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0 16:24: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作业设计是检验教师课堂评价能力和引导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良好的作业设计,和教学目标一脉相承,更是对课堂教学避轻就重的精华提炼和重难点的有效突破,它不仅要求教师对课堂有准确的把握,而且能够充分的解读教学目标、融合学情设计难易适中的作业题目。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倾向于按照教学进度来布置课后题,或者大量的做试卷,作业设计缺乏体系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没有层次性和递进性,造成了知识掌握不牢固、不准确等问题。新课程标准倡导作业的设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丰富作业设置形式,提高作业的单位效能,这对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实践,本文认为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设计小学数学作业。
一、抓住小学数学的计算性、基础性特点,设置口算、快速计算等常规作业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科的初级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稳固数学根基、提高数学思维,是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也是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必须抓住的本质特点。正是基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小学数学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落实中都注重提高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实践,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也影响了学生成绩的高低和课堂教学的流畅与否。因此,抓住小学数学的计算性和基础性特点,体现在作业设计中,首先要定时定量的设计计算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设计相应的计算题目,如口算、列式计算、竖式计算、应用题计算等。其次,在作业设计中要注意计算与当天学习内容的均衡,过度强调计算容易造成当天学习内容的敷衍,或者让学生的负荷过重。另外,小学生的数学作业量不能过大,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趣味性快速作业,如数字接龙、计算连环套等,快速作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数学学习成绩的全面提高。以《分数乘以整数》一课为例,教师共设计了两项作业,第一项作业以课后题为主,旨在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程度,第二项作业为计算能力训练作业,包括口述题如=()×()、简单计算如、大数据计算三个类型。通过这两项作业,学生不仅掌握了课堂知识,也提高了计算能力,获得了更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根据知识巩固规律,将复习、巩固和预习三者有效融合在一起
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思维能力发育还不完善,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都需要通过多次重复来完成。因此作业设置中必定会以复习为主。根据知识遗忘规律,知识的巩固必须要进行阶段性复习和强化,这也是作业设计的一个隐形要求。同时,作业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更是为了将要学到的知识奠定思维基础、做好课前准备,所以作业还要涉及到预习内容。只有将知识复习、系统巩固和预习三者有效统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精髓,也符合作业设计的本真追求。当然要做到三者合一并不容易,首先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研究小学数学知识的体系,完善的知识体系能够为作业设计提供内容框架和层次,提高作业设计的准确性和规律性。其次教师要研究学生,能够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理解规律设计作业,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正确率,激发学习积极性。第三,教师要钻研教材,准确掌握上节课知识与下节课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设置作业的过程中方能潜移默化的将知识复习与预习融为一体。例如《一个数乘以分数》这节课的作业设计中,教师把作业设计为三部分:上节课知识即分数乘以整数的复习、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和混合训练,第一项作业完成了知识复习,为巩固当天学习内容进一步夯实了基础,第二项作业是直接复习当天内容,强化理解和记忆,第三项内容则是涵盖了前两项内容,也正是下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学生提前进行学习,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坚实基础。这个作业设计不仅达到了作业设计的应有目的,也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高效措施。
三、控制作业量,设计适当的探究性数学作业
一、重视课前作业的有效设计,提高预习效果
课前作业是学生在教师的学法指导下进行的预习,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前作业明确将要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能独立完成课本上的小练习或教师编写的学案、看懂课本上的例题,同时把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和困难记录下来,和全班或小组同学交流问题,带着问题再在课堂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做好课前作业的有效设计,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
课前作业的有效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1. 设计要明确目的。课前作业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课前作业的设计布置应围绕着新课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的进行,设计一些与新课有关的练习题和预习性作业。2. 课前作业要求忌空宜实,要有可操作性。布置课前作业要防止出现“今天请同学回去预习例几或多少页”这样空泛的预习要求。教师要善于将课前作业要求分解为若干小点或用若干小问题来呈现,题目要有针对性、集中性、发现性。3. 课前作业设计的问题忌大宜小,要有点拨性。4. 课前作业忌单向宜双向,要有反馈性。课前作业不应只是教师下达给学生的一件任务,作为教师则要重视课前作业的反馈功能,以便进一步确定授课教学时间的分配。对于学生普遍已能理解的知识,易作略讲。而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则要舍得花时间答疑解惑。
老师在布置课前作业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作业成果,让他们的劳动有所做也有所用,这样的话,学生完成课前作业的兴致才能得以保持,才能在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学习自信心。
二、优化课堂作业的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它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学习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理解上的困惑和不足。因此,课堂作业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评定作用。
