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业发展趋势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8 16:36: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业发展趋势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农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展望

农业是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依附的基础条件,就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情况来看,农业经济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也是将我国农业发展推向于国际化、全球化领域发展的基本动力,而要想迈开这一步,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能力,科学的管理模式,实践论证的经验学,再加上能够与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创新精神。而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仍存在一些对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的问题需要亟待解决。

1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1.1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相关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一直以来我国所实行的经济体系都是以原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这种经济管理体系的适应性比较弱,对现阶段农业市场发展以及社会结构发展很难适应,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经济管理的指导水平,进而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影响。经济管理机制作为农业发展中规范生产、经营模式的关键,一旦在这方面存在不完善的现象,就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经营等方面存在不协调的问题。1.2农业经济管理重视度不够。虽然农业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各地政府所重视的对象,并且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与经营效益,不断出台各种新规与政策,以满足农业发展需求,并对相应的经济管理提出不断优化与创新的要求。而这些政策、规定、要求只是流于一种口头传达的形式,在实际农业经济管理中,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并没有正确的理解与重视。这主要是由于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中仍存有传统的管理理念,仅适用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中,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在社会进步、经济进步的同时也需要管理理念的进步,认为农业经济管理和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并无太大关系,只要提高生产力度就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其不然经济管理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3管理人员没有较强的执政能力。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的实现是建立在相关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基础上的,而由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的相关管理人员对工作的重视度不高,在管理方面的执行能力比较差。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相关专业知识掌握较少,对管理理念认识不足,管理知识体系过于陈旧,管理制度没有有效落实,制约农业经济发展,这些都是管理人员执行能力不高、行政管理意识不强的主要体现,以此,加强管理人员执政能力非常重要。

2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2.1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管理已经进入到我国各个领域中,并在各领域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果,在信息化管理下,能够促进各行业生产规范、经营科学、效益提升,当然,将信息化管理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中,也是一个非常明智的举措。信息化管理是农业经济观未来发展的走向,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注重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进而才能有效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为未来发展奠定科学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使得管理制度更为完善,还能够促进农业技术更加先进,将农业科技成果逐渐引入到农业生产力中,作为重要的应用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经济管理在信息化的作用下,管理水平也会得到明显的进步,可见,信息化管理在农业经济管理与经济发展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更需要管理人员正确的意识到,引进信息化管理是满足时展的需要,更是满足农业经济管理与社会结构、经济市场、全球化进程的需要。2.2管理产业化。农业发展是我国产业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结构,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建设,实现专门的农业产品基地,提高相应的建设规划水平,并以国家相关部门所出台的相关政策最为基础,创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随之也成立了许多服务中介组织,基于利益政策的基础上,农业经济产业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提高了农业市场化。农产品基地逐渐增多,生产变得标准化,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有更多的农民加入到企业中,不但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提高了农民的收入。2.3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为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需求,不断创新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是其必要条件,使其跟上时代以及社会的发展,扫清农业经济发展路上的障碍,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平稳发展。因此,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政府和国家也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国家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加大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要不断开发先进的农业技术,适当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等,最终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3农村财务管理模式措施

近年来农村因为财务方面管理不规范导致明显与其发展农业经济不想融合,所以我们要尽快实施规范化管理,提高财务处理方面的知识与规范化财务管理组织形式、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都随着农村税费改革而相应的发生变化,农村财务管理需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必须加强规范化管理,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财务上的质量。首先,要把财务管理公开来看:统一规定具体日期为公开日;其次,则到问题应随时公开;二是要要求公开的地点要求各个村在交通重要的地方或者人多的地方设立固定的公开栏;三是规范各个步骤及公开步骤每笔经济都要经负责人严格把关来负责,一定要按照事先说的好的规章制度来办事,不能询私舞弊,根据对征用农村占地及补偿费用支付、管理和使用情况来进行深入的调查,检查出哪里存在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其次,是审计集体资金的工作是有质量上的保证要针对有些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的地方,农村各部门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来尽快更改对财务方面的资金管理要进行专项审计,找出不规范的地方,急结好的经理来推广给大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与此同时所有财务上的制度都要符合法律上的规定。最后,严格解决村级费用的问题明确专项资金管理的条例,规定由谁来设置村户头,拨付到哪里都要有人来统一管理,不能交别人代管对资金一定要严格采取有效规范的管理,这样不但能保证资金的安全还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能够在有限的数量里发挥到最大的功效。

结束语

农业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农民的自身利益,文章主要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为农业经济管理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合理化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崔晓琳.美国、加拿大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世界农业,2016(8).

[2]刘喜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5(24).

