充实和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审计的培训与,使管理审计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不断调整和优化审计队伍的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整体实力,为有效开展管理审计提供智力支持。

(六)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和公司治理机制,彻底解决委托问题,健全内审机构,强化内审的职能和地位,建立并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和外部约束机制,树立内审的权威,这是发展和完善管理审计的有效途径。

【】

1、Douglas R.carmichael,John J.willingham,Carol A. Schaller,“Auditing Concepts And Methods:Guide to Current ory and practice”,Sixth Edition,1996,By the McGraw hill Companies,Inc.

2、Leroy E Bookal Internal Auditor August 2002。

3、石爱中 胡继荣2002《审计研究》经济出版社;

4、王光远1996《管理审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刘明辉2002《独立审计学》(第二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6、刘力云2001.12《关于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审计网站;

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 审计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虽然商业银行对存贷款利率决定的自主性不断增强,但在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市场利率的形成机制也在不断生成。因此,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利率的最终决定还得由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来决定。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波动幅度会不断加大,利率波动频率也会不断加快,由于利率波动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带来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利率风险可能会使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减少、造成资本亏损、降低预期收益。而我国商业银行对于利率风险一般采取缺口管理、平均期限管理、动态模拟分析等传统管理手段,近年也开始利用内部审计手段对利率风险进行深入管理,如设置专门利率风险内部审计人员、提高审计频率、尝试设置相关标准、制定审计流程、改善审计质量等等。利率风险内部审计在操作上有其自身的规律,但国内银行在利率风险内部审计的一些具体问题和方法观念上仍存在着认识不清的现状,下面就是笔者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看法。

一、关于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

1.利率风险审计一般采取非现场审计

就一般的内部审计工作而言,现场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进行实地审计检查,这是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其目的是为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直接的审计证据。当前,商业银行的总账可以集中到总行或一级分行,会计报表等数据的输出也由上级行直接打印,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质询被审计单位,审计的时效性得以极大地提高。这使得利用总账传输系统及统计报表数据进行实质性的非现场审计成为可能,非现场审计借助计算机和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通过对审计对象相关业务数据和资料的连续调集、整理和分析查找经营管理存在的疑点和问题,评价经营管理现状和风险程度。为现场审计提供线索和资料,为制订审计计划、安排审计资源提供支持。就整个审计体系而言,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都是审计监督方式,二者各有优势,也各有局限,弥补各自局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二者互为补充,统一于科学有效的审计监督之中。非现场审计帮助制定科学的审计计划、提供审计线索;现场审计保证审计计划的有效执行。非现场审计广泛的覆盖面与现场审计有针对性的审计点结合形成审计监督网,两者共同促进审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实现。

但是利率风险内部审计是一项较为专业化的、比较独特的审计活动。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其大多数大额存贷款都集中在一级分行甚至总行,而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业务、同业拆借等等市场业务一般都是由总行操作,故此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一般都是在一级分行以及总行来开展,利率风险内部审计工作也是在商业银行的这些层次来进行。在相关工作中对利率风险的认识和评价,主要是对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的资产、负债结构的利率缺口、期限缺口进行研究、分析,所需要的数据、信息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各级机构的资产、负债报表,而这些报表往往不需要到实地进行查阅,因为这些资料都会被上交到一级分行及总行。因此,在经营管理比较成熟、高效的西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及其内部审计基本上都是非现场审计。

(2)利率风险审计是否需要现场审计

这个问题需要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经营管理的现状,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利率风险内部审计主要也是进行非现场审计,但在一些方面,现场审计仍然不可或缺甚至尤为重要。

比如,商业银行在贷款利率的制定上,可以一定幅度下浮,无限上浮,这是鼓励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上要更多的考虑贷款风险以及资金供求状况等因素,但其实际制定的贷款利率能否体现上述因素,会不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利息收入的减少,这在报表资料上都是无法显示的,必须现场获取、查阅相关凭证才能够进行实际的风险评价。

再比如存款利率,当前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没有下限,不能上浮,虽然央行在国内的一些信用社正在开展利率上浮的试点,但全面的允许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适度上浮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个别的商业银行或分支机构,为了更多的吸收存款,不惜采取各种高息揽存的违法手段,不仅扰乱了金融秩序,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利率风险。而这种特殊情况下的利率风险,同样在其报表上是不会显示出来的,也需要对一些原始凭证进行严密审计。

