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17:12: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思想意识不纯,品德行为不良,学习不用功,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学校“后进生”是或多或少受到一定歧视的群体。如果学校和家庭对他们的教育方法不当,会导致他们的消极自我评价,影响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的期望和目标,产生心理障碍,并导致恶性循环。中考前的后进生教育更是一个令人棘手的难题。所以,在中考前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决不能忽视和放弃对后进生的培养和教育。现就中考前的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略抒己见。
一、中考前,后进生的不良心态及其剖析
中考,虽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却也是对学生几载寒窗苦读的检验,也是对他们人生命运的一种宣判。尤其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所面对的极大可能是失败和淘汰,社会舆论的压力,家长的威逼,老师的白眼,同伴的蔑视,凝重的考前气氛,使他们更加紧张、焦虑、迷惘、苦闷、压抑、厌倦、恐惧、绝望、冲动、仇视,形成种种心理重压,产生形形的考前不良心态。
1.自卑心理
在传统观念中,后进生被当作坏学生,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感到在班级里抬不起头来,怀疑自己的能力,对学习没有信心,消极,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形成后,会影响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习,同伴交往,亲子关系等。
2.戒备心理
后进生因为成绩不如意而受到的批评较多,这样人们容易在心目中将这点不足扩大化,认为后进生喜欢做坏事。即使他们做了一些好事,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周围环境的信任缺乏使学生将委屈感慢慢转化成戒备,也表现对关爱的不理会与漠视,不轻易的接受别人也不向别人示好,这其实正表明他们需要关爱,需要理解和信任。
3.逆反心理
学生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是有上进心,后进生也是如此,但取得了不理想成绩后,由于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成绩缺乏理性的思考,武断的将一些原因施加在学生身上,学生的理解与情感需要被忽视了,他们从心底里开始“报得”老师和家长的不理解,处处对着干。
4.惰性心理
后进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但他们很少能获得学习成功的经验,学习成了无趣的事情。学习兴趣味缺乏,学习动机丧失,是后进生惰性心理的根本原因,他们变得贪玩,偷懒,害怕学习。
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说,明确学生“后进”的真正原因,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可能才是当务之急。
二、中考前的教育策略
为了有效地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进一步提高心理素质,使他们以成熟健康的心态面对中考,面对人生。笔者认为,每一位班主任必须牢牢把握住毕业前最后的有限契机,克服自身在后进生问题上存在的歧视心理、惩罚心理、定型心理和畏难心理,坚信“热心定能融化冰心,没有转化不了的后进生,只有不会做转化工作的班主任”,把后进生教育工作做到实处,把因教育失误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1.改变教学心态,关注后进生
心理学家马尔兹说,“我们的神经系统是很蠢的,你用肉眼看到的一件喜悦的事,它会做出喜悦的反应;看到忧愁的事,它会做出忧愁的反应。”对于差生来说这一表现尤为突出。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常常是一些优秀生唱主角,他们踊跃发言、积极表现,出尽了风头。而一些差生只能默默无闻、谨小慎微,甘当陪衬,甚至是“反面角色”。其实每一位差生都希望自己被关注、被欣赏。因此,我们教师要消除对后进生的不良反馈心理,要有积极、向上的教学心态,真正走近后进生,关注后进生,肯定其点滴的成功之处,让他们品尝成功之喜悦,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不断得到提高。
2.架起真诚的桥梁,用爱感染后进生
乌申斯基认为,教师的情感是巨大的教育力量。老师往往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怎么看都顺眼,其实后进生对师爱的渴求,有时甚至超过母爱。因而在心理教育过程中,必须根据他们的个性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最恰当的方式、方法,在特定的时期,进行情感的投入。让他们感到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关心自己。“亲其师,信其道”,在心理激励中产生良好的情感效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后进生
马斯洛有一句著名论断,“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重之上。”尊重后进生是他们心理健康成长的前提,是他们人格和谐发展的保证。尊重后进生是让教师放弃长者的身份,改变差生听命于教师的现象,以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位后进生。当幼儿屡教不改、言而无信时,我们教师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而不是“急风骤雨”的加予批评、当众揭短,应给他们多一些宽容,让他们偏执的自尊心得到保护。教师的尊重不是放纵、任其自流,而是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后进生,静观其变,打破后进生“一犯错就会挨批评”的思维定势,让后进生从自卑、恐惧中解脱出来,从而减轻心理压力,感受“老师原谅我了”。
