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居民生活满意度调研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3 09:17: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居民生活满意度调研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居民生活满意度调研

第1篇

关键词:居民生活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中,男性占82.4%,女性占17.6%;97.8%为已婚居民;年龄以41-50居多,占47.3%,文化程度以高中和初中居多,这两项占84.6%;家庭年收入1-3万的超过半数,以务农为主,占61.5%。

二、居民对生活满意度的总体评价

1.农村居民对国家发展总体状况、人际关系、农村政策及自身状况比较满意

(1)居民对目前国家经济发展和支农惠农政策比较满意。农村居民对国家总体发展状况的打分最高,为4.12分,对国家农村政策、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村改革措施的得分也都超过了3.5分。在问题“生活中的哪些事情让你感到满意?”的回答中,有60%的居民回答了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其中包括联产承包责任制、三农政策、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说明居民对目前国家经济发展和支农惠农政策比较满意。

(2)居民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感到比较满意。本问卷中涉及到的人际关系问题中,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得分为4.07分,亲戚朋友关系4.05分,邻里间的关系3.88分,无论是居民对家人关系的处理还是邻里关系的处理都感到比较满意。

(3)居民对自身当前的心态比较满意。包括身体和心里状况以及社会对自己的尊重。这三项的平均得分也都超过了3.5分。

2.居民对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基层管理等感到一般满意

(1)居民对生活环境感到一般满意。居民对目前自己的工作状况、居住环境、文化生活状况、工作条件、住房条件等问题的得分都介于3分-3.5分之间,即稍好于比较满意。

(2)居民对基础设施建设感到一般满意。这个基础设施建设包含医疗卫生状况、公共设施建设(水、电、路等)、住房条件,得分也是介于3-3.5分之间。在问题“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你感到不满意?”的回答中,50%左右的居民回答基础设施,包括交通(20%左右),公共卫生(20%)。

(3)居民对社会公平和当地政府行政管理状况感到一般满意。其中社会公平状况的得分为3.19,当地政府行政管理状况得分为3.14分。

3.居民对就业、物价、办学等问题感到不太满意

居民对就业、物价水平和办学状况的评价得分都低于3分,未达到一般满意的程度。其中对目前社会的就业机会得分为2.98,对当地的物价水平得分为2.99,对当地的办学状况得分最低,为2.65。

在问题“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你感到不满意?”的回答中,有超过半数的居民回答中包含就业、物价和办学情况。认为物价不稳定、就业难,学校合并后上学比较远,需要接送,浪费人力物力。

4.居民认为生活满意与否,身体健康最重要

在问题“您觉得生活满意与否,什么是最重要的?”回答中,有42.3%的居民回答了身体健康最重要,回答保持良好心态、社会和谐和改善住房条件的分别为13.5%、13.5%和9.6%。

三、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调查居民的基本情况,对影响安阳乡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如下:

1.年龄越大,生活满意程度越高

根据居民年龄进行分组,发现61岁以上居民对目前生活处境的满意程度最高,平均得分为3.63分,接近于比较满意。这和当前国家制定的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政策密切相关。31-40岁居民生活满意程度最低,平均得分为3.22分,接近于一般满意,这和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居民生活各方面压力较大有关。41-50岁居民、51-60岁居民得分分别为3.53和3.55分,比较接近。

2.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居民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其它文化程度居民

根据居民文化程度分组,发现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居民对目前生活处境的满意程度最高,平均得分为4.33分,超过比较满意界限0.33分,明显高于其他文化程度居民。小学、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居民对目前生活处境的满意程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45分、3.47分和3.44分,相差不大。这和目前农村中文化程度高的居民较少,这部分居民所处的地位更高,生活条件更好有关。

3.家庭年收入3-5万元家庭生活满意度最高

根据家庭年收入分组,收入范围在3-5万元的家庭居民生活满意程度最高,平均得分为4.13分,超过比较满意界限0.13分,也明显高于其他家庭年收入居民。这部分居民家庭年收入在当地处于中上水平,生活条件较好,对目前生活比较满足。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家庭平均得分为3.5分,虽然收入最高,但考虑问题可能更多,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并不是最高。年收入1万元以下和年收入1-3万元的家庭平均得分分别为3.14分和3.43分,收入较低可能导致各种问题,使得满意程度不高。

4.村、乡干部生活满意度略高

根据居民目前从事的主要工作分组,村干部或乡干部生活满意度要略高于其他居民,平均得分为3.59分;务农为主的居民生活满意度次之,平均得分为3.54分;商人平均得分为3.4分,外出打工者得分最低,为2.75分,对目前生活处境不是很满意。

四、对策建议

1.强化政府职能,使经济发展更多惠及民生工程

一是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农村居民在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方面得到满足外,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二是加快建立各种类型的服务设施,完善各种服务设施的服务制度,为农村居民生存发展提供各种软硬件基础。三是继续做好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兴修水利、完善交通网络,方便居民出行。四是加强农村环境的整治。加强宣传,营造干净、清爽的农村环境,提高居民对环境的认可程度。

2.继续做好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政策的推广工作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农村居民医疗、养老等政策的实施,农村居民受到了显而易见的实惠,提高了居民的满意程度。因此,国家应继续落实和推广这些政策,使更广大的居民能得到实惠。同时,要加快研究,制定提高居民收入的政策,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是农村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越来越高。

第2篇

关键词:社区治理 便民服务 供给需求 居家养老

一、研究背景

(一)问题提出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利的重要方式;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以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1]通过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发展,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2]目前,很多的地方政府都在努力探索便民服务的活用和创新,以期更好地展现政府“以人为本”的理念,[3]提高居民的居住满意度。[4]但是,由于社区便民服务存在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5]政府管办不分离或者政府对社区投入缺乏、[6]社区建设不完善[7]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理清社区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探索政府与市场在社区和社区便民服务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社区基层服务参考。

便民服务与居家养老息息相关。作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简称居委会)承担了很多的工作和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89)》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1991)》中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可以兴办有关的服务事业。但是,长久以来,由于居委会还承担了宣传国家政策、组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办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协调纠纷、维护治安、了解基层居民意见和建议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居委会在实际开展工作的时候往往会面临人手紧缺、事务繁琐杂乱、项目实施滞后等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便民利民社区服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影响了居民对居委会工作的满意度评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深入了解居民对便民服务的需求,受北京市西三旗街道的委托,课题组设计了便民服务现状与需求的调查内容。在本文中,将会重点分析居委会常见便民服务设置情况、开展情况、居民知晓度、使用频率、使用满意度和便民服务宣传途径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样本分布与研究内容

关于便民服务需求与现状部分的数据收集方法,课题组在进行一系列二手文献研究之后,采用PPS抽样调查抽取了街道200余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在剔除无效和不合格样本之后,共获得196份有效样本。

关于研究主题的“便民服务”,经过与西三旗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的沟通,依据该社区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调查问卷中便民服务的内容主要涉及:

1.便民设施。包括邮局、商店/超市/便利店、农贸市场、学校、公共卫生间、餐馆/饭店/酒店、运动/健身场地、居民活动室、老年大学、社区卫生服务站、银行/储蓄所。

2.便民组织。包括老年人协会、老年人维权小组、志愿服务组织、文化体育娱乐组织、儿童活动组织、义工组织。

3.便民生活。包括服务热线、聊天解闷、法律援助、纠纷调解、便民理发、婚姻介绍、幼儿园和儿童托管、育儿知识培训、公益讲座、治安巡逻、就业帮助、家电修理服务、食品配送服务、上门护理、上门看病、上门做家务、老年饭桌或送餐、日托站或托老所。