二、关于计算机审计

1.利率风险内部审计主要依靠计算机审计。

利率风险内部审计开展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计算机审计的应用程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对利率风险的认识、评价需要大量使用计算机审计手段。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包括中小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基本都实现了电子化、网络化,基层银行的业务数据都会通过银行内部的计算机网络传输到上级机构,直至传输到总行。利率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活动所需的数据信息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的计算机系统获得。利率风险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主要来自资产、负债项目,这些都是下级行向上级行报送的基本业务数据,完全可以很方便的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获取。

而且,在对利率风险及其风险管理的进行内部审计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相关的计算机分析系统来辅助审计。由于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利率越来越复杂多变,其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如何、相关风险管理是否有效,都可以借助计算机来进行动态模拟分析、测试。目前我国一些商业银行正在进行与内部审计有关的计算机系统建设。如2004年建行总行审计部下属的非现场审计处和IT审计处,已经共同开发出审计信息管理系统,这在国内银行业中抢了先。一旦相关信息今后便捷、完备的录入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后,审计部门就能对各项业务及其风险进行随时监控。

(2)利率风险内部审计是否需要对原始资料进行审计

无论将来利率风险内部审计手段如何发展变化,但就目前来看,利率风险内部审计在某些方面还是要对一些原始资料、凭证进行审计。这一点的原因和前面论及的"利率风险审计是否需要现场审计"的原因是一样的。实际上,对于利率风险审计来说,非现场审计与计算机审计大体上是一致的,但也不尽然,如即便没有计算机及其网络,依靠商业银行汇总到的各级机构的资产负债资料,仍然可以"非现场性"的完成绝大部分利率风险审计工作。同时,现场审计和实物审计也不尽相同,但二者对于利率风险内部审计不可或缺的原因是一样的。

参考文献:

[1] (美)保罗•J•索贝尔,《审计人员风险管理指南》,中信出版社,2004年.

[2] 张建友,《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第6篇

然而,电商所带来的全民营销确是实实在在的。

电商及全民营销的出现,最受冲击的或许是一直致力于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市场、策划、企划、销售全程服务的行业。近日,亚信控股集团董事会秘书荣腾洪表示地产内部也在分化,万科推出这种营销模式可以实现企业对客户“一对一”模式,是对行业的一种颠覆模式。

前期服务能力差的小型公司面临淘汰

27日,记者采访公司业内人士,该人士指出,以电商为代表的全民营销时代的到来,确实是把公司的蛋糕进一步切小了,销售服务的佣金大部分被电商拿走了,公司的销售部分只剩下现场接待。对于大型公司而言,市场、策划、企划能力较强,可以为开发商提供市场、策划和企划的前期服务。小型公司前期服务能力不强,几乎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就了解,苏州某一直从事商业地产服务的小型公司,目前已经因资金链问题濒临倒闭。

高支出、低收益,中型公司亦生存艰难

不仅小的公司因前期服务能力差,专业度不够,面临着被市场淘汰,大部分中型的公司亦生存艰难。

受房地产市场整体销售不佳的影响,公司的销售压力巨大。由于行业缺乏统一的销售人员佣金规范标准,部分公司为了能够完成开发商的指标,给予业务员的佣金点数较高。近期,据某楼盘销售管理人员向记者透漏,该项目销售人员佣金点数达到总销售额的千分之四,尽管项目销售情况较好,但是公司赚不到钱,已经准备撤场了。

大型公司走融合之路,携手电商、各展所长

第7篇

(中国第一本系统阐述大体量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之作/海尔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思路与转型逻辑)

购买推荐

通过对“网络购物第一站”——比购宝(Boogle.cn)收录的博库书城、淘宝网、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当当网、苏宁易购、拍拍网、文轩网、中国互动出版网、99网上书城等众多含图书销售的网站,价格搜索显示,目前,京东商城该书为最低价,推荐购买。

内容简介

互联网时代,制造业必将迎来一次颠覆性的革命。要想在大转折时代不被他人颠覆,传统企业亟需战略转型。

张瑞敏早在15年前就意识到了企业面向互联网转型已势不可挡,于是他带领这家拥有8万人的巨型传统制造企业,率先走上了变革与自我颠覆之路。

海尔以用户为核心,用扁平化、无中心化的方式重新架构网状的组织,用“人单合一”的管理模式,最大程度释放每位员工的活力,实现人人创客化。它致力于将信息网络化,搭建一个与用户零距离、对外合作无边界的平台,打通企业内外资源对接的那堵墙。

