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物理公式的用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8 16:35: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物理公式的用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物理公式的用法

第1篇

1 长度估测

一直完整的粉笔的大头直径约为1厘米,长度约7厘米。

2 质量概念

把粉笔折去一部分,不用天平枰测量就知道它的质量少了,原因是: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将一截粉笔放在天平上,使之平衡,再将粉笔碾成粉末状,天平仍平衡,说明质量不随它的形状改变而改变,质量是物体属性。

将一支粉笔折去一部分,它的体积小了,质量少了,但它的密度保持不变,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3 三种摩擦

用手拿住粉笔,这是因为手指和粉笔之间存在静摩擦。

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这是粉笔和黑板之间存在滑动摩擦。

用一支粉笔贴放在有一定倾角的书面上,如果粉笔沿斜面竖放,粉笔不滑下,如果粉笔沿书面横放,他就滚下来了,说明:在压力一定时,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4 有关力的概念

把粉笔拿到高处,然后松开手,粉笔竖直落下,说明:粉笔受到了重力,且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粉笔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它受到两个力作用: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将一截粉笔快速从侧面打击空粉笔盒,空盒向前运动,同时粉笔向后反弹,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 惯性

将粉笔头扔进空盒,利用的是粉笔头具有的惯性,衣服上贴有粉笔灰,用手拍打衣服,粉笔灰就掉下了,这也是利用了粉笔灰的惯性。

用书代替车,粉笔代替人竖在书上,模仿车的启动和刹车,观察粉笔的倒向,并用惯性知识解释。

6 能量转化

让高处静止的粉笔自由下落,观察到粉笔随高度降低,速度加快,这是粉笔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且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反之上抛粉笔也存在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

将一截粉笔放在弯曲的钢尺一端,松开手后,粉笔会弹出,这是因为钢尺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粉笔的动能。

7 分子运动及引力

粉笔在黑板上写字,能留下字迹,就是因为粉笔分子和黑板分子之间引力作用。

把粉笔折断,磨平断面,在断面上各滴一滴水,将此两面紧压,松开一手,另一端不会掉下,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将红色粉笔头扔进一杯水中,过一会水变成红色,说明粉笔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8 压强

将粉笔一端磨尖,用大拇指和食指紧压粉笔两端,发现与尖端接触的手指会凹陷和疼痛,这是因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9 热学知识

在冬天,用手分别拿粉笔和黑板擦的金属外壳部分,会感觉黑板擦金属外壳更冷些,这是因为金属是热的良导体,而粉笔是热的不良导体。

将一只白粉笔和事先涂上黑色的粉笔在阳光下晒相等时间,会发现黑色的粉笔温度高些,这是由于黑色表面吸收太阳辐射热的本领比白色强。

10 光学知识

将一支粉笔竖直在有阳光照射的桌面上,它身后有影子,说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坐在教室一侧的学生看黑板另一侧有反光现象,白色粉笔写的字看不清楚,这是由于光线在黑板上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看起来是白色,而光线照射到白色粉笔字上,也全部反射出来,也是白色,所以看不清。

在黑板上先用红色粉笔画一个图形,再用黄色粉笔描画一遍,就变成了橙色的图形,很直观地显示物体颜色形成的原因。

取两只相同粉笔代替两支蜡烛,进行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研究,效果也很好。

11 电学知识

第2篇

近年来,中小学教辅材料市场在满足中小学教学需求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规范中小学教辅材料的使用,现就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建立健全教辅材料评议推荐办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加强对教辅材料使用的指导,组织成立教辅材料评议委员会,对进入本省中小学校的教辅材料进行评议,择优选出若干套进行公告。各地市教材选用委员会根据当地教育实际和教科书使用情况,按照教科书选用的程序,从本省教辅材料评议公告中,一个学科每个版本选择1套教辅材料推荐给本地区学校供学生选用。

教辅材料评议委员会要包括中小学教师、校长、教研员和新闻出版等方面相关专家,确保其专业性和代表性。教辅材料的评议推荐要做到机会均等、过程透明、程序公正。教辅材料编写人员和被评议的教辅材料出版人员不得参加教辅材料评议推荐工作。

二、合理确定评议推荐的教辅材料范围。教辅材料评议推荐的种类主要是与本省使用的中小学教科书配套的同步练习册,根据他人享有著作权教科书编写出版的同步练习册应依法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也可根据教学需要评议推荐寒暑假作业、初中和高中毕业年级考试辅导类教辅材料。评议推荐教辅材料的学科和年级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经评议公告的教辅材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定价政策(具体办法另行下发)。免费提供教辅材料的地方可自行确定使用教辅材料的种类和范围。

三、认真做好教辅材料自愿购买和无偿代购服务。学生购买教辅材料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任何教辅材料,不得进入学校宣传、推荐和推销任何教辅材料。若学生自愿购买本地区推荐的教辅材料并申请学校代购,学校可以统一代购,做好服务,不得从中牟利。其他类教辅材料由学生和家长自行在市场购买,学校不提供代购服务。

