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音乐鉴赏课堂笔记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4 16:26: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音乐鉴赏课堂笔记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音乐鉴赏课堂笔记

第1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美术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时代的进步,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更新。就目前美术鉴赏教学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以下是本文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提出的若干建议,用以提高美术鉴赏教学的质量。

一、老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态度以及扎实的业务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所以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正面的态度影响,一是对教材的学习态度,二是对课堂教学的态度。即:老师应该不断学习、钻研教材内容和创新教学模式,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如果没有扎实的业务素养,老师是不可能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感受和体验的,所以,老师具备良好的业务素养对指导学生在鉴赏作品和评价方面有很大帮助;课堂教学的态度,指的是老师的动作、语言、语气等具备一定的感染力,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课堂中引入多元化教学

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已逐渐发展成熟,正处于表现欲特别强的阶段。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受作品,不只是停留在表面那么简单。而是应该把认真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客观的分析,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并通过语言表述出来,也可对作品想要表达的观点作大胆的推测与想象,使之成为整体的感性的经验。其次就是鼓励学生收集举证需要的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比如,在学习到《各异的风土人情》的教学内容时,老师可以设计与当地风俗、文化相关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只要加入创设提问、学习任务等多种途径便能给学生提供展示与表现自我的机会。此外,设置的问题和任务还要达到以下要求:(1)设计的任务和问题要紧扣教学内容、有内涵,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2)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信心。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使课堂效果事半功倍,主要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组成,不但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还释放了学生的表现欲,并从竞争过程中收获喜悦。当然,老师在活动过程中的引导与讲解也至关重要。

三、追求课堂教学艺术化

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大多数是来自于课文与生活阅历,这就造成学生对美的感受还很模糊,从而难以体验美术作品中的美感。所以,老师要深谙教学理念的内涵,防止教学过程中出现形式化教学,一味追求“高效”的教学理念,不但没有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偏离实际教学。所以,在美术鉴赏过程中,老师要多引导和激发学生赏析美术作品的积极性。比如,在赏析《罗马武士》的作品时,老师提问:为什么喜欢这幅画呢?有学生回答“因为画中的武士让我感觉与秦兵马俑中的武士是一样的,让我觉得很敬畏”。这时,老师可以适当的表扬这位学生的爱国精神,使学生倍受鼓舞,明白了“爱国”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又如在赏析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的作品时,有位学生酸楚的说喜欢这幅画是因为“感觉画中人是一位母亲,而她的悲伤来自于丢失了自己的儿女,所以她看起来很痛苦”。这时,课堂气氛一下被这位同学的话语融化了,大家都沉浸在画中的情境之中,这时,老师只要给这位学生送上一个深深的拥抱,便能与学生产生情感上共鸣。因此,美术教学的艺术所在,就是通过老师的表情、夸奖等渲染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联想,增强对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情感共鸣,进而获得有效的课堂效果。

四、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写鉴赏笔记

1、让学生自主鉴赏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制约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数老师都是原封不动的照搬课文知识,过于追求答案的标准化,殊不知这种教学模式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因此,老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发出不一样的声音”,而不是把答案设定在一定的范围。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实现课堂教学的内在价值。让学生自主鉴赏,老师只要稍作分析与引导,便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挖掘潜能,老师的角色也起到授之以“渔”的作用。当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除了积极引导与解析外,还要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条件,用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发散性思维。比如,在进行莱顿的《音乐课》的赏析时,由于这幅美术作品表意较为直接,所以老师只要给学生介绍作者生平的事迹与创作的特点,使学生对作者的风格有了一点的了解后,再让学生自主进行欣赏,在欣赏过程中老师只要在铺垫的基础上给予点评,学生很快便能完成教学任务。

2、鼓励学生写鉴赏笔记

为了使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老师可以优化课外作业的形式,使之成为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即用鉴赏笔记代替课外作业,有利于老师通过鉴赏笔记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针对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也可以通过鉴赏笔记知道获得的教学效果和帮助老师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于学生而言,写鉴赏笔记就是敢言、敢想,老师不要过多的干涉其中,而且不要设置固定的形式,而是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表达的方式与角度。长此以往,对提高学生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大有脾益。另外,老师对鉴赏笔记的评价也同样重要,良好的鉴赏笔记评价不但能够使得他们知道自己所存在的不足,同时更能够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因此,老师在进行点评时评语应首先指出学生鉴赏笔记中出彩之处并予以鼓励,其次要对笔记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点评,随后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对其不足进行改进,以此有效地提升他们美术鉴赏力。

参考文献

[1]汤军.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三种策略[J].广西教育.2015(34).

[2]段生春.关于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的几点想法[J].智富时代.2015(S2).