本书作者从张瑞敏不同场合的讲话中梳理出体系清晰的互联网思维,在管理模式、组织架构、流程再造、创新等方面对互联网时代转型的海尔实践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介绍。海尔在互联网转型道路上的思考、方向、路径及所走过的弯路,可以为中国传统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提供最佳借鉴。

目录

第8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 城商行 职能作用

随着城商行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市场竞争的持续加剧,审计工作越来越被各级管理者和外部监管者所重视,在管理中的作用也愈加明显。但由于审计管理体制、范围和人员配备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其职能作用的发挥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如何加强城商行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强化城商行风险管理,把好最后一道风险防线,确保城商行经营稳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弱化城商行内部审计职能发挥的主要原因

内部审计是城商行内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商行管理体系中是必不可少的,它在促进城商行健康发展、强化内控制度、规范业务操作行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防范经济案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当前城商行内部审计运作情况来看,其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还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权威性不高

独立性和权威性城商行内部审计最重要的工作原则之一,也是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展开的基本前提。审计部门作为银行的内部机构而存在,审计人员的任免和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均掌握在管理层手中,这种审计管理体制,不能对由于管理层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的监督,削弱了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内部审计职能存在局限性,审计范围仅限于事后审计

城商行内部审计在审计监督的实际操作中,审计人员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在查错防弊,局限于合规错弊的审计,如检查会计凭证、报表等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业务操作是否合法合规等进行合规审计,面对商业银行业务日益创新,经营范围不断拓展,内部审计内容却变化缓慢,已经无法满足商业银行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自律、提高效益和防范风险的内在需要。

(三)内部审计手段落后,内部审计手段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业务都要通过计算机完成,特别是网上商业银行服务推出以来,客户借助网络就能办理账户查询、打印对账单、购物、电子转账业务等。银行业务方式的上述变化使得部分内部控制环节向客户端发生了转移,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形成了新的挑战。与国际大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方法手段明显落后,主要还是运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即通过查凭证、翻账簿、看报表取得审计资料,工作效率低,发现问题滞后,对问题的定性主观性强,影响审计质量。

(四)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少复合型人才

目前,城商行相当一部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计算机、法律知识,业务知识面较窄,加上日常工作相当繁忙,同时又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专业能力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任务要求的需要。大部分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是从会计、信贷等岗位调入,专业比较单一,其中熟悉计算机技术和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更少,不能满足审计业务的需要。因此,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审计人才,已经成为城商行目前面临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五)内部审计效能不高,审计效果不明显

许多城商行内审工作中只注重对问题的发现,而忽视了对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后续审计检查,导致了违规问题并未得到彻底的解决。内审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并更好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关键是如何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未得到很好解决,内审的效能就大打折扣。部分城商行的内审人员抹不开情面,对审计过程发现问题的表述避重就轻,对违规人员处罚力度较轻,使相关责任人员对发现问题不重视,经常出现履查履犯的现象,从而使内部审计工作效果不明显。

二、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内部审计职能作用

现代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帮助企业实现目标,核心是强调审计的增值作用,职责是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做好管理层的参谋和助手。因此,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城商行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是城商行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健全内部审计体制,提高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

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以源源不断地向银行管理层和银行监管人提供内部控制系统运行质量方面的信息。建立独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内部审计完全垂直设立,变内审人员与本行利益相联系为相脱离,即内审人员提拔、任用、晋级、生活福利均纳入总行管理,确保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同时,总行管理层应切实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确保内部审计机构具有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限;积极支持内部审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解决内部审计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授予内部审计机构必要的处理、处罚权的同时,加大审计处罚的执行力,加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独立的环境。

(二)完善内部审计目标,扩大审计范围

内部审计部门应为城商行的中心工作开展出谋划策,保驾护航。一是应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积极开展控制评审和风险控制审计,将内部审计的重心从事后审计转为事前、事中审计,把内部审计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加强管理服务的职能。同时把已经发现和发生的问题作为审计监督部门持续监督的重点。二是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从全局出发,更新审计理念,以风险为导向找出风险高的地方,确定重点的审计领域,做到以点概面,提升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这样就抓住审计热点,提高审计质量就有了基础。三是城商行的内部审计应当密切关注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防范新业务操作风险,寻找风险防范和业务创新的黄金分割点,以确保城商行平稳健康发展。

