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9:17: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德育学堂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既要求我们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的能力为重点,以自主式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作为自然基础学科的高中数学,将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趣味性,也更加关注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进行渗透德育教学,是我们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关键话题。渗透德育教学中“渗”的途径如何去找?该如何运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呢?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实践,浅析几点想法。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蕴含着很多潜在的德育因素,只要我们多留心,结合教学内容有灵活性地、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的环节,同样可以进行良好的德育渗透。
1.在创设数学情境中渗透德育元素。在高中数学课的教学中,创设好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德育的渗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激励了他们立志为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民族情。
2.在学习数学课堂活动中渗透德育元素。通过大量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学环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数学课教学中,有很多定理,公理,公式等,都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共同协作,共同思考,共同解决。这样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努力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使学生领悟到事物之间确实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
3.在数学课堂即时评价中渗透德育元素。在数学课堂中,可以通过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即使一个平凡的孩子,在鼓励的雨露下也会变得更加鲜活起来。
二、发挥数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渗透德育不只局限在数学课堂上,还应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我还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有趣味性的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通过调查、问卷、阅读等多种有效途径来搜集资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不仅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观的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三、挖掘数学教材内容中的渗透德育
高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教师在德育教学时要注意途径的多样性。
1.利用创设情景渗透德育元素。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十分关键。但情景的创设一定要处理好广泛性与定向性、探索性与高效性、直观性与思维能力培养的阶段性、生活性与数学性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生命力,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2.利用数据材料渗透德育元素。教材中,有许多应用题是描述我国工农业生产、生活方面的发展变化和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说服力的数据,使学生加深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利用知识迁移渗透德育元素。数学知识具有思维性,抓住数学知识的广泛含义,是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力途径和方法。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运用数学知识对生活事物进行推理,会使原本直线型的教育变得弯曲、生动且易使人牢记于心,从而达到教育之目的。
4.利用多媒体技术渗透德育元素。为了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同时,也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
5.利用数学规律渗透德育。数学自身充满矛盾、运动和变化。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已知与未知,直观与抽象,特殊与一般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可以使学生体验事物间的种种辩证关系,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研究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09-02
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应该如何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做来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仅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1.挖掘数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一部数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古时的自然科学处于初始状态,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处于原始、朦胧的阶段,几乎所有的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自然"科学家"这说明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下面举例说明:
1.1运动、发展的观点。中学教学中任何一个数学概念、判断、推理都有自身的矛盾,都是运动和发展的,如曲体和直线,点与轨迹,无穷小量与零等处于矛盾的形态中,而这种矛盾恰为解决矛盾,提供了一个过渡和桥梁作用。
1.2对立统一的特点。中学教学中的对立统一关系处处可见,如"未知与已知"、"相等与不等"、"常量与变量"、"有限和无限"、"动态和静态"等。在解某些系数中含有字母的方程可以视未知数为已知数,已知数为未知数;在解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的方程时,可以考虑用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求解;在处理含有参变数的问题中,参变数既是变数又是常数;在求解极限问题时,往往是变无穷为有穷来处理,这些方法都是对立统一的观点在数学中具体运用。
1.3普遍联系观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内部的诸因素都是相互联系的。如一个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总是相互制约的;数与形在坐标系中由一个序数牵制着;几何问题可用三角求解;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等等,无不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而又相互制约。
1.4量变、质变观点。数学的对象是运动的,变化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在圆锥曲线统一定义中,随离心率的大小变化而引起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的质变;圆的切线是割线的特殊状态;数列极限是数列变化的"极值"等。教授这些内容,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可采用彩色粉笔,电化教导等手段,把其间的关系表现得生动逼真、淋漓尽致。
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无不闪耀着唯物主义辩证法。如在处于是选择题时可用验根法,它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排列、组合中的问题有时除以2即可,它是一分为二思想的体现;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是抓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等等。
2.发挥数学美育功能
数学美是蕴含在它内部的抽象概念、数字图形、公式符号、命题模型、推理论证,思维方式的和谐、严谨、奇异的形式,是一种科学的真实美,由于我们在教学中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感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乏味,激发不了他们的兴趣,更谈不上去创造数学的美,发挥课堂教学的美育功能是数学德育教育的重要一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
2.1展示数学的美,激发学习兴趣。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科学的欲望,兴趣是思维的动因,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学美的诱发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例,形象直观的教具来经入教学概念、定理、公式,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有选择地介绍生动形象的教学典故,把趣闻轶事引入课堂内容,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出趣味性、思考性强的问题,引人入胜。
