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与合同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3 09:17: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档案与合同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档案与合同管理

第1篇

DCN数据传输网的建设与作用

DCN(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数据通信网络)的建设对于信息化的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上DCN数据传输网就是为信息化搭建一个平台,一种环境、高速公路,让各个管理系统都能在这个平台上运行,它打破了各专业各自为政、信息自封、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为同一个单位、同一个行业或特定的环境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

建设DCN数据传输网就是为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使资源共享最大化。当DCN建成后,在同一个单位内,各个专业管理系统的信息也就可以相互交流,实现资源共享。DCN网的建设为解决档案管理接收各个专业管理的电子信息奠定了基础条件,档案管理系统就有可能与各个专业搭建渠道,实现电子档案的接收,归档和利用等项具体工作了。

专业管理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应用与存储分析

专业管理系统在项目建设的设计中,对业务的分析、流程的分析,每个环节都会考虑得十分细致。如OA系统对收文处理的环节、发文处理的环节以及文书处理的每一个环节流程都会细致考虑。合同管理系统从合同项目的提出、多层次的审批、审核商务报告,技术报告,每一步、每一环节都考虑得十分细致。在专业管理系统中环节考虑得细,是因为从事专业的人对业务熟悉,业务分析得细,IT人员在此基础上按分析做出了管理系统。

每一个专业都十分重视办事的过程和最终的结果,结果就是工作集中表现,这是十分正确的。正如一个拟写请示的人,希望看到批复,进行科研盼望的是成果一样,这无可厚非,十分正常。但是通常在专业管理设计中往往忽略了管理系统最终形成的数据如何存放。这个问题在开始的一段时间还不明显,总是等数据量到了膨胀时,问题才被重视起来。

档案管理系统对办理完毕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进行存储、保管和提供利用,与其他专业管理系统有着明显的不同特点。它是对归档的数据进行处理、保存和提供利用,它不产生数据,是对数据的利用。在文件的接收、处理管理过程中,主要由档案管理部门执行。从流程环节来看竖线性流程长,横向性流程短,在数据的处理环节来说较为稳定,复杂程度不及一些专业管理系统。

无论是人工管理档案还是系统管理档案,档案工作的核心一是保管二是利用。保存好数据才可能利用数据,档案数据是档案工作赖以存在的根本。在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中业务分析是不能缺少的环节,随着档案工作改革的深入,重利用破烦琐新型思维的确定,为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和运用简化了人工干预的程度,最大限度依赖于系统的运行,档案工作流程化、数据处理规范化使得档案管理流程较为规范。

在不同的档案管理系统中在对档案管理流程方面各具特色,一般来说都能实现档案管理的作用,但是在对各个专业管理系统数据的接收、转化,乃至数据迁移上却有着较大的差别。有的档案管理系统本身就依附于某一管理系统,只是这个系统的一个模块,从功能上、存储能力上是无法满足对其他专业系统的数据进行全方位的接收。有的档案管理系统显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是它没有处在数据传输网络中,不具备与其他专业系统的沟通和往来,只有处于信息传输网络又是一个专门完整的档案管理系统,才能与各专业管理系统进行沟通,接收数据进行交流对接能力,有足够的存储能量和能实现脱机存储能力的档案管理系统,才具备承担网络管理中档案管理的功能。

档案管理系统与各专业管理系统的相互关系

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这个传统的规则也体现了文件的形成和归档档案管理间的关系。档案管理系统是对各专业系统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进行鉴定、加工、整理、保存提供利用工作,各专业管理系统是档案数据形成的源泉,档案管理系统是归档数据进行接收储存、整合、备查的终端,形成了一个形成――保存――利用的循环关系。

当专业管理系统的数据传入档案管理系统后,无论档案管理系统是否对数据进行整合,都不影响查询利用,当档案管理系统做了数据整合归档后,在文件查询的信息中会增加文件实体的存放位置标准。当文件数据做了归档,完成逻辑归档和实体归档保存后,即会通知专业管理系统,专业管理系统即可对系统数据进行清理,删除专业管理系统中已经向档案管理系统做了移交的数据,减少专业管理系统的数据压力。移交可以做批量移交,也可做随时移交,档案管理系统随时都可进行文件数据的接收和文件数据的查询工作。

档案管理的主题是在文件数据接收之后开展的各项具体工作,但是有关文件的相关基础数据应在各专业系统(例如:文件的页数、文件主办部门、文件保管期限、文件编码等信息)文件的形成或承办过程中标注出来,使档案管理的基础数据在文件办理过程中形成,档案管理要素前移,为后期的管理准备完整的数据。移交后的档案数据经过档案管理系统整合后进行有效保存,一套做随机保存,另外一套做脱机保存,两套数据保持一致。这样整个网络的数据就处于完全可靠的保管中,不会形成数据丢失无法弥补的情况,档案管理系统实际上也就成为整个网络的数据存储中心。

建立网络档案管理系统是实现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网络平台提供了各种专业管理系统运行的条件,运行的专业管理系统自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需要加工、保存、备查。专业管理系统一是不能长期保存批量数据,二是不能保存其他管理系统的数据。档案管理系统需要具备数据处理功能,提供利用功能和具备数据储存的能力。建立这样的档案管理系统,对整个网络建设是十分必要完全可行的。

1.建立网络档案管理系统有利于各专业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档案管理系统接收各专业管理系统的数据后,专业管理系统数据压力减轻,有利于系统的正常运行。

2.档案管理系统接收网络内专业系统的归档数据有利于数据的完整齐全。

3.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减轻专业系统的压力,档案的提供利用,档案的安全保存有了可靠的保证。

4.建立网络档案管理系统有利于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网络建设的节省和正规发展,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投资。

第2篇

关键词:面向服务架构;Web service;企业服务总线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5-3582-03

It Began with SOA for Data Integration of System of Petrochina's Archives Management

WANG Xiu xia, QIAN Bo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for Petroleum and Chemical's Commpany of Lanzhou, Lanzhou 73006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began with objective need for data integration of system of China Petroleum’s archives management, analysed present situation of system of China Petroleum’s archives management, and combining with highly duplicative and across platform characteristic of SOA, thought SOA’ architecture model can solve question of data exchange and bring more large market efficiency for enterprise.

