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8 16:35: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消防工程概论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水电改造偷工减料方法
中图分类号:TV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日常生活中对各种水电设备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重,因此,在进行住宅装修时,人们对水电改造越来越重视。目前,水电改造已经成为住宅装修的一项基本项目,在装修总费用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但是,由于水电改造缺乏标准的行业规范,因此很多家装公司都会通过设置“陷阱”来谋取暴利。
概述
水电改造是指根据装修配置、家庭人口、生活习惯、审美观念等对原有开发商使用的水路、电路进行全部或者部分更换的装修工序。水电改造主要分为两部分:水路改造和电路改造。对于消费者而言,水电改造是关系到日常生活的重要项目,规范、合理的水电布局能够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舒适。但是,很多消费者在水电改造方面缺乏专业知识,有些家装公司利用这一点在水电改造上谋取暴利。
目前,水电改造方面缺乏标准的行业规范,因此,在项目预算、施工、收费等方面,家装公司基本处于“散养”状态。而且水电改造属于装修中的隐蔽工程,很多装修工人通过在水电改造中故意绕线、多走管道等方式增加水电改造费用,或者在水电改造过程中偷工减料谋取暴利。
水电改造过程中的偷工减料现象
在进行水电改造设计时,家装公司一般会劝说消费者不要在水电改造上省钱,一定要将水电改造的项目做好,否则日后麻烦很多,然后在进行设计时大兴土木,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而在真正施工时,装修工人通过减省材料来谋取利益。此外,“减料”易挡,“偷工”难防。下面是常见的装修工人在施工时的偷工现象。
(一)将强电和弱电电线穿进同一根PVC管内
在进行水电改造时,几乎所有的电线都是穿在PVC管中,然后暗埋于墙壁内。由于电线安装在PVC管中,消费者是无法看到的,因此如果装修工人操作不认真,很容易导致电线在管内发生扭结现象,埋下安全隐患。例如在进行电线穿管时,有些装修工人为了方便将强电和弱电电线穿进同一根管内,这样非常容易造成用电隐患。还有些工人偷工减料,将带接头的电线也穿进PVC管中。
(二)省略装修工艺
“偷工”关系到整个装修的质量与实际造价,在水电改造过程中,有些装修公司会通过省略某个程序、减少某项工艺来谋取暴利。一般情况下,装修公司通过以下方式来“偷工”:按照规定,所有的管道施工完毕以后,施工人员必须进行注水、加压测试,而有的施工人员为了赶进度就省略了这道程序;有些施工人员在制作木龙骨时省略了刷防火、防水材料的程序,为日后埋下了安全隐患;还有些施工人员在刷油漆时,虽然刷够了遍数,但由于刷的不仔细,同样存在着质量问题。
(三)将垃圾倒入下水道
在水电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应该清理出去,但是有些施工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直接把水泥、沙子、混凝土碎块等倒入下水道内,造成厨房和卫生间的下水不畅。
水电改造过程中预防偷工减料的方法
提前做好水电改造预算
在水电改造之前,消费者可以根据住宅的大小,事先了解自己住宅所需水电改造的市场价格,然后在房屋交底时,由家装公司的负责人根据实际工程量计算水电改造的费用,并且规定预估价与最终价的范围,最后将预估的价格约定在合同中,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恶意增项出现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防止装修人员在水电改造过程中减料谋利。
(二)认真检查材料,防止以次充好
有些装修公司为了控制施工成本、节省投入资金,在进行水电改造时采用质量不合格的管材、劣质电线等工程材料,以次充好,严重影响了水电改造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消费者在水电改造时要认真检查装修时所用的各种工程材料,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地把关。例如,在查看选用的水管时,应该注意观察水管的外壁是否光滑,管壁上的商标、规格、适用温度等是否标识清楚。
(三)现场监督
在进行水电改造时,消费者本人或者亲友最好能到现场进行监督,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例如,水电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不能倒入下水道,要清理出户外;强电和弱电的电线要分开走,不能穿进同一根PVC管内;管线铺设好之后要画出“管线走向图”,将电线在墙内的具体走向以及电线与楼板、地面的尺寸等详细标明,以便在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修复。
(四)改造完成后仔细检查
水电改造完成后,消费者应该对工程的质量进行详细地检查。水路施工完成后,要进行注水、加压试验,以便查看水路系统下水是否通畅,管路是否渗透。电路施工完成后要进行电气检测,对配电箱、插座、开关等进行线路检查测试,并查看漏电开关动作是否正常,插座开关试电是否良好。
此外,如果消费者对水电改造的过程不是非常了解,可以雇佣施工监理人员对水电改造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督。
结论
水电改造是住宅装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消费者在进行水电改造时,要从把握施工预算、检查施工材料、现场监督、水电检测等各方面对施工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减少水电改造过程中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 温建明.如何做好大型商住小区水电安装监理工作.建设管理.2011
一、工科类专业理论课程的特点
1.基础性强,在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这类课程一般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程,甚至是核心课程,它的实用性也较强,如果掌握不好,将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发展。
2.理论性强,知识点多。这类课程需要的前置基础知识起点高,有些甚至要用到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导数等知识;同时这类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方法)较多,内容点多面广,系统性强,知识点间的衔接紧密,高职生自学课程的难度相对较大。
3.以理论讲授为主。大多数教师的做法是运用PPT课件逐章逐节讲解教材理论知识,而这类课程配套的实践环节则相对较少,甚至完全没有。