第2篇

关键词:影视艺术鉴赏;教学方法

G642.4;J905-4

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被形象的称为“第七艺术”。[1]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兼具戏剧、文学、音乐、音乐、摄影、舞蹈等多种艺术的艺术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影的热情和要求越来越高,在大学里开设影视艺术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电影艺术鉴赏知识教育,显得很有必要。

一、影视艺术课程的开设现状

1. 影视艺术课程的开设现状

我国影视艺术素质教育课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陆续出现。[2]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并且明确将《影视鉴赏》课程纳入到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中,成为公共艺术课程中的八门限定性选修课之一。在教育部的督促下,各个学校对学生的公共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影视艺术鉴赏也在学校的美育教育中越来越普及。

2. 学生观影水平和电影知识储备

不断刷新的高票房,也预示着人们的观影热情,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由于人生阅历和电影基础知识的缺乏,对于电影的观赏,仅仅是停留在电影观赏的浅层次。之前有进行过艺术知识方面学习的同学,大多是以绘画和音乐学习为主,很少有专门对电影知识进行系统学习的。学生们对于电影的理解,基本以娱乐和放松身心为主。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流时,具体分析为何这部电影好、口碑好,学生还是不能够从编剧、电影拍摄手法,造型艺术、音效等方面来解析。

二、影视艺术鉴赏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

1. 学生对于课程不够重视

公共艺术课在很多高校中并不受重视,影视艺术鉴赏课程也不例外。虽然影视艺术鉴赏课程为公共必修课,但是同学们依然是按照一个选修课的标准来对待。在上这门课的时候,一直用再影院观影的态度带着娱乐的心态来上课,虽然上课热情很高,但是上课既不做笔记,下课也很少复习,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远远不够。

2. 学生对于影视艺术鉴赏课的认识存在偏差

学生对于不够重视,是因为对于影视鉴赏课程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偏差。学生认为鉴赏课只需要做到三点:一了解,二听懂、三听完有印象,就认为已经完成了课程。在课堂上不做笔记,下课之后也不预习、不温习。但是对于影视艺术鉴赏来说,如果没有完备基础知识作为支撑,那么对于影片的赏析和鉴赏仅仅就停留在影院看电影的水准上。

3.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有学者在著述中指出, 在美国, 高校影视素质教育包括4 个方面:1)透视美国影视工业结构(包括从社会影响、影视法规到节目创意、影视经营等方面);2)探索信息与社会控制的关系(包括影视节目对社会、个人的冲击);3)分析影视节目中所体现出的社会行为、价值观念;4)了解影视节目劝服的本质、广告结构等[3]。对比看来,我国高校的影视教育基本上是以鉴赏为主,离美国的教育还存在较大的距离。并且由于授课课时要求,很难在2个课时的课堂上,完整的欣赏完一部经典影片后,再进行讲解。因此对于影片欣赏的完整性比较难以掌控。

三、影视艺术鉴赏课如何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效果

1. 针对学生特点,完善和改进课程设置,,充实教学素材,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公共艺术课程的听课对象都是跟非艺术类本科生,所以,学生的艺术欣赏基础很薄弱,艺术思维也很有局限性。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要注意根据学生特点,不能讲的太过深入和专业,要有意的穿插一些色彩和画面拍摄的基础知识。对于蒙太奇等抽象的概念,要多用文字加事例的方法加以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对于课程的设置,我们一定要理论加上实践,既不能太严肃刻板,也不能太过随意。在上课过程中,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要及时配图,穿插视频进行讲解。对于影片的赏析性播放,一定要有目的性。首先把问题抛给学生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影片,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定要运用相应的剪辑软件,截取大量的视频资料,收集大量的图片,用图片和视频组成一个活泼的教学氛围。

2. 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配合课程安排,完成学习目标

受先入为主观念的影响,学生接触电影艺术欣赏的第一反应就是看电影。但是当课程中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由于有了课前对看电影的期望,在上课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接受效果不好。在第一节课时,对于课程的安排和设置一定要给学生说清楚,纠正他们的固有的学习观念。电影艺术鉴赏的课程是为了教会他们如何从专业的角度去观看电影,并用专业知识对电影进行评论,提高自己审美观念和艺术修养。

另外,要事先对学生的审美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他们从上课之日起,看电影都要试着用专业眼光和专业角度去分析和接收,不能把自己的鉴赏水平停留在普通大众去影院欣赏大片的水平上面。

3.采用多样的课程考核方式

对于传统的考核方式来说,不能够很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在期末的考核方式中,可以采用课堂考试的方式,主要考察电影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平时的作业中,也可以用上交剪辑视频,小剧本的形式。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督促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将会更好的保证课堂效果。

4. 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兼具戏剧、文学、音乐、、摄影、舞蹈等多种艺术的艺术特点。在教讲课过程中呢,要避免照本宣科,死板单一。要涉猎戏剧、文学、音乐、摄影、舞蹈等多个领域的相关知识,能够做到深入浅出。做到以影视艺术为主线,其他艺术形式穿插其中,真正让学生领略到电影的综合性的特点。

总之,影视艺术鉴赏课程是公共艺术课重要的一部分。只有转变了教育方式,更新了思维观念,充实了课堂内容,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课堂效果,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影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旭光、戴清著.影视鉴赏[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6):16.

第3篇

[关键词] 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影响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面对的群体是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年一代。如何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真正实现艺术教育的人文价值是刻不容缓的现实课题。大学音乐鉴赏课程应遵循音乐鉴赏心理过程的客观规律,以体验为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历史研究和文化拓展的方法体现思辨性,并以实践为依托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实现其审美价值。

本文就如何提高大学生音乐审美修养进行了探讨。

音乐审美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大学生艺术修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通过音乐审美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品质;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提高整体素养;启迪智慧,开拓多向思维;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艺术产生于人类文明的蒙昧时期,是先于语言文字的一种生活实践行为。人类在还不会说话时就已经会歌唱,在还没有文字时就已经会画画。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已历经了数千年,人们通过艺术创作来交流情感、凝聚意志、张扬精神和力量。音乐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会感受音乐,充分感受音乐的美,有助于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对美的尺度的准确把握。在一定意义上人的全面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全面体会艺术之美的过程,体会生活之幸的过程。

