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医药养生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10-22 20:38: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医药养生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医药养生论文

第1篇

人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人,渗透于人,塑造着人,所以我们无论是在精神还是在物质的实践活动中,都必须格外注重文化修养这一问题。文化修养是声乐艺术的灵魂。

一、声乐的属性

从声乐的文化属性看,声乐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尤其是音乐文化的产物。因为从它的形式到内容的不断变化、不断充实、不断升华的过程中,浸透了人的聪明智慧、美学思想、音乐观念、音乐思维、音乐逻辑。所以,学者们都说一部声乐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世界音乐思想的发展史、音乐思维的发展史。

什么是声乐,它是音乐的一种,是以人声为乐器演奏(演唱)出来的音乐。人声的特点非其他乐器能比,它的音乐对人类来说是最先听到的,最先感受到的,交流思想信息、情感的声音,以人声的音乐打动人更直接更赋予感染力。怪不得很多教器乐演奏的老师常向自己的学生说:“你拉的(或吹的)要象歌唱的一样”。就连演奏曲谱上就有“如歌的”这个表情术语。人声的音乐有其他乐器没有的特点,在多数作品中人声的音乐都有歌词,于是这部分音乐就有了双重表现,词和音乐的结合使内容不确定的音乐带上了文学给予的相当确定性,又使比较确定性的文字带上了不确定的色彩,引人去联想,从听觉引起的心绪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受。声乐的社会功能是极强的,因为人人都能唱歌。歌者动情动容,听者感人肺腑,艺术魅力无与伦比。

二、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正因为音乐有以上的属性和特点,围绕着它就产生了大量的声乐作曲家、歌唱家,产生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浩如烟海的作品,使之独自成为一个完整的声乐艺术体系,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成为一个音乐王国,具有了深厚而巨大的文化内涵。

既然声乐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又有浓烈的文化内涵,那么,作为一个声乐艺术的实践者,要想驾驭这门艺术,就必然要有强大的艺术能力,而这强大的艺术能力除了有过硬的技术,主要来源于文化修养的深厚广博。歌曲或声乐作品是文学艺术和声乐艺术的二合体,声乐作品大都以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文学性强、艺术性高的诗词或歌曲音乐创作的文学基础,形成了声乐作品的文学性和文学特征。比如,中国歌曲、歌剧中可能涉及的体裁起码有诗、词、剧本、小说、散曲、时调等。拿现已知的著名声乐作品来讲,已涉及有古诗数十首,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唐诗、宋词诸多作家、元代及明清的诗词作者,以及近现代的刘半农、徐志摩、等作家。外国歌曲、清唱剧和歌剧中所涉及的体裁有诗、剧本、小说、神话、史诗等。涉及的作家从英国的莎士比亚到法国的戈蒂埃、魏尔伦,从德国的歌德、席勒、海涅到俄国的普希金、托尔斯泰。还有圣经中的故事、赞美诗、经文歌等也进入了声乐文献。歌唱与文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歌词的文学性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歌曲的艺术性,而对歌唱中文学性的认识也同样反映出一个歌唱者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要唱好任何一首歌曲或表现好任何一个声乐作品,首先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理解透彻,在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声音正确表现出歌曲作品质的内涵,表现作品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的艺术境界。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像《玫瑰三愿》、《红豆词》、《阳关三叠》等歌曲,就可能出现内容理解上的难度。另一方面,声乐演唱不只是对作品的一种传达的再现,更重要的是一种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即所谓的二度创作。因此,在对声乐作品的演绎中,就需要通过自己所具有的和掌握的文学知识和文化修养,对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表现特征、艺术手法、民族特色等,进行分析和掌握,这样才能根据声乐作品的文学内容、音乐风格和表现特征进行最佳的设计和安排,从而使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和艺术表现,更加合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本意。所以,文化修养对声乐艺术的实践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不能认识这一点,并身体力行地去提高文化修养,那我们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单薄乏味,在博大的声乐艺术的瀚海中只能停留在表面或不深的层面而显得华而不实,或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们可以说,深厚的文化修养能使我们从哲学的高度、思想的高度、人性的高度去触摸声乐艺术最深邃、最本质的东西,引领我们从声乐艺术的必然王国走进声乐艺术的自由王国。三、声乐艺术实践者的“品位”

