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17:10: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安全评价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特点是凭经验进行管理,多为事故发生后再进行处理。通过安全评价,可以预先识别系统的危险性,分析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状况,全面的评价系统及各部分的危险程度和安全管理状况,促使生产经营单位达到规定的安全要求。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所有部门都能按照要求认真评价本系统的安全状况,将安全管理范围扩大到生产经营单位各部门、各环节,使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系统化管理。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变经验管理为目标管理。安全评价一方面可以使各部门、全体职工明确各自的安全目标,在明确的目标下,统一步调、分头进行,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化、统一化、标准化。另一方面,可以使各层次领导及技术人员补充现代安全管理的知识,了解系统安全工程的精髓所在,从被动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模式向以风险防范为重点的系统化安全管理模式迈进。
二、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开展安全评价与预评价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即确保建设项目建成后实现安全生产,使因事故及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优选有关的措施和方案,提高建设基础上的安全卫生水平,获得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从设计上实现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化。拟建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水平,首先取决于安全设计。预评价作为安全设计的主要依据,它将找出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的主要条件后果,并提出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主要条件的最佳技术、措施和方案,为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和条件。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实施监察、管理提供依据。预评价改变了“先建设、后治理”的被动局面,使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的管理、监察工作沿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深入地开展。
三、开展安全评价工作为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当代人对安全生产问题的新认识、新观念表现在对安全本质的再认识和剖析上,把安全生产基于危险分析和预测评价的基础上。表现在对事故的本质揭示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安全生产建立在预防和控制基础上。在新世纪人们逐渐修正和广泛应用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Heinrich因果连锁理论、管理失误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危险源理论、事故原点理论等理论来指导安全生产。现代安全管理具有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事故处理为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只顾经济效益的商业管理为效益、环境、安全与健康的综合经营管理,变被动、辅助、滞后的管理程式为主动、本质、超前的管理程式,变外迫型目标为内激型目标等特点。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对象,内容和方法已发生重大变化,整个组织的安全管理理念也要因此作出相应转变。此时,积极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就尤显其必要性。
近年来,安全评价工作在我国健康快速的发展,它作为现代安全管理模式,体现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的理念,是保证生产经营单位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实践证明,推行安全评价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科技兴安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谈明华.浅谈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管理[J].青海电力,2003(4).
关键词:电气安全;评价因素;评价方法
1、关于电气安全与评价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电气安全是安全检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涉及电气领域的科学技术和管理项目,其中涵盖了实践、教育、科研三个方面的内容,是一种以安全为目的的应用型科学,这门科学的应用价值极高,其基本理论包括电磁学理论和安全原理两个部分。随着电能应用的普及,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都离不开电力,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因此电气安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电气安全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电气的使用几乎涵盖了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例如在电气工业、建筑业、煤炭业、冶金业以及石油化工等行业都涉及到电气安全工作。另外,电气安全也包括一部分的工程技术,其中还包括了组织管理方面的内容。电气安全评价是工程项目验收的重要内容,包括有效性和经济性两个方面的评价。首先,对于系统电气安全有效性的评价,主要是以电气安全的角度,分析系统中各部分布置的合理性;判断各部分采用的安全防范措施是否科学有效;认真分析系统各部分能不能协调工作;检测系统内是否存在电气安全上的漏洞。实际上,电气安全评价也就是对建筑系统中的电气危险因素进行排查,分析各种电气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电气安全的防治措施和整改意见。在一般的建筑中,电气火灾、爆炸、雷电、静电以及触电等都是电气使用过程中的频发事故,由于建筑物功能的不同,电气安全防治的侧重点也不同。在进行电气安全评价时,要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例如:对于油田企业,火灾和爆炸是引起重大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进行安全电气评价时,要将评价重点放在电气火灾、雷电、静电方面;对于机械厂,厂内金属材料相对较多,在评价时的重要内容应该涵盖静电触电等频发事故。评价因素体系是进行电气安全评价的基础,只有建立了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因素体系,才能有效指导电气安全评价工作的进行,以下是在建立评价因素体系时应注意的几个基本原则:(1)科学合理:一个体系的建立首先要检验其科学合理性,电气安全评价因素的建立要遵循科学性,要充分反映客观实际以及事物的本质,这种体系的建立要充分突出影响企业自身安全的各种相关因素。因此,只有坚持科学合理的基本原则,电气安全评价因素体系的建立才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才能有效指导评价工作的进行;(2)全面考虑:要综合考虑影响企业电气安全的各种行为因素。因此,电气安全评价是一项综合多方面因素的复杂工作,为了保证电气安全评价的可靠,在选取评价因素时要具有代表性,在选择时要从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着手,全面考虑,注重细节,不放过每一个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以保证在最终确定评价因素时有选取余地;(3)具体可行:电气安全评价程序要化繁就简,尽量保证评价工作的简便可行,这样实施方案才能更容易地被安全部门接受;电气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基于对大量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对于评价对象的比较工作要有具体的评价标准,因此评价因素应该进行量化;电气安全评价包括电气安全技术和电气安全管理两方面,既包括技术也包括管理,因此评价对象比较复杂,对于上述所说的量化评价因素有时难以实现,但是为了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必须努力做到评价标准的量化;(4)稳定可靠:作为安全评价的标准,确保安全稳定可靠是评价电气安全的重要指标,因此在选取时要选取比较具有规律性的因素,将偶然因素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2、电气安全评价的相关因素
虽然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其中必然有安全隐患的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安全隐患都会造成电气事故的发生。从安全原理的观点来看,生产以及管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其他危险因素都有可能被偶然事件触发导致电气事故的发生,因此生产环境,生产管理以及社会环境等就成为安全评价中需要关注的危险因素,其中生产管理因素最为关键。