二、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当代中学生的音乐素养不容客观。很多人会哼着流行曲调,却说不出个所以然。他们所喜欢的,无外乎有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再或者那些音乐唱中他们内心的小情感。这些是欣赏音乐最肤浅的东西。每一首音乐都有其传达的信息,但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感悟到。正如现在高校虽有“音乐鉴赏”课,仍会有很多同学睁着茫然的大眼睛问音乐老师,我喜欢听这首音乐,但它在说什么?鉴于此,分以下几点来进行学习:

首先,接触音乐理论知识。音乐鉴赏的起始阶段,可从大众普及型的读物入手,增加相关文化积累。如一些知名人物所著的音乐笔记,以此走近音乐,从他们那里感受音乐的人文关怀。另外,还可充分利用大学里丰富的学术资源及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拓展音乐文化视野。如聆听各种音乐文化讲座,欣赏音乐作品高水准的现场演绎;观看《聂耳》、《莫扎特》等音乐家的传记电影;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师生共建网络互动平台等。这些都是帮助同学们走近、认识音乐的绝好方法,培养兴趣,之后更能投入热情。

其次,掌握音乐常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欣赏一部作品,如果连其最基本的要素都不知道何谈鉴赏。这就要求同学们要积累各类音乐常识。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比如熟练识谱;不同时期不同的音乐特点;分清音阶和调式;主题和旋律;各类唱法等。比如美声唱法听起来圆润、宽厚、丰满;民族唱法听起来纤细、高亢、秀丽;通俗唱法听起来质朴、真切、自然等等。

再次,扩大视野,体验生活。同样的歌曲不同的人演绎出不同的感觉,这就是他们的经历不同,体验不同。所谓的二次创作就是通过他们自身表现出来。比如儿歌适合儿童唱,若换成其他人,哪怕歌坛泰斗也唱不出那种童真童趣的感觉。也像大家熟悉了某个人的唱法,即使只听声音我们也能分辨出来,道理一样。学习音乐鉴赏,就是自身也要多培养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老师的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现在的学校和课堂,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以及诸如德育和政治思想教育方面的知识传授,多少年来都沿袭着一种“填鸭式”的授课方式,许多时候也直接造了学生的一种逆反心理甚至厌学情绪。由此看来,这样一种非自觉性的逐步内化而深化的过程必定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过程,有时甚至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对于个人修养的塑造和养成是事倍功半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努力遴选经典:即一方面从听觉角度,选择那些经历史沉淀而日久弥香的作品,另一方面从情感角度,选择情趣高雅、积极向上的音乐供学生体验和感悟。艺术不同于政治,要进行启发培养式教学。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近音乐艺术,也能更好的促进师生关系,营造活泼轻松的教学氛围。

三、结语:

加强我国高校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是我们必须重视且切实投入的一个“工程建设”,对加强国民素质,国家的综合国力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优美的音乐是人类大脑中最美好崇尚感情信息的释放,它具有伟大的精神力量,反映出人类生命的希望,能够启迪和激励人们在任何情况下去追求光明和真理的信念和决心。学习音乐鉴赏,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引导和助航的作用。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直抵人们的心灵,我们会为之震撼并受到鼓舞,并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我们的精神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中得到升华 。因此,学习音乐鉴赏,让心灵在艺术的殿堂中徜徉,让思想在平凡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石蔚.《乐记》音乐美学思想探析[J].管子学刊,2002年01期

[3]郭娜.音乐审美偏好与人格特征及道德的相关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诗歌鉴赏 情感互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0450-9889(2016)11B-0117-02

诗歌是语文科目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汉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瑰宝,在后人中广泛流传,诗歌被纳入中考和高考的考试范围,诗歌教学应该引起重视。然而,当前中学生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热情、缺少动力,无法正确认识到诗歌的作用,体会不到诗歌的美感,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学习中变得异常被动,诗歌学习效果十分不理想。对此,教师必须对诗歌教学作出深刻反思,寻找诗歌教学的有效方法,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融入诗歌意境,引导学生从鉴赏角度出发,深层次赏析诗歌,从而培养并提高学生诗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在诗歌教学中注入情感,让学生情真意切地体会到诗人的感情与诗歌所表达的思想灵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中学诗歌鉴赏教学的现状剖析

(一)教学模式过于老旧,亟须创新。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和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目前语文科目大都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一言堂”“满堂灌”“黑板+粉笔”“填鸭式”教学等随处可见,缺少创造力,缺乏新鲜感。在升学率的压力下,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往往都是围绕学生成绩开展教学工作,通过题海战术、题解分析等来机械教学,学生在浩瀚题海之下盲目地背诵,记忆诗歌、诗句。这一系列的学习与教学,使得学生并未从内心深处接受诗歌,也难以体会到诗歌的美感,从而无法从根本上培养鉴赏能力。因此,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当前的教学模式做出全新的思考。

(二)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手段比较老套,亟须改进。灵动愉悦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诗歌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中学诗歌课堂教学中,沉闷单调的气氛已经偏离了诗歌这一文学艺术本该拥有的美感,影响了诗歌的教学效果。一些老师在观念上缺少突破,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与工具也极为落后,教学方式老套,单调的粉笔字、简单的板书等已激发不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这样落后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对诗歌鉴赏的信心,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

