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17:10: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营造融洽学习氛围,培养创造性想象力
创造力是一种潜在能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心情,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二十一世纪音乐教育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民主和开放意识、参与和自主意识,应当让每一位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在宽松的气氛中自由地参与,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放下“架子”,跟学生一起欣赏、一起唱、一起跳,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语言上,教师可用“让我们一起来……”、“请”、“你能行”、“你的想象比老师还丰富”等语言,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形一式上,可提倡课堂讨论,提倡七嘴八舌,提倡标新立异,提倡“优点+鼓励”。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表现内容、创作思想等方面加以引导,引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想象、敢于创新。
二、结合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升华创造性想象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把音乐作品的背景、内容、特点、思想等,直接介绍给学生,这种做法往往使得学生的感知局限在教师所讲的范围内,难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地联想。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形象等特点,它通过图像、文字、音响等来刺激人的感官,从而产生想象和联想,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形象思维的展开起了重要的作用。
如:在《中国民族乐器分类欣赏》这一课,本人选用了十多种乐器的图片及相关的音响资料,让学生通过视听结合的欣赏,加深对各种独奏乐器音色的记忆。如介绍笛子选用了《早晨》、《脚踏水车唱丰收》、《牧民新歌》,还有打击乐合奏《渔舟凯歌》等,学生通过介绍欣赏不但了解了各种乐器,同时又浏览了许多中国名曲,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对中国传统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样,不仅培养了情感,而且陶冶了情操。
三、重视交往合作效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音乐学科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需要学生的各个器官都积极参与,而且更需要学生形成一股合力,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完成。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的人。”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都有所不同。如何让个性不同的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个性优势,共同创造?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广泛开展交往、合作。
四、以“寓教于乐”为宗旨,不知音乐作业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音乐;教学模式
新课改理念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各
种教学方式得以产生,促进了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发挥。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应该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改下音乐教学模式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和组织作用,促进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笔者对此提出了两点看法:
第一,初中音乐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认真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传统音乐课被认为是唱歌课,这主要是由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引起的。新课改下,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教学策略,让新课改中的各种教学理念在音乐课堂中得以实现。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的重要性,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文化和情感,进而实现新课改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目标。例如,在学习《亚洲之声》时,教师应该先从亚洲在地球中的地理定位出发,然后从几个亚洲国家的代表性节日或者风俗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再进入亚洲之声的学习,整个教学活动就显得比较精彩了。
第二,初中音乐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积极地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音乐情感世界,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强烈认知,强化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艺术的感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当前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力
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文化情境,让学生融入生动而具体的音乐情境中去。例如,在学习《锦绣山川》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祖国大地的各种锦绣山川,如太行山、泰山、青藏高原、大兴安岭等等,让学生在各种秀丽的自然环境中如痴如醉地感知祖国的壮丽,这对于之后的课文学习能做好铺垫,学生很容易融入音乐学习中。此外,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还应该做好引导工作,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课堂有效性得以发挥。例如,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进一步为学生诠释,引导学生去关注、观察、倾听和感受等。
【关键词】高中 课改 音乐 鉴赏 教学
