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网络安全事件定义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4 16:25: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网络安全事件定义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网络安全事件定义

第1篇

关键词:网络安全;异常检测;方案

网络安全事件异常检测问题方案,基于网络安全事件流中频繁情节发展的研究之上。定义网络安全异常事件检测模式,提出网络频繁密度概念,针对网络安全异常事件模式的间隔限制,利用事件流中滑动窗口设计算法,对网络安全事件流中异常检测进行探讨。但是,由于在网络协议设计上对安全问题的忽视以及在管理和使用上的不健全,使网络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本文通过针对网络安全事件流中异常检测流的特点的探讨分析,对此加以系统化的论述并找出合理经济的解决方案。

1、建立信息安全体系统一管理网络安全

在综合考虑各种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础上,网络安全事件流中异常检测在未来网络安全建设中应该采用统一管理系统进行安全防护。直接采用网络连接记录中的基本属性,将基于时间的统计特征属性考虑在内,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检测精度。

1.1网络安全帐号口令管理安全系统建设

终端安全管理系统扩容,扩大其管理的范围同时考虑网络系统扩容。完善网络审计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和应用系统的部署,采用高新技术流程来实现。采用信息化技术管理需要帐号口令,有效地实现一人一帐号和帐号管理流程安全化。此阶段需要部署一套帐号口令统一管理系统,对所有帐号口令进行统一管理,做到职能化、合理化、科学化。

信息安全建设成功结束后,全网安全基本达到规定的标准,各种安全产品充分发挥作用,安全管理也到位和正规化。此时进行安全管理建设,主要完善系统体系架构图编辑,加强系统平台建设和专业安全服务。体系框架中最要的部分是平台管理、账号管理、认证管理、授权管理、审计管理,本阶段可以考虑成立安全管理部门,聘请专门的安全服务顾问,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PDCA机制,按照专业化的要求进行安全管理通过系统的认证。

边界安全和网络安全建设主要考虑安全域划分和加强安全边界防护措施,重点考虑Internet外网出口安全问题和各节点对内部流量的集中管控。因此,加强各个局端出口安全防护,并且在各个节点位置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加强对内部流量的检测。主要采用的技术手段有网络边界隔离、网络边界入侵防护、网络边界防病毒、内容安全管理等。

1.2综合考虑和解决各种边界安全技术问题

随着网络病毒攻击越来越朝着混合性发展的趋势,在网络安全建设中采用统一管理系统进行边界防护,考虑到性价比和防护效果的最大化要求,统一网络管理系统是最适合的选择。在各分支节点交换和部署统一网络管理系统,考虑到以后各节点将实现INITERNET出口的统一,要充分考虑分支节点的internet出口的深度安全防御。采用了UTM统一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内部流量访问业务系统的流量进行集中的管控,包括进行访问控制、内容过滤等。

网络入侵检测问题通过部署UTM产品可以实现静态的深度过滤和防护,保证内部用户和系统的安全。但是安全威胁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采用深度检测和防御还不能最大化安全效果,为此建议采用入侵检测系统对通过UTM的流量进行动态的检测,实时发现其中的异常流量。在各个分支的核心交换机上将进出流量进行集中监控,通过入侵检测系统管理平台将入侵检测系统产生的事件进行有效的呈现,从而提高安全维护人员的预警能力。

1.3防护IPS入侵进行internet出口位置的整合

防护IPS入侵进行internet出口位置的整合,可以考虑将新增的服务器放置到服务器区域。同时在核心服务器区域边界位置采用入侵防护系统进行集中的访问控制和综合过滤,采用IPS系统可以预防服务器因为没有及时添加补丁而导致的攻击等事件的发生。

在整合后的internet边界位置放置一台IPS设备,实现对internet流量的深度检测和过滤。安全域划分和系统安全考虑到自身业务系统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对各种服务器进行集中防护和监控,将各种业务服务器进行集中管控,并且考虑到未来发展需要,可以将未来需要新增的服务器进行集中放置,这样我们可以保证对服务器进行同样等级的保护。在接入交换机上划出一个服务器区域,前期可以将已有业务系统进行集中管理。

2、科学化进行网络安全事件流中异常检测方案的探讨

网络安全事件本身也具有不确定性,在正常和异常行为之间应当有一个平滑的过渡。在网络安全事件检测中引入模糊集理论,将其与关联规则算法结合起来,采用模糊化的关联算法来挖掘网络行为的特征,从而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检测精度。异常检测系统中,在建立正常模式时必须尽可能多得对网络行为进行全面的描述,其中包含出现频率高的模式,也包含低频率的模式。

2.1基于网络安全事件流中频繁情节方法分析

针对网络安全事件流中异常检测问题,定义网络安全异常事件模式为频繁情节,主要基于无折叠出现的频繁度研究,提出了网络安全事件流中频繁情节发现方法,该方法中针对事件流的特点,提出了频繁度密度概念。针对网络安全异常事件模式的时间间隔限制,利用事件流中滑动窗口设计算法。针对复合攻击模式的特点,对算法进行实验证明网络时空的复杂性、漏报率符合网络安全事件流中异常检测的需求。

传统的挖掘定量属性关联规则算法,将网络属性的取值范围离散成不同的区间,然后将其转化为“布尔型”关联规则算法,这样做会产生明显的边界问题,如果正常或异常略微偏离其规定的范围,系统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在基于网络安全事件流中频繁情节方法分析中,建立网络安全防火墙,在网络系统的内部和外网之间构建保护屏障。针对事件流的特点,利用事件流中滑动窗口设计算法,采用复合攻击模式方法,对算法进行科学化的测试。

2.2采用系统连接方式检测网络安全基本属性

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直接采用网络连接记录中的基本属性,其检测效果不理想,如果将基于时间的统计特征属性考虑在内,可以提高系统的检测精度。网络安全事件流中异常检测引入数据化理论,将其与关联规则算法结合起来,采用设计化的关联算法来挖掘网络行为的特征,从而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检测精度。异常检测系统中,在建立正常的数据化模式尽可能多得对网络行为进行全面的描述,其中包含出现频率高的模式,也包含低频率的模式。

在网络安全数据集的分析中,发现大多数属性值的分布较稀疏,这意味着对于一个特定的定量属性,其取值可能只包含它的定义域的一个小子集,属性值分布也趋向于不均匀。这些统计特征属性大多是定量属性,传统的挖掘定量属性关联规则的算法是将属性的取值范围离散成不同的区间,然后将其转化为布尔型关联规则算法,这样做会产生明显的边界问题,如果正常或异常略微偏离其规定的范围,系统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网络安全事件本身也具有模糊性,在正常和异常行为之间应当有一个平滑的过渡。

