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超高层住宅设计要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3 09:17: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超高层住宅设计要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超高层住宅设计要点

第1篇

关键词:超高层;消防;电气设计

随着超高层住宅建筑的兴起,目前新建商品住宅中高度超过100 米的住宅数量日趋增多。超高层住宅建筑的设计成为电气设计人员关注的热点。超高层建筑一般建筑面积大,人员密度高,火灾危险性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速度快,扑救难度大,人员疏散较为困难。与超高层公建相比,超高层住宅不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居住人员对环境较为熟悉,规范中的规定相对公建来说宽松些,并没有停机坪和避难层的设计规定,火灾时以自救为主。正因如此,火灾的早期报警及消防自动灭火更为重要,它可以将火灾控制在初期,为人员疏散争取时间,使人员能最大程度的得以疏散。

2011年5月并于2012年4月实施的《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对于建筑高度为100m或35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从用电负荷等级、自备电源、导体及线缆选择、应急照明、防雷、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几个方面进行了规定。下面就超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一些设计要点进行探讨研究:

1、用电负荷等级的确定

规范明确规定消防用电负荷、应急照明、航空障碍照明、走道照明、值班照明、安防系统、电子信息设备机房、客梯、排污泵、生活水泵均应为一级负荷供电。其中消防用电负荷、应急照明、航空障碍照明、生活水泵宜设自备电源,即柴油发电机组供电。目前本地的工程项目中,设置柴油发电机组的情况较少,房地产商会首先考虑经济投资,对于“宜”的设置项会选择不设置,但随着人们对消防方面安全防范意识的增强,相信不久的将来,柴油发电机组会成为超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必要组成部分。

2、导体及线缆的选择要求

规范明确规定用于消防设施的供电干线应采用矿物绝缘电缆。矿物绝缘电缆是用退火铜作为导体、密实氧化镁作为绝缘、退火铜管作为护套的一种电缆。由于它的全部材料都是采用无机材料,所以它本身不会引起火灾,不可能燃烧或助燃,它可以在接近铜的熔点的火灾情况下继续保持供电,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防火电缆。近年来多起发生人员伤亡的火灾实例显示,人员出现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火焰烟雾中毒所致的窒息。火灾烟雾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及塑料化纤燃烧产生的含氯、苯等有害物质的气体火焰又可造成呼吸道灼伤及喉头水肿,这些因素足以使浓烟中的被困者在3~5分钟内中毒窒息身亡。此外在浓烟的状态下人员无法辨别方向,进而无法逃生。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对于非消防电源的干线电缆、电线应选用阻燃低烟无卤或无烟无卤的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电线。这类电缆的特性,使得当火灾发生时,烟浓度低,可见度高,有害气体释放量小,便于人员撤离。

3、防火系统的设计要求

超高层住宅遇见火情时的扑救和应急救援能力,是设计人员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对于和居民住宅相关的消防安全内容均应得到重视,建筑内应设消防控制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特级保护对象,除了卫生间外,均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报警系统主要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消防专用电话系统、火灾应急广播系统、火灾漏电报警系统、电梯运行监视控制系统、应急照明控制及消防系统接地构成。

设计中应明确消防安全警示标识、喷淋灭火系统、报警装置、应急广播装置等设置标准。特别是在住宅户内需安装火灾探测报警器。上海更提出进一步要求:100米以上的超高层住宅应设置避难层。

上海出台的《住宅设计标准》是国内首个将避难层纳入超高住宅的设计标准。新标准明确规定100米以上超高层住宅每15层或者45米设置一层避难层,避难层严禁常人居住,净面积应按每平方米3人计算。新标准的实行为超高层住宅的居住安全提供了保障。

此外,《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指出建筑高度为100m或35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居住人口超过5000人的住宅建筑宜设应急联动系统。应急联动系统应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为基础。

应急联动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1)对火灾、非法入侵等事件进行准确探测和本地实时报警。

2)采取多种通信手段,对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实现本地报警和异地报警。

3)指挥调度。

4)紧急疏散与逃生导引。

5)事故现场紧急处置。

应急联动系统宜具有下列功能:

1)接受上级的各类指令信息。

2)采集事故现场信息。

3)收集各子系统上传的各类信息,接收上级指令和应急系统指令下达至各相关子系统。

4)多媒体信息的大屏幕显示。

5)建立各类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

应急联动系统应配置下列系统:

1)有线/无线通信、指挥、调度系统。

2)多路报警系统。

3)消防一建筑设备联动系统。

4)消防一安防联动系统。

5)应急广播一信息一疏散导引联动系统。

应急联动系统宜配置下列系统:

1)大屏幕显示系统。

2)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决策支持系统。

3)视频会议系统。

4)信息系统。

应急联动系统宜配置总控室、决策会议室、操作室、维护室和设备间等工作用房。 应急联动系统建设应纳入地区应急联动体系并符合相关的管理规定。

4、低压配电系统保护方面

规范规定了每套住宅应设置自恢复式过、欠电压保护电器。

4.1导管布线方面

潮湿地区的住宅建筑及住宅建筑内的潮湿场所,配电线路布线宜采用管壁厚度不小于2.0mm的塑料导管或金属导管。这是对以往设计要求的金属导管1.5mm的进一步提高。

对于敷设在楼板内、垫层内的线缆保护导管做了相应规定,在住宅电气设计过程中,户内箱体预留,设备间选择、楼板内管径与楼板厚度要求是和土建专业密切配合的几个方面,也是预留预埋时的设计要点。

4.2电气竖井布线方面

规范对于电气竖井的设置做了明确的规定。高层住宅建筑利用通道作为检修面积时,电气竖井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m。电气竖井内应急电源和非应急电源的电气线路之间应保持不小于0.3m的距离或采取隔离措施。电气竖井内应设电气照明及至少一个单相三孔电源插座,电源插座距地宜为0.5m~1.0m。电气竖井内的照明开关宜设在电气竖井外,设在电气竖井内时照明开关面板宜带光显示。

4.3公共照明方面

住宅建筑的门厅应设置便于残疾人使用的照明开关,开关处宜有标识。可在距地1.0米和1.3米各设一只照明开关,既满足了要求又节省了造价。

4.4家居配线箱方面

距家居配线箱水平0.15m~0.2m处应预留AC220V电源接线盒,是为了给箱内的有源设备供电,电源变压器可安装在电源接线盒内,接线盒内电源宜就近取自照明回路。

4.5安防技术防范系统方面

电子巡查系统为应设置项,可选择离线式电子巡查系统和在线式电子巡查系统。高层住宅建筑楼梯间应急照明可采用不同回路跨楼层竖向供电,每个回路的光源数不宜超过20个,而不是25个。

第2篇

【关键词】商业广场;综合体建筑;设计实例

0.项目概况

本商业广场项目地块基地现为空地,地势平整,用地内无地裂缝,岩溶,滑坡与其它地质灾害。商业广场规划用地共由A1+A2、B1、B2+B3、C1、C2+C3五个地块组成,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共计205513.65平方米。用地性质根据不同地块,既有商业金融用地,也有二类住宅用地。整个项目总体容积率不大于6.101。其中A1+A2地块容积率不大于4.0。根据远期规划,该区域未来为城市CBD及高级住宅区域。

