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16:25: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医药科研课题研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论文关键词]设计艺术 教学 体验型 重要性 诉求
[论文摘要]设计艺术教学中理论性与实践性是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学生需要大量的理论去指导实践活动,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并深入体会设计艺术的理论性内容。在实践这一过程中,它包括身心体验这一环节。“体验型”课型就是要求在教学中强化实践活动的体验性,更好地让学生有时间反思理论知识、吸收并消化理论内容。教学中运用“体验型”课型来克服讲授式教学存在的教师单一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热情不足,实际动手能力差等一些不符合当代社会发展对设计艺术师的诉求等诸多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设计艺术教学质量的重要目标。
一、“体验型”教学
体验也叫体会。抽象概念可理解为: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体验到的东西使得学生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学生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实践过程,也因此对未来诸多方面有所预知和判断。“体验型”课型即是在设计艺术课程教学中,使学生以设计课程理论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自主的参与一种设计艺术理论的教学实践活动。它要求学生一定要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运用眼、耳、鼻、手、脑的感官去体验设计艺术的创造过程,同时通过班级学生以及社会受众群体的反馈信息,从中获得各种新发现,继而进行对设计理论概念的重新而深刻的思考和思维创意活动的认识,最终能更好地指导设计艺术实践的创意过程。
设计艺术学科是一门应用型较强且需要从全方位去认真考虑社会受众因素的社会性应用学科。其中直观性、创造性、交互性、体验性极强,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各个角度去体会其中的各种设计艺术元素的不同运用,以及运用后所产生的视觉及触觉的艺术效果,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以后在设计艺术工作中的解决实践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二、“体验型”教学的比较性优势
讲授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性以及系统性较强,但是学生只是通过抽象的概念以及理论的认识,缺少亲身体验的教学过程,学生无法很深刻地认识新时期的设计艺术学理论的教学任务和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设计艺术学科的教学发展趋势。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开发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能和实践能力,并且提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促使学生能展示自我能力的全新教学模式,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高素质设计艺术人才的诉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注重理论性的传授,缺乏了解社会性、体验性的细节内容。使学生在整体理论以及认知的过程中忽略受众群体反馈的信息,无法建立设计艺术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一种孤芳自赏,为自己兴趣爱好“服务”,不能结合客观诉求的状态。设计艺术作品在社会中得到受众认可的比例不稳定,即没有一个整体把握受众心理与感官意识的客观角度。又形成了一种凭感觉、凭喜好的闭门造车的状态。没有体验型课程设置,学生之间无法实现充分而有效的互动,认知及评价设计艺术作品时,无法正确而全面的理解设计师的创意思路及深层次的内涵,设计艺术传达过程出现“断层”,实践及创意能力偏低,无法满足设计艺术服务与当今社会的发展诉求。
“体验型”课型能在教学中,使学生既站在设计师的角度又可以转换视角站在受众群体的角度去完善全部设计艺术实践过程。在体验中得到切实有效的学习成果,实现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促进,并提高交流沟通以及谈判的技能。通过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引导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在体验中的切实感受,并对设计艺术进行换位思考,使学生步入社会工作时拥有优秀设计师应具备的各种实用技能,从而在社会实践中迅速实现自身价值。“体验型”课型能在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设计师与受众群体的不同角度的互动。教师在引导学生体验的同时也要参与到体验活动中去,从更高的角度和层面提出设计艺术体验的目标和任务,并对学生加以指导以及受众心理的正确引导。更加深层次的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及创意能力,在规定的教学时段中使学生逐步具备实践操作技能以及正确的认知定位,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工作实践中快速成长。
三、“体验型”课型与社会需求
社会环境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极大丰富,更进一步的是环境对人们内心的作用和影响。人们自身需要适应这一变化的文化环境,同时也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周围人与人之间相互的诉求。有了适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心理素质还需要有产业化的服务意识,社会需要高水平的设计艺术精英、设计大师,同时也需要一般的设计艺术人才、设计艺术领域中应用型人才和能够与相关领域衔接的复合型设计艺术人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商品经济已成为了国家进步的主动力;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审美层次的诉求也在逐步提高。社会逐步进入了“泛审美时代”。公众在多种层面上对视觉环境的诉求愈来愈高。社会对高素质设计艺术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步上升。只有具备先锋性且又能使受众群体接受的设计艺术师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符合市场诉求的设计艺术师才是真正有存在价值的设计人才。这也是对设计人才提出了要拥有市场的洞察力,以及受众群体审美心理等诸多要素。这也是“体验型”课型与讲授式教学要达到的主要教学目的。我们不能将理论学习还不够完善的学生草草推向市场,让他们以一种专业学习不够成熟的状态去强行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只能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再继续完善,可以在强调知识的基础性、理论性的同时,适当地扩大知识面,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中以“体验型”课型渗透,使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社会视野同时都更加开阔。体会认知更加真切全面详细。在知识爆炸的今天,真正意义上的全才是没有的。因此,学生的目的,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多方面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更加重视学生在“体验型”课型教学中全面能力的培养,包括再学习和吸收新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换位思考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通过“体验型”课型让学生深入了解理论的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从受众群体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设计艺术作品。 转贴于
四、“体验型”课型的教学意义
“体验型”课型可以丰富并层次化教学的过程,丰富教学手段,加深教学深度,拓展学生的体验能力和表现能力,从而丰富其思维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体验型”课型从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角度出发,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现实意义。
“体验型”课型的授课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在以往讲授课型的基础上,从更高层面引导同学对设计艺术作品进行实际体验,更重要的是要将受众群体的体验经过和反映都能真实正确地传达给同学。教师还要重视同学之间的体验以及学生和社会受众群体之间微妙的感官差异所形成的不同信息反馈。这就要求教师要比以往更加重视“体验型”课型的过程研究以及感受分析,还要研究设计艺术中受众心理以及随着时展受众心理变化的实时趋势。这样的过程自然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授课过程的深度及难度,丰富并层次化了教学各种细节体验的过程。
教师通过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互动理念,实现对艺术素养,大众心理的正确认知,达到专业水平的共同提高。通过学生设计艺术的体验,获得灵活驾驭理论知识的能力和教学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实践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社会责任感,掌握多方位的审视设计艺术作品的能力。学生在掌握教师教学意图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拓展自己的创意思维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设计艺术交互体验,实现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以及相应的社会沟通能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阐述这也是对教师的课程准备提出的更高授课要求和新目标。
五、总结
全新的社会环境诉求,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合理化的改革,在分析当今社会诉求的同时,我们更要看重的是教学课型能否真正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共同诉求。通过比较分析和实践过程的体验,不难发现,体验型教学有着独特的教学优势:其一具备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互动性、适应社会发展的诉求,深化教学意义和教学效果等诸多的发展优势。在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和社会环境中,突显出“体验型”课型在设计艺术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它将对设计艺术学科教学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作用。“体验型”课型对设计艺术学科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深度、厚度、广度、难度也提出了更高、更具有挑战性、社会性和专业性及广泛性的诉求。
[参考文献]