另外,不同的攻击类型产生的日志记录分布情况也不同,某些攻击会产生大量的连续记录,占总记录数的比例很大,而某些攻击只产生一些孤立的记录,占总记录数的比例很小。针对网络数据流中属性值分布,不均匀性和网络事件发生的概率不同的情况,采用关联算法将其与数据逻辑结合起来用于检测系统。实验结果证明,设计算法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异常检测的能力,还显著减少了规则库中规则的数量,提高了网络安全事件异常检测效率。

2.3建立整体的网络安全感知系统,提高异常检测的效率

作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的一部分,建立整体的网络安全感知系统主要基于netflow的异常检测。为了提高异常检测的效率,解决传统流量分析方法效率低下、单点的问题以及检测对分布式异常检测能力弱的问题。对网络的netflow数据流采用,基于高位端口信息的分布式异常检测算法实现大规模网络异常检测。

通过网络数据设计公式推导出高位端口计算结果,最后采集局域网中的数据,通过对比试验进行验证。大规模网络数据流的特点是数据持续到达、速度快、规模宏大。因此,如何在大规模网络环境下进行检测网络异常并为提供预警信息,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结合入侵检测技术和数据流挖掘技术,提出了一个大规模网络数据流频繁模式挖掘和检测算法,根据“加权欧几里得”距离进行模式匹配。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检测出网络流量异常。为增强网络抵御智能攻击的能力,提出了一种可控可管的网络智能体模型。该网络智能体能够主动识别潜在异常,及时隔离被攻击节点阻止危害扩散,并报告攻击特征实现信息共享。综合网络选择原理和危险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智能体训练方法,使其在网络中能更有效的识别节点上的攻击行为。通过分析智能体与对抗模型,表明网络智能体模型能够更好的保障网络安全。

结语:

伴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伴随着网络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规模也越来越庞大。同时,网络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使得计算机网络面临着严峻的信息安全形势的挑战,传统的单一的防御设备或者检测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安全需求。网络安全安全检测技术能够综合各方面的安全因素,从整体上动态反映网络安全状况,并对安全状况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预警,为增强网络安全性提供可靠的参照依据。因此,针对网络的安全态势感知研究已经成为目前网络安全领域的热点。

参考文献:

[1]沈敬彦.网络安全事件流中异常检测方法[J].重庆师专学报,2000,(4).

第2篇

关键词: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企业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T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3-7915-03

计算机网络是通过互联网服务来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功能,如果想保证这些服务的有效提供,一是需要全面完善计算机网络的基础设施和配置;二是需要有可靠完善的保障体系。可靠完善的保障体系是为了能够保证网络中的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等功能能够安全进行。

1 网络安全的定义

网络安全问题不但是近些年来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经常讨论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现代网络信息安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网络安全的含义是保证整个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信息受到有效保护,不会因为网络意外故障的发生,或者人为恶意攻击,病毒入侵而受到破坏,导致重要信息的泄露和丢失,甚至造成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网络安全的本质就是网络中信息传输、共享、使用的安全,网络安全研究领域包括网络上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真实性等一系列技术理论。而网络安全是集合了互联网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密码学、数理学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2 网络安全技术介绍

2.1 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

网络安全威胁指的是具体的人、事、物对具有合法性、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造成的威胁和侵害。防护措施就是对这些资源进行保护和控制的相关策略、机制和过程。

安全威胁可以分为故意安全威胁和偶然安全威胁两种,而故意安全威胁又可以分为被动安全威胁和主动安全威胁。被动安全威胁包括对网络中的数据信息进行监听、窃听等,而不对这些数据进行篡改,主动安全威胁则是对网络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故意篡改等行为。

2.2 网络安全管理技术

目前,网络安全管理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也逐渐地应用到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高等院校的各种计算机网络中。随着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的规模不断发展和扩大,网络安全防范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出现了若干问题,例如网络安全管理和设备配置的协调问题、网络安全风险监控问题、网络安全预警响应问题,以及网络中大量数据的安全存储和使用问题等等。

网络安全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最初是被作为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从信息安全管理的方向来看,网络安全管理涉及到整个企业的策略规划和流程、保护数据需要的密码加密、防火墙设置、授权访问、系统认证、数据传输安全和外界攻击保护等等。

在实际应用中,网络安全管理并不仅仅是一个软件系统,它涵盖了多种内容,包括网络安全策略管理、网络设备安全管理、网络安全风险监控等多个方面。

2.3 防火墙技术

互联网防火墙结合了硬件和软件技术来防止未授权的访问进行出入,是一个控制经过防火墙进行网络活动行为和数据信息交换的软件防护系统,目的是为了保证整个网络系统不受到任何侵犯。

防火墙是根据企业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来控制进入和流出网络的数据信息,而且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抗外界攻击能力,所以可以作为企业不同网络之间,或者多个局域网之间进行数据信息交换的出入接口。防火墙是保证网络信息安全、提供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它不仅是一个限制器,更是一个分离器和分析器,能够有效控制企业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从而保证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

将防火墙技术引入到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之中是因为传统的子网系统并不十分安全,很容易将信息暴露给网络文件系统和网络信息服务等这类不安全的网络服务,更容易受到网络的攻击和窃听。目前,互联网中较为常用的协议就是TCP/IP协议,而TCP/IP的制定并没有考虑到安全因素,防火墙的设置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子网系统的安全问题。

2.4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是一种增强系统安全的有效方法。其目的就是检测出系统中违背系统安全性规则或者威胁到系统安全的活动。通过对系统中用户行为或系统行为的可疑程度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价结果来判断行为的正常性,从而帮助系统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入侵检测可分为:异常检测、行为检测、分布式免疫检测等。

3 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3.1 系统设计目标

该文的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目的是需要克服原有网络安全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通用的、可扩展的、模块化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以多层网络架构的安全防护方式,将身份认证、入侵检测、访问控制等一系列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应用到网络系统之中,使得这些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能够相互弥补、彼此配合,在统一的控制策略下对网络系统进行检测和监控,从而形成一个分布式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从而有效提高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功能性、实用性和开放性。

3.2 系统原理框图

该文设计了一种通用的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

3.2.1 系统总体架构

网络安全管理中心作为整个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能够在同一时间与多个网络安全终端连接,并通过其对多个网络设备进行管理,还能够提供处理网络安全事件、提供网络配置探测器、查询网络安全事件,以及在网络中发生响应命令等功能。

网络安全是以分布式的方式,布置在受保护和监控的企业网络中,网络安全是提供网络安全事件采集,以及网络安全设备管理等服务的,并且与网络安全管理中心相互连接。

网络设备管理包括了对企业整个网络系统中的各种网络基础设备、设施的管理。

网络安全管理专业人员能够通过终端管理设备,对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

3.2.2 系统网络安全管理中心组件功能

系统网络安全管理中心核心功能组件:包括了网络安全事件采集组件、网络安全事件查询组件、网络探测器管理组件和网络管理策略生成组件。网络探测器管理组件是根据网络的安全状况实现对模块进行添加、删除的功能,它是到系统探测器模块数据库中进行选择,找出与功能相互匹配的模块,将它们添加到网络安全探测器上。网络安全事件采集组件是将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和过滤的结构添加到数据库中。网络安全事件查询组件是为企业网络安全专业管理人员提供对网络安全数据库进行一系列操作的主要结构。而网络管理策略生产组件则是对输入的网络安全事件分析结果进行自动查询,并将管理策略发送给网络安全。