二、工科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1.教材处理简单粗糙。一是不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在教学观摩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讲授《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时,由于忽视课程前置基础知识的铺垫,致使一些学生难于听懂教学内容。二是忽视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表现在教学内容照本宣科,没有主次之分,也没有相关课外知识的延伸,PPT 课件中的内容几乎就是教材基本知识点的逐一呈现,结果学生是雾里看花,一知半解,抓不住重点。三是教学内容偏离高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例如,有些教师过分拘泥于公式或结论的推导过程,却忽视了公式或结论的理解和应用。
2.课堂教学模式欠佳。尽管大部分教师能使用PPT课件来上课,但大都推行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作用无法得到真正的调动和发挥,致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乐趣和激情,甚至对课堂感到厌倦和无奈。与此同时,课程的平时考核自然也就偏重于考核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以及学生课堂纪律的表现,而忽视对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激励和考核。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现象普遍持绝对化的禁止态度,而很少考虑是否可以因势利导、变害为利。
3.学生的实践需要有所忽视。由于工科类专业理论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在总学时数一定的情况下,大多数教师往往忙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讲授任务,以至忽略了本来就偏少的实验或实训内容。调查中发现:验证性实验通常被忽略,甚至连一些探究性实验也不做,课程教学几乎变成纯理论的讲授或PPT 课件的展示,结果学生兴趣被压抑,应有的动手机会被剥夺。同时,教师很少顾及学生的自主性课外实践活动,普遍缺乏利用已有资源开发新实验(实训)设备的意识,能在其中有所作为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
三、工科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做法
为了探求提高工科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笔者组织了一个由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师为主,专兼职督导、学生代表参加的教改研究团队,以所任教的2013 级、2014 级相关专业理论课程为载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模式、实践环节等开展一系列为期一年的教改试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如下:
(一)端正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工科类专业培养的不是研究型理论人才,而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首先,我们针对高职生的知识基础以及专业理论课程的特点,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对配套教材的内容进行有的放矢,即删除一些推理性的、推导性的过渡性内容和介绍性的章节,而对一些确实不能省略的环节,则用PPT 来呈现;与此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一些实用性结论或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说明。这样做不但抓住了重点,精简了课堂,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的工作也变得轻松而富有效率。其次,我们在备课时要恰到好处地补充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知识来充实教学内容。例如,我们在讲授《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中关于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这一节内容时,就以导弹制导系统和GPS 导航系统为案例,配以图片、视频资料进行讲解,结果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气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三,我们在教材的具体应用方面做到与时俱进。由于一些原因,教材内容总是相对滞后于相关技术发展的现状,例如教材《供配电系统》中关于常用照明光源的描述,就没有介绍现在已经成熟并已经普及推广的LED 光源再如其中关于输电方式,只介绍了目前传统的、主流的交流输电方式,而新兴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直流输电方式并未作介绍。为此,我们应及时将最新的相关技术资料整合补充到课堂教学设计当中,使教学内容更具前瞻性和完整性。实践表明,这种变固化的课本为灵活教材的做法,可以扩大学生视野,既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也有利于教师养成一个良好的教学习惯,对教师自身的成长和课程教学目标更高层次的实现都具有现实意义。
(二)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模式
一是变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导法,教师从传授者角色变为课堂活动的导演,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课堂活动的主角。例如,在提示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把教材刻板的知识点细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题型,采用抢答、轮流答题或随机点名答题的方式推进课堂活动。二是尝试师生角色互换。先安排一段时间给学生预习教材内容,然后由学生就其中的知识点提问题,让教师来回答,最后由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的质量进行点评、补充和归纳。三是因势利导,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将课堂玩手机的消极行为变成积极的学习行动。例如,我们针对教材中出现的一些生僻的学术名词或相关的课外知识问题,让学生通过手机互联网去搜索答案,然后对学生提供的答案进行评价和小结。这种手脑并用、兴趣与学习相结合的自觉行动,学生不但喜欢,而且非常有效。四是改进课堂评价模式,将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作为期末总评成绩的重要考量,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参与、主动有为。实践表明,通过以上措施,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教学活动变得富有成效,师生在课堂中都感受到了乐趣和满足。
(三)尊重学生天性,满足实践需要
[关键词]消防;学科建制;实验室;同行评议
消防工程的学科建制与氧化燃烧学说和火灾科学的建立
消防工程学科在中国已经初步完成了自身的建制过程。回顾这段简短的历史,人们会注意到这个过程中的两次飞跃都与消防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火灾科学)的突破有关联。
