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13 23:33: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师读书笔记大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第1篇

关键词:小学中年段 拓展阅读 阅读素养 书香童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186-01

拓展阅读具体是指语文教师立足课堂,就语文阅读教材的某一主题,为学生搜寻更多的课外阅读素材,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潜力,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材料、吸收更多的知识,为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打造书香童年提供保障。

1 拓展课外阅读时间

1.1开设图书推荐课

语文教师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应当重视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跟学生的健康成长需求相适应,努力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小学中年段学生开始慢慢喜欢读一些思维性较强的文章。当然,不同的学生,他们的阅读兴趣也存在差异性,只有带着兴趣去阅读才能够取得好的成效,所以教师在为学生推荐拓展读物时要兼顾好中年段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般地,教师都会立足课堂,结合学生学习的课文为他们推荐课外读物,实现课堂学习跟课外阅读的无缝对接,这是拓展阅读的重要策略之一[1]。课外拓展阅读将为学生补充一定的课外知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在学生阅读素材得到拓展的同时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升阅读素养。例如,在学完第五册的课文《西湖》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跟西湖有关的图片、资料等内容;在学完课文《卧薪尝胆》后可为学生推荐《小学生成语故事大全》,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成语故事,了解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历史故事等……通过拓展阅读将学生有限的课堂知识进行延伸,在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同时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为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和打造书香童年奠定基础。

1.2开设成果展示课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一些图书之后将会产生很多的体验和想法,此时教师就可以开设阅读成果展示课,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平台。成果展示课主要是通过交流和评比检查学生拓展阅读的成效,为学生汇报和展示阅读成果提供途径。例如,学生在读完教师推荐的《小学生成语故事大全》后,可以在成果展示课上通过以下四种主要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一是书面形式,学生可以在阅读成语故事时做一些小卡片,记录自己的读后感、读书简报、读书笔记等,在课堂上展示给教师和其他同学。二是口头汇报形式,组织开展各项竞赛活动,例如成语接龙大赛、故事大王比赛等,促使学生将自己阅读记忆下来的成语故事讲给其他人听。三是表演形式,包括成语故事的小品表演、童话表演等,让学生在表演上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四是评比形式,在展示课上,教师成立评比小组,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表现评比出阅读大王、优秀读书笔记等,为全班学生培养出几个阅读能力强、阅读素养高的榜样,以带动全班学生共同提高阅读能力、提升阅读素养。

2 拓展阅读的实施策略

2.1围绕主题开展阅读实践活动

在实施拓展阅读时,教师不能受到语文课堂的限制,要敢于跳出课堂,在小学中年段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拓展阅读[2]。

例如,在学校举办的语文节活动上,教师可以围绕“迪士尼奇妙之旅” 开展拓展阅读实践活动。由于这是小学生们平时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主题之一,所以在整个活动里,学生们都表现出浓厚的参与兴趣,热情高涨,纷纷加入到看迪士尼动画、表演经典故事、写读后感、举行辩论赛等活动中……这一系列的拓展阅读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又如,在小学中年段的音乐学科里,当学生学完《游击队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一些跟《游击队歌》的诞生历程相关的资料、书籍,促使学生了解作曲家贺绿汀,了解《游击队歌》的起源和历史,在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并在潜移默化中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

2.2创建书香家庭,打造书香童年

家庭环境的好坏跟学生的成长联系密切。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开展家庭读书活动,将亲子阅读作为拓展阅读的形式,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和素养。例如,创建书香家庭的活动,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处于民主平等的家庭阅读氛围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读书热情,在加强亲子沟通的同时增加家庭凝聚力,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书香童年。

3 结语

小学中年段语文中有效的课外拓展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积累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同时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和书香童年的打造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读书 报告会 思考

普希金说过:“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教育部也早在2003年4月新制订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就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的全新阅读教学理念。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在高中三年将课外阅读和课堂教学有效结合是必须努力寻求的。为此,我做过很多尝试,比较成功的是今年5月份开的一堂读书报告会。

学期初,我向学生推荐了一些比较好的课外读物,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进行了一定量的阅读后,组织学生进行了读书报告会。会前,我对本学期同学们读的书做了一个统计:全班共读了26本书,有《美的历程》、《周国平散文》、《谈人生——鲁迅》、《巴黎圣母院》、《麦田里的守望者》、《觅渡、觅渡、渡何处》、《长恨歌》、《病隙笔记》、《文化苦旅》、《呼兰河传》、《傲慢与偏见》、《浮生十记》、《千年一叹》、《骆驼祥子》、《名人传》、《围城》、《百年孤独》、《双城记》、《复活》、《贾平凹散文集》、《刘墉作品集》、《林清玄散文集》、《盗墓笔记》、《三重门》、《帝国的惆怅》。这些书籍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有美文、哲理散文、文化散文、经典小说、流行文学等。相对集中是《周国平散文》、《文化苦旅》、《三重门》、《围城》。

老实说,因为大家读的书比较杂,对这次读书报告会我期望值不是太高,也只定位于学生能向大家推荐自己读的并认为可以值得一读的书。但同学们的表现还是让我大吃一惊,他们很积极地用各种形式纷纷表达自己阅读后的体会:有学生将阅读过程中发现的好书编写成对联介绍给大家;有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贾平凹散文集》的精彩章节;有学生用话剧的形式来表演《骆驼祥子》中经典情节;有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有学生用图画来描绘《盗墓笔记》中的情景;还有学生整理了自己的读书心得,自己制作了一些PPT,比如殷嘉曼同学把《文化苦旅》中余秋雨走过的一处处令人流忘返的风景名胜和历史古迹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激起了同学们极高的兴致。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鞠亚星、王彬、马骥、姚奕、季节、赵鹏飞等同学对《周国平散文》中孤独这一境界的热议。至今这些智慧的语言还时常在我脑海浮现:大宁静产生了大孤独,大孤独又催生了大智慧,智慧和从容又让他完成了一种内在的本身的超越性的突破。凭着他思考者的身份,他可以随意逡巡于任何国度的思想界,穿梭古今,吞吐千年,与尼采,与苏格拉底、斯宾诺莎,与柏拉图、帕斯卡尔完成心与心的对晤。

