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0 16:24: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会计的基础知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基础会计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的技能型劳动人才,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批对社会懵懂,错失高中升学机会的新生,理论接受能力原本薄弱,更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可言。而《基础会计》是中职会计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课程奠定基础,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针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专业教育,明确学习目标
《基础会计》是中职会计专业的入门课,按教学计划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中职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对专业课的了解非常少。为了加强新生对专业课的了解,增强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兴趣,坚定学习信心,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本课程的内容,为今后会计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开学初应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一方面由专业教师向学生介绍会计工作的重要性、目前市场、行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现状、学生毕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学校的办学优势、办学特点和师资力量等情况,一方面邀请望往届毕业生返校与新生进行交流,让他们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谈学生在校努力、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由实习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的财会部门进行参观,了解实际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及会计核算借助的工具――凭证、帐簿、报表等资料,观摩实习单位会计核算处理程序,增强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感性,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要求广大职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主人翁精神。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的财务制度、法规是否能够贯彻执行,关系到国家资金、财产物资能否正确使用。因此要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能了解社会、了解职业,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理想,培养学生职业德行意识,陶冶高尚的会计职业情操。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成为业务上精通、政治上放心的会计人才。
三、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手段,科学组织课堂教学
1.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把主导与主体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民主教学,多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条件与机会,师生教学互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向主动业务探究转变,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2.创新教学方法,推广案例教学
以老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应该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会计是实践性较强的管理学科,案例教学是现代会计教学的主流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与“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基础会计》,面对的对象是一群底子薄,无任何专业基础的学生。对于其中的会计理论知识,案例具有重要意义,将抽象的理论寓与生动具体的案例中,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会计核算基本程序经济业务发生时,首先取得填制原始凭证,然后会计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并据登记会计帐簿,期末对帐、结帐,并编制会计报表。要使学生掌握好这些基本技能,要让学生熟悉各种凭证、帐簿、会计报表格式、种类填制、登记及编制方法,应直观演示凭证填制、帐簿登记过程。采用传统课堂讲授,凭证填制、帐簿登记操作过程会受到限制,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能够将授课内容通过语言、文字、图标、现场录像等多种形式,动态静态想结合方法直接传送给学生。将课堂上难演示的操作过程,通过多媒体连续演示,能直观、生动、形象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应将各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优势。
四、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模拟实验是一项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也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将自己置于现实工作中,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为毕业后尽快从事本职工作打下基础。模拟实验应在教师指导和示范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并做到单项练习和综合练习相结合,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相结合。
《基础会计》实验教学的内容有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对于单项实训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边讲边练。在会计基本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后,让学生应用基本理论去处理具体问题。例如在讲解完凭证帐簿的种类格式、填制方法后,就可以让学生实际操作,填制记帐凭证,登记帐簿。从具体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全部课程学完后,便是综合实训,从填制凭证开始,登记帐簿,编制报表一个流程进行综合训练。通过实训,使学生加强实践操作技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五、改革考试方式与内容,促进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
考试改革以 “实践性”为中心,狠抓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落实,突出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考查,通过增强对会计实际操作内容的考核,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耐心、严谨、规范、整洁的职业习惯的养成。考试分两个阶段。上半学期考查学生会计基础知识,下半学期则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理论知识考试题型与内容,立足于会计具体业务,杜绝抽象性纯理论考核。实践性考试考核学生会计业务操作,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表格的编制等。事实上,在考查学生实际业务操作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两者相得益彰。学期总成绩,综合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进行评定,分数比例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确定。
六、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启发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知识。会计专业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准则”及相关“制度”等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做适时的变动。只有使学生“会学”,才能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和生活中不断学习,更新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学为不学”的目的。至于学法指导的形式可以渗入课堂教学,也可采用其他形式,比如:专门开设学法指导课、搞讲座、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个别指导等。