在中国的文学艺术领域,有文如其人、画如其人、字如其人、歌如其人的说法。这是因为声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艺术,是关于人的艺术,演唱歌曲是演唱者思想情感、人生体验的外化,是其艺术观、审美观的音乐化。所以,在歌唱的声音中,常有强烈的文化品味和文化韵味,是演唱者文化修养集合式的音乐体现。因此,我们不能设想一个趣味低俗的、气质猥琐的人能唱出优雅高贵的歌声;同样,我们也不可能设想一个艺术感迟钝,对音乐缺少本质理解的人能唱出令人感动的歌声。所以,我们要想让歌声打动人,震撼人的灵魂,那么,我们必须先从做人开始,做一个爱憎分明、抑恶扬善的人,做一个真诚而又自然的人,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做一个既能被别人打动又能打动别人的人,做一个远离世俗、远离浮躁而又贴近现实的人。总之,要做一个有品位的人,而要想成为这样的人,依然离不开文化的修养。当我们凭借着文化修养真正的成为“美”的人了,那我们的歌声也就有了内在的魅力,富有美丽的生命色彩,就能撞击人的心灵。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声乐大师的身上得到印证。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沈湘等,这些大师的声乐艺术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程度,代表了声乐演唱和声乐教育领域的最高艺术成就。他们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辉煌的艺术巅峰,当然有娴熟超人的技术做后盾,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吸取了人类文化的营养,对音乐、对社会、对生活有着自己独到的思考、体验和渴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格,是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精神的人。比如周小燕先生不但有丰富广博的音乐修养,而且受过哲学、人文主义精神的熏陶,崇尚理性,热爱和平生活,一直没有停止用音乐来追求真善美,追求艺术的真谛,培养出了很多世界歌唱艺术的拔尖人才。多明戈在上海演出,因感冒演唱有些纰漏(失声),但是他那富有感染力的形体语言以及他富有神韵的面部表情实现了高度和谐。难怪有人感叹:“多明戈用心在演唱”依然令人陶醉、令人震撼。

第2篇

关键词:道德建设责任意识培养方法

当今的中学生,都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他们思想敏锐,勇于进取,对责任意识的理解有着一定的认识,表现出青年学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但他们缺乏实干精神,重视自我需求,自我发展,却极少关心社会,关心他人。近几年来,中学生责任意识呈现出低于其角色职责要求的弱化倾向。因此,培养中学生责任意识这一课题在当前抓公民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是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责任意识的培养

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在基础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上海市二期课改对本市中学生的素质提出如下要求:有强健的体魄,有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有开放的意识和文化包容态度。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发现问题,能收集、加工、处理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而“责任意识”则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朋友、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人,那么,我们的素质教育就取得了成功。

二、责任意识培养的阶梯目标

2.1学生发展的“五个阶梯”目标:

目标阶梯之一:对自己负责。培养自尊、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的意识。

目标阶梯之二:对他人负责。尊重与接纳他人,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

目标阶梯之三:对集体负责。主动关心爱护集体,珍视集体的荣誉,解决参加集体事务和各项活动履行应尽的义务,学会共享,主动为集体发展尽职。

目标阶梯之四:对家庭负责。尊老爱幼,为父母分忧,营造温馨家庭氛围。

目标阶梯之五:对社会和国家负责。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讲爱心与奉献,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爱护环境,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2.2责任意识培养的重点。

第一层次:感受现实,增强学习责任感。了解社会关爱,奋发努力学习。操作载体:新生入学教育(军训、行为规范教育);访谈有关人士(校内: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中层干部、校级领导。校外:政府官员、社会贤达、家长代表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了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时代对人才的呼唤,思考对自己、对它人、对社会负责的人生设计;参加党课学习,开展学习小组活动。

第二层次:从小事做起,在岗位上体验对他人的责任。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竞争岗位(设立多层面工作岗位,让每一位现实都能早道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培养主人翁的负责精神);岗位评价(从社会服务、行为规范)。

三、责任意识培养对学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你在写成绩报告册时,能评价他聪明,能干。写些激励性语言,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你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英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美国一所小学做实验,以18个班的学生,作了预测未来的测验,然后把具备“最佳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老师。这种暗示坚定了老师对这名单上的学生的肯定。使这些原本是随意指定的学生感到异样的自信、自尊、自爱,敢于提问、回答。8个月后复试,这些学生进步快、活泼、可爱。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为何不满足他呢?既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何乐而不为呢?

