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新能源的技术创新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0 16:24: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新能源的技术创新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新能源的技术创新

第1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市场培育;优化策略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4.077

1 完善相关的政府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国家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政府扶持政策,加大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力度。目前,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逐渐降低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发展的关键和重点。新能源汽车不论是在技术、设计还是在生产过程中的制造成本都比较高,另外还有后期更换电池而产生的费用使得很多消费者都放弃了购买新能源汽车,因为成本太高。很多发达国家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过程中纷纷出台了很多的政府扶持政策,覆盖了整个汽车产业链,而我国在此方面却只侧重示范运行整车,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相关政府扶持政策少之又少。为了能够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好发展,国家必须要出台一些相关的扶持政策[1]。政府部门要给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的企业、零部件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相应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相关政策,降低成本,促使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够得到协同发展。

2 仔细划分汽车产业市场,抓住消费者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受到了自身技术性能、价格和相关配套设施方面的约束,导致很多消费者购买的欲望和适量还是很少。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应该根据自身实际的情况,仔细划分市场,充分挖掘市场中隐藏的消费者。为了能够抓住消费者,企业应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优惠和补贴,签收后服务合同,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分为公共服务用车市场、汽车租赁市场、公务车市场、出租车市场和集团用车市场。其中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应该积极推广汽车租赁的服务,在适合的区域范围内使用新能源汽车,将租赁汽车的消费者逐渐转变成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购买规模,有效满足市场经济中的需求[2]。

3 尊重汽车产业市场规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新能源汽车产业应该尊重汽车产业市场的规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发展产业。越过混合动力汽车,对纯电动汽车进行跨越发展,这种战略导致忽视了对混合动力汽车的重视。但是,纯电动汽车也没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对混合动力汽车的重视力度不够,再加上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机和电驱动技术发展的不是很好,阻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的良好发展。依据国外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想要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良好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尊重市场的规律,优先发展混合动力技术,加强对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推广和应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足发展。

4 建立强制性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只依靠政府的资金补贴,应该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市场制度共同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假如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只靠政府部门的资金补贴,而缺乏强制性法律法规体系的保护,可能会导致汽车企业缺乏研发的动力,很容易形成技术垄断的结果。将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的引入,能够将企业销售和生产的责任明确开来,从而促使企业加大产业的研发力度,提升技术方面的创新,进而促使企业能够生产出品质好并且成本低的产品,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还要借鉴和汲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帮助政府部门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传统的燃油汽车的销售、生产、排放和使用等方面进行强制实行限制性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在汽车尾气排放方面的法律法规[4]。这样一来,很有可能吸引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促进其发展。

5 加强宣传,提升消费引导的效果,吸引消费者

企业要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宣传,有效提升消费引导的总体效果,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新能源汽车是一种新兴产业的创新产品,虽然国家和政府以及汽车企业都已经人尽皆知,同时还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和支持,但是仍然有很多的普通消费者对其严重缺乏了解,因此,迫切需要政府部门和汽车企业抓住机遇,携手共同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比如广告宣传、汽车展览会、赛事在赞助活动以及乘车体验等,要注重宣传新能源汽车的节能环保的作用,促进广大消费者能够更多的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性能,让消费者更相信新能源汽车的凄凉和安全性能,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在宣传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与环境保护相融合,提升社会整体的环保意识,无形当中加强对广大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购买新能源汽车不单单是一种环保的行为,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5]。

6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问题一直都是各个国家深度关注的问题,很多国家纷纷制定出很多的环境专项计划,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产业。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我国应该完善相关的政府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仔细划分汽车产业市场,抓住消费者,尊重汽车产业市场规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加强产业市场的监督,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建立强制性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提升消费引导的效果,吸引消费者,有效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建龙,王宏起.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研究――基于模块化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4(04):508-518.

第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专业建设 新能源 节能照明 高职教育

课 题:本文为广东省高职教育机电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新能源与节能照明”紧缺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编号:JD201384)成果。

“低碳经济”致力于发展其他清洁能源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要求能源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特征显著。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将比现在降低40%~45%,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当前的基本国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再次重申了“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低碳经济直接带来高技术人才的缺口、专业人才的匮乏。未来几年内以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电动汽车、LED节能照明灯具等为代表的环保产业、节能产业、减排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相关专业,将更加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青睐。2008年以来,笔者学校开始筹建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2010年正式开始招生,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特别是经历了光伏产业发展低迷的考验,我们对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创办的一般规律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创建特色新专业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创建新专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项工作需要统一规划、协调。高等职业教育新专业的设立,要依据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形势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谋求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市场和就业机会。既要看好产业背景的发展,又要着眼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和特色,把握专业设置和拓展的重点和切入点。

1.要解决新专业的定位问题

高职新专业的定位包含以下几个要素:地区产业背景、师资水平、学生与家长意愿、市场前景、技术难度与技术复杂度等。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由于地区产业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战略不同,学校的办学优势、学科基础不尽相同,培养目标也不一样。新能源应用技术是一个宽口径的大类专业,目的是培养新能源与照明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新能源应用技术分为两个主题,主要研究风电、太阳能、生物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行业以及节能照明领域的工程问题,包括规划设计、制造施工、工程管理、产业经营、统计运筹、金融财务与售后服务等,其涉及的学科与行业之广可见一斑。学校的新能源应用技术新专业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办出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独辟蹊径,确立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

顺德是家电之都,有较强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经过两年多的市场调研分析,我们认为学校的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应该以节能照明与新能源产品开发为主,着力于新能源下游产业,侧重于太阳能路灯、逆变器、LED节能照明产品的开发设计、安装维护、产业运营与工程管理等。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电、机械、制冷、通信与电气自动化行业的优势,在太阳能路灯设计、LED照明产品设计方面形成特色,并逐步在照明系统设计、新能源工程应用等方面形成新的增长点。