(三)学生情感融入较少,亟须加强。诗歌是诗人的思想与灵魂经过启迪、启发后所创作的文艺作品,每一首诗歌,无论是古代诗还是现代诗都渗透着诗人的情感,融入了诗人无限情怀。鉴于诗歌情感特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去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感悟诗人的内心,赏析与玩味蕴藏在诗歌背后的感情脉络。然而,在实际的诗歌教学中,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未能从情感体验、鉴赏欣赏的角度出发来组织教学,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得不到培养,因为学生未能真正同诗歌的创作者―― 诗人站在同一战线上,未能想诗人之所想,从而无法深层次理解诗歌的妙处,更不用说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品味诗歌。这种情感欠缺式的诗歌教学势必无法增进学生的情感,影响学生诗歌学习的积极性。

二、情感互动下中学诗歌鉴赏的教学策略

(一)更新教学手段,情感互动。由于当前中学诗歌课堂教学比较枯燥沉闷,语文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改良教学方法,采用全新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粉笔、黑板、笔记的机械式教学法,引进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个轻松、形象的画面、视频图景等,将所学知识用形象的图片、画面等展示出来,让学生首先享受视觉上的盛宴,进而思想受到震颤,灵魂受到触动,自觉地融入诗歌意境与作者思想境界中,感受作者的感受,这样学生自然会在诗歌意境中有更深刻的体会,产生心绪的共鸣,在情感世界里同诗歌作者之间进行互动,从而带着鉴赏的眼光投入诗歌学习中。此时的诗歌课堂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抄笔记、背诵,而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带着共鸣的对话。学生的诗歌情感得以培养,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诗歌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诗歌鉴赏能力。

例如,在学习曹操的《观沧海》时,为了能让学生更为深刻、深入地体会诗中作者所要传递的情感与表达的感想,教师可以在网上为学生寻找一些浩瀚大海的图片,或者将影视剧中曹操观沧海的场景展示给学生,并配上与诗歌旋律相配的音乐做背景,同时,附上诗人慷慨激昂的诗歌吟诵画面,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方面都有最为直接、深刻的感触和体会,学生伴随着画面与诗朗诵,会自然而然地步入诗人的思想境界,同诗人一道仿佛自己也站在了波涛汹涌大海的岸边,抒发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学生会在顷刻间体会到诗的意境,会带着无限的热情来赏析玩味曹操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情感互动下的诗歌课堂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享受,而非无味地机械学习,会在不自觉间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实际的诗歌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挑动学生的情感心弦,让学生与诗人之间进行情感互动,以此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诗歌背后真实的意义。

(二)鼓励诗歌续写,情感输出。情感互动下的中学诗歌鉴赏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倾注情感,同时也涉及情感的输出,应该按照情感注入、情感输出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深层次理解,学生从情感输入到输出就是一个赏析、揣摩诗歌意境的过程,从而能够有效地培养自身的诗歌学习能力。对此,教师可尝试采用诗歌续写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地进行情感输出,以此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认知。

例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这一诗歌时,为了让学生能较为深刻地理解这首诗所传达的作者的情感,即秋日里的哀思,教师不妨让学生同样以“悲秋”的感情韵律创作一首词或短小诗歌,借诗歌诠释内心的凄凉与哀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自由发挥。学生在教师的鼓舞下能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诗歌佳作,能够产生积极的情感,这就是一个情感输出的过程,学生会因此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歌的韵律,从而更为深刻地领悟诗歌的深意。

情感互动下的中学诗歌鉴赏式教学是对传统诗歌教学法的挑战与创新,也是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文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学习者投入一定的情感,注入热情,能够带着情感去深刻体会一首诗歌内在的韵律,这样才能真正从灵魂深处去感受和认知诗歌的妙处,从而让学生带着鉴赏的心态投入到诗歌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邹小千,王俊.宏观、微观、审美、当代:现代诗歌教学的四个视角――以人教版选修《神女峰》、《井》为例[J].青年教师,2016(8)

[2]李平贵.明确目标找好切点――对诗歌教学的两点反思[J].语文教学通讯 (学术刊),2013(10)

第5篇

高中阶段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音乐课的开设不仅可以塑造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形成。可是令多数音乐教师头疼的是,学生都非常喜欢音乐,喜欢听钢琴曲,喜欢听流行歌曲,却非常不喜欢音乐课上的内容。究其原因,音乐课堂多数是听教师讲解枯燥无比的乐理知识,他们喜欢学的内容少之又少。同时,学生也片面地认为音乐课就是听听流行歌曲,弹弹琴而已,音乐课是休闲和放松的课堂。音乐是一门倾听和欣赏的多元化艺术,其中包括了多个门类,如音乐鉴赏、演唱、乐器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等。因此,对于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便是如何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听觉享受过渡到正确理解音乐艺术的内涵,能理解和欣赏多元化的音乐种类,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从而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最终形成音乐审美能力,全面实现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音乐课上采用的教学态度和方法会直接影响其教学的有效性,本人深感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发扬榜样的力量,调动兴趣

记得大学时期,上因特网选修课,主讲教师每次都背着笔记本来讲课,那个时候个人笔记本还是很新鲜的。打开笔记本,连接上投影仪,他便洋洋洒洒地讲起来,一节课也不用写一个字。他的课堂每次都是满座,我们都喜欢听他在那里侃侃而谈。最后结课时,一位学生给教师的评语是三个字:“倍儿帅。”这件事深深启发了我,我一定要做让学生喜欢的教师!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音乐教师,他一定不可以讲课老套陈旧,老夫子的音乐课学生怎么会喜欢。教师要拥有青春时尚的思想,足够吸引学生的艺术才华,同时还要乐与学生沟通,知道他们的爱好所在,这样的教师才能驾驭课堂,赢得学生的热爱。相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上音乐课的重心一定不会只是听听流行歌曲,他们对音乐这门艺术的兴趣便会慢慢被激发。

