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16:26: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建议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2-0262-02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d new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hot spots of social research. This combin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Development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focusing on analysis of the network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studi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ing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finally put forward on speeding up the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Key words: shandong province; IOT; strategy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利用底层传感设备、射频识别设备、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技术等,通过短距离无线网络、互联网等技术把现实物品和计算机网络结合起来,以实现远程控制,达到智能化管理的目的。物联网可以说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物联网产业发展必将带动通信服务产业、嵌入式系统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软件服务和外包产业等快速发展,对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物联网知识体系庞大,涉及到的产业也较多,主要包括网络通信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嵌入式产业、智能计算等多技术领域产业。物联网技术主要应用于物流交通运输、农业精细化种植、城市智能化管理、工业精准控制、公共信息服务智能平台等多领域,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劳动成本。目前,全球各国也在纷纷制定物联网发展规划。早在2009年初,美国奥巴马总统就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总理在无锡提出了“感知中国”,紧接着日本、欧盟等国家也纷纷提出发展物联网产业,并做出具体规划。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逐步完善物联网技术标准”。山东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也积极投于物联网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成立山东省物联网产业联盟、山东省物联网协会、各地市物联网研究院,建立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示范工程项目等,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本文结合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研究了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关于加快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建议和策略。
1 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山东省物联网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中国的长江三角洲(无锡、上海、苏州等地)、珠江三角洲(深圳、广州等地)等地物联网产业发展较快,处于全国物联网行业领先水平,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尚处于发展阶段。结合山东省物联网协会调查数据分析如下:
1)物联网产业分布: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分布不均匀,东部区域发展较快,以青岛、潍坊、威海等城市为例,分别在RFID、微电子、传感器等关键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在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农业、智能工业、智慧城市等方面加快发展,进行了应用推广。潍坊市建立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潍坊市物联网研究院,依托高新技术,重点发展了物联网产业。青岛市依托青岛海尔集团、海信等大型企业强大力量带动物联网产业发展。中部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较快,而西部地区(德州、聊城等地)相对来说物联网产业发展较为薄弱。
2)物联网销售和利润:整体来说,山东省物联网产业销售和利润实现快速增长,2013年,山东省物联网相关企业实现主业务营业收入达到1600多亿元,2014年,山东省物联网相关企业实现主业务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比2013年增长20%,物联网产业销售和利润实现快速增长。
3)物联网产品与服务:山东省物联网企业产品主要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其中自主研发产品主要RFID、条形码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产品主要服务范围在物流仓储管理、工业监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智能终端制造业约占16%,利润较高的物联网产品主要集中在智慧城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智能电网等方面。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农业Zigbee传感器
农业种植中,为了防治病虫害和追求产量,过量使用、滥用农药和化肥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随着全球变暖,各种极端气象条件频发,使脆弱的农业更加雪上加霜。中国农业需要变革,变革要从源头抓起。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农业中,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是智慧农业和精细化生产、管理、决策的技术支撑,是发展“智慧农业”的核心。
一、中国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0%和25%,且现有耕地中2/3是中低产田,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发达国家已达50%~70%)。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投入水平高且利用率低,并导致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土壤沙化、碱化、盐渍化严重,耕地单位面积产量与世界粮食高产国家相比甚至要低一半以上,21世纪我国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减少的矛盾不可逆转。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有一定基础,但与目前应用需求差距很大,在生产过程科学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溯源、农业远程技术服务,农民远程培训等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养殖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迅速发展,用于优质生产和标准化养殖的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刚开始起步;面向农村快捷的网络接入服务和低成本智能化信息接入终端问题仍未取得重要突破。
二、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
物联网技术涵盖范围极广,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智能电网、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条形码标签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相关技术在中国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物流、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安防、家居、旅游、军事等二十多个领域,在未来3年内中国物联网产业将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医疗、车用传感器等领域率先普及,预计将实现三万亿的总产值。
三、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在大棚控制系统中,物联网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光传感器、离子传感器、生物传感器、CO2传感器等设备,监测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CO2浓度等物理量参数,并通过基于Zigbee网络协议的无线设备将参数传送到标准网关设备,标准网关通过GSM、CDMA或者以太网将数据发送到服务器中进行分析控制,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远程控制的实现使技术人员在办公室就能对多个大棚的环境进行检测控制。采用无线网络传递测量得到的农作物的各种参数,可以为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下一步的目标是一方面加入更多不同种类的传感器采集数据并加大采集频率,另一方面在云平台侧建立更多的数学模型,摸清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农作物的最佳养殖规律,达到最优化品质、最优化质量的产品,并建立突然预案应对突发天气情况和其他一些突然情况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四、小结
与传统农业不能适应农业持续发展的需要相比,智慧农业可以实现高效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和改善环境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不但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农业生产力,而且是实现优质、高产、低耗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黄桂田.《物联网蓝皮书: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2012~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 基于钻石模型的滨海新区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产业集群空间布局及发展对策研究 浅析天津滨海新区养老产业的发展 基于研发体系的滨海新区现代化科技新城建设对策研究 基于增长极理论的茂名滨海新区发展问题研究 关于滨海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展天津市滨海新区现代农业的对策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历程 基于产业链角度的移动互联网安全体系现状、威胁和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GEM模型的吐鲁番葡萄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 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科技接受模型的移动互联网营销策略研究 生物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天津滨海新区应对策略 天津滨海新区产业集群发展 滨海新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物联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及产业发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天津市通信管理局. 2012年第二季度天津电信业发展情况[R].天津:天津市通信管理局,2012.