最后,把整节课推上的是80后作家韩寒呼喊出他们心声的《三重门》同学们讨论中国当代的教育制度,品读了韩寒幽默的经典的语录,甚至将《围城》中的经典语录做了比较,还就韩寒和钱钟书进行了辩论。这节课无疑是十分成功的,很多同学下课后恨不得立即把这几本书找来,当时听课的老师也用了叹为观止来给以高度评价。

惊叹之余,面对一群高三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也引发了更多思考。

一.要不要读

欧阳修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阅读比课内听讲更重要。事实上,活跃在读书报告会上的同学都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课外读物,总是如饥似渴地读我们介绍的书籍,还喜欢刨根问底地探究文章内容,并有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分享阅读的乐趣。我们也常常发现有较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阅读条件的学生,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在同学中出类拔萃。正如吕叔湘先生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所以,个人以为,课外阅读不仅要读,还要做到像所说的“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那样。

二.什么时候读

多年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引下,语文学习也带上了功利色彩,甚至有些学校打上语文教学理科化的旗号,特别是到了高三,语文教学就陷入了学生做题,老师批改、评讲,学生再做,老师再改、讲,学生越考不好越要考得怪圈。从而校内课外阅读化为乌有。有些学生在家进行阅读,而家长又认为那是“不务正业”,影响教学成绩,一票否决。长此以往,学生能阅读时间几乎为零。渐渐地,学生也就形成了一种错误认识:完成作业就完成了学业,课本以外的书都是“闲书”。

所以我认为,什么时候读根本不是问题。不是我们真的每天就拿不出一点阅读时间,只不过是完全为了高考服务的一种托词或者是功利语文的理念而已。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首要的是转变我们的固有思维,教师、家长要联手保证定时给学生一段开放、自由、宽松的阅读时间。正如郭沫若所言:“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我想,剩下的顶多也就是坚持的问题了。

三.读什么

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狄慈根在他的《辩证法的逻辑》中也有这样的言论: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读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因。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惟一正解的方法。我以为学生读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阅读时正确把握要领、体会内涵、理解意图,进而提高阅读效果,也就是下面要说的怎么读的问题了。

四.怎么读

阅读不同于科学研究,更多的是一种审美的欣赏,情感的体验。因此,阅读成效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感觉到读而有获,他们才能有兴趣读,主动读,课外阅读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呢?

朱熹在《训学斋规》一文中提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甚至在《朱子语类大全》中有这样精彩的描述: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老先生的精辟言论无不强调着学生阅读时动口与动笔的重要性。动口,就是要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而动手我把它理解为做好读书笔记,要像赵树理“沙里淘金”般在书中圈圈点点,要响应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去对文章内容做一点点评、反思或怀疑,要牢记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古训分门别类地做知识卡片,还要用陶渊明“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感悟写一点读后感。

第3篇

一、读前指导——书籍的选择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并不是什么书都可以拿来读。读一本好书,可以受益终身;读一本坏书,则可能受害无穷。

那么书海浩瀚,怎样从各类课外书籍中遴选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身边常见的书籍开始,从孩子手里的小人书、游戏秘籍开始,把课外书籍大概地分分类。根据分类的标准不同,可以大致进行如下指导。

1.对自己有益的与对自己无益的,甚至有害的

哪些书对自己有益,对健康成长有益,对学习有益,自己能从中学有所得,并且学有所用,觉得自己受益了。如读了百科类图书,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百科知识,这些知识包罗万象,有关大自然现象的,有关动物的,有关植物的,有关社会的,也有关我们自己身体的……可以大大地开阔我们的眼界,让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从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读了名著、童话,或是各类优秀的小说,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主人公的品质,既能让自己的心灵受到触动,思想上有所感动,又能欣赏到优美的语句,以及场景描写等等 。有的孩子会说,我看了游戏秘籍,我在游戏中的角色就能很快地从低等级上升到高等级。这时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分辨一下,这种说法、想法正确与否,为什么不正确。首先从结果上去分辨行为的对否,再从过程上去判断,让学生思考把有限的时间花在这些上面值不值。然后,逐步帮助学生对身边的课外书进行甄别,抛弃那些在学生中流行的,却与己无益的书。

2.与学校教材紧密联系的

比如我们课文里学了《三顾茅庐》,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选自《三国演义》,那么我们就可以去看看《三国演义》这本书,里面一定还有更多精彩的故事、精彩的片断。学了《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这两篇神话故事后,我们就可以去找些中国的神话故事书、外国的神话故事书来看看,这些书里一定还有更多优美的神话故事。

3.按书籍主要内容分类

比如有“神话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人物故事”等,故事一类的书;有专门讲百科知识类的,如《一万个为什么》《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等综合性的书籍;有专门讲历史发展的“历史”类书籍;也有专门讲地理知识的“地理类”书籍;还有“智力游戏”类的;以及专门教我们写作文的《作文选》《作文大全》等等。

二、读中指导——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为什么有的同学一个学期能读好多本书,有的同学却只读了一本两本?为什么同样一本书,有的同学读完了,只会讲几个故事,而有的同学读完了,不仅了解了故事情节,还从中感悟到了一些道理,受到了一些教育,学到了一些作文的方法呢?这就是因为在读书的过程当中,读者的方法不同。方法不同,效果也就相差很大了。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让学生花同样的时间能多读些书,能从书中获益更多呢?

