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业项目投资研究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8 16:35: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业项目投资研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农业项目投资研究

第1篇

[关键词] 建立 农业休闲项目 至关重要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018-01

根据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研究对象,结合我县、乡在交通状况、地理优势、旅游景点、土壤肥力情况和农民群众基础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我觉得在天等县上映乡建立一个高效生态农业休闲项目[旅游(游览大新德天瀑布)—观光(观赏明仕田园风光)—休闲(品尝桃永葡萄、桂花梨)]是至关重要的,该项目汇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项目的建成可以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扩大农产品的需求量,拉动全乡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市场的繁荣。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大背景

高效生态农业是对效益农业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农业发展,以工业化、城市化支持农业发展,把农业引上集约和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又一次飞跃,是农业应对新挑战、再创新优势的大战略。

2.项目小背景

度假区面临从观光向休闲度假的转型。因此要做优做强度假区的旅游产业,必须在巩固发展传统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开拓发展休闲度假项目,由此来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刺激游客消费,做到“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双轮驱动。

二、项目开发条件评价

1.自然条件

上映乡桃永村伏桃屯山多田少,一年四季瓜果不断,其中葡萄年收入占居民其它收入的绝大部分。耕地仅人均1亩,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土质为沙性土壤,土性偏硬,是种植葡萄的上上品。

2.人文条件

桃永村有种植葡萄的优良传统。加上近几年来,天等县委、县政府又十分重视“南方葡萄一年两熟”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县域经济效益的优势产业来抓。为打造高效农业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奠定了基础。

3.环境优势

度假区森林绿化覆盖率达46%以上,项目所在地桃永村自然环境良好,处于未开发状态,有大量原始植被覆盖。相比工业城市—广东省,到处是工厂、高楼大厦以及汽车尾气排出的大量浓烟,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这为该村开展高效农业生态休闲旅游项目提供有力资本。

4.交通状况

桃永村距离大新德天瀑布仅为60公里,道路为柏油路面,随着公路路网的全面改造,预计到2013年底,天等至硕龙二级公路将建成通车,二级公路通车后,路程将缩短为50公里。

三、项目策划思路

1.策划主题

以利用高效农业种植和休闲旅游中采摘乐项目有机结合为主题,完善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链条的各个环节,获取最大利润。项目主题可分为四个层面:

1.1高效农业参观

1.2农耕感悟

1.3农家体验

1.4乡村休闲

2.策划思路突破点

2.1高效种植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推动农业文化主题的内涵获得突破。

2.2桃永村特色旅游产品“葡萄”将成为众多农产品中闪光点,包装成为仅次于龙眼的大新特产。

3.策划原则

3.1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和商品率。

3.2珍重自然,保留自然村落原有自然风貌,因地制宜,规范管理,同时重视对山林植被再绿化和水质的保护。

3.3注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统一。

四、项目情况概况

1.桃永村情况简述

上映乡桃永村位于天等县西部,东与宁干乡相连,南与龙茗镇毗邻,西与大新县土湖乡接壤,北与把荷乡相接。全村下辖13个自然屯22个村民小组,504户2999人,总面积15600亩,耕地面积2615亩。葡萄种植面积1500多亩,桂花梨种植面积450多亩,年产量达225万公斤以上。

1.1桃永村高效农业生态旅游项目情况简述

1.1.1项目名称:上映桃氏旅游度假区桃永村高效生态农业休闲旅游。

1.1.2项目选址:本项目初定选址于桃永村。随着项目深入发展,到二期、三期可以扩展覆盖上映的平典、上美、佩光等几个村。

1.1.3项目内容:

1.1.3.1绿色无公害产品葡萄、桂花梨的种植开发。根据度假

区农产品开发的“一村一品”战略,将葡萄作为桃永村的品牌产品。其次,桃永村葡萄得益于独特的山水土壤环境。独具果粒均匀硕大,色泽鲜嫩,口感好的特点。第三,桃永村葡萄作为水果家庭中的一员,具有一年两熟、二造果一般都是在水果短缺季节上市,极符市场需求,具有很大的市场占有力。

1.1.3.2景观植物的种植。第一,种植20亩桂花梨,结成片区,形成规模。第二,种植20亩油菜。油菜既是良好的经济作物,又是优秀的景观植物。第三,种植20亩苗圃、花卉。象征着浪漫爱情的玫瑰、黄色明亮的郁金香、清香优雅的兰花都可以在这里大面积种植,形成上映地区的花卉基地,极具有开发的潜力。

1.1.3.3桃永村位于龙茗至上映的公路旁边,村部正好座落在离公路不足10米的地方,可以以村部为平台,搭建一排具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农家草棚。为游客提供茶室、农家餐饮等服务项目。

1.1.3.4设立葡萄、桂花梨等两种采摘园。让游客体会到农事劳动的辛苦,感悟到付出辛勤劳动后获得丰收的喜悦,体验了一天农村人的生活。

1.1.3.5项目投资控制表

五、项目带来的效益

1.经济效益

本项目主要经济效益是由于投资和新技术带来的产量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本项目策划的无公害绿色水果葡萄经过包装后,可增加利润1块/每斤,按1亩平均产量1200斤葡萄来算,种植100亩葡萄园可以直接增加收入12万元,总收入可达36万元,比原来种植的水稻总收入翻了七倍。

2.社会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桃永村的增产增收,加快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社会。本项目的实施将使桃永村人均收入增加1600元以上。可解决100多人就业问题。

3.生态效益

本项目采用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大面积推广使用大棚,种植培育苗圃花卉和经济林木,提高森林覆盖率;这对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维护了物种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桃永村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实施期间预期取得的效益情况表

六、项目管理及销售情况

1.项目经营管理

本项目的经营管理采用直线模式,该模式保持统一领导,且职工分工专业、协调关系简单、工作效率较高,拟设总经理室、旅游、饮食、财务、工程、人事、营销等部门。人员从村干部、经联社主任及社会积极人仕中选任。

2.项目的市场营销方案

第2篇

关键词:农业项目;投入机制;资金管理;创新

项目资金是农业项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农业项目中的投入机制和资金管理工作更是农业项目发展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农业项目中的投入机制和资金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定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创新,采取有效策略,提升其对农业项目开展的积极作用,促进我国农业以更快的速度健康发展。