[1]《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捷]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
[2]《设计艺术教育大事典》朱铭.山东教育出版社
[3]《艺术设计教育展望(上下)》陈汉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中药栓剂和洗剂 抑菌活性 最小抑菌浓度
阴道炎是最为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常常困扰着广大妇女。近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改变,导致一些妇女的免疫力下降,阴道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它可引起多种妇产科疾病,如盆腔炎,以及早产、产后子宫内膜炎等。
阴道炎因致病菌的不同主要分为细菌性、霉菌性、滴虫性阴道炎。引起妇科疾病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淋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真菌[1]。白色念珠菌属重要的条件致病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阴道炎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细菌,霉菌等引起阴道炎的中药制剂品种较多的,如何选用一种理想的药物,提高疗效.是临床用药的一个问题.而且随着国家对药品实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鼓励消费者在药店自信判断,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随着医药超市的发展,很多人选择自己购药治病,为此,笔者选择了目前常用的两种栓剂和两种洗剂进行体外抑菌实验,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合理购药提供依据。
1 材料
1.1 供试药品
蒙伊苦参霉菌栓(内蒙古天成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060206);
治糜灵栓(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060109);
复方黄松洗液(广西源安堂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604723);
红核妇洁洗液(生产企业:深圳帝阳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60601)。
1.2 试验菌种
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 25923、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ATCC 25922、铜绿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2785、临床分离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非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粪肠球菌(Enterococccus faecal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以上菌株由甘肃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3 培养基及试剂
MH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DMSO(细胞级别Sigma分装)。
2 方法
2.1 供试药品制备
苦参霉菌栓,治糜栓用DMSO溶解,配制成浓度为0.1g/ml。
红核妇洁洗液和复方黄松洗液测试浓度为原液及10倍稀释液, 10倍稀释液也为药物的临床使用浓度。
2.2 菌液制备
平板划线活化菌种,37℃培养箱培养18h,挑取单菌落,接种于1ml生理盐水中作为初始菌悬液,吹打均匀;
菌悬液a:吸取初始菌悬液50μl于950μl生理盐水中混匀,调节菌液浓度为106CFU/ml,用于抑菌圈测定;
菌悬液b:吸取初始菌悬液500μl于10ml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调节菌液浓度为106CFU/ml,用于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2.3 抑菌圈测定
制备MH琼脂培养基平板和PDA培养基平板,用无菌移液吸取菌悬液a200μl滴加于MH琼脂培养基平板和PDA培养基平板(用于白色念珠球菌)表面,涂布均匀,放置牛津杯,待菌液浸入且牛津杯吸附后加药样于牛津杯中,供试药物的体积以及浓度分别为:苦参霉菌栓和治糜栓加样量为100μl,200μl,浓度0.1g/ml配制液, 红核妇洁洗液和复方黄松洗液加100μl的原液及10倍稀释液,同时设立对照,以左氧氟沙星为细菌阳性对照, 氟康唑为白色念珠球菌的阳性对照,溶剂为阴性对照,置37℃培养箱培养24h(白色念珠球菌30℃培养48h),测定抑菌直径DD。实验重复两次,每次三个平行,数据取平均值。
2.4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采用微量稀释法[2-3],方法加以改进。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加100μl牛肉膏液体培养基,分别加入100μl用100mg/ml的苦参霉菌栓和治糜栓配制液,采用二倍稀释法,稀释得到药液浓度分别为50、25、12.5、6.25、3.13、1.56、0.78、0.39、0.195、0.098、0.049mg/ml。红核妇洁洗液和复方黄松洗液加入100μl原液对比稀释,得一系列体积百分浓度。同时设培养基对照孔、菌液对照孔以及培养基与药液对照孔,微孔板加盖并用封口胶密封以减少孵育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将微孔板放在铺有湿纱布的方形搪瓷盘中,细菌于37℃温箱中孵育24h,白色念珠球菌于28℃温箱中孵育48h,眼观无细菌生长孔所含最低药物浓度即为最小抑菌浓度。
3 结果
3.1 供试药物抑菌圈结果
实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表皮葡萄球菌、非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代表革兰氏阳性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孢杆菌代表革兰氏阴性菌,白色念珠菌代表酵母样真菌对这四种妇科栓剂和洗剂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其抑菌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苦参栓抑菌作用很强,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表皮葡萄球菌、非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形成抑菌圈直径范围为10~24cm;两种浓度无显著差异。比较药品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活性,已无显著差异,苦参栓仅对绿脓杆菌作用较弱。治糜栓能够抑制试验菌得生长繁殖活性,但作用相对较弱,形成抑菌圈直径范围为8~18cm。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已没有显著差异,两种浓度下,抑菌活性差异较大,浓度越大,抑菌圈直径越大,其抑菌活性和浓度呈正相关。红核妇洁洗液在原液浓度下抑菌作用较强,抑菌圈直径为18cm左右,尤其对白色念珠菌作用强大,抑制圈达28cm,而10倍稀释后,没出现抑制圈。复方黄松洗液在原液和10倍稀释浓度下均有抑制圈,形成抑菌圈直径范围为12~18cm,同样对对白色念珠菌作用强大,抑制圈达29cm。两种洗液对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已没有显著差异。
阳性对照:左氧氟沙星浓度为0.04mg/ml,氟康唑浓度为 0.2mg/ml,阴性对照分别为DMSO,及无菌水。
3.2 供试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不同供试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如表2所示:苦参霉菌栓、治糜灵栓、红核妇洁洗液和复方黄松洗液其MIC范围分别为:0.049-50mg/ml,25-50mg/ml,0.195%-5%, 0.012%-0.39%。此结果与抑菌圈测定结果一致。苦参霉菌栓MIC值很小,其抑菌活性很强。复方黄松洗液比红核妇洁洗液的MIC值低,其抑菌活性强于红核妇洁洗液。4种供试药物对铜绿假单孢杆菌作用较弱。
4 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供试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表皮葡萄球菌、非耐药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腊状芽孢杆菌、以及粪肠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如:铜绿假担胞杆菌、大肠杆菌都的抑制作用。可见妇科常用栓剂和洗剂抗菌作用广谱,对各种易引起妇科感染的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供试药物对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的抑菌作用都有差异,对所有菌株的抑菌作用强弱为:苦参霉菌栓>治糜栓, 复方黄松洗液>红核妇洁洗液(除大肠杆菌外)。苦参霉菌栓主要有苦参、黄柏、五倍子等药材提纯物组成,其抗菌作用强大,与提取物中活性成分密切相关。这也说明中药复方制剂要发挥较强的药理活性,不再是单纯的粗提物,而应运用现代药学理论,提高技术工艺,提取精制,提高其药效。治糜灵栓由黄柏、苦参、儿茶、冰片、枯矾等药物组成,其直接抑菌作用并不强,推测其发挥药效作用也许是通过其他中医理论作用,而不是直接抗菌。红核妇洁洗液(山楂核蒸馏液)和黄松洗液(主要成分由地肤子、千里光、黄柏、岗松油、大叶桉油、满山香油、蛇床子油组成)在原液浓度下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但在临床使用浓度下,即10倍稀释,山楂洗液没有显示抑菌活性。黄松洗液稀释液仍具有抑菌活性,其抑菌作用为各组成成分发挥作用[4]。因为洗液是外用冲剂,应用原液刺激性大,不适合于临床,但稀释后抑菌活性降低,因此,寻找既能降低刺激性又能保持作用较强的妇科外用洗剂,也是产品研发中需注意的问题和克服的难题。
两种栓剂虽然均由黄柏、苦参为主要成分,黄柏、苦参的抑菌作用已被报道和证实[5-6],苦参霉菌栓为提纯物,治糜栓为粗提物, 结果显示二者差异很大,外用洗液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制剂的作用大于单味组成制剂,其机理因为各组成成分具有协同作用。
供试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尤其对白色念珠菌抑制效果很强,临床感染中,白色念珠菌为妇科感染的严重病原菌,80%的霉菌性阴道炎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近几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白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并以跃居深部真菌感染的第一位。本次实验显示苦参栓对白色念珠球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作用,最小抑菌浓度达0.049mg/ml,从对临床分离淋的白色念珠球菌抑制作用可见,该制剂对因白色念珠球菌引起的疾病有显著疗效。两种洗液亦具有较强的抑制白色念珠球菌的作用。而且苦参栓对耐药表皮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达到0.049mg/ml,这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人类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提供了初步的研究基础,为这种药在临床上的长期使用提供了依据。因此我们的实验结果为临床治疗妇科感染提供了依据。我们的结果表明苦参霉菌栓和复方黄松洗液为良好的妇科临床用药。
参考文献:
[1]闻玉梅.现代医学微生物.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677.
