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9:17:3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辩论赛技巧与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辩论赛;高校;学风建设;作用
一、前言
辩论赛是一种考验学生反应能力、思考能力、答辩能力的有益活动,通过辩论赛,学生可以提升自我、增长知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因此,高校通过开展高质量的辩论赛的方式来建立优良的学风着实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二、辩论赛主题
2003年以来,长江大学学生会以“掘英育才,打造长大学子的辩论盛会”为主题,以“发掘优秀辩论精英,培育卓越辩论人才”为理念,十年如一日的开展“清晓杯”辩论赛,取得了丰硕成果。
三、辩论赛主要目的和做法
1、甄辩题,精选辩论话题,引导同学思考
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征集辩题、院系推荐辩题、资深辩论专家命题、各兄弟高校辩论队交流辩题等形式,组建“清晓杯”辩论赛辩题题库,精选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校园话题、当下时事政策、社会热点以及一些经典哲学辩题等等,如第九届“清晓杯”辩论赛的辩题主题即是“大学、实践、社会”,从辩题上吸引同学们对辩题积极思考和讨论,积极参与辩论赛当中,从而更深入的渗透辩论文化。
2、选辩才,笃定辩论精神,明确选拔标准
(一)广泛宣传扬辩论文化。通过活动宣传板、官方网站、新媒体、电子显示屏等平台,弘扬辩论的文化和历史,大力宣传最佳辩手、优秀辩手、口才明星成功事迹,增强长大青年学子的学习意识,在长江大学校园内形成良好的辩论氛围。
(二)严格选拔甄辩论队员。通过设立严格但不刻板的选拔标准,不拘一格降人才。辩论赛要求辩手首先要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其次,要对辩论有高度的热情,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及思辨能力;最后,要有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在完成自己辩位要求之外,配合其他队员顺利完成比赛。
(三)模拟比赛验辩论人才。通过设立常规性友谊赛、交流赛等模拟辩论赛与各院系辩论队的队员之间相互切磋,相互熟悉,互相磨合,在实战中成长,同时也通过实战演练,检验所选的辩论人才,根据比赛情况适当调整选拔标准和培养方案。
3、练辩能,夯实辩论才能,树立言行榜样
(一)强化辩手个人能力水平,了解辩论相关知识
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浏览网络资料,请教资深前辈等方法,学习和继承传统与现代辩论文化,博采众家之长,提升个人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二)深入院系队伍整体素质,落实辩手培训措施
(1)文化素养培训:由指导老师选定古诗词,辩论队成员诵读,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2)思辩能力培训:辩论队成员可选即兴话题辩论,或对某一现象进行分析,以提高思辩能力。
(3)辩论技巧培训:观看往届比赛精彩视频,分析选手台风、辩风及辩论技巧,同时请专业指导老师进行专项培训。
(4)实战能力培训:不定期举行模拟赛,提高实战能力,并请专业评委点评,总结分析实战中出现的问题。
4、践辩神,深化辩论精神,展现语言魅力
(一)组建长江大学辩论队,完善辩手管理系统的组织建设。通过“清晓杯”辩论赛以及各院系辩论赛系列活动,以个人报名、院系推荐、公开选拔的方式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优秀辩论人才,组建长江大学辩论队。配合学校育人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辩手培训和管理体系,致力于实现辩论队组织结构梯队化、选拔模式制度化、培训机制科学化。不断完善鼓励制度,加强组织纪律建设。
(二)以辩论赛为契机,加强校、院间交流。组织辩手积极研究辩论技巧、探讨辩论发展、推广辩论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各大辩论赛事,通过辩论与各地高校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将展示大学生精神风貌和探寻辩论艺术发展规律相结合。
(三)整合全校资源,搭建辩手成长成才的广阔平台。在全校各项辩论赛事中,为“清晓杯”辩论赛中产生的优秀辩手、最佳辩手、优秀主席提供机会,如指导“星火杯”新生辩论赛,对所有的参赛选手、主席、计时员、监时员进行一轮系统的培训,详细讲解辩论赛的赛制、规则、参赛技巧以及注意事项等。以友谊赛的形式积极的与院系进行交流,让其在发扬辩论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展现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真正的实现成长成才。
四、辩论赛对高校学风建设的作用
1、扩大了辩论的校园影响,引导了同学思考与学习
伴随着“清晓杯”辩论赛的成功举办,长大学子的辩论热情在校园内明显高涨。从各院系辩论赛的开展,到“清晓杯”小组赛、半决赛的激烈角逐,再到总决赛比赛现场的座无虚席,观众在比赛过程中不仅全程参与,而且对辩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多数观众对于贴近大学生活、深入社会热点的辩题比较感兴趣,部分同学建议辩论应该让经典更经典,辩题的选择应该走高雅文艺路线。与此同时,同学们对于辩题的分析更加透彻,对大学生活、教育科学、社会热点的思考更加深入。辩论赛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2、提高了同学的思辨能力,涌现了一批校园明星
通过“掘英育才”系列辩论活动的开展,长大学子中涌现了一批校园明星。2012年,长江大学代表队赴许昌大学参加“三国杯”电视辩论赛,摘得冠军,杜森林荣获全场最佳辩手;首届长江大学辩论队队员、经济学院代表队最佳辩手李晓宇率队蝉联“清晓杯”辩论赛三连冠,并在第七届“万人创百星”活动中荣获“口才明星”称号;优秀辩手李欣、万楷荣获“学干明星”称号,杨丹、张程荣获“口才明星”称号,颜娇、王格格、韩等多位同学也在其他领域分获校园明星称号。经过了“清晓杯”辩论赛的培养与锻炼,这些同学的思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不仅拥有了伶牙俐齿,而且拥有了开阔的思维与视野。因而这些同学在其他领域也能够脱颖而出,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同学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充分发挥了榜样的力量。
3、升华了校园的文化品味,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十年来,“清晓杯”辩论赛不断完善 “发掘优秀辩论精英,培育卓越辩论人才”的理念,开展了“甄辩题、选辩才,练辩能,践辩神”的系列活动,将辩论队的建设细化为“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实战演练”三个部分,做到对辩论队员“文化素养、思辩能力、辩论技巧、实战能力”四级培训,将辩论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培养了同学们勤学善思、能言善辩的能力,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关键词:辩论 辩论赛 思维能力
20世纪90年代,国际大专辩论赛"风风火火闯九州",荣登"大堂"。街头巷尾人们议论不断。在这之后,又连续进行了多届的比赛。全国范围内各类学校都相继开展了这项活动,一时间,辩论赛已经成为电视媒体中的重要栏目,相当多的大中小学也开展了类似的活动。让辩论赛走进教学课堂,在学习驳论文时通过辩、论、评的方式真正实现师生互动,这一想法在本学期04级安保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实践。
把辩论赛引进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所尝试进行的教学实验。初次尝试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后来,经过不懈的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摸索创新,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和思考。现试着阐述如下:
一、对辩论赛的认识
思维是智慧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
