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制造业成本核算优选九篇

时间:2022-02-10 03:56:0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制造业成本核算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制造业成本核算

第1篇

[关键词] 制造业成本核算;成本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7. 019

[中图分类号] F2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7- 0041- 03

0 前 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生产与经营应将成本核算看成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制造业企业中成本核算更是一个不可小嘘的内容。想要改善企业,就要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以及核算,成本管理与核算的更好,可有效提高制造业企业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发展。如果企业想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努力提升制造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水平,以使企业得到好的发展。

1 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一些不足

1.1 成本核算不受重视

现阶段,一些企业主要利用成本信息进行利润的确定,而在现代成本管理方面则很少利用。一些制造业企业虽然已经开始了成本核算,但是其管理机制还不完善,由于重视不够,使得一些企业连对成本进行控制的成本管理机构都没有,使得企业无法突破和发展,成本管理的制度体制不健全都是由于对成本核算不受重视导致的。

在对很多企业进行调查发现,有接近一半的企业不重视成本管理,制造业的小型企业尤其严重,在重视成本核算的同时,更要针对成本核算的人力资源管理给于足够重视,加强人员的后续补充力量,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并且调整管理中心,将人力资源管理与成本核算并重,打破企业成本核算的瓶颈,使得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目前,企业对生产经营的因素重视程度一般都是以开拓产品市场、成本管理、企业文化、技术研发为规律由强到弱排列的,由于企业对开拓市场的重视度更高,使得成本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始终得不到必要的重视。

1.2 成本核算理念落后

成本核算包括成本要素的确认,计量,归集和分派,企业对成本会计主要职能的认识,是企业正确认识成本要素的基础,成本会计是通过核算全部生产费来求得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的会计。由于成本会计有两个职能,一个是为财务会计服务,一个是为管理会计服务,但是现在大部分企业仍以服务财务会计为主,这种理念是一个绝对落后的想法。

所谓财务会计,是为对外的财务报告提供存货和销货的成本数据信息,而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决策者更好地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企业究竟以哪个作为中心,是取决于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先进程度的,在管理水平较好的企业中的成本会计则为管理会计服务,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信息,若是成本会计为财务会计服务,则会导致为决策者提供的信息不全不到位。

可见若是企业成本核算的理念落后,就会使企业在决策和把握时机方面大大落后于很多先进企业。但是现阶段,很多企业还没有这种成本会计核算的意识。

1.3 成本核算方法简单

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较为简单的成本核算方法,其中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和分类法。而在成本核算中最简单也是最基础的就是品种法,而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基础计算成本,这是最粗略的计算,它无法提品在各步骤的成本,所以在一些大批量生产及不需要提供分步骤成本资料的企业一般会采用这种方法,据调查显示,现阶段有近三分之二的企业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采用的是品种法,采用分批法的企业则很少。所以在制造业企业中这种粗略的计算方法就十分不合适。

连续式大批量生产的企业可采用分步法,分步法计算成本的是以每个产品经历的生产步骤为基础的,而分批法是以产品件别为基础来计算成本的,适用于小批的单件生产,分类法是指按照类别归集和分摊费用,并计算成本,最后在分别计算每类中各品种产品的成本,所以企业要根据不同的产品生产特点,来制定本企业适宜的成本核算方法,从而使得成本核算更精确。又由于目前国内大部分制造企业的发展趋势是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因此分批法是较合理的。

1.4 成本核算范围过窄

由于成本核算的范围不大,这使得成本管理职能的作用受到了影响。因为有规定严格表明企业必须使用制造成本法来对企业产品进行核算,所以存货和销货的成本也应当如此,由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法分为三个部分,它们分别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但是这样的分类却导致忽视产前和产后的准备和销售环节,而只重视了产品制造的过程,由于核算范围只是企业内部的消耗,对于外在环境成本的且没有考虑进去,再加上成本核算偏向于实物和资金成本,使得在人力资源的重视上大为不足。因为制造成本法包括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因为生产成本都将会被计入产品的成本,但是由于制造业企业如果采用成本法,就会使产品成本信息不足,所以,只有扩大成本的核算范围,加入和产品相关的期间费用,才会使成本核算更精确。

现阶段,只有少部分的企业会对期间费用进行分摊,往往这么做的都是一些大中型制造企业,对于小型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所以务必要使全行业都认识到以前成本核算的错误,从而减少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

1.5 成本核算外延不够

在现阶段的制造企业中,一般将产品成本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可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其他的生产成本将作为间接成本归集在制造费用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确定产品成本的重要方法是准确分摊制造费用,目前只有四分之一的企业准确分摊制造费用,而其他的企业只采用单一标准进行分配。又因为制造费用含盖内容较多(如机器设备和厂房的折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等),所以在不同项目的情况下,由于消耗方式的不同,如果采用单一标准进行分摊,就无法正确的反映产出与消耗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产品的成本核算出现误差。

因为人工工时的标准适用于产品成本以人工费用为主的情况,但是由于机器设备、直接工资都会在某种情况下出现差异,又一次的导致分摊结果缺乏准确性。因为产量标准适用于产品品种单一的制造企业,所以在机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如果用公司标准做为测量的基础,就不能更好地反映产出与消耗之间的关系,所以要将成本核算进行外延,从而使核算的范围更加全面。

2 加强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措施

2.1 落实各层次成本核算目标

在一些制造业对企业成本核算不够重视的情况下,应当对企业实行责任成本管理制度。通常应先明确各个责任成本中心,比如对于大中型的企业一般建立三个层次的责任中心,先由厂部和各个科室组成第一个层次的成本中心,以财务部门为总的责任机构,由他来对成本核算的各部分工作进行监督,加以具体的指导,在财务部门的协调下对各个科室的成本进行汇总并整理出来;车间作为成本中心的第二个层次,是负责各个班组的成本情况进行收集和汇总的工作的,班组作为最后一层的成本中心,是负责最细小的工作,也就是对单元的成本进行核算。

并且建立成本管理机制,加强对企业内部的成本支出的核算,使得企业资金能够正常运转,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可见企业的管理体系是有多么重要,这也是以企业对成本核算的重视为前提的;加强对成本核算的重视,还包括制定责任范围,包括对各个中心的生产经营角色和业务范围进行责任划分,明确每个部门的考核范围,使得最终的责任成本由其各部分的可控成本组成,为了强化目标,可以将不同环节的制造费用分配到各个责任中心,再配合责任成本核算和分析体系的建立,从而使成本核算更加精确。

2.2 改变落后的成本核算理念

现阶段成本会计的基本职能主要是服务于财务会计和服务于管理会计。而往往大多数企业都选择成本会计服务于管理会计,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更好的发展,所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地将财务会计转化为管理会计服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吸取其他企业优秀的经验,在他人走过的成功道路上不断节俭,转变自己落后的成本核算理念,同时,要想使企业的会计职业升华,就不能单纯计算企业的财务数据,加入对企业成本的核算,不断吸纳由管理会计提供的报表数据决策。只有这样才可以不仅为企业发展方向提供决策,更能为企业立下长远的发展目标而提供支持,所以要想让会计职业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就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层次及增强成本核算的管理理念,使得企业长远发展。

2.3 选择适当的核算方法

现阶段,基本上所有的企业都是采用单一的方法来计算成本的,由于实践的不同,如果采用一种方法计算所有,会导致眼中的不精确,尤其是制造业企业不同的生产规模,必须根据特殊情况采取合理的方法。虽然简单的成本核算方法能快速的得到结果,但是如果面对同一产品不同生产订单的时候就会导致较大的成本差异,所以要想得到更精确的数据,就必须改进现有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并且掌握不同的核算方法。企业可以将不同的制造费用进行合理的划分,再根据不同性质的作业标准制定相应的分配策略。

