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统计学差异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4 16:25: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统计学差异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统计学差异分析

第1篇

关键词 国有石油企业 员工敬业度 人口统计学变量 差异分析

一、员工敬业度的概念

目前对敬业度(Engagement)的概念都没有一个统计的界定,主要有两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管理公司和学术界。管理公司主要以实际出发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学术界则是从学术角度提出相关的理论。

第一,在管理公司领域,盖洛普公司的盖洛普博士将敬业度定义为:企业首先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其优势能得到有效发挥,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应让员工在组织中有一种归属感,让其感受到自己就是组织的一员,具有主人翁的责任感。盖洛普公司将员工主要分为敬业、守业和怠工员工三类,这主要是根据员工在情感上认同工作和组织的程度,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员工对工作和组织的投入度;翰威特公司认为敬业度是用来衡量员工期望留在公司的程度,以及对工作尽心的程度,据此翰威特公司提出了积极评价、渴望留任和竭尽所能三维度的敬业度。韬睿公司将敬业度定义为员工意愿和努力帮助组织取得成功的程度,据此公司将员工敬业度分为理性敬业度和感性敬业度两个维度,即建立在工作给自己带来利益前提下的敬业行为和建立在对工作认同和情感归属上的敬业行为。

第二,在学术研究中,国内外学者中, Kahn将敬业度定义为:企业员工自发地控制自己,以将自己与工作角色结合在一起,也就是将自己置于一种“角色内状态”,并且他还将敬业度分为三个维度:行为敬业度、认知敬业度和情感敬业度;Maslach等学者则从工作倦怠的对立角度出发将敬业度定义为对工作积极的一面,他认为敬业度和工作倦怠分别为一个三维连续体的两极,敬业度的精力、投入和职业效能感三个维度分别对应着工作倦怠的情绪枯竭、犬儒主义和效能感低落三个维度。相对于工作倦怠程度高的员工所具有的无能感和耗竭感,敬业度高的员工通常精力充沛,不同于在工作和组织中处于疏离状态的员工,他们在工作中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在组织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能有效进入工作状态; Schaufeli等人与Maslach有相同的观点,认为敬业度是工作倦怠的对立面,而他们认为敬业度包含活力敬业度、奉献敬业度和投入敬业度三个维度。

综上,本文所使用的敬业度概念为:企业中员工在工作角色中自我表达和自我投入的程度,以及员工在行为、认知和情感三个维度上对工作、组织的认同程度。

二、国有石油企业员工敬业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一)不同性别的国有石油企业员工敬业度的差异分析

对不同性别的国有石油企业员工的工作敬业度和组织敬业度两个维度以及整体员工敬业度的得分平均数进行F检验和t检验,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二)不同婚姻状况的国有石油企业员工敬I度的差异分析

对不同婚姻状况的国有石油企业员工的工作敬业度和组织敬业度两个维度以及整体员工敬业度的得分平均数进行F检验和t检验,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

(三)不同年龄的国有石油企业员工敬业度的差异分析

本文将国有石油企业的员工划分为四个年龄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国有石油企业员工在敬业度各子纬度上的得分。如表3所示。

(四)不同学历的国有石油企业员工敬业度的差异分析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国有石油企业员工在敬业度各子纬度上的得分,如表4所示。

(五)不同工龄的国有石油企业员工敬业度的差异分析

不同工龄的国有石油企业员工敬业度的差异分析(如表5)。

三、国有石油企业员工敬业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在以上人口统计学变量中,只有员工婚姻状况对国有石油企业员工的敬业度有较大影响,而石油企业员工敬业度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不同工龄上均无显著差异。这与已有的研究结论有相同之处,但并不完全一致,其原因是受研究对象,国有石油企业这个群体的特殊性的影响。

不同婚姻状况的国有石油企业员工的工作敬业度无明显差异,但在组织敬业度这一维度上以及整体员工敬业度上的差异却很显著;石油企业的已婚员工不论是工作敬业度、组织敬业度还是整体敬业度都高于未婚员工,究其原因,已婚员工其家庭生活相对稳定,亲戚朋友等人际圈子范围也相对固定,对家庭承担责任也更大,他们对于工作稳定性的要求更高,同时已婚员工较未婚员工年龄大,各方面相对成熟,更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和认识,工作积累和经验都相对较好,对企业更有归属和认同感。

(李季单位为兰州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高海燕单位为中石油西北化工销售公司)

[作者简介:李季(1983―),男,辽宁开原人,博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 Heaney C A,Israel B A,House J S . Chronic job insecurity among automobile workers:effectson job satisfaction and health[J]. Social Scienee & Medicine,1994.

[2] Davy J A,Kinicki A J,Scheck C L . A test of job seccurity,s direct and mediated effects on withdrawal cognitions[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7.

[3] Greenhalgh L,Rosenblatt Z . Job security:toward conceptual clari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4,9(3).

第2篇

关键词 血液病 血细胞分析仪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152

资料与方法

2006~2009年血细胞分析仪计数1700例血细胞及分类,Hb、Pt及直方图异常的标本作形态学复查发现血液系统疾病107例。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NALL)1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3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1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6例,巨幼细胞性贫血2例,多发性骨髓瘤(MM)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9例,恶性淋巴瘤1例。所有病人均为初诊患者,确认病例均经本院骨髓细胞形态学或上级医院确诊。其中男69例,女38例。年龄11个月~87岁。

仪器与试剂:BC-1800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全血质控物。配套试剂。

方法:全自动三分类血细胞计数,常规采集末梢血,同时做血涂片。对WBC、Hb、pt及白细胞直方图异常者做瑞氏染色分类200血细胞,并同时观察WBC、RBC及Pt的形态及分布情况。

结 果

检查出107例血液系统疾病。

手工复查结果:筛查出107例血液系统疾病。其中急非淋11例,急淋4例,慢粒3例,慢淋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9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增生性贫血36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MDS6例,巨幼贫2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所占比例并不很高,而增生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比例较高,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异型淋巴细胞与原幼稚细胞的区别。