四、责任意识的培养要珍视学生的成功

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比如说:“你能跟同学愉快的相处,老师真高兴。”这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学生向你提出某种意见,你倾听后说:“你的建议值得我接受,并且使我欣慰。”学生从你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具有判断力。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参与。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信赖学生,他说:“我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在学校,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还可以委托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对于学生的过分保护,过分操纵,不放心他们独立介入生活中的“难题”,自己一手操纵,这是对学生的力量估价过低的表现。剥夺实践,不仅障碍了能力的形成,而且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聪明的老师是从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而鼓励他们独立学习的。

五、责任意识的培养要多给学生提供摆脱失败,虚拟成功的机会

挫折虽然会使人失去信心,但另辟积极的途径却可使它转化。苏霍姆林斯基对四年级以下的学生从不打不及格分数,而让他们重新做失分的题目,让他们在进步中得到好成绩,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力量。可见教师要在教学中,活动中不断地虚拟成功的机会让自卑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当中来享受成功的快乐,获取足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在创设的机遇中没有把事情做好,老师就加以指责,甚至挖苦、讽刺,这不仅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且会跟你对立。

六、责任意识培养的重心是学生的“一技之长”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正因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细心的教师会注意学生的“独特方式”,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潜能,就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展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

总之,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当前进行公民道德建设和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有效方法,中学教育工作者要给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旨在当前高职学生对英语目的语文化了解严重缺乏,高职类学校及老师时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认识不足,而英语交际的重要性经常会由此导致文化休克的情况之下,分析了培养学生目的语国家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意使高职的学生英语学习达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真正目标。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世纪,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人、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切使得我国与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英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英语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面对这一机遇与挑战,学生理所当然把英语看成是走向社会、进行对外交往的必要工具。而过去对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仅仅定位在听、说、读、写、译技能层次上,现在看来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国际交往中,由于人们的交际背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思想方法、观念、心理、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就造成文化差异。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与风俗习惯,不可能进行顺畅、有效的交往。没有了这种交往,社会的封闭只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因此,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第一线的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首先意识到培养学生目的语国家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敏感度,避免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冲突和文化休克。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由于目前高职英语的教学仍是传统教学法,只停留在对单词字面意思的解释,对语法规则的枯燥无味的讲解,课后练习还是背单词、课文,做试卷。学生学习毫无兴趣可言,更谈不上学习积极性,这就造成一连串的不良影响。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把对单词、语法的讲解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交际礼仪、历史地理结合起来,就能大大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发良好的学习动机,因为这种文化知识的学习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学习方法与途径上,都与单纯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机械学习有本质区别。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又让学生充分了解了月的语国家的文化,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也促进了语言的学习。比如:我在讲到句子:Are you married?时,我就说到,在国外婚姻状况是一个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不要涉及到这个话题,要不会引起很不愉快的结果,甚至会导致合同、谈判等的失败。而我们中国人相互之间交谈时总是会问到:How old are you?Are youmarried?How many children are you?etc.这些都是外国人交流时忌讳的话题,这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别所在,我们这篇文章是面试所以就涉及到询问个人基本情况,这是场合与要求不同。于是我又补充了:never married, separated, porced, engaged, widowed,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吸收知识,接受目的语文化的教育。

