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4 20:00: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师资队伍建设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实训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2011302
1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教育阶段,高校规模不断扩大,自1999年以来全国新建本科院校逐年增加。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把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区分传统研究型本科教育。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需求的迅速增长,教育部2007年批准第一所高校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据调查结果显示商务英语专业历年来一直是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一。(王关富,张海森,2011)与传统语言类本科人才相比,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在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具备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国际商务业务实践能力。然而,目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商务英语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却不容乐观,实训师资建设仍是实训教学模式实施中的薄弱环节,严重影响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2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实训教师的能力要求
实训是实践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指在特定的专业实践训练场地上,教师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在课程上融合、交叉、有序地进行传授,教学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经验和技能,职业意识和协调合作精神。(周双林等,2009)商务英语实训教师是实训教学的组织和指导者,应具备以下素质:(1)既具有传授“英语+商务”理论的教学能力,又具有指导商务英语语言交际和国际商务业务操作的能力;(2)既具有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又具有行业岗位道德思想;(3)既拥有教育心理学知识,又能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先进教学理念;(4)既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又具有面对企业,与人共事的能力。
3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实训师资队伍的现状及问题
3.1对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的认识和投入不够
近年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但很多本科高校仍未能摆脱学科式教育模式,注重专家型、学科型教师队伍建设,却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实训教学似乎人人可教。这一观念导致多数高校对实训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意识淡薄,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硬件设施的建设,但对实训师资队伍“软”条件投资力度却不够,也没有明确的实训师资建设规划方案,导致很多院校商务英语实训室有先进的实训场地,却缺少优秀实训指导教师,实训室成了流于形式的摆设,难以达到预期实训效果。
3.2实训师资数量不足
新建本科院校大都在扩大办学规模,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然而师资队伍建设却没有跟上本科院校的发展步伐,专业教师如此,实训师资更是严重不足,双师型教师缺口较大。一些完全没有企业实战经验的专业老师也步入了商务英语实训师资的团队,实训教师既要讲解专业理论课程,又要指导学生实训,同时还要做好科研,这导致教师工作量大,任务重,实训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3实训师资素质偏低
实训教学在地方本科院校中起步较晚,新建本科院校商务英语实训教师大都由专业理论教师担任,由研究生毕业后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科研能力强,但缺乏企业实践背景,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实训中,有“纸上谈兵”倾向。虽然部分老师努力考取了职业资格证书,但并不代表具备双师能力。此外,虽然部分本科院校长期聘任一些企业业务骨干充实实训师资队伍,但由于缺乏教育理论背景,教学水平技能不足。甚至有些高校把实训室作为安置教职工配偶和照顾关系户的基地(李岩等,2011)。
3.4实训师资结构失衡
从新建本科院校当前的商务英语实训师资队伍结构来看,存在以下问题:(1)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教师很少,初、中级职称教师占绝大多数,实训教学改革、创新等方面的研究能力欠缺,专业实训改革难有突破;(2)年龄结构不合理:实训教师以35岁以下年轻教师为主,但年龄在35~50岁,既能担任实训教学,又能进行实训教改研究的骨干教师缺乏;(3)专兼职比例不合理:据调查,发达国家高等技术院校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结构,以兼职教师为主(陶锦莉等,2010),但在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训教学中,真正承担实训教学的兼职教师很少。
4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实训师资队伍的措施及建议
4.1转变观念,认识到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实训教学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只有从思想层面认识到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切实转变认识,将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纳入高校整体建设规划中,高度重视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并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和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办学特色等,制定出适合本区域本专业现实的师资建设方案,包括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具体建设细则、管理体制等,重理论同时也重实践,重科研同时也重应用,深刻认识到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才能最终建成一支高素质实训师资队伍,提高实训教学质量,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良性发展。
4.2积极外引,优化实训教师来源结构和充实实训师资数量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实训师资数量不足及结构不合理问题,应制订长期的实训人才引进计划,加大引进力度,拓宽实训师资来源渠道,充实实训师资力量,提高实训师资整体素质。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从企业一线或科研单位引进中青年行业专家、技术能手为兼职实训指导教师,或返聘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企业退休技术人员,既可以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带动在职教师提高实训技能。二是,每年招聘一些有外贸工作经历的硕士或副教授到校担任专职实训教师,他们不仅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学历职称较高,而且熟悉商务业务操作流程。
4.3加强内培,提升实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鉴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训师资素质整体不高,应建立起实训师资队伍培训体系,加强对在职实训教师的培训,创设平台和机会,使教师能及时了解本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努力提升实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体措施如下:一是,走出学校,到企业顶岗锻炼。校企合作,在企业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定期选派实训教师到企业培训、参与企业实际工作环节,聘请行业专家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使教师在真实的商务活动中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并将所学应用到实训教学和指导中,提高学生的业务实践能力。二是,定期教研,提高实训教师的教学水平,优秀骨干实训老师通过“传帮带”形式帮助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提高实训教学科研水平,同时支持实训骨干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展开课题研究,培养实训师资队伍带头人。三是,进修深造和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新建本科院校应选派实训教师到兄弟院校学习深造,鼓励实训教师攻读商务英语专业或国贸专业在职硕士、博士学位,激励他们考取商务英语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更新充实商务英语专业理论知识,以满足实训教学需要。