高中时期的学生,除了喜欢音乐,同时也喜欢音乐的表演者——音乐家或歌手,甚至视这些明星为偶像而加以模仿和崇拜。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明星的力量,正确引导学生不要单纯地迷恋和崇拜明星,而是把对他们的欣赏化为自身上进的力量,以明星取得的成功为榜样对自己进行鞭策。例如,在课堂讲解当前时代流行的音乐风格时,可以以台湾歌手周杰伦为例,他的曲风涵盖了Rap、Hip Hop、R&B,同时还融入了传统的京剧唱腔。他的个性、才华以及多元化的音乐创作引领了当代新音乐曲风的潮流。借着大家对周杰伦的喜欢,教师可以以此展开教学,介绍什么是Rap、Hip Hop和R&B,还可延伸到黑人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等等。

二、潜心研究教材,巧用课堂教学艺术

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深刻理解教材,并巧妙地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这是关键所在。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理解编者的内容设计,涵盖了哪些音乐要素?对于举例的音乐作品,教材首先要去鉴赏作品的思想表达,为什么要选用这个作品?它对于教学有哪些鲜明的特点和非凡的意义?对这些内容进行推敲之后,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就明确了。接下来就要施展自身的聪明才智来设计教学环节。音乐课本中涉及音乐作品的种类繁多,从古典到现代,从戏剧到舞剧,从悲剧到梨园,对于高中时期的学生,要让他们对这些作品来者不拒,统统感兴趣,这是很难的,主要是他们自身的生活阅历和审美能力没有到达这样的层次。他们的兴趣爱好只是音乐艺术这个大观园中的一小部分,比如,流行歌曲、经典的钢琴曲、中国古典名曲、民歌,等等。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就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打消他们对不喜好的内容的厌烦情绪。

例如,讲解《音乐与时代》这个单元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不同时代的音乐风格的发展变化,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唱歌活动,先让学生搜集一下不同年代的流行歌曲,比如,六七十年代爷爷奶奶们唱的是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红灯记》,八十年代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等。学生在班上进行表演唱,不仅活跃了课堂,更是让他们对自己原来不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开始慢慢变得喜欢,教学的有效性得以体现。

三、调动灵感和想象,带领学生遨游音乐殿堂

有这样一件关于音乐的趣事:一个钢琴家上台表演一首著名的钢琴曲。他走到钢琴前坐下来,却一个音符也不弹,只是静静坐着沉思,3分钟后起身离开。台下的人都没弄明白怎么回事。最后大家都明白了,音乐可以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想象力。音乐的美需要想象,需要共鸣,才能发现那种从心灵深处传来的力量。由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存在差异,对音乐的理解也有深有浅。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去调动所有的感官和大脑,让灵感和想象力迸发出来,这样才能体验音乐的美妙所在。例如,听到叮咚的旋律,脑海里涌出的是清澈的泉水和闪光的水花;听到《月光奏鸣曲》眼前便是一个宁静的、舒服的洒满银色月光的夜晚;听大型交响乐《黄河大合唱》,呈现出的便是一幅金戈铁马、英勇抗战的壮丽图景。

第6篇

【摘 要】“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注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主要操作程序可分为六步:即提出课题、个人自学、小组共学、师生互学、总结评价和课后作业等。文章从这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音乐鉴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小组学习;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33-02

高中音乐鉴赏课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的学习角度提出的,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笔者通过对高中音乐鉴赏课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于2012年4月撰文《新课改下高中音乐鉴赏自主学习模式的可行性分析》在(《新课程研究》)发表,已就高中音乐鉴赏课的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分析进行了论述。本文将对该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作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笔者经过一些教学实践与探索,认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六步:提出课题 个人自学 小组共学 师生互学 总结评价 课后作业。

一、提出课题

提出课题,主要由教师根据现行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而设定,可以把教材上的有一定顺序性的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个个课题,如《鼓乐铿锵》(第三单元第六节)、《京剧大师梅兰芳》(第四单元第八节)等。以课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行为。当然还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一些课题,比如“周杰伦音乐赏析”等。学生自提的课题需要老师加以指导,而且数量比例要少一些。提出课题后,教师要辅之以一些问题,俗语说:“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围绕着课题,提出一些具体的、难度适中的问题,以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方向和具体目标。此程序(环节)一般在课前或是前一课时的“课后作业”环节中进行。

二、个人自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个人自学犹如战场上的单兵作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课题提出后,先让学生自己以课题为核心展开个人自主学习,例如,学习课题《京剧大师梅兰芳》,就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我应该如何欣赏这一课题呢?进而独立参照教材、查阅有关背景材料,或是学着哼唱他的著名唱段的片断,或是思考他的艺术成就等。

这种学习应不同于简单的预习,还要求在教材的基础上,知识面应向外扩展和适度的延伸。因此,教师应对班上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对于那些自学能力稍差的学生,要对其提供一些自学的方法。对某一些要运用到的稍偏或稍难的知识点要作适当地提示。对于个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求学生用一个小笔记本记录下来,以便在后续的学习中进行交流和求解。此程序(环节)一般在课前进行,教师可抽查学生自学的结果。