[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迅猛,在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共同辅助作用下,网络时代已经到来,使得“互联网+”成为了时代的标志,更是互联网升华的必然产物。从“互联网+”的本质来看,其价值主要体现于同经济社会的有效融合,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主动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的功能已经不再局限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应用层面,更多地在于辅助社会实体管理、经营手段的颠覆性变革。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浅谈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以期能够为唤起更多学者在此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技术 发展现状 未来趋势
近些年来,各类新型信息化技术不断更新,包括云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等等在内的信息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加强,更新换代的频率不断加速,使得新兴产业的崛起日新月异。从宏观角度来看,市场经济社会也由此实现了产业价值链体系的重组,加之信息技术同经济社会融合深度的不断强化,使我国社会各个行业领域的转型升级速度不断提升,跨界融合已成二十一世纪的新常态。在此之中,互联网凭借着诸多优势得以不断扩大着覆盖范围,在社会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又进一步助推着与经济社会的整合,使互联网得以从消费领域过渡到生产领域,从而更加直接地作用于传统产业与服务业等行业的创新。“互联网+”便是基于互联网发展的更高层次的融合成果,要想进一步实现网络技术的稳定发展,则需要立足于现状并明晰未来趋势以为“互联网+”的网络技术水平不断更新提供持久动力。
1 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概述
“互联网+”,从概念上看就是互联网同社会各个领域融合所达到的一个新的层次,立足于互联网的创新,加速推动着社会进步的步伐,借信息化优势作用于各个领域技术的有效创新,从而辅助提升效率与组织的变革。因此,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就要以互联网作为基础平台,在信息通信技术的作用下使各个传统行业由此更新,整合互联网金融、工业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等合力构建社会发展的新常态。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烙印,核心即在于互联网的应用,并以此形成一个全新的互联互通的、具有最大价值的产业结构,为经济社会的全速发展提供稳定的续航。
2 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已经势不可挡,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等技术在内的创新应用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对此,我国政府对互联网技术予以了高度重视,并于2015年7月针对“互联网+”颁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指导意见颁布的目的亦在于为了能够为互联网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空间,并引领互联网从消费领域过渡到生产领域,以作用于促进产业的升级与发展,为各个行业领带去更为强大的创新动力,从而有效构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动力。具体来看,“互联网+”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被定位在协同制造、智慧能源、现代农业、惠普金融、电子商务、物流创新、服务益民、绿色生态、智能交通以及人工智能等等层面,更为可靠的在于,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也已由此而获得了更多的保障,要求将更多创新驱动倾注在促进网络技术的发展当中,并为此创设更为宽松的环境,以智能化建设与政策、组织的支持争取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另外,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发展,也已将短期目标定位在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层次,CPS(信息物理系统)也将成为新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为国家的信息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更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技术的创新提供新的动力。由此可见,我国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发展现状已趋于良好。
3 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未来趋势
在新形势下,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的未来拥有着无限良好的前景,但亦需要明确几方面的重大挑战。
(1)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在各个行业领域中的深入普及致使业务类型的更新频率不断加快,网络的荷载量不断增大,可伸缩性能也就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机物的互联已成大势所趋,用户规模的扩张与需求量的急剧增加必然将网络推向超大规模化发展,因此有必要借数据化与智能化的进一步创新最大程度优化网络资源,以此保证网络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
(2)现代社会各个行业领域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均在不断提高,鉴于行业发展的特定需要,网络技术的更新也将永无止境。尤为重要的一方面在于,很多特殊行业对于互联网的要求较高,这样的形势也就对网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此对于网络技术的促进作用也就在于需要网络具有超高性能。对此,有必要构建“泛在宽带”的基础设施,将网络协议和传输机制进行必要创新,依据网络用户将传输路径合理化,,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选择。
(3)“互联网+”时代最需要高度重视的一大问题即在于网络安全问题,从互联网发展至今的整个历程能够看出,计算机安全问题始终是网络的“天敌”,在互联网当中,网络形态各异,明显的多样化特征不仅体现在此,更体现在互联网的应用领域,简单地讲,不同领域的互联网需要面临不同类型的风险,唯有根据互联网的差异化环境切实对行业知识领域进行创新,才能确保安全方式机制能够最大程度保证用户行为信息的安全。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新时期,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已经转型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作用下,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互联网+”由此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既然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发展已成大势所趋,则必须要明确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需要面临的挑战,以为网络技术的稳定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尹浩,詹同宇,林闯.多媒体网络:从内容分发网络到未来互联网[J].计算机学报,2012(06):1120-1130.