二、便民服务现状与需求

(一)便民服务供给基础

便民服务包含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服务。综合来讲,居民的便民服务需要集中在对社区便民设施、(居民或居委会提供的)便民组织和便民生活三个方面。由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居民对于便民服务的需求不同,街道和社区在为居民提供服务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服务内容多、服务事项杂、服务能力弱、服务评价低”的尴尬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众多的便民服务市场化的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多样化和差异化服务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出现促进了便民服务的发展,减轻了社区和居委会的工作负担,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居民权益屡受侵害的情况,迫切需要居委会的监督和管理。我们必须看到,社区便民服务的发展有着广阔的空间,市场差异化服务和便民服务之间并非不能并存,这也是目前西三旗街道努力探索推进建设社会治理创新园的切入点。

(二)便民服务供给现状

便民服务中心和以96156北京市社区服务热线为代表的线上线下服务方式的开通,体现了西三旗街道在管理创新方面所做的努力。西三旗街道作为拥有8万户籍人口、3.9万暂住人口、管理30个社区的服务机构,在便民利民服务的开展和实施过程中,进行了许多尝试。尤其是提出的“社会创新园”概念,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和竞争将便民服务内容更细致化和高效化。西三旗街道开设了“西三旗街道社区服务信息网(96156北京市社区服务热线)”,该信息网主要面向居民提供便民生活的服务功能,这些服务可谓涵盖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需求。本次问卷调查首先了解了西三旗街道居民对于便民服务的知晓、使用和满意度等需求状况:

1.便民设施的设置情况

便民设施是社区便民服务的硬件设施。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在智慧城市、文明城市的建设过程中,“15分钟生活圈”的概念日渐被社区居民所接受。而以购物、就医、求学、健身、文化和金融服务为主的便民设施,就是保障“15分钟生活圈”概念得以推广和应用的重要举措。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在西三旗街道被抽取调研的四个社区中,便民设施的覆盖率较高,居民对于该社区便民设施的15分钟可达性回答较为一致。西三旗街道的便民设施基本上能够满足大多数居民享受“15分钟生活圈”的需要(见图1)。除了老年大学之外,认为15分钟到达所需便民设施的居民比率都超过50%,尤其以对商店/超市/便利店、学校、餐馆/饭店/酒店和银行/储蓄所的15分钟可达性认可度最高。

2.便民组织的设置情况

便民组织是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重要体现,在社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8]本次调研重点了解了居民对老年人协会、老年人维权小组、志愿服务组织、文化体育娱乐组织、儿童活动、义工组织等便民组织的认识。在回答“本社区有下列组织吗?”的问题中(见图2),有超过一半的被访者认为该地区没有“老年人协会”和“老年人维权组织”,而认为本社区没有“志愿服务组织”的比例最低,也就是说,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认同本社区存在志愿服务组织的便民组织形式。志愿服务组织受到居民的认可度最高,但是社区也需要建立起维护老年居民自身权益的“老年人协会”和“老年人维权小组”等自我服务类型的组织。

3.便民生活

便民生活服务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除了问卷调查之外,通过与社区工作人员的访谈,课题组深入了解了便民生活服务的设置情况。通过访谈,课题组发现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常见的便民服务都可以通过拨打96156或者登陆西三旗街道社区服务信息网进行预约使用。但是问卷调查却显示,居民对关乎自己日常生活的便民生活服务的知晓率并不高。在回答“当地有便民服务吗?”这个问题时,认为“当地有”的前三位便民服务是治安巡逻、公益讲座和纠纷调解,分别占94.4%、76.5%和75.5%;除此之外,认为就业帮助、法律援助、便民理发和幼儿园儿童托管等便民生活服务“当地有”的概率均超过50%。而居民认为上门看病、上门护理日托站或托老所的概率最低(见图3)。可见在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社区便民生活服务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三)需求――居民对于便民服务的需求

为了了解居民对便民服务的需求状况,课题组使用了问卷中的便民服务的使用状况、需要程度和满意度来进行观察,具体情况反映如下:

1.便民设施

课题组首先了解居民对于“15分钟生活圈”等便民设施的可达性,进而进一步了解居民对于便民设施的满意程度。但是,考虑到便民设施存在硬性便民设施,如农贸市场、超市和银行等,也存在一些软性的便民设施,如绿化、公共卫生和文化娱乐,而这些软性便民设施以一种主观感受的形式存在,并不在“15分钟生活圈”的概念中,因此,在考虑居民对于社区便民设施需求满意度的时候,课题组将便民设施的概念进行了扩展。通过多重响应分析,居民对于社区便民设施的满意程度表现为:居民对社区便民设施满意度排名前三位的有交通状况、治安环境和便民购物,其中交通状况和便民购物属于硬性便民设施;而排在居民满意度较低的后三位的分别是公共卫生、环境绿化和健身活动场所,其中公共卫生和环境绿化属于软性便民设施。也就是说,目前的西三旗街道较好地落实了“15分钟生活圈”概念,在便民设施的配备方面较好地满足了居民对于硬性便民设施的需求,但是也需要在软性便民设施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以更好地满足居民对于便民设施的需求。

另外,通过交叉分析,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对于便民设施的满意度评价并无显著性差异,反而性别和健康状况在对于便民设施满意度的评价方面有着差别。女性的满意度高于男性,而健康状况较好的居民的满意度高于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

2.便民组织

被抽取的西三旗街道的四个社区中,志愿服务组织的认可度较高,因此在同意所在社区有相关便民组织的居民中(见图4),经常参加志愿服务组织、义工组织的比例最高,分别为79.89%和61.77%,但儿童活动组织、老年人维权小组、老年人协会即使有,居民“从不参加”的比率也非常高,超过4成。除众所周知的志愿服务组织之外,西三旗街道便民组织的参与率和认可度都较低。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考虑到“志愿服务组织”的高参与度,可能的原因是居民对于便民组织的知晓率低直接降低其参加便民组织的需求;二是现有的便民组织的相关活动或者设置情况,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居民对于便民组织的需求。因此,西三旗街道应该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整合便民组织的资源,扩大社区基层便民组织的影响力,以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

另一方面,数据显示居民对于社区便民组织的知晓率和参加程度都比较低,这与我国的国情有一定的关系,也与社区便民组织的设置和发展情况息息相关。有样本反映,他们在遇到难题时会通过社区内部自发成立的非正式组织提供的非正式支持力量得到解决,而这种来源于非家庭成员式的非正式支持力量其实就是社区便民组织的雏形。虽然现有的数据并没有表现出居民对于便民组织的较高需求,但是社区便民组织仍然有着很大的市场前景,只要社区和街道进行适当的组织、引导和扶持,社区便民组织定会得到发展和壮大。

3.便民生活

从对社区便民生活服务的需求方面来看(见图5),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治安巡逻、家电维修服务和便民理发,有这三项需求的居民也均超过了5成,分别为59.7%、53.6%和53.1%,有婚姻介绍需求的居民比例最低,只有2成的居民选择了此项,这与我们的被访者年龄层次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对于婚姻介绍的便民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20~35岁的适婚年龄阶段。居民回答“使用过”的前三位便民生活服务为治安巡逻、公益讲座和便民理发,这与表示“需要该项便民服务”的比例较为一致,可见,对于本次调研的居民群体来说,对治安巡逻、公益讲座、便民理发、家电维修服务和食品配送服务的需求较为强烈。便民理发、家电维修服务和食品配送服务均属于市场化运作较为成熟的服务类型,因此,作为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为居民提供此类服务的企业的监督,以切实保证居民享受该项服务时的权利不受侵害。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社区和居委会需要发挥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功能,提前把好“服务质量”这道门槛。

居民对社区便民生活服务的满意度前三位为治安巡逻、公益讲座和纠纷调解,满意度分别为71.4%、49.0%和36.7%。综合图5的数据来看,社区居民使用情况较好、需要程度较高的便民生活服务的满意度也较高,如居民对于社区便民生活服务中的治安巡逻的使用情况、需要程度和满意程度的评价表现出一致性。课题组认为,在加强社区便民生活服务的框架指引下,可以以“治安巡逻”的组织和使用的成功经验作为案例进行推广复制,以加强对其他便民生活服务的运作,也就是说,政府部门需要重视便民生活服务“榜样的力量”。