2.就业市场分析与毕业生职业岗位定位

高职教育是经济、社会、市场发展变化的“函数”。我们进行了三个层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市场分析: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国内外新能源产业的态势与走向,国家新能源与节能照明相关的宏观政策导向;二是中观经济环境分析――华南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提升,行业布局的组合与分解,特别是佛山市与顺德区的相关产业政策、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与纲要;三是微观经济环境分析――地区企业的主流产品与技术要点、岗位供求及其对人才的知识技能需求、兄弟院校相关的教育市场分析等。

顺德正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传统产业谋求升级换代,而新兴产业也在加紧培育当中。目前,顺德的新兴产业取得突破:部省共建OLED产业基地、彩虹集团OLED项目落户顺德;富信电子与中科院达成协议共同开发半导体发电;国家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落户顺德,与中山大学合建光伏研究院等。经调研,在本校学生就业的珠三角地区有新能源相关企业3000多家,节能照明相关企业近万家,其每年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量在2000人以上。由此可见,本专业的学生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即使在光伏电池制造产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光伏发电控制器、逆变器、节能照明领域也足够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3.课程体系建设

在明确了新专业的定位和切入点以后,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专业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学校采用通专结合的课程模式,包括职业素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四大模块。

(1)职业素养课程模块。该模块由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方面的课程组成。其中大多数课程是全校统一规定好的,一般不可调整和改变。本专业通识选修课程主要是市场营销与生产管理。

(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该模块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相关基本原理、概念和基本方法。包括技术基础课(课程主要有机械制图与CAD、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专业基础课(主要有电子产品制造工艺、C语言编程、单片机技术初步、电子线路CAD、PLC编程基础等主干课程)。

(3)专业技术课程模块。该模块是专业核心,体现专业定位、专业特色与学科发展建设方向。包括可再生能源与风光发电子模块(课程主要有新能源发电系统安装与设计、先进能源技术与风力发电原理)、节能照明子模块(开关电源与LED驱动技术、现代平面显示技术、LED照明工程与施工)两大必修子模块。选修课设置主要体现专业前沿与行业发展方向,课程主要有:前沿知识讲座、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动机与控制原理、ERP软件应用、创新方法概论等。

(4)专业实践教学模块。专业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平台,是理论学习和创造性研究、开发、设计的结合点。因此,实践教学成为三年教学进程的主线之一,实施“全过程、递进式”培养,学生从入学就开始行业企业参观调研和现场工作实践,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与专业技能。主要内容包括电子产品制造工艺实训、电子线路CAD实训、社会实践、开关电源与LED驱动课程产品设计、新能源发电系统安装与维护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新能源应用技术作为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是多学科结合的交叉性、边缘性专业。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要抓住重点核心课程,逐步形成本校的特色优势,并在实践中不断对教学计划、大纲进行补充、完善和修正。

4.师资队伍、实验室、教材、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新专业创办的重点,学校在新能源发电系统设计、照明工程与施工等方面的师资缺乏;在施工、统计、营运、维护等方面的师资力量较弱;在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生产运营管理、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电子信息等方面有较强的基础。我们用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合理调配全校的师资力量,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将新专业的师资增加了8人,老中青结合,高中初级职称搭配,改善师资结构,形成师资梯队,为新专业建设打好了基础。

实验室是人才培养、实验教学、科技创新、校企合作和对外交流的窗口之一。本专业实验场所面积较为充足,实验环境良好,学校为支持新专业建设,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新建开关电源与LED驱动技术实验室、新能源发电技术实训室,加上原有的PLC技术实训室、电子电工技术实验室、电子产品制造工艺实训室、电动机控制技术实验室等,形成了完善的校内实验教学体系。大部分专业课程都在实验室上课,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这些措施为实验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建立良性互动校企合作关系的重要舞台。本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以企业为主导,建立了有效完善的管理机制。一是联络人制度。配备专任教师作为校外实训基地联络人,负责双方沟通,同时利用学校资源,整合多学科力量帮助解决企业新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问题,攻关各类技术难题等。二是校企合作机构设置。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享学校与企业实验与生产设备资源,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三是创建教、学、做一体化课堂。实现智力因素与生产要素、教学环境与现场工作环境的有机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训,密切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就业市场的双向联系,发挥企业顶岗实习对改善就业的促进作用。本专业先后与彩虹集团佛山平板显示有限公司、美的照明、国星光电、高迅电子、海信多媒体、盈科电子等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设立了学生校外实训基地。

5.科研与校企产学研合作

新专业的发展壮大,高职专业品牌的确立,培养品质的提升,取决于参与及服务于行业的程度,取决于专业在行业的科研技术实力与地位。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努力贴近行业需求,提供技术支持,营造技术优势,以此提升行业水平,增强行业竞争力,并为自身资源扩展、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和职业规划,赢得生机与活力。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宗旨,逐步实现三个领先――“实验条件领先,技术水平领先,教学方法领先”,实现教育资源与区域经济的整合,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力和贡献率,拓宽发展空间。加强新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与行业企业的结合,积极申报产学研合作项目。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运行和质量评估工作,反馈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情况。以逻辑线索和市场性需求线索为依据,建立起实践教学基地和就业基地。

新专业建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新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二、创建新专业的资源整合

1.教学资源整合

新专业的建设离不开其他相关专业的支撑。学校电子与信息工程系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智能家电、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都有10年以上的发展历史,这为新学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部门协调