1.从详略上把握

读书有精读、略读之分。拿到一本书,首先看看序和内容简介,再看看大概的章节分布,每个章节里有哪些内容,从整体上大致了解这本书。接下来就进入到读书的环节了。在读的过程中,并不是要逐字、逐句的去读,也不是一定要把一本书的内容全部细细地去读一遍。对一些故事性的过程描述,可以适当的速读,泛泛而过,大概了解故事过程就可以了。但对一些描述好的地方,则可以精读,比如书中有一段优美的景色描写,不妨细细地去品读,去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这些优美景色表现出来的。书中还有一些人物的对话描写,你读了以后,书中的人物形象好像就在眼前,那么不妨再细细地去读读这段对话,学习一下作者对话描写的方法。详略结合,学有所得的同时又兼顾速度,这样才不至于一本书读了好长时间都没有读完,而且最后收获也不大。

2.边读边思考

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就是学和思的统一。比如在书中有一个场景,作者开头花很多笔墨来描写景色,这是为什么呢?一个人物在出现时,作者着重描写了他的外貌和穿着,这又是为什么呢?我读了这段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好像感同身受,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么写?从某一部分内容,我感受到了什么,我看出某个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在阅读中试着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改变课堂上只有老师提问题的状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来提,自己来想,自己来答。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这样做到一点点,就会从这个起点开始,以后会做到的越来越多,收获也会越来越多。

3.不动笔墨不读书

对书中的知识点,好的字词、句子、段落描写、心理描写、话描写等等,不妨摘抄下来。自己觉得很是喜欢的,也可以背一背。对书中不理解的地方,用铅笔作个记号(自己的书不一定用铅笔,但是借的书就要注意了,向学生渗透爱护书籍的思想),然后自己查阅书籍资料去理解,或是去请教别人。

4.要写读书笔记

在阅读过程中,无论是瞬间的感悟,还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都可以随时地记录下来。可以将阅读时产生的思考、疑问随手写下来做成疑问笔记;把阅读中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做成摘录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做提纲笔记;通过续写、改写、写读后感等进行再创作,做成创作笔记等等。

三、读后指导——温故而知新

教材上的知识学过后,需要及时复习和巩固。那么当我们读过一本书后,也需要温习、回想。把自己读过的书名专门记在一个本子上。同时记下内容梗概,书中的主角等等。这样,过段时间,可以把这部分内容翻翻,再看看相关的读书笔记、读后感,相信这本书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子里,不会轻易遗忘。

第4篇

这学期,是在紧张而又繁忙的工作中度过的。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结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以及政教处、大队部的工作指示展开了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 中队活动开展情况:

根据少先队活动原则之一“寓教于乐”和小朋友童心参与,开展了不少中队活动。

1、 结合学校的“反腐倡廉”活动,在班级里展开了反腐漫画展。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纷纷收集相关资料,小组分工合作。不仅锻炼了学生收集制作的能力,也使“反腐倡廉”的精神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当中。

2、 结合学校开展的“创特色班级”活动,结合我班实际,展开了“创阅读特色班”这个活动。自活动以来,积极充实班级的读书角,人手一本读书笔记,每天中午,学生们做完作业,沉浸在一片书香中,教室也变得格外地安静。一学期下来,学生的阅读量大增,书迷也越来越多。这一个活动不仅增长了学生了知识,还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结合班级学生的特长,还展开了“手抄报制作”赛、“读书笔记记录卡”评比、读后感交流等等这些活动。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3、 利用节日展开活动。教师节期间,自制小贺卡。上面写上你认为老师好的地方与不好的地方,与自己对老师的期望。换一个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爱。这一举措有效地拉进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尊师重教的传统教育又增添了一些新的涵义。国庆期间,班级里展开了关于中国抗战斗争的事迹搜集活动。结合学校大队部的“腾飞的中国”摄影活动。在班级里展开了一次“祖国的昨天、今天、明天”主题活动。让学生也来了解中国的苦难岁月。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的明天更昌盛富强而发愤学习的爱国这情。

4、 利用时事在班级里展开教育与活动。比如说:神六上天喜讯传来,就在班级里让学生现场观看了神六升天的现场直播节目。同时,还在班级里展开了关于航天技术的资料交流,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航天技术。同时在班级里展开了“畅想神7”、“畅想神8”幻想作文比赛。

5、 至于平时的晨会课,经常是我们504班就班级、就这个社会或世界上发生的时世作评论。特别对于班级里发生的事情,一起讨论来解决。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开扩了学生的视野。

二、 抓常规。

1、 让常规深入人心。由于五年级学生已经对学校的常规已很了解,但并不是很自觉这一特点。我特别强调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与各种常规。并积极响应学样的各项检查活动督促学生。比如说,用膳问题,做值日问题,读书习惯,做作业习惯等等。并身体力行。比如说做值日。我们班的公共场地在室外,而且学生第一次用大扫帚。有难度。于是,经常与学生一起做值日。学生也随即跟上。一学期下来,班级的卫生状况还是可以的。

2、 抓督促。针对学生好动,好遗忘的特点。班中成立了常规督促小组。专人专项负责。天天检查,日日汇报,利用晨会课由值日班长做总结。对督促有力的进行表扬。对犯错的学生进行提醒与帮助。慎用批评。

3、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决不过场。这学期发现学生在回家路上特别爱买零食。学校门口的小零食也特别多,学生也通常饿了饥不择食。一开始,对学生进行宣传与教育。通过发油炸食品的危害与路边摊卫生不良等宣传单,第一步教育学生。并与爱买零食的家长取得联系。形成家校督促网。日日跟踪,周周检查。目前这一现象已经消失。

