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企业管理的作用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0 16:24: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管理的作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企业管理的作用

第1篇

1.审计对风险管理的作用分析。企业当中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对于企业的风险性评估有较大的作用,能够让风险的评估更加准确,在当前,现代化的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内部审计进行多方面的组织构成,按照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还有企业整体上的幼儿以及风险性因素进行综合性研究分析,对于现代化企业每一个部门都需要按照已经确定的工作目标完成相应的任务,从部分到整体都能够极大的体现出企业在近期发展的目标,也能够让这种目标的实现更加准确。在企业的战略目标发展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高层次风险进行认识,对于风险还需要有广泛的控制能力,保障风险管理能够更加有效。在实施企业的战略目标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关注和认识,有更多的风险控制能力,并且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做好多方面有效性的研究分析。风险性管理在现代化企业中当中是对公司管理的更好体现,这些都表现在对能够对科学风险做好多个方面的评估,让企业的风险评估方案也更加科学。审计对于风险管理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切实可靠的数据,对于财务决策等等进行审查安排。对于风险的评估还有管理需要创设科学的方案以及多方面的学习活动,不断的提升现代化企业中高层员工的风险意识,对于企业各个部门的人员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综合性风险的管理,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定期的开展各项方案的研讨,在内部审计上能够给出相关的测评结果,建立起数据库,以此真正的实现对风险的管理。2.审计能够实现内部控制管理。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对评估进行完善,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评价的内部控制的主要因素是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了解在内部控制上的主要切入点。审计在对数据信息进行平价店额过程中能够看到企业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而更好的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建议和修改方案。在现代化企业发展以及内部控制过程中会受到多种要素的阻碍。企业的内部控制策略要符合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按照国家之内的法律法规执行相关的工作职责。企业内部在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合理性进行关注,让内部控制的结果和审计工作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作用。特别是在资金的管理方面,对于审计工作者也有明确的责任要求,在财务工作当中需要各司其职,以免发生职责混乱的情况。

二、培训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培训能够让企业中的竞争优势得到增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展的关键就是人力资源,对于企业来讲,要取得更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就需要在竞争的过程中获得胜利,并且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不断的克服在竞争中产生的负面影响。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对员工做好培训工作,传授主要的工作技巧和进程,这就是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这种培训在很多企业中都有所开展,不断的改变相关的技艺和相关的理念,要想吸引人才,就需要最好这些环节,在企业中能够极大的提升综合性竞争的能力。在企业中要时刻的记住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员工的生活还有工作的基本环境,使用科学的完整的培训体系,让员工的能力还有素质能够得到提升,让企业的竞争能力都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企业员工在培训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公司的发展目标以及领导的态度,在工作中调整出最佳的心态,通过业务水平的提升让员工的努力能够得到全面实现。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也需要通过培训让员工自己的才能得到提升,在培训的过程中顺应相应的要求。2.企业培训可以塑造企业文化。员工的培训能够让员工对于企业有更多方面的了解,让员工从多个方面对企业能够有更多的了解。最近几年来,更加关注企业文化的发展,这也是一个被关注的文化时代,可以通过企业的培训机制让员工能够获得更深的心理感受,让企业中的员工也能够对企业产生一个整体的印象。企业培训不能只是形式上的培训,为了能够真正的起到培训的作用就需要让企业有适合的国际市场环境,在竞争过程中确定自我位置。企业在培训以后还需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塑造,在市场能够树立起良好的企业文化,不断的让企业形象得到强化。企业需要采取更多的培训方式和委托方式,让企业文化和培训都能够融入到企业当中,让企业文化能够有企业的灵魂,在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上体现出更多的文化内涵,员工对此也能够有深刻的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审计与培训对企业管理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当前的形式下对于企业来讲有多个方面发展要求,这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需要对企业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然后在审计工作上做好完善性处理。培训方面不仅提升员工的能力还能够企业文化的效应,让企业在生存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获得更为广泛的生存条件,让企业能够在市场上保持鲜活的能力,在世界的民族之林当中屹立。

作者:楼迪燕 单位:杭州萧山三阳房地产投资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宋相海.强化内部审计质量规范铁路运输辅助企业管理[J].理财,2015,14(10):96-97..

[2]卢加元.云创新模式下企业管理问题研究--基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4):184-189.