一、农业项目投入机制和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项目投入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业项目投入机制中存在前期项目论证缺乏的情况。很多部门为了尽快获得农业项目,未能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的考量,导致前期项目论证缺乏,实际实施过程漏洞百出,导致资金大量浪费。同时,农业项目的投资主体较为单一,大多农业项目都以农户和集体投资为投资主体,而农民的经济收入有限,农村整体经济水平降低,导致农业项目的投入不断减少。资金来源渠道的缺乏,也使资金缺口始终无法填补,很多农业项目因资金缺乏导致质量较低,甚至难以继续开展。再加上一些决策者的盲目决策和对短期利益的过分注重,随意安排项目预算,造成农业项目的投入缺乏客观目标,不利于农业项目的长期发展。

2.农业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业项目的资金实际使用和管理要求之间还不适应[1]。农业项目的资金预算编制环节略有不足,缺乏科学性和具体化,执行过程随意性较大,为执行跟踪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预算监管方面,也缺乏专业的监管、审核,群众监督力度较小。再加上内部控制、资金审计、绩效评价方面的缺陷,导致农业项目资金管理水平始终难以提升。

二、农业项目投入机制和资金管理的创新策略

1.投入机制创新策略

创新项目投入机制是实现农业项目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2]。因此该部门应注重对农业项目投入机制的创新,将产业链作为载体,对资金进行科学整合。例如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大浦新农村,于2009年通过各部门的资金整合,获得了大量的农业项目资金,并建成了几千亩的水稻种植区、水产养殖区,并形成了水稻、水产、园艺为主导的产业链,吸引了多项资金投入,为农业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投入渠道。在投入机制创新过程中,可以借鉴这一实例,建立以财政部门为主体的项目沟通机制,定期对资金整合的各环节工作进行沟通。同时加强对资金整合作用的宣传,组织群众参观实验基地,了解整合效果,以配合资金整合工作。积极吸引农民群众和社会对农业项目的投入。采用民主议事等方式,向农民和集体筹集资金。或是采用农民业主负责制,要求农民业主不仅作为农业项目的受益者,也作为农业项目的负责者,对建成项目享有应有的权利,并承担一定的义务,有效提升了农民在农业项目投入方面的积极性。当地政府也可以通过财政补助、奖励等形式,吸引社会投入。采用农业项目投资参股的形式,使社会机构可以依照只参股,不控股的原则,按照事先规定的比例进行投资,根据其比例享受农业项目的获益,并承担一定的风险。这一方式不仅使投入机制得到了创新,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农业项目。

2.资金管理创新策略

在资金预算方面,可以引入绩效评价机制,实现对预算资金的合理配置。明确绩效目标,量化项目支出目标,完善绩效指标体系,采用科学手段,对项目资金管理等工作进行合理评价,以便对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为下一年度的预算工作提供可借鉴的数据资料。在资金审计方面,需要重点审核国家规定的专项资金是否到位,避免存在对农业项目虚列收费、资金被非法挪用、虚增建设工程等情况,提升账目核算的规范化,确保相关数据的真实性,以保证专款专用。同时,对农业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排除项目中多头申报项目、报销发票不真实、资金分配不公平等现象,及时了解项目中的资金动向,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农业项目绩效评价方面,应加强项目绩效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创新。现阶段,我国农业项目缺乏自己的绩效评价标准,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快评价标准的建立,同时保证评价体系能够对全面反映农业项目各个环节的情况和实施的具体效果。农业项目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容易导致项目绩效评价的结果,因此,应加强投资决策风险制度的创新,并引入项目风险识别和风险预警,例如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在投资决策风险制度创新中,运用这一手段,获取农业项目实际情况和相关的气象信息等,对农业项目风险进行监督和及时预警,降低风险,提升绩效评价水平,实现有效地农业项目资金管理。同时,由于农业项目的特殊性,还需要在资金管理创新时,引入第三方机构,要求农业部门与项目承担方共同确定第三方机构,并在项目书中表明。要求第三方机构参与到项目申报评选、绩效考核、项目验收、资金管理等环节,对项目进行独立检测、独立评估,一旦出现项目负责人鼓动第三方机构提交虚假结果的情况,便由相关部门对项目资金进行收回,以保证资金的有效运用。在委托第三方检验的基础上,实现项目资金管理的创新,有效提升项目资金管理水平。

三、结论

农业项目的开展对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其投入机制和资金管理工作的创新,以产业链为载体,进行专项资金整合,吸引农民群众投资和社会资本投入,完善资金预算、审计、绩效评价等方面的工作,以保证农业项目获得最佳成效。

参考文献

[1]徐志顶.对单位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2,3(3):255-257.

第3篇

关键词:农业工程;设计深度;投资控制

Abstract: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project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claration, explore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preliminary feasibility study and preliminary design phase of the design depth requirements and two phases,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investment control.

Key words: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he design depth; Investmen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S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金申报实施农业工程项目均分为5个步骤:一是申报可行性研究报告;二是申报初步设计;三是施工图设计;四是工程施工;五是工程验收。其中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属于工程项目的前期设计阶段。多年的实践表明,只重视施工阶段的设计和投资是远远不够的,许多工程在实施阶段被迫停工就是因为投资远远超过预算而无法控制最终的投资额。农业工程多年来遵循这5个步骤也充分证明了前期阶段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事实证明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把握项目投资、在初步设计阶段控制项目投资要比在施工阶段节约投资的可能性要大的多。

1 农业工程项目前期设计阶段的深度要求

1.1农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深度要求

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分为文字、附图和附表三部分。文字部分包括项目概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单位与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项目地址选择、工艺技术方案、项目建设方案、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等十三个章节,其中项目建设方案章节为重点。在这一阶段通常要求给出工程单体的结构做法与单位平米造价以及单体的大致尺寸,比方说项目需要建一质检室、仓库以及排水沟,建设方案中就要确定质检室是砖混结构,单位造价为1200元/平米,长度为30米,宽度为6米;仓库为轻钢结构,跨度为10米,长度为50米,单位造价为800元/平米;排水沟为浆砌石结构,下底宽0.6米,上底宽1.2米,深度为1米,每延米造价为120元。这样就确定了项目单体的主要轮廓和功能,为下一步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图通常只要求总图和地理位置图,而不要求单体的详图。在总图中要求标示出新增建设内容的大致位置。