总之,《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好坏,对会计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着直接影响,对续课程学习会产生重大影响。应充分认识会计基础教学重要性,从各个方面采取效措施,确保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淑萍:提高会计课堂教学效果途径的探讨 《会计之友》
一、中职会计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授课体系
传统的授课体系,其授课内容安排基本上采用以下顺序,第一章总论;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三章复式记账;第四章复式记账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第五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账簿;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第九章会计核算程序;第十章会计工作组织。这种授课体系混乱了会计工作程序和环节,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流程无法进行衔接,其结果不利于学生理解会计基本理论,掌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不利于学生对会计操作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学生学完本课程,还是感觉懵懵懂懂,很难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难以有好的实效。
(二)教学观念陈旧,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我们的一部分老师教学观念陈旧,认为只要照本宣科就好,而会计是一个发展很快的学科,我国的会计法律制度、会计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也在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中,比如2017年11月4日通过了关于修改会计法的决定,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也将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我们的课本常常跟不上这些变化,这就需要我们专业课老师不断的学习,更新观念和专业知识,紧跟行业变化,教给学生新知识、新技能。我们的一部分老师由于常年陷于理论教学工作,与行业企业接触较少,实践知识、实践经验较为匮乏,对于书本上的东西,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为学生进行示范,致使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而中职生理论知识薄弱,更谈不上有实践经验,这样的教学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教学方法落后,形式单一
目前不少学校,不少老师在基础会计教学方法上还没有很好的转变,有的老师为了追求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过关率或是高职等考试的过关率,依然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多年来,我们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虽然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形式比较单一,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体现不够明显,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还要不断深入。
二、中职会计基础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一)改变授课体系,促进教与学良性循环
我们在确定会计基础教学内容时应体现出其特色与自身的系统性,同时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我校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中?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体系,改变传统的授课体系,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学习任务为引导,以职业活动为基础重新构建了会计基础知识体系。按照认识会计工作掌握借贷记账法处理基本经济业务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与资料管理为顺序编排了五个教学单元,建立了一套结合企业工作实际的授课体系。将会计基础的教学内容与会计工作内容紧密结合,每个活动的流程就是会计工作的流程,每个活动的学材都是实际工作的会计资料。在教学过程中化繁为简,突出会计技能的讲练,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会计技能,从而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最终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二)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教师能力构建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要为根据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在教学上教师要致力于实现理论够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现角色转换,体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子》),带领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建构。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作为我们一线的会计专业课教师要加强自身能力构建,通过技能大赛,行业实践等渠道与行业、企业充分联系,了解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学习会计专业工作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切实加强中职学校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三)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吸取合理的思想和有效的成分,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会计专业的特点以及职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灵活性更强,多样性更高,能从行业企业和社会需求出发,达到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目的。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笔者以“做”为核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技能教学,应用投影仪、多媒体、沙盘等教学辅助资源,尝试MiniQuest模式,运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或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构建了行动导向、任务引领、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中职学生爱动手的能动性,在第一个项目单元就引入了单据填写,笔者用实物样本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分角色在真实的单据上填写、复核,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原始凭证的填制规范和获取经济信息的方法。又如在《错账更正方法》一课教学实践中,笔者除了应用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外,重点采用了项目式教学模式,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情景引入揭示凭证与账簿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自主探究新知。再下达项目任务,学生在项目中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学生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的项目来实现了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结,增强了学生信息处理、解决问题、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创新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使课堂教学结构在质上得到了改善。在课堂中学生自行负责地、全身心投入地实施“查找错账,更正错账”项目,为了完成项目,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在验证间接经验的同时,更多的获取直接经验。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运用多种教学法,留给学生尝试新的行为方式的实践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当堂课掌握的程度,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与人交流、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职业核心能力逐步养成。
一、把握新旧教学内容的转换,找到内部衔接点,保证学习高效化和技能有效掌握