第2篇

关键词:企业统计;企业管理;作用

1企业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企业统计是财务工作的基础。在现实的企业运营模式中,谈到企业管理,人们往往会想到企业的管理体制、组织形式、经营方式、运行机制等等,而统计的重要性往往会被经营管理者忽视,企业统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领导做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搜集信息、提供咨询依据和监督方案执行情况等三大作用。每一个企业都是为了获得利益,所以财务部门就当之无愧的成为企业最看重的部门,财务工作也就成了企业中最重要的工作,公司的财务可以为公司的运作、策略、资源分配提供良好的建议和参考,而公司财务在制定这些计划、策略时就需要基于一个准确的大数据,而企业统计要做的就是通过调查来提供这些成本的数据,如果说企业的生存基础是企业财务,那企业统计就是企业财务的基础。(2)企业统计有利于企业管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了解企业自身运作状况就需要不断地总结数据,将企业成本、产品消耗、产品价格、不同价位质量差别、员工费用、消耗工作时长等各项内容都统计在册,之后再一一整理,就能汇聚成一个完整的数据,最后这些数据就展现了企业全貌,只有在了解了企业的具体情况之后,才能做出一些决策,才能对公司进行有效管理。对其他企业也是一样,要了解对手,了解市场,也需要做大量的市场调查、市场统计,了解市场大环境,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战略方针。企业高层领导也可以通过对公司内部员工日常生活、日常业务的分析,了解员工的工作,及时给他们提供帮助,有助于提供公司凝聚力。也可以把这些资料汇集成册,方便员工翻阅,在遇到难题时可以寻找类似案例,以作参考,这样化教训为经验,有利于提高员工办事效率,帮助员工成长,也能帮助公司发展。(3)企业统计有利于预测公司发展。统计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公司发展方方面面的统计,企业方面就可以得到关于公司近些年的发展走向趋势图,可以对以往的生产状况、经营状况、市场状况做一个全面的、详细的汇总,因为局势的发展总是具有规律性的,统计的越是详细,就越容易找到发展的规律,这样可以很准确的预测公司未来的发展走向,甚至对市场状况也可以做一个预测,能让公司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防范危机。公司发展并不是风调雨顺的,但是如果制定出一个很好的生产、经营策略能够让公司避免走很多弯路。而生产经营策略也不是凭空、凭想象就可以制成的,好的经营策略是建立在对公司内部、以及外部市场的全面、准确的掌握之中的,要想掌握这些自然也需要依靠全面的、大量的统计数据,需要企业统计将生产、经营、市场等大大小小的数据调查统计出来[2]。(4)企业统计有利于产品营销。销售、营销都需要对客户进行全面的了解,很多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虽然低廉但是仍然销售无门,原因就在于这些生产者在一开始生产时就没有弄懂用户的真实需求,并不知道用户真正想要什么,所以生产者在一开始生产一些产品时就要立足于现实,就要立足于大数据。产品符合大众需求了,接下来就要营销人员上场了,营销人员在进行营销时,也要足够了解用户,比如卖一部手机,假如客户是一个老年人,营销人员就该根据大数据,看看老年人一般喜欢什么样的机型,都有什么要求,这样才能准确而又高效的卖出产品。企业也可以对广告投入做一个统计,比如什么样的广告最能吸引人,是平面广告、电视广告、网络广告还是广播广告带来的收益最大,这样也可以降低企业投入成本,而在这背后需要的则是更大的企业调查统计。

2企业统计需要改进的地方

企业统计人员的素质需要提高,企业统计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需要相关人才来建立起一个高效率的团队,当然随着企业发展的不断壮大,相关人才也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很多技能知识都需要进行后续学习的,所以公司应当定时组织员工接受再教育;现在技术在不断发展,企业产生的数据也越来越复杂,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也为统计这些数据提供了方便,所以公司应该学会利用这些技术,可以更加方便、迅速的统计这些数据,并且有些数据存到网络之中既节省空间,又节约成本,还方便今后进行翻阅、参考;企业还应该明确每一位统计部门员工的职责,要根据具体能力来分配任务,各司其职,这样可以有效防范员工泄露企业内部信息机密,又能方便他们之间互相监督、检查,这也对公司员工提出了要求,要必须给他们明确的职能要求,让他们统一统计的方法,统计的时间和范围,以提供统一标准的数据,提高准确率。

3结束语

企业统计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是整个管理工作的重心,企业想要收获利润就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企业开展统计工作可有效地对成本进行控制,企业的统计工作绝不仅仅是为领导决策提供几个参考数据那么简单,企业只有建立健全的统计管理规章制度,利用好目前的软件计算机技术,才能使企业统计工作快速有效地进行,充分发挥出企业统计工作的各项功能,就能更好地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服务,企业领导就能根据统计数据结合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做出对应的发展战略,就能保证企业稳定安全的发展[3]。

参考文献

[1]焦旭,沈成,柳向梁.浅谈统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时代金融,2017(35):24-24.