而如今的制造企业变化非常大,原先的分配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现有企业的发展,所以应当对成本核算的方法进行不断调整,如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它可以为企业降低一定的资源消耗,但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管理水平以及拥有资源共享的网络管理平台,因为这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核算方法,它是指将核算对象进行细化,分为不同的作业,由于每个作业会有不同的成本动因,以此来核算每一部分的物资消耗,最后再用汇总出的合计成本来反映本企业的最终产品成本。同时对于费用分配的标准,一定要具有合理,还要简单易行,在分配材料和计算方式上都要操作简单。同时企业可以采用以人工工时为标准作为分摊的依据,这种方法通常在产品成本以人工费用为主的时候采用。同时引进科技力量,如采用新兴的ERP管理软件系统,可以为成本核算提高效率,所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自动化和科技化水平,加快公司的软件更新进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成本核算。

2.4 确定成本核算的范围

根据现阶段新型的企业财务规定,在对企业成本核算的时候,制造业企业必须采用制造成本法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企业通过运用制造成本法,使得产品费用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不同的费用有不同的归属,生产成本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这是为了防止产品成本信息不足而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是,现实情况却是,仅有少部分企业对期间费用进行了分摊,这其中基本是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的身影寥寥无几。如果企业在对以往这种不正确的核算范围进行认定的话,将会导致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大大降低,从而使企业陈本核算不精确。所以在财务报表中,有必要将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在制造成本法计算后才予以公布,不仅要将产前的费用计算入成本,更要考虑产后费用的计算,不能落下每一个环节,同时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成本支出,既包括人力资源成本也包括机械设备成本等。同时还要继续加深企业核算的内容,不能仅仅是现阶段的表面功夫,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加大核算的力度,使成本核算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各层面。

2.5 将核算成本进行外延

针对企业的成本核算外延不够的情况,可以利用现阶段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使每个企业重视到知识产能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如今无形资产及资源的创造发明成为产业经济的主力,由于生产成本的结构不能仅仅依靠无形资产摊销到的费用反应,只有通过正确的反映产品成本的实质,才可以将知识资本合理的应用到产品的分配中,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使得成本核算合理外延。

3 结 语

对于企业成本的核算和分析,是每个企业都应当重视的问题。尤其是在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制造业企业更应降低产品的成本,立足长远,精打细算,以低成本作为自己的价格优势,同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核算管理办法,使每个月的成本都清晰的反映在纸面上,并且可以对未来一段时间内资金的运用情况做出一些预测,以便在市场经济中稳住自己的份额, 扩大销售收入,为企业更好地发展做出努力。所以要坚持克服原有困难,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合理的成本计算,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利润额度, 逐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周裕军.制造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现状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36).

[2]邹薇.对制造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现状的几点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21).

[3]金晓庆.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及完善对策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5).

[4]辛志平.当前工业制造业成本核算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

第2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 成本核算 问题 施行措施 探讨分析

一、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中存在的一些成本核算问题

(一)没有明确成本计算目标对象

进行成本核算最本质的目的及要求就是准确计算出产品在产生过程中消耗的所有费用,进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准确的发展决策,或者适当调配各项因素,促进获得更大社会经济利润。明确目标对象是成本核算工作中的重要因素,可以正确区分并显示每个类型产品的费用情况。但是部分机械制造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严格遵循成本核算相关要求,即使企业生产产品类型繁多,都以之前既定的某个目标对象作为标准来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最终各个类型产品成本核算结果都基本相似,但是其实际耗费人工及材料费用之间却存在明显差别,另外费用分配、实际销售价格也不相同,企业经济效益就受到严重损害。

(二)不具备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标准及分配制度

企业在实际生产活动中会产生两种费用,即直接与间接生产费用,应该选择适当的核算标准将这些费用合理划分至相应产品中,才能顺利开展成本核算工作。但是部分机械制造企业并没有给予成本核算标准问题足够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正确分配产品消耗费用,甚至有些企业为了迅速完成核算工作将员工工资当作所有产品的成本核算标准,导致实际费用与计算结果之间出现显著差异,阻碍企业的健康运营。按照目前会计成本核算要求,必须经过部门及产品两个步骤来对生产费用进行分配,但是由于这两个步骤在分配过程中所遵循的标准存在显著差异,因而导致标准要求及实际分配情况之间的出现明显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半成品、零部件加工费的核算,只能提成品加工制造成本,依据成本核算现状,各车间产品间接领料及非产品直接性消耗,由库管部门每月汇总向财务部门报表,财务部门对此部分领料及物耗、工资、统筹“五险一金”、汽车费用、维修费用、水电气费、折旧等分类计入制造费用,再按工令号材料消耗摊计入产品成本,所以一般的成本核算工作,制造费用没有细化到产品零件、半成品、在制品成本中。

(三)使用错误的成本计算方式

在进行实际核算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对结果准确性起到重要影响,部分机械制造企业使用错误的计算方式,进而使最终数据产生偏差。准确来说应该将每个产品在生产直接产生的人工工时分配到人工费用里,另外依据一定原则将间接人工分配到每个产品里,注意满足平均要求。但是企业无法独立完成一些产品的生产,或者将对于自身企业生产成本过高的产品外包给其他企业,企业支付费用相当于生产人工费用,这样一来企业原本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成本费用变成了产品里的人工费用,只能按照间接人工成本费用一定原则平均分配到各个产品中去,就容易造成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不准确,不能正确的反映各个产品的准确成本。其次,由于企业的成本核算以成本支出的原始凭证作为入账依据,比如说领料单、购置发票等,但是制造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从外部采购大量的零部件,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在产品完工之前,企业经常不能及时收到外购件的发票等票据,因此,这部分外购件的费用不能计入产品成本,使得产品的成本低于准确值,由此便会造成企业的利润虚高。

二、正确开展机械制造业成本核算的有效策略

为了更好地对制造业企业的成本进行核算,需要对现行的企业成本核算制度进行修改或者做出一些调整,以此来适应不同的生产成本核算需求。

(一)严格落实成本核算相关基础工作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内容包括组建记录储存原始凭证的机制体系,在查阅或核对凭证的时候要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并做好行为记载,另外要制定明确的人工及材料消耗成本核算标准,强化定额控制力度。企业内部结算体系及价格的明确也是成本核算基础工作中的重要因素,注意物资材料的核对、领发、计量、验收、存储方面。

(二)制定最佳成本核算标准

在机械制造业生产活动中会产生一系列不同性质的成本支出,应该结合不同标准来制定最佳核算方案,要求满足简便、科学原则。简便是指在核算过程中容易获取相关资料,另外核算难度系数或程序较为简单;科学是指采用成本核算方案中包含的所有费用支出与实际生产活动中情况满足客观合理要求。比如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产品体积、重量与辅助材料费用支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可以选择产品体积或重量来作为标准进行核算;人工工时与制造费用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可以选择支付工资来作为标准进行核算;机械工作时间与所需动力费用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可以选择机械工作时间作为标准进行核算。

(三)明确成本核算目标对象

因为机械制造业性质、规模之间都有所差异,在生产过程中所追求的经营理念及要求也不同,因此成本核算目标对象之间也会存在明显差异。但是所有企业在确定成本核算目标对象时都必须遵循以下几个要求:1、契合企业经营理念,符合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潜在需求;2、满足企业生产技术、组织构成的特点及性质要求;3、若机械制造企业的产品类型繁多,且每一种类型的规格划分标准不同时,应该将每个类型产品单独当作一个目标对象,按照品种方式来对这种产品进行成本核算,然后使用系数法来获取每一个类型中不同规格产品的成本费用支出数据。4、若机械制造企业的产品中不仅具备主要产品,而且还包括副产品,那么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把主要产品当作某一个目标对象,而副产品当作另一个目标对象。如果企业副产品类型较多,可以按照副产品品种划分并选择目标核算对象。

