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17:10: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智能农业的发展前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互联网 发展 应用
物联网的雏形最早可于追溯到1990年,物联网的概念提出是在1999年,在这几十年的发展里,物联网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且有着一个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物联网的本质是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完美融合,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实现了物与物直接的信息联系、或缺、融合、传递等,真正达到物物相连的网络模式,使人与人直接的信息交换上升到物与物直接的信息交换,本文就物联网,谈一谈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1 何为物联网通信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物联网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2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工作的应用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典型的应用关系体现在物联网技术与专业技术行业的结合,实现智能应用的解决;物联网应用层让信息技术与行业结合,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影响,可以说物联网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革命,它主要有九大应用领域有: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保、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等。
2.1 智能物流
现在的物流管理有着明显的信息化发展,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物联网技术与物联网与卫星定位技术、GSM/GPRS/CDMA移动通讯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使物流管理的每一个流程都被准确无误的感知和掌握,GIS与GPS与感知信息的结合,构成了物流信息一张强大的网。
2.2 智能医疗
自动识别技术为医疗领域提供了方便,最典型的代表是RFID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及药品物流系统的融合,是医疗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智能医疗能够帮助医生实现对病人全方位的监控,达到会诊记录,病情记录等关键信息的共享,还有对病人医疗器械和病人病情发展的追踪,这种智能医疗必然会得到更大的推广。
2.3 智能交通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上的应用也非常普遍,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乘坐公交车时IC卡的使用,物联网技术与公交系统的融合,统筹运用GIS和GPS等手段,达到调度,发配,收费等管理于一体,同时还有智能化的停车,系统调配红绿灯,及时查看路况信息等交通控制调配等手段,都体现了物物相连的物联网对于交通的帮助,还有公路、桥梁、交通的智能检测,都体现了智能交通的作用。
2.4 智能农业
智能工业。智能农业与智能工业最主要的体现上是在对于数字的实时监控上,从生产、加工、运输、分销、零售上,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从生产监控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到信息跟踪,事故追溯系统,质量评估系统,统计分析系统,信息门户系统等,使农业和工作都达到智能化的水平,方便生产。
2.5 智能安保
智能安保体现在传感节点的利用上,利用传感节点的覆盖全面性,来防治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威胁安全的入侵,这种智能安保已经应用到世博会当中。
2.6 智能家庭
物联网对于智能家庭,数字家庭的建设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智能家庭不是简单地将家中的电子产品结合到一个遥控装置当中去,这样做只是一个简单的电子设备相连,物联网所要达到的智能家庭,数字家庭的目的,是通过物联网建立外部联系,让服务与设备之间产生联系,达到互动效果,一个最理想的例子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在办公室里就可以指挥家用电器的工作,在下班回来的途中各个家用电器已经各司其职,回家时就享受自动化的成果与便利。
3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是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有人把它比作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革命,这样的比喻一点也不为过,1990年的施乐公司可乐售饭机可以被看作是物联网技术的最早实践,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在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的支持下提出了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的概念.比尔盖茨1995年在书中提及了物联网的概念,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阐明了物联网的含义,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这种含义也产生了变化,再随后的时间段内,各国开始提高了对物联网的认识,并把物联网当作一项国家战略来发展,目前的物联网当中有三项关键的技术,分别是传感器技术、RFID标签、嵌入式系统技术;所涉及的四大关键领域分别是:RFID;传感网;M2M;两化融合,随着各国对于物联网技术的重视,一些关于物联网发展的战略也相继被提出,如日本的u-Japan计划,韩国确立了u-Korea计划,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智慧地球被提出并引起强烈反响。
2009年8月,总理的感知中国讲话和建立的感知中国研究中心将中国的物联网信息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4 总结
物联网通信技术作为一项前沿技术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技术企业,都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价值看的很重,物联网技术应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但是人们在享受物联网所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对物联网的概念认识还并没有互联网那么深入人心,人们对于互联网的认识要远远高于物联网,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物联网技术会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相信人们对于物联网的认识将会逐渐提升,同时,物联网通信技术将会更好更快的发展也必将有一个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董新平.物联网产业成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郝罡.物联网的发展及在通信运营商领域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
[3]焦文娟.物联网安全―认证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
[4]赵静,喻晓红,黄波,谭秀兰.物联网的结构体系与发展[J].通信技术,2010(09):106-108.