(四)路径――居民了解便民服务的途径

社区的便民服务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在建设“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文明社区、智慧社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居民的参与决定了便民活动开展的效果,也就决定了文明、智慧、和谐社区建设效果。通过本次调研的“您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社区服务的?”发现,传统的“社区宣传栏”、“邻里告知”和“社区宣讲活动”依然是被调研社区的居民了解便民服务的主要宣传渠道,分别占30.7%、23.4%和23.1%,而通过“社区网站”知晓社区便民服务信息的比例最低,只有4.9%。这其中的理由,一方面是因为使用社区便民服务的群体主要是老年人,他们尚未熟练使用网络以获取信息;另一方面,相对于老年人,中青年更加倾向于选择市场化的差异服务,而对便民服务的依赖性较低,因此,已经熟悉使用网络的他们反而会较少关注社区服务的供给。但是,随着未来熟悉计算机和“科技依赖症”一代进入老年,“社区网站”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宣传途径,也将是市场化运作企业的一个必争宣传入口。

可见,为了提高居民的参与度,目前西三旗街道迫切需要扩展便民服务的宣传路径,提高不同年龄、不同经济状况、不同性别和不同健康状况享受便民服务的效率,扩大居委会和社区影响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文明、和谐、友善的街道环境。

(五)反馈――居民对于社区便民服务的反馈

为了了解居民对于街道和社区对于便民服务的意见和建议,课题组在问卷设计中设置了“您认为所在社区的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和“您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善社区的公共服务”这两个问题来获取居民对于便民服务的反馈。从多重响应的数据结果来看,居民认为“社区服务市场化运作程度较低”是目前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个案选择比例接近60%,其次是认为社区便民服务“服务内容不够丰富,缺乏新意,不够多样”,个案选择比例也接近六成。因此,在可以改善社区公共服务的措施方面,“丰富服务内容,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创新服务形式”和“加强社区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成为了居民认为最主要的措施。

在居民的认识当中,在基础的便民服务中加入市场化的运作模式,继续扩展社区的组织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是发展便民服务的紧要任务。居民希望通过扩展便民服务的服务内容、增加服务形式和引入市场化运作来提高其享受便民服务的积极性和效率。而目前西三旗街道的社会创新园就是试图通过引进市场化运作方式来提升便民服务,这与居民的期望不谋而合。

三、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的调研,我们了解了西三旗街道便民服务供给和需求的现状、居民了解服务的路径和对便民服务的期待,同时也发现了目前已有的便民服务的问题。以西三旗街道作为一个“样板”,研究认为,目前可以从以下途径对社区便民服务进行改进和提升:

首先,街道和社区需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社区便民惠民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强化基层组织服务能力。需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切实了解居民需求,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整合社区及周边各类资源,促进基层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能力的提高,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便民服务。

其次,社区便民设施基本上能够满足大多数居民享受“15分钟生活圈”的便利,但是也需要加强对于“公共卫生”和“环境绿化”等软性便民设施的投入建设;志愿者服务组织等便民组织发展较好,其他便民组织的发展并不成规模,需要加强对便民组织的引导和管理;在便民生活的众多服务内容方面,社区医疗、居家养老等服务设置方面还比较薄弱,建议街道有针对性地对这一领域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和强化。通过各种途径做好宣传,扩展便民服务的宣传路径,提高不同年龄、不同经济状况、不同性别和不同健康状况享受便民服务的效率,平衡社区便民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再次,街道或者社区居委会作为第三方要引进便民服务提供商的竞争,做好便民服务的价格公示,做好服务监督。考虑到社会创新园的建立(引入市场化运作)会为西三旗街道的便民服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血液,产业和政府之间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而“社会建设文化先行”,我们建议西三旗街道可以摸索将现有的产业-政府-居民之间的互动发展为产业-学术-研究-政府-居民的互动模式,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社区便民服务的规划、发展、提升和推广的过程中来,争取将产学研民的社区便民服务创新互动模式建设成具有示范性效果的特色便民服务创新火车头。

参考文献: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李迎生.对中国城市社区服务发展方向的思考[J].河北学刊,2009(1):142-144.

马飞炜,卢福营,李莉.便民服务与地方政府管理创新――以浙江省上虞市便民服务中心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4):100-103.

吴燕民.中国城市社区服务运行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05:12-19.

吴秋君.城市老年社区服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23-42.

邢召鑫.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11):134-135.

第3篇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摘 要:文章将城市建设满意度引入到居民幸福感的研究范畴,探讨居民对城市建设各方面的主观评价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别运用多维测量法和单维测量法对天津市459名居民的城市建设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城市建设满意度三个构成维度中住房条件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社区设施满意度和市政公用设施满意度。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城市建设满意度;构成维度;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15)02-0061-05

收稿日期:2015-01-06

基金项目: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2011H3-0012),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3YJC630028)

作者简介:张再生(1968-),山东济宁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于鹏洲(1978-),河北宁晋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一、引言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却并没有同步提升,甚至在某些阶段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根据中国新闻网2010年公布的数据,中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在255个被调查的国家中仅位列125位。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上所取得的成就似乎并没有使我们的居民生活的更加幸福。实际上,与我国的情况类似,国外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幸福感难题,所以,有关幸福的研究在国外开展较早,相关学者对幸福的内涵、决定因素、形成过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幸福研究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为决策者制定公共政策,增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提供了依据。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已经开始关注居民幸福感的研究,并在居民幸福感的测量、影响因素和提升对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城市建设满意度反映了居民对城市建设总体水平的主观评价,是居民对比自身对城市建设的期望与实际感受之后获得的结果。较高的城市建设满意度水平意味着城市建设各方面能够更好的满足居民的需求,为居民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从而提升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麦克吉尔瑞(McGillivray)的研究就曾经指出幸福作为一个多维度概念,包含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内容,人们对生活的满意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烈[1]。而目前对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更多是考虑个人特征(性别、年龄、健康、教育背景、婚姻、性格等)、收入、政治制度、宏观经济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作用。本研究则将城市建设满意度引入到居民幸福感的研究范畴,探讨居民对城市建设各方面的主观评价如何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从而为城市建设和管理者制定相关政策,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基础。

二、本文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城市建设满意度

满意度这一概念源自心理学,但却在经济学与管理学领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著名的顾客满意度理论与工作满意度理论[2]。然而对于社会满意度而言,却一直未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城市建设满意度作为一种社会满意度,现有研究还缺乏对其深入的探讨,在城市建设满意度的内涵、影响因素、构成维度、测量方法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着研究空白。满意度的形成源自于付出与回报、期望与知觉之间的关系,即满意强调要求或期望与结果的比较关系。本研究认为城市建设满意度的形成是居民将心理期望与主观感知进行比较的结果,居民在比较自身对城市建设的期望与实际获得的有关居民住宅、社区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主观感受过程中,得出的一种对城市建设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居民自身需求的主观评价。当居民对城市建设的主观感受低于期望时,居民就会对城市建设不满意,而当居民的主观感受高于期望时,居民就会对城市建设满意。城市居民是城市的主体,城市建设从根本上讲都是为了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愿望,所以只有居民满意才能真正体现城市建设的价值。城市建设满意度可以帮助决策者评价城市的整体建设水平,而对于城市建设满意度的调研更能帮助城市管理者了解居民对城市建设的态度,从而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更好的满足居民的需求。