Key words: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web service; enterprice service bus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越来越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应用,通过信息系统以支持或改进企业业务流程,提升企业总体竞争实力和工作效率。但随着信息系统的逐步增多,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以前建立的信息系统大部分是解决一个具体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能和效率的问题。而现在更多的需要信息系统之间具备良好的数据交换接口,以实现信息资源和数据共享,更好地为企业跨部门、跨业务提供服务。针对企业信息整合需求特点,为了实现高效的业务数据整合,实现异构业务集成的技术成为集成的首选,这样既可以增强企业面向市场的适应性,还大大提高了企业各遗留系统的高重用性,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高的效益。

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面向服务的架构),是一种业务驱动的IT架构方式,支持企业将业务整合为一系列相互衔接的服务或重复性业务任务,从而使企业能够高效重复地利用现有IT技术[1]。SOA技术标准有服务组件架构(SCA,Service Component Architecture)、服务数据对象(SDO,Service Data Object)和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PEL,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这三个技术分别解决了服务构建、数据模型和流程编排领域的问题,被称为“SOA铁三角”[2-3]。

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对各系统平台规范性无相关要求和标准,它本身在遵循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开发服务,依据需求将企业应用分解和封装成服务,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ESB)对服务进行集中管理,使这些服务能在总线上安全的进行交互通信,从而使整个系统更易维护和扩展。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阶段正处在一个组织结构不断变革的阶段,组织的不确定性导致业务需求的不确定性,对办公管理系统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办公管理业务自身业务零散、横向协作和纵向扩展等特点,要求系统架构松散但可集成。以上的环境因素和内在因素都决定了松耦合、易集成的SOA是最适合集团公司办公管理系统的架构。

1 建设思路

基于SOA的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数据整合的建设,在充分调研现状,全面了解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规划,解决数据整合问题。并在解决信息孤岛与孤立应用的集成与整合的基础上,重点考虑新应用的规范接入;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应用系统框架与基础支撑平台,为应用提供明确的数据接口、应用接口、用户接口规范与服务,实现对原有应用的集成与新应用的建设。此外,应用档案管理的“知识中心”、和“凭证中心”的理念于系统的设计之中;应用成熟的方案、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来搭建系统;优化文档信息管理工作流程和管理策略;贯彻真正的“文档一体化”的管理理念和实施方式;采用相关的行业技术、业务标准和规范来设计和开发系统,使系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些都为构建“珍存企业记忆,提升公司价值,构建知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的档案管理系统提供可靠的保障。

2 总体设计与实现

2.1 集成需求

从档案管理的业务角度来看,档案记录着企业的生产、销售和研发各环节业务数据,业务数据的收集、保管、利用,成为企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优势。中国石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启动了ERP、MES等信息系统。但是各个系统是相对独立的,数据无法共享,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使信息化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显示,同时也不利于档案数据的收集、保管及利用。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档案利用率,免除不必要的业务流程,使各业务之间的数据信息能够集成共享,中国石油需利用松耦合、易集成的SOA平台,以实现档案管理系统数据的保管和应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及综合价值。

2.2 系统架构

SOA是一种服务导向的组件模型。服务是指软件中的一些处理过程或是包装成独立业务模块的程序逻辑单元,可以通过标准协议来访问和调用,且接口公开。基于SOA的业务分析由三个部分组织,分别是服务请求者(Service costomer)、服务注册中心(Service UDDI)以及服务提供者(Service provide)。服务请求者从注册中心查询需要的服务,并通过传输机制绑定服务,然后通过接口契约规定的格式来执行服务。服务注册中心包含可用服务的网络可寻址目录,它是接受并存储服务描述的实体,供服务消费者查询服务用,服务提供者将服务的描述信息到服务注册中心。服务提供者是一个可以通过网络寻址的实体,它接受和执行消息者的请求。把自己的服务注册到服务注册中心,以便服务消费者能够发现和访问该服务。

根据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和原则,使用SOA的技术架构,把相关应用系统、模块功能等进行统一的服务包装和整合。基于本架构,可以把档案管理系统整体逻辑架构图从纵向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设施层、应用系统层、企业服务层(SOA部署)以及档案管理系统层,如图1所示。

1)基础设施层:它是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基础条件,主要包括存储设备、应用服务器、扫描仪以及计算机等资源设备。

2)应用系统层:它是支持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MES系统、ERP系统、OA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网上报销系统、A3管道生产系统以及合同管理系统等。

3)企业服务层(SOA部署):SOA集成平台主要由服务请求者、服务注册中心以及服务提供者三个部分构成。SOA将不同系统中的应用功能通过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规范契约联系起来,用WSDL描述服务并在UDDI中WSDL文档,UDDI中按照用户需求从中查询数据,当服务消费者发现提供服务的WSDL文档,通过访问服务注册中心表来实现,并通过SOAP协议来与要访问的服务通信。

4)档案管理系统层: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紧紧围绕档案的生命周期管理,主要解决档案的自动收集、科学保管和知识利用三方面主要功能。档案管理系统需要提供标准、统一的归档接口,支持常见的接口技术,如Web Service、文件交换、数据库访问等,接口既能对电子文件实体进行归档,也可以对元数据进行归档,归档接口的实现应基于SOA的理念,在统一的数据总线上实现,要避免系统间直连的方式,通过数据总线,实现系统间的松耦合。

2.3 主要实现技术

系统的分析设计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模式采用循环迭代模型的开发方式。在软件实现阶段,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问题的定义及规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码以及软件测试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具体为一个个的循环迭代的过程。为了提高系统开发开发效率和规范性,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和成熟的面向对象的CASE工具。

2.3.1 J2EE(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 Java2平台企业版)

J2EE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建立在开放和标准的技术之上、非常灵活的端到端的多层体系架构,从而满足企业各种不同应用需求。J2EE是一个开放、基于标准的开发和部署的平台,用于构建N层的、基于WEB的、以服务端为核心的、模块化的企业应用。J2EE应用的组件如企业JavaBcan、JSP和Servlet运行于J2EE容器中,通过连接器访问企业信息系统,如MES系统、ERP系统以及其他应用系统。J2EE应用可以集成一系列的客户端,包括独立运行的台式客户端、无线客户端以及Web浏览器的客户端等。J2EE为开发企业应用提供了高可靠性能和可伸缩性的运行支持环境。在设计J2EE应用时,首先需要选择的是J2EE客户端类型,应根据用户的使用模式和应用环境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客户端类型和通信协议,如Java Web Start客户端适合于复杂的图形用户界面,如大量的数据录入、数据统计等应用,能满足高效地用户交互需求,根据具体应用环境的不同,可选择HTTP、RMI或JNLP等通信协议。

采用J2EE开发平台是不错的选择,它是目前为应用提供分布式的、高可靠性的先进解决方案。在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这样的大型建设项目中,选择J2EE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一个开放、自由、大型的技术应用平台。

2.3.2 采用Web Service技术,允许异构的客户端调用以使用它提供的服务

Web Service是一种新的web应用程序分支,他们是自包含、自描述、模块化的应用,可以、定位、通过web调用。使用一种共通的通信标准可以使不同的客户端实现与各种不同技术编写的Web Service互通,它可以使用标准的互联网协议,像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XML,将所有功能纲领性地体现在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网上。目前,最常用的是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SOAP是XML规范的一个应用,它非常依赖XML标准来进行定义和编写函数,并以XML标准封装调用远程服务的格式,有别于其它分布式对象模型调用特定的调用格式。由于SOAP以XML封装调用格式,因此它可以使用任何的实体传输层来传送,例如TCP、HTTP等。通过这样一个架构,Web Service实现动态的应用集成,使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2.3.3 采用XML实现数据导入导出