课程改革需要众多具有创新意识与前瞻意识的教师来身体力行。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教师是教育的灵魂,所以教师自身能否与课程改革合拍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面临新课程改革,除了接受有关培训,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外,更应该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渗透新课改的精神与理念,实践新教法。就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本人谈谈新课改形势下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鉴赏教学。
一 鉴赏教学要循序渐进
学生音乐鉴赏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样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鉴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应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鉴赏向高层次的情感鉴赏、理智鉴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过程,也有利于鉴赏教学的逐步提升。
二 鉴赏教学要精讲多听
理解音乐作品,首先要对音乐表现手段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通过大量的音乐鉴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并且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听众,由于场合和心境的不同,对作品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做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为此,音乐鉴赏教学要精讲,让学生多听,引导学生在学会聆听的基础上学会鉴赏。
三 鉴赏教学要关注对比方式
将题材、演唱(奏)形式及曲式与体裁等异同点明显易于对比的作品,灵活多变地设计成不同课型,安排在一起进行鉴赏教学。通过对比鉴赏,能使学生较准确地感受并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同时还能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音乐,并在音乐鉴赏时了解音乐表现的规律,进而提升学生的鉴赏素养。
四 鉴赏教学要调动学生想象
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导,而且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又要注意教师的点拨。由于受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艺术素养等限制,他们的联想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意识与想象空间。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造性思维与艺术表现能力。
五 鉴赏教学要注重因材施教
高一新课改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素养,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动力,突出每个学生的爱好和优势,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所以我认为,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我们应该实施个别化教育,充分发挥因材施教的优势。在《音乐与舞蹈》的选修中,有的同学喜欢街舞,有的同学喜欢民族舞,有的同学喜欢形体训练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他们都能喜欢这门选修课呢?这使我想到了个别化教育教学方式。以10分钟为单位时间,把一节课分成几个时段,把这些学生分成几组,分别练习自己所喜欢的舞蹈;或者放一段比较中性的音乐,让学生用不同的舞蹈语汇来表演。分组因材施教,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
六 鉴赏教学要求音乐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课改;教学方式发方法
一、立足教学实际。设立科学、开放的教学目标
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教师把音乐课教学目标的重点都放在了对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训练上。在许多人看来,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看学生在这节课掌握了多少乐理知识,学会了多少歌谱。但这并不利于学生综合索质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以一种传统的条条框框禁锢了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与学习兴趣。我们站在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学大纲要求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与创造力。使其在感悟音乐的过程中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这才是小学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虽然培养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技能训练活动虽然是必须的课程内容,但不能成为唯一而绝对的课程目标。我们应站在小学生学习主体的角度,立足教学实际,设立科学、开放的教学目标,在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也达到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二、要适应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 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 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小学各门课程中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三、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1、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
2、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
四、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中来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我认识一位中年教师,她为了教学生唱好三部合唱,练就了一手绝招:自弹自唱,能一人同时演唱、演奏出三个声部来,口唱第一声部主旋律,右手用钢琴奏出第二声部,左手同时奏出第三声部。三个声部同时出自一身,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很清晰的合声效果,更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它说明了:合唱并不难,一人能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学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