新专业的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各职能部门的共同任务,离不开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共同支持。以科研工作为例,可以围绕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所涉及的领域,组织协调相关学科专业,如机电工程、电气自动化、计算机、控制、通讯、经济管理等,以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安装,LED照明系统设计安装,太阳能路灯系统的生产、管理、通信、设计、监控等为研究重点,发挥特色优势,在为新专业创建服务的同时,为学校的科技工作培育出新的增长点。低碳经济的迅速发展,给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对科技处的组织、协调等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新专业建设涉及教务处、人事处、科技处、学生工作与就业指导处、高职研究所、图书馆等职能部门的工作,需要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把握新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把新专业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为新专业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新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循序渐进的工作,需要锐意进取,脚踏实地。

三、专业建设的特色形成

1.课堂教学改革及评价体系的建立

高职培养的不仅仅是技术专家,而且是能在现代企业中,适应现代组织管理模式和市场运行机制,能够从事产品研发、制造、管理的各类工程师(如PE产品工程师、FE设备工程师、QE品质工程师等),更进一步,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工程人才与社会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考核要改变传统的一考定天下的做法,结合现代质量管理体系的思维,设计精细量化的质量标准,用数据说话,用类似ISO的指标体系控制教育质量,同时保持学生的个性化、多样性、创造性与精神性仍是评价体系追求的目标。

2.通用技能的培养

有效沟通、解决问题、自主学习、有效团队工作、管理时间以及责任感、变化的适应性和职业道德等特质通常被描述为通用技能,这些技能成为工作绩效的基础,成为职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学习的根本。目前,通用技能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重视。21世纪竞争和变化的工作环境对劳动者有非常显著的意义。许多对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劳动力市场的调查表明,用人单位更需要这些通用技能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科技与制造工艺。高职教育不仅仅要停留在工作和职业技能的层面上,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框架中,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其次是培养学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中能够生存和取胜的通用技能(比如,礼仪、沟通、创新、团队、外语、自学能力

等等)。

四、结束语

本文总结了笔者学校在创办新能源应用技术新专业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体会,分析了新专业建设过程需要解决的一些核心问题,对其他院校的新专业创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既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也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集合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传播等等功能;新专业的创办要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建设,以教育培训为基础,以科技开发为支撑,以技术提升为重点,实现产、学、研的深层次紧密合作,从而赢得良好的就业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广泛的社会赞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教育部要求高校培养互联网低碳等新兴产业人才[N].中新网,2010-03-10.

[3]2010-2015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市场调查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R].中商情报网.

第3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20-01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教材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不光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利用计算机本身的特点进行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长大后在科学信息领域有所创新。结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浅谈几点认识:

1.激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越高,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例如,在学习图形复制、旋转时,首先我利用极域多媒体软件向学生广播《小鸡大家庭》的动画,学生通过画面看到小鸡们快乐地生活,感受小鸡的团结友爱。接着,创设情境:一天早上,天气晴朗,一只小鸡想出去散散步,就沿着一条小路来到附近的一片草地。这片草地真美啊!小鸡都被迷住了。同学们想不想跟着小鸡去看看呢?……下面我们就跟着小鸡去草地上玩玩。最后出示草地图,我在小路上画了一只小鸡。引问学生这只小鸡很想到草地上玩,可是怎么过去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它吗?话刚说完,同学们积极举手,纷纷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操作,并让操作者说出自己是如何帮助小鸡实现愿望的。操作者把思路说完后,老师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这幅图好在哪里,哪些地方修改后更完美。接着,让二、三个同学上台修改,并进行画面对比。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质疑驳问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不善于质疑,就没有创新。教育过程就是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不断生疑、质疑的过程。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角度质疑驳问,多角度思考问题解答疑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无疑-有疑-无疑-有疑"的循环中去探求,从而培养他们的刻苦钻研精神,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如在学习图形复制、旋转时,在学生掌握了复制的基础上,我设疑草地上现在开满了鲜花,景色更美了!小鸡想:如果把它的兄弟姐妹都叫来,一起在草地上玩耍,翻跟斗,该多么开心啊!同学们动动脑筋,有没有办法帮小鸡解决这个问题呢?经过思考后,有的学生回答复制,于是,我指名让学生上台操作,复制了几只小鸡,突然一名学生举手发问:"老师为什么这些小鸡形态都一样呢?怎样才能画出形态各异的小鸡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学生立刻对这一问题表现出了热烈的关注。我马上意识到这正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于是我又把这个"球"抛给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操作实践,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有的学生画出了许多形态各异的小鸡,于是,我让这部分学生上台汇报他们的成果。在这一质疑、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浓厚了,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使学生在探索实践中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3.鼓励求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

创新就是要求异,不要雷同。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的意识,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参与,就是成功。对于学生创造思维的"闪光点",教师必须大力表扬,使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得以保持和发扬。如在学习网页制作时,同学面对功能如此强大的"FrontPage"软件,不知如何下手,模仿多,创新少,制作出来的网页,没有新意,在制作过程中也很少出现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争论。这时,我为了培养学生有求异的思想,我采取如下教学方法:

3.1 放开双手,让学生自由探索。我把学生成功带领进入课堂之后,让他们在课堂里自由地遨游。因为在通常情况下,教师告诉学生的东西学生未必能够记住,这些东西如果通过学生自己发现一般都会记忆特别深刻。所以我把课堂"任务"布置下去之后,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利用参考书等方法去探索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他们可以体会到许多东西。尝试到一个知识的发现过程,养成了自己追求知识的习惯,学会了自学的方法。通过多次探索学习过程后,可以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学习知识上升到学习技能。

第4篇

关键词:初级 专业技术人员 创新能力 培养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源泉和动力。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的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其未来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因此,加强对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对于我国的自主创新战略和未来工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培养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意义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教育培养、制度促进、实践锻炼以及个人和群体的勤奋努力等形成的。初级专业技术人员虽然在个人的职业发展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验和技能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弥补,但他们潜力巨大,最终将成长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强培养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增强国家综合国力