1.平面布置策划

小区由六组高层住宅组成,住宅从西至东沿用地,以2栋塔式及4组板式错开排列,以争取最好的景观朝向和最有利的日照条件。于A1-3# 住宅、A1-4#住宅之间设一小区会所, 提供区内悠闲设施。小区共设三个出入口,西北面临规划道路开设人行及消防车出入口;西南面用地边界靠中间位置临规划道路设有小区主出入口及次出入口; A1-5# 住宅、A2-1#住宅之间西南面用地边界一端设有3个地下车库出入口,主要为机动车出入口,设置了7m宽的机动车道。共有两层地下车库,其中B1层为半地下室车库。总平面布置中充分考虑到小区和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利用车库的屋顶平台使小区中心绿地和城市绿地以及城市公园形成多层次绿化关系。使整个小区仿佛坐落于公园之中。

由于开发的强度,以及建筑自身高度的影响,日照是此次项目重点考虑的问题。设计中在充分结合用地形状的基础上,利用用地与东西向的夹角,高层住宅沿用地一字形面向南边规划道路展开,结合高层住宅的户型平面设计,利用东南两个方向的日照,使小区满足日照要求的户数达到最大。

由于建筑布局较紧凑,小区建筑之间有相对较大的集中绿化。注意营造大面积的中心绿地既丰富自然的组团及宅前、后环境。空间形态顺畅自然,着力打造小区中心绿地,为小区住户提供生态、健康的休闲场所和丰富的景观体验。同时,通过总图的合理布局,将塔子山及沙河景观引入到小区中来,使得每一户都有良好的景观视线。绿地景观空间自然渗透,富有层次感和延伸感。

2.塔式与板式高层住宅设计

对本地块的高层住宅竖向交通以电梯为主,A1-1至A1-4号楼设3部电梯,2条疏散楼梯; A1-5及A2-1a住宅楼设2部电梯, 2条疏散楼梯。A2-1b号住宅楼设2部电梯, 每层每户拥有1部专用电梯,提供2条疏散楼梯。

2.1节能设计

根据本地块所处地区的的地理、气候条件,小区采用最佳和良好的朝向,冬季争取良好的日照,夏季争取常年主导风向,并有利于建筑室内的自然通风。大部分户型做到南北对流。建筑间距满足当地建筑规划部门规定的技术指标,保证冬季住宅日照和室内天然采光的要求。小区规划从生态环境考虑,形成良好的小区微气候环境,也改善了住宅小区环境质量。住宅外墙用挤塑板作外墙保温,外墙窗采用中空玻璃,有利于建筑节能。

2.2立面设计

对本高层建筑立面处理采用简约的现代手法,强调材质和色彩变化。造型简洁大方、色彩清新明快。同时立面上横竖线条有机地拼接组合, 形成丰富的光影变化。通过细部线条以及色彩的综合处理,使得小区各栋建筑遥相呼应,形成完整统一的整体。

3.超高层以及低密度住宅设计

本地块共有两栋超高层建筑, 一个大型商场, 四栋高层住宅及五栋低密度住宅。地下室商业部分,地下一层夹层层高5.2米, 地下一层层高4.8米; 地下一层局部层高5.5米, 功能主要为VIP上落客区、起卸货区、设备用房; 地下二层层高3.9米, 功能主要为机动车库。

另外B1-1为超高层办公楼, 建筑高度为267.282米, 总高度280米, 地上58层,地下3层,大堂设于地上二层; 1,3及4层及地下一层为商业; 32及33层为转电梯大堂,方便各区客户都可以直接到达, 提升大楼质量; 五层为商务会所, 与裙房屋乘面可直接连系。六层以上为标准层平面,层高4.2米,均为办公空间, 每层可分为小单元或开放式使用; 59层为360度观景台。B1-3及B2-5为大型综合商场共四层, 商业屋顶设空中步行街。B1-2为超高层办公楼, 建筑高度为169.60米, 地上39层,地下3层, 一至四层为商场, 大堂设于地下一层, 六层以上标准层, 层高4.0米, 标准层每层12套住宅。B2-1及B2-2户型设计类同, 属塔式超高层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均为155.75米, 地上44层,地下3层, 一至四层为商业与商场连通, 大堂设于地上一层, 与裙房屋面可直接连系。六层以上为标准层平面,层高3.0米, 标准层每层有12套住宅。B2-5, B2-6及B2-7属低密度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为22.45米, 地上6层,地下3层,大堂设于首层, 层高3.15米, 每层共2套复式单位, 一层设特色单位。

立面处理采用公建式的现代手法, 以类似的立面处理体现出一个整体的商业楼组团,强调材质和细部的变化。造型简洁大方、色彩清新明快。同时立面营造丰富的光影变化。通过细部线条以及色彩的综合处理,使得各栋建筑遥相呼应。

4.超高层建筑及商场设计

本地块地下室商业部分每层高分为地下一层夹层及地下一层, 分别层高为5.2米及4.8米,部分夹层层高为6.2米, 用所起卸货区, VIP大堂及设备用房; 地下二层为车库, 层高3.9米, 合供3层, 功能主要为设备用房及机动车、非机动车库。C1-1为超高层办公楼, 建筑高度为264.282米, 总高度280米, 地上59层,地下3层,一层为大堂, 二至三层为商业, 四层为商务会所, 与裙房屋面可直接连系。五层以上为标准层平面,层高4.2米,均为办公空间, 每层可分为小单元或开放式使用; 四十六至五十九层为酒店, 标准层高3.9米。C1-2为超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为167.80米, 总高度185.00米, 地上39层,地下3层,一层为大堂, 二至四层为商业, 五层至十九层为酒店, 标准层层高4米。C1-3为商场, 共3层, 屋顶设化中庭。

(1)从竖向交通设计上,对C1-1分成四区,I、II、III、IV区各有6部高速电梯,III、IV区用4部双层高速电梯, 2条疏散楼梯,另设2部消防及货梯逍往各层。C1-2各分成三区,低区为酒店区, 中及高区为公寓, 分为三个芯筒设置, 2条疏散楼梯分别置于芯筒之间。各区有5部高速电梯, 另外按功能分区各有一部消防货梯。

(2)小区规划从生态环境考虑,形成良好的小区微气候环境,也改善了住宅小区环境质量。住宅外墙用挤塑板作外墙保温,外墙窗采用中空玻璃,有利于建筑节能。办公、酒店楼幕墙采用双层中空玻璃,选用“Low E”,35%反射率的玻璃可以降低反射,使室内环境保持恒定,达到节能、舒适的目的。

(3)立面处理采用公建式的现代手法, 以类似的立面处理体现出一个整体的商业楼组团,强调材质和细部的变化。造型简洁大方、色彩清新明快。同时立面营造丰富的光影变化。通过细部线条以及色彩的综合处理,使得各栋建筑遥相呼应。

(4)商业广场的商业裙楼于不同楼层连接项目内两栋全市最高的办公楼,地下一层直接与地铁站连接,首层又设综合交通运输客运站,形成内外立体的交通流线,演译出新都市主义,着重人与都市环境的重新结合,打造成都市最具地标性的多功能综合发展项目。商场地上总建筑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B地块及C1地块分别占约9万和3万平方米;另加地下一层及夹层逾4万平方米商业面积,总商业面积共16万平方米。

5.结语

以某商业综合体广场设计分析为例,提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总体布局及其功能分区思路,针对不同地块分区合理地布置不同类型的单体建筑,采取相适应的建筑设计理念,从节能、立面等方面对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升了该项目建成后对提高现代城市生活水平的效果。 [科]

【参考文献】

[1]徐明智.节约型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法探讨[J].陕西建筑,2009(28):118~119.

