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4 16:25:5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第1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真实性 小金库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1.假账真做

会计真实性是核实会计信息是否失真,指会计事项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客观经济活动时,会计事项其自身就不具备真实性,进而引起的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有,虚开发票,用其来套取资金或是隐瞒收入,私自建立“小金库”,还有的单位虚报专项支出以及会议费、招待费等。

2.真账假做

比如,隐瞒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将该收入却不入账、不编报、不上报或者是将未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私自设立收入项目,把国家规定项目的收费资金,列为私有化财产等。

3.财务报表失真

行政事业单位在年终进行会计决算时,因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年终决算报表结余数应大于或等于零,而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年终结余数会存在一些金额的应付或未付账款,所以为了达到规定要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会采取人为调整的方式来达到要求。其财务报表信息,除了国家规定的金额款项外,其他数据都有可能是根据财政拨款倒挤出来的,这样上报的单位会计报表,根本不能真实可靠的反映出会计核算主体的具体财务状况。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人为主观因素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某些会计人员缺乏相关的会计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而行政事业单位又往往忽视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方面的培养。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的编制,财产清查等会计核算方法的相关内容缺少足够的认识,进而产生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面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某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健全,或还未制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管理控制程序不恰当,控制的方法使用不正确,这些都导致了会计工作组织的不严密性,职责权限划分不明确,不能够有效地维护资金的完整性,大大降低了会计监督的基础,容易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失真。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外部监督力度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存在已久,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一些单位做假账,外部监督部门没有及时按规定进行惩处,而且处罚力度不到位,这样就使得没给其他单位起到警示的作用,其他单位进行效仿。监督管理部门和审计机构只能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审查,无法直接深入的,参与到会计核算过程中,规范开展单位会计核算监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存在缺陷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相对来说比较滞后,到现在还没有一套比较完善且符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性质的会计制度准则出台,致使相关会计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缺乏参照的统一标准和具体的执行要求,这就是造成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容易失真的一个原因。行政事业单位准则及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又很难保障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会计人员自身又不具备监督者所享有的独立地位,会计人员多为服从领导的指挥,其披露的相关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就可想而知了。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真实性的举措

1.构筑思想道德防线预防和治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

对行政事业单位相关领导及财务人员进行会计方面的思想道德建设,注重用经济案例作为警示,坚持查教相结合的方式,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宣传遵纪守法、查问题、规范行为、强化管理等思想教育活动,加强思想道德防线的预防,起到自律的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应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让其客观地意识到私设“小金库”将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大力度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治理,各级管理人员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强化服务意识,并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纳入到考核业绩当中,予以审查领导的整体能力。

2.完善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完善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是由于国有企业的管理相对较广泛,管理人员很难对各项活动亲自进行监督管理,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并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3.完善和补充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

我国的相关会计准则和制度对提供会计虚假信息、会计造假等方面的惩罚力度明显偏弱,起不到警示、提醒的作用,这样使得处罚款项与会计造假获取的收益不成正比。所以,要完善和补充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和相关管理制度,保证各行政事业单位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加大对提供虚假信息和设立小金库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从而督促人们遵纪守法,避免事项的发生,确保会计准则和制度落到实处。

总之,监管必须坚持采取加强教育的手段,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等有效的措施。防止行政事业单位私设小金库的行为发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完善监督管理制度,狠抓各项监管措施的落实,更好地实现为社会服务的宗旨。

参考文献:

[1]程明伟.论加强会计监管的防治对策[J].上海会计,2008.2

第2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思考

0 前言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经济走向全球化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在这个趋势的影响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也向市场经济倾斜。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会计预算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会计预算的科学化、合理化变得非常重要。现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仍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

1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的作用

会计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工作安排的先决条件,有了预算,则有了工作计划,有了工作目标,行政事业单位才能展开工作。正是因为如此,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的作用有计划作用、上下沟通和协调作用、资源调配作用、控制目标作用以及评价考核作用。这五大作用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运作和长远发展有了充分的保障。

2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面临的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考核方法落后

现在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考核方法多为事后考核,即在预算期末对单位各部门进行了预算完成情况的分析评价考核。这种预算考核方法存在弊端,不能及时的发现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自然不能及时的解决处理,导致一些本可以避免的损失得不到及时补救。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素质参差不齐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来源不同,其专业能力则有所不同,有的是没有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有的是理化不足的老会计,还有的是半路转行的会计等等,这些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的参差不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埋下风险的伏笔。导致预算在编制、执行及绩效考核中,项目数据无法细化,预算的科学生、合理性和有效性受到置疑[1]。