4.赏识每一个后进生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也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是的,每个人都需要赏识,喜欢被赞美被肯定,由此生活而变得积极,学生更亦如此。尤其是后进生由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常常遭到批评,讽刺,挖苦,斥责。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留有阴影,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由此产生自我评价降低,没有自信,逆反情绪严重,甚至厌学,这些都严重的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身心的发展。因此,作为生命的个体,后进生更迫切需要被认同,被赏识。
5.留心青春期有的放矢
在中考前期,班级容易出现不稳定因素,特别是一些所谓的谈恋爱现象,尤其是那些后进生更为突出。这时班主任要正确引导,不能压、卡、堵。首先,通过班会课从正面进行教育,使他们知道,同学之间的接触时间长会产生一定的好感,或者某同学学习好,在某些方面有特长,同学们难免对他表示羡慕或者有好感这是正常现象,关键自己要摆正自己的年龄位置,明确自己在学校的任务,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价值观。其次,当发现学生确实有这方面动机,作为班主任要保持克制,要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自尊,可以找他们谈谈心说明现在谈恋爱的不成熟性。再次,通过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老师面谈,父母监督,学校及时处理,让他们能平稳地度过这个悸动的时期。
参考文献:
[1]黄熠峰,雷雳.初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什么是后进?首先对此应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我认为:应理解为在知能品格的培养和获得方面遇到困难,造成障碍,仍未能达到的基本要求,成为合乎标准的学生。这样理解,前提是承认学生是在前进中,之所以后进,是进步受阻而非是学生本身的弊病或其本性如此。如此认识,我认为是比较合乎学生的实际的。这也为我们从心态上去认识学生,评价学生,诱导转化,促进提高打下基础。
在智能正常的范围内形成后进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是由于心理错位而导致了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失落偏颇,而做出超乎常理的行为、举止。细察起来,形成后进的因素尽管有多方面,综合起来往往有这样一些类型:
“近视型”这类学生只顾眼前,不考虑长远极少想望将来,他们缺乏远大理想,学习缺少正确动机,因此也就缺少进取的热情和持久的努力。
这类学生多沾染好吃、好玩、好扮等的恶习,分不清将来自我会是怎样。
“放纵型”这类学生长期在纵容无序的环境下生活。养成以我为中心,有恃无恐,目中无人,为所欲为,肆无忌惮的心理态势。
这类学生多出自独生子女,把老师同学不放在眼内,做错事有众多位“家长”支持。
“自卑型”这类人愿意作努力,也努力过,但心理压力过大,不了解自身的优点与长处,常处于心来卑怯的状态,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自己看不起自己。这类学生往往是学习成绩差赶不上队,被同学看不起。
“幼稚型”这类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健全,停留在幼稚状态,头脑简单,模仿性强。
混合型。后进生的类型,常不是典型的单一的,在其行动中往往包含了交错着两种或数种类型的情况。
上述后进生的种种现象,大多是由于心理错位而形成的智能品格方面的差异,由于差异产生在一定条件下扩大了,未能在外界帮助和影响下及时得到纠正。日积月累,导致能力得不到正常发挥,意志得不到合度锤炼。行为得不到及时规范,品格得不到陶冶,渐成痼疾,位列后进。
既然心理错位是主要原因,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有针对性的作好调适。在实践工作中我尝试了几个结合:
一)集体言论和个别点拔结合
对后进生的心理调适,集体言论非常重要。有集体言论,才有明白无误的是非标准;有集体言论,对后进生不良行为才能形成压力,对其心理错位的纠正,另一方面,各人有各人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应选匙开锁,对症下药,对个性强的同学尤其需要对因下药,在充分尊重他们的基础上给以点拔调教,动情、晓理、导行,让学生觉得老师是真心诚意帮助他的,这样就容易拉近心理距离,收到效果。
例:前年任教的一个班,经常有失窃现象,经多方面找原因,也没得到结果,后开展班会讨论认识,主体会评,议,交警叔叔到校讲授法制知识、用实际事例教育。这个惯于偷别人东西的谢东同学,偷偷在老师面前承认了自己所做的一切,但希望老师不要告知家长,在同学面前不要讲他的姓名,并保证今后不再犯。
(二)规范行为和思想教育结合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常是出于行为养成方面的困难,或是心中无“标尺”无章可依,对于这样的错位,应明确规范,使遵之有度,循之有则。孟子讲:“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中悦而诚服也”。经常学习日常行为规范,从小事培养,养成习惯,终生受益,我从穿校服,戴红领巾、穿鞋、吃早餐等这些小事做起,树榜样,持之以恒,立竿见影,连平时在家吃饭最挑惕的谭莹也能大口大口地吃学校早餐,最爱打扮的张小瑜也抹去指甲油,勤剪指甲了。以行为规范做目标,辅以思想教育,晓以利害,育人之道在明理,明理之后,行为则易于在思想支配下逐渐养成。
(三)长远思想和切近目标结合
要让学生明白,现在努力是为了将来的目标的,志存高远和脚踏实地是人生得以成功的两翼,对目光浅近者,要让其看到未来世界的需要,任务的艰巨,自身的价值,“日异其能,岌增其智”。
从小使学生在幼小的心灵里树立奋斗目标,有远大的理想,就会产生一种动力,这种动力一旦形成,会产生惊人的效果。
(四)自主自律和环境熏染结合
材施教;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4―0028―01
