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物理的定律及原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4 16:26: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物理的定律及原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物理的定律及原理

第1篇

[关键词]:物理 兴趣 实验 师生关系 提高 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是物理教学的一个起始点,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入门阶段,学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以后物理学习做铺垫。不仅学生需要引起重视,教师也应积极研究物理的教学实施方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更主动的学习。事实证明,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大多数都会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运用情境化教学或问题式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实验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如果对物理感兴趣,就会主动的学习、研究知识。实验情境教学,通过做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理论结合实际。由于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和动手能力强,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不仅在探索中满足了好奇心理,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操作,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加深对知识的总结。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引导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的理论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是密切联系的,通过现象看本质,更容易掌握知识要点,精通理论原理。物理知识已运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如磁铁悬浮列车、苹果着地、转弯限速、杆秤等等,这些实例是通过物理理论知识进行延伸拓展的。初中物理主要学习测量、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力、压强、密度、光、热学、电流定律、磁场等知识,但力学、电流定律、磁场是最难学的,教师可以加强对力学、电流定律、磁场的研究,例如,电流定律,通过欧姆定律:公式:I=U/R;U=IR;R=U/I,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特别注意的是导体电阻R=U/I,对固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是电阻值不变。电流定律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如照明是再平常不过的实例,灯泡照明基于欧姆定律原理来实现的,通过连接电压、电流、电阻,使灯泡正常运行。对于物理中的串联、并联,如果使灯泡一起亮,运用串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R=R1+R2;U1/R1=U2/R2;正常连接后,灯泡能正常运行;如果

想要一个灯泡亮,其他灯不亮,运用并联电路原理,就可以控制电路结构:U=U1=U2;I=I1+I2;1/R=1/R1+1/R2;I1R1=I2R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积极专研的精神,也培养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加强实验教学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实验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真实的教学特点,通过实验操作,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及观察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实验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实体化,使人们能更好的发现物理规律。例如,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实验,首先,需要规格相同的2个弹簧测力计,钩码2个,铁架台等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第一,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第二,测量手的拉力;第三,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第四,测量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最后,整理器材。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记录手的拉力、钩码受到的重力、A弹簧测力计示数、B弹簧测力计示数,分析总结,得出规律。通过实验,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加强学生对学习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使初中学生了解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理,培养了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通过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学生不仅领悟了物理抽象的知识体系,也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和探讨,实现互相探索的教学氛围。由于物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讲解理论知识,物理具有抽象、含糊不清的逻辑特点,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难免会觉得物理是一门枯燥无味,难学的教学课程,因此,通常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没有高度的学习热情,这时,教师发挥作用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刻苦专研的精神。如,学生学习磁场原理,安培定则(图2)、左手定则、右手定则等,这些概念含糊不清,具有抽象性,学生不容易理解,极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应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辅导学生怎样正确运用安培定则原理,安培定则则需要知道通电螺线管的S极N极怎样判断电流方向;知道电源正负极怎么判断电流方向;知道电流流向怎样判断通电螺线管的S极N极;知道电流流向怎样判断电源正负极;了解通电螺线管周围小磁针方向(图2)。

图1 安培定则 图2 通电螺旋管小磁针方向

四、加强物理教学课后作业的练习

物理教学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课后多加练习也是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做作业的方法,根据课程的难度对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作业习题,批改学生作业时,对做的比较好的同学给予鼓励和支持,对做的比较差的同学,给予正确的指导及鼓励再接再厉,总而言之,教师既要指出学生所犯的错误,也要鼓励和尊重学生。

总结: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必须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以重视,使学生能快速的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物理是一门难学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有良好的心态,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参考文献:

[1]高新建. 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究[J]. 成功(教育),2011,24:120.

[2]郁胜东. 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方法初探[J]. 新课程导学,2012,26:56.

[3]美多曲珍. 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思路探讨[J]. 中学时代,2012,10:160.

第2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初高中;衔接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困惑来自于多方面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学生若能认识到其问题,再加上教师给予指导,问题都可以比较好地解决。

1.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1)初高中教材内容、广度、深度不同。物理学通俗地讲是研究力、热、光、电、原子等现象和原理的学科。初中物理虽有涉及但都只是讲述一些与常见现象有关的物理知识,大多也只是定性表述,而原理、规律以及实验验证涉及较少。而高中物理则是比较全面准确地给出严格定义和规律等,其多是涉及定量计算,知识面拓宽了很多,难度和深度也都加大了。以“力”为例,初中只是给出了“力”的概念,力的图示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高中物理则增加了两个任意夹角的力的合力求法,详细讨论了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还讲解了共点力平衡问题。如此,足以看出高中内容充实了很多。