五、范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范唱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说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一首歌曲学生能否完全接受、学会,与教师的范唱有着一定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范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自我情感以声音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形成学生情感上的共识,而这是无法用乐器、高科技设备等音乐器材来代替的。范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作用如此的重要,原因在于:
1、范唱在教学过程中属于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式,对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2、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一般将范唱安排到新歌学习之前,旨在以教师的声音和形象来引导学生认知、了解歌曲的内容、风格,体验、感受歌曲的情感,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音乐
音乐是人类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精神文化,而中学音乐教学是整个基础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音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利阵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只是靠几门学科来完成。通过生动、优美、感人的旋律,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展示了自由、广阔的想象、联想与创造的空间。提高人们的音乐文化素质尤其是提高中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是关系到未来人才知识构成和能力范围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塑造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把生活贯穿到对音乐赏析中
音乐欣赏是一个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音乐教育不是让他们以后成为音乐工作者,更不是成为音乐家,是提升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品味。初中教育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所有老师和学生在各个方面的通力配合,音乐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寓教于乐。比如流行音乐作品通俗易懂,大多反映个人情感和都市生活,风格多样,易让学生接受。在欣赏此类音乐时,教师要掌握主动权,引导初中学生如何辨别哪些是好的流行音乐,价值何在,如何去欣赏它,不好的音乐表现在哪儿,也就是说,要学会辨证的看待流行音乐。
二、通过广泛灵活的渠道,加强对音乐知识学习
现在很多电视节目及电影中的音乐主题就有非常优秀、非常动听、百听不厌的好音乐,而且很多音乐也非常有价值。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平时在看电视、电影时多注意其中有显著特色的插曲、背景音乐等,与电视电影画面相结合,感受音乐强烈的表现力。这种视听艺术的融合,更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审美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把一些比较优秀的电影原创音乐带到课堂。教师可以把片中的音乐部分结合故事情节、电影画面给学生讲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音乐的音响中同时获得视觉与听觉的审美愉悦,加深他们对音乐及电影作品的印象和感受,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音乐修养。另外还有大众的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鼓励初中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教师应当引导初中学生平时多看、多听,耳濡目染中也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从而促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及良好的音乐素养。
三、初中音乐教师要注重导入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第一个环节,至关重要。如果这个头开不好的话,学生就会对音乐学习缺乏兴趣,教学效果非常不好。所以笔者根据目前的教学内容,经常会酝酿各种不同的导入方法,力求产生使学生眼前一亮的效果。由于方法得当,每一次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都非常高涨,学习效果也非常好。尤其是在讲一些比较传统且不好理解的曲目时,笔者会采用一些新奇的方式作为本节课的开始。如在讲授《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歌时,笔者就运用了这样的开头方式:大家知道同志的诗词吗?学生们齐生答:知道。能朗诵一下吗?于是请儿位同学来朗诵一下他们熟知的诗词。笔者对每个学生加以点评,并适时地给予鼓励。接着笔者就通过放录音的形式让学生欣赏了儿首诗词,让其充分体会诗词本身的美,从而为学生感受音乐之美埋下了伏笔。这一次课上,学生的兴趣很高涨,一节课下来,都能感受到这首诗词的情感并产生了共鸣,教学效果很好。笔者认为,导入的目的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把学生巧妙地带到教学内容中去,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入你的课堂,享受你的课堂之乐,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可以说,一个精彩的导入一定能够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走入课堂学习,使你的课堂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探索、积累和归纳,为每一节音乐课都设计一个出色的开头方式。
四、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合理的评价可以将学生引向正确的学习方向,可以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失误与问题,改进学习的效率。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上,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主动学习。在音乐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两种状况。一种是缺少评价体系。学校或者部分老师对音乐课重视不足,将其视为其他学科的辅助课程,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另外一种是评价缺乏多样性。一张试卷、一个分数就算完成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出现这样的误区,原因就是没有意识到评价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意义。新课程改革认为,教学评价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整个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多鼓励、多欣赏,建立学生的自信,并且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能单一化,除了传统的试卷形式外,还可以采取“学生成长记录袋”、“自评、互评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手段,达到评价的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初中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要运用一切方法来引导学生步入音乐殿堂,如导入激趣,课堂上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及灵活多变的教法原则等。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之美,体悟音乐之美,创造音乐之美。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课改 中职音乐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a)-0174-01