(四)选择最科学的成本计算方式

由于每个机械制造企业都具备自身独特的性质,在月末期间产品与产成品等方面会出现不同状况,因此在核算产品及产成品成本费用时,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选择最科学的计算方式。若企业月末期间企业生产产品数量较多且改变幅度大,可以用直接采用产量方式来进行成本计算。若企业产品数量偏少,且月末阶段占据的比重较小不会对产品整体成本费用产生重大影响,可以酌情排除该阶段的产品成本。对于不同工艺术采用不同的分摊方法,比如在机加工实际工艺操作中,有下料、热处理、锻造、铆、焊、车、钳、铣、刨、磨、滚、钻、划等工艺工序。其中:热处理、锻造、铆、焊工艺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批量化投入,批量化产出,其中费用发生与重量及体积有一定联系,并且按生产工艺所需对不同的零件一起进行批量化作业,也是一个班组进行作业,因此很难细化准确其零件工时,其中发生制造费用也就难以分摊细化到零件上,可操作的合理实用做法是,封闭其中车间费用,统计月(年度)发生额,并统计其中对应月(年度)产出的各种零件重量,计算出其相应工艺(工序)制造费用分摊率,再按照单个产品零件重量情况计算其在该工艺(工序)的制造费用发生额。车、钳、铣、刨、磨、滚、钻、划等工艺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按工艺流程单机操作,表现为一台机床可能制作不同的零件,一种零件要经过不同类型机床加工,可以统计一个零件所需的不同机床机械工时,制造费用发生的多少与其零件加工发生的加工工时多少有很大关系,可以考虑采用加工工时核算分摊制造费用。

总之,制定规范的成本核算机制是机械制造企业获得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准确快速的成本核算数据能够为企业良好运营提供充分保障,管理者必须给予该问题足够的重视,针对实际情况探讨最佳施行策略,才能促进企业迅速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南顺女.小型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探讨[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23(07),453-454

[2]姬岩,杨树和.浅析工业成本核算有关问题[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12 (05),346-347

第3篇

关键词: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

一、引言

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已经愈发重要,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应在节约物流成本上进行深入的研究。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预测,2005年是我国物流产业取得巨大发展的一年,统计显示社会物流总额达48万亿元,具有巨大的可节约空间。因此,迄今为止我国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会计核算制度也只是停留在研究的层面上,并未涉及公司的成本核算流程。因此,对于生产制造企业而言,研究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大意义。

二、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体系设计

(一)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具体内容学界普遍认为,虽然企业核算成本方法很多,但是都有其共性,无论用什么方法核算何种成本,都要基于最基本的核算原则:即首先确定核算的目标对象,然后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核算流程、再次就是明确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式,最后确定成本核算的账户等。

(1)物流成本的核算对象。成本核算要归纳各环节所消耗的成本,然后其核算的每一个环节就可以看作是一个核算对象。成本核算对象应该从成本会计实体、会计期间、会计范围三方面来确定:一是物流成本核算实体的确定。成本核算实体的确定应注意承担成本的实体部门才是需要进行成本核算的。二是物流成本核算期的确定。分期核算原则是一个通用原则,无论是物流成本核算还是传统成本核算,在实际核算时都要严格执行这一原则。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物流活动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所以物流成本核算需要时刻更新物流信息,以做到准确而及时的更新核算成本;三是物流成本核算范围的确定。成本核算范围指的是一个广度的范畴,对于企业而言,成本核算涉及到是企业的各个环节。

(2)物流成本的流程。物流成本流程顾名思义是对成本的来源和去向的简介,把作业成本法应用到物流成本的流程之中,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在理论层面上对产品物流成本进行了限定。上述作业成本法核算的物流成本具有局限性,对直接成本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但是对其服务的产品的间接成本只能进行粗略的估算。这些物流成本被称为直接物流资源费用,它们有时并非通过物流作业直接计入其所服务的产品成本中。图1详细介绍了物流成本流程。

(3)物流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方式。作业成本法并不是以传统方式与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综合起来的,本质上作业成本法关心的是一种资源消耗,换言之,物流过程中并不是一直有效率的,耗费成本在所难免。一般而言,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并不总是一致的,实际上每个企业都各不相同,只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就可以对企业各级的作业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企业内部物流系统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这就需要将各项资源归类,尤其是涉及资源费用的项目;物流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资源的损耗,企业每一个物流环节都需要配以应对资源损耗的补贴。一是分析与确定企业各级物流作业。作业成本法应用到物流成本核算中,需要一个分类的前提,即有必要分清企业各项物流作业,尤其是要将主要的物流作业从大量的作业中精准地识别出来。物流作业并不是某一个特定的环节,而是贯穿于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中。因为各企业的物流作业流程是不一样的,所以须先分析不同的企业的物流作业形式,分析工具往往是一个作业流程图,这个流程图是对各企业物流作业的一个综述,如表1所示。表1中整个框架的小方框表示的是研究分析的物流系统最开始和最终的投入或产出的开始与结束,这个系统的边界就是由这个小方框构成的,系统的起点和终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人、公司、分级部门都属于这个范畴;圆环则表示中间的作业过程,即投入各种生产要素最后生产产品的过程,任何作业都不能拜托两个步骤,即先投入,然后才能生产。二是分析与企业物流相关的资源费用项目,并且归集资源费用。只有先进行作业界定,才能够对资源进行界定,对于物流作业而言,这是一件极其消耗资源的项目,对其具体数值的分析需要各种分析工具的配合与复杂的运算过程,所以不是简单就能够得到分析结果。但是不能只是单纯地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资源项目的确定分析,有时需要一种综合分析的方法,即把资源项目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得某些项目能够组合成一个资源库,或者进行更加灵活的项目分解,这样会使复杂的项目分解成单个且相对简单的核算程序。物流作业消耗的资源费用信息也能够通过另一种方法分离,称之为会计凭证,通过会计凭证可以更加简单迅捷的完成统计。三是分析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分配到各物流作业。资源费用是一种资源的消耗,一般而言可以把其分成两种类型,即直接资源费用和间接资源费用。如果以作业作为突破点,那么可以将其应用到直接资源费用之中,从而提高效率。间接资源费用也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首先,直接分配。一项资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抽象的供物流消耗的资源,而是服务于特定的物流流程。这种情况下可以把这项资源计入该成本对象的直接成本;同理,一项资源虽然可以被很多物流作业所消耗,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某项资源由于应付的区域的不同而可以分为不同的部分。其次,间接分配。某项资源相对而言具有通用性,即其相对于直接分配资源而言,是同时被多个物流作业流程消耗掉的,且这项资源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混合的,这种时候就需要一种合适的量化依据来处理这项资源,从而将其耗费分摊到各项物流作业中去。四是作业成本及其作业动因的确定。在计算物流作业成本之前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各项资源费用被全部分配给物流作业。同理,只有完成了这样的一个前提,在确定作业动因时才能够做到准确有效,在预计分配物流作业成本的流程时也是以此为前提的。在统计作业之前,需要对物流作业流程进行仔细分析,以确认物流作业的动因,即在分析确定物流作业动因以后,并以此为依据来统计分析统计作业动因,最后进行归纳求和的工作。

(4)物流成本的核算账户。物流成本的核算并不是一个单行的轨迹,而是一种并行的机制,仍须采用现行的财务统计方法和财务会计制度,因此可以从管理会计学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并以此角度为基准点,设计一套与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并行的且作为辅助作用的账户。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物流成本账户只是作为辅助作用,并不是现行成本核算账户体系的一个替代。一是物流成本会计科目的设计。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优良的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其在物流成本核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依照作业成本法,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成本会计科目得以顺利进行,且由于各企业的业务物流流程并不相同,因此相应的核算要求和核算内容也是变化很大,因此应注意进行分类处理,即按照企业物流的特点进行解决,一般而言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两大类。二是物流成本核算账户的设置。账户设置要有充足的依据,本文物流成本核算账户的依据就是会计科目,所以对物流成本核算体系而言,它们的设置与分类不能随意,而应与会计科目的设置与分类相互联系起来。三是物流成本核算流程的设计。图2是一个详细的物流成本核算流程的流程图。具体而言,物流资源费用在分类时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即账户可以分为借方和贷方。账户借方的责任主要是对企业物流活动消耗的资源实际数额进行统计然后记录在案,而账户贷方主要的职责在于转入物流作业成本账户的实际数额的统计以及将之记录在案。