(2)初高中学生学习方法不同。初中物理由于知识内容少,涉及概念不多,规律简单,学生通过简单记忆就可以应付考试了。而高中物理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其注重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注重能力和素养的考查,所以学生在平时学习时,也要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的训练。

(3)初高中学生思维方式不同。初中物理涉及概念大都比较具体,概念定义描述比较形象,而高中则涉及得比较抽象。比如,初中只研究匀速直线运动,高中不仅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还有曲线运动和圆周运动,由一维空间到了二维空间。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熟练掌握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科学抽象法。

(4)学生学习目标不同。初中学生学习物理主要是应付较为简单的中考,而高中学生既要面对选拔性的考试――高考,又要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可见高中生学习物理对以后发展影响更大,也更为重要。

(5)初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不同。初中阶段,教师注重教学的趣味性,课堂密度小,进度慢,教学重视学生记忆,常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高中不仅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培养,这对学习物理的学生至关重要,故教师还须采用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实验法、探究法等。

2.教师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工作的策略

(1)熟悉初中物理知识,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使初高中知识平稳过渡。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要明确初中对该知识的学习程度、学习范围或者是断层点。高中物理教学在上新课时,应先简单回顾初中所学的该知识点,以其作为切入点,便于学生较快进入新知识的教学。比如,在粤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的第六节“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第一,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初中数学中图像的有关知识;第二,要给学生补习斜率的概念,因为初中没有学过斜率。如果提前不做好此类工作,教师在上课时发现问题并仓促应对,势必影响本堂课的教学效果。

(2)对高中学生的物理教学,应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让学生慢慢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相比,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每一章节都有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把物理基础知识的传授放在首位,使学生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对难点应分步骤讲解,分不同时间段进行讲解,化抽象为形象等手段让学生慢慢掌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度过难点。也要对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控制好度,不宜一下子加大难度,使学生望而却步,一开始对学习物理产生惧怕心理。比如,在讲授摩擦力时,应把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分开讲授,慢慢让学生领会,切不可一言带过,给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

(3)加强学生思想方法训练,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掌握适合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在平时上课及练习作业中,逐渐训练学生严格应用物理定义和物理规律解题的习惯,让学生习惯对所学知识用正确的关系式以及严谨的逻辑推理进行分析,而不是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是“凭感觉”得出结论的错误方法。这一点对整个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至关重要。

(4)在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掌握率,让学生在高中依然像初中一样能感受物理课堂的魅力与诱惑。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进行一些学生自主操作的实验,多进行演示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物理的趣味性,加深印象。对难度较大、较抽象的物理概念要应用物理教具或电子动画,用直观易懂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比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时,给学生演示真空管中羽毛和金属片的下落实验,还可以用刻度尺来测学生的“反应时间”。诸如此类还有很多,这些在课堂上都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5)改变学生初中阶段不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适合高中物理的学习习惯。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对整个高中三年学习物理都有重要影响。首先,培养学生先预习,带着问题上课,并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接着练习巩固,再总结的学习习惯。带着问题上课,听课有了针对性,就可以提高听课效率。这样学生也可以比较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避免知识盲点,符合学习规律。 其次,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现在学生所做的题目都能很方便地找到答案,但我们要求学生不能边看答案边做题,应该在限定的时间内独立自主完成,然后再核对答案。对自己遇到的一些暂时不理解的物理问题,可以慢慢思考、慢慢消化,这样对物理思维的提高很有帮助。再次,在物理学习中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强调理解应用举一反三,反对“题海战”。最后,培养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

(6)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求知欲望。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自主实验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中,穿插物理科学家求学历程、科学故事和生活趣事等,物理学家在探索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规律时,他们所运用的巧妙的思想方法,他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他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等等,对学习物理的学生来说都大有裨益。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的美,体会物理从力与运动关系到牛顿三大定律、开普勒三大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然后到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感受物理学“大厦”的宏伟与美丽。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利用好这些,对过渡期的高中生都很有帮助。

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有相的指导策略,也需要有对学生长期跟踪指导的毅力,若能做好各方面工作,作为教师一定能大大提升自己培养的学生水平,也一定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李世忠.新课标走进高中・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第3篇

高一是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打好基础,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高一学生刚从初中过来,一时还不能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是有很多原因的,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让学生体验成功,学生的积极性就会高涨,主体性就能得到很好的发挥,那么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就会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教学效率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一、产生学习障碍的原因