新课改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素质教育,作为中职的音乐教师应加以重视起来,不断的进行尝试与完善,发挥出音乐教学的作用。让音乐教育在中职的课堂中释放出灿烂之花。
1 中职音乐教学概述
在中职的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情感,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与魅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在音乐的学习中,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修身养性,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同时也能够对我国的关于音乐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但是目前,对于音乐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学校都没有对音乐重视起来,仅仅是将音乐看成是一个副科,学或不学都无所谓,很多学生听歌唱歌,但是却感觉音乐课没有多大意思。在音乐课上,很多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学生仅仅是处于一种“放羊”的状况,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中职音乐教学应该不断的进行改革并完善。
2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音乐教学策略
2.1 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意识
很多学生对音乐的内涵还没有掌握,对于音乐还没有多大兴趣,甚至部分学生直接将自己归属于没有音乐细胞、没有音乐天赋等,这些都是没有信心的表现。在曾经的音乐教育中,存在着很多弊端,在音乐课中,仅仅是教学生简单的唱歌,对于一些乐器、舞蹈等,仅仅是为特长生开设,这样就逐渐的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即为了将来从事音乐方面的工作而学习,并没有意识到在音乐中很重要的能力却是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体验能力。通过之前的一些教育,一个中职生完全具备这些能力,但仅仅是没有意识到罢了。而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起这种意识,让他们树立起对于音乐的信心,在音乐课中,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评析,锻炼自己的音乐能力。
2.2 课堂中引进流行音乐
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这样就大大的增加了欣赏对于音乐课的兴趣,一些学者认为,对于流行音乐来说,其实就是一种现代都市中的民歌,如果将那些古典的传统的音乐看成是一条河流的话,这种民歌也是河流的一部分,是他的延续,属于音乐母语。在音乐的教学中,音乐母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有着独特的必要性、迫切性,而民歌也不应该被排斥在音乐教育之外,应该是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在流行音乐中,其强烈的听觉以及视觉都在冲击着当代青年的心理,他们对于流行音乐是热爱的,甚至是热衷的,如果将流行音乐引进音乐课堂的话,将会大大提高学生上音乐课的积极性。
2.3 音乐教师应该发挥出自己的魅力
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一种生理以及心理急剧变化的一个时期,对于一些新生的事物有着很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他们对于自己喜欢的影星极力的追崇,模仿着偶像的一言一行。教师就可以利用中职生的这种心理,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明星”让学生们喜欢他,崇拜他,这样再来进行教学就很容易的得到新生们的共鸣。而要想达到这种效果,音乐教师就应该让自己充满魅力。要保持自己的活力,并且能够以自己的这种活力去感染别人、感染学生;在平常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和蔼可亲的态度、美丽大方的穿着、超凡脱俗的言谈、礼貌得体的举止等等这些都能够给学生一种好感,使得他们深深的热爱自己的老师,甚至是将他们作为自己的偶像,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进了自己的课堂。这就是一种明星效应,通过发挥自己的魅力,来达到这个效果。
2.4 设置课外音乐活动
课外的音乐活动属于音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这种音乐活动对于通过学生的兴趣、审美情趣起着重要的影响,在一种潜移默化中通过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及陶冶情操。可以设置以下方式进行:
第一,开设“音乐吧”可以利用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等其储存的一些关于音像的资料,这些资料中,除了具备单纯的音乐之外,还应该有相关的音乐作者的一些简介、音乐的体裁、背景、形式等,以及关于音乐的内容、意境等一些资料。就可以用这些材料作为基础,来开设一个音乐吧,便于学生的欣赏,也能够为他们创造一个进行相互交流的空间与平台,让学生积极的交流自己的音乐感悟、感受、想法等等,在这样一个平台中,学生的兴趣势必会增加,学生的信心也势必会提高。
第二,做到每周一歌。在每一个星期之内,倡导学生学习一首歌曲,要求积极健康向上,并且由学生与教师一起来选定,可以发挥出文艺委员的作用,在课后由文艺委员组织,随着录音学唱,然后就可以定期的组织一些歌咏比赛,以个人或者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由教师以及学生一起来担任评委,这样的活动就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能力,音乐素养,提高了演唱的水平,而且也促进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素质。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自由欣赏音乐,比如,利用学校的广播站,在课外活动时间或者是餐间,就可以让学生自由的欣赏音乐,这样也可以增加他们对于音乐的热爱,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
总之,传统的音乐教学已经不适应新课改形式下的要求,中职音乐教师应该积极的转换思维,探求有效的策略,促进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彦.和声学教学新法初探[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6期.