XML是一种元标记语言,它是Internet环境中跨平台的,依赖于内容的技术,是当前处理结构化文档信息的有力工具。XML的简单使其易于在任何应用程序中读写数据,并成为唯一的数据交换公共语言,虽然不同的应用软件也支持其它的数据交换格式,但它们都支持XML,这就意味着程序可以更容易的与Windows、Linux以及其他平台下产生的信息结合,然后可以很容易加载XML数据到程序中并分析它,并以XML格式输出结果。采用企业服务总线或中间件产品在异构服务与传统端点之间连接、调解和管理交互,并将企业服务总线的集成功能与单一产品中的操作服务管理结合起来。基于SOA基础服务,可以快速配置服务间的交互,而无需过多的重复开发工作,可以降低变更的部署和操作成本,并为新计划释放IT资源,使用户可以远离复杂的、紧耦合的、脆弱的点对点集成实现,加速跨异构基础架构的服务重用和部署。

2.4 集成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主要结合企业数据整合现状,介绍了数据整合总体思路和目标,数据集成架构以及实现的主要技术。通过SOA数据集成平台,实现了企业业务和数据的有效整合,提高了从生产、销售等业务领域电子归档效率,实现了档案管理的“知识中心”和“凭证中心”建设目标。具体有以下优点:

1) 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消除了信息孤岛。基于SOA的协同软件提供了应用集成功能,能将诸如MES系统、ERP系统等已存在的异构系统的数据进行有效集成和应用。

2) 更易于集成和管理复杂性。可以方便地实现企业之间的互连互通,使管理和集成更易操作。

3) 更快地整合和实现。可以快速地开发新的业务服务,缩短开发时间,使企业迅速地对外界变化做出响应。

4) 降低成本和增加重用。协同软件就是一个全新的应用领域,管理信息由完全结构化的数据,拓展到非结构化信息的应用领域。

5) 提供良好地运行监控功能。支持SOA的技术和原理使得对业务流程的监控更加轻松。这种监控类型支持来自日常运行的反馈。

参考文献:

[1] Minguez J,Jakob M,Heinkel U,et al.ASOA-based Approach for the Integration of a Data Propagation system[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Reuseand Integration,2009.

[2] SOA in Manufacturing Guidebook[Z].MESA International,IBM Corp and Capgemini,2008.

第3篇

关键词:学生档案管理;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5-2486-04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Hotan Teachers College Students' Records Management System

ADIL Gulam

(Department of Physics, Xinjiang's Hotan Teachers College, Hotan 848000, China)

Abstract: A new method of student's scores management system forHotan Teachers College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tudent's scores management system ,we have made research on the distributional application system. many universities have been trying to develop an opened and distributed student's scores management system on their campus networks. In this paper, the optimum solutions on scores management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Xinjiang special regions are discussed by consider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score management systems.

Key words: scores management system; database design; needs analysis; client/server model

1 引言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是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个功能齐全、简单易用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不但能有效地减轻学校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其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也至关重要。所以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统计和查询数据,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人工大量浪费;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所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基于校园网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完成后可以降低工作量,提高办公效率,学生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都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查询学生资料,而目前使分散的学生管理得到集中管理,这对减轻管理工作负担,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学生管理的现代化、系统化、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在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和田师专学生管理系统做出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和程序设计,并进行系统测试。

2 需求分析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确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标系统必须做什么”,主要是确定目标系统必须具备哪些功能。对于需求分析不仅是软件定义时期的最后一个阶段,而且是软件开发期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关系到软件开发成败的关键步骤。只有通过需求分析才能把软件功能和性能的总体概念描述为具体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从而奠定软件开发的基础。在本阶段所研究的对象是软件项目的用户要求,且必须全面理解用户的各项要求,但又不能全盘接受所有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对其中模糊的要求进行澄清,然后才能决定是否可以采纳。而且准确地表达被接受的用户要求,也是需求分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只有经过确切描述的软件需求才能成为软件设计的基础。

2.1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旨在提供一贯可以操作的,方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易于修改的辅助管理系统。考虑到我校校园网落的实际情况,本系统采用Visual Basic+SQL Server 2000 结构。

考虑到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以及系统的安全性,在用户进入系统之前进行合法用户检测。所以系统中应该有一个用户名和密码检测的模块,当然与此相对应,还必须有操作员管理模块,它必须能够进行操作员的增加、删除和修改,并且能够进行授予相应的操作权限。系统中必须有一个默认的管理用户,它在应用系统刚安装好就能够使用该用户进入,该用户能够建立其他用户。同时还必须有密码修改的模块。普通用户能够修改自己的密码,但系统管理员用户能够修改所有的资料。

大中专学校的学生档案管理内容十分丰富,工作繁多,所以本例规定开发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只处理每学年的招生信息导入、新生学籍注册、学生档案管理和其它管理。

在招生信息导入管理方面提供的服务功能如下:

1) 导入新生的民族、籍贯、专业代码;

2) 录入院系信息和生成班级信息;

3) 导入招生数据和新生图片;

4) 统计和清除新生数据;

5) 修改密码。

在新生学籍注册管理方面应提供的服务功能如下:

1) 新生入校学籍注册;

2) 新生专业调整;

3) 新生统计与报表生成以及报表打印;

4) 修改密码。

在学生档案管理方面应提供的服务功能如下:

1) 录入学生每学期的情况;

2) 生成学生鉴定表;

3) 生成回执单;

4) 档案查询及打印;

5) 修改密码。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直接用户有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员。管理员有权操纵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添加、更新、删除等操作。学生和教师一般只查询信息。本校的各部门,教研室、学生几乎有PC机,学校全部计算机已经连网。

2.2 学生管理主要工作流程分析

学生管理的各项工作之间有严格的顺序性,这就要求在开发时对学生管理的业务流程有明确的了解。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行管理是核心工作,就对运行工作中涉及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具体的业务流程图如图3、图4所示。

3系统设计

3.1 设计思路

基于C/S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反馈的过程。图8是进行基于C/S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图。

1) 系统界定

首先必需对系统进行界定,即划分系统的范围,分析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如图5,这个过程产生对系统的一个清晰的描述,确定研究的问题。

2) 系统规划、分析和方案设计

针对一个已经界定清楚的系统,下面的工作便是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分析及设计方案。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对系统进行规划,进行了子系统的划分和系统的实施计划的设计,同时对系统进行分析,这些分析包括系统的特性和结构的分析、需求分析、系统的可行性分析等内容,系统规划和分析经常交织在一起。另外,在这个阶段还完成系统方案的设计和选择工作。