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职责不明,缺乏监督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预算的实施,没有相应的监督机构或者监督机构尚不完善,对预算的监督作用不够。预算出现问题,则会计和执行部门相互推卸责任,导致无人承担责任,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出现拖拉现象。这种职责不明的原因,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起不到真正的作用。另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监督力度不够,使得预算的真实性,可靠性,预算执行的科学性、合理性等都无法让人信服。

3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的措施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要具有灵活性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的灵活性是现代经济发展所决定的,原因很简单,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利益。在执行会计预算时,有些因素是突然发生的,不在预算之内,而这突发的因素又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会计预算要灵活应对,不能按原计划一丝不差地执行。还有不同项目之间的资源配置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调动,这并不影响预算的执行,而是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这种灵活性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所必须具备的原则。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考核需要动静结合

所谓动静结合就要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考核时要采用动态管理和事后考评同时运用原则。在预算执行期间,进行动态考评。及时发现执行预算与实际情况的出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最终实现预算目标。而静态考评实际上是事后考评,即在预算期末根据总体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2]。两者相统一是保证会计预算得以有效实施的手段。

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要加强会计能力提升

针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能力的欠缺,单位领导要加强对会计预算的认识,从会计本身出发,聘请会计师进行培训,从理论、技能和经验上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另外,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将会计预算推向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觖决由于会计预算能力的不足,导致的预算编制时间长,预算准确性差、预算沟通欠缺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准确度。

4、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要明确职责,加强监督,形成制约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预算涉及到各部门的利益,而此,在预算申报时,各部门要加强沟通,明确责任。在预算执行时,才会有的放矢,哪里出现问题,哪里是谁负责,就由哪里解决,才能更好的完成预算目标。在会计预算和执行预算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监督力度,对账目和报表进行定期检查,核实情况,分析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合理性,完整性,确保预算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监督力度的增大,可以促使会计在预算时加强准确性和公正性,合理性,可以促进预算执行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形成制约机制,避免人为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5、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要加强管理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遇到的种种问题都与财会人员和领导的管理意识有关。只有加强管理力度,才能使财务人员以及各个部门人员在工作上协调共进,相互配合,才能加强对会计预算的管理力度和监督力度,才能健全相应的绩效机制,在预算执行环节上突出重点,把握方向,在预算支出上既能按计划执行,又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变,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资源合理配置,使得各部门有效的、更好的完成预算目标。加强预算管理意识,能提高会计人员的监督力度,是避免预算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财会人员必须加强财务管理认识,加强预算管理力度,改变现状,着眼未来,从管理层面上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提升到新的高度。

4 作者的思考

    从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状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改善,定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形象和未来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也应该为自己敲响警钟,在工作中要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经验的总结,开创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的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做好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主要是对政府的预算执行和公共部门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核算和反映,其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服务质量,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发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重要作用,我国先后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尤其是新《会计法》的实施,更是极大了提高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化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实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已经不能真实、全面以及准确的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各种会计活动。因此,加强对其研究,加快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了。

一、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

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和质量,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都会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在立足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本单位自身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很多的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认识不足,简单的认为内部会计制度并没有什么用,而且费时费力,从而没有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二是内部会计制度执行不力。

2.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行政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情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问题。其主要体现在:

(1)缺乏透明性。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往往只会向上级部门报告,而很少向社会公众公开,即使向公众公开,其内容在透明度方面也相对较差。

(2)内容的滞后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这就要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及时、准备的公布自身的相关会计信息,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不管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满足公众的需要。

(3)报告数据失真。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的报告数据一方面是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各项活动指标,是社会各界对进行监督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可以更好的满足社会各界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需要。但是目前我国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都存在着数据失真的现象和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一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不重视等原因,导致在财务报告上进行与帐表不符的编制,从而使得财务会计报表信息毫无用处;二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自身的形象或者迫于社会压力等,往往会粉饰自身的会计报告数据,从而导致真实的数据没有体现在会计报告中;三是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往往“内外有别”,给上级和内部的会计报告可能数据是真实的,但向外公布的会计报告数据却有相当的水分。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几点看法

