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安全工程管理专业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1 17:12: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安全工程管理专业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安全工程管理专业

第1篇

关键词:人畜饮水;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农村

1农村供水水源与水质情况调查

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地区多属山区、半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交通不便,村寨分散,文化经济比较落后,人畜饮水多采用地面水和地下水及降水。

地面水多采用江、河水及水库水。江、河水流速及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其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细菌含量亦急骤增高。山区谷沟水,流速较快,流量一般不大,水质较好。而水库水蓄水量受气候条件及农业用水影响较大,一年之中水位变幅大,水质一般较好,浑浊度较低。这是目前农村人畜饮水多采用的方式之一。

采用地下水时,水源与水位及地形、地质情况有关。因为地下水分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泉水。浅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近,短时间内大量取水时,水位急骤下降,限制供水量。水质易受地面污染物污染,与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浑浊度较低,一般无色,硬度偏高,部分地区铁、锰含量超标。深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远,水量充沛且较稳定,水质大多无色透明,细菌含量通常符合卫生标准。但往往硬度较高,铁、锰、氟化合物含量超标。泉水水量因地形、地质情况差异很大,水质较好,常含与地层有关的某些化学元素

降水因不同地区降水量各异,水质好坏与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及收集方法有关,为缺水山区的唯一水源。很多地方基本上就是雨季采用水池、水窖等蓄集降水,以供人畜饮水之用。

2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的若干问题

保障饮水安全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农村人畜饮水工作需要把提高供水保证率、改善水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放到第一位。

2.1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性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威胁,加上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由于受资金的制约,饮水标准得不到改善。另外,居民点到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大,过去修建的饮水工程大多为水井、水窖、水池等小型、分散工程,供水保证率低,遇到连续干旱就会重新出现饮水困难。有不少农村居民直接从江、河、库及坑塘中取水饮用,这些水相当一部分水源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近几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饮水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水质达不到规定的标准。饮水不安全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威胁。所以,农村饮水安全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样的水才是最安全的呢?首先应了解饮用水的水质要求。

2.2对农村人畜饮水的水质要求

为使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供水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水质标准包括物理性状、化学性状、毒理学及细菌学四大类指标。

水的物理性状包括浑浊度、臭和味等各项指标。要求水质从感观上对人体无不良刺激;水的化学性状包括pH值、总硬度、铁、锰、铜、锌、挥发酚等各项指标,水中铁、锰、铜、锌等超过一定限量时,将会使水发红发黑,产生异味、异臭,水烧开时产生沉淀,为生活用水所不宜。在农村最常遇到的是地下水含铁、含锰和硬度过高,这时需采取除铁、除锰措施。而降低水的硬度则比较困难,在农村中无法实现,遇到此情况只有另择水源;水的毒理学指标包括氟化物、铝、砷、氰化物等有害物质,超过卫生标准时将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含氟量过高的水,不宜作生活饮用水;水的细菌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通过消毒措施,使水质达到流行病学上要求的安全。

2.3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的几点措施

2.3.1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水源布局一定要合理,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水量,又要考虑水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一些高标准的水源工程,保证群众在特大干旱年份有水吃。要十分珍惜深层地下水资源,确需开采深层地下水时,一定要做到采补平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2保证工程的可持续性。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和标准,建设资金要充足,工程要配套,质量要达标。在选择工程方案时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根据群众的意思选择工程形式和建设方式。

2.3.3注意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水量水质并重,防治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一是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特别是要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二是加强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对于具备集中条件,但目前供水设施简陋且饮水不安全的地方,可以建自来水工程,对水源受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更换新水源,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增加水处理设施,在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造散式供水工程,对于列入移民计划的村庄,可先修建一些临时供水设施。

2.3.4加强水质检测建设。为保证饮用水水质,应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检测。在农村人畜饮水可靠性方面,也就是保证水的供给不受影响上,必须在工程建设上,应采取以下措施:

取水建筑应尽量简单可靠,以地面水为水源时,可修建小型水库、河床式取水建筑物、岸边式取水建筑物、渠道涧槽引水、管道引水等。以地下水为水源时,采用大口井、机井、地龙(渗渠)等。采用何种形式,按各地水源、地形等情况决定。在采用沉淀池、过滤池等净水建筑物时,应力求简单适用,尽可能选用当地材料,以减少工程造价。在建造水窖、水池、岩槽、配水管网等输、蓄、配水工程时,农村尽量选择树枝状的管网布置方式,管网中尽量多设置调节建筑物,尽可能利用地形建高位水池。平坝地区则需建水塔,使管网内经常保持20~30m的压力水头,以保证连续供水,并尽量选用常用规格的管道、管件。