[2]刘登云.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3):246.
[3]高冲.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探索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03):247-248.
作者简介
王金强(1974-),男,江西省安福县人。硕士学位。现为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胡晓敏(1979-),女,江西省萍乡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Abstrac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ies applie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is the feedback of industry to agriculture, and improves the scientification, and imformatio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odern intensive agriculture is a systematical work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provides support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Their combination will improve the value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greatly improve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our country.
关键词: 集约型农业;物联网技术;探索;研究
Key words: intensive agriculture;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exploration;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4-0206-02
0 引言
“集约型农业”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一种模式,是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将生产力技术先进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集中管理,形成规模化集中生产经营,使较少的土地产生最大的农业经济效益,从而解决我国原始的、分散的农业生产,最终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改良农业、改造农业,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竞争力和活力。
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利用物联网技术就是通过对集约型农业生产、经营等活动进行实时、高效的监控,是集约型农业的发展实现智能化、低碳化、生态化、集约化发展,从空间、组织、产业上完成农业基础设施、通信设备和信息化设施的重新组合,使农业发展进一步“高效、聪明、智慧、精细”,促使“三农”和谐发展。
1 我国集约型农业发展及其应用物联网技术现状
1.1 集约化农业发展现状
①东西部地区差异较大,制约农业集约化发展;
②平原与山部地区差异明显;
③传统思想观念决定着农业集约化发展进程;
④粗放型农业发展观念根深蒂固。
1.2 集约型农业发展应用物联网技术的现状
1.2.1 西部地区 目前西部地区形成了以我国第一个农业示范区杨凌为龙头的高新农业发展模式,其覆盖整个关中地区,辐射整个西部地区,结合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人文特点、农业种植特点等,利用物联网技术、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高新技术推动“三农”产业向城市的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从空间、组织、产业上整合现有通信设备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使杨凌的发展“聪明、智慧”,探索我国“三农”信息化、城市智慧化和谐发展模式。进一步推进实施西部大发展战略。
1.2.2 东部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的集约化农业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比较成熟,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进入推广期实用期,主要表现在:
长三角地区的集约型水稻生产区,通过农业机械导航控制技术研制而成的无人驾驶拖拉机,使农机驾驶员从单调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显著提高作业精度,避免重复作业,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
通过实时采集大棚内温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土壤温度、叶面湿度、露点温度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并根据用户需求,随时进行处理,为设施农业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测、对环境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我国集约型农业发展及其应用物联网技术意义
2.1 集约型农业发展的意义
我们是xx大学勤工俭学中心11名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的“青春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摘梦团队,关注三农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勇担社会责任的体现,团队以合肥市xx镇草莓产业发展现状为切入点,探究地方特色农业经济更好发展的有效途径,让青春在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焕发出最绚丽的光彩。
7月4日上午6:20,团队从xx大学新区西门出发,经过1个多小时的公交车程达到旅游汽车站乘上客车于上午11时左右到达长丰县xx镇,车程的劳累丝毫没有减弱同学们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和信心。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以十精神为指导,以地方特色农业经济建设为主题,将xx镇草莓产业发展现状作为切入点,探究如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寻找地方特色农业建设的有效途径,针对我们的调研成果,形成一份优秀的调研报告,为政府提供建议,形成决策参考。