辩论赛作为语言文字的一种实用样式,有它的永久魅力,辩论赛不仅仅是诡辩(在自由辩论中主要利用这一形式),它更主要的是让参加者和观众都对辩论主题讨论深化(不论是正方还是反方),丰富人们的思考内容、思考方式,从而强化人们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辩论中,参与者和观众必须多方面调动知识积累,深层次地挖掘辩论主题的内涵,不断地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探讨。实际上,辩论者和观众已经不仅是锻炼运用语言文字能力,更主要的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把哲学、政治、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准确表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我们可以说,辩论赛对我们的学习进行了一次综合的检验,促进了我们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辩论的本质源于博学、智慧、涵养、推理与口才。从论文答辩、法庭辩护到走东串西、讨价还价,"辩而论之",既是人们的言语表达的一种本能,又是客观现实的一种需要。细而话之,有如下几点:
(一)培养、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为在辩论赛中必须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宽。同时辩论赛的过程(特别是自由辩论)更加突出的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逻辑能力等)、艺术鉴赏能力、是非判断能力等。学校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的类似上述锻炼的机会应该说是非常可怜的。学生经过了这样的锻炼之后,最直接的当然是对于学习的方法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以及对于综合素质能力继续提高的渴望。辩论赛必须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述观点、论证观点。所以,辩论中语言文字的推敲、文章的有机组织,必定是演讲能力、作文能力的全方位实战训练,特别是在辩论的知识准备阶段必须进行全面、大量的阅读,把学生的阅读能力推进到一个新的深度和广度。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学生在短兵相接的辩论赛中,表现出机敏的智慧、快捷的思维、沉着的应变态度和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大大超出本人的想象,这点也是教师在付出了艰辛和努力之后,颇感欣慰的。
(二)落实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辩论赛的整个过程中,老师的作用确确实实只能是指导者(因为你可以替代学生进行一些知识准备,但是不可能替代学生出场辩论),学生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有指导学生学会记忆、理解并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地成为知识的主人。希望辩论赛能够成为学校教学的有机补充,更希望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好的形式,来拓展学科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对辩论赛的准备
(一) 辩论知识培训准备
1、明确"辩论"概念
参赛队员在赛前对"辩论赛"的性质和特点要有所认识。辩论赛是作为比赛项目来进行的,这种辩论往往不问辩论者本人的立场和主张,比赛双方都预备试图把对方四只"迷途的羔羊"引领回真理的殿堂,双方以驳倒对方、争取评委的裁决和听众的反响来击败对方。因此,辩论比赛有以下三个特点:
(1)、辩论的题目、辩论的程序、发言的时间等,都是由辩论赛的组织者所决定,参赛者必须按规定进行辩论,不能随意改变。
(2)、比赛胜负标准包括立论、材料、辞令、风度以及应变技巧等综合因素、胜负由评委根据标准及主观印象进行裁定。
(3)、辩论时只能针对对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攻击,而不能涉及对方的立场和人品。
初赛者了解了辩论赛的这些性质和特点,就不会在比赛中,在思想和方法上与日常争辩相混淆。
2、介绍"辩论"技巧
在论辩赛中,被动是赛场上常见的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地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下面,本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介绍几种反客为主的辩论技巧,这也是教师在辩手上场之前必须指导给学生的。
(1) 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
例:
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
(热烈掌声)
(2) 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己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例如,在"知难行易"的论辩中曾出现过如下一例:
反方:古人说"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
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反方的例证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正方敏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使对方提出关于"孙大圣"的引证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
比如,在关于"治愚比治贫更重要"的论辩中,正方有这样一段陈词:"对方辩友以迫切性来衡量重要性,那我
倒要告诉您,我现在肚子饿得很,十万火急地需要食物来充饥,但我还是要辩下去,因为我意识到论辩比充饥更重要。"话音一落,掌声四起。这时反方从容辩道:"对方辩友,我认为'有饭不吃'和'无饭可吃'是两码事。"反方的答辩激起了更热烈的掌声。正方以"有饭不吃"来论证贫困不足以畏惧和治愚的相对重要性,反方立即从己方观点中归纳出"无饭可吃"的旨要,鲜明地比较出了两者本质上的天差地别,有效地扼制了对方偷换概念的倾向。
(3) 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例如,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的论辩中:
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辨友,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了资源,节省了人力、财力,这究竟有什么不应该?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见,搬家姑且可以考虑,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
神话故事都是夸大其事以显其理的,其精要不在本身而在寓意,因而正方绝对不能让反方迂旋于就事论事之上,否则,反方符合现代价值取向的"方法论"必占上手。从上面的辩词来看,反方的就事论事,理据充分,根基扎实,正方先顺势肯定"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既而加入"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这一条件,自然而然地导出"家又怎么搬"的诘问,最后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后搬家"的结论。如此一系列理论环环相扣,节节贯穿,以势不可当的攻击力把对方的就事论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谓精彩绝伦!
(4) 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例如,在"思想道德应该适应(超越)市场经济"的论辩中,有如下一轮交锋:
反方:我问雷锋精神到底是无私奉献精神还是等价交换精神?
正方:对方辨友这里错误地理解了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就是说,所有的交换都要等价,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换,雷锋还没有想到交换,当然雷锋精神谈不上等价了。(全场掌声)反方:那我还要请问对方辩友,我们的思想道德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是求利的精神?