(二)物流成本的报表依据企业经常性的物流成本核算,加上其相关资料定期编制制定出物流成本报表,这个表能够全面表现出企业的资源消耗,以及物流作业流程的损耗,是一个有效率的会计方式,能够系统地反映物流作业消耗资源的情况。本文为了填补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需要,提出以下几种可行的物流成本报表。

三、结论

本文在不改变我国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重新定义了对物流成本的核算标准,以期能够综合各方观点。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在进行传统核算方式的同时,引入另一种成本管理方法即作业成本法,能够对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单独集中核算,这样使得计算成本更加富有效率。

作者:唐瑞萍 单位:新乡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制造业;具体影响

企业产品的成本核算是指对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的费用以及消耗进行计算总结的过程,也是企业加强生产预算环节的布控,发挥企业成本优势的最佳途径。当前我国的制造业正处于繁荣发展的状态,同时行业之间的竞争也空前激烈,追求经济效益是所有企业的共同追求,减低产品制造的成本增加产品的利润就需要从源头抓起,严格把控好产品制造的各个流程环节以及费用支出的核算工作,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核算工作的投入,引入作业成本法以及多层次、多维度的理念,增强企业的行业竞争优势。

一、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在制造业应用的背景

(一)符合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成本的需要

新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制造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也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同时推动了企业内部的管理运营模式的转变和完善。严格规范各个环节的财务支出状况以及流程,可以有效的避免制造原料以及资金的浪费,在保证产品生产质量的同时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充分发挥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保持自身的优势。

(二)增强企业“反倾销”能力以及市场适用性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制造业的国内市场已经与国际市场相衔接,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额逐年增加,而外国的制造产品也逐渐向国内大规模涌入,极大地增加了我国制造企业的生存压力。为保证国内制造企业的合法权益,反倾销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当前我国制造型企业的主要任务,严格的产品核算制度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纰漏,增强产品的行业竞争力。

(三)有利于完善我国的企业财务会计体系制度

完善的财务会计体系是企业成长和正常运行的重要构成部分,企业的生存也需要内部管理以及外部监督,建立企业完善的财务会计体系是新经济时代企业改革以及增加自身竞争力的必然趋势。进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可以有效的加强制造企业的内部管理,并且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严格按照企业的流程进行生产经营保持产品的质量以及市场竞争力。

二、明确制造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具体意义

(一)有利于规范制造业市场竞争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中国制造已经逐渐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一个品牌以及行业领域,侧面说明了我国制造业的繁荣以及国内与国外制造业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直接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鉴于此,制造企业中严格采用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从产品的制造、运输、销售等环节加大对企业内部财务监管的力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费用有利于规范制造业市场竞争秩序以及财务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避免各个企业陷入到无序的价格战争中,从而影响到整体的制造业秩序和经济效益。

(二)有助于企业核心文化的塑造以及价值理念的确立

当前社会中激烈的行业竞争归根到底是经济利益的竞争,各企业为增强自身的行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生产制造技术以价格优势取胜,无论是企业的领导者还是员工都过于重视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反而忽视了企业文化以及核心价值理念的确立,造成了企业文化失衡以及制造业的人文精神的缺失。加大企业对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投入,可以真实反映出企业的生产价值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企业打造自身的企业文化以及核心价值理念,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成本核算制度引入的新理念

(一)在核算制度中引入了作业成本法

在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中,企业大多采用的是分摊标准对各类成本进行分类归纳,但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信息化数据时代的到来加深了计算机与机器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产品生产效率,同时也突出了传统成本核算方式的弊端。将作业成本法引入到制造业的核算制度中根据生产的每个环节进行精细化核算,科学合理的计算出所消耗的资源进行汇总,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

(二)引入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核算理念

多层次、多维度的核算理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进行层次分解,可以清晰直观的进行责任明确以及成本的计算,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的核算效率,增加核算成本工作的准确性,此外多维度则是加强信息技术与网络对成本管理核算的联系,根据产品的种类以及单位需求对信息进行汇总整理,提高核算效率。

四、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对我国制造业的具体影响

(一)极大简化了产品生产过程的核算程序

在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要求下,企业根据客户订单顺序进行产品的生产制造以及运输销售,并明确产品成本核算对象,同时根据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总结,针对生产的各个环节的原料消耗做出的汇总式归纳总结,极大地简化了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程序,明确了各层级的责任,改变了传统核算模式带来的弊端,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运行效率。

(二)明确了企业成本管理的项目以及层次

当前我国制造企业正处于有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以及科技密集型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新兴的生产技术以及机器设备开始大规模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转变。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在企业中的应用,明确的将企业职能以及生产环节进行划分,极大地改善了传统核算模式中项目不明确以及种类混杂核算效率低下的状况,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具体项目以及分配对象进行了格式的划分,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三)革新了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保证了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传统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方式是以分散式的核算方式为主,即根据各个项目的支出与预算进行成本的核算以及具体计划的审核,这样的核算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制造业成本核算需求。随着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在制造业中的深入应用,极大地革新了企业成本核算的方式,对产品成本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审核,明确制作流程的具体指出,最后进行汇总归纳,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表格式、作业式的详细账目整理,可以清晰明了的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便于企业决策的正确做出,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四)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内控运行管理能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企业开始对内部运行管理职能进行了革新以及生产模式的改革,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极大地革新了企业中旧模式企业内部管理能力较弱以及财务管理效率低下的弊端,这一制度的实施可以将企业的管理渗透到各个环节中,以部门为单位进行审核以及相应的信息收集工作,为企业决策的制定提供准确科学的信息数据。

五、结语

完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有利于加强制造业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降低和节省制造工业原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企业的成本控制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制造业的经济效益以及运营管理效率。这需要企业认真审核每一项材料的成本以及各个环节的消耗程度,明确各个环节中的费用支出以及后续的运输销售状况,增强内部管理以及审核监督的工作强度,全面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廖全兴.浅谈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对制造业的影响[J].当代经济,2014(06):102-103.

[2]陈雪飞.浅议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对制造业的影响[J].纳税,2017(14):202-204.

[3]张金凤.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对制造业的影响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13):207-208.

第5篇

关键词:建材制造企业成本核算 订单式生产 作业成本法 剩余作业成本

前言

当今经济形势下,基本建设投资是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面临空前巨大的建筑市场,建材制造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现代建筑业向工厂化转型,越来越多的建筑构件在工厂生产,现场组装。各种新型建材不断出现,品种不断增多,生产工艺日趋复杂,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加强,加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建材制造业对成本控制和管理的需求,企业急需采用符合现代生产特点的成本核算方法,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更为准确、有效的成本信息。

一、现代建材制造业与传统建材制造业的区别

传统建材制造业相较现代建材制造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产品特点、生产组织、生产手段三个方面。

(一)在产品方面,传统的建材制造业多为通用型产品,可以批量化生产,产量大,品种少,差异性小,工艺简单,单位成本较低,核算简单。而现代建材制造业,其产品具有多样性,除了传统的钢筋水泥砂石外,新出现了彩钢板制品、工程塑料制品、玻璃制品等多种深度加工的新型实用建材,产品多为非标准化产品,通常依客户需求设计、订制,材料、制造工艺呈多样性。

(二)在生产组织方面,传统建材制造业因其是通用型产品,可以批量化生产,其生产组织受建筑工期及季节性影响较小。而现代建材制造业,多为订单式生产,产品需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在生产组织方面,其生产工期受建筑工期制约,生产周期短,单位时间内要求的产量大,同时销售市场受季节性影响明显,生产经常处于不均衡状态。