第3篇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作用;企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营管理越来越受到决策者的重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突出作用显而易见。尤其在企业面临内外部竞争压力的市场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更加显得紧迫感十足。全面预算管理不仅能够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还能够有效控制企业成本,同时是企业实现整体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1对全面预算管理概念的理解

首先,全面预算管理既是企业一种自我调控的方法,又是战略管理的手段,并且凭借其激励与评价的效能,更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应用机制。其次,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会在规定时期内对企业财务经营进行全方位的测评,同时对企业现有人力、财力资源进行整合与集中,并在此基础上,规划企业的发展目标,并结合现有企业资金状况合理分配投资方向与数量。最后,还可以将全面预算管理视为企业的一种生产工具,该工具可以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并逐渐推动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对目前国内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

首先,目前一些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解和重视程度相对不足,结果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偏离了财务本身,并与企业经营相互混淆,这直接制约了全面预算管理所应发挥的作用效应,同时造成了企业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基于此,可以反映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体系建设程度相对较低,在制度、管理、组织和运营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失,从而直接影响了各职能部门的沟通。这种流于形式的预算管理是不可靠的,而且执行力也不会有力和持久。其次,企业预算管理方法相对单一且模式化十分严重,对于历史数据的更改十分随意,致使全面预算管理数据的真实性大打折扣。此外,缺乏相应的保障和约束,这样会造成全面预算管理的失衡和混乱。尤其一些个别企业对预算管理的评价考核缺乏公平的奖惩,这极大损害了预算执行者的热情,进而造成全面预算管理失去价值和作用。再次,对于预算缺乏正确的认识,通过对企业年预算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制订出预算的方案。因此,很多人将预算认为财务部门的单纯行为,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偏差。当前,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赋予了预算多个方面的新含义。财务预算不再是简单的收支业务,同时包括企业对资金、业务、利润,以及管理等方面的预算。财务部门的职能分为两项,一项是直接给各部门提供编制的方案和标准;另一项是在预算执行的过程当中,对预算情况进行管理与控制。因此,掌管预算的部门为企业的最高层,而其他部门只是根据预算方案来开展业务,完成预定目标。最后,预算管理和考评体系分离。当前,很多企业存在预算管理与考评体系分离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企业在绩效考核中,以个人为考核目标,这是人力资源的分内工作。所以,仅仅将个人作为考核的依据,势必会造成业务的重复,资源的浪费。从预算的管理模式来看,预算不仅是对个人绩效的评定,更是对各个部门业绩的考核,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3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3.1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升运行效率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集中发现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或不足,同时找出问题的原因,进而对其进行完善与优化。其中问题的展开可以按照货币化的方式呈现,这就使得问题的解决更加直观和有效。此外,企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源源不断的活力,而这离不开企业运行效率作为保障。全面预算管理可以针对性地对企业战略安排做出合理分析和量化,并从大局观角度统筹规划,使得企业内部各机构能够协调一致,进而为企业实现终极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3.2提高企业标准系统化

随着企业竞争压力的逐渐加剧,为了确保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企业就要达成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其中企业标准系统化是管理模式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传统企业在管理中,多以监管为主,不重视企业标准系统化的建设和维护,致使企业管理理念较为滞后。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为企业提供高标准的系统平台,进而为企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3.3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全面预算管理是目前较为先进的财务管理手段和工具,有利于促进企业立体化平衡机制的构建。随着现代化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内部之间的有机配合与统一协调显得尤为重要。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加大企业内组织机构的互联,在确保不同部门相对独立性的同时,可以实现计划、组织和管理的相互一致。另外,在企业不断扩展并升级的过程中,企业内部更需要有效合理的资源分配与优化。全面预算管理所具有的综合性指导,会极大促进资源配置的最佳化,使得各部门能够明确各自的使命与任务,并能从企业长远角度出发,不断克服各种挑战与困难,进而为企业战略导向提供支持和助力,进而推动企业经营活动能够高度一致并统一。

3.4强化内部业绩评价

企业发展和进步需要不断突破新的利润目标,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将内部业绩评价纳入其中,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推动员工在工作中的投入和付出。最后在企业实现目标利润后,可以将绩效与前期预算进行对比,并以此作为依据奖励或分红,进而确保员工付出就能得到实质的回报。

3.5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能力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贯穿于企业的方方面面,是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根本依据和保障。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极为残酷,一旦内部控制不得当,很容易在市场浪潮中被湮没,因此企业内部预测、分配、管理和控制的保障作用对于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企业具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和举措,尽量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预判处理控制。

3.6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

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发展和现状,例如:资金是否充足,企业发展态势的走向以及产品市场的前景等。这些真实准确的数据可以为企业领导层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全面预算管理还可以从全局出发,有效规避风险,进而使企业资源潜力得到全面的利用和开发,最终为企业效益的提高发挥重要的作用。总之,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讲至关重要,为了确保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加大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并不断结合市场变化和企业实际情况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持续优化与改进。

参考文献

[1]吴丽君.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大力提高管理水平[J].现代企业文化,2010(33).

