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8 16:35: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休闲农业的前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图分类号:DF413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休闲农业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各地政府对休闲农业重视的程度也越来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休闲农业的发展
首先,近几年来,在农业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多层次综合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提升农业发展的资源及市场潜力;推动农民就业增收,促使城乡差距缩小;引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其经济的快速高效增长与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这些已经成为涉农问题研究的重点.本文希望通过对休闲农业的系统研究,找出一个突破传统农业,使当下现有的农业设施和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一条农村发展新道路,并能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特色的“三农”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居民对于休闲农业的认识还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还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和产业经营,对这一产业形式和领域也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纵观国内外近十几年对休闲农业的研究,目前国外有关休闲农业的专著非常少,国内多数关于休闲农业的论文,还只是停留在对各地区进行休闲农业发展后基本经验的简单化总结这一层面上,站在理论的高度上对休闲农业进行论述的论文很少。
三、休闲农业的特点
1、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
在经历萌芽起步、初步发展、较快发展和规范提高4个阶段的同时,休闲农业在发展、经营主体、空间布局、经营规模、休闲功能5个方面正在发生着重大转变。一是在发展上,从农民自发发展,向各级政府规划引导转变;二是从休闲功能上看,从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的单纯方式,向回归自然、认识农业、怡情生活等方向转变;三是从空间布局上看,从最初的景区周边和个别城边郊区,向更多的适宜发展区域转变;四是从经营规模上看,由零星分散状态,向园区和集群发展转变;五是从经营主体上看,从以农户经营为主,向农民合作组织经营、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经营发展转变。
2、休闲农业是适应时展的产物
休闲农业是适应国内外农业发展趋势的新产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形态和新兴农业产业,休闲农业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为主要目标,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把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紧密连结为一体。作为一种农业经营方式,休闲农业汇集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及农村、农民生活习俗等,经过科学规划、开发,提供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娱乐健身、教育培训、推广示范等多种服务,集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为一体,横跨一、二、三产业。
3、休闲农业使人类更加亲近自然
休闲农业以田园风光、农村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为主题,结合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休闲农业利用田园风光、农村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科技示范园区等,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农业科技水平和人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现状,把高效农业和现代农业特征相结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亲近自然、回归自然、陶冶情趣、休闲娱乐的机会。
4、休闲农业的经营模式
随着科技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农事活动与旅游相结合的农业发展形式。为想了解农业、熟悉农村,倾心于回归自然和原生态,渴望在节假日到郊外观光、旅游、度假的人群提供了便利和服务。休闲农业以农业为基础,利用农业、农村资源,融合农业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设施,让顾客从事农耕、收获、采摘、垂钓、饲养等活动,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传统休闲农业、都市型休闲农业、科技型休闲农业、奇异型休闲农业等多种休闲农业经营模式随之产生。
四、加快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
1、政府加强引导,营造发展休闲农业的良好氛围
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各级政府部门首先应提高对这项科学性很强的工程进行系统性的认识,明确休闲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最终目的,认识到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是将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新型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并能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渠道。同时,发展休闲农业已经成为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的新引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新途径,推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门朝阳产业。
2、合理规划布局,改善休闲旅游环境
休闲旅游作为高层次的旅游活动,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也要注重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相关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资源环境保护规划的相互衔接,以人为本,适度开发,合理保护,确保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针对当前休闲农业发展起步晚、建设水平低、单体规模小且无序发展的现象,政府要以休闲旅游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组织旅游、农业等相关部门,根据各地的农业特色结合地理特点、人文景观和产业状况等方面的发展基础,合理规划休闲农业资源的开发区域、开发功能和开发时序,优化发展布局,突出经营主体和特色,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应符合客源市场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的农业旅游项目,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休闲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接待能力,进而提高旅游综合经济效益。同时,在休闲农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优先安排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项目,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营造良好的乡村休闲旅游环境。
3、突出特色,探索创新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模式
发挥地方特色,是地方休闲农业发展具有生命力的关键点。所谓的特色是树立休闲农业旅游品牌、吸引潜在消费者、避免休闲农业同质化的重要渠道。正如成都“五朵金花”发展整个过程,紧密结合当地的资源特色、人文底蕴,把文化因子和产业因素注入自身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做成“一步是景、步步是景”的休闲旅游产品。
4、加大投入,建立农业旅游服务配套设施
完善农业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可以为休闲农业旅游景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总体上来看,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完工对全县旅游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大多数景区仍处于开发程度低,服务接待设施规模小、档次低,难以满足需求,严重制约了景区发展。
5、注重旅游宣传,塑造地方休闲农业品牌
品牌是无形的,它代表产品的一种视觉形象和文化形象,也是休闲农业景区参与竞争的重要载体。成都“五朵金花”的成功经验之一,即通过举办花博会、首届乡村旅游节等形式,方便游客了解休闲景区的位置和活动项目,形成自有的品牌。坚持品牌宣传战略,通过多渠道、多种媒体、多种宣传方式推广,树立旅游品牌。