正方:为人民服务难道不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吗?(掌声) 第一回合中,反方有"请君人瓮"之意,有备而来。显然,如果以定势思维被动答问,就难以处理反方预设的"二难":选择前者,则刚好证明了反方"思想道德应该超越市场经济"的观点;选择后者,则有背事实,更是谬之千里。但是,正方辩手却跳出了反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设定,反过来单刀直人,从两个预设选项抽出"等价交换",以倒树寻根之势彻彻底底地推翻了它作为预设选项的正确性,语气从容,语锋犀利,其应变之灵活、技法之高明,令人叹为观止! 辩论的技巧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详细介绍。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二) 辩题的设计确立准备
辩题的设计与选取是辩论课型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一场辩论赛的成败。选择辩题时要思而再思、细而又细、慎而又慎。一般要把握以下几点: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辩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选择富有新意的、学生感兴趣的辩题,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辩论的信心。
2、选择中性的辩题。就辩题的内容而言,要使学生双方在辩论赛中辩得起来、辩得下去、辩得公平,尽可能选择没有定向性的辩题。例如这次本校的比赛,班内的选拔赛用的是"内涵美比外形美更重要和外形美比内涵美更重要"这个辩题,两个班级的决赛用的是"青年男女之间有没有纯粹的友谊"这个辩题。这样,双方辩手不仅有可辩之处,而且辩得轰轰烈烈,精彩纷呈。更重要的是在辩论过程中也接受了一次思想教育的洗礼。
3、难度不宜过大。对职高生来说,难度过大的辩题,他们辨不起来。从尝试的几节课的情况进行比较:发现还是第一次班内选拔赛"内涵美比外形美更重要和外形美比内涵美更重要"这一场更具有可辩性。学生反应敏捷,表现机智,对答如流。而后面这一场"青年男女之间有没有纯粹的友谊"要考虑到多个角度,才能进行深入地论证,对职高生来讲,难度明显较大。因此,辩题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取难度适中的辩题。
转贴于 (三)辩题立论准备
辩题被明确无误地确认后,正反双方以抽签决定各自立场,然后就可以根据辩题,共同商量,研究确立一个最有利于本方论证的具体的总论点。所谓最有利于本方,就是指该总论点不仅观点正确,旗帜鲜明,而且可以在这一主导思维下攻守自如。能不能确立这样一个总论点是一次辩论赛准备的成败关键。为了要确立这样一个总论点,队员们须共同合作完成以下工作:
首先,要对辩题进行严格的审题。
对辩题进行严格的审题,也就是要对辩题字面上的每个词或词组逐个进行概念分析,即通常所说的"破题"。这种分析要同时站在双方的立场审视,不能一厢情愿。尤其是要分析出哪些词或词组对对方立论具有潜在的有利因素,可能成为双方首先争论的焦点,因为一般的辩论赛双方都会抓住辩题中的某个词项解释入手开始辩论,有时会出现整个辩论赛始终围绕这种解释来进行。因此,尽量设法站在一定理论高度,对辩题作出有利于本方观点的界定,以获得大多数听众的认可,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下面以本次校内举办的这一次辩论赛的辩题为例,试分析双方立论时须守主的总论点:本次辩论的辩题是"青年男女之间有没有纯粹的友谊"。正方的观点是"青年男女之间有纯粹的友谊",反方的观点是"青年男女之间没有纯粹的友谊"。我个人认为正方的辩论相对要难,所以正方在辩论时可把"纯粹"一词的概念解释"大"化,"纯粹"一词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有3种解释,分别为:朴实、纯而不杂和全然。青年男女之间有没有朴实的友谊呢?当然有。同时淡化"友谊"的概念,"友谊"在《辞海》里指兄弟之情、能互相帮助的情谊,并且还可抓住人的社会属性来进行论证。而反方则可以简单地抓住"纯粹"一词就是指"纯而不杂",从人的自然属性角度论证"青年男女之间没有纯粹的友谊"
其次,尽量选择逻辑性强、不易受攻击的立场。
要做到这一点,主要方法是"高立论"。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都和对方纠缠不休往往会丧失本方的优势,到最后仍是"一笔糊涂帐"。不如干脆对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众所周知的观点予以承认,接着立即指出:这些仅仅是问题中一个方面,但我们应该讨论的是更重要的东西,把争论上升到更高层次,使对方精心准备的材料无从发挥,在我方熟悉的阵地上与其交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应当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就要求教练和队员们对辩题仔细揣摩和思索,努力使自己的立场既无懈可击、固若金汤,又新意迭出,令对方猝不及防,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再次以本次校内举办的这一次辩论赛的辩题为例,正方要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必须从社会存在的角度承认青年男女之间的友谊有的是会转化成爱情,然后高屋建瓴地强调:但有的友谊却实实在在只是纯粹的友谊。
最后,不应把立论准备看作是一个孤立的静止准备阶段。
在辩论赛的整个过程中,都应随时审视先前的审题总论点及战略战术设计有无不当之处,以便及时修正。在立论准备停当后,各辩手便可分头撰写自己分工的辩词。辩词撰写好后,也不是就"万事大吉"了,仍应根据场上具体情况,及时做出适当修改。
三、辩论的程序安排
(一) 主席发言
开篇由主席介绍本次比赛的辩题、参赛队伍、参赛辩手、评委、点评嘉宾等等。参赛辩手一一作自我风采展示。
(二)陈词阶段,顺序和时间依次为:
正方一辩 3分钟
反方一辩 3分钟
正方二辩 3分钟
反方二辩 3分钟
正方三辩 3分钟
反方三辩 3分钟
一般的比赛都已这样的程序和时间进行,但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做适当调整,"因地制宜"。本人就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了时间,一辩后的两名辩手分别用时2分钟。发言和辩论要严格控制好时间,在赛前准备时就应严格按照时限规定准备辩词,在比赛中,主持人宣布"现在由
×辩作开场陈词,时间为×分钟"才能开始发言,当主持人提醒时间已到时,应立即停止发言,并说"谢谢"然后坐下。
(三) 双方盘问阶段
这一阶段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删减,以本校的这一次比赛为例,有增加这一环节的必要,因为学生相互合作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但是因为是初次尝试,细节上的考虑不周全,如盘问中要求提问学生如不满意辩手的回答,辩手必须继续作答,若提问学生有意作难则将使得辩手完全被动,甚至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这一环节的游戏规则尚待进一步完善。
(四)自由辩论阶段
自由辩论阶段一般设时8分钟(也可适当改动),双方轮流发言。自由辩论环节要注意以下规则:
1、 辩论必须交替进行。当自由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任一辩手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的任一辩手应立刻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至双方时间用完为止。
2、 自由辩论要求简洁明了地加强本方观点,机智有力地反驳对方的论点,不能流于空间无物的攻击,有意回避对方的质询及发生观点、语言的混乱。
(五)总结陈词阶段
辩手总结陈词一般用时共8分钟,时间也可根据实际调整,从反方先开始,反方四辩总结 4分钟,然后正方四辩总结 4分钟。
不过课堂辩论赛的总结陈词与一般辩论赛略有不同,它除了由正反方各自进行本方的总结外,还有作为主席或点评嘉宾的教师所担任的全局性的总结陈词,它既不代表一方的观点,也不单是分析赛情、点评赛况,而应该代表一节课的小结。因此,它在课堂辩赛中起着导向作用。
四、辩论评分标准
1、辩论技巧(25分):辩手是否言语流畅、立场明确,能否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理解、认识辩题,叙述是否有层次性、条理性,论证是否具有说服力。
2、内容资料(15分):论据是否充分、合理、恰当、有力、引述资料是否正确、翔实。
3、自由辩论(25分):能否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主动、准确、及时、机智地反驳对方的观点,思路清晰、立场
坚定、逻辑正确、应对灵活。
4、整体配合(20分):是否有团队精神,能否相互支持,论辩衔接是否流畅,论点结构是否完整,是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5、表情风度(15分):辩手参加比赛举止端庄,即使在辩论中针锋相对,也应做到 态度温和,彬彬有礼,以理服人而不要以势压人。表情、手势是否恰当、自然、大方,不强词夺理,尊重对方,尊重评委和观众,富有幽默感。
六、辩论的意义