中等职业学校是一所以培养学生自身素养为基础,旨在真正提升学生自身实践应用技能的重要场所。作为接近社会最前沿的教育场所,内部教学和学生参与需要真正予以重视和关注。就中等职业学校内部会计课程的编排和设置,针对现代对于社会人才的需求状况做出的新的要求和态度,《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与原先不同的是会计内部内容,比如基本的特点、职能做了一些调整和添加,内部知识点和理论内容变得详细,在知识点下框架呈现清晰,对于会计档案管理以及整理安排等一部分内容做出删减和重新编排,这样的安排和设置需要学校内部学生和教师真正重视和关注,需要教师针对课程变化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技巧,学生需要对于学习内容做出有效整合和筛选,做到对于学习内容的有效了解和掌握,同时还需了解新大纲对于《会计基础》内容调整的详细,做到对于学习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例如,与2013年《会计基础》内容相比,新的会计课程内容呈现系统化、完整化的特点,许多内容在旧版本的基础上做出扩展,针对会计的产生发展、概念特点、职能作用尽量呈现,让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和熟知,针对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以及核算方法做出补充,真正做到原先内容的补充和完善,确保会计基础知识的真正完善和落实。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需要对于新的会计基础内容做到有效了解和掌握,对于学习实践做到有效参与和真正应用,真正有效地把握现代社会会计应用领域和学习参与的真正落实。
二、对于新革新会计内容做到真正了解和适应,确保自身学习和汲取量
会计作为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和有效运行的一部分,对于现在处于市场经济下的相关企业和公司有积极的辅助作用,是现代学校内部学生从事社会实践需要拥有的基本职能和技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晋升,社会层面上对于会计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内容也在不断随之改变和提升,相应的现代学校内部教学材料和相关内容也会随之做些改变,以此来真正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内部的学生而言,要想真正参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实践中,需要不断对于适时修改、完善的内容进行了解和分析,把握新旧教学内容的转换,找到内部衔接点,保证学习高效化和技能有效掌握,做到对于会计内部学习内容的有效了解,真正实现现代学校内部对于学习内容的真正汲取。
例如,针对《会计基础》内容的更新和完善,学生需要对于学习内容真正有所了解和掌握,对于会计科目账户、记账方法了解和应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薄的登记、账户处理程序、财产清查处理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真正有所涉及和了解,保证学习内容真正有效汲取,对于新革新会计内容做到真正了解和适应,确保自身学习和汲取量,做到对于新体系框架下会计基础内容的有效把握,确保在此过程中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落实,真正有效保证学生对于会计基础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三、对于时展形势做到基本把握和了解,做好对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有效准备
中职学校是一个直接与社会接轨的实践性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势需要教师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形势做充分有效的编排和安排,学生需要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真正参与动手实践,把学习内容真正做到应用到实践应用过程中,对于时展形势做到基本把握和了解,做好对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有效准备,让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和动手技能做到充分了解和掌握,真正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育。
一、构建遵循认知规律的项目教学体系,建立相应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基础会计教材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体系的呈现,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单项账务处理技能及整个会计工作流程难以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对财会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可以把原教材内容优化整合成各个教学项目,以构建遵循认知规律的项目教学体系。如项目一基础知识,项目二日常账务处理,项目三财产清查,项目四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每个项目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划分为若干子项目,如将项目二日常账务处理分为四个子项目,子项目一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子项目二会计凭证,子项目三会计账簿,子项目四会计核算程序。各个项目之间相互独立但又密切联系,构成了会计工作流程。这样的教学体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账务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会计基本职业能力。
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整合后的项目教学体系,应建立相应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并尽量做到理论和实践教学时间比为1:1。基础会计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并不只是简单、零散的填凭证、登账簿,应按“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模拟实训”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将单项训练、综合训练有效地结合起来。单项实训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中,可针对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教学内容分项进行训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模拟实训通常围绕一个企业某一期间发生的基本经济业务,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相关的税收政策编写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实训资料,提供实际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页和报表仿真操作,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加强会计模拟实训环境建设,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一些学校的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只配备必需的凭证、账页、夹子等办公用品,电算化实训室也只是在公用机房安装一些财务软件,这样的实训环境致使实训教学流于形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数字虚拟时代,仿真虚拟已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会计综合实训室应搭建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平台,平台软件中各项内容来源于企业实践,应用于实训教学,有效辅助教?W与实训,让实训室真正成为第一课堂。教师应致力于营造有效的实训氛围,如开出现金支票到银行提现业务,涉及出纳、会计、财务主管三个岗位,可将学生分工成不同的会计角色分别开具支票、编制凭证、审核凭证。
会计实践性教学效果的提升离不开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但近年来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却面临着一些问题,多数企业不愿意让实习生过多地了解公司财务信息,学校对校外基地建设的重视度也不够。只有实现校企双赢,才会建立持久的合作关系。专业教师可以以企业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等作为研究课题,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题探究中来,在完成学生校外实训的同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三、建立专业教师实践制度,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
关键词:基础会计改革 “创业实训”模拟公司 教学模式
一、基础会计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专业学习的“敲门砖”,基础会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内容主要包括相关的知识、方法、程序和操作技能,强调记账、算账、报账三大核心能力。因此,这是后续专业学习的“基石”,一旦学生没能全面彻底地掌握此门课程,就会影响到后续的学习,也会影响学生对会计工作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兴趣。
二、基础会计教学现状
1.教学理念陈旧