1.1氧化燃烧学说的建立与消防工程学科的初建
拉瓦锡于1777年向巴黎科学院提交了(燃烧概论)的报告,建立起了为近代消防学提供科学理论基础的氧化燃烧学说。1871年傅兰雅口译、徐寿笔译的(化学鉴原)是我国首先系统介绍西方化学知识的著作。但由于这些知识传播的范围仅限于少数知识阶层,加上将正确的燃烧理论应用于近代消防的概念并未传人我国,因此,它对人们的观念并未产生较大影响。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它才较全面地被我国接受并得到广泛传播。由于氧化燃烧学说揭示了火灾的成因和条件,氧化燃烧学说很快就在消防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科学的火灾观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指出扑灭和预防火灾的科学方法。
直至20世纪50年代,作为防火、灭火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经典燃烧三角”理论才被国人逐步认识和深化。氧化燃烧学说的建立和在中国的传播,最终在消防领域中起到了树立新消防观念、提供明确的灭火方法等作用。比如《消防警察全编》中就对火和火灾的危害有了比较科学和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指出消防是世界文明进步的产物,社会越发展火灾越频繁,消防就越显重要;树立了建立消防警察制度的观念;还强调为更好的灭火,要遵守救护人命是首要任务的原则,同时还要调查水利和地理并不断改良器械,提出3种科学的灭火方法。这本书虽然介绍的是源于欧洲的日本的消防理念和技术,但是足以说明随着氧化燃烧学说的确立,使消防科学和消防技术水平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和提高。
1.2火灾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与消防科学的再建制sp;解放前,中国的消防科技主要是通过日本间接地向欧美学习,1905年清政府曾派少数人到日本短期学习近代消防。建国后的前30年以学习前苏联为主。为解决建国后中国消防科技人员急缺的问题,国家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聘请前苏联消防专家举办培训班,选派学员到前苏联进修,在人民譬察干部学校设立消防专业等。1957年8月15日,我国选派巧名干部(俄语专业)到苏联留学两年。学成回国后,他们分别在消防教育、管理、宣传、科研等方面为振兴中国的消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是中国现代消防科研、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消防教育开始兴起。
1956年1月9日在现在的中国刑警学院设消防教研室,增设消防专业。从留苏归来人员中选调8人担任消防教员,后历经周折的下放和重新启用,至1992年消防教研室和消防教育建制化,划归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2004年由武警学院开始招收消防工程专业方向的硕士生。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称“火灾实验室”),1992年由中国科学院批准边建设边对外开放,是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的我国火灾科学领域惟一的国家级研究机构。1996年就招收12名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生。此时,中国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过程基本完成。
火灾科学在我国的确立和发展,使我国的消防科技水平能在同一个平台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竞争和对话。20世纪询年代的H.W.艾蒙斯将质量守衡、动量守衡、能量守衡和化学反应原理用到建筑火灾的研究中,开创火灾过程机理研究的先河。爱丁堡大学的D.卓斯戴尔出版的《火灾动力学》系统地阐述了火灾科学的理论体系。
1985年国际火灾安全科学学会成立,其研究的领域包括伙灾化学、火灾物理、火灾动力学、火灾探测报警与自动灭火系统、被动防火技术、建筑防火设计、人在火灾中的行为、火灾风险评估、火灾调查、消防安全管理等。这标志着人类对火灾机理的认识从无知到近代的氧化燃烧学说,进一步飞跃到火灾动力学的研究阶段。
2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化与驱动模式分析
2,1学科的建制化与驱动模式分析
学科建制化问题是科学史学家与科学社会学家共同关注的一大课题。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学者们对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学科发生建制化的过程与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人类活动的建制化是指由参与此类活动的人们形成某种有秩序的社会系统的过程,它也是一组适当的价值、信念、规范在人们思想中获得内化的过程。学科的建制化则指处于零散状态且缺乏独立性的一个研究领域转变为一门独立的、组织化了的学科的过程。
在一门准学科发生建制化的过程中,其研究者需为之提供辩护,以促成一系列事情,例如,基本问题域的确定、特有的研究方法或程式的构建、学术规范的确立以及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等的认知、认同与学科专业刊物的创建、学术队伍的组织化与培养学术后继的机制化等为特征的职业认同。
学术活动要实现高度建制化,除在共同体内部要建立相应的教育与管理组织外,还需要使该领域内的成果为整个学术共同体与社会接受和运用,即内部成果外部化。学科建制化的核心是指该学科的内部的学术活动的建制,而且学科(核心是学术)的建制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故而学术活动也可以在较低层次上实现不充分的建制化。
判断学科的建制化是否充分,应综合考虑建制化得以实施的规模与程度。西方学者都强调教育系统与管理系统方面的指标(博士培养计划的设立、学术权威机构的效力等)。人们除了着重考虑学术研究传统或范式的自主性、创造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内在标志外,还应考虑学术的社会效应,看它是否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是否为社会所认同并赢得较为充分的社会支持,如新学人的进入、研究资金的投入等。因此,人们在研究学科建制化时,大多对学科内部某些价值概念或学术信念的内化过程给予特别的关注,而不单只是考虑建制化过程的种种表现,如建立学会、出版刊物、学术交流制度与规范、后备人才培养制度等。
学科的形成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其核心是该社会系统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与集体行为之间的互动作用,这个管理—控制系统又可分为权力系统与权威系统。与之对应,学科建制或再建制化的动力机制(学科建制化的驱动模式),可理想地分为权威系统驱动模式与权力系统驱动模式。
发端于学术权威学科建制化或再建制化的结构,以非强制的方式建立学术范式、互动制度及相应的教育制度,通过展现学术魅力与社会功能吸引新学人。在此模式中建制化过程历时较长,往往带有自主性与“自辖性”。
而发端于学术权力乃至于社会权力结构的学科建制化或再建制化,以强制方式规定学术范式、互动制度及相应的教育制度。该模式建制化过程历时较短,常呈现出“他主性”与“他辖性”。