2.2发掘数学之美,陶冶思想情操。如同文学和艺术一样,数学审美教学具有潜在的思想教育功能,它的核心是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开启心灵,引起精神上的升华,产生情感共鸣,起到美化心灵、净化感情、陶冶情操的效果。
2.3加深知识理解。数学美是美的高级形式,它在于抽象的理论形式中,包含着无限丰富的感情内容,教学中教师运用大量生动的感情材料,给学生以美感直觉,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先给他们以直观的形象的认识,再上升理性高度,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易于接受,便于理解,教师通过严密的推理、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图形、工整的板书、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3.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学生科学的人生观
关键词:高中英语,高效课堂,学习兴趣,导入,导入方法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就会主动去学。研究者们发现,兴趣与注意力是密切相关的。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更多地思考,更好地表现,更仔细地听从教师的指令,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因此,合理恰当的教学导入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整堂课的效率。
导入的定义
导入是教师在开始讲授新课之前,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导入的过程为新知识的呈现搭桥铺路,是引发学习兴趣,诱发求知欲望,启发积极思维并为新知识的呈现做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的过程。
导入的方法
现简单归纳三种导入的方法。
第一,利用各种资源和多媒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已走入了课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图片,音乐,视频,音频等资料。例如,在新人教英语必修一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BBC和VOA的一些简单片段,让学生区分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发音方面的区别。再如,在新人教英语必修一Unit 4 Earthquakes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有关2008年汶川地震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形象并深刻地认识地震。
第二,谈话与情景导入。
学生们喜欢表现自己,享受胜利,并很容易满足。如果教师经由自由谈话,演讲,表演等形式导入一堂课的话,学生们一定会乐于接受并参与其中。同时,应注意时间的限制,并提示学生其演讲或表演的话题应与本堂课的内容相关。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对教学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这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奠定基础。
第三,教师设疑导入。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因此,教师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直接进入主题,提出几个问题,使学生在大脑中产生一连串问号,萌生强烈的破疑愿望。这不但有利于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问题答案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例如,在新人教英语必修一Unit 1 Reading Annes best friend中,教师可以设置几个简单的问题进行导入。
T:Do you need friends?
Ss:Yes.
T:Why?
Ss:We need friends to share our happiness and sorrow.
Friends will help me when Im in trouble.
…
T:Does a friend always have to be a person?
“温故而知新”。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新授课相关的已学知识来进行导入。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努力挖掘新旧知识的相关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例如,新人教英语必修四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可以由新人教英语必修一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导入,帮助学生理解本单元话题。再如,可以通过对新人教英语必修一Unit 5 Nelson Mandela a modern hero一课中所学到的伟人的品质进行总结来导入新人教英语必修四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一课。
导入的原则
导入新课一般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即: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思维―明确目的―进入学习课题。导入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启发思维,使学生积极地学习和运用知识为最终目的。因此,导入不宜费时过多,切忌喧宾夺主。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后,应立即开始新课学习。
1.应使用英语的声音,图像,图片和人物,创造一种英语氛围。
2.要选择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并设计活动。
3.尽可能地少说母语。
4.导入的内容和方式应关注大部分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注意学生的参与度。
5.强调交际技能。
6.适当的时间限制。
7.导入的重要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故而,不要过多纠正学生在此过程中所犯的发音、语法等错误。
8.教师应充满激情和热情,并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及时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总结
新课导入使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教学艺术得以充分的展示和升华,更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发挥。良好的导入使学生更鲜明地感知和理解教学所呈现的语言材料,大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导入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将学生已学的和将学的知识结合起来,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尽管导入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它却是整堂课的重要部分。一堂课的成败,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由导入所决定的。导入不仅是一堂课的开始,也是维持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兴趣和探索的源头。如果教师在每节课上都能做到精心导入,英语课堂教学定会声情并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教与学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因此,英语教师掌握新课导入艺术并巧妙地加以运用,对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书目
[1] 罗晓杰.中学英语新课导入六法.中学外语教与学.2002(7),17-19
一、教师自身素养是英语课堂教学中顺利实施德育的关键
“教书”和“育人”是学校教育的天职,而“育人”是教育最崇高的使命,要“育人”必先育德。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翁,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教学态度,无不对学生的思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所以,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时刻以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规范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高中生正处于长身体和增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非常复杂,他们的德育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的可塑性、模仿性强。在这一重要时期,教师的形象就像一面镜子,时刻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其学习的楷模,道德的标杆,人生的导师。英语教师是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课堂教学是学生了解西方语言、文化、民族习惯、风土人情的窗口。教师要用自己火热的政治情感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感染学生;用自己渊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艺去感化学生;用自身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施加明确而又适度的心理期望,有效地启迪学生的内在动力。