1.高中物理学相对于初中物理来说,内容变多、难度变大

初中学生习惯于感性认识,而高中物理的学习需要更多的是理性认识。所以,学生对高中物理内容的理解有个适应的过程,学生由形象思维要慢慢地转化为逻辑思维。比如,高一物理上的主要内容:力学,它需要研究物体的受力情况,而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是比较难的。又如,高中物理中质点这个概念,它是很抽象的,还有加速度、即时速度等概念,让刚从初中过来的学生,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这就是学生学习物理产生障碍的客观原因。

2.学生学习高中物理产生的心理障碍

学生刚从各个初中学校过来,他们习惯于原来老师的讲授方式,而现在,他们要面临新老师、新同学、新环境,心理难免有点紧张,况且,学生也习惯于初中老师为他们学习所安排的一切,比如,他们习惯于记忆老师讲;不习惯预习;很少能先复习,后做题目;习惯于用公式套解题目,不习惯建立模型或利用等效思维等等。而进入高中学习后,要求大大提高了。当学生发现自己现实的结果与学习希望有很大距离时,他们内心很困惑,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了,感觉自己不是学习物理的材料,从而害怕物理,认为物理难学,学不上。

二、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要采取针对措施,帮助学生调节学习方法,树立信心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信心

我们知道,兴趣是克服学习困难的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尽他们的最大努力学习物理,从而达到预想的学习效果。高中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对他们感到神秘的事,特别想知道原理,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单摆规律时,先让学生观察实验,让学生猜测它的周期与单摆的长度、质量、振动幅度有没有关系,然后再学习它的公式。

对于从初中才过来的学生,不能提出很高的要求,更不能为了使本班学生考出好的物理成绩,就随意地加大学习难度,增加习题数量,这是超出学生承受能力的,最终的结果,只能将学生推向讨厌物理学习上,从加深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畏惧心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视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我们应该耐心辅导,降低教学速度。要知道,学生的成绩不会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的、螺旋上升的。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内容时,应该帮助学生先回忆力、分力和合力的概念,还要帮助学生复习加速度以及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先扫除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障碍,然后进行实验探究与定律内容的概括、总结。在进行巩固练习时,也不能太难,先练习基础题,比如,研究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然后,逐步加深到研究斜面上运动的物体;先对受单个力作用的物体进行研究,然后加深到对受多个力作用的物体进行研究;从单个物体开始研究,最后再去研究多个物体的连接体。这样,每一步成功,都会使学生的学习信心倍增,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发展。

2.用积极的教学评价鼓励学生

高中学生是很爱面子的,他们很在意老师对他们的积极评价。无论学生在回答课堂问题还是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都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对他们所做的努力给予表扬与肯定。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辅导也好,批改作业也好,都要挖掘学生的优点,给予积极的评价,充分利用评价这个教学杠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对于学生确实不对的地方,要婉转地提出,高中学生是很会理解老师说话的含义的。

3.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根据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发展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使每个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我们要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得到终身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当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后,就等于形成了最好的物理学习能力。物理学习能力的形成,常常与学生的性格有关,当学生具备了善于探索科学真理的性格后,就会克服学习上的一切困难,排除一切障碍。

总之,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面对高中新生,我们应该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民主、平等地对待他们,让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物理教学 演示实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25

物理是一门极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其深入的揭示了物质和事物内在的规律,学生对物理学习可以有效对视野进行拓展,使其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来看待事物的本质。但是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觉得物理难学,从而对物理教学持一种惧怕的心理,这使得物理教学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物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部分是略显枯燥的,学生在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如果教师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引导,那么就会使得整个物理教学变得乏味起来,再加上部分学校或教师对于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不高,或学校本身实验条件有限的原因,使得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无法很好的同演示实验匹配起来,这就造成了学生感到物理无趣,学习起来费力还不讨好,根本无法顺利的掌握其中的相关规律及联系,从而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失去了自行。

我们回过头来看初中的物理教学,其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之上的,可以说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正是这样,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占据了整个物理教学的大半壁江山,从物理实验的形式可以简单的将其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实验。在这些不同种类的实验之中,对于物理教学作用最为直接明显的就是演示实验,演示实验进行时需要教师亲自进行示范性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获取到其中的知识或规律,以此将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予以提升,从而演示实验常常被我们称为是“第二物理教师”。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演示实验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相应课题的研究也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

