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8 16:35:4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网络的基本要素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要:知识经济为图书资料管理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广阔前景,而高素质的人才是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战略发展的保证,是知识经济时代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既懂信息技术,又要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既是知识的提供者,又是知识的管理者。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要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信息的认知能力、训究能力、综合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掌握知识、促进知识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这就要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网络环境对图书管理员的新挑战。
关键词:网络 高职院校 图书管理员 素质要求
随着新的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图书馆学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互相渗透,相互交叉,彼此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知识素质的要求不论在文化知识的广度方面,还是在专业技术的专深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图书管理人员应树立师生第一,服务至上的思想
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观念,是高职院校图书管理员工作的根本宗旨和出发点。无论是在传统的手工条件下,还是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时代,这条服务宗旨都不能改变。相反,在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员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的思想观念还应更进一步地得到加强。
2.图书管理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恒动力,也是我们图书管理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网络环境下,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日新月异,各类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作为图书管理工作主体的图书管理员必须破除因循守旧的意识和行为,树立创新观念,实施创新行动,才能不断地变革,拓宽思路,利用发展的信息技术,大力开发网络环境下丰富的信息资源,挖掘信息资源的潜能,才能为我们图书管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内在的趋动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
3.图书馆员要具有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以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不仅指网络通讯技术,还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等在网络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运用到图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现代信息技术是图书管理员进行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传播和开发利用的锐利武器、运载工具和重要手段,图书管理员对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信息服务的质量。
4.图书管理员要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们是否利用信息以及利用信息的效果,作为信息工作者的图书管理员如果缺乏敏锐的信息意识,就无从产生强烈的信息需求,也不会有合理利用信息资源的内在动力,更不会根据信息资源的特点来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力。
二、网络环境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1.打破传统观念树立新的服务意识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信息时代的进程不断加快,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紧跟教育发展步伐,加快自身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及服务意识,扩宽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读者的要求。如帮助他们制定相应的检索策略,引导他们选择、使用各类型的电子文献或者各种专业搜索引擎、数据库等,在参考咨询方面,图书管理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通过本单位的网页来为读者解答各类咨询,介绍热点问题、科研新技术新方法的相关信息,从而使图书馆员成为信息用户与信息资源之间相互沟通、传递信息的桥梁与纽带。
2.充分显示出现代图书管理的社会公共性、公益性和共享性 网络环境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用户是资源共享的最终受益者,图书管理事业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事业,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管理事业将具有更强的公益性和共享性,网络通信技术对于信息资源建设协调领域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为此,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加强网络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3.增强图书管理的社会职能,提高全民素质
图书管理的社会职能之一就是进行社会教育。在手工条件下,图书管理教育的特点是通过对广大读者借阅图书资料来传播知识,以此来开阔读者视野,启发智力,提高读者的科学文化水平,使读者受到教育.在现代信息环境下,随着图书理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图书管理的社会教育职能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因为在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管理是各种信息资源进行交换、存贮的中心。