1.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仅可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会计活动,更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因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结合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具体而言:一是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充分认识和肯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单位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二是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只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保证制度得到切实落实的制度和机制。只有这样,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

(1)增强财务会计报告的透明度。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是服务公众的,在每年的财务报告公布时,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向社会各界提供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增强财务会计报告的透明度,而不是只提供半成品的财务会计报告。

(2)提高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都希望可以及时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提高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性,准时公布自身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

(3)加强监督,提高财务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只有真实、准确的财务会计数据才是有用的。为了保证财务报告数据的真实、准确,就需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监督。具体而言;一是加强相关的立法,并且严格执法,对于提供虚假信息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相应的惩罚,同时是使得会计监督的职能制度化、明确化;二是加强社会各界的监督。不管是国家还是单位应该鼓励社会各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种监督。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相关单位弄虚作假。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会计信息反映不充分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在预算、决算的编制过程中,以收付实现制作为根本,进而反映出整体所需的费用情况,即总结当期收入、支出和结余数据。一般企业预算管理体系通常被用于单位内各部门的财政收入、支出和结余数据核算,并通过行政事业单位所编制的会计报表来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反映。然而,其对相关信息和会计报表情况并不重视,除此之外,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和债务均很难通过会计报表来准确体现,这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反映不充分,财务报表形同虚设。

(二)负债情况表达不完善

会计制度不能准确地、全面地体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信息。一方面,根据当前行政事业会计制度而言,其库存材料主要以记录较大购入并不断使用的相关物质,数量较小的办公用品等直接列入支出当中,这使得尚未使用的某些用品被错误的列入到了支出当中,造成物资记录的错误,实际负债情况表达不明确。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会计制度所涉及到的固定资产、权益性投资以及负债等方面数据并不明确,造成债务情况表达不完善现象存在。

(三)预算管理存在缺陷

当前行政和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管理制度对会计要素划分不够明确和缺乏严谨性,财务报表结构也同样不够科学化。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他企业的性质不同,所以其在会计科目的设置过程中不够严谨,难以满足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发展的需求,局限了单位的长远发展。除此之外,从复式预算来分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存在两个较为明显的地方:其一,并未根据复式预算要求具体的核算工作,而核算工作较多的使用了单式预算方式计算;其二,核算工作未能真实的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经营收支情况。各地区政府经济管理之间有着较为明显区别,但预算所使用的管理制度则是一样的,导致预算核算管理难以满足其实际情况要求。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创新发展策略

(一)深化会计制度改革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革新过程,应当根据复式预算制度要求将企业资金、公共及社会保险等预算分别制定。根据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情况来切合实际制定相关制度,构建合理的复式预算会计体系,深化体系制度创新,满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工作整体运行需要。

(二)建立复试预算会计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体系建设,主要应当尽可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而后将实现其经营市场化。会计改革应从两方面做起,一方面是主要以财政补助为主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应当完善和加强企业会计核算原则,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经营;另一方面是能够实现市场化改革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应当根据单位市场化情况和社会情况制定相关的会计制度,满足社会发展具体要求,通过改革来适应市场经营要求,并建立完善的复试预算体系。

(三)提升财会人员素质

不论是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会计方面信息所反映出来的好坏都主与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关。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创新过程中应当提高会计工作人员整体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定期组织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培训,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能够做到遵纪守法。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会计报表的审核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并处理,并且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和收入情况,避免出现不法行为或公款私用现象。

第5篇

1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现状概述

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了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及节结转管理等。一直以来会计工作都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营过程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是会计监督工作的主体,监督目标为单位涉及的各类经济活动[1];并要求单位内部具有完整、健全的会计监督制度,相关负责人应当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履行职责,杜绝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同时,赋予了相关机构或人员一定职权对违反会计法的行为或事项,有权根据职权进行纠正或拒绝办理。另外,还要求财政部门对各行政单位进行有力监督,确保会计资料、会计信息真实、完整。若存在违法嫌疑时,财政部门及相关机构有权对嫌疑单位进行调查取证,且被调查单位必须积极配合。为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财政部于2013年间修订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并于2014年开始实施,该制度的出台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对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加强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均起到了促进作用[2]。而且,该制度还进一步规范了会计收支核算,并提升了系统财务报表的合理性与可用性。通过增加拨款收入支出结算表,对资产负债表及收入支出表结构进行了优化。综合来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体系,但在某些环节上依然存在漏洞,部分问题还有待改进。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所面临的问题