四、严格规范教辅材料编写行为。教辅材料主要编写者必须具有相关学科教学经验和熟悉相关教材;各级行政部门、负责实施考试命题、监测评价的单位不得组织编写学生有偿使用的同步练习册、寒暑假作业、初中和高中毕业年级考试辅导类教辅材料。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学校组织开发面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辅助资源,免费提供使用。

五、大力加强教辅材料使用监督。省级教辅材料评议公告报教育部备案,抄送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纠风办。地市教辅材料推荐结果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教科书编写者编写的同步练习册将作为教育部对教科书使用情况评估的重要内容。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教辅材料质量和非法盗印的监督检查,保证出版质量。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教辅材料价格管理。各级纠风部门要对教辅材料的管理和评议推荐工作实行严格监督。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举报等有效机制,拓宽监督渠道。

第3篇

2.记忆中的那场雨初中生辅导 杜敏

3.爸爸的马铃薯刘永莉

4.追逐母爱彭高美

5.小鸟叫了

6.重访"秋思"之路田雅红

7.浓浓雪中情韦川

8.山里的孩子刘秀菊

9.因为有了你满艳

10.怎样利用位置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何方红

11.初中生辅导 换个角度写汤国铣

12.例谈轴对称的应用岳天桃

13.平方根与数轴陈仕川

14.物理量多种巧妙的间接测量方法马美芹

15.by和with大比拼张慧娴

16.begoingto的用法高桂华

17."不确定"的十种表达严双红

18.冰上巡回赛:荷兰人的狂欢节陈健生

19.望天门山李白

20.上海世博会掠影

1.聆听春雨王傲蕾

2.初春谭思柳

3.大自然就像母亲的怀抱吕贵萍

4.精彩瞬间牟琪

5.我的乐园刘忠祥

6.棋如人生王翔

7.西西初中生辅导 信箱

8."排比"修辞的妙用杨万灵

9.《送元二使安西》赏析罗德勇

10.耐人寻味的细节描写李赫然

11.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王昕

12.2006年贵州省中学生数学竞赛试题叶明亮

13.浅谈英语冠词杨昌清

14.浅议GO作名词的用法杨秀菊

15.一般现在时的"老谈新解"娄义益

16.学好历史,让我们更聪明张霞

17.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刘俊昌

18.未来"迷你飞碟"高空盯住你曾道红

19.黔地无闲草四处皆灵药金灵

20.台球神童丁俊晖走向成熟胡振环

1.昨天今天明天王一恒

2.躲雨记宋军

3.山路徐浪

4.我被感动了张玉梅

5.雪儿笑了张云

6.苹果里有颗星星石莉丹

7.如何分析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于明光

8.以景结情含蓄隽永——古诗的"尾景"欣赏李仰臣

9.作文结尾例谈张丽君

10.中学生写作如何积累素材陶玲

11.浅谈猜想型探索问题徐立荣

12.活用平方差公式巧解数字计算题杨武忠

13."have"与"make"用法面面观曾文秀

14.连词before的用法胡正宏

15.蒯通自救白庆顺

16.一旦机器人拿直武器……曾道红

17.首届奥运会趣事陈健生

18.贵州境内乌江梯级水电站简介范有林

19.我的美国之行邵璇

1.学会欣赏周闪闪

2.人生中的财富罗飞

3.又到叶落花枯时刘维琳

4.回家的路吴炜堃

5.初中生辅导 泪肖丰明

6.作文的思维方式汤国铣

7.语文知识易混概念辨识姜方

8.条件取值轻松解题罗运友

9.几何命题证明中的联想颜显成

10."填补法"在解题中的应用张本伦

11.解浮力题应注意的问题周敖影

12.英语书面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李琍

13.巧解"完形填空"张芳

14.天赋开阳金灵hHTTp://

15.莫把维生素C当"灵丹砂药"李晓琪

16.海洋动物也能知天测地王化清

17.月球上的四个奇怪现象刘吉顺

1.寻觅春天周四维

2.残阳钟亚亚

3.快乐悄悄地走了田珊

4.那一刻沈琴凤

5.我不哭向洋

6.池塘边的树郭彬彬

7.我的梦想龙雪梅

8.梦的童年张梦欣

9.手握希望初中生辅导 贾雅茹

10.初探初中文言小说的一般学习方法杨勇

11.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韦永灿

12.《滁州西涧》赏析罗德勇

13.逆用公式巧解题夏坤学

14.不可忽视数学概念的学习陆海泉

15.巧添平行线求角度赵静

16.巧学反身代词孙高敏

17.浅析一般过去式的用法张蓉

18.Some的用法知多少?冯骥

19.魏征是镜白庆顺

20.温带天然博物馆——长白山赵茗

21.军事仿生:盯住动物的眼睛曾道红

22.奥运奖牌——民族文化的精华陈健生

23.摄影作品欣赏

24.旷世奇才——达·芬奇

1.飘落的秋叶陈雪娇

2.让我们为你把泪水擦干张萍

3.童年往事写真杨坤

4.流浪汉·露珠·老大爷陈启荣

5.我迷上了古诗文邹依洁

6.数词在成语中的活用陈敏

7.作文没有标准答案汤国铣

8.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十大误区"龚荣明

9.谈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设元技巧黎贤友

10.破译"首字母"之谜陈顺

11.小议反身代词的用法杨春艳

12.英语学习"诗"二首丁银雄

13.国界上的奇闻趣事苏新民

14."聚宝盆"柴达木范怡

15.初中生辅导 东方金字塔凌莹

16.辉煌3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成就与展望陆秋实

17.改革开放30年之广西发展宋心台

18.马来西亚想当造枪大国曾道红

第4篇

学习没有固定的方法,它因人而异,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就要求教师从学情出发,尽可能地去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爱好和特长。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内在动力、学习能力进行因材施教。物理是一门探索性很强的学科,每个知识都蕴藏着探索的因素。我们知道,公式定理最初都是由假说猜想得到的,一个结论的得出,往往需要很多人经历几代的努力。一个结论往往需要特定条件的制约,例如,理想气体、忽略空气阻力等,而获得结论的方法却具有普遍性,可以广泛应用于物理知识的学习,物理问题的探究等方面。由此看来,学习方法本身也是一种能力,它比具有某种知识更重要,是终生受用的重要知识。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教法的研究,忽视学生学法的探索。而学习的效果由学生学习的结果体现出来,教法的成效要通过学生学习去检验。对于学法的研究,更直接运用于学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高一是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学生能否顺利进行学习,对他们高中的学习至关重要。很多同学升入高中之后,往往还采用初中那种背公式,背定义的做法,以致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差。