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9:17: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分析动机
1.1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数据库技术》课程前学习者已经学习了《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和《数据结构》等先行课程,“概念结构设计”教学内容安排上是在数据库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SQL语言和关系数据理论之后,“概念结构设计”部分包括概念结构设计的概念、方法与步骤、数据抽象和视图的集成。本部分内容的重点是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难点是根据具体系统内容的描述设计基本E-R图。
1.2学习者动机分析
“概念结构设计”较抽象,学习者需要从复杂的实际应用中找出数据库设计中的关键因素,学习者尚不知该内容在整个数据库设计中的重要作用,鉴于此内容的难度较大,易使学习者知难而退,对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
2动机策略设计及实施
2.1课程导入
2.1.1教学内容
将49名学习者分为5个小组,利用课前时间每组分别分析淘宝、京东、当当网、1号店、天猫的网上购物流程,并分组进行调查汇报。提出问题:你分析系统中的商品有哪些属性?订单包括哪些内容?订单与客户和商品之间的联系及涉及的实体有哪些?订单有哪些状态?知识回顾:实体、属性和联系的概念,选课E-R模型实例。
2.1.2动机策略应用
注意策略:通过问题引入,让学习者主动思考,引起学习者有意注意。相关策略:通过知识回顾,帮助学习者建立已有的E-R模型与概念结构模型设计之间的联系,建立脚手架从而降低新知识学习难度。自信策略:选取学习者们熟知的购物网站为例,增强学习者信心。
2.2课堂教学
2.2.1教学内容
基础任务:定义购物网站生成订单的事件,通过E-R模型进行概念结构设计。汇总各小组提交的设计结果,总结学习者的概念结构模型设计,如图1所示。来源: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6EDE07)和哈尔滨师范大学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项目(X2015-2-003)的研究成果。提高任务:上述模型中当客户提交订单但未购买商品将减少商品的库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请学习者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办法。教师提示可将多对多的联系拆分为两个一对多的联系,根据订单的状态通过程序确定是否实际减少库存。按照之前分配的小组安排学习者讨论并提出新的设计方案,学习者讨论是教师到各组进行引导和巡视[2]。讨论:经过学习者讨论,分析新概念模型设计的合理性。小组汇报并由教师汇总修改后如图2所示。
2.2.2动机策略
注意策略:教师播放课前录制的网上购物过程的动画,引起学习者注意。自信策略:教师按照基础和提高两类任务进行分层布置,利于搭建脚手架、激发学习者自主思考,增强自信。
3评价
学习者对各自小组设计的E-R模型进行评价,小组间进行设计结果互评,教师对每个模型的设计过程、小组合作情况和设计结果进行总结性评价。满意和自信策略:学习者经过深入思考进行互评,体验设计被认可和逐步求精带来的喜悦。教师的点评认可其设计结果提高学习者信心。
4结论
通过该方法的学习,学习者在练习和期末考试中能够熟练准确的对复杂的需求通过E-R模型进行概念结构设计,因此,ARCS模型应用于《数据库技术》教学有助于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韩玲玲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SQL server2008数据库;网络应用;数据安全;性能优化
SQL server2008数据库的使用,更多的还是在网络应用之中。网络应用和本地应用程序有很大的差别,网络应用的运行和访问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网速、并发、数据安全……
所以SQL server2008数据库的网络应用,必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据库数据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
用户的数据,属于机密信息。黑客的存在,对于数据的安全性带来了很大的威胁。相比于SQL server2005,SQL server2008数据库在安全性上做出了很大的提升――“SQL Server 2008为关键任务应用程序提供了强大的安全特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SQL Server 2008可以对整个数据库、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进行简单加密。用数据加密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是一个比较常规的手段。过去我们都是采用在程序中运行加密算法来保护数据的安全。这种方法有一个很大的缺陷:简单的加密算法很容易被黑客破解,从而使得用户的数据被完全地暴露出来,而在程序中添加复杂的加密算法,又会影响程序的运行速度,加大服务器的负荷。SQL Server 2008可以直接在数据库层面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从根本上保护了用户的隐私。在硬件资源比较优越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使用SQL Server 2008的数据加密这个功能,从根本上加强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秘性。
二、数据库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性能问题
数据库的性能是否足够好,取决于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和表结构的设计。这是任何类型数据库都必须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在网络应用中,设计良好的数据库结构和表结构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数据库设计(Database Design)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可以划分为四个步骤: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设计。
1.需求分析是做项目之前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只有明白了用户需求,我们才能设计并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应用来。在需求分析过程中,我们要充分了解用户需要的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哪些操作。通过了解组织、人员的构成来创建数据字典,从而做出一个需求分析说明书来。一个完整的需求说明分析书应包含整个项目所需全部信息,具体如下:数据库系统应用范围与环境条件、工作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IPO图与加工说明、数据库性能要求、对操作界面的要求、各类约束条件、开发目标与方法、组织机构、系统当前状况分析、数据库系统功能设计目标、对系统结构的初步规划、日程进度、验收标准。
2.做好需求分析之后,就需要对需求分析做一个概念结构设计
最常用的概念结构设计方法有实体分析法、面向对象设计方法、属性综合法和规范化关系方法。我们要通过概念结构设计,设计出不依赖于某种具体DBMS的满足用户应用需求的信息结构。
3.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是把概念模型,例如E-R图转换成所选用的具体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逻辑结构的设计与算法密切相关,在设计逻辑结构的同时,还要考虑应用程序的设计。就拿客户信息来说,一个客户对应一个单位,客户的单位有客户单位的信息,而客户本身还有联系人的信息。由于这两个信息是一致的,我们就可以把联系人信息和单位信息放到一个表里,这样当我们需要查询客户信息的时候只需要查询一个表,而不需要进行并表查询,在程序设计的时候就能降低数据库的运算量。这样不仅使得表维护工作变得简单便于维护,也提高了运行效率。进行逻辑转换除了遵循一般的规律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做一些特殊的设计来简化问题。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我们设计的正确率。
4.物理设计就是对一个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求取与应用需要相适应的物理结构的过程
数据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是由DBMS决定并自动实现的,所以我们考虑好在网络环境下数据库的分布及索引结构就可以了。
SQL server2008数据库应用,内容博大精深。想要熟练掌握并应用,需要的不仅仅是对数据库基础知识的把握,更多的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在使用过程中,结合具体环境,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多动脑,多动手实践,才能把数据库应用掌握到极致。