团队指导老师、我校挂职干部xx同志首先代表xx镇党委、政府对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与科技人员一起带领我们参观学习草莓培育基地,通过讲解,我们了解到艳九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依托苏州大学科技团队,进行草莓脱毒组培、工厂化育苗、新品种选育、标准化生产示范、技术培训和草莓采摘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企业,也是xx省农业物联网首批示范点。
尽管天气炎热,大家深入草莓基地,眼前一片绿意,顿时感到清爽,同学们仔细看、认真听、详细记、不停问,在交谈中,了解到为了克服草莓连作重茬病害问题,公司积极引进学习国内外高效栽培技术,依托着名科研院校、大学为技术支撑单位,建立了xx平方米大型日光温室和xx平方米脱毒组培室,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有效节水、节肥和节药,有效保障了草莓食品安全。
本次走进艳九天草莓培育示范基地参观调研活动,只是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始,随后,xx大学勤工俭学中心摘梦团队的大学生们还将奔赴xx镇人民政府部门、草莓种植农户家中深度走访调研,开展基层政策宣讲,聆听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进行"青春三下乡"系列实践活动。希望通过这些丰富多彩活动,能让大学生真正地从中受益,为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我的中国梦”实践活动贯穿草莓农产业调研活动始终,发挥高校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关键词 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智能交通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1-106-01
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也受到国家政府以及企业越来越多的支持和重视。作为走在国际最前沿的一项新技术,它被誉为:“技术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在国家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已被国务院上升到第二位。介于物联网关系到信息资源以及未来网络的应用,物联网将在推动世界迅速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1 物联网概述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网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产业已经成为继它们之后的第三次世界信息产业发展浪潮。物联网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提出的,当时被称为EPC系统。它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包括:RFID技术、红外感应、激光扫描器、各类传感设备装置、全球定位系统以及视频识别技术等,依照约定的协议,根据实际需要来完成物品互相联通的网络连接,然后进行通信以及交换信息,以至达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以及管理的智能系统。
2 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我国起步比较早,所以现阶段在技术与标准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优势。在1991年,施乐公司的首席科学家Mark Weiser在《科学美国》这本权威杂志上对于计算机的发展前景作出了大胆的预测,也就是物联网最早时候的萌芽状态。而中国在1999年有了传感网定义,并且开始了传感网的研究与开发,因此逐渐有了物联网的雏形。
感知、传输、处理、实现、及时、精确、全面地获取和处理信息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根据相关不完全统计,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在2010年几乎达到两千亿元。在标准研制与技术研发中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国在多领域实施了技术攻关措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其中包括:通信协议、芯片、智能计算机、协同处理以及网络管理等。现阶段,我国在诸多领域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如:环保、物流、医疗、农业、电力、交通、安防等,并且这些物联网应用模式逐渐走向成熟。
虽然我国在物联网应用及发展中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应该清楚我国在物联网发展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带头精英企业少,信息安全方面不完善,技术产品差,规模化应用不多,应用水平不够高,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弱等。
3 智能交通系统的概述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交通越来越阻塞,交通事故也随之频繁发生,然而传统的应对措施根本无法彻底解决交通问题,智能交通系统应运而生。
智能交通系统是把多种技术有效集成应用在交通领域的综合管理体系,其中包括: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微处理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其目的在于改善交通情况,建立交通工具、驾乘人员以及道路三者互相的动态联系,使驾驶员能在有效时间内清楚道路交通和车辆情况,使行车路线得到优化,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保证了环境质量。智能交通系统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中的高效应用,它将信息高速公路与实体高速公路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现阶段智能交通系统还没有得到普及,但已经有很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都已经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4 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必要性
城市交通问题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快速路走廊,道路比例失衡。
2)车辆的发展速度过快。虽然城市的道路一直在进行不断的完善,在长度和面积上都有很大的增长,但与车辆的增长速度相比较还是处于落后状态,因此也导致了交通状况的不断恶化。如此看来,目前的交通设施已经达不到交通路况的需要。所以,只是纯粹的依靠道路建设,很难彻底解决交通问题。只有在进行道路建设的同时加快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才能彻底有效的改善交通状况。
3)交通政策不完善,管理技术不够强,导致交通堵塞,交通效率不高。
5 智能交通系统的总体架构