(二)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这一概念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主要指个体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坎贝尔(Campbell)的研究指出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应包括快乐感与生活满意度两个指标,快乐感是个体在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之间平衡的结果,而生活满意度则是源自于人们对现实的感受与主观期望之间的比较[3]。实际上,主观幸福感是个更广泛的术语。麦克吉尔瑞(McGillivray)等人认为,主观幸福感涉及对生活多维度的评价,包括对生活满意度的认知判断和对情绪及心情的情感评估[1]。主观幸福感是幸福的一种状态,它既要受到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时又要受到个体主观因素的作用。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主观性、整体性以及相对稳定性是主观幸福感的三大特征。同时,对于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学者们关注的重点,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例如,性别、年龄、健康、教育背景、婚姻、性格等个人特征因素的影响;绝对收入、相对收入以及对收入的欲望等收入因素的影响;政治制度、宏观经济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作用等[4][5]。而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从居民满意的视角出发,探讨城市建设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三)城市建设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理论假设

城市建设满意度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城市建设满意度的形成源自于居民对城市建设各方面的综合评价。但是,城市建设各方面在满足居民需求时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城市建设各方面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作用也应该存在差异。本研究将城市建设满意度划分为三个主要维度,分别是住房条件满意度、社区设施满意度和市政公用设施满意度,并考察三个不同维度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住房条件对居民个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具有最直接的影响,一个人的闲暇时间大部分都是在自己的住所里度过的。城市建设包含了城市住宅的规划、建造和管理,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会对居民的住房条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当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住房条件的改善会更多受到个人因素的作用,收入、社会地位、家庭的富裕程度才是决定性的因素。随着城市的发展,个人收入的提高,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城镇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就已达到30平方米左右,基本上能够满足居民生活的需求,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中,人获得住房带来的积极情感,这是住房带给居民的幸福感。一般情况下,人的温饱解决之后,商品效用的增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力将有所下降。住房作为一种典型的显性消费,通常存在很大的攀比效应,房屋消费过程中认知评价会发挥重要作用,使消费行为在人际之间产生了明显的炫耀性和攀比性功能,使住房本身带给人的主观幸福感由于个人之间的比较而大打折扣。因此,住房条件的好坏并非决定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居民对住房条件的主观评价才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关键。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住房条件满意度会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

社区设施是指由社区提供的用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本服务设施,包括社区内的道路、照明、绿地、医院、学校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等。社区设施主要是保证居民的生活性需要得到满足,虽然这种需求的层次相对较低,但却是基础性需求,是必须首先满足的需求。社区设施为居民的生活、安全、交往、文化活动等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社区创造的各种硬件条件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城市汇集了人、财、物、信息、技术等各种要素,而这些要素的汇集必须以市政公用设施作为基础。市政公用设施构成了城市的基本骨架,也是城市基本的物质支持系统,它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城市的主人,居民的生活越来越依赖市政公用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的发展水平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供水、供电、天然气、采暖等市政公用设施满足了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公共交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居民出行的便利性;照明、绿化、垃圾处理等极大的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居民城市生活的舒适度。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标志,同时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会比较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下,私人物品的消费难免存在攀比效应。而公共物品是通过税收将部分引起社会比较的私人消费转移到不存在比较、人人可共享的公共物品上来,从而减少了过多的“显性消费”带来的幸福感损失,有利于幸福感的提升。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公共支出会对居民幸福感产生正向影响,医疗和健康、国防和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出都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6][7]。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一样,都可以增加个人获得的效用,从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社区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都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都是与居民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素,因此,居民对其满意水平越高,获得的幸福感受越强烈。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2:社区设施满意度会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

H3:市政公用设施满意度会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

三、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和变量测量

问卷题目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一是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收入、居住地等;第二部分为城市建设满意度调查的相关题项;第三部分为居民幸福感调查的相关题项。

由于城市建设满意度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测量工具,所以本研究使用的问卷是由笔者自行开发设计的。城市建设满意度主要包含三个构成维度,分别是住房条件满意度、社区设施满意度以及市政公用设施满意度,三个维度共计16个测量题项。

本研究主要是探讨城市建设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只需要获得被调查者主观幸福感的整体水平,因此本研究采用单一问项的自评量表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目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测量题目包括美国综合社会调查的问题“综合各方面因素,你觉得最近的生活怎么样?”以及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问题“总体而言,您对自己所过的生活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根据调研需要,本研究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幸福感的测量问项。

对于城市建设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相关题目的测量,本研究采用最为常见的Likert5点问卷法,直接要求被调查者对相关测量题目的满意水平或幸福水平进行回答,其中1表示“非常不满意”或“非常不幸福”,2表示“不太满意”或“不太幸福”,3表示“一般”,4表示“比较满意”或“比较幸福”,5表示“非常满意”或“非常幸福”。

(二)数据收集

笔者利用问卷星网站所提供的相关服务收集研究数据,调研对象为现居天津市的城镇居民。经过一周的时间,共获得有效问卷459份。在459份有效问卷中,男性297人,占比64.71%,女性162人,占比35.29%;29岁及以下247人,占比53.81%,30至39岁110人,占比23.97%,40至49岁43人,占比9.37%,50至59岁30人,占比6.54%,60岁及以上29人,占比6.32%;大专以下22人,占比4.79%,大专81人,占比17.65%,本科244,占比53.16%,硕士研究生98人,占比21.35%,博士研究生14人,占比3.05%;收入3000及以下126人,占比27.45%,收入3001元至5000元172人,占比37.47%,收入5001元至8000元97人,占比21.13%,收入8001至10000元40人,占比8.71%,收入10000元以上24人,占比5.23%;市内六区居民350人,占比76.25%,环城四区居民47人,占比10.24%,其他区域居民62人,占比13.51%。

(三)分析方法

回收的数据首先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以确定回收数据的质量。其次,为了探讨住房条件满意度、社区设施满意度、市政公用设施满意度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研究拟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数据分析使用spss16.0软件和LISREL8.70软件。

四、数据分析和结果

(一)信度与效度检验

回收的数据首先要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以判断调研数据是否适合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本研究使用Cronbachα系数来衡量数据的可靠性。使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运算,结果如表1所示,满意度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39,各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78、0.905、0.879,一般来说,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要超过0.8,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要超过0.7。因此,根据运算结果,本问卷的信度符合一般要求,适合作进一步的分析。

本研究所使用的城市建设满意度调查问卷由笔者设计,测量题目源自于已有文献和相关专家的深度访谈,可以认为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对于收敛效度,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所有测量题目在所属维度上的因子载荷都大于0.6,组合信度CR都大于0.7,平均方差萃取值都大于0.5,各主要指标都符合要求,量表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量表的判别效度可以通过比较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与平均方差萃取值的平方根来检验,当相关系数小于平均方差萃取值的平方根时,判别效度符合要求,根据表2的数据,满意度量表具有良好的判别效度。

(二)假设检验

本研究以城市建设满意度的三个构成维度为自变量,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验证住房条件满意度、社区设施满意度以及市政公用设施满意度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不同影响。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首先要对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一般来说,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要小于0.75。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各自变量之间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的大小均符合要求,适合进行归回分析。使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从逐步回归的结果来看,城市建设满意度3个构成维度都被引入了回归方程,即住房条件满意度、社区设施满意度、市政公用设施满意度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都具有显著影响。此外,三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力达到44.9%,回归模型的F值为123.354,显著性水平P为0.000。根据标准回归系数的大小判断,住房条件满意度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社区设施满意度,影响最小的是市政公用设施满意度。根据回归结果,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H1、H2、H3得到验证。

五、讨论

在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性格和收入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但是,性格一般被认为受基因以及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性格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所以探讨性格对幸福感的影响对于政策制定者的意义并不大。另一方面,通过对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我们发现,在时间序列上,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并没有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幸福悖论”是普遍存在的,从长期来看,收入的增加对提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并无实质性的作用,因此,在政策制定上,决策者更应该关注收入以外其他因素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本研究运用自开发的量表以及单一问项的自评量表分别对居民的城市建设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城市建设满意度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满意度的视角来看,住房条件满意度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社区设施满意度和市政公用设施满意度。

