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17:12: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健身体育路径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 要 目前,抚顺市积极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各项精神,力求更好更快的发展社区体育,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但是,各社区健身路径的设置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本文试图就目前抚顺市顺城区将军街道三大社区健身路径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社区体育开展的相关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提出合理化的意见与建议,进而促进社区体育更加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 全民健身 路径设置 社区体育开展 影响
1995年,国务院颁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城市社区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阵地。社区体育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人口的身心健康以及体育人口的数量。所以,1997年,原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1996年度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通知》,决定将体育彩票公益金(国家体委提存部分)用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在城市社区,有步骤地分配建设一批群众健身活动场所设施。从1996年我国第一条全民健身路径建成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7年,我国的全民健身路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陋到精细几个跨越式的转变。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论文以抚顺市顺城区将军街道的三大社区(辑安社区、亦工社区、环卫社区)的健身路径设置与社区体育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及问卷的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抚顺石油化工大学图书馆、体育学院资料室、图书馆电子检索等多种渠道查阅有关体育人文社会学和统计学、健身路径和社区体育开展现状等方面的教材与学术专著。依据对已有文献资料的整理、归纳、分析,为本文的分析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2.实地测量法
到社区内进行实地观察,更贴切的了解社区内健身路径设置现状以及社区居民的具体活动情况。
3.访谈法
在亲自发放问卷的过程中,对抚顺市顺城区将军街道的三大社区的部分社区居民进行访问,较为详细地了解他们对社区健身路径设置的满意度,及其对社区体育开展的影响,获得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4.数理统计法
本文采用办公软件Microsoft excel 2003,对所有回收的有效问卷和资料进行数据采集和统计,为进行定量分析提供技术指标。
5.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 %,有效问卷294份,有效率98%,回收率和有效率均在95%以上,符合本研究需求。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利用健身路径锻炼的人群的年龄特征
社区健身路径作为一种新兴的健身方式,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喜爱,据调查,利用健身路径锻炼的人群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由上图可知:利用健身路径锻炼的人群中,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约占总数的67%,其次为14岁以下的少年,约占总数的20%,参与最少的为15~44岁的青年人,仅占总数的13%。可见,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是利用健身路径最为频繁的群体。
(二)居民对健身路径的了解
据调查,利用健身路径进行身体锻炼的居民,99%不知道“社区健身路径”这一称谓,而且15.7%的居民认为健身路径主要是政府依靠体育彩票的公益金提供的,17.4%的居民认为是由街道办事处筹资的,12.4%的居民认为健身路径主要是企业赞助的,54.5%的居民不知道健身路径的资金由来。
(三)将军街道三大社区健身路径的设置情况
1.社区健身路径的种类
我国社区健身路径大致分为五种类型:力量型、平衡型、运动型、柔韧型以及趣味型,其中每种类型包括很多种路径,具体情况见表1:
据调查,在每个社区中,每种类型的路径在不同社区中安装的件数不同,具体情况见图2。所调查的社区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为趣味型健身路径,力量型次之,其次为柔韧型、平衡型,运动型健身路径最少,可能原因是:趣味型健身路径更能吸引社区居民的好奇心和健身欲望,而运动型健身路径运动型健身路径难度偏大,不适于老年人和儿童进行锻炼,且健身路径的参与者以中老年人和儿童居多,所以这种路径的安排方式,正好迎合了社区成员的健身需求,促进社区体育的开展。另外,据调查,社区居民普遍认为社区中健身路径的种类偏少,不能够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
2.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数量和人均占有量
社区健身路径中,影响居民参与热情的因素中,除了路径的种类还包括健身路径的数量,因此,本文对被调查的社区健身路径的数量和人均占有量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结果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辑安社区健身路径的人均占有量0.006个,亦工社区健身路径的人均占有量0.005个,环卫社区健身路径的人均占有量为0.005个,可以看出,社区内健身路径的数量偏少,当晨练或者晚练的人过多时,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3.社区健身路径的安置情况
社区健身路径的位置和分布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社区居民利用健身路径进行身体锻炼的参与积极性。根据《健身器材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19272一2003)中规定:“器材距各类办公楼房、居民住宅及各类楼堂馆所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5m。”被调查社区的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三大社区的健身路径均存在位置不合理的现象,距离居民楼过近,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另外,据调查,居民每次从家里到社区健身路径锻炼点的时间大多集中在1~10min,被调查对象对健身路径锻炼点的分布比较满意。
(四)健身路径的使用情况
1.健身路径利用情况
据调查,并不是所有的社区居民都会利用社区健身路径进行身体锻炼,大致情况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三大社区的居民利用健身路径的情况不容乐观。
另外,据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利用健身路径的时段大约集中在早晨6:00~9:00和晚上4:00~7:00,晚练的人数要明显比晨练的人数多,晨练的人群大多以45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而晚练的人群比较复杂。
2.社区居民利用健身路径开展体育活动
(1)活动形式
据调查,社区居民利用健身路径进行活动的方式多为自发的参与,而且三大社区未曾利用健身路径进行有组织的体育活动。
(2)活动频度
居民每周利用健身路径进行锻炼的次数分布如图4所示:
图4可以看出,每周利用健身路径进行身体锻炼的居民中,每周一到两次的占总数的28%人,每周三次以上的占总数的18%人,反映出社区居民对健身路径利用的频率较低。