辩论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进步、拓展和迁移。因为辩论过程包括辩题类型分析、辩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证词等与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密切相关的思维活动。对中学生辩论而言,学生们要考虑证据是否清楚、真实、是否足以证实;是否为评委所接受、理解;是否充实新颖等。这恰恰是对辩手的批判性思维提出了严重挑战。辩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辩手辩论要辩出风采,往往还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去搜集和占用新材料、采用新途径和新方法、发现新问题和新视角,在表达方式上运用新策略和新词汇,从而使立论有新意、论辩有新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辩手和队友们善于自由联想、横向过渡、跨越移植、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断超越,注重在辩论中创新。
辩论有助于培养和提高辨证思维能力。辩论是一种"去粗去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更需要系统的辨证思考,只有借助辨证思维,才能对辩题作出全面的深刻的透视,才能准确地把握争议点、切入点和立足点。只有依靠辨证思维,才可能避免辩论过程中出现的偏激、狭窄和空泛等缺点,使辩论有利于本方,使思维得到升华。此外,还有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等综合能力的增长。
综上所述,把辩论赛引进课堂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能给学生以施展才能的机会。对于辩手来说,受益匪浅;对于学生听众,新颖的课型使他们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引起共鸣与思考,有的甚至跃跃欲试,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增强了班级荣誉感、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总而言之,"把辩论赛引进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对于培养21世纪的全方位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因为本人尚处于初浅的尝试阶段,在整个辩论赛的指导工作中,还有很多的不足、缺点、漏洞,尚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一、选择好辩论的题目
如何选择辩题不仅关系到辩论赛的精彩与否,还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而且课堂辩论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因此辩题的选择尤为重要,设计难度也比较大。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如何确定辩论题目。
1.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堂历史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应当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辩题内容,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设计好辩题,让辩题赛成为一节课的精彩和,应该是最佳选择。比如以的成败为正反辩题,不但突出了课文重点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突破难点,使其对的成败认识更加深刻。
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新课程强调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倡导开放意识,因此,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辩题能引起学生共鸣,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比如在学到高新技术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涉及网络发展的内容时,可以设计“电脑网络的利与弊”的辩论题,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对学生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引发学生在课后的思考。辩题如果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价值观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也是很好的选择。
3.总结比较性质的选题
在进行阶段性学习以后,对于知识进行复习回顾,从总体上把握了历史阶段性特征,也可以设计辩论题目。比如,在“必修一”政治模块“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单元的教学复习中,教师可以设计比较辩题——中国君主专制与雅典民主制度孰优孰劣,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巩固知识。
4.辩题难度应适中
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政治经验有限,尤其是理论素养较低,所以辩题的难度很重要,既不应过于肤浅又不能学术性太强。从已有的经验来看,对于有一定理论高度的辩题,鉴于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有限,学生的反应不太理想。因此,辩题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其难度应当适中。
二、如何实施好历史课堂辩论
1.要安排好辩论时间
教师可以根据课时安排适当的时间,一般来说应该在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之后,在学生大体掌握知识线索的基础上进行。辩论赛的时间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一般应掌握在10—15分钟,不必过长,其中包含教师总结陈词的3—5分钟。
2.选择好学生评委
一般课可请学生做评委,学生评委应有一定代表性,比较公正客观。
3.主持人的选择
教师可以作为主持人,灵活处理辩赛中间出现的情况。比如出现冷场时,教师可及时把问题抛给观众学生回答,扩大辩论赛的参与面,调节课堂气氛。再如辩论赛中出现了人身攻击或其他状况,教师可及时制止,以保证辩论赛的顺利进行。
4.总结陈词
辩论赛结束前,除了由正反两方各自进行总结陈词外,更重要的是由教师作全局性的总结陈词,这也是一节课的小结,应该起到画龙点睛之效。一节课堂辩论课是否精彩,除了正反两方的辩论出彩外,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总结陈词是否精辟。
5.引导和评价
要组织好一堂精彩的课堂辩论,教师的主导作用举足轻重。在学生辩论之前要加强指导,规范学生的辩论方法和手段,防止学生在辩论中进行人身攻击和纯粹的狡辩。辩论赛结束以后,应该首先请正、反双方的辩手代表分别谈谈辩论中的得与失。然后,作为主持人的教师要对整场辩论赛进行客观公正的点评。点评内容一般包括正反两方的审题立场、论据、推理、辩驳技巧和仪态等方面。教师点评应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对辩论中的精彩之处更要特别加以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对于辩论中出现的明显史实错误、逻辑错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也要一一指明,防止学生片面看待问题,教育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只有这样,辩论赛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培养辩论能力
1.打好辩论的历史知识基础
要组织好课堂辩论,工夫就要下在平时。先要做好辩论知识的准备。一场成功的辩论赛,首先基于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储备。没有基础就谈不到能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功底,建立清晰的学科知识体系,并且要学会灵活运用,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没有平时的历史知识积累,很难想象学生会在辩论赛上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只有平时注重了训练和积累,才可以为精彩的辩论赛打下良好的基础。
辩题选好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寻找一切可以查找资料的渠道和资源,如图书馆、教科书、网络、社会调查甚至生活中的实物等,为了证明一个论点,必须运用古今中外的史实、实例进行论证,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收集辨别信息,也能够增长见识、强化记忆、拓宽知识面。
2.培养辩论能力