三、小组共学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体,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这也是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模式的重要策略。

小组共学,即是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分小组共同学习。个人自学是开展小组共同学习的基础,这种合作学习的活动还会有效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我们根据学生班额情况一般可分2~4个小组,并推荐或自选一个小组长负责。

在这一阶段,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和难以搜集到的信息,大多数都可以在小组学习中得到解决或者提高认识。此环节大致还可分为三个小的环节,即是小组讨论、分工合作、整合共享。

结合课题,可以分小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欣赏这一课题等问题。学生个体的知识面、看问题的角度总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把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把遇到的困难在小组中提出。如课题《贝多芬》(第八单元,第15节),可以讨论如下问题:贝多芬的经典曲目有哪些?贝多芬一生中前期作品与后期作品风格上有什么不同?等等。各组学生可围绕这些问题,在讨论中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纠正错误。

对于某些需要收集整理的相关音像资料或文本资料等,则由组长根据本组学生的情况明确责任,分工在互联网或是图书馆中收集。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这样分头行动,既节约了时间又达到了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互学习目的。某一些作品主旋律需要掌握的,还可以让小组中有乐器特长的同学演奏,让有声乐特长的同学教唱,大家就更容易唱熟和掌握作品的主旋律。

这种小组共同学习,既增加了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团结协作攻关的精神。这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时机,此程序(环节)一般在课堂上进行,有个别内容可以酌情在课外完成。

四、师生互学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这一环节中,我们先要求学生分小组展示本组共同学习的“成果”,然后在展示后师生相互交流学习。在某个小组展示的“成果”中,可能某些地方会有错误或遗漏,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及时指正,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和提高;另一方面,在学生展示的“成果”中,某些观点可能提法新颖,或是某些资料教师是难以收集到的,这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扩容和学习。

这就是师生互学的好处,这样形成的知识体系,既不是教师给予的,也不是学生自然形成的,而是师生双方共同构建的。此程序(环节)主要在课堂上进行。

五、评价与总结

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己的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评价,可以分为“分评价”与“总评价”。分评价,即是在学生的某一个环节(如个人自学等)进行时或进行后给予及时评价;总评价,则是在本课题结束以后给予一个总的评价。评价时应以鼓励为主,对于个别不足的地方要委婉地提出。

这里指的评价,均是针对某一课题上课情况而进行的。而对于学生的学期或学年的总体评价,则应参照新课标要求采用学分制进行。总结,就是在本课题结束后进行总结,包括对与本课题知识体系的一个小结,也包括对整堂课上课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此程序(环节)也应主要在课堂上进行。

六、课后作业

音乐鉴赏的课后作业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巩固本课题的知识内容或作品体验,如课题《非洲歌舞音乐》(第五单元,第11节)后可布置:

1.搜集非洲舞蹈的种类除教材之外还有哪些?

2.用手拍打教材中某段非洲音乐的典型节奏等。

作业的第二方面,就是布置下一课题(下一课时内容),并提出一些相关难度适中的问题。

以上的提出课题、个人自学、小组共学、师生互学、总结评价和课后作业等六个操作程序,是笔者经过一些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出的,是能够较为有效地实施这种“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吴元均.新课改下高中音乐鉴赏自主学习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4).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何蕊.历史教学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0,(27).

第7篇

当前,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比较重,很多学生抱怨周末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写作业而已”。在思考如何布置周末作业的过程中,笔者和教研组内的几位电影爱好者进行了“电影鉴赏”语文拓展课的教学。

一、周五拓展课:以电影知识的讲解奠定鉴赏的基础

为了让学生搞清电影与小说的区别,笔者先布置七年级学生阅读《动物农场》,阅读完之后,再利用周五的拓展课来观看电影《动物农场》,并要求学生边看边记录,寻找电影和小说对表现人物和表达主题所采用手法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细节描摹是两者的共通点,但是手法的呈现方式不同:一个通过特写镜头、画面和背景音乐展现;一个通过神情、动作、语言描写体现)。有了阅读的基础,在学生观看电影时,笔者有意识地在情节的处暂停。如当播放到老少校演讲的时候,让学生通过画面把其神态动作描写出来,然后翻开原作进行对比,找出自己与原作的差距。又如在播放到尖嗓煽动大家反抗雪球时,笔者提供三种背景音乐让学生选择,并探讨原因,以让学生明白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再通过反复推敲琢磨,了解文字和电影间的联系。通过这堂课的探究,学生基本明白了电影该如何看,明白了镜头、音乐对表现主题的关键作用。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了解电影的手法,笔者在第二堂拓展课上推荐了微电影《黑洞》《下一层》给学生看,让他们明白如何来看懂微电影所表达的主题。15~20分钟的影片,让学生在探讨中明白了“象征”手法对主题的作用。同时,笔者继续让学生关注背景音乐,探讨背景音乐对紧张、舒缓气氛的烘托作用。此外,笔者还引导学生探究“典型人物的塑造除关注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外还需关注服饰、配饰等物件”。

第三堂课,笔者先播放微电影《百花深处》《过山车》,让学生体味人物的表现所隐含的深层寓意。接着播放《地球的那一端》《鸟鸟鸟》,并要求学生关注通过动作来展现心理的表现手法。

通过三次集中讲解,学生了解了电影的一些基本知识。接下来的拓展课,笔者选择《神奇飞书》《彼得与狼》《父亲》等微电影,让学生自由探索,多角度地进行解读,以达到思维的深入。在学生观看电影前,笔者布置任务:分小组从特写镜头的选人、背景音乐的陪衬、画面色彩的选择、动作心理的联合等角度作观看记录,同时探讨电影的主题。