白细胞直方图分布,见图1。

讨 论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快速、方便、精确度高,是人工无法替代的阻抗法三分群。血液分析原理是溶血素破坏RBC后,根据白细胞体积大小通过计数通道时所产生的脉冲大小来对WBC进行分类计数。显微镜下计数WBC是在油镜下通过观察细胞大小、形态、染色质的结构特点,胞浆的着色特点,有无核仁等对白细胞进行分类。不同的仪器直方图是不同的,但只要是白细胞直方图出现R1、R2、R3报警,都要进行形态学复检。异常白细胞直方图只是让检验者粗略判别各类白细胞比例或有无明显异常细胞,进而进行形态学复查时注意这些变化的真正意义,而不能仅凭白细胞直方图的变化来进行诊断[1]。血液分析仪只对典型的血液病做出提示性诊断,以便作进一步检查。如果使用不配套的试剂导致直方图不典型或对报警掌握不够,就会忽视血涂片造成漏检甚至误检。本组107例血液系统疾病是从1700例标本中筛查出来后通过手工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或其他组化染色而确诊。其中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反占1.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占35.5%,增生性贫血占33.6%。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虽然是少数,但不排除没有。这就要求大家在工作中对于出现的异常报警及各指标的计数异常时要手工涂片复检以免漏检和误诊。虽然血液病特别是白血病的诊断主要依据MICM(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但在基层医院的工作中,血液分析筛查加手工形态学复查结合临床病史体征是诊断血液病的主要依据。

第3篇

【关键词】大学日语 成绩差异 统计学

为了比较选修大学日语Ⅰ与Ⅳ课程成绩的差异,随机抽取了近两年来中国海洋大学选修日语的本科生大学日语Ⅰ55名与大学日语Ⅳ33人的期末试卷,进行统计学的分析与检验。

一、大学日语Ⅰ与Ⅳ的成绩差异

55名本科生(非日语专业)选修大学日语Ⅰ成绩如下:

方差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变异情况,一组数据方差越大,说明这组数据波动越大。标准差也是一个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重要量。一组数据的标准差越大,同样说明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大。

二、成绩差异的统计学检验

在此我们使用参数检验。参数检验是通过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因为参数检验通常比相应的非参数检验更有检验力,对于同样的参数,参数检验更可能达到显著性差异。

虽然参数检验更灵敏,更容易得到显著性结果,然而参数检验要求数据满足以下假定条件:独立样本t检验的前提假设包括:(1)每个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分数应该是正态分布的;抽取样本的潜在总体必须假定为正态的,然而我们得不到总体,也很少知道总体是否正态。一般可通过大体上观察偏态来检验正态性。这可以通过简单观察数据的直方图中明显偏离常态的点的情况来进行判断。(2)每个总体的离散程度是相同的,即方差齐性。因此当我们通过方差齐性检验得知 且总体方差未知时,这时就不能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这时只能用两个样本方差作为各自的无偏估计量,在 = 成立的条件下,根据下面的公式:

计算出的统计量t值不再服从自由度为 的t分布。柯克兰与柯克斯于1957年提出一种方法,认为当总体方差不齐时计算出的统计量 是近似的t分布,因此临界值不能直接用df= 所对应的 ,而要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三、方差齐性检验

当 与 都未知时,以各自的无偏估计量 与

代替。如果假定两个总体的方差是相等的,即 ,那

么 的值应该在1的附近波动,其比值服从F分布。如

果这个比值过大或过小,超过了我们所设定的某个水平,那

么根据小概率事件原理,将对 这个前提假设产生疑

问,从而拒绝这个假设,接受备择假设,即 。

四、平均数的差异检验

五、选修动机的调查与成绩差异原因的分析

首先制作动机调查表,内容包括(1)兴趣动机(2)成绩动机(3)职业动机(4)学分动机(5)其他。在以上5个问题后面,附有五种不同的选择答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看法,从中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项。四种选择项:很不同意(-2分),不同意(-1分),不知道(0分)同意(1分),非常同意(2分)。

通过问卷调查,获取55名被试的动机的分值分别是:

下面看大学日语Ⅰ一组学生选修动机的算术平均数 =3.4;大学日语Ⅳ一组学生选修动机的算术平均数 =3.4,两者是相等的。再看选修大学日语Ⅰ的动机标准差S=2.4, 选修大学日语Ⅳ的动机标准差S=2.7,两者相差无几。

从以上的统计分析与比较中可以看出大学日语语Ⅰ与Ⅳ选修动机基本相同但成绩差异显著。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不在学习动机而在大学日语Ⅰ与Ⅳ的难易程度上。

《新编日语Ⅰ》是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材第一册,供一年级上学期使用。本书编入日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句型、功能意念等方面的内容。题材以学校、家庭、社会为主,同时兼顾日本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题材除会话和短文之外,还有少量的书信、日记等。本书第一册共二十课,分为四个单元,每五课为一个单元。第一单元为语音阶段,各单元的最后一课时单元复习。每课教学时间为十二学时左右。本书除语音阶段稍有不同,每课由前文、会话、功能用语、解说、读解文、练习六个部分构成。前文是引子,供朗读练习和连贯叙述用。会话是连贯性的对话,用于听说训练。功能用语只要求模仿,目的在于通过日积月累逐步提高学生的日常交际能力。解说是说明该课出现的语言现象,包括语法、句型以及某些词组和惯用语。单元复习课后面有单元归纳,除复习和归纳外,还补充有关的语言知识。读解文是为了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读写能力,其中基本上没有新的语法现象。各课练习和单元练习包括机械练习和活用练习,既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又可以作为课外作业。《新编日语Ⅱ》是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材第二册,供一年级下学期使用。第二册共二十课,分为四个单元,每五课为一个单元。各单元的最后一课时单元复习。每课教学时间为十二学时左右。每课有前文、会话、功能用语、解说、读解文、练习六个部分组成。二十课的练习是模拟考试,参照了日语能力考试的要求和形式。