第3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暖通;设计;节能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的发展,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步伐也在加快,超高层建筑建设计的过程中,暖通空调的合理设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做好超高层建筑建设计中的暖通设计的节能工作非常有必要。

二、超高层建筑中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学领域,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由于超高层建筑高度较高且具有高容积率的特点,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同时也是它存在的问题。

1、室内风环境差

由于超高层建筑具有较大的高度,风速随着高度增加逐渐变大,风大的室内居住环境并不舒适,同时风声也是室内噪声的主要来源。《超高层住宅的居住模式研究》一文中对超高层住宅室内舒适度的调研结果也表明,15-25层的住户室内声环境和舒适度较差,建议对10-30层重点做噪声模拟,并通过设计来提高室内舒适度。

2、公共交流空间小

一座超高层住宅能够容纳200户以上的住宅,居住者的公共活动空间很小,内部居住环境相对封闭,邻里相互认识和交流的几率由于高密度的居住模式而降低。

3、火灾隐患大

超高层建筑功能复杂,设备繁多,人员相对集中,存在大量的引火源。超高层建筑一旦起火,建筑的管井、风道、楼梯间和电缆井等各种竖井的烟囱效应十分显著。加上建筑物越高,风速越大,火灾蔓延越迅速。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三、超高层建筑暖通设计的改进措施

1、设计必须具有可靠性和可行性

设计方案是否可行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必须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设计方案不但要满足供水和供电方面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包括环境保护工作在内的国家以及各地政府相关规范和相关法规的要求。在设计中,如果遇到了一些无法使用标准设备的特殊情况,对于非标准的设备必须提出详细并且准确的参数要求,并且这些参数要求都应是合理的。另外在建筑设计已经确定了围护结构的情况下,自动化的控制程度、选用设备的型号以及空调相关专业的系统布置与系统的节能都是有重大的关系的,因此对于设备选型不应太过保守,分区时应根据不同的实用功能进行操作,为最大限度的减少热损失,建议设计热回收机,针对冷却塔风机以及水泵等还应采取变频调节。

2、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和调节性

为适应全年符合的不断变化,暖通空调系统应有良好的调节性能,我们常见的调节性能好的方案有VRV变频空调系统和VAV空调系统两种方案,这两种方案的耗能都很小,但是一次性的投资费用都是很高的。有些办公建筑并不是全天使用的,因此在选择设计方案时就应考虑其能适应夜间不工作的要求。由于空调系统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可以适当的减少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数量,但是可能会造成投资费用的上升,这就要求了应进行技术经济性的比较,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季节转换时才操作的阀门应采用手动控制的方式,对于需经常调节控制的并且设备数量较多的工程以及大型的系统工程应采用自动控制,从而有效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自动控制系统应尽量的简化。

四、合理的高层建筑设计是节能型暖通空调设计的基础

对于房间的空调冷热负荷,高层建筑本身围护结构的性能表现是影响其大小的直接原因。从相关的统计资料中可以看出,空调计算负荷随着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增加而增加,可以说,暖通空调设备的能耗同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的设计是否合理息息相关。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的设计阶段,就应该做好前期的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设计工作,对此,我国在政策管理上也对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的最大值作以相应的规范限制。

在建筑的围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方面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控制窗墙比。对于窗户的面积进行适当的缩小,尤其在我国北方东西朝向的建筑上,窗和墙的比例控制在0.35 之内,南北朝向的可以将比例控制在0.45 之内;其它地区窗墙比例控制在0.45 之内。

2、窗户玻璃的选择。优先采用保温性能良好的吸热玻璃、双层玻璃,严禁单层白玻璃的使用。

3、窗户增加遮阳设计。采用内、外遮阳的设计可以对冬寒夏热的建筑节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4、加强外墙保温性能。对于建筑的外墙保温,使用性能良好的隔热保温材料。另外可以对于屋顶设置遮阴棚、通风屋面等进行建设空调系统的负荷。

五、超高层建筑空调设计节能措施及注意问题

超高层楼宇节能重点在于建筑物自身节能和各种机电设备的节能: 建筑物自身的节能主要是从建筑设计规划、围护结构、遮阳设施等方面考虑; 各种机电设备节能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设备进行节能。超高层建筑空调能耗较大, 因此, 在设计中应认真仔细进行负荷计算, 避免盲目套用空调负荷指标替代负荷计算而引起较大的能耗损失, 设备选择时应考虑同时使用系数, 避免设备装机容量过大, 造成初投资及运行成本增大。空调系统设计中应通盘考虑空调系统方案, 合理配置空调设备, 选择先进的调节方法 , 利用全年动态负荷分析提出节能策略, 优化冷源设备的组合,提高部分负荷下制冷系统的运行效率。

在超高层建筑空调设计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超高层建筑空调冷、热源系统设计应尽量采用热、电、冷三联供方式, 以便能源互补, 达到节能的目的; 空调水系统设计采用大温差比例控制阀, 可减小水系统运行流量, 达到降低水泵能耗的目的; 空调风系统设计应尽量采用变风量系统, 以达到节省风机耗电量, 节约制冷冷量的目的。在高层建筑中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可减小能耗、降低噪声, 提高空调房间的舒适性。

2、超高层建筑面积大、层数多、空调负荷大,为了实现节能运行, 在空调系统设计中应考虑系统分区问题, 各系统分区应满足负荷变化及调节的需要, 如在各层进行内、外分区: 内区采用空调机组及新风系统, 以满足人员及设备冷、热负荷的需求; 外区采用风机盘管系统, 以满足建筑护结构冷、热负荷需要, 各分区系统可灵活调节适应空调全年负荷变化的需要, 这样, 可以减少能耗,节省空调运行费用。

3、超高层建筑空调系统通常较复杂, 系统内工作人员较多, 因此, 空调系统空气质量品质控制至关重要, 空调新风系统及空调机组回风系统应设置高效空气过滤器。

4、超高层建筑送、排风系统较多, 占用建筑面积及空间较大, 为节约空间和成本, 应根据各系统使用频率和条件, 将各系统相互交融, 采用兼用或合用系统, 如采用排风和排烟共用系统, 平时排风, 火灾时排烟, 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5、超高层建筑由于高度较高, 热压差较大, 容易在公用垂直通道( 电梯井) 内产生烟囱效应, 容易造成楼梯间负压过大, 楼梯间门不易打开, 因此, 在平常应设防止烟囱效应的正压送风系统。提高空调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水平, 是超高层建筑空调节能的关键。对风机盘管、冷热水系统、制冷装置及新风系统等的自动控制, 是当前设计人员与建设单位应该考虑的重要内容。据国外资料介绍, 在一个典型房间, 对风机盘管装自控和不装自控进行比较, 比较结果安装自控可节能38%。而增设自控系统的投资只要2 年左右时间就可以收回。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超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更加重视暖通的节能问题,只有提高了超高层建筑的暖通节能效果,才能够更好的推动超高层建筑暖通空调朝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朝锋.暖通空调方案的设计要点分析[J].民营科技.2011(03)