当然两种模式在学科的建制化中是交织在一起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学科的建制化历程发端于权力系统。
关键词:火灾自动化报警;消防联动系统;设计与安装;调试与维护
中图分类号:X928.7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7
在当今的建筑设计中,火灾自动化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关的规范,在符合智能化建筑特征的同时,对产品进行合理的选配,力求做到安全性、先进性以及经济合理性。按照消防规定的相关要求,从自动化报警消防联动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方面进行概论,并借鉴高层建筑设计的消防建设工程,从而对消防系统建设提供经验。
1.火灾自动化报警系统设计的概念
我国有关于火灾自动化报警系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规范和方针,明确规定火灾自动化报警系统的设计必须遵循有关法规,确保使用起来方便安全。为了做到这点,应该了解建筑自身的功能与特点,使火灾自动化报警系统的设计与专业硬件设备相结合,在满足设备通风的设计要求上,再根据相关规范确定出总体的结构模式。
消防火灾的自动化报警系统起初的设置是为了能够在早期发现火灾隐患并及时进行预报,便于消防人员立刻采取救援措施,使火灾得以有效扑灭,因而在民用建筑中设置自动火灾消防系统。当在某一地区发生火灾时,通过探测器的检测,能够及时接收到报警信号并告知安全消防控制中心,确定火情后快速告知群众,并执行疏散指令,从而使相关人员和消防连队当即作出判断,采取相应措施,比如火灾排气机对烟雾的排散、开启送风机、排烟口的开通、电梯的迫降、切断非消防电源,进行火灾的抢救和防范。
2.高层建筑的消防工程状况
现在的商业办公楼和居民住宅区绝大部分都是属于电梯式的高层建筑,根据高层建筑设计的规范以及消防系统的设计规定,凡是高层建筑均属于特定保护的对象。它的消防报警系统主要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2.1报警的设施
报警设备包括多个部分,主要是消防栓按键、手动报警按键、火灾监测器、烟雾探测器等,这些齐全的设备组织,是消防报警系统发挥重要功能的关键组成。
2.2线路的传输
在发生火灾情况时,因为火势的影响,往往会影响消防设备的使用,因此,为了保证供电的安全可靠性,应选用高防火防热的绝缘导线作为消防设备的配电线路,以保证导线因为受热而可能发生的电路受阻,并且把消防的配电线路隐蔽于地下或者墙面中,包括通道上的照明设备线路。
2.3联动控制的设备
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在多种消防措施下进行协调合理的工作,以确保提供充足的逃生时间,此外,照明灯的疏散指示以及应急照明都应该按照严格的要求设立。
2.4消防控制室
消防系统都设有专门的空间,主要设在地下一层,里面配置了总线、多线联动的控制盘和自动化报警器,以及消防电话机和火灾语音播报器等设备。
3.火灾的自动化报警系统设计构成
3.1消防专用电话
按照相关规范,在消防自动化报警系统中,在主要的区域应设置消防电话以及分机,并且在各层楼的消防栓报警处和手动报警处安置电话插孔,这样可以保证消防电话总机与分机之间的通话连接,使得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向消防部分报警。
3.2消防供电环节
作为一级防火建筑,更应该着力于供电部门与供电电源的两个独立设计,保证在火势发生时能够提供强大的电力保证,因而,配电箱的配电形式宜为放射型,并且采用柴油发电机来发电,此外,每个回路的保护设置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以避免互相之间受到影响。而消防系统中专门用于接地的主线应该采用良好的由铜芯所制成绝缘导线,导线的截面面积也应控制在25mm2以上;其中消防电子设备的接地线与控制室端口之间的连接也应使用铜芯绝缘导线。
3.3手动报警按键和监测器的设置
目前的建筑通常都采用感烟探测器,具体上来说,结合探测地的区域面以及楼层的高度计算出应该设置多少探测器,并且根据探测器的平均通径来合理放置这些探测器,方便任何一个防火区域临近手动报警按键,而且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公共场所的所有出入口,手动报警按键应设置在较为明显的地方,高度也应合理,方便人们的操作使用。
3.4火灾的广播
作为高层建筑,消防系统中对于应急广播的设立,必须符合规范。在正常期间,火灾应急广播都会播放一些背景音乐来愉悦身心,并且在各个点都设置了扬声器,并兼备扩音器,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在相对较大的区域范围内播报指令,及时疏散群众。
3.5消防联动控制
消防设备的启停都采用集中式的控制,并单独设置专用的手动控制线。在监测到火灾信号时,应送至消防控制室,从而立刻控制消防设备的停止与运行,开启消防广播,把所有的电梯降到第一层,使用应急照明灯等应急消防措施。此消防联动系统的控制关乎整个消防工作的成功与失败,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设置备用电池以保证充足的电源。
4.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在对火灾自动化报警及联动系统的安装过程中,需要完成以下工作:一是完善竣工图纸,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实际改动,均应在图纸上进行标注;二是进行编址工作,并在图纸上相关的器件位置做标记,避免在安装中发生错误,而且标注的地址号会为联动器件提供输入号,依据实际情况具体显示出器件安装位置的报警点及名称 ;三是提高设备抗干扰性的能力,连接好设备的工作与保护接地,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等。
5.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统的维护
为了确保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统的运转工作,因此,在维修与保养的环节上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5.1感温探测器、感烟器及报警控制器的清洗
为了确保在发生火灾情况时,能够及时探测到信号,以便启动报警联动系统,实行消防救治,必须保证探测设备的正常工作,所以,按照相关规定,在投入使用的两年后,以每三年一次的频率将其送到专业的工厂进行彻底清洗;另外火灾报警在长时间的使用中会在电路板上布满大量的灰尘颗粒,使电路板不能及时散热而导致短路现象,因而应该随时进行清理,让控制器能够长期有效地工作。
5.2探测器加烟功能测试及防排烟系统检查与测试
探测器在大型的建筑中数量设置相对较多,所以一般都采取定时定量的检测方式,那么在测试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作好记录,避免下次检测到相同点;其次,在做加烟加温的测试时,也应做好笔录,便于了解整个建筑内所有探测器的工作状况;最后是对防、排烟系统进行检查和测试,观察阀体关闭的紧密性,并对阀体的安装和质量引起重视,还要定期检查每个联动风机,避免因为其中的阀体编程漏掉而不能启动防风机,待正常运行后,关闭相对应的阀门,确定消防防风机的运行情况。
6.结束语
总之,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在整体的项目上,应注重每个环节。除了进行科学合理的维护与保养,还应该注重系统上的设备质量、严格的设计以及安装和调试,在关键的时刻,让消防自动报警联动系统发挥应有的作用,紧紧把握好这些环节的工作,这样才能创建出高品质的消防安全事业。
参考文献
[1]徐东升.智能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1):12-13.