参考文献:
所谓信息管理,是指对人类社会信息活动的各种相关因素(主要是人,信息,技术和机构)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的过程。它既包括微观上对信息内容的管理――信息的组织,检索,加工,服务等,又包括宏观上对信息机构和信息系统的管理。
一、数字校园下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与服务措施
(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
客户端在借阅或归还多份档案时,可以借助密集架控制系统按照次序依次打开架体;其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库与密集架服务器交互通讯,档案管理员在存取档案时,把指令或信号发送到各个库房、操作组和各列密集架,对新增、更新的入库档案进行详细的分类记录,可以进行单列、单组和全局操作,并对整个密集架的操作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在数字化校园下可以利用局域网、互联网和校园局域网来完成操作管理;第三,数字化校园下网络管理中心对每台电脑都设有管理权限,因此,对客户端也设置操作权限,借助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来防止档案数据的外泄和恶意入侵,必要时可实施定时备份或双机备份,为档案信息的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服务措施
(1)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支撑系统,包括网络、计算机、存储和支撑软件等;(2)应用平台层。包括身份认证平台、信息门户平台、数据库平台和通讯平台等;(3)应用系统层。指校各处室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和师生档案信息服务系统;(4)信息服务层。主要是为领导、管理人员、师生提供档案信息查询、服务、统计和决策等;(5)信息保障层。主要是为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行、安全评估、安全技术和系统维护等,从而依托数字校园平台来建设档案信息存储的数字化,传输的网络化和管理的高效化。借助以上各个层次来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对接互联,实现了档案信息共享,比如:查询者可以通过校园网络教务系统链接,并在自己的授权范围内查询档案信息和档案打印权限。
二、基于数字校园平台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架构
(1)客户端。用户与网络信息系统交互界面,主要是检查与发送用户信息请求,可以借助较为成熟的WEB技术使客户端不需要安装任何插件或软件就可以显示系统返回的执行结果,内部用户可采用B/S结构,对于访问量过大的数据库可采用C/S结构来实现;(2)应用组件层。应用组件主要是通过基础业务实体组成应用组件,并借助支持系统功能的重构与扩展,通常由一系列的应用程序接口组成,例如Winsock API允许程序使用TCP/IP服务;(3)应用服务层。它位于UI层和领域模型,基础设施层之间,主要是组织领域逻辑层和基础设施层,中间件接受客户端请求后,把请求调用到相应的处理程序,并把其部署到Web服务器、组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不同的服务设备,最后,把处理结果返回到客户端,从而为用户提供Web服务;(4)数据服务层。数据服务主要是根据应用服务器的请求,把数据库中的档案信息转换成相对于的数据,从纯文本变到XML数据格式转换,可以将结构化的数据组合起来,为档案查询和管理提供更简单的编程接口去完成数据的访问、管理和维护,这也是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的核心。
(二)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
数字校园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其目的是通过数据库资源共享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的查询服务,搭建一个基于网络的、学校各部门共享的信息共享平台。为此,本文采用B/S(Browser/Server)系统结构来呈现数据,并根据查询者的要求进行存取操作。该系统结构设计通常由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两台服务器组成,用来完成档案数据库管理,把客户端数据请求由Web服务器处理后,递交给数据库服务器。这样,用户的工作界面通过WWW浏览器呈现,所要查询的档案信息在服务器端(Server)中来实现,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维护与升级成本。
(三)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数字校园下档案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如下:第一步,管理需求和用户需求分析。需要对各类档案进行分类整理与电子化处理,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有效,通过管理人员管理模块设置管理员的工作权限,最后,对电子化的档案信息通过网络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广大用户需求,用以查询、下载、打印等方面的档案数据信息,这样整个档案信息数据库结构就必须满足多种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确保数据库信息的真实、有效。档案并不能将所有的信息完全公开,对有些不能公开的档案信息就需要查询者设置用户密码和口令,来保障个人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第二步,概念结构设计。档案信息数据库管理的概念结构设计是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即:概念模型的过程,比数据模型更稳定,它也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档案信息数据库管理是借助计算机系统把现实语境中的档案信息映射到计算机中,我们通常用实体―――关系模型(E-R,Entity-RelationshipModel)来加以表述;第三步,逻辑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是将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所得到的概念模型转换为具体SQLServer2008数据库所能支持的数据模型(即逻辑结构);第四步,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是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储方法。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主要是为档案数据库信息提供最佳存取环境,主要表现在档案存储时间、空间、存取路径和系统维护,并把E-R模式中的实体属性可以转换成关系型的属性,同一档案信息可以提供多条存储路径;第五步,应用程序编制及调试。在档案信息管理逻辑数据库结构确定后,就可以实施应用程序的编制、调试和物理结构设计同时展开,然后再进行联合调试;第六步,档案数据库的运行与维护。档案信息管理数据库建成以后,还需要进行长期的维护,才能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档案数据的安全性。
数字校园背景之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工作既是档案管理在技术上的一次变革,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信息化风险的挑战。档案信息化、科学化、自动化管理工作依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这就需要借助现代互联网络技术,结合档案管理自身的特点,从技术上来加以突破和创新,才能真正使档案管理走上信息化、科技化和现代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天,冯佳洁,朱焕芝,李东,廖志江,颜秀铭.校园网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01:126-127.
[2]杨巍.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通信,2012,01:131-133.
在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数据库设计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设计规范、良好的数据库不仅能带来系统数据处理效率的极大提升,更重要的是在系统正式运行后能大大简化后期的数据更新维护工作,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目前大多数酒店提供的服务多种多样,规模大小也各不相同,较为典型的酒店服务业务一般都包括饮食、住宿和娱乐等方面,下面该文从这些典型的酒店业务逻辑出发,分析和探讨数据库的设计方案。
1数据库需求分析