一、演示实验可以创设出相应的物理情境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运用演示实验的特性来进行教学补充,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中的事物或现象涉及的物理原理进行揭示,让生活通过演示实验投射到物理教学课堂上,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中设出相应的物理情境,从而让原本单一的物理知识同丰富多彩的生活联系了起来。学生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之中进行学习,会催生出对于物理学习的激情,从而唤醒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轻松的学习物理知识,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让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兴趣,这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的兴趣,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心理意识倾向,尤指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趋向于认识或者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并对物理学习有着极为积极的情绪。也正是如此,物理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去进行物理知识学习,并引导学生持续不断的对物理进行自主去进行学习。而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原本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以具体化的形式体现,同时令学生在实验的演示过程中感受到物理的趣味性,以此来唤醒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产生一种想要知道其中奥妙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进而让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一定的成绩。

例如,水杯中装满了水,用纸片盖住杯口,将纸杯快速的倒过来,纸片不落水也不漏。学生在看见这样的演示实验后,就会迅速的激起对于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迫切的想要了解到与之相关的物理知识及原理,然后教师在向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就可以让学生透过现象来看待事物的本质,从而在快乐中获取物理知识。

三、演示实验有助于学生建立和理解物理的相关概念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很多,让学生学好物理也是课题之一,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课题。就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很多学生都感到物理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大家都在物理学习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有部分学生放弃了对物理的学习。但是物理的“难”究竟是体现在什么地方,这是教师当前需要尽快搞懂的一个问题。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对学生的了解来看,初中学生感觉物理学习难,无非是觉得物理课比较难听懂,其中的一些物理概念、定律、定律等比较难理解,这样就造成了作业难做、考试难考、好成绩难取得的一系列难题的发生。在这样一种学习状态之中,学生的物理知识是散乱不堪的,根本无法形成一个完成的知识体系,这也就使得学生无法对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当然,学生在学习中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十分复杂,但是总结起来根本原因就是对于物理基本概念的掌握不够牢固。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格外注意,巧妙的运用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做到对物理概念的正确认识,或者让学生改正对于物理概念的错误认识。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将初中物理所设计的概念理清,并牢牢的记住,从而使得物理教学能够得以顺利的开展。

四、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初中物理教师在对课堂的研究中可以发现,物理学中的知识虽是具体存在与生活或自然之中的,但却在教材中表现得极为抽象,仅凭教师对教材进行讲解是很难讲清其中蕴含的物理原理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的安排,来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来获取物理知识,从原因的分析上找到突破难点的入口,从而使教学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让教师的课题研究的进度得到加快。

第5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差别;适应

新的学年开始了,又一批新生开始了高中的学习生活。开始上课之后,学生普遍认为高一物理难学,原因就是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和初中学生在两个不同的年龄段,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以及物理这一学科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运用数学的解题能力都处于两个不同的水平线上,所以高中和初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也完全处于两个不同的水平线上。

由于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的差别,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才能让学生完成由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尽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一、初、高中物理的差别

(1)初中物理教材通俗易懂,学生便于理解;高中物理教材叙述较为严谨,特别是一些概念,必须咬文嚼字,深入理解。比如弹力的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从概念中可以找出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并且也能分析出弹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它恢复形变的方向。

(2)初中物理认识物理规律时一般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提出问题或者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学生对于物理过程的认识感性比较强,学生对于这些物理现象也都较为熟悉。高中物理对于学生要求较高,不再只是感性上的认识,而是要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比如说静摩擦力的理解,学生为什么会感觉比较困难呢?他们总是习惯用自己的直觉或者经验去判断,而这样往往是错的。高中物理的学习有时是一些“理想化”的实验,如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实际中我们没有这样的斜面,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普遍会感到很抽象。

(3)初中物理的学习很多人是靠记忆,主要是对力学、电学、磁场、热学、光学、声、原子物理的知识有个初步了解,对实际应用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公式,考试就很容易了。高中物理的学习主要还是这些知识点,但是更加深入了,联系的也很密切。不过主要是靠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理即使背的很熟练,但是用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用。所以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学生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但是一做题就错!比如说摩擦力方向判断中“相对”两个字的理解。

(4)初中物理大多只要求感性了解和简单计算,对于数学的计算能力要求一般,整体上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而高中物理则要求进行理性的研究和较为复杂的综合运算,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很高。如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经常用到三角函数的关系及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追击相遇问题中的极值问题,图像的斜率、截距的含义等等。学生的数学基本功不扎实,谈何解决物理问题呢?