大部分的教师在面对基础会计课程时会选择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法,让学生处于“被学习”的地位,课堂中缺乏师生的互动、实践的体验。而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上,教师会按照常规的“知识规律”,从概论到借贷记账法再到会计凭证等。这就使得没有基础的学生感受不到会计的“美妙”,随着知识点难度的递增,产生畏难情绪。另者,长期以来,技工学校的生源门槛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缺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表现为信心不足,直接影响了教师授课的热情和质量,使得老师也只能牵涉更多的精力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没有精力去反思和改进陈旧的教学理念,形成恶性循环。
2.教材内容多而难理解
根据调研,大多数技工学校均使用高教版基础会计教材,教学定位存在偏差,技工教材基本上是高职教材的压缩版。内容为:第一章是会计概述,第二章是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第三章是账户和复式记账,第四章是会计凭证,第五章是会计账簿,第六章是主要经济业务核算,第七章是财产清查,第八章是会计核算程序,第九章是财务会计报告,第十章是会计工作组织与管理。该教材特点是知识点全面,难度适中。可是从实际教学取得的教学效果来看,按教材安排的教学顺序无法适应现阶段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习。刚开始学习就接触枯燥无味、抽象的会计理论知识,忽视学生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培养,这样让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很容易失去学习会计的兴趣和信心。
3.现有的实训模式问题重重
(1)配套实训教材单一。目前在技工学校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课堂教学轻实验教学的现象,忽视了对知识的应用,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上技工学校的教材单一、陈旧,没能与当前区域经济挂钩,不能体现集团公司、上市企业等公司的会计业务,这就使得学生实训与企业真实业务出现脱节。
(2)实训仿真性弱。目前学校开展会计实训都以模拟为主,由于会计部门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难以实现现场版的企业实践,只能依托虚拟软件来进行实训,或者依托校内创业平台融入学生实训,但这样的实习,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安排比例失调。基础会计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第二部分,会计核算基本方法;第三部分,会计的基本技能训练,例如点钞、数字的大小写、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等。基础会计的教学基本从以上三个方面开展,会计专业理论课时64课时,实践课时15课时,课程理论过于偏重。即使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量引入贴合实际、生动形象的举例分析,但是没有具体的实践操作,学生学起来依然是懵懵懂懂,成效不大。
三、基础会计改革的具体实践――“创业实训”模拟公司教学模式
“创业实训”模拟公司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如下。
1.确定教学内容
以理实一体着手内容改革,将教学知识点重构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
(1)理论教学,主要包含会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例如会计的概念、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等。
(2)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会计凭证的填写与审核、账簿登记、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财务报表编制、会计档案的装订归档与管理、全盘账务的综合实训等。
2.进行分岗、课堂角色化
结合企业财务会计部门内部岗位的架构,把学生进行分组,并分成工资岗位、材料岗位、往来款项岗位等十个岗位。
3.分阶段进行教学实践
阶段一: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进行入门学习。这一阶段教师承担导师的工作,借助具体的任务项目,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开展初级技能的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该阶段,教师可以借用上一级学生的“作品”,组织学生参观,从而在主观上对账本、报表、凭证等有所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先动手填制一些原始凭证,而后穿插融入会计核算中借贷记账法的理论知识。这就颠覆了传统先学后做的方式,倒置知识点,让学生在体验中积累对会计专业的感性认识。
阶段二:以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平台为载体进行巩固学习。这一阶段,教师扮演“辅助”角色,在恰当时机进行“点拨”和“答疑”,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让学生进行“任务训练”之前,需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示范演练。在学生进行任务时,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巡回”,及时解答学生的难题。由于学生机具备录像功能,教师可以将有误的学生和正确的学生进行同时播放对比,也可以让层次较好的学生辅导层次较低的学生,发挥团队的力量,也可让学生重复练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此外,教师也可按照学生的不同学情,制定不同层次的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开展选择性地教学和学习,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标准化的实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兴趣高,学习效果好,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提高对口就业率。
4.优化考核方式
学生学习效果如何、课堂教学质量如何都需要通过考核来体现。在公司制教学模式下,学院也借鉴企业的一部分考核方式,强化能力在考核中的比重,强调全过程的考核。具体来说,理论知识采用传统卷面考试的方式,占最后结果的30%;平时单项实训训练的成绩占最后结果的50%;期末学生作品(成绩根据模拟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占最后结果的20%。平时的单项实训中,会计数码书写占20%,会计凭证填制占40%,会计账簿登记占20%,会计报表编制占10%,错账的更正占10%。
“试卷+实训+作品”的考核模式,避免了“期末考试分数定高下”的弊病,使得考核结果更加科学规范,同时也倒逼学生注重对日常学习的积累,减少“临时抱佛脚”现象的发生。而对学生作品的要求,可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性,突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创业实训”模拟公司教学模式替代传统教学模式效果
1.课堂效果的改善
(1)课堂形式活泼。公司制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进行情境设计,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个班级就是一个财务会计部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这就使得课堂从过去的纯听讲变成能动的“游戏”,让学生能够“玩”出技能,轻松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2)学生参与积极性。在公司制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的“教”和“做”是互动的,在教学中可随时交流,答疑解惑,不留死角,360度接触和解析知识点,方便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构成“激励、合作、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高了。调查显示,有95%的学生倾向于公司制教学模式。
(3)学习态度的改善。因为课堂的角色化,有着很直观的任务趋势,学生从一味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开始对课堂有期待,为了能顺利完成目标,课上课下都最大限度地运用已有知识去帮助解决实际业务出现的问题,学习态度有明显的改善。而且由于课堂设计得由浅入深,学生学习成功的信心也在一点点地增加,不再是被动的听讲,而是主动的求知。
2.就业情况的改善
模拟实训,一是“创业实训”模拟公司设计了三个不同行业会计的实训资料,供学生在课内或课外交叉选择使用;二是迎合“互联网+”时代的会计产业发展趋势,促使学生熟悉行业现有的会计电算化技术;三是尽可能编写一些不确定性业务资料,以训练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四是强调专业教学与职业素养的“融通”,融入相关职业道德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所以,通过该模式教学,学生能够和实际会计工作进行无缝对接,一改以前“就业就等于从零开始学起”的尴尬境况,大大缩短了就业时实习上岗的时间。
五、“创业实训”模拟公司教学模式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1.加大备课的难度
模拟公司教学模式授课,对教师的要求非常之高。授课之前,必须对授课对象进行了解,掌握参差不齐的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些预案,尽量照顾到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知识通道。
2.极大考验师资水平
模拟公司教学模式授课,必须对原有的教学内容顺序进行重新调整,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同步进行,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学中运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增强学习的信心。所以,要求授课教师除了应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功底之外,还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的教育智慧。