课堂作业的有效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1. 课堂作业设计要凸现新颖性和多样化。近代心理学家研究告诉我们: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更感兴趣。课堂作业的新颖性和多样化会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做练习,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在游戏、在玩。“教者有心,学者得益。”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精而细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2. 课堂作业设计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一定要注意让学生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各个不同角度思考。而学习最好的动机莫过于学生对学科本身所产生的兴趣。在设计课堂作业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巧设练习,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3.课堂作业设计要根据内容,巧妙设定练习类型。如设计操作作业、口头作业、书面作业等。4. 课堂作业设计要依据课堂流程,把握作业的层次性。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同一水平的练习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同一问题对于优秀学生则可能索然无味,因此,优质的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具有差异性。练习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让差生“吃好”,又要让优等生“吃饱”,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学习的要求。 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巩固练习”这一教学环节的作业题设计,善于采用形式多样,难易不同的题目,反馈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譬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设计了三道练习题:(1)一个长方体礼物盒的长18厘米,宽10厘米,高7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红棉小区新建一个游泳池,该游泳池的长50米,宽25米,深2.5米。现要在池的四周和底面都贴上瓷砖,共需要贴多少平方米的瓷砖?(3)学校要粉刷音乐室,已知音乐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高是3米,扣除门窗的面积是11.4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需要花5元涂料费,粉刷这个音乐室需要花费多少元?这三道练习题是循序渐进的,是符合学生认知理论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于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第(2)、(3)题不需要全部算出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的情况,这种提高性的练习旨在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懂得根据实际来解决问题,同时,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有“用”的。
三、灵活设计课后作业,增强学习效果
[关键字]:新课准 小学数学 作业改革实践
作业综合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是验证与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合理适当的作业布置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加强其对知识点的巩固,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让学生在自行理解与解决问题的同时自主思考,奠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已然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要想综合提高教学质量,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与积极自主性,就必须根据新课改要求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有效改革,使其能适应新课改教学模式的变动和完善。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小学数学作业现况
目前,小学数学作业总体来说,有作业量多但内容与形式单一、作业设计缺乏多元性且理论性、抽象记忆类题具多而实际动手操作的题较少等问题。传统的小学数学片中内容的重复再重复,虽然作业量极大,但内容单一陈旧,无形式上的变革与创新,学生对于完成作业都是抄书再抄书,或死记硬背,不能综合理解来加强记忆,使得学习效率相当低下且严重阻碍学生长远发展。同时,作业布置单调统一,忽视了因学生自身差异而加重了两极分化现象,并且,只注重本学科的知识点巩固,缺乏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渗透,而且多理论与记忆题,未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的题型更是贫乏,造成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1.2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作业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的相关性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作业改革顺应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与提升,新课改理念不仅要贯穿与课堂教学活动,还要在课后作业布置中更加坚定,这是新课改理念在整个教学活动始终的重要体现,而且,对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改革,即是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延伸与继续,对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与巩固、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与方法的培养有重要意义,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综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1.3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对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实践进行探讨,就是想在认清传统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状况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与正视,再充分联系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及其教学质量提高之间的相关性,对如何深入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实践提出几点自己的方法和建议,以期对综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2、方法及建议
要想深化对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实践,就要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从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与成长出发,丰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多元化,将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有更多体验成功的喜悦的机会,并发现数学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与乐趣,在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良好状态下健康成长。