4.4建立实训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训师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全面公正地评价实训教师的教学质量,保证实训教学效果。应用型本科院校不能把商务英语理论课程教师的考核标准直接拿来运用于实训教师的考核,而是要重点考核评价实训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可通过邀请行业专家、老师和学生评估打分或以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以是否到企业顶岗锻炼、学生的满意度、学生实训课程考核通过率等为考核内容,进行评估打分,量化分级,其结果与课酬奖金等挂钩,形成竞争氛围,调动实训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既有压力又有动力。还可以给优秀的实训教师或团队提供科研经费,鼓励他们在实训教改方面做出成果。通过如上措施,使商务英语实训师资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保证实训师资队伍的健康稳定发展。
4.5加强师资教育,提高实训师资的职业道德水平
树立关爱学生、爱岗敬业的先进实训教师模范,组织引导教师向先进事迹学习,加强实训教师的思想教育,积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提升实训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把实训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作为商务英语实训教师考核评价与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学校高层对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的制定要科学合理,让教师心无怨言,安心工作,兢兢业业,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实训教学中去,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5结语
新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师应当具有比研究型大学教师更强的业务实践能力,同时商务英语专业的性质也决定了实践实训教学的重要地位,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水准高、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实训师资队伍,才能提升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和社会输送更多优秀高素质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岩,曲宁,刘爱元.军队院校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7),195197.
[2]王关富,张海森.商务英语学科建设中的教师能力要素研究[J].外语界,2011,(6),1521.
关键词:高校 师资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高校的实力和水平要靠人才来支撑与体现,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标志着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师资队伍质量的高低,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决定学生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是各校常抓不懈、着力尤多的一项中心工作。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实力,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哈佛第27任校长科南特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一所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类拔萃”。可见教师队伍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从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师资是第一资源”、“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理念,引培并举,专兼结合,打造“双师”教学团队,制订师资队伍建设十年规划、五年规划,以及每学年计划。要求所有教师暑假期间下企业顶岗实习、实训,收集典型工作案例。通过下企业活动,大多数教师因此熟悉了行业发展和岗位要求,提高了技能水平。另外,还评选了28名“我最尊敬的教师”,分别送到国内知名高职院校进修。近三年来还选送了146名骨干教师到国(境)外学习和培训,初步建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比较合理、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大大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总量不足
近年来,高校扩招给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高校扩招规模持续增大,教师增幅却远远不及学生扩速度,从而造成师生比持续攀高。
2.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首先,由于近年来各高校补充师资多为年轻教师,教师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不是很利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一些高校出现了学科梯队断层、后备人选不足、拔尖人才缺乏、学科带头人高龄化的问题,使新老骨干教师的交替面临严峻的形势。
其次,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偏低。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大于50%方可达到A级标准,比例达到30%为合格。尽管学历结构有了显著提高,但高层次人才供不应求的状况仍然突出,高层次领军人才欠缺,高学历师资比例偏低,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不能适应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随着高校不断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和补充高学历师资,我国高校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比例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总体仍然偏少。
再次,师资队伍的学科梯队不健全。新上专业的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缺乏,学科梯队不健全,开展创新教育和创新研究的能力弱,给高素质人才培养带来很大困难。最后,教师的学缘结构有待改善。
3.激励机制不健全
一些高校现行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尚未完善,在分配制度改革上,还未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原则。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激励机制主要有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职务工资等,为吸引、稳定和激励人才,学校先后出台并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2012年9月按照学校《教师工作绩效考核办法》的规定,经考核优良的专任教师一次性发放奖金近200万元。真正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原则。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1.树立科学人才观 营造和谐人才环境
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在资源投入中将人力资源作为最重要的投入,形成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和激励人才的良好氛围。高校教师队伍要保持稳定和健康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作保障,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教师充分发挥技能,搞好教科研工作的前提条件,学校要从保障工资福利、提供培训经费等方面支持教师参与培训,把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取得学位与考核、职务聘任、提高待遇等联系起来,也可以效仿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校内职称评聘制度。
2.多途径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充分利用本校教师以及外聘教师的先进经验,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取得较多的成果,并帮助青年教师迅速适应自己的岗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要求所有教师暑假期间下企业顶岗实习、实训,收集典型工作案例。通过下企业活动,大多数教师因此熟悉了行业发展和岗位要求,提高了技能水平。另外,还评选了28名“我最尊敬的教师”,分别送到国内知名高职院校进修,近三年来还选送了146名骨干教师到国(境)外学习和培训,
3.吸引、稳定、激励人才
【关键词】高校;师资队伍;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紧缺,骨干教师队伍新老交替的形势严峻。高等院校既是人才汇聚的高地,也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类人才的主阵地。在校学生成倍增长,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师资队伍建设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我校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社会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全面提升我校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以适应本科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我校面临的极为迫切的任务,也是目前我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工作。
一、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