3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管理

3.1建立管理责任制

根据198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水利电力部《关于农村人畜饮水工作的暂行规定》中指出:“各种饮水设施,谁建谁有,谁用谁管,所有权长期不变”。所以,根据工程所有权的明确归属,应建立明确的管理责任制。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应根据工程大小和受益范围,建立管理机构和配备专管或兼管人员,对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集体举办或联办饮水工程,也可承包给有专门技能、工作责任心强的个人进行管理,签订承包合同,明确责、权、利,做到奖惩分明。乡镇供水工程,应由乡镇水利管理站以企业的形式直接管理,社员个人所有的水窖、水池由本人管理。管理机构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水源保护、工程维修、用水制度、节水措施及水费征收等内容的规章制度或乡规民约。除个人修建的人畜饮水工程外,一律要征收水费,收费标准可根据工程养护、设备更新以及人员工资等开支情况确定。乡镇供水工程,在自求平衡的原则下制定,乡镇企业生产用水的水费标准,可略高于生活用水。联户修建的工程是否收费,由他们自行决定。

3.2工程管理

3.2.1取水工程的管理取水工程包括引水渠、管道等,引水渠、管道应经常进行检查,发现漏水应及时处理。取水口的污物应经常清理,防止进入管道,造成阻塞。排砂孔应定期冲砂。冬季还应防止霜冻损坏管道。一般采用的防冻措施是打开水龙头,让水流畅通,多余的水可放进调节水池内,防止浪费。

3.2.2净水工程的管理净水工程在整个工程系统中不可轻视和一部分,为了保持水质良好,过滤池中的砂、碎石填料,每年应清理一次,并按级配要求重新装入新料。沉淀池要经常清淤或冲洗,特别是雨季引水,应防止大量泥砂进入管道,水渠。

3.2.3配水工程的管理供饮水用的水池,应保持不垮不漏,在运行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开敞式水池,要经常清理池中的污物,池底每年清淤一至二次,并防止牛马牲畜直接在池中饮水,保持水质卫生。

3.2.4供水设备的管理供水设备主要包括闸门、水表、水龙头及水泵、电机等。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漏水或螺丝松动要及时维修,防止工作失职,影响正常供水。水泵及电机等重要设备,要严格按规程操作。

3.3水质监测管理

给水工程投产后,必须经常化验水质,以确保供水安全。

3.4管网的养护管理

第2篇

保险与风险

保险源于风险的存在。中国自古就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幅”和“未雨绸缪”“积谷防饥”的说法。而从法律角度来看,保险则是一种合同行为。投保人向保险人缴纳保费,保险人在被保险人发生合同规定的损失时给予补偿。

风险管理是指面临风险者进行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以减少风险负面影响的决策及行动过程。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现实生活中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无论企业还是家庭,人们都想出种种办法来对付风险。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风险管理的一条总的原则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安全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于事故风险的风险管理。对纯风险的处理有回避、预防、自留和转移等4种方法。

回避风险。这是指主动避开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适用于对付那些损失发生概率高且损失程度大的风险。如:无氰电镀的技术,就完全回避了氰化物中毒的风险。

预防风险。是指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的严重程度。对于安全管理来说,是指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两种手段。

自留风险。即: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非理性”是指对损失发生存在侥幸心理或对潜在损失程度估计不足,从而暴露于风险中;“理性”是指经正确分析,认为潜在损失在承受范围之内,且自己承担全部或部分风险比购买保险更经济合算,这适用于对付发生概率小,且损失程度低的风险。

转移风险。是指通过某种安排,把自己面临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方,通过转移风险而得到保障。保险就是转移风险的风险管理手段之一。

风险管理和保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保险学中关于保险性质的学说是风险管理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风险管理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保险研究的深入,风险管理学后来的发展也在不断促进保险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在实践中,一方面保险是风险管理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另一方面通过提高风险识别水平,可更加准确地评估风险,同时风险管理的发展对促进保险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保险的分类

保险分类的方法主要来自保险公司内部业务工作的实践,也来自对办理保险进行财务控制的立法影响。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对保险分类也不一致。

按照保险的实施方式分类,可把保险分为自愿保险和法定保险。自愿保险是投保人和保险人在平等互利、等价有偿和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保险合同而建立的保险关系。法定保险又称强制保险,它是由政府颁布有关的保险法规,凡在法规规定范围之内的单位或个人,不管愿意与否,都须依法参加保险。

按照保险的对象分类,可把保险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财产保险是指以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是以有形或无形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类补偿性保险。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此外,国际上还有一种分类方法,把保险划分为“寿险”和“非寿险”两类。所谓寿险,仅指与人的生存和死亡有关的保险,其范围较人身保险为窄;而非寿险则比财产保险广泛,除包括各种财产保险之外,还包括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等。目前,世界保险费统计就使用这一标准。

按照保险保障范围分类,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人身保险4大类。这里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信用保险实际上是保险人为被保险人向权利人提供的一种信用担保业务。它又分为两种,凡投保人投保自己的信用的为保证保险;凡投保人投保他人的信用的为信用保险。

按照保险关系的层次分类,可分为原保险和再保险。按照保险经营的目的分类,可分为盈利性的商业保险和非盈利性的社会保险及政策性保险等。

财产保险

财产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按保险合同的约定对所承保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

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保险业务。以物质形态的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作为保险标的的,常称为财产损失保险。以非物质形态的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通常是指各种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但只有根据法律规定,符合财产保险合同要求的财产及其相关利益,才能成为财产保险的保险标的。