尽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依然存在部分问题需给予重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3]:(1)预算编制问题。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缺乏统一性与科学性,导致预算编制未能发挥充分作用。这些单位将零基预算作为样式,以往年预算为基础,在稳定增加项目及金额后得到新的预算编制并上报,导致预算编制严重失真。在预算执行方面,由于相关监管工作力度不够,导致预算编制出现滞后性,与实际不符,也间接造成预算盲目执行,影响了资金配置,给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营带来了影响。(2)支出问题显著。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人员管理方面并不严格,存在纪律松散的情况,甚至个别领导存在带头消费公款的情况,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还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有所缺失所致。在财务资金支出方面,未能明确支出用途及数额控制标准,且监督工作未能充分落实,导致部分人员“钻空子”,出现大量腐败行径,随意开支公款。(3)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缺陷。预算外资金是单位按照相关法律要求,代表政府职能所收取,该资金并未在国家预算体系中实施管理。国家在预算外资金管理方面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但相关政策并不健全,并且随着财税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复杂,造成了预算外资金收入不存在法律效力、部分预算外资金未纳入预算管理、预算外资金支出随意等问题,甚至出现了部分人员随意挪动预算外资金的情况,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3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相关策略分析

31完善制度建设

健全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是相关工作具体实施的基础,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为会计监督工作创造出一个良性环境,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得到合理配置,为单位发展提供稳定基础。制度建设过程中,要重视预算编报工作,做到“由上至下,层层汇总”,将每一笔支出用途细致反映出来,并将其落实于部门乃至个人,清晰地掌握财务资金流向。在预算支出上报时,必须得到使用部门领导或项目负责人签字,以便对预算支出进行严格控制,并为日后考核工作提供基础[4]。在预算工作具体执行期间,需构建出有效的跟踪评估机制,促使经费实际使用与预定计划相符,保证经费用在实处。在支出经费下拨方面,需按照相关预算指标及标准严格执行,切忌随意增加开支内容或提升开支标准。同时,项目内部应制定出细致化的经济分类预算(包括差旅费、宣传费、办公费等),确保实际支出与预算一一对应,做到全过程监督控制,杜绝支出漏洞,若发现违规行为应及时纠正。另外,还要构建出合理的资金使用效率考核体系,以便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进行准确评估。以“总体部署、分布推进”为要求,及时掌握各部门支出执行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手段完善,最后形成以“预算为基础,执行为关键,决算为反馈”的控制链。与此同时,建立财务公开制度,让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用途公开化、透明化,接受社会监督,以进一步消除内部监管漏洞。

32落实监督工作

在原有监督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创新监督方式,让监督工作得以充分落实。例如,可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封闭式的监督机制,以提升内部会计监督成效性。上述机制中,执行机构、监督机构是基础,除此之外还需要设立反馈机构(内部纪检监察部门)。通过反馈机构可对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进行不断修正,促使制度逐步完善。同时,反馈机构可对监督主体进行再监督,使其权力得到约束。又如,可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工作与外部监督工作融合起来,从外部寻找监督力量,让会计监督得到强化。而外部监督主要包括权力机关监督、政党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群众监督等。单位可定期将审计结果向社会群众公示,让群众具备知情权,并以此调动群众参与腐败监管的积极性,促使单位社会公信力不断提升,为单位财政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33加强人员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能否有效落实,除了与制度密切相关外,还与执行人员有关。单位内部应加强人员管理,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以构建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为相关工作执行创造基础条件。如可采取轮岗制度,让所有会计人员均能参与到会计监督工作当中。但要注意在岗位轮换时,需进行交接清查,让财政资金得以定期清点,预防腐败现象出现。另外,单位内部要加强会计文化建设,让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以促进会计诚信建设。

第6篇

(一)在管理理念层面上来说,出现信息化的理念导向不清晰,对管理的关系处理不善。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根本不能够或者从整体上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种资产信息反映出来,会计信息的整体框架也没有很好的得到建构。因为各个企事业单位本身管理理念、管理水平、企业规模等的不同,也就无法对各个企业进行统一的绩效考核,这就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只能表现在资金收付上。对于成本效益没有明确的制度考查,这就注定着会计核算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建构没有明确规定和要求,事业单位的决策者也没有明确的建构理念,但是企业却不同,因为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加,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也会相应的提高,最后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从而实现经济目标的目的。