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不守纪律,不求上进的学生。这类学生由于长期在班集体中处于后进,常常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冷落和歧视,很少得到理解和信任,久而久之,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作为生命的个体,后进生更容易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留有阴影,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由此产生自我评价降低,没有自信,逆反情绪严重,甚至厌学。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其身心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处于心理、生理发展的极不成熟阶段,尤其是后进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对他们开展具有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还能大幅度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潜能。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转变思想,逆转负面心理
1.转变教育观念。新课程目标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因而,每位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心理学、教育学有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师对后进生心理偏差理论的认识与矫正能力,使教师能针对学生实际发挥多渠道教育机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后进生克服消极心理,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使后进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转变后进生的思想。其实,后进生只不过是学习暂时落后而已,并不能说明他们其他方面就不如别人。我们传统教育的失误恰恰在于认识不到这点,而否定了后进生的其他优势,使后进生长期处于压抑、受挫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如果长期处于受挫状态时,会对挫折产生种种适应方法,其中有不少消极的方法。后进生常常有这样的心理,当这种心理日趋严重时,他们便会自暴自弃。这种心理达到极点时,便会影响他的正常学习活动,妨碍其智力的发展与发挥,长此以往,他们就果真是一无是处了,最终只能通过冷漠待人,打闹取宠等消极方式来表现自己。作为教师,一定要帮助后进生转变认识,卸下他心头沉重的思想包袱,认清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大胆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展示自身的价值。
二、调查摸底分类,因材施教
后进生之所以差,有很多种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调查、研究摸底、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有的后进生由于脑子不灵活,常因成绩差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责骂、同学的耻笑,进而造成严重的思想负担,产生厌学思想,破罐子破摔。这时候,教师要树立他们的信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他们的一些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同时教育本班学生,不许取笑他们,而是想办法帮助他们, 共同进步,让优等生和后进生结成“一帮一对子”,激发后进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三、整合教育资源
关键词:后进生 心理健康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03
后进生,有“后来进步”之意,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用素质教育的标准来看,“后进生”与“非后进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所以需要强调的是,后进生主要是指在教育的主导影响下形成的特殊学生,是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是就某个学生群体而言的相对概念。只要给后进的学生找准定位,找到后进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教育、引导与肯定,同时多给他们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使他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体验到自身的价值,那么后进生转化为上进生或者优等生也不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因此只有遵循这一规律,结合学生个性特点,正确把握他们的发展方向,才能慢慢缩减后进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队伍,从而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量体裁衣,有针对性地帮助教育。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与成长经历是不同的,后进生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后进生群体因材施教,客观地分析造成他们落后的不同原因,并基于此对他们给予不同的帮助和教育方式。
不难总结,在校园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导致后进生落后。一方面,学生自身性格的缺陷,过于内向,不善交际,不能正常地适应新的环境与生活,导致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差强人意。对于此类学生,应主动与他们交谈,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事实上他们中有大部分都有很好的基础,只要稍加引导,转化为优等生是很有希望的。
另一方面,学生家庭不和,社会不良影响,导致学生心理对外界环境的抗拒接纳,令这部分后进生错过了前进的机会。对于此类学生,应多加关怀,给予他们缺失的温暖,让学生重新拾起信心,积极地面对生活,创造属于他们的精彩人生。
因此要摸清情况,分析原因,在教育转化过程中,师长要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其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教育方式,力求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仅要找到其自身原因,还要摸清其家庭和社会交往情况;不仅要了解生理情况,还要分析其心理特征;不仅要掌握其表面现象,还要剖析其内在原因。