3) 系统概要设计

系统概要设计主要是对系统业务进行流程分析,完成系统的特性设计以及系统的功能划分和初步设计,并对系统具体结构和技术方案进行设计。

4) 系统详细设计

系统详细设计包括数据流的设计、数据库的设计、系统模块的详细设计、界面设计、程序流程的设计等内容。

5) 代码开发

代码开发是按照详细设计的要求进行代码的编写工作。

6)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在系统投入使用前,对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规格说明和编码的复审。

7) 系统修改、运行和维护

维护系统的运行,保证系统有效、可靠的运转。

8) 系统评价和总结

对系统的完成和运行情况进行评价,总结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得失,有些好的体会、思想和资源可以积累下来,并且这个过程还可以对系统的改进和再设计进行分析。实际上,以上这些过程并不要求严格按顺序的,前后过程之间存在反馈,这些过程之间并不一定存在明显的界限。

3.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对上述各项功能进行集中、分块,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要求,学生档案管理系统需要完成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大模块:

1) 招生信息导入

新生数据和图片导入、新生数据统计,输入院系和班级信息,导入民族、专业、籍贯信息,查询新生信息以及密码管理等功能。

2) 新生学籍注册

学籍注册,分班,自动生成学号,图片下载,手工输入,调动学籍、学籍统计和查询,打印个人信息表和统计表、密码管理等功能。

3) 学生档案管理

学生档案查询、统计、生成花名册、打印个人信息表、打印学生证、打印花名册、打印统计表、回执单以及自定义表格打印

3.3 数据库设计

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首先必须选择适当的数据模型。用于概念设计的数据模型既要有足够的表达能力,可以表示各种类型的数据及其之间的联系和语义,又要简明易懂,能够为非专业人员所接受。可供选择的数据模型不少,比如各种语义数据模型、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等,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E-R数据模型(Entity-Relationship data Model)。必须根据需求分析,确定E-R模型中的实体、联系和属性。

首先要确定学生档案管理的实体,从前面章节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所有的活动都是以学生基本信息(Student)展开的,初步确定有以下实体:用户(UserID)实体、专业代码实体、地区代码实体、民族代码实体、院系代码实体、政治面貌代码实体、班级实体,其中专业代码实体、地区代码实体、民族代码实体、院系代码实体、政治面貌代码实体、班级实体、完全依赖于设备实体的存在而存在,所以属于弱实体的范畴。

其次要确定学生管理中各实体的键、属性、属性的数据类型及取值范围。在确定实体的主键时,要确保这个主键可以唯一的标识这个实体。在概念模型的设计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对实体集合中每个实体有一个互不相同的学号,选择这个学号作为实体集合的关键字。因此在学生基本信息实体中增加了学生学号这个属性,这种增加学号属性也是设计中常用的一种确定实体键的方式。在确定实体的属性及其数据类型时,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以及特殊情况。在确定属性代码的时候,要避免同一概念数据模型中出现相同的属性编码,同时还要使人一目了然。在这里给出各实体的属性和主键,以下划线标识出主键。

学生基本信息实体:考号、学号、院系代码、专业代码、现在专业、班级编号、现在班级、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编号、婚姻状况、家庭出身、户口性质、毕业中学、考生设备名称特长、家庭地址、联系电话、邮编、入学日期、高考成绩、Picture.

专业代码实体:专业代码、专业代号、录取专业、院系。

地区代码实体:区号、籍贯。

民族代码实体:民族代码、民族。

院系代码实体:院系代码、院系、院系主任。

班级实体:班级编号、院系、录取专业、班级、班主任。

用户实体:用户名、密码、权限。

第三要确定实体之间的联系。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除了一对一、一对多之外,还存在有多对多的形式。可以将联合理解为构建于M:N联系实体之间的一个桥梁,通过它将这个M:N联系转化为两个1:N联系。完成了学生档案管理模块的概念数据模型之后,可以用相同的步骤来完成系统中其他模块的概念模型的设计,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4 系统实现

系统的实现选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作为前台开发工具。Visual Basic 是一套完整的开发工具,提供了企业级模板。系统采用多层结构设计,可以生成具有高度可伸缩性和灵活性的应用程序。使用Visual Basic架构开发,生成可编程Exe窗体,Visual Basic界面与代码相分离。

4.1用户注册与登录模块的实现

每个模块的登陆界面以及密码算法是统一的,但是所运行的模块不同,所访问的数据库不同,因此登陆用户身份以及密码不同,如图7。

4.2 招生信息导入模块的实现

界面实际上是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接口,也是控制和选择信息输入输出的主要途径。界面设计规定界面的布局、风格、色彩等约定,界面设计应该坚持友好、简单、实用、易于操作等的原则。

这个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把招生的信息导入到招生数据库中,以便于学生学籍注册时使用。

4.3 学籍注册模块的实现

这个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新生到校报名时,根据考号调用相关信息,并分班,同时自动生成学号后,保存到学生档案数据库中,以便于学生档案管理时使用。

图9 学籍注册模块的实现

4.4 学生档案管理模块的实现

这个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输入学生每学期奖惩情况、政治思想状况、以及修改、查询学生相关信息。打印院系学生花名册、个人信息表、回执单等,如图10。

5 结束语

本论文结合和田师专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了基于C/S的分布式应用系统原理、设计和实现的问题。首先,论文概述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背景,对学生档案管理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C/S的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解决方案。接着,论文对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基于C/S的分布式应用系统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系统的角度对基于 C/S 的分布式系统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在论文中,结合笔者实际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对基于 C/S 的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校园网的一些安全和复合密码算法思想,并给出了基于 C/S 的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设计流程。最后,论文对学生档案管理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和实现,重点分析了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技术方案设计和应用平台选择、系统设计以及系统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行言,俞盘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8-153.

[2] 邓亚平.计算机网络安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284-287.