专任教师是指工作关系在学校,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兼职教师是指从其他院校聘请任课的教师,还有在社会聘请非教学人员来院任教的人员。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师资队伍的紧缺,专有教师无法全部承担本校培养学生所需要的各门课程,从其他院校或从社会上聘请一些高层次或有专长的人员来校任教是必要的。聘请兼职教师可以弥补本校师资力量的短缺或不足;聘请知名教授或专家来校任教,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从社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任教,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由于知名教授或专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或管理才能,来校任教有利于教学改革;外聘教师可以减少学校在提供住房、保险等方面的一系列支出,提高办学效益。
聘请兼职教师也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兼职教师下课后便离开学校,少与学生交流,不利于为学生答疑解惑;从知名高校聘请来的兼职教师,虽然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他们长期在高质量生源的环境下授课,形成了固有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较困难;长期聘用兼职教师不利于专有教师学科梯队的成长;由于兼职教师在本校有教学任务,兼职工作时间受限,给教学计划的安排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与管理相结合
高校管理人员的主体来自普通高等院校,也有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其中不乏普通高校的优秀教学骨干,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能力;社会上招聘来的非教学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一定的时间准备,也可能成为一名双师型的教学能手。同时,管理人员通过教学,加深某些方面理论的学习,对提升本职管理工作水平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高校的管理人员在保证完成各管理岗位工作的前提下,可以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这不仅有利于精简民办高校整体编制、提高办学效益,也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能够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水平,从而不断推动民办高校的发展。
处理好专有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关系专任专有教师是高校教学活动最基本的力量,不能因为聘请知名教授而忽视了对专任专有教师队伍的建设。高校应尽快提高专任专有教师中青年教师的素质,尽早解决专任专有教师队伍职务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可以通过老带新途径,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可以通过内聘教师工作岗位,让满足条件的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但专任专有教师队伍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本着人力资源共享的原则,聘请知名教授来院任充实专任教师队伍是必要的。由于知名教授都是各单位的教学、科研骨干,参与民办高校工作时间有限,因此,他们在民办高校主要是承担学科建设,参与教改活动和培养青年教师,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承担一些高难课程。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1、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树立改革创新的观念。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深化改革中,作为地方高校,我们要转变观念,创新思路,牢固树立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观。学校应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线确定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地方为本、体现地方特色,从实际出发,发挥历史、地域、传统所决定的优势,找准自己的合理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同时又不拘泥于现实,而是把握住现实的发展变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探索高校的师资建设特色,办出地方大学的特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2、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良好的师德和人格形象是学生学习榜样和人格示范。要以同志“以德治国”的思想为指导,树立“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的观念。在具体实施中,首先要有培养计划和方案,把师德培养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对全体教师进行培养。其次,要建立健全师德制度,为教师提出应尽的师德义务和要求。建立学校、社会师德监督机制,形成督促师德建设的良好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3、加强教师队伍的制度建设,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高校要加强与社会、其他高校和国外的联系与交流。对不同类型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把教师聘任制和教师资格制度结合起来,新聘教师职务人员应依法取得教师资格。加强教师聘后管理和履职考核。积极探索并制定科学、有效、可行的教师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使教师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教师考核的重点是“师德”和实绩“,考核结果要作为教师聘任、晋升、奖惩的依据。教师要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对不能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或者经考核不称职的,依法解聘其教师职务。
4、创设一流的教师队伍管理氛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进行创造性教学和科研的中流砥柱,也是学习社会的中坚力量,对于这样一个起特殊作用的群体,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尊重。为高校教师队伍服务本是各级学校行政部门的当然职责,然而由于受“官本位”思想的长期侵蚀,服务意识常被指挥意识所替代,因此,教师的创造性也相应受到影响。教师有发表创见、提供想法的机会,也方便高校的管理者及时了解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情况。如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可以建立起专门的网站供师生发表意见,内容可包括学校管理、民主管理、自身权益、教学科研、校园建设等各个方面。无疑,沟通渠道畅通,融洽了氛围,使教师能在宽松的民主环境中工作,为教师作出创造性的成就提供条件。
四、结语
随时展步伐,不断更新思想、观念用现代的精神充实思想,完善道德,修养品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又是一个有着自身发展规律的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更适合民办高校发展、有利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完善不仅仅是制度本身的建设与实行,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师资队伍建设的运行关系着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因此,在不断完善本身环境的前提下,更应该与国际教育师资队伍接洽以取得实践经验,才能建设一个健全的高素质的高校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于万成。 师资队伍建设是示范学校建设的关键[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11):1。
论文关键词: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能力素质;专业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任务。这一任务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一支精干、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他们是提高中职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中职学校办学特色,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是中职提升办学质量和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课题。笔者拟就此课题结合平度职教中心实施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践进行探讨。
“双师型”教师及“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基本内涵
(一)“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