六、小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愉快而通俗易懂的教学形式下亲身去经历、去体验、去感受,找到学习会计这门学科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就有可能自发地努力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通才”和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专才”。这种“我自己要学”的状态依托于教育者对于教学教法的不断探索得出的成果,“创业实训”模拟公司教学模式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初探正是我们教研教改中的一次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海波.新编会计学原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
[2]朱莲美.财务会计三门主干课程内容安排与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会计之友(上),2008(5).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直观教学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着重于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论述,目的在于帮助初学者理解会计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练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较扎实地掌握基础会计的知识体系,培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会计业务处理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该课程专业概念对于初次接触会计课程的中职学生来说,由于会计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晦涩难懂,对于学生的“入门”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障碍。为了能让学生通俗易懂地学习并掌握这门课,除了要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外,在抽象的原理讲授中,笔者认为应努力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接受《基础会计》的基本理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相关内容关联
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总结分类,把相关内容串连衔接,让学生加深理解。比如在讲授账户的结构时,学生往往难以分清不同类型的账户哪方记增、哪方记减。笔者在课堂实践中,先让学生理解:T形账户的一边记增加数,那另一边就记减少数,在这个基础上,再结合会计恒等式,帮学生加强理解。会计恒等式基本形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把会计恒等式扩展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进而,会计等式可扩展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收益-成本费用,最后,会计等式可表述为:资产+成本、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收益,根据等式,左边为资产和成本、费用类,右边为所有者权益、负债及收入收益类。属于等式左边的即资产、成本费用类的账户,那么左边就记增加,其右边必然记减少,如果有余额,一般在增加数这边,即左边;凡属等式右边即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收益类的账户,那就右边记增加数,左边记减少数,如有余额,也一般在增加数那一边,即右边,而T形账户左边为借方,右边为贷方,根据会计等式,可以直观形象的得出结论:资产类、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记增,贷方记减,余额一般在借方,而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收益类贷方记增、借方记减,余额一般在贷方。这样,通过学生对会计等式的直观视觉感受,可以轻易的初步接受和理解账户的基本结构。
二、生活情景迁移法
从会计的起源和发展史来看,会计知识来源于实践,也服务于实践,在会计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引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出会计知识,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能激发学生自觉地接受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复式记账法时,学生对于“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念起来朗朗上口,但却难以真正理解复式记账的真正含义。笔者在讲授时,先讲述借贷记账法的含义,然后根据班上现有座位安排分成的四大组,分别指定各组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再让学生数清每一组的人数,在黑板上记下各组的现有人数,接着让第一组后排的两个学生把桌子搬到相邻的第二组去,再问学生,第一组人数有什么变化?第二组人组人数有什么变化?然后在第一组、第二组的原有人数后分别注明“减2”“增2”,这样的游戏可以在各组做多几次,然后再根据游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1)某组增加的人数,是来源于另外组的减少,假如重新统计各组人数,在登记增加某组增加人数的同时,应同时登记减少另外组的减少人数;(2)人数没变化的小组保留原数据,不用登记。 这跟复式记账法的原理是一样的:有借必有贷,正是为了反映资金的来源和去向,所以要同时登记;资金未发生运动变化的不登记,也就是说,未发生的业务不作账务处理。这时,教师也可根据课堂情况,进一步提出问题:每个学生都是班上的宝贵资源,那么,假设我们班转入了一位同学,该怎么登记?反之,有位同学转出我们班,我们又怎么登记?在转入同学时,在登记班上人数增加的同时,是否该同时登记收入?而转出同学时,在登记人数减少的同时,是否应登记损失?这样,在用小游戏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让学生自觉的根据自身体验,理解复式记账的原理。
三、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按照学生能亲身感知的情景,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笔者在《基础会计》的理论教学中经常使用到这种教学方法。
在《基础会计》中,“分类”这个概念出现得较多,学生对账户要按经济内容分类很难理解。笔者在教学中,首先让大家想象自己进入了一个大超市,然后提出问题:超市里有什么?学生自然会回答说“有商品”,然后再提出问题:超市一般会有什么商品?学生回答有服装、电器、食品、家居生活用品等,笔者再问:这些商品怎么摆放?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回答说同类的商品都摆在一起,笔者再追问,这样摆放对顾客、对商场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说,这样摆放,顾客能轻易找到要买的商品,商场也好管理。笔者再把学生的思路引回到所讲授的知识:企业的资金好比是这个超市的所有商品,为了便于管理和核算,所以也要按内容和用途进行分类,而且是先分大类再分小类,就像超市里的商品一样,比如电器类商品是一个大类,下面再分成冰箱类、音响类等,在下面再根据品牌、规格等再分小类,就像是我们学习的账户,有一级账户、二级账户、三级账户或更多,同时,列举几个账户,比如“库存商品”,结合超市的情景,给学生讲授总账和明细账的联系和区别。
总之,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除了运用包括上述的教学方法外,如果能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图像、声音甚至视频进行教学,可让枯燥晦涩的会计原理课程变得生动有趣、直观具体,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基础会计》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
参考文献:
[1]钱亚勤, 杜伟平. 提高《基础会计》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2]林丽卿. 新会计制度下“基础会计”教学探讨[J].福建建材,1995,(4).
[3 ]陈韶君. 基础会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与实践[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会计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根据核对的会计账簿定期编制会计报表,为保证会计报表的准确性,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的财产进行清查,核对会计账簿的真实性。
二、会计实务一般流程与基础会计课程章节之间联系
案例:甲公司从外地购入A材料40000元,B材料20000元(不考虑税金),材料已验收入库,款项尚未支付。要求:1、编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2、分别登记明细分类帐和总账。3、根据账簿资料填制会计报表中相关数据。