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现状,我经常在授课时渗透学习的方法,或是开设学法指导课,让每个学生通过掌握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明确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高一新学期第一课对学生影响最大,它往往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指导作用。我充分利用物理序言课,讲解物理发展史,讲解科学家如何破解物理难题等等,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物理方法,为学生讲解学习物理方法的重要性。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液体内部静压强及浮力知识的内容比较熟悉,它也是初中考试的重点内容。新授课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复习初中的这部分知识,暴露他们在学习方法上出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利用一定的方法来解决,但很多同学无所适从,无从下手。对此,我指导学生利用条件推导规律,发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解决未解决的问题,很多同学都能用新的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在学生的心目中,认识到学习方法很重要,要取得好的成绩,必须有正确的方法来指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渗透学习的方法,通过方法的指导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创设学习情境,掌握学习方法

物理是自然规律的反映。学习物理,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模型和物理图像,指导他们观察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学会分析问题,了解规律的来龙去脉,从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前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物理科学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前人是如何学习的,他们获得了哪些学习经验,掌握了哪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因而取得了科学的成就。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对自由落体的研究,法拉第的“磁生电”实验思路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们探索知识的过程,它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最有利的明证。在讲述新知识时,教师要创设学习的情境,让他们能够主动观察测量,由自己归纳出学习的规律,总结出学习的最佳方法。当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思维过程,也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过程,通过两者的比较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向学生展示示范性的思维过程,学生将他们的思维过程逐一展示,能够使学生养成审题、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掌握好方法。

三、运用恰当方法,获得知识能力

任何好的学习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离开了具体的范围,就不是好的学习方法。在物理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法,了解它的适用范围,然后再恰当运用。方法的运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善于学习,善于运用,逐步形成获得知识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获得要经历一个过程,这样获得的知识最为牢固,这样获得的学习方法最具有应变能力。如在学习“变压器”知识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变压器的用途、结构、工作原理,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没有漏磁、没有铜损、没有铁损的条件下推导了理想变压器的有关公式。如果学生掌握了方法,即使条件发生变化,学生也能够将方法迁移,而不至于生搬硬套或是束手无策。96年物理高考试题中,出了一道“求漏去一半磁感线时,变压器输出电压为多少?”的多选题,一些学生在明确了实质不变后,将公式稍作修改,就自然解决了此问题。教学内容选择适当,学习台阶步步而高,就能够实现学法的飞跃。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语法教学;活跃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9-0142-01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而语言的运用除了语音、语汇以外,英语语法是规范英语语言的使用规则,使英语得到正确使用。如果没有语法作保证,句子就没有了正确与否的标准,也就没有了是否规范之说。而教学中过度重视语法或轻视语法的现象普遍存在,语法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学得吃力教师教得费力的现象更不足为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论述打破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种种做法,以改革初中英语语法课堂,以打造英语语法精彩课堂为宗旨,以期提高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质量。

1.情境法学语法,情景交融

情境法是新形势下教师们多采用的教学方法,其明显的优点是给学生创设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真实、生动的情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起到情景交融、寓知识于情景中的功效。

如,学习现在进行时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孩子们在为朋友Lily庆祝生日、举办生日派对的场面,教师问:What are they doing? They are singing and dancing happily等学生会脱口而出。教师可以让一位同学把英语课本递给老师,事先教师不妨趁学生不注意,放在一位同学的课桌上,趁学生找课本之际,问What is he doing? He cannot find his English book. He is looking for it.此情此景的创设,利于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

情境法的创设很多,如学习过去进行时时,创设地震的模拟场景,Timmy在睡觉,突然地震了;Timmy往外跑时,其他人也在疯狂地到处乱跑,此时砖头瓦块开始滑落,紧接着楼房倒塌等,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由运用,学生会争先恐后,沉闷的英语语法课堂将不复存在。