4、 让常规进入学生家长。依靠家长,让学校与家庭教学一体化。分阶段有重点地抓其中的一二条。比如说,国庆休息回来以后,常规有所松懈,入冬以来睡心理学现象严重。吃饭不卫生挑食等。于是我准备了504班家长联系单。一有发现某些问题,及时同父母取得联系。更别提电话这一方便联系方式。再如,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的养成都通过与家长联系得到训练到位。

5、 抓弱点。与任课老师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尤其是学科成绩动态。对学生来说,学习成绩还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我最为关注与最花精力的一大块。但差生是班级的一个大弱点。与各任课老师协商后,形成错时补习网。对学生的各科成绩的稳定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平时,及时召开班干部与课代表会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 日常事务。

1、 随时了解学生动态。及时知道他们的苦与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经常与学生谈话,在谈话中了解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沟通,正确引导。

第5篇

1、主要成绩

(1)大部分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比较重视英语教学工作,能按《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开设英语课,挤占英语课的现象有所改观。径河小学、荷包湖小学、走马岭小学、金口小学、三店学校、吴一小、吴二小、吴三小和吴四小等学校还设置了英语早自习,增加了学生在一周内接触英语的时间和机会。

(2)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整体上有所提高,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进步喜人,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在区、片教研活动中,老师们说课、作课、议课的水平有较大提高,参加市“三优”评比活动,我区教师获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二等奖各一名,获小学英语教师论文、案例评比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

(3)片英语教研活动初显成效。特别是金银湖、吴慈、荷辛和径河等片英语教研活动开展扎实、内容丰富,基本解决了英语教师常规教研活动无法保证的问题。

2、主要问题与不足

(1)大部分学校未设置了英语早自习,课时之间间隔过长,违背了记忆规律,影响了教学效果。

(2)英语教师教学负担仍然过重,极大地影响了全区教学质量。除吴家山地区外,其他学校老师一般每人担任四、五个班的英语教学任务,有的学校全校四个年级的英语课由一个教师担任。繁重的工作负担使得这些英语老师疲于应付,无暇深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抽不出时间参加市、区组织的培训和教研活动。

(3)英语教师之间教学能力、知识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部分教师专业底子太薄,不能胜任英语教学,导致全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极不平衡。

二、本学年工作目标

教学常规落实到位;片、校教研活动有序有效;骨干引领作用明显;教师素质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切实加强片、校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从组织形式上给教研工作的开展以保证。有两位英语教师的小学应单独成立英语教研(备课)组,只有一位英语教师的学校教师除了参加片教研活动外还可参加帮扶联系校的集体备课活动。一、二、三、四小英语教研组开学初应将集体备课的安排通知相关学校。

2、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开展教研活动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活动人员、活动目标。活动的主要内容“以周教学内容(或周主要教学内容)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方式采取“预测性研讨和反思性研讨”的滚动推进。

(2)各片、校英语教研组要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根据片、本校实际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材和教参,提高教师解读教材、设计教案的能力。继续开展以“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教学研究,不要好高骛远,脚踏实地研究如何落实“常规课”的每个教学环节,怎样培优补差、防止分化等问题。

3、加大教学质量过程管理的力度,规范阶段目标检测、关注阶段质量的形成,认真做好阶段测试和质量分析工作。此项工作虽强调多次,但大部分学校仍不重视。本学年再次强调教研室的要求:(1)检测按时,信度高;(2)数据比较分析、归因分析及时,相关资料保存好。请各校教研组长务必担起此责,及时把质量分析上传给教研室。

4、切实抓好教师岗位自培工作,真正落实教师的专业知识学习计划,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各学校英语教师制定出本年度的专业知识学习计划,认真落实并做好学习笔记。每月下旬教研组长检查教师读书笔记,对没有按计划学习的人要提出批评。

(2)教研室拟定以下三项为我区小学英语教师常规学习的内容:

1)听教材录音,看录像,跟读、模仿。每天不少于半小时。

2)《初中英语语法大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东西湖教科研网小学英语板块《英语学习》栏中的内容。

5、抓好毕业班教学及复习备考工作。六年级的英语任课教师要制定好毕业班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应尽早考虑复习备考工作。深入研究阶段目标检测题、期末调考题和毕业会考题,把考试的标高、题型融入到平时教学中,切实抓好培优补差工作,每节课给学生布置一道综合题(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6、加强课题研究,推广本学科《“任务型”教学中师生活动的设计》实验课题的经验,课题《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争取在区教科室立项。

第6篇

一、多读精思,践行课外阅读大教学观

1.潜心读书,以身示范

教师首先要读书,要有一个阅读规划,阅读量要够,涉及面要广,内容要有深度。业务杂志要看,堪称经典的中外文学要品,新闻资讯要随时随地拾掇,儿童文学更要读,还要持之以恒,逐渐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教师只有这样,才可能把纯粹求知的幸福经由自己超越功利的书卷之气和灵秀之韵传染给学生。

2.研活教材,关注阅读

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粗线条地阅读肯定是不行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阅读有不同的要求,教师要抓准切入点。低年段重在激活兴趣,短小趣味性浓厚的童话、神话便成为首推;高年段则要开始引导学生阅读中外长篇名著和科普读物。课文性质不同阅读要求也不同,如学习了《灰雀》就推荐学生阅读列宁传记或名人故事;学习《新型玻璃》则可推荐阅读《昆虫记》和《穿过地平线》。单元主题阅读是时下比较流行的做法,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主题是“永远的童年”,可让学生读《城南旧事》《呼兰河传》,学生不仅能了解到文章的全貌,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和感悟,还能更全面地感受到大师的语言魅力。