数据库设计的第一步是做好需求分析。在此阶段需要准确了解和分析用户的具体需求,包括数据需求和处理需求,这是整个数据库设计过程的基础,也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
1.1数据流图分析
典型的酒店管理一般包括饮食部门、住宿管理部门、娱乐管理部门和经理部门,下面简要分析各部门的业务逻辑。饮食部门是酒店基本部门之一,所提供服务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持续时间短、强调效率。此处需要重点处理的信息是与饮食有关的财务数据,一方面便于定期的账目汇总,另一方面也便于及时向酒店管理层汇报。住宿管理部门也是酒店基本部门之一。其主要职责包括:(1)布置房间设施、分类、编号、制定收费标准、分配服务人员;(2)登记旅客信息,记录其入住、退房时间;(3)统计各类房间的客满程度;(4)处理本部门的财务信息。娱乐部门需要处理的业务主要包括:(1)制定收费标准,分配负责人;(2)收入支出财务处理等。经理部门的功能是必不可少的。主要职责有:(1)员工管理;(2)部门划分;(3)各部门的财务核算;(4)酒店营业收益的定期核算。从上面各个部门的业务分析可以看出,不同部门都有财务处理的需求,因此归总设计一个统一的“财务子系统”。而饮食部门因为所需要的业务功能都已包含在“财务子系统”中,故而去掉该功能模块。最终设计酒店信息管理系统分为四个子模块:经理子系统、财务子系统、住宿子系统和娱乐子系统。根据前面对业务逻辑的详细分析,画出各子系统的数据流图,例如图1所示为财务子系统的数据流图。
1.2数据字典设计
数据字典是数据库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需要设计人员对所开发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才能得到。数据字典内容一般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过程。下面列举几例:数据项如:员工号(编号:1,数据项名称:员工号,说明部分:整数类型,有唯一性)数据结构如:员工信息(编号:1,数据结构名:员工信息,属性:包括员工号、姓名、性别、年龄、工龄、级别、部门、职务、备注)数据流如:员工基本信息(编号:1,数据流名:员工基本信息,输入:招新员工,输出:员工信息)数据存储如:员工信息(数据存储名:员工信息,输入数据流:员工基本信息,输出数据流:工资结算)处理过程如:招新员工(处理过程名:招新员工,输入数据流:终端,输出数据流:员工基本信息)……
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常用方法有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两种。该文采用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即首先定义各局部应用的概念结构,然后将它们集成,得到全局概念结构。
2.1局部概念结构设计
下面以财务管理子系统为例,分析子系统的功能,设计局部概念结构,并且对该局部概念结构进行合理优化调整。财务管理子系统的功能为:首先对各部门上交的收支情况进行汇总,得出各部门的收益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汇总,得到整个酒店的收益信息;最后将酒店的收益情况下发给各个部门,公开账目。根据该分析,得到描述财务管理子系统概念结构的E-R模型如图2所示。E-R模型调整的准则:(1)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能作为属性对待的尽量作为属性对待;(2)属性中不具有需要描述的信息,即属性是不可分的数据项,不再包含其他信息。根据原则分析,员工应对应一个领导关系,但为了简便起见,就用员工的“等级”属性来表达员工之间的领导关系。
2.2数据视图集成
完成各子系统的分E-R图设计及优化之后,接下来需要将所有的分E-R图综合集成为一个总的E-R图。由于本系统中各分E-R图的规模较小,所以合成过程采用了一次集成方式。整个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合并。将各分E-R图合并生成初步E-R图,解决各分E-R图间可能存在的属性冲突、命名冲突或结构冲突。第二步:修改和重构。消除不必要的冗余,生成基本E-R图。由于本系统涵盖的内容比较少,基本不存在冗余的现象,所以初步E-R图就是基本E-R图,不必再进行调整。
3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3.1生成关系模式
根据E-R图向关系模式的映射法则,可以将2.2中得到的系统总体E-R图转换为一组关系模式。转换过程简单描述如下:一个实体直接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如:员工(员工号,姓名,性别,年龄,工龄,级别,部门号,职务,备注);工资(员工号,等级,实际工资,基本工资,出勤工资);……实体与实体之间的一对一联系或一对多联系可以直接合并到实体所对应的关系模式中,而实体之间的多对多联系则必须转换为一个单独的关系模式。根据这两条原则,对系统总体E-R图中的所有联系进行转换。工资和员工之间的1:1联系与员工实体所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员工和部门之间的n:1联系与员工实体所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客房和订单之间n:m的预约联系转化为:预约(订单号,客房号,始定时间,结束时间);顾客和房间之间n:m的住宿联系转化为:住宿(顾客号,房间号码,住宿时间)
3.2关系模式优化
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式后,还应该根据关系规范化理论对所有关系模式进行优化,以得到更为科学合理的关系模式。一般而言,在函数依赖的范畴之内,关系模式达到3NF或BCNF层次即可。下面对3.1中的关系模式进行分析:(1)在顾客关系模式“顾客(顾客编号、级别、姓名、年龄、性别、证件号码、证件名称、所选项目、使用时间、备注)”中,因为“使用时间”对于顾客的必要性不强,且该属性在别的关系中可以查询得到,所以将“使用时间”属性删除。分析可得,“顾客”关系模式属于BCNF。(2)在总账关系模式“总账(总账编号、部门号、财务状况编号、收入、支出、净利、日期、经手人号、备注)”中,“净利”属性可以根据收入和支出计算得到,并且不需要经常性的查询,所以将该属性删除。该关系模式也属于BCNF。(3)在财务状况关系模式“财务状况(财务状况编号、时期、总收入、总支出、净利润)”中,虽然“净利润”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但由于在这一项上查询比较频繁,如果每次查询都计算,必然使得系统性能降低,故保留下来。(4)在员工关系模式“员工(员工号、姓名、性别、年龄、工龄、级别、部门号、职务、备注)”中,用户查询时,一般只需查询自己所属单位的员工信息,故可将其按部门水平分解为三个模式,以提高查询效率。负责人员(员工号、姓名、性别、年龄、工龄、级别、部门号、职务、备注);服务人员(员工号、姓名、性别、年龄、工龄、级别、部门号、职务、备注);经手人员(员工号、姓名、性别、年龄、工龄、级别、部门号、职务、备注);
3.3用户子模式设计
得到优化后的总体逻辑结构后,还应该根据局部应用需求,结合具体的DBMS特点,设计用户的子模式。设计过程如下:(1)因为经理对于员工的次要信息不会经常关注,因此将员工信息中最主要的内容映射过来,在经理子系统上设立员工关系子模式。员工(员工号、姓名、级别、部门号、职务、部门经理、实际工资);(2)因为酒店员工经常使用的只有客房的主要信息,所以在住宿子系统上设立客房关系子模式。客房(客房号、位置、设备、收费标准、管理人员号、状态);(3)因为酒店管理人员对于顾客的情况管理经常使用的只有部分信息,所以在经营管理子系统上设立顾客关系子模式。顾客(顾客编号、住宿号、姓名、级别、应收款、使用时间、备注)
4物理结构设计
4.1存储结构设计
通过对典型酒店中的信息处理需求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如下需求特点:饮食、住宿、娱乐三大部门的数据不仅经常需要查询,而且更新速度快;各个部门信息要求共享的较多,如员工信息、来客信息等,但财务信息一般不共享;经理部门有一定的特殊职能,如汇总财务信息、级联删除辞退员工等。针对这些特点,设计如下:首先要确定数据库的存放位置。为了提高系统性能,根据应用情况将数据按照易变部分和稳定部分、经常存取部分和存取频率较低的部分分别在两个磁盘上存放。经常存取部分包括员工、工资、客房、款项、折扣规则、项目、顾客等;而信息存取频率较低的部分包括部门、账单、订单、总账、财务状况等。同时考虑到本系统是多用户的,为了提高效率,数据库的备份的数据和日志文件将保存在磁带中。然后要确定系统配置。酒店管理系统需要的微机数量和规模都不必太大,但在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到酒店的发展需求,在选择硬件设备、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时都考虑到能够逐步扩展。本酒店管理系统选用了WindowsXP操作系统,后台数据库选用目前应用最多的ORACLE10g。由于涉及到酒店的财务管理,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显得尤其重要,为了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需要每天进行数据备份。数据备份需要严格按照制定的备份与故障恢复策略进行,并落实备份登记和检查措施。
4.2存取路径设计
首先确定数据的存取方式。对饮食、住宿、娱乐三个子系统的各个关系最经常的操作是查找,假设现有n个住宿房间的信息,如果采取顺序查找,平均查找n/2次;建立B+树索引,则平均查找次数为B+树的层数log2n+1,所以选择B+树作为索引,具体设计如下:(1)对经常在查询中出现的关系码建立索引。包括员工、工资、部门、客房、款项、折扣规则和财务状况等关系。(2)对经常需要进行连接操作的关系码建立索引。包括员工号、客房号和部门号等。(3)对于更新频率很高的关系模式,不宜在其上定义索引。包括顾客、订单和账单等。