1.2农业工程项目初步设计阶段的深度要求

农业工程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分为文字、图纸和概预算部分。

文字部分一般分为总说明、总图设计说明、工艺设计说明、农业建筑工程设计说明、农业田间工程设计说明、农机具和仪器设备选型说明等内容进行编写,设计的重点为农业建筑工程设计和田间工程设计。其中农业建筑工程设计包括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以及暖通等专业设计说明。初步设计阶段的农业工程设计是可研阶段设计的深化和细化。比方说初步设计阶段要求新建一温室,不仅要说明温室的主体结构(钢管立柱的直径、钢屋架的类别)、基础形式(独立基础的埋深)、覆盖材料(阳光板或有机玻璃)还要重点描述温室的通风系统、空调系统、自控系统以及遮荫和降温系统等。畜禽水产养殖场的场舍建筑说明也是如此,不仅要说明主体结构、基础形式、门窗大小及材质、围护材料等主体结构还要重点描述通风系统、采暖系统、照明和自控系统、喂饲系统等。田间工程设计按照土地整治、田间道路、晒场、灌排渠系、围栏等构筑物进行分类;田间工程的单体设计也是在可研的基础之上进行细化,例如可研中新建围栏,只需简略的标明围栏类型(砖砌、铁艺、铁丝网)和高度长度即可,初步设计中就要明确说明围栏立柱的材质、基础、立柱间距、围栏材质、各个高度及总长度。

初步设计阶段的图纸要比可研阶段详细很多,对于农业建筑工程不仅要在总图上标明具置,还要设计单体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结构、水、暖、电通风等专业系统原理图或者布置图。例如前面所说的温室,初步设计阶段应绘出单体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并应标出栽培床、固定农机设备、环境控制设备以及供排水设施的位置。田间工程单体同样也要求在总图上标示出明确的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还要绘制出平面图和断面图。例如晒场工程,要绘制出晒场的平面图和断面图,标注晒场的平面尺寸以及断面各个垫层和面层的厚度和材料名称。

2 农业工程项目前期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至关重要,因为这个阶段的投资估算经审查批准之后便是工程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投资限额,并可据此列入项目年度基本建设计划,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10%以内。

初步设计是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所做的具体实施方案,目的是为了阐明在指定的地点、时间和投资控制数额内,拟建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并通过对工程项目所作出的基本技术经济规定编制项目总概算。初步设计不得随意改变被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确定的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工程标准、建设地址和总投资等控制目标。如果初步设计提出的总概算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的10%以上或其他主要指标需要变更时,应说明原因和计算依据,并重新向原审批单位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初步设计概算是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批复投资、下达投资计划的重要依据。农业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概算包括建筑工程费、田间工程费、安装工程费、仪器设备和农机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它费和预备费。

3 农业工程项目前期投资控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于同一工程单体可以有不同的设计方案,这也会有不同的造价,因而应采用价值进行对比,从而选择价值最高的方案。

2)初步设计阶段并不是工程造价越低越好,而是需要把工程的功能和造价两方面综合起来分析,性能比最大的才是最优方案,总之要满足必需具备的功能所产生的费用,还应减少一些不需建设的工程所产生的费用,这就是工程造价控制投资额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要求。

3)控制设计变更,从而控制工程投资。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尊重项目设计方的实际需求,防止出现一些不合理的设计变更而造成工程投资的提高。

综上所述,把握准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投资估算,控制住初步设计阶段的概预算投资额,是农业工程建设总投资准确的关键所在,也有利于工程投资控制形成良性循环发展。只有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国家支持农业工程建设才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第4篇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通过信贷支持和项目支持,引导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作为一套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投资决策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在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难点和问题有待解决。

1.1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对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重视程度还不够,存在一些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情况。部分地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深度不够,缺少应有的全面分析,为追求所谓的可行性,人为掺水抬高项目经济效益。很多企业投资者缺乏风险意识,不进行可行性研究或者人为地对可研报告进行修改,使可研报告变成了“可批性”报告,没有意识到投资风险,一项错误的项目决策,就可能使企业面临很大的投资风险,产生巨额财产损失。

1.2与国家产业政策、规划相脱节可行性研究过程中没有依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规划,没有参考政府、区域和行业规划,没有联系企业发展规划,与国家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脱节,存在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低端建设现象。例如部分地区和企业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在上马生猪养殖项目时,没有进行充分论证,没有考虑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当地环境承载能力,重复建设小型猪场,增加了养殖成本、疫病防治难度和污水排放,在新一轮产业升级过程中,极有可能面临拆除或改造升级,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

1.3研究不规范、不科学当前可研报告的总体质量呈现下降趋势,缺少了多方案优化选比和全面分析。市场分析与预测缺少调查研究,多为国际、国内市场宏观分析,目标市场分析很少、不具体,然而目标市场分析直接关系着在建项目的成败,从而削弱了可行性研究的立论依据;缺乏风险因素识别和风险分析;缺乏社会效益评估,忽视了对土地、水、粮食和能源等资源消耗的分析评价;竞争能力分析和风险分析不规范,缺少用于分析的相应模型和软件;经济评价中缺少对环境成本、质量成本和节能成本的背景分析,大型农业建设项目忽略了国民经济整体评价。

1.4专业农业项目咨询机构很少、有待扶持当前编制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机构很多,但专业从事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机构很少,具备资质的专业咨询机构更少。专业、规范从事可行性研究的咨询机构需要有市场分析专家、农业技术专家、工程建设专家、财务分析专家和工程制图专家等,而且需要具备丰富的农业建设项目咨询工作经验,标准较高,目前相关专家和能够达到要求的咨询机构较少。很多项目单位为了节省可行性研究成本,可行性研究主要由单位内部人员完成,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很难得出科学的可行性研究结论,导致当前可行性研究的整体水平不高。

2加强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对策

2.1提升对可行性研究的认识水平从国外经验来看,对农业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可以为投资决策提供较为全面的科学依据,决定着投资项目是否执行,是项目实施和管理实践的指导书。但是在进行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应注意区分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公益性项目应着重对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评价;经营性项目在资源和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侧重于经济效益评价。同时可行性研究应该全面透彻,研究内容应该包含技术、组织管理、社会与生态、市场需求、财务和国民经济等主要方面,得出全面客观公正的可行性研究结论。