[2]吴春雨,蔡凯.暖通空调方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超长地下室;商品砼;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推进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高层建筑物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超大、超高的建筑物层出不穷,其设计趋于复杂化,功能多样化,使地下室也朝着超大超深方向发展,其施工质量尤其受到社会各方高度重视,特别是地下室的自身稳定性、防渗漏等功能要求,而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的主要构件,其施工质量更是重中之重。如混凝土结构产生的裂缝,会不同程度上影响建筑物的功能特征和使用寿命,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减少各种缺陷、问题的发生,以确保工程质量。

本文从结合工程实例,对超长地下室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进行探讨。

2.工程概况及施工部署

某工程总建筑面积约 35万 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26万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物业类型包括5栋47层和2栋46层的超高层住宅带底商、1栋25层的高层办公楼、1座地下两层的地下车库。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震设防烈度为 6 度,住宅结构型式为剪力墙,地下车库为框架结构,地下均为二层。

鉴于本工程为大型住宅工程,涵盖住宅与商业裙楼等多功能建筑,体态大,工程地下室超长(最长边约230m)且呈不规则型状,项目部采用分区块、分段组织施工,先行施工处于工程关键线路上的超高层住宅楼(办公楼)部分,再施工非关键线路的地下车库部分。混凝土采用商品砼。

3.地下室施工工艺流程及砼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3.1地下室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基坑验收底板钢筋投料搅拌出料混凝土运输浇筑底板混凝土绑扎墙板钢筋浇筑墙板混凝土绑扎顶板钢筋浇筑顶板混凝土。

3.2 地下室砼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3.2.1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由于地下室对抗渗要求高,因此应严格控制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大粒径、级配良好的碎石、卵石,含泥量不大于1% 的粗骨料,含泥量不大于2%、细度模数在2.4以上的中粗砂等。

3.2.2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合理分部,分段、分块施工控制,避免出现温度收缩裂缝和减轻浇筑强度。对于长度超过40m的大型地下室,宜采取分部、分段(块)施工,在中间留600-1000mm宽的后浇带,主筋按原设计不切断,经42d后,再在预留的后浇带用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膨胀混凝土(掺水泥用量12%的U型膨胀剂)灌筑密实。

(2)外墙混凝土浇捣控制。混凝土浇捣时必须布置专用泵负责浇捣外墙板混凝土,以保证外墙板混凝土浇捣连续。

(3)应做好外墙翻边与施工缝的处理。外墙板翻边的根部与上口施工缝位置为渗漏水多发部位,主要由于翻边根部振捣不密实与上口施工缝处浮浆、多余混凝土未清理干净、翻边二次支模不密实漏浆等原因造成。其防范措施有:一是严格督促翻边混凝土振捣密实,由于混凝土具有一定流动性,翻边浇捣时混凝土容易从下口流出,且翻边内布置了钢板止水带,振捣空间较小,工人为便于浇捣成型,经常漏振或少振,针对翻边混凝土浇捣施工配备小直径插入式振动泵,并督促工人反复进行补料、振捣,并在翻边外侧采用敲击法补振,确保翻边整体密实;二是尽量保证翻边上口混凝土面平直,浇捣时高出翻边模板的混凝土及时清除,低于翻边模板的及时补料,并振捣密实,严禁将多余混凝土倒入翻边上,翻边拆模完成后,应在二次支模前进行施工缝清理、修平,将浮浆与高出部分混凝土凿除;三是尽量减少翻边施工缝处在二次支模后的漏浆现象,待翻边施工缝修平并清理完成后,二次支模时在施工缝下5cm处黏贴泡沫双面胶带,增加模板与已浇混凝土墙的粘结性、密闭性。

(4)严格执行外墙板带模养护规定,避免墙板表面裂缝与螺杆洞的渗漏水现象。在外墙板混凝土浇捣完成后,须带模养护14天以上,墙体混凝土强度达到80%后,再拆模并进行淋水养护。

5.小结

由于本工程地下室在混凝土施工部署安排、段块划分、原材料选择、施工工序和工艺参数等合理、科学控制,在做好方案编制、技术交底等工作基础上,并通过样板引路等办法,圆满解决了、开裂渗漏等质量通病的发生,很好地完成了设定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韦茂,建筑工程地下室底板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03期

2、向珍平,清远建行大厦地下室底板砼的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第5篇

关键词:应急照明;高层住宅楼;控制;防火规范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住宅楼越来越多,高层住宅楼具有面积大、结构复杂、人员密集、用火用电勇气量大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人员逃生和灭火救援都非常困难。高层住宅楼由于建筑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人员疏散到安全场所所需时间较长。对于大多数高层住宅建筑(除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没有相应可靠的避难层,而且基本上都是一个单元只有一个疏散楼梯,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十分困难。应急照明在火灾发生等特殊情况发生时的作用是毋容置疑的。

一、对高层住宅楼划分的理解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5.1.1 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和层数可分为单、多层民用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高层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和楼层的建筑面积可分为一类和二类。民用建筑的分类应符合表 1的规定。

对于住宅建筑,《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建筑高度27米作为区分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的标准;对于高层住宅建筑,以54m划分为一类和二类。代替了原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中按9层及18层的划分标准。个人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高层住宅楼的户型和风格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很多层高较高(有的层高达5.9米),而一般住宅楼的层高大概是2.8米到3.2米,这样如果再用层数来划分高层住宅楼,会出现同样都是10层高层住宅楼,其建筑高度可能相差很多,如果再用层数来划分,可能造成有些住宅楼本应该属于二类高层,结果按照原有规范不需要按照二类高层设计,相关的应急照明设计也会出现问题。可见现有新规范用建筑高度来界定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的标准是非常人性化的。

二、高层住宅楼应急照明设置的相关依据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的第9.3.1条、第9.3.2条 、第9.3.3 条分别规定了住宅建筑应该设置的应急照明。

三、高层住宅中应急照明的常见种类

应急照明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如图1所示,灯1、灯2、灯3、灯4、灯5和灯6分别代表了不同类型的应急照明的灯具。

其中:灯1代表着事故时刻强制点亮型的疏散指示通道照明,常用在高层住宅楼的楼梯间,这类灯平时不点亮,在火灾等事故时刻能够强制点亮。灯2代表平时兼做一般照明的疏散通道照明,常用在高层住宅楼的楼梯间,平时可以正常的开启或关闭,当事故发生时,如果该灯具处于开灯位状态则继续点亮工作,如何该灯具处于熄灯位置可以通过消防信号强行点亮。灯3代表常明型的应急照明灯具,常用在高层住宅楼的暗的楼梯间、电梯间及其前室中的疏散指示照明,此种应急照明灯,无论平时还是事故状态始终处于点亮状态。灯4代表常暗型的应急照明灯具,常用在高层住宅楼的明的楼梯间、电梯间及其前室中的疏散指示照明,此种应急照明灯,由于平时有自然光照明,不需要点亮,当事故时可以通过消防信号强行点亮。灯5代表采用感应型灯具的应急照明灯,此种灯具用于高层住宅的楼梯间,通过感应信号点亮,当发生事故时,无论是灯具处于感应点亮状态,还是处于熄灭状态,就可以点亮。灯6代表自带蓄电池的疏散指示照明灯,此类灯具一般用于楼梯间、电梯间及其前室中的疏散指示照明,其平时有双电源供电,为灯内蓄电池充电,当出现事故状态,由具有分励脱扣器的断路器控制,使其灯具强行点亮。