2.1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是工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人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接触这些电气设备,因此,电气设自身的的安全性就对企业的电气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对企业的电气安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将对电气设备自身的安全评价作为重点工作。
2.2电气环境
电气环境是指对电气安全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大致分为自然和非自然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我们经常见到的雷电以及我们熟知的静电等,非自然因素主要指相关企业的生产环境以及相关的电气安全管理。电气环境在很大一方面影响着建筑的电气安全,在进行电气安全评价时,电气环境的有关安全也应该列为关注的重点。
2.3安全管理
建筑的电气安全评价工作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包括工程技术与组织管理两方面的内容,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严格管理下,工程技术才能有效实施;有了可靠的工程技术的支持,组织管理才能应用于实际,因此要做好电气安全评价工作,要将工程技术与组织管理相结合,重视综合性的电气安全措施。
3、电气安全评价方法
就目前的众多评价方法来看,比较受关注的是模糊综合安全评价方法。这种方法依据事故理论的综合论观点,建立多层次的电气安全评价因素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综合评价结果;使用安全特征量处理评价结果。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对多因素体系做出定量的评价,以数量化的形式表达人们的主观判断,然后进行模糊运算处理。另外,这种评价方法采用安全等级模糊特征量划分安全等级,有效解决了评价结果失真或均化的问题。经过实际应用表明,这种方法与企业实际结合紧密,可操作性强,有效避免了现有评价方法全面性不强、量化标准不严谨的缺点,可以对评价结果进行更优化的处理。因此,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在一般的电气安全评价中,此外还有配套的评价软件,为电气安全评价工作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应用工具。此外,电气安全评价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实际的电气安全评价工作中,较多地采用了事故树分析的方法,但是这种分析方法不够全面,不能很好地结合企业的生产活动特点,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失去了安全评价的意义。综合来看,电气安全评价可以结合电气安全检查表,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再对个别要重点关注的危险因素,采用定量的技术评价或事故树分析的方法,再次进行安全评价。
4、结束语
电气安全评价是建筑生产活动的重点工作内容,企业要针对自身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电气安全评价体系,为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评价机构提供高效可靠的评价工具。组织专业的管理队伍,与可靠的工程技术相结合,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总之,在日常生产活动中,要注意对电气安全的监管,防患于未然,有效避免电气事故的发生,防止给建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李茂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建筑电气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安全.2004(25).3-5.
[2]赵寿堂,胡玢.建筑电气安全评价方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3).33-35.
1风险分析的内容
评价机构对承揽的所有安全评价项目,都应根据项目的有关资料和特点,结合本机构的资质范围和安全评价人员的技术特点、特长及时组成安全风险分析组,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析。初期分析内容主要包括:被评价单位基本情况,评价类别,项目大小,投资规模,地理位置,周边环境,行业风险特性,难易程度,项目是否在评价机构资质业务范围之内,评价机构现有评价人员技术实力如何,是否需要聘请相关专业的技术专家,承担项目的风险大小,以及项目承接之后会带来怎样的利益,承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如何,初步工作计划如何制定等等。中期分析内容应侧重于项目符合性制约因素列举的全面性及其风险程度、隐患的风险程度、整改的紧迫程度以及整改行动的彻底性等。末期分析内容则主要表现在被评价单位要求更改报告内容时的合理性、更改评价结果后的风险大小、给出或让步给出评价结论时的风险是否可以接受等。
2风险分析的记录
记录是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中的一个显性控制点。但记录本身所隐含的免责效能却往往容易被忽略。一个好的记录可理清相互之间的责任。有没有风险分析记录,风险分析的记录内容是否详尽,对机构和人员的风险是不同的。所以,对记录应有一些较高的要求。作为风险分析会议的记录内容应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主持人、记录人、项目基本情况、参与人员的不同意见、风险分析的判断准则、针对判断准则的分析结果、总体分析结论、签字等内容。
3结束语
关键词:安全评价;风险分析;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4.270
1 引言
国家安监总局于2014年颁布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即第13号公告。指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用于确定陆上危险化学品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在役生产、储存装置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
2 主要分析方法
根据不同适用范围,一般采用事故后果计算法、定量风险评价法或危险指数法计算外部安全防护距离。
(1)事故后果计算法。是以爆炸事故后果模型为基础,根据装置可能发生的最严重爆炸事故情景,计算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方法。涉及爆炸品类危险化学品(如:硝酸铵、三硝基甲苯、硝基胍)的生产、储存装置。
(2)定量风险评价。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选用定量风险评价法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
1)涉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的;
2)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且涉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的;
3)构成重大危险源,且涉及毒性气体的。但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符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第九条规定的情形,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的风险标准执行。
(3)危险指数法。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性质、位置和生产类型,评估和计算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的危险指数,并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方法。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同时符合下列所有情形的,应当选用危险指数法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
(1)未列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的;
(2)不涉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或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但不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
(3)涉及毒性气体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
3 危险指数法举例
某项目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但不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因此适用于危险指数法计算。
(1)确定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等级
查表,确定各危险化学品危险货物分类,列入表1。
(2)确定危险化学品基准量
查表,确定各危险化学品基准量,列入表1。
(3)计算校正因子
计算各危险化学品校正因子β,列入表1。
(4)计算危险指数
危险指数计算结果为28.61。
(5)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
查表确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与防护目标间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为50m,危险程度为中等。由于周边企业距离该项目均在50m范围内,双边构成相互影响。因此该项目应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保证与周边企业的安全。
4 结论
根据13号公告的要求,本文说明了安全评价工作中的风险分析,介绍了主要的方法,举例分析了危险指数法的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AQ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S].