辩论赛需要选手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辩论赛中辩手的辩论要出彩,往往还需要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搜集、占有新材料,采用新途径和新方法,发现新问题和新视角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平时的历史课堂上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的利与弊、雅典民主制度的积极性与局限性、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优与劣等等,历史学科中这样的问题不胜枚举,教师要突破教材的束缚,让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勇气。辩论赛还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等等。总之,辩论赛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培养。
【参考文献】
[1]袁兆桐主编的《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 教育科学出版社
[2]蒋燕红《浅谈历史情景剧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考试周刊2009
[3]高敏《中学历史情境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辩论赛策划书一】
一、活动背景:
我系具有浓厚的思辩特色,在这份浓厚历史底蕴上,我们系更是屡获佳绩,屡得殊荣的剑锋。几年来我们政法系在教师职业技能赛的辩论赛中战果都是极其辉煌的。本次辩论赛力求携上胜之余威以弘扬我系辩论文化艺术,丰富我系同学校园文化生活。
二、活动地点:博西五、六楼教室(具体地点安排将另行通知)
三、活动时间:xx年5月3日
四、主办单位:政法系团委
承办单位:政法系法律协会、学生会学习部
五、报名截止日期:4月日上午9:3活动室
六、活动流程:(具体事项如有改动将另行通知)
(一)辩论资格赛:4月3日下午:3
在资格赛中获胜的辩论队于隔天抽取复赛辩题
(二)复赛:4月3日下午:3
在复赛中获胜的辩论队于隔天抽取半决赛赛辩题
(三)半决赛:5月3日晚上7:
在半决赛中获胜的辩论队于隔天抽取决赛辩题
(四)决赛:5月8日下午3:
七、活动宣传:
1、及时做好本次辩论赛的工作总结,为今后举办类似的活动积累经验。
2、由记者团宣传部制作宣传海报,展板。
3、把相关文件通知分发至5、6级各班。
4、由宣传部、网络部将每一轮的比赛结果及时公布。
5、由网络部在系网站予以宣传。
八、参赛对象:
6、7级各班各派一支队伍(4人)参加本次辩论赛,法律协会与学习部各派一支队伍(4人),共3支队伍参加本次辩论赛。
九、奖项设置:
冠军队
亚军队
季军队
除此之外,本次辩论赛还将设置优秀奖若干队。
十、比赛规则(见附件)
十一、注意事项:
1、请5、6级各班班长务必把本班的报名表(附后)于月日之前交到法律协会或学习部。
2、辩论赛每一轮的具体时间、地点安排如若有改将另行通知。
十二、经费预算:
1、评审的饮用水及打分笔
2、证书及奖品
现在全中国大学几乎都开设了法律专业,优秀学生的涌现也是层出不穷,为了更好的将我们学校的专业培养好,让他们在参加工作后不至于在工作竞争中失败,举办这样的辩论大赛时非常必要的,希望大家积极参加!
【辩论赛策划书二】
为协会成员提供一个交流和锻炼的平台,为展示新一代大学生特别是我们营销协会成员的蓬勃朝气和勇于展现自我的能力,丰富社团文化生活,活跃社团气氛,开拓营销思想。培养发掘辩论人才,本着公平竞争,力争第一的精神,以关注社会热点,要求进步,锻炼口才,发展自我为宗旨,传播科学精神,展现学子风范。
一、辩手组成
:营销协会新一届成员
二、参加人员
:营销协会全体成员
三、活动时间
:2014年11月22日至12月15日
四、活动地点:(待定)
五、辩论主题:
全才更适应社会竞争,专才更适应社会竞争
六、赛前准备工作:
1、确定参赛队伍和成员(组织策划部)
2、申请活动地点 (办公室)
3、广播宣传和宣传单张贴(宣传部)
4、协会网站宣传(网络调研部)。
5、邀请嘉宾杨婷当评委并点评、 Q群宣传(外联部)
6、制定并打印评分表2份(一张两份)(宣传部)
7、制作并打印会长的台词(副会长)
8、准备奖状(5张)和碳笔(2支)(文体部)
9、制作并准备红牌、黄牌一个
1、准备相机
11、准备三个电子表
12、具体人员安排:
主席:王凡
评委:
记时员:
接待员:
摄相: 查伟
分数统计:胡阿珊
辩论赛记录: 刘芮
维持秩序:
颁奖人员:
赛后清理场地:
七、辩论赛程序
1、开场白
(1)主席宣布比赛正式开始,并介绍评委
(2)主席请参赛双方入常并介绍参赛队及其所持立场
(3)主席宣读比赛规则(比赛由陈词、质询、自由辩论、观众提问、总结陈词五个阶段组成)
7 、主席宣布比赛两方团体分数和各辩手分数,同时分数统计员根据分数填写好奖状得主
8、 颁奖并照相留念
9、主席宣布辩论赛圆满结束
八、辩论程序
1、立论(6分钟)
正反双方一辩依次进行
A、正方一辩发言(3分钟)
B、反方一辩发言(3分钟)
2、攻辩
A、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秒)
B、反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秒)
C、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秒)
D、反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秒)
E、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1分钟)
F、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1分钟)
3、自由辩论(12分钟)
4、总结陈词(6分钟)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九、辩论细节
1、时间提示
(1)自由辩论阶段,每方使用时间剩余3秒时,记时员举红牌提醒;用时满时,举黄牌终止发言。
(2)举黄牌终止发言时候,发言辩手必须停止发言,否则作违规处理。
2、陈词
提倡即兴陈词,引经据典恰当
3、开篇立论
立论要求逻辑清晰,言简意赅
4、攻辩
(1)攻辩由正方二辩开始,正反方交替进行
(2)正反方二、三辩参加攻辩,正反方一辩作攻辩小结。辩方由攻方任意指定,不受次数限制。攻辩双方必须单独完成辩论,不得中途更替。
(3)攻辩双方必须正面回答对方问题,提问和回答都要简洁明确。重复提问和回避问题均要被叩分。不能以提问方式任意破坏对方答辩的完整性,不能以长时间答辩阻止对方提问(每次提问只限一个问题)切忌答非所问或不知所云。主持人有权终止一方过长的提问或答辩。
(4)正反方选手站立完成攻辩阶段。攻方落座视为完成本方攻辩,双方选手在限制时间内陈词。
(5)双方提问问题时,被问一方必须回答,不得回避,也不得反问。
(6)每一攻辩阶段为1分3秒,攻方每次提问不得超过1秒,每个问题回答不超过1分钟,用时满时,终止发言。
(7)四人攻辩阶段完毕,先由正方一辩再由反方一辩为本队作攻辩小结,限时1分钟。正方双方的攻辩小结要针对攻辩阶段的涉及内容,严禁脱离比赛实际状况的背稿。
5、自由辩论
(1)自由辩论发言必须在两队之间交替进行,首先由正反方一名队员发言,然后由反方一名队员发言,双方轮流,直到时间用完为止;
(2)一方发言结束落座后,另一方开始发言
(3)在总时间内,各队队员的发言次序,次数和用时不误
(4)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对重要问题回避交锋两次以上的一方扣分,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仍然纠缠不放的,适当扣分
6、结辩
各方四辩应针对辩论会整体态势进行总结陈词;脱离实际,背诵事先准备的稿件,适当扣分
7、辩论中各方不得宣读事先准备的稿件否则适当扣分,但可以出示所引用的书籍或报刊的摘要等资料。
8、比赛进行中,辩手不得离开座位,不得打扰对方或本方其他辩手发言
十、评判
1、评委、嘉宾组成(待定)
2、评判标准依据
(1)团体部分(满分1)
辩论技巧:辩手语言的流畅程度,反驳、分析和应变能力及论点的说服力和逻辑性(3)
内容:论据内容是否充实,引用资料是否恰当(1)
风度和幽默感:各队在自由辩论中的表现(3)
整体合作:全队论点结构的完整性,队员之间的默契和配合(2)
(2)个人部分(满分1)
A、论
陈词是否合适,说理是否透彻,逻辑性是否强,引用实例是否恰当(5)
B、辩
提问是否合适,回答是否中肯,反驳是否有力、有理,反应是否机敏,用语是否得体(5)
一、有效发掘文章情感刺激点
“文章无处不动情”,文学类作品总是把人物、事件、思想有机地糅和在一起,常常以动人的形象、生动的情节、强烈的抒彩熏陶感染读者。因此语文教学应从“情”入手,把握住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情感,引导学生去体验,唤起情感的共鸣。如《故乡》一文,闰土二十年后和“我”见面时倾吐衷肠的一段,如果只停留在外貌、对话和动作描写分析上,学生得到的只是个麻木者的形象。这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少年闰土原是怎样?如今为何变成“仿佛石像一般”?为何“只是觉苦,却又形容不出”?先是摇头,继而沉默,默默地吸烟又是为了什么? 一连串的问题,可使学生通过讨论,深有感触地认识到闰土此时无限哀愁和无限悲痛的心情,进而联想到二十年代中国农民的悲剧。这时,作者的感情与教者、学者的感情交融在一起,使学生从文章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跳动,以至于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引起感情共鸣。