[2]Karaman, S., Digrak, M., Ravid, U., et al.,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of the essential oils of Thymus revolutus celak from Turkey.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01,.76:183:186.
[3]Yu,J.Q.,Lei,J.H., Yu, H.D.,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Scutellaria barbata.Phytochemistry,65,881-884.2004.
[4]吴斌,林文辉,高慧媛.麻叶千里光抗菌化学成分的研究(Ⅱ).《中草药》,2005,36:10.
【关键词】 痛清颗粒;芍药苷;葛根素;正交试验;提取工艺
abstract: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technology of extracting paeoniflorin and puerarin from tongqing granules. methods the experiment used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4 factors and 3 levels) with the shift-rate of paeoniflorin and puerarin as experimental criterion in screen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technology of extracting tongqing granules. results all the 3 factors designed in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non-signifantly affected the extracting technology.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industrial practice, the best condition of extracting the constituents from tongqing granules was decided:water extraction for 3 times, extracting with 12 fold water for 1 hours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5 fold water for 0.5 hours for the second time, and with 5 fold water for 0.5 hour for the third time. conclusion the condition is the optimized technology of extracting paeoniflorin and puerarin from tongqing granules.
key words:paeoniflorin;puerarin;orthogonal experiment;extracting technology
痛清颗粒是由白芍、葛根等中药精制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临床用于治疗头痛。白芍是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性微寒,味苦、酸,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之功效[1]。葛根是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的干燥根,性凉,味甘、辛,具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的功效[1]。本试验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以芍药苷、葛根素转移率为考核指标,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获得了最佳提取工艺。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16g-型高速离心机;sb5200 型超声清洗机(上海branson公司);ael-40sm型电子天平(日本岛津)。甲醇、乙腈为色谱纯,乙醇为分析纯,水为重蒸水。白芍、葛根等药材经鉴定,符合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芍药苷、葛根素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36-200525、110752-200209。
2 方法与结果
2.1 正交设计
在查阅大量文献以及预实验的基础上,发现用水作为提取溶剂时均能较好提取芍药苷、葛根素等。我们选用l9(34)正交表,对加水量(a)、提取时间(b)、提取次数(c)三因素进行了考察,以芍药苷、葛根素转移率为考察指标,综合评分,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因素水平见表1。 表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略)
2.2 含量测定
2.2.1 芍药苷
色谱条件:lichrospher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waters 515高效液相色谱仪;2487双波长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λ=230 n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4∶86);流速为1.0 ml/min;0.5 aufs;柱温30 ℃;进样量为5 μl。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芍药苷对照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行测定,以芍药苷进样量(x)对峰面积(y)进行线性拟合,回归方程为:y=6 486 000x+32 616.756,r=0.999 7,结果在0.093~2.97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2.2 葛根素
色谱条件:lichrospher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waters 515高效液相色谱仪;2487双波长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λ=250 nm;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流速为1.0 ml/min;0.5 aufs;柱温30 ℃;进样量为5 μl。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葛根素对照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行测定,以葛根素进样量(x)对峰面积(y)进行线性拟合,回归方程为:y=22 670 000x+15 521.725,r=0.999 9,结果在0.10~41.1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3 水提样品处理与测定
取水提正交设计所得样品,分别用测定芍药苷和葛根素的流动相稀释不同的倍数,充分振摇,高速离心处理,上清液用0.2 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所得样品分别在上述测定芍药苷和葛根素的色谱条件下进行测定。
2.4 数据分析及实验结果
对正交试验测定的数据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表3。表2 痛清颗粒的正交试验数据极差分析表(略)注:综合评分(%)=芍药苷转移率×50%+葛根素转移率×50%。表3 痛清颗粒的正交试验数据方差分析表(略)注:f(2,2)0.05=19.0。
从表2极差分析结果可知,因素影响c>b>a,但3因素3个水平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由表3可知)。由极差分析得出的最佳工艺组合是a3b1c3,即加水量为药材用量26倍,提取3次,第1次1.0 h,第2、3次每次各0.5 h,3次的加水量分别为14、6和6。而表2中最佳的实验组合是a2b2c3,芍药苷和葛根素的转移率均在90%以上,即加水量为22倍量,提取3次,分别提取1.5、1.0、0.5 h。对a3b1c3和a2b2c3进行重复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有效成分的转移率均在85%以上,考虑到生产实际,选择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是a2b1c3。
3 小结
提取时间是影响中成药生产中中药药效成分浸出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认为长时间加热会破坏有效成分。本实验发现,多次短时间连续提取对芍药苷、葛根素的浸出有利,时间延长导致转移率下降。证明芍药苷与葛根素受热不稳定,易发生水解等化学反应,不宜长时间加热。
【参考文献】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总书记最近精辟地概括和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容与深刻内涵,这一重要论述对教育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研究工作面临新的任务和要求。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论述在“培养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做出了明确的是非标准,教育研究要进一步贯彻和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从如何对待国家和人民、如何对待科学与劳动、如何对待他人和义利、如何对待法纪与生活的角度,全面阐明了“培养什么人”的重要标准,明确了在“培养什么人”过程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精神,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与深化。不容否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腐朽没落思想与作风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产生消极影响,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具侵害作用。面对这种情况,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论述在“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上提出了根本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作用。需要指出,教育研究不仅有其学科性,更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教育及教育研究面临的严肃的重大政治问题。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实际上是从政治的高度对教育及教育研究的要求。因此,教育研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要课题,在开展分门别类的教育研究的同时,围绕根本问题,体现根本要求,深刻认识并承担教育研究工作的政治责任。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论述就“怎样培养人”及素质教育问题上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针,要进一步加强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学研究。“怎样培养人”同素质教育及教学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青少年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体现和渗透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并加强和改进教学研究工作。教学工作及研究并不是各个学科教学的简单集合,也不是仅仅促进学生知识积累和智力发展,必须要紧密结合素质教育的主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是素质,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就思想政治素质做出了深入全面的阐述,对学校教学工作及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亟待加强和改进的任务。一是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研究如何在各个学科教学提和渗透其丰富内涵,充分发掘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学资源,实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二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开展思想品德类课堂教学,将这一重要论述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与动力。研究如何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与教材建设。三是在发挥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研究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学方法,开展具有针对性、生动活泼的社版权所有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四是教育机构要组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学研究活动,整合教育系统的研究资源,形成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系统资源和整体思路。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论述为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确定了鲜明的思想与行为规范,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以突出针对性、实效性为重点的德育研究。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德育工作及德育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态度鲜明,针对性强,划清了是与非、美与丑、荣与耻明确界限。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教育,关键是进一步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荣辱具有思想和行为两方面的体现,是思想方式与行为方式的统一,最终要体现在行为方式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能只停留或满足思想认识层面,必须要努力将积极思想转化为积极行为。