(一)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并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首先,作为甲公司来说,A材料和B材料各增加40000元和20000元,即一项资产的增加,同时款项尚未支付,又是一项应付而未付款的义务的增加,即一项负债增加;这笔经济业务对于甲公司来说,既有权利的变动又有义务变动。这一流程涉及到第二章中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要素(如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等相关的会计基础理论。其次,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原材料一A材料40000一B材料20000贷:应付账款60000本案例中会计科目(或会计账户)即指会计分录中的“原材料”和“应付账款”。可以清楚的反映甲公司此笔经济业务,会计分录中的“借”和“贷”是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符号,借方反映原材料,后面还要加A材料和B材料的核算,贷方反映应付账款,以及应付账款的金额.这就是第三章复式记账中借贷记账法以及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相关内容。在具体会计实务中,往往是将会计分录上所反映的内容体现在记账凭证上,记账凭证上除反映会计分录的三个要素,即借贷方向、会计科目、金额外,还需填列日期、摘要、编号等相关内容。这是第五章会计凭证中涉及的。
(二)登记会计账簿。
理论第六章讲述的登记会计账簿内容联系具体的会计实务,要求一是准确,完整,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内容摘要、金额等资料逐项计入账内;二是对于每一项会计事项,既要计入总账,还要计入该总账所属的明细账;三是登记完毕后,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已经登账的符号。各种账簿应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明“借”或者“贷”等字样。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内用“0”表示。
(三)财产清查。
上述案例中,为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甲公司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即账簿记录中原材料一A材料的账面数额与实际结存数额的差异等情况,避免和及时纠正会计记录中出现漏记、重记或计算错误,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做到账实相符,这是第七章的财产清查。
(四)编制会计报表。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基础会计》 考试方式改革
课程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我们长期以来采用的考试方式是单一的闭卷笔试方式,而高职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如何改革现有的考试方式,使考试有助于提高学生岗位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程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院对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考试方式改革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建立适应《基础会计》教学目标的考试方式
《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入门课,是会计专业针对会计岗位(群)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职业最基本的职业活动、工作过程。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学生应初步了解会计工作环境和职业道德,认识会计工作的一般流程,理解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主要会计报表,具备会计基本职业技能,具备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由课程的教学目标可见,该课程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而传统的考试方式只适宜于考查学生在理论方面的掌握程度,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很难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不利于全面、真实地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能力,探索适应高职教学特点的新的考试方式显然是必要的。
二、《基础会计》考试方式改革思路及实践
(一)考试内容要与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相适应。
《基础会计》课程考试多年来以知识考试为主,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记忆,考试试卷主要采取客观标准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与经济业务处理题组成的标准化试卷。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往往将精力过多地花在死记硬背上,而不注重基本理论的理解和会计方法应用。考试内容是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的指挥棒,要真正做到有利于职业素养的培养,就要在考试内容上狠下工夫,真正做到考核“应知应会”的知识与能力,考核内容的具体设计要本着体现“职业基本素养”的原则,贴近工作岗位,体现工作过程,符合职业要求;要注重以任务或项目等实际内容为载体的考核方式,将考核的重点向注重实践、注重技能及个人的创新精神等方面倾斜。比如会计工作中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典型工作任务都是《基础会计》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以多元化的考试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单一的笔试考试形式难以测试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特点,我们可以设计出多元化的考试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对于基本理论知识可以采用笔试、口试、计算机网上考试等形式考查其掌握和理解的程度;对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各类账簿、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操作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可以为学生设置工作情境,布置工作任务,将基本知识点融入现实的经济业务中,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学生对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在这种测评方式中,教师可以会同行业专家根据相关法律规范及实际工作要求制订详细的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逐项测试,使学生既了解操作要求,又对操作过程加深印象。《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对会计的本质、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等职业认知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小论文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考查,比如在学完本课程后,以“我看会计”为题撰写体会或展开讨论。
这些多元化考试方式既能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又能评价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口头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是较理想的评价方式。
(三)建立形成性考核体系,合理安排考试的频率和时间。
形成性考核,是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可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兼顾学习内容和学习行为两个方面,采用多种测评方法和手段进行考核。多元化的考试方式已为建立形成性考核体系奠定了基础,但还应合理安排考试的频率和时间。传统的课程考试时间大多集中在学期末,考试时间相对集中,不利于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易导致考试评价产生片面性。学生在学习中也普遍存在前松后紧的现象,他们通常认为:平时去不去听课无所谓,只要考前突击一下,考试能过关就行。可以说这种重总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的考试安排是导致出现此类现象的重要因素。
《基础会计》课程考试的安排可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而定,如基本理论的考试可安排在期中、期末进行,填制会计凭证等实际操作考核可在每个操作项目训练结束后进行。此外,考核的内容甚至还可以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平时成绩。这种形成性考试制度,有利于学生投入到学习的全部过程中,实现课程既定的目标。
三、考试方式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考后的分析反馈工作。
如果考试结束后,学生得到的仅是一个成绩,教师及教学管理部门仅关注及格率、优秀率,则考试就只是教学管理的一种手段,未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应该意识到,考试并不是一门课程学习的终结,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还有哪些技能不够熟练,或者在对知识理解和运用方面存在哪些误区,这些信息应及时总结、分析并向学生反馈、传递。考试的分析反馈工作一方面可以为教师提供第一手资料,促进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训练,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关注教师在考试方式改革中的作用。