2.1让作业充满游戏性与童趣性
小学生正处于好动好玩的年纪,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会集中所有注意力,但若是他们觉得无趣的东西不仅注意力不能集中,还会产生抗拒心理。因此,对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首先要增加作业的童趣性与游戏性。例如,在学完三位数的加减法进位、退位之后,老师可以以此内容为主带领学生做竞赛游戏,学生之间分组竞赛,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学习,并辅以一定的趣味性道具或角色扮演等,创设新奇而有趣的场景并予以适当鼓励,充分调动起全部学生参与进来,实现共同进步。
2.2增加探索性内容
小学生的天性决定他们旺盛的好奇心,在数学作业改革过程中,可以充分把握这一点,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好奇心,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学习之后,给学生布置如下作业:若是把长宽高分别为30㎝、20㎝以及10㎝的两个同等长方体拼合、并用贴花包装纸将它表面贴满,那么有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最节省包装纸?然后由学生动手操作或动脑思考,自主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到完成作业的乐趣与成就感,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3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
所谓分层设计,就是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针对一道题或一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作业,让所有学生都有可以靠自己能力解决的问题,并让较差学生在会做的题中找出自信,不会做的方面继续加强,而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不断深入加强。例如学习了两位数或三位数与一位数之间的乘法计算后,可以让学生在列式计算、竖式计算以及脱式计算之中选择自己运用最熟练的计算方式快速计算布置的作业。这样不仅可以方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4增强作业的实践性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要让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指导实践,懂得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也是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重点。增强作业的实践性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例如,在学习了比例尺之后,可让学生在回家之后测量自家的房屋长宽,然后在作业纸上按比例绘制简易图形。增强作业的实践性是小学数学改革的重点之一,让学生在理解了学习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懂得利用理论联系实际却解决问题。
3、结论
综述,对加强对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充满快乐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在保持童真的同时有效掌握数学教学内容,在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中不断进步,这是改革小学数学作业的重要工作,也是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牛永锋.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及改革方向浅析[J].时代报告,2011(3).
[2]刘时范.对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新课程(小学版),2010(2).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普遍关注,也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为此,我进行了小学数学作业本双栏任务单的实践探究。我把作业本的一页纸分为两栏,第一栏让学生做题,第二栏给学生自由使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发现学生作业本第二栏既可以当练习本、改错本,又可以当展示学生思维本和师生交流互动本,功用还真不小呢!
一、展示交流的舞台
1.草本合一展示思维过程
在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一致认为,计算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可以采取作业本和草稿纸合一的形式,不仅节省了纸张,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打草稿的习惯。如:
学生在做题时,有些步骤口算起来就比较吃力,他们就会在作业纸第二栏列出竖式。这样既可以节省找验算纸的时间,又可以直接检查自己的计算过程是否正确,真是一举两得。
2.画图展示思维过程
第二栏能给学生提供画图的舞台。学生可以在第二栏画图以帮助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出应用题。
3.写出思考过程
这两名学生都在作业本的第二栏展示了他们做题时的思考过程。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做题的思路,而且还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若学生做错了,教师可以知道学生错在哪里,为什么错。
二、思维发展的空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数学的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业本第二栏就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间。
1.一题多解
学生在做题时,经常会遇到一题多解的题目。作业本的第二栏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空间。复习时,他们可以拿出这个作业本,看看自己当初做这道题时是怎么想的,用了几种方法,每种方法是什么意思。这样就避免了时间一长就把一些知识遗忘,起到捡拾记忆的作用。
2.形成有序思维链条
学生还可以在作业本的第二栏处写一写自己曾经做过哪道题与此题是同一个题型。如:第一个学生就把自己曾经做过的一道题、课本上的一道题和自己现在做的第10题归为一类;第二个学生总结出她多做的这道题属于倍比关系的题。这样做便于他们在复习时对于此题型的归纳与整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提高的。因此,教师充分利用作业本第二栏,可对学生进行有序思维的培养。
三、拾错纠错的场所
1.改正错误,纠正思维偏差
学生做题时由于思维品质上的差异,往往会出现错误,出现错误他们就必须要改。作业纸的第二栏处就给学生提供了改错的空间。学生在改错时,可以对照着自己第一次的做法,一边检查第一次是怎么错的,一边在作业本的第二栏写出正确的做法,又是一举两得。
2.反思原因,分析思维漏洞
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可以利用作业本的第二栏分析错误的原因,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如:一位学生在做“(5.3-3.9)×4.5-0.9”这道题时,他先计算小括号里面“5.3-3.9”的差是1.4,然后“1.4×4.5”的积是6.3,最后得“6.3×0.9=5.67”。显然他在做题的过程中把“(5.3-3.9)×4.5-0.9”看成了“(5.3-3.9)×4.5×0.9”。他发现错误后,除了及时改正错题外,还分析了自己做错这道题的原因“没有检查,不认真。我把减号看成乘号了”。
这几个学生不仅改正了错误,还反思了错因,加深了对本题的理解,而且还培养了反思意识和习惯,这真是一举三得!