1.1智能物流
现在的物流管理有着明显的信息化发展,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物联网技术与物联网与卫星定位技术、GSM/GPRS/CDMA移动通讯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使物流管理的每一个流程都被准确无误的感知和掌握,GIS与GPS与感知信息的结合,构成了物流信息一张强大的网。
1.2智能医疗
自动识别技术为医疗领域提供了方便,最典型的代表是RFID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及药品物流系统的融合,是医疗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智能医疗能够帮助医生实现对病人全方位的监控,达到会诊记录,病情记录等关键信息的共享,还有对病人医疗器械和病人病情发展的追踪,这种智能医疗必然会得到更大的推广。
1.3智能交通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上的应用也非常普遍,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乘坐公交车时IC卡的使用,物联网技术与公交系统的融合,统筹运用GIS和GPS等手段,达到调度,发配,收费等管理于一体,同时还有智能化的停车,系统调配红绿灯,及时查看路况信息等交通控制调配等手段,都体现了物物相连的物联网对于交通的帮助,还有公路、桥梁、交通的智能检测,都体现了智能交通的作用。
1.4智能农业
智能工业。智能农业与智能工业最主要的体现上是在对于数字的实时监控上,从生产、加工、运输、分销、零售上,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从生产监控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到信息跟踪,事故追溯系统,质量评估系统,统计分析系统,信息门户系统等,使农业和工作都达到智能化的水平,方便生产。
1.5智能安保
智能安保体现在传感节点的利用上,利用传感节点的覆盖全面性,来防治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威胁安全的入侵,这种智能安保已经应用到世博会当中。2.6智能家庭物联网对于智能家庭,数字家庭的建设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智能家庭不是简单地将家中的电子产品结合到一个遥控装置当中去,这样做只是一个简单的电子设备相连,物联网所要达到的智能家庭,数字家庭的目的,是通过物联网建立外部联系,让服务与设备之间产生联系,达到互动效果,一个最理想的例子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在办公室里就可以指挥家用电器的工作,在下班回来的途中各个家用电器已经各司其职,回家时就享受自动化的成果与便利。
2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是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有人把它比作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革命,这样的比喻一点也不为过,1990年的施乐公司可乐售饭机可以被看作是物联网技术的最早实践,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在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的支持下提出了PC(ElectronicProductCode)的概念.比尔盖茨1995年在书中提及了物联网的概念,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阐明了物联网的含义,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这种含义也产生了变化,再随后的时间段内,各国开始提高了对物联网的认识,并把物联网当作一项国家战略来发展,目前的物联网当中有三项关键的技术,分别是传感器技术、RFID标签、嵌入式系统技术;所涉及的四大关键领域分别是:RFID;传感网;M2M;两化融合,随着各国对于物联网技术的重视,一些关于物联网发展的战略也相继被提出,如日本的u-Japan计划,韩国确立了u-Korea计划,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智慧地球被提出并引起强烈反响。2009年8月,总理的感知中国讲话和建立的感知中国研究中心将中国的物联网信息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3总结
关键词:农业机械;智能化;计算机系统;发展前景
正文:
1.械智能化的含义及意义
1.1农业机械智能化的含义
首先智能化作为现代科技的主流趋势,将其应用于农业领域。精确来说,是指在动态环境下,将农业技术与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计算机系统将传感器接收到的信息进行逻辑运算、然后发出指令来控制农机精确完成各种动作,从而实现农业生产和管理的智能化。
1.2农业机械智能化的意义
装备微型计算机的农业机械有比普通农机更强大的功能,属于高科技产品。优点如下:第一,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农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化肥,农药和石油的投入;第二,功能强大,不仅可代替传统农机进行实际作业,还能根据产量信息,气候信息等对下一季度的生产进行预测,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第三,智能型农机具有通用性,即多功能性,一台智能型农机可同时具备普通农机所具有的功能,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进行作业;第四,安全性好,可靠性高。由于智能型农机拥有中央处理器(CPU)及多种传感器,可以随时监测环境信息,因此只需人为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避免了实际操作农机而伴随的危险性;第五,环境保护,随着农业化学药品所带来的危害性日益增加,智能型农机的使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2.国外发达国家智能型农机发展状况
简单、传统的农业机械存在着能源浪费、功能单一等问题。因此,节能型农机的开发和使用显得十分必要。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农业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覆盖。截至当前,美国农业已达到高度发达的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整体呈现规模化、集成化、专业化发展。平均每家农场拥有机械总值高达10万美元,折合约70万人民币。澳大利亚以其传统的畜牧业为主,现已完成对畜牧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农业机械呈现高智能化,节能化,高效化,覆盖从草场的种植、收割、翻种,到奶牛的养殖、挤奶,全部由智能型农机及农业机器人完成。德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很高,结合其发达的自动化技术,将所有的播种机、除草机、喷水机、收割机等由一台电脑全程操纵。不仅提高了作物产量,而且大大压缩了生产劳动环节,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都需具备极高的科学素养和过硬的机械操作水准。
3.智能型农机的应用实例
3.1耕作机械智能化
美国Trimble公司所研发的TrimbleHV401激光平地机,应用农业激光平地系统对土地进行平整操作。与传统的平地机相比,利用激光技术翻整过的农田翻整精度高达数倍。通过激光发射机发射光信号覆盖农田,以覆盖过的田面为平面基准(可倾斜),当接收器收到光信号后,会向位于刮土铲上的控制箱传输信息,并由控制箱发送指令控制液压系统,完成对土地的高精度翻整。
3.2收获农机智能化
与传统的自走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不同,现代谷物联合收割机采用圆弧状豪华驾驶室,鹰眼型水晶真空灯,加宽底盘,使清选面积更大,收割、脱粒效率更高。美国农场设备制造商卫西.弗格森将计算机系统应用与联合收割机上,更是开创了收获型农机的新领域。利用中央处理单元(CPU),在收割的同时记录田地间各区域的产量,由此来制定不同季度的种植计划以及原料、肥料投入比率,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3.3灌溉机械智能化