二、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英语教学不单纯就是语音、单词、句子、文章、语法等的语言教学,它应该还包括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教育。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结合自己每一节课的特点有意识地导人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些字、词、句的特定的文化内涵。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容相当丰富,它涉及到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宗教、科技、文学、艺术等等,学生一旦掌握了它们,就大大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并且实实在在地提高了他们对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理解能力。比如:听力对很多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个难点,为了提高听力他们就到处寻找原因,毫无章法地加大听力的量,结果收效不高,他们没有想到这与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情况的熟悉程度密切相关。考查学生的听力,其实是对他们的英语水平、知识面、以及对这些知识综合运用及分析能力的检验。又如: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是说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很扎实,语法学得很透彻就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恰恰相反,由于他们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不了解,给他们的阅读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因为一个民族的作品总是和这个民族的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离开其中一方谈另一方都是不切实际的,任何语言都是由它所处的文化编织而成的。只有对目的语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真正掌握文章的精髓。 三、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交际对象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有著名学者用Global Village来形容全球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频繁。而全球各国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这就给人们的交流造成巨大的障碍。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communication,占一先生认为:“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其功能角度来看,应分为两种一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际时,不直接影响传递信息的文化因素,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艺术等文化知识。交际文化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误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它包括问候、致谢、称呼等习语和委婉语、禁忌语等。而在与外国人交流过程中,如果犯一点语法错误本族人倒是可以原谅和宽容的,但如果犯得是文化错误,有时性质就比较严重,甚至于让外国人难以接受,往往会导致谈判的失败。而据调查在与外国人接触、交往过程中,文化错误远远高于语法错误,这些错误集中地表现在价值体系的冲突和文化习俗上,这样很容易造成交流、接触双方的感情上的尴尬与不愉快。比如:一位从美国来上海教英语的女教师,去了人民公园的“英语角”。回来后有人问她观感如何,她面带不悦之色说:“我好像去了一次海关或警察局,因为他们总问我’What’s your name?How old,you?What’s your husband do?Howmuch do you earn in China?”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还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在与外国人的交流过程中学会得体地使用语言。只有培养了学生对地位、角色、态度、目的、观念、礼节习俗等方面的文化敏感性,才能有效地克服交际过程中的文化障碍。文化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学生的交际能力,所以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习惯方式各不相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很有必要有意识地导人文化知识,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其语言理解能力,还能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有助于学生对中外文化及其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

第4篇

中新网陕西铜川7月14日电(贺向前)地处陕西省中部的铜川市首次面向全球华人征求药王孙思邈中医药研究论文,征集到的获奖论文将在该市10月举办的国内首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中的中医药文化高层论坛进行交流。

陕西是中医药的发祥地之一,境内中草药资源丰富,达3600多种。从远古的岐伯、神农尝百草,至享有“药王”美誉的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历代名医辈出。

铜川位于陕西省中部,历史上属京畿重镇,文物遗存众多。唐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养生学家孙思邈出生于铜川市西南部的耀州区,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被称为“药王”。相传铜川药王山是孙思邈隐居行医之地。铜川市决定打响“药王”品牌,把药王养生休闲旅游产业作为加快转型,提速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为此,该市将从今年起,打造中医药产业集群,使铜川成为西部中药材信息服务、集散中心,力争把铜川打造成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据悉,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铜川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将于10月中旬在孙思邈的故乡——陕西铜川举行,活动期间,该市将举行盛大的开幕式及文艺演出、公祭药王孙思邈仪式、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授牌仪式、中国(铜川)国际保健养生产品博览会以及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高层论坛。

据介绍,这次征文主要面向海内外医药卫生界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临床工作者。征文内容主要有:孙思邈学术思想研究、孙思邈医德医风研究、孙思邈养生保健方法与长寿研究、《千金方》中方剂的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等10个方面的内容。(完)

第5篇

在北京举办

由国际健康健美长寿学研究会、中国老年体育协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全国高科技健康产业抗衰老学会等四家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国际健康健美论坛暨‘仟通百草’长寿产业博览会”于2007年11月15日在北京武青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以及美国、俄罗斯、瑞典、新加坡、日本、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代表参加了论坛。开幕式上大会主席冯理达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辞,115岁高龄的吕紫剑老寿星作为此次大会的形象代表做了精彩的武术表演。论坛其间还进行了多项健身功法表演。

论坛于17日胜利闭幕,伍绍祖同志参加了闭幕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健康健美长寿学研究会理事会。发表了《北京宣言》。

会后,代表们参观了颐和园及北京奥运场馆。

世界医学气功学会

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

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胜利召开

11月12日至14日,中国“世界医学气功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暨国际学术交流会”在北京九华山庄胜利召开。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冯理达会长致开幕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及两位司长到会祝贺并讲话,龙致贤副会长主持大会。国内外14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位代表到会交流、学习、演示,有140多篇论文在大会交流。

晚上,由原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副会长高鹤亭主持会议,召开了第四届第二次理事扩大会议,由原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常委龙致贤副会长作两年来学会工作总结报告,并提出了“2009年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大会”开会计划,受到理事们的欢迎并进行了讨论,希望下次理事会及学术交流会议开得更好,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谋福。