另外,开发现有的图书资料管理服务资源并增强激励机制是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必要方式,图书馆的工作从采购、编目到流通,所有各个部门的工作,只是完成了到为读者服务这一终点的一部分,但应当看到的是,图书馆的各项工作都消耗了工作人员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生产出许多无形和有形的物质产品,如各种检索工具、情报文摘、数据库、光盘、声像等高科技信息产品,使之成为面向现代化的重要产业,使其更加广泛地、全面地对各行各业提供宏观、微观层次的咨询服务。
三、要有较高的业务能力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要求除掌握多层次知识外,还应具有宏观思维、科学的逻辑推理、预测分析、灵敏的信息与心理研究等能力,这样的人才结构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1.宏观思维能力。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不能埋在资料堆里,必须要有宏观思维,做到从积累资料入手,从大处着眼,收集积累细小的信息;注意信息的旁系性,善于从某些信息资料中分析推断出有用的微观信息,开展立体思考,通过点滴资料的积累去揭示未来的发展。
2. 综合分析能力。图书管理人员要把纷繁复杂的资料收集、整理归纳、研究、储存、检索,然后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认识其内在的联系与发展变化规律,为读者提供方便。而综合分析的质量关键在于资料的准确性和可能性:一是要提高选择素材与国情的适应性;二是精确地辨别、选择素材的可靠性与可信性。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看到,网络教育融合了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念,并以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提供交互式的教学;另一方面,网络教育不受限于时空,学习者可以随时进行自主学习,这既充分体现了个性学习,又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网络教育是随着技术和思想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我们也应该用一种发展观来认识网络教育。
二、网络教育的要素及其基本要素
在教育活动中,构成教育的要素在教育理论研究者中有大量的论述。叶澜教授认为,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资。其中,教育物资又可以分为教育活动的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以及教育辅助手段三大类。在这些要素中,教育的基本要素至少包括学生、教师、教育内容和教育媒介。其中教育媒介指在教育活动中为了实现有效学习所采用的语言、文字、视频、音频、图片、幻灯片和动画等媒介。这四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因为没有这些要素的“教育”就不是教育。没有学生或教师或教育内容或教育媒介的“教育”情形会是一种怎样的“教育”呢?不难想象,这已背离了教育的本质。所以缺少其中任何一项基本要素,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了。那么,在网络教育中,其要素及基本要素又有哪些呢?“网络教育的构成要素至少应该包括学生、教师、因特网和网络课程以及网络资源,从事网络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商、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和服务器、卫星光纤等。其中,学生、教师、因特网和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在网络教育中缺一不可,它们彼此关联,连成一个整体,正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三、网络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定位
完整的搜索引擎营销过程包括下列五个步骤,这也是搜索引擎营销得以最终实现所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1)构造适合于搜索引擎检索的信息源
信息源被搜索引擎收录是搜索引擎营销的基础,这也是网站建设之所以成为网络营销基础的原因,企业网站中的各种信息是搜索引擎检索的基础。由于用户通过检索之后还要来到信息源获取更多的信息,因此这个信息源的构建不能只是站在搜索引擎友好的角度,应该包含用户友好,这就是我们在建立网络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中所强调的,网站优化不仅仅是搜索引擎优化,而是包含三个方面:即对用户、对搜索引擎、对网站管理维护的优化。
(2)创造网站/网页被搜索引擎收录的机会
网站建设完成并到互联网上并不意味着自然可以达到搜索引擎营销的目的,无论网站设计多么精美,如果不能被搜索引擎收录,用户便无法通过搜索引擎发现这些网站中的信息,当然就不能实现网络营销信息传递的目的。因此,让尽可能多的网页被搜索引擎收录是网络营销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搜索引擎营销的基本步骤。
(3)让网站信息出现在搜索结果中靠前位置
网站/网页被搜索引擎收录仅仅被搜索引擎收录还不够,还需要让企业信息出现在搜索结果中靠前的位置,这就是搜索引擎优化所期望的结果,因为搜索引擎收录的信息通常都很多,当用户输入某个关键词进行检索时会反馈大量的结果,如果企业信息出现的位置靠后,被用户发现的机会就大为降低,搜索引擎营销的效果也就无法保证。
(4)以搜索结果中有限的信息获得用户关注
通过对搜索引擎检索结果的观察可以发现,并非所有的检索结果都含有丰富的信息,用户通常并不能点击浏览检索结果中的所有信息,需要对搜索结果进行判断,从中筛选一些相关性最强,最能引起用户关注的信息进行点击,进入相应网页之后获得更为完整的信息。做到这一点,需要针对每个搜索引擎收集信息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5)为用户获取信息提供方便
用户通过点击搜索结果而进入网站/网页,是搜索引擎营销产生效果的基本表现形式,用户的进一步行为决定了搜索引擎营销是否可以最终获得收益。在网站上,用户可能为了了解某个产品的详细介绍,或者成为注册用户。在此阶段,搜索引擎营销将与网站信息、顾客服务、网站流量统计分析、在线销售等其他网络营销工作密切相关,在为用户获取信息提供方便的同时,与用户建立密切的关系,使其成为潜在顾客,或者直接购买产品。
关键词:E-Learning;教育传播;传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9-0000-01
The Research of Education Mode Based on E-learning Environment
Song Qingge
(Xingtai College,Xingtai054001,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mode of education,draw in a new model of education for E-learning.
Keywords:E-Learning;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Model.