2.2紧密联系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规划可行性研究过程中要考虑项目是否符合政府投资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要求。同时,从宏观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方面进行评估,加入当前比较敏感的社会稳定性分析,进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评价,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2.3提高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质量坚持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强化背景分析,明确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精确的分析计算,设定合理建设规模,进行多方案优化选比;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区域发展规划和企业发展战略,设定项目建设内容;深化市场分析和预测;整合优化工程建设技术方案;加强社会效益和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分析;强化财务分析,确保数据真实、可信,严密论证投资估算合理性和资金筹措可行性;加强风险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重视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2.4规范农业项目咨询行业、培育项目分析人才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和完善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相关规章制度,推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相关行业标准,规范咨询机构行为。培育咨询市场,推行行业准入制度和资格审查制度,打造专门从事农业建设项目咨询的业务机构。加强农业建设项目分析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扩大从事可行性研究专业领域人员范围,包括组织管理、社会和生态、市场需求分析、财务分析、农业工程技术和国民经济评价等专业门类研究人员,不断提高研究人员水平。加强与发达国家在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其模式、方法和评价标准等。

3结语

第5篇

【摘 要】 文章概述了我国目前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投融资困境,提出改进的对策:切实贯彻《农业技术推广法》,提高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强度;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建立多渠道融资机制;鼓励农技推广部门兴办经济实体,进行有偿推广技术活动;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的损失补偿机制;建立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投融资

一、问题的提出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它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并称为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形成产业化的过程中,资金投入是关键性的因素。

长期以来,中国都非常重视农业科技的发展,对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应用和推广给予了许多特殊的政策关注,国务院2003年《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必须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增加农业特别是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投入。我国目前也已经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多种投入渠道和投入方式。但农业技术推广财政投入常年不足,其它渠道的投资刚刚发育,致使我国农技推广事业进步缓慢,工作滞后。

据科技部的资料,我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仅45%左右,科技成果转化率为10%-11%,农业技术普及率只有30%-40%。与此同时,我国农业技术的入户率也相当低。我国每年约有6000项本应能够形成生产力的农业科技成果,因为资金供给不足,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没能够转化为产业应用技术,造成科技资源的浪费和农业生产的潜在损失。为此应分析农业技术推广中投融资的问题,探讨建立良好的适应的投融资机制。

二、农业技术推广中的投融资困境

1、投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总量不足

据调查,在财政支农的各项支出中(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除外),农业科研、推广的投入一直居于末位,不能满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大量需求;而多数项目单位和农业技术企业因自身的经济实力较弱,没有足够的自有资金用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申请贷款的难度也不断加大;在其它引进吸收外资与国内开展资金和技术合作及各类集体经济、农业企业及农民增加农业科技应用的投入方面,由于各种原因仍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投入资金规模占比不足总投入的5%。

2、农业推广财政投资强度明显偏低,投资结构不合理

由于农业科技成果多数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所以其成本不是作为农业科技市场主体的农民及农业科技与推广单位所能独自承担的,加上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低,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制与推广必须得到政府强有力的财政支持。但作为投入主渠道的财政却存在着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持续相对减少,农业推广投资强度(农技推广投资占国内农业生产总值的比例)明显偏低,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据调查,在财政支农的各项支出中(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除外),农业科研、推广的投入一直居于末位。我国对农技推广的财政投资90%来自于地方财政,农技推广投资的90%集中在种植业和畜牧业两个行业内。从经费的开支结构来看,有很大一部分用于人员经费的开支。在1990年至2005年间,农业推广投资由1990年的37.69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83.9亿元,累计增加388%,年均增加25.9%。尽管政府财政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绝对额有较大增长,但相对于财政的农业总支出,政府财政对农业推广投资的增长力度明显不够。政府财政对农业支出比例由1990年的10%左右下降到2005年的7%左右,农业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速度。同时,农业推广投资强度由1990年的0.43%增加到2005年的0.80%,累计增长86%,年均增长5.7%,而同期农业GDP由1990年8839.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3070.4亿元,累计增加161%,年均增加11%。

尽管政府财政对农业推广投资强度有所提高,但是农业推广投资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却在降低,农业推广投资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由1990年的0.7%降到2005年的0.5%左右。说明政府对农业推广的投资力度并没有随政府的财政能力增加而增加。我国农技推广投资强度只是工业化国家的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的60―70%(还没考虑这些国家非政府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而且也低于世界低收入国家平均投资强度的水平。[1]

3、农业技术推广投资项目多渠道,重复投资、效率低下

虽然技术推广项目经费严重短缺,然而,也存在着项目重复立项,投资效率低下的情况。目前国家级技术推广项目主要来源是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等部委,各部委的技术推广项目自成体系,相互独立。这些部委在审批农业、林业、水利三部局推广项目的同时,自己也直接向省级对口部门或县乡政府下达推广项目,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内容的项目,两个名称,多头申报,重复投资的现象,降低了投资的效率。

4、融资、农业技术需求与农民的逆向选择

随着我国科普工作的有效开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农民也希望应用先进的技术来改善自己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但大多数农民都处于一种分散的小规模经营,由于经济能力较低,难以承担相对的风险,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等因素,使得农户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出现了逆向选择,即应用科技的积极性不高,只要求多得一些现钱;对贷款缺乏热情,只要求得到财政拨来的无偿资金。

三、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投融资机制的对策建议

鉴于农业推广在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所面临的投融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融资机制。

1、切实贯彻《农业技术推广法》,提高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强度

有关方面应建立有效的机制,切实保证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落实。建议把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从目前的0.5%左右提高到0.8%以上。在适当增加总量的同时,要不断改善农业技术推广费用投入的结构。

2、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建立多渠道融资机制

国家财政作为推广经费主要来源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合作推广,建立多渠道融资投入机制。第一,广泛筹资,设立农技推广基金,建议把粮棉油等技术改进费除3-5%的管理费,畜产税、屠宰税等税收入中提取30%左右,农业发展基金中提取20-30%用于农业推广,从各种农业综合发展项目资金和农业生产基地建设资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作农技推广资金,并保证专款专用。第二,在经济效益较好的推广项目中提倡使用各种银行贷款,可在农技推广基金中贴息予以扶持。第三,鼓励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积极给推广事业贷款。第四,发展小额信贷和民间信贷,鼓励私人将资金投入农业技术推广。

3、鼓励农技推广部门兴办经济实体,进行有偿推广技术活动

推广部门兴办实体有助于加快技术,促进产业化经营,壮大推广机构实力,促进推广事业发展,分流推广人员,优化队伍结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推广与经营的关系,必须明确政府办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事业单位性质,坚持以国家利益,长远利益为主要目标来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注意技术推广项目的公益性,对基层推广组织在开展经营创收以补充推广活动经费方面,应给予适当的倾斜制度。