关键词:建设项目;方案比选;价值工程
建设项目投资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活动,同时也是一项高投入、高回报和高风险的事业。选择最佳的建设投资方案,不仅能改善人们的使用条件,还能为投资者自身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同时,良好的建设投资方案,还应较好地协调人、建筑和社会的关系,有利于自然与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围绕这一目标,本文深入探讨了价值工程理论在建设投资方案比选的中的应用模型。
1 价值工程理论
价值工程理论是一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它把提高功能和降低成本统一在最佳方案中[1]。价值工程中的“价值”是指物品的效用(功能)与费用(成本)的比值。功能是对象满足某种需求的一种属性。成本指整个寿命周期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费用之和,它由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两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以最低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就是价值工程活动的宗旨。
2 价值工程的工作内容
根据以上的工作程序和步骤,价值工程的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收集资料。在确定了价值工程的研究对象后,首先收集项目基本概况和业主的使用要求,以及相关的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资料。
(2)功能分析。功能分析包括功能定义、功能分类和功能整理。即首先确定分析对象的功能有哪些,其次比较功能的重要程度并确定功能的类型,如必要功能和不必要功能、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使用功能和美观功能等,最后用功能系统图来表示功能间的“目的”和“手段”关系,并去除不必要功能。
(3)功能评价。功能评价是用量化的手段分析对象的功能和成本,求得价值系数,它是功能评价的主要尺度。
(4)方案评价和创新。根据价值系数,对方案进行评价。若价值系数小于1,则原方案需要进行创新。首先是寻找是否有其他方法可能实现相同功能,尽可能多的提出改进方案;然后分别计算各改进方案的价值系数,对各改进方案进行价值分析,最终确定最优方案。
(5)方案实施与后评价。将与新方案有关的所以技术经济资料编写成正式提案付诸实施,并对实施方案的技术、经济、社会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而功能的实现是企业和用户共同追求的目标,故价值工程着眼于产品的功能分析[2]。应用价值工程理论,只有通过功能分析,才能了解现有功能的性质,明确功能的满足程度及各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研究功能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最终确定满足功能要求所需的最低成本方案。可以看出,良好的功能分析的前提是建立可靠的评价指标体系。
3 确定项目方案比选指标体系
确定项目方案比选指标体系的出发点是研究对象各组成部分功能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整个系统的影响,这就要将研究对象的各影响因素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考虑,建立递阶层次结构。这种这种结构即为评价指标体系。一个指标体系就是一个特殊形式的系统,由功能系统图获得的递阶层次结构就是确定项目方案比选指标体系的依据。
高校建设项目方案比选的指标体系的确定除应考虑功能因素和技术因素外,还应考虑项目所处的环境。环境的优劣不仅取决于物理环境本身,还受其周边建筑质量高低的影响。著名的建筑学家贝聿铭曾经说过:“建筑设计有三点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首先是建筑与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 [2]。高校建设项目方案设计首先应适应周围环境,与校园内的其他建筑融为一体,其次应注重校园文化内涵的设计,做到在该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下,建筑体现该校园的个性与文化。
高校教学实验楼是综合性建筑,其功能指标可涵盖的范围比较大,按项目建设的专业类别可分为:结构工程、给排水及暖通消防工程、电气安装工程、装修工程等。根据学校的实际使用要求,考虑建筑的教学和实验功能、建筑物的安全需求、建筑对校园环境的影响等,摒弃部分需要建设考虑的技术因素,其功能指标可分为[3]:
(1)基本功能
教学楼项目的基本功能就是满足学校教学的需要,即必须能够安全可靠地保证不少于 多少人同时上课和实验的教学条件,体现建筑的适用性。
(2)辅助功能
方案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还应考虑优化建筑造型。美观且独特的建筑造型、宏伟壮观的建筑形象使得教学实验楼不仅仅是一座功能性建筑,而且体现学校的形象,强化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此外,在建筑中应用节能环保材料等,以提高学校的投资效率,体现建筑的经济性。
(3)其他功能
建筑外立面装饰的类型和所选用的材料以及室内装修的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的舒适性。同时,建设周期也影响着项目方案的确定。
教学综合楼项目方案比选的功能指标体系如图2:
4 结论
指标体系的确定对项目方案比选尤为重要,本文试图确定了教学楼项目的方案比选指标体系,以期对价值工程的开展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乃静. 价值工程概论.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200
[2] 蒋丽. 基于AHP住宅建设投资方案评价的模糊多准则决策技术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4:8~12
工程识图分为建筑工程识图和安装工程识图两门课程分别讲授。建筑工程识图要求学生掌握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教师在介绍基本识图理论与制图规范后,可选取规模较小(6层左右的砖混结构或框架结构民用建筑)、平面较规整(如一梯两户,左右对称,房间数4-5个)的建筑实例,采用启发式方法,引导学生识读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建筑详图,让学生体会平、立、剖之间的关系。该课程教学的关键是要达到使学生能将构件在相关图纸中一一对应起来的目的,为工程量计算做好准备。在讲授过程中,不妨按照基础工程、主体结构、钢筋工程、砌体工程、门窗工程、屋面工程、装饰工程的讲授顺序,先讲理论后让学生看图,理论讲解与案例教学交叉进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将整套建施图与结施图完整而详尽地识读完毕。在学生学习了建筑工程识图的案例课程后,学校还开设了安装工程识图。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仍然可采用上述案例教学的思路,并且要注意安装工程识图引入的案例与建筑工程识图的案例应为同一建筑,即安装工程识图课程要讲授的是同一建筑的给排水工程、消防工程、电气工程等单位工程的安装工程施工图的识读。工程造价计量与计价理论课程阶段工程造价计量与计价理论课程开设的时间是在第5、6学期,主要包括建筑工程造价计量与计价、装饰工程造价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造价计量与计价、市政工程造价计量与计价四门课程,其主要的教学手段是讲授与板书。在此阶段,案例教学穿插于教学之中,主要应用于工程量计算规则和综合单价组价及费用构成的讲解过程中。在此阶段,案例教学中的实例可采用识图课中的案例,因为学生已完成了识读,因此他们会很有兴趣去完成该建筑的工程量计算与计价。在讲解工程量计算规则时,可以按照分部分项工程分解讲解。在工程量计算(如安装工程中管道的计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板书方式,首先选取案例中的部分内容(如J/1给水系统)做示范,然后再选取部分内容(如P/1排水系统)让学生完成,接着针对完成的工程量进行计价方面的讲解,并让学生进行练习。对学生在实践过程发现的问题或出现的错误,教师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改正错误。这样,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就可基本掌握计量与计价的内容。
工程造价计量与计价软件应用阶段工程造价计量与计价软件应用可分为工程量计算电算化和工程计价电算化两门课程。该阶段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给学生展示的是电算化的步骤和过程。在工程量计算电算化教学中,教师首先以识图课中的案例为例子来讲解软件计量原理,并亲自操作演示软件。然后让学生完成剩余构件的设置与输入,得到计量结果。同学们可对照彼此的计算结果,并探讨误差产生的原因,必要时由教师予以指导,待学生对该构件计量不存在问题时可进入下一类构件的教学。事实上,这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案例教学过程。当学生完成软件计量后,将软件计量结果与工程造价计量与计价理论课程阶段完成的手算结果进行对照,既可加深学生对计量与计价原理的理解,又可使学生掌握快速而高效的电算手段。工程计价电算化教学以案例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这阶段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工程计价过程中的细节操作,如人工费的调差、材料价格的录入调整、措施费的计取、规费税金的费率调用、编制说明的编写等等。同时,要通过此阶段的案例教学使学生注意掌握计价成果的完整性。工程造价管理理论课程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理论课程开设的时间是在第6、7学期,主要包括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建设工程监理概论等课程。这些课程的案例教学仍具有渐进性。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建设工程监理概论两门课程选择的案例比较多,而且多为小型经典案例,案例选择表现出的渐进性较弱。