第二,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关怀帮扶体系。
在学生群体中,有后进的群体,那么就必然存在相对的先进群体,高校中的先进群体指进入大学后能够及时适应新环境,在个人的修养和专业的学习上都有较高的个人成就,关心集体、关爱他人,在学生中具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基础,有一定的个人威信,并且有一定的精力去参加学校的各种组织活动的学生群体。这部分群体主要是由学生党员以及学生干部组成的。
以这部分先进学生为基础,对后进生可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互助联盟,让先进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尽可能地帮助后进生,带领他们多接触外界、多参与活动,潜移默化地转化后进生。也可以组织类似“党员干部入宿舍”的活动,不定期地与后进生交流情况,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当然,要想保证其成效性,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帮扶人员必须在学习成绩、个人修养上具有一定的成就;二是帮扶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责任心与高度;三是帮扶过程需要注意方式方法,讲究艺术性;四是帮扶对象、帮扶过程需要一个长期性。后进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总会以一定的态度对待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并逐步稳固下来。
除了先进群体,还要善于调动和协调任课老师、家庭、班集体和社会的力量,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一个齐心协力做好后进学生转化教育工作的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正确引导,排解后进生不良情绪。
后进生的问题,不仅困扰着师长,也对他们自己造成一定影响。做不好事,完成不好任务,他们心里也同样着急,必然将产生一些消极的、不良的情绪,如果不及时排解,又将对他们产生坏影响,造成恶性循环。不仅如此,消极心态是可以蔓延传播的,如果不及时解决,将造成更多更大的影响。这时,做好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私德曾经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后进生平时受到的批评特别多,他们感到不管怎样,老师和同学总是不会相信的,好像自己怎么努力也没用,对周围的人总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你好你的,我不好不关你事”、“破罐子破摔”的戒备心理。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感情倾斜,让后进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好,从而唤醒其向上的信心,如他们违反纪律时,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启发和诱导;对学习不感兴趣,要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让他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放弃了良好的学习机会,虚度美好的年华后悔是来不及的。我们可以建立常规的心理咨询室,在学生有需要时及时地对他们进行疏导,排解他们的不良情绪,更好地面对困难。另外,也要组织定期的心理讲座,讲解生活中保持愉悦心情与积极心态的一些小方法与小技巧,传播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让后进生心理随时保持健康的状态。
第四,创造机会,挖掘后进生的魅力特长。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后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大多数情况下,后进生并不是没有特长或优点,只是没被发掘,或者没有得到展示的机会。他们也许羞于表现,也许不被重视认可等等因素造成了他们的“后进”。此时,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给予更多的指导,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表扬,使后进生尝尝成功的快乐。他们渴望得到认可,他们的进步哪怕很微小也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并不断强化,使其巩固下来。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与各个后进生进行交流,询问他们的个人情况,发掘被埋没的闪光点,并扬长避短,努力扩大这些优点,加以引导,让他们发挥个人特长,打造自己的“先进”之处。与此同时,还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也鼓励先进学生“孔融让梨”,给后进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不可否认,高校大学生后进群体问题的存在同时也是社会后进生群体的伴生物,是社会后进群体在高校的特殊表现形式。总之,后进生不是天生的,而是主观或客观因素导致了他们的后进,他们只是缺乏指导,缺乏机会,缺乏勇气。相信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后进生群体的研究,可以加深社会对高校大学生后进生群体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也唤起社会各界对高校后进生群体的关注。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主动地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期后进生早日转化为先进生,让他们更加自信、乐观、积极,让他们的人生更加的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王仁则.高校后进生群体透视及扶植途径[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3,(2).