4、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的损失补偿机制

同工业和服务业相比,农业生产对气候变换的依赖性很强,我国又处于旱涝交替的季风气候带,灾害天气发生频率高,对未来生产的产出存在不确定性,增加了农业产业市场失灵的现实性,也增加了农业科技推广的风险性。国家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政策补偿机制。第一,建立科研机构社会保障制度。对转换机制的农业科研部门实行过渡扶持政策,完善分配制度和奖励政策,鼓励农业科技部门创办科技型企业,促进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明确农业科技企业所获得收益在6年或更长时间内免除各种税收。第二,建立对金融支持农业技术进步政策性损失的补偿机制。包括:提供财政贴息或贷款担保,鼓励商业银行向农业科技项目提供贷款;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列出一部分预算用于向有政策性金融任务的金融企业提供贴息资金和弥补呆账损失。第三,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从单纯的“农产品收购银行”转变为支持农业科技、农业开发、农业基础建设等综合政策银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农村信用社向农业科技企业(项目)贷款。第四,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保险给予适当补贴,通过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优惠办法扶持农民互助保险组织的发展,建立全国性政策性农业保险企业。第五,建立对农户的风险保障机制,对相关风险做好相应的预测工作,给农民以适当的指导,帮助农民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风险;对农民应用科技的风险给予一定的补偿,如设立农产品保护价、给亏损农民适当补贴,以减少农户应用科技的后顾之优。

5、建立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

在我国现有的农业科技体制条件下,要改变农业科研、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的技术供需脱节现象,除了建立以国家(或政府)投资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体系,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还需要引进竞争机制,建立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持续发展。

第一,改革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资金拨款制度,建立推广项目的基金管理制度,对推广项目进行招标,并实行基金管理制。第二,在技术推广组织内部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实行人员与任务的竞争管理,借“项目”养人。打破地区分割,实行推广项目全国性和地区性的项目公开招标制,择优录用。第三,在各高等农业院校与科研部门分别设立农业技术推广部,专门从事新技术推广工作,允许他们公平地参加各种各样全国性和地区性的推广项目招标申请,促进“三农”的联合,促进技术供需双方信息的直接反馈,解决教学、科研与实际生产相脱节的问题。第四,改革现行的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相互分离的体制,鼓励农业科研人员从事技术推广工作,同时鼓励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技术人员带着生产上所急需解决的科研课题走进科研院所及高校,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合作研究(或教学),也可以与科研与教学部门的研究人员一起共同申请来源于不同渠道的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为科研、教育与推广部门的相互交流创造条件。第五,通过建立与农民技术需求直接联系的科技产业,可以使农民农业生产上所需求的各种技术信息迅速反馈到农业科研部门,而科研部门的新的研究成果信息也可以迅速被传递到农民中去从而加速新技术的推广与采用。

【注 释】

[1] 胡 瑞,法黄季.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现状及影响[J].战略与管理,2001.3,P29.

【参考文献】

[1] 周腰华,姚园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探讨[J].农业经济,2008(1).

[2] 胡瑞法,黄季昆.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现状及影响[J].战略与管理,2001(3).

[3] 米晓,张保军,杨改河.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制约因素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4] 董智玉.我国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之初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第6篇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规定,资金申请报告是指向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申请政策性补助资金的专项报告,一般根据资金渠道的不同、性质的差异对资金申请报告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一般地说,资金申请报告都要经过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审查、评估和筛选。

二、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撰写思路及价值体现

《农业扶贫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通过介绍农业扶贫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反映项目单位资金面情况,通过分析国家宏观、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以及地方政策等,论证项目政策支持背景及获取资金支持的政策依据,通过详实介绍项目情况,反映项目建设背景、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投资规模、技术工艺先进性、规划进展情况、组织情况、相关应对机制(如环保、节能、资源利用等),着力分析项目存在的价值和前景,深度透析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形成申请资金可行性的充足论据,是专门针对农业扶贫项目获取政府资金支持的专业报告,其核心价值体现在:

__作为农业扶贫项目被资金支持主管部门审批决策的依据;

__作为农业扶贫项目相关资金筹措(例如申请其他资金支持的辅助材料)的依据;

__作为农业扶贫项目后续工作开展的依据。

三、农业扶贫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质量保障

____公司拥有国家工程咨询甲级资质,其项目研究服务团队的专家均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高校、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团队成员均具有的广泛社会资源及丰富的实际项目运作经验,能够有效地为客户提供项目专项咨询服务,研究院成员长期的项目咨询经验可以保障《农业扶贫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的质量。

四、农业扶贫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农业扶贫项目背景信息

一、农业扶贫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

(四)项目的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

信用等级、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及主要股东的概况

第二部分农业扶贫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农业扶贫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农业扶贫项目建设必要性

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产业关联度分析,市场分析;

(一)……

(二)……

(三)……

(四)……

三、农业扶贫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农业扶贫项目优势

一、组织优势

二、技术优势

涉及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已完成的研究开发工作及中试情况和鉴定年限、技术或工艺特点

以及与现有技术或工艺比较所具有的优势、该项技术的突破对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等。

三、市场优势

四、模式优势

五、其他优势

第四部分农业扶贫项目产品规划

一、农业扶贫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农业扶贫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先进性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农业扶贫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农业扶贫项目建设规划

一、农业扶贫项目建设地

(一)农业扶贫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农业扶贫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农业扶贫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农业扶贫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农业扶贫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农业扶贫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二)土建总图布置

(三)场内外运输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三、农业扶贫项目建设

环境保护方案

四、农业扶贫项目建设节能方案方案

五、农业扶贫项目建设消防方案

六、农业扶贫项目建设生产劳动安全方案

七、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包括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措施、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落实情况等;其中节能分析章节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7】2787号)要求进行编写。

第六部分农业扶贫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一、农业扶贫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农业扶贫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三、农业扶贫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四、农业扶贫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七部分农业扶贫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农业扶贫项目总投资估算

二、农业扶贫项目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

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三、农业扶贫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四、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五、农业扶贫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六、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七、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八、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九、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八部分农业扶贫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一、财务效益评价

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指标的计算和评估。

二、经济效益评价

(一)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二)行业影响分析

(三)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四)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三、社会效益评价