创新是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拓展和升华,而不是随心所欲的主观臆想和标新立异。创新的目的在于探索新知、推动发展。李长春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加强对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直接体现在促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和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最终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从而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此外,政府通过培养创新人才、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我国科技,可以将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科技优势,而科技优势可以在未来转变为持续的经济利润或者是减少劳动力消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应付我国未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1.2 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对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观念上、方法上的创新与突破,取得的成效直接体现在实现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双重飞跃。企业用好的产品,创造了更多消费者需求,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社会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直接拉动了内需,一定程度上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创新的产品必定能让企业降低经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最终必定产生积极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3 提高企业竞争力

培养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通过加强培养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能够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从整体上有效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水平,进而实现企业自身的跨越发展。同时,在自主创新过程中通过科研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可以提升自己的经济实力,从而增强企业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竞争力。

1.4 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当今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强弱,体现出其自身整体技能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就业竞争能力、创业能力和发展能力。

2、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完全独立发展的,它们与人才的其他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高度发展的人才。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在培养自身创新能力方面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都是可以超越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定势是创新的绊脚石。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在企业里基本上没有发言权,或者很难受到重视,所以最容易受到企业或社会以往形成的固定模式所束缚,他们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就要跳出以往的条条框框,培养积极正面的心态,勇于向创新精神迈步,要坚信每个人天生都具有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踏上创新之路。

2.2 培养创新技能

创新能力是可以训练的。创新技能即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能力,包括信息加工能力、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初级专业技术人员要时刻把创新当作自己的工作任务,把创新当作一种必需的责任来看待,平时应该预留一定的时间让自己做创新性思考,把创新和思考当作工作任务之一。如果有任何的想法和发明念头,即使是不完整、不成熟的,也要勇于提出来和同事或同行讨论其可行性。对已有技术和知识提出异议也是培养创新技能的方法。参与学术论坛的讨论,特别是网络论坛的讨论,互相取长补短,培养创新兴趣和习惯,学会在论坛中发表意见及提问,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培养创新技能的有效途径。

第5篇

[关键词] 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经济活动不断深化,职业岗位发生重大变化,社会急需大量技术应用型人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众所周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比普通高校学生基础较差,因此,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较低。职业技术学院,要想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职业技能人才,必须全方位更新观念,采取多种方法,建立一套创新教育管理体系,使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渐在教学中得到增强,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成才和服务社会至关重要。

一、明确创新能力内涵,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个人多种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复杂的、高水平的结合。创新能力是个人多种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复杂的、高水平的结合。不同领域的创新能力各不相同。分析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等大量成功案例,可以得出其中最重要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即是创新精神(一种在创新活动中高度的劳动热情,自信心,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创新过程中的思维,它是创新活动的核心)、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勤奋地劳动,高超的技术,才能把创新的思想变为现实)。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和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及有关能力相联系的,创新能力应该从学生一进入职业技术院校就开始培养。

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优化,即由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技术引进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职业结构也发生着相应调整,职业岗位既有分化又有复合,并涌现出许多新兴岗位。职业分工日趋综合化,一专多能、多工序轮换、多工种复合的要求与日剧增。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高级技术应用人才,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其目标追求是使毕业生打下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三位一体”的综合素质基础,在未来的技术应用领域中更好地发挥创新精神和能力。

二、搭建校内竞技平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传统的“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重学业分数,轻动手能力”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高职教育新的发展要求。近年来,许多高职技术学院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发挥专业特色,与时俱进地抓好科技创新工作,积极搭建校内竞技平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组织校内技能竞赛时,既有普及知识的比赛,又有体现专业技能的比赛,通过抓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素质的培养,给广大学生提供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舞台。

2010年,东营市技术学院先后组织汽车维修、工业设计、数控专业三批学生参加山东省职业技能比赛和全国汽车维修比武大赛,分别荣获全省一等奖和全国二等奖。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了大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目前,东营市技术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方兴未艾,并已经成为该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黄河三角洲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的一个亮点。

三、深入社会科技实践,积极引导学生成才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职学院组织实践服务团队深入各地企业开展调研、社会实践和见习活动。坚持“结对共建基地化、固定单位长期化”的原则。科技实践活动采取统一部署、突出重点,动员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大多数高职学院每年都会围绕科技实践主题开展大量的调研和讨论工作。经过系部申报,确立院级重点项目,其中,汽车维修驾驶、节能环保、低碳宣传、家电维修、社会调查、专业见习等活动既提高了参与同学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科研水平,也培养了同学们感恩祖国、回报社会、发展经济、服务社区的情感,受到了社会各届的广泛好评。

在国家批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开发区以后,东营市技术学院更加重视科技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把实践作为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专业实习和挂职锻炼等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先后与中国万达集团、华泰集团、中国石油大学科技园、山东胜利工业园等近30余家企业达成共建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协议,并安排了数百名学生前往参加科技实践和专业实习,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

四、大力开展学风建设,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科技创新作为加强高职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但促使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追求创新成果的过程中形成“大胆质疑,拼搏进取,不畏困难,乐于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对学生在求学之路上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进而全面推进学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学院要通过讲座、学生社团科技活动、科技竞赛等工作,大力开展学风建设,其宗旨是调动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知的积极性,采取以学课程为载体,课外科技活动为主渠道,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创新基地为依托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强化性的专门训练,从而在校园营造一种“学知识、用科学、善实践”的学习氛围。