[2]贾代.高校德育工作与高校大学生后进生群体关怀[J].理论导报,2007,(10).
[3]王琳.帮助大学生心理问题群体的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2).
[4]罗丽榕.关于高校后进生群体产生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
一、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转化后进生
提起后进生,每个教师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出几个耳熟能详的学生名单,后进生总会给教师留下“深刻”印象,很多教师视后进生为“影响班级教学成绩和教学质量的‘害群之马’”,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呵护。
1.树立完善的心理指导观
教师自身首先要正确看待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长大未成人”,树立完善的心理指导观,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向家长宣传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使家长能够正确地看待这些特点,树立完善的青春期中学生家庭教育观。结合青春期中学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心理指导,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途径向学生宣传青春期心理特点和心理卫生知识,使后进生正确看待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调控、自我教育。
2.努力成为后进学生的知心朋友
高中教师自身不仅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还应该成为学生的益友。在更多的场合,尤其在对青春期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的过程中,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内心,有各种问题需要解答,各种情感需要宣泄,各种忧愁和痛苦需要倾诉,各种异样的行为需要理解。如果教师和家长以好朋友身份出现,后进学生就愿意接触、愿意沟通。他们的宣泄、倾诉以及师长们的解答、理解,不知不觉中会起到很好的疏通、引导作用。
3.理解动荡情绪,宽容后进学生的偏激言行
造成学生情感动荡的因素有三个方面,即生理状态、社会影响、认识过程三个方面。由于性成熟过程的急剧进行,受性腺激素的影响,大脑皮层对下丘脑的控制暂时失去了平衡,这种平衡的破坏直接影响青春期中学生的情感过程。从社会方面说,少年不断增长的自我欲求往往与社会现实互相矛盾,致使他们的自我欲求难以实现,这种矛盾造成情感发展的困难。从认识方面说,中学生知识经验不足,缺乏辩证的思维方法,对事物的看法往往偏激,容易走极端;对自我需求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也认识不清,以致造成了情感发展的种种问题。
教师要理解后进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及原因,做好班集体同学的工作,在相互交往中,不要使用刺激性强的语言。教师要向家长宣传,使家长理解、宽容子女的一些过激言行,事后与子女和缓地谈心,加以引导,让家长尊重子女的“隐私权”,不偷看子女的日记和信件。
4.教会学生自我调控
青春期的中学生,尤其是男生,被唤醒的性要求会产生某种烦躁不安的特征,因此他们经常被认为是游移不定的,在任何事情上都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业也经常受到影响。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种被唤醒的性意识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会对性冲动的自我调控。
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性冲动是生活中需要了解和控制的正常内容,只有内部的自我控制才能有效地制止或缓解这种冲动。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转移性冲动而实施自我调控,让学生懂得,可将性冲动转移到知识、技能、兴趣爱好的培养上,转移到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品质上,转移到陶冶自己高尚的情操上。学生如果使自我调控实现了这些转移,这种性冲动就会产生积极的巨大能量,引人向上。
二、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铸造学生健康人格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的环境下能更快地接受信息,提高效率。通过在校园内和课堂上创设心理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从而大大优化了育人环境,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首先,创设友善、融洽的环境气氛,唤起后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机。营造友善氛围,一方面鼓励师生间相互探讨,另一方面又增进与后进学生的友谊,改善了关系,为最终协调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构建了健康的心境。营造融洽的氛围,即对后进学生做到“四个不”:不逼迫,不孤立,不鄙视,不揭短。对后进学生抱着公允、平正的态度,这是问题行为教育的基础,因为他们比其他学生更希望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理解,脆弱的心理最容易遭受挫折。
其次,创设宽松、欢快的活动气氛,体验成长的快乐。学生主体意识、自主精神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以各种活动为中介的。将学生已有的素质充分外显,发挥他们的特长,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宽松和欢快的活动气氛显得非常重要。在活动中注意维护后进学生的尊严,对他们错误的言行举止作出善意的分析说明,给他们留有思考和改正的空间,并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各种文体活动中体验成功,感受作为主体参与的欢快,并将这种欢快与周围环境的轻松、欢快相协调,从心理氛围中感受到成长的自豪和自信,这样就能以个性特长的发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促进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各项素质的逐步提高,增强对集体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三、“抓反复,反复抓”,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心理成长中的全过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决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因长期的教育不当,或受不良社会风气等原因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这种痼疾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过来并非易事,后进生变好一段时间又旧病复发、故态复萌,这种反复是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经常现象,所以在工作中要及时总结后进生转化中的阶段性成果,理性引导并激励后进生的进步与提高。后进生转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的、艰辛的、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动态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理性、分阶段地总结和分析转化过程中出现的成绩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改进与调整。