一、什么是E-Learning
E-Learning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主要是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方式和教育本质。
E-Learning不是一种技术,技术只是传送内容的手段,E-Learning是以网络技术作为载体,承载并传送知识,其本身强调的是学习本身以及这种学习方式所产生的巨大变革,这才是E-Learning的真谛。
二、教育传播模式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是一个传播系统,该系统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体和教育信息四个基本要素构成。这四个基本要素所形成的不同的组合方式与联系方式,构成了不同的教育传播系统结构。不同的教育传播系统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以教育者为主导构成的教育传播系统结构具有较好的传播知识的功能,而以学生为主的教育传播系统结构具有较好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功能。
传统的教育传播模式如图1所示:
这一模式揭示了教育传播中,教师根据某种需要(如社会发展、年轻一代身心发展需要等)选择教育信息和教育媒体,并通过媒体(这里的媒体包括教师的语言符号和体态等非语言符号)将教育信息传输给学生,学生主动地接受通过教育媒体传来的信息并进行反馈,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教育信息与媒体,达到优化传播过程,提高传播效果的目的。
三、E-Learning环境下的教育传播模式
(一)E-Learning环境下的学生地位
由于E-Learning是一种网络化学习,它的学习方式跟传统教育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从学生角度来说,网络学习对学习者最根本的一个要求就是必须有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这两种能力就要求学生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动进行学习,所以在E-Learning环境下学生的地位得到明显提高,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占了主导地位。
(二)E-Learning环境下的教师地位
传统教育中教师是单向、独自的权威式垄断的地位,即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或知识传授中的中心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教师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控制者,使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潜能受到压制。而在E-Learning学习环境下,由于学生要求主动学习,所以教师就从教学的主导者变为教学的指导者,通过赋予求知者探究与理解的权利,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共同营造一种探究式的教育过程与氛围。
(三)E-Learning环境下的学习资源
E-Learning环境下的学习资源,是由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汇集了大量数据、档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
(四)E-Learning环境下的媒介
E-Learning简单地说,就是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因此互联网是它唯一的学习媒介,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师生也主要通过网络沟通。
(五)E-Learning环境下的教育传播模式
作为教育传播模式中的几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媒介、信息在E-Learning环境下都发生了重要变化,所以传播模式较传统相比也有了不同。如图2所示:
图1 传统教育传播基本模式 图2E-Learning教育传播模式
在新的传播模式中,传播教学信息的不仅仅是教师,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了“信息传递者”的角色,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同时在网络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或指导,并且他们都同时接受“网络媒介”的反馈。