二、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演示情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传授阅读知识、训练阅读技能、培养阅读情感的过程。学生通过亲身经历阅读材料所传达的情境,能加速这一学习过程的完成。那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借助多媒体演示教学情境,强化感知内容,用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引导学生由感知过渡到表象,再由表象过渡到抽象中。从而引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其观察力与思辨力,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利用信息技术演示教学情境,不但丰富了阅读教材的审美空间,营造了可感可知的学习情境,还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产生强烈的共鸣,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演示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把知识的学习当作自己的一种需要,并产生解决的欲望,进而主动地去探究和发现答案。
三、有效地开展综合活动课
为发挥课堂阅读的综合效应,可以结合学校活动,如“校园文化节”、“演讲比赛”、“青少年读书读报活动”、“语文游艺会”等,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例如,我在教授完《送东阳马生序》后,我安排了一场辩论赛,双方的辩题分别是:正方——顺境更易成才;反方——逆境更易成才。从搜集资料、确定辩手到熟悉辩论赛规程、辩论技巧的指导,我全程辅导。辩论赛严格按照正式的规程来,选出了辩论赛主席和主席团成员。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辩手们查阅了大量资料,进行了多次探讨,并且写出了精彩的辩词。辩论的阶段出现在自由辩论阶段,反方二辩激情而理性的反驳让正方哑然,也赢得了同学精彩的掌声。活动结束之后,无论是参加辩论的同学还是“亲友团”的同学都感觉到收获很大——知识面得到拓展,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强化。更重要的是,自由辩论阶段二辩的出色发挥让大家意识到了日常积累和读书的重要性,又掀起了一股读书的热潮。
四、有效地展开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的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在对话过程中的交接、冲突、介入与融合。讨论能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活跃课堂气氛,使结论更正确、更全面,知识学得更巩固,而且更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许多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精神意蕴带有不确定性,观念不同、角度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看法,可以由此引出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如学习《羚羊木雕》,围绕“我不征求父母的意见擅自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好朋友”和“父母不理会我的感受逼我要回羚羊木雕”是对是非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增进了学生对待有争议问题的理解。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作为“导演”,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学生 沟通能力 培养体系
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在积极避免医患纠纷的同时,还能改善医患关系,进一步推动医疗质量的提高。在传统的医学教育中,学校以及教学医院重视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的培训,而轻人文知识、沟通技巧的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目前的医疗环境。而国内的高校近几年在医学教育中关于如何建立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逐渐受到青睐,但仍处于探索阶段。现将我校临床专业2005级160名医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学习,课外讨论、临床实习等情况探讨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组160例医学生均为我校临床专业2005级学生。
1.2方法
1.2.1课程设置
在理论学习阶段,课程设置采用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模式。必修课程除医学基础和临床专业知识外,还设置了哲学、医学伦理学、思想道德修养等人文社科类课程,选修课程包含大学语文、成功学、医患交流学、医学生口才、幽默口才等对沟通能力有直接帮助的课程。让学生在掌握医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懂得如何与人交流、沟通,如何准确获取谈话对方的信息,且以最有效的方式传递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1.2.2理论知识学习阶段
本组医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医患沟通案例分析、以及小组讨论几个部分。在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以及小组讨论中,鼓励学生勤奋思考、广泛搜集、大胆提问,并由有经验的老师予以指导、解答,包括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处理意见以及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等方面的指导与评价,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实际人际关系的水平。此外,学校提倡学生积极通过社团――演讲与辩论协会等学生组织举办普通话、沟通能力、人际交往礼仪等讲座,组织辩论赛、演讲赛、青年交流沙龙等形式加强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临床实习阶段
在最后一学年的临床实习阶段,在几个主要附院广泛实行带教导师制,要求导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临床专业技能培训,更要对学生职业素养和沟通能力进行言传身教。鼓励学生参加实习小组长竞选,通过在实习小组中的组织协调工作来全面提高沟通交流能力。要求带教老师采用“抛锚式”教学方法,从演示、提问、互动、鼓励学生查阅文献、解疑答惑、小组讨论等环节进行带教。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参与到与患者的沟通及处理中去,通过医患沟通实践提高医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以及沟通能力。同时,采用标准化病人对学生的临床诊治能力以及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考核与评价。
1.2.3自制量表进行评价
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卷面考核,同时结合标准化病人以及OSCE量表对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考核。此外,采用自制量表让学生对理论学习阶段、临床实习阶段等整个教学过程,从课程配置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以及对自身沟通能力提高的适用性等方面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进行评价。
2 结果
理论学习阶段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9.3±5.6分,标准化病人考核平均成绩85.6±3.7分,实习生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回馈信息显示其满意度达94%。
3 分析及讨论
目前在国内,医学生的沟通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受到重视,但由于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因为培养体系的不完善、考核标准不统一等局限性,其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工作及研究仍然较国外发达国家滞后,仍处于摸索阶段。