第2篇

关键词:农业产品;市场营销;批发市场

国外农业营销的先进观念引入我国,农户、农产品企业、合作社等的营销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开始研究市场,开始运用不同策略推出自己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等,至此,农产品的发展进入了市场营销的新阶段。

一、我国农业产品的营销特点

在现阶段,我国农业产品的营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农产品交易市场发展迅速,形成了各类专业市场,分布广泛。改革开放初,全国农产品交易市场仅有2385个,1990年时为9750个,其后,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2.3%,至2001年,我国农产品市场数量发展到了27167个,并且农产品市场的类别繁多,门类齐全,包括粮油市场、干鲜果品市场、水产品市场、蔬菜市场、肉食禽蛋市场等,其中部分市场的年成交额达到了亿元以上,规模较大。当前,全国主要农产品产区,基本都建立起了农产品交易市场,并在政府政策指导下,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完善相关市场功能。

第二,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的农产品营销体系,并向周边辐射,以构建全国统一开放的、覆盖产地与销地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农产品流通市场渠道。在农产品交易市场上,交易方式主要以摊位制为主。大部分农产品是以生产者―批发商(可以有几道批发环节)―零售商―消费者的营销模式进行流通的,而农业中介组织的蓬勃发展为实现农户与市场间的联结,推动农业市场化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三,超市作为农产品销售的渠道迅速发展起来。90年代初期,超级市场作为现代零售市场的一种营销业态,被引入我国,并很快发展壮大,成为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之一。大型超市一般与全国各地的农业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然后直接向其进货,这样,不仅缩短了流通的过程,降低了流通的成本,也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而且定期推出的特价菜价格还优于农贸市场。因此,超市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农产品交易市场批发、零售等环节的职能,再加上其本身的特点,如舒适的购物环境、标准化的服务、科学的管理方式、良好的信誉等,使其成为农贸市场有利的竞争对手。

二、我国农产品的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加大对农产品营销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在更高层次上建设完善的营销体系。在下一个阶段,政府对农产品市场的战略规划,应该把重点转移到着力提升市场质量的关键点上,争取在更高层次建立起全新的农业营销体系。

首先,对各级农产品市场进行统筹规划,根据营销现代化、市场化的要求,改革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战略布局。其次,重点加强各农产品产区批发市场的建设,提高生产区域化程度,形成集中高效的产地市场体系。同时,通过合理布局,建立起完善发达的铁路、公路等交通网络,完善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政策,有效联结农产品批发市场与集散市场,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也有利于产品的快速集散,保证供应。再次,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网络营销的建设。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起完善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套设施,包括农产品实时监测系统、市场结算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系统以及交易信息网络平台等。

第二,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注重提高质量与服务水平,实施营销品牌策略。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优质的品牌对于促进产品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良好的品牌形象不仅体现在它的外在符号、社会信誉上,更表现在它优良的产品质量与服务上。因此,实施农产品品牌策略,既要注重其品牌建设,更要着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相关服务,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

第三,积极推动发展农产品营销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要积极鼓励发展农产品营销组织,包括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各种营销专业人员等,将农产品与市场有效联结起来,缩短农产品流通的渠道,提高效率。加大力度培育一批农产品营销的专业经纪人,以现代的市场营销理念对农产品营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及实施,推动农业营销的发展,将农民引向大市场中,实现农产品的高效流通。

第四,政府对农产品营销的政策支持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在积极推进农产品市场化发展,充分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农业经济的同时,各级政府也应发挥自身作用,提出相应政策措施,完善市场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如采取补贴等财政支出的手段支持蔬菜等季节性农产品的流通,为农产品营销构建一个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其次,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时完善相关法规,规范农产品交易市场的行为,保护农业生产者及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将农业营销活动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合理推进。再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与监测标准,把产品安全与质量合格摆在突出位置,向市场提供优良的产品,以树立良好的品牌信誉与形象,这也是成功实施品牌策略的关键所在。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逐渐深入,国家为农产品的营销创造了越来越良好的政策环境,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自我创新、自我完善,推进农业产品营销能力的健康发展,逐步实现市场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纪宝成,吕一林.市场营销教程(第四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第3篇

我们结合农业网站的特点,根据网站、网民行为等客观数据对农业网站在2009年1-8月期间的发展情况进行盘点,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

一、农业网站的发展现状

目前农业网站的建设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农业网站的站点数目在09年1-8月期间有着显著的增长,总数达到29739家,八个月内增加了8183家,增长率达到38.0%,远远高于全国互联网站平均增长速度。从这一点来看,农业网站的发展并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加大对农业网站的建设力度,同时农业企业也积极建立网站进行电子商务的尝试用以降低经营成本。

中国农业部星系中心的负责人王法英处长表示,中国农业部对于农业网站的发展极为 重视。多年以来,不惜在各地各省市投入重金以加快整个农业行业的信息化、现代化发展。

农业部信息中心将从政府监管和政策颁布机构的角度,和CNZZ这样有作为,有实力的数据专业公司一起,共同开拓农业类站点的广阔市场。以具体的客观数据为依托,更为可观翔实地了解整个行业的关键数据。这非常有利于深化农业信息化改革的进程,非常有利于深入了解农业网络供求两端的具体需求。将大大加快规范和细化行业信息化政策的力度,进而优化整个农业行业的信息产业结构。

随着农业网站数目的增长,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更多农民具备上网条件,整个农业类网站的站点流量业也保持着一定的增长,截至到8月31日,全行业每天的独立访客和页面浏览数分别达到342626人和1206324次,分别比这两项数据2009年1月1日的统计结果增加了15.1%和19.4%。

尽管无论从行业站点数还是行业流量来看,农业网站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这些耀眼农业类网站整体数据的背后,我们依然能看到其某些不足。

第一,农业类网站的绝对数量还是很少,仅占全国所有网站的3.8%,这与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3%这一水平并不匹配,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也相距甚远,同时农业类网站的主要服务对象农民有6亿之多,农村网民接近1亿,农业类网站还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