6、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产品。
各地区具有众多的原始人文生态景观、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筑、古朴的民俗风情、各种农事节庆活动,这些资源均可开发成具有浓郁地方文化与生态色彩的休闲农业产品?如对农村古代建筑遗址的利用,包括古城、古井、古桥、古宅、寺院等建筑。对传统文化与手工艺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品的利用。此外还有地方特色民俗活动、传统节日、婚嫁礼仪及健身活动、宗教仪式等。
五、结束语
休闲农业在促进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休闲农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目前我国流行的休闲农业模式
传统型 包括农产品直接利用型和农作过程利用型两类。由于很多农业和农作的生产过程不为城市人所知,因此,展示农产品生产和农作过程(特别是一些特色农产品生产过程)可吸引相当的城市人。可由农民进行那些传统和现代的农作过程表演,供游客观赏;也可由游客亲自采摘果实或在农民指导下直接参与一些简单的农作过程劳动。
农村文化利用型 可利用的是两种形态。一是地域文化,二是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即具有山区特色的农业文化和农家生活文化;历史文化,即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融进旅游休闲农业,让游客在田园风光里既得到物质享受,又获得文化享受,可以成为旅游休闲农业的一大特色。
科技型 是将现代高科技手段和农业结合发展的休闲农业。科技型休闲农业的类型和内涵都相当丰富,随着高新技术渗入农业,科技型休闲农业将是最吸引人的。例如,基因农业是很多人不熟悉的,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用基因方法生产出的马铃薯、番茄又大又好,同时还能普及基因科学知识。
2、我国休闲农业的经营类型
根据上文表述的流行模式,我国休闲农业大致可分为下列经营类型:
观光农园 包括成熟的果园、花圃、菜园、茶园等经营范围,提供给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购买及参与生产等活动,享受田园乐趣。
科技农园 以农业生产为主,向游客展现农业科学技术、把高科技引入农业并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休闲农业经营,如农技博物馆、基因农场、生物工程、温室栽培、阳光农园等。
生态教育 以自然生态保护为目的兼具教育功能而发展的休闲农业经营形态,如生态农园、有机农园、户外渡假住宿、户外野餐活动等。
乡野畜牧 以圈养或畜牧方式饲养牛、羊、马、鸡、鹅等家畜,规划放牧、挤牛乳、剪羊毛、捉小猪、抓土鸡、坐牛车、骑马等活动。
农庄民宿 在农村地区规划具有农村特色的建筑物供游客休息、住宿,并且提供具有乡土特色的餐饮,让游客体验农民的生活形态,并享用新鲜农特产品的经营,如一般农庄、自然修养村、渔村、民俗村等。
民俗旅游 利用农村特有的文化和风俗作为休闲农业活动的内容,如农村民俗文化馆、乡村博物馆、农产品生产作坊、民俗古迹、地方人文历史、乡村居民建筑、体验农家生活等。
渔业风情 把渔业资源和休闲、旅游、观光及海洋知识的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水域资源发展休闲渔业等活动,如溪边垂钓、岸钓、船钓、体验渔村生活、让游客直接参与捕捞作业。
3、我国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缩小城乡差别 休闲农业对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掌握农业科技的工程技术人员,更需要高层次、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同时,通过其示范和推广作用,能够带动整个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
有利于吸纳、接收和传播科学技术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媒介招来八方宾朋不仅为本地区带来大量服务收入,而且会带来经济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合作机会,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和接收。由技术变革所产生的新的生产要素已成为农业增产增收的主要源泉。休闲观光农业广泛地采用各种高新技术,可以大规模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大幅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由于休闲农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且投入不多,就业成本低,因此,开发旅游农业资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方向。因此能带动农村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能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 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生产和消费、流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交叉产业,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对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为旅游者提供了观赏、品尝、购买、习作、娱乐、疗养、度假等系列服务,可获得高额经济收入。它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而且能把农业的生态效益和民俗文化等无形产品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附加值和农业的经济效益。
一、重庆市休闲观光农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区位条件。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多为山地和丘陵,土地类型多样;重庆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为多种动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生物资源非常丰富。2006-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由31%提高到37%,并顺利建成了58个自然保护区,其总面积约占全市的10.8%。富饶的自然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此外,重庆与川、湘、鄂、贵、陕五个省份交界,交通运输非常便利,并且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于一体,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2、发达的旅游业。重庆共有自然、人文景点300余处,4A级以上的有47个,自然景色集山、水、林、泉、瀑、峡、洞于一体,文化景观熔三峡文化、巴渝文化、陪都文化等多种文化于一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据一项统计数据显示,重庆市2013年共接待过夜游客6388.13万人次,同比增长高达5.86%;接待入境游客223.63万人次,旅游创汇收入高达11.78亿美元。
(二)劣势分析
1、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匮乏。休闲观光农业主要依靠当地村民进行投资和管理,但由于农村地区长期教育水平落后,思想较为封闭,导致该产业的管理和服务人员素质偏低,经营和发展目光短浅;此外,由于该产业处于发展期,各大中专院校对该产业关注度不高,专业人才培养严重不足,导致该行业的高端人才急缺,技术支撑相对薄弱;从而对吸引更多外地游客,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2、模式同质化,缺乏特色。重庆目前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大同小异,主要模式集中在“住农家院,吃农家饭,看农家生活”。同质化使得经营户不仅很难培养自身客户的忠诚度,而且容易形成恶性竞争,不利于休闲农业观光的健康发展。例如:北碚区缙云山上的“农家乐”将近上百家,但娱乐方式单调,缺乏新意;像“美丽乡村嘉年华”这样能够提供垂钓、花卉观赏等集休闲度假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旅游点少之又少。
(三)机会分析
1、“假日经济”带来发展机遇。国家推出“黄金周”等各种法定节假日,为城乡居民休闲旅游提供了时间保障。据一份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市民周末以及黄金周更愿意到郊区去游玩。可见,城市居民渴望在节假日等闲暇时间能够回归大自然,呼吸乡土气息,释放学习、工作上的压力,并且能够亲自购买新鲜的农产品。因此,未来强劲的市场需求将为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2、政策扶持和区域经济的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可以通过整合农村资源,满足人们对亲近大自然的需求;同时可以达到关注“三农”、协调“三产”、发展“三生”农业的效果,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它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举措,也是政府大力扶持的项目。此外,随着“成渝经济区”以及“西三角经济区”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把重庆塑造成中西部地区的一个旅游集散中心。
(四)威胁分析