早期的智能交通系统被称为智能车辆道路系统,简称:IVHS。因为各个地方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情况、汽车拥有量以及人均道路拥有量等都不一样,所以通常由政府组织开展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鉴于如今的交通发展趋势,智能交通系统可分为以下几个支撑系统:
1)动态路线引导系统,简称:DRGS。
2)车辆运行管理系统,简称:MOCS。
3)安全驾驶支持系统,简称:DSSS。
4)智能图像处理系统,简称:IIIS。
5)紧急救援与公众安全系统,简称:HELP。
6)公交优先系统,简称:PTPS。
7)先进车辆信息系统,简称:AMIS。
8)环境保护管理系统,简称:EPMS。
6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6.1 Telematics通信服务系统
Telematics车联网系统具有通信控制功能以及强大的计算功能,由专业公司提供相关服务需要。首次开展此项业务的是QnStar公司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经有六百多万辆汽车在使用,其中我国也已经开通了这项服务。紧急救援、导航系统、碰撞自动求助以及车辆防盗等服务都是OnStar公司提供的。
6.2 互动式公交车站
互动式公交车站EyeShop系统的初始构想是实现人与自然的互动,在不受限制的空间内提供不收费的服务,使得公众在等车的时候也能实现查询多种信息、规划旅游线路以及进行阅读和娱乐等。并且该系统提供娱乐互动空间,如:互动式地图、公告栏、个性分类广告、电子涂鸦以及路线规划等。
6.3 V2V汽车防碰撞预警系统
V2V汽车防碰撞预警系统是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最早发行的防碰撞与防追尾的预警系统,它的原理是当两车在距离比较近时,便会发出提示的警报,警示两车的驾驶员要提前进行防范。
7 结束语
本文对物联网的概念、发展现状与问题以及智能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应用进行了完整的表述,通过结合我国交通的实际情况作出了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应用的初步分析。综合上述可以看出,物联网为中国的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并且已经受到国家的重视以及支持。随着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信息革命将再度被引领,使我国信息化产业走向更强。
关键词: 物联网;油气生产;发展现状;功能
中图分类号:TE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210158-02
随着物联网技术不断应用在各行各业,我油田公司也在努力将物联网技术与油气生产相结合,为大庆油田的四千万原油稳产目标提供信息技术保障。下面我从物联网的技术原理、发展现状,以及在油气生产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 物联网技术介绍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在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大致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组成,感知层主要实现只能感知功能,包括信息采集、捕获和物体识别。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送和通信。应用层则主要包括各类应用,如监控服务、智能电网、工业监控、绿色农业、智能家居、环境监控、公共安全等。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全面感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可靠传送: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智能处理: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物联网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技术和围绕这些技术的庞大产业群。
1.1 以RFID为代表的物品识别技术
物品识别技术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
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是当前最被看好的物品识别技术。一个完整的RFID标签由RFID芯片、天线以及封装媒介所组合。RFID标签技术将带动材料技术、芯片及封装技术、能源技术等产业的发展。
1.2 传感与传动技术
物联网将实现人-物互动以及物-物互动,这就要求物体具备根据物理变化做出反应的能力。为赋予物体“智能”属性,传感与传动技术的应用将不可避免。传感与传动技术将带动的产业:传感与传动技术涉及领域极广,其技术需求将能够带动半导体、精密机械、电子元器件、光学、声学等多科技领域的进步。
1.3 网络和通信技术
在物联网时代,由于所有物体都处于随时接受数据并传输数据的状态中,由此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传输需求将不是现有网络技术所能应对,这将带动有线网络投资、无线网络升级、信息设备及软件、网络搜索等产业的发展。
1.4 数据处理与存储
物联网时代所产生的数据量将是难以想象的庞大,将对数据处理与储存技术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数据处理及存储需求将带动包括“云计算”在内的计算机软硬件、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等产业的发展。
2 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目前,物联网开发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发达国家和地区抓住机遇,出台政策进行战略布局,希望在新一轮信息产业重新洗牌中占领先机。日韩基于物联网的“U社会”战略、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及美国“智能电网”、“智慧地球”等计划相继实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也在加紧部署物联网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物联网成为“后危机”时代各国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
2.1 美国在物联网基础架构、关键技术领域已有领先优势
美国在物联网产业上的优势正在加强与扩大。国防部的“智能微尘”(SMART DUST)、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全球网络研究环境”(GENI)等项目提升了美国的创新能力;由美国主导的EPCglobal标准在RFID领域中呼声最高;德州仪器(TI)、英特尔、高通、IBM、微软在通信芯片及通信模块设计制造上全球领先;物联网已经开始在军事、工业、农业、环境监测、建筑、医疗、空间和海洋探索等领域投入应用。
2.2 欧盟出台系列政策促进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