关键词:中小煤矿 安全生产 问题 评价方法 管理措施 评价机构
我国煤矿大多是由井下工人开采,工人的工作条件差,生产系统复杂,特别是一些中小煤矿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为了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和煤矿的安全生产,我们必须从抓安全开始,而抓安全必须有安全评价机构来制定评价标准。因此我们要完善我国煤矿安全评价中的不足之处,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保证我国的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稳步发展。
一、中小煤矿进行安全评价的必要性
找出煤矿生产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改善,把事故扼杀在摇篮之中,是煤矿进行安全评价的主要目的。
煤矿要安全生产,就必须要通过安全评价这个重要方法和程序,使煤矿在生产当中对事故的处理由被动地位变为主动地位,对危险因素的存在做到未雨绸缪;使煤矿的管理模式发生变化,由以前的事后处理变成事前预防,管理由原来的无的放矢变成现在的有的放矢,有力地保障了工人的人身安全和煤矿的安全生产。煤矿企业领导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做出决策以及合理的投资选择,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由安全评价来提供科学依据。安全评价也为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提供依据。
二、中小煤矿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机构不规范
安全评价机构在安全评价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煤矿安全评价工作涉及到三个部分:国家煤矿安监部门、评价机构、煤矿企业,三者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 三方之间的关系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评价机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评价工作如果在这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评价结果。评价机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一些评价机构管理不规范。
(2)有些小煤矿由于缺少资金对安全方面投入很少,再加上生产条件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危险因素,如果完全按国家规定来进行安全评价,能达到合格要求的很少,公司要是不对这些煤矿进行评价,公司将无法生存下去。所以即使评价人员再多,但如果这些小煤矿进行评价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去做,这样安全评价就起不到什么作用。
2.安全评价标准不完整
目前,安全评价存在几个关键性问题:一是安全评价中大多数是用一个定性的要求去评价,而没有一个定量的标准;二是煤矿安全评价中如何选取指标;三是评价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值,在评价过程中,心中无数,有很大的盲目性等。
3.安全评价方法单一
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单一,影响了煤矿安全评价的质量。目前我国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分析、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等多种方法。但是大多数中小煤矿在进行安全评价的过程中只采用安全检查表来进行评价。有时对一个系统的评价进行验证时需要两种或多种评价方法来互相验证,用一种评价方法满足不了煤矿生产系统的复杂要求。
三、对策
1.完善评价机构及评价工作
(1)提高评价机构人员的素质,建立安全评价质量保障机制。要搞好安全评价必须熟悉煤矿安全生产,学会多种分析方法,组建一个专业水平高的高效团队。根据安全评价工作的要求,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进行工作:一方面在原有安全评价工作的人员中加强安全评价工作的专业知识水平训练,开展培训班;另一方面国家可以在某些高校当中开办一些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一些专业性人才。
(2)评价机构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安全评价机构的任务就是帮助煤矿排查出有安全隐患的问题,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的预防以及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评价分析,给出安全可行的技术措施。评价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绝对不能为了自身的利益,在评价过程中,走马观花,不实事求是。评价机构要正确使用自己的职权,客观公正地对煤矿企业进行评价,对煤矿中存在的问题要一一提出并要督促企业尽快处理查出的问题,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
2.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安全评价标准
安全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做到有法可循,有法可依。这些依据要来自国家的有关安全的政策、法律法规等规定。安全评价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它在实施过程中包含较强的技术性。要想做好这个工作应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要有上下一致的标准,使安全评价机构在煤矿企业中工作时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能够更好地为煤矿这个特殊行业服务。安全评价标准的制定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对危险程度进行合理分级,使安全评价工作层次分明。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为了搞好煤矿安全工作,保障企业安全、高产高效地进行生产,下发文件明确安全评价机构的职责,提高安全评价工作监督管理水平,使评价工作走向整体化、合理化、制度化。
3.合理选用评价方法
有的评价方法在理论上可行,但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使用起来非常麻烦或者评价的结果不是十分正确,这时我们就要因地制宜换用其他的评价方法。所以,我们要合理科学地选用安全评价的方法,要有利于操作而且容易被现场采用。由于我国的安全评价工作起步比较晚,评价方法的选择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进。