首先,在城市建设满意度所包含的维度中,住房条件满意度是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住房条件对居民个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在城市生活中,人们对家庭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住房建设却相对落后于人口的增长和人们对住房需求的提高。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居民对住房条件的主观评价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因此,一方面政策的制定者要提高住宅规划、建造和管理的水平,从硬件上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以保证居民的住房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应该通过住房保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住房公平,保证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得到尊重,同时对占据较多住房资源的个人或家庭收取房产税,降低房屋消费中攀比效应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居民对住房条件的评价水平,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其次,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社区设施满意度和市政公用设施满意度对居民幸福感具有积极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和家庭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商品消费的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增长,但是当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商品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增加对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明显。在社会比较心理的作用下,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并非决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个体与他人的比较结果才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关键。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公共物品对幸福感的作用。一般来讲,公共物品具有一定的共享性,不存在私人物品消费的攀比效应,因此能有效降低私人消费的幸福感损失。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上述结论,居民对社区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满意水平越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越强烈。因此,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增加社区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上的投入,提高居民对社区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主观评价水平,将有利于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本研究仅考察了住房条件满意度、社区设施满意度以及市政公用设施满意度三个维度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未包含城市建设满意度的所有相关维度。虽然将城市建设满意度划分为住房条件满意度、社区设施满意度以及市政公用设施满意度具有普遍意义,基本能够反映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如果要对城市建设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有必要对城市建设满意度所包含的维度进行扩展,而这也将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MCGILLIVRAY M. Human Well-being: Issues, Concepts and Measures[M].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07.

[2]任枫,汪波,张保银. 不同学历科技人员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149-152.

[3]CAMPBELL A, CONVERSE P. The Quality of American Life: Perceptions, Evaluations, and Satisfactions[M].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1976.

[4]刘伯雅. 浅议和谐社会的幸福观[J]. 社会科学家,2008,(2):102-103.

[5]吴冬梅,庞雅莉.中西方“幸福”观探讨[J]. 社会科学家,2012,(6):153-157.

[6]LENA M P, SIVIA G. Investigating Macro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Happiness in Transition Countries: How Important is Government Expenditure?[J]. Eastern European Economics,2010, 48(4):59-75.

第4篇

【关键词】城市新区;公共服务设施;实施时序

1、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城市人口逐步提高,然而城市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模和服务能力日渐显得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入学难、就医难、买菜难、停车难、活动健身难等一系列因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相对滞后而产生城市社会问题。

近几年,宁波镇海新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与其他地区的很多新城一样,镇海新城同样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因此,全面梳理新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公共服务设施实施方案,对于促进新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

2、对象界定

本文研究对象主要为类设施中的街道级与社区级两级,具体的实施对象为其中必需配置、以公益性设施为主的15小类设施。

3、现状调研分析

通过居民需求的调查、相关部门调研、现状设施实地走访等多种调研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新城居民以及相关部门的实际需求,寻找现状设施在实施和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

3.1居民需求分析

居民需求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受访居民对新城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的总体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尚未达到“满意”的程度。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社区管理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商业设施文化设施养老设施市政设施体育设施。

3.2 存在的问题

(1)公共服务设施绝对数量和建设规模不足,不同区域分布不均。

(2)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重营利而轻公益,公益性设施建普遍缺乏。

(3)各部门的计划和建设“各自为政”,与城市发展的时序缺乏有效的衔接。

(4)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要求相应提高。

4、近期实施预警与建议

4.1近期实施预警分析

以新城范围内17个社区为单元,以主要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为要素,综合部门建议、居民需求和规划配套建设时序要求,形成近期2-3年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预警项目库。

4.2近期实施建议与引导

根据近期实施预警的分析情况,对各个社区近期需要迫切的各类设施进行“落地”,提出设施具体的规模、现状用地条件以及建设要求等,为下一步的具体实施提供依据。

以合生社区为例,合生社区近期建议实施7项设施,包括新建社区服务中心、菜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学、室外健身场地、幼儿园等。

5、实践体会

为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要求,规划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一同组织编制了多项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的专项规划,但此类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更多的是考虑整体配套的平衡性,关注城市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发展关系,而往往对于实施层面的安排相对弱化。笔者结合镇海新城公共服务设施实施研究的编制工作, 简要谈几点体会:

5.1 注重现状设施以及居民意见的摸底调查

作为应用型的规划研究项目,需要指导下一步具体的实施工作,只有对现状的情况以及居民的实际需求有了充分的了解,才有更好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5.2 充分保证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先实施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公共服务事业的载体,需要为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每一个居民服务,所以公益性与公正性是其重要的特征,因此对于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从服务对象的安排、布局选址、建设主体的确定等方面需要优先安排。

5.3 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时序应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相协调

结合城市的建设时序,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建设迫切性的分类和预警,提出各项设施的建设时序,过早或过晚的建设都会形成浪费和不足。

5.4 城市规划部门与公共服务行业的相关部门充分协调、有效合作

从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公共服务行业各主管部门的发展计划与规划部门的规划衔接不足,造成了各自为政,一到具体的实施过程就会暴露出矛盾,所以需要加大各部门的充分合作。

结 语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是保障城市正常高效运转的“城市三大设施”之一,也是城市功能和服务效率的重要体现。[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城市将遇到公共服务设施实施时序的问题,只有把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好了,才能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这也是需要长期努力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预防医学;社区卫生服务;运用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317-02

0 引言

预防医学是一项以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宏观、微观技术手段,对影响健康的因素以及作用规律,来分析外界环境因素和人群健康的关系,进一步延长人群寿命[1],提高生命质量的学科。为探讨预防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运用效果。本文调查2001年-2005年和2006年-2010年两个阶段居民对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心理卫生等相关知识的掌握、年家庭食物中毒发生例数以及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地区5个大型社区,所有社区在2001年前均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集2001年—2010年间所调查社区内,家庭食物中毒发生案件和居民对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心理卫生等相关知识[2]的掌握以及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的相关资料。

1.2 方法 将该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分成两个阶段,将尚未引入预防医学人才和概念应用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2001年-2005年设为第一阶段,将引入预防医学人才和概念应用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2006年—2010年设为第二阶段,对两个阶段居民对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心理卫生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年家庭食物中毒发生例数情况进行比较。

1.2.1 环境卫生 提高社区群众对于环境卫生影响健康的意识,了解吸烟、油烟、装潢材料等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

1.2.2 食品卫生 通过健康教育讲座等宣传教育方式,提高社区居民对农药残留、有毒物质、食物污染等食品安全问题的意识程度,定期对社区居民通报食品中毒信息。

1.2.3 劳动卫生 针对居民的职业进行劳动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并加强劳动污染对居民生活环境影响的监测。

1.2.4 心理卫生 了解居民的心理、精神状态,对于存在心理不良问题的居民进行积极心理引导,树立居民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心态,有助于帮助居民处理家庭、社会、邻里之间的关系,避免疾病的发生。

1.2.5 流行病学研究 定期观察流行病发生、发展情况,在流行病高发季节提前进行预防,避免出现大流行的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首先做正态检验,计量数据采用(χ±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均数t检验,以P

1.4 观察项目调研方法 居民对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心理卫生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调研,由调研小组设计相关知识问答卷,调查该地区居民对有关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心理卫生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问答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越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的调研,由调研小组设计满意度评价调查表,让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相关工作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越满意。

2 结果

第一阶段,该地区居民相关知识掌握为(67.32±12.23)分,年家庭食物中毒发生例数为(76.43±3.67)起,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满意度为(78.87±3.54)分;第二阶段,该地区居民相关知识掌握为(89.32±16.21)分,年家庭食物中毒发生例数为(28.78±1.78)起,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满意度为(92.34±7.76)分,可见第二阶段的居民相关知识掌握、年家庭食物中毒发生例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第一阶段,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加强预防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提高预防医学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举办讲座,在社区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海报,定期更换板报等形式对居民进行教育,提高居民对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心理卫生等相关知识的掌握,大力消除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提高居民的生活、学习质量,加强社区疾病预防工作网络建设,提高社区对流行性疾病及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最大程度降低各种因素对居民身体健康的伤害。本文研究发现:第一阶段,该地区居民相关知识掌握为(67.32±12.23)分,年家庭食物中毒发生例数为(76.43±3.67)起,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满意度为(78.87±3.54)分;第二阶段,该地区居民相关知识掌握为(89.32±16.21)分,年家庭食物中毒发生例数为(28.78±1.78)起,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满意度为(92.34±7.76)分,可见第二阶段的居民相关知识掌握、年家庭食物中毒发生例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第一阶段,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鲍勇,龚幼龙.临床预防医学在卫生服务发展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3):149.