[2]李振霞.全面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J].中国对外贸易,2011(22).

[3]李芳.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9).

[4]张玉宝.企业管理中如何发挥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5(06).

[5]高燕.如何有效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J].航天工业管理,2014(03).

[6]孙平.试论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3).

[7]于德宏.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

[8]张艳萍.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

[9]周京.对我国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10]李开军.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

第4篇

计量管理是以计量技术为基础去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定量分析和评价产品质量特性是否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质量是关键,而计量是质量最基本的保证。因此,贯穿于产品实现过程的测量设备、测量过程一定要确认、受控,确保满足测量要求;所有的测量设备应按要求进行溯源或传递,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假如企业使用的计量器具不合格,被测产品的几何尺寸、参数性能就不可能合格;强检类的计量器具失准造成的危害就更大。如:压力表失准就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毁坏设备或产品质量不合格;用于贸易结算用的测量设备不合格,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任何计量检测的结果,都会影响产品质量、企业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配备能力满足要求的计量人员、确认合格的计量检测设备、科学合理的配置计量器具、详细明确的测量过程控制规范等;要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检测分析、生产工艺流程中各过程参数进行监控。如果没有这些计量管理的监督保证,产品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没有计量检测,就没有产品质量。要把计量管理作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作为提高产品质量,推动技术进步的基础工作来抓。企业通过加强计量管理,完善计量标准、提高检测手段,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杜绝或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降低企业内部故障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资源浪费,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企业在产品实现和使用等环节的计量检测手段和生产管理不配套,计量器具配备不齐全、不合理,会造成量值不准确,会使设计开发过程、生产制造工艺失去控制,最终造成产品质量差、生产效率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发展。企业通过使用计量管理的手段,依托计量检测数据准确可靠为基础,运用统计技术的理论,去控制产品实现的每个环节,确保企业实现管理精细化、产品质量零缺陷、经济效益最大化。

2如何提高计量管理,促进企业发展

计量管理工作是企业基础技术工作之一。如何提高计量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计量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只有通过完善计量管理制度,加强对计量器具的管理,做好台账管理和周检计划,并按要求进行检定校准;强化计量检测和测量过程的控制,有效分析利用计量数据,才能让计量管理服务企业的生产经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按GB/T19022—2003标准要求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完善计量管理制度,有效地提高企业计量管理水平。测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企事业单位要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就必须建立文件化的管理要求,明确规定测量设备从采购、验收、使用、存储;防止滥用、误用损坏、偏离许可等方面的要求;制定计量确认、确认间隔、标识、测量过程控制规范等程序文件。并通过内审、管理评审、不定期检查、第三方审核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合及缺陷,实现闭环控制。只有建立完善的计量管理制度,并按要求实施,才能保证企业计量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产品实现过程的有效控制,确保企业计量工作在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上发挥重要作用。建立了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就可以对计量器具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地控制不合格产品的产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质量成本;就可以确保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风险。通过有效落实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可以提高计量检测和测量过程的准确性;可以更好地实现生产成本和质量目标的控制要求,提高产品质量。有了完善的计量管理制度,就可以更好地将计量工作贯穿于型号产品的研制、试验、生产、使用的全过程,可以把计量资源作为型号研制的资源,使其成为技术支持和质量保证的组成部分,更好地服务型号的研制生产。如何让计量管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点经验。如:按照标准的要求,先建立完善的测量管理体系,让整个计量管理形成闭环,并不断地进行改进,自我完善;利用专业的计量管理软件,对测量设备相关信息、检定周期、设备状态标识、检定结果等方面按程序要求进行规范管理。产品质量监控方面:在新品的方案研制阶段就策划相应的计量测试手段和管理办法,考虑如何解决新研产品待测指标溯源上出现的问题,确定计量保证工作要求,为产品提供计量保障的依据。具体做法包括:根据产品待测指标导出计量要求并对其合理性进行评审;依据评审的技术参数来确定选用的测量设备或研制测量工装;根据产品的技术条件和测试方法,参照GJB5348—2004《国防科技校准规范编写细则》要求编制专用测试设备的校准规范;对测量设备(工艺装备)和测量标准定期进行校准(检定)或比对验证;进行大型试验或重要试验的计量复查;对检测结果或测量过程进行核查等。计量管理数据的应用方面:加强了对计量数据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对计量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判定测量设备的确认间隔是否科学合理,测量过程的结果是否准确及偏离趋势;测量点的设置和测量设备的配置是否合理;产品的技术参数是否正确、统一等。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可以为企业的产品质量改进和管理创新提供有效的手段。计量监督管理方面:根据每月统计的计量器具送检率及送检合格率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确定是否调整检定周期,确保生产现场使用的计量器具合格有效;通过对关键部件的测量过程进行定期核查,或利用统计技术进行分析,判断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并通过采取措施,对影响测量结果的人、机、料、法、环、测等环节进行控制,使之始终处于正常的波动范围内。另外,要求计量技术人员深入科研生产一线,积极参加专用测试设备的研制工作,研究专用测试设备的校准(验证)方法,推广先进的计量测试技术,更好地发挥计量保障作用。