2.公式法教语法,有章可循

公式法学英语语法,听起来似乎很好笑。说到公式,教师们会认为是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专用名词;英语是交际语言,谈公式有点令人不可思议。其实,英语语法教学中,巧妙运用公式法,能使英语语法有章可循。

如,学习现在完成时时,虽然强调时间的句型在大纲中没做要求,但在练习中、试卷上也常常出现,因而适当拓展对学生的学习也大有裨益。例如,说奶奶去世5年了,有三种翻译方法:Grandma died 5 years ago. Grandma has been dead since 5 years ago/for 5 years. 如果想强调"5年",要用句型It is 5 years since Grandma died. 紧接着归纳这个句型为It is+一段时间+since从句,把它作为一个公式,遇到类似的句子套用就会事半功倍。学习过去进行时的when、as、while的用法,现在进行时、过去完成时、被动语态、不定式等语法时,都可以创造性地使用公式法,以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分-总-分"学语法,循序渐进

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们习惯于"块块教学",即按照教材的编排体例,先上卡通对话和导入、接下来毫无疑问是Reading、紧接着是Grammar等等,并且对话、课文中所渗透的语法一概不提或蜻蜓点水、一提而过,或直接说"语法中再学",如此教学,割裂了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导致语法课堂低效、无效,语法教学效果差等的恶性循环。要力改这些不足,采用"分-总-分"的教学语法的方式是不错的选择。

"分-总-分"学英语语法,第一个分是指分散学语法,也就是说,把语法渗透到卡通对话、导入、Reading中,对这些部分中出现的语法现象适当循序渐进、撒网式推进。如,学习牛津英语8B Unit3时,本单元的语法是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区别。如果按常态的"块块"教学,读对话、背诵课文后集中学语法,上一节语法课,这样的课学生死气沉沉、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不活跃就会司空见惯,见而不鲜。

而如果在学习Comic strip和Reading中,渗透二者的区别,比如卡通对话中有Have you used this before, Eddie? 和 This programme began an hour ago两个句子,如果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分析第一句用现在完成时、第二句用一般过去时的原因,二者在用法上又有哪些不同?这两种时态都和哪些时间状语连用等,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句子如此分析,课文中众多的完成时和过去时的句子也逐一如此多问几个为什么,为Grammar的学习打下基础。

有了Comic strip和Reading中分散学语法、渗透语法知识的基础,到Grammar中学习,逐步分析过去时和完成时的不同,到Grammar部分时,学生会感到已经轻车熟路,无论是讨论起来二者的相似还是不同之处,大部分学生会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做起练习,学生也不会捉襟见肘、迟疑不决。再辅之以"学讲模式"的有效运用,让学生学进去再讲出来,再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用合一",在运用中强化知识,效果一定斐然。

学完了Grammar,教师们习惯又进入块块教学,将语法又搁置一边,认为语法结束了,画了句号。其弊端也显而易见:语法部分结束了,不意味着语法学习的终止,语法学习不能就此止步,根据学习遗忘曲线,复习是必要的,"温故而知新"不能轻视。应该对这两部分中含过去时、完成时的句子再引导学生多加注意,多问几个"?";在写作中,提醒学生注意正确使用时态,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学习英语语法的方法很多,还有游戏法、交际法、表演法等方式学语法,实现玩中学、做中学。教无定法,教师只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语法课堂的"沉闷"将成为永远的历史,语法课堂定会绽放奇葩。

参考文献:

第6篇

1感受物理的规范美、严谨美

规范的格式、准确的措辞、美观整洁的书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物理公式要用到许多的希腊字母,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写好希腊字母,否则物理公式很难写漂亮.比如密度用ρ表示,是八年级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难写的希腊字母.笔者让学生从下往上起笔,并带有一定弧度,收笔圆润干脆,不拖泥带水.教师亲自示范,学生互相评比.选书写最佳的到黑板前示范.一定要让初中生写出的物理公式美观整洁.

初学物理,许多物理专有词语对八年级学生而言,是模糊不清的.教师一定要把这些易混淆的词语收集到一起,让学生仔细区别.比如“溶化、熔化、融化”三个词,用法是不同的,在学习物理之前,学生们通常容易混淆.

“溶化”指固体溶解在水或其它液体里.九年级化学“溶液”这一章用得较多.例如:“盐放进水里,很快就溶化了.”“两块冰糖搁进杯子里的水中,慢慢就在水里溶化了.”“一勺鸡精放到汤里,搅拌几下就溶化了.”“这种胶块儿放进酒精里溶化得比较快.”

“熔化”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这一章用得较多.例如:“当铁被加热到1535 ℃,且不断吸热,铁块就会慢慢熔化成铁水.” “激光产生的高温,能在瞬间熔化钢铁.”“大块状的沥青倒进大锅,加热后就熔化了.”

“融化”这个词,在文学作品中用得较多,文学色彩较浓.在语文上专特指冰、雪、霜受热后化成水.例如:“初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冰开始融化了.”“太阳照射不到的地方,积雪融化得比较慢.”“太阳升起来后,花坛上的霜慢慢融化了.”