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气功科学研讨会隆重召开

2007年11月16日至18日在上海市体育馆举办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气功研讨会。本次大会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主办,上海气功研究所承办,上海市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上海市健身气功协会及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协办。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11月16日,在上海市东亚体育宾馆玉兰园厅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助理施建蓉女士主持,大会主席谢建群致开幕词,上海市卫生局领导、上海市气功研究所所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开幕式结束后进行大会论文交流,大会收集论文50篇,交流20篇。17日下午和18日上午进行了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功法表演,最引人瞩目的是河北省医院气功医院王凤桐院长带领的表演队。他们表演了内养功动功、吴式太极拳、陈式二路、太极刀、太极剑及太极推手,赢得了阵阵掌声。同时还有上海健身气功・五禽戏、快乐养生功,林原省的太极气功十八式,日本的内养功,奥地利高中生表演的五动养生功,韩国的气舞等等。正如日本的山崎正男先生所言,这次大会是他参加20多届气功大会最好的一次。

第四届世界养生大会在京召开

第四届世界养生大会于2007年10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平谷隆重召开。这是继2005年的第三届世界养生大会在京召开的又一次盛会,来自世界各地及全国20多省市的500多位代表出席了此次大会。洪昭光等多位专家教授做了主题报告,大会以“绿色、和谐、健康、养生”为主题,以“弘扬中国养生产业,推广绿色养生概念,了解和沟通世界养生产业,搭建国内外养生事业国际交流展示的平台”为宗旨,体现了前瞻性和权威性。

大会活动丰富,社会影响深远。

第6篇

在论文撰写的过程时就要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来帮助完成写作,我们常人的知识有限必须要依靠他人的劳动成果来论证自己的学术论点,这样的引用就是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四季养生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赏析。

四季养生论文参考文献:

[1]何颖.《黄帝内经》养生思想探析[J].医学与哲学,2010,31(5):56-57.

[2]熊鹏辉.阴阳与中医养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4):28.

[3]董一帆,张光霁.论“生生”在《内经》养生思想中的体现及其对现代养生学启示[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4):389-391.

[4]张玉辉,陈延滨,王欣彬,等.《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0,38(6):53-54.

[5]熊鹏辉.五志与中医养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17.

四季养生论文参考文献:

[1]唐东霞.论老年旅游活动的危机防范与干预[J].旅游经济研究,2011(08).

[2]易银飞,麦舜妍.广州银发旅游市场需求与开发研究[J].科技创业,2011(03).

[3]张冲.老年旅游市场发展的研究[J].旅游经济研究,2011(01).

[4]孙樱,等.人口休闲行为的时空特征初探[J].地理研究,2001(05).

[5]马惠娣,邓蕊,成素梅.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中的休闲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05).

[6]杨国良.城市居民休闲行为特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2(02).

[7]林勇强,史逸.城市老年人室外休闲行为初探—以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设计为例[J].规划师,2002(07).

[8]岳俊芳.浅谈我国老年休闲市场的开发[J].成人高教学刊,2005(01).

[9]陈金华,李洪波.史文化名城老年人口休闲行为研究—以泉州市为例[J].泰山学院学报,2007(02).

[10]严冬琴,黄震方.城市老年人养老休闲需求与选择行为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老年市场为例[J].商业经济,2009(05).

[11]李天元.成都市旅行社开发完善退休老年人旅游产品的思考[J].城市旅游研究,2011(01).

[12]黄婧,曾克峰.湖北省恩施市银发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化,2011(05).

[13]邓军华.河南老年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服务经济,2011(06).

四季养生论文参考文献:

[1]葛桂录,道与真的追寻——《老子》与华兹华斯诗歌中“复归婴孩”观念比较[J].外国文学研究,1999.

[2]李正栓,吴晓梅.英美诗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

[3]王英杰,自然之道——老子生存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9

[4]王治国,道德经译评[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5]王佐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6]杨德豫,华兹华斯诗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

第7篇

静以养神

《素问・痹论》中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刘元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所谓“静则神藏”和“静以养之”,乃指神静而不妄思,即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过。

静是一种心态,是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是不为名利所困扰的自然之静。这种静有助于神气的潜降内守。反之,神气的过用、躁动,为名利所诱惑,往往容易耗伤人的元气,使人的元气在不知不觉中耗散消亡。

静以养神的方法,过去的医家讲了很多,但归纳起来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恬淡虚无”。对于名利要少思少虑,要常乐观、和喜怒,无邪念妄想。气功、意守、调息、静思,这些都有利于神气的内守。