(三)优化内部审计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城商行所有业务已经实现了电脑化、网络化,实现了银行内的信息资源共享和资源的有效配置。由此可见,内部审计手工操作方法已不能适应城商行的发展要求,城商行内部审计电子信息化在必行。与此同时,应当探讨非现场审计方法,大力推行非现场审计,使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有机结合,控制审计时间,节约审计成绩,提升审计效率,以适应金融风险日趋复杂化的环境下业务发展的需要。其中,非现场审计是与现场审计相对的概念,它充分利用综合业务、经营决策、财务管理、信贷管理等系统,对被审计对象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连续不断地归集和分析,作出必要的风险评估与评价,提高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四)更新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备单一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已经无法胜任当前审计工作的要求。这要求城商行的内部审计人员是知识结构合理、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通晓财会知识、信贷知识、审计理论,还必须掌握计算机、法律等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比如后续教育、业务培训、行政和技术双通道的考核激励等措施来提高内部审计整体队伍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培训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提供适应城商行不断发展的需要。

(五)规范审计流程,提升内审效能

城商行通过制定内审章程确定内审地位,规范审计操作流程,建立科学的审计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建立审计发现问题台账,对发现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明确相关责任人员及发生问题的原因,向管理层提出针对性可行的参考建议。内审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对发现问题的后续跟踪,在台账上建立问题整改记录,使发现问题能得到彻底的解决。提高内审人员的责任感,在内审工作中要保持独立、客观、公正,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加大对违规人员的处罚力度,加重对“履查履犯”人员的责任追究,保持内审工作的权威性和震慑力,提升内审工作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孟军.服务是银行内部审计重要职能[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1(11).

[2]季炜.如何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J].企业导报.2011(13).

[3]常京萍.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战略研究[J].会计之友,2010(10).

[4]鞠成岩,金山.对完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监督的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08(5).

[5]宫兴国,薛君.关于内部审计风险及控制的几点思考[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01).

第9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3-0138-02

1 研究背景

农村信用社在向农商行转型的过程中业务种类和数量与日俱增,业务结构日趋复杂。繁多的业务使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银行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由于发放贷款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信贷风险也随之成为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普遍偏低,管理手段较为落后,不良贷款率较高,挫伤了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自2001年张家港农商行成立以来,农商行通过股份制改革完善治理结构、规范经营活动和加强内控管理,存贷款规模取得了翻番性的增长,在支持农村金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农商行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经验不足,再加上旧有体制的缺陷,自身的一些问题也在转型后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不良贷款包袱繁重。

上表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各季度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普遍较高,并呈上升趋势,从1.52%大幅上升至1.76%,而各类商业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只有0.94%。不良贷款会影响银行的资金周转和资金的合理配置,从而影响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信贷风险是农商行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加强信贷管理,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提高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对于农商行进一步转型升级至关重要。而内部审计作为一种控制风险的机制,能有效预防和及时发现风险,帮助商业银行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

2 农商行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

2.1 激励约束机制不合理

尽管农商行制定了激励约束机制,但激励与约束的手段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将制约与激励有效配比。有的农商行惩罚措施较严格,约束过度而激励不足,大大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有的农商行激励过度而约束不足,员工为了争取到更高数额的奖金不惜放贷给高风险的企业,埋下了呆账坏账的隐患。另外,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程度不能有效保证,奖励不能与真实的绩效挂钩。

2.2 权责界定不清晰

农商行缺乏清晰的责任认定和追究制度,特别是在贷款出现问题的时候,责任追究无法着手。虽然农商行制定了贷款审批手续来明确责任,但是一些贷款程序较为烦琐,不易操作,导致审批链条过长,信息在审批过程中容易失真,使责任认定复杂化。再加上贷款权力过于分散,越位、错位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责任界定更加无法明晰。

2.3 信息不对称

一方面,某些企业会刻意隐瞒信息而导致银企信息不对称。银行主要是依据客户的财务、授信信息等来识别和认定贷款风险。企业为争取贷款往往会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信贷管理人员消息失真,无法准确了解到企业潜在的信贷风险。另一方面,银行内部的总行与支行委托管理体制也会导致信息不对称。农商行实行总行垂直领导分行的一级法人制度,分支行在监控、审批贷款的过程中往往缺乏能动性,无法在信贷风险管理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4 风险管理方法不先进