二、周末作业:围绕经典电影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

为了调剂学生的生活,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设置的周末作业就是观看電影,具体做法是:每周由备课组下载好电影,发到班级QQ群,同时布置两三个简单的思考题(只布置两三个简单的题目,目的是引导学生观看),要求学生选择一到两个完成(书面形式),并在周一进行探讨。看电影对学生来说是放松,而思考题的设置又让他们在放松的同时能提升思维能力。几周下来,笔者发现,许多学生为了能在周一的课堂上尽量展现自己,都会在看电影的时候结合之前学到的方法做笔记,而且记得特别详尽。

笔者推荐学生在周末观看的电影如下:

鉴于《动物农场》反映的是苏联的历史,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笔者推荐的第一部电影是美国电影《兵临城下》。这部电影以二战为背景,讲述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思考题的设置,一是围绕“特写镜头的意图和人性的优劣”来设置,如探讨康宁格少校抽烟这个特写镜头的意图,政委丹尼洛夫与敌军康宁格少校人性的对比,等等。二是围绕话题展开讨论,如结合瓦西里的表现来探讨“何为英雄”。三是引导学生写人物评析,如写敌对双方的人身上的特质。

推荐的第二部电影是美国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这部电影也是有关二战的,放在《兵临城下》之后观看的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次围绕关键词来确定思考题:探讨电影中的“温暖”“宣传”“友谊”;探讨“人性”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

同时,笔者还试着出一些小论文题,如结合三部电影,试着探讨“宣传”对人的作用和影响:老上校的宣传,尖嗓的宣传,歌曲《英格兰的牲畜》的宣传,《兵临城下》中政委的宣传,“七戒”的宣传,小不点所创的《拿破仑同志》的宣传,等等。这一系列提示,可以让学生明白宣传的手段以及达成的效果,为小论文的写作做好准备。

思考题还可以通过设计情境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思考问题的严谨度,如看完《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后让学生思考:请你想象一下,小男孩在“纳粹”的教育与洗礼后,才认识那个犹太小男孩的话,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样的思考题,关注的是整部电影的主题以及人物的个性特征,学生要综观全局才能解决。

思考题是学生深入观影的抓手,要想提升学生的表达和鉴赏能力,高质量的思考题至关重要。

三、“群影鉴赏”课:以“同主题”“同国家”电影的对比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力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电影鉴赏能力之后,笔者借鉴“群文阅读”的概念,开设了“群影鉴赏”课,即用一堂课对三部电影进行探究。

如就《动物农场》《兵临城下》《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这三部电影,引导学生围绕“贯穿三部影片的线索各是什么”“三部影片中都有‘古堡’,这个设计有什么意图”“美与丑在三部电影中的体现”展开探究。

又如以“爱”为主题,选择美国电影《剪刀手爱德华》、中国电影《钢的琴》和法国电影《美女和野兽》,引导学生对比人物选择的差异、塑造人物手段的异同、细节刻画和场面描摹的侧重等。

再如印度电影的对比。印度电影往往选用一个小的切口来体现一个温暖的主题。《地球上的星星》可以让学生明白如何面对所谓的“差生”;《三傻大闹宝莱坞》可以让学生了解“生命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为了绽放自己”的主题。《为爱灭亡》《萨拉提的颜色》等电影也是如此。就这些电影,笔者让学生分析主演阿米尔·汗在不同电影中的不同表现,进而延伸到对印度电影特色的探讨。

(责任编辑:方龙云)

第8篇

关键词: 古典诗歌鉴赏教学 诵读策略 时间“边角料” 多种方法 家长力量

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之一,它讲究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美非读是不能感受得到的。古诗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诵读,它是进入诗境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在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诵读是贯穿始终的,最好让学生拉着腔调、摇头晃脑地来读,出声有感情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直接与古人“对话”。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读诗,以达到感其形、揣其意、悟其情、记其文的目的。

一、利用时间“边角料”,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在校的一些时间“边角料”,将诵读融入日常教学生活中,把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奠基石。

例如,开展以“锻炼口才、拓展视野、培养能力”为目的的“课前三分钟诗歌朗诵”活动。学生可上网查资料,做简单的课件辅助朗诵。上课时值日生投影幻灯片,就某一主题进行朗诵,或者播放欣赏磁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诵能力,又扩大了学生的诗歌阅读面,增进了对诗歌的感悟,提高了艺术鉴赏能力。所找资料,大多是学生从网上或图书室查找到的,这样,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效果很好。

可以利用每次语文早读,安排十分钟的“诵读古诗”时间,教师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期间,教师应准时进入教室并对学生的诵读加强指导。

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泼的诵读活动,可以是各种角度的各类对诗,可以是诗句接龙,可以是对歌竞赛,还可以组织学生欣赏名家朗诵,从多方面陶冶学生,让学生从心里接受古诗朗诵,进而自发朗读古典诗歌,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采用多种方法,增强学生诵读的持久性

诵读是古诗学习的基本手段,古诗教学应强调熟读、背诵。背熟了现在不能领会的东西,以后逐步体味出来,这样会终身受益。

1.利用音乐元素

诗歌与音乐相伴而生,就像两朵姊妹花。优美的曲调能创造特定的情境,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帮助他们加强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古诗时,我们可以对一些文质皆美的篇目(或名句)进行配乐,让它们插上音乐的翅膀,让学生用歌唱的方式记住诗的内容,领悟诗的意境,进而获得一种强烈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尤其是教师利用一些广为传唱的古诗来让学生学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增强诵读的持久性。