损失补偿原则是财产保险的核心原则。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有损失,有补偿”;二是“损失多少,补偿多少”。坚持损失补偿原则,—方面可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可防止被保险人通过赔偿而得到额外利益,从而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

重复保险分摊原则也是由损失补偿原则派生出来的。重复保险是指投保人就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向两个以上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保险。在重复保险的情况下,当重复保险的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而被保险人因发生保险事故向数家保险公司提出索赔时,其损失赔偿须在保险人之间进行分摊,被保险人所得赔偿总额不得超过其保险价值。常用的分摊方式有保险金额比例责任制、赔款限额比例责任制和顺序责任制。

人身保险

人身保险是指以人的生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当被保险人发生死亡、伤残、疾病等事故或保险期满时给付保险金的保险。人身保险的保险标的为人的生命或身体。当人的生命作为保险标的时,保险以生存和死亡两种状态存在。人身保险的保险责任包括生、老、病、死、伤、残等各方面,这些保险责任不仅包括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遭受的意外伤害、疾病、衰老、死亡等各种不幸事故,而且包括与保险人约定的生存期满等事件。

人的需求的条件性及变动性,决定了人身保险险种的多样性,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要求,从各个角度,可有不同的分法。按照保险责任的不同,人身保险可分为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及实施原则

工伤保险亦称职业伤害保险,是对在劳动过程中遭受人身伤害(包括事故伤残和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的职工、遗属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实行工伤保险的目的,在于预防工伤事故,补偿职业伤害的经济损失,保障工伤职工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水准,减轻企业负担,同时保证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工伤保险的实施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其实施原则如下:

强制性实施原则。是指由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强制企业实行工伤赔偿,并依照法定的项目、标准和方式支付待遇,依照法定的标准和时间缴纳保险费,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无责任赔偿原则。又称无过失补偿原则,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工作过程中遭遇工伤事故后,无论其是否对意外事故负有责任,均依法按规定标准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3篇

关键词:农村 饮水安全工程 管理模式 长效机制 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近几年,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和政府部门的充分关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当前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为了切实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要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工作,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工作,建立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长效机制,从而确保农村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我国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责任落实不清

由于我国农村饮水工程主要是按照民办公助的原则,由政府出资、农民投资投劳修建起来的。且所建成的水利工程设施都归属与当时的公社或生产队以及集体所有,由受益村集体组织负责管理。自我国农村开始实行土地以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逐渐退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没有集体经济组织依托的集体,从而造成工程产权模糊,维护管理责任难以落实,逐渐形成无人监管的状况。1.2 饮水工程的供水成本过高,运行经费缺乏健全合理的保障机制

由于农村饮水工程单个工程规模小,供水量少,制水成本相对较高。目前大部分农村饮水工程由于水价标准低、收取困难,所收水费只能维持工程的基本运行,无法提取折旧费和修理费。由于没有稳定的维修养护经费来源,当工程、设备需要维修甚至大修时,无资金保障,从而造成工程带病运行或报废,不仅影响了工程的经济效益,也制约了工程供水条件的改善和服务水平的提高。1.3 工作人员的专业结构参差不齐,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很多供水站和供水厂并没有严格按照水利部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实行定岗和定编,在行政管理方面,由于管理人员过多,且人浮于事的现象较为严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程供水成本。另外,由于供水站的专业人员不多,工作人员的专业结构参差不齐,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较低,不能满足时代对工作人员专业技术的高要求。目前农村水厂管理人员中,除少数经过专门培训外,多数还缺少专业技术培训,特别是单村供水工程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业务素质较低,不能适应工程日常管理工作要求,更没有建立技术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落实管理职责,分工明确

对于当前农村地区饮水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工程产权模糊,维护管理责任难以落实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实行农村集体管理的方式来加强管理,即农村供水工程实行村集体管理,工程维修运行费用由村集体负担。在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要用水户参与进来,使农村供水管理过程公开和公正,在村领导的领导下实行民主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村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县水利局和乡镇水利站为主的基层服务体系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经验交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进行行业指导与服务,从而使工程性质及管理职责相对明确,提高了供水效率,使经费得到很好的保障。

2.2健全和完善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按照全成本合理计算“理论水价”,制定水费时考虑用水户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水价并计量收费。对水费收入确实不能维持正常运行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议给予补贴,列入当地的财政预算。并且适当增加管理经费,充实技术力量,配备必要的管理设备,提高实施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以适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规模实施对项目建设管理的要求。地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做好调研工作,制定农村饮水水价的指导意见,并在意见中必须明确农村饮水工程用电的电价收费标准,税费的范围,如集体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增值税、集体企业土地使用税和其他印花税等,对于农村地区来说,供水站要采取弹性的价格机制,使农村水价维持在合理的范围,从而逐步建立符合本地区的水价形成机制。2.3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配置精简高效的专业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努力降低运行成本。定期组织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或者组织各种技能比赛的方式,提高专业技术素质与管理水平。鉴于农村饮水工程规模一般较小,但涉及机、电、管路安装及建筑等各个专业,管理维护专业性强的特性,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对乡镇、村级供水厂提供管理、指导、服务的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的方式,为基层提供农村供水技术培训、维修、水质检测等技术服务,及时解决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结束语: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关乎千家万户群众利益的德政工程。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相关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建立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长效管理机制,从而在推进我国农村供水改革与实践健康发展的同时,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甘泉;;谈新乡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J];河南水利;2006年10期