第6篇

关键词 单片机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68.1 文献标识码:A

1 目前单片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单片机课程往往多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学员学习兴趣的培养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基本是:在教室进行理论教学,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完成各自的教学内容,其中课堂教学占主导地位。这种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隔离,致使很多抽象的知识不能及时消化吸收,造成累积性学习负担,对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都有很大影响。

1.2 实验教学内容和形式固定,不利于学员自主性发挥和创新能力培养

实验现在普遍采用“实验箱”,实验内容是固定不变的。对于单片机电路也只是按实验指导书在实验箱上做简单的连线,没有一个整体的电气原理图概念,最终还是不会设计电路,甚至连基本的电气原理图都读不懂,很难真正把单片机方面的知识理解掌握,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2 打破传统章节体系,构建项目式教学内容

传统的单片机教材多是按照单片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技术的顺序进行编排,重原理知识的讲解,轻实际应用的分析,容易使学员感到原理深奥难懂、生涩难学,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为了使学员容易入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我们将打破传统的章节体系,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整合成15个项目式教学内容,见表1。把枯燥的原理知识以及原来集中讲授的指令和编程分解,融入到各个不同的项目中,这样可以将更多新奇的自动控制场景直观地展示在学员面前,使其深切的感受单片机在智能控制中发挥的作用,使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很好的衔接和融合。

3 构建虚拟教学实验开发平台,强化实践环节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内容,达到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将实践引入课堂、培养学员实际能力的教学目标,我们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决定搭建PROTEUS与Keilc软件仿真平台和具有丰富资源的硬件平台,实现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有机整合、验证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并举。

除了现有的实验箱以外,我们还开发了具有最小系统,包括控制器模块、电源模块、复位模块、Flash ROM 模块、SDRAM 模块、JTAG 接口等;扩展接口,包括LED、键盘、RS232 串口、I2C 接口、液晶模块、以太网模块的实验板,该实验板不仅具有基本模块还拥有丰富的接口,可以实现在线编制、烧录程序,进行单片机应用开发,为学员进行拓展性实验提供了硬件支持。

4 采用讲、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每个具体项目,我们基本按照教员讲解理论、提出任务展示效果、引导学员思考、教员演示、学员练习教员指导、归纳小结的步骤进行,整个过程充分运用启发、演示和举例的方法,以学员为主体,融教、学、做为一体。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员已经完成了前6个项目的学习实践,学会了简单程序的编制和烧录,达到控制单片机工作的目的。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实践过程,学员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体会了单片机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将硬件和编程联系起来了,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了,使抽象的指令、程序更加具体了,教学效果明显,相信通过全部项目的学习训练,学员的创新能力一定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

5 结语

通过上述教学改革实践,打破了原有的章节体系,重新编排成项目式教学内容,分散了重点,把原来生涩难懂的原理知识与具体实例相结合,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学员通过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实践操作,熟悉单片机系统的开发过程,进一步培养学员的综合分析能力、排除故障能力和创新能力。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学员的学习效果的反馈情况和专业需求进一步探讨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实践教学的模式,形成一套完整的单片机理论、实验、实训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大学科技园 创新能力 小企业集群

一、引言

大学科技园是大学教学、科研和产业结合的载体。大学科技园可以把高校的科技成果通过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形式流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流向社会,从而增强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创新能力,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也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说,大学科技园的建设的出发点是为了发挥大学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目的是为了发展我国的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因此,研究大学科技园在创新中的作用就显得既有现实意义,有具有指导意义。

企业是创新主体和第一承担者,因此,研究大学科技园的创新能力也就离不开对大学科技园中的众多企业的研究。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科技园的入园企业进行研究,从企业集群的视角来分析大学科技园的创新能力。我国大学科技园的企业集群从形成上来说,符合技术创新集群形成的要素。首先,大学科技园的企业大多是由教师、学生创办而来,企业的核心技术成果大多来自于所依托高校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随着教师之间的科研交流的日益频繁,学科交叉的日益深入,大学科技园的企业的对技术创新的交流、集聚有着与生俱来亲和性;同时,大学科技园所倡导的宽松、非等级、自由的学术交流形式、大学科技园企业的不断衍生、孵化,都使得大学科技园小企业集群中企业间的知识集成能力较其它企业集群强,更容易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集群。大学科技园小企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采取战略联盟和组织学习等多种形式来充分利用知识的外部性。

二、大学科技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我国政府为推进高新技术的发展,陆续在国内规划建设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些高新区的建设发展为我国的高新技术蓬勃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深入发展,政府逐渐发现,现有的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普遍遇到的难题是缺乏技术创新的源头,也就缺乏了进一步发展的源动力。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高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大学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这也是硅谷成功的经验。我国的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尽管时间不长,但在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努力之下发展迅速。那么,我国的大学科技园的技术创新能力如何,大学科技园的技术创新需要哪些支持?

现代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影响和作用出人意料。在美国,据小企业管理局的统计,上世纪80年代,美国55%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新技术都是有小企业创造的,而小企业平均每个雇员的技术创新成果是大企业的两倍,正是由于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才有效的维护了美国在国际市场的霸主地位。技术创新是我国大学科技园的本质特征。为分析我国大学科技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1.人力资源投入能力

国际上通常用研发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这一指标来评估人力资源投入能力,并以此来衡量技术创新能力。一般认为,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其科研人员的比例应当在15%以上。

表1浙大科技园34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

显然,大学科技园的小企业集群人力资源投入能力是较强的,这与大学科技园的小企业大多是教师、学生兼职创办的有着直接的联系。许多企业的董事长就是该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总经理大多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在浙大科技园的34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经浙江省科技厅初步认定,有23家企业的技术达国内领先地位,6家属于国际领先地位。