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历来是德育研究的重点课题,针对性就是要有的放矢,实效性就是要解决问题,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更显其迫切和重要。当前德育研究工作需要在如下方面予以加强和改进:一是全面认识青少年荣辱观念的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确定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长点和条件环境;二是根据青少年成长的规律、特点,探讨在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中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三是研究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资源建设,形成网络化、社版权所有区化、生活化的教育环境,建立全社会关心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系统工程;四是注重研究成人与未成年人的关系研究,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成年人的荣辱观对数以亿计的未成年人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从社会、家庭、教师的角度探讨成年人正确荣辱观对青少年的示范与影响,从而形成全社会范围的良好风气。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 公共体育课 身体素质训练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b)-0148-02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湖北中医药大学公共体育课2011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挑选6个班,每个班挑选20人,一共120人作为研究对象,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时间为一个学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身体素质练习、高等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体育健身学、体育心理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支持。
1.2.2 问卷调查法
在参阅文献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自编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就问卷设计和问卷实质内容访谈了10名专家,针对专家建议与意见对问卷进行修改,剔除不合理部分,并对修改后的问卷进行小样本预调查。对问卷信度进行检验, 得出Kappa系数值为0.86,大于0.75,表明该问卷调查结果是可靠的。对参加试验的120中得对照组、实验组各60人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
1.2.3 教学实验法
(1)确定实验组与对照组
该试验以该研究者所教授的6个班级(均为男女混合上课)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个班级,每个班级随机挑选20名学生(男、女各10人)共120人作为试验样本,其中对照组60人(男、女各30人),实验组60人(男、女各30人)。
(2)试验控制
抽取的实验样本不单独编班上课,按照原有的课程表随各自教学班进行正常的体育课学习,对照组遵照常规的体育课教学内容进行,实验组要求每次课准备活动至少跑800米,并在常规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增设身体素质训练内容,进行一些明确的强度要求和练习密度改变、结合项目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开展身体素质训练内容。
(3)身体素质测试方法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锻炼测试项目表中的测试项目,选取了50米、1000米(男生)、800米(女生)、立定跳远、肺活量、引体向上(男生)、一分钟仰卧起坐(女生)等身体素质项目作为身体素质指标,分别在授课的第二周和授课结束后进行统一测试。
1.2.4 数理统计法
用EXCEL2003和SPSS11.7统计软件对测试和收集的各类收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为该文提供了准确的分析数据。
1.2.5 对比分析法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学期初和学期末各项身体素质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做横向和纵向比较得出科学的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的对比分析
实验前后(学期初和学期末),分别对两组学生的5项身体素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见表1),两组学生在实验前的测试数据,基本属于统一水平。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学习后,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均有增长,实验组和对照组经t检验都呈显著差异(P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效果的评价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后,分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120名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采用U检验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检验(见表2)。结果显示,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身体素质训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体适能水平,并健硕体格;通过课堂素质练习和课外锻炼能帮助他们缓解紧张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压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改善了大学生身体素质,有利于他们更快更好的掌握体育技能和技巧,从而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 结语
(1)与常规体育课相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身体素质训练能明显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缓解学生学习生活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中医药院校学生将来都从事医学工作,必须有良好的身体做保证,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增设身体素质训练内容,加强练习密度与强度,真正改善他们的身体素质
(3)依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特点、专业特色和教学内容开展学生身体素质,使学生积极参与身体素质练习。
参考文献
[1] 学校体育编写组.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科研课题管理是科研机构的核心管理工作,课题的全程管理涉及诸多环节与内容。近年,随着国家对中医药行业科技投入不断加大,中药科研任务越来越繁重,课题管理的工作量也逐年增加且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科学地管理以适应中药科研发展的需要,是科研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从科研管理人员的角度出发,对课题全程管理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1 课题全程管理内容与管理层次
课题的全程管理包括项目建议、课题申报与立项、过程管理、结题管理、结题后的跟踪管理、科技档案管理等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一系列管理活动。课题数量多时,可分项目进行管理,也可分阶段管理,无论采用哪一种管理方式,只有将这些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科研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课题管理分为2个层次:基础性管理和创造性管理。基础性管理是科研管理人员首先要做好的工作,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开展一系列管理活动,具有较强的被动性和事务性。创造性管理是更高层次的管理活动,强调充分发挥科研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并将管理创新融入科研创新之中。前者是如何完成工作,后者是如何做好工作,侧重点不同,管理效果也不同,如果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必然使科研管理工作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在扎实的基础性管理工作之上,将创造性管理活动融入每个工作环节之中,才能真正做好课题全程管理工作。
2 项目建议
近年来,中药科研领域的专家针对国家颁布的各类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计划提出了许多具体的项目建议,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体现了中药研究的发展动态、趋势和前沿。由于项目建议与科研机构的学术影响力密切相关,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①提高自身中医药专业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把握国家需求,了解学科前沿,掌握科研动态;②密切关注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的计划信息,敏锐把握资助方向,有针对性地组织专家撰写项目建议,若该建议被列入招标计划,将为课题立项奠定良好基础;③如果项目建议被采用而申报的课题却未被立项,需分析原因并与项目组织部门沟通,确保以后建议成功;④积极推荐专家参与中医药科技发展规划和招标指南的制定工作,既能扩大专家的学术影响力,也利于本单位人员深入理解科研政策导向,从而把握好选题方向。
3 课题申报与立项
承担更多的国家级重点课题、高水平课题是研究机构科研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而课题申报的数量和质量是其实现的前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申报、评审与管理已非常普遍,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必须主动、密切地关注网络招标信息。在获取招标信息后,科研管理部门就要进行申报动员、形式审查、专家评审、课题立项、立项奖励等一系列工作,工作本身有较强的规律性和时效性。
3.1 项目与指南的理解
①全面了解国家各类科技计划的特点,指导科研人员选择适合自身研究方向的计划项目进行申报,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支持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强调在完成国家目标基础上的科技创新。②掌握招标计划的立项背景,正确、深刻地理解招标指南的资助范围与重点,结合中药课题管理经验,在选题方面给申报者以必要的提示与指导。
3.2 申请书质量控制
①确保申请书的基本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特别对单位与人员信息严格把关。②组织专家对课题研究目标、方案、技术路线等核心内容进行评议,帮助申请者理清思路、发现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同时关注申请者对专家建议的采纳情况,分析课题立项与之的关联,以判断专家的科研指导能力。③保证经费预算符合财务管理规定,并从文字角度审核申请书内容,如重点是否突出,层次是否分明,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清晰、流畅等。
3.3 申报课题的遴选
①对于限项申报项目,在整体考虑研究机构学科分布、学科发展及科研资源分配等问题的基础上,选择部分优秀课题申报,择优程序的设计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②对于不限项申报项目,如果不考虑中标率等因素,可以全部上报,有些选题即使被内部评审专家否定也不能轻易放弃,因为某些科研创新点在更宽泛的专家群体中也许是被肯定的,且申请者在完善申请书过程中也会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3.4 任务书质量控制
①及时掌握各部门最新的科技管理办法,如科技部为落实“十一五”规划制订和修订了一系列管理办法,这些文件是课题任务书管理和其后各环节管理的重要依据。②对任务书内容进行把关,如经费与任务对等,若结余经费过多将对财务结算产生影响;考核指标与研究内容相关,避免出现二者不一致的情况;预算编制合理,以保证在执行每个栏目的预算时不出现过大偏差等。③与外单位进行合作研究应签订正式协议,以明确双方的责权利。
4 课题过程管理
课题获准立项是课题管理的良好开端,而课题研究最终能否实现预期目标,过程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科研机构“重申报,轻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家更关注如何争取到课题,而忽视如何完成好课题,甚至出现降低研究目标的情况。课题研究质量高,才有可能获得延续资助,科研工作才会有发展后劲。
4.1 课题研究质量控制
课题研究质量的控制需要课题组、科研管理部门、决策层及专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科研管理人员是多向沟通的中心环节。①随时关注,主动与研究者沟通和互动,随时掌握课题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关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新发现,鼓励课题组深入研究,并采取措施加以扶持和培育。②定期检查,每年组织专家组对在研课题进行评议,与专家共同分析阻碍课题进展的瓶颈所在,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对确实无法继续的课题及时终止研究。③随机抽查,如原始记录是否规范、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实验操作与实验室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等。④及时反馈,将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决策部门反映,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并将解决方案反馈课题组。⑤奖惩分明,对研究质量高的课题予以奖励,对伪造数据、弄虚作假者予以惩罚。