如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要求学生听王菲的《但愿人长久》,并在倾听中慢慢学唱,有条件还可以开个“诗歌演唱欣赏会”,让学生从中感受古典诗歌有的韵味。

2.采用多媒体

多媒体进入课堂,不仅可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的教学手段,而且可给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为其学习古诗提供有效途径。在古诗教学中多媒体运用得当,就能创设诗境,引发诗情,在学生与诗歌间搭设一座桥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弥补学生实践的不足,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使诵读的持久性大大优于传统教学,较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教《采薇》(《诗经》),根据诗意,配上几幅戍边士卒生活的图片和一段关于思乡(可以选用葫芦丝演奏)的音乐,使学生从中了解作者的思路,抓住关键字,用缺字法训练背诵,从易到难,不断减少屏幕出现的字数,最后让学生背诵。这样,学生能在指定的课时内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3.变化诵读方式

在古诗教学中,诵读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单一的诵读方式,会让学生陷入厌恶古诗的困境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或者名家录音范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通过领读、齐读、轮读、赛读、自由读、配乐读、分组读、个别读等形式多样的诵读,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接龙或当场试背,都可以,主要是让学生读出诗歌韵味。在诵读中要注意及时多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的诵读兴趣维持得更久些。

4.凭借想象绘画

古诗的教和学都离不开想象。课要上得有趣,可以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凭借语言设法将“诗”和“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意之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或用笔记下来,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在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的同时,引导学生读想背诵,最终达到记其文的目的。

三、巧借家长的力量,巩固学生诵读的成果

第9篇

无独有偶。隔天到另一个班上课时,几个学生唉声叹气地说:“本来以为音乐课可以唱唱跳跳的,没想到也不行。”

学生的话有些不顺耳,他们哪里知道老师的苦衷。

我从事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已经10年了,长期以来,高中音乐欣赏一直是以配套出版的磁带进行教学,在普遍使用VCD、多媒体教学的今天,磁带显得很不方便,倒带、进带、选曲、保存等,都很困难。为了教学,我不得不到处寻找适合教学的音像资料,要么到音像店购买,要么从网上下载,既浪费时间,也难以找到满意的、适合教学用的资料,能凑合着用就很满足了。有的教学内容实在找不到音响资料,只好放弃。一旦要上公开课,就得花费很多的时间制作课件,苦不堪言。不少同行都有同感。作为传授美好情感的音乐鉴赏课,如果没有音质优良的音响资料,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我们教学一线的老师非常希望能有一套配合教材使用的多媒体课件。

去年秋季我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暑期培训结束,我订购了一套高中音乐鉴赏多媒体课件。这套由人民音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课件,设计精美,内容丰富,画面、音响质量堪称一流,使用非常方便,让我爱不释手。

比如,《钢琴音乐的奇葩》一课,课件提供了石叔诚、杨鸣、马克西姆等名家的演奏视频,让学生领略到钢琴名家演绎同一乐曲的不同风采。特别是马克西姆前卫时尚的全新演绎,让学生欣喜若狂;在“拓展与探究”中,提供了郎朗、薛伟等艺术家的演奏视频,大大拓宽了音乐鉴赏的知识面。

又如,《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中,课件提供了钢琴独奏、小提琴独奏、钢琴与长笛等多种视频版本,让学生充分领略不同乐器的魅力,也给教师们更多选择的空间;《现代京剧》的“拓展与探究”设计了让学生演练课件认识“生旦净丑”知识的步骤,这表明课件设计十分注重师生互动,强化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在游戏中获取知识。

自从有了课件,我上课真是彻底解放了,再也不用到处寻找教学资料,也不用绞尽脑汁地设计方法和环节,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较为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问过一些同行,他们也觉得现在上课着实轻松。

我以为学生也会喜欢,没想到新学期伊始,我就受到了文章开头的冷遇。学生的态度也促使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我想起去年开学初,由于邮购的课件暂时没到,我按惯例在音乐教室上课。音乐教室配置了电视机、影碟机、音响和钢琴。在这里,我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教学生唱歌、游戏,我的琴技和歌声常常博得学生们的阵阵掌声。由于没有配套的音像资料,所用的CD、VCD都是我精心购买的。尽管不尽如人意,但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弥补了音像资料的不足。自从有了课件,我就再也没有到音乐教室上课了。

由于课件目前只能在各班教室使用,为了不影响周围班级,课堂上音响声音不能放大,学生不能演唱,更不能进行游戏。没有了钢琴,许多音乐活动无法进行,教师也不能给学生必要的示范。学生只能坐在教室安静地聆听、观看,与上其他课程没有什么差别。难怪学生颇有微词。

的确,由于长期以来高中音乐教学资料的缺乏,客观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但反过来也促使我在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教学语言的设计上,精雕细刻,独具匠心,以此来弥补音像资料带来的不足,同时也促使我在专业上不断提高,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了很高的威信。可以这样说,没有了课件的依赖,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专业素质都是一种莫大的促进。如果完全依赖于课件进行教学,则让教师的专业技能明显地呈下降趋势。同时,由于教师忙于操作电脑,忽视了和学生的交流,师生间的情感变得淡漠,这与新课程的要求大相径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