第二,农业类网站的地域分布依然很不均衡,呈现了明显的地域差别,……%的农业类站点都集中在北京、上海等整体经济对农业依存度不高的地区,而在农业占经济总量比重较大的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类网站只占总数的……%,尽管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全局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网站在地域分布上的问题,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深化调整,不同地区的农业从业者所需求的农业信息各有不同,而本地网站在了解当地情况和提供相应信息方面更具优势,毕竟北京的网站很难了解贵州农村的确切信息。网站地域分布不均衡意味着中西部农业从业者很难在网上得到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信息。

第三,农业网站的独立访客整体数量太小,与每日超过一亿的农业相关从业者的网民数量差距甚大,这说明大多数农业网民并不访问自己所在行业的网站。而平均每个站点每天只有41.6次的页面访问数,这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农业类站点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网站结构的合理性和内容的可读性。

(点击此处查看大图)

行业搜索关键词同样是一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标记,行业搜索关键词越多,被搜索引擎收录的概率也就越大,意味着该行业网站的内容越丰富(在同一类站点中,出现于超过1%数量的行业站点之中的关键词,称为行业搜索关键词)。目前总数达到近3万农业类站点的行业搜索关键词数量仅为7852个,这与其它行业网站的平均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说明整个农业网站的总体有效信息量还比较少。

有竞价的关键词是指网站通过报价提升自己在该关键词上的搜索排名,整个行业的竞价关键词数则代表着该行业网站对于花钱提升自身在搜索引擎上排名的意愿。农业类行业有竞价的关键词数目为385个,这是一个很小的数据,说明整个农业类网站愿意花钱吸引流量的意愿还相当低,网站对流量不重视,其对网站内容建设也不会太重视。

每日通过百度链接点击进入农业类网站为43505次,平均每天每个网站通过百度这一国内使用人数最多的搜索引擎的链接而点击进入次数仅为1.5次,这一数字与前面关键词的数据是相符合的,关键词数量少,通过搜索引擎进入网站的数量自然也就很少。

二、农业类网站的访客情况

2009年8月农业类网站访客的平均在线时间为5.81秒,比一月的5.31秒略有提高,但仍比较少,说明大多数访客在农业类网站停留时间很短,访客对网站提供的多数内容并不感兴趣。这与前面农业类网站访客较少,关键词较少等现象一同说明了农业类网站的吸引力较低。

(点击此处查看大图)

通过统计访客所处地区的数据表明,95%农业网站的访客来源于国内,这与全国其它网站的访客来源基本相同,而在农业类网站的国内访客的城乡分布中,来自农村的访客比例占29.5,这与中国农村网民占全国网民的总比例相当,但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加快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访客的比例在一直稳步提升。

农业网站的最大受众应该是农民,农业网站中农村访客理应占据更大的比例,这说明现在农业类网站发展方向还没有找准,对农村居民的关注度和吸引力还不够。

CNZZ执行总裁张志强谈到农业站点近期的发展时谈到,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农业人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但并不是农业信息化强国。从第三方客观数据角度纵观农业行业近年来的发展,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进行一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先提高这个行业整体站点的平均水准。特别是为数众多的、最为贴近广大网民的基础站点群,这些网站的发展程度将奠定整个行业的发展基石。

(点击此处查看大图)

从农业类网站的整体的访客来路来看,24.9%的访客是通过直接输入网址和收藏夹进入网站的访客比例在稳步提升,从1月的20.92%增长到8月的24.90%,与此形成对照的则是通过搜索引擎方式访问农业类站点的比例从29.95%降低到25.51%,通过网址站和其他网站的链接方式访问农业类网站的访客比例均表现较为稳定,分别在36.50%和12.70%左右。

通过分析访客进入农业类网站的途径,我们可以看出,超过60%的访客是通过直接输入网址以及本地和网络收藏夹的方式进入站点,这部分访客对自己的访问目的地很明确同时对网站的回访率较高,而访客比例的不断提高也意味着一部分农业网站在不断的成长,成为访客的固定访问对象。通过搜索引擎访问网址的访客有着明确的目的性,这部分访客比例的下降也同样说明越来越多的访客在自己已记录的网站上就可以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同时也说明对农业类网站并不熟悉的新独立访客增长缓慢。

三、农业类网站的质量评价

在国内现有的农业类网站中,信息提供类网站占据着绝大多数,在政府建立的农业信息网站中,大部分已经建立了较好的结构框架,信息内容基本上已经涉及到农业、农民、农村的各个主要方面,这也是政府网站的优势所在,有能力,有条件为访问者提供综合权威准确可靠的信息服务。企业建立的网站主要是为了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宣传,在特定信息的提供上具有很大的优势。还有一部分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科技信息的网站,但这类网站在农业类网站的总体所占比例较小。目前还有一类主要针对农产品渠道商提供交易平台和行业分析报告的网站,这部分网站由于有直接的盈利途径,现在发展的也比较好。

尽管目前国内的农业类网站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发展结构,但从我们上面的数据分析中依然能够看到存在很多缺陷,最突出的就是多数网站的内容无法吸引访客,这些网站内容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目前国内农业类网站特别是地方较小的农业信息网站大多缺乏高质量数字化的农业信息资源,内容很少,许多信息浅尝辙止,缺乏有用的、针对性强的特色信息,很多内容也是互相抄袭,缺乏权威性及准确性,还有很多的无效链接。现有的农业网站数据库种类及数量较多,但大多规模较小,数据库的质量及标准较差,不能保证信息的查准率,缺乏利用价值。同时多数网站仅仅提供农业相关信息的原始资料,而没有进行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和深层次的挖掘。随着用户对获取信息内容的日益重视,信息消费者更迫切地要求得到高附加值的信息,即经过精心研究和领会之后被深加工的问题解决方案。

其次,很多农业类网站的时效性较差,内容更新不及时,或提供过时的信息。很多网站甚至还有当年百强的网站中的最新信息居然是08年的,很难想象更新频率如此之慢的网站如何能够吸引访客进入,又能够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信息给访客呢?