(二)在管理制度上看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没有很健全的、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制度。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情况各不相同,在制度的建构和单位的管理方面也是各种各样,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基础好、发展前景优越,有规范的管理制度,但是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重视不够,上的晚,内部管理跟不上,也没有完备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所以,从总体上看来,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没有健全的制度,没有系统的管理,根本达不到现代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三)在实施会计信息化方法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信息化滞后,也没有充分利用管理信息化的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技术软件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信息化管理的固有形式,可是因为缺少一些固定的模式和协调一致的规章制度以及合理的规划,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程度各不相同,一些单位的信息化水平还非常原始,就教育系统来说,有些高等教育学院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备的信息化网络系统,并能够对高校的各方面设施及校园周边环境等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但是,也有的高校信息化管理松散,没有形成专门的网络化系统,有的还处在手工操作的范畴;这种情况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中还一直存在,其本质是有些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没有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使信息化管理工作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四)由于会计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是很高,没有科学管理的系统的知识理念,缺少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的动态思想,没有如企业那种在猛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动力,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管理人员思想意识、责任感和事业心不高,也没有像在企业中最大利益的唆使和逼迫,只是得过且过,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自身利益上。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外部原因简析

(一)没有完善的管理系统和整体规划。就平常工作实际来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和建设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管理体系,也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管理,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构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自觉状态和体现单位的自身特点。虽然有一些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发展很快,并形成一定的管理体系,给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做出了表率,但因为没有涉及到各单位的直接利益,所以只是对其它事业单位所起作用不大。

(二)信息化管理程度的不均衡造成各个管理部门监督不及时,监督没有力度,信息质量也不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管理部门对各个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必须有充分的信息基础,方可监督检查和评价,也才能正确的把握各个行政单位的发展方向并适时地制定出有效地决策,以便决定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方向。因为事业单位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管理控制机制,监督管理部门对于基层单位的信息和业绩的评价就无法形成,因此,对信息管理系统不能形成正确的评价,对基础单位也只能从制度上进行调控和管理,而在技术层面上却无法调控。

(三)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使信息的时效性很差。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使信息没有一定的时效性。事业单位因为有其本身的特点,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和外部管理过程中,由于不能像企业一样追求某种经济效益而进行系统的管理,所以,在制度建设、管理规范等方面,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致使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有些时候还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桎梏。

(四)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化工作人员要求模糊。因为行政事业单位有其本身的特点,各个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人才没有对事业单位发展有一致的明确认识,这就注定着在实际监督和管理工作中各不相同,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适应新时代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彻底改变思想观念,提高会计信息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三、如何处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问题

(一)就行政管理部门内部机制来说。1.要建立健全科学管理的理念,要目的明确,思路清晰,切实使管理有明确的方向。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有科学的管理理念,按照会计信息管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理清信息化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关系,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变得更加科学有效。所以,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必须有科学的、系统的管理思路,能够从实际要求入手,根据会计信息化的有关规定,有目的的对以前的会计信息的操作过程进行有效的修正,有效地提高了会计信息化管理的水平。2.紧密联系实际,严明制度管理,和当前形势紧密相连。紧紧和新的时代相一致,并从本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及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环境的改变对以前的制度或措施进行修改订正,保证制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有章有序的实施。

第7篇

(一)政府审计缺乏独立性

政府审计部门在级别上一般隶属于同级政府部门,属于政府部门内设的一个职能部门,这种机构设置缺乏科学合理性,使得审计部门在开展相关工作时缺乏独立性,不能保证审计部门作用的发挥。在地方政府机构,这种弊端表现的尤其明显。当审计部门的工作与政府机构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很有可能受到干扰,从而使得政府审计机构的职能难以发挥,表现鸡肋。