第4篇

【关键词】办公系统;智能档案管理;资源整合

随着事业单位办公自动化的形成,工作人员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工作的协同。高效的信息采集与处理、便捷的操作与管理、形象直观的数据分析等改变了事业单位过去手工办公程序多、工作量大、效率低、错误率高的现象,提升了事业单位办公的效率,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档案管理工作也随着事业单位信息技术的普及而得到优化,在数字档案管理的基础上提升了档案管理系统,加大了档案管理平台建设,实现了档案管理的智能化。虽然事业单位办公系统与档案管理的信息建设都取得了进步,然而二者之间并没有实现真正的信息整合,造成了工作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事业单位办公系统与智能档案管理的整合既有实施的可行性,也有应用的必要性。

一、事业单位办公系统与智能档案管理的整合概述

事业单位办公系统与智能档案管理工作的整合是基于大数据环境下,事业单位内部成熟的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建立信息的共享平台和信息的交流通道,将档案信息与办公系统实现无缝化联接,既保证了智能档案管理在资源收集、归类与整理中的优势,也实现了商业单位内部的资源优化组合,强化了事业单位资源的配置优化和增值。

事业单位办公系统与智能档案管理整合的内容不仅包括信息资源的整合,更包括了对技术标准的整合、系统运用的整合、实体的整合和人才配置的整合。其中信息资源的整合是在档案管理保密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档案管理的保密分级有选择地进行档案信息的共享和分配;技术标准的整合是对智能档案管理系统中信息的计算方法、数据结构、数据库类型和文档格式;系统的整合是针对办公系统和智能档案管理系统之间的兼容问题;实体整合是指在信息整合的背景下,实体档案的存放位置、存放状态和排列情况的整合。人才配置整合是指既要保证工作人员拥有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又要保证其拥有档案管理知识。

事业单位办公系统与智能档案管理整合的目标是在保证“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的形式下,优化单位内部的资源结构,完善办公系统与档案系统的功能,保证人才的供应,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由于目前事业单位多数档案管理信息与办公系统没有实现融合,从整体上来看其条块的分割过于明显,资源配置较为分散,形成了信息闭塞的现象。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闭塞难以保证效率,也难以满足时展的要求,增强事业单位信息的交流,消除办公系统与智能档案管理的隔阂是提升事业单位工作效率,使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基础。

二、事业单位办公系统与智能档案管理整合的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事业单位OA办公系统的信息储存格式、数据结构类型、信息加工算法、数据库等与智能档案管理系统有个别差异。不同的文本格式、算法阻碍了信息的转换和交流。因此事业单位办公系统与智能档案管理的整合必须以规范化为前提,二者只有实行统一的格式标准,实行统一的数据算法,配置统一的数据库,在格式、操作和程序方面实行统一的规范,不同的部门之间采取的操作规范相同,才能实现信息的交流。

(二)信息安全性原则。无论是办公系统还是智能档案管理系统,其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分类工作是共享的前提。尤其是事业单位的智能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前提是对档案信息进行正确的整理与归类,区别其保密分级。只能在保密级别范围内实现信息的流转,严格遵照信息公开条例和保密条例,在信息交流中做到信息的条理化。

(三)操作简便性原则。事业单位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应用成熟,工作人员操作OA非常熟练。事业单位办公系统与智能档案管理的整合是为了实现资源的共享,以达到增强事业单位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水平的目的。因此,二者整合必须符合操作的便捷化原则。在应用程序上与之前的系统一致或者区别不大,操作流畅简单明了、易于掌握,才能充分发挥整合的作用。

三、事业单位办公系统与智能档案管理的整合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标准化建设问题。事业单位办公系统与智能档案管理系统的整合需要有共同的标准前提。虽然我国出台了《中国档案机读目录格式》《电子文件名词术语》等相关标准为事业单位信息交流提供了依据,然而其中的相关标准多为推荐标准,事业单位不同的部门之间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对其采用也可进行修改,也有许多人员对标准并不知情,其标准的约束力较弱。因此,事业单位办公系统与智能档案管理的整合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标准化建设问题。

(二)安全保障问题。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说,信息的安全极其重要。档案管理中不仅纸质档案有保密级别之分,电子档案也有保密规定。尤其是电子档案的安全保障工作是近年来关注的重点。电子档案的安全问题不仅需要设置系统的访问拦截和管理制度的约束,还需要面对系统病毒、黑客、人为破坏与自然破坏等情况。因此,事业单位办公系统与智能档案管理的整合中,信息的安全是其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事业单位办公系统与智能档案管理的整合实施

(一)基础设施的整合。事业单位中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普及,智能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基础设施的升级。在两者的整合中,服务器、计算机设备、扫描设备等属于管理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整合是二者整合的前提。二者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差异通过技术升级、设备升级的方式进行统一。提供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新,为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基础,也为信息安全加大了保障。

(二)人才的整合。事业单位办公系统与智能档案管理的整合必须依靠人才的力量来完成,无论是档案管理还是办公操作都需要一定的技术性要求。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只有拥有计算机技术、办公知识和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才能胜任事业单位的办公工作。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外出学习、同业交流和参加培训班等形式,不断提升自我的素质能力,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只有工作人员素质提升,信息之间的沟通才能实现无误、高效,才能从人员的角度解决安全威胁,保障信息正常交流。

(三)系统的整合。事业单位办公系统与智能档案管理系统的整合必须要建立沟通桥梁和沟通平台。因此,事业单位应积极与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联合研制符合自身需求的整合系统,通过技术升级、技术补充等形式实现资源的有序整合。

(四)制度的整合。事业单位办公系统与智能档案管理的整合是将二种不同类型的资源信息进行整合。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办公系统的资源多为公开,而档案管理却有保密限制。所以在整合工作开展之前,需要根据事业单位内部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完善的整合管理制度,包括整合的规范、标准、操作流程和监督工作,充分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陈永生,侯衡,K焕宁,杨茜茜.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档案管理:整合共享[J]. 档案学研究,2015(06):19-26.

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档案管理;数据库

基金项目:本文为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京津冀一体化环境下基于‘互联网+’的档案管理数据库平台建设与服务研究”(编号:201606A133)的研究成果之一。

2014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作,认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坚持优势互补、扎实推进及互赢互利,加速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道路。基于此,就要求三地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全面创新及改革,完善目前档案管理中的软件及硬件设备不到位、数据库建设落后、服务水平较低等一系列的问题,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及网络化,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1 基于互联网+环境分析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理念

1、系统结构

档案管理系统的结构应该以创建档案管理系统的原则开展,选择数据库要从档案管理的安全性、高效性、便携性等全面的进行考虑。档案管理中的数据连接能够通过简单动态网页实现用户访问,也为后台管理人员提供了简便的控制脚本。档案数据的存储中可以创建多种数据库实现数据的不同形式储存,比如文本形式、图像形式、视频形式等等,这种管理方式能够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格式需求。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还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并且还能够有效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2、安全功能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档案管理系统总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所以在创建档案管理数据库的时候要尤其注意系统的安全问题,其主要包括数据管理及操作过程两方面。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进行多重保护,首先可以设置登录密码,用户登录的时候可以进行双码验证,有效的防治他人通过用户授权密码进入到数据库中。另外,为了避免数据库遭到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或者由于操作误差出现问题时,可以将数据信息提前备份,防止数据的丢失。 [1]

2 基于互联网+环境分析档案管理系统的技术开发

本文中的档案管理系统是为了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背景的发展理念,并且能够满足现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实现京津冀三地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及网络化,并且还能够全面优化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服务时效性等目的,并且有效解决目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比如信息化水平落后、数据库建设问题及软件/硬件设备不到位等。档案管理系统要根据实际用户的需求定制数据结构,包括编目格式、打印报表等等,并且根据国家档案的分类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对档案记性分类管理。