4.3设计评价及说明
上述设计对时间效率,空间效率,维护代价和用户的实际需求做出了较好的权衡。实际方案还需要根据酒店管理的真实环境,以时间效率和用户需求为根本,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关键词: 建筑,结构设计,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状况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进度正在逐渐加快,尽管房价商场非常猛烈,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量依然与日俱增,对广大人民百姓来说,购置住房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不少工薪阶层将大半生的劳动所得消耗在房产上。同时,我国的内陆地区地震频发,住房的质量不但与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还可能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直接影响到百姓的人身安全。建筑的结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设工程的安全可靠、美观实用、施工难度、工程造价等诸多品质,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自古以来,都是结构工程师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同时,项目的特殊要求、施工环境的变化以及结构设计人员水平上的差异等诸多因素都与结构设计的出图质量密切相关。为了尽可能避免设计图纸上出现“漏、碰、错、缺”,相关领域的技术工作者应当通过有效的措施尽可能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
1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简介
结构设计的具体程序是需要严格遵守的。建筑物的设计工作实际上存在诸多分支,这些分支具体涵盖了结构设计、电气设计、建筑设计、暖气通风设计、给排水设计等。每个分支的具体设计过程都必须围绕四个根本目标: 审美要求、功能要求、环保要求以及经济要求。建筑的结构是建筑物发挥其使用功能的基本条件,因而,结构设计也是建筑物设计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结构设计细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设计结构方案、结构分析、设计构件、绘制施工图纸。
建筑结构的类型这一概念相对而言范围广、内容丰富。根据不同建筑物在具体功能要求上的差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产生了诸多结构类型与结构的分类方法。从建筑物具体用途的角度,可以划分为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如果依据建筑物的层数来分类,则可以分为超高层、高层、多层、单层建筑。建筑物使用的结构材料是有所区别的,从结构类型的角度来分类,大体上有: 混合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此外,建筑物的结构构件组成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区别,从这个角度,可以划分为框筒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筒中筒结构、筒体结构、框剪结构、束筒结构等。由此可见,建筑结构类型的划分方法颇多,内容也相对复杂。而建筑结构设计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名词: 概念设计。概念设计的具体含义指的是通过清晰、明确的概念结构,在不进行数值计算的情况下,根据分系统与整体结构系统间的结构破坏机理、力学关系、实验现象、震害以及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原始设计思想与基本设计原则,对结构的计算结果做出合理、准确的分析,同时将计算假设与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间的差异也考虑在内,对结构或构造进行设计,尽可能保证建筑物的受力更安全、更合理、更协调。
2 概念设计的具体步骤与重要意义
在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结构设计步骤通常可以划分为三步: 前期选择方案阶段,中期结构计算阶段以及后期制绘施工图阶段。结构设计与分析的首要步骤就是概念设计,以上三个步骤均与科学的概念指导不可分割。
一名好的结构工程师在每个项目工程设计的初始阶段,也就是建筑设计方案确定阶段,先按照自身的经验和专业基础,在心里经历一段优化过程,应用概念设计手段,能够快速、合理地构思,比较,抉择每一个结构体系,并且协助建筑师扩展或者实现建筑行业所需要的空间形式,想要的使用,构筑和形象功能,且将其定为目标,同建筑师共同决定建筑的总体结构方案,此外,还要确定整体结构体系和分体结构体系最佳的受力方案。得出来的方案一般具有清晰的概念和正确的定性,从而避免了后期不必要的运算,经济可靠性能较好。另外,这种方法也可以作为判断计算机的内力分析所得到的数据可靠性的依据。作为结构设计的灵魂和核心,概念设计统领着整个结构设计过程,也显示了设计工程师的理论和设计水平。通过结构概念设计的运用,可以从全局上明确结构的各项性能,从而科学的判断计算分析得到的结果并进行合理的利用,确保了设计过程中工程师的主体地位。
3 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具体措施
建筑工程的一个特点就是受到地理因素的制约与影响,这个特点也导致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参数很可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简单举例有: 基本雪压、基本风压、场地土类别、地震烈度等铸锻参数的选取过程都要严格依照《全国基本雪压分布图》《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以及工程地质报告这三份材料进行敲定,又如墙体围护的主材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工程师则需要根据实际选用的主材确定墙体荷载。在开始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应当大量收集设计相关资料、深入研究设计规范,根据具体的工程类型、地域条件确定具体参数,这样的做法能够在加强计算结果可靠性的同时,避免参数不合理、参数错误造成的返工、浪费等现象。建模计算的前期处理是提高结构设计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荷载的计算要保证准确有效,估计、推测等无依据的做法是需要每个工程师尽可能避免的。建模的过程要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来给定输入,楼梯洞口输入处的局部开洞处理,转换层构件与悬挑构件设计中活荷载的不利影响,飘窗部分的荷载分析等都是需要格外注意的步骤。
在尚未了解各个参数具体含义的情况下,毫无依据的对参数进行盲目的修改是结构建模过程中的一个大忌。在调整参数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不同参数的具体适用范围,具体的某一项参数大多具有较为严格的适用性,砖混结构下准确的参数,很可能不适用于框架结构,多层结构下准确的参数,对高层结构的适用性也未必能够保证。对相关计算软件的应用也要注意这个问题。不同的计算理论是具有其特定的假设条件的,软件的编制默认状态下均符合这些特定条件,为了避免出现参数不匹配、不适用的问题,在使用软件前必须了解清楚这款软件的具体技术条件,即使是最熟悉的PKPM 软件系列也不能忽略这个问题。缺乏对于软件技术条件的深刻理解,就无法合理、正确的应用软件进行实际设计。因过分信任计算机的计算结果,而忽视结构概念导致的严重错误,近年来在结构设计领域也屡见不鲜。相关领域工作者在必要的情况下要进行手算复核,而不是迷信软件的计算结果,这种情况对于带转换的构件设计工作最为重要。
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建筑物计算分析的结果是为了确保在静力荷载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动力荷载作用下具有较强的整体安全性。然而,仅仅依靠计算分析结果展开的设计,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避免荷载作用下建筑物局部开裂、破坏等现象的。针对不同的自然灾害,要进行专门的防护性设计。以地震为例,可以根据工程抗震等级的要求指标,按照设计规范中的具体要求,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采用必要的构造措施。
4 结语
通过文章中的分析,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除此之外,针对软件计算参数、计算结果的荷载分析、数学建模工作的有效进行,都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好办法。
参考文献:
[1] 马玉刚.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J]. 工程技术,2010( 7) : 5.