[2] 蔡之旋.《发现·探究·创造》——发现教学法案例分析以《玩具音乐会》为例[J],大众文艺,2010年23期.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音乐教学 创新元素 解析
在高中教学中,音乐教学是一种欣赏性较强的一门教学课程,在这一门教学科目中,教师通常都十分注重教学设计,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前必备的准备工作,是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高中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应以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为主要依据,同时要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审美特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提高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高中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一、新课改对高中音乐教学的要求
1、要求教师对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有所明确。在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并利用音乐鉴赏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音乐艺术形式,使学生对音乐独有的艺术之美有所体验。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的个人情感得到丰富。教师还应大力鼓舞学生自主大胆的进行创作,对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有所帮助,使学生通过音乐创作活动将自身的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互相尊重的意识。另外教师还应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民族音乐鉴赏,使学生的文化事业得到有效拓展,为学生未来发展的文化修养提供有利条件。
2、要求教师对新课改高中教学理念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新课改后的高中音乐教学理念为:教学的重点为音乐审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因此在新课改教学环境下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新课改教学理念有所理解,要多鼓励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训练和音乐活动参与,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作能力和音乐艺术审美能力,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多给学生自主音乐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学会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形式的把握能力,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加强音乐知识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提高教学效果。
二、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实践性。由于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影响,当代高中教学主要讲究“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并明确提出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完成学习,因此在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重鼓舞学生进行参与式的学习活动,要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完成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使传统教学中的单一性有所改变,教师还应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搭建参与性音乐学习的平台,同时教师还应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学生不同学习特点来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实现因材施教,加强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关系,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所显现,还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好奇和疑问,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性,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发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充分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到音乐体验学习当中。由于音乐是一门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因此在高中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学方式要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由于音乐是一种直觉体验所获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说音乐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应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主要作用在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问进行引导,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单一的向学生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使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缺乏学习主动性,另外,传统教学模式下,使学生缺乏实践学习过程,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于理论知识上,例如过去的音乐教学,教师只是在黑板上画出五线谱,并以板书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音乐符号,并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音乐符号默写下来,同时忽视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特点,导致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过程中无法通过自身的审美特点对音乐进行正确的欣赏。如中国古典音乐中具备较强的非语义性,多半都是靠韵味的理解能力来实现音乐的欣赏,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只对学生进行一些理论上的知识讲解,使学生对非语义性音乐的欣赏能力受到严重的阻碍。
3、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实践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所谓参与实践性学习主要是指让学生踊跃的参与到音乐的演奏、演唱和创作中来,使学生与音乐艺术无限的接近,例如教师在进行《音乐与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安排相应的音乐前奏作为课堂的主要素材,组织学生根据前奏自行编排舞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探究性学习概念我国实施新课改教学理念后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对于探究性学习内容的设定教室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审美特点和音乐欣赏能力,进行相应的学习内容布置,使学生通过自身喜好来进行自觉音乐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师应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流活动,还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使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有所增强。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深入实施,使高中教学又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单一的知识讲解,应加强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高中音乐教学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教学理念,使教学模式向现代化迈出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杨立春.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教学[J]
[2]蔡淳.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J]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
1、理念的提出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到如今,中国的音乐教育界始终进行着一场关于音乐教育问题的大讨论。无论是音乐界的教育专家,还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甚至众多的学生家长,都对目前音乐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问题的焦点之一,就是音乐课堂教学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生活,远离实际,以至于许多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
许多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这是从大量的现实和有关的调查中反映出的一个现实。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教育的原因,也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原因。但突出的一点便是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较大,存在着种种脱离生活的现象。
1.1 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脱离学生生活。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过分注重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以音乐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始终没有打破。甚至有的教师以专业化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使得学生在本该感到愉悦的教学过程中体会不到成功感和成就感,产生难学、厌学的情绪和不良的音乐学习效果。