参考文献

[1]周平,陈小芬.新编日语(第一册)第二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孟迎芳等.心理统计基础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第4篇

【关键词】 螺旋CT;MRI;胰腺癌;临床价值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6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10-02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胰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有朝年轻化发展的趋向。作为一种临床症状表象不典型的疾病,胰腺癌多发于中老年人身上。关于胰腺癌的发病原因,目前理论医学界和临床医学界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慢性胰腺炎和糖尿病的引发、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不合理等[1-2]。在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影像学诊断方法作用非常大。然而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不用的作用和不同的效果,因此,加强对不同影像学检查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实际病例,探讨了CT和MRI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作用,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接诊的31例经病理和手术确诊为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为41-85岁,平均年龄为68岁。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左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食欲不佳、体重下降明显、出现黄疸。23例患者的肿块直径大于3.5厘米,8例患者的肿块直径小于3.5厘米。

1.2 方法 螺旋CT设备使用的是由GE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磁共振设备则是使用西门子公司的1.5Avanto磁共振仪。在31例患者中,行MRI(T2W+MRCP)和螺旋CT三期检查的患者有22例,仅行螺旋CT薄层动态检查的患者有5例,仅行MRI检查的患者有4例。

1.3 观察指标 观察CT在动脉期、平扫、门脉期等三种时相中的结果与胰腺期做比较,螺旋CT三期扫描与MRI作比较,观察二者在胰腺肿块(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中的显示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其中P

2 结果

2.1 CT在动脉期、平扫、门脉期等三种时相中的结果与胰腺期征象显示结果 见表1。

3 讨论

由于胰腺癌主要是发源于腺管或腺泡而形成白色、硬度大、边界不清楚的块状,部分肿瘤还有多灶性分布的可能。患者患上胰腺癌之后容易出现的临床症状是上腹疼痛和食欲不振。在影像学的表现中,直接征象就是胰腺肿块的出现,间接征象则是、胆道扩张、胰腺管扩张和胰腺萎缩侵犯周围血管及脏器、脏器和淋巴结转移[3-4]。在临床影像学诊断中,螺旋CT和MRI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但是CT诊断正确率要高,因此可以作为诊断胰腺癌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在本组研究对象中,发现不同时相的检测在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上面有着不同的表现。在螺旋CT三期扫描与MRI(T2W+MRCP)检查的结果比较中,发现在直接征象的显示上,二者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而在间接征象的诊断上,二者之间不存在差异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腺泡中高水样蛋白的含量高而增强了信号,致使胰腺的轮廓更加清晰,从而可以更加明确地诊断到直接征象[5-6]。

总之,CT是胰腺癌影像学检查的首选,但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辅助以MRI进行检测,这有助于提高胰腺癌诊断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 李传福,张晓明,刘松涛,等.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小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24:1531

[2] Randoux B,Marro B,Koskas F,et al.Carotid artery stenosis:prospective comparisonofCT.Three-dimensionalMR,andconven-tionalangiography.Radiology[J].2011,220(1):179-1851

[3] 周存升,孙丛,柳澄,等.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及其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35(2):90-95.

[4] Choi BI,Chung MJ,Han JK,et al.Detection of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relative value of arterial and latephases of spiral CT[J].Abdom Imaging,2012,22(2):199-203.

第5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践教学;问卷调查;分析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创造性的活动,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体现了艺术和技术的有机融合。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创意设计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与当地的经济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国创业界就曾提出“科技立国、设计开路”的口号,我国也大力提倡发展创意产业。在此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1 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

所谓艺术设计教育,从狭义上说,就是通过有关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通过艺术设计能力、设计意识的培养,通过艺术设计方法、设计技能的训练,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与持续性发展潜力、能够胜任艺术设计、创作、教学、研究、生产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的培养方式。[1]艺术设计教育不同于其他知识型学科,其培养目标并不在于知识的累积,而更多地与生活相关,即希图建立一种于“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人格教育的基础之上、以现代工业生产和传统工艺美术生产中设计活动的艺术内涵、科学内涵、文化内涵的实现为主线、以人的创造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教育”,其最终目标在于学生创意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2 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2.1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起源于欧洲,进入21cn为了适应创意设计的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建设和变革,而这些改革多集中在实践体系的建构上。如设计教育体系较为完备的美国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就提出以市场效应为导向的目标体系,倡导灵活、开放的教学方式。美国的艺术设计学院几乎每个学期都安排“项目设计”即实践课。“项目设计”要求有明确的设计目的和产品定位,可以是模拟项目设计、自由项目设计、真实项目或进行校企合作。学校里设有各种工作室,工作室365天,24小时开放,学生可根据需要随时联系各个工作室进行实践创作。

2.2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有着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为代表的重点院校多是先引入国外的教育理念,再与自身教学实践相结合,建立起各自的设计教育体系。在设计教学中提出“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以期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具体操作上仍沿用西方的校企合作、建立工作室、建立校办工厂、工坊等方式。在教育思想上,也有很多高校以自身优势为契机,借助优秀的地域文化,提倡设计教育的本土化和民族化。

2.3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增长,培养了一批创意设计人才,但我国教育基础薄弱、人均教育资源匮乏、同时存在资源配置向重点地区和重点院校倾斜、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难以享受到政策优势的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的设计教育就暴露出更多问题。尤其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过渡到“大众教育”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在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只求数量的增长,而不问质量,甚至有些院校在师资、教学空间和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强自开设设计专业。为了弥补学校设备的严重不足,往往采用定岗实习或是将实习生推向社会的简单做法。盲目扩大数量、缺乏调研,导致了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产业需求终端的错位,这些高校并不是很清楚社会产业领域所需人才类型,最后用人单位往往要负担额外的职业教育成本。不仅造成社会教育成本的上升,更加剧了社会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失望与不信任。