最后,很多农业类网站内容形式比较单一,网站页面结构较为雷同,这就造成了网站的观赏性很差,尤其是现在农业类网站的主要访客来源于对页面比较挑剔的城镇居民。网页的视觉效果将是衡量网页好坏的关键。网页制作包括文字排版,图片制作,平面设计,三维立体设计,静态无声图文,动态有声影像等。有些网站的页面存在诸如网络各层页面的风格不统一,页面背景各不相同,页面设计重复,图片处理粗糙,图片太大、太多,影响页面调用速度和文件下载速度,网页的字体大小、形状可随意改动以及存在错字、别字等等问题。

第4篇

关键词:西咸新区;都市农业;优势;劣势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3-0074-02

都市农业是在都市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提供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以及了解农村提供场所,是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功能集合于一体的产业。它是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延伸与渗透,是依托于城市、服务于城市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这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对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快资金积累,全面带动农村地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提高,建设统筹发展的城乡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西咸新区都市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从而有利于发挥西咸新区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明确目标定位,制定相应措施,促进西咸一体化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1西咸新区都市农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东距西安市中心10公里,西距咸阳市中心3公里,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规划区总面积882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包括空港新城、沣东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泾河新城五个组团。区内现状人口约90万,城镇化水平23%。行政区划涉及西安、咸阳两市的7个县(区),23个乡镇(街办)。在西咸新区发展都市农业有着多方面的优势。

1.1区位优势明显

西咸新区是西北各省通往西南、中原及华东的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区域内主要河流有渭河、泾河、沣河,分布有周、秦、汉等历史时期的遗址40多处,而且拥有立体化的现代交通网络。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开通了连接境内外77个城市的165条航线,全面覆盖了国内所有省会城市、重要工业城市、主要旅游城市,连通了首尔、东京、新加坡以及香港、台北等国际和地区城市。西安又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境内陇海、宝成、宝中、宁西、西康、襄渝等铁路四通八达。随着郑西高铁的建成运行及西安到兰州和成都高铁的建设,西安与我国中部、西南、西部腹地的联系将更加便捷,区位优势也会更加突出。公路交通方面,沪陕、福银、京昆等9条国家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市区到各区县及周边地区有西汉、西禹、西宝、西蓝等多条高速公路,公路交通十分发达。

1.2农业资源丰富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背靠秦岭,面向关中平原,境内河流纵横,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年降雨600—800mm,光热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资源十分丰富,适宜于粮食、蔬菜、林果、花卉、畜牧业的发展。奶牛、关中驴、秦川肉牛、生猪、兔子、羊、驴、鸡、鸭等养殖品种繁多;西安大枣、核桃、葡萄、石榴、西瓜、猕猴桃、杏子在全国都享有盛名,小麦、玉米、豆类等农作物和各种蔬菜、瓜果、花卉、药材等植物应有尽有。这些丰富的农业资源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1.3农业科研力量雄厚

陕西省科教力量强大,科教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是我国教育、科研中心之一。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民办高校36所,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特别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拥有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土工程、临床兽医学、果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等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此外,陕西省还有省部级以上农业科研中心20多个。总体来说,科技人才荟萃,科研院所云集,又与全国唯一的农科城杨凌相邻,具有较强的科研人才优势和技术整合优势,这也为西咸新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科技支持。

1.4合理的发展规划

规划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关键,规划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都市农业发展的成效。2011年6月13日,陕西省政府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会,宣布西咸新区正式成立,同时《西咸新区总体规划》。在规划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建设都市农业和城市建设高度融合的新区,发展以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外向型农业为特色的都市农业,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菜篮子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同时,西咸新区将在组团间的绿色空地结合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以文化旅游、农园风情、关中民俗和滨水休闲为特色建设生态田园小镇18处,以集约建设用地的立体城市模式建设重点示范镇,延续原有的乡村生活模式,形成“城市组团+绿色廊道+生态小镇”的城乡空间格局。规划对西咸新区都市农业在五个新城中的布局进行了详尽的设计和安排,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既有规模化的产业运作,也有个体化的家庭参与;既有农田、果园、菜园,也有优美小镇、屋顶花卉景观;既可以休闲、娱乐、观光,也可以亲身体验农家生活;既有传统农业,也有传统农业与休闲、教育、文化、科技、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即奢侈品农业)的高度结合。总之,合理的规划、形式的多样为西咸新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2西咸新区都市农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2.1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根据陕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见表1)

由此可见陕西省关中地区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农民一般为初中文化程度,且老龄化、女性化、兼业化趋势明显。

此外,关中地区农业技术人员共有2.61万人,只占到全体农业从业人员的0.42%,按职称划分,初、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0.27%、0.12%,0.03%。(见表2)由此可见目前从事农业的人员大多不懂技术,只是根据经验来种植农作物,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由于农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科技能力普遍不高,人们缺乏科技意识,对新科技成果、新技术信息反应迟钝,不能迅速接纳、消化、吸收新技术,更不能将之运用于实际操作中,这严重阻碍了西咸新区都市农业的发展。