对于后进学生来说,由于长期遭受轻视和压抑,缺乏自信心和主体的自豪感,特别需要得到教师与同学的肯定、支持和鼓励,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锻炼之后,教师应当及时地发现他们身上的细微变化,并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满足后进学生的主体存在心理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欲望。这种阶段性肯定的姿态,可以起到充电的作用,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促进他们自信心的树立,增强他们的主体自豪感,激励他们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功与进步。在充分肯定后进学生取得进步的同时,针对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要进行适时的提醒,使他们既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可喜变化,又能够感受到自我更新的巨大潜力,自觉地加以改正。
一、后进生最需要的是关爱
就学校和教师来说,喜欢的更多是优秀的学生、乖巧的学生。而家庭更偏爱这种学生,不时地奖励和夸奖这些孩子。而后进生呢?得到的往往是责骂与训斥。试问这对后进生的成长有帮助吗?教师与家长们欣赏的目光投向谁?就连说话的态度与语气上,对谁更友好一些?这是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吗?值得庆幸的是,社会在这方面已有觉醒,已经开始重视和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了。作为教师,应该是处理后进生问题的关键人物,尽占了天时、地利、人和。整天与学生打交道,面对面地接触了这些差生,难道就只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吗?其实,后进生也有进步的要求,只不过是基础欠牢,学习起来困难较大。这个时候,如果得到老师的关爱,就如阳光、雨露,显得多么重要呀!
没有真诚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要用爱心去感染后进生,要放下架子,主动地与学生沟通、交往,要关心、帮助他们,多给他们温暖,多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因此,要关爱后进生就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活动中多些心理关注。有的放矢地教育、引导,教师要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要善于关注班集体中的弱势学生,多为他们提供获得表现的机会,瞪大眼睛从各个方面寻找其闪光点,珍视他们的微小进步,激发后进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比如:教师应蹲下来“仰视”学生或“平视”学生,发现闪光点,捕捉灵感点,赏识创意点,肯定成功点(倘若教师站着“俯视”学生,他们许多小的闪光点,甚至是难能可贵的东西很容易被忽视和缩小而损伤幼小心灵)。答对一个问题,完成好一次作业,做好一次值日生,在劳动、纪律、卫生、进取心、荣誉感等方面的微小进步,教师都应及时地给予赞许的目光、热情的表扬和鼓励。如果是创造性地回答对一个问题,师生都应给予更高的鼓励,如用掌声表示对他的肯定,让后进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即使是答非所问的学生,教师也要褒奖他的勇敢与诚实,不断的提高后进生在同学中的威信,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促使其不断的向前发展,成为积极向上的学生。通过师生心灵沟通,激起感情的共鸣,从而产生巨大的感召力,使他们乐意亲近老师,把心里话告诉老师。让信任起到教育纽带的作用。
二、 教学过程是提高后进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一)在备课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备普通的教学环节,更要围绕学生的,围绕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果来备,不能只考虑教师应该怎样做,学生应该怎样学,把学生看成配角,而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什么为中心来设计教案,挖掘出各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同时联系学生现在的水平和学习能力,考虑差生的接收能力,要有针对性的知识,吸引差生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蕴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因此,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带着新的眼光和思路认真研读教材,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出现的心理问题,便可从教学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二)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氛围主要决定于人际关系的质量。首先,教师要善于建立同学间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氛围。有些教师善于进行学生之间的比较,并认为此举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竞争和压力,促进学生的进步。殊知,这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竞争压力,学生被这种压力层层包围,压得喘不过气来,以致恋上严重的考试焦虑症,甚至厌学、逃学。其次,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应与学生平等相待,做学生的朋友,而不应该高高在上。此外,教师还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因为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紧张,将影响到教师对学生的度,同时也将影响到学生看待教师的眼光。
2、在授课的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适当增加提问和演板的次数。许多学生自卑、胆小、耐挫力差、害怕回答问题。教师应让此类学生多回答问题,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同时,逐步训练他们的自信心、耐挫力,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2)多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在小组讨论中,学生没有恐惧心理,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畅所欲言,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克服了自我封闭的心理毛病。(3)让学生自主充分地活动。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可先让学生预习、提问。然后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作针对性的讲解。这样不仅节约了讲授的时间,同时也充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积极思考的习惯。
3、针对学生心理特征结合各学科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各个学生不同的心理问题,结合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自卑,教师应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多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逐训练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基础好,但存在自满、骄傲的情绪,教师则应适当增加他们所答问题的难度,使他们暂时受挫,认识到自己不懂的东西还有很多,从而使他们逐步纠正自满、骄傲的不良倾向,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4、在课外辅导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因此,各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渗透到课外辅导中去。如有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自信心不够,学习兴趣不强,共至出现厌学、逃学、焦虑、抑郁等心理行为问题。教师应通过课外辅导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纠正他们不良的心理倾向。又如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不爱做课外作业,教师应采取教师监督和同学结对帮助相结合的方法,多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同时训练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