起居有序也是静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养神乃是预防疾病的重要前提。

淡泊名利

人的一生,转瞬即逝。人活着是为了奉献,而不是为了名利。人生几十年,地位、金钱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我在老家当过小学教员、中医教师。到了北京,讲课口音重,学生听不懂,怎么办?我就埋头做研究,把一本王冰注的《黄帝内经》翻烂了,还自学生物学、物理学,并自制图表。虽然清苦寂寞,却乐在其中。

总之,要善于自我调节情感,以便养神治身。对外界的名与利,既要有所感受,又要思想安定、明辨是非,保持和谐稳定的心理状态。

生活俭朴

我白幼不喜欢大鱼大肉,而习惯于朴素、简单、有序。

《黄帝内经》日:“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里说的是食物要杂,不要挑三拣四。凡能供人营养健康的食物,都要吃一点。但不是依次排列,而应以谷薯、蔬菜为主,肉类次之。《黄帝内经》之“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意思是说,大鱼大肉吃得多了,容易生疮和疔。我一日三餐,不偏食,不多食,不过辛温,不过寒凉。

一个人的事业是最主要的,事业成功了,心情舒畅,脾胃的消化功能也会正常运转,即使吃点肉,也会很好地消化。总之,物质生活不要要求太高,有营养的东西都要吃一点,身体就会健康,就不会被饮食不当所困扰。

修德长寿

古人把道德修养作为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儒家创始人孔子早就提出“德润身”、“仁者寿”的理论,在《中庸》中又进一步指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一个人长寿与否与品德有密切关系。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古代圣人“所以能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我的一生都是从事中医教学与研究,是治病救人和培养人才的工作,来不得一点敷衍和轻率。

我今年八旬有余,仍然坚持出诊看病,确实有点累,但看到病人的痛苦,我的累就没有了。对于带教青年学子,我更是乐此不疲。对于研究生的论文,我从不敷衍,逐字逐句地修改,绝不能误人子弟。

综合调养

中医养生非常重视人的整体平衡。整体平衡是指人与自然界的平衡,机体的内外平衡,人与社会的平衡。保持这种平衡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需要综合调养。综合调养的内容包括顺四时、调饮食、戒、调情志、动形体,以及针灸、推拿按摩、药物养生等诸多方面。

第8篇

【关键词】中医药英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医学的价值和优势已为外国及国际医学界所共享,并逐渐得到承认。目前,一个研究和应用中医药的世界性热潮正在兴起。面对中医学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必然趋势,正在大学学习而将于21世纪工作的中医药大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应具备与国外同行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然而,仅仅学习公共英语是不够的,因为在中医学中使用的英语明显不同于在西医医学中使用的英语,前者应用了许多自己特有的术语及其英语表达方式。因而大多数中医院校毕业生乃至研究生,即使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也不能顺利的阅读、写作、翻译中医药论文。因此,开设中医药的专业英语课程尤为迫切,势在必行。

中医药英语课是中医学和英语相互结合的一门专业、公共结合课程,它向学生提供和传授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固有的常用专业名词、词组、句型的正确英语表达形式,中医临床各科英语会话常用术语和句型,以及中医应用文英语写作的基本格式和要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在说、读、听、写、译五方面从事中医药对外交流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课程既是中医各专业大学生学完大学公共英语课之后的后续课程,又是培养学生把已学的中医知识、理论、技能用英语表述出来的应用课程,对学生的中医学和英语两种素质都有巩固及深化作用。目前,各中医院校已相继开设了中医药英语教学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促进中医药文化交流与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选用教材的陈旧落后、缺乏系统性,极大程度地限制了本课程的发展。为此,特介绍本校中医药英语课程选用教材的特点,以供同仁们参考借鉴。

1 选材的实用化

我校选用的教材是由成肇智教授主编的《中医药英语》(Specialized English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人卫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本教材是由湖北、南京、广西、辽宁和成都等五所中医药院校着手在完善湖北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中医药专业英语》的基础上,专为中医药英语课程教学需要协力合编的一本教科书,旨在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培养高素质的外向型人才,因此本教材紧扣教学目标而选用三部分材料,即中医基本理论,中医临床会话和中医应用文写作。

其中,中医基本理论介绍中医学的概念、基本学术特点,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理论,气血津液理论,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四诊,辨证,防治法则。