3 普通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调查分析

目前已设置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高职院校除外),大致分为三类:一是重点大学开办的艺术设计专业,二是普通二本院校设置的艺术设计专业,三是三本院校设置的艺术设计专业,这包括民办三本和公办院校所属的独立院校。[2]其中重点大学一般综合实力较强,能获得较多财政支持,师资、生源也比较优质;此次调查主要针对第二、三类,这两类高校软硬件条件均不如第一类,生源质量也比较差,但是数量更为巨大,反应出的问题也更加突出。

3.1 调查样本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象,是教学效果的直接承载者,学生集中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成败得失。为了获取学生对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看法,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地方普通二类本科和三类本科的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和在校生,涉及视觉传达、环境艺术、工业造型、数码媒体等专业。共发放问卷调查表350份,收回312份,其中已经毕业的111份,在校生201份,无效问卷6份。

3.2 调查分析

3.2.1 实践教学总体效果评价分析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学校艺术设计实践教育的总体水平评价不高,好评率仅为13.72%,但差评率也仅有12.42%。已毕业学生的被调查组和在校生的评价呈现近似的两头低中间高的正态分布态势,但在校学生选择较差的比率高于已毕业的被调查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在校生对于学校教育的体会更加直接、依赖更多造成的。如表1所示。

这种评价趋势也表现在学生对影响实践教学的因素上,如图2所示,学生认为对实践教学效果影响最大的分别是能最大可能提供实践机会的“工作室/校企合作制”和为艺术设计提供整体教学思路的实践教学理念,分别占到28%和26%。而认为设备起到重要作用的仅占到9%。

3.2.3 现行实践手段评价分析

毕业实习是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最重要的实践手段,是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次学校实践教学,也是耗时最长的一次实践活动,时间通常从大三暑假延续至当年11月。毕业实习制度从教学层面而言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的合作:

(1)学校。目前大多数一般地方高校几乎未对学生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仅从制度上以实习报告试图考察学生的实习效果。

(2)教师。虽然学校会指定相应的毕业实习指导教师,但教师由于和学生时空上的不统一,难以对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帮助,使指导教师空有其名。

(3)学生。学生基本上是靠自己的实力,像找工作一样自行寻找实习单位,再根据实习单位的安排进行实习,有很多学生由于时间(考研)或能力的限制,未能够取得本专业的设计岗位或者假造实习结果。

(4)实习单位。企业希望利用实习生形成人力资源的有利补充,但企业毕竟是以盈利为目的,更多考虑实习生低廉的人力成本,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利用实习生做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难以促成学生创意能力的有效提升。

图3显示了学生对外出实习的评价,其中持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的几乎各占一半,显示出毕业实习制度对学生个人能力的依赖。即基础知识扎实、能力强、社交面广、甚至综合社会条件更优的学生,更容易获得优质的实践机会,得到更好锻炼。反之,性格内向或社会活动能力弱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地体会到挫折感。这与教育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4 结论

通过以上我们不难看出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对当前艺术设计实践教育的不满与期待,这种期待将是教育者前进的动力与方向。通过调查我们应意识到硬件条件的建设只是一个方面,软实力的提升才能触及艺术设计实践教育的本质,我们不仅应考虑艺术设计实践方式、方法的改革,更应该将艺术设计实践作为一个整体,建立完整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吕屏.广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5).

第6篇

[关键词] 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儿童;显微镜计数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8(c)-143-02

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及各种高科技技术在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血液分析仪已经成为各级医疗机构常规实验诊断中不可缺少的仪器,具有快速、方便、所测项目多等诸多优点,但由于设计原理的问题,某些情况下易造成结果的假性增高或减低。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的儿童血小板(platelet,PLT)值高于正常参考范围的较成人偏多。我们随机分析了日常工作中使用MEK-6108型血液分析仪测得的600例血小板值,其中,成人(14岁以上)400例,儿童(14岁及以下)200例。并对儿童的标本同时用KX-21型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光学显微镜法计数血小板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和试剂

血液分析仪采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MEK-6108型和日本东亚医用电子株式会社生产的KX-21型;稀释液、溶血剂等均使用各自配套试剂;光学显微镜计数血小板稀释液由实验室自配。

1.2 标本的采集

采用EDTA-2K抗凝的真空管,严格按规定要求(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严格控制、血流要顺畅)采集静脉血,标本要求无凝块和溶血。采集后在15 min~1 h测试完毕。

1.3 方法

400份成人标本只用MEK-6108型分析仪测定。200份儿童标本分别用两种仪器进行测定,且各测定两次取其平均值,同时用光学显微镜法计数其血小板值,每份标本计数两次取其平均值。各仪器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要求,手工法采用改良许汝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进行。

2 结果

MEK-6108型血细胞分析仪所测的400例成人血小板值高于正常参考上限(300×109/L)者占6%,200例儿童血小板值高于正常参考上限(300×109/L)者占21%,儿童高于成人。

MEK-6108和KX-21两种血细胞分析仪测得的儿童血小板值分别为(204.0±80.5)×109/L、(194.0±71.2)×109/L,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MEK-6108测得的值[(204.0±80.5)×109/L]与手工显微镜计数值[(190.0±65.3)×109/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将MEK-6108血液分析仪分析时出现异常报警(URI)的28例标本的血小板值[(486.0±98.7)×109/L]与显微镜计数的结果[(279.0±76.5)×109/L]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不同的血液分析仪虽然有不同的生产厂家,且分析原理及试剂有所不同,但在分析时只要按其要求操作,所取标本合格、操作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15~60 min),所得的血小板结果无明显差异[1],笔者的结论也与之相符。