二、如何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1.心理上的准备

即不盲目乐观,满足于初中所取得的成绩,认为高中物理也可以不费多大的精力就可以学的很好。也不要盲目悲观,认为高中物理只有那些非常聪明、智力水平非常高的同学才能学好,其它的人再怎么努力也学不好。要想信:任何成绩的取得,都是以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为代价的!高中物理的知识,是符合同学们这个年龄的认知水平和智力水平的,只要以正确的心理状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学习,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取得理想成绩。

2.培养抽象思维

合理的物理模型和理想化过程是抽象思维的产物,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理想实验也是物理学中一种特殊的科学思维方法,它是在系统的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做出更深入的逻辑分析和抽象的一种方法。如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和自由落体实验;质点、单摆、理想气体等理想模型的建立。将跳高运动员的跳高过程抽象为质点竖直上抛运动的理想运动过程。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弄清楚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这样处理问题对实际问题会有什么影响吗?

3.切实提高理解能力

学习高中物理,重在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基本构成部分,不掌握一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不能学好物理学的。因此,要想学好物理,必须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应注意在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千万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和规律的字面意义上,或者是死记硬背,而要注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具体适用条件。才能应用这些概念和规律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一些选择题中经常考查关于物理概念和规律似是而非或者是似非而是的说法。如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度、瞬时速率的区别,速度的变化量和速度的变化率的区别等等。

4.高度重视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演示实验时,应透过有趣的表面现象去思考内在的物理本质;做学生实验时,要手脑并用,熟练掌握实验机能。对于各种实验,不仅要明确它们的原理,还要思考这些实验为什么这样设计,并试试自己能否设计。

5.做好练习,定期复结

高一刚开始,应多做些紧扣基本概念的练习题,不要过早去涉猎大量难深的综合题。注意练习题的质量(教师可指导学生去选择语言简练,题意清楚,条件明确,不偏不怪,不超出所学范围的练习题)。同时,做大题时必须做到规范,步骤尽量详细。不能想当然,凭主观臆断。物理是一个讲道理的学科,每个问题背后都有它所遵循的规律,应该采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还是采用能量的观点解决问题,是应该用整体法还是隔离法来分析问题,学生应逐步地学会自己去判断。对于做错的题目,不要轻易放过,要想一想有哪些方面出了错,对哪些知识的理解还有缺陷,找出错误的原因,认真订正。最好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记录自己的错误予以改正,便于以后的学习。

第6篇

一、重视实验教学

物理学科涉及实验较多,学生应该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在实验中掌握物理知识的要点,日常教学过程中,虽然多媒体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有很多好处,易于控制和验证规律.但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体验做实验的成功与失败,实际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一定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做.如在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时,可以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课前准备好实验用具:学生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小灯泡(2.5 V,0.3 W)先用实验让学生直观认识电源有电动势,然后讲解,在认识电源内阻时,用学生电源稳压6 V和干电池6 V对同一小灯泡供电,给果不一样,用学生电源的不发光,干电池的发光;又用它们对6 V的收录机进行供电,都可用.学生利用初中知识对这一现象是无法解释的,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找出具体的原因是,存在电源的内阻这一缘故.接下来,测得学生电源的内阻为100欧,电池的内阻为0.08欧.这样让学生确实承认电源也有内阻.在学习电容器的电容相关知识时:也可以采用实验教学的方法,电容器的充电、放电、储能用电解电容(1000 μf)即可完成,效果明显,学生看到了电容器确实有这些特点,印象深刻.

二、采取教学措施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发现,成功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最好武器之一.如在讲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时,证明电源内阻的实验,实验一做,学生的兴趣大增.又如在学习静电屏蔽一节时,将一个小收音机和屏蔽罩展现在学生面前.先让学生课前猜测这个现象,然后再做实验,当打开收音机,收到电台,然后放进屏蔽罩时,后面的学生站了起来,声音没有了.学生信了,情绪高涨了.

2.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仪器和器材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只有将学的东西变成现实,才能体会到所学所用的乐趣,兴趣才会大增.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结合实际,如,学完电阻定律一节后,组织学生自制滑动变阻器;上完日光灯原理,准备让学生自己实验.在学习完交流电一章后,组织部分学生自制电风扇.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也有自己的发展史,在磁场这一章的学习时,课前收集整理了安培、法拉第的一些资料,在多媒体上放映,让学生对人物有个基本了解;在讲授用电安全常识时,搜集一些触电事故的图片通过多媒体进行放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举办专题讲座,扩展学生的视野

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对部分上课有余力的学生大有帮助.如在讲电势差和电势能一节,由于学生手上的参考书多,对知识了解的比较全面,此时可以举办专题讲座.在学习完楞次定律一节后,可以利用专题讲座,从磁通量的变化角度、相对运动的角度、线圈面积的角度、能量守恒的角度去分析楞次定律的正确性.在学习完交流电的产生这一节后,可以举办专题讲座,分析正弦交流电公式的得来.