(一)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二)社会适应性分析

(三)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第九部分资金申请报告附件

企业营业执照

第7篇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投资项目管理工作,保证项目质量,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按照投资项目审查工作领导小组第8次会议纪要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境内通过土地流转形式从事规模种植、养殖、观光休闲的农业投资项目,一律按照本办法管理。对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的项目,继续按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审查管理。

第二章项目管理机构

第三条投资项目审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是全县农业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下设现代农业投资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办),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局局长兼任。

第四条项目办是全县现代农业项目管理的牵头单位,对全县现代农业项目管理工作负总责。工作职责是:制定全县现代农业项目管理办法;对经县政府审查通过的现代农业投资项目进行监督管理;为建设单位协调办理相关手续。

第五条各镇人民政府(景区管理局)是本辖区现代农业建设项目的具体责任单位,对领导小组负责,接受项目办的指导和检查。

第六条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完成本单位承担的工作任务。

县发改委负责现代农业项目的备案工作;

县环保局负责现代农业项目的环评审查工作;

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负责现代农业项目的规划审查工作,对镇人民政府(景区管理局)反映的违法建设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县国土局负责现代农业项目用地的核查工作,对镇人民政府(景区管理局)反映的违法用地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县水务局负责现代农业项目的水利设施防护评价和防洪排险审查工作;

县工商局负责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单位的验资和工商关系注册;

县国税局、地税局负责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单位的税务关系登记。

第三章项目申报

第七条申报条件。

(一)项目建设单位工商注册资金必须在500万元以上,在境内注册成立农业类项目发展公司,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税费必须在缴纳。投资建设的农业项目必须符合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二)农业项目投资规模不低于500万元,种植业项目亩投资强度不低于5万元,观光农业项目亩投资强度不低于10万元,养殖业项目亩投资强度不低于30万元。鼓励和支持高标准、规模化的农业投资项目建设。农业项目投资标准由项目办根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每2年重新修订一次。

第八条申报程序。

(一)项目建设单位持项目建设申请书、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企业法人登记证或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复印件)和三级以上资质单位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向县政府提出申请。

(二)县政府对项目申请初审后,批转至项目办,由项目办制订《现代农业项目审批表》,连同项目单位相关资料发至相关镇人民政府、景区管理局(渭河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项目还应到渭河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县发改、国土、环保、建设、水务、土地流转管理中心分别进行审核。

(三)相关镇人民政府、渭河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县国土、建设、环保、发改、土地流转中心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报项目办;由项目办对各单位审核意见进行汇总,报请县政府分管领导专题研究后,上报领导小组审查。

第四章项目评审

第九条现代农业项目评审工作严格遵照投资项目审查办法执行。项目办负责项目的管理、资料收集和各种报表、数据的汇总工作。

第十条项目通过领导小组评审后,项目办依据投资项目审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纪要,向项目所在镇政府(景区管理局)通知办理土地流转手续,向建设单位下达建设通知。通知必须注明项目建设地点、内容和期限。

办理建设手续时需提供以下资料:

1.项目建设规划(项目设计规划图、效果图);

2.项目实施方案(建设期限、建设规模、建设内容、资金来源、投资计划、建设进度、保障措施等)。

第五章建设与监督

第十一条按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经批准建设的现代农业项目的附属设施占用耕地的,由经营者按照“占一补一”要求负责补充占用耕地,或向县财政缴纳耕地开垦费统一补充。

第十二条经批准建设的农业投资项目,县考评办要纳入所在镇(景区管理局)的年度目标考核之中,并按有关重点项目的管理办法进行督促、管理。

第十三条各镇人民政府(景区管理局)对通过审批的农业投资项目建设进行监督;镇人民政府(景区管理局)协助各相关部门对违法建设的农业项目依法进行查处。

第十四条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土地流转工作,由项目所在镇人民政府(景区管理局)负责协调项目建设单位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农户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租赁)协议》;在签订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租赁)协议》中,镇人民政府(景区管理局)作为监证方须签字盖章。在项目建设前,项目单位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租赁)协议》约定的标准,向县财政缴纳风险保证金。

第十五条项目建成经验收合格后,由县政府根据项目的规模档次、农民增收幅度、社会效益、为企业服务质量等情况,对农业投资项目所在镇人民政府(景区管理局)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奖励。

第十六条项目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项目建设通知进行建设,不得私自变更建设地点、内容和期限。未按规定动工,不能按照项目建设时限完工的项目,镇人民政府(景区管理局)按照土地流转办法收回土地,并进行土地闲置处罚;不按照要求建设或擅自改变建设规模和标准的,县国土部门依法处置。

第六章项目验收

第十七条项目建设完工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向项目办提交项目竣工申请,由项目办组织相关部门和所在镇人民政府(景区管理局)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

第十八条项目通过验收后,项目建设单位不得随意增建任何附属设施;如确需增加,需向项目办提出书面申请,由项目办提出复核意见,报领导小组审定,通过审定后由项目办向项目建设单位和项目所在镇(景区管理局)下达增建批复(一式两份,分别送达项目建设单位、项目所在镇存档)。项目所在镇按照批复内容,监督项目单位实施。

第8篇

多年来,农业建设领域中存在的“重投资争取、轻项目管理”的现象还没有根本改变,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和解决,诸如基础性工作还不够扎实、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等问题已成为进一步扩大农业项目投资规模和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制约因素。

1.1同一项目涉及多个监管机构造成监管责任主体不明确、执行混乱

目前,同一个农业建设项目可能涉及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多个部门。虽然从各自的角度说,其各项管理制度已较为系统,但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执行起来就比较混乱,甚至出现“有时多头管理,有时谁也不管”的问题,影响项目建设实施进度和效率。部分项目管理单位无专职监管机构,由计划、财务、监察室、项目办和各行业站等多个内设机构或下属单位进行管理,另外还存在项目监管单位、建设单位及项目负责人更替频繁造成监管敷衍了事、推诿扯皮的现象。

1.2项目管理的思路、办法和行业标准不能满足规范化管理的需要

部分项目建设单位未能严格执行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在项目招标、财务核算、调整变更、档案管理、进展跟踪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存在不合格、不规范的现象。一是前期工作重视不够,项目申报单位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不高,上报项目比较随意,再加上有的主管部门审核把关不严、跟踪检查不及时等问题,给项目实施和监管工作带来隐患。二是与管理规定配套的管理工作细则缺项较多,一些管理办法很难完全适应项目的实际情况,在项目管理的实际操作中,部分项目难以找到与之对应的管理办法,有的管理办法比较笼统和含糊,造成管理部门自由裁量权过大。三是项目建设标准体系滞后,目前农业部只制定颁布了38项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其他项目的建设多借鉴和参考相近的建设标准,从而给项目的投资管理造成了难度。