二、顺学而导,构建智慧的大语文课堂

1.选材纷呈,激活阅读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力于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材料。教师要尽可能多渠道地选取形式多样的相关阅读材料。比如某教师在上《刷子李》时出示了拓展材料《泥人张》,继而推荐了《俗世奇人》,在上《临死前的严监生》时出示了描写世界知名的四大吝啬鬼的有关句子,这无疑起到了激活兴趣、扩大阅读量、培养理解力、丰富同类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描写方法的多方面的作用。

2.学前阅读,深入课堂

教材的选编越来越注重中华文化的比重,这些经典的课文通常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果学生不了解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像《金色的鱼钩》这类革命题材的课文,就很有必要让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阅读方式了解其背景,这样,课堂上才能深入文本的学习。

3.授之以渔,科学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随意性比较大,阅读时容易囫囵吞枣,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尤其要重视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教会学生阅读文本的基本要素和解读文本的具体方法。

低年段适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做到读书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逐渐培养他们的读书习惯。在中年段,教师可让学生制作“采蜜本”摘录精彩词句,品读句子时作批注,课余剪裁报刊的精彩文段,并开始写读书笔记。高年段的课文篇幅较长,教师要强化学生的速读能力,教会学生快速地观其概貌并作出信息处理和消化。总之,阅读方法的指导要多样化,努力实现“得法于课内,实践于课外,课内外互补”。

4.智荐读物,推进阅读

文学作品是学生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的源泉,对学生的帮助远远大于一本《作文大全》。调查表明,在推荐读物方面,学校及教师起很大作用。因此,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籍,让学生获取成长过程中应该知道的道理和哲学。课外书籍质量良莠不齐,因此,教师推荐的书籍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内容对学生健康成长要有深远影响,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巧抓实干,层次分明,夯实课外阅读

1.巧借东风助航,创设亲子阅读

家长的读书观念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有很大的影响力,有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孩子的课外阅读将得到延伸。因此,教师应利用好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我们的阅读理念和计划,教以家长鼓励与督促孩子读书的技巧,授以家长选购读物的方法,并建议在家设立“亲子阅读”时间,这既能保证学生的阅读,又可增进一家人的感情。

2.新闻要日日看,好书要天天读

“凡事预则立”,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强化读书意识。可以布置学生到图书馆办理免费借阅卡;自行购买一两本书籍,每人书包必有一书;将“新闻日日看、好书天天读”渗透到每天的语文作业当中,不定时地利用自习课让学生说新闻并发表看法;还可以全班共读一本书,利用“漂流瓶”的方式制作班级日志。

3.扩大阅读外延,诵读中华经典

阅读不能局限于简单的书本,范畴要开拓,让学生有机会吸取中华文化的精髓。如某教师利用课前三分钟,让班长带领同学诵读新课标要求的70首古诗和《三字经》《弟子规》,两年内学生便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了背诵任务。通过经典诗文阅读,学生可以获得一种对真善美的把握和领悟,能够培养学生对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情操的特殊感受。

4.营造阅读空间,创设阅读时间

在一个书香飘溢的环境中,学生的读书欲望更容易被激起。因此,我们可以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交换站,学生将自己读完的书与同学互换;建立班级读书博客,教师、家长、学生都可以在上面发表和推荐作品,还可以在线发表阅读感受。现代学生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因此作业要精简,要保证孩子有时间阅读,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此外,教师还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不停地给学生的阅读欲望加上保鲜膜。

第7篇

关键词:大专生素质;教学改革;职业定位;软件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169-03大专生的招生门槛很低,生源短缺,招入的大专生的素质比较差。与本科生相比,素质差距是很大的,从高考分数线就看到这一点。虽然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至少其中一个大的差别是他们的应试能力。

一、大专学生的学习问题

1.抽象思维能力

从计算机教学过程发现,大专学生普遍存在抽象思维能力差的问题。从两门课的上课效果可以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中,学生特别热衷于计算机硬件的拆装,网络线的制作,用水晶头和5类线,通过网络钳来制作网络线,学生会不厌其烦的尝试两到三次的失败,来完成这一个网线的制作任务。在《MS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应用》这门课中,老师一再强调尽量用SQL语言来管理操作数据库,少用SQLServer自带的数据库管理工具。但是学生还是热衷于使用工具来完成数据库操作。所以,在数据库考试的时候,其中操作题要求学生用SQL的DML语言来创建数据库表,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试图使用工具方式来描述表的创建过程,“数据库对象管理->webshop数据库->表->创建新表……”,甚至还画出创建表的工具界面。

从以上两门课的教学分析,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但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而计算机专业的学习,特别是软件专业的学习,往往是把现实的具体事务转变成抽象模型来研究。因此,对大专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2.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是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大专学生抽象思维比较弱,造成逻辑推理困难,所以大多数专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里都没有《离散数学》这门课。例如,有一个很简单的JavaScript考试试题变了一个花样,就考倒很多大专学生。这是一个判断题,题目很简单:“在外部JavaScript文件中,程序必须要包含标记”的说法是错误的。很多学生答“False(错)”。为什么?如果问题仅仅是引号里面的内容,学生就答对了,但是引号之后又否定了引号里面的说法,所以,否定之否定,正确答案是“True(对)”。由于缺乏逻辑思维,学生的脑筋转不过来。

3.学习方法

大专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不做读书笔记。知识是靠积累和总结,把一本几百页的课本变成十几页的读书笔记,这才真正学到东西,把刚开始学的厚书读薄,浓缩成读书笔记,这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其次是上课不主动提问,不做课前预习,老师上课提问时,几乎都是回答“不懂”,造成互动性差,影响上课效果。课前做预习,带着问题来上课,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把自己看不懂的东西,在课堂上看看老师是如何解释的,如果没有听懂,还可以提问,所以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学习方法,造成听课兴趣不大,甚至旷课。