考试方式改革要通过教师去完成,改革能否顺利进行、能否达到预期目的,教师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教师一方面要从考试内容、形式、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另一方面要客观地、全面地评定学生的成绩。《基础会计》课程在考试方式改革中,由于采用多元化的考试形式,教师对学生成绩的主观性评价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一些实作考试要求教师认真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但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需要具备更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学校应给教师提供充分的条件到专业院校、现场单位进行学习、调研,从而更新观念、提升技能水平,为更好地开展课程建设奠定基础。
总之,在高职《基础会计》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适合该课程的考核方式,逐渐将单一、静态、侧重知识的考试向多元化、动态,侧重素质、能力的方向转变,从而全方位推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1]兰明.基于职业基本素养的高职课程考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
早在1981年,我国的一些会计理论工作者就已开始提醒我们,物价变动对我闰会计是有影响的。如有的学者认为,从长期来看,我国的个别物价是有所变动的,应该承认在我们的会计报表中,也包含了物价变动因素。因此,对会计数据应作怎样的解释,会计方法上有什么新途径,会计理论应予回答。如果对物价变动问题完全不予理睬,将会产生虚利实分的问题,从而对国民经济的安排带来严重影响。此后的几年中,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物价体制改革的开展,我国的物价波动渐趋明显,原始成本会计的一些缺点开始暴露出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并提出了改革原始成本会计制度的各种主张。
有些人是从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提出改革主张的,.反映比较强烈的是要求改变固定资产的计价基础。由于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较长,原始成本和现行市价相去甚远,资金平衡表上固定资产价值的经济意义丧失殆尽,再也不能用作决策的依据。因而有不少实际工作'者提出要按重置价格对固定资产进行重估价。如上海棉纺织行业鉴于固定资产重置资金的严重不足,以及在联营中由于固定资产价值不实引起经济损失等原因,要求对全行业的固定资产按重置价格进行重估,他们摸索了一套重估的办法并已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还有人撰文提出,固定资产的价低耍突破原始成本的框框,随着市场价格的浮动而浮动,以保证固定资产规模量度的复原。苻的同志还直接提出把固定资产的重置价格作为计提折旧的价格基础,并提出两条理由,一个理由认为《“按重置价格提取折旧摊入成本符合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正确核算成本、利润、价格、国民收入等一系列指标的要求。”另一个理由认为:按重璧价格计提折旧“正好能满足承置固定资产对货币准备金的要求。”
由上述各种建议可以看到,由于我国发生的物价变动,人们已迫切地希望改变现行的会计制度对物价变动后的会计处理,人们正在从不同的方面加以认识,加以探索I并且找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耍冲破原始成本原则对会计计量的朿缚,把市场价格变动这个传统会计认为外在的因素纳入资产丨卜价和收益计量的范围中来。这是我们朝着物价变动会计迈出的可喜的一步。随着原始成卞会计缺点的逐渐充分暴萆,陣着问题忖抡的深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对物#变动后会计处理的深一M阐.认识是在理论方面。没有理论指导的行动往往带有肓’目性。原成本会计之所以根深蒂固,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长期的实践中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视为理所当然的。这个基础一方面来自经济理论,一方面来自它本身的实践。要冲破原始成本会计的朿缚,必须佯这两方面有所突破。近年来,我们在这方而的认识也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经济科学,它的发展受到经济理论的制约。在收益问题上,我们的理论基础是的剩余价值学说和成本补偿观点。对原始成本会计收益计量理论的突破_必须从这里开始。我国的经济理论工作者首k在这方面展开了讨论,许多人在实物补偿和无形损耗问翹上提出的主张,为会计上讨论资产计价和收益计量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国的会计理论工作者也已在这方面跨出了有意义的一步。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确实存在着重置成本会计的理论依据,这是我们提倡重置成本会计的一个重要基础。
原始成本会计还有它本身发展中形成的理论依据,与本题有关的就是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重置成本会计要求在企业持有资产的期间就承认并记录这些资产的升值或减值,这往往被认为违反了原始成本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因而受到责难。权责发生制是从现金制发展起来的,是对现金制的一个它要求对一项经济业务在它发生时予以记录而不管现金是否收到或付出。但是什么样的_典务可判断为已经发生了呢?我们的教科书上从来含糊其辞,会计辞典上也语焉不详。因为k际上并无一个明确的标准,它往往决定于会计人员的判断。市场价格的变化应否纳入计量范围,不能由权责发生制本身作出解释,而应该看纳入与否两种信息的有用性如何而确定会计上是否予以记录、反映。在我们的经济理论中,这种升值和减值是得到承认的,这种升值和减值信息的有用性已经得到了大量的证明,所以过去对权责发生制的解释或规定并不是不可更改的。将持有资产的市价变动纳入“发生”的范围,完全言之成理。以信息的有用性——正确计量企业的收益来解释权责发生制,是有利于推行重置成本会计的一个新发展。
我认为,实物补偿成本理论和权责发生制问题,是我们在理论层次上对收益问题的新认识,它们使重置成本会计有了比较牢固的理论基础。
二、我国历史上在一定范围内的一定阶段采用过重置成本概念
解放初期的1951年,中财委《关于国营企业清理资产核定资金的决定》中规记,为了实行经济核碎制,使国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走上正轨,全国国营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滩动资金应一律重新清理登记,并按1951年6月底的人民币价格估价。这是解放后初次用重置价格对国营企业资产进行重估价的实践。
近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了不少新的经营方式。凡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经背权关系发生变动时,.都要对财产物资进行重估价,其估价的基础也是重置价格。
例如我国试枝股份制的企业,就要枣对财产进行重估价。如上海市财政部门对入股企业资产估价的意见是:“固定资产原值按现行重置价格计算,净值按原值扣除残值后减去已使用年限按规定应提折旧额计算。”“房屋的重置价值可根据建筑工程的设计定额标准率加上国家规定的材差费计算。通用设备的重置抑格可根据市机电工业管理局和有关主管部门核定的价格计算。专南设备的重置价格可根据都局核定的价格或比照通用设备计算。自制设格的置价格可参照同类型设备计算。”这对资产按宽置价格汛佔价的要求就比较明确而具体了。这个“意见”,在实际工作中已经执打。
此外,如联营企业、实行租赁经营的中小企业、个人承包企业等在财产所有权处置N题上都提出了类似的要求。
上述各种资产重估价的北M点足放弃/帐面的原始成本。在价格变动情况下,原始成本不能表示资产的真实价值,这不是合资、联营、股份制企业所遇到的特有问题,而是所有企业碰到的共间问题。上述各种经营方式强调按当时情况下的重置价格对资产计价,其原因一是明确经营者的财产保管责任,二是明确生产资料所存者的利益范围,这又不是合资、联营、股份制企业所遇到的特殊问题,IAJ是所有企业都碰到的兆冏问题。上述企业的资产计价以重置价格代替了原始成本,其他企业没有理山不这样做。实际上,许多企业都已提出了对资产重估价的要求。当然,接受以重置成本为基础重估价,并不等于就是实行了重置成本会计,但是实行重置成本会计首先必须接受重置成本概念。H前这些企业的做法为重置成本会计的拖行创造了有利条件。首先,是它们承认作为资产计价的基础,重置成本优于原始成本,放弃原始成本计价原则。其次,它们在资产估价中所取得的经验,对推行重置成本会计极为有用。再次,它们的做法也会影响其他企业。资产经营责任制的推行,以对资产的正确估价为前提,重置成本反映了现时情况下资产的真实价值,必能为国家和经营责任者所接受,在此茁础上推行重置成本会计,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三、国家有关规定中隐含着采用重置成本的要求
物价变动已足我_经济生活中无"JlHl避的事实。W家财政管理机构近年来所颁发的许多规定,都已实际上承认了这个事实。其屮最明显的要数对原材料统一调价的财务处理规记。该规定指出:“屮央和各省、自治K、直辖市订价的商品物资在统一调整供应、调拨价格以后,国营工业生产企业、物资供销企业和商业企业库存的商品、物资,一律按调价前一天实际库存数量和新的订价,调整帐面价值,所发生的新老订价的差额,均作增减国家资金处理。价格调高时商品、物资库存升值部分,相应调增国家流动资金;价格调低时,商品、物资库存减值部分相应减少閨家流动资金。”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营企业库存商品、物资调价差额的财务处理决定》)上述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个规定,和作者提出的重置成本会计主张极为相似。这虽然仅是一项政策性的规定,但它在无形之中已动摇了原始成本会计计镒的理论基础:资产计价不是执着于原始成本,而要随时按价格调整作出相应调整;存货增值>卜能纳入会计收益量度,而要作为基金的调整。前者放弃了原始成本计价原则,接受了现行重置成本计价原则;后者放弃了原始价值补偿观点,接受了实物补偿观点,它儿乎体现了亟置成本的全部理论基础。可见,我们H前推行的已是一种局部的重置成本会计,为什么不把它建筑在牢固的理论基础之上,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会计制度呢?