位于中东地区的以色列不仅长年战乱且气候干旱,水资源严重缺乏,但依靠领先于世界的灌溉技术,因此保证了农业的良好发展。由于用水困难,节水农业是以色列发展农业的唯一路径。十几年前,以色列首次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灌溉技术中,由最初的一个简单的单片机发展到现在可同时进行灌溉、施肥、监测、报警的多功能自动灌溉系统。目前,由Eldar-Shany公司生产的智能灌溉控制系统(ElgalAgro)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农机控制系统,可以应用于大型农场、果园、田园的灌溉,且灌溉精确,效率极高,并同时拥有施肥及过滤器反冲洗等工作。另外,澳大利亚HardieIrrigation公司的一系列自动灌溉系统也十分具有代表性。
3.4农业机器人的广泛使用
农业机械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农业机器人技术则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发达国家对农业机器人的研发起步较早,投资较大,因此,水平也居于世界前列,如澳大利亚的剪羊毛机器人,荷兰的挤奶机器人,法国的耕地和分拣机器人,西班牙的采柑橘机器人等。但目前,农业机器人还面临智能化水平不够完善,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开发难度大等问题。
4.我国的农机发展前景
科学技术部《“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中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智能农机装备代表中国农业先进生产力。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迅速,农机装备供应与需求矛盾更加明显。因此,加速农业技术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升级成为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2]《国外智能化农机装备简介》,郑文钟,2016年
[3]《农业机器人的概况与发展》,胡志超,2010年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设施农业;机械化管理
我国目前的设施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不够,在温室设计和制造等关键环节发展滞后。另外我国设施农业中农业机械化的程度非常低,存在设备简易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的突出问题。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也严重缺乏,使得农户技术水平低与设施农业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
1.设施农业的组成体系
设施农业的组成包含塑料大棚、温室和工厂化栽培三种不同的技术层次。目前发展和应用最多的主要是塑料大棚、温室大棚和连栋温室,也有少量采用先进工程技术的智能型温室和大型温室。这反映出现阶段设施农业的技术水平,而智能型温室则更是代表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设施农业的最高技术层次。
2.设施农业机械的现状
设施农业机械就是指适合设施农业耕作、栽培和收获等农艺特点,并主要在各类设施中工作的农业机械。国外对温室中作业机具进行了系统的开发、研究、推广和应用,许多作业项目都已实现了机械化。我国设施农业起步晚,设施农业机械发展缓慢,应用配套水平也不高。设施农业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这是我国综合设施技术中的薄弱环节。
2.1我国目前的耕作机械
我国设施农业机械所需作业机具有些还是空白,而设施或大棚内的耕作机械更是用户急需的,现有产品的机型不多,应用不够普遍,多为借用现有的露地用小型耕耘机械,其存在适应性差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而且作业质量也不稳定。近几年针对温室大棚等特殊耕作环境研制生产了一些小型耕作机械,有的微耕机还设计有多种作业功能,这就考虑了兼顾露地作业使得机械的使用效率相对提高,但是还存在喝多问题使其不能很好地推广。如外型尺寸及结构质量大,操作不灵便。特别是从露地简单转移到大棚内的机械,在设施内转向和转移都十分困难,而且边角地带无法工作,漏耕现象严重。另外,还存在生产率低,适应性差的问题,当土壤含水率较高时其碎土性能就会变差,耕作阻力变大。
2.2配套栽培机械种类
设施内作物的栽培方法各种各样,与之配套的作业机械也各有特点,各不相同,以下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配套栽培机械。
2.2.1移栽机
目前的配套机械主要有穴盘育苗及钵盘育苗设备、高效机械化制钵机等。移栽机能保证移栽深浅一致、间距均匀,有利于作物成活和生长。很多国家的小型移栽机广泛应用于设施内作物的栽培,我国目前尚无此类小型移栽机。国家通过机械化育苗移栽工艺和机具设备的研究已研制成功自动钵苗移栽机及配套高效机械化制钵机,并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但目前还不能进入设施内作业。
2.2.2穴盘播种成套设备
地膜作物精播机和施肥铺膜播种机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也仅限于露地作业。国产穴盘播种机主要是真空吸附式播种器,播种精度不高,而且大多数穴播机不能满足播种时行距和穴距可调的要求,急需开发小型精密或精量播种机,能达到行距、穴距及播深可调且控制准确适应设施内的作业要求。育苗播种成套设备配套的高效机械化能够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有利于培育健壮的钵苗。
2.3其他机械
与耕作及栽培有关的配套设施农业机械还有地膜回收机和农作物嫁接机等。机械回收残膜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保护设施内土质使其符合环保要求。而合理嫁接可培育优良品种,生产名优产品,有效提高设施栽培效益。目前我国的这些配套机械的研制还处于起步试验阶段,应用还不广泛。
3.设施农业机械的研究方向及发展重点
各地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生产水平和耕作制度有差异,所以各个地方应该分别针对不同类别设施农业的发展要求,科学规划了本地设施农业的发展战略。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应在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注重与设施农业的特殊农艺紧密结合,近期的研究方向及发展重点有以下几点。
3.1开发专用微耕机合理选择配套动力
设施农业机械要求机体和质量小、动力足,操作舒适,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原理,这样才能有效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尽量减少发动机对设施环境的污染。
3.2增强作业功能提高配套比
要求配套机具性能稳定,工作可靠,操作方便,更换便捷,能分别进行旋耕、犁耕、开沟、做畦、起垄、筑埂、中耕、培土、铺膜、打孔、播种、植保、灌溉和施肥等多种作业,操作手柄能上下左右调整,以适应设施内的工作条件并方便田间转移。
3.3开发穴盘育苗播种成套设备
在机械化育苗移栽工艺和机具设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该着重研究与微耕机配套的小型钵苗移栽机,先以半自动机型为主,逐步向标准化、系列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3.4研制播种机和地膜回收机
针对设施农业的需求,研制适合设施内作业的小型精密或精量播种机和地膜回收机。要求能达到精播机行距、穴距及播深可调,且控制准确,能适应设施内的作业。兼顾露地作业,作业机械可用于蔬菜露地、苗圃及果园的作业。
4.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前景
由于设施农业的环境由人工控制,条件比一般大田简单得多,智能化仪器、设备和机器等人工智能技术得到普遍应用,所以智能化系统有可能在智能型温室中率先实现。智能型设施农业机械大量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使传统机械无法作业的项目实现了机械化。未来农业工程的发展重点是农业人工智能化。智能化技术在设施农业上的研究运用将直接推进智能型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使设施农业整体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