(五)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损坏及管理
社区健身路径作为社区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有力手段,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参与热情。
由图5可知,在参与调查的居民中,对社区的管理现状满意的居民占总数的92.7%,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居民占总数的7.3%,据调查,被损坏的健身路径数量大约为1~2件,但是被损坏的健身路径大约经过1~7天的时间就会很快的被完善。由此可以看出,社区的管理还是比较完善的,间接地促进社区居民对健身路径的参与积极性,促进社区体育的稳步发展。
(六)社区居民对健身路径设置的满意度
三大社区健身路径的设置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居民对健身路径设置的满意度如图6所示:
由图6所示,居民对社区健身路径设置的满意度情况中: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人数占总数的22.7%,满意的人数占总数的27.9%,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人数占总数的49.4%,所以,总的来说,居民对三大社区健身路径的设置情况的满意程度不高,设置情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将军街道的三大社区的健身路径安放点分布较均匀,但种类不足,数量少,人均占有量低。
2.将军街道的三大社区居民对健身路径的认识不足,利用频率较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将军街道的三大社区居民对社区健身路径设置的满意度不高,路径设置的缺陷,严重制约社区体育的发展。
(二)建议
1.社区应使每一个社区居民了解健身路径的具体情况,包括使用价值、安全隐患等,促使社区居民进行体育锻炼。
2.社区安装健身路径时,要充分考虑地理位置、覆盖范围、分布以及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对社区居民进行初步的定位,安装充足且适合的健身路径。
3.社区应该充分的利用健身路径组织个种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鼓励不经常锻炼的人群积极参与,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4.每个社区中应该适当的增加3~5名专业的指导人员。
参考文献:
[1] 姜莹莹.城市社区健身路径工程使用评价[J].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
[2] 王凯珍,阮云龙.新世纪中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
关键词: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模式;路径
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全民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基于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建立充足的体育健身场地,并提供足够的设施以,提高全民健身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还应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逐渐实现我国不同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均等化。使得全民健身实至名归,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一、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模式
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依靠于政府对于公共资源的利用。因此,其实现模式为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两种。其中,公共财政水平是政府能力的体现,对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具有支配性作用。其核心内容是实现国内人均财政收入均等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通过直接的健身器材和设施供给实现公共体育的均等化。其具体内容包括实现公共服务的标准化模式是指中央和上级政府制定公共服务设备、设施和服务的统一标准, 并按标准进行公服务设施的统一化。各国经济发展和体育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在公共体育均等化模式的选择上应具有差异。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应选择最低标准的公平模式。该模式是在既定原则基础上,通过经费保证与智能分工的结合为民众提供均等化设施和体育服务体系。总之,我国全民建设过程中,服务均等化模式选择最低标准模式具有可行性,符合我国地域发展差距大、全民体育观的渗透程度不高等特点。
二、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路径探索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路径应从中政府职能是实现和加强、公共服务意识的提高等方面入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公共服务职能
全民健身公共体育隶属于公共服务范畴,其主体为政府职能部门。在我国,传统的政治观念造成政府的服务意识浅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缺失。随着政治改革的进行,政府应意识到服务体系建立的重要性,摆正自身位置。致力于在社会中建立服务型政府。因此,为确保公共资源供给,政府应正确认识自身职能,以发挥其在全民健身均等化中的作用并致力于建立多元化的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项目,推动全面健身的发展。
(二)确立均等化服务内容标准
“均等化”全民健身模式的形成其重要基础在于民众如何认识“均等化”标准,政府如何将标准化的“均等化”服务提供给民众。在最低标准模式下,均等化服务内容标准应以民众的公共需求为基础,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能力需求。为促进全民体育健身,在社区及农村成立小康体育村,提供完善的、免费的体育器材。针对社会团体开放体育场馆,尽量提供均等化的体育场馆面积,并根据当地民众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三)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发展
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大是我国经济的主要特点,这一特点使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发展受阻。因此,实现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根本途径在于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尤其是各地区体育发展差距。政府应为发展地区施用一定的经济辅助,但要在城乡公平、经济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以免出现不合理现象,对公共体育全民化的实施产生消极影响。对于我国来说,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最终途径在于提高公共体育的地位和作用,使公民获得切身利益,促进全民体育的发展。当然,城乡经济发展的不统一现象在我国具有长远的历史,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长期的过程,是民众能获得体育锻炼的乐趣与体育资源共享的权利。
(四)逐渐完善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机制