二、立足教材内容是顺利进行德育渗透的根本保证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英语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文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并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德育教育,使德育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从教材内容中去挖掘德育素材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 教材是德育渗透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学科育德的前提。《牛津英语》教学内容中有很多的德育素材,其内容涵盖了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能源与交通、人际关系、行为规范、妇女权利、音乐体育等诸多方面,这些内容都渗透了丰富的德育内容,且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讲述、介绍、问答、对话和讨论等方法,要求同学们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模块5中Unit1讲的是朋友和友谊,可让学生就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发表自己的见解;Unit2讲的是环境保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Unit3的主题是科学与自然问题,要引导学生懂得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一些基本的道理,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二)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必要的发散与深化
尽管英语教材中蕴涵了大量德育素料,但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能直接用来进行德育教育。因此,教师要围绕教育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开拓和挖掘,寻求教材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适时对学生进行渗透性教育。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德育渗透的有效性
教学方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所运用的各种手段,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效果达到最好。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与道德品行
通常情况下,学校往往缺乏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因而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要比学习汉语大得多,因此,学生必须具有踏实、勤奋、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学到知识,不断进步。教育实践表明,学习的进步与良好的学风、品德的养成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学风的培养,诸如单词的拼写、使用,标点符号的使用等,都需要有细心的品格,否则是无法学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善于钻研、勇于实践,永不自满等多种优良品质。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教学如果一味地采用教师单调的讲解和空洞的说教,学生会感到乏味,更谈不上德育渗透。而使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这样能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三)结合生活实际话题,通过师生互动,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沟通,进行思想碰撞的过程。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明辨是非,明白事理,促进课堂德育教学。
(四)利用英语课堂活动的延伸,进行德育渗透
要想实现课堂高效,首先要明白教学高效的含义。从成本观念上看,它就是让师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益,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知识与能力两方面的提高,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三高”即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2.“三动”即心动、身动、神动。3.“三学”即肯学、想学、学会。基于这一点,我认为,要想打造英语学习的高效课堂,需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做好工作。
一、课前
教师在备课之前,必须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从这个实际情况出发做好备课工作。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坚持以人为本,时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有效把握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密切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反应,要根据他们的接受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掌握了必要的词汇、句型,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步学习。新课程改革认为: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果。教师如果只是为了把自己准备的内容讲完,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就算这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了,也会对学生理解以后的教学内容带来不便。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学生之间或多或少的会存在一些差距,而且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英语学科尤其明显。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梯度,为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设计好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比如,让基础薄弱的同学完成简单的任务;适中的任务让成绩中等的同学去完成;让成绩比较优秀的同学完成高难度的、具有挑战性的内容。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也有表现的机会,而不只是让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展示,这样会让优等生更自信;让中等生感到能学会;让学困生感到努力学习,还有希望。
二、课中
(一)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交流
小组讨论是合作交流的主体,教师应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小组一般由7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3名,学困生2名)水平不同的学生组成,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可以轻松地解决以前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内容。学生通过讨论,进行了激烈地思想碰撞,树立了自信心,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讨论后让小组派代表讲解讨论结果,老师加以适当的补充和说明,这样就可以抓住遗漏点,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做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而不是轻易地给他们“标准答案”。让学生们通过自行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目标。
(二)活跃的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效果很大程序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收效甚微。”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跟随老师遨游知识的海洋。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比如在学习单词的时候,可以采用单词接龙游戏;学习重点句式或语法知识,教师让学生翻译句子,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由他们自己造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习题课讲解,运用竞赛法,由学生自己找考点,教师辅助,突破难点。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针对学习内容,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有话可说、有感想可谈的话题来组织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与老师、同学的交际沟通中来。例如,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安排学生表演一段话剧、情景对话、小型辩论、访谈一类的活动,让学生愿意参加,有兴趣参加。一旦学生失去兴趣,教学将无比乏味。所以,教师在安排活动时,要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经历联系起来,对于学生来说过于陌生、枯燥和遥远的话题要尽量避免,努力让活动充满快乐,可以使用一些幽默的语言、行动来活跃气氛。比如在上Foreign Food 这一单元时,考虑到学生对这个话题非常的熟悉,我就把全班分成两组,以Foreign Food利与弊为主题进行了一个小型辩论赛,双方在激烈的争辩中,不知不觉提高了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最关键的是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大大的提高了。 毕竟,提高效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就是让学生喜爱英语,愿意学英语。