一方面,有些景点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超负荷接待游客,同时部分游客存在破坏环境等不文明的行为;外来游客的素质和观念会影响到当地的淳朴民风,同时由于休闲观光农业的商业性质,也可能使原本纯朴善良的居民失去原生的品格;这些都影响着休闲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重庆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还受到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威胁,其中来自四川的影响应该是最明显的。因为四川无论是在地理、气候还是自然环境方面都和重庆非常类似, 这对重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构成的威胁不容小觑。
二、重庆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建议
(一)加大扶持和宣传力度,打造自有品牌。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制定优惠政策,有效利用现有科技、人才、资金等资源,推动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例如,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对休闲观光农业的相关税收,鼓励经营者开发特色产品。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当地特有的历史以及乡土文化的内在本质,依靠西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对特定产品进行针对性的包装,提高休闲观光农业的档次水平,同时利用互联网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这些特色产品的知名度。
关键词 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前景;机遇;问题;对策;中国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301-01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都市上班族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人们迫切需要通过亲近自然、寄情田园牧歌般的乡村生活来舒缓压力。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加,不断增加的休闲消费需求正在带动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1]。
国内外的成功实践表明,观光休闲农业这一新型农业模式可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能改善农村的交通、通讯状况,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2]。
1 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前景
1.1 产生背景
观光休闲农业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的新型产业,是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其作为新兴的旅游产业,是对旅游业外延的扩大、内涵的丰富[3]。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及人们工作节奏不断加快,人们迫切渴望回归自然,品味地方文化,享受绿色饮食和舒缓的生活节奏[4]。
1.2 发展意义
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具有重要意义:①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改善、升级。②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带动农产品销售市场,扩大劳动就业,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③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④通过学习农业生产,享受农家生活,普及农业基本知识。⑤开拓新的旅游领域和空间,缓解城市旅游的拥挤现象。
2 面临的机遇
2.1 收入水平的提高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当人均GDP达到1 000美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50%以下时,用于休闲娱乐文化消费的可支配收入会大大增加,进而刺激和带动文化娱乐产业和消费的增长[5]。截至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突破3 000美元,这为休闲旅游提供了基本条件和经济保障。
2.2 居民休闲消费方式多元化、个性化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推动人们去追求丰富多彩的的生活休闲方式。
2.3 人口城镇化率逐年提高,“城市病”增加
为摆脱精神和环境的困扰,人们迫切渴望回归自然,品味地方文化,享受绿色饮食和舒缓的生活节奏[6]。
2.4 便利的交通带动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
随着道路交通改善、汽车普及、二级公路免费,人们的出游率、旅游消费大幅增加。
3 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多数地区观光休闲农业处于起步阶段,在规范管理、市场营销、法规建设等方面需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
针对各地迅速增加的观光农业项目,有关部门制定了一些标准和管理政策,但因缺乏宏观控制,投资决策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①农村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是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和灵魂,决定着观光休闲农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6-7]。观光休闲农业实际上是一种生态旅游,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应注重挖掘地方旅游产品特色和文化内涵,将旅游对环境的损害降到最低[8]。②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投资决策随意而盲目,造成项目开发同质化现象严重,恶性竞争加剧,经济效益下滑。就单个观光休闲农业项目而言,因缺少投资、规划、市场定位及设施体系,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和从业人员,后期经营管理困难,只能单纯依靠旅游或门票收入来维持。③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根本目的是调动企业和当地农民的积极性,通过旅游增收致富。但受地理位置、文化特色、自然资源、经营水平等因素的制约,若盲目发展项目,易遭受经济损失,挫伤农民积极性,使整个产业失去发展动力。
4 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4.1 坚持科学发展观
观光休闲农业以农业经营为主,以农业养旅游,以旅游促农业,二者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收益,满足游客需求,最终实现农民富裕;注重保护农村文化,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实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继承与发展相结合[9]。
4.2 科学规划,有效管理
加强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管理、打造服务平台等措施:一是合理布局旅游项目与景观,树立特色品牌,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10]。二是严格控制项目数量,保证开发质量。对已有项目进行审查评估,提高竞争力。三是发挥农村基层管理人员的作用,组建经营联盟或行业协会,协调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促成相互合作,实现共同富裕。
4.3 拓宽投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要发挥引导和扶持作用,鼓励国内外企业和个人投资观光休闲农业[11]。在经营管理上,大胆创新,建立多元化经营体制及“公司+农户”、“农户+基地”等运作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合理布局水电设施,开辟旅游专线,方便游客出游。各地政府和经营者应重视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对现有的管理、从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4.4 加强宣传,打造绿色产品
政府应加强对观光休闲农业景点景区的宣传和推介。编写旅游指南,完善交通线路图,推出多种旅游主题[12]。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打造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绿色观光休闲旅游产品。
5 结语
我国在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时,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盲目发展;经营者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有关规划部门要坚持生态规划的理念,着重体现自然生态和地方特色。随着观光休闲农业在我国的日臻发展成熟,必将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希望之路。
6 参考文献
[1] 杨其长.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技术经济背景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2004(8):11-12.