1、选择数据库

档案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要使用大型数据库管理数据,因为大型数据库能够支持大量数据的档案信息管理,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完整性,有效解决传统数据库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数据库的使用效率。

2、图像数据及多媒体存储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档案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支持文字录入,还支持多媒体数据的存储管理,并且能够使用扫描仪直接输入,能够将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并存储,支持各种多媒体设备、不同格式电子文件信息的存储。

3、档案管理系统功能

以档案管理流程为基础,全面符合档案管理流程,具有多样的输入方式,系统用户界面清晰且直观。用户可以对记录、数据文件、字段进行分层管理,并且设置权限,使系统中数据具有安全性。具有多样且灵活的查询方式,强大的数据加工能力,并且报表的输出灵活。能够随时的查看数据日志,并且反应系统的情况,统计系统的日、月、年访问量,对于每位用户的访问及使用都具有详细的记录。[2]

3 选择档案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指的是描述某一个特定应用领域中系统组织的使用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一般使用的软件体系结构为两种,其一,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其二,客户/服务器模式(C/S)。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使用的结构为应用服务器、客户机及数据库服务器三层分布式,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解决用户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交互。应用服务器的主要目的就是接受客户机应用程序的请求,之后将客户机发送的请求转变为数据请求,然后和数据库服务器进行相互交互,并且将两者交互的结果传递为客户机应用程序。数据库服务器软件以应用服务器请求为命令,以此进行数据的操作,之后将操作的结果传送到应用服务器中。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具备客户端零安装的功能,有效降低了系统的维护机率。因为客户机和数据库系统不是直接交互的,那么就有效减少了服务器的SQL请求,具有较强的性能。另外,此结构还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能、执行效率,提高了系统的延伸性。

客户/服务器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基于非客户机结构中的两层结构应用软件。客户端是通过数据库及应用程序组合而成,服务器中的软件为数据库系统,系统的开发简单快捷。

但是,两者都是有缺点的,客户/服务器的缺点就是用户安装软件较为复杂,并且数据库系统不能有效的满足多个终端同时联机的要求,其一般使用在局域网中;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缺点是具有较弱的批量处理、修改、备份数据能力。

由于两者模式的使用都具有优点和缺点,那么就要结合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将两者体系结构相互结合,使其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发挥自身的优点。[3]

4 结束语

基于互联网+的档案管理系统开发是一项系统性的功能,在构建过程中涉及到了数据安全、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等多个方面。另外,在系统构建及开发的过程中,还要以档案管理相关的业务流程为基础,并且满足相关法律规定的要求。上述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安全化及信息化,并且完善了传统档案管理中的不足,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曹玉林, 武君胜. 基于网络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9, 30(6):1532-1535.

[2]吴悦. 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策略[J]. 福建电脑, 2011, 27(12):61-62.

[3]梁敏. 基于网络平台的考生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F[D]. 电子科技大学, 2011.

作者简介

汤桂清(1971―),男,河北省滦平县,本科,档案师,承德广通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滦平分公司,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第6篇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为了做好按提前退休工种办理退休工作,经研究,在本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存档的人员和档案在街道的失业人员中,符合提前退休工种条件的,可以办理退休。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办理在本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存档的人员和档案在街道的失业人员按提前退休工种退休的有关工作,按照我局《关于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劳社养发〔1999〕63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上述人员办理按提前退休工种退休时,个人提出申请由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或街道(镇)劳动科按规定填写《职工提前退休审批表》,报所在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批。

    三、各单位在审批时,要严格进行审查,以存档前或失业前的档案明确记载为准,后补的材料无效。

第7篇

关键词:合同档案管理 部门立卷 信息化 编研

【分类号】U231.3;G271

0 引言

地铁工程建设周期长、参建单位众多、专业复杂,地铁工程圆满顺利地建成,合同的作用功不可灭。建设单位是通过合同制约、管理和监督各参建单位,参建单位依据合同完成各自工程项目。合同在中间是一个桥梁作用。而一旦发生纠纷,双方可以及时运用合同档案记载的内容依法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合同又起到了一个凭据作用。另外,通过对合同档案信息地提炼,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管理好合同档案的意义就可见一斑。本文结合地铁工程合同的特点及类别,针对合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地铁工程合同档案管理进行了探讨,从而规范合同档案管理,提高合同档案管理水平。

1 地铁工程合同特点及类别

地铁工程合同档案具有档案和合同的共性,又因地铁工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合同档案还具有以下特点为:专业性强,合同数量大,种类多。合同按内容可分为工程建设类合同、运营管理类合同、资源开发类合同、公司人事及行政事务管理类合同及综合类合同。工程建设类合同分为勘察、设计、监理、咨询、建筑承包、安装承包、装修承包、物资设备采购、工程、技术咨询和专题研究合同、工程征地、拆迁、借地等与建设有关的其他合同、地铁建设工程其他资金来源的合同等。合同按档案类别又可分为管理类合同、基建合同、科研合同、设备合同、劳动人事合同等;

2合同档案管理现状

2.1.合同文件材料不符合归档要求:合同支撑性材料有些原件缺失,有些为复印件,附件不齐全等。公司合同管理实行的是承办部门与相关部门审查会签相结合的制度,每份合同都应产生合同审批签发单、律师意见书、财务意见、各相关业务部门意见及其修改稿件和会议纪要等等合同支撑性文件材料,但是这些附件材料总是不齐,时有时无。

2.2部分合同未能及时向档案室移交归档。目前除合约部主管的建设工程类合同定期向档案室移交归档外,其它部门及下属公司的合同很多还留存在各自手上。如运营公司在运营期间产生的国产化、科研技改合同;实业公司的物业租赁、广告发包承包、合同、房地产开发、物资采购等合同;办公室汽车采购、维修合同、办公用品采购、其他行政管理合同;

2.3移交归档的合同文件材料散乱未经整理,合同整理组卷困难。因档案人员对合同评审过程不了解,在对合同进行整理组卷时,常常对一些看似与合同无关的材料拿不准、伤脑筋,对于过程中反复修改的合同稿顺序更是迷惑,而且因合同附件材料很杂乱,合同附件材料是否齐全、签章手续是否完善也很难把握

2.4合同整理组卷工作积压严重。地铁工程合同量大,平时合同都是批量移交,批量签收。每逢合同利用时或是突击组卷或只能提供散份合同文件。未装订合同借出可能有合同附件遗失风险。