(1)积极开展安全评价方法的科学研究。煤矿是一个人、机械、环境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生产系统。事故的发生不仅有人为的因素,也包含自然条件的因素,还有机械系统的影响,如果只使用目前适用于人工系统、自然系统或者机械系统的单个评价方法对煤矿进行评价是不科学的。评价方法选择正确与否在评价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到评价的准确性。我国现阶段主要以定性分析来进行安全评价,这在安全评价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事故风险不能做出准确预测。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们要研究出更多实用的、先进的、科学的评价方法,并希望国家能够重视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使我国的安全评价工作慢慢成熟起来,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提供高效的、准确的技术服务。
(2)加大煤矿安全评价技术的研发力度。煤矿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的工作场所大部分是在地下,工作环境条件复杂,而且生产系统复杂,所以它的危险因素很多,能够对煤矿危险因素辨识和评价的方法很不到位,还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在这方面进行技术研究和实用性软件开发等。
一九九六年劳动部第3号令颁布的《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第十二条中要求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设计单位在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时,应同时编制《劳动安全卫生专篇》,《劳动安全卫生专篇》中要有建设项目职业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及采取的安全卫生措施的内容。一九九八年初劳动部第10号令颁布的《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中第六条要求预评价大纲和评价报告书中都应有建设项目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及其定量或定性评价的内容。这充分说明了在对建设项目(工程)开展安全预评价或安全验收评价时,均应对工程项目进行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和评价,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危害的对策措施。这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也是各类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的质量,做好对被评价、检测工程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辩识,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安全对策措施,可以而且很有必要将系统安全工程中“预先危险分析”的方法,应用于工程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中去。
二、预先危险分析的方法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是用来识别系统中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并对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进行分析评估,从而提出改进系统,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措施。此法主要用在系统的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阶段,也可用于系统竣工后的运行阶段。其分析的步骤可概括如下:
2.1 熟悉分析对象的功能、构成、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环境条件等;
2.2 调查、分析类似系统过去有关事故的教训和安全生产的经验;
2.3 调查了解与人身安全、环境危害及有毒物质等有关的安全要求
2.4 分析系统故障状态,有何种危险,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性等;
2.5 找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或危害的对策措施;
2.6 编制预先危险分析表。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是用表格的形式来分析系统危险、危害因素,可达到分析透切、深入、准确的愿望。表格的形式和内容可随分析人员的想法和被分析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表中描述的细节也有所差别,但一般使用如表1的格式。
表1 ×××预先危险分析表
表1中危险“发生可能性等级”和“后果严重性等级”可根据美国军用标准MIL-STD一882中的规定加以确定,如表2、表3所示。
表2 危险发生可能性等级表
表3 危险后果严重性等级表
如果在对系统、子系统危险、危害因素分折的基础上,还想对其危险性(即危险程度大小)作个大致的评价,则可运铩危险性评价的“打分法”,这种方法是把评价危险程度大小的因素归纳为三个,即危险或事故发生可能性(用L表示)、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用E表示)和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用C表示)。前两个因素L、E均表示危险发生的可能性,第三个因素C表示危险的严重性,那么,系统或子系统的危险性(用F表示)可用下式计算。
F=L×E×C
式中,L、E、C根据有关资料提供,可按不同情况分别赋予一定分值,如表4、表5所示。按照分析、评价的对象,分别从两个表中查得相应的分值,代入上式计算,即可算出危险性的分值。
根据危险性大小,也可分别赋予危险性一定的分值,如表6所示。
三、预先危险分析应用实例
下面以我所进行过安全验收评价的三明市汽车厂林业运输车技改项目(由李发荣任项目负责人)配套的电镀生产系统预先危险分析为例,阐述运用预先危险分析方法对工程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评价过程。
电镀是现代工业中常用的一种重要工艺技术,这种工艺要使用具有强腐蚀性的酸、碱及剧毒性氰化物(如NaCN)等化学药品。因此,电镀作业容易发生灼伤、中毒等伤亡事故,危害严重。
该电镀生产系统可分成排风、配制槽液、加热、除油、除锈、电镀、供电、槽液管理等8个主要子系统,对它们分别进行的预先危险分析,如表7所示。
从表7预先危险分析的结果可知,电镀生产系统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类型有三种:一是存在作业人员和作业现场附近的人员受到氰化物蒸气或酸雾的毒害(中毒或引起职业病);二是存在作业人员和作业现场附近人员受到飞溅和流出的碱液、酸液或槽液的灼伤;三是存在着电镀车间生产设备受到酸、碱、槽液和有害气体的侵蚀而加快腐蚀,由于设备腐蚀、损坏,不仅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会加大作业人员中毒和灼伤的危险性。
运用危险性评价的“打分法”对表7所列的八个子系统的危险程度大小分别进行估算,估算结果如表8所示。
事故发生都是有一定的前提,由于事故的隐患都是慢慢积累的,所以它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每一个过程都是有一定的特点,有一定的规律,为了预防这种事故的发生,我们就要先了解这些事故,找出一些规律,从而创建出一套比较完善安全法则,这套安全法则既能让我们可以提前有所了解,又能很好的评估出此事故的等级,根据我们所了解的内容,就可以做一些改善和相应的防护,这样我们有所准备,就不会因为事故的发生而损失严重。从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来看,该理论属于安全科学体系当中的一个分支,安全科学体系研究的是当事故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防范,而事故致因理论就是用来阐释这个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发生时是怎样的状态等,事故致因理论所说的人、物、环境和管理环节在发生某个事故所处的位置,我们根据这些找到问题的所在,并根据这些来研究这件事故的责任。