三、课后
(一)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
教师能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教学反思应打破教学预先固定模式、套路的方式,方能充分能动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反思的内容有学生通过该节课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是否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反思教师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二)学生养成课后巩固的习惯
学生如果能够养成课后及时巩固的习惯,一定会让学习成绩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告诉我们: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他们知识的缺陷。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理念“学生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表达”。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
二、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措施和策略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因循守旧就能够成就的,要讲究策略,讲究方法,遵循一定的步骤和规律,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转变角色和教学方式。要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服务好;其次,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思维从疑问开始,从问题开始,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把质疑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让学生因疑生惑,由惑生趣,从而更加热爱语文学习。在解疑的过程中,教师要把解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获得解答,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再次,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推动学生解决问题,处理学习疑难的利剑,只有具有了良好的思维能力,才不会胸无点墨心常怯,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要打破定势思维,引导学生逆向思维,让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从中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要让学生将思维发散,启发学生条分缕析。要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发展想象。另外,还要深挖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疑难点,引导学生的探究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第四,要在教学评价中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从而重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五,解放思想,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解放思想,教师首先要放得开,比如放权,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方式,自觉进行语文学习,自己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学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只进行有限的启发即可,用不着学生不急教师先着急,放手让学生凭着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中恰当的使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在使得学生的印象加深、课堂信息量加大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多媒体中的课件可以创设一些和课堂教学相关的情境,使得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语文课堂的参与度,但是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仅仅起到辅的作用,所以应该遵循合理性原则、适当性原则以及辅原则,这样才可以使得课堂教学的质量得以有效提高。比如说:在学习《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的内容,在网上查找一些关于苏州园林的图片。在进行课堂学习时,可以使我们通过苏州园林的图片,对苏州园林有更形象的了解,提高教学效果。
四、引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过去的高中语文课堂往往仅仅注重学习成绩,而忽略学习的过程。针对这一现状,新课标将加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重要理念之一,其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使得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使其团队合作意识、自学能力得以进一步培养。教师要将小组的分组工作做好,对学生间的差异性予以重视,合理组合好、中、差学生,并且在分组中还要对学生的感情、性格等因素进行考虑。教师可以指导、鼓励学生认真的探究知识,支持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在与同学辩论时,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且在进行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各自的学习优缺点进行及时的观察,使其指导的针对性更强。
五、尊重学生的质疑精神
学生要想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就应该学会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教师面对众多个性迥异的学生,应尊重学生的不同看法,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从质疑中找到高效学习语文的方法。至于从何处质疑、如何质疑,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方法,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适时点拨,积极引导学生发言,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提出不同的主张,从而艺术性地驾驭充满质疑思维的课堂。例如,文言文是我国古人的一种书面语言,它短小精练,言文分离,简练有力,寓意深刻,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古人语言的艺术成就。但对现在的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是比较困难的,但文言文的学习质疑之处无所不在。当然,质疑问难也是学生高效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它符合高中生的心理,所以只要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就能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潜能,活跃课堂气氛,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我倡导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敢于向两个权威质疑:一是向教材权威质疑,二是向教师权威质疑。如文言文的注释部分,就经常遭到善于思考学生的质疑,通过不同学生的发言和争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样的知识学生掌握得必然牢固。
六、改革探索中的反思
吴光芳
(明光中学,安徽 滁州 239400)
摘 要:英语课堂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在英语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其重要。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于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善