(二)监管主体难以形成合力

在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中,对行政事业单位具有监督权力既有财政部门,也包括税务部门,当然主要还是审计机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个监管主体因监管重点和考察内容的不同,常常会出现对同一机构的监管标准多样的问题,还会出现各部门交叉监管的现象。加之各监管部门之间没有相应的信息共享机制,很容易造成监管资源和政府资金配置的浪费。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管理上权责分配不明晰,对同一单位管理过于分散,使得各监管部门在行使相关权力时缺乏有效的沟通,相关的信息不能及时传达,出现了信息堵塞的现象。未解决这一问题,财政部门尝试了会计委派制度,即对于相关监管工作由会计部门统一协调,但是由于存在组织机构设计、人事部门和纪检部门的协调,在实际运作中仍然存在很多弊端,效果还有待检验。

(三)会计人员工作效率低下

会计委派制度的实施从某种程度上解放了会计工作人员,增强了其工作的独立性,使得会计工作人员可以更加独立地行使相应的监管责任,但是由于其监督工作内容过于僵化,只是针对相应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管,本来这样可以使得工作人员更加专业化,但是由于委派制度配合着相应的轮岗制度,因此每个被委派的工作人员在刚刚熟悉工作内容后就被调离而其后的工作人员对新接触的工作比较生疏,长期下来反而使得工作人员的效率降低,加之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仍然受制于相关领导的约束,因此,为了获得相应的晋升,很多会计人员不愿意被委派到相关部门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工作积极性不高。

(四)资金管理不到位

财政部门的资金管理主要通过行政单位的预算进行约束,各行政事业单位针对相关的预算安排日常开支,对于预算内资金的运用,由于有相关预算和会计法规的约束,有明确的经济责任机制,因此都能够合理运用。但是对于预算外的资金,在管理方面还很不规范,尤其是对于地方政府资金使用的很多监管不到位,私设小金库,私用资金,现象频发,甚至很多地方政府官员因此受到了法律的惩处。

二、改善会计监管加强反腐机制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审计管理制度

我国现在的审计管理体制实际上主要责任人在地方政府,因此审计人员在执行工作过程中难以避免地方政府部门的干预,这种畸形的审计体制严重限制了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降低了工作效率,浪费了社会资源。因此必须建立公正严格、独立自主的审计体制。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将审计部门从地方政府的管辖下解脱出来,提高审计部门的行政级别,赋予审计部门应有的监督权和审计权力。使得审计部门的工作能够切实有效地开展,发挥审计部门在遏制腐败现象发生的重要作用,消灭腐败现象发生的温床。另外,审计部门还应该和相关法律公安部门合作,针对一些违法犯罪合作活动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腐败情况的财务线索,提升审计部门的权威,保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规范运行,为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转型提供支持,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二)推动会计监管的法制化进程

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也扩展到了相关的经济领域,伴随着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腐败现象频发,违法乱纪行为越来越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在会计监管上也缺少相应的法律制度的支持,现有的很多法规也与实际情况脱节严重,难以发挥相应的作用,导致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管越来越趋于无效率。因此,必须强化监管行政事业单位。首当其冲的就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管,尤其是相关会计法规定的完善,不断结合现实情况来建设相应的法制体系。同时也要严格执法,做到违法必究。赋予相关监管部门如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的执法权力,对于违法乱纪行为严厉惩处,及时将会计监管当中发现的问题暴露出来,将会计监管当作法制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重视会计监管中内部控制的作用

会计部门在执行会计监管的过程中,虽然都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的缺失,会计人员在相关内控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也没有将相关细则严格执行,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有名无实,内部管理也因此失控。而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一般都是属于消费性支出,因此这方面的监管需要更加严格,一方面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责任人和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加强责任意识,加强内部监管,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在预防违法犯罪事件发生的重要作用,另一方在体制设计上要更加注重相关经济事项和会计人员职责的相互制约和统一,在行政事业单位重大事项的决定上,严格执行相关程序,贯彻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产清查制度,定期对相关范围内的财产进行清查。最后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对于内控作用的发挥,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作用的发挥意义重大,这需要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改变传统的级别意识,建立现代型管理理念,将权利纳入到法规制度的约束内,充分发挥内部监管的重要作用。

(四)推进会计集中核算模式

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模式是当下在大力推行的一种监管模式,因为它在加强集中核算,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下经济改革深化的阶段,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集中化能够有效满足当下经济阶段发展的需要。另外,国库集中制度在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管,建立有效的国库支付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国库集中支付能够对国库资金进行集中调配,监督和管理,在提高国库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增强国家财力,避免国有资金的流失,抑制现象的发生。