研发推广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温室结构及其配套设施、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大对环境污染清理和控制装备、农产品冷藏保鲜设备的推广应用。各地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包括技术培训和法律知识、职业道德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完善监测系统,加强对设施园艺生产作业过程的监测和对设施养殖室环境建设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设施农产品的卫生质量监测,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5.结语
设总体而言,我国设施农业的科研投入力度不足,技术创新不够,在温室设计和制造等关键环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创新技术很少。设施农业装备发展比较滞后,设备比较简易,环境控制能力差。另外我国农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农户技术水平低,这与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目标还相差甚远,所以加强机械化管理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任重而道远。 [科]
【参考文献】
[1]罗炳兰.加快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之我见[J].北京农业,2011,(09).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融合;前景
一、前言
互联网的普及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带来了诸多便利。以我们高中生的课后作业布置为例,教师可以直接将电子版的课后作业发送在班级qq群或微信群中。“互联网+”的出现分别从不同程度上对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经济方面即为:“互联网+”的应用促进了各个行业所获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我国“互联网+”与经济的融合存在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互联网+”
1.“互联网+”的概念
从本质角度来讲,可以将“互联网+”看成是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工业以及互联网农业等。事实上,互联网与这些行业的组合关系并非简单的相加关系,而是将互联网整合成相关行业的基本工具,利用这种工具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将“互联网+”看成是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一种特殊强化模式。在实际过程中,“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平台和计算机技术作为核心要素,通过与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领域的融合,实现传统产业、领域的创新化、融合性发展。结合我国当前“互联网+”的发展状况可知,其与我国经济之间的融合发展存在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互联网+”的应用优势
“互联网+”的应用优势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可持续发展优势。对于任意一种行业而言,只有实现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该行业才能获得更多的用户和经济效益。“互联网+”的应用实现了各个行业市场结构的更新与改善。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各个行业的发展空间发生了明显的扩增。“互联网+”通过实现经济发展效益竞争量最大化的方式,平衡目前发展与后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相关行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第二,提升资源配置质量优势。从本质角度来讲,当资源被应用在适宜的位置时,才可以产生较高的利用率水平以及较多的经济利润。
三、“互联网+”与经济融合的前景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互联网+”与经济融合的前景进行分析:
1.工业方面
从以往发展历程可知,海尔集团率先在我国的辽宁省沈阳市建立了全球第一家家电智能互联工厂。与传统的工厂相比,所属海尔集团的这一智能互联工厂已经全面实现了家电设备的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生产。虽然该工厂的前期投入较高,但其能够为工业企业带来的经济收益也是不可估量的。除此之外,该工厂在交互方面也体现出了极为明显的优势。除了设计师关于相关家电产品的设计理念之外,客户与该智能互联工厂中各类家电产品之间的接触变得更加频繁。客户可以将自身的使用意见反馈转化成电子信息,传输至该工厂的对外意见信息收集平台中,进而促进该工厂所生产家电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的提高。结合这一情况可以预测:未来,我国工业方面的“互联网+”与经济的融合范围将得到良好的扩展,海尔集团的经验能够为其他意图发展“互联网+”生产模式的企业提供有效的参照依据。
2.银行方面
就银行方面而言,我国“互联网+”与经济的融合主要是通过网上银行提现出来的。自网上银行于2014年正式成立之后,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便步入高速发展阶段。2015年初,深圳某互联网银行开始进入试营业阶段,经过3个月的良好试运营期之后,该银行正式面向公众开始营业。与传统的实体银行机构相比互联网银行在经营成本、业务处理效率等方面充分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优势。因此,银行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从经营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对于客户而言,互联网银行的营业帮助他们免除地域限制的干扰,且有效缩短了排队时间。结合我国目前互联网银行的发展情况可知,在未来,这一行业将会获得更多的客户数量,其与实体银行之间的合作项目、发展质量也将朝向更好地方向发展。
3.农业方面
目前我农业方面的“互联网+”与经济融合所取得的成果相对较少。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等基本实现了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虽然当前这些国家的农业互联网生产模式仍然停留在3.0水平,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经济融合经验的增加,这些国家很快就能实现农业互联网生产的4.0模式。对于我国而言,可以通过对这些发达国家先进农业互联网智能化生产经验的借鉴和学习,促进我国农业的良性发展。
4.电子商务方面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与经济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背景中,各个群体,如我们高中生、白领等都已经认识到了电子商务的便利性。与2015年相比,我国所有用户在2016年全年中消费金额对GDP产生的贡献率发生了3.28%的增加。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这一数据在未来的一定阶段中仍然会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四、结论
“互联网+”的提出为我国各个传统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从本质角度来讲,“互联网+”与经济融合的前景主要体现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银行、工业以及农业等方面。对于这些传统行业而言,“互联网+”的出现和应用为其带来了新的生机。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必然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枫,陈金鹰,邱越. “互联网+”与经济融合的前景分析[A].四川省通信学会(Sichuan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四川省通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四川省通信学会(Sichuan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2015:3.