一、做好课前准备,紧扣教材是根本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自然延伸,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仍然是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紧扣教材,筑牢“双基”,为他们今后升学、就业和未来生存创造条件。尤其在我国学习外语是缺少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课堂,紧扣教材这唯一教学资源,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我们在备课时要做到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认真研究大纲、教材和教法。其次,认真研究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效率最终看的就是学生的收获。所以课堂设计就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明确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学习风格等,教学才能真正因材施教。第三,科学设计教案。教案如同战士的武器,没有科学的教案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教案设计应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合理运用教材;注意课堂教学的过程性;预测教学困难;准备应急措施。
这是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前提。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英语运用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是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关键。
(一)优化学习氛围,创设会话环境
要使英语学习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
(二)优化教学内容,实践语言"内化"
成功的英语教学不只是看一节课教了多少内容,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练了多少,学会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内容,在实践中能用多少,这种"学会","能用"就是"内化", 为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就要以此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优化"识记——操练——运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
(三)优化教学活动,提高运用能力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切忌死记硬背,而要千方百计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 。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活动,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将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可以使新旧知识融汇贯通,分散知识系统化,书本知识交际化,课堂活动生活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三、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它大的方面就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互相配合所营造出来的积极乐观的学习氛围,小的方面具体一下:
(一)英语教学的亲切感
这种亲切感可以贯穿于教学的大部分内容,例如词汇教学中,当需要就某个词举例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举较为真实的例子,也就是就学生的实际拿学生举例。其目的是使学生受关注并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在亲切中加深记忆。
(二)英语教学的新鲜感
其来源于教师讲到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而对学生来说又很新的知识。这要求教师有较较广的知识以及较强的观察力。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上课内容设计一些互动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练习反应的T or F, 或者是根据图片猜内容。在复习单词时可以采用抢答法,对于答对的同学可以适当给点小礼物奖励一下,来激励学生。
(四)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在复习语法as 引导让步状语从句时,举了下面几个例句:1.Child as he is, he knows a lot. 2. Ugly as I am , I am gentle. 3.Much as I like him, I wouldn’t marry him.4.Try as I might, I didn’t make it. 然后让学生翻译句子的意思,这样很容易就把as引导让步状语从句要倒装,以及如何倒装的几种结构就体现出来了。
英语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教者与学者之间产生一种和谐和共鸣。只有让学生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英语的课堂效率才能提高。
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还要不断更新观念
(一)更新教师观。
传统的教师的作用只是传授知识,并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而《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这要求教师要从片面地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更新为师生互教互学,从而构建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更新学生观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不伤害打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还体现为激励、赞赏学生。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的理解,对这门课的难易程度的把握,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环境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致使一些环境问题的产生,如酸雨污染、严重的温室效应、有毒化学品污染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将直接的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持续健康发展。所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增强人类的环境素质,这已经成为了我们现阶段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作为高中化学教育者的我们应加大保护环境的宣传力度,给学生们讲授环境知识,让他们充分的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 环境教育的内涵及特点概述
1.内涵。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开展环境教育。并且,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还强调环境教育也必须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所以,我们当前所开展的环境教育是遵循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的教育。在环境教育下,学生们全面的了解到解决环境问题的迫切性,进而形成了主动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这是学校进行环境教育的意义所在。此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转变人的思想与行为,力争培养一批有着良好环境伦理道德的人,从而推动自然、社会以及人类这三方间和谐共处、持续发展。环境教育其实就是在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集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为一体的教育。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度,有效处理环境问题的同时,加强培养学生们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伦理道德观以及社会责任感。
2.特点。
(1)社会性;环境教育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高度社会化,具体体现在环境教育的全民性与全程性,前者指的是不管什么职业的公民、少年及儿童均涵盖在环境教育范畴,均需具备一定的环境意识。后者指的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到壮年、老年都应强化他们的环境意识终身教育。所以,环境教育属于一项终身且持续的教育项目。
(2)全球性;环境问题是全球性关注的重大课题,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无论在北美、欧洲还是亚洲,在地球周围积存而形成的温室效应会对整个地球造成影响。尽管这些环境问题只出现在部分国家或者区域中,但其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将是全球性的。要想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战略,而促进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加强环境教育。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任何国家所关注的课题,而保护好环境则是各国的共同愿望。
(3)实践性;教育者在环境教育中扮演着研究者与指导者的角色,学生则是主体的发挥者与创造者;要想将学生在环境教育中的主体参与积极性全面的发挥,培养其环境道德,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环境教育就必须具备实践性,不仅要了解掌握环境知识外,还应在具体的环境中如实地参观工厂,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的公益活动,大力宣传“白色污染”所带来的危害性,同时,还可亲自捡废弃的塑料袋,集中回收等,在现实中的环境问题下,开展多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技能、情感等水平与体验,从而促进认识、情感、行为三方间的统一,知识水平、技能水平以及道德水平不断提升。