[2] 周琳博;颜雷;;对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的几点探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年12期

[3] 李莉;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与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第4篇

关键词:饮水安全;安全工程;运行管理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概况分析

新时期下,农村饮水安全一直受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国家也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对此进行合理化管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民对于饮水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农村饮水安全性不断提升。但由于农村生活习惯普遍粗放化,污染排放与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再加上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使周围的河流与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加剧了浅表水和地下水源水质的污染程度,氟含量严重超标,给整个农村日常饮用水安全带来隐患。

2制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运行的几个方面

第一,用水理念的制约。农村开展饮水安全工程的开展,受限于农村人口用水理念的制约,部分农村地区在进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时,对于饮水工程的安全性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地区的饮水安全管理机制依旧存在较大漏洞,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我国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设上任重道远。第二,从工程管理方面分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体制建设不完善,管理制度不规范、监督体系不健全是影响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农村饮水工程一般都在农村地区开展,这需要当地居民的协作,而受限于整体受教育程度与饮水安全理念、地域性的差异等问题的存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开展困难重重,会遇到专业性欠缺、管理工作开展困难等问题,除了管理体制方面的因素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工程建设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管理问题,这是因为一个工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想有效发挥作用,应符合工程的建设标准,但部分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缺乏,无法达到饮水安全的建设标准化,大大限制了农村饮水工程的长效发展。第三,从工程水资源利用率方面分析。农村相比于城市总体的发展较为落后,以往,在没有使用自来水时一直都是依靠于井水或者是地下水来保证农业生产和自家的生活用水,而这种粗放式的生活方式,大大影响了饮水工程建设完成后的使用量。此外,由于重建轻管和服务意识不强的现象普遍存在,而饮水工程的建设需要消耗一定的资金,在收缴费用时,若责任主体不明确,宣传工作不到位,水费收缴困难,工程后续运行无法保障,水质安全管理和监测工作得不到保障,农村饮用水工程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其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受到影响。

3构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的策略

3.1规范管理制度、强化监督体系

因地制宜,结合农村的具体情况,严格按照上级政府、单位的管理准则,充分意识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体系建设,创新运行管理机制,注重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可行性,加强规范化管理,做好管理制度的完善,增强服务功能,建立健全维修和安全操作规程,保留生产全过程的计划系统、原始记录和统计分析数据,确保管理工作的安全、高效,保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可持续健康发展。对各级管理人员、管理站、管理档案、安全工程应急预案做好制度上的管控,遇到问题做好排查整改,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规范管理,实现农村安全饮水管理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3.2加强工程单位人才培训、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

人才是工程开展的核心,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中,确保长效机制的运行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参加工程单位人才多元化培训,加强其专业知识、实用技术、规章制度的学习,注重其专业技能的提升,做好工程管理人才管理技能的培训,保证工程管理与工程运行的科学性,压实主体责任,强化监督考核,确保安全生产和正常供水的基础上,提高业务水平,逐步建立起一支维护管理服务物专业化队伍,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有力有效推进,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全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要素支撑。

3.3明确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权责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实际工程中,若相关权利、职责、利益因素没有落实到个人,没有做好权责的归属问题,会为后期管理、运行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只有做好工程的部署工作,明确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权责问题,才能确保工程长效机制的构建。为了让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必须明晰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的相关说明。

3.4强化饮水工程水源地的保护工作、从源头保障水质安全

从源头改善,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止水资源污染。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保护和监管工作,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人员可以不定期的对饮水源头进行水质普查,针对集中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的不同特点,对取水口、泵站、调蓄水池、水厂、输配水管网等分别划定保护范围,全面防治水源污染。当发现源头水资源出现污染时,就需要及时的进行问题的查找和解决。饮水安全工程的负责人员也可以加强水源保护重要性的宣传,使得每一位农民都能够认识到水源水质的重要性,进而使得农民在生活中积极举报那些污染水资源的现象。通过净化水资源来提升水质。对地下井50米以内的水质不定期抽查,及时的发现安全饮水范围内畜牧养殖与建设工厂的水源净化率。饮水负责人员可以对地下井进行水质检测,引导农民将生活中的垃圾按照规定进行统一归置,这样也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污染,保证供水稳定和水质达标情况

3.5做好水质监测工作、强化饮水安全的工程理念

水质监测是饮用水安全的关键步骤,相关管理人员要做好水质监测工作、强化饮水安全的工程理念,建立标准化的水质监测中心。化验各个环节的水源以及配备高级的水质监测器材,着力改造管网和水质交货消毒设施,优化水处理和水质检测新技术与新工艺,完善农村水源和水质监控监测体系,严格要求水质监测工作正常运行,实现相新设备的研发与推广,对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实施严格检测,保证生活饮水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确保水质监测的频率以及保证水质监测的数据的准确与安全性。