血液分析仪所测得的血小板值高于正常参考上限的儿童多于成人,考虑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某些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溶血性贫血、川崎病、上呼吸道感染、哮喘喘息发作期、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可引起血小板增高,这可能与血小板活化参与其发病机制有关[2],而这几种疾病儿童的发病几率要大于成人。②在采集儿童静脉血液时由于儿童与工作人员难以很好地配合,采集到的标本很容易造成红、白细胞破坏形成碎片。由于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的测定是与红细胞在同一个计数池中进行,其原理是在一定体积(2~24 fl)范围内的颗粒被计数为血小板[3]。当所测标本中有大量小红细胞或红、白细胞碎片,其体积进入血小板计数范围的被误认为血小板,使血小板计数假性增高[4]。③儿童多有厌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易发生营养不良性小细胞贫血,如缺铁性贫血。④有少数儿童在生理状况及操作因素的影响下其血小板本身就高于正常。

因血球计数仪具有“浮动界标”纠正功能,并非只要当血液标本中存在小红细胞时就可以使计数的血小板值偏高于实际值,即使其体积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是反映体内红细胞大小的一项指标,当血液内小红细胞数量增多时,MCV值就会低于正常参考值,而小红细胞数量增多到一定数量时又会影响血球计数仪对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故而MCV值也可间接判断血球计数仪所计数血小板值的准确与否。和强等[2]报道MCV

鉴于上述结果,笔者建议在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儿童血小板值时,并不需要每一标本都进行手工显微镜计数,即使其结果高于正常参考范围。但只要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就必须用人工显微镜计数加以补充,以得到准确的结果:①血小板计数有警示信号(URI);②MCV

[参考文献]

[1]章文,徐刚,陈月生.血液分析仪计数小儿血小板升高因素浅析[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3):188-191.

[2]和强,廖志勤,虞靖虹.哮喘患儿血小板计数与平均血小板容积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J].中国小儿血液,2002,7(2):54-55.

[3]张军力,高健钢.现代检验医学临床应用指南[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12-44.

第7篇

[关键词]统计学原理 男女生 成绩差异

[中图分类号] O2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150-02

一、期末测试成绩

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秋季学期大学日语Ⅱ(2011级)男女生期末测试成绩如下:

男生(n1=13):

97 96(2) 90 86 84 83(2) 80 75 53 33 18

女生(n2=25):

98(2) 97 96(2) 95 93 92 91 90(3) 89 88 87 85 84 83 82 81 80 79 78 70(2)

二、中数

中数(Md)也称为中位数,是指在频数分布中位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值。它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也称为集中量数。

(一)列频数分布表(部分数据)

(二)计算中数的位置

中数的位置=■=■=19.5

即中数的位置在第19位和第20位的两个数值中间。

(三)找出中数

在本案例中,由于排列在中数位置上的数值是87和85(2个85重复)之间的数值。在计算上可将其视为一个分数单位上的几个连续数字,即3个数值是均匀分布在87-85区间。

如图所示:

-88---87----85-----85-----84-----

第19区间 第1个20区间 第2个20区间

假设每个区间的间隔为1/3=0.33,则案例中的中位数位于第19位和第20位(2个)三个数值中间,即为第1个20区间的上限(0.33÷2≈0.17),因此中数(Md)=85+0.17=85.17≈85

(四)中数的优缺点

当一组测试结果出现极端数据时,常用中数。这样做并不影响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因为求中数不受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影响,决定中数的关键是居中的那几个数据的数值大小。如在本案例中,33和18就是两个极小值。但中数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中数是根据数据的相对位置来确定的,在计算时不是每个数据都加入计算,从而有较大的抽样误差,不如平均数稳定。

三、中数检验法

(一)计算原理

中数检验法是通过对来自两个独立总体的两个样本的中位数来判断两个总体取值的平均状况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它的基本思想是假设两个总体总有相同的分布规律,那么它们的取值将具有相同的平均状态,中数是集中趋势的度量,因此两个总体的中数应该是相等的。两个样本是从两个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的,那么两个样本的总数也应该大致相同。如果两个样本的总数差异较大,则应否定两总体取值平均状态相同的假设,或者说两总体不具有相同的分布规律。因此其虚无假设是:两个独立样本是从具有相同中数的总体中抽取的。它可以是双侧检验或单侧检验。双侧检验结果显著,意味着两个总体中数有差异(并没有方向);单侧检验结果显著,则表明备择假设“一个总体中数大于(或小于)另一个总体中数”成立。

(二)计算过程

中数检验法的具体步骤为:

(1)将两个样本数据混合由小到大排列。

(2)求混合排列的共同中数(Md)。

(3)分别找出每一样本中大于混合中数及小于混合中数的数据个数,列成四格表。

(4)对四格表进行X2检验

查X2表求得临界值,若实得X2值大于临界值,X2检验结果显著,则说明两样本的集中趋势(中数)差异显著。

四、虚无假设和备择假设

(1)建立虚无假设和备择假设。

H0:男女生的期末成绩没有差异。

H1:男女生的期末成绩有差异。

(2)选择并计算检验统计量。

根据前面计算与推断已知:中数(Md)=85。以下统计男女生成绩大于和小于85的数据个数,并列成四格表。

X2=■

=■=1.59

(3)根据显著性水平α确定临界值。

设α=0.05,由df=1,查X2分布表,求得X20.05 (1)=3.84。

(4)根据统计结果,做出推论结论:

因实得X2=1.59,而X20.05 (1)=3.84;故X2X20.05 (1)。

所以不能拒绝虚无假设,认为男女生期末成绩无显著差异。

五、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中数检验法是通过对来自两个独立总体的两个样本的中位数来判断两个总体取值的平均状况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中数检验法属于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一般不需要严格的前提假设。这是它与参数检验相比的最大优点。几乎每种参数检验都有一些严格假设,若不满足这些假设仍然有参数方法处理,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而进行非参数检验不必过多考虑那些假设条件。比如在参数检验中,无论是Z检验、T检验还是F检验,它们对总体参数都有相应的前提假设,如T检验中要求样本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若是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还要求两个总体方差齐性。在方差分析中,需要满足正态性、可加些、各组方差齐性等基本假设。