3结语

第5篇

档案管理工作的好与差直接关系着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标志着一个企业能否长久发展的关键,因此要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由于档案管理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部分单位负责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没能把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重要位置,认为只要保管好不丢失不损坏就万事大吉了,某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错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无法体现自我价值,因此无法端正工作态度,缺乏责任感,无法做到耐心细致,缺乏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更不具备扎实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以及广泛的科技知识,因此无法正确的认识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所产发挥的巨大作用和重要意义。由于缺乏责任心,工作过程中常常出现失位现象,以至于造成档案管理工作基础不牢固,利用率不高,创造的价值不大。再加上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力度不够,使档案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被忽略,没有提到议事日程,像抓生产经营那样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实施,尤其在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没有制造出重视、关心档案管理工作的氛围,以至于整个企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都非常淡薄,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飞速发展管理模式不断推陈出新的当下遇到诸多的障碍,处于企业发展进程中的边缘化。

二、档案工作的管理与创新

目前档案管理的模式几乎都是一台计算机一套软件的办法,档案管理与提供利用根本无法适应档案网络化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方式的落后,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最根本的原因是档案管理技术的落后无法适应日趋增大的利用需求。导致档案技术落后有几点原因:1、部分企业的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认知,投入力度小;2、某些单位领导虽然有这方面意识,并且购进了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但由于人才匮乏虽有设备但没有熟练操作设备的人员,无法做到物尽其用,以至于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3、管理力度重视程度不够,虽有计算机和档案网络,但是工作人员并没有录入电脑,依然按照原始的手工操作方式进行工作,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跟不上企业管理的步伐,不利于服务企业和提高工作效率,那么档案管理工作有何谈创新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创新观念,使得的档案在服务中发挥经济效益。首先要做到管好档案,合理的用好档案。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企业不断的优化重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也要为接收和管理好这一类科技档案而转变观念,要深入施工一线,懂得施工的工艺流程,深入了解技术档案的内涵和保存的价值意义,使得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对各种科技资料档案做到“胸中有数”。其次要在全员心中树立起档案就是资产的理念,在企业中无论是科技成果,会计档案、还是书、文、声、像,全部都是企业全体员工智慧的结晶企业的财富积累,它们是企业辉煌发展的真实写照和鉴证。(二)改革创新体制,使得档案工作顺应现代企业发展需求。企业在不断地发展企业制度在不断地完善,档案工作也要紧跟企业的发展步伐,适应现代企业的制度,因此企业档案工作进行机构、机制、制度创新迫在眉睫。第一点是机构创新其核心在于将档案工作进行深化和拓展,将以往单一的档案管理工作扩大为集档案、资料、统计、情报、信息等等为一体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平台”。第二点是机制创新的关键是高效。企业的档案工作管理机制要随着企业管理机制的转换而创新,从单一的档案管理机制向着档案、资料、情报、信息、科技一体化的管理机制转换。第三点是制度的创新,要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详细的制度,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制定出明确的阶段方针以及目标,考评方式以及方法,制定考核办法进行总结考评。(三)管理创新,有效提升档案工作。企业发展的同时档案工作也应跟上发展的步伐,不仅要高标准,还应高水平,上规模、上档次,要坚持依法治档,确保管理的集中和统一。随着近年来办公自动化的进程加快,现在大部分的企业都在推行无纸化办公,所有的岗位都建立了电子文档,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应熟练地掌握以及操作计算机的文书处理,以及归档的所有程序,认识纸制文件与电子文件归档的关系,明确在文件归档、整理、以及资料的形成、积累等各项工作中每个人应付的责任。计算机在企业内部进行联网以后企业档案利用率在不断地攀升,企业的各个部门对档案信息实现了共享。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充分发挥信息中心的作用,针对信息再利用以及保密问题,可以通过制定新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方法进行解决。