[2]肖岚. 创意产业融合成长的动力机制及其自组织创新模式研究[D].东华大学,2012.
[3]刘大海,葛佳敏,李晓璇,纪瑞雪. “互联网+海洋经济”的融合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J]. 海洋经济,2016,02:13-19.
[4]欧阳日辉.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技术革命如何孕育新型经济社会形态[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10:25-38.
关键词:农业机器人;发展现状;问题;发展前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问题一直是影响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建国初期的经济发展主要靠农业,生产力低下是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来代替人们进行作业。近些年国内外的机器人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1,2]。农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改善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主要体现在减少劳动力的投入、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3]。纵观近些年农业机器人的发展,我们仍可以看出一些不足:研发机器人成本高、机器人生产效率偏低、智能化程度不高、差距显著等。农业机器人的发展还需要改进,本文主要对农业机器人的应用现状进行归纳,分析其优势与不足,并给出几点展望。
1农业机器人应用
1.1国外机器人的应用现状
农业机器人愈发受到农业人口较少的发达国家的重视,这也是国际农业装备产业技术竞争的焦点之一。作为农业机器人研究最早、同时也是市场发育最为成熟国家之一的日本,目前已研制出育苗机器人、扦插机器人、农药喷洒机器人、施肥机器人和移栽机器人等多种农业机器人,在理论与应用方面都居世界前列。然而美国由于国土面积广阔及自身先进的科学技术作支撑,美国在理论与技术上都比较成熟。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新荷兰农业机械公司发明的多用途自动化联合收割机器人,很适合在美国一些大片规划整齐的农田里收割庄稼[4]。西班牙初创公司已研制出一种全自动草莓收割机,这种收割机有24条“手臂”,可以独立采摘草莓。每个机械臂配有摄像头,内置短距离集成色彩和红外深度传感器。凭借这种传感器,机器人能分析核实每个草莓的外观和颜色,配套软件根据草莓的颜色进行识别然后判断作物是否可以采摘,这种机器人功能齐全,能够精确的确定草莓的位置,几乎能完成所有人工操作环节[4],而且完全不必担心对草莓造成损伤。
1.2国内机器人的应用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器人无论是研发还是应用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才开始了农业机器人技术的研发,比一些发达国家起步晚了十余年。受市场投资、生产成本、技术落后等的影响,我国农业机器人的发展较为缓慢,我国目前研发并投入使用的农业机器人有除草机器人、采摘机器人、扦插机器人、育苗机器人等,并在生产方面已取得很大的进展。比如国内研发出的嫁接机器人,在国内自动化技术充分发展的背景下已出现了全自动的蔬菜嫁接机器人。在自动化和算法应用的作用下不仅大大提高了嫁接后的成活率而且还节约了人力,使嫁接作业变的更为简便。国内还有苹果采摘机器人、荔枝采摘机器人和黄瓜采摘机器人等,这些水果采摘机器人在高科技水平的支撑下能够实现对瓜果类农产品进行无损采摘作业,有的机器人能够实现在非结构环境下的自主导航作业,实现从搜索、扫描、识别、定位到末端执行器控制与操作,最终实现农作物的采收,这种技术打破了传统机器人工作在结构化环境的技术屏障,是在科研水平上的创新为以后农业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进入自然环境进行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与技术的支撑[5]。
2农业机器人的特点及分类
相比于其他行业的机器人而言,农业机器人的特点可简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现阶段农业机器人大多是工作在农田或温室大棚里,一方面作物的生长受到光照温度湿度等的影响,另一方面作物在不断生长,种种原因使农业机器人的工作环境较复杂这就要求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较高,灵活性强。2)不同种类的机器人工作面对的对象也有所差异,农作物一般比较脆弱,易受到外加的压力或者温度等影响而产生变形或者断裂,除此之外,在农作物不同的成长阶段,对应的机器人都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这就需要机器人本身具备很高的灵活性和智能化。这也是现阶段农业机器人在发展中的一个核心技术。3)农业机器人的操作对象一般是农民,因此操作起来应比较简单,不能过于繁琐,使用农业机器人应简单便捷,在保证速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保证其效率,让人们能更好更快的去学习使用功能。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和作业质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等化学产品的使用,节约成本还能保护环境。