(三)生产手段方面,传统的建材制造业,因其产品种类少,加工程度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其生产手段较为简单,初始投资规模不大,生产过程中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而现代建材制造业,因其产品种类较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初始投资规模大,生产过程中的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四)原材料价格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综合以上特点,现代建材制造业产品多样化、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适时制的生产组织形式导致的产能利用不均衡,以及生产成本构成变化,导致产品成本核算难度较大,产品成本变化的规律性差。种种原因导致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成本的真实状况,成本核算难以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二、现代建材企业管理对成本核算的要求

基于前述建材制造业产品个性化强、生产周期受订单要求的制约性强、产能利用不均衡、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间接成本所占比重高,对建材制造业的成本核算提出如下要求:

(一)成本核算必须适应订单式生产的生产组织模式,能够及时地反映不同的订单、不同类型的产品在不同时间,不同生产规模、不同材料价格下的成本,为企业对不同项目的报价决策提供依据。

(二)成本核算具有精确性,从而摸索出成本定额,进一步控制和降低产品成本,保证企业的成本优势。

(三)成本核算能够合理地区分生产和管理中的责任问题。

(四)成本核算为企业内部制定考核标准和激励政策提供依据。

三、建材制造业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缺陷及原因分析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将产品成本划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大类。

(一)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中原材料成本核算的缺陷及产生原因。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中,原材料成本的核算遵循历史成本原则,使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移动平均法进行核算,依据产品实际消耗的原材料数量作为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但是在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以及企业依据订单进行采购和生产时,这种核算方法对成本的核算已失去了准确性,从而导致企业计算的存货成本、单项订单的利润反映失真。

(二)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中直接人工成本核算的缺陷及产生的原因。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中,直接人工成本按产品数量或生产该项产品所占用的工时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生产受批量、供货期、市场和季节性生产影响,产能利用不均衡,导致单位产品负担的人工成本变动较大,成本信息失真,成本不具备可比性。

(三)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中间接费用核算的缺陷及产生的原因。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按设备工时、或直接人工成本等简单的分配标准计算和分配制造费用。但是,现代的建材制造企业普遍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和高能耗设备,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维护、调试和运转费用越来越高。同时由于产品个性化程度高,产品生产工艺呈多样性,为个别订单而产生的设计费用、设备调整费用、特殊采购运输等间接费用差异性大。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中对制造费用的简单分配,很容易导致成本被高估和低估的现象,即某些占用生产资源较多的产品,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计算,显示的成本却相对较小,而某些占用生产资源较小的产品,却显示的成本较高。

成本核算的滞后和失真,使企业的资产价值、赢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反映不准确,直接导致管理者和投资者的决策失误。

四、现代建材制造业成本核算对传统成本算方法的改善

(一)材料成本核算的改善方法

成本核算流程的设计中,除了按产品品种进行生产成本核算以外,还应增加按订单设置的订单成本的核算环节。在订单式生产的生产组织安排下,企业采取零库存或最低库存的原材料采购政策,以避免材料价格波动或库存呆料带来的风险。为某一订单购入的原辅材料,除去直接消耗于产品的部分,对于产生的边角料或余料,有的后期再利用的可能性不大,或再利用的投入产出率较低,此时应根据谨慎性原则,确定其入帐价值。其与历史成本的价值差异,产生的原因与生产环节无关,而与该订单有关,因此不应计入产品成本,而应考虑计入订单成本。这样可以避免不合理的材料计价方法对生产成本核算的干扰,并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存货成本和经营行为(每一订单的利润情况)。

(二)直接人工成本采用标准成本法核算

在现代建材制造企业中,直接人工成本的产生并非仅由产品的生产数量决定,而是有着多种成本动因。在企业投资决策时既定的企业生产规模决定了企业保证基本生产能力所必须配备的人工数量,这一部分成本在生产任务没有达到基本生产能力时,不随产量变动,是决策者在企业投资决策时即已先期决定的。而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中,随着生产状况的不同,企业的经营者的不同决策也会导致产品直接人工成本的变动。 因此在直接人工成本的核算中,根据不同的产品和工艺,制订和用使标准成本法,一方面可以区分管理和决策动因导致的固定成本,以及产量动因导致的变动成本,使成本具有可比性,同时利用成本差异可以直观和量化地反映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水平。

(三)间接费用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与归集

作业成本法,又称ABC法(Activity-based Costing)最早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学者升治 斯托布斯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中首次提出。作业成本计算是通过细化间接费用和共同费用的分配标准,以作业作为费用的分配基础,而不再仅仅以单一的传统的直接人工、机器工时或产品等做为分配基础,从而提供了比传统的成本计算更加科学的成本信息。其应用的重要决策领域包括生产加工、产品定价、和确立战略重点等。现在作业成本法已被认为是一种推动公司进步的基本方法。

作业成本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 确认和计算企业的各种资源消耗

B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化分为各项作业

C确认资源动因,计算作业成本

D确认作业动因,计算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运用,需要满足三个主要条件:(1)间接费用和共同发生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的比重较大;(2)各产品生产工艺和特点差别大;(3)产品的种类较多。而现代建材制造业的特点,完全符合以上三个条件。

现代建材制造业的工厂化生产程度不断加强,客户需求亦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使用建材生产的工序增多,可选择替代的材料增多,以及工厂之间的协作化生产,生产流程和产品呈弹性和多样化。这种大规模、多工序、机械化程度高的生产组织方式,可以及时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的商品需求。但是,越是个性化,多样化的商品,其单一商品的需求量越小。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中,间接费用往往采用单一标准或比率的分配于各种产品,经常使用的分配标准有直接人工工时,直接人工工资、机器工时、产品产量、材料成本或主要成本等。这种分配标准的合理性取决于制造费用是否完全与生产数量相联系。然而,在现代建材制造过程中,许多制造费用并不单一地与生产数量有关,一些最重要的制造费用,比如机器调整准备费,质检费、产品设计费等,并不受生产数量或与其相连带的指标所影响。

作业成本法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指导思想,要求按作业归集间接费用,同时依据成本动因,采用多样化的分配标准,从而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所得出的成本信息也更为客观真实。一方面为企业的管理者进行成本的预测、决策提供翔实准确的资料,同时有利于企业的业绩评价。

五、结论与建议

结论:现代建材制造企业在产品类型、生产组织型式和生产技术、工艺流程上,较之传统的建材制造企业有差较大进步,产品的成本构成在结构上也有较大变化。因此,现代建材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流程等也应据其产品和生产的特点加以改善与创新,对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中的标准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灵活运用,同时结合现代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在实际工作中使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一点建议:传统的制造业产品成本核算简单地将产品成本区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费用,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准确地区分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和经营决策行为对企业的成本及经济效益带来的影响。这种局限性在现代建材制造业中体现的更为明显。如前所述,现代建材制造业的特点为订单式生产,产能利用不均衡;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的比占较大;产品呈多样性和个性化。而企业的产能设计、生产设备的选型与配套等投资决策行为,在行为发生时就已经在很大程度决定了企业后期的生产经营成本,而某些在前期投资决策过程中错误的决策行为会给企业后期带来固定且可能是数额巨大的不必要的成本。