总之,由于教育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在E-Learning环境下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必然要求新的教育传播模式与之相适应。
参考文献:
[1]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连接在互联网上的计算机设备的数量显然已经足够大了,但实现这一构想的难题无疑在于该如何对这些设备的CPU、内存和任务等资源进行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现在,一家名为北京比特网数码有限公司的中关村企业正在进行着相关的努力,目前已经宣布推出了互联网操作系统V.O.S的测试版本,该系统是一个在互联网或任何网络中都能通用的操作系统。
按照主流的观点,一套系统可以被称为操作系统必须具备一些基本要素,主要包括CPU管理、内存管理、任务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硬件管理和用户管理等。据比特网总经理王念庆介绍,V.O.S已经具备了这些基本要素,可以对连接在网上的任意授权计算机资源进行管理和分配。
对于V.O.S是否实现了操作系统的诸多要素,由于记者的技术水平所限很难进行考证。不过在记者看来,在操作系统管理下的诸多个人计算机应该就不用再安装种类繁多的应用软件了。
在V.O.S系统测试版的网站上,记者亲自体验了一把该系统带来的便利。在进入网站体验之前,需要根据提示安装简单的插件。这一过程很短,记者在“任务管理器”中查看了“联网”选项,发现计算机接收软件数据很快就完成了。随后,记者在网站中随意选择了几个软件进行测试,发现不同的软件在第一次打开时需要等待30秒到5分钟的时间,但第二次打开就非常快了。当然,由于大部分测试软件还只是软件厂商公开的“共享版”应用软件,有些软件的功能不全或者有时间限制。
截止到记者发稿时,V.O.S测试版上提供的应用软件已经达到1627套。实际上,把应用软件网络化,许多厂商已经在朝着这一趋势努力。比如,Google APPs已经可以在网络上提供包括Word、Excel等在内的9款应用,Salesforce .com推出了在线CRM软件,而Google OS、Adobe的在线Photoshop、微软的应用等都在研发中。在国内,用友、速达也在进行相应的网络应用尝试。
传播规则
1)确定有影响力的个人群体,如论坛斑竹和BLOG主人及圈主,为他们提供额外的服务和联系。整体来说:传播人分两类,一类是网络化所特有的一类网络内行:斑竹、编辑、BLOG主等;这些传播人掌握着一些网络热点内容和展示,他们甚至是网络化社会的风向标,营销经理们应该创建一个工作计划,和适合自己宣传的站点编辑以及论坛斑竹定时联系,因为这群人天天接触网民,了解网民习惯和爱好;在我营销工作中,很多编辑朋友给过我营销工作上很大的帮助,他们甚至能预测一个文字连接内容如何改几个字将增加多少关注,所以咨询一些专业的编辑,能帮助我们把握整个营销活动中各个细节。不要小看这些细节,他很可能能让整个活动效果提升20%以上。斑竹之于网络社区,就象是我们社会里的热点人物,他们不光是社区管理员,他们的观点被一帮人所关注,是相对拥有人格魅力的角色。所以充分与这两类人沟通,并获得他们的支持,将使活动传播传递的更快更有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互联网企业喜欢召开斑竹讨论会的原因。
2)设计具有较高传播性的(传播体),或是较高谈论价值的信息内容、或是幽默性的可传播性强的内容,如果我们针对的某个行业或某个职业的人群,如果能提供出与受众群体职业相关的幽默内容,将会得到在同行中的广泛传播,相当精准。关键的是,我们的内容是否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否体现了产品的特征,人家是否看得明白;第二,是否有传播欲望,传播对象是否是我们的准人群。
3)传播细节关注:将我们的创意传播体提供给某些人以产生意见带头人,或社会团体中有影响力的人,如某些兴趣团体的领头人,这些人有时候在网络上各个兴趣团体都已经拥有自己的圈子,很容易找到。但让他们参与是有艺术的,如果是金钱的引诱,肯定达不到什么很好的效果。只有他们愿意主动分享的,才是被传播者也愿意分享的。有的甚至还为用户把自己的视频内容转发到百度帖吧制作了专门的代码。企业如果能在在互联网传播过程中,充分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充分把握网络环境和网络人群的力量,才能真正发挥网络营销的威力。
基本方式
口头传递
最普遍的口头传递病毒营销方式是“告诉一个朋友”或“推荐给朋友”,这也是大部分网站使用的方法。对这种方法,各种网站的使用率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些娱乐网站,“告诉一个朋友”的使用率可能会高一些。但对其它大型内容网站,这种方法是不够的。使用率主要取决于所推荐内容的类型和用户群特点。但这种病毒营销可以低成本并快速执行,其效果还可以通过引入竞赛和幸运抽签得以增强。
传递下去
对大部分email用户来说,这是一个很受欢迎的活动。每当我们收到有趣的图片或很酷的Flash游戏的附件,我们通常把它发给朋友。而他们也顺次把该附件发给他们的联系者。这种滚雪球效果可以轻松创建起一个分销渠道,在几小时之内,到达成百上千的人们那里,而起始不过是一封电子邮件。