三、灵活处理教材的难度

物理这门学科,是让学生最头疼的一门高中课程,如何变难为易,让学生尽量掌握每节的重点难点,并能加以运用,是一个难题,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经验:

1.精简每节课的知识点,并用简单的文字表达出知识点

如,在学习完库仑定律及电荷定恒一节.可以把安培归结为“三个一”:一个重点(库仑定律),一个补充(电荷守恒是库仑定律的补充),一个知道(要知道元电荷的电量);在学习完电场强度一节,重点是电强度概念的建立,难建立、难董,易混乱,可以把它归结为三个无关一个牢记:电场强度与是否有检验电荷无关;电场强度与检验电荷的正、负无关;电场强度与检验电荷受电场力无关.牢记电场强度的方向规定.

2.降低入门难度,变难为易

从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每届都有不同的心得,每届都在探索.如讲授电势差与电势能,这一节难度大,又是重点内容,学生手头的参考书也很多,在处理教材时,只要求学生记住“两个”关系:电场线与电势之间的关系: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的关系: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如,在学习日光灯原理一节时,要求学生“记住一张图,知道两个元件”.这样处理可以大大降低难度,减少学生的心里负担,使物理学习更加轻松一些.

3.改变问题的提法,有时也会收到降低难度的作用

如,在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大小的知识时,在讲解e=bvl的公式时,讲课的时候可以换个方式讲解,换成,揭迷e=bvl?主要讲解两点:这个公式是不是法拉第的实验总结,可以通过实验——分析——结合历史(以实验说历史),证明此式不是法拉第的实验总结——不是实验定律而是通过数学推导出来的公式.

参考文献:

[1] 卢西宁.浅谈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的教学策略 [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

[2] 魏正宏.见物说理: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 [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7).

第7篇

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两年的物理,但是初中的物理相对于高中来说简单得多。初中的物理虽然涉及光电热力磁,但是都很浅显,初中物理以“现象”居多,很多是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就显得浅显易懂,易于接受了。学生们所要进行的大多是直观形象的思维,很少涉及抽象的逻辑推理思维,学习兴趣也就浓厚了。但是进入高中以后一切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中的物理知识变得很深,无论在知识面还是知识层次上要求都更高,涉及面更广。所以高中物理相对来说加深了不少,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及学习的习惯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时的学习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此时我们就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指引他们对高中物理全面地了解认识,既不畏惧又不轻视,能够正确地分析评价高中物理,并对它产生浓厚的研究学习兴趣。

在高考中,物理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物理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联系,还有就是物理知识在生产及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考核目标是为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为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培养目标而准备的。

在物理学习中,理解能力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谓的理解能力就是指理解知识的意义,把握物理情景的本质特征,并能将知识与物理情境联系起来的一种能力。这是学习物理,也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在物理知识体系中,物理概念和定律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首先要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的具体含义,明确物理概念及定律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以及它们所适用的条件,在物理情境中,这些都是要求非常严谨的。我们还要领会物理学中最为基本的物理观点和基本方法,然后用语言描述自己所研究的对象,以及它的运动变化特点。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我们还需要非常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推理能力是指根据给定的物理情境,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和探究方法,针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通过归纳总结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我们要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定律进行正确的推断,明确物理状态的存在条件,准确分析物理变化过程的变化趋势。还有就是要根据具体的问题运用物理规律和数学方法确定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精准的计算,有时是估算进行论证和判断。并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整个推理过程和结果流利地表达出来。在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为物理中的实验探究是很重要的。在物理学习中对于某一个具体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已有的条件,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定理,制订有效地实验方案,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解决待解决的问题。要能够独立完成物理知识内容表当中所要求的实验。比如在实验之前首先要掌握的是实验所需仪器的主要性能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并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对实验原理和方案也要做到心中有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我们要尽可能做到控制实验条件,排除所有可以预想的实验障碍,准确地进行观察测量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准确地进行数据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描述和解释。在高中的物理学习中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它能够把抽象的逻辑知识变得略微直观形象化,是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手段。采用实验教学和理论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对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的正确理解,可以更加深刻和牢固地掌握物理概念和定理。实验教学还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在学习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发展学生智能不可或缺的途径。物理实验在比较抽象的物理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的作用,还因为实验过程瞬息万变,所以一定要注意力相当集中。美国一位心理教育家指出,兴趣是产生动机的主要条件,是人们想要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具体的心理价值观的体现,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强大动力。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利用有趣的、直观形象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主动性,有了这种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学过程就会显得很简单容易,教学效果也会相当突出。