2.2都市农业机会成本高

2.2.1农业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不断增大

都市农业劳动力的机会成本是其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就是转移到非农产业所取得的收入。随着都市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趋势明显,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增加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据2011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2011年,陕西省全年生产总值12391.3亿元,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9.8%,55.2%,35%,更多的青壮年农业劳动力为了增加收入而转移到二、三产业,这也导致都市农业劳动力缺乏,机会成本升高,阻碍了西咸新区都市农业的发展。

2.2.2农地的机会成本不断提升

农地的机会成本,是农地非农化的价值。理论上农地价值评估应该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但现实中受经济利益驱动,由于农业比较经济利益的低下,作为农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所能把握的仅仅是土地的经济收益和小部分返回的生态收益和社会收益,因此,转移中常忽略农地利用过程中的外部性,导致农地资源向经济效益较高的非农行业转移。这也会影响西咸新区都市农业的健康发展。

2.2.3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

与都市农业的要求相比,西咸新区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仍以小规模、分散化的家庭经营为主,大部分农户仍然在有限的耕地上从事着多种经营,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农业专业合作社发育环境欠佳,产业组织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3结论

综上分析,西咸新区都市农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利条件。因此,西咸新区都市农业的发展应该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立足自身实际,扬长避短,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同时,要广开渠道,多方面筹集建设资金;加强都市农业的宣传工作,以政府为主导,吸收社会资本,鼓励全民参与,更好地发挥都市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教育、休闲、旅游等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西咸新区建设成为一座现代田园城市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年—2020年):规划范围.

[2]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简介[EB/OL].http:///Intro.aspx.

[3]陕西日报记者朱剑,王睿.蓝图在握:力筑一座国际新城——《西咸新区建设总体规划》解读,城市:以人为本 田园新城.

[4]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08年5月27日http:///news-2169.

第5篇

    武威市凉州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设施蔬菜、设施畜牧业、特色林果、大田玉米等四大主导产业,充分体现了当地农产品生产优势与特色,产业化水平高,产业拉动作用明显。沿新建成的金色大道两旁正在形成大道两侧50米~100米范围为特色经济林带,向外依次为设施农牧业区、高效节水大田农业区以及外围生态农业区的带状农业产业布局。5.区位优势明显。武威市凉州区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邻银川和内蒙古、西通新疆,地处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置,处于兰州、白银、银川、金昌、西宁城市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和西陇海新经济带的中间地带,兰(州)新(疆)铁路、干(塘)武(威)铁路、连(云港)霍(尔果斯)公路贯穿全境,为兰新线与包(头)兰(州)线、包(头)中(卫)线的交汇点,是西部重要的交通隘口和区域中心,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㈡劣势因素分析(Weakness)1.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武威市凉州区农业生产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区域中低产田面积比例大,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田间工程配套率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定位没有改变。农业经济总量不够大、结构不够优、质量不够高、发展不够快的问题依然突出。2010年全区农林牧结构为68.7∶0.6∶30.7,粮食作物面积大(占种植总面积的68.5%),畜牧业、林果业比例小,农民收入渠道单一,收入持续增长困难。2.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脆弱。武威市凉州区水资源十分匮乏,全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9.66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933立方米,低于人均1000立方米的国际水资源紧缺标准,为全国平均水平2200立方米的42%,单位面积占有水资源量为8160立方米/公顷,为全国平均水平21450立方米/公顷的38%,属资源型缺水区域。水资源紧缺与农业用水浪费严重的矛盾并存,目前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全区用水总量的84%,农业灌溉水综合利用率约为0.55,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据甘肃省环境保护厅资料,2010年武威市凉州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27.07,总体环境状况“较差”。3.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武威市凉州区虽然农技推广体系比较健全,但机制不活,科技支撑、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普及推广能力不足。农业技术缺乏自主创新和自主开发,农民急需的新技术、新品种供给不足,导致农业发展内源动力不足,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4.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目前,武威市凉州区农业生产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占有绝对比重,土地流转面积只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5.2%左右,在缺乏大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下,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使得设施农业、畜牧业、林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不能上规模,制约了农业机械化、专业化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导致农业效益低下,农民增收困难,进而影响到农村经济结构中二三产业的发展。

    武威市凉州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㈠机会因素分析(Opportunities)1.国家加大对甘肃支持力度的有利时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要求全面推进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社会建设,努力把甘肃省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2010]29号),提出了把甘肃建成全国工业强省、文化大省和生态文明省份的宏伟目标。这些为甘肃,也为武威市凉州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会。2.国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机遇。2012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2009年11月农业部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2011年4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出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意见》,规划从2011年开始,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省选择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市区、农场,重点建设2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武威市凉州区作为第一批确定的十三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可以充分借助国家、省市对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支持,加快自身发展。3.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实施的机遇。《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明确要求,必须大力加强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加快流域内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通过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高节水型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发展高效节水现代农业,加快走农业产业化、工业化路子,建立与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产业结构,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武威市凉州区作为流域内重要的区县,借助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实施,将在发展节水农业、特色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加快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4.武威城乡融合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良机。2011年8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的通知》,确立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按照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总体规划,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2030年,凉州中心城人口达到58万人,城镇化水平由42.3%提高到75%,进入大城市行列,城市居民对主要农产品的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多元化。同时,富余劳动力更多地转移到非农产业,为加快土地流转,发展专业农户,推进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良好的机遇。2.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随着武威市凉州区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将更加趋紧,循环经济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将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水资源紧缺与社会发展矛盾越发突出,加快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仍然是“十二五”时期的现实矛盾。3.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升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一方面导致土地要素价格上升,另一方面也带来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农业土地、劳动力要素价格上升,农业生产成本高,导致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下降,农业副业化、农民兼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对农业的影响是深远的。