这里要谈到如何实施“传递下去”的病毒营销:用Flash创建一个有趣的游戏,按地址薄中的地址把它发出去。Flash中要包括你的网站地址及邀请人们点击你的网站。同时,要让该游戏在你的网站上也可以下载。接下来就等着看它如何象病毒一般扩散出去。
要成功地实施“传递下去”的病毒营销,你必须创建一些人们想和其他人分享的东西,比如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有趣的图形和小小的应用程序等。
以服务为基础
最成功的以服务为基础的病毒营销先驱是Hotmail。一开始他们很少促销活动,但在它们发出的每封邮件底端都使用一个收尾线,该收尾线包括一个短小的玩笑以及他们的网址。公司由此获得显著发展。现在设想一下每天发出去的email的数量,以及这些email如何帮助Hotmail获得更多用户——这些用户又导致更多的email发出去。下一个例子是Blue Mountain的网络问候卡。当有人发出一封Blue Mountain的网络问候卡,接收者必须去Blue Mountain的网站才能收看,这就带来另一个发贺卡的潜在用户,而这个用户会又发出更多贺卡。
再举一个例子:BraveNet网络服务商。BraveNet为用户提供一些诸如访客登记、论坛、在线调查和email表格的工具。当人们在一个会员网站上使用BraveNet的访客登记时,就会看见BraveNet的广告,邀请他们注册BraveNet获得服务。
还有是微软的i‘m Initiative慈善计划,每位MSN用户(必须使用的是Windows Live Messenger 8.1版本以上)只要在自己的呢称前输入指定的九家慈善组织的代码,如*sierra(地球环境协会),那么自己的呢称前就会出现“I’m”小旗帜,乍一看就让人以为是:I‘m XXX,一点都也不突兀。每次MSN用户使用i''''m进行交谈时候,微软都将把这次活动的广告收入中的一部分捐赠给由这名客户自己选择的参与i’m活动的组织。
病毒营销的六个基本要素:
美国著名的电子商务顾问Ralph F. Wilson博士将一个有效的病毒性营销战略归纳为六项基本要素,一个病毒性营销战略不一定要包含所有要素,但是,包含的要素越多,营销效果可能越好。
这六个基本要素是:
(1)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2)提供无须努力地向他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3)信息传递范围很容易从小向很大规模扩散;
(4)利用公共的积极性和行为;
客体原本是与主体相对的一个哲学范畴,意指外界的事物,是主体的认识对象和实践对象。就某种行为而言,客体指的是行为的载体或者受体。客体承载着行为,使主体的行为有所依附,而不至于成为某种虚空。
站在网络营销的角度,交易双方的动机或许是多种多样的,但任何一方的价值或者利益追求,最终都必须通过交易的产品(或劳务)来体现。虽然企业的营销活动,或者说主体双方的实践对象包含了极为广泛的内容,如产品、信息、交流、协商等等,但其本源在于用来交易的产品(或劳务)。离开具象的、能够为人们带来满足的产品或劳务,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就不再是一种营销关系,而会演化成某种一般意义上的人际互动,而无须我们用市场营销的逻辑加以分析。如果我们舍去所有主观和抽象的成分,那么,一切交易或者营销活动,就都表现为产品(或劳务)在主体间的运动。因此,作为交易双方价值或利益表征的产品(或劳务),就是网络营销行为的客体。客体构成了行为的物质基础,它解决的主要是“做什么”的问题。
二、目标
目标是行为者将要完成的任务,或希望达到的结果,是行为主体对结果的预期。有的学者将结果看成行为的要素,事实上,虽然任何行为都会有结果,但结果表现为行为的后果,是执行行为以后的产物。也就是说,在实施行为以前,结果并不存在,因此,结果不是行为的先决条件,不构成行为的要素。人的行为是有目标的行为,在这一点上,所有人类行为都是无差别的,有差别的是不同行为所指向的具体内容,行为者对目标的重视程度,以及在人的意识中目标的清晰与否等等。目标说明的实质就是行为的“为什么”,在行为实际发生以前,目标就已经存在,并对行为起着始动、维持和强化的作用。所以,目标从来都是行为要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无目标的人类行为。
网络营销是人类社会市场营销实践的一种表现形式,主体的目标取向与营销者的既有条件及客观环境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会因时、因地而异,不可能是某种恒定不变的状态。但立足于最基本的逻辑关系,一项营销活动所产生的结果,应该在最低限度上令主体双方都满意,这也正是现代营销所描述的“Win—WinGame”的本质内涵。所以说,交易双方的互利,应当是一切营销行为的终极目标。当然,在千差万别的营销实践中,不同主体期望中的利益可以是不尽相同的。20世纪70年代中期,社会营销观念进一步将主体目标拓展为包括公司利润、消费者的欲望与满足、以及社会利益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结构。
三、手段