由于农商行成立时间不长,信贷信息系统化程度较低,风险管理方法落后,缺乏模型、科学定性分析以及技术工具的应用,缺乏统一的预算方法与标准,不能将信贷风险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而且,已开发的信贷信息系统功能单一,只满足于信息统计和报表管理,没有能用以监控授信业务的流程。放贷之后银行缺少电子手段对客户的财务信息进行持续监控,风险预警体系不健全。此外,农商行缺乏相应的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商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3 内部审计对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作用

3.1 内部审计有助于识别信贷风险领域

识别农商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应该参与农商行风险管理的整个流程,识别每个环节中的风险因素,分析风险的重要程度。内部审计部门能充分考虑所在地域的风险环境,借助审计程序,收集充分的审计证据,识别在发展过程中信贷风险的环境因素,分析其对长期信贷管理战略规划的作用,从宏观的角度识别信贷风险。

3.2 内部审计帮助确定信贷管理战略目标

目前,农商行的信贷管理难免存在着发展目标不合理,追求速度而不注重发展质量的问题,使发展常常趋于短期利益观,内审人员要充当组织内部长期风险策略与各种决策的协调人。内部审计通过对外界环境和财务数据的分析,提供充分战略决策信息,能够回避管理层的压力,独立地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提出战略目标的修正,使许多信贷风险消灭在事前审计之中。

3.3 内部审计指导信贷管理战略调整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是开展信贷风险管理的关键手段。在开展事中审计时,内部审计人员应着重内部控制相关环节的执行情况。对于农商行网点分布较广的情况,内部审计人员要深入每个网点,调查取得审计证据,从而对农商行整体的信贷风险管理措施进行评价,帮助农商行决策层调整相关的风险战略。

3.4 内部审计促进农商行基层信贷信息沟通

由于农商行是服务农村的基层金融机构,常常有着基层网点多,信息传递慢的困扰。而农商行常见的信息系统主要传递的是财务数据及相关报表,对信贷信息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分析,不能及时传递风险信息。内部审计会对控制信息沟通反馈的整个流程介入管理,对信息传递时存在的相关风险充分分析识别,从而使抓住最佳时机进行风险控制成为可能。

4 结论及建议

4.1 清晰界定职权责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确保农商行岗位制约,实现各个环节的相互监督。面对农商行缺乏清晰的责任认定和追究制度的现状,在明确“贷审分离”制度的同时,增加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由内部审计人员介入,对农商行的整体内部控制有效性作出评价。同时内审人员可以帮助建立有效的责任制度,摆脱目前行长副行长“一管到底”的情况。

4.2 改进风险管理方法,提升风险识别水平

农商行可考虑采用电子化的业务处理系统,结合目前广泛开展的网上银行业务,数据库时时储存更新交易和业务相关数据。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在系统中的风险模型,预先设立自动报告的警示水平。通过例外报告制度,可以大大减少风险监控消耗的人力物力,关注识别出的风险较高获效益较低的方面,从而使内审人员在事中环节将信贷风险有效掌控。

4.3 将风险水平与薪酬水平挂钩,增强员工培训

“风险与收入挂钩”的原则应广泛落实于各个岗位。农商行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规范风险操作程序,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将贷款的收、放作为人员绩效评价的一部分。通过明确每一环节的职责来实现风险管理。同时内部审计能帮助识别农商行人员培训的要求,改变目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不高的现状,有效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

4.4 建立追踪审计,参与信贷发放管理

内部审计人员要全方位地介入农商行的信贷管理流程,从授信调查、贷款审批、发放、管理到清收,帮助识别风险领域,强化风险监控,完善贷后监督。内审人员应将信贷管理的重点放在贷前信用调查(事前)和贷款审批上,减少因不良信贷造成的巨大损失。

总而言之,农商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上,应充分考虑内部审计部门的力量,减少不良贷款损失。

参考文献:

[1]鲁爱民,王若莹.基于内部审计视角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论坛,2008(21).

[2]王学龙,郝思佳.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0.2.

[3]林琳.基于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研究[J].会计师,2012.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