3.6各职能部门做好配合工作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工作不是一个职能部门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协作、做好配合,才可以完成,以水质安全为例,饮用水的安全需要环境、公共卫生、公安、土壤等多个部门共同监督、审查才能真正保障水质的安全,各职能部门缺一不可,环境保护部门能够防止垃圾污染水源、公共卫生部门可以优化农村的整体卫生面貌,减少对水源的二次污染、公安部门可以对危害工程建设的人员进行处罚。总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部门要强化与各职能部门的协作,为长效运行管理工作夯实基础。

第5篇

关键词:可持续运行;管理绩效;指标体系

从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良性运行,涉及多个部门的多项工作任务,需要县级政府充分做好各项协调工作,通过组织、技术、经济等多种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全力的支持,才能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高效运行[1]。因此,县级政府的工作成效,直接决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效果。而县级政府的工作成效,需要通过省级主管部门对县级政府的绩效考核来保证,并通过已建立奖惩机制,纳入到县级政府的政绩工作当中,提升县级政府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而要进行绩效考核,需要一套合理及易实施的考核指标体系。本文就的目的就是试探性的建立一套适合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可持续运行管理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

1建立考核指标体系的原则与依据

1.1建立考核指标体系的原则考核指标体建立包括指标体建选取与指标体建构建。考核指标体系是客观评价农村饮水安全供水状况、考核县级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绩效的标准和依据,要力求科学、全面,具有代表性与可操作性。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力求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整体性强。

1.2建立考核指标体系的依据本文建立考核指标体系的依据主要是根据国家及部门最新出台的关于饮水安全工程的标准规程、意见等,主要包括《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农经[2013]2259号)、《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SL689-2013)、《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水农[2011]197号)、《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07]1752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发改农经[2013]2673号)、《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水建管[2008]187号)、《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水农[2012]254号)、《水利部关于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水农[2014]189号)、《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水建管[2013]169号)等。

2可持续运行管理绩效考核内容

从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分析,根据相关规范、意见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初步可以总结得出,要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可持续运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考核指标进行考核。

2.1组织管理方面。这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只有明晰了工程的产权归属,确定了工程的运行模式,建立了合适的管理机构,配备了专业的管理人员,提供了现代化的管理设施,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及坚定的执行下去,妥善管理好工程的档案资料,才能够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顺利运行[2]。因此组织管理方面考核的内容有:①工程产权;②运行管理模式;③管理机构设置;④管理人员配备;⑤管理设施条件;⑥管理制度建设与执行;⑦工程档案管理。

2.2工程管理方面。要保证工程能够正常运行,必须确保工程本身的完好情况;而作为饮水的供给工程,必须配备相关的消毒、净化等水处理设备;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损坏等问题是否进行了维护维修;除此之外,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高低和管理手段的合理性也是保证工程自身正常运行的关键[3]。因此工程管理方面考核的内容有:①工程设施设备完好率;②工程水处理设备配套率;③工程维护维修率。

2.3安全管理方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水量的安全和水质的安全,而反映这两个方面的安全情况,涉及到如下指标:①水源保护措施落实情况;②自来水普及率;③供水水量保证率;④供水水质检测率;⑤供水水质达标率;⑥供水应急保证能力。

2.4经济与财务方面。任何一个工程的运行都与经济相关,作为公益性较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可持续运行,更需要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与充足的经费保障,保证水价的合理性及水费收取率,以及经过审计合理的账务账册[3]。因此该方面考核的内容有:①水价合理性;②水费收取率;③资金收支管理;④账务账册管理。

2.5群众满意度方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惠民工程之一,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要体现工程的社会效益,工程的建设及运行必须要使农民满意。根据工程的特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农民对工程的满意度:①供水质量满意度,这主要包括供水的水量、水质、供水压力、供水连续性等方面;②供水服务满意度;③积极参与度;④投诉上访率。

2.6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4]。要能够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可持续运行,必须使工程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水源保证能力;②工程保障能力;③经济保障能力;④专业化管理队伍配备情况;⑤政府护持力度;⑥政府监管力度。综合分析可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绩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建立考核指标时,再从六个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细化,这六个方面基本能够全面反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涉及到的因素。

3结论

本研究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针、部门的相关规范及指导意见,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上,根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公共产品属性,从群众满意度和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两个方向增加了考核内容,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更全面、更合理,这也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

参考文献

[1]丰景春,戚昌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绩效考核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8):85-88.

[2]王金枝.宁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绩效考核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4..

[3]杨梅茹.山东省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考核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0.