[2] 钟春艳.关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热潮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796-9798.
[3] 张平远.世界观光农业的发展前景广阔[J].中国第三产业,2001(5):38.
[4] 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20(3):119-124.
[5] 徐萍.消费结构升级中的陕西文化消费探析[J].职大学报,2007(3):91-92,87.
[6] 李飞.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其对大陆的启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3):67-69.
[7] 张力越,马俊.加快河南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0(11):130-132.
[8] 李蕾,云兴福.内蒙古地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1):98-101.
[9] 周士锋,王旭东,赵国芳.城郊休闲观光农业园规划初探——以洛阳市太阳雨休闲观光农业园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1(5):32-35.
[10] 郑伟民,陈少青,杨诗源.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开发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6):22432-22434.
位于慕田峪长城景区的怀柔区北沟村紧邻长城景区,风景优美,杨大爷看见别的人家开办了“民俗接待户”,也把自己的小院整饬一番,但生意并不好,看着满院子的花果,无人采少人看,杨大爷叹了口气。北沟村全村仅有5家正式营业的民俗接待户;除了村中心有一家外国人开办的小餐馆常能吸引一些国外游客,平时几乎没有游客上门。同样的困局在苏浙一带也有体现。“以我们中心的调研结果来看,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小规模的、单纯的‘农家乐’,因为形式单一,风格雷同,市场前景并不乐观,一些大型休闲农场对其进行换代升级,很有可能成为主流。”北京二外中国闲遐研究中心主任魏翔介绍说。
“农家乐”Out了?
其实,人们在纷繁喧攘的城市生活久了,对自然与纯朴乡情的回归心态并没有减少,特别是随着汽车逐步走进平常百姓的家庭,自驾车体验和休闲成为了一种时尚式的旅游方式。但是对于“农家乐”走下坡路的原因,主要是各地的农家乐项目的类同性大,参与性不强,服务质量不高,农家乐虽然打是的农字牌,但是也是属于三产服务业,三产服务业这个产品对于管理者的要求非常高,而往往很多地方都是一部分农民在经营,没有经验,没有管理水平,服务档次和品位不高。“这恰恰是一个商机,城市服务业高度发达,应该引导一部分城市的服务业管理公司向农村流动,事实上有眼光的城市酒店管理公司已经在尝试与观望,这将是一个方向。”江苏省常州市嘉泽镇农博园主任路锦介绍说。
很多历经市场“洗礼”的业内人士也比较赞同这个观点。北京凤凰公社总经理李岩指出,小型“农家乐”在四川、贵州市场前景看好,而在北京却生存困难,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消费层次不同”。“贵州人对‘农家乐’要求不高,可谓抱着‘小富即安’的心态,而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游客对消费升级的需求很大,内部设施达到三星级标准,外部设施古朴自然,即使人均消费两三百元也觉得是可以承受的。”李岩说。
对此,专家指出未来的预判:从北京的市场来看,主要有三种方式来改变当前的困局。首先是政府直接投资或直接补助,让村民把“农家乐”投资成为乡村酒店,但由于农民不能了解城里人的需求,仅以北京市的效果来看,发展并不乐观。其次,乡村集约化发展也是一个有效解决当前困境的方式之一。即以村、镇为单位,把资源统筹起来,统一发展。一般的情况是村委会招商引资,农民入股分成。比如说100家农家乐合并成一起做“村家乐”,统一规划,主题鲜明,也改变了纯粹的农民经营,不了解城里人的心理与审美要求的问题,但这样做的弊病是,村委会的退出机制走向不明,或是成为外来资本的俘虏,或是与外来资本发生冲突,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外来资本逐步渗透农家乐,将其收编,以品牌收购,做成乡村酒店群,或是休闲农庄,这样做的市场前景比较好。
休闲农场非常In!