表2浙大科技园34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程度

2.研发经费投入能力

研发经费投入能力是国际上衡量技术创新能力的又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浙大科技园小企业集群中的34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我们发现,有58.8%的企业R&D投入水平在5%以上,高于全国高新区4.13%的平均水平,但同时也有23.6%的企业在3%以下。

表3浙大科技园34家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水平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浙大科技园的高新技术小企业中有23.6%的企业在购买技术和先进设备方面投入最多,只有23.5%的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的试制费用上投入最多,这与发达国家在这两个环节经费投入之比1:10存在较大的差距。可见,我国大学科技园的高新技术企业有部分难以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获得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表4浙大科技园34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开发的主要投入

3.技术收入

技术收入是衡量技术创新扩散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扩散和渗透能力。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在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定位中明确的指出,大学科技园应当成为创新的辐射基地,可见,对于大学科技园技术创新能力的判断中,技术收入是一个重要方面。以浙江大学科技园为例,据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委会技术转移部2002年11月初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浙江大学科技园小企业集群中的143家企业2002年(截止10月底)技术收入额达4840万元,较2001年全年技术收入1970万元,增长额度达245%。究其原因,除了有小企业集群规模在扩大的因素以外(2001年企业总数为98家),大学科技园单个企业技术收入的额度也大幅提高,有三家企业的技术收入在500万元以上,而2001年只有一家。

图1浙江大学科技园小企业集群技术收入额

与此相比较的是,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苏州高新区1999年全年的技术收入也没有超过5000万元。由此可以判断,在技术创新的扩散能力上,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小企业集群发挥着其它高新区所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

三、提高大学科技园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

1.建立科技人才支持体系

技术创新中人才是关键,如何建立有效的科技人才支持体系是保证大学科技园小企业集群顺利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在建设大学科技园中,主要采取“一校一园”和“多校一园”两种组织形式,这两种形式本无可厚非,关键是要把大学科技园真正办成开放的科技园。首先,要积极引导科技人员的合理流动,人员的流动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有效传播;其次,大学科技园应当对全社会开放,入园企业不应仅限于所依托的一所或多所大学,应当积极的向其他大学和科研院所开放。当前,全国各地有着一股兴办大学科技园的热潮,许多大学争相兴办自己的科技园,会照成资源的浪费,也限制了人才的合理交流;最后,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积极兴办地方性大学或职业技术学院的形式为大学科技园输送更多的人才。美国硅谷的成功不仅仅是依托一所斯坦福大学,还依靠整个硅谷周边的地方性大学或学院。正如美国州立大学协会会长詹姆士.B.阿普尔伯里所认为的那样:“美国州立大学与当地工商企业有着一种共生关系。大学被视为一个地区、州和国家的资源。”地方大学对小企业的支持作用尤为明显:(1)直接同希望创办新企业的投资者合作。(2)为当地现有企业提供咨询和帮助。(3)为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中某项新产品开发提供“保育所”。(4)是进行技术转让。(4)是鼓励大学教员、高年级学生创办高技术小企业。(6)是为企业提供有用的人才,并按当地需要调整教学计划。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全球竞争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活动,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大学以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为主,培养的学生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Zimbabwe大学的鲁滨逊教授提出一个新设想:“研读计算机课程的学生,在入学后,可先注册一个公司,并从学生自己办的公司中转让股份、开发产品,教师帮助他们推销产品。三个学年结束后,老生们又向新生积极出售他们公司股份。应该说这是支持小企业创新的人才培训好方案。因为在“人才创业爆炸性时代”即将来临之际,教育不仅有培养优秀的工程师,更要造就成功的企业家,培育全民族的创业精神。这也正是我国教育体制要克服的缺陷。

2.创立风险投资机制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是为了追求较好的收益,在这过程中企业也要承担较大的开发风险、市场风险。大学科技园的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阶段,企业的经济实力不强,控制风险的能力也较弱,因此,它们在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一些切实的帮助。目前,我国各级科技部门都针对小企业建立了小企业创新基金,专门面向科技型小企业给予必要的支持,但距离小企业强烈的技术创新要求来说还有较大的差距,小企业获取银行的技术开发贷款状况也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小企业的信用等级不高,有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制。

表5浙大科技园34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开发贷款难易程度

目前,解决这一难题的答案还是发展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促进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商品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工具,浙江大学科技园的小企业对风险投资表示“非常欢迎”态度的达55%以上。目前,许多国家都通过创立风险投资机制来促进小企业的自主开发研究工作,但各国风险投资的来源和支持的方向也有所不同。但一个通用的做法是,风险投资主要在高新技术小企业创立阶段以参股的形式投入,以支持小企业的发展。投资者除了一定时期内获取风险企业的利益分成以外,还要靠风险企业创办成功后,在股市或产权交易市场出售风险企业的股份,收回投资。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还不健全,依靠上市和产权交易回收风险投资有一定难度。故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小企业创新。

(1)发挥政府对风险投资的引导作用。佳丽财政参控股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经专家评估,在对本地支柱行业带动性强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以调动和引导社会风险投资者的积极性。

(2)倡导大企业、社会法人和科研机构联合组建股份制的风险投资公司,并由政府给予一的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其中包括将风险投资公司视同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采取风险补偿和信用担保等政策,扶持其发展。

(3)鼓励引进国外或外地风险投资公司进入本地。这类机构的进入,对当地尽快建立和规范风险投资业的行为和制度将起到示范作用。

3.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技术创新

由于知识产权具有明显的公共品性质,使得其社会报酬率远大于私人报酬率,如果不能对专利权和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保障,将会打击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妨碍国外先进技术的输入。

(1)坚决贯彻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法”和“专利法”。一方面要保护技术创新企业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接受政府资助的小企业向外无偿扩散转移技术时,应给予利益补偿激励。