[2] 张丽莉. 浅谈提高建筑设计质量的措施[J]. 建筑工程,2010( 4) : 7.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质量;措施
一、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分析研究
结构设计的具体程序是需要严格遵守的。建筑物的设计工作实际上存在诸多分支,这些分支具体涵盖了结构设计、电气设计、建筑设计、暖气通风设计、给排水设计等。每个分支的具体设计过程都必须围绕四个根本目标: 审美要求、功能要求、环保要求以及经济要求。建筑的结构是建筑物发挥其使用功能的基本条件,因而,结构设计也是建筑物设计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结构设计细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设计结构方案、结构分析、设计构件、绘制施工图纸。建筑结构的类型这一概念相对而言范围广、内容丰富。根据不同建筑物在具体功能要求上的差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产生了诸多结构类型与结构的分类方法。从建筑物具体用途的角度,可以划分为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如果依据建筑物的层数来分类,则可以分为超高层、高层、多层、单层建筑。建筑物使用的结构材料是有所区别的,从结构类型的角度来分类,大体上有: 混合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此外,建筑物的结构构件组成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区别,从这个角度,可以划分为框筒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筒中筒结构、筒体结构、框剪结构、束筒结构等。由此可见,建筑结构类型的划分方法颇多,内容也相对复杂。而建筑结构设计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名词: 概念设计。概念设计的具体含义指的是通过清晰、明确的概念结构,在不进行数值计算的情况下,根据分系统与整体结构系统间的结构破坏机理、力学关系、实验现象、震害以及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原始设计思想与基本设计原则,对结构的计算结果做出合理、准确的分析,同时将计算假设与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间的差异也考虑在内,对结构或构造进行设计,尽可能保证建筑物的受力更安全、更合理、更协调。
二、概念设计的具体步骤与重要意义分析研究
在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结构设计步骤通常可以划分为三步: 前期选择方案阶段,中期结构计算阶段以及后期制绘施工图阶段。结构设计与分析的首要步骤就是概念设计,以上三个步骤均与科学的概念指导不可分割。一名好的结构工程师在每个项目工程设计的初始阶段,也就是建筑设计方案确定阶段,先按照自身的经验和专业基础,在心里经历一段优化过程,应用概念设计手段,能够快速、合理地构思,比较,抉择每一个结构体系,并且协助建筑师扩展或者实现建筑行业所需要的空间形式,想要的使用,构筑和形象功能,且将其定为目标,同建筑师共同决定建筑的总体结构方案,此外,还要确定整体结构体系和分体结构体系最佳的受力方案。得出来的方案一般具有清晰的概念和正确的定性,从而避免了后期不必要的运算,经济可靠性能较好。另外,这种方法也可以作为判断计算机的内力分析所得到的数据可靠性的依据。作为结构设计的灵魂和核心,概念设计统领着整个结构设计过程,也显示了设计工程师的理论和设计水平。通过结构概念设计的运用,可以从全局上明确结构的各项性能,从而科学的判断计算分析得到的结果并进行合理的利用,确保了设计过程中工程师的主体地位。
三、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具体策略分析研究
建筑工程的一个特点就是受到地理因素的制约与影响,这个特点也导致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参数很可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简单举例有: 基本雪压、基本风压、场地土类别、地震烈度等铸锻参数的选取过程都要严格依照《全国基本雪压分布图》《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以及工程地质报告这三份材料进行敲定,又如墙体围护的主材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工程师则需要根据实际选用的主材确定墙体荷载。在开始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应当大量收集设计相关资料、深入研究设计规范,根据具体的工程类型、地域条件确定具体参数,这样的做法能够在加强计算结果可靠性的同时,避免参数不合理、参数错误造成的返工、浪费等现象。建模计算的前期处理是提高结构设计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荷载的计算要保证准确有效,估计、推测等无依据的做法是需要每个工程师尽可能避免的。建模的过程要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来给定输入,楼梯洞口输入处的局部开洞处理,转换层构件与悬挑构件设计中活荷载的不利影响,飘窗部分的荷载分析等都是需要格外注意的步骤。在尚未了解各个参数具体含义的情况下,毫无依据的对参数进行盲目的修改是结构建模过程中的一个大忌。在调整参数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不同参数的具体适用范围,具体的某一项参数大多具有较为严格的适用性,砖混结构下准确的参数,很可能不适用于框架结构,多层结构下准确的参数,对高层结构的适用性也未必能够保证。对相关计算软件的应用也要注意这个问题。不同的计算理论是具有其特定的假设条件的,软件的编制默认状态下均符合这些特定条件,为了避免出现参数不匹配、不适用的问题,在使用软件前必须了解清楚这款软件的具体技术条件,即使是最熟悉的 PKPM 软件系列也不能忽略这个问题。缺乏对于软件技术条件的深刻理解,就无法合理、正确的应用软件进行实际设计。因过分信任计算机的计算结果,而忽视结构概念导致的严重错误,近年来在结构设计领域也屡见不鲜。相关领域工作者在必要的情况下要进行手算复核,而不是迷信软件的计算结果,这种情况对于带转换的构件设计工作最为重要。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建筑物计算分析的结果是为了确保在静力荷载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动力荷载作用下具有较强的整体安全性。然而,仅仅依靠计算分析结果展开的设计,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避免荷载作用下建筑物局部开裂、破坏等现象的。针对不同的自然灾害,要进行专门的防护性设计。以地震为例,可以根据工程抗震等级的要求指标,按照设计规范中的具体要求,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采用必要的构造措施。特别是针对计算性相对比较弱的结构类型时,多数的设计都要求通过构造措施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四、结语
建筑的结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设工程的安全可靠、美观实用、施工难度、工程造价等诸多品质,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自古以来,都是结构工程师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同时,项目的特殊要求、施工环境的变化以及结构设计人员水平上的差异等诸多因素都与结构设计的出图质量密切相关。为了尽可能避免设计图纸上出现“漏、碰、错、缺”,相关领域的技术工作者应当通过有效的措施尽可能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玉刚.浅谈如何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J]工程技术,2010
关键词:数据库;设计;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0-0000-02
Vocational College "Databas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Teaching Reform
Xue Xiaoxuan
(Shanxi Fash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Xi'an712046,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database,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 will b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So that these methods and means gain good results in actual teaching.