休闲农场在日本、台湾较为发达,在大陆可谓是方兴未艾。它是休闲农业的衍生产品。休闲农业是静态驻守定点或区域的经营,只能被动等待消费者前来。其主要卖点为农业的升级经营,把原本从事初级生产事业所贩售的农渔产品,融入二级加工及三级服务的游憩形态。但所谓农业旅游是一种动态的多点串联,追求同业异业多通路的合作发挥综合效果,在本质上为观光产业,发展的范畴较休闲农业更为宽广。它是休闲农业及观光资源的整合运用,将农业及观光原有的素材汇整成整套商品,涵纳多点领域的多变组合,投资小成本低,是知识经济与体验经济的高度融合,而它与商业旅游的最大区别在于扎根于农业。
从比较成熟的市场来看,休闲农庄就一般而言有六种功能:一、提供休闲场所;二、教育市民认识农村,体验乡村生活;三、拓展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社会功能;四、增加就业,提高农民收益的经济功能;五,为招徕休闲人口而维护自然生态的环保功能;六、解除游客紧张、舒畅身心的医疗功能。
“在全球各国的外汇收入中,约有8%是来自观光休闲的收益,在未来十年中,观光休闲事业仍会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速的行业之一。”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的李昭良教授说。
而专家的意见也被业内人士所赞同。“台湾依托农业发展起来的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范围相当广泛,诸如农园体验、森林旅游、乡野畜牧、教育农园、农庄民家、乡土民俗、生态保育、渔业风情等休闲活动项目皆属之。历经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现象,主要有乡村花园、乡村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和市民农园、教育农园、休闲牧场等几种类型。这些以农业旅游为主导的休闲产业类型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旅游、教育、环保、医疗、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在台湾地区已成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产业之一。而我们集团已有8个休闲农庄在台湾上市,我们田野休闲农场也将争取成为广东农业示范基地。”田野(佛冈)休闲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信说。据他预计,因为投入的营业项目除了原有的低产值的农业生产之外,更将引进高附加价值的服务业,预计首年营业额可达2亿元人民币,而因为吸引观光休闲人潮所带动县城周边的经济规模亦达3亿元以上。
田野休闲农庄位于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距广东仅70公里,距东莞1.5小时车程,距深圳2.5小时车程。这里山清水秀,度假村周边有聚龙湾天然温泉、观音山王山寺、羊角山漂流、民安古居等数十处旅游景点。农庄总投资共分三期,约12亿元人民币。农庄占地5380亩,依现在地形地貌将全区依使用功能规划了32处景点,保留当地原有自然景观生态并加入台湾农村特色的建筑语汇与农村文化的人文体验,来展现整体度假村的风格。“我们的度假村十分注重体验与教育功能,是以‘全家共享’为理念的度假基地,比如说我们这里有许多萤火虫和原生植物,不仅可以让小朋友进行科学体验,也可以让老人有一个回忆童年的机会,而我们的台湾风情与文化又可以让人们体验到异地的文化,不论是牛车还是台湾美食小吃街,都具有台湾原味的特色。当然,我们也引进了许多台湾水果,汁多味美,采摘品尝购买一条龙服务,可以让游客更了解台湾原味的真谛。现在,我们农庄的一期建设已经完成,正在做二期建设,我们希望等到真正完备时,再对外开放。”李永信说。
他的话正道出了投资休闲农庄的几个注意事项:雄厚的资金、理想的外部环境与内部设施、完备的主题策划、人文与自然的关怀,以及不那么急功近利的心态。
投资休闲农庄需careful?
“民间、城市资本进入市场,目前还有很多阻碍,比如说土地所有权的问题制约了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使得很多公司只能做短期投资。”魏翔说。对此,江苏省常州市嘉泽镇农博园路锦也认为,对于农庄方面的投资,政府目前是做引导性的工作。“我们的理想是让农民用土地来增加资产性收益,城里的人下乡用资本换于空间和环境,这个市场很大,具体还有一些政策上的瓶颈。”他说。而企业界也认为,政策对投资的影响十分重要,李永信就坦言:广东省已经中央政策支持,而清远市也已向广东省旅游局争取开展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先行先试地区,并已获得批准。故此,田野休闲农庄在土地承租、地税征收等方面获得优待,也为他们的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除了厘清政府政策,心态也十分重要。以目前的市场行情看,要赚回后期设备投资等,至少要5年左右,特别是前两三年的开局会比较困难,再加上设备更新换代快,后续资金也是必不可少,因此经营休闲生态农庄一定要有长线投资准备。
此外,据专家介绍,休闲农庄旅游投资还涉及到五个最关键要素的把握:第一,项目区位研究;第二,资源聚集研究;第三,项目产业链研究;第四,整体概念设计把握;第五,市场运作方式控制。
首先,所谓区位研究,是指休闲农业项目一定要考虑两大因素,这就是项目区域同城市的关系,以及项目所在地同高速公路的关系。
一般来说,项目区域同大型城市相距不能超过一小时车程;或者该区域应该在主要的旅游线上,同高速公路要有比较便捷的对接方式。
第二,休闲农庄旅游项目成功的核心因素,依然是资源的高度聚集和项目高科技含量。
农业休闲是有钱、有闲、有车的人的一种新的体验方式。成功的观光型农业旅游表现为具有资源聚集性特点,难以复制和模仿。例如法国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就有几百年的传统;德国柏林的大型农业科技公园,就具有很强的科技聚集性,包括名贵花卉的收采和珍稀动物大量培养从而形成的娱乐场所;而台湾的观光农业则大都建立在原始森林中,或具有名、特、优、新的农作物地区,或有大型水面区域,或有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作为核心资源。有特色才能使得休闲农庄长青发展,无论这种特色是自然性的,还是人文的。
第三,项目产业链问题。如果项目位于旅游线上,那么它就能进入旅游产品系列,为整个旅游业服务。如果是一般性的农庄项目,其生产功能则依然非常重要。因为仅仅利用观光方式很难让休闲农庄赢利。因此,如广东省惠东的永记生态园,所生产的农业产品都是出口到国外的,这一部分利润就能够基本维持整个园区的运作。当然,很多休闲农庄以良好的区位和生态环境自然向房地产开发转移,如中山的“海上庄园”营造了上千亩的荷塘,深圳的“青青世界”则通过旅游向房地产业发展,以收回庞大的投资。这就是通过旅游主题作为区域发展引擎,走向了为城市服务的另一产业链。
第四,关于概念设计。对于休闲农庄的策划来说,最重要的是设计概念。现在看来,休闲农庄的设计应该追求一种自然主义的风格,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学创始人西蒙兹(j.o.simonds)提出的社区规划的新伦理概念十分适合休闲农庄的规划:
一、保护最佳的自然和历史风貌;
二、保存、限制使用互为联系的开放空间架构;
三、开发选出的高地区域,依地势建房。
农业休闲项目设计就必须从下意识里唤起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回忆。这包括周边的环境以及对时间、空间的感觉,对邻里关系的理解。因此这还不仅仅是对区域贴上各种标签,而是要强调一种自然的相融性,对人文精神共存共融的思路。农业休闲项目设计的自然主义设计思想应为自然协调、文化包容、合理尺寸、地方精神、舒适方便和充满趣味几个核心要素。
记者:邓县长,您好。贺兰县全力推进和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县委、县政府是如何考虑的?