在本组研究中,我校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将必修课程与推荐选修课程相结合,将案例分析、人际交往与沟通课程、以及标准化病人融入理论知识的教学中,进一步加深了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理论结束后的考核显示,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9.3±5.6分,标准化病人考核平均成绩85.6±3.7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选修课程的设置,有利于让学生在掌握医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懂得如何与人交流、沟通,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此外,学生通过社团举办辩论赛、演讲赛、青年交流沙龙等活动,其在人际交往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亦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同时,采用标准化病人的运用可很好的锻炼医学生的语言能力、沟通技巧、以及临床技能,而不会伤害到患者。同时由富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标准化病人,则能够真实表现出病人的表现(如表情、声音、体态等),在考核阶段还能够保证对每一位考生的表现都能一致,而不出现真是病人因恼怒、厌恶等负面情绪而造成的偏倚。且由富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标准化病人还能对学生的表现按照统一的标准作出指导及回馈。
在临床实习中,采用“抛锚式”教学方法,从演示、提问、互动、鼓励学生查阅文献、解疑答惑、小组讨论等环节进行,这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鼓励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主动的查找相关文献、参加小组讨论、得出处理方案等过程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实习生的探索精神,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揣摩及学习交流沟通技巧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综上所述,在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中,我国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文献报道中显示,目前对其医学生沟通能力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有些提纲挈领的、抽象的研究,但其考评体系还有待建立。本研究显示将标准化病人以及OSCE量表运用于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以及考评中,将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沟通技巧以及临床技能,但标准化病人的选择以及量表站点的设定等具体操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彭芳,毕清,郝敏.论医学研究生教育的能力评估和素质培养[J].医学与社会,2010,23(5):100-101.
辩论的作用在于划清人们有关是非的界限,探察世道治乱的标准,判断事物同异的根据,权衡利弊得失,解决人们思想上存在的疑惑。一场辩论可以让人辩明是非,坚持真理,锻炼思维能力,增长聪明才智,增进人与人的了解,促进相互沟通。基于辩论活动的作用特点,为了活跃学院文化气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辩论水平,发掘培养学校辩论人才,体现青年学生风华正茂的精神状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笔者结合学院学生法学专业特点,全面了解学院的教育目标、要求、近期中心工作,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特点、要求和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多层次辩论赛活动为平台,通过广大同学亲身参与辩论和观看辩论比赛的方式,使同学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加强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特色品牌活动的培育,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欢迎。
一、前期调查
为深入开展“争创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个人”的“双争先”活动,进一步了解团员青年们的思想状况,及时掌握学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共青团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院在全院展开了团员青年思想状况和学习生活情况调研活动,主要以多层次的座谈会、问卷调查及深入个别访谈、交流等形式,全面了解我院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升学、就业等方面情况。调研发现学生有如下特征:热爱祖国,渴望成才,积极进取,但韧性不足,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泄气和消沉;富有理想,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喜欢独立思考,不满足前人的现成结论,但少数学生思想方法往往主观、偏激,把握不准事物的本质和主流,一部分同学学习作风懒散、不踏实,认为能拿到学历就行;自我设计愿望强烈,关注自身发展,务实倾向和个人功利意识并存,少数学生身上存在“泛功利化”现象,一部分同学把集体活动看作与己无关的事情,热情不高;求知欲强,兴趣广泛,但往往目标不稳定、不专一,一部分同学对自己的专业和将来的就业形势没有充分地认识;绝大多数学生思想健康,品德优良,但少数学生道德认知与行为脱节,缺乏诚信意识;还有少数学生心理素质欠佳,存在心理障碍等等。
二、过程与做法
俗话讲“真理越辩越明”,随决定开展学院学生宿舍辩论赛。
1、活动意义:弘扬时代精神,引导同学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同学们追求远大的理想,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引领新时代大学生们在智慧激荡、思想冲浪、情境体验中塑造有抱负、有思想、有个性、有良好口才的当代大学生形象,充分展现法学院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2、辩题设计方面注重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纪律、行为、生活,以及社会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的情况后。
3、参赛要求
以法学院各宿舍为单位参加辩论比赛(详情见参赛队伍);每支参赛队需制定出自己的队名及参赛宣言。各参赛队辩手统一着装。
4、评分标准
①观点鲜明,论证充分,引证恰当,分析透彻、严密。
②表达流畅,发音准确,用词得当,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③反应灵敏,回击有力,配合默契,表情丰富,仪态端庄,风度优雅。
5、奖项设置
团体奖:一等奖四个,二等奖六个,三等奖十个。对获奖队伍颁发荣誉证书。
个人奖:本届比赛评选最佳辩手若干名,对获奖选手颁发荣誉证书。
四、成效
1、增强学生整体辨别能力,提高了教育引导效果:因为辩题设计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强,紧贴学生生活和关注热点,使同学们乐于参加辩论,辩论的主动性增强。辩论双方使出浑身解数,全面深入地分析问题,给全体同学展现事物的两方面,而听众则在思想的冲突中展开激烈的思考,最终明白问题的实质,达到了以辨明理,使同学变被动为主动,为同学们后面的有效行动奠定了基础。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往往是与传统教学思想和传统教学手段有关。传统的教学一般是贪多求全,面面俱到,解题、介绍背景、划分段落、分析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等,学生兴趣索然。课堂上常常出现老师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台下却昏昏欲睡的情景。教育教学改革后,我们尝试将辩论赛引进语文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合作学习教学思想。
首先,辩论赛的辩题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学生分成正方反方两大组,各派辩手,上场辩论,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充满了竞争性,学生谁也不甘落后,积极性非常高。
其次,这种辩论赛充分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是群策群力的比赛,它讲究整体的配合,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各辩论队要集体研究辩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学生还要在课外搜集大量说明自己观点的材料,并归类整理,排出若干推理形式。为了注意自己在辩论中的形象,风度,赛前许多学生对镜反复试讲;至于学生临时自找对象,争辩“练兵”,更是普遍现象。比赛时,双方各执一词,唇枪舌剑,你攻我守,互不相让,随机发挥,兴趣盎然。而且赛后纷纷评点、议论,把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由课内推向课外,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