纵观这几年高中物理课程的改革,虽然都已打上历史的印记,但是仍然是存在不少的遗憾,这就是历史的局限性。在今天看来这种局限性依然存在,比如说课程目标过于单一,数学计算方式过于僵硬死板,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教育者的文化素质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才有可能完成适应时代需要的教育工作,如此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下一代,并能够使一代新人脱颖而出,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8篇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衔接

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就物理这门学科而言,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理论性都比初中物理有跳跃式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高一新生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对于稍微难一点的知识点一用就错,一放就忘。众所周知,高一物理难,难就难在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的“台阶”。弄清“台阶”的成因,认识初高中物理衔接的必要性,并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是打开高中物理教学新局面的第一步。

一、初高中物理学习上产生“台阶”的原因

(1) 知识量增大。相比于初中物理,高中物理的知识系统更为庞大,仅以力学这一知识板块为例: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至90个,这无疑使学习难度有了很大提高。

(2)理论性增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于很多知识点教材只要求学生对其进行初步了解,作定性研究;而进入高中后则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深层次理解,进行定量研究,这无疑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初中物理“什么是力”这一部分内容中,它只要求学生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在高中物理中“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者使物理发生形变”。这既拓展了力的概念,又提高了理解的难度。

(3)知识结构性增强。初中物理各知识点之间相对孤立,没有形成严密的结构体系;而高中物理常以特定基础理论为指导,按照一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4)应用数学知识的要求增强。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图像处理、极值求解等知识技能。甚至,高一物理上半学期要应用的数学三角函数知识要到高一下学期才能学到。

(5)能力要求提高过大,学习方法没有适时转变。 一是高中要求学生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上要提高。而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得需要有一个艰苦的培养过程。二是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跟着教师转,死记硬背教师布置的内容,没有预习教材和进行有关的课外阅读及实验的习惯。缺乏课上勤思考,课后注意观察、分析,把知识学活,举一反三的独创精神。

二、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的必要性及有效策略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高中物理的神秘世界充满了幻想,他们满怀希望、饱满热情地投入到高中物理的学习之中,但是,当他们一次次经历着“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无奈后,学好高中物理的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于是,一批批的学生在诸多的学习障碍面前退缩了,在一个又一个台阶面前举步维艰……这种现象的发生使我们认为到,能否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工作,学生能否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求,并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是能否开创高中物理新局面的关键因素。

我提出以下几点有效的指导策略:

(1)规划足够的教学时间,编写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适当进行一些知识点的补充。一是在高一教学计划别规划出一定的教学时间,专门进行初高中工作,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二是组织教研组专家借鉴有关学校的资料和成功做法编写一本《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以其作为衔接工作的重要载体;三是在讲到相关章节时,先对初中的知识进行复习,使学生找到知识结构的联系。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偏失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欠缺,刚入高中的学生普遍感觉物理学习困难。所以,除了知识与能力,我们要更加地注重过程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排除非智力因素的负面干扰。例如,在对一节课文处理时,老师一开始就要指导好学生的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总结等环节,使学生养成规范书写、常规思维等习惯,最终达到“授之以渔”,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3)灵活应用教学环节,设计螺旋式上升知识系统,让学生逐步“摘到越来越大的桃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知识不能要求一步到位,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放慢教学速度,增加教学层次,灵活设置教学环节,注重知识的梯度,增加知识的广度。比如,教学“牛顿第二定律”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力的概念、加速度和“牛顿第一定律”等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将其作为预备知识,扫除新课知识障碍,最后才开展“牛顿第二定律”的相关实验和理论的讨论,循序渐进,有效过渡。

(4)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在实际学生认知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合理进行演示实验,适时安排分组实验,甚至是联系生活的小实验,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力的分解过程中关于被分解的力(合力)有哪几个作用效果是一个十分抽象的问题,学生由于缺少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因而对此问题感到很困难。

教学中突破这一难点的最好方法是设计一些实验,如:(图1)台秤读数的减小显示了斜向上拉力F具有竖直向上的作用效果;用软板可演示铁块由于重力对斜面的作用效果(图2)以及让学生通过(图3)体验重力对支架的作用效果等,强化感性认识,继而顺利地向理性思维过渡。

(5)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高中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患得患失,不能客观和科学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自信心容易受挫折,一旦学习赶不上,便自暴自弃。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助其消除疑虑,克服心理障碍,重拾学习信心,使他们成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全的学生。