2化工企业安全评价中事故致因理论的实际应用情况
2.1在化工企业中安全性评价的分析
从一些基本的理论来看,化工企业的安全性评价已经认为是一些风险性评价,我们要尽量的分析辨识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对此采取一些安全防范措施,要尽量的避免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从而保证生产安全。而实际生产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按照我们预先分析辨识的情况进行。如果我们可以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得出安全管理的步骤,我们就能大大提高安全性。而安全性问题就会涉及到整个的生产过程,其中包括工作的人员,工作的机器,生产所需要的物料,以及我们所工作的环境。调查发现,要运用事故致因理论进行安全性评价,我们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以及可操作性原则。(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原则,要是对此事件进行分析,也要符合事情的发展规律与原则,对于安全性的评价时,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要有明确的相关概念。(2)系统性原则:一个事故的发生都是逐渐积累的,在此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因素,或许只需要一个因素就可以成为导火线,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在化工企业安全评价中,我们要从整体考虑,系统性分析,分别从内部原因和外部环境综合考虑。(3)相关性原则:在化工企业中,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并非是独立的,都是有相关性的,这样可以能为企业更好的服务。(4)可操作性原则:对于不同的事件,会有不同的安全评价,根据评价制定出的解决方案,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也有很高的可靠性。
2.2因事故致因理论的影响,化工企业安全性评价存在着相关的问题
由于总结了企业中一些典型的事故案例,事故致因理论得以提出,因为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的典型案例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可以运用到所有的安全评价理论中,很显然是没有注意到事情的局限性,在我国就有案例,我国很早以前的化工企业,大家会认为安全性检查还是一条一条按照规定的规律一步一步地完成,就可以完全没有事故隐患,就可以完全避免一切事故的发生,这就是说明没有及时的认识到事情是有局限性的,对于所有的问题没有全面的考虑。最开始,化工企业漠视安全的评价方法,他们都认为只要按照之前的计划来操作,就一定不会发生问题,这也是因为负责人不重视所导致的结果。
3对强化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的策略
3.1设立安全负责人
在企业中,每个部门都会有相应的负责人,当然安全部门也要有相应的安全负责人,在处理事故时,要明确自己的身份与责任,在大多数化工企业中,都会有相应的工厂,而每个工厂都会用一些化工产品,而这些化工产品有一些是具有腐蚀性的,有一些有剧毒,还有的可燃点很低,很有可能自燃,所以这就需要安全人员要根据相应的化学性质来保存这些化工材料,对于这些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要有相应的安全评估,当然也要制定出假如出了事故我们的对策措施,也就是预防方案,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3.2要降低化工企业的生产风险,就要强化企业的安全评价管理
作为化工企业的安全性的评估人员来说,自身的素质和知识要不断地提高,也要记住之前发生事故给我们的教训,当然也要铭记在发生事故时我们的经验。这样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更好的应对突发事情的状况,当然,这样也就会减少事故的发生率,增加企业的安全系数。在平时,应该多召开一些安全性的知识大会,增强大家的安全意识,只有在不断地完善每个人安全意识,才能有效地提高安全性。
4结束语
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国一直大力发展的化工领域,在整个的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的是安全发展。为了提高化工产业安全性评价,就要把每一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负责人,并鼓励他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化工企业的安全发展。现在可以了解到,我们能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就可以降低企业事故的发生概率,对其也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玉华 单位:广州市安益职业安全事务咨询有限公司
关键词:安全评价;旅游饭店企业;绩效;现状
中图分类号:F590.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9-0153-05
引言
安全评价概括地讲,就是综合运用安全科学原理和相关科学的方法,特别是系统科学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或危险性)进行分析、辨识和度量,预测和评价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寻求最佳对策,使系统达到事故率最低、损失最少、安全投资效益最高的最佳安全状态[1]。安全评价工作在中国开展时间不长,但该项工作的实施为中国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许多学者对多种安全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
当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旅游饭店企业也得到蓬勃发展,在中国开展旅游饭店企业安全评价工作无论是对推进旅游饭店企业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还是为适应今后旅游饭店运行的高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已是现代旅游饭店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3~4]。但由于安全评价工作在中国起步较晚,仅有一些学者对城市旅游地、旅游栈道、旅游生态安全、滨海旅游地等做了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评价体系,因此,在实施过程当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5~8]。