4)农业机器人是一种具备某些与人类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能够代替人们做一些单调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能够进入危险环境代替人们进行劳动,工作质量稳定,保证产品的一致性。5)农业机器人的应用不仅局限于陆地方面,还可以运用到空中;提到无人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无人机的应用已经衍生到各方面中,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比如用无人机喷洒农药、运送肥料、航拍检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等[6]。这样可以让我们更方便管理农作物,获得最高质量的产品。针对不同的工作对象、环境等,现已研发出了一系列的农业机器人[7],根据不同的生产要求主要有如图1所示几类:
3农业机器人的问题及不足
机器人的出现给各个产业带来了生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器人的发展在某些方面还是比较落后,今后需要进一步向更智能化、更自动化、更先进发展。现阶段的机器人仍有许多不足,总结主要有如下几点:1)比如农业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较低、处理问题的方式单一;2)制造成本高研发难度大,使得农业机器人的推广面临巨大的挑战;3)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农村劳动力短缺,机械化规模小,普及率低,很难实现标准化统一;4)发展不够成熟,大批量研发使用还会有一定的风险;5)创新型人才短缺,先进的生产技术难以得到普及运用;6)农业机器人作业是季节性的大多都针对农业生产中的某一环节,功能单一,利用效率低。
4农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科技水平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而且缓解了劳动力人口短缺的现状,代替人们自主完成枯燥且长时间重复的工作。现阶段,农业机器人也正发生着向小型、低耗、智能化和自动化转型,农业互联网技术是当前普遍流行的农业种植管理方式,实现系统化,通过大数据汇聚信息。农业机器人的兴起正逐渐成为国内外科研的重点,疫情期间粮需求量增加,解决发展问题必须还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发挥农业科技的力量愈发显示出高度的重要性。首先,农业机器人的应用为国家的农业自动化、精准化、智能化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在国家经济、科技都取得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扶持力度,通过农业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期望能提升土地生产力以维护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其次,农业机器人的发展已从早期的平坦陆地衍生到复杂地形、水中和空中领域,由最笨拙复杂的结构发展到轻盈先进的现代化农业机器人,5G网络的出现再加上物联网和人工智能、GPS等的普及应用使得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得以飞速提升,从而才能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服务,农业机器人的市场正在迎来快速增长阶段。现已经出现农业机器人替代人们完成繁重的体力劳动、提高生产效率的实例,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用科技代替资源,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随着经济水平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农业机器人的发展在新的生产模式中会出现良好的机遇,在全球科技的不断变革下,势必会有一些新型高端技术的出现,将会不断改变和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所以农业机器人的研发对我国未来农业的长远发展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肖旭,李明,谢景鑫,等.农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综述[J].湖南农业科学,2020,422(11):121-126.
[2]张鹏,张丽娜,刘铎,等.农业机器人技术研究现状[J].农业工程,2019,9(10):1-12.
[3]王家硕,陈炳舟,杨广召,等.农业机器人在农业中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20,402(20):132-133.
[4]王儒敬,孙丙宇.农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30(6):803-809.
[5]林欢,许林云.中国农业机器人发展及应用现状[J].浙江农业学报,2015,27(5):865-871.
[6]唐鹏飞,田晶.无人机在未来农机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南方农机,2020,51(16):53-54.