但在本案例中,我们并不清楚总体分布是否呈正态,或者对研究总体的其他情况知之不多,这时数据无法满足参数检验的诸多要求和假设。鉴于上述情况,本检验采用了不需要根据总体的分布及参数进行统计的方法――非参数检验(中数检验法)。非参数检验不必过多考虑那些假设条件,对总体分布不做严格假定,这种方法是依据数据的顺序、等级资料即可进行统计推断,在实践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不过非参数检验也有不足之处。最大的不足是未能充分利用资料的全部信息。例如本案例中,把全部分数按顺序排列后转化为序列数据,即用第一位、第二位等来表示,然后计算中数位置,找出中数,进行X2检验。这时数据变得相对简单,分数之间的差异多样性也变得简单化了。因此,如果某些资料既可以用参数检验,也可以用非参数检验,则应使用参数检验。若所得资料不满足参数检验要求的前提条件,则应使用非参数检验,虽然会浪费一部分信息使得检验的效能低一些,但不至于做出错误结论。

[ 参 考 文 献 ]

[1] 刘翔平,葛鲁嘉.男女差异心理学[M].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8:41-91.

[2] 贾进强.性别心理差异探秘[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4-171.

[3] 朱曼殊.心理语言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91-98.

[4] 黄崇龄.性别差异与大学外语教学――对外语学习中女强男弱现象的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1):108.

[5] 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105-128.

第8篇

关键字:高职学生;自我认同感;基本特点;差异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5-0048-04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高职教育处于职业教育的基础阶段,其学生年龄段为17~22岁,正值青春期的他们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动荡期。著名教育家杜威也曾经说过:“十几岁的阶段是人生根本上左右为难的阶段,他们要生长,要成熟,还要安全。[1]”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来源主要是高考失败的学生,他们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较大压力,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自卑、消极的心理状态。这些外在的压力使高职学生集中表现为一种自我认同感缺失,这种缺失将持久的影响着学生的精神状态与学习的目标动力,最终导致自我的迷失和心理不健康,从而严重影响着高职学生的成长。

自我认同感也即自我同一性,是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人格理论中的一个核心专用术语。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青少年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的重要方面前后一致及较完善的意识,也即个人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2]。高职生自我认同感代表了处于特殊社会环境下青年学生对过去、现在及未来自我的一种积极整合水平,是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建立了比较充分的自我认同感,才能有效建立自信心与自尊,为以后的成功和幸福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因此,本文针对高职学生自我认同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直观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客观依据,以有效促进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为提高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在天津市7所高职院校随机抽取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378份,有效问卷359份,有效率为95%,其中男生184人,女生175人;城镇生源学生237人,农村生源学生122人;独生子女204人,非独生子女155人;一年级学生157人,二年级学生99人,三年级学生103人。

(二)研究设计

在设计问卷时,参照文献的自我认同感量表,并根据天津市的地域特点和学科专业特点,形成符合天津市高职学生认同感的调查问卷。在经过专家的审定和修改后,最终确定问卷的维度和相关问题。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学校名称、性别、年级、独生子女否、地域情况等;第二部分为学生自我认同感相关的问题正文,共16道题目,均采用4级计分制,“符合”“基本符合”“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分别计1分、2分、3分、4分,得分越高说明高职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越高。调查卷分为学习态度、自我意识和人际信任三个维度,对该部分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可知,问卷的克朗巴赫(Cronbach)α系数为0.835,说明高职学生的自我认同感问卷具有很 好 的 一 致 性、稳 定 性 和 可 靠 性。 问 卷 的KMO值为0.92,Bartlett's球形检 验 值为18.254(自由度为347),p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及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分析,调查所得的数据使用EXCEL进行汇总,然后用SPSS18.0进行具体的统计分析。

三、高职学生自我认同感的基本特点及差异分析

(一) 高职学生自我认同感的的基本特点(见表1)

高职学生自我认同感总均分为2.672,标准差为0.334,总均分略大于理论中值2.5分,表明自我认同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高职学生对自己的人格、能力具有表象性初步认识,但仍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自主选择能力和抗压能力有待提高。在自我认同感的3个维度中,学习态度因子的总均分为2.862,标准差为0.438,学生的学习认同感高于理论中值2.5,这表明学生对学习存在一定的认可心理,内心存在学习自制力与自我约束力。学生自我意识感的总均分为2.379,标准差为0.706。通过与理论中值2.5进行比较表明高职学生对自我意识处于中下等水平,自我同一性尚未建立,处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期,且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高职学生的人际信任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总均分为2.764,标准差0.490,大于理论中值,表明高职学生的沟通意识与合作意识初步形成,外在行为的可靠性开始凸显。在自我认同感三方面的维度中,相比其他两个维度,学生学习态度的均值处于较高地位,高职学生普遍对学习存在较高的认可度,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中,形成了对学习积极的反应倾向。而高职学生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方面处于成熟期,社会适应能力与自我调控能力需要提高。此外,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自我意识、人际信任感与自我认同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可通过增加学生的自我意识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加学生的人际信任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二)高职学生自我认同感差异分析

表2结果显示,天津市高职学生自我认同感在性别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分析表3结果表明,天津市高职学生自我认同感在区域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城市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p

分析表4结果表明,天津市高职学生自我认同感在独生子女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的认同感显著高于独生子女(p

分析下页表5结果表明,天津市高职学生自我认同感在年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发现三年级的高职学生自我认同感显著高于一年级的学生(p

四、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随机选取的天津市400名高职学生进行实证调查,分析了天津市高职学生的自我认同感现状并从性别、区域、独生子女、年级四个方面其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1)天津市高职学生的总体认同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对待学习存在较高的认同感,对于自身的认知水平偏低,人际信任感初步形成。