在前面我们已经分析到,企业既定的投资行为和生产能力,决定了必须保持既定的人工成本,以及生产设备的折旧费用和维护运行的基本费用等资源占用。而订单式生产的生产特点,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产能利用不饱满或不均衡的情况,出现阶段性地生产能力利用低下,甚至部分生产能力闲置。同时,企业的管理流程的设置,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部分无效的流程。若将这闲置产能或无效流程的成本,分摊到当期产量中,则体现在不同期间的单位产品成本中差异极大,这种差异超出了传统意义上使用标准成本法时产品成本差异分析中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的范畴,因为它不是单纯地由企业的生产系统,采购系统,以及销售系统的经营管理行为所决定的,而是由更高一层的决策行为所决定的。区分剩余作业成本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在作业开始之前,其成本就已经发生或确定将要发生,同时该成本可以清晰地归集为某项作业,但无法合理地计入某项产品。我们将这种为了维持剩余作业而产生的“剩余作业成本”进行清晰地区分、归集与核算,对有效地评价企业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区分决策者的决策责任和经营者的经营责任有着更为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工业制造业;成本核算;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2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工业制造类企业想要在同行竞争中占据优势,产品多元化的途径是必然的趋势。以笔者所在的工业制造企业为例,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企业拓展了工业产品种类和规格,包括规格不一的纺织机械架子、数控机床防护、钣金产品等。生产项目的增多必然带来成本投资的加入,成本核算工作随着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其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资金的应用,提高资金应用效率,另外,在很大程度上还能够对财务风险起到很好的防范和预警作用。

一、当前工业制造业成本核算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环境以及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总结出当前工业制造业成本核算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成本核算涉及的项目众多,核算基础工作量过大

在上述笔者所提供的例子可以看到,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满足消费者不断更新的需求,工业品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种类和类型都在朝着多样化发展,这就加大了成本核算项目的规模,使得核算基础工作量过大。在企业生产经营项目不断扩展的情况下,当前的成本核算工作经常处于滞后的状态,其具体的核算对象、核算方法以及和核算途径等不能跟上生产经营项目更新的步伐。另外,在核算对象的产品数量上,也存在确定不到位的现象。在工业制造业的实际成本核算工作中,因为核算基础工作量过大,企业的会计人员有限,所以,往往是由基层将产品的数量记录下来,然后递交会计部门,进行成本核算。这种间接的途径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核算基础数据准确性的降低以及及时性得不到保障。

(二)完工产品的核算方法不科学,需要规范

在当前的工业制造业中,完工产品的核算方法主要有约当产量法和人工工时标准法两种。约当产量法具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其计算过程稍显复杂,对于一些小型的工业制造业企业出于降低完工产品的核算难度的目的,往往将一些在产品不计入核算项目,使得实际成本总额的准确性有所降低。另外,该方法适用于产品品种较为单一的企业。对于大型工业制造型企业而言,因为生产产品数量大,在应用约当产量法对其进行计算时,受其难度的影响,也难免会发生纰漏,适用性不强。另外,人工工时标准法在以人工费用为主的企业使用广泛,但是成本投入较大的机器设备以及直接工资等消耗造成的差异,极易引起核算准确性不够。由此可见,当前在工业制造业成本核算工作中应用的方法存在诸多的不变,需要结合工作实践的不断对其完善和规范,以降低其操作性和难度,增强其适用性。

(三)成本核算范围模糊,导致核算要素缺失

在工业制造业中,成本核算的对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以及固定费用投资等。其中固定费用是最为复杂的分析项目,其涉及到生产企业所有发生的没有办法直接分摊到单位产品上的总成本费用。这一概念本身就不明确,难以准确测量。哪些项目需要分摊到固定费用上存在模糊性,这直接就导致了成本核算范围的不确定,从而引起核算要素的缺失。另外,在大多数的工业制造企业里,还存在着忽视物流成本、库存成本等一些小众成本的现象。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往往没有将这些成本考虑进来,没有对之进行详细地核算,使得总成本核算出现偏差。

(四)成本核算人员综合素质较低,难以熟练掌控工作

工业制造业成本核算是一项非常复杂,具有相当难度的工作。其在相应人员配备方面也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型核算人员。但是,以笔者所在的企业为例,成本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具体表现为:会计人员在成本核算方面的专业性不强,对核算方法等应用不灵活;成本核算人员对本企业其他部门的运营情况不熟悉,进而使得核算工作缺乏实践支撑,有着“纸上谈兵”的嫌疑。另外,核算人员的工作素养较低,如责任意识、创新力等不足。以上问题都会导致成本核算人员在工作中难以灵活、熟练地完成核算任务。

二、解决成本核算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工业制造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切实制定出有效的对策,才能充分发挥成本核算在企业管理中效用。

(一)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中,提高其效率

从工业制造业现有的成本核算工作可以看出,其主要工作还是通过大量的人工资料收集、上交以及核算来完成,这种方式很难满足当前工业制造业企业规模日益扩张的需要,另外,面对庞大的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这种纯人工方式也很难保证准确性和及时性。故而,应当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将大数据应用融合到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中,如在生产产品的数量统计上,可以通过建立局域网加生产设备的方式,只要有成品生产出来,通过联通机器的数据线及时通过线上输出的途径经局域网实时传送到成本核算中心。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劳力,同时还确保了成本核算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核算人员的工作效率。其次,在成本核算过程中也应当建立信息化体系,如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将所核算的各个项目进行合理的分类,并根据不同的类别设定不同的处理方式,基于这一方式开发出相应的软件,这有利于核算人员的查找、计算以及比对等工作,面对大量的基础信息,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效率。

(二)在产品生产中引入精细化管理,改进现有成品核算方法

针对当前工业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品种逐渐增多的趋势,再加上其越来越高的机械化程度,为了能够准确地进行成本的核算,建议大型的工业制造企业尝试应用机器工时标准来对在产品以及完工产品进行计算。这种方法较之约当产量法,能够更好地反映产品种类丰富的工业制造业产出与消耗间的因果关系,从而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或者,针对当前的生产现状,企业也可以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这就需要在实际运用中,相应的核算部门要加大对核算方法的关注和研究力度,开发出综合性较好、适用性强、具有全面性的成本核算方法。其次,为了辅助成本核算方法的顺利进行,在产品的生产环节要引入成本精细化管理。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成本的利用率,同时还便于后期对成本的核算工作的展开。通过精细化管理,在信息化技术的助力下,将在产品以及完工产品的核实工作做好,在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以及及时性上得到提高。

(三)合理划定成本核算范围,切实发挥成功核算工作的战略意义

针对在成本核算范围方面出现的问题。企业的成本核算部门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范围的合理划定。首先,面对复杂的固定费用分摊方面,要结合自身的生产实际,按照相应的会计制度,明确划定固定费用产生的各个范围,要经过仔细的审核,确定无一遗漏。其次,在制造成本法下,成本费用不仅仅包括生产成本,还包括以下期间费用,期间费用与产品直接相关,也应当加入到成本核算的范围,否则,仅有产品生产成本信息不能够完全支撑有效决策。具体来说,在一些小成本方面,企业要做好充分的调查,将所有涉及成本的项目做好统计工作,要把每项成本都引入到核算范围内。尤其在物流成本方面,要依据全面的供应链成本观,充分关注运输、仓储、采购成本等显现成本,以及物流管理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库存积压成本、占压资金机会成本损失等隐性成本。

(四)在提高成本核算人员专业性的基础上,多方面增强其综合素质

针对成本核算人员在专业性、知识全面性以及职业素养方面的问题,企业需要从多个方面开展工作来加以完善。首先,要通过培训、再教育等途径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含量,主要的培训方式有:面对面授课、视频实战教学、外派培训等。其次,要组织核算工作人员参与一些工作外的拓展训练,用来激发其潜在的创新力,增强其责任意识。最后,人力资源部门要针对成本核算工作制定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通过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业务能力与工作素养并重、奖励与惩处并举的方式来增强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完善成本核算工作的目标。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产品的生产过程也变得相应的复杂起来,加之工业制造业的企业运营特性,造成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成本核算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企业应当从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出发,改进成本核算方式,找到相应解决对策,做好核算工作,提高企业成本核算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和完整性,为企业成本的有效利用以及战略性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促进企业获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

参考文献:

[1]许涛.如何加强制造业成本核算管理[J].财经界,2013(9).

[2]沈浩.浅述制造业企业中的成本核算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4(8).