公共体育是全民项目,应具有广泛性特征,基于此,公共体育应致力于实现内容丰富、地域广阔等特点,实现真正意义的无差别性。完善我国体育服务项目的机制需要相关人员将其均等化作为前提,并且了解均等化的具体目标及途径。其中,其核心在于公共在体育资源的保障。相关部门要通过调查对公共资源需求进行分析,通过具体的评估方式促进公共资源的均等化,提高其利用率。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资金支出的合理性是其主要任务,确保资源的建立和利用,在此基础上完善健身服务体系,资金转移支付制度是目前政府部门的主要政策之一,其具体内容包括资金数额确认,根据地区经济差别确保运行方式的合理性,并对相关措施予以完善,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促进全民体育健身,提高国民素质。
三、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民健身不仅成为一种口号,而且成为一种受民众欢迎的锻炼模式。全民健身有利于提高民众的身体素质,但在一些地区,受限于经济发展和观念问题,体育发展水平具有不均等性,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为实现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均等化,首先转变公共服务职能,加强政府部门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干预作用。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总之,民众对于体育的认识已经转变为个人权利诉求阶段,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使民众的权利,具有必然性。文章分析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均等化的建立过程,旨在提高我国民众对公共体育锻炼的认识,提高公共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作者单位:华东交大通大学)
参考文献:
[1] 黄继珍.资本视角下的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5).
一、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随着近年来新课改的推动,小学体育教学在进行身体素质的培养过程中,还要求抓好相应的德育教育。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体育教师和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对于教师而言,其在教学中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相应的工作态度会影响到德育教育的具体效果,学生通过教师的工作态度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如果教师的工作态度是积极的,那么相对应的就是学生会学习到积极的态度,从而对学生的心理方面产生一定的引导性。另外,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德育发展,比如,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学,会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发展,反之,则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方面的障碍,从而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发展。
其次,体育课堂内容和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体育课堂内容与德育教育之间具体十分紧密的联系。比如,在田径等运动项目当中,学生经过相应的课堂练习之后,会有助于意志力的锻炼,并且在坚持的过程中,学生相应的忍耐力会不断得到提高。在相应的接力赛当中,学生之间在进行互动,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从而树立学生的责任心;同时,在接力赛当中,会涉及到一些规则在其中,学生通过比赛能够意识到规则在比赛当中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公平的原则对于我们来说存在的意义。另外,在相应的体育课堂当中,教师在对我国体育历史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会对我国最开始的那段体育历史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能够意识到民族荣誉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积极向上,最终会进一步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再者,体育教学评价和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小学生学习当中,各项潜能都未被激发,而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对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定的评价,以此来作为对学生学习进步的激励手段。在相应的体育课堂中,教师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在体育课堂上,部分学生由于性格的原因,不敢对一些运动进行挑战,因此也就导致在课堂中表现不佳,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若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适当地进行鼓励,并对取得的成绩给予一定的表扬,就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二、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分析
对于小学生而言,体育教学离不开德育教育,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德育教育。
第一,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体育教学作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因此,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需要渗透相应的德育方面的教育,以此规范学生的言行,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例如体育课堂中,集合时要向老师问好、敬礼,下课时要对老师说“再见!”这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在生活当中的礼节,从而为学生的文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教师在相应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意志方面的培养。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相对年龄大一些的孩子来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面对一些有难度的事情上,总是在做到一半的时候就放弃了,例如:长跑过程中,学生由于体力原因,当感到疲惫的时候,就会坚持不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意志力的形成。对此,教师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加强对学生意志力方面的培养。
第三,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团队意识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团队意识进行一定的培养,例如:在体育课堂上,可以通过足球比赛或者篮球比赛等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德育教育在当前是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应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相应的德育教育。这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月霞.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研究——以牙克石市免渡河小学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18):83-83.