四、重置成本会计的可行性
羞置成本会计最终能汉波人们接受的关键,与其说是要在埋论上讲得通,毋宁说是要在实践中行得通。实行重罝成和会计的障碍,除了确定生产要素的重置成本这一问题(拟以另文阐述)外,主要足W个:一是原始成本会计信息仍然为人们所需要,如果重置成本会计完全丢拟/原始成会计人能拒绝议受这种制度。这就足迆求所设让的会计制度侦始成本倌息仍有迹可寻,同时夂能得|!(輋置i本鲢所有信息。二身新妞凌不植过份繁ta由于物价在变动,''若要时时对原始成本甚据作出调整,会计人员将因不胜其絷而放弃这种很有R引力的会计制度。这就要求新的会计制度能找到一个简单的方法,只在期末时作一次性的调整。能#词时克服这两个困难就成为:推行重置成本会计制度的症结所在。
我认为这样的会计制度是可以设合珙i的,下文试躭康料的调整作一萊范。为了便于说明,现假设本月有关某原料的数据如下
本月耗用的重置成本为:760X5.50=4180(元)如果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则可得本月耗用的原始成本为*200x5.00+120X5.25+280X5.40+160X5.60=4038(元)期末存货成本为丨60x5.60+180xS.70=1362(元)
将上述耗用;原料的重置成本和其他营业成本从营业收入中减去,就可得到销售该产品的重置成本收益。与此同时,还可计算出已实现的存货升值和可实现的存货升值所谓已实现的存货升值是指存货价格上升额中已通过销售收入收回的那一部分,它可以用下述简单的方法计算得到:4180元(按童置成本计算的当月耗用数)-4038元(按先进先出法原始成本计算的当月耗用数)=142元(已实现的存货升值)。
所谓可实现的存货升值是指尚未通过销售收入收回的那一部存货价格上升额,它的计算要复杂一些,兹介绍两种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假定(仅为计算起见)期初存货一直持有到期末,而它的现时重置成本从期初的重置价格变动到期末的重置价格,财这一部分存货的上升值就等于持有存萆数量乘以该期间重置价格的变动。假定期初重置价格为5.15元,期末重置价格为5.75元,则200件存货的J1;值为0.60x200=120(元)。我们乂假定(仅为计算起见)期末存货比期初存货的实物:量超过额(:本例中为40件)是以本月平均价格购入的,且持有到期末,.这个存货増量的可实.现JI值就等于增加的数量乘以期末觅置价格减平均价格的差额,即:(5.57-5.50)x40=10:(元),这样可实现的茌货升值总额为120+10=130(元>。
笫二种方法:可假定期初存货从期初的5.15元持有垄平均购入价,则期末的存货就MJ假走为全部都以平均价格购入且持有至期末,而其价格也就上升至期末的现时重置价。这样存货的升值总额为:
200件期初丫/货持有至平均价格吋实现的升值:(5.50-5.15)x200=70(X)240件存货从平均价持有異期末价格时可实现的升值:(5.75-5.50)240=60(元)这样,本期可实现的存货升值总额为70+60=130(元),和第一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完全相同。
在可实现的存货升值额中减去本期已实现的部分,By为期末尚未实现的存货升值。似它们无论是否巳实现,都不是收益的组成部分,而是重置该原材料的准备金。
如果上述分析能够完全令人信服,上述计算作为一种简化的近似方法也能被人接受,问题还只解决了一半。作为一种会计模式,它必须交待清楚怎样将这些调整和帐户处理程序结合起来。而且按照原先的设想,既能使原始成本的信息有迹可寻,又能提供重置成本信息。为此,必须设立相应的调整帐户,并在月末时作出如下分录:
(1)记录本期价格上升引起的可实现升值:
借:存货计价调整130贷:可实现存货升值130(2)将期初fr:货按拟始成本转帐(先进先出法):
借:已耗原料成本 1000
贷:原料_ 1000
(3)将已耗期初存货调整至当列平均价格:〔(5.50-5.00)X200=100〕
借:已耗原料成本 100
贷:存货计价调整 100
(4)将当期购入的原料按平均价格暂时转入费)|彳帐:
借:Li耗原料成本 4400
贷:原料采鉍 4400
(5)将期末存货按先进先出原始成本转出:(180X5.7+60X5.6=1362),
借:原料 1362
贷:已耗拟料成本 1362 _
(6)将期末存货按平均价格调整:〔180'x(5.7-5.5)+60X(5.6-5.5)=42〕借:已耗原料成本 42
贷:存货计价调整 42
(7)将Li耗原料成本按平均价格转入损益帐户:(760x5.5=4180)in:承置成本收益 4180
贷:巳耗原料成本 4180
(8)将已实现的存货升值从"T实现存货升值帐户中转出:
仍:"实现V货MM2贷.已实现存货升值
上述会计分录可图示如下:
说明,
(1)期初原料存货按期初重置成本计价为1030元(200X5.15〉,它由原料帐的期初余麵1000(按原始成本计价,200X5),加上存货计价调整帐户期初数30元〔200X(5.15-5.00)〕。
(2)期末原料存货按期末重置成本计价为1380元(240X5.75〉,它由原料帐的期末余類1362(按原始成本计价:180X5.7+60X5.6)加上存货计价调螯帐户期末数18〔180x(5.75-5.7)+60X(5.75-5.6)〕.
(3〉存货计价调整帐户期初余镇和期末余额,等于可实现存货升值帐户的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颤》
(4)已实现的存货升值142元表示的是,已消耗的760件原料以原始成本(先进先出法)进入配比程序,从营业收入中得到的补偿麵为4038元,但按重置成本计算为4180元,当期的原始成本收益离估了142元(4180-4038〉。如果重置760件原料,必须将这142元加上从营业收入中得到补偿的4038元方能实现。其性质是资本权益的调整。
(5)如要还原到原始成本收益,只需将重置成本收益加上已实现的存货升值额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