“时间、时刻”这两个词,在学完机械运动这一章,就要让学生明白,这两个词在物理上其实有着严格的区别.时刻一定是某个时间点,1点整就是时刻. 时间是两时间点中的一段,比如“在滨江公园里,我们玩了20分钟”,这个“20分钟”就是指时间.如果借用数学语言表示,时刻是数轴上的一个点,时间是数轴上的一个线段.

“烟、雾”:“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雾”指的是悬浮在空气中的许许多多的小液滴.比如说浓硝酸,浓盐酸的挥发,能在空中看到白雾.而一般化学反应生成的固体小颗粒就叫做烟.比如说白磷在空气中燃烧.金属钠与氯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小颗粒固体,漂浮在空气中就叫做白烟.所以烟其实是固态,雾是液态.它们都不是气态.

“物质、物体”:“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没有不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但是物质不一定都能够组成物体,比方说,磁场是物质,但没有由磁场组成的物体.物体可以由不同物质组成,比如说桌面、桌腿可以是木头的,连接处可以是金属的.我们常用这样一句话让学生来体会“物质”、“物体”的区别:“铁锤和铁钉是两个不同的物体,但它们都是由同一种物质‘铁’构成的.”

区分了以上词语以后,学生会从内心里觉得:物理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规范和严谨其实就是一种美.

2体会物理的思想美

初中主要的物理思想方法有观察法、比较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理想化物理模型法、放大法、图像法等.在实际解题时,还要有能量意识和整体思想.从能量角度考虑,不必考虑过程中的细节,因而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有时能将题目运算大大简化,甚至不必计算就能将难题解决.

如图1所示,把一个质量分布均匀不可伸长的绳子的两端悬挂在天花板A、B两点上,如果在绳的最下端c处用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缓慢向下拉成如图1所示的“V”字形,则绳子的重心将

A.下降B.升高C.不变D.无法确定

即便绳子质量均匀,绳子的重心对初中生来说,还是难以确定.当用力将c往向下拉时,拉力对绳子做功,天花板对绳子的两个拉力由于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天花板对绳子不做功,而绳子在拉之前和拉之后,绳子的动能均为为零.所以,做功的结果只能是绳子的重力势能增加,绳子的重心升高.或者反过来,当撤消外力后,绳子会上下跳动许多次才能停下来,这是因为重力势能和绳子的动能在相互转化的缘故.也就是说,撤消外力后绳子的重心会下降.故拉绳子c处时,绳子的重心是升高的.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用系统观点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称为整体法.从整体考虑,可以使问题处理得到简化.

如图2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受到手持磁铁的吸引,整个系统的运动情况是

A.向左运动,越来越快B.向右运动,越来越快

C.运动状态不会发生变化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分析小车和磁铁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对于小车和磁铁整个系统而言,在水平方向上是不受力的,原来静止的还将保持静止.如果单独对小车或磁铁进行受力分析,都将麻烦而难以解决.

通过这两道题,学生一定会感到物理思想之美.

3体会物理的真实美

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在处理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常常采取这样的实验引入新课:取一个吹风机,让它竖直向上只吹冷风,然后将乒乓球放置于风口,左右移动吹风机,乒乓球一边随着吹风机左右移动一边跳舞.甚至我们还可以用一只铁圈从左向右凭空套过乒乓球.学生会很惊奇,为这种奇妙的物理现象所叹服.物理之美已经将学生牢牢地征服.这时,再来分析乒乓球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学生就会很感兴趣,水到渠成.学习物态变化时,我们把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为什么取这样一个名字呢?书上没有讲,笔者借机给学生补充并进行美的熏陶: 晶体是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周期性在空间排列,在结晶过程中形成具有一定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晶体在天然状况下通常呈现规则的几何形状,比如食盐呈立方体;冰花呈六角棱柱体;明矾呈八面体等.雪花是冰的天然结晶,所以会有规则的外形.其实雪花的个体是极其微小的,大约5000颗雪花总质量不过才1克,所以,很多同学并没有仔细观察过.教师适时推出一组雪花图片(见图3),学生大呼过瘾.大自然的神奇、物理的对称美,已经深深印入学生脑海中.

4领略物理的和谐美、统一美

给学生心灵上切实的震撼、意想不到的感觉就是物理的和谐统一之美,它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一个地质勘探小分队,在野外河边休息时发现了一种矿石,他们非常想尽快知道这种矿石的密度大约是多少,但是手中只有皮尺、直木棍和针线包中缝衣服用的针和细线,请你帮助他们利用现有的物品,设计一个测定矿石密度的方案,并推导出计算矿石密度的表达式.操作步骤如下:(1)在直木棍上选一固定点作为支点,用细线把直木棍悬挂起来;(2)如图4,使木棍在水平位置平衡;(3)分别量出悬挂矿石和石块的点到支点的距离为l1和l2;(4)将矿石浸没在水中,移动石块直到木棍再次水平平衡;(5)量出悬挂石块的点到支点的距离为l3(如图5);(6)计算矿石密度ρ矿=l2 l2-l3ρ水.

解析如下:F1l1=F2l2.