Keywords:Database;Design;Vocational college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数据库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过程控制、联机分析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做好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其教学效果如何,将对学生就业在相关岗位的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存在理论和实践不能相互融会贯通,使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分析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材的选取、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方面来研究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理论性强
目前数据库应用十分广泛性,大到银行系统,小到小型超市,都有自己的数据库,这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了比较广阔的就业机会,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的种类越来越多,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而数据库原理是基本不变的,许多老师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认为学习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但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逻辑思维比较差,缺乏实践,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教学效果相对就差。
(二)过于注重实践
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注重实践,于是有的老师选取与数据库产品的操作为主的教材,重点讲授如何使用该产品,比如,SQL Server、ORACLE,对关系型数据库的理论和产品本身的体系结构讲授的比较少,但随着数据库版本的升级,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原理知识,当操作发生一定的变化以后就难以动手。
(三)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有的教师虽然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般前半部分讲数据库原理,后半部分讲数据库的应用,但由于没有结合起来讲,前后不能融会在一起,二者没有内在的联系,并且这样讲的内容比较多,课时量又有限,一般理论与实践都不会深入。
二、教学改革的探讨
针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本人提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改革:
(一)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材内容至关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一定要选取有开发案例的教材,让学生围绕完成具体的案例来开展具体内容的学习。本人选取的教材是孙峰教授编写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数据库设计的六个阶段来展开讲解,让学生以数据库设计为主线来学习相关知识,为将来从事数据库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时量的限制,并不是每个章节都应该详细地讲,应该有侧重点的展开讲解,本人是以数据库设计的具体步骤为主线,按照步骤的先后顺序来展开各章节的讲解。
(二)教学方法的探讨
由于高职教育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要求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了满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本人打破传统的按章节先后顺序的教学方法,实施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开展《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即围绕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过程来展开各章节的学习,这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各章节在数据库设计中的地位。
首先应对数据库技术的发展阶段以及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头脑中对数据库有个整体的印象,涉及到的章节有1.1、1.2、1.3。接下来根据数据库设计的具体步骤来展开教学:
1.需求分析阶段
要进行数据库的设计首先必须了解与分析用户的需求。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系统所需的功能。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决定了在其上构建数据库大厦的速度与质量。
涉及到的章节是5.1、5.2。要求学生及时与用户沟通,调查了解了用户的需求后,使用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来表达数据和处理的关系。课后布置让学生自己描述自己调查过的需求分析,最后进行评比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在需求分析所得到的应用需求应该首先抽象为信息世界的结构,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用某一DBMS实现这些需求。这就是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要完成的任务。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涉及到的章节有5.3、1.4,首先介绍描述概念模型的工具―实体联系图(E-R图),其次重点介绍如何将需求分析阶段的数据流图转换为E-R图,并遵循设计E-R图的原则。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要让设计好的E-R图能够让DBMS直接实现,必须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设计好的E-R图转换为与选用DBMS产品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号的逻辑结构,这就是逻辑结构设计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即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为此,我们应当首先掌握关系模型的基本理论,涉及到的章节是第二章,介绍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关系的基本运算,接下来重点讲解5.4逻辑结构的设计,即如何将E-R图很好地转换为关系模型。要保证转换成的关系模型规范化,应具体讲解第四章关系模式的规范化设计。
4.物理结构设计阶段
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称为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它依赖于给定的计算机系统。为一个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的过程,就是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涉及到的章节是5.5数据库物理设计。这个内容不作为我们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即可。
5.数据库的实施、运行与维护
当数据库结构设计完毕,就可以组织数据入库,对设计好的数据库进行测试和试运行,同时可以开始调试数据库的应用程序,并利用系统提供的性能分析工具,经常分析数据库的一些情况,及时评价,并采取改进措施。数据库的实施涉及到的章节有第七章―第十四章数据库对象的创建和使用,要运行数据库,就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涉及到的章节是第三章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具体教学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按照这个思路开展教学过程基本上覆盖了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这样虽然看上去教学安排比较混乱,但是可以使学生明白每个章节在数据库设计中的地位,让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够得到前后衔接。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多采用案例、任务驱动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自学机会和创新机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小结
本文分析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改革思路,本人在教学中付诸实施,目前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即使在现在看来教材比较合适,教学方法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过一段时间后可能显得过时、落后,因此,我们应当经常探讨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使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降瑞林.高职高专"数据库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J].2008
[2]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3]孙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J].2008
关键词:信息系统;论文;写作研究;设计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G232.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project has been on the high proportion among the selecting topics for undergraduates in information specialty.Afte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the next is step for students the thesis's writing with high efficiency.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kind of thesis's writing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and illustrates the main points required in each part of the thesis.In recent 3 years.The paper writing of undergraduates i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 Xianyang Teacher's Normal University,basically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written,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writing,and for their further research work as well.
Keywords:information system;papers;writing research;design and development
1 引言(Introduction)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学习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基本方法,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精神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将所学知识深化和升华的重要过程[1]。它既是对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又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2]。