四、结束语

应急照明的设计是高层住宅楼建筑电气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最新建筑电气相关规范,提出了高层住宅楼应急照明设计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1]JGJ242-2011.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

第6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基础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0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基础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部分,其重要性在结构、占比、造价、工时上有着全面的体现,是建筑设计、建设和施工单位高度重视的关键部位和环节。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工作中只有通过全面了解情况、优化基础选型、全面科学计算等工作才能够确保超高层建筑基础的安全性和功能,同时确保超高层建筑基础工程造价的可控和降低。在超高层建筑基础实际的设计工作中要对基础选型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坚持基础选型的原则,通过对超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箱(筏)和桩箱(筏)种类基础的有效设计和全面控制,实现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目标,促进超高层建筑基础功能的完善,真正完成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系统性、全面性的目标。

一、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

(1)选择适合的基础方案

应该根据工程的上部载荷分布和结构类型,地质条件,施工条件以及相邻的建筑物影响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选择既合理又经济的方案,必要时要进行地基变形演算,在进行设计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基的潜力。在进行基础设计时,应该参考临近建筑资料和进行现场查看,要有详细的地质勘查报告,一般情况下,在一个结构单元内部适合用两种不同的类型。

(2)对计算结构进行正确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普遍运用计算机技术,但是,往往不同的软件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所以,对于程序的适用条件、范围等设计师应该进行全面的了解。因为软件本身有缺陷、人工输入有误或者程序与结构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时,都会造成错误的计算结果,所以,在拿到电算结构时要求结构工程师要慎重校对,认真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

(3)选用适当的计算简图

.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在选择计算简图时要选择适当的计算简图。如果计算简图选用不当,则会造成结构安全隐患,要有相应的构造措施来保证计算简图。为了减少计算简图的误差,实际结构的节点应该保证在设计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因为其不能是纯粹的刚结点。

(4)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强剪弱弯、强柱弱梁、强压若拉、. 强节点弱构件、.注意构件的延性性能原则是在结构设计中要始终牢记的。要注意钢筋的锚固长度,特别是钢筋执行段锚固的长度。要加强薄弱部位,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

(5)合理选择结构方案

要选择一个切实可行的结构体系与结构形式,一个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是一个合理设计的保证。结构体系应该传力简捷,受力明确。地震区应力求平面和竖向规则,同一结构单元不宜混用不同结构体系。总之,必须综合分析工程的材料、施工条件、设计要求、地理环境等,并且要与水、电、建筑等专业进行充分的协商,以此为基础确定结构方案,为结构选型,最好进行多方案比较后选用较为优秀的.

二、超高层建筑基础选型工作的要点

2.1超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的影响因素

2.1.1超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对基础选型的影响

上部结构对超高层建筑基础类型、深度、浮力等参数存在着直接的影响,由于上部结构种类的不同,会引起超高层建筑基础荷载大小和分布的不同,要在设计超高层建筑基础予以注意。同时,不同类型的超高层建筑上部结构会因自身的类型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沉降幅度和变形幅度,因此,带来超高层建筑基础形式上的不同。地下室的种类和形状也会对基础选型有一定影响,要在设计超高层建筑基础时做以重点考量。

2.1.2地质条件对超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的影响

地质条件中两项情况对超高层建筑基础选型影响最为显著,一是,地基持力层情况,持力层是承受超高层建筑基础负荷的土层,要根据持力层承载能力大小和压缩模量变化幅度选择超高层建筑基础类型;二是,穿越土层基本状况,应该根据土层中地下水影响和桩基穿越能力的大小选择超高层建筑基础的类型。

2.1.3周围环境因素对超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的影响

一是,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振动和噪声要对基础带来各种影响,因此需要对此加以控制和预防,以便超高层建筑基础能够持久、稳定和安全。二是,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空间因素也会给基础类型带来一定的影响,要选择既利于施工有利于稳定的超高层建筑基础类型。三是,超高层建筑施工中挤土效应,超高层建筑基础桩基的入土和挤土会产生挤土效益,这会对周边建筑和地下管网造成影响,应该从最小影响原则出发,优先选择挤土效应最小的桩基方式进行超高层建筑基础施工。

2.1.4超高层建筑基础桩种类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基础桩有着不同的尺寸,应该从持力层性质、安全性要求、超高层建筑负荷等主要方面确定基础桩的类型和规格,使其满足超高层建筑总体施工建设的需要。

2.1.5超高层建筑基础施工的工期

工期是设计超高层建筑基础类型的重要参考参数,要在确保超高层建筑基础施工速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的基础上形成最为科学的施工

工期,实现超高层建筑总体价值的全面兼顾。

2.2超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的基本原则

超高层建筑基础选型应该坚持的原则有:一是,多样式原则,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单位应该全面掌握各种超高层建筑基础类型,并有针对性地选择社会和综合价值较高的超高层建筑基础类型。二是,经济性原则,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要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因此,设计超高层建筑基础时要考虑到成本控制、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全面提高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和施工的经济性。三是,总体优化原则,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单位要对各种设计综合起来,将各种设计的优势集中起来,形成优化的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以实现超高层建筑建设的基本目标。

三、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方法

当前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采用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中地基、基础、上部结构之间同时满足接触点的静力平衡以及接触点的变形协调两个条件,即将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三者看成是一个彼此协调的整体。这种从整体上进行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难度较大,计算量庞大,对计算机的性能及存储量要求较高,只在较复杂或大型基础设计时,按目前可行的方法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共同作用分析方法的进步之处仅在于它考虑了上部结构的刚度,这一优势是传统设计方式所不具备的。

四、做好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要点

1框架结构基础设计的要点

在超高层框架结构基础设计时,基础宜柔不宜刚;若地基土为高压缩性,则基础宜刚;当采用桩基时,可考虑采用变刚度布桩的方式(如改变基础中部桩径或桩长、加密中部布桩),以调整地基或桩基的竖向支承刚度,使差异沉降减到最小,从而减小基础或承台的内力。

2箱(筏)基础设计的要点

对超高层建筑箱(筏)基础设计时,考虑上部结构参与工作有利于降低箱基的整体弯曲应力。建议采用共同工作整体分析进行计算,这样算得的整体弯曲箱基底板钢筋应力才比较符合实际;另外,共同作用使得上部结构下面几层边柱(墙)出现较大内力,采用常规设计方法时应提高边柱(边墙)的内力。