三、结语

第6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发展;作用

在管理体制的发展中,现代企业管理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管理手段,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进行科学的利用来减少企业的成本,达到利益最大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的发展成为了企业的发展中心,现代的新兴企业要想在商海中稳步发展下去就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只有做好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将企业的各项资源都进行优化配置,为我国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人力资源永远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促使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满足企业的自身发展,在招聘和企业人力培训的过程中都要进行考核和评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最终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在现代的企业中,管理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升级,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依旧是企业发展的重心,在新生的人才中,具备创造性和主动性,加之企业精确的人力资源管理就可以更好的协调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其能力完全展现出来,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基础。经过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人力资源的作用也愈发重要,工作能力也越来越突出,企业的专业性人才多,说明企业能够在今后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于我国企业而言,其发展离不开专业性的人才,在对人才的培养和任用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发挥好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才能让企业的人才得到充分的发挥空间。在企业的发展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同时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建设出一个专业的人才队伍。总体来说,要想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下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做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人力管理水平,重视企业的人才培养,从而促进经营活动的目标实现。

二、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一)企业发展的根本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的发展之根本,在经营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企业发展的三种不可或缺资源,其中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财力和物力因素都需要人为的去操作,或者说,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只有在工作中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才能确保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发展不能单单依靠高素质的人才,还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进行人才的培养。企业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可为企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企业的人才素质提高了,自然在经营上有了更多的竞争资本。

(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充分的做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带来良好的开端。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要靠其自身的经济效益,只有稳定的经济效益才是市场生存的保障,才能够在企业开展旗下经营活动的过程中稳步发展。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员工是否努力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员工自身的素质,都与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直接关系。在企业的发展中,人力资源是最具有主观性的资源,当代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要具备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方法,进最大努力为企业培养出一支现代化的专业队伍。

(三)壮大企业在人力资源的资本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也在朝着知识型快速前进,同时,作为企业的三大资本之一的人力资本,体现了一个企业发展的价值。谈到人力资本,就基本涵盖了整个企业的全体员工的知识储备和相关技能,这些企业资本经过合理的调配就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在企业进行调配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了员工不适合某个岗位就要进行及时的额换岗培训。否则因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安排不合理导致经营活动收到影响,不利于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对企业和员工有一个充分的了解,通过科学的途径来培养现有人才,挖掘可利用人才,通过一定的方式吸引人才等。在工作的过程中给员工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适当的进行职业规划,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

(四)建立企业相关制度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仍然是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摸索更加有效的途径,完善人才管理的措施。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专业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专业的人才,才能做出更完善的决定,进行一流的决策,反之,没有人才,在优秀的企业也会走向衰退。所以,在现代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严格把控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柳眉.试析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意义及其管理者角色转变[J].新经济,2015(22):111.

[2]万顺科.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探索,2012(3):120-123.

[3]杜天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商论,2015(21):33-35.

第7篇

关键词:财务决策分析企业管理作用

1.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企业间跨国经营日趋增加,企业结构日益复杂,通过财务分析,有效利用财务数据信息实现正确经营决策显得愈加重要。财务分析通常是指企业财务人员利用财务数据和指标的多少来判定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的过程,它遵循一定的理论方法。财务决策分析是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评价,更是企业进行预测、决策,实施战略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其中涉及企业长期负债还是短期借贷的筹资决策,公司资源最优配置的投资决策,控制生产成本和间接费用的生产决策等。以报表数据为基础的有效财务分析,不但使企业经营者可以了解企业实现利润和偿债能力的高低,而且可以发现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和企业资金结构的优劣,使经营者在企业运营的诸多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用最小的风险、最健康的财务状况来实现最大的利润。本文就财务决策分析对企业管理的作用谈几点粗浅认识。

2.财务决策分析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财务决策分析的结果是分析人对企业做出某些判断。即了解企业过去的业绩、评价现在的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不同的分析人有不同的分析目的,有不同的分析结果,通过财务决策分析揭示企业价值,这对于财务使用人对企业发展做出正确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2.1资产负债分析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会计期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报表。通过反映企业在一定时间上的财务状况来揭示企业价值。该表的左方列示资产,资产是投资活动的结果,也是可供经营活动使用的物质资源,代表未来经营活动收益的潜在来源。企业为了从事经营活动,必将获得的现金投资于各类实物资产。能否为股东增加财富的关键是运用这些资产的效率和效益,而不是资产的多少。不同的经营活动需要不同的资产,资产的总量与结构应当适合经营活动的规模和类型,以求资产能发挥最大效用。该表的右方列示企业的资金来源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它们是筹资活动的结果,代表企业的义务。负债是来自债权人的资金,代表企业对债权人的义务,他是债权人的索偿权。所有者权益是股东缴存资本和留存收益之和,代表企业对股东的义务,在持续经营状态下他是所有者要求收益的权力,在进入清算后他是所有者对企业的索偿权。由于债务到期时必须偿还,债务越多则不能偿债的概率越大,因此债务占整个资金来源的比重可以反映企业的破产风险。但是该报表是用历史成本反映的企业取得各项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价值。即该价值是历史价值而不是现实价值,是获取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这种价值并不能满足与企业相关的各种利益主体的决策需要。第一,它不能满足企业现有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的需要,因为企业股权转让的基础是企业现实的经济价值而不是资产获取的历史价值。第二,它不能满足企业现有的和潜在的债权人的需要,因为对企业债权人债权安全完整性起保证作用的同样是企业现实的经济价值,而不是会计的历史价值。第三,它不能满足经营者的需要。因为企业经营的目标应是将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只有按企业的经济价值而不是按会计帐面价值才能正确评价经营者的业绩。此外,以历史成本法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也不能完全满足职工和国家税务机关等利益主体的需要。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对历史成本法为基础的资产责债表进行分析调整,使之能较好地反映企业现实的经济价值。资产负债表的分析重心是企业价值分析。将历史成本的资产负债表调整为现值资产负债表是偏重于对企业拥有的各种资产的现实价值和投资者拥有的现实企业价值份额的分析,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则是着重于对债权人而言的现实价值分析。