4.2 课题经费管理
经费管理是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涉及财务、科研、课题负责人三方职责与权限的协调,也易成为薄弱工作环节,有些科研机构为加强管理会设专职岗位。①全面了解各计划项目财务管理办法,掌握各办法的不同之处;②及时采集财务信息为科研管理服务,如课题经费计划数与实际到位数是否一致、经费使用合理性等;③为财务管理提供科研管理信息,确保经费核算的正确性;④对某些科目超过预算的课题,提醒课题组及时调整经费支出,必要时向项目组织部门提交预算调整方案。
4.3 合作协议管理
课题合作研究有两种类型:一是本单位参与外单位课题,经费拨入;一是外单位参与本单位课题,经费拨出。两种情况均需签订合作研究协议并进行规范管理。①依据《合同法》规定,结合中药科研工作特点,设计统一格式的合作协议文本;②制定合理的协议审批程序,实行逐级审核制度;③严格审核协议内容并提出修改建议,如经费约定是否合理、协议经费占课题经费比例、责权利是否统一、知识产权归属等问题。
5 结题管理
5.1 研究工作总结
①在规定的结题时间之前,督促课题组进行全面的研究工作总结,要求研究报告真实、客观地反映课题整体研究情况。②将研究报告与任务书考核指标进行对照,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研究目标。③对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课题,需分析原因并在结题报告中如实说明,必要时可申请延期结题。
5.2 课题经费结算
结题工作包括研究工作总结和经费结算二部分内容,经费不结算就不能认定结题工作完成,但目前结题不结帐的情况十分普遍,有些课题甚至挂账十几年,这是课题组与科研机构利益搏弈的结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以严格执行计划项目的财务管理规定为前提。①要求课题组在提交结题报告前必须进行财务结算,否则不予办理结题手续;②要求财务部门出具真实的结算报告,必要时双方共同核实账目;③结算后取消账户,经批准留归课题组的结余经费另立账户管理;④实行内部审计制度。
5.3 结余经费管理
根据《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2006]56号)文件精神,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和财政部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得归项目组成员所有、长期挂帐,严禁用于发放奖金和福利支出。这项规定对今后课题经费的预算和执行预算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科研机构以往累积的大量长期挂帐课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①结余经费按一定比例划归课题组使用,另立财务帐号管理,用于、申报成果等方面的支出;②按剩余比例划入研究机构公用经费,用于科研再投入,如设立科研探索基金、科研奖励基金等,以培养科研后续发展能力。
6 结题后的跟踪管理
6.1 继续申请资助
有些课题可以进行深入探索或扩大领域研究,应鼓励其继续申请各类项目以获得后续经费支持,这类课题往往因积累了深厚的工作基础而较易获得资助。
6.2 成果鉴定与申报科技奖励
①在结题课题中甄别比较成熟的课题,帮助课题组在结题报告的基础上整理提炼以形成成果报告,并督促其进行成果鉴定。②根据各级科技奖励的特点,帮助课题组选择适合的奖项进行申报。③有些课题获得过多次资助,研究工作很深入,可整合为一个比较大的成果进行申报。
6.3 成果推广
具有应用性的中药科研成果应及时转化推广,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科研课题的肯定。①明确成果推广的时机,如中药新药研发课题在研究初期就应寻找合作企业,以保障研发资金充足并利于后期推广;新方法、新模型等基础性研究成果应及时。②在中药科研成果的形成与推广过程中,重视知识产权管理,主要涉及专利权、著作权、技术秘密等方面,特别关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自身权益的保护,如机构名称在产品宣传中的正当使用等。③对可公开宣传的成果进行整理汇编,制成项目简介以促进成果推广。
7 科技档案管理
7.1 归档管理
课题归档工作需要课题管理、档案管理、课题组三方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①课题管理人员要确保每个课题的全程管理资料具有原始性和完整性,全面收集申请书、任务书、年度报告、结题报告及其它管理文件,如合作研究协议、任务调整报告等。②档案管理人员指导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积累、形成完整的技术资料,后者将技术资料与管理资料合并整理归档,并应重视结题后相关资料归档。③完善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强化归档工作制约机制,只有将档案管理与结题、经费管理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归档工作顺利进行。
7.2 档案利用
①明确利用目的,为课题研究、管理决策或成果推广等提供不同层面的服务,如课题研究多利用原始技术资料,而管理决策需要提纲挈领的摘要内容。②对束之高阁的成果加以发掘,探讨其深化研究、推广的价值。③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规范管理,以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效率。
××年全市中医药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省发展中医条例》,,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 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坚持“人才兴业”、“科教兴医”战略,大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强中医机构建设,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大中医医疗机构专项整治力度;强化基层中医工作,完善农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大疾病防治以及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工作中的作用;努力开创我市中医工作新局面。
一、加快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积极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大疾病防治。
将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和急诊科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业务知识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以及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中的作用,积极参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二、加强医院管理,提高中医医院服务能力。
按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特色年”要求,在各级中医医院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认真落实《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加强中医本文转载于网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依据《××省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实施细则及评价考核评分办法》和《××省中医医院中医特色考评办法》,加强对全市中医医院督导检查和综合评价,命名表彰“××市示范中医院”,争创“××省示范中医院”。对忽视中医特色的中医院给予“黄牌警告”。
巩固“二甲”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成果,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对未上等级县(市)中医院,要加大督导力度,年内力争要有所医院达到“二甲”标准。
继续落实卫生部等七部委“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方案”、“××市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方案”,结合我市中医医疗市场的现状,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中医医疗市场监管,重点对虚假医疗广告、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擅自扩大诊疗科目、对外承包科室进行严厉查处,营造良好的中医医疗市场环境。
整顿和规范中医医疗性保健按摩、中医美容市场。
三、强力推进专科建设,努力形成学科优势。
进一步加强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做好重点专科发展规划,加强中医优势病种研究,优化诊疗方案,探索单病种管理规范,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扶持发展势头好、中医特色浓的省级重点专科,打造中医品牌。
四、积极开展“农民健康保健工程”和中医药进社区工作。
认真贯彻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认真落实“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增强对口支援的实效。结合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中医药进社区、农村,万名医生志愿支援农村,多种形式开展便民、惠民活动,在县级以上中医院按的床位比例开设惠民病房,开展“流动医院”下乡活动,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扎扎实实开展好“农民健康保健工程”。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推广新市区全国中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经验,深入开展“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特色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探索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途径和方法,不断丰富中医药服务项目,强化中医药服务功能,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五、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整体推进农村中医药工作。
以建设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为载体,县抓中医院、乡抓中医科、村抓中西结合方法,积极推广实用技术。认真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指导意见》、《××省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中医药工作指标要求,保证乡、村卫生组织中医药人员比例和中医药业务开展。结合落实《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完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功能,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做到人员、房屋、设备、管理四配套。使乡村医生能中会西、能西会中以及采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药服务,用简、便、效、廉的方法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
继续深入开展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制定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规划。各地要按照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标准积极创造条件,列出计划,全力争创。年内在××、××等县开展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年底力争达标。××,××开展“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加强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争取早日通过国家验收。
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按省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成立中医药继续教育办公室,启动“杏林工程”。大力培养中医药合格人才。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
做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促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实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和“项目”,抓住“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三个关键环节,培养高级中医临床型人才。
深入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做好全国第三批和省级第二批师承的结业出师考核工作。
加强管理人才培养,通过举办中医院院长培训班等形式,建立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全市中医医院管理水平。
开展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重点学科,培养学科带头人。
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队伍建设,重点加强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项目和乡村医生学历教育项目,努力提高农村中医药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技术水平。做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工作。