3桩箱(筏)基础设计的要点

超高层建筑桩箱(筏)基础上部荷载满布,可采用变刚度布桩的方式,调整桩基的竖向支承刚度,从而调整桩顶反力分布;若考虑利用桩间土分担上部荷载,充分发挥箱(筏)底桩间土的承载力,可适当增加基础中部桩的间距;另外,若上部结构为剪力墙,则桩宜沿剪力墙轴线布置,这样与

满堂布桩相比可以大大减小底板的厚度。

参考文献

[1]姜海菊.江浙地区超高层建筑基础的选型与优化设计――以某超高层住宅楼工程为例[J].建筑,2011(08)

[2]王荣彦,徐玲俊,张亚敏.郑州东区超高层建筑基础选型探讨[J].岩土工程界,2005(12)

[3]徐鼎新.改进基础设计降低工程造价――谈上海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改进的几点经验[J].建筑施工,1990(02)

第7篇

关键词:电梯;选型;设计

1 电梯设置原则

方便使用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乘客总有电梯可乘,即使当某一台电梯发生故障或进行维修时,也有其它电梯来运送乘客。使用方便往往是和经济相矛盾的,因为要方便就得多设电梯,而过多地设置电梯,无论是初期投资还是日常的管理费用都是较高的;相反,片面地强调经济,少设电梯则会造成使用不便,为此许多国家对方便的程度作出了客观的衡量标准,给出了定量的规定,这个客观标准称之为服务水平,其值等于在电梯运行的高峰时期乘客等候电梯时间的平均值。在不同的国家里,根据不同的经济水平,规定了相应的标准。如美国认为在住宅中等候电梯的时间小于60s 较为理想,60~75s 尚可,75~90s 较差,以120s为极限。英国和日本规定在60~90s 之间。我国目前将高层住宅电梯的运行间隔时间定为60s、80s、100s,即属舒适、正常、经济三个档次,高标准的住宅应采用较短的运行间隔时间。经过测试,乘客心理能够承受的候梯时间随着建筑物性质也有不同,表1 列出了各种建筑物可行的平均运行间隔时间指标,可供参考。

近来年电梯产生了很多的事故,有些触目惊心,甚至牺牲生命,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电梯设置要经济,要求在保证一定服务水平的基础上,使电梯的运载能力与客流量相平衡,充分发挥电梯的效能,而那种不顾一切,把电梯数量压缩到少之又少的作法是不正确的。

2 办公大楼的电梯选型及其配置设计要点

2.1 电梯选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1)计算建筑物交通规模。建筑物交通规模指建筑物内常有人数,对于办公大楼以每人使用面积(m2/人)来计算。

(2)估算客流集中率。客流集中率=(建筑物内5min 内需要运送乘客总人数) /(建筑物内常有人数)×100%。

(3)计算电梯使用人数。是指电梯在运行过程中,轿厢内平均常有人数。

(4)选定电梯控制方式。有集选、并联、群控等方式,还有分单、双层和分高、低区服务方式,更发展到神经网络运行控制。

(5)选定电梯的规格、台数。在计算一周时间前,初选电梯的载重、速度、控制方式,并初定电梯数量。

(6)计算电梯运行一周时间。电梯在基站让乘客进入后,上、下运行服务完毕, 又回到基层站让乘客离去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往返一周时间。它包括了电梯实际运行时间、开关时间、乘客出入轿厢的时间和损失时间。由于采用计算法计算一周时间比较繁琐,这里推荐简单实用的利用曲线图计算一周时间的方法。

3 办公大楼用电梯设计计算分析示例

3.1 计算建筑物交通规模

(1)大楼电梯的性质。专用楼:大楼基本上由一个公司单独使用;准专用楼:公司只占用楼房的一部分,其它部分供出租用;分房出租楼:以层为单位出租的楼房。

(2)建筑规模。层数:大楼楼层数量,层高:各层之间距离(m)。

(3)各层有效面积。对于不能准确算出有效面积的楼层,可根据该层面积和可租用面积系数求出。各层有效面积(m2)=各层面积(O)×可作租用面积系数。

(4)每人的使用面积。高端办公大楼: 15~20m2/ 人,一般办公大楼: 5~10m2/ 人。

(5)各层人数。各层人数= 各层有效面积(m2)- 每个人的使用面积(m2/人)。

2.电梯使用人数

上班的乘客人数,上行方向取电梯额定人数的80%,下行方向取上行方向的2/3。

4 以高层住宅楼用电梯为例分析设计计算

(1)电梯平均运行间隔时间(Tj)的计算。电梯自基站出发到达拟定的楼层再回到基站,完成了一个运行周期,其总时间(TR)可以分成上行时间(Tu)和下行时间(Td)两大部分,每一个大部分又分别由四个小部分组成:运行时间(T1),开关门时间T2),上下客时间(T3)及一些不可预见的其他时间(T4),用数字式可表示为:

TR=Tu+Td=Tu1+Tu2+Tu3+Tu4+Td1+Td2+Td3+Td4 (1)

T1=S /V+F(V/a)

式中:T1―运行时间,与电梯行程(s)、额定速度(V)及加速度(a)(一般人体没有不舒适感的加速值为0.8m/s2)有关。

F―可能停站;

T2―开关门时间,与预计停站数(F)及每次开关门的时间有关(自动开关门为4~6s/ 次);

T2=F・t2( t2 关门时间5s/ 次);

T3―上下客时间,与平均乘客人数(γu、γd)及每人上下梯所需时间(3.4s/ 人)有关,T3=3.4γu(或γd);

T4―不可预见时间,则属额外耗时,主要与上下客及开关门时间有关,是由大量测定数据加以归纳而得:T4=0.1(T2+T3)。

显然,只要分别求出上述各项,TR 即可求得,求出TR 以后, 则电梯平均运行间隔时间Tj 等于TR 除以电梯组所拥有的电梯台数n,用数字式则表示为:Tj=TR/n

(2)输送能力的计算。首先求得每台电梯的输送能力,其值为:q=5×60TR(γu+γd),然后再求电梯组的总输送能力:Q=nq。计算电梯组的总输送能力Q 的目的是为了与建筑物内总客流量相平衡,一般以客流率来表示,所谓客流率就是在客流高峰时间里,每5min 乘电梯的人数与总使用电梯人数之比,在《建筑设计资料集》中规定住宅的客流率为5%~12.5%。在确定了客流率后,客流量就等于总使用电梯人数乘以客流率,计算结果是希望客流量与输送能力两者相近或稍少于输送能力,如果相反且客流量大于输送能力的5%时,所计算的电梯组的平均运行间隔时间就不能代表电梯的服务水平了。

5 办公楼电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电梯乘客的候梯时间应低于允许值,以提高电梯的服务质量。

(2)当设置多台电梯时,为了使各台电梯的负载均衡,应尽可能将它们布置在建筑交通中心。

(3)要充分注意并作好电梯的设置安排,不仅在超高层建筑物中,而且在一般的大型建筑物中,也可考虑分区服务的方法,来提高电梯的服务效率。

6 超高层住宅楼电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 电梯设置台数的多少关系到住宅建筑的初期投资、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与住户日常使用密切相关,设计中应结合规范及实际使用充分考虑电梯的平面布局, 尽可能成组布置或采取大小搭配等措施,减少建设初期投资。

(2)在使用期间,还要在管理上采取措施,利用跳层服务或分区服务等方式,提高电梯利用率,降低运营费用。总之,建筑中电梯的设计对于电梯的正常运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同时结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采取合理的措施对电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很好的处理,从而使得电梯能够稳定正常的运行,给整个建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尚君.浅谈超高层建筑的电梯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09(19):34.