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案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别站在招标人和投标人的角度,对电算化完成的单项工程进行招标、开标、评标、决标的模拟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招投标程序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控制价与投标报价的区别。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要根据工程造价的阶段性、多次性,让学生按照工程进展各阶段(报价阶段、进度款支付、价款结算等)完成全部工程造价文件的融合、汇总、分析和总结,从而达到使学生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认知层次的教学效果。上述案例教学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多门课程运用同一个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渐进式案例教学的渐进性正是体现在工程造价系列专业课程的连贯性教学中。结合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相互联系及课程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把一个典型案例贯穿于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四个阶段的多门课程中,就能完成各个知识点的传授和训练,把工程全貌展示给学生。
案例的选择案例的选择首先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选择案例的标准是:所选案例要能体现理论知识和系统原理的应用,要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举一反三;案例的内容要具有内在联系性,以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次,用于教学的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采用的案例具有综合、完整、真实、典型性是实施渐进式案例教学的基础。由于案例教学是对课堂理论的补充和具体化,因此案例需要结合实际工程实践来选取,真题真做才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案例的选择还要考虑工程实例的规模及难度水平。如果选取的工程实例规模过大,一方面会加大教学成本(如案例的复印、打印、晒图等费用),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可能导致课堂教学时间紧张。如果选取的工程实例太过复杂,如包含地下室、玻璃幕墙等建筑装饰设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很难完成如此复杂的案例讲解,并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题目重复,也需要简化实际工程案例,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题目可基本与实际工程实践吻合。为了配合案例教学,在编写相关专业课程教材时,可将实际案例列为教材内容的组成部分。由于多门课程的案例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在编写系列教材时,同样的案例出现一次即可。因此,教师的教学也需要大量的配合与沟通。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传统的课堂教学容易使学生停留在被动接受的状态,并形成依赖习惯。案例教学则强调学生的自我导向型学习,重视学生个人的想法和意见,提倡学生的协作与创新,培养学生新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换为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广泛讨论的热情,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自主组成合作性“学习团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课堂案例讲解要为课后训练留下思考空间和余地,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学生课后大量查阅资料、图集及相关案例;案例的背景条件可能并不完整,例如施工工艺、施工现场的条件、材料暂估价、材料单价等,需要学生来确定和具体化案例的背景条件,让学生感受工程计量计价的真实过程。授课教师应具备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讲课时要根据自己经验和体会讲解案例。案例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促使教师深入实践、加强学习,从而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案例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和强化。运用案例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工程造价计量与计价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案例教学可以获得如下效果:(1)有效改善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工程造价计量与计价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具备工程造价管理的相关能力,适应工程造价专业本科教学的定位方向。(2)案例教学实践中取得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可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循环应用,并不断完善。(3)教学效果的改善是一个实践、总结、提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探索与创新,课程建设才能与不断更新的理论和工程实践保持同步,才能促进学科和专业发展。
作者:李海凌 陶学明 刘克剑 单位: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西华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一、城市管理人才社会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急需城市管理人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管理人才匮乏和知识背景失衡,加剧城市管理人才培养需求
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管理城市的人,专业化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决定着城市的发展效能和质量。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中观层次的城市管理人才、企业微观管理人才和国家宏观管理人才紧缺,急需一批在知识结构上文、理、工、经、管、法相互渗透、全面而完善的专业化管理人员。
(二)城市化加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催生城市管理人才需求空间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城市化率每年增长约为1.2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会伴随大规模的城市基本建设,以及层出不穷的“城市病”和不断推进的旧城改造,为专业化的城市资源经营和城市综合开发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人才需求空间。
(三)大力投资市政工程建设,凸显城市管理人才缺口及适配
随着国家和地方对市政工程的大力投资,以及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给市政工程注入了动力源,随着全国各城市加大市政建设发展和运营服务管理,使得人才缺口问题越来越凸显,专业人才的供给亟待解决。
(四)从天津市城市建设和发展来看,城市管理人才需求规模在持续增进
随着天津市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功能配套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发展,催生专业化人才的迫切需求。一方面,天津市近3年均处于城市建设发展高峰期。另一方面,天津市的土地和房产市场持续发展,为房地产项目、楼宇等管理带来了人才需求空间。
(五)突出和明晰城市管理专业定位和特色,放大城市管理人才需求供求匹配
目前,城市管理专业的就业领域涉及城建、国土、市政、环保、规划、房地产经营开发、物业管理以及教学研究机构等部门或企业。基于城市各个领域科学化管理,从市政基础设施到商务楼宇和产业园区建设项目运营服务管理,从市政企业、建筑企业到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管理企业都急需补充大量管理人才。
二、城市管理专业建设基础、目标及特色
天津城建城市管理专业是在学校城市管理学科群和学院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基础上,依托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着手筹建。在专业建设基础和条件上,学校于2011年组建公共管理系和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2012年获批自主设置城市管理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设立生态宜居城市与可持续建设管理研究中心。现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专业涉及经济、金融、管理、工程等领域,具有承担城市管理专业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基本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天津城建经管学院城市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设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综合训练中心、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实验中心、电子商务平台、微机应用实验室、管理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城市经济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36个),为本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和实习平台。