系统网络安全管理中心数据库模块组件:包括了网络安全事件数据库、网络探测器模块数据库,以及网络响应策略数据库。网络探测器模块数据库是由核心功能组件进行添加和删除的,它主要是对安装在网络探测器上的功能模块进行存储。网络安全事件数据库是对输入的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和统计,主要用于对各种网络安全事件的存储。网络相应策略数据库是对输入网络安全事件的分析结果反馈相应的处理策略,并且对各种策略进行存储。

3.3 系统架构特点

3.3.1 统一管理,分布部署

该文设计的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是采用网络安全管理中心对系统进行部署和管理,并且根据网络管理人员提出的需求,将网络安全分布地布置在整个网络系统之中,然后将选取出的网络功能模块和网络响应命令添加到网络安全上,网络安全管理中心可以自动管理网络安全对各种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处理。

3.3.2 模块化开发方式

本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中心和网络安全采用的都是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如果需要在企业网络管理系统中增加新的网络设备或管理策略时,只需要对相应的新模块和响应策略进行开发实现,最后将其加载到网络安全中,而不必对网络安全管理中心、网络安全进行系统升级和更新。

3.3.3 分布式多级应用

对于机构比较复杂的网络系统,可使用多管理器连接,保证全局网络的安全。在这种应用中,上一级管理要对下一级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对下一级的安全事件在所辖范围内进行及时全局预警处理,同时向上一级管理中心进行汇报。网络安全主管部门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对全局范围内的网络安全进行严密的监视和防范。

4 结论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中存储了大量的保密信息数据,这些数据在网络中进行传输和使用,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新型的网络安全设备也大量出现,由此,企业对于网络安全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因此,该文设计的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第3篇

医院网络安全形势严峻,传统的网络安全措施,均只照顾到单点或局部安全。防火墙虽能有效保护出口安全或服务器区域安全,阻止某些攻击,但无法分析深层数据,尤其无法处理内部攻击;杀毒软件面对种类繁多的病毒,已经陷入亡羊补牢的被动局面,难以主动防御,今年“熊猫烧香”、“灰鸽子”病毒爆发,就让杀毒软件束手无策。

目前医院网络安全技术基本上还是单兵作战,由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独立安全产品对攻击进行防御。这些防范措施漏洞百出,被动挨打,无法实现真正的全局网络安全。而医院网络安全事关重大,院内管理、处方监控、患者服务等等信息,关乎生命健康,因此确保医院网络安全,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多兵种协同作战

确保医院全局网络安全

在我国网络安全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的GSN全局安全解决方案,集自动、主动、联动特征于一身,使拥有“纵深防御”特性的新型网络安全模式成为可能。目前已经开始应用于医疗卫生单位,并在2006年底,以厦门集美大学网络为平台,建成了全国唯一一个万人规模下全局网络安全应用工程,获得2007年第八届信息安全大会最佳安全实践奖。

GSN(Global Security Network全局安全网络),由安全交换机、安全管理平台、安全计费管理系统、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安全修复系统等多重网络元素联合组成,能实现同一网络环境下的全局联动。GSN将用户入网强制安全、主机信息收集和健康性检查、安全事件下的设备联动,集成到一个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中,用“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方式,实现网络全方位安全,同时实现对网络安全威胁的自动防御,网络受损系统的自动修复。GSN拥有针对网络环境变化和新网络行为的自动学习能力,防范未知安全事件,从被动防御变成了主动出击。

GSN在医院网络中作用机制

“联动”是GSN精髓所在。GSN的入侵检测系统分布在网络的各个角落,进行安全事件检测,最终上报给安全管理平台。当网络被病毒攻击时,安全管理平台自动将安全策略下发到安全事件发生的网络区域,并自动同步到整个网络中,从而达到网络自动防御。

安全管理平台对安全事件的处理主要包括下发警告消息,下发修复程序,下发阻断或者隔离策略。根据不同等级的安全事件,管理员能够制定不同的处理方式。如针对安全等级较低,危害较小的攻击(如扫描),管理员只下发警告消息。如果某些攻击是由于未打某补丁,则可以下发修复程序,由用户进行修复。如果某安全事件危害很大(如蠕虫病毒),则可以下发阻断或者隔离策略,对用户进行隔离,或者阻断其攻击报文的发送,避免该蠕虫病毒在整个局域网中传播。

GSN全局网络安全系统,从ARP协议入手,针对ARP协议动态学习、自动更新的天生缺陷,由GSN方案中各安全组件进行互动,在客户端进行静态ARP的绑定,在网关进行可信任ARP的绑定,并实现自动部分接管ARP协议的功能,达到从根本上解决ARP欺骗的问题。同时结合锐捷安全交换机,完全杜绝ARP欺骗报文在网络中的传播和泛滥,结合GSN方案的其它功能,还能够解决IP冲突等带来的一些问题。方案中锐捷网络还自定义了“可信任ARP”和相关机制,使得网络安全真正做到了没有漏洞。

第4篇

关键词:网络安全事件;关联规则;攻击模式;序列模式挖掘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5-0014-03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ly growing of network security incidents, it is becoming insufficient to manually modify and maintain network security event correlation rul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framework to automatically generate security rule based on network attack traffic, NSRAG (Network Security Rule Automatically Generation Framework). The framework uses real network attack traffic to trigger network security testing and monitoring software, and collects alarms and target state information generated by the software. Then the framework uses these data to automatically generate the network security event correlation rules. There are two algorithms associated to generate rules in NSRAG: attack mode-based automatic generation algorithm for known attack mode, and sequence mode mining-based automatic generation algorithm for unknown attack mode. Test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show that NSRAG can automatically generate rules based on network attack traffic, and it improves efficiency of network security rules generation.