第6篇

调查显示:北京市家庭互联网接入方式中,宽带已成绝对主流,比例占63.8%;电话拨号占35.7%。从居民上网时间分析:家庭每月上网时间平均为27小时,日均接近一小时;家庭每月平均上网费用支出为38.6元,北京市家庭每月上网费用总额为16116万元。

调查同时也透露出,家庭用户网络应用水平依旧不高,尽管大部分城市居民生活已经和互联网紧密联系起来,目前的宽带市场,还缺乏"杀手级"应用。调查显示:居民上网目的首先是浏览新闻,占38.4%;其次是聊天,占22.9%;游戏和下载电影和软件分别占17.4%和16%;网上购物和外汇股票买卖分别占4.8%和3.6%。专家提醒:只有"杀手级"应用的全面出台,才会促进宽带用户数量的实质性提高,推动宽带市场的全面繁荣。

此外,家庭用户对宽带服务满意度仅为及格,速度成为不满意的首选因素。调查显示:北京市家庭对宽带接入服务商的总满意度指数67.88分。满意度最高的服务商依次为:中国移动(71.85分)、中国联通(70.29分)、中国铁通(70分)、网通(67.59分)、长宽(65.71分)、歌华(60分)和蓝波(60分)。

第7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独立工矿区;物业管理;住户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8-0125-02

石油企业由于其生产特性,决定了大多数油田都建设在远离城镇的偏远地区。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一个个具有中国石油企业特色的独立工矿区应运而生。

油田作为一个独立的工矿区,其社区物业管理有别于我国大中城市的专业物业公司。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区居民住户对社区物业管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满足油区居民住户对物业管理的需求,提升社区物业管理水平,本文结合油田社区物业管理的特点和几年来物业管理的实践,就如何提升社区物业管理水平、提高油田物业管理的住户满意度,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资交流。

1 结合油田独立工矿区特点,提升社区物业管理水平

1.1 开展创建示范住宅小区活动,为提高住户满意度奠定基础

开展创建示范住宅小区活动,即以居民住宅小区为单位,按照国家或省(市)有关标准,对住宅小区进行评定、认定达到标准与否的一系列活动。针对油田独立工矿区的特点,可以采取区分不同情况,分步实施的办法:一是统一评分标准,设置不同档次。即在统一按照“国家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标准及评分细则”的基础上,设置了“优秀”、“示范”两个档次,达到“优秀”档次的住宅小区,通过进一步开展创建活动,完善配套设施、整改存在问题、提升管理水平,可以申报(参加)“示范”住宅小区的评定。二是制订创建计划,严格考评验收。各社区的“优秀”、“示范”住宅小区创建计划,是在社区严格按照标准自检自评的基础上建立的,并经过至少两年的创建工作,方可进行达标申报。企业通过考评验收,对达标的住宅小区,分别授予“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或“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称号。三是定期复查,淘汰不达标小区。企业每年应对达标的住宅小区开展一次复查,对物业管理出现重大事故、管理水平下降、居民反映强烈的住宅小区撤销荣誉称号并督促其整改。

1.2 定期开展服务质量监督考核,提高社区物业管理的住户满意度

在开展创建示范住宅小区的同时,对社区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实行按季度监督考核,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一是以住宅小区为单元,实施分类考核、定量评分。对社区管理的若干个住宅小区,分别以住宅小区为单元,按照“安全管理、设施管理、环卫保洁、绿化管理、基础工作”等不同类别的考核内容,分类考核。在分类考核的基础上,实行定量评分,作为该住宅小区服务质量综合满意率。二是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由小区居民住户直接参与服务质量的评价。“调查问卷”由监督考核人员事先准备好,由随机抽出的居民住户按所列考核项目逐项评分,并可以填写住户的意见或建议。“调查问卷”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出住户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而且可以从中了解住户对物业管理工作的期望和要求的变化趋势,有利于社区对物业管理工作做出及时的调整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三是建立考核奖惩机制,促进物业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完善。对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定期考核,起到了树立典型、鞭策后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效果。对考核达不到规定要求、住户投诉问题不能及时整改的社区,严格奖惩兑现,促进社区物业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完善。

2 建立住户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增强住户对物业管理工作的认同感

住户满意度是一个量化的值,是对测评指标统计、分析、计算的结果,其核心是住户对服务质量的反映,即住户对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的认同感。因此,在建立住户满意度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事求是、结合实际的原则。切不可照搬他人的经验,要结合油田各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情况,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居民住户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实事求是的测评指标。要做到测评指标必须能够控制,在某一方面暂时达不到标准或无条件无能力加以改进的,则应暂不设置为测评指标。

(2)测评的服务项目必须是住户认为重要的。这就要求在制定测评指标时,一定要和居民住户结合,广泛听取居民住户的意见,要做到准确把握住户的需求,选择广大居民住户认为最重要的服务项目设置为测评指标。

(3)坚持与时俱进,及时修订完善测评指标。住户满意度会随着人居环境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市场变化、住户群体的差异而变化,因此,要坚持与时俱进,适时修订完善住户满意度测评指标。

住户满意度测评指标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①安全保卫。这是住户首要关心的重点之一,即“安居”才能“乐业”,其指标内容主要包括:住宅小区内的治安管理(包括门卫管理)、治安巡逻、治安防范等方面,确保小区内公共设施和住户财产安全,为住户解除后顾之忧。②环卫绿化。对住宅小区的环境加强管理、对小区内马路、人行道、绿化带和公共场所清扫保洁,并制定保洁标准。对垃圾及时清运,对垃圾房、垃圾桶及卫生用具定期消毒、制止饲养家畜家禽等;按照规划要求搞好绿化美化,加强绿化养护,对绿化带、公共小公园、道路两旁的树木、花草及小景小品等有专人养护管理,制止人为损坏行为。③设施管理。维护规划、设计的严肃性,禁止任何行为的改动房屋结构、破坏外墙面;对小区内道路、管道、电力线路、网络设施、消防设施、居民文体活动设施等公共设施做到及时维修保养,保障住户正常使用;制止车辆乱停乱放,防止车辆被盗和人为损坏。④特约服务。这是为满足住户特殊需要而提供的服务,比如预约定期为住户进行室内保洁、水电线路维修,家电安装及维修等,它不仅为住户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可实现物业管理者与住户感情上的沟通,对住户满意度测评是非常重要的。

3 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为住户提供高品质服务

第8篇

一、引言

利益主体理论最初源于19世纪,当时盛行一种协作或合作的观念,而后利益主体理论被利用到了企业领域。而在当前旅游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旅游业。各地为了发展旅游业,往往采用出让旅游资源经营权的做法吸引投资者,导致旅游项目的治理结构复杂化,部分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旅游业发展利益“非本地化”倾向,从而导致当地居民不满意旅游业发展的收益,进而旅游业的支持度不够,最终影响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内,由于旅游利益分配不均所引起的景区管理方与居民之间的冲突层出不穷,如在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江西婺源,不少景区出现部分村民为争取门票利益而拦阻游客的现象。