第8篇

超高层建筑消防系统静水压力大,如果只采用一个区供水,不仅影响使用,而且管道及配件容易损坏。因此,供水必须进行合理的竖向分区,使静水压力降低,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消防系统设计应引起重视

超高层建筑引发火灾因素多,火势蔓延速度快,而且扑救困难。因此,超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比地层建筑高。由于目前消防设备能力有限,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难度较大,所以超高层建筑的消防系统应立足于自救。 (三)管道材料要求高

超高层建筑的排水量大,管道长,管道中压力波动大。为了提高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稳定管道的压力,保护水封不被破坏,超高层建筑的排水系统应设置通气管或采用新型单立管系统。超高层建筑的排水管道应采用机械强度较高的管道材料,并采用柔性接口。 (四)发生事故影响范围大

超高层建筑的建筑标准高,给排水设备使用人数多,水量大,一旦发生停水或排水管道堵塞事故,影响范围大。须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供水安全可靠,排水畅通。 (五)管道易产生震动和噪音

超高层建筑动力设备多,管线长,易产生震动和噪音,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加以改进。 二、超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 (一)生活给水系统设计

1、供水方式选择 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给水方式的选择关系到整个给水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工程投资、运行费用、维护管理及使用效果,因此给水方式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现行给水设计通常采用以下3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第二种方式采用水池水泵房屋面水箱用水点的流程供水,第三种方式采用水池变频供水设备用水点方式供水。 采用第一种供水方式系统简单、投资省、安装维护便利,可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水压,节约能源,但由于内部无贮备水量,当外网停水时,将使内部断水,因此供水可靠性差。采用第二种供水方式,因水池、水箱贮备有一定水量,当停水停电时,可延时供水,因此供水可靠,水压稳定,但不能利用市政管网水压,能源消耗较大,安装维护麻烦,投资较大,有水泵振动、噪声干扰,且易产生供水的二次污染,另外由于增加了屋面水箱,相应地增大了结构荷载。采用第三种供水方式,由于水池贮有一定水量,因此供水可靠,设备布置集中,便于维护管理,同时由于变频供水设备可根据用户实际用水情况,通过调节水泵转速或运行台数以调节水量,因此能源消耗较少,但是水泵型号较多,选型技术要求高,水泵控制调节麻烦,且投资额较大。

综上所述,以上三种供水方式各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论,应结合设计项目的实际情况,经综合考虑,选出最适合的供水方式。

减压措施

超高层建筑的室内给水系统相对于一般建筑是处于高压状态,不稳定因素较多。为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以及检修的需要,系统应当有减压稳压组件及相关技术措施。 给水系统上的防超压措施主要有减压阀、减压稳压消火栓、安全阀、泄压阀、减压孔板及节流管等。

给水系统经常用减压阀进行分区。用来分区的减压阀有比例式和可调式的。可调式减压阀的压力调整范围一般不大于0.7MPa。对生活给水系统而言,可调式减压阀的阀前与阀后压力差不宜大于0.4MPa,要求环境安静的场所不应大于0.3MPa。一个给水分区内有可能存在超压的管段,也可以通过可调式减压阀来减去过剩压力。管径大于DN50的管段一般采用先导式可调减压阀,小于等于DN50的管段一般采用直接式可调减压阀。消防给水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一样,也常用减压阀进行分区。不同点在于消防给水系统减压阀要求成组设置, 即设置备用(单个报警阀例外)。 生活给水系统上的减压阀可成组设置, 即备用设置, 也可不设备用。当不设备用减压阀时,要保证减压阀失效时管道的压力不超过卫生器具的最大可承受压力。消火栓给水系统常常在超压管网上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

安全阀及泄压阀一般用于系统压力最大处,如水泵出口、减压阀组附近等,闭式热水系统的压力容器也用到安全阀。超高层建筑的水泵接合器应安装安全阀。减压孔板及节流管可起到减压限流作用。一般用于管网末端减压,如水龙头。由于对流量有影响,配水管上较少采用。消火栓给水系统中, 减压孔板及节流管一般设于消火栓口或水流指示器前。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减压孔板孔径不应小于管道直径的30%,且不小于200mm。 (二)排水系统设计 1、排水管的承压

重力排水管是非满管流,重力雨水管是满管流,但两者均不是压力流系统。因此在考虑排水管的承压问题时,不能完全按排水立管的高度确定管材的压力等级。当排水管管径为DNl50、立管高度100m时,如果压强达到0.1MPa,即使管道内有堵塞物,也会被如此大的压力冲走,很难停留,所以我们认为排水管管材选用0.1MPa的压力等级是安全的。在实际的项目中,超高层建筑主楼屋面的特点是面积不大但高度很高,为了更安全可靠,重力雨水管往往采用了压力等级更高的金属管材。 2、单立管排水

一般特殊的单立管排水系统适用于以下情况:排水立管设计流量大于普通单立管排水系统排水立管的最大排水能力;住宅、宾馆和卫生间较小的公共建筑;卫生间或管道井面积比较小的建筑;要求降低排水水流噪声和改善排水水力工况的场所。而超限高层建筑的客房层通常都能上下对齐,但建筑面积有限,又要满足五星级房间面积的要求,客房的管井面积会比较紧张,可选择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与普通排水系统相比,可节省专用通气立管,有良好的排水和通气能力,可减少排水水流下落时因冲击、紊流而引起的噪声。但是在立管汇合时,需要采用特殊配件的接头,接头的尺寸会较大。 3、雨水系统及空调冷凝水系统

高层住宅楼的屋面雨水及阳台雨水通常单独设置立管排放,空调冷凝水及空调机隔板雨水也由专门管道收集后一起排放。一些户型专门为空调机设计凸窗,将空调放置在凸窗下,而空调机的隔板即为下一层的凸窗,在这情况下,设计时考虑空调机隔板的雨水排放孔设在侧面,即从侧面接一管子接入立管,使得空调机隔板的雨水顺利排放而不会流至楼下。 (三)消防系统设计 1、消火栓系统

超高层建筑的消火栓系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采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供水方式,一般采用水泵、减压阀或减压水箱进行分区。以42层住宅楼为例,消火栓系统分区如下:1~20层为低区,由地下室的消火栓泵减压供水;21~42层为高区,由消火栓泵直接供水。这样分区的优点在于管路和控制系统简单,所占管井较少,不需要占用设备层,但对减压阀的质量要求较高,减压阀需备用。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9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物防雷技术防雷设计体系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长,建筑的高层化和智能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由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公式可知,高层建筑比一般建筑遭雷击的概率要大得多,而一旦遭受雷灾,损失将非常严重,后果会不堪设想,可见,高层建筑防雷系统的可靠性极为重要。

1高层建筑物防雷设计体系

现代建筑物防雷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雷电对建筑物的破坏形式有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波侵入等。综合防雷主要由直击雷防护、侧击雷防护、等电位连接、屏蔽、综合布线、浪涌保护、有效接地等防护措施组成,高层建筑物防雷设计须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做到高效防护、层层防护,有效降低建筑物及电气设备遭受雷击的破坏。