Key words: network security incidents; association rules; attack mode; sequential pattern mining

1 引言

网络安全事件关联规则是对网络安全事件之间关系的定义和描述,它反映了一个或一类攻击成功执行时所表现的动态过程和状态,是对攻击过程的抽象。基于规则的关联分析技术易于实现且能有效的发现不同网络安全事件之间的关系,将多个底层探针告警替换成一个更具可理解性的高级警报,为管理员提供更准确的网络安全视图,这种技术在当前主流的网络安全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4]。网络安全事件关联规则的完善程度决定了关联引擎对网络安全事件和攻击的识别能力,其结果直接影响到上层应用的质量。

目前在网络安全事件关联分析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关联分析方法和关联引擎结构方面,对于关联规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联规则的表示和应用上,对于关联规则的生成方法的研究较少。然而如果没有丰富和可靠的关联规则集,那么基于规则的关联分析将是无源之水。从当前典型的产品应用来看,现有的关联规则集在种类上和数量上都远远不能涵盖已出现的各种网络攻击。因此,对关联规则自动生成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2 相关研究

在已有的网络安全系统及产品方面,目前采用的主要还是基于网络安全专家的经验手工添加网络安全关联规则的方法。OSSIM[1]中的关联引擎使用了层次式的树形规则,由XML进行描述和存储,并采用可视化技术,提供了简易的规则编辑界面,省去了规则维护人员编写XML文件的工作量,但本质上规则的增加还是手工完成。Drools[2]关联分析推理引擎也使用了层次式的规则结构,由“IF,ELSE”语句块来描述,规则的增加也需要手工完成。SEC[3]关联分析系统将关联规则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支持正则表达式,不同的分类可以进行组合,用以表述更复杂的攻击,但关联规则也需用户手工来编制。

手工增加规则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四点:(1)规则的增加依赖于专家知识;(2)规则增加效率低;(3)规则正确性无法保证,依赖于攻击知识;(4)关联规则更新困难,关联引擎是工作在底层探针之上的,所以关联规则是由底层探针的输出按一定关系组织起来的,当底层探针及规则库或知识库更新时,上层的关联规则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关联规则自动生成的研究方面,首先用LAMBDA语言对每一攻击进行详细描述,然后通过分析每个攻击的前提集和结果集,自动生成关联规则。这种方法提高了关联规则的增加效率,但规则生成之前需对每一个攻击进行LAMBDA语言描述,这又要依赖于专家知识。从数据挖掘的角度出发,利用FP-树对安全事件集进行频繁项集的挖掘,规则的生成无需手工干预,但是该方法直接将挖掘布尔规则的关联规则算法应用于具有多维属性且有序列关系的网络安全数据,这样不仅会产生大量毫无意义的频繁项集,还使得安全事件中的不同字段失去了固有的联系和意义,得出的频繁项集不能准确反映原来的攻击。采用Apriori算法对安全事件集进行频繁项集的挖掘,挖掘出的规则存在着相似的问题。

3 基于攻击流量的关联规则自动化生成框架NSRAG

自动化生成关联规则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利用真实的攻击流量来触发网络安全检测和监控软件,收集它们产生的告警和目标状态信息,以此为数据源产生关联规则。

基于上述思路,本文提出如下自动生成的方法:

(1) 搭建攻击床,布署漏洞主机、网络安全检测和监控软件、嗅探器;

(2) 通过执行攻击或重放攻击数据集来产生攻击流量;

(3) 收集攻击流量所触发的告警和目标状态;

(4) 以第3步输出为数据来源,生成攻击对应的关联规则;

(5) 嗅探器捕获的攻击流量用于关联规则的测试和后续开发。

该方法使得增加关联规则无需分析攻击知识和网络安全检测、监控软件的输出,只需在攻击床中执行或重放一次攻击。在攻击床中执行的攻击可知,可控,所以可以生成攻击词典,攻击日志等有用信息,也可捕获攻击流量,为关联规则的生成和测试提供支持。Metasploit[8]能够实现攻击的自动执行,可大大提高规则增加效率;另外,攻击程序也可从站点[9-10]获取

NSRAG系统中关联规则自动生成算法有两种,在攻击模式已知的情况下采用基于攻击模式的规则自动生成算法,否则,采用基于序列挖掘的规则自动生成算法。

3.1 基于攻击模式的规则自动生成算法

每一类网络攻击都有各自的特征,同类网络攻击的不同攻击实例在实施时往往需要经历相同的步骤,例如远程缓冲区溢出攻击,要想成功执行都需经过溢出尝试,shellcode执行(获取权限),实施破坏这几个主要过程。对于同一类攻击的不同阶段,底层安全工具输出的事件往往具有相同的类型。也就是说,对于同一类攻击来说,攻击步骤与攻击结果具有不少共同的特征,可将这些共同而又独立于其他种类攻击的步骤抽取出来,作为一种攻击模式,根据攻击模式,结合底层事件集,自动生成关联规则。

NSRAG系统中基于攻击模式的规则扰动生成过程如下:先总结分析攻击模式,以攻击模式作为输入得到攻击对应的关联规则的层次结构;再提取安全事件集,将其与攻击步骤相对应,填充已得到的规则层次结构;最后结合事件集,对关联规则进行细粒度的划分,得到最终的攻击实例关联规则集合。

3.2 基于序列挖掘的规则自动生成算法

NSRAG系统中对于未知攻击模式主要利用数据挖掘中的关联分析方法,结合相关技术从海量的安全事件集中挖掘出大规模网络攻击的攻击模式,进而生成可以反复使用的关联规则。

一般数据挖掘算法对类似于购物篮商品的数据的挖掘,都只强调同时出现的关系,而忽略了数据中的序列关系,然而安全事件之间都具有固有的序列特征,这意味着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基于时间的先后次序,这种先后次序对于表述现实的攻击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能忽略。在序列数据集中,每一行都记录着与一个特定的对象相关联的一些事件在给定时刻的出现,因此系列模式挖掘更能体现网络安全事件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

NSRAG系统中序列模式挖掘分为五个阶段:1)排序阶段(sort phase);2)大项集阶段(litemset phase);3)转化阶段(transformation phrase);4)序列阶段(sequence phrase);5)最大化阶段(maximal phrase)。在排序阶段,按照主关键字(对象ID)和次关键字(时间戳)将数据库中中的数据行进行排序;在大项集阶段,找到所有的频繁项集组成集合,并进行编码,建立频繁项和编码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在转化阶段,通过这种映射关系对数据库进行处理,以生成一个内存中较小的映像;在序列阶段找到所有的序列模式;最后在最大化阶段,去掉不必要的子序列模式,找到包含序列元素最多的序列模式。其中前三个阶段是预处理阶段,为挖掘算法的分析做好准备,后两个阶段是挖掘序列模式的关键阶段。

3.2.1 基于候选集的序列模式挖掘

这类算法基于频繁项集中的一个先验原理:如果一个项集是频繁的,则它的所有子集一定也是频繁的。该先验原理也适用于序列模式,因为包含k-序列的任何数据序列必然包含该k-序列的所有(k-1)-序列。对经典的Apriori算法做出一定的修改即可实现对k-序列模式的挖掘,典型的代表有AprioriAll算法和GSP算法,这些算法采用了逐层的候选序列生成和测试方法,需要多趟次扫描原序列数据库。算法第一次扫描将发现频繁1-序列,然后以对频繁1-序列进行连接生成候选频繁2-序列,首先利用前述的先验原理进行必要的剪枝,然后再扫描一次原数据库,计算每个候选序列的支持度,满足最小支持度的候选序列即为频繁序列,依次类推生成频繁k-序列。