    武威市凉州区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选择与对策

    在农业基础条件、土地资源条件、光热资源条件等方面优势突出;在国家政策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石羊河流域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机遇颇多,但受资源与环境约束、农业整体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制约,现代农业发展既面临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也面临各种严峻挑战。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必须把武威市凉州区现代农业发展放到国家整体形势和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重新谋划发展大计,抢抓发展机遇,应对发展挑战,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突破制约加快发展的障碍,在突出区域特色中加快发展,在发挥比较优势中实现社会经济新跨越。㈠优势和机遇的把握针对优势、机遇,应牢牢把握,千方百计组织优势、抢抓机遇,围绕已形成的设施蔬菜、设施畜牧业、特色林果、大田玉米等主导产业,积极利用国家、省市政策和资金支持,进行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开发建设,示范带动全区乃至整个武威市现代农业发展。㈡问题与风险化解上述劣势与挑战,反映了武威市凉州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进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要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实施行之有效的工程、技术、组织措施,努力加大对农业(农田)基础设施和基础装备的投入力度,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改善生产环境;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和农民培训,健康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突出特色,改变劣势,迎接挑战,彻底突破产业发展的威胁与瓶颈。

第6篇

一、年轻化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档案载体从传统的纸质形式大规模地转化为电子、光盘等新型档案材料,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能也从传统的档案“物的传递”转变为“知识传递”和“信息传递”,其工作重点也从以往对纸质科技档案材料的收集、加工、整理、提供借阅服务转化为主要是对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并随时跟踪农业科研最新研究动态,及时为广大农业科研人员提供最新最前沿的农业科研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在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给档案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快速掌握信息技术并将其灵活运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为农业科研人员服好务,这是对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年轻人在这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现代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大量纸质和电子信息的产生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必将导致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节奏的加快和复杂化,任职年轻化是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敏捷地接收新鲜事物和从容面对日新月异的档案管理工作大环境。同时,年轻人创新能力较强,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容易使人不思进取、工作懈怠,不利于在工作上不断推陈出新,容易陷入“你交我才存、你用我才提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被动局面,使农业科技档案资源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甚至出现一些农业科技档案时间久了就无人问津的情况,白白浪费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不利于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档案在促进农业科研发展中的巨大潜力。要适应日新月异的档案管理工作未来发展新趋势,就一定要做到档案群体的年轻化,利于整体创造力的稳步上升和知识结构的快速更新,档案管理人员的年轻化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专业化

由于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长期以来都是服务、支撑于其他部门,造成其工作的从属性,因此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长期以来都不受重视,档案管理部门在各个单位中都处于边缘化部门,很多农业科研单位的档案管理员都是由机构改革优化下来的人员承担,甚至是照顾家属从业,造成从业人员学历层次混乱,没有统一标准,形成“谁都能做档案工作的局面”,多数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资历水平较低、专业知识欠缺,工作人员存在年龄老化、知识不足、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同时,由于档案管理工作内容枯燥、单一、没有突显度,不像科研工作可以通过论文、科研成果等形式来突显工作业绩,另外,档案管理人员待遇低,属于各个单位被边缘化的人群,因此造成许多年轻人不愿意进入这一行工作,特别是高学历的专业人才。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农业重视程度的加大,农业科技档案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受重视的程度也在逐步加大,档案管理人员的配备上也逐步趋向于高学历、专业化。尽管档案管理工作日益专业化,但是目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使用人才的标准,随意性较大。虽然有些地区举行了档案管理工作上岗前的培训考试,并发放了上岗证,但是并没有严格的规范与标准,培训时间短且内容表浅,流于形式。而在国外,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已建立了档案职业证书制度,建立了客观、公正、科学的职业资格考试体系,不同规格的档案机构、不同层次的档案岗位需要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考试。2004年,我国上海首先推行了档案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考试,对档案执业资格制度在全国的推行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可以预见,从业人员持档案执业资格证书上岗将是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复合化

第7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人才;现代化;信息化

1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1.1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农业经济管理中,我国的管理体制与管理制度发展不完善,难以满足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在有缺陷的管理体制下,农业经济发展失去活力,执行力不够,成为阻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与制度的不完善,使农业经济发展中各方利益的协调性降低。