第一次杠杆平衡得

G矿l1=G石l2,

即ρ矿gV矿l1=G石l2(1)

第二次杠杆平衡得

(G矿-F浮)l1=G石l3,

即(ρ矿gV矿-ρ水gV矿)l1=G石l3(2)

由(1)和(2)可解得ρ矿=l2 l2-l3ρ水.

这时,引导学生回忆浮力一个固定知识块:一个实心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G,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拉力为F拉,那么物体的密度为:G G-F拉ρ水.

解析如下:

因为F浮=ρ水gV排,

所以V物=V排=F浮 ρ水g=G-F拉 ρ水g,

ρ物=m物 V物=m物 V物=G/g G-F拉 ρ水g=G G-F拉ρ水.

笔者再次引导学生:图4和图5的装置可理解为是一把秤,一把测重力的秤,在空气中的示数为l2,浸没在水中的示数为l3,这样两个题目的结果就实现了完美统一.和谐和统一在这道题中得到完美的诠释,美再次在物理教学中得到体现.

5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

物理规律肯定是美的,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同样蕴含着美.比如在物理习题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美学思想的指导下,从美的角度思考,有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减少错误的发生.

如图6所示的电路,三个电阻是串联、并联还是混联?一直以来,笔者发现学生对这种类型的题目比较头疼.笔者处理这道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先把三个电阻用不同的颜色区别开来,然后将电路进行等效转化,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学生觉得物理原来可以这么美,不必听老师枯燥的讲解,只要将图形变换竟然也能把复杂的题目弄懂.可以预见,学生一定会被物理所折服,并深深爱上物理.

第7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困难分析;应对策略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物理得分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得分偏低,甚至远远低于化学和生物;从平时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依然反映学不懂的拦路虎是物理……这样,“物理难”成了时下许多高中学生棘手的通病。如何有效克服这一“老大难”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认清“病因”,才能“对症治疗”。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分析存在的困难,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加强物理图像情景教学,通过观察和实验,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自己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并获得知识,检验所学物理现象及物理规律,以逐步消除“物理难”的负面影响,重新点燃学生学习物理的曙光,促学生成才。

一、学生存在的困难分析

(1)学生缺乏学习物理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

诀”,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受传统评价“物理难”的影响,提早打算学文科,因而一踏入高中的门槛就放弃了物理的学习;还有部分学生初中基础差,基本知识和基础训练不过关,升入高中后面临难度更大、深度更深、范围更广,专业性更强,理论、规律更加抽象化……使原本消极应战的学困生只能被动应付。

(2)基本概念含混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没有基础谈不上能力,有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重视基础知识,没搞清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对知识本质意义的感悟,没有把握好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位移与距离,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势能与动能、动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的关系含糊不清等。

(3)学习方法不当也是影响物理学习的制约因素。物理知识需要记忆的内容也是非常多的,单单物理公式高中物理课本中就有二百个左右。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我们仅靠机械记忆显然是不行的,应该以意义记忆为主,而理解物理知识是记忆的关键。

(4)学生缺乏正确的实物模型。教学多以平铺直叙的说教或抽象的讲授为主,缺乏形象化的物理模型,这样很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相脱离。例如对于悬挂小球的摆动问题,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解决,而对于小孩荡秋千问题却一筹莫展;对于小球过顶的圆周运动,学生胸有成竹,而对于汽车过拱桥的问题却显得束手无策。在反映实际问题的诸多现象中,学生思维容易受到问题的干扰,很难抓住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特征,因而难以从实际抽象出物理图景和物理模型,形成了认识上的思维障碍。如果能运用正确的物理模型,问题将会化难为易。

(5)学生缺乏有效的针对性训练。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表明:人的遗忘从刚刚接触就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这就需要学生学完每个知识点后及时通过练习并加以有效巩固,以减少遗忘。同时,在问题的应用上,学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认识和思维方式,久而久之,就认为物理是套用公式的数学演算而已,因而淡化了物理思维的训练,形成方法上的思维障碍。

二、解决困难的应对策略

(1)通过情感渗透、鼓励表扬等手段给予学生自信。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更是师生情感的交流活动。学生喜欢上科任老师,也就会喜欢上这门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一分宽容,少一些责备;多一分帮助,少一些疏远;多一分关爱,少一些冷落。要走近学生,设身处地去体验学生的疾苦,而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因小事小非而斤斤计较或怒火冲天。对于学生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差”,教师应用一颗包容的心去鼓励他们,缩短“师道尊严”的距离;对于学生取得的丁点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对基础差的同学,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可赞扬他们的某些思维独特;对基础好的同学,及时给予更高的评价,可表扬他们的思路清晰、分析综合能力强,让不同层次的他们都有成功感和成就感。

(2)指导学生灵活选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便是最好的。虽然学有法而无定法,但是总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教师可提供形象记忆法、抽象思维法、列表法、公式套用法、易混知识“对比学习法”等让学生揣摩。如对比学习法可把不同部分的学习内容相比较,防止相似概念混淆,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法。比如在加深对加速度的理解时,我们可对速度、加速度和速度的改变量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通过列表的方式从以下方面进行比较:物理意义、定义式、决定因素、方向、大小。