这类算法都要产生大量的候选集,随着项数的增加,需要更多的空间来存储项的支持度计数,另外频繁项集的数目也随着数据维度增加而增长,计算量和I/O开销也将急剧增加。

3.2.2 基于频繁模式增长的序列模式挖掘

这类算法包括FreeSpan算法和PrefixSpan算法等。这类算法都采用了分而治之的思想,挖掘过程中无需生成候选序列,而以某种压缩的形式保留了原数据库的基本数据分组,随后的分析可以聚焦于计算相关数据集而非候选序列。另外,算法的每一次迭代并不是对原来数据库进行完整扫描,而是通过数据库投影来对将要检查的数据集和序列模式进行划分,这样将减少搜索空间,提高算法性能。FreeSpan算法基于任何频繁子序列对序列数据库投影,并在子序列的任何位置上增长,可能会产生很多琐碎的投影数据库,在某些情况下算法收敛的速度会很慢;PrefixSpan仅仅基于频繁前缀子序列投影并通过在其后添加后缀来实现序列的增长,因此包含更少的投影库和子序列连接而性能更忧。

常规的购物篮数据中的布尔关联规则生成时,要对得到的频繁项集中的每一个非空子集进行迭代,计算该非空子集作为蕴含式前件的概率是否满足最小置信度,如果满足,则生成一条关联规则。这种关联规则的产生方法中,频繁项集中的各个项是无序的关系,最后生成的关联规则才确定了各个项之间的先后次序。

从大量的网络安全事件集中挖掘出的序列模式反映了大规模网络中的一般行为规律或者大规模网络攻击的攻击模式,我们通过对各种数据挖掘算法的测试和分析发现,经过PrefixSpan得到的序列模式正好反映了各种网络安全事件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关联规则可以由序列模式直接转化,而不一定非要通过置信度的方法来生成。在转化序列模式为关联规则之前,先要去掉不必要的子序列模式,仅保留包含元素最多的序列模式,这就是前面所说的最大化阶段。

要注意的是,数据挖掘方法得到的序列模式并不一定都是对攻击的反应,其中肯定有正常网络行为的模式,这就需要专家对最终生成的关联规则进行评审,以分别哪些是正常行为模式,哪些是大规模攻击行为模式,只有攻击行为的序列模式最后才被转化为关联规则并最终纳入网络安全事件关联规则库中。

4 结论

随着网络安全攻击类型的日新月异和网络安全事件的不断增加,手工添加和维护网络安全事件检测规则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自动化生成网络安全关联规则的方法,构建了一个自动化离线生成关联规则的框架NSRAG,在该框架下,规则维护人员无需手工编制规则,只需执行或重放一次攻击就行了,我们使用defcon17数据集进行关联规则的挖掘实验和有效性测试,defcon17数据集是2009年第17届defcon大会上,对黑客竞赛时的攻击流量的捕获和存档,该数据集包含了大量真实的攻击数据。实验结果证明NSRAG可以根据网络攻击流量自动生成规则,减少了对网络攻击知识的依赖,提高了网络安全事件关联规则增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AlienVault LLC. http:///community.php?section=Home.

[2] JBoss Community. http:///drools.

第5篇

1 网络安全的定义

网络安全问题不但是近些年来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经常讨论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现代网络信息安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网络安全的含义是保证整个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信息受到有效保护,不会因为网络意外故障的发生,或者人为恶意攻击,病毒入侵而受到破坏,导致重要信息的泄露和丢失,甚至造成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网络安全的本质就是网络中信息传输、共享、使用的安全,网络安全研究领域包括网络上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真实性等一系列技术理论。而网络安全是集合了互联网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密码学、数理学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2 网络安全技术介绍

2.1 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

网络安全威胁指的是具体的人、事、物对具有合法性、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造成的威胁和侵害。防护措施就是对这些资源进行保护和控制的相关策略、机制和过程。

安全威胁可以分为故意安全威胁和偶然安全威胁两种,而故意安全威胁又可以分为被动安全威胁和主动安全威胁。被动安全威胁包括对网络中的数据信息进行监听、窃听等,而不对这些数据进行篡改,主动安全威胁则是对网络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故意篡改等行为。

2.2 网络安全管理技术

目前,网络安全管理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也逐渐地应用到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高等院校的各种计算机网络中。随着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的规模不断发展和扩大,网络安全防范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出现了若干问题,例如网络安全管理和设备配置的协调问题、网络安全风险监控问题、网络安全预警响应问题,以及网络中大量数据的安全存储和使用问题等等。

网络安全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最初是被作为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从信息安全管理的方向来看,网络安全管理涉及到整个企业的策略规划和流程、保护数据需要的密码加密、防火墙设置、授权访问、系统认证、数据传输安全和外界攻击保护等等。

在实际应用中,网络安全管理并不仅仅是一个软件系统,它涵盖了多种内容,包括网络安全策略管理、网络设备安全管理、网络安全风险监控等多个方面。

2.3 防火墙技术

互联网防火墙结合了硬件和软件技术来防止未授权的访问进行出入,是一个控制经过防火墙进行网络活动行为和数据信息交换的软件防护系统,目的是为了保证整个网络系统不受到任何侵犯。

防火墙是根据企业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来控制进入和流出网络的数据信息,而且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抗外界攻击能力,所以可以作为企业不同网络之间,或者多个局域网之间进行数据信息交换的出入接口。防火墙是保证网络信息安全、提供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它不仅是一个限制器,更是一个分离器和分析器,能够有效控制企业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从而保证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

将防火墙技术引入到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之中是因为传统的子网系统并不十分安全,很容易将信息暴露给网络文件系统和网络信息服务等这类不安全的网络服务,更容易受到网络的攻击和窃听。目前,互联网中较为常用的协议就是TCP/IP协议,而TCP/IP的制定并没有考虑到安全因素,防火墙的设置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子网系统的安全问题。

2.4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是一种增强系统安全的有效方法。其目的就是检测出系统中违背系统安全性规则或者威胁到系统安全的活动。通过对系统中用户行为或系统行为的可疑程度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价结果来判断行为的正常性,从而帮助系统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入侵检测可分为:异常检测、行为检测、分布式免疫检测等。

3 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3.1 系统设计目标

该文的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目的是需要克服原有网络安全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通用的、可扩展的、模块化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以多层网络架构的安全防护方式,将身份认证、入侵检测、访问控制等一系列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应用到网络系统之中,使得这些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能够相互弥补、彼此配合,在统一的控制策略下对网络系统进行检测和监控,从而形成一个分布式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从而有效提高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功能性、实用性和开放性。