1.2缺乏专业的经济管理人员

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在建设主体是农民的情况下,存在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我国农民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多为中小学毕业,高中或大学毕业的比例较低。农民没有进行系统的经济管理知识学习,管理水平有限,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度低,没有科学的管理方针和政策,没有先进的管理思维和指导思想,发挥的仅仅是简单劳动的角色。我国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度不足,政府没有认识到引进先进管理人才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专业管理人才极其缺乏。此外,较高层次的管理人才会趋向于到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发展,不愿意从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1.3缺乏资金支持,区域发展不均衡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趋势。城镇化与非城镇化建设是一对矛盾主体,政府的不重视致使农村与城镇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扩大。随着农业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多数农村地区加快了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城镇化建设,忽略了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农业经济发展,导致农村经济管理缺乏资金投入。农民在城镇化建设中会丧失部分权益,如土地自主权的转让、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等,导致农民土地权益受损,从而影响农民生活的安定,不利于农业经济稳定发展[1]。另外,农民虽然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得部分资金赔付,但是从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长远目标探寻,对于失去了生存资源的农民极为不利,也会导致一部分农业土地资源被占用,降低农产品生产的产量。加之我国国土面积大,各地方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导致政府出台的政策不能适应所有地区的发展要求。这是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2.1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目前,现代化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是适应农业经济高速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科学化管理是实现管理技术提升的有效手段。通过科学的经济管理方式,使农业经济发展可以不断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实现农业经济规范化、有序化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各个行业的技术革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体现了经济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环节融入信息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使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变更加便利,有助于实现农民增收[2]。政府部门通过对经济管理技术人员现代化技能的培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农业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有助于各种农业生产信息与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与保存,可以更加有效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

2.2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方式

农业经济管理最需要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技术的提升依靠管理知识的丰富化与有效管理经验的提升,加上管理过程中的民主精神,可以有效发挥各种人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新管理是管理技术提升不可缺少的形式。创新就是通过对人才的管理,通过改变人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人们的创造性,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人才的最大化利用,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目标。

2.3农业经济管理产业化

我国政府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后,促使我国农业经济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农业经济管理产业化需要建设农业相关基础设施,如农业经济合作社,发展农业经济相关的服务机构。这些机构的发展,可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产业化发展。相关机构通过利益联合,将农业经济推向产业化发展道路,促进农产品的市场化发展[3]。农产品生产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模式,提升农产品生产与服务质量,促进优质农产品生产范围的扩大,促使更多农民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另外,需要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市场定位,寻求产品发展,创造产品市场的良好未来,而这都需要产业化的管理模式来实现。

第8篇

关键词: 农业用水 进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TN94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我国农业用水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我国农业资源短缺,特别是用水的紧张,土地分配利用的不平衡的严峻形势所逼迫的。我国的农业高效用水和节水型农业的实行对我国国家的水资源安全和农产品粮食的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安全具有极其中要的影响地位和作用。而对于我国的农业节水问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高效用水和高效节水来实现解决。因此,加快我国节水型农业的新进展,用科学技术来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努力打造和我国国情相一致的现代高效节水型农业技术系统,这将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途径。

1现代高效用水研究进展

1)农业高效的节水技术策略。农业高效的节水技术策略主要从输水工程上和农业灌溉方式技术上进行探究。比如在河南,在农业用水的运输上,光在输水量上就能损失到60%左右,这是占全省平均灌溉输送水量的比率。而国外在20%左右。由此可见在农业用水中输送水的过程是很重要的。在这些方面我们可以进行高效节水研究,在渠道的防渗方面、渠道的配套方式上,低压管道的输送农业用水方面上进行节水研究。像滴灌等各种节水措施都可以使用其上。

2)农业的高效节水措施分析,在农田之间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实施节水,可以在限制作物的蒸腾上,抑制土壤的蒸发上进行探究。还有就是可以充分提高农田水的利用效率。可以通过抗旱育苗、限量农业生产、做好农田的保墒措施、高效节水灌溉措施,增加土壤的肥力等等措施。

3)节水管理措施,是在作物生育期内把有限的灌溉水量进行最优分配,来提高作物可吸收的根层储水和灌溉水之间的转化,以及经济产量和光合产物效率的转化。可采用抗旱灌溉、不十足的灌溉和低水量的灌溉等等措施,通过合理的措施来调节农作物对水分的供应,充分利用有效降雨的措施,提高作物对农田水的利用效率。采用低定额灌溉一般可节水30%~40%,而对产量无明显影响,只有科学的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健全规章制度与法规,才能使其他节水措施发挥应用作用,大力推广现有的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 用好水、管好水、使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2我国农业高效用水前景探析

要想实施我国农业的高效用水技术,就必须在农业高效节水技术中充分的利用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模拟的相关的高薪技术措施等等。当然这些技术不仅仅涉及的是农业用水管理的节水输水工程上的技术问题,亦不是把生物节水和农艺节水简单的连接在一起。而是在熟悉高效节水农业的实施技术的基础上,充分的联系水利学、工程学、农作学、遗传学等等,各种学科要充分的联系起来。把农业的高效节水结束措施定位在与水灌溉―土壤水保墒―污水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干物质质量―农作物的循环转化等等。此外我国农业的高效用水和节水技术措施也需要信息、生物、计算机、化工、水利工程、现代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的生物技术等等。为其科技含量的大幅提升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机遇?,深刻的影响着农业高效用水技术发展的进程?,其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在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与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现代的高新科学技术来对我国传统的农业用水技术进行改造和升级。实施各类先进的高效的节水技术和农业产品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成我国农业管理、技术、专利、产业、标准为一体的高效节水型现代农业。