四、情感沟通的纽带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在交往和互动中传递知识的过程。这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两者必须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沟通和交流。教师必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才能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的沟通过程。作业本的第二栏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是情商训练的载体。
第一个学生是在和老师商量能不能给他加分:“王老师,您少给我加20分,您还能给我加吗?”第二个是学生的家长给学生写的话:“在学习上要认真,不能马虎,望戒骄戒躁,努力进取。”没有作业的第二栏,也许就会失去师生之间、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机会。
【关键词】小学 数学 设计
数学作业设计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数学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发展学生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法。通过作业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教学,减少失误,提高课 堂效益。所以,作业设计质量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数学作业呢?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繁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作业题型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比如在学习“数的整除”这单元后,我利用这单元的知识设计一道让学生猜猜老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的作业,猜出后,拔个电话给老师。( )一位数中最大的偶数。(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2和3的最小公倍数。( )既不是指数也不是合数( )最大的一位数。( )8的最小倍数。( )6和9的最大公约数。( )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积。学生根据这些条件,猜出号码拨出去,接电话的果然是自己的老师,学生就觉得十分有趣。这样把作业寓于猜谜之中,有趣的猜谜活动吸引了学生,“引”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吃”得津津有味。
二、注重实践性—加强实践,跳出作业的“纸上谈兵”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么,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
为此,数学作业设计倡导实践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
例如:教学《认识千克和克》后,可以设计学生调查物品的重量:一袋洗衣粉、一个鸡蛋、一袋大米、一台电视机……;教学《认识时间》后,可以设计学生在星期日记录整点时的活动;教学《统计》后,可以设计学生统计城市里主要道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为交通局制定车辆分流方案提供参考……
这样实践性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三、发展学生思维,体现作业的开放化
如果能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那么,将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进行大胆创新。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后,可以布置类似的开放作业:“六年级(1)班有48名同学,在读书读报活动中,班委决定每人购买一本价格为5元的书。而书店对于一次性购买50本及50本以上者给予打九折的优惠。根据以上信息,说说你的购书方案。”学生在作业中提了多种购书方案:1.学生个人单独购买,全班共付:5×48=240(元);2.班级统一购买,并且购买50本,全班共付:5×90%×50=225(元),书多买2本,钱还少花15元;3.多买2本再按九折转卖出去,全班共付:5×90%×50-5×90%×2=216(元);4.多买2本再按原价转卖出去,全班共付:5×90%×50-5×2=215(元);从中发现后两种方案比较合适,而且最后一种方案最为合算。
这样开放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并且从中发现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感和创新的成就感。
四、设计生活性作业,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作业内容是否新鲜、有趣,很大程度上就能吸引学生对作业是否敢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作业,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复习“长度单位”知识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的一道作业:《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 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约有90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写下“可能吗”三个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请改正。这样原本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摇身一变,成为富有情趣的《小马虎的日记》。包装后的作业形式活泼、趣味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学生觉得兴味盎然。