3.2 系统原理框图

该文设计了一种通用的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

3.2.1 系统总体架构

网络安全管理中心作为整个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能够在同一时间与多个网络安全终端连接,并通过其对多个网络设备进行管理,还能够提供处理网络安全事件、提供网络配置探测器、查询网络安全事件,以及在网络中发生响应命令等功能。

网络安全是以分布式的方式,布置在受保护和监控的企业网络中,网络安全是提供网络安全事件采集,以及网络安全设备管理等服务的,并且与网络安全管理中心相互连接。

网络设备管理包括了对企业整个网络系统中的各种网络基础设备、设施的管理。

网络安全管理专业人员能够通过终端管理设备,对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

3.2.2 系统网络安全管理中心组件功能

系统网络安全管理中心核心功能组件:包括了网络安全事件采集组件、网络安全事件查询组件、网络探测器管理组件和网络管理策略生成组件。网络探测器管理组件是根据网络的安全状况实现对模块进行添加、删除的功能,它是到系统探测器模块数据库中进行选择,找出与功能相互匹配的模块,将它们添加到网络安全探测器上。网络安全事件采集组件是将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和过滤的结构添加到数据库中。网络安全事件查询组件是为企业网络安全专业管理人员提供对网络安全数据库进行一系列操作的主要结构。而网络管理策略生产组件则是对输入的网络安全事件分析结果进行自动查询,并将管理策略发送给网络安全。

系统网 络安全管理中心数据库模块组件:包括了网络安全事件数据库、网络探测器模块数据库,以及网络响应策略数据库。网络探测器模块数据库是由核心功能组件进行添加和删除的,它主要是对安装在网络探测器上的功能模块进行存储。网络安全事件数据库是对输入的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和统计,主要用于对各种网络安全事件的存储。网络相应策略数据库是对输入网络安全事件的分析结果反馈相应的处理策略,并且对各种策略进行存储。

3.3 系统架构特点

3.3.1 统一管理,分布部署

该文设计的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是采用网络安全管理中心对系统进行部署和管理,并且根据网络管理人员提出的需求,将网络安全分布地布置在整个网络系统之中,然后将选取出的网络功能模块和网络响应命令添加到网络安全上,网络安全管理中心可以自动管理网络安全对各种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处理。

3.3.2 模块化开发方式

本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中心和网络安全采用的都是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如果需要在企业网络管理系统中增加新的网络设备或管理策略时,只需要对相应的新模块和响应策略进行开发实现,最后将其加载到网络安全中,而不必对网络安全管理中心、网络安全进行系统升级和更新。

3.3.3 分布式多级应用

对于机构比较复杂的网络系统,可使用多管理器连接,保证全局网络的安全。在这种应用中,上一级管理要对下一级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对下一级的安全事件在所辖范围内进行及时全局预警处理,同时向上一级管理中心进行汇报。网络安全主管部门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对全局范围内的网络安全进行严密的监视和防范。

4 结论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中存储了大量的保密信息数据,这些数据在网络中进行传输和使用,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新型的网络安全设备也大量出现,由此,企业对于网络安全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因此,该文设计的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网络安全 安全态势建模 安全态势生成 知识发现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在安全告警事件的基础上提供统一的网络安全高层视图,使安全管理员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网络当前的安全状态,并以此为依据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需要在广域网环境中部署大量的、多种类型的安全传感器,来监测目标网络系统的安全状态。通过采集这些传感器提供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明确所受攻击的特征,包括攻击的来源、规模、速度、危害性等,准确地描述网络的安全状态,并通过可视化手段显示给安全管理员,从而支持对安全态势的全局理解和及时做出正确的响应。

1.网络安全态势建模

安全态势建模的主要目的是构建适应于度量网络安全态势的数据模型,以支持安全传感器的告警事件精简、过滤和融合的通用处理过程。用于安全态势建模的数据源主要是分布式异构传感器采集的各种安全告警事件。网络安全态势建模过程是由多个阶段组成的。在初始的预处理阶段,通过告警事件的规格化,将收到的所有安全事件转化为能够被数据处理模块理解的标准格式。这些告警事件可能来自不同的传感器,并且告警事件的格式各异,例如IDS的事件、防火墙日志、主机系统日志等。规格化的作用是将传感器事件的相关属性转换为一个统一的格式。我们针对不同的传感器提供不同的预处理组件,将特定传感器的信息转换为预定义的态势信息模型属性值。根据该模型,针对每个原始告警事件进行预处理,将其转换为标准的格式,各个属性域被赋予适当的值。在态势数据处理阶段,将规格化的传感器告警事件作为输入,并进行告警事件的精简、过滤和融合处理。其中,事件精简的目标是合并传感器检测到的相同攻击的一系列冗余事件。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端口扫描中,IDS可能对各端口的每个扫描包产生检测事件,通过维护一定时间窗口内的事件流,对同一来源、同一目标主机的同类事件进行合并,以大大减少事件数量。事件过滤的目标是删除不满足约束要求的事件,这些约束要求是根据安全态势感知的需要以属性或者规则的形式存储在知识库中。例如,将关键属性空缺或不满足要求范围的事件除去,因为这些事件不具备态势分析的意义。另外,通过对事件进行简单的确认,可以区分成功攻击和无效攻击企图。在事件的过滤处理时,无效攻击企图并不被简单地丢弃,而是标记为无关事件,因为即使是无效攻击也代表着恶意企图,对最终的全局安全状态会产生某种影响。通过精简和过滤,重复的安全事件被合并,事件数量大大减少而抽象程度增加,同时其中蕴含的态势信息得到了保留。事件融合功能是基于D-S证据理论提供的,其通过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经过预处理、精简和过滤的事件引入不同等级的置信度,融合多个属性对网络告警事件进行量化评判,从而有效降低安全告警事件的误报率和漏报率,并且可以为网络安全态势的分析、推理和生成提供支持。

2.网络安全态势生成

2.1知识发现的关联规则提取

用于知识发现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两个:模拟攻击产生的安全告警事件集和历史安全告警事件集。知识发现就是在这样的告警事件集上发现和抽取出态势关联所需要的知识。由于安全报警事件的复杂性,这个过程难以完全依赖于人工来完成。可以通过知识发现的方法,针对安全告警事件集进行模式挖掘、模式分析和学习,以实现安全态势关联规则的提取。

2.2安全告警事件精简和过滤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安全传感器的原始告警事件集中存在大量无意义的频繁模式,而且这些频繁模式大多是与系统正常访问或者配置问题相关的。如果直接在这样的原始入侵事件集上进行知识发现,必然产生很多无意义的知识。因此,需要以D-S证据理论为基础建立告警事件筛选机制,根据告警事件的置信度进行程序的统计分析。首先,利用程序自动统计各类安全事件的分布情况。然后,利用D-S证据理论,通过精简和过滤规则评判各类告警事件的重要性,来删除无意义的事件。