第6篇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直接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十一五”期间,西华县共解决了17.4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工程总投资7862.9万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5处,其中千吨万人工程7处,总供水能力21700吨/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任务的100.6%。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当地农村本小康的步伐,被群众称颂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西华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总体运行情况是好的,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有一些不足。其中产权明晰、管理责任落实,是工程良好运行和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西华县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二、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措施

1.积极推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业化管理体系建设

西华县政府了《西华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中健全了管理机构,明确了管理职责。成立了下西华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公室,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统一管理。

2.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机构

2012年根据上级通知精神,计划2012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监理水质检测中心,水质检测中心建成后由西华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公室进行管理,定期为源水、出站水及管网水进行水质指标监测和检验。确保供水水质达标,切实让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3.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的管理办法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是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重要环节。西华县政【2012】15号文件中明确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的筹措渠道。制定了《西华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明确了维修基金的筹措、标准核定和收取、管理及使用等。

4.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根据《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制定了《西华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根据办法要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验收合格后,及时进行了清产核资,明晰了工程产权,落实了管理主体,并办理工程移交手续。工程管理因地制宜地采取租赁、承包等多种管理形式。县级管理机构对工程管理情况各项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对于千万人大型集中供水站,均为承包经营,将供水站的经营权承包给个人或组织,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部门对其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西华县饮水工程建立健全了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归档资料包括:工程竣工报告、工程监理报告、工程决算、水质检测记录、施工日志等,资料真实完整,由西华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公室派专人管理。

5.确定合理的供水价格

以保证工程良性运营为目的,充分考虑用水户的承受能力,科学核定供水价格。西华县水利局会同有关单位、集中供水站、村委代表、用水户代表、用水企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后,水费价格确定农户和企业标准为1.5元每立方米,按月按表收取。供水站定期及时公布用水量及水费收取情况,确保水费计收公开、透明、合理。

三、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西华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运行管理上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运行成本高、亏损严重

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网长,涉及面广,因用水量不大,致使成本过高,使农村供水站有一半处于严重亏损的局面。亏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农村居民用水量小;二是大型供水工程管网长,管道损坏率高,因路程远维修不及时,造成水损大;三是大型供水工程管网线路长,需二次加压电耗大,直接增加供水成本;四是农村用户分散,路程遥远,加大了水费征收难度,增加了水费收缴费用;五是在运行中,跑、冒、滴、漏现象存在,水利用率偏低。另外还有市场运行机制,水价形成机制、管理监管等许多深层的问题要进一步探索。

第7篇

1.1工程产权不清,管理主体不明

菏泽市2005年以来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是利用财政资金参照基本建设程序建设形成的资产,按照现行的管理体制,财政、管理资产部门并未将其纳入财政资产管理。另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跨村工程,也有单村工程,涉及的产权更为复杂,使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产权归属比较模糊,产权不清晰。因此造成建管脱节、资产监管失控,工程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水平低,工程不能长期正常运行等问题。

1.2制水成本高,工程难以良性运行

一是工程实际供水量小于设计供水能力。水厂在进村入户管网入户率均未达到设计要求,但水厂运行时必须按设计要求运行,人员及运行费用高,相应增加了供水成本。其次电费在运行费中占相当比例,国家虽出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电相关优惠政策,但有部分水厂却未能按政策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运行成本。即使有些水厂按居民用电电价,但加上电损,每度电也需0.6元左右。经测算,每方水电费成本就要达到0.46元左右。不能实现按成本收费使得工程运行管理费用严重不足,大部分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

1.3管理机构不明确,各部门间配合不够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虽然均设立了由县政府主导,水利部、发改委、财政部、卫生部等参与的领导小组作为建设管理机构,并明确由水利部门负责具体的工程实施,但是对于工程运行管理这一块却缺少足够的重视,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出现了“踢皮球”现象。水利部门虽然作为水利行业的主管部门,但是因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不能明确其管理职责,相应的管理制度也难以健全。

1.4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水质检测工作有待完善

菏泽市自2008年以来大力提倡建设规模化农村供水厂,而规模化水厂需专业化管理,应具有一定技能的管理人员。而目前管理机构不完善,造成基层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人员缺乏,不能适应工程管理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厂管理水平。其次,因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和标准化水质监测中心,造成部分水厂水质检测不规范,水质达不到国家饮用水的卫生标准。

2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管理水平的对策

2.1明晰产权,落实责任,建管分离的管理体制

按照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采取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政策和“谁投资,谁所有、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对以国家投资(包括县级及以上政府部门)为主,主体工程的产权属国家所有,供水规模较大的工程,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管理权,或按规定组建的工程管理委员会或项目法人负责管理;以国家财政补助、群众自筹及社会资金共同投资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可以根据资金比例确定各方拥有产权的比例,按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供水管理公司专门负责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以国家财政补助、群众自筹及群众投劳兴建的单村供水工程,其产权属受益村集体所有,由村委会和村民代表集体商议决定管理方式,可采取建立用水户协会等管理方式,实行自主管理;由国家财政补助、单户或多户村民集资修建的分散供水工程,产权归受益人私有,可以实行农户“自建、自用、自管”的管理体制。

2.2建立政府监管、群众监督的行业专管机构

作为农民生存、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政府必须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监管力度。水利部门作为农村饮水工程的行业主管部门,为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必须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不断完善管理体制。首先由政府部门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明确专管机构(如供水管理公司、管理站等)作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主体,负责指定区域内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其次,专管机构根据政府部门制定的管理办法,拟定出具体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要灵活,可以对同一区域内的不同工程根据需要采取最合适的管理方式,通过租赁、承包、拍卖等方式确定具体的管理单位或个人,由其负责开展工程的具体运行管理事务。