欧盟将信息通信技术(ICT)作为促进欧盟从工业社会向知识型社会转型的主要工具,致力于推动ICT在欧盟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应用,提升欧盟在全球的数字竞争力。欧盟在RFID和物联网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应用,通过FP6、FP7框架下的RFID和物联网专项研究进行技术研发,通过竞争和创新框架项目下的ICT政策支持项目推动并开展应用试点。2009年9月15日,欧盟《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提出欧盟到2010、2015、2020三阶段物联网研发路线图,并提出物联网在航空航天、汽车、医药、能源等18个主要应用领域和识别、数据处理、物联网架构等12个方面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目前,除了进行大规模的研发外,作为欧盟经济刺激计划的一部分,欧盟物联网已经在智能汽车、智能建筑等领域进行应用。
2.3 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在无线传感领域的研究,中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2004年开始在军民两个领域展开标准化研究工作,2009年以来开始积极推进产业化。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视察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指示要迅速在无锡建立中国的“感知中国”中心。3个月之后,在“让科技引领中国持续发展”讲话中,再次明确,物联网为五大重点扶持的新型科技领域之一。
目前,物联网已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无锡则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物联网产业研究与示范中心。同时,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福建、山东、四川、重庆、黑龙江等地区纷纷出台物联网发展规划,三大运营商、广电、国家电网乃至产业链多家企业也已制定了物联网发展规划。
3 物联网在油气生产中的应用
油气生产流程包括油气举升、注入、计量、油气集输、油气处理等5个部分。在各个流程的生产过程中,现有生产组织形式大都为人工巡检,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安全风险高。另外,现有的生产工艺也需要改进和优化创新,并且现有的生产方式依赖员工的责任心和熟练程度,因此劳动生产率低。
各油田为满足生产需求,已经建立了各自的油气生产现场工况监控、分析与管理和视频监控系统,并正在当前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这些系统是由软件开发公司和油田用户结合各自油田生产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作开发的,主要是为了满足油田公司、采油厂、作业区等各级目标用户生产运行管理的需要。由于受地域、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油藏地质、社会环境差异的影响,因此各油田油气生产数字化的功能不尽相同,建设也具有各自的特殊性。目前各油田已经建成并应用的一部分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在软件平台、开发环境、系统组态方式上都有很大差异,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
针对目前油气生产过程管理的现状,油田在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急需一套综合信息平台来解决,而以往油田建设的信息化、数字化系统所积累的实践和经验也为建立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奠定了基础。因此,建设面向生产操作过程的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工业生产的融合,紧紧围绕生产运行管理,提高生产操作每个单元的自动化程度,保证生产持续、稳定、高效的运行;为优化生产管理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并根据生产管理特点,按流程建立劳动组织架构,优化一线员工布局,从而把人和生产流程的效率发挥到最佳水平。
油气生产物联网功能设计需要满足油气田的日常生产运行、生产管理、生产监控、设备管理、成果展示等需求。对于目前油气生产现状分析中所反映出来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油气生产物联网的建设,主要立足于解决如下生产问题:
1)快速了解生产概况:显示采油气厂生产状况、产量、注水量变化情况;
2)及时提供故障报警和预警:报警和预警信息自动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处理;
3)自动生成生产报表:自动生成、存储、查询井、站、作业区的相关生产报表,自动绘制相应曲线;
4)自动控制生产过程:关键生产过程实现闭环控制、提高生产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高危环境重点区域:生产环境的可燃有毒监测、重点井高产井的视频监控;
6)定时完成物联网系统自检:对网络、网络设备、现场仪表等数字化设备定时自动巡检和故障原因定位。
我大庆油田通过油气生产物联网的系统架构,分别对采集与控制、数据传输、生产现状监控及管理三个子系统进行设计:
1)采集与控制子系统功能
该子系统是通过传感器、无线传感网、射频识别、RTU等设备自动采集、存储、处理油气生产对象的生产数据,通过摄像头、危害气体监测等装置,自动采集现场生产的环境信息,将这些信息传输到采油厂实时数据库,支撑生产监控等应用;同时,通过ESD、控制阀等自动化控制设备,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
2)数据传输子系统
该子系统是把从单井及边远站库采集的数据采用无线传感网、专网和公网无线技术(融合WSN、McWill、WiMAX、WiFi、3G、GPRS、CDMA、卫星等无线传输技术)组成无线异构网络来进行数据传输;其余计量间、中转站、联合站、集气站、处理站、注水站等站库和距站较近井场的生产数据及视频信号通过有线网络相连来传输,从而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生产数据传输模式为油气田作业区采油采气厂油气田公司企业总部。
3)生产现状监控及管理子系统
该系统在采油气生产部门部署实时数据库和监控中心,同时将数据上传到总部数据中心实现对生产动态的及时了解,实现生产管理、分析优化、指挥调度、智能决策,洞观全局,掌控运行。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知道,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的建成可以实现包括油气水井、计量间、处理站库及相关集输管网的生产数据自动采集、工况分析、故障预警和报警、关键过程连锁控制、工艺流程可视化展示、生产过程实时智能决策等功能。能达到强化安全管理、突出过程监控、优化管理模式,以实现优化组织结构、持续改进业务绩效的目标。
油气生产物联网除需要有一个先进的设计之外,还应总结一些油气田在面向生产操作过程的数字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经验,并结合国际上先进石油企业的最佳实践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经济高效的建设我国的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
参考文献:
[1]运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数字化油田.