三、结语

第8篇

【关键词】会计稽核 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机构

会计稽核制度是组织和从事会计工作所遵循的规范与准则,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验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会计机构内部的监督环节。其目的在于防止会计核算工作中所出现的差错和有关人员的舞弊。会计机构通过会计稽核,可以及时地对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疏忽、错误等予以纠正或者制止,达到提高会计核算质量的目的。会计稽核是财务部门本身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的自我检查或审核工作,是规范财务管理和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可靠的重要手段。会计稽核与内部审计、纪检监察均为监督体系和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既有分工,又有协调。但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稽核还停留在复查账目,稽核凭证,查对报表等初级阶段,没有深入稽核,而且以事后稽核为主,缺乏事前的监督稽核,会计内部监督力度不强。因此我们要完善会计稽核制度,拓展稽核内容,从事后稽核延伸到事前稽核。预防为主,以减少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提升会计工作质量,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一、会计稽核的内涵

1、基本特点

会计稽核具有它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体的独立性。稽核人员不从事所核查业务的核算,出纳也不得兼任稽核岗。二是客体的重要性。根据企业规模、组织体制及其经济活动的具体情况,就主要会计核算点和经济控制点实施稽核。三是内容的广泛性。会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会计稽核工作的广泛性,如凭证稽核、账表稽核、合同稽核、大修费使用情况稽核、成本管理稽核、预算稽核、固定资产管理稽核、后续整改情况稽核等等。四是监督的及时性。稽核工作应贯穿会计核算、财务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根据业务特点、风险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的事前稽核、事中稽核、事后稽核。

2、主要内容

会计稽核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财经政策与法规的执行情况;检查上级单位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企业的经营效益、资产运营情况;检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验证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其他财务事项。

3、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稽核的作用

(1)会计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

没有管理制度,也就没有监督,同样也不可能有脱离监督的管理。除了制定有关会计管理制度外,会计管理的另一项基本的、也是十分重要的职能就是监督这些制度的执行,并确保这些制度得到贯彻落实。《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这从法律上确立了稽核制度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2)内控管理的必然要求

为了防范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信息失真、资金效益流失等财务风险,内控制度要求单位财务部门在采购、费用(成本)、项目等方面实行财务稽核。一是物资采购要审核发票、入库单据、合同,相关会计凭证须经不相容岗位人员稽核。二是各种费用支出,按照单位内部会计制度规定进行归集、分配,会计凭证由不相容岗位人员稽核。三是工程项目,依据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手续,经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后入账。相关会计凭证须经不相容岗位人员稽核。由此可见,实行财务集中稽核也是内控管理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稽核的措施

1、高度重视稽核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关心支持以及赋予稽核人员足够的权限,才能使稽核人员的稽核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稽核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稽核人员处在矛盾的对立面中。近年来,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风气在医疗领域渗透,并不排除有一部分人为了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而置单位、国家利益不顾。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特别是财务管理者应提高对稽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高度重视稽核工作,稽核人员的工作才能得到理解和支持,才能使稽核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发挥稽核工作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强化单位负责人会计行为主体责任。单位负责人是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代表本单位依法行使职权,是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财务会计报告应是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完整”。应强化单位负责人依法理财的意识,加大追究其违反《会计法》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单位负责人的责任风险加大,将促使其按有关法规的要求调整自身的行为,促使其主动把自己的行为纳人法律秩序的范围,不敢轻易利用权力强行指使财会人员作假,有利于控制作假源头。

2、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

为开展会计稽核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有效的稽核制度,明确稽核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范围、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工作程序和具体分工,规定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方法。使稽核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稽核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稽核工作程序与方法

为了规范会计稽核工作,改进稽核工作质量,提高稽核工作效率,行政事业单位要制定统一的稽核工作流程和方法。通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稽核制度》明确财务稽核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并对成本费用、资金、投资和固定资产、采购等工作进行规范,明确流程,落实责任。

4、加强会计稽核队伍建设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新业务的不断拓展,带来了新的经营风险,对会计稽核人员传统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新的挑战,稽核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准,要善于运用各种分析方法,从点到面、从小到大、从特殊到一般、从局部到全面,深入分析操作风险分布特点,跟踪风险发展变化情况,快速反应,采取措施,有效遏制风险。因此,选拔高素质的人员,充实会计稽核队伍是保证会计稽核工作质量的关键。同时稽核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坚持原则,依法办事,客观公正。