1.1农民对农业的目标要求和限制性因素
农业技术的使用可以被看作是农民为实现农作物高产的目标。农民有很多目标:例如风险管理,生活质量,环境管理等等。但是作为依赖农业来增加收入的农民来说,主要的目标就是能使他们的生活得以保障。为了进行农业生产,农民受限于必备生产要素,例如土地,劳动力,机械设备和管理经验。要想获得盈利,就需要使这些资源达到最佳的优化配置,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盈利性农业的一个相关原则就是平衡投入和使用,因此,对投入的再分配使用可以提高产量,降低消耗。这一原则是指在土地价格相对过高的国家,农民在最佳时间通过使用机械设备来种植农作物,从而达到土地的最大使用程度。相反,在资金相对缺乏的国家,农民可以通过延长种植时间来节约使用机械设备的费用,即便亩产量会有所下降。这一原则也揭示了精准农业这一新技术得到了相对的发展和普及。两个原因推动了精准农业技术的普及。第一,它们提高了机械化农业中投产量的效能,这一技术很有可能在投产使用效率相对高的地区得到最快发展。第二,因为这一技术要求充足的资金来实现人类的自动化进程,因此这一技术更容易在相对于劳动力资金更加充足的地区得以最快发展。
1.2大型机械设备在精准农业中的使用
精准农业技术对设备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大型化”。也就是说这一技术的使用要求是一个整体,不是个体。这一整体可以使一个系统,不仅包括设备本身,还有特定的投产,服务和技术来提高效率。例如,产量映像不仅需要产量监测和GPS定位系统这些硬件设施,还需要映像软件包括计算机和操控硬件和软件的技术来绘图解释产量。即便是已经决定采用精准农业技术,普及时间也会因为机器的更新周期而有所延误,比如GPS定位系统,传感器和其他电子设备的安装。一些发明家翻新了现有的机械设备,但是一些农民却不愿意接受这种做法。电子应用技术的缺乏,高额的安装服务费和标准化的缺失都会降低成本效率和设备改型。
2精准农业技术的发展前景
2.1发展前景
精准农业技术的基本模型很有可能在将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这一技术的普及应用会在土地资源丰富,有可用的人力资源和金融资本以及劳动力使用和可变投入已经有效发展的地区得到快速的发展。这些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和巴西的部分地区。在人口压力较大,土地资源相对较少,但是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资本的地区(例如西欧),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会发展的相对缓慢。尽管目前为止已有一些国家已经有相关的政策规定介入到精准农业,但是如果从精准农业中得到的环境效益能够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就会使改变空间格局的普及应用率有所改变成为可能。
对于时间上这一技术的普及还是会有所不平衡,因为大多数的精准农业技术都依赖于高昂的机械设备。如果农作物价格有所提高,那么精准农业技术的普及采用率也会相应的有所提高,否则不均衡现象还是会继续存在。
2.2中国特色的精准化农业
我国精准农业的思想已经为科技界和社会广为接受,并在实践上有一些应用。如1992年北京顺义区在1.5万公顷的范围内用GPS导航开展了防治蚜虫的试验示范。在遥感应用方面,我国已成为遥感大国,在农业监测、作物估产、资源规划等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在地理信息系统方面,应用更加广泛,1997年辽宁省用“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下辽河平原农业生态管理的应用研究,北京密云县完成以GIS技术建立的县级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智能技术方面,国家863计划在全国20个省市开展了“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国今后精准农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但这些研究与应用大部分局限于GIS、GPS、RS、ES、MS单项技术领域与农业领域的结合,没有形成精准农业完整的技术体系。
人工智能不仅可以用于操作机器人,也可以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文章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定义,简要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模式识别、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并在机器情感和智能家居两方面的应用中展望了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前景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人工智能 应用 发展前景
现如今,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单纯的计算机技术似乎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计算机不仅要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而且还要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它在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和影响也越来越大,而且相对于其他技术也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前景。
1 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并不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新名词。早在1956年美国计算机协会组织的达特莫斯(Dartmouth)学会上就已经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词。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尔逊教授对人工智能的定义是:“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学科”。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到的智能工作”。由于人类的智能存在并不是单方面的,对于智能的研究很可能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研究背景和不同的研究环境,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不同,提出的观点也不同。这就导致了目前对人工智能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学科,它综合了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生理学以及语言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门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综合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让机器等设备能够代替人类或者人类专家来处理一些相对复杂的问题,因此也被称为机器智能。人工智能是相对于人类智能和自然智能而言的智能,使机器设备等通过对人类智能活动的模仿、延伸和扩展,实现某些机器思维,完成操作者的命令。
2 人工智能的应用简介
2.1 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数字识别、汉字识别和语音识别使用的技术是人工智能中的神经网络技术,神经网络具有学习能力和快速并行实现的特点。汉字识别的难度相对于数字识别来说要复杂的多,困难的多,影响其正确识别的因素很多。以一套汉字识别系统为例――“汉王笔”,这是一套在手写板上书写的汉字联机输入计算机的汉字识别系统,是由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汉王公司开发的。语音识别在生活中并不陌生,目前很多移动端的应用程序中就有关于语音识别的应用。其中人工智能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代表之一是七国(英、日、意、德、法、韩、中)语言口语自动翻译系统。
人脸识别也是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中的重要应用。人脸识别主要是机器等设备基于人脸特征进行身份验证,相比其它人体生物特征的识别来说更加直接、精确度高。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之一是汉王人脸通,它可以在无光线条件下进行人脸的识别,还可以利用高精度3D打印技术打印人脸的识别。汉王人脸通目前可以实现对易容的识别,同卵双胞胎、同卵三胞胎的识别。
2.2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基本满足了人们对计算机等设备提出的智能化、人性化服务的需求。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不胜枚举,此处仅是简要介绍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管理领域中的主要应用。下面以智能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智能型反垃圾邮件系统对用户邮箱的保护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智能化防火墙系统采用智能化识别技术,如记忆、统计、概率以及策略等方法对数据进行识别和处理。采用智能化识别技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少了计算机在进行匹配检查过程中所要进行的庞大计算。智能防火墙系统有效的解决了普通防御软件拒绝服务等问题,并且还有效的遏制病毒传播与入侵。