[2]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3]浅谈油气生产物联网的建设模式.
[4]物联网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
[5]油气生产物联网功能设计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农产品;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6.018
0 引言
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持。通过互联网将政府、企业、经营者、消费者、生产者以及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监管机构、金融机构等各方面要素整合在一起,以此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
总体来说,我国的“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建设尚处在摸索阶段,和其他建设成熟的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以济南市万德镇和潍坊市寿光市为例,通过研究两者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方面的异同,发现其发展中的问题及经验,找到适合两地发展的有利途径,最终为山东省乃至我国的“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促进中国广大农村的“互联网+农业”的发展。
1 济南市万德镇“互联网+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分析
万德镇位于山东省会城市济南与五岳之首的泰山之间,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狭小。历史上主要以小麦、玉米等作为传统农作物,同时也开拓了茶叶、核桃、板栗、小米的种植。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全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基于齐长城、泰山玉等旅游焦点的存在,镇政府大力扶持都市观光农业、种植大棚菜、大棚果的发展。
目前万德镇响应全国号召,在济南搞起第一个“互联网+”示范村。概括起来万德镇发展互联网+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思路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运用“党支部+合作社+电商平台”模式;第二,主攻“互联网+农产品销售环节”;第三,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万德镇的电商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党支部+合作社+电商平台”,该模式是由万德镇主要负责人深层次考虑结合当地特点确定的,以党支部引领发展,以合作社为经营主体,以电商平台为主要经营方式。和以往村民单打独斗做电商卖产品不同,以村党支部来引领,党员做示范,能起到督导作用,以合作社做经营主体能进一步保障产品质量,最大限度的增强宣传效应,特别是万德镇合作社统一使用“山水万德”品牌,使得各个合作社不仅要考虑个人利益,更要诚信经营,维护公共品牌。
综合上述介绍,万德镇依托其特色农产品资源,打造“生态万德”品牌,在“支部+合作社+电商”模式下,通过对“互联网+农业”的深入探索创新,不断充实该镇电商内涵,但由于各方面因素,总体“互联网+”的发展水平还是很低。
2 潍坊市寿光市“互联网+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分析
寿光市位于山东潍坊市,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自2000年开始举办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目前寿光市发展“互联网+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思路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运用“种苗+农业投入品+农业技术服务”模式;第二,主攻“互联网+农产品生产环节”;第三,强化物流业的发展。
生产领域的互联网应用在寿光是最为出色的,主要模式为“种苗+农业投入品+农业技术服务”。从种苗到成品,大棚里的空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度等参数,都会被信息盒子采集下来并实时传送给后方的智能平台,智能平台又将数据处理控制灌溉系统、卷帘系统等,全部实现自动化。这样的物联网农田,目前寿光市已经发展了1万多亩。在流通领域,电商网络也在覆盖寿光的农业产业链。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店三个月就新建了40多个村庄终端店。寿光市还设立了一千万元的电商发展基金,建设电商孵化器,培养农村电商人才,以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
农产品销售和电子商务的有效融合,不仅让寿光开启了农产品销售的“电子商务”时代,也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寿光模板”。
3 济南市万德镇与潍坊市寿光市两地“互联网+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模式对比分析
3.1 济南市万德镇“互联网+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的优点
3.1.1 独特的地理位置,为“互联网+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万德镇南依泰山,东依灵岩寺,北有齐长城,京福高速高平路、京沪铁路、104国道贯穿境内,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为万德镇发展电子商务农业提供了基本的优越条件。
3.1.2 丰富的资源
(1)旅游资源――灵岩寺、齐长城。灵岩寺为天下“四大名刹”之一;万德北有齐长城,历史悠久,拥有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自然资源――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土壤类型主要为棕壤、褐土,适合茶叶、果树等特色农产品的生长;泰山玉产量丰富,价值较高。
3.1.3 “支部+合作社+电商”模式的开拓
运用“党支部+合作社+电商平台”独创模式,实现党支部引领、合作社主营、电商平台服务,整合全镇特色农产品和旅游资源,规范经营管理,打造统一的“山水万德”品牌。
3.2 寿光市“互联网+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的优点
目前,寿光市正由“蔬菜种植销售中心”迈向“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从之前电子拍卖,到如今的蔬菜调度呼叫中心、蔬菜“宅配送”网上交易,这些探索既销售了产品,宣传了品牌,还推动了蔬菜产业链条的延伸,实现了电子商务和蔬菜产业的健康协调发展。下一步寿光要发挥蔬菜之乡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探索实现农产品流通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不仅要成为农产品种植、集散销售中心,更要成为极具代表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