依托学校学科基础和行业背景设置,适应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基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发展理念为指导,明确了城市管理专业定位。其定位凸显服务城市微观层面管理上,突出在市政领域、楼宇经济领域、产业园区领域等建设和管理领域服务,以城市基础设施、公益性设施和生产经营性设施等城市建设与运营管理为主,兼顾城乡规划与产业优化管理为特色,培养适应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具备现代城市管理理念和思维,掌握现代城市管理理论、知识、技术与方法,接受城市基础设施、公益性设施和生产经营性设施等建设与运营服务管理实践训练,能在城市建设和管理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城镇社区、房地产企业、物业管理企业等,从事城市建设与运营服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先进城市管理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具有从事城市微观层面管理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天津城建城市管理专业建设突出以下特色。
(一)依托基础夯实、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城建类学科基础平台
天津城建是天津市唯一一所城建类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立足天津、面向全国,致力于服务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构筑了互为依托、相互支撑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城市建设、城市经济与管理、城市环境与生态、数字城市、城市文化等六大学科群。本专业正是依托这六大学科群,重点突出城市经济与管理学科群,具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学科基础夯实的专业依托学科基础和平台,保障了专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二)突出“一二三三二”人才培养特色体系
突出本专业“一个导向理念(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发展理念)、两个面向(面向天津城市微观管理、面向城市基层一线管理)、三个领域(市政领域、楼宇经济领域、产业园区领域)、三类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公益性设施和生产经营性设施)、二类强化(强化以城市建设工程项目运营服务管理为主,兼顾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强化建设项目建设前期规划分析决策和建成后运营服务管理)”的人才培养要求和办学特点。
(三)明晰和强化人才培养规格的差异性
与国内主要院校开设城市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看,天津城建设置本专业具体差异表现在:
1.培养目标定位方面。重点突出城市微观管理层面,强化具体某几个城市领域管理,注重涉及面精准和紧密契合天津和全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管理领域亟需人才培养的关键需求。
2.课程设置方面。本专业与其他高校课程设置内容相比,突出了城市不同领域设施建设项目前和建成后具体运营服务管理课程内容,比如开设招商学、城市建设项目环境质量与影响评价、市政工程规划、城市工程可行性分析、物业资产经营管理、客户关系学等专业课程。
3.毕业生就业方面。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包括政府机关、城市建设部门、城市非政府机构组织和相关教研机构从事规划、设计、社区管理、物业管理、城镇发展决策研究与建设管理等工作,而且注重突出学生能够在城市市政建设和管理企事业单位以及房地产经营开发企业、物业管理企业从事城市相关领域针对各类设施建设前和建设完成后的一线具体运营服务管理工作。
三、城市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天津城建对于城市管理的专业课程设置涵盖以下六大版块:
城市规划基本理论
该部分涵盖《城市发展概论》《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等课程,主要侧重于:城市形成的动因,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城市规划的任务和作用,城市用地分类、评价、构成和布局,项目建设规划控制,城市规划实施的目的与作用,城市规划实施的机制、原理等知识。
土木工程基本知识
该部分涵盖《土木工程概论》《建设项目管理》等课程,具体而言,主要侧重于以下知识的教学: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公路工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等土木工程的结构和施工技术等内容。
市政公用设施管理
该部分涵盖《市政管理学》等课程,主要侧重于以下知识的教学: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类型,城市水源保护及主要给水设施布局及城市污水量预测与污水处理,城市用电负荷预测与计算,城市供电网络,城市燃气输配设施,城市电信工程,城市垃圾收集和处理,城市工程管线布设,城市消防工程设施布设要求,城市灾害防范。
城市道路和交通管理
该部分涵盖《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等课程,主要侧重于以下知识的教学:城市综合交通构成,城市交通调查,城市公共交通结构,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城市交通枢纽设施类型与特点,城市轨道交通特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标准。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
该部分涵盖《城市生态学》《城市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主要侧重于以下知识的教学: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城市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评价目的、内容、程序与基本方法及综合治理途径等。
智慧城市管理基本知识
该部分涵盖《智慧城市管理》《物联网技术》等课程,主要侧重于对以下知识的教学工作: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遥感技术的基本知识及其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等。其中,核心课程涵盖: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行政学、城市管理学、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数字化管理、土木工程概论、建设项目管理等课程。主要专业实验涵盖:高级程序设计语言C 、应用统计学课程设计、建设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数字化城市管理课程设计、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设计、城市建设项目环境质量与影响评价课程设计等。主要实践环节涵盖:城市管理专题调查、城市管理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实习、毕业论文等。
四、城市管理专业建设发展的若干思考
第一,强化实践教学能力。建立3D虚拟仿真实验室、数字城市实验室、城市应急管理实验室,通过与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沟通,建设实习基地,以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为支撑,以需求为导向,针对所需知识及技能调整现有的课程体系,强化“课堂教学―实验室实验―基地实践”链式化培养。
第二,组合立体师资力量。任何专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交流和共识,特别是新生事物的建设和培育。因此,城市管理专业发展必须吸纳先进理念、优秀的人才,以开放的思维,组合立体师资队伍,将相关专业的教授、知名学者、社会需求方请到队伍中来,群策群力,共生共建。
摘要建筑工程档案是从建设工程项目的申报、立项、施工、竣工验收整个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必须进行整理归档、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像、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反映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真实过程,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因此,作为一项建筑工程,其工程档案必须得到正确有效的管理和充分利用,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 档案 有效管理 措施