一、多样化作业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在数学新课标下,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应落实课标要求,充分利用作业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理念,突破传统书面作业,设计实践性、探究性、应用型等多样化作业,以调动学生作业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第一,实践性作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为了拓宽教学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教师则需将课内课外有机融合,精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多途径自主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完成作业。当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考虑学生实际水平来设计实践性作业,以强化学习效果。如:小学低年级同学学会认识三角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后,教师可布置作业:请用七巧板摆出各种几何图形,拼出不同的物或人的形状,并画出自己所摆或拼的图形。这样,既为各层次的同学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机会,使其根据自己的水平不断探究,摆出个性化图形,也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再如:教学体积公式后,教师可布置任务:你们谁能说出1个鸡蛋的体积有多大?是否只用1个有刻度的药水瓶与1个杯子加以测量?让学生课后自主探究与实践。
第二,探究性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巧设有探究情境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假设、验证等思维活动来解决问题,完成作业,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自主探究意识,学会合作交流,学会主动构建知识。①基础型探究作业。这一练习,可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重难点与关键,学会举一反三。如教师可设计有着较强主知识性题目,譬如概念题、计算题、应用题等。②调查型探究作业。该类作业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展开社会调查,以数学角度来研究调查所获资料,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如:价格问题是小学数学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利用探究性作业形式,把数学中的价格知识和实际生活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可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使其牢固把握知识重点难点。另一方面,在学习这一知识时,学生已了解了四则运算,对份数、每份数与总数的数量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价格问题学习之前,教师可设计探究性作业:①结合生活开支,亦或进行市场调查,明确探究项目。②填写某项费用的调查表。③可提出自己在探究过程中问题,以便课堂讨论。(下表是某项开支费用支出作业单)
然后要求学生课后探究,下次课展示学习成果,相互交流讨论。
二、创造性运用习题,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巧用例题或习题,引导学生改编例题,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发掘题目蕴含的知识背景以及应用价值。
第一,改编例题。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可布置一题多变的当堂作业。例如:已知女生是25人,男生是20人……。接着教师可启发学生完成补充省略部分:根据上述两个条件,联系所学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你们能够提出哪些问题?通过思考后,学生会探究出如下问题:①请问男生比女生少几分之几?②请问女生比男生多几分之几?③请问女生是男生的几倍?④请问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当学生求解之后,教师接着板书,用红笔将“女生25人” 圈起来,以作为问题;将“男生是20人”与原来四个问题的结果作条件,引导学生写出四个新的问题:①已知男生是20人,女生比男生多,请问女生人数是多少?②已知男生是20人,男生比女生少,请问女生人数是多少?③已知男生是20人,女生是男生的1倍,请问女生人数是多少?④已知男生是20人,男生是女生,请问女生人数是多少?当学生完成上述题目之后,教师可用红笔将“男生是20人” 圈起来,然后以“女生是25人”和上述四题的结果作条件,得出4个新的问题。这样,通过一题多变,习题改编,既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也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为此,我在多次学习新课标并经多方讨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新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实践。
一、课堂作业全批全改和部分批改相结合
(一)全批全改。一般来说,对于新授课的作业,在课堂上先及时抽改几本,发现问题当堂解决,过后采用全批全改的方法。这样可以了解每个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检查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调整下堂课的教学内容,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除了在全班进行讲解,还要在当天的家庭作业中适当布置相应的习题进行练习,加以巩固。个别问题,也大都可以通过学生的书面修正得以解决。
全批全改时,在找出了共同问题之后,剩余的作业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分两种情况进行。
1、结果评判。对于当时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强,要求要高一些,可以根据作业的结论判以对或错,让学生自己找错改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批改。学习程度差的学生,往往作业速度很慢,在学校空余时间相对较少些,没有时间甚至没有能力去查错,批改这类学生的作业要细一些,不仅要看结果,更要看其计算的过程。要在错误之处做上记号,以利学生针对错误加以订正,必要时还要面批,或由学习好的学生定向帮助,分析错误原因,然后指导订正。
(二)部分批改。练习课的作业,主要是巩固知识,提高正确、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类作业,可以采用部分批改的方法。具体做法是:1、先抽一部分学生(其中好中差均有)的作业全面批改,大概了解学生地这部分知识的运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答案(包括算式、计算过程和结果以及一题多解答案等)或是直接口头告诉,大家批改,或是写在黑板上,由学生对照自改,有普遍问题时,在告诉答案时就指出来,最后由老师统一评价。这种方法省时,反馈及时,能当堂解决问题,但也受制于能否当堂完成作业。
由于学生人数多,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对批改时可能发现的问题应有所估计和对策。遇有个别学生对作业的正误拿不准时,教师可个别指导批改。这里讲的批改和下面谈到的互相批改等,课堂的组织和批改规范化都是极重要的。