中医临床会话介绍中医内科门诊感冒、咳嗽、胃痛、头晕、失眠、淋证、水肿、痹病等患者就诊时医患之间的对话;中医儿科门诊肺炎喘嗽和泄泻患儿就诊时医患之间的对话;中医妇科门诊痛经和崩漏患者就诊时医患之间的对话;针灸门诊中风和面瘫患者就诊时医患之间的对话;中医骨伤科门诊胫腓骨双骨折和腰扭伤患者就诊时医患之间的对话。

中医药应用文写作介绍中成药说明书、中医药广告、中医住院和门诊病案的基本格式和重点内容的英语表达形式;中医理论性、临床性和实验性三类论文的英语摘要的书写方法。

通过掌握此三部分内容,就基本能满足学生们将来从事中医药国际交流活动的需要,选材的实用化也是本教材深受学生及读者欢迎的重要原因。

2 内容的中医化

本门课程不同于公共英语课,而学生大都通过了四、六级大学英语考试,已具备较强的英语基础,因此本教材是着重介绍中医常用术语、词组、句型及学术观点的英语表达方式,并通过上述三方面内容的学习和反复练习,集中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英语进行说、读、听、写、译的语言能力。教学实践业已证明,使用本教材教学,能够达到这一目的。

3 英译的规范化和创新性

第9篇

(1) 唐代王冰从阴阳互制理论出发, 认为养即制也, 故曰春食凉, 夏食寒, 以养于阳;秋食温, 冬食热, 以养于阴[1]。通过互制, 达到互养, 扶阳消阴, 壮水制火, 使阴阳平衡协调。春夏阳气亢盛, 应多食寒凉之品以制约其阳盛, 秋冬因其偏胜, 应多食温热之品达制约阴盛的目的。但阴阳总是处于一个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状态, 这种消长变化于阴阳偏盛有着本质的区别。王冰的阐释虽合医理, 但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种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调养阴阳的观点相去甚远, 故后世医家较少附和。

(2) 明代马莳认为:圣人于春夏而有养生长之道者, 养阳气也;于秋冬而有养收藏之道者, 养阴气也。[2]强调人应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化作用和规律养生, 即春夏应顺温、热生长之气养阳, 秋冬应顺冷、寒收藏之气养阴。即是从顺应四时阳气生长规律立论出发, 告知大家春夏顺其生长之气, 当养人之阳气, 秋冬顺其收藏之气, 当养人之阴气。后世医家一般认为, 马莳阐释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为顺气而养较符合经旨。

(3) 明代张介宾从阴阳互根的角度提出了:春夏养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 使得秋冬少患阴盛之病;秋冬养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 使得春夏少患阳盛之疾。《类经》曰:夫阴根于阳, 阳根于阴, 阴以阳生, 阳以阴长。所以圣人春夏则养阳, 以为秋冬之阴, 秋冬则养阴, 以为春夏之阳, 皆所以从其根也。[3]张介宾还从体质及预防学的角度加以论述:今有春夏不能养阳者, 每因风凉生冷, 伤此阳气, 以至秋冬多患疟泄, 以阴胜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 每因过热, 伤此阴气, 以致春夏多患火症, 此阳胜之为病也。张介宾提出的善补阳者, 必于阴中求阳, 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 必于阳中求阴, 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这种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疗方法是阴病治阳, 阳病治阴治疗原则的具体运用, 于后世有重大影响[4]。

(4) 清代张志聪从阴阳盛衰对比立论, 在《素问集注》说:四时阴阳之气, 生长收藏, 化育万物, 故为万物之根本。认为春夏之时, 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 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而培养之。[5]根据阴阳盛衰对比, 春夏体内存在相对的阳虚, 故当养其内虚之阳;秋冬体内存在相对的阴虚, 故当养其内虚之阴。此观点亦有所牵强, 后世医家亦较少附和。