由于建筑工程档案的价值,因而,对工程档案的正确管理和有效利用变得十分重要;但是,在管理建筑工程档案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管理者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员工提交竣工档案材过晚、提交的档案材料不够真实完整、没有先进的制度和方法来管理档案资料,以及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管理者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和提高。本文对在管理建筑工程档案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及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措施。
一、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档案是在建筑建设活动中形成的建设活动的实际反映和真实记录,对于企业来说,它的依据作用、凭证作用和信息储备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反映和记录与建筑物实物相符,是建筑物最原始的反映,保存价值很高。建筑工程档案记载着许多建设活动,例如建筑用料的检验、工序工艺、隐蔽工程质量检验以及其地下管线的敷设等等。建筑工程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建设工期、建筑物的总体造价以及建设工程的质量。由于建筑工程的档案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而,其工程档案管理的好坏,与建筑工程本身质量具有直接联系。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不当,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由此看来,规范地管理企业建筑工程档案不仅是建筑工程本身的需要,也是档案管理部门应该且必须的工作内容。这就是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在感受的过程中进行评价的结果。它是对建筑工程进行的包括工程性能、安全以及品质的一种比较综合性的表述。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审美观也迅速提升;这种审美观同时体现在建筑质量上,这就要求建筑具有一定的特性。建筑的这些特性从建筑工程质量方面来说,指的是建筑工程本身首先应当满足业主的需要;其次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然后是建筑必须拥有规范标准的技术;最后是建筑应当专注于文件的设计和满足建筑合同中所包含的条款。这些所有的建筑工程的特性,都是通过建筑工程档案呈现出来的,由于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的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和量化分析的采用,才使得在评价建筑工程质量方面有了一套精确的体系。
建筑工程档案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作用总结起来就是:它使我们对于建筑质量的评价从感观化的经验模式上升到以现状图纸和数据为依据的体系化模式。它可以是使我们在评价建筑工程的时候以建筑工程档案为基础,对建筑质量进行量化统计分析,从而对建筑质量进行综合测评。这种方法与以往到工程现场视察相比,其发展可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由此可见,建筑工程档案的有效管理对于建筑工程的实施意义十分重大。
二、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建筑工程档案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十分有用,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建筑工程档案的管理却存在很多问题:
(一)建设工程档案工作滞后。建设工程具有涉及单位复杂、周期长、阶段多和流程多的特点,使得建设工程具有工程周期复杂性和成套性等特点,由于看重经济效益,人们往往更重视工程实体,而轻视档案管理,因此,建设工程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往往不能同步进行、协同发展,再加上施工单位和独立分包单位往往为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赶工期追进度,造成了档案工作的滞后,影响了工程各方面对档案资料的利用,工程项目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分散、损毁和遗失的情况下,更是制约了建设工程管理工作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档案材料不完整不真实。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建筑工程档案不完整、不真实。有的建筑企业单位的工程项目归档率低,通常情况下,他们所负责的很多工程项目在竣工后就找不到工程的档案资料了,有的只能找到工程的主体档案,却没有与其配套的分包工程档案。这些配套的工程档案材料包括建筑的电梯工程、消防工程、燃气工程、园林绿化等等。甚至,有些工程信息出现了较大的偏差或是造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为了使工程尽早竣工验收,早点拿到工程款取得个人效益的最大化,某些人员会相互勾结,一起隐瞒和造假,甚至出现盖”萝卜章”的现象。
(三)档案管理模式和体制不健全。如今,工程文件的形成和档案的管理已经全部或部分实现了电子化,但在档案的安全备份和保存过程中,由于缺乏延续和统一性,使得工程档案的管理和数据库混乱,各参建单位工作标准不统一,各管理部门缺乏相互沟通,导致归档的工程资料质量不一,格式不同问题,使工程文档在价值挖掘方面的能力被削弱。也就是说,工程档案没有得到的充分和有效的利用。
(四)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基层单位、监理单位、总包及分包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他们在档案管理业务方面缺乏专业的知识,在相关的业务方面的技能也十分欠缺。
(2)有些参建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大,档案管理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一是他们十分轻视档案的价值;、
三、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回应:
(一)增强档案意识,在系统内开展档案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的学习。正确认识工程档案的重要性,让系统内档案相关人员变被动为主动,与各级领导达成共识,齐抓共管,提高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水平。
(二)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相应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要求各参建部门都应设立相应的档案机构,配备具有专业水准的专职档案人员,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建立项目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加强联系和业务交流,促进生成文件的规范和归档整理的规范。
(三)加大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档案资料管理技术水平。在建筑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建筑档案的管理也有了新的特点。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随之增大。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使之认清自身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势在必行。此外,必须培养专业的管理人员,从而提高档案资料管理的技术水平。
(四)充分利用现代档案管理手段,强化档案材料规范编制工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学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在档案的管理方面,我们必须摒弃那些陈腔滥调,采用新型的管理手段;此外,针对档案资料的规范与编制工作,我们必须加以强化,一个整洁规范的数据管理系统与数据库可以使从业者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四、狠抓关键节点,进行全过程管理,促成管理合力
(一)项目前期,建设单位应该根据档案工作的需要,明确档案工作分管领导和部门,建立档案管理机构,并配备具有专业素质的档案工作人员,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档案相关人员建立管理网络,畅通沟通和学习交流渠道。
(二)施工阶段,项目开工后,进行档案工作交底,制定档案工作规划,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开展档案专业检查和指导。
(三)竣工阶段,在项目竣工验收前3个月内进行档案专项验收,提出审查意见,敦促各参建单位完成整改,在检查确认整改完成后向档案管理机构提请档案移交。
五、结语
我国当前的建筑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建筑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采用建筑工程档案是我国建筑业的一大提高,是一个质的飞跃。但是,我国的工程档案的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在建筑行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绝不是一个好的势头。因而,我国建筑行业管理阶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我国工程档案的管理更加完善。只有这样,我国的建筑行业才能拥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冯慧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家真.电子文件管理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