(2)高职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与学习态度、自我意识、人际信任呈显著正相关。

(3)高职学生的自我认同水平在性别维度上没有差异,在区域、独生子女、年级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天津市作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高职学校在培养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内涵与德育建设,在高职院校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特别是针对由于高考失败走进高职学校的学生,将团体活动与个案咨询相结合,给学生提供心灵的依靠与支持,带领他们走出无助的迷茫。因此天津市高职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总体处于中上等水平,人际交往的信任感初步形成,个人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形成了基本整合与协调,对学习形成了强烈的认同感,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学习技术的必要与重要性。但由于大多数高职学生自身正处于叛逆期,加之家庭、社会对高职教育认识的偏颇,使得大部分学生内心存在自我认识的矛盾与情感的两极性,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内在斗争,学生自身存在意义感淡薄,自卑感突出,由此导致高职学生自我意识感水平相对较低。

在针对天津市高职学生进行自我认同感差异分析方面,呈现出在区域、独生子女、年级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的特点。在区域方面,城市学生自我认同感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子女。受经济条件、教育条件的限制,来自农村的高职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人际交往空间相对狭窄,对于大城市存在陌生感,而城市学生接触新的教育理念的机会较多,并且处于相对开放的家庭中,因此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认同感差异。在独生子女方面,非独生子女的高职学生自我认同感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表明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究其原因,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更倾向于采用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大部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与同辈、同龄人的沟通与分享,自我中心性意识较强,在此过程中独生子女逐渐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心理状态,从而在与社会交往过程中产生内心矛盾感。而非独生子女在家庭氛围中形成了较强的合作意识与全局观念,其适应能力与责任意识高于独生子女,能够更加灵活地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在年级方面三年级学生与一年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存在显著差异,并且随着年级增长学生自我认同感不断增强。由于一年级属于学生由家庭生活到社会交往的过渡期,处于人际交往的适应期,大多数学生处于学习的迷茫与混乱期。二年级与三年级的学生,在“本我”与“自我”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随着成长与生活经验的不断累积,慢慢学会接受自己,更加贴近现实与务实,从而促进自我认同感不断提升。

五、对策建议

(一)以生命教育为导向提升课堂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面对高职学生自我认同感偏差呈现出的自我图式混乱、挫败感强烈、焦虑程度高的特点,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应走出对单一的咨询室的依赖,走向有生命的教学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自觉、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进行课堂心理辅导,从而有效地利用教学环境,利用倾听、提问等心理技术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认知。此外,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其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榜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积极情感,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形成师生之间积极的精神与心灵的互动,促进学生性格的完善与发展,从而实现心理辅导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二)分层分类提高高职学生心理辅导的针对性与预见性

心理素质作为个体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具有特殊性、阶段性、发展性的特点。作为职业教育基础阶段的高职教育,其学生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特殊群体,心理发展呈现鲜明的独特性,高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应依托学生自我认同感的现状特点,提倡个性化辅导,突出心理辅导的针对性和预见性,构建整体性学生心理管理系统与重点化学生心理档案系统相结合的心理辅导体系。通过对天津市359名高职学生的自我认同感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发现高职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在独生与否、生源地及年级维度方面呈显著差异,对高职学生进行团体辅导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学生自我认同感在形成过程中的层次性及不平衡性,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心理问题的成因进行具体分析,给予独生子女学生、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以及低年级的学生更多的心理支持,并采用多样性的心理辅导手段,降低学生内心的无助感,从而提高心理辅导的针对性与预见性,最终实现学生各项心理素质的合理性整合。

(三)创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模式

美国著名生态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在他1979年出版的《人类发展生态学》一书中提出“微观系统”理论,他认为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并非孤立的,而是能动地与周围其他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家庭、学校、社会等与之有着紧密联系的外部环境组成了个体成长的微观系统,且三者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要打破家庭――学校――社会分节的阶段性教育模式,转变家庭和社会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的旁观者角色[3],形成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的一体化教育模式,将学生处理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学习的关系三者融为一体,共同促M自我认同感的提升。家长应随时和学校、老师保持沟通,了解学生最新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彼此分担责任,相互支持,共同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而社会作为一个统一体,一方面影响着个体内在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另一方面塑造着个人成长的外部环境。学校应该加强和校外各种社会组织的联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的心智和能力,从而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和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兰,孙启武.心理创伤:评估诊断与治疗干预[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22.

第9篇

[关键词]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能力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b)-0116-03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因此受感染的机会很多,若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造成自身伤害,还会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1]。国际上开展了大量研究并证实护士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的危险职业群体[2]。而皮肤锐器伤是职业暴露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液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3],一旦发生锐器伤,只需0.004 mL带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被空心带血的针头刺伤而感染乙肝的可能性为6%~30%,感染丙肝的可能性为1.8%~10%,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为0.13%~0.4%[4]。为了解我市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及自我防护措施执行现状,笔者根据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方式和自身防护的要求,对全市不同级别医院护理人员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法,于2010年9~12月,随机抽取中山市三级综合医院3所,二级综合医院3所,一级综合医院26所,民营综合医院5所,共37所医院的临床护理人员2 000名。

1.2 方法

所用问卷是在参考大量文献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经预调查后反复修改而成。在各医院护理部的协助下,由护理部向本院护理人员分发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以匿名的形式填写后,护理部统一收回。共发出调查问卷2 000份,回收1 933份,回收率为96.65%。对每份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检查,筛除63份不合格的调查问卷,有效问卷1 870份。调查内容包括:医院级别、在过去一年中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途径、操作环节、自我防护措施执行等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医院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级别医院职业暴露损伤主要途径比较

由表1可见,1 870份问卷中玻璃割伤、针刺伤、刀片割伤损伤率分别为80.21%、64.55%、14.44%。从三甲医院至民营医院玻璃割伤、针刺伤、刀片割伤损伤率呈递增顺序,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民营医院、一甲医院锐器损伤明显高于二甲医院、三甲医院,与民营医院、一甲医院设备落后、防护设施不健全有关。