1.3项目管理的培训内容和方式不能完全满足项目管理人员专业化的需要

项目管理者的能力对农业建设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有着直接和重大的影响。实践中,农业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多是从行政或科研工作临时抽调的非专业人士,他们对项目基本建设程序、财务管理制度、四制(法人责任制、合同制、监理制、招投标制)等相关规定不熟悉,管理不规范甚至错误,造成评审工作走过场、初步设计深度不够甚至用可行性研究报告代替初步设计、项目档案管理和财务管理不完善、项目监管不到位、竣工验收拖延等问题。目前,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是通过省级农业主管部门组织、地方派员参加的方式开展,监管人员更换频繁对管理培训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有待编制不同层次的培训计划和监管人员培养方案,采取专业化管理方式。

1.4项目管理的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和反馈机制

不完善限制了管理合力的有效调动动力机制不足方面,突出表现在竣工验收阶段,据统计,农业部2011年专项检查范围中2006~2008年下达投资计划的地方项目理应全部建设完成并竣工验收,而实际完成竣工验收的不到80%。虽然农业部对竣工验收的程序、标准作出严格规定,但是由于农业建设项目投资小、地处偏远、监管困难,使得监管动力不足。约束机制不力方面,目前虽制定了对农业建设项目违规问题的处理规定,但缺少相应的奖励机制,难以有效规范建设单位的行为、有效调动有关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反馈机制不完善方面,针对长期存在反复出现的问题,缺乏畅通、快捷的信息流系统和反馈机制,编制规划、策划项目、调整投资的指导性不强。

1.5项目验收和后评价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项目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部分地区存在重视建设、忽视项目后期管理和运营工作的现象,对项目验收和后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有验收程序不明、奖惩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影响项目投资建成后效益的充分发挥,包括正式投产后运营是否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等。目前,后评价环节只是在《农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中有所提及,但对是否必须进行后评价以及后评价的程序和标准并没有规定。全国范围内尚未全面启动农业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工作,某些地区虽已开始对某些项目进行后评价试验工作,但效果不明显。

二、完善农业建设项目监管的对策建议

2.1制定农业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和相关指南制度

加强制定农业建设项目投资规划和相关指南制度,明确投资方向,以提高项目监管的效率。一方面是农业部制定农业项目中长期发展规划,类似于国家的五年发展规划;行业司局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项目,在农业项目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投资方向和计划,并由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对各行业司局的项目投资计划进行综合平衡。另一方面在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下发项目申报指南,增加项目整合的指导,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设立项目整合原则,横向项目整合指某一地区将隶属于不同行业司局的项目合并为一个项目进行申请,针对此类项目,制定专门的评审制度,如会同相关行业司局对项目进行评审;纵向项目整合则指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将其辖区内隶属于同一行业司局的相同、相似的中小项目进行“打包”处理,然后上报农业部,各个地方农业主管部门仍然是“打包”项目的实施主体,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对打包后的整体项目进行申报、资金支付、验收等监督管理工作。只有将项目进行打包,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进行项目监管才能保证项目按时按质的完成。

2.2积极引入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方式

传统的“指挥部型”和“基建处型”项目管理方式由于机制、人员等弊端造成相关管理效率低下,对于投资规模较大、技术比较复杂、建设单位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的项目,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要积极引入专业化管理方式。一种方式是将建设项目委托给有资质的专业化项目管理单位,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分阶段的管理和服务,建设单位保持在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专业化项目管理单位协助完成项目前期策划、办理各种手续、工程监理施工招标、项目监督、竣工验收和后评估等工作。另一种方式是“代建制”,建设单位根据自身情况,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要签订委托代建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双方要处理好关系,严格遵守合同约定,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建成后移交给使用单位。

2.3建立和完善全程化的项目监管体制机制

在项目决策、设计、实施和竣工的每个过程中都设置合理、科学的监管机制,加强每一个过程的监管,使农业建设项目监管实现合理、科学和高效,进而激发各级农业监管部门的监管积极性,保证项目的成功率。一是严格执行行政问责机制,规范和监督各级管理人员的权力,明确责任人,避免出现问题互相推诿的问题。二是要切实落实项目管理督办制和奖惩制,既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农业部制定的各类项目管理制度,还要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制定适合本单位、本项目的具体管理制度。对项目管理工作成效大、项目建设质量好的项目单位和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对项目管理中存在严重问题的市县和项目单位,采取处罚措施加以处理。三是建立和完善公平、透明的反馈机制,以“中国农业信息网”和“农业建设项目管理管理系统”作为信息反馈库,形成“决策—执行—反馈,再决策—再执行—再反馈”的循环回路,并将反馈的信息作为项目评估、经验总结和效果推广的依据。

2.4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推进农业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

第9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 农业科技中介 对接

风险投资是由专业投资机构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评估和严格筛选,向有潜在发展前景的新创或市值被低估的公司、项目、产品注入资本,并运用科学管理方式增加风险资本的附加值(任天元,2000)。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筹集资金寻找和评估项目投资和项目管理风险投资的退出和再投资。可见,风险投资是以投融资为纽带,将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有机系统。

风险投资的中介服务体系

风险投资是一项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投资,不仅需要专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知识,还需要科技、财务、法律、企业战略等方面的知识。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中介机构就成为风险投资正常运作不可或缺的条件。这些中介机构熟悉科技产业,并善于通过设计、创立和运用适合科技产业发展特点的金融工具和手段,在科技项目市场和资本市场间牵线搭桥,使企业能够获得足够、匹配的资金,同时使投资者能够在风险得到最大控制的前提下参与科技项目的发展,实现投资回报。

风险投资的一般性中介机构可分为科技服务类、资金服务类和事务服务类三大类(见图1)。科技服务类中介机构主要包括创业风险投资行业协会、科技评估机构、科技招投标机构、情报信息咨询机构和督导机构等;资金服务类中介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和专业性投融资咨询机构等;事务服务类中介机构主要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和标准认证机构等。