第7篇

【关键词】制造业 物流成本 会计核算

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制造业物流成本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大约占产品总成本的20%~40%,仅次于原材料成本。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是降低成本、提高获利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第三利润源”。而有效的物流成本管理得以实现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具备准确的物流成本核算资料,因此,合理核算物流成本对降低企业成本,尤其是制造业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一、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相关概念

物流成本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为配合企业生产而发生的物流活动所消耗的各种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包含从原材料供应到商品送达消费者过程中产生的运输成本、装卸成本、储存成本、库存持有成本、物流信息成本、客户退货的处理成本,以及物资回收、废弃物处理等各项支出。与流通企业相比,制造业物流成本基本上都体现在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之中,与产品成本密切相关。与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制造业物流成本包括: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回收和废弃物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就是通过凭证、账户、报表对物流成本的耗费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及报告的过程。

二、我国制造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现状及成因

由于我国制造业长期以来忽视对物流成本的管理,国家又没有制定明确的核算规定,在制造业企业中大多没有真正进行过物流成本的核算,即使个别企业进行过物流成本的计算,也因为没有统一的核算标准,所提供的物流成本信息千差万别,缺乏准确性与可比性。我国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现状严重制约了制造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由于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引入我国时间不长,我国物流业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始终存在一定差距。宏观上缺乏统一、完善、细化的物流政策,加之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使得很多企业对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能积极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物流成本管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二)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中没有单独考虑物流成本的核算问题

我国现行会计核算体系没有为物流成本设置专用账户,物流成本的核算与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的核算混在一起,甚至未被列入成本费用之中。这样的会计核算体系不能准确全面的提供物流成本的核算资料,如果企业需要物流成本信息,就必须从有关的会计资料中寻找剥离,这样不但费时繁琐,而且很难取得准确全面的物流成本资料,严重制约了物流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推广。

(三)物流成本核算标准不统一,范围不全面

截止至目前,我国还未出台任何针对现代物流管理的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或财务管理规定,现行会计制度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只涉及了物流成本的部分费用,使得物流成本核算范围不全面,导致一部分物流成本处于隐蔽状态,所能提供的物流成本信息难于展现物流成本全貌。企业没有一套标准、统一的物流成本核算规定作为核算依据,这给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带来很大困难,使得企业管理层的物流管理决策无法正常、有效开展。

(四)缺乏懂得物流知识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人员

虽然我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整体在不断提升,但由于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引入我国时间不长,大多数正规的会计教育中没有涉及有关物流成本核算及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使得目前在岗的大多数财务人员严重缺乏物流管理知识,没有物流成本核算的概念和理念,这也是当前制约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

为促进物流成本核算规范化,寻求科学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解决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需求与现行会计制度之间的技术冲突,本文在现行财务制度框架内,提出以下两个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在相关成本费用一级科目下增设物流成本二级科目核算物流成本

1.设计思路

在与物流成本有关的成本费用一级科目下,按照“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回收及废弃物物流成本”设置二级科目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将物流成本从企业其他成本费用中分离出来。期末通过有关的二级账和明细账物流成本资料,汇总编制物流成本核算表,为管理者提供物流成本核算信息。

2.科目设置

分析相关成本费用一级科目,设立相关物流成本二级科目。

(1)在“材料采购”一级科目下增设“供应物流成本”二级科目。用来核算材料采购账户中包含的物流成本,这些成本主要有为采购支付的运输费、装卸费、仓储费、保险费、途中合理损耗,挑选整理费等。

(2)在“制造费用”一级科目下增设“生产物流成本”二级科目,用来核算包含在制造费用账户中的物流成本,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内部搬运费、生产过程中物流设备的折旧、半成品仓库的储存费用等。

第8篇

关键词:医药制造业;成本费用;核算问题对策

2019年医药行业“4+7”政策全国扩围,药品价格降价幅度远超市场预期,给医药制造企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今后医药制造业想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成本费用的核算及管控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如何准确核算药品的成本,如何严格控制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费用,是医药制造企业的当务之急。

一、医药企业产品制造成本核算的概念

及重要性医药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将所生产药品发生的一切支出与费用,按所生产的不同药品进行归集和分配,最终计算出各药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全过程。在医药制造业中,其成本核算主要包括了原材料的核算、人工成本的核算以及制造费用的核算等。医药企业制造成本核算是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监督和管理过程,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核算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成本预测、分析、考核、定价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由于医药行业的政策变化,药品价格持续下降,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不被淘汰,就要降低核算成本。

二、医药企业产品制造成本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制造成本核算方法陈旧、粗放、不精细,提供的产品成本不准确,影响产品销售价格的制定许多中小医药企业,财务人员每月末按照品种法集中核算一次产品生产成本,没有分批次进行成本核算。同时,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间接成本费用,如机器设备折旧、检验费、环保费用、安全费用、水电费等,许多企业的财务人员只是按照机器小时数或产量等进行简单的分摊,没有关注成本作业动因,核算出来的药品制造成本不能真实反映各产品实际花费的成本或费用,影响药品销售价格的制定。

(二)未对产品制造成本实施预算管理控制许多医药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比较粗放,不编制成本预算,对成本不设定标准。有的企业虽然编制了成本预算,但预算的编制也比较笼统,不细化,具体表现为只对各品种编制预算,没有按照各品种具体工序等进行预算分解、过程监督、差异分析等。总之,没有将成本预算目标层层分解至各预算责任中心,没有将权、责、利相匹配,使得成本管理流于形式,不能发挥作用。

(三)未建立产品制造成本定期分析制度产品制造成本是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部分构成,许多企业不重视产品制造成本分析,没有定期集中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将影响成本的因素逐一分析,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及时发现无价值的耗费,从而也就不能及时对成本进行有价值的管控。

(四)财务成本核算及分析,没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产品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重要性无可置疑,但许多企业,只有账目核算使用部分财务软件,成本管理还停留在手工管理的模式下。在传统手工管理的模式下,企业成本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成本分析不到位,直接影响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五)不重视现有产品工艺流程改进带来的成本效益药品工艺流程改进,耗费时间长、投入人力、财力较多,并且是否能成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鉴于上述情况,许多企业没有对已有的产品再进行工艺流程的研发和改进,因此产品的制造成本也不能得到有效的降低。

三、医药企业制造成本核算与管理改进的对策

(一)医药产品制造成本的核算要精细化、科学合理,能真实反映产品制造成本医药企业应建立按照批次计算产品成本的核算体系,为成本的考核分析和管控做好基础工作。同时,随着生产环境等因素不断变化,间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在核算产品间接成本时,不能以机器工时或工作量为基数进行简单分配,应采用相对准确的分配方法,如采用作业成本法,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追溯或分配至各成本对象,最终完成产品成本计算。成本计算准确了,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定价、作业与流程改进的准确性,另外也能改善和强化产品成本控制,克服传统成本法中间接成本责任不清的不足。

(二)加强成本的预算管控成本预算管控,是指企业将成本预算目标层层分解至各预算责任中心,将各责任中心权责利相匹配原则进行。企业应加强成本预算管控,对构成产品成本的各种支出都制定出精确的考核指标,对成本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企业应建立成本考核评价机制,评价考核各预算执行单位的工作绩效,揭示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企业要提高基层财务核算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并且定期下基层,深入到车间一线,让财务人员熟悉掌握产品的生产流程,从而做好产品的成本预算。