邓彦芳:首先是交通区位优势。贺兰县作为银川市的卫星城,县城距银川市区8公里,银川火车站15公里,河东机场20公里,宁夏惠农陆路口岸80公里。包兰铁路、石中高速、银川绕城高速和109、110国道纵贯全境。“黄河金岸”的全线贯通,园艺产业园至正源北街快速通道、绕城高速公路银川北出口至黄河金岸快速通道“六横十纵”公路网的建设,将很快实现每个乡镇在半小时内快速到达银川、石嘴山、吴忠、宁东基地,一个连通内外、覆盖城乡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全面凸显了贺兰县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卫星城的地位和作用。凭借区位优势,重点培育贺兰山东麓具有民俗风情、回族文化、特色饮食特点的“农家乐”经营项目。其次是资源优势。一是土地资源优势。贺兰县处在银川平原腹地,县域面积1599平方公里,总人口2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7万人。贺兰县是宁夏北部引黄灌区的核心区,现有耕地57万亩,农民人均耕地4.2亩, 98%以上的耕地为黄河自流灌溉,光热资源丰富,素有“塞北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依托农业资源,农业科技和农耕文化为重点,结合休闲旅游产业,开发建设展示现代农业和园艺产业观光园。二是旅游资源优势。毗邻西夏王陵、镇北堡西部影视城等闻名全国的旅游景点,境内有贺兰山岩画、新石器时期遗址、古汉墓遗址、拜寺口双塔、宏佛塔等历史古迹和黄河古渡、黄河湿地等自然景观。三是基础设施优势。“六横十纵”城市路网的实施,进一步拉大了县城框架。县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载功能和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房地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县城人口快速增长。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和改造,进一步聚集了人气和商气。围绕打造“黄河金岸”,采取土地增减挂钩的方式规划建设农村社区,全面配套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院等公益设施,并将生产区和生活区相分离,加大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另外,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不断发挥现代农业的产业功能,我们将休闲农业作为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新型产业加以培育,向社会经济、生态农业、旅游文化等多功能拓展,坚持政府规划、部门引导、企业建设的发展原则,加大休闲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建设休闲农业旅游点。2012年,实现新建投资规模200万以上经营点10个,休闲旅游农业累计总资产达到5亿元,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亿元,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达到1500人。
记者: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整体的规划和布局情况。
邓彦芳:我们将围绕打造“三带一中心”旅游产业格局,加大旅游资源挖掘保护开发力度,培育壮大休闲旅游农业。依托苏峪口森林公园、插旗口等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贺兰山插旗口文化探险、1958自驾车营地、金山小镇等项目,打造沿山文化及运动体验旅游带。依托黄河湿地资源,加快长河湾国际休闲度假中心滨河小镇、金兰水岸生态休闲度假中心建设,深度开发沙枣林景区,改造提升金马河旅游观光园,打造沿黄河休闲度假旅游带。依托爱伊河适水产业发展,改造提升银泰山庄、新明渔庄等农家乐经营档次,规划建设正源北街至暖泉公路两侧高档休闲会所、农庄,打造沿爱伊河及源泉路现代农业旅游观光长廊。依托宁夏园艺产业园、中国枸杞馆、如意湖公园及习岗新平设施园区,积极开发园艺景观旅游项目、特色商品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打造都市休闲观光旅游中心。此外,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长河湾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村、金龙湾休闲旅游度假区、月亮湾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等一批带动功能强,休闲度假品位高,旅游“产品”丰富的项目开工建设,投资总额达到17.4亿元。
记者:那么县里对此有什么优惠和扶持政策?
邓彦芳:我们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壮大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的政策措施,从政策、资金、激励措施等各方面予以扶持。对新建50亩、100亩、200亩以上配套设施完善的示范点分别以奖代补10万元、20万元、30万元,对年经营收入2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以上,年接待游客1万、3万、5万人次以上,提供劳动就业岗位20人、50人、80人以上,具备《公司法》财务账目的休闲农业旅游点,分别给予以奖代补资金10万、25万元、50万元。通过制定一系列土地流转、土地转让、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合作社参与休闲农业示范点建设。此外,结合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开展各类休闲旅游农业培训,逐步规范服务标准和服务水平;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聘请专家指导,组织企业负责人参加区内外各类培训和推介活动,开阔眼界,不断提升休闲农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积极组织企业发展成为自治区休闲农业协会会员,规范休闲农业发展行为,不断加强行业自律,促进休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利用公共媒体,宣传我县休闲农业旅游点,建立休闲旅游网站,编制休闲旅游精品图册和交通线路图,力争把我县重点旅游点列入全区休闲旅游农业精品线路,为休闲农业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推荐申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全国最有魅力乡村评选等工作,巩固提升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水平。
>> 苏州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休闲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天津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法国:探寻农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 青奥会对南京体育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农业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探析 休闲农业如何持续发展 株洲市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PEST分析及建议 关于我国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我国观光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矿冶城市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民生新闻可持续发展路径 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新形式 浅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浅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谢莉.湖南观光休闲农业开发模式探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6(1):45-48.