七、注重继承创新,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中医药科研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加强对中医药科研课题的在研项目管理,保证研究工作按计划实施。精心组织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专项和省科技计划课题的申报,继续开展科研培训,提高中医药队伍的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县级以上中医院要制定科研计划,年内力争市级以上科研立项项,科研成果不少于项。各单位要设立科研专项奖金,鼓励中医药人员开展中医药临床科研工作。
八、进一步做好中医药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
建立全市中医药信息网络,强化中医药行业信息宣传意识,培训中医药行业信息宣传专兼职人员。做好媒体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宣传党的中医药政策,宣传中医药的科学性以及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的地位、作用和优势。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层次分析法;办学绩效;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4(b)-0167-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level, and to evaluate the college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y more scientific and more perfect index system,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level of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 In this paper, firstly, it collects the views of 10 experts of university of TCM by questionnaire, after three rounds of consultation, design the schoo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is match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secondly, after two rounds of modification, it collects the data of judgment matrix of 17 experts by questionnaire and get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matrix data obtained in each index system; thirdly, it writes a solver (m function) used for integrating judgment matrix of all experts to get best weight by matlab, and input the matrix data of all experts into the matlab according to a corresponding format. Results Matlab program was run to obtain the index system weighting coefficients, weight of five first stage indicators: management ability and level was 0.1932, development capacity was 0.2030, talent development was 0.2078, scientific research was 0.1981, social services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was 0.1978. Conclusion Various indicators in the index system are complementary. In those five first stage indicators, management ability and level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llowed by development capacity, talent develop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social services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University performance; Index system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已有时日,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矛盾日益突出。伴随着对办学质量的持续关注,办学效益问题也成为政府、教育界和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焦点。如何用有限的办学资源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是各高校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重要命题。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二级学院成为办学主体。高校二级学院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一所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直接体现。因此,对二级学院进行绩效考评,判断其办学的效益与水平,不仅可以帮助各学院改进、优化办学工作,帮助学校发现二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还可以检测学校的资源配置合理性,推进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效益和治理水平。要发挥绩效管理的工具作用,首要的是出台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校内办学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在各院校不断的实践中日趋成熟,但仍需要一定的理论研究以进一步增强其科学性。本文以地方中医药院校办学实际为基础,构建有特色、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校内办学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供同类院校借鉴参考,务实推进中医药高等院校办学效益提升。
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课题组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采用背对背的问卷方式征询中医药院校10位专家小组成员的意见,经过三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意见趋于集中,最后设计出符合中医药院校特色的办学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见表1。
2 采用AHP确定指标体系权重
本研究采用AHP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AHP是由美国的运筹学家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把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是一种将决策过程的定性与定量因素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正互反矩阵、计算,得到因素之间重要性大小的权重,据以支撑决策,具体步骤如下:
2.1 判断矩阵的构建
设有n个因素α1,α2,……,αn,对目标层有影响,要比较它们对上一层某一准则或者目标的影响程度,确定在该层中相对于某一指标所占的比重,既是把n个因素对上层次某一目标的影响程度排序。
AHP中,未知的是整个指标体系的综合权重,但是两两因素的比较确是可以已知的,这是AHP的中心思想。通常比较时取1~9尺度(表2),用αij表示第i个因素相对于第j个因素的比较结果,则有:
A称为判断矩阵,表示评价指标,α表示评价元指标,αij即表格中的数值表示αi与αj相比对于上一层指标的重要程度。本文需要构建的判断矩阵有24个。
2.2 数据收集
使用“地方中医药本科院校校内办学绩效考评体系”指标相对权重专家调查问卷,经过两轮修改,共收集17位专家的判断矩阵,得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矩阵数据,其中某位专家的判断矩阵原始数据如下:一级指标间的相对权重判断见表3,二级指标的相对权重判断见表4~5,三级指标的相对权重判断见表6~7。
2.3 数据处理与相对权重求解
本文采用matlab软件处理数据,matlab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
使用matlab编写一段求解程序(m函数),用于整合所有专家判断矩阵得到最优权重,将所有专家判断矩阵按照相应格式录入,运行程序得到最终结果,见表8。
3 讨论
以上计算结果,5个一级指标中,人才培养的权重最高,为0.2078,之后依次为发展能力、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播、管理能力与水平,这与地方中医药院校办学实际相符。
首先,人才培养始终是大学的核心职能。地方中医药院校应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一主线进行不懈的探索与实践,不断丰富人才培养内涵。在该一级指标下,培养质量、育人环境建设以及教育理念权重相对较高。这说明:质量始终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要面向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需求,紧扣在校生质量、学生满意度、毕业生成就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关键环节。而育人环境建设是高校的重要软实力。中医药院校更应营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育人环境,提高育人实效。同时教育理念更新是坚持办学正确方向的重要保证。中医药人才培养有其特殊规律,需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理念,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发展能力与科学研究指标权重居于第二层级。在高校办学历程中,各二级学院的发展能力,即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是大学发挥职能的基础,是办学的基石,是内涵发展的动力所在。只有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发挥重点学科与学位点建设、重点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才能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科学研究是大学强校之本,是培养优秀人才、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学科、学位点、专业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传播传承文化的重要方法,决定了其在高校办学绩效中必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目前不少省份已先后将发展中医药作为强省之策。地方中医药高等院校必须密切服务区域发展战略,各二级学院作为基层办学主体,要在完善科研机制、搭建一流的科研平台、争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最后,管理能力与水平、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播两个一级指标虽然权重靠后,但不可否认的是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缺一不可的。一所大学整体的管理能力与水平是整个学校办学的保障,不断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是各二级学院持续发展的前提。同时二级学院应鼓励师生“走出”校园,积极开展校企、校院合作交流,促进政、产、学、研融合,充分发挥学校对社会的技术与智力支持;积极推动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开展各种形式的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教师出国学习和交流,扩大双语教师队伍。
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帮助学校更清醒地自我认知、自我评估和自我修正,不断提高办学效益,提升办学水平和治理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的社会影响力和贡献力。
[参考文献]
[1] 宋健.高校办学绩效的构成及评价[J].当代教育理论于实践,2014,6(5):31-33.
[2] 林春树.高校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要素绩效投入模式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5(8):61-64.
[3] 曲涛.“211工程”高校本科教育绩效实证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31(4):45-56.
[4] 苏伟洲,张勇,姚亚平,等.基于DEA的高校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价研究[J].价值工程,2015(19):159-162.
[5] 朱善国,杨昕,刘风玲.中美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J].人力资源,2013(8):106-108.
[6] 谢梅,李强.教育部直属高校绩效评价研究--基于产出滞后效应的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5(5):46-54.
[7] 姜彤彤,武德昆.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绩效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39-42.
[8] 黄丹凤,杨琼.英国高校内部绩效管理模式探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5,13(2):87-93.
[9] 赵银善,董海茵,马国泰.基于层次分析的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分析[J].职业教育,2015(9):8-11.
[10] 岳辉.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5(26):37-38.
[11] 李诗琪.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模型及应用--基于平衡计分卡原理和层次分析法[J].教育学术月刊,2015(10):47-52.