通过对我院近几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内容调查统计后,发现信息系统开发类选题占90%以上。为规范和提高我院信息系统开发类论文的撰写工作,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标GB7713-87)的规定,本文给出了撰写信息系统开发类论文的框架结构,以及在论文框架每个部分的写作方法和要点。
2 论文章节结构(The structure of the kind of thesis's writing)
本科毕业生在选择了信息系统开发类毕业设计后,首先利用自己所学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工具、技术等设计和开发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然后就要整理开发过程中的各类文档完成论文的撰写。依据国标GB7713-87的规定、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以及结合多年指导本科毕业生论文写作实践经验,信息系统开发类论文结构一般包括:摘要、正文、结论、谢辞、参考文献和附录,其中正文部分包括:绪论、开发工具技术介绍、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与实现和系统测试。
(1)摘要
摘要是整篇论文的关键内容,是设计与开发工作的缩影,通过摘要了解研究的问题、角度、方法、目的和观点[3,4]。摘要内容杜绝阐述背景信息,应该直奔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目的主要说明设计与开发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或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方法是说明在设计开发过程中所用的原理、理论、工具、技术等。结果是设计开发了一个什么样的系统,即说明系统实现的功能。结论要说明设计与开发的某个(类)信息系统,对企业或者商家的实际应用价值。信息系统开发类摘要可归纳总结为一种格式,“为了什么目的;设计开发了一个什么样的系统;使用了什么工具、技术、设计与开发思想如何做的;实现了信息系统的哪些功能;所开发的系统对企业或商家有哪些利弊。”
(2)正文
①绪论
此部分主要说明设计与开发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组织与结构。
开发背景和意义主要说明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一个信息系统,也就是说,传统的人工信息管理方式或者目前存在的此类信息系统在管理信息时有哪些问题、弊端、不足之处等,一定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具体说明,切忌用大量的通用性语言来说明。国内外现状就是开发背景中存在问题在国内外是如何研究和解决的,即就是此信息系统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一般描述国内的要多一些,最好找到具体的实例系统用数据加以说明。论文的组织与结构是阐述论文的框架结构,说明论文包括哪些章节,每个章节都叙述了什么。
②开发工具技术介绍
本节中说明设计与开发信息系统时,用到的主要开发环境、工具、技术、原理知识等的介绍,每类可以用一个小标题来说明。写作此部分的要点:一是说明该工具技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二是与同类工具技术相比的优势在哪里;三是在本信息系统中是如何应用的;四是切忌用大量语言描述其功能和特点。另外,此部分与其他论文的重复率高,应该尽量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
③系统分析
此部分主要阐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系统的可行性研究;二是系统的需求分析。
可行性研究是指在当前具体条件、环境、知识等具备的情况下,信息系统的研制工作是否已具备必要的资源及其其他条件。一般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分析三个方面说明。技术可行性主要是指构建和运行信息系统所必需的硬件、软件及相关技术对系统功能实现的支持分析;经济可行性主要指构建与运行系统的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分析;社会可行性是指企业组织内外是否具备接受和使用该信息系统的条件。
需求分析一般可以从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等三个方面说明。功能分析可以从前台用户和后台管理员操作功能,如电子商务购物系统前台用户操作功能一般包括:查询商品信息、购买商品、查看订单信息以及修改个人信息等,后台管理人员需求主要表现为:对商品类型、商品信息、订单信息、用户信息的管理等。业务流程分析是系统中主要功能业务的操作流程说明,一般通过业务流程图来表示,如用户购买商品业务、购物车操作业务、后台信息管理业务等。数据流程分析是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流动情况抽象地独立出来,单从数据流动过程来考察实际业务的数据处理模式,一般通过数据流程图来表示,如购物车数据流程。
④概要设计
此部分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二是数据库设计,三是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设计。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主要是从实现功能方面,说明系统包括的前台功能和后台功能模块,如购物系统前台主要指用户的购物功能,后台主要是管理人员操作管理基本信息的功能,分别画出前台和后台功能模块图。
数据库设计是指设计信息系统的数据逻辑模式和物理结构,并据此建立高效的数据库,以服务于信息系统。在论文中一般说明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是说明信息系统中包括的数据以及之间的关系,具体可以通过E-R建模图来表示,在绘制E-R图时,可以先给出单个数据实体的实体属性图,然后画出系统总体的E-R图,总体E-R图不包括单个实体的属性,只包括实体及其联系和联系的属性。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是在概念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关系数据模型抽象出数据库的关系数据模式,具体抽象时E-R图中的一个实体对应一张二维数据表,实体之间联系为多对多时,联系单独也要抽象成一张二维表。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是数据库如何存储,具体采用什么数据库访问技术来访问数据库。
系统开发运行环境的设计是指以系统开发环境是如何配置的,系统运行的软硬件详细配置是什么。
⑤详细设计与实现
此部分重点说明信息系统重要功能模块是如何设计与实现的。具体要分别对每个核心功能单独说明,先用文字语言详细叙述功能的算法步骤以及实现方法,然后再画出每个功能的算法实现流程图。要注意两点,一是功能的算法步骤不要写成业务操作过程;二是说明功能实现时可以放置核心代码,但是不要将放整个实现函数或者模块代码。
⑥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为了发现信息系统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在写此部分时,首先说明系统测试有哪些常用方法,在本系统的测试中使用了什么测试方法。然后,选择系统中核心功能来测试,在测试时,先要以表格形式给出具体的测试用例,然后给出相应测试结果图以说明测试过程。
(3)结论
结论先叙述使用了什么设计思想,开发了一个什么样的信息系统。然后重点叙述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设计、开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典型的、可借鉴的),并且是如何解决的;二是系统目前的不足之处,有没有解决方案;三是系统还需要改进、完善的方面是什么。
(4)谢辞
简要叙述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向曾帮助过你的组织和人以致谢。请注意言辞要恳切,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减少大话、客套话。
(5)参考文献
此部分是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按照章节以及参考的文献资料顺序,逐个列出所有参考的文献资料。重点要注意不同类型参考资料的著录方式,可以参考国家《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2005》[5]中列出的著录格式。所有文献资料列出后,要在前面论文章节引用位置处添加引用点。
(6)附录
如果在论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公式、图、表等,可以统一整理后放置在此部分。
3 结论(Conclusion)
本文论述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过程,信息系统开发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问题,着重叙述了信息系统开发类论文的结构,以及论文中每个部分的写作要点。本文的研究为计算机类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完成信息系统开发类论文的写作提供了指导性的依据,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艾武,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年论文实践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29-130.
[2] 张清泉,等.电子信息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研究[J].科技信息,2008,28:338-339.
[3] 杜兴梅.学术论文摘要与关键词的写作及其格式规范[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9(2):82-86.
[4] 王晓华,等.科技论文中文摘要写作要点分析[J].编辑学报,2010,22(2):53-54.
[5] 牛晓勇,等.科技论文内参考文献规范标注问题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4,3(13):79-82.
作者简介:
段 群(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领域:计算机教学,图像处理.
关键词:数据库设计;正向工程;PowerDesigner;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2-0009-04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steps of the database design and then describes in detail the forward engineering of the database and the process of converting the conceptual data model to the logical data model through the PowerDesigner forward engineering and then converting to the physical data model to generate the database.Finally, the rationality of the database design is verified by a concrete application.
Key words:Database design; Forward engineering; PowerDesigner; CDM; LDM; PDM
数据库设计在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据库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效果,数据库设计难度要比单纯的技术实现难很多,对数据库进行细致的建模是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在数据库应用早期,开发技术还尚未成熟,数据库设计方法主要是手工试凑法,会出现效率低下,质量不高等各种弊端,到后来提出了数据库设计是个过程迭代、逐步求精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软件分析建模的工具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PowerDesigner是目前被业界一致认为最有影响力的一种数据库分析设计的工具之一。
1数据库设计概述
数据库设计(Database Design)主要是指为了能够满足有效的数据存储和处理等要求,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需要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来建立数据库及其对应系统。数据库设计时根据用户的需求,在特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上设计和建立数据库的过程,是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数据库设计分4个阶段,分别为需求分析阶段、概念结构设计阶段、逻辑结构设计阶段、物理结构设计阶段。