2超高层建筑防雷设计概述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当建筑高度高于100m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超高层建筑物内的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增多,而这些设备灵敏度高、耐压低,受雷电电磁脉冲影响大,雷击将对其产生不对程度的影响。超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一般来说,《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对于建筑物防雷设计提供了有关的依据,主要分为三类建筑物,其防雷设计规范各异,本文不再赘述。在防雷设计规范中,我们可以知道防雷设计的实现关键在于防雷装置,规范也对其防雷材料的选择做了相应的规定,一般是利用建筑物本身存在的钢材。超高层建筑往往会被划分至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其一般防雷如规范所示包括设置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设备来防直击和侧击,以及防止雷电效益两个方面。

3 超高层建筑防雷设计要点

3.1外部防雷。如前文所述,针对防直击、侧击雷产生的热效应和电动力作用而进行的外部防雷设计,其主要的防雷装置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个方面。

3.1.1接闪器。接闪器主要有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避雷针通过将雷电引向自己,从而达到了对保护对象免遭直击的效果,宜采用短针多针保护。避雷针的局限性就在于其高度增加,雷击概率增越大。此时,可利用避雷带、避雷网来进行放雷设计。一般来说,在屋面或者易受雷击部位设置的避雷针或避雷带,网格尺寸不大于10m x 10m(或是12 x 8m)。避雷带一般用的直径不小于6mm的圆钢,或是不小于24mm×4mm的扁钢,其可直接利用结构刚接焊接,或是暗设表面抹灰层内。

3.1.2引下线。引下线连接了避雷设备和接地装置,从而形成了电流通路。它一般利用柱主筋或是剪力墙钢筋。实际设计工作中,其数量和布置对分流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一般沿建筑物四周对称设置,其间距和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规范规定第2类防雷建筑,引下线一般不少于2根,间距不超过18m。理论上,应尽可能减小线上的电流,所以可通过增加数量,适当减小间距来达到这一效果。然而,超高层建筑引下线很长,雷电感应强烈,需要按一定距离设置均压环,并做好连接。此外,引下线应符合基本的机械强度、耐腐蚀、热稳定等要求,设计工作也应考虑施工存在的问题。

3.1.3接地装置。一般有接地体和接地线。按规范规定,建筑物高于45米,45米以上建筑让防雷装置与金属外墙向连,同时应将自然接地体作为接地装置.但是基础内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有一定的条件,要求基础采用硅酸盐水泥,采用无防腐层或沥青防腐层的基础,同时其周围土壤的含水量至少达到4%。

3.2内部防雷。建筑内部为了防止雷电流带来的感应作用及雷电波的侵入而设置的防雷措施一般有等电位联结、屏蔽等措施。

3.2.1等电位联结。利用导线或过电压保护器,将防雷装置、金属装置、外来导体、电气装置等连接。只有保证这一通路处于相同电位,建筑物内部才不会产生危险的接触电压。因此,实际的建筑物内斗预埋了雨防雷导体相连的等电位连接板,其实际的设置要求也严格参照规范进行设计。一般来说等电位联结分为总等电位联结、局部等电位联结及辅助等电位联结三种。总电位联结作用的范围是建筑物全体,局部等电位联结则是针对于部分范围将各可导电部分连通,两种都能降低危险电压的危害。

3.2.2屏蔽。屏蔽能有效达到防雷电电磁干扰的效果。屏蔽措施的有效性与以下几个方面相关:仪器金属外壳;防过电压;等电位联结;接地措施等。电气线路的主干线应远离引下线柱筋,应保证穿线钢管线槽与接地母线和等电位联结板连接完好。超高层建筑物内应通过各种措施和有效的设计形成一个总体的等电位,形成一个“法拉第笼”,这样才能更好的防止电磁作用对其用超高层建筑的影响。

3.3 电气部分。由于高层建筑在结构上已形成等位体,雷击对电气设备的损害主要是感应雷造成的。

3.3.1为防止雷电波侵入,在建筑物内供电线路的各部位逐级安装电涌保护器,以消除雷击过电压;进入建筑物的各种线路及金属管道应全线埋地引入,在入户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皮及金属管道应与接地装置连接;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及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应在进出处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

3.3.2室外安装有空调主机及其支架的高层住宅,应在窗洞口下方30 cm~50cm处预先埋设密封性良好的金属分线盒,盒内敷设镀锌扁铁。扁铁的一端与主体内均压环或钢筋引下线焊接,另一端与带铜接线端子的10mm2以上的多股导线相连接,待使用时,将盒子内的导线引出连接到空调室外机及其支架。

3.3.3固定在建筑物上的彩灯、航空障碍灯及其它用电设备的线路则采用置于接闪器保护内、线路外穿钢管及配电箱装设过电压保护器等措施保护。

4防雷接地系统施工注意要点

3.1防雷接地施工的监理。监理人员必须熟悉设计图纸、电气设计说明中有关供电方式和防雷接地系统,并充分领会设计中有关说明,发现设计中的问题。最常见的是接地钢筋网的连接点的错、漏焊和作为外引接地联结点或检测点预埋件的漏设,对特殊的建筑工程项目系统,监理应注意设计中的说明,应注意做好设计交底,并对于施工中容易忽视和特别重要的问题应写入审批意见,以提醒施工单位执行。

3.2防雷材料质量控制。防雷接地所用材料有角钢、圆钢、扁钢,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所用材料的验材料三证、材料规格,以及严查在施工中是否使用设计和规范规定的镀锌材料。在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往往用普通结构用钢筋做帮条焊接,或用普通钢材代替镀锌材料,这一错用材质的漏洞,一定要严格纠正。

3.3施工队伍人员资质。焊接质量决定着工程质量,实践表明,由于使用焊接技术不过关的人员进行防雷接地,造成工程防雷接地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故应严格审核专业防雷接地队伍的资质等级,施工队的技术人员和带领实际操作的骨干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

3.4关键部位和工序监控。针对接地焊接、对以柱筋为引上线的接地网每根柱子位置和钢筋焊接根数确定、对于等电位焊接以及设计注明要进行重复接地的部位设置、对于避雷针和避雷网安置等几个施工中易出现质量通病的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制定监理预控措施,对于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实行旁站监理,做到预防为主,动态跟班监督,保证防雷接地施工质量。

3.5防雷接地工程验收。验收时应严格执行工序质量的“三检”制度,施工完后应进行接地电阻值的摇测。无论自然接地体还是人工接地体以及玻璃幕墙、避雷网格、避雷针等在施工完后都要及时进行接地电阻值的摇测。尤其是接地体或接地网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认定接地电阻值符合设计规定值。

5结束语

超高层建筑物防雷设计是一项系统性设计工作,占有重要的地位。相关工作者应总结实际经验,综合考虑雷击对于超高层建筑的危害特点、途径,有针对性的设置准确的防雷措施,这样才能确保超高层建筑物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林艳,陈潇,成明.超高层建筑物综合防雷技术应用——以广州新电视塔项目为例[J].科技与生活,2010(1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