2.5合同电子文件目前尚未归档。

2.6合同档案管理还停留在初级的合同整理、归档阶段,尚未着手合同的编研,合同档案资源价值尚待开发利用。

3合同档案管理思路

3.1建立合同档案网络管理体系,推行部门立卷制。

由公司档案室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整理、保管公司所有合同档案,并负责指导、监督、检查和培训合约部门及各下属公司的合同档案管理工作。合约部门及各下属公司应分别确定一名合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合同及其相关文件材料的组卷归档工作。企业档案管理规范明确指出谁产生谁收集,谁负责谁组卷。因为每份合同具体有哪些附件材料,材料之间相互关系只有承办人员是最清楚的。让具体承办人预立卷,各部门下属公司合同档案管理人员组卷,实施部门立卷制才能保证合同档案齐全、完整、系统,又能避免合同组卷工作大量积压。

3.2制定合同档案管理制度。用制度固化合同管理各部门的职责。

合同档案管理制度是合同管理制度的一部分,通过建设合同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合同档案管理,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完整保存合同及其相关凭据材料。通过合同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合同档案管理部门职责,合同归档具体要求及合同的利用。通过制度界定各部门各责任人的整理组卷的义务责任。通过归档制度明确合同及其相关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归档时间、归档程序、归档质量要求以及归档控制措施。用归档范围指导哪些文件材料应归档范围。例如有关修改合同的文书、图表、传真件及合同成果性资料等均应为合同的组成部分,而一些跟签发合同并无直接关系的审计材料、其它行政收发文及联系单就不应归入合同。通过归档要求固化合同移交清单,明确合同移交附件的准确页数。通过合同利用制度明确合同正本原件无特殊情况不外借,避免合同借出遗失风险。各分公司、各部门员工确因工作需要须借出,须经分公司、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合同还应每年清理一次。发现损毁、遗失,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单份合同文本达二页以上的须加盖骑缝章,这些均需在合同归档要求中明确。

3.3 开展公司合同管理人员内部培训,提升合同管理水平。

在公司内部开展法制宣传,增强公司各部门合同管理人员法律观念,增强合同归档意识。讲解合同管理办法及归档要求,明确合同整理细则,如何鉴定归档文件,如何排序,提高预立卷的案卷质量。同时可通过培训对合同管理人员日常的合同副本文件的接收、借阅、发放管理等进行规范。进一步提升合同管理质理和水平。通过内部沟通交流,为下步实现合同电子文件的移交归档做好准备。

4.4加快合同档案信息化建设

公司目前已开发运用合同管理系统用以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但是合同管理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还不能对接。档案管理系统的合同信息完全还完全依套手工录制目录和挂接电子文件目录。如果把两者对接起来,就能避免大批量的合同文件电子目录挂接工作量,减少人为失误。实现以后同步合同电子目录与电子文件同步传输,即便于合同档案管理,又方便合同查询利用利用。

3.5开展合同档案编研工作,加强合同档案资源开发。

通过对合同信息进行著录,根据各部门需求,编制各类合同信息小册子和合同档案检索表,发放到相应部门,或是通过如OA平台或是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合同目录信息等活动,即可以从合同中提炼出重要信息方便各部门利用需求,又可通过对合同信息的汇总给领导层提供决策参考。合同不仅是一种凭证,更是一种资源。把死档案变成活资源,把死合同变成活信息。

第8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保障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有序进行的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对合同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建设工程行业中,也在合同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规章、规范,充分发挥合同管理的作用。合同管理措施,是一项重点的工作,与合同应用存在直接的联系,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中,必须全面落实合同管理措施,便于完善合同的实践应用。

一、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的合同管理措施

建设工程中,为了规范勘察设计的方式,促使其符合市场原则,在合同管理中落实《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管理办法》,要求建设工程严格按照管理办法控制勘察设计。建设工程中,既要履行合同管理办法,又要遵循市场原则,因此重点分析建设工程中,勘察设计合同管理的措施。

1、细化合同管理的办法

合同管理措施中,需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的实际情况,细化合同管理的办法,严格划分勘察设计中的技术责任,利用合同的方式规定相关的权益,同时确保权益的合法性[1]。首先建设工程在勘察设计中,依照规定内容,要求双方签订合同,合同内的条例对工程中的新建、改建等都存在规范性;然后按照建设工程市场的实况,规定合同管理,以免合同中出现违规的内容,确保合同管理的细节部分;最后依照合同中的条例,细化双方的责任,如果合同双方提出不同的建议,也可采取书面的形势进行约束,主要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纠纷,提前进行规范,保障合同管理措施的可行性,满足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的实践需求。

2、强化合同管理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是合同管理中的有效措施,发挥合同在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中的作用。由于建设工程现场的环境、地质不同,所以不同建设工程内,勘察设计的行为、活动存在差异,也就表示合同管理的措施中存有差别,在合同管理中采取监督职能的方法,有利于辅助合同内容,为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提供指导策略,促使勘察设计能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地质环境保持和谐性[2]。

3、深化合同管理的法规控制

法规控制是勘察设计合同管理中的一项方法,因为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中,双方签订合同后,合同已经具有法律效应,采用法规控制的方法管理合同,可以充分发挥行政部门的责任,维护勘察设计现场的秩序。建设勘察设计中出现违法行为时,行政部门可以要求司法机关依照合同进行审判,如果当事人对处罚有异议,也可实行复议或诉讼,表明法规控制管理方法的公平、公正,也能体现出合同的执行权力。目前,各地区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中的合同管理,非常重视法规控制的应用,以此来规范合同的管理方法,提高合同管理在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中的规范性水平。

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的档案管理方法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的合同管理,属于一种委托的行为,具有服务的特性,而公款支付、经济处理等事务,都是由勘察设计合同进行调解的,为了提高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管理的水平,需深化档案管理的工作,积极落实档案管理方法,服务合同管理措施的应用。

1、收集合同档案的资料

档案资料收集,是合同管理的基础部分,全面收集合同中的资料、内容,考虑到经营业务的影响,合同档案的收集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困难。合同管理中,本身涉及到大量的勘察信息,应该保障勘察设计的真实性,以便确保收集资料的完整性,预防合同丢失或缺陷[3]。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中收集合同资料时,积极完善管理工作,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提高对资料收集的重视度,主动进行合同档案中的材料收集,按照合同管理的需求,规划档案中的材料内容,随时做好接收资料的准备。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遵循资料收集的相关要求,明确档案资料的范围,在合同管理中深化档案的作用,充分发挥合同管理的实践价值。一般情况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中的合同管理,进行收集的材料有:(1)勘察中标时的资料,包括勘察地点、费用以及方案,经相关部门签字认可的备案资料;(2)勘察登记的所有表格资料;(3)合同中涉及到文件、资料。资料收集完成后,才能保障合同管理的完整性,完善合同的管理过程。