本文所指的农业科技中介属于科技服务类中介机构,是基于农业风险投资的特点以及农业科技和农业科技企业的特征而建立的。农业科技中介是农业科技企业与风险投资对接的一个平台,一方面,提供双方所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面对农业科技企业的不规范,管理落后的特点对其进行培训,帮助其得到风险投资。

农业科技中介的角色定位

农业科技中介是指在农业技术市场领域,以收取佣金或者获取一定利润为目的的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农业新品种培育以及相关项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肖云等,2010)。农业科技中介应是在农业科技市场上,在科技成果供方、需方和投资方之间穿针引线,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搭建桥梁的中间人。

“十一五”时期 ,国家加大资金投入 ,培养农业科技中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06个县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通过项目直接培训青年骨干农民350万人(孙凤,2011)。参加培训的农民,多数成为科技带头人或科技示范户,成为推动农村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也标志着农村专业化、规范化的农业科技中介的出现。

(一)农业科技中介产生的必然性

河北省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2000年有1678.12万人,2010年下降到1464.21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也由49.56%下降到37.88%(见表1),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却逐年递增(见图2)。其中,2010年的农业增加值是2000年的3.4倍,林业是2.3倍,牧业是2.4倍,渔业是2.6倍。由此可以看出,传统农业逐步萎缩,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到现代农业生产当中。这一状况进而影响着农民对于农业科技的认知、获取和使用的渴望,以及农业科技中介在农村角色的扮演与功能的发挥。尤其是在当前农村经济市场与技术市场不断发展的状况下,如何调动农业科技中介的积极性,以及培养、扶持与规范新型农业科技中介的发展,关系到农业科技传播的效果,关系到农民获取、使用农业新技术的行为,以及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科技中介队伍壮大的紧迫性

虽然河北省科研创新成果逐年增加(见图3),但技术成果产业化程度较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了“全球创新指数”,对2011年世界上125个国家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估和排名。中国的创新指数排在第29位,2010年中国的排名是第43位(杨雁霞,2011)。虽然与以往相比,排名显著上升,这使得我国成为唯一创新指数排名在前30名的发展中国家。但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的转化率相差甚远。

由于考核机制问题,农业科技专家普遍没有精力或者不愿意做转化工作,导致很多科研成果只停留在实验室研发试验阶段。我国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业增长的科技贡献率仅有48%,而发达国家高达85%,低的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如何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将农业科技成果更多、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关键在于解决“人”的问题。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中介队伍是我国农产品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要实现科技创新、产业化需要资金支持。我国尚未形成由国家、地方、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及其他组织或个人共同投资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科技成果往往具有高投入、高竞争和高风险等特点,这些技术能否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具有不确定性,同样也无法识别其可能带来的社会效用和经济效用。财政资金介入成果转化的可能性不大;银行等金融机构也缺乏科研意识,不具备甄别科研成果的能力,对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资金匮乏也进一步限制了农产品科技经纪人的纵深发展。

风险投资与农业科技中介的有效对接机制

作为信息服务平台,农业科技中介收集涉农客户的全面信息,经过研究和筛选,建立客户的信息数据库、风险投资机构资源库,提供匹配咨询等服务。农业科技中介沟通了投资者与风险企业(项目)、投资者与风险投资机构的信息渠道,降低了信息成本,提高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减少了科研开发的滞后性、重复性和投资的风险,促进了风险资本市场的繁荣。

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与农业科技中介是按照以下流程有效对接的:

第一阶段:信息备案。农业科技企业和风险投资到中介组织进行备案,并提供基本信息。

第二阶段:项目培育。中介组织利用其自身所拥有的技术和信息优势帮助企业不断提高项目科技含量及经营管理水平,并对优质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基本知识培训,使其从经营理念、技术要求等各方面最大程度地符合风险投资者的需求。

第三阶段:信息提供。中介组织把信息提供给风险投资机构和农业科技企业,为项目和资金的对接提供帮助。

第四阶段:项目筛选。农业科技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在中介组织的撮合下,各自按照自己的评价筛选标准,找到合作对象,完成资金与项目的最佳组合。

促进风险投资与农业科技中介有效对接的措施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推动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需要加快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支持:一是支持农业科技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农业科技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最重要载体,但由于其基础薄弱和发展困难,通常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加以扶持,并且要建立长效机制。二是鼓励在农业科技领域投资的法律法规。制定这类法律的目的主要是保障投资者利益和吸引投资,同时也有助于引导资金投向,规范政策的执行。三是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的运作涉及大量信息及客户的隐私,所以应加快信息立法,解决信息自由流动问题、公共信息共享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确定部门合作及资源共享的范围和原则及保障措施。

(二)破除地方割据并建立全国性的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我国的农村科技中介组织数量众多,目前主要存在四类:一是以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主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二是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发展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三是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主要形式存在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四是以农业园区形式出现的农业服务体系。为改变我国目前中介机构规模过小、设置重叠、竞争力较弱的局面,就必须要破除人为的行政分割,建立全国性的统一中介机构服务体系(康伟,2003)。各地有资金需求的创新项目通过该媒介展现于众,风投资本能有效地选择到合适的风险投资项目。鉴于在提供中介服务的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商业机密,而且现有参与农业科技风险投资领域的中介组织很少,所以提议先由科技部与农业部联合组建中介机构,在这个市场较完善后,再放开其他形式中介组织的进入。

(三)加强中介机构内部整合使其组织化和规范化

面对竞争激烈的大市场,农业科技中介机构之间必须加强彼此之间的协作,使农业科技中介队伍逐步向组织化、规模化发展。这样,与风险投资对接带来的标准化管理理念意味着农业科技中介开始步入规范化、组织化发展的轨道,加速农业科技中介队伍的整合。并且中介机构要注重自律管理,提高其风险责任意识,把“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当作管理目标,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手段,为风险资本市场提供专业化服务。

(四)积极推动农业科技保险业务发展

保险机构根据农业科技企业的特点,积极开发适合农业科技创新的保险产品,积累农业科技保险风险数据,科学确定保险费率。加快培育和完善农业科技保险市场,在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业、并购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提供保险支持,进一步拓宽科技保险服务领域。

参考文献:

1.任天元.风险投资的运作与评估[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2.肖云,王静.农业科技经纪人发展的障碍与对策—以重庆农村经纪人的调研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9)

3.孙凤.农村科技经纪人的角色扮演与功能演变:以江苏为例[J].重庆社会科学,2011(4)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