2.3安全态势关联规则提取

在知识发现过程中发现的知识,通过加入关联动作转化为安全态势的关联规则,用于网络安全态势的在线关联分析。首先,分析FP-Tree算法所挖掘的安全告警事件属性间的强关联规则,如果该规则所揭示的规律与某种正常访问相关,则将其加入删除动作,并转化成安全告警事件的过滤规则。接着,分析Winepi算法所挖掘的安全告警事件间的序列关系。如果这种序列关系与某种类型的攻击相关,形成攻击事件的组合规则,则增加新的安全攻击事件。最后,将形成的关联规则转化成形式化的规则编码,加入在线关联知识库。

3.网络安全态势生成算法

网络安全态势就是被监察的网络区域在一定时间窗口内遭受攻击的分布情况及其对安全目标的影响程度。网络安全态势信息与时间变化、空间分布均有关系,对于单个节点主要表现为攻击指数和资源影响度随时间的变化,对于整个网络区域则还表现为攻击焦点的分布变化。对于某一时刻网络安全态势的计算,必须考虑一个特定的评估时间窗口T,针对落在时间窗口内的所有事件进行风险值的计算和累加。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告警事件逐渐移出窗口,而新的告警事件则进入窗口。告警事件发生的频度反映了安全威胁的程度。告警事件频发时,网络系统的风险值迅速地累积增加;而当告警事件不再频发时,风险值则逐渐地降低。首先,需要根据融合后的告警事件计算网络节点的风险等级。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告警置信度c、告警严重等级s、资源影响度m。其中,告警可信度通过初始定义和融合计算后产生;告警严重等级被预先指定,包含在告警信息中;资源影响度则是指攻击事件对其目标的具体影响程度,不同攻击类别对不同资源造成的影响程度不同,与具体配置、承担的业务等有关。此外,还应考虑节点的安全防护等级Pn、告警恢复系数Rn等因素。

4.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知识发现的网络安全态势建模和生成框架。在该框架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系统支持网络安全态势的准确建模和高效生成。实验表明本系统具有统一的网络安全态势建模和生成框架;准确构建网络安全态势度量的形式模型;通过知识发现方法,有效简化告警事件库,挖掘频繁模式和序列模式并转化为态势关联规则。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管理体制;网络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068-01

任何一个系统的安全,都包括2个方面,即系统的安全管理措施和保护系统安全的各种技术手段,也就是人的因素和技术的因素[1]。系统安全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各种安全技术和产品的使用和部署,都是通过系统管理员和用户来完成的。健全的管理体制是维护网络正常安全运行的关键[2]。很多系统由于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因此常出现管理疏忽而导致严重的问题。

1 明确专门负责网络安全管理的部门

网络安全管理部门是系统内部具体处理信息安全问题的权威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以下10个方面:一是研究和评估各类网络安全技术,应用推广适合本系统的技术。二是制定、监督执行及修订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规定。三是制订出适合单位内使用的各类操作系统和网络设备配置指南。四是指导和监督信息系统及设施的建设,以确保信息系统满足安全要求。五是各接入单位部门计算机内严禁安装黑客软件和病毒软件、散布黑客软件和病毒或攻击其他联网主机,建立病毒数据库自动更新和定时升级安全补丁,定期检测网内病毒和安全漏洞,病毒信息,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六是应做好网络系统备份工作,确保在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及时恢复,对各种应用系统的配置规划和备份计划进行审查,检查其是否符合安全要求。七是只允许网管中心工作人员操作网络设备、修改网络设置,其他任何人一概不允许;根据使用权限正确分配管理计算机服务器系统,并添加口令予以保护,定期修改口令,严禁任何非系统管理员使用、猜测管理员口令。八是对各类个人主机、应用系统和设备进行不定期地安全检查。九是定期对网络管理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相关的操作技能和安全保密意识,以便能够识别安全事件,掌握基本的安全技能及正确的处理方法。十是对各用户安全事件的日常汇报进行处理[3-4]。

2 制定网络安全管理规定

为明确职责和责任,一般网络安全管理规定应包括以下7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网络安全建设规定。用于建设专用网络安全设施以及描述建设各类信息系统应遵循的一般要求。二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规定。用于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以及描述用户应遵守的一般要求。三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流程。定义发生各类安全事件时相关人员的职责及处理流程。安全事件包括不明原因引起的线路中断、系统故障导致瘫痪、感染计算机病毒、硬件被盗、严重泄密、黑客入侵、误操作导致重要数据丢失等。四是明确安全注意事项和系统使用指南。主管人员应制订相关应用系统的使用指南和安全注意事项,让应用系统的操作人员能够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以保证各种系统正常运行和维护,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损失。五是安全保密管理规定。定义网络系统内部对人员的一般要求、对各类信息的保密要求以及对违反规定行为的处罚措施。六是机房出入管理制度。由专人值守,出入时登记,从而对非管理人员进出中心机房进行管理。七是系统数据备份制度。规定对重要系统和重要数据必须备份,针对不同的应用系统作出不同的规定,包括备份保存和恢复、备份方式、备份周期等。

3 明确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岗位工作职责

一是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组织,设立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人制度,负责全面领导本单位计算机的防黄、防黑、防不良信息、防毒等网络安全工作。二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要进行网络安全培训,并实行持证上岗制。三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应当保障计算机网络设备和配套设施、信息、运行环境的安全。四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应当保障网络系统和信息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五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接受并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对网络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和上级网络中心对其进行的网络系统及信息系统的安全检查。六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对网络接入的用户,用防火墙技术屏蔽非法站点和保留日志文件,并进行定期检查。七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各种设备,确保网络畅通和系统正常运行,定期备份系统数据,仔细阅读记录文件,不放过任何异常现象,定期保养、维护网络中心交换设备。八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定期检测网内病毒和安全漏洞,病毒信息,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防治。

4 结语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有害信息和不安全因素,为了加强维护公共秩序、保护互联网的安全和社会稳定,应当接受公安机关的检查、指导和安全监督,如实向公安机关提供有关安全保护的数据文件、信息、资料等,协助公安机关查处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5 参考文献

[1] WILLIAM STALLINGS.网络安全基础[M].4版.白国强,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MARK STAMP.信息安全原理与实践[M].杜瑞颖,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第8篇

关键词:网络;安全管理;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全球化运转,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深入了各行各业的运营管理发展中。网络信息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系统等多方面的信息传递优势,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直接影响了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效率。但是,随着企业管理网络的不断扩大和衍生,网络安全管理难度系数越来越大,经常会因为各种网络安全问题导致企业网络瘫痪,企业一旦遭遇网络瘫痪的症状,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造成极大的影响,直接损坏了企业的经济效益[1]。因此,各企业运营中越来越重视其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本文重点分析了网络安全管理技术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1 网络安全管理主要解决的问题