5、积极利用软件加强会计稽核

引入现代管理思想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是提高单位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使用单位内部控制软件,达到对资金、各项资产的管理和监控。由于使用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以资金为例:可以利用软件进行资金计划、计划执行情况跟踪、计划监控及调整、资金使用情况考核等,保证资金动作渠道畅通无阻,逐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监控单位经营资金的流向,提高单位对市场反映的灵活性和财务效率,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供更丰富的财务信息、强有力的财务和决策支持,这也是利用软件搞好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会计稽核工作是会计机构自身对会计处理过程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机制,它所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建立会计稽核网络体系是我们今后加强会计稽核工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风鸣:内部控制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CPA考试辅导委: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规定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M].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4] 赵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探讨[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8).

第9篇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现状

(1)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不到位,内部约束乏力。《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该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制度”。在实践检查中发现有的单位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有的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都是若干年前的,制度形同虚设;有的单位负责人认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以后钱和账都由财政把关,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可有可无,导致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弱化,会计管理松懈。

(2)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不到位,把关不严。《会计法》第十四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与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大部分单位存在不同程度地受理不合法原始凭证的现象,其原因包括:会计人员监督水平不高,有的单位会计、出纳变动频繁,有的身兼数职,有的单位负责人让不懂会计业务和政策的人员担任会计、出纳,先上岗再拿证,由于平时学习不够,会计监督和管理水平难得提高。会计监督主体受客观支配。会计人员不具独立地位,其关系和利益依附于单位及领导,他们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不可能对单位领导实施有效监督,唯领导意图是从。

(3)单位负责人规范意识不够,责任感不强。《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责任主体,有的单位财务收支无审批联签制度,无论支出金额大小单位负责人自己说了算;有的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法律、法规不熟,不能依法组织和监督会计人员强化会计基础工作,重资金轻管理;有的单位负责人授意财会人员违规办理会计事项,甚至私设“小金库”。

(4)政府监督部门配合不到位,效率不高。《会计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赋予包括审计、财政、税务在内的各部门监督指导会计工作的责任,这些部门的监督都是事后监督,在各自的监督检查中检查的内容和重点不一样,没有履行监督和指导会计工作的职责工作不能形成合力,工作效率不高。

(5)会计法律法规的处罚不到位,有法不依。近年在《会计法》执法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很多,但仅处罚一例,而且阻力很大,在平时的检查中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只能教育、整改,《会计法》失去其震慑作用,导致会计监督软弱无力。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的对策

(1)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明确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涉及到钱物的收付、结算、登记必须由两人以上分工办理;在会计核算上坚持复核制度,制单和复核分别由两人完成;印章控制,财务专用章由专人管理,个人印章由自己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会计、出纳分工要明确,不能一个代办;明确审批程序。所有支出必须经过财务人员先审核,票据是否合规,项目是否合法,手续是否完备,再由领导签字,实行自下而上的逆向审批办法。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使决策权和执行权分离,相互约束、相互监督。明确其他会计管理工作职责和制度。健全发票收据领、用、缴、销制度,建立票据台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建立政府采购台账,按采购计划做到应采尽采;建立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严格调阅会计档案登记制度;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内部财务公开制度,提高支出透明度。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严把一个“关口”,严把会计人员“准入关”,会计管理部门要严肃考纪考风,使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真正掌握一定业务技能和具有良好执业能力的人员加入到会计队伍中来。加强二项培训。加强新的法规、制度的日常培训,搞好业务知识的更新提高政策水平。搞好继续教育培训。做到按需施教,注重培训效果。强化三种意识。主动监督意识,会计人员要学法、守法、执法、依法办事,不能只去领会领导的意图而不去领会法律法规的内涵;风险意识,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监督其行为受法律保护,不能因为局部、团体的利益而做出违纪违法的行为;危机意识,会计人员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特别是在会计信息化日趋普及的形势下,要能熟练地运用维护会计软件。

(3)强化单位负责人会计主体责任。要加强对会计法律法规的学习,明确自己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位子和肩负的历史使命、责任,会计管理部门要经常性地举办单位负责人财务管理培训班,用反面的典型和正面的经验来引导他们深刻认识到强化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和意义,变“要我规范”为“我要规范”,营造―个良好的会计工作的法制氛围,使他们能真正地按《会计法》的规定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