2.2利润分析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全部活动成果的报表,是两个资产负债表之间的财务业绩。它通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盈利状况来揭示企业价值。净利润的形成过程,反映在利润表的上半部分。包括主营业务利润的形成、营业利润的形成、利润总额的形成和净利润的形成。利润表把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相关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通过利润表反映的收入、费用等情况,能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收益和成本耗费情况,表明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同时,通过利润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本月数、本年累计数、上年数),可以分析企业今后利润的发展趋势及获利能力,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完整性。在进行分析时,一般应与会计核算的综合过程相反,从净利润开始,逐步寻找净利润形成和变动的原因。利润分配的过程及结果反映在利润表的下半部分。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对实现净利润的分配或亏损弥补。通过利润分配表,可以了解企业实现净利润的分配情况或亏损的弥补情况,了解利润分配的构成,以及年末未分配利润的数额。企业价值的大小除了可用企业资产价值之和表示之外,还可用企业盈利的资本化或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来表示,用这种方式表示的价值是企业的经济价值。企业的经济价值不但对投资者极为重要,而且由于它揭示了企业对债务的担保能力,因此对债权人也十分有用。

2.3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状况,表明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从财务角度看,企业可视为一个现金流程,现金一方面不断流入企业,另一方面又不断流出企业,现金是企业的“血液”。现金流量状况直接反映着企业这一组织有机体的健康状况,是揭示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企业现金流量无论与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或其他与企业有关的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等都是直接相关的。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得利润或收益的能力,盈利能力的高低是报表使用者共同关心的财务指标;是反映企业根本财务能力的指标。评价盈利能力时,一般将利润与投入资金相比较。由于利润的计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受主观估计和人为判断的影响,是通过会计制度规范而由会计人员计算出来的,是一个账面数字,未必有足够的现金流入;而现金流量是通过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表现出来的,它不但表现在账面上,而且经营者可以随时动用。因此,有必要对企业获取经营现金流量能力即盈利现金充足性进行分析,作为对盈利能力评价的补充。现金流量的分析应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层的管理决策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生产经营特点,对产品季节性很强的企业来说,在旺季,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会大量增加;而在淡季,为了在旺季销售更多的产品,企业会增加原材料的购入,增加产量,从而导致存货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就会大大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就会出现负数。

3.结束语

企业财务决策分析是为了揭示企业价值而设定的,但由于会计核算所采用的方法是历史成本法,与企业现实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相关性不强,要了解企业的现实价值和经济价值,就必须对财务决策分析进行深加工,企业财务决策是企业发展管理的基础,没有具体的决策结论,就无法做出相应的计划和预算,也无法进行相应的控制和考核。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应充分利用财务决策分析结果,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第8篇

1.加强员工激励,体现职工价值。在国有企业中,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人,要有“企业兴旺,我之责任”的主人翁精神。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重视职工的福利,将员工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加强养老保险管理工作能够促进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消除员工不满情绪,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从而使职工更专心于本职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管理者应认识到加强养老保险管理,它能给职工带来安全感和幸福感,让职工能更充分的投入到企业发展中去。2.促进企业生产力提升,提高全员利用效率。国有企业生产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全员职工的总体合力,养老保险维护的是职工全员的福利,体现的是职工的切身利益,给企业职工带来了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员工在工作中消极怠工的几率。由于养老金的领取直接取决于缴费标准,缴费年限及工作年限,企业就可以通过对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调整,来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加强企业凝聚力,实现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3.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现代国有企业由于存在员工流动性强,频繁跳槽,管理和约束难度大的特点,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而员工频繁的变换工作,势必影响养老保险的连续性及缴费标准,最终在职工退休之后的养老金的领取上遭到大的影响,使职工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若企业能依法执行养老保险制度,如实地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使得职工老有所依,为职工免除了后顾之忧。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员工的流动性,为企业留住人才,对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和壮大起到了保障作用。