二、家庭作业自我批改和互批互改相结合
(一)自我批改。减轻教师作业批改负担,关键在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批改作业是提高自我评价能力的有效途径,自我批改可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批改,也可以是学生的独立活动。习题难度不大,作业量又较大的情况下,由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学生自批。如果时间比较充足,在自习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完全独立的自我批改,通过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回顾和检查,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互批互改。学生互批互改作业,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作业批改负担,更重要的是通过互批互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从主观上提高对自己作业质量的要求。互批互改有多种形式:同桌之间互批互改;小组内同学互批互批;组与组之间互批互改等。
在作业量比较大或习题比较碎,批改起来较费时的,可采用给出答案同桌互批的方法,这种方法易于组织,也不会给学生造成批改负担,收效也不错。具体方法为:
1、教师出答案,学生互批。教师道德做出正确的答案,尔后,由学生自己按照答案进行同桌之间的互相批改。
2、学生出答案,同桌互批。事先按排几个数学学习好的学生,定期轮流负责,每次两人,各自认真做出每题的正确答案,一题多解的几种做法也都写出来。对改时,由一个学生主讲答案,有不足的地方另一同志加以补充。同桌同学按照答案互相批改。
上面所述的批改作业方法,可放在课堂作业前或课前几分钟内进行,时间不宜太长。批改后要求学生及时将家庭作业置于教师便于检查的位置。在学生做课堂作业时,教师巡视检查进行评价,发现作业质量差的当面指出,特别好的口头表扬,对个别差生及时点拨,帮助批改,能防止或减少不做家庭作业的现象发生,对于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有效作用。通过自我批改或互批互改,学生可以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而轮流负责答案的同学也可由此增强责任心,也能提高参与意识和工作能力。
三、轮流批改和讨论批改相结合
容易批改的家庭作业,如口算题、填表、制图表等,可由四人学习小组的同学轮流负责批改。而综合性较强的,或是计算过程繁杂的作业,由四人小组长负责讨论批改。这样批改,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由此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作业质量和学习兴趣。
四、面批面改
基础知识差的学习后进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掌握也比较慢,作业常常出错。这类学生的作业,尽可能当面批改,通过交谈方式进行提问,反问等,启发诱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教师从中注意发现不足,再通过辅导加以弥补。面批中,还要注意捕捉差生智慧的闪光点,随时加以鼓励。这种方法,不仅能起到及时补差的作用,还有助于增强学习落后生的自信心,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眉批和激励性语言评价
关键词:精心设计 符合学生特点 作业生活化 作业批改保质保量 作业评讲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教师们开始争当有效教师,实施有效教学,寻求教与学的最佳模式。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数学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也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思改进。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全面认识作业的目标和价值,优化作业设计,力求布置的作业是有效的,对学生有帮助的,能促进学生成长的。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有效作业做简单的探究。
一、作业布置应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
传统家庭作业常常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结果导致学生学之无趣,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凡则通,通方能达。首先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内容开放的题型,激发学生兴趣;认真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分层次布置难度适宜的作业,发展学生思维。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那些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根据这一规律,教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乐学者,有极大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了“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之后,我让他们用笔、纸、小剪刀、刻刀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结果大出我的意料,有的学生尝试了剪纸,有的学生设计了楼房,有的学生捏了泥人……作业五花八门,形状千姿百态,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设计出来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看着学生这些“杰出”的作品,我知道,他们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已全部掌握。
再如,在学习“折扣”这节内容前,我预留作业,让他们进超市,看看那些东西打折,折扣是多少,打完折后是多少,比原价便宜多少钱。学生很欣然的接受了这项作业,他们自发组成小组,去超市完成作业。到预定的时间,每个人都有好多收获,52人全部弄清折扣的意义,并且会进行相关原价和现价的计算。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有的自主思考,有的同伴讨论,有的询问调查……我想,这样的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数学知识,更多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设计应生活化——让数学回归生活