[2] 周燕丽.刍议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A版,2013,(12):162-163.
[3] 荐桂红.刍议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成功(教育版),2012,(20):247.
[4] 朱英鑫.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24):149.
摘 要 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新时期党的一名领导干部,要时刻听从党的指挥,认真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自觉在“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上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时刻提醒自己要切实做到“深学”、“细照”、“笃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 弘扬 焦裕禄 精神 践行 “三严三实” 教育
当前,按照中央要求,正在全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教育。作为一名煤炭企业工会组织的领导干部,我一定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与践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相结合,自觉把“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贯穿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一、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必须做到“深学”
焦裕禄精神内涵丰富,并随着时展而赋予新的内涵,但其实质从未改变,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一点一滴地深学焦裕禄的事迹,一字一句的学习焦裕禄的言论,以思促学、以考促学,真正做到触及思想、触及灵魂。学习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是探求就理、“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做到心中始终装着职工群众,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必须做到“深学”。深学就是对照焦裕禄精神,积极参加“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把学习放在首位,深入学习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中央、省、市各级会议有关“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安排部署。深刻理解其精髓实质,加强党性修养,着眼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增强实干精神,学习和党的纪律规定,学习工会专业知识,学习如何做好工会工作的相关知识,不骄傲、不自满,虚心学习借鉴全国模范工会组织的先进做法和经验,不断创新煤炭企业工会工作。
二、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必须做到“细照”
当前,全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焦裕禄精神体现了“三严三实”的本质要求,他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就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必须做到“细照”。细照就是要把焦裕禄作为立身立行、立言立德的榜样,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首先要照一照修身严不严的问题。党性修养、理想信念是否坚定,道德境界是否高尚,是否拥有强烈的担当意识和担当精神,是否敢于担当责任、直面矛盾,是否善于发现问题、化解矛盾。通过细照,发现自身差距,通过学习先进,迎头赶上。总之,是要着力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其次要照一照用权实不实的问题。看一看自己是否是在按规则、按制度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利,用权的出发点是否是坚持了用权为民这一宗旨,是否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用权上是否做到了遵守党纪国法、为政清廉,是否做到了严格按制度办事,按规矩用权;其三要照一照纪律严不严的问题。做到手握戒尺,心存敬畏,不失节,不逾矩,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经得起职工群众监督。通过深入查摆自己在修身、用权、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按照边学边查边改的要求,高标准、严要求,逐条梳理、逐条整改,坚决扫除思想障碍,坚决抵制歪风邪气,进一步坚定群众立场,大力弘扬新风正气,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推进工会工作上台阶。
下面我围绕“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这一主题,结合自身的思想认识和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深入
今年3月以来,先后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做人要实;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的讲话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是高度契合的,为教育实践活动推向深入指明了方向。首先,群众路线的主题是为民务实清廉。近年来,我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城市管理、建设等业务工作上,但是与群众联系时间少了,到群众家里少了、和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关系不是那么紧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重拾群众路线这个法宝,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像回家一样进农家,像亲人一样和群众坐一个板凳,重建“鱼水交融”的党群干群关系。其次,焦裕禄精神的实质,就是为民务实清廉。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党的宗旨,是历久弥新的生动教材。这次在兰考调研时指出,要重点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焦裕禄精神的内涵,从根本上讲,它集中体现在为民、务实、清廉三个方面,揭示了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新内涵以及对群众工作的新要求。再次,“三严三实”的实质,同样是为民务实清廉。我现在的种种问题,都与修身、用权、律己不严,谋事、做人不实有关。“三严三实”的要求,从党性修养、道德情操、为政之要、为人准则等等方面,作出了深刻而简明的阐述。不仅囊括了党对领导干部的所有要求,也饱含着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所有期盼。
二、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是查找和整改“”问题的关键