为进一步了解旅游饭店企业开展安全评价工作的实际状况,笔者对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等九个地市的178家旅游饭店企业进行了调研,分析其实施安全评价工作的现状及所取得的效果。同时,针对目前旅游饭店企业安全评价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旅游业有关部门推进安全评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9]。
一、调查方法、对象及研究内容
1.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2.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福建省福州、厦门、泉州、宁德、莆田、漳州、龙岩、三明、南平等共九个地市的178家旅游饭店企业(均为星级饭店)。
3.调研内容:包括旅游饭店企业对安全评价工作的接受程度、旅游饭店企业开展安全评价的目的、旅游饭店企业实施安全评价最为关注的问题、旅游饭店企业实施安全评价所取得的效果,主要表现为旅游饭店企业在安全设施、安全管理水平、安全事故发生频率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二、结果与分析
(一)旅游饭店企业对安全评价工作的接受程度
根据调研的统计数据显示(见图1): 57.6%的旅游饭店企业对安全评价的接受程度的态度为很重视,25.3%的
图1旅游饭店企业对安全评价工作的接受程度
注:1为很重视;2为重视;3为无所谓;4为没有意义;5为很没有意义。
旅游饭店企业对安全评价的接受程度的态度为重视,只有0.8%的旅游饭店企业对于安全评价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也表明大部分旅游饭店企业已认识到安全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安全评价工作,重视安全评价后的整改工作。
(二)旅游饭店企业开展安全评价的首要目的
对安全评价首要目的的调研数据选项,图2的数据显示:(1)45.7%的旅游饭店企业认为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是为了提高安全水平,说明福建省大部分的旅游饭店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对旅游饭店企业自身的安全已经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2)10.4%的旅游饭店企业是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来开展安全评价的,19.1%的旅游饭店企业是由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进行安全评价的。
两个方面都显示出了福建省仍有很多旅游饭店企业是由于来自政府方面的强制政策而不得不进行安全评价工作,体现出有些旅游饭店企业进行安全评价工作并非完全出于自愿,而是由于外界的压力。还有部分饭店企业是由于市场竞争需要而进行安全评价工作。
(三)旅游饭店企业实施安全评价最为关注的问题
图3的数据显示了旅游饭店企业实施安全评价最为关注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1)提出的对策是否可行并有针对性,所占比例为44.7%。这说明在安全评价工作中,旅游饭店企业最为关注的还是所实施的评价是不是真正有利于旅游饭店企业自身的发展,这是旅游饭店企业安全意识提高的一种表现。(2)危险、有害因素能否辨别全面,所占比例为30.5%。这说明一些旅游饭店企业比较重视安全评价机构的能力和水平,且希望能够发现并解决所有的安全隐患。(3)评价报告能不能被通过的问题,所占比例为19.2%。这说明一些旅游饭店企业担心自身的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等硬件和软件达不到合格水平,从而会影响这些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4)安全预评价及评审所用的时间长短问题,所占比例为5.6%。因为安全评价工作完成后才能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评价报告一旦没有通过,旅游饭店企业就不能进行正常生产活动,因此,评价所用的时间太长,也会相应地影响旅游饭店企业的正常经营,也会给各方面带来很多恐慌。
(四)旅游饭店企业实施安全评价所取得的效果
1.安全评价前旅游饭店企业的安全状况。对这一部分数据,收集到的有效数据为169份。图4显示,进行安全评价前,绝大部分旅游饭店企业存在一些隐患,所占比例高达74.5%,
图4安全评价前旅游饭店企业的安全状况
注:1为存在很多安全隐患;2为存在一些安全隐患;3为安全状况良好。
其中有10.2%的旅游饭店企业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只有15.3%的旅游饭店企业安全状况良好。因此,可以看出福建省旅游饭店企业总体的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为此,非常有必要对旅游饭店企业运行进行安全评价工作,这不仅是对旅游饭店企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负责,也是对旅游饭店企业自身安全运行负责。
2.旅游饭店企业实施安全评价后取得的效果。
(1)企业对饭店地址选择、运行方案调整情况(如图5所示)。
图5数据显示:通过安全评价,绝大部分旅游饭店企业对饭店地址选择、运行方案进行过较大调整,所占比例为79.1%,说明旅游饭店企业本身确实存在的问题很多,需要改进;有部分调整的饭店企业占13.7%。通过旅游饭店企业的反馈意见获知,7.2%的旅游饭店企业是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饭店地址选择、运行方案也很完整,所以这部分旅游饭店企业没有进行调整。
(2)提出的对策措施在项目初步设计时的整改情况(如图6所示)。
对这一部分数据,收集到的有效数据为164份,其中对提出的对策措施在项目初步设计时全部落实的旅游饭店企业有128家,所占比例为73.8%;部分落实的有36家,所占比例为26.2%;没有不落实的旅游饭店企业。可以看出,旅游饭店企业通过安全评价后,基本落实了评价机构所提出的对策措施,整体状况趋于良好。
(3)安全设施、安全管理水平、事故发生频率方面的改进情况分别(如图7、图8、下页图9所示)。
由上页图7、上页图8、图9可知,旅游饭店企业在实施安全评价以后,在安全设施和安全管理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安全设施方面,有55.4%的旅游饭店企业安全设施改进很大,44.6%有所改进,说明旅游饭店企业很重视安全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投入了大量资金;(2)安全管理水平方面,48.3%的旅游饭店企业在安全管理水平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改善,51.2%的旅游饭店企业有所改善,0.5%的旅游饭店企业没有变化,说明旅游饭店企业在投入硬件设施的同时也很重视软件水平的提高,重视培养安全管理方面的人才;(3)安全事故发生频率方面,43.7%的旅游饭店企业安全事故发生频率明显减少,39.9%的旅游饭店企业安全事故发生频率有所减少,总体状况趋于良好,但是,不能忽略的是,还有16.4%的旅游饭店企业安全事故发生频率依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对该现象,通过在旅游饭店企业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中,可以得出产生这种现象的两个原因:一是个别旅游饭店企业安全事故依旧多发,安全运行状况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二是部分旅游饭店企业本身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安全运营条件,采取了完备的安全事故预防措施,评价前后均没有发生安全事故。