入侵检测是防火墙技术核心组成部分,入侵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采集数据、筛选数据、数据分类和处理等过程,及时向用户报告当前安全状态。人工智能技术在入侵检测中较为广泛的应用例子有专家系统、模糊识别系统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等。
智能型反垃圾邮件系统可以在不影响用户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对用户邮件进行有效检测,并及时提醒用户存在可能危害系统的垃圾信息。
2.3 人工智能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新西兰的研究人员制作出了一个“虚拟教师”――Dubbed Eve,“他”能根据远程学生的情绪状态做出适当的反应。Dubbed Eve三维动画教师是计算机科学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应用。Eve的设计目的是以一对一的方式教8岁大小的孩子数学。Eve不仅可以接受孩子的提问、反馈、给出相应的答案,还能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并能表现相应的情感。也能使用响应系统的基本信息判断孩子的反应,并从孩子的反应中相应的调整自己。为了制作出Eve,研究人员观察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在真实生活中的交互情形,抓取了数千张面部表情、手势、身体语言等图片,编制了Eve的响应系统程序。基于人工智能的响应系统程序与嵌入式设备配合,机器设备能感知学生的情绪和其它生物信号、识别面部表情以及身体语言等。
3 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
情感能力对于计算机与人的交互至关重要,如何赋予计算机情感能力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前景。当前国际人工智能领域对人工智能和认知领域的研究日趋活跃。有能力感知和适应人来情绪的计算机程序,将作为未来发展的必要趋势。
智能家居也是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发展前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无线传感装置可以实现通过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环境信息,可以更好的提升现代住房的安全、舒适。还可以通过物联网等方式实现用户在异地对智能家居系统的远程查询和调控。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为人民提供了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4 总结
人工智能技术除了在模式识别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之外,在工业生产、军事、农业生产、企业等各个领域当中都有了广泛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带动了新型处理技术的推广,而且还会延伸更多新型技术的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它将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妮,徐文尚,王文文.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综述[J].煤矿机械,2009,30:4-6.
[2] 刘合鸣.论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J].科学实践,2010,248-249.
[3] 曾雪峰. 论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 2009,13:248-249.
[4] 张彬.探讨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J].软件, 2012,11:265-266.
[5] 陕粉丽.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方面的应用[J].长治学院学报, 2007,24:39-32.
[6] 潘春华.人工智能研究与相关应用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38-239.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农信通 云计算 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a)-0039-02
1 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是指人类在农业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以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过程。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
对于农民而言,其需要价格低、信息及时、质量有保障,具体包括农业科技信息如农资信息、农产品栽培、畜牧养殖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农资及农产品买卖信息如产品价格信息、就业信息等。政府和涉农企业也希望通过农业信息化增强时效、降低成本。
2 运营商在农业信息化的应用现状
当前,国内三家运营商都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农村信息化平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以“农信通”、“农科在线”、“信息田园”平台为依托,开展综合农业信息服务,已实现一定收入规模。
其中,“农信通”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以服务“三农”为目标的信息化服务,其业务基于手机移动终端,通过短信、彩信、语音、手机上网、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的产供销、农村政务管理和农民关注的民生问题等信息化服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保障农务畅通、方便了解民生信息,从而解决农村“数字鸿沟”,推进农村信息化。图1是肇庆特色的政府主导、企业助推、媒体宣传、渠道互动四合一的信息化田园运作模式。
以肇庆移动公司为例,其12316非值守无线专家系统,该热线提供人工以及自助语音服务,内容包括:三农政策咨询、接受投诉以及处理、专家咨询、农产品市场行情、病虫害预报与防治、种养技术等。其系统方案如图2所示。
尽管国内三家运营商都已经建立农村信息化平台,但是其服务水平和层次还难以充分满足农民、政府和涉农企业的需求。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出现,对深化农业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 新技术在农业信息化的应用前景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方式获得所需服务。中国三大运营商有自己的云平台,中国移动“大云”、中国联通“沃云”、中国电信“天翼云”。运营商可在自己云平台上建立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对于农民、政府和涉农企业而言通过按需使用,运营商通过虚拟化、云调度等一系列技术的运用,从而减少减少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并惠及农民、政府和涉农企业的,为农业信息化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挖掘、地图搜索、视频会议、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等更高层次的服务。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就是万物都接入到互联网,物体通过装入射频识别设备、红外感应器、GPS或其他方式进行连接,然后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或其他方式接入到互联网,最终形成智能网络,通过电脑或手机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管理和信息采集分析。物联网技术可通过3G手机或电脑对农业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土壤含水量等信息进行远程监控;也可对自然灾害、农业运输车辆等定位和视频监控;用户可通过3G手机和电脑实时对粮库进行温湿度监控,还可对农产品加工阶段,对绿色食品的加工监控、乳品的溯源、出口农产品的溯源及交易跟踪等。未来的农业在以移动通信为承载网络的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将变得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4 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运营商在农业信息化的应用现状,以及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对于运营商深化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前景展望。未来三大运营商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将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参考文献
[1] 李小娟,钟蔚.农村信息化需求分析及运营商发展思路建议[J].信息通信技术,2012(5):18-21.
[2] 胡文岭,张荣梅.浅议云计算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3):76-78.
[3] 崔文顺.云计算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农业工程,2012,2(1):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