聚焦“”问题,对照焦裕禄精神和“三严三实”的要求,本人问题不少。一是学习抓得不紧,对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不强,静下心来认真研读的学习较少,存在泛泛学习、走过场、流于表面等情况,学习内容不系统不全面,不深不透,满足于过得去;二是有时性子比较急,工作中存有情绪化因素;三是有时开展工作,没有亲力亲为,而只是打打电话发号施令,同时还存在?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四是对职工的批评教育没过多注重方式方法;五是对部门布置工作多、交流谈心少,提要求多、关心帮助少。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以“三严三实”作标尺,以焦裕禄精神当镜子与大家一道端正态度、坚定信心,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以积极的形象投入到活动中去,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是加强城市管理的需要
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的意义
1.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STSE教育中所涉及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关心社会的意识,以及以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等,这些都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在物理教学中需要充实的重要素质教育内容.
中学物理教育是青少年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适当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新发展、新成就以及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如:现代静电技术、红外遥感技术、光纤通信、激光的应用、超导体的应用、磁悬浮列车、系列运载火箭以及神州系列载人飞船等,加强学生对现代物理知识的了解.
1.2社会发展的需要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虽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它除了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巨大深远影响外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手机通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电磁辐射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的健康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开展STSE 教育,使受教育者明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促使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沿着健康的道路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1.3学生发展的需要
我们的世界正不断地被科学技术改造着.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已摆在或即将呈现在学生面前.唯有全面而正确地认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从事发明、创造,才能对社会进行有效地组织与管理.STSE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环境中的应用,要形成受教育者的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而这种素质其中包括环境意识、环境知识与技能、环境价值观与态度,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等,最终形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模式.
2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的原则
2.1客观性原则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客观的,科学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STSE 把人类、自然和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环境科学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来进行教育.
2.2理智性原则
STSE 教育也是一种理性的教育.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都要经过严谨的理性思考;决不允许信口开河、人云亦云、主观随意.STSE 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克服自己的任性、随心所欲、意气用事等毛病,养成理性思考的好习惯.
2.3实践性原则
STSE 教育的思维过程,必须从实践出发.在科学活动中,学生从所观察的事物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从而得到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运用工具和实验方法,培养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一定的创造能力.因此,STSE 教育是实施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2.4发展性原则
现代科学技术的本性是不断进取.而这也正是 STSE 教育应该培养,也能够培养的重要品质.STSE 教育注重知识的应用,注重科学技术对社会的积极推进作用,更应注重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STSE 教育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由“谈”科学到“做”科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尤其在学生非智力方面).
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的方法
3.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
课堂渗透课——以国家教材中的物理知识为框架,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共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方法.
STSE教育作为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思想,在现行的教材中并不都以一种显现方式存在的,也有隐含教材中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还要在教材中去努力挖掘、精心组织,有时要大力地创造和突破.如“想想议议”、“家庭实验室”、“走向社会”等.同时,教师应从教材中寻找STSE教育的结合点,应注意积累一定的科学史话、科技信息、科研成果等资料,以备教学之需.促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丰富物理情境中,达到增长知识、领悟方法与训练物理思维过程的目的.例如,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教材中所列声音危害的等级时,学生会发现最强的噪声竟然来自于人类引以为荣的先进机器和设备,而这些正是人类科技发展的可喜成果.此时,教师应抓住机会,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人类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也伴随着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从而引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关系的激烈讨论与积极思考,这就是STSE思考.
3.2在科技活动中加强STSE教育
科技活动课——以所学知识为参考,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各种科技活动(如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问题、小讨论等).