4.学习态度

大部分学生读大专都抱着来混个文凭的态度。由于入学前对专业不了解,觉得选错了专业,但是学校又不让轻易改专业,所以就凑合着读。由于很多学生根本对所学的专业就不感兴趣,特别是软件专业,学习的难度很大的,大多数学生几乎无法动手编程,只想混个及格过关就行,所以出现一个班里,三分之一学生想学,三分之一彷徨,三分之一不学怪象。但是教师为了追求及格率,不得不降低考试难度和质量来满足学校的利益。

二、教学改革

1.专业分班

由于大专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又对所学的专业认识不足,往往造成许多学生厌学,逃学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学者提出了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分层教学”方法。“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先把学生按照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原有的基础分层,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不同需要进行备课和授课……”但是,通过“学生分层”“教学分层”的方法缺点之一是加大了教师的备课量和教学时间。如何针对大专生素质差别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首先,造成这一问题的是传统的招生制度都是按专业招生并分班(而不是按专业兴趣和学生素质分班),虽然在招生工作中进行大量的专业宣传,但是很多学生还是对将来所学的专业不了解,入学学习一段时间后跟不上,最后靠混来完成学业。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建议计算机专业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不要分专业。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当学生学习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后,学生对未来的学习方向应该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C语言成绩好的学生会比较有自信地选择软件专业,这时候选专业学习更能让学生自己做未来的职业规划,由于这是他们自己做出的选择,学习态度会更主动积极。所以,我们认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作为专业分班的分水岭最为合适。

2.课件及教学方式

通过对大专生的素质分析,根据大专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尽量少用文字,多用图示。也就是多用形象的方式来描述知识。当今最流行的微课程就是我们今后学习和教学的最好方式。

・就业指导・从软件专业大专生素质谈教学改革及职业定位课堂上,教师多提问,少埋头讲课。由于大专生本来对学习的自信心就不强,学习过程都是很被动,消极。教师要在课堂上采取主动,例如多提问题来进行互动,同时也是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软件专业学生,把一个问题的提出,并转化成软件的方法解决来锻炼学生的“软件思维”能力。虽然很多学生由于心理压力原因,不愿回答问题,但是,教师应以鼓励的方式来让学生参与问题的回答,比如说,指定了一个学生来回答问题,但学生说“不会”,这时,并不要急着马上换下一位学生来回答,而是鼓励这名学生,先到讲台上来,然后与他互动,一起来探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给学生一个面子,而不是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3.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应用

“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突出以实践案例教学为主的技能培养特色,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在提高教学质量、交互性、增大教学信息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除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外,多用可视化工具来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虽然笔者在软件教学方面一直是反对使用工具,但是,由于大专生的特点,适当的使用工具来辅助教学还是有好处的。所以,在高级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中,大多数院校的软件专业都喜欢选择微软的.NET平台,因为,MS Visual Studio 2005/2008开发工具可以通过各种控件来减少编程,软件大专生比较容易上手。而象JavaScript的学习就相对难度大些,因为没有类似的专业编程工具来辅助,大多是以程序编辑器,如EditPLus, NotePad++来手工编程。

4.学生团队教学法

由于大专生学习的被动性,个人自学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分成学习小组,在小组中相互促进,成长。

三、职业定位

由于大专生的特点,学校的培养定向是应用型技术人才,而不是培养科学家,研究员。所以学校的职业定位要实用,接近社会需求,不要追求“高大全”。

职业定位不准确,造成课程设置不合理,结果是大量学生无法找到对口岗位工作。多数院校表面上的高就业率,而掩饰了专业对口率的数据。一个现实例子是软件专业毕业的学生在一个购物商城的果汁店里做收银员,在百货店里卖衣服。这个问题说明我们软件专业的大专生有没有10%的毕业生进入软件行业?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文献对毕业后的计算机专业大专生调查结果发现职业目标和职业倾向有偏差。 高职院校对“计算机类专业的职业目标主要是软件开发与测试(I 型),系统维护与数据处理(C 型),软件销售与网络营销(E 型)”。而调查发现计算机类大专生的主要职业倾向是客户服务(S型),系统维护与数据处理(C 型),软件销售与网络营销(E 型)。而极少有学生的职业倾向与软件开发与测试(I 型)。

所以,这里对大专院校的软件专业的做了一个职业培养定位,如图1。大专生就是培养基层的技术员,或称之为技师(Technician)。把职业定位太高,课程也会定得高,不符合大专生的素质要求。从图1看,涂上灰色的职位是比较符合大专生的岗位,而其中操作系统级的程序员是针对本科或研究生的职位, 该学生必须要学习《离散数学》,《微机原理》,《操作系统原理》,《Linux内核编程》等课程才能胜任这个职位,所以在大专院校就业宣传上,不要夸大职业范围。

图1软件工程师岗位

四、结论

从软件专业大专生素质分析看到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存在的问题,然而,我们的一些大专院校为了利益,盲目扩张,为了竞争生源,夸大就业宣传,而忘记了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由于没有按照大专生的特点规划专业课程,规范教学方法,造成学生无心学习,教师付出的劳动没有成就感,最后,生产出了大批不合格的毕业生。一方面,大批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却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

在此,我们认为,学校要根据我们学生的素质,切合实际定位大专人才的培养方向,明确大专生的职业定位,才能实实在在为社会输出合格的大专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于万清.高职计算机专业“分层教学”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综合),2013(9).

[2]杜鹃.高职计算机课程分层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0)(总第526期).

[3]曾智刚.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08(24).