“双师型”教师通常指持有“双证”,即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证明其专业实践技术水平的相关职业资格、专业能力或专业技术职务等级证书的专业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对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具有“一体化”特点的专、兼职教师,也可以认定为“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一是范围上,“双师型”教师属专业教师,是具备相应行业职业态度、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教师,包括专职专业教师和兼职专业教师。二是形式上,“双师型”教师必须持有“双证”,即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三是实质上,“双师型”教师应达到一定的能力和素质要求。首先,必须具备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其次,必须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和较高的实践技能水平。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基本内涵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表明,对“双师型”教师不仅有形式上的要求,更有实质上的规定。因此,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理解和建设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师个体和学校内部。
就我国职业学校师资现状来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成或者说水平存在三个层面或三个层级:首先,理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状态是学校的专业教师能够满足学校专业教学的需求,每个专业课教师都具备“双师”素质,即既能讲授理论,又能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其次,“双师型”师资队伍由学校部分专业理论教师和与之相匹配的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分工合作来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再次,由于学校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相当缺乏,可以通过聘请社会行业专家、教授、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组成“双师型”师资队伍,通过合作完成人才培养任务。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和途径
我国职教师资的师范教育历史较短,中职教师来源和组成比较复杂,很难通过单一的方式快速、有效地提高中职教师的专业素质。平度职教中心借鉴德国“双元制”,在20年的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路子。在宏观上,我校制定了教师发展规划,启动了“名师工程”,建立了兼职教师队伍;在微观上,采取分层要求、分类培训的策略,强调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建立起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
(一)制定教师发展规划,促进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职业生涯的长度并不能自动给予教师对教育理解的深度。学校能否为教师指明发展方向,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成长途径,并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已经成为学校人才战略实施成败的主导因素之一。学校作为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主要场所,应帮助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丰盈自己的教育理想,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我校在教育改革和教育管理中非常注重学校长期发展规划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统一,制定实施了“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了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把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学校积极引导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制定行动计划,要求教师根据学校整体建设规划每三年制定一个自我发展计划,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制度,进行全面监控、督促,帮助教师快速健康成长。
(二)启动“名师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自动进行的,有其阶段性和层次性,每一阶段或层次的进步、发展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和途径。我校采取分层要求、分类培训的策略,即把专业教师分为合格层、骨干层、名师层三个层次,通过校本培训、高校进修、企业实践等途径和方式来提高教师素质、优化师资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合格层合格层的培训培养对象主要是任教不足三年的专业教师,目标是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使其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教师任职资格证”和“专业技能等级证”。新教师大多直接毕业于高等院校,缺乏教育教学经验,对他们的培训,我们倡导“立足岗位成才”、“在教学实践中培训”。具体措施和策略:一是强化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是教师教学生涯的主环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场所,校本培训自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途径。学校给青年教师定时间、定目标,充分利用校内的有效资源,加强教师间相互研讨和互助,定期考核,督促其快速成长。二是强化企业实践培训,引发实践反思。平度职教中心自1991年实施“双元制”办学起,便制定实施了教师到对口企业挂职、实习制度。学校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到企业实习一到两个月,实习结束后教师须提交实习报告。青年教师通过到企业实践,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在专业对应职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引发其专业反思,增长实践性智慧。三是开展专业发展活动,全面提升专业素质。我校每年开展一次“专业发展月”活动,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比赛,参加教科研论文、优质课评比,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教科研水平的提升。
骨干层骨干层的培训培养对象是学校的骨干专业教师,目标是通过强化“产学研”活动,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使其成为创新型、发展型的学科带头人。采取的主要措施和途径有:一是让专业骨干教师承担本专业年轻教师的培养和辅导工作,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在帮助其他教师成长的同时发展自己,成为学科带头人。二是开展教学研究,提高科研素质。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参与“专业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开发,发掘专业潜力,提升专业水平。三是选派教师参加全省、全国的学术交流会议和学术观摩活动,开阔教师眼界,更新知识和观念,拓宽专业视野。四是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组织教师深入相关企业、行业进行指导生产和服务工作。这些活动既可以发挥教师自身优势,有利于企业行业生产,也有利于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能促进校企有机联合。五是动员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物质和精神激励教师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名师层终身教育理论认为,任何职业水平的提高都会有“瓶颈”,教师也不例外。“瓶颈”的出现,是一种要求教师对已掌握的知识和先前教学经验进行吐故纳新的信号。为帮助教师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或“高原”,在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的同时,学校启动了“平度职教中心名师队伍建设工程”,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学习型”、“学术型”、“研究型”、“专家型”转变。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自主培养、自我发展。这是职业学校名师工程建设的主渠道。首先,学校强化了校本培训,积极为教师搭建终身学习、自我提升的平台,倡导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习得性学习、交流分享性学习,立足岗位谋发展。其次,督促专业教师考取高级专业技能证,提高专业操作技能和指导实践的水平。再次,鼓励教师参加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学习,提升专业层次,为成就名师打牢理论功底。最后,想方设法为教师提供参与社会实践彰显才能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我发展的驱动力。二是名师引领。凭借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基地平台,把省内外名师、专家请到学校传经送宝,让教师与省内外名师、专家“零距离”接触,聆听特级教师和专家的观摩课和精彩讲座,听名师点评,感受大师的教育魅力,激发其自我发展的源动力。三是建立“名师”评选机制,推进名师队伍建设。名师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只有建立起科学的“名师”评选机制,才能使青年骨干教师阶梯式地成长为名师。因此,学校出台了“名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完善了各种便于实施的激励督促规定,使其成为推进名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学校已培养了200余名“双师型”教师,有80名教师获得了高级技术以上等级证书,有15名教师获得了国际通用的“师傅”证书,有3人获得山东省特级教师和名师称号,一支结构合理的名师梯队正在形成。
(三)建立兼职教师队伍,优化师资结构