2.3水价合理、保障水量、切实可行的水费政策

农村水厂也是企业,虽然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必须自负盈亏,因此,水厂人员的工资、电费、维修费等运行管理费必须由水费收入来保证,因此,收取一定的水费用以维持工程运行是必要的。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制定基本水费和计量水费。基本水费是指在基本水量范围内,无论用多少水,都按基本水量收取固定的基本水费,计量水费是指超过基本水量部分按计量水价收取计量水费。计量水价的确定必须要合理,可以由制水成本、运行管理费和规定的利润等费用下折算而得。这种收费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方面降低了计量水价,让用户享受到合理的水价;另一方面也促使用户自觉提高用水效率,达到饮水安全和节约用水的目的。

2.4科学管理,保障水质,促进工程良性运行

农村饮水工程要良性运行,必须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做好水质监管,加强水质检测。可以建立专门的监控中心,提高水质远程监控水平,将全县水厂的水质情况及时的上传到数据中心,包括饮用水的PH值,含氟量,电导率等等,这样就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迅速作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确保水质安全,切实提高水质合格率。二是要解决好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目前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这就导致管理不到位。可以定期的聘请一些专家对管理人员进行技能讲解,举行技能大比拼,不断激励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良性运行机制,保证工程长久正常运行。

3总结

第8篇

关键词:农村供水;工程设计;供水规模;合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在从分散的小规模工程或简单的单村集中工程向以乡镇为中心的大规模集中式,辅之以分散式饮水安全工程的模式发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方式发生的这些新变化,对工程建设及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特点与性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主要特点:一是地位重要,需要高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离不开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饮水安全工程。因此,要充分认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重要地位,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二是群众性强,需要广大农民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遍及各乡村,与所有农民的生产、生活都有密切关系,是一项群众性极强的事业,需要广大农民的参与;三是公益性较强,需要政府扶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公益设施,服务对象是农村低收入群体,投资回报率较低,各级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补助经费给予扶持;四是具有一定垄断性,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饮水安全工程受地形、水资源等地理条件限制,多数具有垄断性,为农民生存条件服务的公用水源和公用设施不适合让私人垄断。因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需要在政府的规划与计划指导下有序进行。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性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民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物质保障条件。除农户自用的微型工程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与农村道路、农村供电等同属农村公共工程,是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公益性。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和问题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不顺

在发展农村饮水安全事业中,为了促进工程的建设,通过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个体大户、私营业主、民营企业等投资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在工程建时,由于乡镇负责迁占或水源地征收,造成工程建成后,与乡镇纠缠过多,出现部分乡镇强制管理和私自更换管理者,在工程管理体制上,存在乡镇管理、个体管理、承包管理等多种形式,各种形式管理方式不同,由于没有统一管理,造成管理混乱,严重影响工程长效运行。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单个性

就目前的中国而言,大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都属于单村工程。建设工程有一定的局限性,投入资金不足导致了工程中的一些必要设备并不是很符合规格,更有一些设备缺失,使得水净化不彻底或者水资源利用不彻底,给饮水安全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技术落后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因为其建设时各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使得整个工程对于水资源的处理普遍不如意。大部分的工程无法做到对水进行深层次的处理,处理水的模式受到技术局限,只能做到对水进行表面的处理,水质标准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水平。

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规性不强

一般来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面比较广泛,以村为单位很难做到对工程的良好管理,各种水利工程和饮水安全工程相牵连给原本就有压力的农村饮水安全带来了更大的管理难度。整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层面组成成员只有很少的技术人员,加上大多数农民对于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强,导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很难正常运行。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发展策略

1、完善工程管理制度

我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因为其存在的专业性,使得整个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有很大一部分干部或者是管理人员坐在管理的位置上,他们并没有管理的技术水平,更有一些干部强行干预工程的管理等。在此方面,应该把工程管理的位置让给那些真正懂得管理的人,这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其次,应该尽快完善收费制度。现在有很多农民对于水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将近40%的农民还在饮用井水或者其它地表水,导致工程的水费收取成为了困难。对于此,必须每用水户安装水表,加强收缴水费的管理制度,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最后,对饮水安全工程进行村民参与式管理,具体表现在:对于大型的工程给予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对于村落下小型的工程应由村民参与共同管理,以便在条件成熟以后向大型饮水安全工程融合。

2、优化工程排水系统

受目前农村的生活模式和建设程度限制,中国大部分的农村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排水机构。农村的生活污水不能得到良好的处理,随意排放,严重影响了农村水资源的安全,污染较为严重。新农村的建设需要正视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饮水安全不能仅仅局限在给农民提供高质量的饮用水上,还应该在农村污水排放上下工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该做到饮水安全排水一体化,完善过程中应借鉴城市和相关资料的排水内容,研究相关的技术和具体建设方案,建立一个符合自身要求的农村排水系统。

3、合理确定工程规模

饮水安全工程规模的确定要结合区域实际科学考察,是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根据水利部的《村镇饮水安全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工程规模的定量要根据当地实际用水需求列项,按最高日用水量进行计算。而其中的饮水安全列项应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饲养畜禽用水量、企业用水量、消防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和其他未预见用水量。规划还明确指出:在确定饮水安全规模之前,应综合考虑现状用水量、用水条件及其设计年限内的发展变化、水源条件、制水成本、已有饮水安全能力、当地用水定额标准和类似工程的饮水安全情况。