2、归档合同管理的资料

合同管理时的归档行为,降低了合同管理的困难度。管理人员在归档合同资料的过程中,对合同重新进行审视和审查,明确合同中的管理要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的合同管理中,不仅要管理合同的相关事宜,还要对文件资料进行归档处理,文件资料是合同管理中的根本,也是履行合同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勘察设计的合同缺乏制度性的管理,部分合同管理中的资料,仍然留在经办部门,没有实现系统性的合同管理,所以采取资料归档的方式,实现合同管理的系统化,快速收集分散的合同资料,由管理部门进行收集,以免合同资料管理时出现缺陷。

合同档案是管理的重要部分,管理人员在归档合同资料时,应该检查合同档案是否存在资料缺失的情况,确定资料的真实性,存有缺失的合同资料,不能进行归档管理,要求经办人员整理齐全后,重新归档,树立合同资料完整归档的意识。

三、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管理的实践分析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管理的实践,规范了合同管理的行为,一方面维护合同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规划合同管理的手段。

1、委托方的合同管理

合同中规定,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的委托方,需要向承包方提供工作资料,而且要负责工作资料的真实性。合同管理时,根据委托的内容,执行相关的合同条例。例如:委托的工作是工程勘察,在勘察前期,完成勘察技术的规划,并且附图,提供勘察设计中的技术资料。

2、承包方的合同管理

承包方的资质、能力要符合委托方的要求,由建设工程勘察管理部门,筛选符合要求的承包方,由此承包方与委托方建立合同关系。委托方的合同管理中,应该遵循合同的现行标准,承担相应的设计工作,如承包方违反合同而造成经济所示,按照合同中的违约规定进行赔偿。

3、合同文件的编制管理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中,委托方有可能提出变更要求,此时需针对变更的项目,重新编制合同文件,委托方依照合同中的要求,负责承包方实际工作中的增加费用,严谨管理由合同变更引起的费用或责任问题。

4、勘察合同的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实践中,落实勘察设计合同中的内容,监督合同管理的执行力,保障双方的权益,体现合同管理的实践职责,完善合同管理中的实践活动,保障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的优质行为。

结束语:

合同管理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具有基础维护作用,辅助解决勘察设计中的合同纠纷,提供相关的依据。合同管理的工作内容,符合勘察设计的特殊性,在管理措施中实行档案管理方法,同时结合条例应用,强化合同管理的工作内容,发挥合同管理的作用,体现合同管理措施应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翠萍.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4.

第9篇

Abstract:Archive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tract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re management work in legal documents and evidence. This article on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of contract management of.

关键词:工程 合同 档案

Key words: project contract archives

任何一项工程都要有业主委托设计、监理、施工,各方之间的责任与利益不同,只有通过合同才能形成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机制,从而实现工程的目标。因而,作为合同文件的档案管理在工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工程施工合同的归档管理和开发利用成为工程施工档案管理部门面对的重要课题。合同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其始终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因而我们要做好工程中的合同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工程中各方维护自身的利益,确保市场上各种工程活动的协调有序地运行。

一、对工程合同档案的理解

工程合同是工程施工单位、承包人、建设单位、发包人完成某项工程项目勘察、设计、建筑、安装工作、建设单位接受工作成果并支付报酬的书面文件。凡是符合法律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都应该收集、归档、整理组卷、装订、归档,并进行长时间的保存。合同档案内容包括投标、中标书、信件以及数据、合同书、电传、电报、传真、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等,其中市政工程承包合同实际包括勘察、设计、建筑、安装合同。

二、工程合同档案管理的任务

在工程建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培养工程合同意识,使工程各方都认识到如果不签订合同将不利于自身和市场的发展。首先,在合同签订之前施工单位应对招标文件进行分析和合同文本审查,评估合同风险,然后进行工程合同的策划,为报价、工程预算、合同谈判与签订提供决策的信息与意见。其次,当合同签订后,应该对于合同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收集合同实施过程中的信息资料,然后对此进行分析,提出合同实施方面的意见、建议,建立合同实施的保证体系。

三、如何提高工程合同管理水平

3.1加强工程合同档案管理质量

工程合同管理对材料的收集是管理的基础工作,对此,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监理人员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联系,档案管理人员也要跟随施工进度在在收集时做到有的放矢,保证材料收集的连续性与完整性。收集的材料除了要完整,还应该确保其正确。因而工程监理还应该检查合同内容是否字迹清楚、齐全、完整,合同的书写是否规范,合同文本上是否有双方代表人的签章与日期。还要保证作为企业档案部门留存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必须是“第一手”的原始记录,只有加强合同的收集与整理,才能防范工程管理中的漏洞,避免工程纠纷。

3.2建立健全合同档案管理机制

21世纪是法制的社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签订合同,明确了发包人和承包人在工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因而企业要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使工程合同依法订立,依法履行,以达到维护各方权益,提高效益的目的。首先,施工合同签订后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依法履行。我们应该遵守《民法通则》、《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建筑法》,规定合同双方应认真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任何一方无权随意变更或解除合同,任何一方违反合同规定,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充实完善档案案卷,科学地规范档案法规,更进一步地加强档案法规建设。其次,制定施工合同档案的收集范围、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员和归档时限。合同管理人员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保证纵企业各层次关系明确,在企业《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办法》中应明确施工合同档案管理的考核办法,使档案管理部门和人员产生激励作用,确保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归档渠道的畅通及归档的及时性和完整性。最后,工程合同档案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档案人员应学会用现代的科学理论完善工程合同档案管理,进行动态性、实时性的管理,及时全面地总结经验教训,并要做好必要的保密工作,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

3.3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网络体系

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具有跨地区跨省市、施工点多面广、施工基地迁移频繁等特点,因而在工程合同管理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保证工程合同档案的收集同基本建设类档案一样要齐全完整,除了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公司和分公司两级管理,另外可建立起一个与企业组织机构及管理模式相适应的、信息畅通的、完整的、稳固的合同管理网络体系,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利用工作,更好的完善工程合同的渠道。第一,建立网络体系就要求合同管理员经常咨询和查看各级合同档案管理的工作状况,每个季度各级合同档案管理员将这段时期的档案管理变化情况报道给公司合同管理员,加强双方之间的联系。第二,每年各级合同档案管理员将各地的收集完整的合同档案连同合同台帐一并移交公司经营部门,然后由公司交企业档案部门留存。因为完整的企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网络是信息畅通的渠道,辅以计算机的应用则更快捷、容量大。第三,企业档案部门收到工程合同后应该按合同台帐、合同编号进行一一的对照,发现有缺的要及时进行追回。接着企业档案部门还要对档案进行分类,按照责任者、文件题名、时间、保管期限、文件字号、密级、档案号制成档案的二次文献输入计算机并组卷归档。

三、结束语

工程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而良好的工程合同档案的管理又能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益,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工程合同管理,提高工程档案管理的质量,以更好的为工程各方创造利益,为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晓明.合同档案的特点及其管理[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4期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服务与支付
发表咨询 润稿咨询 文秘咨询 购买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