二 加强高中化学中的环境教育策略
1.认真分析化学教材,找出贯彻环境教育的结合点。
高中化学教育者应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全面挖掘教材中存在的环境教育因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明确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两者间的准确结合点,合理筛选、补充所要渗透的内容,从而构成系统性的环境教育内容,抓住机遇,将环境教育全面贯彻渗透到化学教材中。比如,通过温室效应、酸雨、大气污染等诸多的内容开展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环境观、资源观的良好形成,让学生切身的认识到人类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人类的进一步扩大在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大大削弱了环境质量,环境污染在全球范围中均有体现,并且,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再如,通过水质分类、室内空气污染、白色污染等当前世界中存在的环境问题着手实施环境教育,使学生知道目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树立起爱护环境的意识、责任感、使命感。总之,高中化学教材中蕴含着诸多的环境教育内容,贯彻环境教育给化学课堂教学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2.在研究性学习中渗透环境教育。
实施环境教育研究型教学活动时,应始终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采取行动这一程序进行,采用该方式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激发学生兴趣与创造性思维。比如,开展本区域的水质调查研究活动:研究背景,对防洪、排涝、航运、灌溉、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过,随着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该河水系出现了水环境问题,沿河居民要求治理该河的呼声强烈。主要研究目的,增强居民、工厂以及学生的环保意识,传授学生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方法。研究过程,学生在本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下,了解了水质污染的危害,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有了极高的关注度,并且,学生还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流程与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方法。
3.开展化学讲座,提高学生环保参与意识。
通过开展环境保护讲座,将学生知识面进一步扩大,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而将所学的环境知识付诸于行动,从自身做起,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比如,在上多氯联苯方面的内容时,教育者先向学生们介绍了多氯联苯对小白鼠的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告诉学生,小白鼠的肝脏呈现出了肿大,连续喂养三个月,小白鼠得上了难以治愈的癌症,而这种化学物质在我们身边时有出现。比如,人们经常会看的报纸、杂志等一些印刷品的油墨中就存在着多氯联苯。通过讲座,学生知道了在包裹芝麻糖、早点等食品时万不可采用旧报纸、旧杂志。另外,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可通过多媒体,播放环境保护类的投影片、录像片,让学生在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画面下充分掌握学习环境知识,这不仅使得课堂容量不断增加,而且,教育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可知,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对于学生环境意识、学习化学积极性、保护环境责任感及使命感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效促进了环保人才这一教育目标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郭玉玲.浅析化学实验中的绿色化学[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年11期
[2] 王光芳.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12期
[3] 蔡俊凤.高中化学教学进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的研究与实验[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合作学习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责任分工和共同的目标,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为了完成共同任务,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交际技能。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
1.合理分组。第一,考虑学生的成绩,成绩好中差的学生搭配在一起,有利于帮带学困生。第二,性别,男女生比例的协调。第三,两组之间成绩好的学生坐在相邻位置,有利于组组之间的交流,讨论内容的提高,形成对知识难点的突破。
2.小组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和探究性,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备课时,要明确分组活动的目的和要求,精心策划分组活动的形式、内容、时间等,准备分组活动的工具材料。课前对不同的学习小组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3.合作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个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全班统一交流。也就是说,对于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每个成员应该先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中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然后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将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交流后,各小组将本组的信息归纳、总结,由小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评价。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局处人,也不是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参与者。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更要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当然,整节课不必都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来进行,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来展开教学,将集体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找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灵活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度。
4.评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以此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在小组评价时,对个人合作学习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也要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以在小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的依赖思想。
5.恰当利用竞争机制。将竞争机制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更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用。小组之间的竞争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单词接龙比赛、口语朗读比赛、问题抢答比赛、对话表演比赛、英语书法比赛等,评选出最佳小组,排出小组名次。由于以小组为单位,参与面更广,竞争更激烈,获胜人数也更多,后进生也有了获奖的机会,能体会到成就感。而且,这种竞赛很能在小组间形成一股凝聚力、向心力,大家齐心协力为小组荣誉而努力,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有利于平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另外,还可以利用分阶段考核法,具体操作是制定一张考核表,从作业、听写、背书、课堂检测、考试等多个方面检验小组学习效果,就每一次考核内容制定一个具体的考核标准。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如果那一个小组表现积极回答正确,则由专门负责考核表的学生在考核成绩一栏里增加相应的分值。一个月评比一次,分值多者为优胜组,并给予一定精神和物质奖励。
三、合作学习的优点
1.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别人发问,向别人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而且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
2.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