[12] 李宣海,薛明扬,王奇,等.上海高校分类绩效评估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11(17):1-5.
[13] 吕世彦,郭德红.大学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7):60-63.
[14] 王平心,殷俊明.高等院校内部绩效评价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5] 张南星.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201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16] 樊秀娣.校内院系办学绩效评估的实践与思考[J].大学:学术版,2007(Z1):55-59.
[17] 章大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2.
[18] 余进,陈维进,王弘,等.层次分析法在确定评估体系指标权重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2):44-47.
[19] 金志龙,李端妹,金莹,等.地方科研机构绩效考核指标及其权重计算――基于专家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对比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2):103-105.
[20] 王鹏,彭元伟,全美杰,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和谐校园评价指标权重确定[J].科技教育创新,2010(14):244-247.
[21] 章涤凡,段万春.基于审美教育理念的中医创新人才素质指标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0,8(4):108-113.
[22] 杜元伟,石方园,杨娜.基于证据理论/层次分析法的贝叶斯网络建模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5,35(1):140-151.
摘要:对2013年1月出版的《中草药》《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成药》《中药材》《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时珍国医国
>> 我国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文献计量指标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的我国酸枣研究现状 我国档案服务体系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我国电子文件元数据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我国风险分析方法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我国学习倦怠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中医体质文献计量学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化学学科半衰期分析 基于CNKI的中医治疗肥胖文献计量学分析 对国内“压力”主题体育类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我国学校武术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2003年~2012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我国近十年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天津中医药》作者群的信息计量学分析 我国苹果品种网络科技文献的计量学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心理学学科半衰期分析 中文甲型H1N1流感图书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基于CBM的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文献计量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我国8种中医药类中文核心期刊引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我国8种中医药类中文核心期刊引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范建华")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对2013年1月出版的《中草药》《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成药》《中药材》《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时珍国医国药》《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中国中药杂志》8种中医药类期刊(半月刊取第一期)论文的参考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和评价,探讨和剖析中药学论文的学术水平和期刊编辑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医药学的期刊质量和学科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中医药期刊;引文;引文分析;文献计量学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2.006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Citations in 8 Chinese Core Periodicals abo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an Jianhua(Library of Guangxi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 & Pharmaceutical Science, Nanning Guangxi 530022, 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bibliometrically analysed and evaluated 8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periodicals published in January 2013 (chosen the first issues of semimonthly periodicals), includi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hina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Research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and analyze academic level of TCM papers and journal quality,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journal quality and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eriodicals; citation; citation analysis; bibliometrics 众所周知,科研工作者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必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著述相关论文时通常将那些对自己课题研究有重大帮助和启迪的著作,以题录形式附在最后。引文分析能反映出论文著者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掌握情况和利用能力,同时也反映著者的阅读倾向,是评价专业期刊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了解我国中药学领域科研人员对文献的需求,以及对情报信息的吸收与利用状况,笔者抽取8种中医药学中文核心期刊[1],对每篇文章的参考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探讨和剖析我国中药学的研究方法、重点刊物和论文的学术水平,以便为他人从事研究提供参考。1 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以《中草药》《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成药》基金项目: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重2010112)作者简介:范建华,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中医药信息。E-mail: 《中药材》《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时珍国医国药》《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中国中药杂志》等8种中医药类中文核心期刊2013年1月出版的第1期(含半月刊、月刊)为对象,抽取每篇文章后引用的参考文献。1.2 方法将作者、文献题名和被引文献题名、引文数量、文种、文献类型、普赖斯指数、期刊自引和作者自引数据导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对引文率、期刊引文量、期刊自引和作者自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2 结果2.1 被引中文期刊分析8种中医药专业期刊2013年第1期刊载论文总数415篇,引文总数5 115条。其中中文期刊引文3 135条,占引文总数61.29%;英文期刊引文1 382条,占引文总数27.02%。对3 135条中文引文按所载期刊进行统计,结果显示,3 135条引文分别刊载于756种期刊,引文1次的期刊有411种,占引文期刊的54.37%(411/756),并形成以《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草药》《时珍国医国药》《中成药》《中药材》等为代表的中文期刊核心研究群,引文量排前18位的期刊见表1。表1 2013年第1期8种中医药类期刊中文引文量排名前18位期刊期刊名称 引文量(条) 占总中文引文量百分比(%)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85 9.09中国中药杂志 145 4.63中草药 133 4.24时珍国医国药 120 3.83中成药 104 3.32中药材 91 2.90药学学报 43 1.37中国药学杂志 42 1.34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37 1.18药物分析杂志 33 1.05中华中医药杂志 31 0.99中国药房 31 0.99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30 0.96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8 0.89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6 0.83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6 0.8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6 0.83中国药理学通报 24 0.772.2 论文总数与引文率引文率是指期刊文后附有引文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率。引文数据是评估、选择期刊的一个重要因素[2]。2013年第1期8种中医药类期刊415篇,有引文的论文414篇,占99.76%。2013年第1期8种中医药类期刊刊发论文数量与引文率见表2。2.3 引文总数和篇均引文数引文量是指来源期刊论文所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数,是衡量该期刊科学交流程度和吸收外部信息能力的一个指标[3]。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著者对文献信息的吸收利用程度、对科技信息的依从程度及科研人员利用信息的能力[4]。2013年第1期8种中医药类期刊刊载的415篇论文的引文数量共5 115条,篇均引文12.33条。各刊的引文总数与篇均引文数见表3。2.4 引文文种统计引文文种是指引文发表时所用的文种。对引文文种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论文研究内容的国际性,以及作者阅读文献的广泛性。2013年第1期8种中医药类期刊引文文种主要为中文和英文,结果见表4。 