兼职教师是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学校教师构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双师型”职教师资的重要来源。职业学校应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能给学校带来生产和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能够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快速转化。
关键词:高职教育;师资队伍
高职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教师,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发展、规划、培养、构建和组合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完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又是保证学院教育水平提高和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高职教育,最大的瓶颈问题就是师资队伍建设。虽然高职学院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多,优劣互补,形成整体。但高职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的环节上,强调的是传授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工艺流程,相对减少了对学科理论的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知识探寻;在培养过程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中,注重引导、组织、启发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用结合,获取知识和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基于高职教育的这种特性,对高职教师本身而言,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师德水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系统操作技能。面对着高职教育中存在的师资年龄结构不合理及教学积极性不高、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双师型”教师偏少,专业教师来源渠道单一、职称结构不平衡等现象,我们必须克服诸多困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高职教育顺利向前发展。
1、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职业责任感。师德职业道德规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受教育者的优良品德的养成得益于传教者的言传身教,有什么样的教师,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高职教育不能只教学生学知识、学专业技能,受教育者的敬业精神、优良的品行比所学的专业技能知识更为重要,因此高职教师要依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加强师德建设,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自身素质修养,要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感,献身精神和师德风范,破除鄙视高等职业教育陈腐观念,自觉履行《教师法》中规定的职责及义务,增强职业责任感,率先垂范,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做到自重、自省、自律、自励、自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保证高职生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的社会地位,转变观念,消除歧视。社会要发展,大量需要的是应用性高等技术人才。高职生毕业采取的是“双证制”制度,在顶岗实习中,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社会经济发展中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所学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而设计的,在培养过程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相比,缩短了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适应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企业的需要,企业在用工时,只要能真正保证高职生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同工同酬,才会使人们转变鄙视职教的观念,从而转变社会歧视高职教师的现象,提高高职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促进高职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
3、造就一支过得硬的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不仅指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就很难得到有效地落实。要达到造就一支过得硬的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目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因此,作为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中青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进行操作技能和应用技术的训练,积极为他们从事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创造条件,通过“教育科研”等活动,要鼓励中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挂职锻炼,定期到社会第一线了解企业技术和科技信息,与企业结合,进行科研开发、服务,积累相关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争取并鼓励教师参加本系统、本行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并从时间上、财力上支持、引导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考试,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称,还要从岗位津贴、科研经费、生活福利、进修及晋级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使“双师型”教师真正成为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中流砥柱。
4、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发挥兼职教师效能。为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是高职院校师资来源的主要途径。在引进、培养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任教的同时,高职院校应积极拓宽教师来源渠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在满足专业需要的基础上“广纳人才”,吸引、引进那些乐于奉献,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符合高职院校教师的任职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还可以聘请其他高校或社会上相关人员以短期授课、开设选修课、讲座等方式,通过社会教育资源的多元参与,进一步丰富本院教师的知识结构,营造学术多元化的氛围,这样有利于教学、科研创新。建立社会兼职教师人才库,遴选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发挥兼职教师积极效能。作为用人单位,不仅要重视兼职教师的待遇问题,更要为兼职教师的教学创造条件,解决困难。对兼职教师管理应放在与专职教师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兼职教师不仅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实训场所的建设、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培养任务。同时,应加强校企联合,促进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及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与使用上的交流与合作。 (下转84页)(上接83页)
论文关键词:高职特色;师资队伍建设;“双师”素质
当前,“创特色,上水平”、“以特色求发展”已成为高职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的又一热门话题。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需要、具有高职教育特色、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和工作重点所在。
高职特色师资队伍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主要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特色师资的基本内涵包括师资队伍组成结构上的特色和师资培养上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整体结构上专兼结合和在个体上具备“双师”能力两个方面。聘请企业一线兼职教师,引进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职教师,培养、提高现有专业教师整体素质是构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基本途径。
(一)整体结构上专兼结合
专、兼职教师比例是“双师”结构优化的重要指标,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要逐步达到1∶1。应不断增加专职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践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由有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二)个体上具备“双师”能力