在赛前的准备中,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搜集材料,写“辩论发言稿”。这样,学生有针对性地去阅读、写作,积极性高,有话可说,大多数人都能写出富有见解的文章来。以后还要汇总材料,进行推敲筛选,研究论辩策略。考虑好开始怎样提出自己的观点,怎样批驳对方,辩论进行中,怎样进一步确立自己的观点,最终驳倒对方。这过程实际上起到了集体写作、共同评改作文的作用。
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必须敏于听而善于言。所谓“敏于听”,就是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听清对方说了些什么,哪些说对了,哪些说得不合理;所谓“善于言”,就是要针对对方说得不合理的地方,给予有力的反击。如反方提出“学习中大量做练习利大于弊”,其理由是:“做练习题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得越多知识越巩固,能力提高得越快。马家军就是因为坚持了大运动量的训练,所以提高了技术水平,多次获得了世界冠军。我个人也有这样的体会,平时做题多,技术水平提高了,考试时不慌,考试成绩就好。反之,考试成绩就差。”对这一理由“善听者”细加分析,就能知道对方所持的论据是站不住脚的。接着“善言者”就可以从反驳对方的论据入手,指出:“练习做得越多,知识越巩固,能力提高得越快”这一根据本身是违背科学的。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形成在练习数量上总有一个最适当的数值。经过多次试验,学生抄生字的最佳遍数是4遍,而不是100遍。“马家军”大运动量训练并不是不讲科学地一味增加运动量,他们有一整套的科学训练方法。个人在学习中大量做练习而取得好成绩并不能说明在其他同学身上都有效,这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这样学生置身于竞赛的情境中,大脑处于高效运作状态,读、写、听、说训练得到强化,其效果大大优于传统课堂教学。
三、有利于学生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辩论赛中听、说、读、写训练是和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的,而语言训练不是和思维训练同步进行的。
在辩论时,学生既要注意听清对方发言论证是否严密,又要顾及本队的总观点,坚守住自己的分论点,还要有机地组织自己的材料,不失时机地给予对方有力反击。在高度紧张、激烈的论辩过程中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以及要顾全到大局的整体性、论述的逻辑性。
通过论辩,学生们发现所以出现词不达意、句子不顺、层次不清等错误,常常是由于思维不合乎逻辑规律或思想认识不清楚所造成的。而思维越严密,语言表达就越准确,说服力也就越强。通过搜集论辩材料、写成发言提纲、模拟练习以至比赛的一系列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爆发出一串串创造思维的火花,作出了一次次精彩纷呈的即席发言。
四、有利于教师科学、艺术地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赛前指导方面。辩论赛是一种科学性、艺术性很强的竞赛形式。要组织好一场竞赛,需要教师先要从审题、立意、选材、组织等方面指导各辩论队建立起整体理论体系;还要从辩论技巧、辩手的风度、气质等各个方面给予悉心指导。
本文作者:谢剑辉工作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为事故发生时的一幕所震惊、恐怖、愤怒……然后直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名法官,如何依照法律做出一个公正的判决;如果你是一个平民,又如何用内心的正义、良知来认识这个案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讨论。选好切入点进行良好的导课,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
进一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下是笔者在课堂讲授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一)辩论赛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真理总是越辩越明的[1],以辩论赛的方式授课是个性张扬的大学生喜爱的一种授课方式,特别是对大一新生而言。一场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辩论赛,十分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的兴趣。当然,最为关键的是合理安排辩题。在《绪论》一章中以“大学生成才是以德为主还是以才为主”为辩题;在第三章第三节安排“竞争优于合作还是合作优于竞争”的辩题;在第四章中则展开关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辩论。值得注意的是,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缺乏把握主线的能力,容易偏离主题,影响教学效果,这需要教师及时进行适当的引导。而对于授课而言,整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教师在辩论赛结束之后的总结发言。以笔者的授课实践来看,教师对辩手的发言进行记录,对他们的方法技巧、思想内容等作出点评。据调查发现,每个学期参与辩论的选手,在整个学期都会对思品课保持很大的兴趣。(二)案例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的运用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典型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掌握相应的分析原理,并借助这一原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关键是选择好恰当的案例,目前的案例教学往往是针对一个案件进行深入分析,以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但如果一个案例的设计过于繁杂,就会花费不少时间,更不用说与同学进行深入的讨论了。结合高职院校思品课内容丰富、课时有限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案例教学中的“更替法”效果极佳,也就是说对一个简单案例进行推演,再通过改变不同要素从而衍生出一个新案例来达到阐明教学内容的目的。如对“正当防卫”概念进行阐述时,笔者先从正面案例简单阐述正当防卫的内容:甲侵害乙,乙进行反击将甲制服,即正当防卫。然后问大家:如果甲并不欲对乙进行侵害,乙误以为甲想侵害自己,先行打击甲,并给甲造成伤害,何论?再问:若乙主动挑衅,使甲对乙进行侵害,而后乙再将甲杀死,又何论?还可问,乙在受甲侵害一年后对甲进行报复,又当何论?如此,则正当防卫———假想防卫———挑拨防卫———事后防卫,对正当防卫和相关概念的分析阐述便在数个案例的对比讲述中顺利完成。环环相扣,自然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三)情景剧在教学中的运用在第五章关于“社会主义公德”的讲述中,笔者播放了一些情景剧,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具体场合,在该场合中尽可能多地展现关于公德的元素。其优点在于:(1)既是对感性事物的认识又使人们容易接受理性事物,这正是在课堂中引入情景剧的理论依据;(2)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创造欲和表现欲,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3)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和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4)教师在其中扮演客串角色,达到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目的;(5)教师对情景剧的点评、升华。以小组的形式来表演情景剧,可以将情景场合设为公园、火车站、餐厅、马路……由学生商定角色,进行演出,并随机抽选没有参与的同学进行点评。实践证明,该方法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以上方法都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储备,否则很难在课堂上完成即兴的教学活动,容易造成冷场等现象,不利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要调动学生对思品课的学习积极性,从课堂上的“要我学”到课外的“我要学”,需要教师在课堂的授课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方法。
德育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在“唯知型”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容易受到压制,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唯有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