科技活动课按课堂教学进度,一般以课本小实验、小制作为主,老师也可增加一些探索性和设计性的小实验、小制作等.鼓励学生利用身边条件,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地做一些课外制作或实验.让学生在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的同时,也能用物理知识进行再创造.教师在活动课进行引导与点拨,利用布置课外小实验、小制作等“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然后交来“作品”,老师在下一次活动课安排“制作讲评课”.同学们进行成果展示,老师有目的地对一些“作品”进行评价,学生会从不同的“作品”中获得启发、学到意想不到的知识.这样,使得课堂内外结合,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以激发学生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品质.例如,在(教科版)八年级上册《光现象》“小孔成像盒”的制作中,同学们将小孔做成各种形状,有圆的、方的、三角的、细缝的以研究像的变化规律,也有的做成多孔以研究成像的异同,还有将小孔做成大孔以研究能否成像.学生的智慧汇集起来,就将小孔成像盒做成了一个极具研究特色的物理课堂实验仪器,不仅拓展了探索的领域,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大的长进.
3.3在研究性学习中丰富STSE教育
研究性学习——围绕与物理相关的现实问题进行专题研讨.研究性学习结合物理教学内容,以“家庭实验室”和“走向社会”为出发点,引导或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观察与调查活动,了解和体验物理知识在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引发一些对科技与社会问题的思考,并写出简单的观察、调查报告或小论文,以出黑板报、开展研讨课的形式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调查、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作者:柴世超 马海畅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村比重较大,解决好广大农民参与全民健身难题,也是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关键,早在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群众体育“十一五”发展规划》这也为农村发展健身路径工程奠定了法律基础,紧接着1996年广州市体委、体育科学会根据我国国情,在吸取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研制了我国第一条全民健身路径(以下简称“路径”)并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投入使用。
16年来“路径”作为集公益性、健身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健身形式,对我国全民户外健身活动的开展和大众健身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也为全国其他地区发展健身路径工程提供了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尤其在新农村建设这个重要时期,农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尤其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对健身追求强烈,这为健身路径工程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市场需求。健身路径作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参加健身的重要途径,将是探索增强农村居民体质和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的切实有效方法,必将发挥重大作用。建身路径工程的发展很好的解决了,农村居民对参加一体育健身场地器材的强烈需求。并且具有投资小,占地少,普遍性强、趣味性多等特点,能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健身需求。
健身路径工程是探索新型农村体育发展体系的主要步骤。笔者认为健身路径工程项目应遵循“实践需要与理论指导并举、实践需要与创新开展结合、实践需要与全面参与共进”的实践需要理念,发展该工程要一点带线,一线促面,搞好试点,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善于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发展,敢于打破形式口号”高于“实践行动”的旧的发展格局,并不断创新发展形式,为全面推广新形势下发展健身路径工程引领航向。健身路径工程是探索发展新型农村体育健身体系的长效机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状况也随之改善,农民的身体素质本应得到提高,但根据卫生部近几年对我国农村农民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发现,我国农民身体素质明显下降,特别是农民中“三高”的人群不断增加,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也充分说明农村的走、跑、球类、武术等原始的基本健身方式受场地,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已不能满足农民健身强体的需要。发展新形势下健身路径工程将会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更加多样的锻炼场所和器械,在很多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在农村体育场地的不足,其具有的全民性、普及性、科学性、趣味性等特色,是其必然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探索发展和建立新型农村健身体系的长效机制提供了方向。
通过发展健身路径工程,增强农民体育锻炼的主动意识,健身路径这个有型载体无疑将是强健中华体魄的里程碑,从而推动全民健身,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把健身路径工程的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体育的新途径,是从新农村建设课程设置改革、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入手,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以增强农村居民的体质健康为根本,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农村体育的蓬勃发展为目的,坚持特色,发扬创新,探索以实践促发展的新型农村居民健身体系。从健身路径工程和新农选材的良好效果几年来,训练和比赛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科学的选材。但现今的选材和以往又有所不同,特别是95后运动员的选材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及心理、生理特点和文化知识重新设计科学合理的系统的选材方法。