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须具有较强实践指导能力和运用专业技术理论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移、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创新以及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应达到85%以上。
高职特色师资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
第一,应充分认识到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学不是简单的理论知识传授,而是要教学生懂技术、会操作、能应用。高职院校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深入开展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育管理上,应重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制度上应使教师职责分明,不同职称、不同岗位教师有不同的责任,即对不同职称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具体要求不同。应择优选用教师,对不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教师,限期提高水平或调离岗位。在考核的过程中不仅要考核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要考核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在职称评定方面,应将教师是否具有“双师”素质作为评审条件之一,以引导教师自觉向“双师”标准努力。同时,应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实训基地,使教师有锻炼技能的机会和条件。
第二,教师自身应主动了解和研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基本特征,提高对高职教育特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增强责任感,自觉地在实践中学习,全面发展自己。来自企业的教师应主动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来自中职学校的教师应主动适应高职教育,来自普通高校的教师应主动适应高职实践教学工作。
第三,应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高职教育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全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吸引一批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二)着力建设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应采取更加灵活的用人方式,重点引进具有专业拓展能力、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的拔尖人才,引进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博士、副高以上职称人才或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充实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新引进的无企业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必须到企业实践锻炼6个月以上再上岗,并将此作为转正和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的必要条件。
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推进名师队伍建设结合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遴选一批在教学改革、学科建设或科研方面业绩显著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配备导师、资助科研活动经费、选派到知名高校做访问学者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等形式进行培养,为专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与国(境)外高校合作,有计划地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国(境)外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技能,有效推进名师队伍建设。
以强化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教师“双师”素质培养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加强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力度,切实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1)从企业、行业引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师资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聘请一批企业领军人才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度。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对于被聘任的兼职专业带头人和兼职教师,学校应根据一定标准发放津贴。(2)建立“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证体系,根据“双师”素质教师的标准,以合作企业为依托对教师进行“双师”素质培养。有计划、定期地组织专职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增加企业工作经历,并将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的经历作为岗位聘任和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必要条件之一。鼓励教师考取相应的行业特许资格证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对获得“双师”教师资格的教师给予奖励;鼓励教师参加校企紧密合作的科技服务、横向项目或产品技术开发;鼓励教师参加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为企业提品宣传与技术讲解等服务。(3)研究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把教师具有“双师”素质和企业实践锻炼的经历作为教师取得高职教育任职资格的必备条件。
(三)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教师技术应用研发与课程开发能力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研发以及专业教学技术设备与教学软件的开发,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能力。应借鉴和学习国际职业教育经验,专业教师须掌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通过把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的任务与项目作为课程开发的依据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完成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职业岗位过程导向、能力本位的教材开发,从而提升教师的技术应用研发与课程开发综合实践能力,形成一支既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
(四)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形成校企人才资源共享互动机制
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实施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把校企人才互通互培互管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协议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双方的行为和人才资源共享互动的操作流程,明确双方互派本单位人员到对方兼职,并赋予对方兼职人员具体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并为兼职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高职院校要主动与企业在学生实习、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订单式”教育与就业推荐、人才互聘与培训、职工培训与继续教育等方面开展合作。通过双方互动,高职院校为合作企业培养和输送业务骨干和中高层管理人员,解决技术上的一些难题;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与高职院校共同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
(五)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兼职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兼职教师队伍是改善高职院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是高职院校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证。
高职院校应建立聘请兼职教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要求各系部与基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将其专家、高级技术人员、管理骨干、能工巧匠列入学校“兼职教师备选库”;由基地企业在“兼职教师备选库”中选派技术、管理骨干到学校兼职或任客座教授,参加课堂教学,举办讲座,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要求各系部派出年轻教师担任联系人或助教,加强与兼职教师的联系,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其作用。