(3)精心设计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演示实验、小组实验,可摆脱单纯的传统说教,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实验过程中,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又锻炼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更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奠定基础。如对“弹力”一节的教学,其难点内容是对物体发生形变的认识,可取生活中的日常用品进行。实验1:用圆珠笔压放在平面上的海绵,演示笔杆与海绵的接触,观察平面的形变程度。实验2:用手弯直尺,感受弹力与形变的关系,可感受到发生形变的手指,直尺对于它所接触的手有力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感受物体所发生的一切,一则可加深理解,二则可增强记忆,三则可提高兴趣。

(4)做好科学有效的巩固训练。高考虽然把能力的考查放在首位,但无论如何都是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载体进行拓展和衍生。以课本知识为核心有时考查理解能力,有时却考查推理能力或分析综合能力,或以新颖的情景或新的设问角度考查同一知识点,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科学有效的角度上精选试题、研究试题、分析试题,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提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学会解答传统的基本题,建构正确的解题程序:画草图――想情境――选对象――建模型――分析状态和过程――找规律――列方程――求结果。教师选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题目可既加深学生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习惯,使他们考上理想的学校,促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陈浩.论如何突破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J].数理化学习,

2013(8).

第8篇

1力臂概念的建构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对物理概念建立过程有所了解,有些老师仍然受老教材的影响,从生产、生活中为了省力出发,引出羊角锤、撬棒等杠杆机械,围绕杠杆的用法和特点给其下定义:即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随后说明其关键词“力的作用线”而不是“力的作用点”最后练习画杠杆示意图,巩固力臂概念,可以看出,对“为什么要引入力臂概念”这一点教师未讲学生也未知.在新教材中,我们不妨将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得出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定义后,不要急于引出力臂概念,而是先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设计设计如下:

实验桌上给出器材:铁架台、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大三角板.

先让学生调节铁架台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达到平衡;再在杠杆两边挂上钩码,调节钩码所处位置使杠杆再次平衡,如图1所示.

接着的教学片断为:

师:请指杠杆上的支点、动力、阻力.

生:杠杆支点在O点,如果左边两个钩码对杠杆的拉力为动力,则右边一个钩码的拉力为阻力.

师:你们能否发现,在杠杆平衡时有什么等量关系吗?

(学生思考、讨论)

生:杠杆平衡时的等量关系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

师:由一次实验得出的这一平衡条件的结论,可靠吗?

生:不可靠,至少要做三次实验.

师:那么我们可以改变什么条件再做实验呢?

生:可以改变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即不改变钩码的位置而改变所挂钩码的数目.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动手实验.

(学生实验小组探究,在左边挂4个钩码、右边挂2个钩码时杠杆平衡,如图2所示.)

师:上述平衡条件的结论还成立吗?生:成立!

师:还可以改变什么条件进行实验呢?

生:改变所挂钩码的位置.

(学生实验小组探究,移动钩码悬挂位置使杠杆平衡,如图3)

师:上述结论能成立吗?

生:仍然成立!

师:我们从三次实验可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生: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点的距离”

师:力的作用三要素是什么?

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师:刚才的实验中改变钩码数目实际上是改变动力和阻力的大小,改变悬挂钩码的位置实际上是改变力的作用点,那么,我们还能改变什么呢?

生:还可以改变动力和阻力的方向.

师:钩码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怎样改变钩码对杠杆的拉力方向呢?

(学生思考、讨论)

生:可以去掉杠杆一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斜着拉.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此方法动手做一做.

(学生实验小组探究,拿去杠杆一边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斜着拉杠杆这一边,当杠杆平衡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4).

师:这时对杠杆的“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一结论成立吗?

生:不成立了.

师:这说明前面所得:杠杆平衡条件要不要修改呢?

(学生思考、讨论,陷入僵局)教师提示:把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测出来取代平衡式中的距离,有何发现?

学生实验:用大三角板测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代入平衡式,相等!!(学生惊喜、惊讶!)

师:由此看来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呢?

生: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师:这个结论对前面的三次实验来说,是否成立呢?

学生验证,成立!

师:看来,“支点到作用线的距离”是一个有物理意义的量,物理学上把它叫做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这样,杠杆平衡条件就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1L1=F2L2.

上述教学设计,让学生亲历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过程步步深入,最终发现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是有物理意义的,很自然地引出力臂概念,而且使学生清晰认识到力臂不是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加深了对力臂概念的理解.

2速度概念的建立

很多老师在讲授时,先介绍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然后引入速度的概念,强调s、t、v的关系,讲解速度公式在生活中的运用,怎样去解题.这样上课的话不是和小学数学老师讲解数学应用题一个样吗?学生本来对于这个公式v=s/t就很熟悉,自然而然学生根不会在意,也不重视这个概念.所以不防这样去设计一下:

师:本节内容我们和同学们将要学习一个重要的物理量――速度,同学们熟悉这个物理量吗?它的表达式是什么呢?

生:小学数学就学过,v=s/t(学生认为本节很简单).

师:你们问过你们的小学数学老师速度为什么要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吗?为什么不能时间除以路程呢?

(学生很茫然,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想过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

接下的教学片段为:

师:请同学看看这画面.