(2)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获取收益。地方政府要贯彻知识和技术参与分配的原则,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专门机构正确评估创新成果及研究开发成果的价值,保障创新者在企业中的利益。明确理工类大学、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向小企业转让技术的责任及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向小企业转移。

(3)允许除执法单位之外的政府机关、大中专学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科研人员,在业余时间创办和经营高科技小企业。国外的实践证明,这有助于加强这些机构与小企业集群的合作,并形成高科技小企业的自有繁育机制。

4.加快国外技术引进和技术交流

技术引进是发展中国家发挥后发优势赶超工业国的主要措施。从国外引进技术有利于小企业掌握技术转移的时效性及降低自身从事创新研究的风险。

当前,大学科技园中小企业引进国外技术的主要困难及其解决办法可归纳如下。

(1)技术基础不足。这是指引进国外新技术的小企业自身的技术基础薄弱或缺乏这方面的专门人才,使技术转移发生困难或引进的技术未涵盖关键部分,造成技术的不完整性,扩大了弥合知识和经验技能差距的成本。所以小企业在引进技术时,一定要“量力而行”或“借力而行”,充分依靠国内科研院校和集群内部其他企业的同类科技力量,为己所用,一来可以加快引进技术的吸收利用,尽快发挥其效用,二来可以带动企业内部人才的跟班学习,提高消化应用新技术的效果,快速积累开发实力。

(2)买方信息不足。一般的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足够的能力、财力、人力来认定关键技术的先进性和市场的适应性,从而增加了引进技术转让为效益的不确定性。此外,对技术引进的优先顺序也缺乏规划。而且在一个集群或行业内部各企业通过不同的渠道(不同国家、不同来源)来进口技术,缺乏整体性和互补性。

因科技信息的外部性十分明显,地方政府应通过公共图书馆、情报中心和社区大学等机构努力向小企业提供这方面的信息,以降低小企业购买国外技术或从事研究开发的风险。此外,地方政府可成立相应的技术引进招标管理局和中介机构,为小企业提供从信息、财务和法律等方面的支持,或定期组织小企业成立国外技术采购团,以更有效的方式收集信息,所需经费由政府补贴。

(3)政府的不适当管制。国外客商直接投资或技术合作是国内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重要渠道,但政府对外商产品内销的限制,严格的技术报酬金审核标准,再加上当地政府的办事效率不佳和政策多变都会对外商投资或技术合作的意愿有所打击,从而影响小企业引进技术的成功率。

因此,各级地方政府都应力求通过建立集中办事大厅,克服部门之间的扯皮,提高办事效率,并尽可能减少外商投资的不恰当政策,依法办事,公开行政,力戒向外商投资合作企业乱收费、乱摊派。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第一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2]《中国科技产业》(2001年专刊一国家大学科技园)

[3]姚先国等著:《浙江经济竞争力与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第一版.杭州;浙江人 民 出 版社,2001年

[4]冯玲陈林奋:我国高技术成果商品化过程中新企业衍生的微观机制研究.科研管理 .2001;第2期;46~53页

[5][美]安纳利萨克森宁:《地区优势一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中译本.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

[6]郭晓川:《合作技术创新》第一版.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

[7]林汉川等著:《中小企业发展与创新》.第一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8]陈剑锋等:企业间技术创新集群与知识集成分析科研管理.2001;第5期;91~95页

[9]和军:试析推动美国经济高增长的五大因素学术探索.2000;第6期:45~47页

第8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因此,高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顺应形势,除了培养学生学到相应的专业知识,具有渊博的人文知识和广阔的视野外,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大力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优秀人才,也才能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计算机基础是艺术院校的一门通识课,它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应用广泛,是高等教育创新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艺术院校的学生思维活跃,擅于创新,并且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遍开展,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应当再是零起点教育,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应局限于掌握知识、熟练操作,还要不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所以,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既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不符合艺术院校教育的特色。这就需要我们对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增加新颖的教学手段,并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计算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

二、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强化知识教育,加快教学内容的更新

知识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根基,真正有水平的创新人才需要接受更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具备知识迁移的条件,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由于计算机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异常迅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这些迅猛更新的思想、内容及时分享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掌握到最前沿科学思想,最进步的计算机知识,并且能够思考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方向,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欲及探知欲。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还要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融合,要注重知识构成与社会、企业的实际联系,这样的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专业、企业这三个点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应针对各专业的特点来优化调整知识教育,进行知识点的侧重讲授,开展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特色教育,为后继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使他们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得以发展,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2.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多种可能答案、设想或解决办法,即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集中思维是一种异中求同的思维方式,是在大量创造性设想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判断、综合,选择最有价值的设想的过程。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的。例如,在教学生如何进行图文混排时,学生要思考用哪种软件进行文字和图片的处理,是用Word还是用Photoshop,他们的区别是什么?这时,学生要充分发挥发散思维,思索、发现,究尽使用哪一种方法更方便快捷。教师要抓紧时机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图文编辑。这种思维训练教学方法,学生能巩固已学的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新知识。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的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3.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依托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可以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且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作为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很多课堂教学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教学来弥补。建立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站,内容包含教学大纲、教案、实践指导、习题、教师授课录像、图形图象处理、视频处理等模块,建立在线答疑、在线考试等交互系统,学生可通过网络对课程进行的预习和复习,也方便师生网络学习和交流。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另外,由于艺术院校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比逻辑思维能力要强,通过这些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从视觉、听觉方面吸引学生,学生就可以非常直观的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掌握,为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提高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效率。