(三)建立产品制造成本定期分析制度为了确保医药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医药制造企业要高度重视产品成本分析工作,建立成本定期分析制度,将影响成本的各项因素逐一分析,并与各岗位考核激励机制相结合。1.从产品成本构成方面进行分析直接材料成本,要分析原材料采购成本是否进行了多家供应商充分的招标比价,对市场紧俏的原材料或价格持续上涨的物料是否进行了合理储备。同时,要对产品原材料单耗进行分批次分析考核,属于工艺问题的改进工艺,属于管理不到位的按照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处罚;直接人工成本分析,要从两方面着手,一要分析是否能优化流程,减少用工数量,特别是生产辅助岗位和生产管理岗位用工数量,二要分析论证有些生产工序能否用机器自动化代替原始的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制造费用,多为一些间接费用,对于金额较大的费用也需要制定分析考核标准,如水电气费通过各工序安装计量表进行分析考核,污水处理费通过各工序排污量进行分析考核,检验费、设备折旧费、修理费等通过作业动因进行分析考核等。2.从产品收率和一次合格率方面进行成本分析医药企业产品收率,是指实际产出的成品量占投料计划量的比率,因医药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不能重复利用,所以每批次产品收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成本。另外,产品一次合格率的高低也影响成本的高低,因此医药企业应加强生产各工序各批次质量合格率的考核分析,从而控制好产品质量,降低返工率,使得产品一次合格率达到较高比例,有效控制好产品成本。

(四)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成本分析从现阶段发展情况看,信息化的成本管理分析是顺应时展的基本需求,尤其是针对于管理多并且类型复杂的医药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建设电子化的成本管理分析是很有必要的。目前,为了全面提升企业成本管理分析效率,在新型的计算机成本管理系统内,需要引进企业运行期间包含的全部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加快成本管理分析工作的进程,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和信息的可靠程度。在实际核算环节,也可以使用机器来进行核算,防止人工核算出现误差,既解决了人力的使用问题,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要重视现有产品成本研发及工艺流程改进带来的成本效益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要综合考虑产品成本在不同作业环节所消耗资源存在此消彼长的内部联动关系,要重视研发及工艺流程改进对企业成本带来的经济效益。如医药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可长达10年,这10年制造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发出来的工艺流程。花费在研发环节的成本多些,但研发出来的工艺流程最经济,就会使企业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其产生的效益远远大于所多花费的研发成本。

四、结束语

伴随着国家医疗体系的深入改革、药品价格不断的下调,许多医药制造业面临着经营危机,因此,企业必须加强产品成本的管控力度,由原来的粗放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减少无价值的耗费,降低企业的制造成本,提升企业利润。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机械制造企业 成本核算 问题 对策

成本核算是企业会计的中心工作,会计成本核算的高效、高质量开展可以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当前企业成本核算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核算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了成本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因此,需要对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构筑适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成本核算方法。

一、成本核算的意义

成本费用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资金耗费,按照其与生产经营有无直接关系和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分为直接成本费用和间接成本费用。成本核算是指以产品或劳务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利用成本计算账户,按照一定的方法,将不同性质的直接费用归集起来,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不同的成本对象,并求得该对象的成本。成本核算过程就是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过程。成本核算的意义在于:

(一)有利于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通过产品成本核算,可以对生产过程中各项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各项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进行反映与监督,从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消耗,为企业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创造条件。

(二)如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通过产品成本核算,能够及时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绩与缺点,从而促使管理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此外,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反映出企业原材料、在制品等占用资金的情况,从而促使管理层采取措施加速资金周转速度,盘活资产,减少存货资金占用,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三)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通过产品成本核算,可与产品的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及同行业成本等指标进行对比,对产品成本升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据此分析与竞争者的成本差距,并对产品的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进行适当的修改,使其更加接近实际,有利于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二、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机械制造业主要是通过对金属原材料物理形状的改变、组装,成为产品,使其增值。金属原材料直接构成产品的主要实体,是产品成本的主要部分。受机械行业单件小批量生产和制造工艺复杂、生产设备及工装器具种类繁多以及生产周期较长等生产特点的制约,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一)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费用难以归集和分摊

一般的机械制造企业生产工艺技术主要是铆焊作业和机加工作业,其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购、材料接收检验、合格原材料入库、领用、下料、机加工、刨边、预弯、卷制、半成品制作、零部件组装、焊接、总装、无损检测、热处理、压力试验、表面处理(除锈、刷漆、包装)等。在整个生产制作过程中,每个加工制作环节的成本涉及物料的领用和消耗,机器设备磨损与摊销,水电气煤等能源的消耗,人工成本的分摊等,有些企业成本费用没有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集和分配,最终形成的产品生产成本难以如实反映成本费用及盈利能力的真实水平,导致成本费用信息失真。

(二)材料品种繁多,手工分拣工作量巨大

一般的加工制造企业,在产品制作过程中,根据客户的要求,往往会使用到各种不同规格型号及材质的主体材料,另外还需采购多种型号的焊接材料及螺栓螺母等辅助材料,所使用的主辅材料有上百种之多,加工过程中,根据需要还应对外采购半成品,而产成品的构成也各不相同。如果采用手工分拣料单,要组织大量的人力,对每月各生产车间和辅助车间领用的料单按产品进行分拣并手工计算分配到单台产品上,一是耗时长,二是准确性差,从而影响了成本费用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三)成本信息不共享

在机械制造业中,供、产、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交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机械制造企业管理的难度非常大。然而人工管理使各种信息异常分散。设计部门根据销售部门的合同要求进行设计,采购部门根据设计部门提供的材料要求进行采购、生产部门根据设计和合同要求组织生产。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相互协调沟通不及时,就可能造成生产无法有序进行。物资流、资金流、票据流缺乏整体的有机联动,成本信息离散,从而大大影响了管理的科学性及管理层对成本信息的把握及决策。

(四)主辅费用交叉分配

机械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既有承担产品总装任务的主要生产车间,又有承担下料、金加工、无损检测、设备维修、表面处理等辅助生产车间及部门。辅助生产车间(部门)本身无产品产出,主要为总装车间的产品制作服务,其发生的费用需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到总装车间的每个产品上,而主要生产车间相互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协作关系,其发生的费用也需交叉转移,为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加强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建议

(一)强化成本核算基础管理工作

第一,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和记录、合理的成本费用传递流程。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结合行业标准,制定工时、材料消耗定额,并加强定额的执行与管理,完善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点制度。

第二,企业应根据产品的主要工艺流程,按照本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针对各阶段的原材料、在制品以及库存商品设计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流程,要把原材料的具体耗用情况、具体花费的生产工时,详细的费用支出情况,在产品以及半成品等发生内部转移的情况,成本的验收情况,库存商品的销售情况等记录到相关原始记录中。

第三,企业应根据材料的市场价格,借助技术部门提供的产品生产图纸,制定在制品定额。根据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考核,结合科学合理的制定方法确定费用定额。结合产品的工艺文件,将实际测量和科学计算结合起来,制定工时定额。同时,要求生产部门、技术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原材料供应部门以及销售部门等在有关成本核算方面都要有相关的原始记录,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按规定对原始记录的凭证进行登记、核查以及监督。

(二)构建信息化成本管理平台

为了克服机械制造行业成本费用归集及分配的各种困难,根据企业产品生产流程及产品特点,建立一套适合企业具体情况的成本信息化管理平台。搭建成本信息化管理平台,为企业的具体业务提供信息管理的实用工具,建立直观、流程化的操作界面,可极大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从而辅助领导决策,全局把握企业各项运作,对成本异常情况进行分析,使组成企业产品成本的各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三)采用作业成本法

在产品工艺过程复杂,作业环节多,产品成本中间接费用的比重较高,且与产品的生产工时的直接相关性较低时,可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成本的形成是与各种资源的消耗密切相关的。因此,分配间接费用应着眼于费用、成本的来源,将间接费用的分配与产生这些费用的原因联系起来,即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它是把为生产一种产品所发生的所有作业分配到产品成本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即将制造费用按作业归集到不同的成本库中,然后分别成本库采用各自的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从而避免了平均分配导致的成本信息扭曲,提高了成本费用分配的准确性。

四、结语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信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错误的成本信息将导致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使产品订单流失,市场竞争力下降,最终导致企业走向衰败。因此,应建立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先进成本费用管理模式,促进企业全面贯彻精细化管理的经营理念,推行成本领先战略,更加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进行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及信息反馈,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素华.试析成本核算的方法及其应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 邓松云.浅谈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