(五)安全评价机构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依据调查数据,收到的有效数据为172份。由图10可知,旅游饭店企业认为安全评价所存在的核心问题是评价机构的收费问题,被调研的饭店企业反映所占比例高达60.8%,因为由此直接给饭店企业带来的是所要承受的经济负担,这一方面反映最为强烈的是中小规模的旅游饭店企业。其次,就是评价结论流于形式,所占比例为17.4%。
目前,许多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价时总是使用单一的模板格式进行安全评价报告的写作,而很多法律法规标准可能根本不适用于某些旅游饭店企业,缺乏有效的针对性。
还有部分旅游饭店企业认为,评价机构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评价机构所评价的内容与星级饭店的实际情况脱离,评价人员的服务态度差等,这些不利因素也会影响旅游饭店企业进行安全评价工作的积极性。
此外,被调研的旅游饭店企业所反映的问题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评价周期时间太长,能否提高评价机构的办事效率以免影响旅游饭店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二是应适当地增加评价机构的数量以扩大其竞争的力度,以更好地为旅游饭店企业自身服务。
三、对策与建议
从对福建省旅游饭店企业实施安全评价工作绩效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福建省还有相当数量的旅游饭店企业对饭店的安全评价工作的认知度不高;不少旅游饭店企业安全意识淡薄,并不是出于自愿接受安全评价工作。但是鉴于中国旅游业安全的严峻形势,在现阶段,还必须要按照政府的强制政策和法律法规来推进饭店企业的安全评价工作。笔者针对安全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收费偏高。突出反映在很多中小规模的旅游饭店企业(尤其是经济性饭店),所收评价费用给一些旅游饭店企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建议国家旅游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安全评价收费标准指南,使旅游饭店企业在预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参考,增强其透明度。同时,考虑到各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建议可以把权力下放到各个省份,根据该省份旅游饭店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安全评价收费标准细则。
2.安全评价耗时较长。安全评价耗时较长影响旅游饭店企业的正常运行时间,安全评价机构在保障安全评价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缩短评价时间,减少不必要的、烦琐的安全评价程序,避免影响饭店企业的正常运营。
3.安全评价间隔周期短。部分旅游饭店企业反映安全评价比较频繁,且评价内容非常琐碎,应考虑在保证安全水平和安全性能的基础上把安全评价间隔周期适当延长。
4.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部分旅游饭店企业反映某些专业安全知识和问题在国内缺乏技术精湛的专家,应该增强对相关行业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安全技术能力。
5.安全评价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尤其表现在安全评价机构方面,对此,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的安全评价机构都应该加强对饭店安全评价工作的宣传活动,使安全评价工作深入人心,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提高旅游饭店企业的整体安全水平。
6.安全评价报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对此应该突出重点,加强对重点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和比较,避免分析、预测危险、有害因素单元时发生漏项等。
结论
1.旅游业的安全评价制度已经初步形成,安全评价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通过开展饭店安全评价工作,旅游饭店企业在安全运营意识、安全管理水平、安全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安全事故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2.目前安全评价工作尚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收费偏高、安全评价耗时较长、安全评价间隔周期短、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安全评价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安全评价报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等。
3.旅游业安全形势依旧严峻,国家旅游有关部门应制定系统规范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旅游安全评价工作。如尽快制定和出台《旅游安全评价条例》等法规文件,使旅游安全评价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从而促进旅游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评价:第3版[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2]成连华,李树刚,林海飞.基于过程方法的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66-69.
[3]P.Lois,J.Wang and A.Wall.Formal safety assessment of cruise ships[J].Tourism Management,2004,(1):93-109.
[4]Perry W.Hystad,Peter C.Keller.Towards a destination tourism disaster management framework: Long-term lessons from a forest fire disaster[J].Tourism Management,2008,(29):151-162.
[5]王丽华,俞金国.城市旅游地旅游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0,(2):85-89.
[6]李若凝,王晶,程柯.云台山旅游景区生态安全评价与优化对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1-75.
[7]赵莹雪,郑海燕.滨海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初探[J].商业时代,2008,(28):101-102.
[8]宋建学,袁英保,刘.旅游栈道安全评价技术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3):129-132.
[9]樊晶光,王宝,等.660家企业实施安全评价工作绩效现状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2):45-49.