手段是指实施行为的方法或者途径。如果说目标使主体的行为成为必要,那么,主体所采取的手段,则为行为的实施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使行为者追求目标的意愿真正转化为外显的实际行动。网络营销是独立主体间的一种互动,是由主体各方共同推动的行为。不同的主体在人格、地位和相互关系上是平等或对等的,彼此的利益或者价值追求,建立在认识、理解和尊重对方的基础之上。任何一方都不必屈服、更无从左右对方的意志,双方都拥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这种平等地位上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双方必须以协商、说服而非压服的方式适应对方,努力缩短彼此间的时空和心理距离,最终求得利益的一致或者平衡。所以,说服是连接主体双方的现实纽带,构成网络营销的基本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关于营销战略、策略、沟通服务等所有方面的一切构思,都是说服,是说服的具体表现形式。而且,这里所谓的说服始终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各机构必须根据自己的业务要求,自行在两种基本的电子商务安全执行策略中进行选择。
IP安全是用以保护IP网络上两点间通讯的一族行业标准协议,它更被人们熟悉的名字是VPN(虚拟专用网络)。IP安全在IP层提供基于加密的认证、完整性和保密服务。IP安全对于电子商务的用户、应用程序和协议来说是透明的。由于对上层信息没有滤过性,IP安全也缺乏网络安全的几个基本要素,包括不能提供数字签名、不能很好的检查和识别应用程序的数据流以便采用适当的安全对策、不能在VPN的内部通过应用程序认证个人用户的身份以及不能向特定个人授权使用特定电子商务资源等。相对而言,电子商务往往需要更强健的安全支持。
对基于Web的应用程序而言,当前的安全标准是SSL(套接层安全)及其第三版——TSL(传输层安全)。SSL这一机制被绝大多数web浏览器和服务器所支持。SSL提供对私密性和完整性的保障,并支持可选的服务器认证和客户认证。
最适合采用SSL的,是那些无需严格验证用户身份的电子商务提供者。如同IP安全一样,浏览器中使用的SSL也不支持电子商务所依赖的网络安全的若干基本要素,如:客户认证迫使用户学习在web浏览器中使用数字证书的复杂流程,SSL不能提供用于电子商务事务认证的数字签名SSL的证书认证并非行业标准。绝大多数web服务器没有提供电子商务所要求的监视、日志记录和存取控制认证等防护措施。
为了有效地在web框架下实现网络安全的7点要求,下列的功能应当被补充进来:
1.增加某种辅助web浏览器的客户端软件以便更透明地使用数字证书来进行客户认证,同时具有提供数字签名的能力
2.增加某种辅助web服务器的服务器软件来验证证书、监视和记录日志,并实现在网页或URL层的精细存取控制。
SSL对web浏览器的支持尽管并不完备,但已经提供了web下电子商务安全的基础框架。对于那些并非基于web的应用程序,要保证其电子商务安全性相比而言要困难得多,因为一个替代客户端软件必须在没有web浏览器的前提下执行其功能。有两种途径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目的:
1.使用由开发商提供的PKI工具包来直接编写提供SSL支持的软件
2.使用支持SSL的PKI中间件来代表应用程序以实现电子商务安全
尽管工具包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它也有一些弱点,它的全程开发和维护要花费大量劳力,推向市场节奏较慢,要求员工精通PKI和安全开发,不兼容大型主机,应用程序局限于特定的PKI开发商的许可、解释和协同工作,并依赖与开发商的技术支持。
因此,工具包最好用于PKI授权的厂商的商业软件以及试验,而并不十分适合大范围推广。
网络安全中间件与基于web的应用程序通过浏览器实施SSL安全服务有类似之处,然而,此时中间件的客户端软件将为所有的应用程序,包括基于web的应用程序来提供SSL服务。精心实现的网络安全中间件并不要求用户接受过培训或自行配置参数,同时依然能够提供支持各种应用程序协议的网络安全服务,并支持数字签名的使用和对所有桌面程序的适度监控。
[关键词]图像检索检索需求提问式 用户
[分类号]G354
1 引言
读图时代,网络图像资源海量递增,图像检索需求空前旺盛。为了更好地开展网络图像检索服务,对用户图像检索需求表达行为以及与检索系统交互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必要,而图像检索提问式则是一个恰当的研究切入点。当前有一些围绕图像检索提问式的实证研究,在图像检索提问式的一般语言特征、提问要素组成以及修饰行为等方面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参见笔者前期的相关研究。但是,对基于中文的图像检索提问式的特征还了解甚少,国内还没有开展相关研究。基于此,为了解真实情境中的图像检索需求表达和演进,本文设计了网络图像检索的受控用户实验来采集用户进行图像搜索任务时的检索提问式及其变化序列,围绕图像检索中提问式特征进行小规模实证研究。