要分区域按类确定供水规模。学校学生人口数要加入集中饮水安全人数测算标准,也要同时加入居民用水人数中测定生活用水量。对于城镇居民有洗涤池或部分拥有卫生设施的应用更高的用水量做参照标准。总之,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饮水安全现状、规划区内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人口分布状况、用水需求、区域水资源分布条件、自然条件、饮水安全现状等各项因素,综合分析,统筹规划。要与当地的总体规划相协调,以近期为主,同时要具备长远目标与打算,兼顾远期发展,以便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4、科学选取工程方式

在集中饮水安全工程模式下,供水规模较大,其成本相比分散饮水安全来讲总体要低,净化装置更为高级,水量和水质也能有稳定的保障;但不可否认的是,用户输水管网的建设耗费成本、人力、物力,前期投入较大。在分散饮水安全模式下,供水规模较低,人均投入工程成本要更高,净化设备难以配齐,水质水量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在突发的旱季,一些分散供水户会因为水源的限制而导致储水设备干涸,断水的情况时有发生。要提高工程的规划管理,就要促进供水模式的合理搭配。参考水利部的《村镇饮水安全工程技术规范》,在水源水量充沛,在地形、管理、投资效益比、制水成本等条件适宜时,应优先选择适度规模的联片集中饮水安全工程。对于靠近城镇的郊区等距城镇饮水安全管网较近的地区,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选取管网延伸工程。但当水源水量受限等其他条件难以满足的情况下,可选取分散式单村饮水安全工程。

5、合理选取工程水源

农村饮水安全水源一般以水井、河水、水库水、小溪水等为主。其各个水源点都有其利用标准和水质标准。一般情况下,在对水源区的设计上,水库水的调用要充分考虑水量平衡,合理安排水资源在灌溉、饮用等方面的用量。小溪水、河水的调用要科学筑坝,尽量安排好上、中、下游河段的水量,做好水质保护。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农村饮水安全体制改革中,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的扶持引导不应当削弱,而要加强。该政府管、政府办的,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履行职责。该让群众办的,一定要让群众自己办。能用市场机制解决的问题,政府应当放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

黑河市6个县(市)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主要采取谁受益谁管理的方式,工程完工验收后交付受益村屯使用。管理主体为受益村屯村委会,负责饮水工程的日常运行和维修。县(市)级水务局不参与工程运行的管理。全市已建供水工程水费有三种形式:一是大部份村屯是按人口年度收取水费收取一般为1.5-4元/吨不等,二是有部分村屯是村集体负责。三是村屯主要依据运行时的电费、管理人员的工资、冬季供暖费用核定水价,标准为30~50元/人•年,大修费用由村委会负担。6个县(市)区都没有建立区级维修养护基金。从调研看,受益村民对饮水安全工程反映良好,个别村屯部分村民认为水价偏高,五大连池、北安市和爱辉区部分村屯饮水水质不好,有铁锰超标问题。如五大连池市已建饮水安全工程119处水质检测96处,有水质问题31处,占比32%,以铁锰超标为主,目前因安装水处理设备投资大,故大部分工程是带病运行。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前期经费紧张,资金缺口大

黑河市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从规划、设计到实施过程中,存在部分村屯由于国家资金不足的问题,自筹资金困难,管网配套不及时,自来水没法入户。工程资金缺口大。黑河市属寒冷山丘地区,地层冻深达在2.8-3.0米,局部地区冻深达3.2米,自来水管网投资大,平均投资1500元/人,工程建设费用高,资金缺口较大。

2落实配套资金困难

黑河市饮水安全工程起步晚,饮水不安全村屯多,管网投资大,所以有的工程村屯需要多次投资才能彻底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2006-2011年,黑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主要来源是国家项目资金和农民自筹,市、县级因财政资金困难没有投入。工程建设资金一直存在不足。该市属高寒山丘区,村屯之间距离远,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困难村屯多,所以农民自筹比较难,自筹资金十分困难,群众自筹资金多以出工、出劳折资为主,少数经济条件好的也以出资为主,目前还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

3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提高

一是单村工程管理模式仍然落后,以村为单位进行管理,工程维护和便民服务跟不上发展需要。二是建后管理制度落实和水源地保护还不够到位。部分村干部对工程管理、水源地保护措施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有疏于管理的现象存在。

对策及建议

1建议国家对于不同区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采用不同投资标准,增加自来水工程管网投资比例

由于黑河市地处高纬度,冬季冻深大,管网工程土方开挖量,费用相对较高;总结最近五年的自来水施工情况看:山丘区村屯自来水管网施工每延长米所需资金在90-110元,饮水安全工程人均投资达1500元左右,虽然最近两年国家投资比例有所提高平均每人600元左右,但与市场原材料和人工费上涨相比,还是杯水车薪。

2统一制定建后管理制度

建议研究制定全省农村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成立专门组织机构,设立专项目维修资金。重点落实水费收取较难,没有运行维修资金,存在着小的毛病不维修累计成大的问题,严重缩短了工程使用期限等问题。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