第8篇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教师都会根据教学计划、大纲制定详细、合理的课文授课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作文教学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很大,可操作性很差。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随心所欲,甚至应付了事。究其原因,主要是初中课文教学与考试分数关系明显,只要是平时教师讲到的内容,在考试中学生遇到会立竿见影,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因而教师把课文教学当作重中之重。而对于作文教学来说,要求学生有较丰富的素材,需要长时间的累积,而这些非一日或短期内能解决,学生的作文成绩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而对于考试成绩来说,无论学生写的作文如何不好,也能得到一点分数,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作文阅卷主观随意性较大,同样水平的作文由于各种因素在分数上可能有较大的差距,增加了作文成绩的风险性,进一步消减了教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注重应试作文,忽视素质作文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应试作文的后果。无论是什么形式,什么级别的考试,都会有规定的写作题目和写作要求,由于考试时间的有限性,大部分学生只能是根据写作要求,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乱凑字数,甚至虚构。因此,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指导学生写应试作文的方法上,推测写作内容,让学生下大功夫背诵各类应试范文。这些导致了初中学生写作言之无物,内容空洞,主题不明的文章越来越多。学生的写作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具有相关性的作文或同一次考试中,有许多学生都用同一个例子:在来学校的路上遇到了要过马路的老奶奶,就帮忙带老奶奶过马路,然后耽误了时间,所以迟到或者在街上遇到了一个找不到爸爸妈妈的小孩子,就帮忙带小孩子去附近的警察局等等,很显然,这是教师事先训练的结果,一旦考试就能用上,反映不了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

3.学生写作态度存在问题

有很多学生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很痛苦的差事,其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普遍不高。碰到有写作文任务,就东拼西凑,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往往增大作文训练量,如,一周交一次作文,天天写日记,读书札记,每天的所见所闻等等,所以学生拼命的写、凑字数,写好后根本不作认真必要的修改,甚至有的学生急着翻看手头的一些《写作大全》之类的东西,寻找符合题目的作文,直接抄袭。

二、改善初中写作教学的策略

1.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好写作文就必须对写作产生兴趣和热情,而这种兴趣和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或是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来确定,或者不给学生主题,让学生自由进行创作,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作文指导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牵线搭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冲动。

2.及时修改,注重讲评

批改作文、讲评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及时修改、点评学生的作文,及时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把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在批改方法上,可以经常采用学生自我修改、学生互动批改、师生共同修改变,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学生在长期不断的作文修改过程中提高了写作水平。除此之外,在评语上,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习作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且评语具有激励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让学生对批阅后作文进行再修改、再点评,让学生能欣然接受点评,写作的热情也会高涨。上点评课时,可让学生成为作文讲评课的主人,通过相互切磋、互动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学生鉴赏能力、表达能力。

3.注重作文基本功的训练,积累作文素材

由于写作固有的特征,要求提高作文质量,就必须在训练作文基本功上下功夫。“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为了使学生有扎实的作文基本功,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教师必须在平时加强指导和训练,例如,如何选材,如何分段,如何布局,如何使作文前后呼应,如何画龙点睛、耐人寻味,如何详写,如何略写等等。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以范文为例,认真分析基本的写作套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比如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按时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摘抄、读书心得,分享一些经典的美文、片段等。

4.加强阅读,勤写多练

阅读是人类获取各种知识、了解各种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应积极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让学生从阅读中吸取营养,积累词汇,开拓视野,还能学习各类文章的写作规律,解除作文难的顾虑。但课外阅读不能随意,毫无目的的进行,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优秀篇目、可读篇目,较经典型的篇目,指导学生科学进行阅读,组织学生互动交流。教师应要求学生读写结合、勤写多练,把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

三、结束语

第9篇

课外阅读一直是国家课程目标中所强调的内容。2003年出台的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再次明确规定:初中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养成良好语文素养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个人成长、精神建构的关键因素。初中生处于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读不读、读什么、怎么读都是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然而,在现实中,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十分乐观,尤其是农村学生存在很大的课外阅读障碍。为此,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以便为后续研究和教学提供相关指导。

二、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采用抽样的方法,对城市中学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初二(1)班45名学生和农村中学宿迁市孙园初级中学初二(4)班56名学生,一共10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01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01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编《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该问卷从阅读活动的四个方面进行问题设计,共12题,包括10题封闭式问题和2题开放式问题。调查结果运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分析处理,对城乡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描述,用单因素x2检验分析两者存在的差异。问卷由学生填写并当场收回,为保证答题的客观性,事前曾告知学生,本次问卷调查结果与学科成绩评定无关,要求每人独立完成,客观答题。

三、结果与分析

1.初中生课外阅读量的城乡差异

城市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城市学生每人都有课外书,其中97.8%的人拥有20本以上;26.8%的农村学生没有自己的课外书,藏书在10本以上的只占28.6%。城市学生周阅读时间少于一小时的占8.9%,而农村学生占57.1%。一年中,10.7%的农村学生没有进行课外阅读,阅读20本以上的农村学生占8.9%,城市学生占31.1%

2.初中生及其师长对于课外阅读态度的城乡差异

大部分教师和家长都赞同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城市教师和家长的认同度要高于农村。学生基本都很喜欢课外阅读,但原因各异。城市学生的阅读兴趣71.1%来自内部兴趣,或者已经把课外阅读自觉养成为一种习惯,或者认为有意思;而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60.7%源于外部兴趣,认为可以提高作文水平。

3.初中生课外阅读途径的城乡差异

城市学生有40%表示零用钱大多用来买课外书,这样的农村学生只占14.3%,大多数农村学生很少自己花钱买书。城市学生的阅读途径较为丰富,最主要是自己买书读,有24.4%的学生选择利用图书馆资源,13.3%选择在线阅读,最后是向亲朋好友借阅,农村学生的阅读渠道相对单一,最主要是向亲朋好友借阅,基本无法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