2.2 不同级别医院职业暴露损伤操作环节比较

由表2可见,从三甲医院至民营医院掰安瓿、整理医疗废物、针头回套、清洗利器损伤率呈递增顺序,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从三甲医院至民营医院配药针头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民营医院、一甲医院在掰安瓿、整理医疗废物、针头回套、清洗利器操作环节损伤明显高于二甲、三甲医院。

2.3 不同级别医院自我防护措施执行情况比较

由表3可见,抽血检查戴手套、输液戴手套、手皮肤有破损时戴手套操作、可能被体液、血液溅到眼部戴护目镜方面,从三甲医院至民营医院防护率呈递减顺序,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伤口换药戴手套方面,从三甲医院至民营医院防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甲医院在手皮肤有破损时戴手套操作防护措施执行率最高,一甲医院及民营医院在可能被体液血液溅到眼部戴护目镜的防护率为0。

2.4 不同级别医院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原因比较

由表4可见,各级医院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甲医院防护不到位与工作太忙关系较大,一甲医院、民营医院防护不到位与用品提供不足、认为没必要防护关系较大。

3 讨论

3.1 规范使用医疗安全装置

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安全防护,制订了很多相关职业防护的政策、制度,如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使用后的锐器要求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本调查结果显示,中山市37所医院2 000名护士中玻璃割伤损伤率为80.21%,针刺伤损伤率为64.55%,刀片割伤损伤率为14.44%,其中,加药过程中徒手掰安瓿导致了72.35%护士被碎安瓿割伤,针头回套导致了17.65%针刺伤,19.95%的针刺伤发生在整理医疗用物时。提示护士加药掰安瓿时要用纱布包裹安瓿、禁止针头回套、使用后的锐器必须直接放入利器盒等。只有正确使用医疗安全装置,改变以往错误的行为习惯,才能控制损伤操作环节,减少锐器伤发生。

3.2 认真执行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的含义:应把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看作有传染性,接触上述物质均应戴手套,对可能被体液、血液溅到面部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护理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有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等。使用手套等防护屏障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最主要措施之一[5]。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减少50%以上[6],证明了在操作及处理污物时戴手套的重要性。虽然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不可完全避免,但是美国CDC评估表明,62%~88%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是可以预防的。所以认真执行标准预防,才能有效地避免或减少血源性疾病感染的发生。

3.3 自我防护意识有待提高

本调查显示:抽血检查戴手套执行率仅27.33%,输液戴手套执行率为19.47%,手皮肤有破损时戴手套操作执行率为38.40%,可能被体液、血液溅到眼部戴护目镜执行率为3.64%;其中一甲医院及民营医院戴护目镜率为0。说明只有少部分人员能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进行自我防护,大多数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防护行为不规范。对于没有使用防护用具的原因,76.58%护理人员因为工作忙,在注射、抽血及输液等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操作中不戴防护用具。现阶段护士紧缺,工作负荷重,紧急时候执行操作经常是刻不容缓,忙碌中有时候来不及防护[7]。所以职业暴露与工作忙乱有关[8],提示管理层需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9]。有46.79%护理人员不戴防护用具的原因是觉得不方便、太麻烦,仍有14.81%的护理人员认为没有必要,未意识到使用防护用具的重要性。有33.48%护理人员认为用品提供不足,提示防护用具的使用与提供,得靠管理者,特别是科室护士长的监督与落实[10]。

3.4 加强防护知识培训

加强医务人员防护知识教育已经被公认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11]。Mc Coy等[12]研究发现,医疗机构内持续的培训对医务人员坚持标准预防非常重要,是提高医务人员自身防护依从性的关键[3]。调查发现,级别越低的医院锐器损伤发生率越高、自我防护措施执行率越低(P

3.5 增加职业防护的投入及行政干预

职业防护一般被认为是“只有投入、不见效益”的工作,大部分医院防护用品费用全部由科室承担,且不能收费。本调查显示,级别越高的医院实施自我防护措施越好,说明职业防护需要经济基础做后盾[7]。所以要做好职业防护需要管理层重视,增加职业防护的投入。工作中笔者还发现通过行政主管部门颁发文件,强制执行,并实行督查,有助于自我防护行为的建立[7],从而保证防护措施的具体落实。

[参考文献]

[1] 李玲,陈晓玲.关注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 25(8):613-615.

[2] Ann ND,Ciesielski CA,Metler RP,et al. Occupationally acquire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infection:national case surveillance data during 20 years of the HIV epidemic in the united states [J]. Infection Control and Hospital Epidemiology,2003,224(2):86-95.

[3] 孙伯英,李明艳.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防护教育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562-564.

[4] 秦小平,王兰英,李爱萍.271例医务人员医疗锐器伤调查分析及建议[J].中国护理管理,2008,8(9):53-54.

[5] 谭妙莲,刘霞,龙硕,等.2002-2007年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9):2931-2933.

[6] 毛秀英,金得燕,于荔梅,等.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2(2):110-112.

[7] 杨筱多,姜亚芳,李春,等.长沙市23家医院手术室护士应用个人防护用品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0):874-877.

[8] 李素英,韩秀芬,张秀珍.医院工作人员利器损伤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1007-1008.

[9] 陈小燕,徐春丽,陈倩,等.156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390-1392.

[10] 陈宝勤,傅建国,王小燕.临床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用具的使用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7):2282-2284.

[11] 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

[12] Mc Coy KD,Beekmann SE,Feiguson KJ,et al. Monitoring adherece to standard precautions [J]. Am J Infect Control,2001,29(1):24-31.

[13] 孙怡,缪静波,金艳,等.不同等级医院护士职业暴露安全防护相关情况的调查[J].护理杂志,2009,26(2B):16-1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