本文试图运用利益主体理论, 在项目调研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数理统计等方式,以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二大古村落为例,研究在民间资本投资旅游的过程中,两地旅游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当地居民的参与度、受益度、满意度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区域旅游业发展中提高“利益本地化”程度的相关对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纵观学者们的研究,国外研究者对旅游利益本地化问题关注是继20世70年代至80年代几个热门的研究主题―“社区旅游”、“旅游协作(合作)”等出现后产生的。如国外学者很早就注意到了“飞地旅游”(enclave tourism)现象,认为在发达国家与发展国家之间,存在旅游发展的不公平现象,发达国家主导了发展中国家的旅游投资、消费和收益,旅游发展并没有给当地居民和社区带来应有的收益。国外学者对旅游利益相关者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及分类; 旅游规划、管理与营销中的利益相关者问题; 旅游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利益相关者问题; 社区旅游及其协作中的利益相关者问题。相比较而言,我国对于旅游利益本地化的研究相对落后,直到2000年,张广瑞将世界旅游组织通过的 《全球旅游伦理规范》翻译并引至国内, 国内学者高元衡、朱华、李凡等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乡村旅游地及古村落旅游开发中的利益相关者分类问题。一部分学者研究了古村落利益分配体系,如基于社区参与的古村落型遗产地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为例,但还没有构建出居民参与度、受益度、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而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机制。

三、古村旅游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一)古村落旅游地利益主体及其特殊性

要研究区域旅游“利益本地化”问题,必须明确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利益主体。从利益的受益主体划分,可以分为个体型的主体、集体型的主体。从类别划分,则有更多的类型(图2)。旅游地的利益主体是由旅游地经营企业、当地政府、社区居民以及游客构成。而古村落旅游目的地与一般的旅游目的地有所区别,其旅游资源即为当地居民和村落的整体环境,并且在古村落开发成旅游地之前,村落是居民生活的地方,大多数属于居民的私有财产。如西递,旅游吸引物不仅是古民居,更包含西递村民的生活方式,共同构成了西递特有的珍贵的旅游资源。因此在古村落型旅游地的开发中,居民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其参与度、受益度、满意度将直接影响着旅游地的发展。

(二)西递宏村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从经营管理模式角度,西递、宏村具有不同的模式。西递属于本地资产,本地公司经营(黟县徽黄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模式;宏村属于本地资产、外来公司经营(北京中坤集团)的模式。基于经营管理模式的不同,居民参与旅游业的程度、收益程度和方式,都会有一定的不同。对于研究旅游发展“利益本地化”问题,可以进行很好的比较,具有较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四、调研分析

(一)研究方法

旅游地居民参与度、受益度采用问卷调查法我们于2014年7月15日、7月21日在宏村、西递发放问卷150份,分别回收有效问卷135份、124份,回收率分别为90.0%、82.6% ,此后,我们再次走访了西递、宏村各10户居民,黟县徽黄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中坤集团,进行了大量详实可靠的调查。

(二)研究结果

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参与度、受益度、满意度三个方面的内容,故研究结果也分为这三个部分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参与度、受益度、满意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三者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由本地旅游管理公司(黟县徽黄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管理的西递,其参与度、受益度、满意度要高于由外来旅游管理公司(北京中坤集团)经营的宏村

1、参与度

从表1中数据可以发现,宏村家庭参与旅游相关活动以及参与方式比较集中,主要为1―2人,通过出售旅游商品参与当地旅游;西递则分布比较分散,在旅游公司工作的居民比例高于宏村。宏村居民家庭参与旅游相关活动集中在1―2人,占总村户的85.3%,西递家庭参与旅游相关活动人数相对分散些,其中4人及以上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宏村,占20%;对于居民的参与方式,出售旅游商品是二地的主要参与方式,有94.4%宏村居民依靠出售旅游商品参与,超出西递20%,西递中有占总村户的20%居民在旅游公司工作,这比例明显高于宏村。

在对二地居民的访谈中发现,宏村景区管理公司(北京中坤集团)每年很少甚至没有征求过居民的意见,文件公告也是管理公司决定后再分发到居民家中,居民参与景区决策的比率低。而在西递,居民表示虽然黟县徽黄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没有让每个居民参与决策,但居民会选出代表来表达居民的意见,这也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居民的话语权。

2、受益度

从表2中可以发现,因旅游景区发展,西递居民受益程度整体高于宏村,宏村居民旅游收益占家庭总收入百分比主要集中在50%以下,占55.6%,而在旅游收益占总收益50%至80%的区间内,西递居民明显高于宏村,占26.7%;关于收益来源方面,虽二地收益来源都大部分来源于自主经营,二者相差不大,但西递在企业分红方面占15.3%,高出宏村近5个百分点;宏村居民获取分红次数总体低于西递,其中占61.1%的宏村居民从未参与利益分红,而西递居民中有占53.3%曾经参与利益分红。

3、满意度

从表3中数据分析,西递居民对于当地旅游发展满意度高于宏村,二地居民大都同意旅游发展给当地居民增加了就业机会、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活水平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宏村有约13%的居民表示不同意增加了就业机会,西递这一比率仅为9.67%;旅游发展吸引大量外来投资,致使商业竞争加剧,宏村商业竞争加剧程度高于西递,82.2%的宏村受访者表示加剧了商业竞争,不同意竞争加剧仅占总村户的14.8%,而西递约占47.1%村户同意商业竞争加剧,32.8%的村民不同意竞争加剧,这一结果也与访谈的结果相吻合,西递居民表示在西递景区经营大都是当地的居民。

4、参与度、受益度与满意度影响机制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参与度、受益度、满意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三者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居民参与度的提高,会相应的提高其受益度,使居民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与社会利益;另一方面;受益度的提升也会激发居民参与旅游的热情与信心,从而居民在区域旅游业中的参与度得到提高,反之亦成立。参与度、受益度高,将会提高居民的满意度,从而支持旅游业的发展。

五、对策

(一)鼓励和提高居民参与度,提高利润分成比例

著名旅游社会影响分析专家Murphy指出,公众参与旅游业至少体现在决策过程和旅游开发受益两方面。古村落的发展也是依托当地旅游资源,故旅游经营公司应设立平台,鼓励居民参与。旅游公司在上缴税后,应将一部分利润分给当地的居民。

(二)重用当地旅游人才,给当地的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居民通过出售旅游商品参与旅游,参与方式略显单一,当地旅游经营公司在选拔员工时,应优先考虑当地居民,提高当地居民在旅游公司和景区工作所占比例,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成立一个地方旅游协作机构,起到监督、协调作用

旅游利益主体涉及多个方面,建议在古村落旅游地设立一个地方旅游协作机构,负责组织各利益主体参加会议,就居民关心的重大问题共同进行探讨,保障居民的话语权。

(四)旅游管理公司积极改善当地基础设施与居住环境,提高居民满意度

第9篇

为什么还要广泛征求统计局长的意见?

如何使指标体系既切实符合县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其中核心一环在于数据的收集与统计。而在这一方面,统计局长最具发言权。因此,为了进一步检验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可行性,课题调研组拟定了调查全国各地100位市、县统计局长的计划。

调查是如何进行的?

本次调查始于2009年9月中旬,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科学取样。取样是任何一项调查科学、合理的前提。如何在2000多个县域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县级统计局长进行意见咨询,是这次调查的关键。为了在全面的基础上又具有代表性,课题组按区域分为东部县域、中部县域(为了便于统计,把东北三省各县域列入了这一组)、西部县域三个组,从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00余个县市作为调查样本。

第二阶段,意见征集。调查样本锁定后,课题组成员立即展开了调查活动,通过电子邮件、传真方式向这100余位市、县统计局长发放了问卷,截止11月22日,共有60位统计局长通过接受电话采访、电子邮件和传真回复等方式反馈意见和建议,其中东部地区县市统计局长29位,中部地区18位、西部地区13位。

调查收获了什么?