根据兼职教师流动性大、人员构成复杂的特点,高职院校应从考核、激励、培训开发等方面创新管理机制。(1)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根据兼职教师多形式、多地点教学的特点,建立符合兼职教师工作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2)建立专兼职教师交流制度。通过学术交流会和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等,加强专兼教师之间的工作交流和业务交流。组织兼职教师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3)完善聘任措施,做好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工作。应运用激励机制,对兼职教师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尤其是对能力强、贡献大、专业急需的兼职教师。对教学工作业绩突出的兼职教师应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同时,要帮助兼职教师处理好兼职与本职的关系,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从而吸引并稳定兼职教师队伍。
高职特色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认真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成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师资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相关政策,督促检查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落实情况。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应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形成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局面,并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作为各职能部门和各教学单位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
(二)深化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要制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等加强与企业深层次合作的相关制度,通过有效实施校企合作,使合作企业成为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和培养专业教师的主要场所。校企双方应签订合作培养师资协议,保障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师资,形成校企共管、共同负责、各尽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
(三)加大经费投入
(一)学校要建立教师培训的专业机构,保障人员和经费,确保培训提高工作有序进行
农村学校由于办学规模差异较大,应视情况成立以分管教学的领导或教导主任为组长,教研组长、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为组员的教师培训工作组,负责制订总体规划、年度目标计划,逐项工作研究落实,订出责任人,定时召开培训专题研究会,切实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重实效,每年把不少于15%的公用经费经费纳人教师培训预算,确保工作经费,调动教师参培积极性。
(二)建立完善学校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
把教师的学习提高、科研能力锻炼、实践经验总结等各项指标纳人考核的硬指标,特别是将这些硬指标纳人到现在实施的教师奖励性绩效考核中去加以落实,创建激励机制,让教师切实感受到不学习、不进步将被淘汰的压力,从制度上去引领教师发展,克服培训工作重布置,轻落实,随意性大的缺点。
(三)把教师的培训与日常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教师培训“五训”机制
农村学校教师往往一人承担多个学科教学任务,工作繁杂,学校可把学校的会议、教研活动、教师业务能力考核、课堂教学展示等与教师培训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会代训”、“以研代训”、“以课代训”、“以评代训”“以考代训”的“五训”机制,克服为培训而刻意组织会议的单一性、枯燥性,让教师自觉参与到“五训”之中来。
(四)实施教师培训的过程
既要有培训,又要有作业、工作要求,最后要考核培训的实战结果,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五)多渠道进行思想引领,促进教师进步
农村学校依靠自己学校引领教师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可采取自身努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加以引领。一是常组织校内的教师搞好“教师论坛”,交流经验;二是可以与周边学校搞好校际交流,取长补短;三是可邀请专家、城区优秀教师送理念、送课到校,从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上加以引领;四是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设备、已有的现代教育设备共享优质资源,从中吸取营养,更新观念;五是创造到城区、到高一级培训机构参加培训的条件,让教师走出校园去吸收养分。
(六)以指导开展科研课题的形式,培养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一、明确目标要求
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弘扬学校文化,提升全体师资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以教职工素质的不断提高推进学校教育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将师资队伍素质提升作为学校师资管理的长期的重要工作。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对教师提出明确的目标,使教师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和需要达到的目标,方便他们制定详细的计划,确定具体的步骤,实现素质的提升。合时代特点,师资整体素质可以从高尚的人品、崇高师德、扎实的专业技能、渊博的学识文化、创新的意识行为、有效的沟通交流、个性的才艺特长、终身的学习理念等七个方面体现。学校教师合自己的专业,采用swot方法分析查找优点与不足,扬长补短,尽快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
二、开展业务竞赛
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技能竞赛,是提高师资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如定期开展教师基本功赛、课堂教学赛、教案设计赛、论文比赛、教师书法赛、教学经验演讲赛、教师特长赛活动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批教学思想先进、基本功扎实、教学方法独特、个人特长明显的教师便脱颖而出。在充分调动教师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无形中给某些方面能力较弱的教师以鼓舞和榜样的作用,使得所有教师学习有方向,赶超有对象,使学校教师中各个方面的“新手”尽快成为“老手”,“老手”逐渐变成“多面手”。最后,学校所有教师除了自己专业技能扎实外,还均有辅助的“特技”,这对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不断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学校师资整体素质快速提升的有效“催化剂”。
三、完善进修机制
学校是育人场所,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高素质师资队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不良因素随之而来,要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不断进修学习,加强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忠诚教育事业的光荣感,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合学校师资管理实际,制定完善的教师进修机制尤为重要。同时,需要将其纳入教学常规管理之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进修。学校应尽可能多地为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并从资金上予以支持。同时,在条件允许下,合“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聘请专家学者到校指导,使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方法、专业技能等各个方面都紧随时代的步伐,这是提升学校师资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
四、优化评价体系
教师评价是以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绩效为对象的评价活动。这种评价活动的良好开展对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保障教学质量起到正面激励作用,但教师工作具有创造性、隐蔽性、复杂性等特点,对其评价不能简单照抄一般企事业单位的考核指标,应根据教师工作的特点,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不仅要包含容易量化的指标,对影响学生发展但不易发现和量化的因素要纳入定性评价的视野;不仅要设定教学必须的共性内容,还要包含有教育价值的个性评价内容。一切都要围绕教师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围绕教师团协作和独特教风尽早形成,围绕教师综合素质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开展。评价主体不仅要有学校领导、教师,还应该包含学生。评价方法不仅采用定量评价,同时也需要有定性评价,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合的方式。对教师工作进行全面辩证的综合分析,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同时,体现对教师发展的关注,是提升学校师资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
五、化解后顾之忧