本次用户实验于2010年4月进行,随机选择了某大学的若干个大学生为起点,通过他们发展各自的同学或老乡,最终征集了30名日常生活中有网络图像搜索体验的大学生被试,其专业分布广泛,男女皆有,基本符合实验要求。笔者基于某大学的网络实验室环境,布置了三个不同类型的网络图像检索任务,要求被试尽快而准确地完成任务,不限定每个搜索任务时间,搜索过程利用屏幕录像专家全程录制成视频。实验开始前,对被试进行了10分钟的关于视频软件使用的培训;我们帮助并确保每个被试正确设置了相应技术参数和保存路径;清空IE浏览器的历史记录和收藏夹,以避免受前一位搜索者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束后,对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在数据分析阶段,人工对视频样本逐个进行内容分析,按时间点序列采集其中所有提问式,共采集被试在完成不同图像搜索任务过程中的图像提问式648个,作为提问式分析的样本。很多被试在构造图像提问式时,利用了图像搜索引擎提供的相关搜索或输入提示词功能;这些智能化输入词汇,正是由一个汇集用户群体智慧的图像搜索的历史词汇的语义网络所提供,能够反映真实用户群体的提问式构造特征。因此,无论是被试自行构造,还是在搜索引擎系统引导下生成图像提问式,都成为用户图像提问式构造的研究样本。
2 图像检索提问式的构造特征
借鉴赖茂生、屈鹏等人“网络用户搜索中语言使用行为的实验研究”的相关研究思路,从三个方面考察图像检索提问式的构造:①构造依据,指选择哪些图像需求描述要素来表达图像检索需求;②构造目的,即检索提问式是否明确,考察用户的图像检索需求和检索目标的清晰程度;③构造途径,指提问式是通过何种方式生成的,如自行构造、高级搜索生成、相关搜索生成等不同途径。
2.1 提问式构造的依据
根据Jrgensen和Cunningham等对图像描述要素的划分,本研究考察6类基本要素在图像提问式构造中的运用情况,即:图像元数据(metadata)、图像内容(content)、图像风格形式(genre/style)、视觉特征、图像抽象概念、情感。其中,图像元数据参照艺术品描述类目CDWA(categorie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works of art)的核心元素,重点考察其中4个子项,即大小、技术、主题、来源;图像内容分为对象、情节、关系、地点、时间5个子项;视觉特征分为颜色、形状、纹理3个子项。
实验中,6类基本要素在图像提问式中的出现频率分布情况统计。648个提问式中统计到的要素出现频次为1092次,平均每个提问式中包含约1.7个要素(169.5%),这表明用户在构造图像检索提问式时,倾向于组合多个要素来表达,例如:“夜晚的月亮”,包括时间和内容两个描述要素;“矢量图运动排球”中包括技术、事件情节和对象三个要素。具体地,43%的提问式基于单一要素;57%的提问式包含2个以上的图像描述要素。
就要素分布而言,图像内容要素在图像需求表达时占绝对优势地位,平均每个提问式中至少包含1个图像内容要素(108.0%),亦即用户在表达图像需求时一定会涉及图像所包含的对象、事件情节、地点等要素;24.4%的图像提问式中会包含图像元数据;17.9%的提问式中会包含有抽象概念;13.9%的图像查询请求会针对图像形式/类型提出具体要求;用户更多地就高层语义开始检索提问,图像低层特征运用并不多。各种要素子类出现的频率分布。
首先,用户在描述图像检索需求时,优先选择的要素依次是对象、事件情节、抽象概念、图像形式/类型、地点、主题、技术、颜色等,这些是用户构造图像提问式的主要依据。其次,图像所含对象(人与物件)在图像需求表达中具有绝对优势,在66.7%的提问式中均会出现,比例远高于其他要素,这与Jorgensen的研究结论一致0。Choi和Rasmussen基于Shatford模型对美国国会图书馆图像数据库的查询提问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大多数图像内容优先采用人物、物件、事件或环境(包含地点或时间)等来描述。
2.2提问式构造的目的
正如J6rgenen等研究所指出的,“虽然用户倾向于不断调整提问式,但他们其实不清楚如何去调整以及如何控制这一调整过程”。本研究也观察到这一现象:用户在提问式构造上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提问式的调整频繁发生,实验中,被试在每个图像搜索过程中平均需提交图像提问请求7.3次,最多的提问式调整次数达32次之多。被试在每个检索入口提交查询请求的平均次数为4.4次,最多达19次。Goodrum和Spink对搜索引擎EXCITE的33 149个图像查询请求的研究结果是,用户进行一次图像搜索平均提交3.36个查询请求。显然,中文图像检索过程中图像请求的次数更多;与朱明泉等对文本搜索的结果(每个引擎上提交请求的平均次数是2.17次)相比,图像检索过程中尝试图像请求的次数是文本请求次数的3倍之多。
由此可见,在网络图像搜索过程中,用户构造提问式的目的并不总是很明确,用户在图像检索过程中表现出不断尝试和调整图像检索提问式的行为特征;在很多时候,用户在图像检索需求表达方面感觉到障碍,这种障碍比在文本检索中似乎更大,中文图像检索情境比英文检索情境中的障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