1.2 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翻开现行的音乐教材,经典音乐作品选用得较充分,而富有时代气息的音乐作品太少,使得朝气蓬勃、追求新奇、幻想未来的中学生对现行教材不满,进而影响了学生对神奇的音乐世界的积极探索。
1.3 音乐课堂教学方法脱离学生生活。部分教师总以传统的音乐学习方法来进行教学,学生感受不到轻松愉悦。教师只满足于课堂上的音乐教育,而不关心学生课外的音乐需求,不关注丰富多彩的社会音乐生活,堵塞了学校音乐教育向社会生活吸取营养的渠道,也剥夺了学生感受丰富多彩音乐生活的权利。
2、课堂教学生活化主要内容
2.1 概念的界定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
2.2 主要内容为:
2.2.1 音乐教学目标的生活化。转变了教师教学观念,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愿望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树立音乐终身教育思想。
2.2.2 音乐教学内容生活化。音乐从生活中来,不是从书本中来。学校音乐教育不应拒绝社会,应该融入社会;不应脱离时代,应该走进时代。将封闭式、学生不喜欢的教材体系转变为开放式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学生欢迎的教材体系。力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设计教学等。
2.2.3 音乐教学方法生活化。课堂教学中要灵活选用先进教学方法,展开研究性学习,构建符合教学规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现代社会音乐信息,给学生一个真实的音乐生活。
3、实践与分析
“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这一理念的提出,使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音乐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学习范围,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面;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音乐的综合能力,让音乐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实现“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的目标。
3.1 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音乐对于人的一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长期作用于人,使人终身受益。学习与音乐有关的知识是有用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更不能代替音乐本身。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并不通过概念和逻辑(这并不是说音乐本身的构成不包含精妙的逻辑),所以提高人的心灵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就应该是我们学习音乐的最重要的目标。对于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因此也必须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来制定。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就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而紧紧围绕生活,结合生活实际来制定目标是永远的教学前提。
以中学为例:中学生在这一时期,开始有了自己较为独立的音乐审美观,尊重学生兴趣和爱好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他们喜欢音乐课,就不能不考虑他们生活中最感兴趣的音乐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当然也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如在流行音乐进课堂这一问题上,我们就不能一味地排斥,有选择地听唱一些流行音乐未尝不可。例如初一年级讲到“节奏型”时,就可以先让他们唱一唱电视热播的《少年包青天》的主题曲,然后叫学生找出主题曲节奏的规律,“节奏型”概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又例如讲到拉丁美洲音乐风格时,除了一些拉美民间音乐的欣赏,还可以让学生听听瑞奇.马丁演唱的世界杯主题曲《生命之歌》,从而将拉美风情得到了更好展现。
的确,教学目标生活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对培养学生音乐终生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在新课标试用教材出版前,我们所使用的音乐教材大都以条条框框的形式和不容置疑的语气记载着一切;学生与学习外的生活有明显的现实隔离,这种隔绝阻碍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教师明智的做法在于要发现那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同时又是与所学课程相关的问题。正如鲁宾斯坦曾经指出的那样:“教育的主要方面恰恰在于,使人同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各个方面向他提出对他有重大意义的、富有吸引力的任务,因而被他看作是自己的、必须亲自解决的任务。”同时按照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就是教材内容、外界要求可略高于学生当前的心理发展水平,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通过努力掌握这些内容、达到这些要求。因此,课堂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放,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开放。这就需要对教材进行可行的加工处理:
3.2.1 结合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和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合理运用教材。任何知识都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学以致用,这是新课程标准蕴含的理念之一。
3.2.2 结合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处理教材。在创新教育的今天,尤其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3.2.3 深挖教材蕴含的教学思想加工教材。
3.2.4 着眼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空间调整教材。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主体的地位得以体现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自己进行自主的学习。
当然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放和生活经验开放,还可以根据本地实际,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渗透时展信息材料,从而引进时代活水,为学生将来打好基础。
3.3 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应该注重音乐学科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重心,以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为载体,强调形式、手段方法的生活化,具体表现为各个教学环节的生活化??课前预习,多方准备,搜集相关信息,注意积累;课中释放,创设情境,积极探索,开放教学过程;课后延伸,学以致用,体验成功,力求深入提高。具体到各年级又可有所侧重。
由于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大胆创造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组织形式,放手让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学习的美妙,学习的丰富。
4、理念的深入推广
新课标下的音乐理念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音乐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音乐教学经验对音乐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观点:
1.教师要根据学情设定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有必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学情,包括年龄特点、已有的知识经验、现有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对整个课堂教学、教学目标的设立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除了对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清晰外,对每一个环节的小目标也要清晰。只有围绕目标,环环相扣,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经典音乐的兴趣入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完成音乐教学大纲所赋予的教学任务的关键。而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尤其是精心设计好"开头"、"过程"和"结尾"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
2.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新课,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课的引入是学生能否产生学习兴趣,渴求新知,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2.2教师适当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成功感为前提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参与学习过程的态度和情感,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积极、肯定的评价,保证学生的有效参与,并能使学生感觉到成功的喜悦。
2.3关注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有效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有效地参与体验,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否有效地参与课堂体验音乐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
3.以音乐为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