1.1 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分析阶段在整个数据库设计过程的基础,对于软件的开发的整个过程以及产品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主要是通过调查并分析用户的业务活动和数据使用情况,来明确用户对某个特定数据库系统的使用要求和各种约束条件等,形成用户规约。在该阶段会得到用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需求和数据流图描述的处理需求。
1.2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则是在需求分析阶段生成的需求说明书的基础上,再对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与抽象分析,形成一个独立于某个特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的概念模型(用E-R图表示)。
概念数据模型(Conceptual Data Model,CMD)简称概念模型,主要是用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化的结构,是数据特征的一种抽象化表示。以实体-联系(Enitity-RelationShip,E-R)理论为基础,表明系统内部抽象的数据结构,并对这一理论进行扩充。在该阶段数据库的设计人员只是着重分析数据以及数据与数据之间的联系,不再考虑计算机系统和DBMS的技术问题,独立于具体的DBMS。
1.3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主要操作对象是概念模型,需要将概念结构设计阶段产生的概念数据模型设计成一种逻辑模式,而这种逻辑模式需要满足于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涉及数据模型的转换问题,同时还需要深入解决设计中的一些技术问题。例如数据模式的规范化、是否满足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要求等。在这一阶段会生成逻辑模型。
逻辑数据模型(Logical Data Model,LDM)是在概念数据模型基础上生成的,是对CDM的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使得概念数据模型更易于理解。通过表示概念之间的逻辑次序,转换为某个特定系统所能支持的逻辑结构。
1.4 物理结构设计阶段
物理结构设计阶段则需要根据具体计算机系统的特点,设计具体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库模型合理的存储结构(包括文件类型、索引结构等)、存取路径和存取方法等,在这一阶段则会生成物理数据模型。
物理数据模型(Physical Data Model,PDM)描述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组织结构,与某个特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关。它是在概念数据模型或逻辑数据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各种具体实现因素,进行数据库的结构设计,生成相应的 DBMS的SQL脚本,利用生成的SQL 脚本在相应的数据库中产生信息的存储结构,同时需要保证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2 PowerDesigner中数据库设计的正向工程
Power Designer是一个功能强大但使用简单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工具集(Computer Aided Software ―CASE),业界普遍认为它是一种领先的建模工具和元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它是数据库设计的强大软件,由原来主要侧重于数据库建模,后来也逐渐发展到需求建模、业务处理建模和面向对象建模等,成为了一款功能全面的软件全面的软件全程建模工具。
不同的模型对应于不同的阶段,各模型之间有很强的联系,但是差异性很大,在PowerDesigner中每个模型都划分的很细致,并且不同的模型对应不同的设计环境,同时保存到不同的文件中,各模型设计,PowerDesigner都提供了精细的控制,模型之间又相互独立,但是可以通过模型之间的转换工具建立各模型之间的关联。
在PowerDesigner中进行数据库设计的正向工程需要先建立概念数据模型然后生成相应的逻辑数据模型接着生成物理数据模型,并根据物理数据模型生成多种可以在数据库系统环境中运行的数据库的脚本(SQL Server 脚本)或者直接创建数据库的全过程。
2.1创建概念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需要定义所有的实体以及一组描述实体特征的属性,用来唯一标识某个实体的一个或者一组属性的标识符(包括主标识符和候选标识符),每个实体至少有一个标识符以及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其中包括一对一的联系、一对多的联系、多对一的联系、多对多的联系。
在PowerDesigner中选择File->NewModel菜单项,在弹出的新建模型窗口中选择Conceptual Data Model ,建立概念模型。在工具箱中选择Enity图标就可添加多个实体,双击图形符号就可设置实体的一组属性,定义实体的标识符以及相关约束等。定义好实体和属性后,就该定义实体之间以及实体内部的联系。主要联系包括1:1联系,1:n联系,n:1联系和m:n联系,其中Domaint role:该参数只是针对于1:1联系,用于定义该联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实体,在CDM生成LDM是,如果定义了该参数,即规定了主动方和被动方,那么在CDM生成LDM或PDM时,则在依赖实体对应表中只会在被动方生成一个参照/引用,否则两端分别生成一个参照/引用。Dependent:依赖。两个实体若定义了依赖联系又称为标定联系,相反称为非标定联系。建立CDM后通常要进行模型检查,选择Tool->Check Model菜单,或在工作区右击选择Check Model项,设置相关选项后,点击确定,进行模型检查。
2.2 生成逻辑数据模型
LDM是PowerDesigner15新增的模型,在完成数据建模的过程中,逻辑数据模型设计不是必需的,可以在PowerDesigner中直接建立LDM,也可以由CDM生成LDM。在CDM生成LDM时,LDM包括CDM中的所有的实体以及每个实体的一组属性以及一个或者多个标识符,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在1:1联系中,联系两端实体的主标识符会分别进入另一端实体中做外键否则只会其中一个实体进入另一个实体中做外键,在1:n非依赖(标定)联系中,1端实体的主标识符进入n端实体中做外键,在依赖(标定)的1:n联系中,1端实体的主标识符进入n端实体中做既做主键、外键,在m:n非依赖(标定)联系:会生成一个新的联系实体,同时两端实体的主标识符进系生成的实体中,做主、外键。
选择Tools->Generate Logical Data Model 菜单项,打开生成新LDM模型窗口,然后设置各选项卡参数。生成LDM模型后通常要进行模型检查与优化工作,可以减少在PDM模型中的优化工作。
2.3 生成物理数据模型
物理数据模型PDM 是根据逻辑数据模型生成的,在生成PDM 之前 , 需要指定具体的DBMS。由LDM转换 PDM的转换规则:一个逻辑实体映射到一张表。实体属性转换为表的数据列,一个由关联关系产生的逻辑实体也会映射到一张表。主标识符转换为表的基于依赖或者独立关系的主键或外键,其他标识符转换为候选键。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联系也都会转换成相应的参照/引用,对应于表的外键。
打开LDM模型,选择Tools->Generate Physical Data Model 菜单项,打开生成新模型的小窗口,设置各选项卡参数。必须指定具体数据库的名称和版本。在LDM转化为PDM中数据类型的转换关系见表1。由LDM直接生成的PDM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模型检查和优化,如果生成的数据类型不合理,需要手动调整数据类型,使得数据类型使用得更恰当。如果主键需要使用自增长,那么需要修改具体的列,设置该列为Identity,笔者确定的参照约束名称为”fk_父表简称_r_子表简称”的约定,自动生成的参照名称一般不符合,需要修改。在物理模型中除了生成相对应的表外,还可以手动增加视图、存储过程等在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中无法表达的数据库对象。
2.4 数据库实施
在PowerDesigner,建立数据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物理数据模型生成建库的脚本,然后执行脚本,使用PowerDesigner直接连接数据库。
需要在PowerDesigner中建立一个通向这个用户数据库的数据源,使得PowerDesigner与用户数据库建立相应的连接。在PowerDesigner中选择Database->Configure Connections菜单项,打开配置数据连接窗口,在打开的窗口中添加新的SQL Server的数据源,并建立新的数据源与数据库的连接。然后选择Database->Generate Database 菜单项,打开生成数据库窗口,采用新生成的数据源进行连接,可以直接将PDM生成到数据库中,同时生成脚本文件。或者Database―>Generate Database… 后会生成一个 SQL脚本文件,在目标数据库中执行即可生成相对应的表。
3 基于PowerDesigner的数据库设计正向工程的应用
本文以测评系统功能为原型,演示Power Designer16对测评系统的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
3.1 建立概念数据模型
该测评系统包括的实体是测评工程、工程状态、自我测评体系、工程自我测评项、专家测评体系、工程专家测评项。并分别定义每个实体的属性和标识符,定义实体之间的联系,在Power Designer中建立该测评系统概念数据模型,如图1所示。
3.2 生成逻辑数据模型
由CDM转化的测评系统的LDM,如图2所示。
3.3 生成物理数据模型
本系统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作为后台数据库 , 由LDM转化得到的测评系统 PDM 如图3 所示。
3.4 生成SQL脚本或数据库
首先要在SQL Server2008中建立一个“EvaluationProject”的数据库,然后需要在PowerDesigner中建立一个通向这个用户数据库的数据源,使得PowerDesigner与用户数据库建立相应的链接。 或者“Database―>Generate Database…” 后会生成一个 SQL脚本文件,在目标数据库中执行即可生成相对应的表。由 PDM 生成的一段SQL 语句 , 如图4 所示。在SQL Server 2008中得到的测评系统的数据库表,如图5 所示。
3.5 生成测试数据
生成数据库后, 项目实施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在数据库中加载数据,在PowerDesigner中可以实现在数据库中自动添加测试数据, 测试数据库的结构和性能是否满足要求。在PDM中, 可以先定义测试数据描述文件, 然后为列指定测试文件, 最后产生测试数据。在 “测评系统” 中, 可设置下列内容:
1) 在菜单栏中选择Model->Test Data Profiles菜单项,打开测试数据生成窗口。 定义 “测评项权重”、“评测项数值” , 在指定的范围内自动生成数字型测试数据; 定义 “学生自评开始时间” 、“学生自评结束时间”、“评议小组测评开始时间”、“评议小组测评结束时间”,在指定的范围内自动生成日期/时间型测试数据;
2) 为 “测评项权重”、“评测项数值”、“学生自评开始时间”、“学生自评结束时间”、“评议小组测评开始时间”、“评议小组测评结束时间” 列指定对应的描述文件。
3)指定需要操作的表,选择测评工程表和自我测评体系信息表。
4) 选择 Database->Generate Test Data 菜单项,在测评工程和自我测评体系信息表中自动产生测试数据,指定连接的数据源,可以在“EvaluationProject”数据库中直接生成测试数据。测试数据如图6所示。
4总结
PowerDesigner作为数据库建模和设计的常用工具,在数据库系统开发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要想真正掌握这一工具,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与探讨。本文着重研究了利用PowerDesigner正向工程建立PDM以及生成数据库的过程以及具体的应用,PowerDesigner的数据库设计正向工程使人直观地理解模型,而且充分运用数据库的技术,不断优化数据库的设计,提升了软件开发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谢星星,朱婵. PowerDesigner 系统分析与建模实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5.
[2] 李波,孙宪丽,关颖. PowerDesigner16 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3] 萨师煊,王珊. 数据库系统概论[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55-77.
[4] 郭东恩.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3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