网路安全管理对企业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营具有重大意义,其安全管理工作包括防火墙的设置、网络密码加密、电子服务器认证系统以及病毒防控等内容,在安全管理工作当中一旦忽略了当中某一个安全管理环节,会导致网络安全出现漏洞,严重影响整个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营工。因此,如何保证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备受业界关注。目前网络安全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⑴进行严密的安全监控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安全监控工作企业可以及时了解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状况,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监控。

⑵对企业网络进行补丁管理的配置,在网络安全监控工作中一旦出现企业安全漏洞,可以通过补丁快速进行修复,这样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网络系统安全防御能力,同时又能较好的控制企业用户的授权问题。

⑶对企业网络进行集中策略的管理,通过以网络系统为主单位,建议一个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策略,将安全管理策略融入到企业网络系统的不同执行点当中,对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 网络安全管理的核心要素

网络安全管理的主要包括安全策略、安全配置以及安全事件等元素,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安全策略

在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当中实施安全策略是网络安全的首要因素。通过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的制定,可以明确网络安全系统建立的理论原因,明确网络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以及可以得到什么样的保护。通过安全策略对网络管理规定的安全原则,来定义网络安全管理的对象、安全管理方法以及网络安全状态。另外安全策略指定的过程中要遵守安全管理工作的一致性,避免系统内部安全管理工作当中出现冲突和矛盾,否则容易造成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失控[2]。

2.2 安全配置

网络安全配置是指构建网络安全系统的各种设置、网络系统管理的安全选项、安全策略以及安全规则等配置,对网络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网络安全管理配置主要包括网络运营系统中的防火墙设置、网络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等安全设置,在实际运营过程当中要对网络安全配置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禁止任何人对网络安全配置进行更改操作。

2.3 安全事件

网络安全事件主要是指影响网络安全以及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恶意行为。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遭到恶意攻击和非法侵入,网络遭遇恶意攻击和非法入侵会导致企业利用网络进行的商业活动被迫终止,程序停止运营,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网络安全管理工作[3]。破坏网络安全的恶意行为通常表现为,利用木马病毒的入侵复制、盗窃企业内部资料和信息;组织企业利用网络进行的商业活动;终止企业运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网络资源;监控企业的实际运营管理工作,这给企业正常经营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

3 网络安全管理发展趋势

现阶段网络安全管理技术还比较单调,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安全管理机制,在实际管理工作当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网络安全管理技术也将得到快速发展,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将对安全软件以及安全设备进行集中化管理,通过对网络安全的全面监控,切实保障网络安全的可靠性,及时发现运营过程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同时,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将实现系统动态反应以及应急处理中心,实现对突发网络安全事件进行有效预案处理;另外,企业网络安全管理还将对网络系统的相关管理人员、软件、硬件等安全设置集中管理中心,完善安全管理系统[4]。

因此,企业要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管理,采取措施严格控制病毒、黑客对企业网络系统的攻击,维护企业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长远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s].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121-122.

[2]wimmasat山ngs,著,杨明,青光辉,齐东望,等,译.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4.

第9篇

该系统包括安全事件管理模块、安全业务模块、控制中心、安全策略库、日志数据库、网间协作模块。

1.1安全事件管理模块

1.1.1安全事件收集子模块

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各类信息安全设备发送的安全事件信息,收集方式包含几种:(1)基于SNMPTrap和Syslog方式收集事件;(2)通过0DBC数据库接口获取设备在各种数据库中的安全相关信息;(3)通过OPSec接口接收事件。在收集安全事件后,还需要安全事件预处理模块的处理后,才能送到安全事件分析子模块进行分析。

1.1.2安全事件预处理模块

通过几个步骤进行安全事件的预处理:(1)标准化:将外部设备的日志统一格式;(2)过滤:在标准化步骤后,自定义具有特别属性(包括事件名称、内容、产生事件设备IP/MAC等)的不关心的安全事件进行丢弃或特别关注的安全事件进行特别标记;(3)归并:针对大量相同属性事件进行合并整理。

1.1.3安全事件分析子模块

关联分析:通过内置的安全规则库,将原本孤立的实时事件进行纵向时间轴与历史事件比对和横向属性轴与其他安全事件比对,识别威胁事件。事件分析子模块是SOC系统中最复杂的部分,涉及各种分析技术,包括相关性分析、结构化分析、入侵路径分析、行为分析。事件告警:通过上述过程产生的告警信息通过XML格式进行安全信息标准化、规范化,告警信息集中存储于日志数据库,能够满足容纳长时间信息存储的需求。

1.2安全策略库及日志库

安全策略库主要功能是传递各类安全管理信息,同时将处理过的安全事件方法和方案收集起来,形成安全共享知识库,为培养高素质网络安全技术人员提供培训资源。信息内容包括安全管理信息、风险评估信息、网络安全预警信息、网络安全策略以及安全案例库等安全信息。安全日志库主要功能是存储事件管理模块中收集的安全日志,可采用主流的关系性数据库实现,例如Oracle、DB2、SQLServer等。

1.3安全业务模块

安全业务模块包括拓扑管理子模块和安全风险评估子模块。拓扑管理子模块具备的功能:(1)通过网络嗅探自动发现加入网络中的设备及其连接,获取最初的资产信息;(2)对网络拓扑进行监控,监控节点运行状态;(3)识别新加入和退出节点;(4)改变网络拓扑结构,其过程与现有同类SOC产品类似,在此不再赘述。目前按照国标(GB/T20984-2007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微风险、一般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系统将通过接收安全事件管理模块的分析结果,完成资产的信息安全风险计算工作,进行定损分析,并自动触发任务单和响应来降低资产风险,达到管理和控制风险的效果。

1.4控制中心模块

该模块负责管理全网的安全策略,进行配置管理,对全网资产进行统一配置和策略统一下发,改变当前需要对每个设备分别下方策略所带来的管理负担,并不断进行优化调整。控制中心提供全网安全威胁和事故的集中处理服务,事件的响应可通过各系统的联动、向第三方提供事件信息传递接口、输出任务工单等方式实现。该模块对于确认的安全事件可以通过自动响应机制,一方面给出多种告警方式(如控制台显示、邮件、短信等),另一方面通过安全联动机制阻止攻击(如路由器远程控制、交换机远程控制等)。各系统之间联动通过集合防火墙、入侵监测、防病毒系统、扫描器的综合信息,通过自动调整安全管理中心内各安全产品的安全策略,以减弱或者消除安全事件的影响。

1.5网间协作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结合自身的工作任务,判定是否需要其它SOC的协同。若需要进行协同,则与其它SOC之间进行通信,传输相关数据,请求它们协助自己完成安全威胁确认等任务。

2结束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