1)目前各国对水位农业的服务政策已经非常的明确。如果能够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和高效的保护水资源就能保证我国农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进步。当前的立体化农业、新型生态农业、新兴有机农业、新兴设施农业等等模式都是高效节水型的绿色农业模式。特别是在地下灌溉、微型灌溉、营养液培植、膜下灌溉等技术措施都是可以采取的新型模式。2)喷灌机目前其研究开发方向是综合利用项目及进一步节能节水,其仍是作为大面积机械化解决大田作物节水灌溉的主要方式,近年在兼喷施农药和节能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尽管不同喷灌机各自的优势不同,但综合考虑其条件,软管卷盘式自动喷灌机、平移式全自动喷灌机及人工移管式喷灌机等是推广重点。3)目前的地下灌溉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普遍认为最好的和最高效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虽然在推广和应用的方面上还存在着速度慢、认可率低等等现象。但是依据这种技术的高技术含量,我相信这些理论实践会得到很好的研究和解决在不久的将来。4)在旱地农业设施高效全面的机械化保水保墒措施将大有发展的潜力。在这种技术上已经形成了很多种农业体系系统。像深翻深耕农业耕地技术、轮作轮休农业技术、保护性和带状耕植技术、使用化学试剂进行保水保墒技术措施等等。这些技术措施如果能够采用机械化的农业耕植系统将会给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带来很好的效果。

3结语

我国农业的高效用水和农业的高效节水是一个影响到世界每个人的全球性的用水问题。努力研究出人类同其他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微生物同土地、水、大气他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寻找出高效节约的用水方式和强有力的节水保护措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在科技领域里的首位研究课题将是农业节水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乐财.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2]雷波,刘钰,许迪,等.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用评价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10.

第9篇

关键词:现代农业;美国模式;日本模式;持续农业

中图分类号: F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5-0001-1

一、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基本模式

就目前来看,在世界范围内,按照现代农业的起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三种模式,即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西欧模式。

1.美国模式。美国现代农业模式的典型特征是广泛运用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生产的高装备、高效率及土地的规模经营。由于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农业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业劳动力的不足,为整个国民经济系统节约了劳动,因此也有学者把这种模式称为“劳动节约型”的现代农业。

2.日本模式。日本资源禀赋特征与美国刚好相反,人多地少,劳动力相对不足,因此日本农业最终选择的是一条通过大量增加使用化肥,采用优良品种以及使用精耕细作方法来增加农业产出的生物技术进步路线,重点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生产率,也称“土地节约型”的现代农业。

3.西欧模式。西欧的一些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以及意大利,农业资源条件界于美国和日本之间,既缺乏足够的劳动力,人均耕地又不多,农户经营规模中等,因此现代农业的起步方式选择机械技术与生物技术并进的模式,把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和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产业化,既提高了土地生产率,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二、不同模式背后的共同经验和规律

纵观整个历史过程,虽然发达国家各自的国情不同,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也各具特色,但是其背后却有着共同的经验和规律可循。这些共同经验和规律可归纳为:

1.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有一定规律,但要因地制宜,不断实践、探索和创新,不能照搬外国模式。

2.资源不是制约现代农业的主要因素,在小农经济的基本框架下也能够实现现代农业。只要合理地利用资源丰富带来的优势,科学地克服资源贫乏带来的阻碍,走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特色化道路,最终也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3.现代农业离不开政府的政策保护和调控。农业保护和调控是目前世界各国在现代农业过程中和实现现代农业后普遍采取的一项经济政策。政府对农业的一般调控目标是稳定和保护农业,主要通过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4.现代农业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劳动者素质。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最终的落实主体都是广大的农民劳动者。农业的现代化,理应包括农民的现代化。

5.现代农业是农业产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经营管理现代化的结合与均衡发展的结果。利用机械技术、生物技术以及新兴的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是农业生产力的现代化。要实现现代农业,必须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的现代化。

6.现代农业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工业化水平之上。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实现都有一个共同模式为:在农业的支撑下,工业化得以起步和加速发展,而在工业带动下的第三产业也随之服务农业,不仅给农业以新的技术装备、新的制度管理和新的市场运行机制,而且有效吸收机械化过程中产生的劳动力剩余,有力地促进土地的规模经营,实现现代农业。

7.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现代农业的根基和典型特征。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又一共同规律就是都建立了完善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它承担了农业的产业化、社会化,同时也是政府贯彻和推行决策的一个渠道。

三、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经济、社会、技术、生态等环境参数的变化,农业的现代化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前进要求。现代农业还存在着继续发展的问题。从以上对三种农业基本模式的介绍,及其模式之间的相同经验出发,结合以上环境参数的发展变化,我们可以将现代农业的基本趋势归纳为以下几点:

1.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基本上步入了 “石油农业”和“有机农业”的结合阶段,即“持续农业”。持续农业的主要特征是既能生产出足够的食物和纤维,又不破坏甚至能够保护和改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从而保护农业长期持续发展。

2.劳动最终将会成为稀缺品,劳动相对于土地的价格会逐渐提高。无论是以机械技术为起步方式的美国,还是以生物化学技术为起步方式的日本,最终都在朝着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同时并举,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的趋势迈进。这是由土地和劳动力的客观特性决定的。

3.在土地经营方式上,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有分离的趋势,这是土地规模经营的有利选择。从各国现代农业的实践可以看出,要有效地推广大型机械技术和其他科技成果,必然要求适度地扩大土地经营规模。

4.农业“旧四化”向“新四化”转变的趋势。“旧四化”即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农业水利化和农业化学化,而“新四化”则涉及到生技化、信息化、集约化和社会化发展,它涉及到信息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比如“智慧农业”、“精准农业”、“信息农业”等等。相对于“旧四化”而言,现代农业的内涵和外延也有了很大的扩展。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