Analysis on the Safety Assessment Performance in Tourism Hotel Enterprises
――A Case Study of 178 Star Hotels in Fujian Province
GAO Ling,JING Xiu-yan
(Tourism Department,Minjiang College,Fuzhou 350108,China)
Abstract:To further improve the safety assessment work and to learn the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of safety assessment in tourism hotel enterprises,178 tourism hotel enterprises from all sections of Fujian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Based on the safety situation of those hotel enterprises before safety assessment,the project site selection situation,the process adjustment situation and the measure correction situation during tourism safety assessment,and the improvement situation in safety facilities,safety management ability and accident frequency after safety assessment,the actual performance of implementing safety assessment in hotel enterprises was obtained.Besides,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safety assessment were pointed out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 measures were presented in tourism hotel enterprises of Fujian province.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化工园区;安全评价;应用
中图分类号TQ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0-0186-02
1 概述
1.1 化工园区安全性概述
当前时期下,各地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大量地建设化工园区来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实践表明,化工园区的建设对于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拉动作用。然而,经济的发展提上来了,但是伴随着一系列其他负面的问题也附之而来,其中化工园区的安全问题就是一个方面,这主要表现在化工园区内的危险化学事故的频频发生等。化工园区的安全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化工园区的安全性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虽然某些化工企业进行了安全评价,但是化工园区的整体性评价却未开展。化工园区存在的安全隐患,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对于化工系统的安全评价需要考虑多因子共同作用,这样才能够准确地对化工园区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实践证明,层次分析法用于化工园区安全性评价,能够准确地进行评价。
1.2 层次分析法概述
1.2.1 层次分析法的含义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在系统工程中(如本文研究的化工系统)对非定量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对人们主观推断客观描述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此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首先将所研究的问题看作一个具有整体特性的系统,然后根据问题的性质以及要达到的总目标,将所研究的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要素,并依据上述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以及隶属关系,将要素按照不同的层次聚集组合,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就形成了多层次的分析系统,并将所研究的问题层次化以及顺序化。
1.2.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1)首先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B:B=(bij)m×m(i,j=1,2,…,m)。其中,bii=1,bij=;
2)将上述B矩阵作“归一化”处理,得出新矩阵C:cij= (i,j=1,2,…,m);
3)将B矩阵的各行求和,得xi=;
4)再对xi进行“归一化”处理:di=xi/(i=1,2,…,m);
5)求出最大特征值;
6)一致性检验:首先计算一致性指标,CI=(-m)/(m-1);然后,计算出平均一致性指标RI;最后,将上述二者进行相除,得一致性比例CR=CI/RI(注意:一般而言,CR值在小于0.1时,是可以接受的,否则需要进行重新计算,直至CR小于0.1;若CR值为0时,则认为权重比矩阵具有完全的一致性,其值越大,则一致性就越差。)
2 化工园区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层次法的实际应用
2.1 指标构建
目前,大多数化工园区的布局以及规划等方面均属于区域规划的范畴,而区域规划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也就是说规划中,没有定量的指标,例如生态环境等方面,就是没有定量的指标的。因此,在对指标体系进行确定时,原则是要求任何情况均能够适用,并将这些不确定的指标进行定量化的评价,这样才能够避免评价的主观化。化工园区的安全评价指标十分复杂,因此,指标体系的选择对于化工园区的安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确定安全指标体系时,应该遵循“完备性”的原则。对于化工园区来说,“完备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化工企业的特点之上。因此,笔者认为,在对一般指标体系选择之后,还应该结合当地的资源环境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位专家的意见或建议,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相对独立性、相对完备性以及针对性等原则对化工园区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
通过对化工园区的调研以及查阅相关资料,主要考虑到了4个方面,即区域规划状况(A)、区域企业安全生产状况(B)、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状况(C)以及区域应急能力指标(D)。攫取了上述四个方面的22个指标。1)A:主要包括区域整体的规划合理性(A1)、 周边人口密度(A2)、 区域内交通状况(A3)、厂区对周边环境的危害程度 (A4);2)B:设备的危险性(B1)、物料的危险性(B2 )、 工艺流程的危险性(B3)、 潜在的职业危害(B4)、 废弃物处理状况(B5)、企业安全投入情况(B6)、 车间、厂房的防火防爆(B7)、 专业人员培训情况(B8)、 安全制度、管理的完善程度(B9);3)C:区域人均GDP( C1)、 区域安全投入情况(C2)、 生态环境指标(C3)、 生态建设指标(C4);4)D:消防应急组织(D1)、医疗救护组织(D2)、专家库资源(D3)、环境监测组织(D4)、应急机制的完善性(D5)。 2.2 化工园区安全水平指标的评价
本文的安全评价指标由区域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与影响,区域规划状况、应急资源利用能力和区域社会综合状况指标等4类构成。通过专家调查及文献查阅,对各层因素重要程度的相对重要性调查,根据该调查结果,综合构造判断矩阵,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的相关计算流程,得出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的权重大小。对于上述4个指标,其权重分别为0.1322、0.4678、0.0561、0.1896,所计算出的最大特征值为4.5672,CI值为0.0827,CR值为0.0912。然后将层次法的4个计算步骤带入其中。对于A指标:上述4个指标的2次权重分别为0.7023、0.0633、0.2033、0.1455;对于B指标,各个权重分别为0.234、0.225、0.147、0.077、0.1202、0.09887、0.0311、0.0256、0.0505;对于C指标,上述各个权重分别为0.123、0.0877、0.245、0.321;对于D指标,各个指标的2次权重分别为0.2001、0.0532、0.1203、0.2214、0.1217。经过计算,得知一致性CR=0.09055<0.1,这就说明上述指标满足了一致性的检验。
参考文献
[1]程凌,华洁,周晓柱.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的化工园区安全评价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