二、目前国有企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1.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管理水平偏低。要想切实发挥养老保险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离不开一批训练有素、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专业化管理队伍。但目前许多企业过多考虑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在管理中轻视了养老保险的作用。虽然有养老保险管理这项工作,却没有专门人员负责,往往是企业其他工作人员兼任这项工作,这些人员没有专业化的技能和知识,社会保险意识不足,缺乏做好养老保险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缴费费率过高。我国的养老保险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1997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养老保险制度由过去的现收现付制度转变为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的部分积累制。规定企业缴纳基本养老金的比例不超过企业总工资的20%,个人当年缴费工资的4%,从1998年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最终达到8%,确定个人账户为本人工资的11%,后来调整为8%。目前我国企业职工28%的养老费率,给不同的企业带来了不同的社会保险缴费负担。目前,有的国有企业在缴费能力有限而社会保险缴费负担沉重的情况下,就会通过降低职工工资或者通过降低缴费基数来转嫁社会保险的缴费负担。若继续保持这种高费率将使企业的负担过重,使得职工生活水平下降。3.社会统筹和个人基金账户管理混乱,筹资规模受到限制。从管理运营层面上看,由于没有要求个人账户独立于社会统筹部分单独管理,而社会统筹又面临着入不敷出的巨大赤字压力。在没有财政等外部资源支持的情况下,当社会统筹不足以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时,直接挪用个人账户就成为了最便利的渠道。在社保改革起步之初有限的覆盖面与国企经营困境,社会统筹资金部分收不抵支成为了普遍现象。因此,用个人账户积累资金应付当期养老金支出就成为政府的现实选择。混账经营的局面最终导致个人账户出现巨额空账运转,严重影响到广大职工缴费的积极性、养老保险制度的公信力及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国有企业养老保险的对策

第9篇

档案管理工作具有相对封闭性,不具备各级领导、行政管理人员、社交公众等人员的管理权威和社会荣誉,处于一种相对孤立的工作状态,服务性、辅是档案管理工作实质,通过为其他工作服务体现自身价值。在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档案工作的管理领导,建立以档案部门为核心各专(兼)职档案人员为基础的企业档案工作体系,将档案工作列入企业领导工作议事日程、纳入企业整体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在企业相关管理制度中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责。长期以来,很多人对档案工作的认知存在某种误区,认为档案工作不是企业的主要工作,不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加之对档案工作的宣传不够,忽视档案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而这些片面的观念一直影响着档案管理顺利开展,对企业的发展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面对这些问题,通过分析诊断,只有加强档案工作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做好宣传工作,提高群众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适时宣传,做好咨询服务,利用多渠道向群众灌输档案管理知识,融汇贯通、以人为本,让群众认识到档案并不是可有可无,它对每个人切身利益、工作有着重要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档案收集工作协调与考核并重

档案收集工作一直是档案管理工作一个难题,档案管理力量薄弱、水平不高、手段落后,档案移交部门对档案的重要性、移交要求意识淡薄,不及时移交,资料缺失造成归档工作滞后,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要做好档案收集工作首先,应加强档案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各档案资料提供部门,特别是新闻、宣传、文化等业务部门深入了解自己在档案业务中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档案法规意识、熟悉档案资料移交流程,自觉支持、积极参与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其次,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拓宽档案收集渠道,改变以往在办公室等档案观念,要主动出击、提前计划,根据企业年度计划制定相应档案收集计划,并与资料移交部门及时沟通确定资料移交时限,积极参与设备开箱验收、工程竣工验收、科研成果研讨等重要档案资料的收集指导工作,主动催交档案资料,严格把关,规范每份资料的完整确保档案归档工作顺利开展。最后,要将考核机制贯穿档案管理工作中,针对档案管理工作是难点重点进行分析诊断,找出问题根源,制定相关制约措施、管理办法、考核细则等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各项内容的细节管理,对与档案管理部门有业务往来的单位、部门进行细化管理,提出指标要求,通过考核措施使业务配合部门积极主动、及时、完整、规范移交档案资料,同时,用考核制约手段达到各业务部门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采用适时培训、工作检查、交流考察学习等手段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可以达到从领导层到执行层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正确认识,并积极配合档案部门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搭配适当的考核机制,可以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实施力度,使各个与档案业务有往来的部门或个人熟悉档案工作管理流程,对档案移交相关要求及时掌握,也为档案管理部门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三、提高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