[4] 袁胜军,黄立平,王宁,等.对上海休闲农业旅游的调查与对策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06(1):7-9,12.
[5] 史佳林,张蕾,贾凤伶. 天津休闲农业区域类型划分与发展前景展望[J]. 天津农业科学,2012,18(4):58-61.
[6] 蒋亚杰,石正方.台湾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出路[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91-96.
[7] 姜太碧.成都市近郊观光农业调查报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4):152-154.
[8] 贾凤伶,李瑾,黄学群,等. 天津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11,17(5):93-97.
[9] 张定,陈宗元.江苏观光农业新观察[J].江苏农村经济,2005(10):20-21.
1.1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
在经历萌芽起步、初步发展、较快发展和规范提高4个阶段的同时,休闲农业在发展、经营主体、空间布局、经营规模、休闲功能5个方面正在发生着重大转变。一是在发展上,从农民自发发展,向各级政府规划引导转变;二是从休闲功能上看,从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的单纯方式,向回归自然、认识农业、怡情生活等方向转变;三是从空间布局上看,从最初的景区周边和个别城边郊区,向更多的适宜发展区域转变;四是从经营规模上看,由零星分散状态,向园区和集群发展转变;五是从经营主体上看,从以农户经营为主,向农民合作组织经营、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经营发展转变。
1.2休闲农业是适应时展的产物
休闲农业是适应国内外农业发展趋势的新产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形态和新兴农业产业,休闲农业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为主要目标,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把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紧密连结为一体。作为一种农业经营方式,休闲农业汇集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及农村、农民生活习俗等,经过科学规划、开发,提供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娱乐健身、教育培训、推广示范等多种服务,集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为一体,横跨一、二、三产业。
1.3休闲农业使人类更加亲近自然
休闲农业以田园风光、农村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为主题,结合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休闲农业利用田园风光、农村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科技示范园区等,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农业科技水平和人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现状,把高效农业和现代农业特征相结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亲近自然、回归自然、陶冶情趣、休闲娱乐的机会。
1.4休闲农业的经营模式
随着科技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农事活动与旅游相结合的农业发展形式。为想了解农业、熟悉农村,倾心于回归自然和原生态,渴望在节假日到郊外观光、旅游、度假的人群提供了便利和服务。休闲农业以农业为基础,利用农业、农村资源,融合农业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设施,让顾客从事农耕、收获、采摘、垂钓、饲养等活动,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传统休闲农业、都市型休闲农业、科技型休闲农业、奇异型休闲农业等多种休闲农业经营模式随之产生。
2发展休闲农业的作用
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休闲农业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种方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休闲农业对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优化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扩大内需以及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三农”建设和城乡建设的步伐。
2.1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休闲农业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郊区农业向都市农业方向转型,发展休闲农业,可以打造出一批园林生态型、垂钓休闲型、农村风景旅游型、历史人文景观型、特色餐饮休闲型、科技园区型休闲旅游农业产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进程中,带动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以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为重点的科技服务体系,进而促进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和新品种推广,提高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2.2优化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
休闲农业能吸引大批不同投资模式的投资者,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除了有企业家直接投资的模式外,还有村(乡)镇集体或农民广泛参与和城市职工下乡兴办的方式。从经营主体上看,从以农户经营为主,向农民合作组织经营、社会企业家共同投资经营发展。近年来,一些上规模、上档次的休闲农业园区,都是一些企业家投资兴建的,他们将把城市的资本、技术、管理和发展理念带入农业、农村,大大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
2.3致富农民的朝阳产业
休闲农业源于农业,建在农村,惠及农民,融通城乡,服务社会,发展休闲农业是一举多得、利国利民的事业。休闲农业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据研究测算,休闲农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动5个农村人口就业,一个年接待10万人次的休闲农庄,可实现营业收入1000万元,直接和间接安置300名农民就业,可带动1000户农民家庭增收。休闲农业的产业拉动比例为1∶4,促进了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手工艺品生产、旅游用品和纪念品开发以及商贸、运输等产业的发展。
2.4可利用整合资源并扩大内需和统筹城乡发展
休闲农业能对土地、生态、劳力、资金等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做到生产与生态和谐、人与环境和谐、资源的长效和循环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走向农村、亲近自然、体味田园之乐的机会,使城市居民加深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城市的生活方式、服务意识、文化观念和市场信息源源不断向农村渗透,进一步推动了城乡的相互交融和城乡一体化进程。顾客以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先进理念、进步的生活方式,影响当地农民,使农民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缩小了学习和接受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距离,既丰富了农民的物质生活,也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促进了一代新型农民健康成长。
2.5促进村容村貌改观和新农村建设
休闲农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村级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村级组织的经济实力,使之有财力投入到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实施“三改”(改厕、改圈、改垃圾堆放)、“三通”(通路、通水、通电讯)、“三化”(绿化、美化、生态化)工程,改变了农村“脏、乱、差”,将原先的“穷山恶水”变成现在的“山清水秀”,优美的环境又吸引更多顾客,推动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实现了良性循环。