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邢台市市区内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中的软、硬件建设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邢台市市区内全民健身路径使用与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邢台市市区内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取得了一定范围的发展,地域发展趋向平衡,但还不稳定。健身环境与文化建设之间发展还不和谐;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基本上不能满足是民健身需求;全民健身活动宣传力度还不够深刻;有关法规政策还不完善。为此,在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为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建议。要解决目前社会体育发展状况,推进全民健身路径稳妥发展,重要的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将工作重心从以建设为主转化为以使用、管理、提高为主,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关键词 全民健身路径 可持续发展 配建项目
河北省是我国健身路径的全民健身示范工程重点省市,对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十分重视。就邢台市而言,我们实地考察了市区内的建设路径,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出了邢台市的建设路径发展处于不健康的发展轨道上,体育场馆少,锻炼人群年龄呈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迫在眉睫。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邢台市市区内各对群众开放的公园、健身广场、社区健身设施、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健身以及一些家庭健身活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通过计算机检索,并查阅图书、报刊,访问相关网站,以及近十年有关全民健身路径、群众体育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和文献。
2.问卷调查法
从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现状,对邢台市市区内健身地点的使用及管理状况进行调查,就邢台市市区内全民健身路径的社会效益、健身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发展对策等方面对市区居民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其中男性500份,女性500份。回收960份,回收率为96%,其中,有效问卷940,有效率为98%。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现状
1.全民健身路径人群对健身路径的了解和使用方法情况
健身路径的出现既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也有社会体育本身的原因[2]。全民健身工程实施以来,邢台市市区内的健身路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常参加锻炼的人群能够理解“健身路径”,但是还有少数人群不知道,或是没听过“健身路径”。这说明有关部门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还不清晰,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健身路径生产商在生产器械时在器械上都标注了使用方法,这是为了指导人们科学合理的使用健身器械,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然而,调查显示,只有将近35%的人是按照器械使用说明进行身体锻炼的,其余人群只是随意进行身体锻炼或者只是随波逐流。这说明健身路径在人群的使用中还不能达到科学合理,健身器械的价值并未能被体现出来。
2.健身路径的使用时间和频率
从所调查的健身人员每天锻炼的时间分布看,邢台市市区内健身人群选择晚上进行锻炼的多,占65%;早上进行锻炼的人群少,约占25%;其余时间进行锻炼的约占10%。从所调查的健身人员的锻炼频率看,邢台市市区内健身人群利用健身路径锻炼2次以上的占到了70%,并且每次锻炼的时间达到30分钟的占到了80%,这说明参加健身锻炼的人多数属于体育人口。
3.性别、年龄、职业和学历特征
健身路径的建设作为一项实事工程,受到了人民大众的喜爱,在参与调查的全民健身路径的锻炼人群中,女性参与者的热情高于男性。从所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年龄是参与健身的一大影响因素,两级分化尤为明显,其中锻炼的人群以老人和儿童为主,而老年人又是参与锻炼群体的主体。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退休在家或是劳动能力较低,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健身活动,同时带着家里的儿童一起;中年人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的原因,在时间、资金和心理上无心进行健身锻炼。
(二)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的布局现状
实地考察邢台市市区内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位置一般选择在接近居民休息的区域内,大致可以分为居民生活社区、公园广场、企事业单位内、接近湖畔的位置。从所调查的结果来看,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的布局呈现出不均衡的特征,大型的健身公园或是广场远离居民生活区,例如森林公园。为此,邢台市市区内健身路径需要进一步完善布局现状,要求服务范围进一步覆盖居民区,争取人均使用率有所提高。企事业单位内的健身路径要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健身路径的样式可以多。接近湖畔的健身路径一定要做好安全保障,并要有创新的健身路径,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总之,健身路径投入使用后,一定要注意避免打扰居民、与环境不协调等问题。
三、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邢台市市区内的健身路径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又具有了一定的优势,健身路径种类比较齐全,健身路径的布局比较合理,健身路径的使用率还没有到浪费的局面等等。但是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人们对健身路径的理解不够透彻,健身路径的维修问题亟待解决,健身路径的使用不够科学等。
参考文献:
健身器械,很受伤
2011年12月26日下午,东城区安化北里小区的健身广场上,4、5个老人一边聊天,一边活动着四肢。几米開外的地方,就是上肢牵引器、转腰器等健身器械,无人问津。
“有现成的健身器械,干吗不用?”记者好奇地问道。
“好些器械都有毛病了,稍微一动,就‘嘎吱、嘎吱’响,影响别人休息。另外,也怕用着不安全。”64岁的王大爷对记者说。
在王大爷的指引下,记者看到,一台钟摆器的轴承部件開裂,摆动起来有些吃力;而8张腹肌板中,有2张的靠背木板已不知去向,只剩下光秃秃的铁架子。
“平时没有人维护吗?”