此外,寿光市政府出资建立寿光市电商服务中心,打造集电商群、外包服务、营销推广、仓储物流、人才培训于一体的电商产业链,实现产业集群发展,也为寿光市的“互联网+农业”定了坚实的基础。
3.3 从济南万德镇和潍坊寿光市看“互联网+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在山东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山东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在“互联网+”浪潮中已开始摸索前进。长清区万德镇制定了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互联网+”发展路线,推出了“党支部+合作社+电商”模式下的农产品生产销售和农村特色旅游;在潍坊市寿光市农村淘宝服务中心,政企合作,农村淘宝如火如荼。
如图1,从增长趋势来看,水产肉类、蔬果、熟食在2012年之后保持了最快增长率,同比增长达19458%。随着冷链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尝试并接受在网上购买生鲜农产品,但生鲜农产品有其质量、季节性等特点,因此它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一体化就显得非常必要。
关于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产销一体化,2007年2月,国家工商总局就提出积极促进新农村建设意见,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地区已经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这样不仅通过分工和协作提高了农业生产率,而且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降低了生产成本。
3.4 万德镇和寿光市“互联网+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寿光市和万德镇在“互联网+农产品”加工环节落后,“互联网+农业”起步迅猛但存在诸多问题。
(1)“互联网+农业”新模式的普及和规模的扩大缺乏人才和宣传。
观念落后、政策和人才缺乏制约着“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万德镇的农业电子商务只有三处示范园试点,电商网店尚未全面普及推广,寿光方面的电商孵化中心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也相当缺乏,如何推广、引进高技术农业人才考验着行业智慧。
(2)农产品存在质量、季节性等难题。
很多顾客不愿意网购农产品的一个很大因素就是品质难以保证,因为生产过程不可见,而且每一种农产品都有其特定的季节性,消费流并不稳定。寿光市因为有先进的大棚技术,解决了部分季节性的问题,但是并非所有农产品都可以进大棚。因此互联网销售季节性农产品,就意味着需要冷藏等先进技术的保障。
(3)“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冲突。
去中间化使多数传统渠道销售者表现出自己的担忧,被淘汰的命运显而易见,但由于知识水平限制转行存在困难,这也使大多数传统商户拒绝和政府合作发展。
(4)此外还存在物流成本高,冷链不完善,技术难攻关,互联网+农业发展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产业链与互联网的结合不完善等其他诸多问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问题是实现“互联网+农业”的一个关键问题,但是中国目前在互联网、农业技术等方面技术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4 对策建议
针对课题考察中发现的问题,我们给出了如下建议:
第一,大力培养与引进电子商务人才,加强互联网相关知识的宣传。通过良好的宣传让农民熟悉互联网农业的运作模式是首要“课题”,此外,优化就业条件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同样重要。
第二,政企合作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国内仍有5万多个行政村没有通宽带,农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不足30%。因此政府带头、企业深化服务项目是保证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保障。
第三,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解决最后一公里。中国物流业仍然是经济的一个短板。生鲜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明显欠缺,引进冷链物流技术是重中之重。
第四,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化发展。政府支持有关农业企业直接入驻农地,完成产品简单或深加工,依靠网络销售直接运上消费者餐桌,才能真正做到让利于农。
第五,建设良好的信贷环境,从资金上支持技术,从技术上发展农业。无论是技术还是农具,都需要有良好的信贷保障,给与农业相关人员低息贷款发展技术等等,提高农民发展激情。
只有从网络基建、物流体系、信贷体系、农民信息化水平等角度多管齐下,市场才有真正激活并快速流转的可能。
5 结语
从寿光和万德两地的发展可以看出,“互联网+农业”不再只是简单互联网接入农业,而是成功地将互联网与社会资本带入驱动农业发展的轨道中。一方面,“互联网+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可以深化产业链,降低成本,开拓发展空间,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提供全方位信息与技术服务,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方向。“互联网+”作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它的新技术、新理念,将给传统农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钱卿.农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和若干建议[J].上海农村经济,2012,(7):17-19.
[2]徐刚,王巍,石宇良.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2011,(3):51-52.
[3]代成斌,黄玉珊.互联网+农业:以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J].世界电信,2015,(5):63-65.
[4]胡.农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J].互联网天地,2015,5(5):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