根据各地县级统计局长反馈的信息和意见,人民论坛课题调研组经过归纳整理、分析研究,既对抽样县域的实际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进一步明确了指标体系完善的相关要点。

经过系统整理、分析,我们把60位统计局长的意见、建议分为三大板块呈现给读者。

第一大板块主要从整体上梳理了受访统计局长对指标体系的评价、权重设置及改进意见等。

第二大板块就统计局长所指出的评价体系在实践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六个难点进行了梳理、分析。

第三大板块主要是摘编部分统计局长的精彩观点。为了兼顾全面性和代表性,我们在东、中、西部各选取一位统计局长,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梳理。

有52位统计局长认为评价体系“科学、合理”,比例为87%

为了了解各地县级统计局长对“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第三稿)”的整体评价,人民论坛课题调研组在意见征集时设置了三个简单的问题,即“您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评价如何”,“您认为该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符合当地实际”以及“您认为该指标体系重点完善的是哪方面”。在调查中,各地县级统计局长结合当地实际各抒己见。

对于“您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评价如何”,有52位统计局长认为评价体系是“科学、合理”的,比例为87%;有7位认为“过于简单”,有1位认为“过于复杂”,没有人选择“不合理”(如图1)。

对于“您认为该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符合当地实际”,60位统计局长一致认为评价体系“基本符合当地实际”,没有人选择“完全符合”(如图2)。

对于“您认为该指标体系重点完善的是哪方面”,多数统计局长认为指标体系应该重点完善的是社会和生态指标,人数分别是39和30,分别占全部人数的65%和50%;有27位认为应该完善文化指标,占总人数的45%;而选择经济、政治和公众满意度的统计局长人数分别占10%、15%和13%(如图3)。这说明,指标体系的六个方面都存在需要完善的问题,只是根据各地实际的不同有所侧重。比如四川平武县因地制宜,确立了“生态立县、水电强县、旅游兴县”战略,抓住了资源和发展重点,所以认为需要完善生态和文化指标,而湖南省一统计局局长则认为,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完善政治指标。

指标和权重设置

一些受访统计局长指出,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引导县域科学发展的关键和核心,而这其中,指标和权重的设置是重中之重。由于各地的县情不同,指标和权重的设置就存在很大的区别。比如,甘肃陇南市统计局王礼局长指出,经济发展指标应该增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两个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应该增加每百户农村居民电话拥有量、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总数、广播电视覆盖率三个指标;文化发展指标应该增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适龄儿童入学率两个指标;生态文明指标应该增加森林覆盖率、城市人口绿地面积、环保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三个指标;公众满意度指标应该增加每万人口平均量这一指标。在权重设置方面具体为:经济发展30%、社会(含文化)发展35%、政治发展10%、生态文明15%、公众满意度10%。四川平武县统计局杨明德局长认为指标体系基本合理,权重设置为:经济发展30%、社会发展23%、文化发展15%、政治发展10%、生态文明12%、公众满意度10%。

陕西户县统计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在生态文明指标中应考虑大气污染考核及耕地、林地占有量考核;在政治发展指标中应考虑主要领导的工作作风及政绩(政治方向)考核。另外在“公众满意度指标”中应突出居民幸福指数考核,突出居民对政府公信力考核,即对政法、公安等生活安全感的考核。而临潼区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认为,指标体系中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村民自治选举投票率”、“工业三废处理率”、“居民对政府治理的满意度”、“当地居民生活的满意度”五个指标的数据难以收集。这两位统计负责人都认为,指标的理解和设置难操作。

而江苏丹阳市统计局杨三秀局长指出,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这一指标涉及面过小,到乡镇即可。在权重设置方面具体为:经济发展40%、社会发展22%、文化发展10%、政治发展6%、生态文明12%、公众满意度10%。

由上可知,在不同的县域,各地统计局根据当地的实际对指标的设置都有不同的看法,这充分说明构建一套普遍适用的评价体系是困难的。因此,在指标的设计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域,设定不同的指标,这样才能凸显地域特色。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在意见征求过程中,各地统计局长指出了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完善的意见。甘肃宕昌县统计局韩利明局长指出,指标体系在西北贫困县的适用性不是很大,比如宕昌县主要抓的是“三农”,立足于农业第一的定位,实施“特色立县”的发展战略,但在指标体系中这一方面不是很突出。另外,生态文明所包括的三个指标在宕昌县很难操作,没办法核算。在电话采访时,韩局长告诉记者,本来要发传真回复,但当地正在停电,所以只好口头表达了。他笑呵呵地说,“你看,对于我们这样的县,用电量是不是也应该作为一个考评指标呢”?

甘肃陇南市统计局王礼局长指出,公众满意度指标设置笼统,评价难以用量化指标反映;社会发展、文化发展指标应该整合,设置考虑“人的全面发展”的指标。

江苏丹阳市统计局杨三秀局长指出,教育的发展不应用“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来评价。丹阳市经济较为发达,多年来对教育投资比较大,教育的现代化已十分到位,现已出现了教育资源过剩的现象,如果再按“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来进行评价,只会造成教育投入的浪费,十分不科学。

湖南省邵阳县统计局一副局长认为,该评价体系过于笼统,没有凸显县域特色。县域情况千差万别,可设立特色百强县。具体指标设置可以考虑特色产业产值这一块。

也有统计局长指出,有些指标“不太好量化,比较主观”;或者“指标设置比较先进,在一些地区比较难以达到”;或者“有的指标没有实际意义,如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建议去掉”;或者“居民对政府的满意度不好衡量,不需要这个指标”等等。

从以上统计局长所提意见可以看出,中国县域东西部发展存在明显的差距。西部县域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不管实施何种发展战略,其目的主要是GDP的增长,因为只有经济发展了,民生才有保证,才有可能促进社会、文化、政治的发展。当然,前提是科学的经济增长,而不是杀鸡取卵式的“GDP崇拜”。这进一步说明,对于经济发展落后的西部县域来说,强调GDP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反观东部县域,如江苏、湖南等地的县域,其发展已经摆脱了经济因素的桎梏,主要谋求的是生态发展、节约发展,即“绿色GDP”。

60位统计局长,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完善评价体系的意见,更重要的是,他们为我们构拟出了一张中国各地县域发展的缩略图,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各地县域发展的特色以及不平衡性,从而为我们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调查后记

婉言谢绝的不少,接受调查的更多

在开始制定这项调查计划的时候,我们是热情高涨的。但在实施调查阶段,虽然许多统计局长给予了配合,但一些受访对象表示接受调查可以,但提出的意见建议最好不要公开见报。还有不少受访对象或者是电话打不通;或者是接收到邮件或传真后便没有了回音;或者是接通电话后表示不方便发表看法。有一位统计局长坦言,2007年国家统计局取消了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三个方面对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进行排名的做法,作为基层统计部门负责人,暂时不便对其他评价体系发表意见。

面对各种困难,课题组锲而不舍。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些受访对象在我们多次主动联系后,不好意思再以其他原因推脱,欣然接受了采访。在有效反馈的60位统计局长中,有的忙于工作,无法书面答复,就亲自打电话提出自己的意见;有的在外出差,接收邮件后,抽空回答问题;有的因为条件限制,无法发送电子邮件,就亲自传真过来……

在调查过程中,有两个特点给课题组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个是不同县域的统计局长对县域科学发展如何评价意见鲜明不同。本次调查对象既有以往的百强县,如江苏、山东、湖南、河北等地的县域,也有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县域,如甘肃、陕西等省市的县域。来自不同县域的统计局长,其对指标体系的看法也有很大的差别,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统计局长大多认为应该淡化经济指标,体现特色。

另一个是受访者大多实话实说,建议中肯。60位统计局长通过接受电话采访、电子邮件和传真回复等方式反馈意见和建议,其中东部地区县市统计局长29位,中部地区18位、西部地区13位。在调查中,针对课题组构建的“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各地统计局长并没有异口同声地说“好听话”,而是实话实说,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指出了评价体系中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