4.初中生课外阅读内容的城乡差异开放性试题中,学生列举了自己最喜欢的三本课外书与教师推荐过的一本课外书。城市学生列举最多的是外国经典名著,农村学生列举最多的是四大名著,作文选也被多次提及。城市教师推荐最多的是《爱的教育》《朝花夕拾》等,相对集中于中外文学名著。农村教师推荐最多的是《作文大全》《唐诗三百首》等,相对集中于教辅类用书和古典文学。

四、讨论

(一)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特点

1.课外阅读资源稀缺,途径单一

就调查对象所在中学孙园中学而言,学校前后两栋校舍,却只辟了一小间办公室作为图书室。室内只有两个书架一共三五百本书,其余空间都用于堆放杂物。图书室终年关闭,形同虚设。对此,有教师称:农村的教育经费这么紧张,工资都难发,哪有闲钱去不务正业?校园外有一家新华书店,赫然在目的是新华书店里卖的竟是鞋子。书店老板介绍说,原来这里确实是新华书店,由于顾客少之又少,终于开不下去关了门,但换一个门面招牌又需要花费一笔,故而新华书店在众目睽睽之下变成了新华鞋店。于是,校门口的小书店便成了唯一,其中有武侠和言情系列,更多的是教辅用书。

学校无法提供课外阅读资源,而家庭更加无力负担这一额外开支。被调查者的父母,90%都是农民,家境普遍不好,一些学生甚至上不起学。一名学生曾留言说:我来自一个农民地区,我的父母都非常的穷,可是爸爸、妈妈和姐姐都在为我上学的事的钱担忧,就紧紧为了上这个学校就东借西借。到了最后我姐姐终于把钱借来了。(这是学生的原话,可以看出还存在错别字和语病。)农村学生很少自己买书读,亲朋好友是他们最主要的图书来源,但是,一样身在农村的亲朋好友,又能有多少藏书来填补这些孩子成长中的空白?

2.课外阅读压力过大,功利心强

被调查者的学习任务繁重。仅仅是初二,学校的作息时间就从7: 20排到了21:25,学生回到家还要写作业,一般到23:00才能写完。除有形的课业压力外,他们还承受着无形的心理负担。与城市学生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农村学生如果想跳出农门,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正如孙园中学的校训所言:读书成就命运,刻苦改变未来。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是改变命运的一条捷径,一旦不能抵达未来的平坦通途,学习便被视为一种奢侈。在被调查的班级里,有一张课桌始终空缺。学生告诉我,那个女生成绩中等,家境又不好,家长看她大学无望,权衡再三把她领回家了。

农村学生的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因此,他们的课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为了提高作文水平,为了考试,这必然在无形之中给课外阅读套上了紧箍咒,使得原本丰富多彩、自由驰骋的课外阅读极易丧失其阅读原动力。

3.课外阅读范围狭窄,缺乏指导

被调查者几乎没有接受过阅读方法的指导。方法的障碍使得很多学生的阅读事倍功半。 一个学生诉苦道:我的语文成绩不怎么样,我也想多读点课外书,有时下课,我也不出去玩,晚自习回到家也接着看书,我的脑海里整天装满了看书,并且我已经行动了,但成绩也没提高,我究竟怎样学习才能使成绩提高?

由于师资水平限制,农村教师普遍读书少,阅读经验不足,又限于资源匾乏,难以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与方法的指导都有所欠缺。很多学生提到老师曾给他们推荐过的课外书就是教辅类用书:

S1:老师推荐的全是有关学习资料。

S2:老师推荐我们看过作文书,看些跟学习有关的书。

S3:老师没有列举书名,只是让我们多看一些课外书,有利于提高作文水平,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知道更多的知识。

因此,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随意性较强,不注重方法,往往难成体系,收效甚微。

(二)城市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特点

1.课外阅读资源丰富,途径多样

大多数城市学校各项硬件设施过硬,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阅读条件。就调查对象所在学校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而言,学校按国家级示范学校的标准建成图书馆,拥有藏书近12万册,报刊260多种。馆内宽敞明亮,环境优雅,文化气息浓郁。图书馆每天开放,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自由借阅,而且学校还安排各班每周进馆进行专题阅读。此外,图书馆定期会有新书推介和经典导读,并经常组织读书笔记评展等活动,学校还花费不菲,聘请余光中、刘墉、李敖等作家、名家为学生做讲座,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十三中校门口也有一家小书店,主要销售教辅类用书、青春流行读物与体闲杂志。由于地处市中心,周围书店较多,学生常常能在第一时间购买到新书。

被调查者家庭大多物质条件优厚,家长不仅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还经常主动给孩子买书。一名女生说:我妈开学会给我买一次书,主要是参考书、练习册之类,放假时候她会给我买课外书。妈妈总希望我多看点课外书。一名男生说:爸爸每天下班都会从单位带一沓报纸回来,他也叫我跟着随便翻翻。而家庭电脑的普及,也使得在线阅读成为城市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之一。

2.课外阅读系统性强,指导得力

城市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与方法都得到了教师十分有力的指导。

从教师推荐书目可以看出,城市教师推荐的课外阅读内容多为经典文学作品,且古今中外兼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各体齐备,系统性较强。

教师不仅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授课中推荐阅读篇目,同时还布置学生定期做读书笔记。有学生坦言:做的时候也会不屑和厌烦,但过后,觉得还是很有意义的。每节课前五分钟,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学生根据相关专题交流展示阅读心得,相互启发。而每周在图书馆的两节阅读课,教师也会给学生做专题讲座或个别辅导。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十分有益的。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