学校师资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依赖于师资队伍的稳定。没有稳定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只能是一句口号,无法实现。学校管理者需要最大限度地维持学校师资队伍的稳定,尽可能解决学校教师的后顾之忧是较好的办法。在学校师资队伍管理中,管理者要善用感情因素。“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要清楚每位教师最需要的是什么,设身处地为其着想,想方设法为其解难,使教师信任、感激,舍不得离开,从内心深处愿意跟随。管理者的真心付出、热心帮助,往往能得到教师们的涌泉相报的,教师们不仅能安心工作,还能充分调动积极性,这对提高师资综合素质起到加速的作用。
1.1创业教育师资数量不足,教师素质有待提高与国外相比,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较晚,且主要集中在少数高水平的研究型高校,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能力更加薄弱,存在的问题也更加突出,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从事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的缺失。研究表明,大约31.62%的高校认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和水平不高是限制创业教育发展最主要问题。这是由于之前的教育体系中没有创业教育专业,导致该业人才十分短缺。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师生比甚至在1:1000以上,创业教育教师数量存在较大的缺口。目前,尽管高职院校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数量不断增加,但大多数的创业教育教师是由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或学生管理人员兼职或转行而来,基本没有受到过系统的创业教育培训,且没有直接的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的经历,不了解创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实际教学过程中联系社会实践的能力和程度都较低,不适应创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使创业教育基本上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
1.2创业教育工作的考核机制不健全,缺乏激励机制近几年来,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开展了一些创业教育,但并没有系统、深入地开展此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就没有制定起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教学工作的重点仍然集中在学生的“就业”上。同时,在教学工作的考核上,缺乏考核的标准和依据,基本仍采用专业课程教学工作量的评价方式。由于创业教师除完成相应的课程外,更主要的工作集中在指导学生创业活动上,这显然不同于常规的专业课程教育,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其工作成绩不能得到公正的评价,将严重挫伤教师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造成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能形成合力,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需求。
1.3校企互动滞后,不利于创业教育教师群体职业素养的提升高职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之间是既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企业参与高校的创业教育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弥补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的不足,因此校企联合开展创业教育具有天然的优势,但是目前我们的绝大多数企业游离于高校之外,成了一个旁观者。现阶段,虽然有部分高职院校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办学,但其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从事某一岗位的工作技能,而忽视创业教育。同时,由于我国高校和企业间尚未形成持久、高效的联合培养机制,无法保证深入开展创业教育。而校企互动的滞后,严重制约创业教育教师水平的提升。
2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2.1广大教师加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发展创业教育的前提条件,而创业教育本质上属于创新教育,因此广大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自觉的学习创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参加创业实践教学活动,丰富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素养。
2.2高校应重视创业教育师资建设,健全评价机制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力量。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高水平创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都依赖于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因此必须要将这一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适合创业教师发展的政策,建立与创业教育相适应的考核与评价机制,营造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机制和环境。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的专业教育,其评价方法应该以人为本,要有利于教师的不断成长,要充分考虑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应积极引入企业的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合理,提高教师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加强在校创业教师的培训,加大创业教师引进为创业教育教师建立完善的的培养计划,加大在校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力度。按照创业教育的发展要求,积极派遣教师参与到企业的创业和经营活动,进行挂职锻炼,保证教师能够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和熟悉企业的运行管理。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丰富其实践教学经验,增强实践教学能力,为创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实践支撑;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措施,支持有条件的教师自身开展创业活动,熟悉市场运作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便能够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创业咨询工作。创业教育的性质既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创业理论和基础知识、较高的创业教学水平,又要有规范且灵活的创业技能指导能力,不但要熟悉现代化企业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同时也要具有较深厚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功底。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提高师资队伍的“双师”化是缓解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问题的一个有效措施,另一方面,制定相应的措施,加大针对有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增加师资来源,建立符合高职创业教育特点的用人机制,建立相应的保障资金。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确保引进人才的经费支出,改善创业专职教师队伍的结构,提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2.4实行开门办学,注重校外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在现阶段,应采取开门办学的方式。一方面,通过邀请创业教育专家来校对全体广大师生进行培训,来提升创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聘请一些有丰富创业经历的成功企业家或既有实际企业管理经验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企业高层人员作为创业教育的兼职教授,以求建立起一支长期稳定且水平较高的校外教师队伍,与本校的创业教师形成有益的互补,以满足学生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新要求。
2.5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建立持久的校企互动机制从本质上看,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双赢关系。从教育学角度考虑,职业教育与企业结合不仅提供劳动技能型人才的培训。高校毕业生思路活跃,思维敏捷,且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创业意识,加强对其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开展创业活动,不仅提升了成功创业的几率,且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丰富市场活动,通过不断的创业而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大多数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却只是简单的、表面的、低层次的,仅限于对本企业技术工人的培养。鉴于现状。现阶段应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形成校企合作模式来加强创业教育。校企双方长期的良性互动,必将极大地促进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职业技能和素养的提高,进而有效提升创业教育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