当然,初中和高中物理的衔接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方合作、统筹安排。要从教材、从学生方面找原因,也要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在实际教学中又会产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是,只要我们高度重视,以学生为本,灵活应用教育教学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教学工作,打开高中物理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乔际平,邢.物理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第9篇

一、做好两个实验——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

近几年由于多媒体进入校园,对教学多段改变很多。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无法用多媒体代替。课件是由人制作的,很有规律,易于控制和验证规律,好处很多。实验带有很大的误差,实验更具有真实性,有时还不一定成功。我每次在上电磁学时,只要能做的实验尽量让同学们亲自做。让他们体会实验的乐趣。

如我在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时,就采用了实验教学。我准备了多种电源:学生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小灯泡(2.5v,0.3w)先用实验让学同们直观认识电源有电动势,然后讲解,在认识电源内阻时,我用学生电源稳压6v和干电池6v对同一小灯泡供电,给果不一样,用学生电源的不发光,电池的发光;又用它们对6v的收录机进行供电,都可用。这时同学们的想法也不一样了,学初中的知识不能解释了,分析原因是电源的内阻在作怪。后又用实验测得学生电源的内阻为100欧,电池的内阻为0.08欧。这样让同学们确实承认电源也有内阻。

又如在上电容器的电容一节时:我也采用了实验教学,电容器的充电、放电、储能用电解电容(1000μf)即可完成,效果明显,同学们看到了电容器确实有这些特点,在做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困难了。看不到现象,正当同学们开始有些怀凝时,我抓住这个机会,对同学生进行了物理学史的教育,这个实验我们今天做起来困难,在200年前,当物理学家们研究时,不知经过多少次失败,才有结果。所以我们今天不仅要学习人类智慧的结晶,更要学习前人不怕困难的精神。

二、激发同学们探索物理的兴趣

如何提高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也做了一些尝试。

1、利用实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发现,成功的实验是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的最好武器。如我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时,证明电源内阻的实验,实验一做,同学们的兴趣大增。又如我在上静电屏蔽一节时,我带了一个小收音机和屏蔽罩。先让同学们课前猜测这个现象,然后再做实验,当我把收音机打开,收到电台,然后放进屏蔽罩时,后面的同学站了起来,声音没有了。同学们信了,情绪高涨了。

2、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仪器和器材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也是提高同学们兴趣的有效方法。只有将学的东西变成现实,才能体会到所有所用,兴趣才会大增。如我上完电阻定律一节后,组织同学们自制滑动变阻器;上完日光灯原理,准备了学生实验。在上完交流电一章后,组织部分学生自制电风扇。在上电视、雷达一节,我打开了电视机的后盖,让同学们了解、观看内部结构,演示了场、行不同步的情况。这些科技活动,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物理兴趣。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学也有自己的发展史,我在上磁场一章时,收集整理安培、法拉第的一些资料,在多媒体上放映,让同学们用人物了解物理史。如在上用电安全常识时,我把一些触电事故的图片通过多媒体进行放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灵活处理教材的难度

物理这门学科,我作过调查,同学们感到是最难的,如何变难为易,让同学们们尽量掌握每节的主要部分,并能加以运用,是一个难题,我在多年的教学中也作过一些探索。

1、精简每节课的知识点,并把知识点总结成易记的几个字。如我在上库仑定律及电荷定恒一节。我把它归结为“三个一”:一个重点(库仑定律),一个补充(电荷守恒是库仑定律的补充),一个知道(要知道元电荷的电量)。在上电场强度一节,重点是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难建立、难懂,易混乱,我把它归结为三个无关一个牢记:电场强度与是否加入检验电荷无关;电场强度与检验电荷的正、负无关;电场强度与检验电荷受电场力无关。牢记电场强度的方向规定。

2、降低入门难度,变难为易。从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每届都有不同的心得,每届都在探索。如我在上电势差与电势能一节,这一节难度大,又是重点内容,同学门手收的参考书也多,从不同角度分析的也多。我在处理教材时,只要求同学们记住“两个”关系:电场线与电势之间的关系: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的关系: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如在上日光灯原理一节时,要求同学们“记住一张图,知道两个元件”。这样处理难度降低,同学们心里负担少了。学起来相对轻松了一些。

3、改变问题的提法,有时也会收到降低难度的作用。如我在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大小一节时,关于e=bvl的公式时,我把字改变成:解密e=bvl。我主要讲了两点:这个公式是不是法拉第的实验总结,我通过实验——分析——结合历史(以实验说历史),证明此式不是法拉第的实验总结——不是实验定律。这个公式是数学推导出来的公式。

四、举办专题讲座,扩展同学们的视野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