5、在教学评价方法上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许多厌学、逃学的孩子,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习、生活中受到了过多的批评与指责,甚至是讽刺和挖苦,出现了严重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注意教育的平等与公平,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指导和训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后进生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由于后进生是学业上的“弱势群体”,很难“引人注目”,自卑心理严重,这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一般表现为“默默无闻”。因此,教师要研究了解学生,让学生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限于主观条件,不可能样样都比别人好,样样都走在别人前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道理。教学生善于自我评估与分析,正确认识自己,去除他们心上的“疙瘩”。此外,通过班级中典型事例的分析来教育学生,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要事事都超过别人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善于自我评价与分析,发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虚心地学习他人的优点,博采众长,使自己不断的发展完善,走向成功。每学期乃至每个阶段为自己规定一个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孜孜不倦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实现了,庆贺一下,然后提出更高的要求;没实现,总结一下,然后继续努力。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和活动达成目标要适当,最好“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行为目标要符合实际,并且能够根据情景变化调整目标,自己就会常常尝到成功的愉快,从而满足一种成就感的心理需求,以唤醒后进生树立起“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心。
四、恰当运用表扬艺术,促进后进生不断进步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
学校将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有关理论。通过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教师应注重创造,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特别是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平等和民主,尊重和信任,理解和宽容,亲情和友爱,同时受到感化、激励和鼓舞。
二、努力探索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新路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学校将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进行学生心理知识的学习,逐步提高教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各任课教师要把心理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渗透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去。所有教职工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状况,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双育合力。
2.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心理辅导。定期举办心理卫生讲座,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搞好特别学生的情况跟踪调查,对其心理障碍进行研究和排除,矫治其心理疾病,充分发挥心理教育的德育功能。
3.校内、外齐抓共管,拓宽教育渠道。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家长是最好的帮手和支持者。我们还将通过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使家长们明白心理健康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意义,让他们了解心理素质对各种学习,工作岗位上人的作用与影响。
另外,通过家长委员会,把学生中在接受心理健康指导后取得明显成效的例子在家长中广泛宣传,帮助家长掌握部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指导他们训练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
三、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实效性
1.建立健全后进生转化工作档案。确定帮带对象,不使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对每一位后进生的思想,学习状况,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家庭情况等都作详细记录。
2.对后进生坚持“四个不”、“五个先”原则。“四个不”即:(1)不定性,(2)不歧视,(3)不溺爱,(4)不加压。“五个先”即:表扬鼓励优先,关心帮助优先,作业批改和学习辅导优先,家访优先,参加群体活动优先,以努力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3.建立后进生名册,并对单元检测、期中、期末的成绩及时填写,期末进行、评比。