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小学数学课本的编排也极力贴近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本着这一目的,我们在作业的设计上,应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拓展与延伸。例如,在学习完“利率”这节知识后,我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庭的存款情况,然后根据同期存款利率计算存一定期限后可以得到多少本息。学生们兴趣盎然,参与热情高涨,很积极的就完成了这项作业。再如,学完利率这一单元知识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综合练习题:妈妈打算将3万元存入银行等六年后小明上大学的时候取出来用,请你帮妈妈设计一个合理的存款方案。题目一出,学生炸开了锅,他们七嘴八舌的争论开了,有的说存定期,有的说存教育储蓄,还有的说买国债……,看法不一,我让他们自己算算,看那种存款方案最划算。于是,他们的争论变成了实际行动,一个个紧张而又认真的算了起来……学生在这样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全身心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作业批改能保质保量——关注差生
反馈作业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注重批改方法,及时批改,及时反馈。教师应本着“眼中无差生,心中有差生。”教师偶尔关注一下批改过程中的小细节因素,用一朵小红花,一颗五角星或者一句极短的评语等对作业进行反馈,对作业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是有益无害的。尤其是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盏指路明灯,感受着老师对他们的无限尊重和深切期盼。
四、作业评讲要高效出新——推陈出新
作业讲评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一个好的作业讲评,能够将学生的平均成绩提高10-20分。因此作业讲评要提高效率,适当拓展,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推陈出新。
总之,作业是学生的学习产品,不但表明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新课程的作业改革必须有效地巩固课堂教学,避免无效作业的产生。
【关键词】课外作业形式;趣味性;阅读性;实践性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合理的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得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从而全面实现数学教育目标。因此,我们不但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课外作业的设计。
一、新课程背景下数学作业的特点
在实施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外作业设计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具体说来,数学课外作业有以下特点:
生活性:“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数学课作业应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
综合性: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它的这一性质给其作业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可以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
趣味性: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挖掘,更能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
二、我的教学尝试
(一)趣味性作业――低年级画“数学画”
孩子是天生的画家。利用@一点让刚从幼儿园入学的孩子从绘画开始走进数学,通俗的讲就是让孩子画“数学画。”如学生在学习了认识5后,我让学生回家去画一画有5的数字画,学生交上来的画画当中,五朵花、五只鸡、五座房子、我的一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不一而足。这种方法在孩子的天性和数学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觉得数学知识是可表征的,是生活中的数学。
(二)阅读性作业――中年级读“数学故事”
兴趣要从感性走向理性,光靠外部的刺激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在课外的阅读中让孩子感受到数学自身的美,更要体验到攻克数学问题的那种难以言状的美滋滋。《小学生数学报》我每期必看,并将适合中年级学生的内容作个记号,让学生课后去阅读。如学生在读完“一刀两断”这个故事后,在做类似锯木头的题目时,把这一形象的记忆用他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记忆方式,而这种记忆更有利于保存,在面对类似问题时更容易被提取。
(三)实践性的作业――高年级写“数学日记”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重要资源,是体现课程标准理念的具体材料。翻开新课程标准理念,各版本的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练习设计上都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特征。教师可以对这类习题加以利用或改编,以便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探索发现和再创造的学习过程。如《运动场上的数学问题》。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是怎样算出问题的结果的?把你解决问题的过程写成数学日记。这样,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三、我的教学反思
(一)长时作业:创设宽松的探究环境
多次课外作业我是用长时作业的形式将课堂内的学习活动延伸到了课外。从初次布置探究任务到最后完成数学作文,前后约用时一个星期,其中还有一个双休日。期间,我还组织了小规模的检查和评价,允许学生汲取其他同学的成果,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这次探究活动的人数在不断地增加,学生作文内容也越发丰富。从而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的兴趣。
(二)教师参与:提高探究活动的质量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总会遇到问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给予指导。例如,用三角尺画角,开始学生想的,只是将两个角的度数相加得到较大的角。我就和学生商量:“我如果想用三角尺画一个15度的角,该怎样画呢?”学生视野再次得到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