“没见有人管。”
在西城区长椿街东里社区—健身园地,扭腰器的底盘与地面已完全脱离,根本无法使用,牵引器则锈迹斑斑。在朝阳区小庄社区的健身广场上,几件健身器械自身虽无大恙,但周围停放着好几辆小汽车,俨然成了一堆摆设。而西城区广内街道的一处健身路径命运最为悲惨一健身器械已踪影全无。“坏了之后一直没人修,先是有人用来晒被子,后来收废品的人就给拆走了。”附近一位居民说。
在其他一些小区,记者也看到不少有不同“残疾”的健身器械。
有人用,少人管
2003年出台的国家标准规定,有活动部件的户外健身器材安全使用年限不得少于4年,固定部件式户外健身器材的安全使用年限不得少于6年。那么,为何在现实中户外健身器材多“短命”?
“有些是器材本身质量不过关。除此之外,日常管理不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北京国体世纪体育用品质量认证中心总经理助理李爽表示,从整个行业的调查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户外健身器材受损未达到设计使用寿命,与不按相关说明使用有关。
安化北里小区的王大爷也反映说,由于没有专人看管,有些人胡乱摆弄健身器械,一些调皮的孩子更是把健身路径当作游乐场,又踢又打。
事实上,关于全民健身路径设施的维护、管理早有规定。国家体育总局2000年的《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暂行规定》提出,全民健身路径实行“谁受赠谁负责、谁受赠谁管理、谁受赠谁维修”的原则,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作为捐赠方与受赠单位签订捐赠协议和责任书,由受赠单位负责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维护和管理。也就是说,全民健身路径由所属地管理,即街道和社区负责。
不过,在笔者所采访的社区、街道中,由于经费有限,几乎没有—个受赠单位能保证设专人管理、维护健身路径。“基层活儿多,就那么几个人,怎么可能忙得过来?”某社区居委会一位工作人员抱怨道。
民生工程需齐抓共管
我国第一条全民健身路径于1996年在广州诞生。截至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累计投入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6亿多元,资助全国各地建设全民健身路径1万多条,带动、引导各地建设全民健身路径16万多条。这些建在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大大改善了城乡居民的健身条件。
如何才能保证全民健身路径有人建、亦有人管,让这项民生工程持久地惠民、利民?
“关键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特别是区、县一级的政府。”北京市体育局群体处副处长朱宏表示,将努力推动区、县一级政府把全民健身路径的维护管理開支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这样一来,社区和街道才能建立起“随坏随修”的健身路径维护、管理机制。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认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既然属于公共体育服务范畴,体育行政部门就有监督管理的义务。因此,他建议,体育彩票公益金除用于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外,还应划拨一部分配套资金专门用于管理维护。
鲍明晓还表示,相关部门在户外健身设施的采购招标过程中,不仅要比较企业的产品价格,更要比较维护、保养等售后服务质量。他说,企业在全民健身路径的维修、养护多承担一些,既可体现其社会责任感,同时对其市场营销也大为有益。
岂能只建不管
自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全国已建成逾16万条全民健身路径。散落在公园、社区的体育设施,大大方便了老百姓在家门口锻炼身体。然而,不少地方存在全民健身路径“重建轻管”现象,一些户外健身设施建成后“一年新、两年旧、三年残”,不仅公共服务效益打了折扣,也影响了全民健身工作的整体形象。
一些地方的全民健身路径设施“短命”,或许有器材本身的质量原因,也可能有市民使用不当的因素,但说到底,相关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才是根源。
依据《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暂行规定》,全民健身路径实行“谁受曾谁负责、谁受赠谁管理、谁受赠谁维修”的原则,即全民健身路径应由所在社区和街道负责维护与查验,并指导居民妥善使用。然而,现实情形却是,社区和街道受人力、经费所限,无法保证专人专职管理,健身路径往往是用的多、管的少。缺乏日常维护和保养,使用寿命自然大为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