图5是观众在看运动员在进行百米赛跑你们能说出谁跑得最快?

图6是运动员跑到终点,裁判员说谁最快呢?

(学生讨论)

生:图5是运动员是同时出发的,用的时间相等,中间的运动员跑的路程最长,因而最快;图6是因为跑的路程相等,用的时间最少的跑得最快.

师:我们能不能这样去总结一下,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法);(2)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法).如是出现的是路程不相等,时间也不相等的情况下,你能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吗?

例如:飞机在2 s内飞行了1000 m,小汽车在120 s内行驶了3600 m,是谁运动的快呢?你怎么比较它们的快慢?

生:求速度不就行了吗?

师:求速度?什么叫速度呀?怎么求呢?

生:v飞=st=1000 m2 s=500 m/s,

v汽车=st=3600 m120 s=30 m/s.

师:这能说明什么呢?这样用路程除以时间目的是什么呢?

(学生沉思,不知所措)

师提示:500 m/s与30 m/s之间有何相同点呢?时间是不是都是1 s呀?

生:是的,是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法),路程越长越快.

师:我们能不能用时间去除以路程呢?

生:v′=ts=2 s1000 m=1500 s/m,

v′=ts=30 s3600 m=30 s/m,

这样是相同的路程比时间(裁判法),时间越短越快.(学生很兴奋)

师:根据我们已前的数学经验把路程和时间互为相除,也就可以把其变为“观众法”和“裁判法”.从习惯思维来说,我们总是数值大的表示快,所以速度就采取了第一方法“观众法”去定义.怎样给速度下个定义呢?

生:单位时间内物体所通过的路程.

师:根据定义我们能不能写出其表达式?

生:能,v=s/t.

第9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活跃课堂

一、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教师除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外,还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朗读物理概念

大多数学生认为只有英语单词或数学公式才需要大声朗读出来,其实物理概念同样需要朗读。因为朗读不仅仅是发出字的声音同时也代表着学生对概念的一种思考、理解和内化的过程。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明确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便精确地使用物理概念解决问题。

2.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应该懂得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初中物理涉及到实验的课程,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好奇感,比如利用计算机、图片、模型、幻灯片等辅助工具,创设教学需要的情景进行情境性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从而萌生想要更加深入了解物理的欲望。

3.“小先生”式探讨

由于物理教学经常性地要接触实验,而实验的进行则涉及实验的计划、组织和实施。教师需要利用物理学科的这个特点创设活跃的课堂,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可以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提前准备下堂课的相关内容,到新课开始时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言,内容可以是学生提前搜集到的图片、文字或是模型等。这个准备的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教学中的主体,从而满怀信心地参与到课堂中去,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二、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物理学科不同于英语等文科学科,要想学好物理就必须勤于动手、善于发现,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过去传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主动权,在生活中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深化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就教师而言,通过精心设计实验,使物理课堂充满乐趣,也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实验并组织和实施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教师予以评价。就学生而言,生活百态中都有可以跟物理相联系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应该善于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做中学,在做中求进步。比如外出登山时所携带的望远镜,可以思考它的成像原理、构造原理等;冬天脱衣服时会产生静电,这是由于什么引起的,采取什么的措施可以减少这种静电的产生等。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的特点在于它能够提供给学生直观、生动、清晰的表象和现象。如在演示铁球和羽毛哪一个先落地的实验时,由于外界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真实再现实验,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制造特效完成这个实验的演示。并且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控制实验进行的速度,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和难点,又增强了该实验的直观性,提高了教学质量。此外,许多教师习惯性地认为简笔画只适合于小学生的英语教学,但是实践证明,在某些物理课堂中也需要用到简笔画。在解释物理概念、定义时,若仅仅只是用文字表述给学生,他们可能较难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简单几笔勾画出一幅图,生动、形象地表达所要解释的物理概念。运用这种方法,教师易于解释,学生易于接受,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将物理课堂生活化

学生在课堂中主要学习的是间接经验,是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并不是要学生去发现未知的知识。初中生已具备相当数量的直接经验,学校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直接经验基础之上的。学生处于正在成长中的一个群体,求知欲非常强,好奇心也非常强,对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和现象都想有所接触,教师要利用这些优势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带入课堂,使物理课堂生活化。比如运动会上,计时员是看到枪烟开始计时,而不是根据枪声计时等。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倘若教师能够将这些带入课堂,定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心,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学习动机也就成功被激发出来了。在讲杠杆原理时,教师可以将日常用品如剪刀、起子、钳子、筷子等带到课堂。先把学生分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直接经验向组内成员展示物品的使用方法,一段时候后,教师再一一讲解物品的用法和原理,不同的物品使用方法和原理各不相同,教师还可以比较物品之间的省力度,这样的课堂才可以真正使学生融入到其中,同时可以学以致用,课堂气氛也就立即活跃起来了。

四、总结

物理知识的传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和解决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物理这门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非常突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如果不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知识只是短暂地储存在学生的脑海当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就会逐渐消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灌输课后多动手、多练习的学习理念,争取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如何减少噪音、如何更换灯泡等。学生只有认识到自己可以利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才会有继续深入学习物理的动力,才能真正学好物理。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