4.采用竞争激励法

列宁说“竟争是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培植进取心,毅力和大胆精神”。一个现代人,若不具备竞争意识,不能积极创造条件,及时把握机遇,他就会被社会所淘汰。竞争激励教学法的核心是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不少学习项目可通过“竞争激励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如对于“键盘操作及文字录入”这一学习项目的学习,有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精神,认为这部分知识没难度,会打字就可以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采用竞争激励法,组织文字录入竞赛,利用金山打字测试软件进行,人人参与,看谁的平均速度快、正确率高。学生对比赛感兴趣,对最后的成绩津津乐道,如此一来,学生你追我赶,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又发挥了学生的内在潜力,更好地学习课堂知识,有效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敢于挑战和创新的精神。

5.提供良好的创新实践平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良好的育人环境,在课外或课余,开展多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应用实践活动,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的转化。与社会企业联合,建立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设立开放型实验室,建立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积极创造条件,着力构建适合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校园文化环境。例如,成立计算机社团,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计算机相关的课外社团活动,这些活动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补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的知识,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应用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及团队的协作能力等。

三、结束语

创新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时展的需要。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开拓创新,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世芬.大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04,14(5):74-76.

[2]白冰.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探讨[J].信息与电脑,2013(3):210-211.

第9篇

关键词 创新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68.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关系到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重要职责和历史任务。尽管众多文献探讨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策略和手段,然而这些文献均是站在宏观的角度,给出的建议均比较抽象,没有把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课程的具体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因而收效有限。本文结合《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以培养“创新型”的新世纪大学生为目标,通过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作为平台,对如何实现创新型的《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活动进行探讨。

1面向“创新”的《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

1.1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去想象和推理。在进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时,教师可以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导弹的导航装置、计算机的网络通讯与数据传输、电扇遥控、电子宠物等等,这些设备里面都有一颗单片机芯片。笔者在上《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时曾经举一个例子。我们在学习模拟电子时,学习了P-N结,在P-N结的基础上构成了二极管和三极管。然后我们学习了三极管的特性,并且知道当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时形成各种形式的放大电路,然后在放大电路的基础上构成各种集成电路(芯片),如运放、稳压电源、各种CPU芯片等。这些芯片都是由半导体构成,进一步说是由由半导体构成的P-N结构组成,再进一步说是由P-N结构成的三极管组成。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维,如既然现在所有的芯片都是由半导体作为基础材料,那么这种材料的特性可能会限制芯片的使用温度和工作速度,能否寻求一种更好的可以替代半导体的材料(比如纳米材料)来制造芯片,让芯片的工作温度更高、功耗更低、速度更快?这些芯片与未来的量子计算机有什么关系?这样通过引导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1.2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教师在进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时,应注意从学生的内在和外在两方面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为了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动力,教师应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到以学生自学为中心、以指导和服务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上来。比如在上“定时器/计数器”章节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的解释定时器和计数器有什么不同。同时还进一步引导学生,单片机的计数器和大一时学习的数字电路基础中的定时器有什么区别?更进一步,教师还可以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定时器/计数器”与常用的PC机和手机中的“定时器/计数器”进行比较,单片机中的计数器与PC机中的计数器是总是对着干,比如单片机中的计数器是加法计数器,而PC机中的计数器属于减法计数器。如此等等。

为了激发学生外在的创新动力,教师在教授《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考研、就业等结合起来。比如现有的《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材内容安排中,对并口扩展和RS232串口总线讲得多,对I2C总线、CAN总线及USB接口技术却很少涉及。然而现在企业里面对I2C总线、CAN总线及USB接口的开发和应用比较多。为此教师可在课堂上适当向学生补充当前企业和社会使用比较热门的硬件接口和软件编程技术。教师需要收集一些与《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相关公司企业的招聘信息,然后引导学生,告诉学生学好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一定会找到相应的岗位。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动力自然就具备了。同时可通过历届电子设计大赛中的优秀作品及创作者的介绍,或者成功校友的一些经历作为动力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和创新动力。

1.3培养学生创新毅力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毅力,教师在讲解《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时,可以列举一些例子。比如第一台计算机是机械计算机,是一种系列齿轮组成的装置,它需要使用种钥匙旋紧发条后才能转动,只能够做加法和减法,功能非常弱小,而且无法普及使用,怎么办?需要一颗永不放弃的恒心继续创新。于是人们又发明了电子管计算机,但是电子管计算机体积庞大,而且速度太低,还是无法普及,怎么办?于是晶体管计算机又被发明了。晶体管比电子管小很多,不需要暖机时间、消耗能量较少、处理更迅速、更可靠,但是由于晶体管计算机价格太昂贵,主要用于商业、大学教学和政府机(下转第86页)(上接第80页)关,还是无法普及使用,怎么办?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计算机又被发明了,包括现在的PC机、服务器、单片机、DSP和手机等,都属于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可是人们还没有停止探索创新的步伐,功耗更低、速度更高的量子计算机正在研究和实验中。

另外,教师在讲解《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时,可通过加强学生在动手能力上的培养,以增强他们的创新毅力。有科研课题的老师,尽量让学生参与,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模块,焊接一些简单的芯片和分离元件,让学生不要怕幸苦、不要担心失败。哪怕只是跑腿买元器件、画原理图和PCB图等,学生也能从中得到很大的收获。通过这些具体的动手,让学生不断的尝试,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

2结语

通过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作为平台,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从引导学生打好基础、形成创新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毅力等角度多方面出发,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增加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所培养的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开放实验室课题、电子设计竞赛、毕业设计中具备了创新意识,并多次在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挑战杯、节能减排比赛中获得奖项,取得一定效果。

基金项目:2014年,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4126):以“人人卓越”为目标的《单片机原理与通信接口》教学改革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陈永明.浅谈单片机教学方式改革[J].通讯世界,2015(2):239-240.

[2] 白璐,田晓柱,牛炳韬,冯虎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34(4):161-164.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