2 当代医家的不同看法

吴伟[6]认为春夏季节阳有余而阴不足, 而恣食生冷寒凉之品, 远热近寒, 恣意损伤阳气, 而相应地注重保育了阴气。秋冬季节阴有余而阳不足, 恣食辛辣温热之品, 远凉近热, 恣意耗伤阴气, 相应地注重保育了阳气。故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论是告诫人们春夏阳盛于外, 并非阳气亢盛, 而是人体顺应春夏生长之性的正常反应, 所以慎勿裁伐而应惜之养之;秋冬之时, 阳敛于内, 阴盛于外, 亦非阴气独盛, 而是人体顺应秋冬收藏之性的正常反应, 所以不能伤阴而助阳, 而应顺应自然, 惜其阴气。魏凤琴[7]把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理论与体质学说相结合, 认为要达到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养生日标, 不论在饮食调养、运动锻炼等各方面, 都必须根据各自的不同体质特征, 选择相应的养生方法和措施。并且认为张志聪的认识, 更适宜于指导阴阳平和质和偏阴体质的人顺时养生, 王冰的认识适宜于指导偏阳体质的人春夏养阳。金荣疆[8]认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养不应理解为积蓄、积存、助长, 应为保养、调养之意, 顺应时节调养阴阳, 具体方法为春导阳生, 夏泄阳热, 秋滋阴长, 冬避阴寒。王红玉[9]认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基本含义是要求人们顺应大地四时的变化, 调节情志, 调整饮食以及作息时间, 以养护阳气。谷松[10]认为对于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春夏只对人身之阳进行调理, 秋冬只对人身之阴进行调理, 而参合四时气机升降浮沉、素体阴阳盛衰, 辨证论治, 以平为期使阴平阳秘。黄大宇[11]认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二句为互文修辞, 其主要精神应理解为:一年四季中, 要根据每个季节的阴阳偏盛偏衰特点, 采取相应的治疗或保健方法来调节阴阳, 使身体保持阴阳平衡。

3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之己见

3.1春夏秋冬应为一年四季

笔者认为, 此处的春夏秋冬, 并非传统季节的春夏秋冬, 而是一个周而复始阳气渐盛渐衰的过程, 阴阳之间通过持续相互消长的运动变化, 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冬至四十五日, 阳气微上, 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 阴气微上, 阳气微下的条文, 亦说明冬至之后阳气逐渐旺盛, 阴气逐渐消减。故冬至进食温补之品, 是顺应阳气生长升发, 实则是符合天人相应之理的[12]。冬至之后, 阳气逐渐生发, 夏至之后, 阴气开始旺盛。人体应当根据四时的阴阳变化而调理阴阳。可见冬至之后应当注重固护阳气, 夏至之后应当保重阴液。并非说夏至之后就不用养阳、冬至之后就不用养阴。不论是常人还是病患, 四季都应注意顾护阳气和阴液, 不可对经典生搬硬套。

3.2养当为护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讲述的是在平人状态下如何协调阴阳, 是为一条养生原则, 而并非病已成时, 如何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 以平为期。对于平人来讲, 滥用温阳滋阴药, 犹如杀人于无形。阳化气, 阴成形。阳气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阴液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故春夏养阳应注意不要伤及阴液, 秋冬养阴注意不要耗损阳气。不论是平人还是病患, 四季都应注意顾护阳气和阴液[13]。

3.3 因人制宜

按照中医学因人制宜的原则, 养生不能一言以蔽之。素体阳盛之人, 秋冬应预养其阴以防春夏出现内阳联合外阳亢而为害的病理状况, 春夏之际也应注意阴液的保养。素体阴盛阳虚之人, 春夏预培其阳以防秋冬阳虚更甚;秋冬之时也应注意阳气的保养[14]。在疾病状态下, 人体阴阳气机相对平衡的状态遭到破坏, 不可再片面运用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理论指导实践, 应当辨证论治, 合理遣方用药。

参考文献

[1]王冰.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22.

[2]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11:19-20.

[3]邓月娥.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诸说辨析[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6, 16 (5) :44-45.

[4]张晓平.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本义探讨.中医杂志, 2011, 52 (2) :175-177.

[5]夏清华, 曹勇, 程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观[J].中国临床康复, 2010, 10 (23) :158-159.

[6]吴伟.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之我见[J].河南中医, 2004, 24 (9) :16.

[7]魏凤琴.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中的体质观[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体质研讨会暨中医健康状态认知与体质辨识研究论坛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 2010:2.

[8]黄文静, 陈莹, 李政杰, 等.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本意探析[J].四川中医, 2012, 30 (4) :46-48.

[9]王红玉, 李志庸.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现实指导意义[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 26 (4) :846-847.

[10]邹晓明, 谷松.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管窥[J].中医杂志, 2008, 49 (5) :474-476.

[11]黄大宇.《内经》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析疑[J].中医研究, 2004, 17 (3) :11-12.

[12]冷玉林.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之本义及四季养生[J].中医研究, 2016, 36 (2) :65-6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