四、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贯彻“兴趣贯课堂”,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遵循“主体性原则”,激发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主动去体验、获取。对一些后进生,要给他们创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上有所思,有所情,有所收获,以情入境,真正从思维上参与,从情感上参与。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仅要依靠教师的有关知识与能力,更要依赖他们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心理不健康,会影响教师顺利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对学生的各种行为无法理解,也不会有合适的处理办法,使师生之间关系存在问题,还可能伤害到学生的心灵。因此,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保持健康的心理、轻松愉快的情绪,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幸福和友善的感觉,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思想政治教师要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新的知识,跟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加深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从而和学生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所以,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掌握关于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一方面能够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发展健全的人格,以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积极稳定的情绪与情感、完美的性格特征、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积极主动地迎击各种挑战,使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以良好的心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另一方面,也具有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能力,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奠定基础。
二、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关键
思想政治课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是枯燥无味、死记硬背的条条框框,认为它太抽象和过于空洞,从而对思想学好政治课失去信心,这就大大地增加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难度。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说理方式,转向理论联系实际,而联系实际;又是进行心理教育的最好机会。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无处不在,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与思想政治教学融合在一起,关键是教师要做有心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中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经济常识的教学过程中,在讲到“市场交易原则”时,则和学生讨论现在市场假冒伪劣商品充斥,毁约、诈骗、故意欠款等失信行为层出不穷,这样做能不能能把生意做得长久?要想把生意做得长久,生意兴隆应该怎么办?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讲“诚信”的重要性;再如,在学习“意识的能动作用”时,强调人不仅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还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人的意识活动不仅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而且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还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意识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发挥意识来克服自己的不良行为,防止出现偏激行为。这种在教学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既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本人要具备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细心研究、深入探讨政治教材中的心理健康素材,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向高校和社会输送不但身体健康而且心理也健康的合格人才。
面向全体,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因材施教,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本学期学校将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继续加强后进生转化工作,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教育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得以生动、活泼、主动、健康的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提高认识,学校将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有关理论。通过学习。转变观念。教师应注重创造,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特别是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平等和民主,尊重和信任,理解和宽容,亲情和友爱,同时受到感化、激励和鼓舞。
二、努力探索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新路子。
逐步提高教师素质。课堂教学中,1.学校将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进行学生心理知识的学习。各任课教师要把心理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渗透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去。所有教职工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状况,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双育合力。
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2.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心理辅导。定期举办心理卫生讲座。搞好特别学生的情况跟踪调查,对其心理障碍进行研究和排除,矫治其心理疾病,充分发挥心理教育的德育功能。
拓宽教育渠道。搞好心理健康教育,3.校内、外齐抓共管。家长是最好的帮手和支持者。还将通过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使家长们明白心理健康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意义,让他解心理素质对各种学习,工作岗位上人的作用与影响。
通过家长委员会,另外。把学生中在接受心理健康指导后取得明显成效的例子在家长中广泛宣传,帮助家长掌握部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指导他训练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
三、加强管理。
不使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对每一位后进生的思想,1.建立健全后进生转化工作档案。确定帮带对象。学习状况,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家庭情况等都作详细记录。
2不歧视,2.对后进生坚持“四个不”五个先”原则。四个不”即:1不定性。3不溺爱,4不加压。五个先”即:表扬鼓励优先,关心帮助优先,作业批改和学习辅导优先,家访优先,参加群体活动优先,以努力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并对单元检测、期中、期末的成绩及时填写,3.建立后进生名册。期末进行总结、评比。
四、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