表2 2013年第1期8种中医药类期刊刊发论文数量与引文率期刊名称 论文总数(篇) 有引文篇数(篇) 百分比(%)中草药 21 21 100中成药 55 55 100中药材 46 46 100时珍国医国药 117 117 100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91 91 100中国中药杂志 27 26 96.3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8 28 100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30 30 100合计 415 414 99.76表3 2013年第1期8种中医药类期刊引文总数与篇均引文数期刊名称 论文总数(篇) 引文总数(条) 篇均引文数(条)中草药 21 410 19.52中成药 55 778 14.15中药材 46 417 9.07时珍国医国药 117 1 125 9.62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91 1 083 11.90中国中药杂志 27 524 19.41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8 299 10.68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30 479 15.97合计 415 5 115 12.332.5 引文类型对引文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掌握本领域中科研人员的阅读范围和科研工作的主要情报源。2013年第1期8种中医药类期刊的引文类型大致分为期刊论文、图书和其他(包括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标准、专利等)三大类。引文类型统计结果见表5。2.6 期刊自引与作者自引自引一般分期刊自引和作者自引。期刊自引是指某一期刊引用本刊先前发表的论文。作者自引是指作者引用了自己以前发表的论文。2013年第1期8种中医药类期刊自引及作者自引统计结果见表6。2.7 普赖斯指数普赖斯指数是评价科技期刊所载论文新颖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衡量某一学科文献老化的计量指标,即出版年限不超过5年的引文数量与引文总量之比,用以量度文献的老化速度与程度[5]。自然,普赖斯指数越大,文献更替速度越快。普赖斯把受引的文献分成两个部分:其一是“有现时作用的文献”;其二是“档案性”文献。前者是在其出版5年内被引用的文献,后者则是出版5年后仍被引用的文献。这里表明文献的被引用行为有一个变化,出版5年后仍被引用,说明“有现时作用”的文献已转变成“档案性”文献了。档案性文献数量多寡,是受学科自身性质决定的。P(普赖斯指数)=被引文献数量(小于或等于5年)/被引文献总量×100%。2013年第1期8种中医药类期刊的引文量及普赖斯指数见表7。 表4 2013年第1期8种中医药类期刊的引文文种期刊名称 中文引文数量(条) 占本期全部引文百分比(%) 英文引文数量(条) 占本期全部引文百分比(%)中草药 202 49.27 208 50.73中成药 657 84.45 121 15.55中药材 293 70.26 124 29.74时珍国医国药 881 78.31 244 21.69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902 83.29 181 16.71中国中药杂志 265 50.57 259 49.43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177 59.20 122 40.80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353 73.70 126 26.30合计 3 730 72.92 1 385 27.08表5 2013年第1期8种中医药类期刊的引文类型期刊名称 期刊 占本期全部引文百分比(%) 图书 占本期全部引文百分比(%) 其他 占本期全部引文百分比(%)中草药 386 94.15 13 3.17 11 2.68中成药 648 83.29 90 11.57 40 5.14中药材 349 83.69 41 9.83 27 6.47时珍国医国药 955 84.89 121 10.76 49 4.35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975 90.03 59 5.45 49 4.52中国中药杂志 495 94.47 10 1.91 19 3.6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69 89.97 18 6.02 12 4.01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440 91.86 14 2.92 25 5.22合计 4 517 88.31 366 7.16 232 4.53表6 2013年第1期8种中医药类期刊自引及作者自引期刊名称 引文总数(条) 期刊自引数(条) 占本期全部引文百分比(%) 作者自引数(条) 占本期全部引文百分比(%)中草药 410 33 8.05 6 1.46中成药 778 46 5.91 15 1.93中药材 417 23 5.52 3 0.72时珍国医国药 1 125 51 4.53 17 1.51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 083 238 21.98 11 1.02中国中药杂志 524 36 6.87 5 0.95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99 7 2.34 12 4.01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479 21 4.38 10 2.09合计 5 115 455 8.90 79 1.54 表7 2013年第1期8种中医药类期刊的引文量及普赖斯指数期刊名称 引文总数(条) 近五年引文数(条) 普赖斯指数(%)中草药 410 268 65.37中成药 778 406 52.19中药材 417 228 54.68时珍国医国药 1 125 532 47.29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 083 707 65.28中国中药杂志 524 352 67.18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99 170 56.87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479 269 56.16合计 5 115 2 932 57.323 分析与评价3.1 被引中文期刊结果分析3 135条中文引文分别刊载于756种期刊,引文1次的期刊有411种,占引文期刊的54.37%(411/756),离散性较大,但仍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核心区,这个核心区的期刊可作为我国研究中药领域的核心期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被引92次,表明其作为标准,非常受到中药科研人员的重视。3.2 引文率在8种中医药类期刊中,除《中国中药杂志》的引文率为96.3%外,其余7种期刊的引文率均为100%,均引文率为99.76%,与2009年11种中医药类期刊引文分析[6]的平均引文率97.95%相比有所提高,高于《中华儿科杂志》1994-2009年均引文率95.91%[7]和《中华手外科杂志》2005-2009年均引文率87.37%[8]。3.3 期刊引文量一种专业期刊被引用的次数越多,说明它在本学科领域的影响和作用越大。从表3可以看出,2013年第1期8种中医药类期刊篇均引文数量12.33条,篇均引文量最低的《中药材》也有9.07条,8种中医药类期刊的篇均引文量均高于我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的篇均引文量(8.81条)[9]。与文献[6]相比,篇均引文量增加5条及以上的期刊有《中草药》增加8条,《中国中药杂志》增加8条,《中成药》增加6条,《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增加5条。与国际上科技论文的篇均引文量(15条)相比,《中药材》《时珍国医国药》《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等4种中医药类专业期刊编辑部还需采取措施,帮助作者提高引用参考文献的意识,增加论文的引用量,缩小与国际的差距。单篇引文最大值为《中国中药杂志》的77条,单篇引文最小值为《中药材》的1条。 3.4 引文文种从表4可以看出,2013年第1期8种中医药类期刊的引文文种主要是中文文献,占72.92%,英文文献占27.08%。没有其他语种文献,这可能与各国大多采用英文发表科技文献有关[10];或者是作者仅关注中文、英文文献。除《中草药》《中国中药杂志》两种期刊的英文文献比例达到或接近50%外,其余6种期刊的英文文献比例较低,与文献[6]相比,期刊的英文文献比例显著提高的有《中草药》《中国中药杂志》《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而期刊的英文文献比例降低的有《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成药》。8种中医药类期刊的英文引文文献比例低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2006年英文引文率(54.01%)[11]。因此,中医药类期刊作者群还需提高对英文文献的利用和借鉴能力,提高英文文献和其他语种文献的引用率。3.5 引文类型表5显示,8种中医药类期刊的引文类型主要为期刊文献,共4 517篇,占88.31%;其次为图书,共366篇,占7.16%;其他各类文献,共232篇,占4.53%。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文献信息已成为科研人员获取最新信息、了解学科发展动态的重要途径。因此,科研人员应积极利用网络文献,使自己的科研走在世界前列,多出快出成果。3.6 期刊自引和作者自引自引率是反映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期刊的正常自引率高表明期刊有自身的稳定性、连续性及与其他期刊交流的适度性,也可反映期刊学术领域的宽度和论文的学术水平。从表6显示,2013年第1期8种中医药类期刊的自引率为8.9%,与64种药学期刊8.0%自引率基本相符[12],自引率较高的《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1.98%),也没有超过期刊过度自引23.8%的界定线[12]。期刊自引率明显偏低的《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34%)、《时珍国医国药》(4.53%)、《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4.38%)三种期刊编辑部应引导作者适当提高自引率,扩大相对稳定和高水平的作者群,激励核心作者多,以保证和提高刊物水平。3.7 普赖斯指数普赖斯指数越高,说明论文内容越新颖。一般情况下,新兴学科的普赖斯指数高于成熟学科,各学科的普赖斯指数平均值大约为50%[13]。表7显示,2013年第1期8种中医药类期刊的普赖斯指数57.32%,与文献[6]的40.35%相比有大幅提高,且高于《中华神经科杂志》的56.6%[14]。说明我国8种中医药类期刊的引文时效性高、新颖性强,作者对学科前沿有良好的把握。参考文献[1]朱强,蔡蓉华,何峻.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
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尤金•加菲尔德.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是怎样选用刊物 的?[J].武夷山,译.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2,3(2):36-39.[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8.[4]杜云祥.《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被引分析研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3,12(1):52-55.[5]邱均平.科学文献普赖斯指数的计算与分析[J].情报业务研究,1989,6(3):170-172,169.[6]屈清慧,张晓峰,张馨洋,等.11种中药学期刊引文分
析[J].中国药房,2012,23(3):193-196.[7]冷婧,胡燕平,李林平.《中华儿科杂志》1950至2009年发文及引文计量学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1): 41-48.[8]肖宁.《中华手外科杂志》2005-2009年引文分析[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0,26(3):167-169.[9]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0]丁云秋,李锦,游苏宁.《中华内科杂志》近5年部分栏目引文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4):251-254.[11]郭秀婷,宁桦,吴蓉,等.《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2006年论著引文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 15(17):1348-1350.[12]刘雪立,周志新,方红玲,等.2005-2007年我国医学期刊自引率与过度自引的界定[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 20(4):624-626.[13]靳纯桥.《医学杂志》1996~2000年引文统计分 析[J].医学杂志,2001,26(12):935-937.[14]滕洪松.《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2004年载文中引文的计量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9):79-80.(收稿日期:2013-12-16,编辑: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