3发展休闲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丰富多样的物产资源,是25个少数民族聚集之地,属农业欠发达省区,但近年由于旅游业或特色农业飞速发展,带动休闲农业的发展,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当前,休闲农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缺乏统一规划
由于投资者对休闲农业认识不到位,缺乏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造成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除了有特殊风景或人文风貌的,休闲农业开发模式基本相同。园区大多缺乏整体规划,规模比较小,整体建设水平比较低,布局不够合理,设施配套不齐,服务功能缺乏创新,主要是以观光型、娱乐型、度假型3种为主,知识型、购物型、疗养型很少。休闲农业设施简陋、内容单调,只是钓鱼、住宿、打牌、卡拉OK、体育运动项目等,呈现出低、小、散的特点,没有树立自己的品牌、特色,缺少名气,生态、文化内涵也不高,消费范围多数是本省居民,缺乏吸引力、知名度、影响力。
3.2缺乏管理人才
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不够规范,机制不健全,经营者和管理者缺乏必要的培训,全凭经验和主观思维判断进行项目的建设和经营管理,组织能力及管理技能跟不上市场发展需求。园区内部的导引、休息、安全、卫生、消防、娱乐、餐饮等服务设施的开发与管理简陋、不完善,专业化水平低,管理粗放、涣散,服务水平较低,缺少开发、经营、管理和公关的专业人才。
3.3缺乏科技含量
大多数休闲农业在经营活动中科技含量不高,仅限于传统低层次经营层面上,农业资源要素配置单一,农业资源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粮、菜、花、果成熟期也过于集中,品种少、品质差,吸引力、影响力不大,顾客停留时间短,消费少,经营效益低下,创新和持续发展难以做到。
4休闲农业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4.1发展前景
“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已成为发展休闲农业的新要求。围绕发展规划、标准化管理、信息平台、教育培训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大力加强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行业协会和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体系建设,这为休闲农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为休闲农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挖掘休闲农业的巨大潜力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将为休闲农业带来无限的发展前景。
4.1.1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
不少地方党委政府不仅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把它作为为城乡居民创造文明健康的休闲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当成一项公共性、公益性的事业,出台政策,加大扶持,引导其快速发展。
4.1.2国家大规模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休闲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的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特别是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正在发生根本改变,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4.1.3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看,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居民的需求结构开始转变。我国人均GDP的不断上升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将带动消费结构发生转变,休闲消费无疑会成为其中的一大亮点,市场潜力巨大,这给休闲农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4.1.4休假增多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目前,我国除带薪休假外,工薪阶层每年享有的法定假日有100多天,这为城乡居民增加休闲消费创造了重要条件。因此,要以科技为先导、产业作支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因地制宜地发展休闲农业,以此来适应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和休闲度假需求。
4.2发展对策
4.2.1提高认识,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休闲农业是传统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顺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新趋势、新需求在功能上延伸的发展趋势。发展休闲农业,要认清休闲农业是市场规律发展的必然,认识到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并以长远的眼光看到发展休闲农业所能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发展休闲农业在丰富城乡居民休闲、游憩生活的同时,将潜在的农业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使农业向绿色、生态、多元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农业社会效益的重要措施,它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地方政府尤其是区(县)乡(镇)两级政府应该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变农村面貌的大事来抓,统筹规划指导,充分发挥旅游、农业、土地、文化、交通等各部门的作用,分工负责,协调管理,并给以政策及资金扶持,为本地农业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项目简述
(一)、项目名称
高西沟村农业生态旅游
(二)、项目简介
高西沟村农业生态旅游区占地1200亩,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林沟壑地貌,项目区有松柏林660亩,经济林200亩,水库、坝系、梯田等水利建设工程标准完善,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建设方面享有盛名,村内陕北农家生活氛围浓重,文化底蕴深厚,区内风景独特,环境优美,旅游区距210国道210公里,交通便利,现拟开发梯田观光、二郎庙攀登观光、水上游览、安桥焉休闲娱乐、农家生活体验等项目,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三)市场前景分析
项目区靠近210国道,已被国家列为“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并与我县的杨家沟纪念馆、姜氏庄园、李自成行宫等景点形成一条旅游线,市场前景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项目总投资
该项目总投资236.5万元。
(五)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收入41.94万元人民币,5.6年可收回全部投资。
(六)合作方式
独资或合资合作
(七)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陕西省米脂县高渠乡高西沟村
联 系 人:姜 良彪
联系电话:0912-6438100
邮 编:718100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高西沟生态旅游区位于米脂县城北20公里,距210国道10公里,项目区位优越,能够吸引城市居民和过往游客的光顾。
2、气候条件:旅游区年平均气温8.4°C,极端气温最高36.6°C,极端最低气温-26°С,年平均日照为2761小时,无霜期平均162天,年平均降雨量451.6毫米。
3、自然条件:高西沟农业生态旅游区占地1200亩,这里有660亩松柏林,200亩苹果园200亩大扁杏,有400亩被誉为黄土高原“金字塔”美称的人造梯田和淤地坝、偃窝、水库等水土保持经典工程。总之,项目区林木郁郁葱葱,水库碧波荡漾,生态环境优雅,有“陕北好江南”的美称,是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4、基础条件:项目区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已纳入政府规划,即将实施,基础条件优越。
5、社会条件:高西沟已被国家列为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得到省、市、县的高度重视,各级部门将全力打造高西沟生态农业旅游这块品牌,制定各项旅游开发的优惠政策,成立了专门领导班子,社会各界人士和当地村民对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发经积极性十分高涨。
(二)资源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