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信用监管案例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5 16:44:4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信用监管案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信用监管案例

第1篇

本文介绍万安大坝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应用情况。

【关键词】大坝安全监控 管理信息系统 应用

1 工程概况

万安水电站位于江西赣江中游,是目前江西赣江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以发电为主,同时兼有防洪、航运、灌溉以及养殖等综合效益。枢纽主要建筑物由非溢流坝、溢流坝、底孔泄流坝、电站厂房、船闸、土坝等组成。坝顶全长1097.5米,最大坝高68.1米,控制流域面积为36900平方公里,总库容22.16亿立方米,为国家一等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大坝等主要建筑物按一级要求设计。

万安工程于20世纪80年代初筹建,1990年8月水库开始蓄水,1990年11月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工程现已安全运行二十多年。大坝监测项目包括水平位移(主要有直伸监测网、视准线、引张线、正倒垂线)、垂直位移、内部观测、扬压力、渗流排水孔等,共有1256个人工及自动化测点。

2 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背景

万安工程监测项目较多,因此所监测原始数据量也非常多, 监测资料的处理与分析工作比较繁重,长期以来存在着“观测多,分析少,资料处理慢”的现象,尤其是随着一些自动化项目的相继实施问题更为突出。监测资料的管理工作存在很多不足:

(1)人工观测资料基本是手工作业,费时费力不能及时计算和上报最终成果。

(2)没有统一的数据库保存所取得的原始数据及计算后的成果。大量的观测资料无法存盘,只是交由档案部门保管。

(3)资料分析少,没有专业的资料分析工具,不能系统的进行各项资料的处理分析工作。

(4)资料整编速度慢、效率低。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万安电厂提出要建立大坝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

3 万安大坝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万安大坝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是通过招标后由南瑞大坝监测公司进行创建的,系统主要由几方面的内容组成:数据采集子系统、离线分析、测值预报值子系统、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大坝安全文档管理子系统、图形绘制、报表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大坝安全监测网络管理、远程辅助服务子系统。

各系统功能简介如下:

3.1 数据采集

主要是自动化数据采集。WindowsXP环境下的自动化采集软件是一套图视化的窗口软件,所有自动化测点均显示在监测布置图中,每一个测点都与数据库相连结。同时,布置图中的每一个测点又与现场对应仪器相通。因此,操作和选择屏幕上的测点状态就可以完成对测点的采集(单点、选测、巡测、定时等)换算、处理、入库等全部过程。自动采集软件可用于单机采集和网络采集。

3.2 离线分析、测值预报软件

离线分析处理软件主要用于分析大坝的实际运行性态,可用于变形、渗流、渗压、应力应变等各类工程安全监测仪器和监测项目实测数据的处理和计算分析;可将实测值换算成标准监测量,根据各类仪器特性对监测量进行误差检验(包括粗差、偶然误差、系统误差等);提供计算分析统计模型,提供各种可选的分析因子,如水压、温度(气温、坝温)、时效因子等,供用户任意组合选用;提供丰富的图形功能,使整个分析过程窗口化,分析结果图形化。并且根据分析统计模型,预报未来一定时期大坝在假设的各种荷载下的监测值。

3.3 数据库管理软件

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基本平台是MS Access。对于人工采集的数据,提供一个人机界面窗口,直接由键盘输入进库或从电子表格批量入库。实现将各监测原始数据转换成最终物理量。

3.4 文档管理软件

本系统文档管理软件的内容是工程档案管理(主要是工程“安全册”)、人工巡查信息管理等。

3.5 图形、报表制作软件

主要有过程线、分布图、相关图;报表则主要有定制的综合月报表、月报、年报等,同时提供由用户自定义格式的报表制作软件,以适应不同需求的报表形式。

3.6 系统管理软件

系统管理包括系统创建、测点初始化、系统配置、系统安全管理。为方便对大坝监测网络工作组的访问,为用户提供界面友好的浏览器。

3.7 远程监控和远程辅助服务软件

为了加强对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本系统提供远程监控和远程服务功能。可利用远程监控功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对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远距离采集操作,以了解大坝的安全状况。管理和维护者可以利用远程辅助服务功能监视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建立后的万安大坝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经过不断的修改与完善,弥补了以前万安大坝安全监控管理的不足,主要实现了:

(1)人工监测数据均实现了入库保存管理,成果计算交由数据管理软件进行。

(2)报表制作灵活方便,各种格式的报表一次设置后可长期使用,数据整编简单化。

(3)自动化监测可进行远距离采集操作及功能设置,可实现前方无人值守采集。

(4)离线分析、测值预报填补了空白,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及预测监测量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其长年的变化趋势,为资料的进一步分析提供依据。

(5)工程档案由计算机文档记录管理,统一管理,查询方便。

(6)水位资料(库水位、尾水位)能通过MIS网络从水库调度室快速地转入。

(7)万安大坝安全监测信息可通过专用浏览器从MIS网络浏览,监测资料查询更迅速。

(8)监测值的图形绘制有专用图形软件进行,过程线及分布图的绘制更简便。

4 结语

万安大坝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用提高了万安大坝安全监测成果的管理水平,也提升了观测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还应通过今后更长时间的运用和不断完善,成为更加实用方便的大坝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南瑞大坝监测公司.DAMS―IV型智能分布式工程安全监测系统[Z].

作者简介

肖雨(1973 -)女, 江西省分宜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中国国电集团万安水力发电厂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电站测量技术与安全监控。

第2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信息资产安全;动力学模型

前言

信息安全仍然是企业信息化推进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调查,各类管理信息系统造成的泄密(主要设计商业机密)事件时有发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企业各类电子商务系统的接入导致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处在风口浪尖,各类入侵、攻击等日趋增加。虽然大多数企业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信息安全,但这仅仅通过预防威胁,而不是通过主动打击此类威胁的解决方案。企业往往需要从成本—收益角度来讲,按照施加的成本效益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因为许多模型倾向于省略定性或非金融的标准,但这种方法在信息安全层面有效性较差。信息安全管理者的任务包含安全规划、政策制定、人员配备、风险管理、安全技术选择、威胁评估、对策实施、性能监控和设备修理。信息安全管理者可以选择不同策略来对抗各种各样的威胁,包括检测、威慑、减少脆弱性、教育和培训等,然而,通过不同的策略组合明显优于采用单一的解决方案。对于管理者,每个安全战略的采用存在相异的成本,效益以及潜在效益,然而这些参数却都难以量化,往往一次信息泄露的危害性也是难以评估的。本文针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信息安全监管方法。信息安全管理者对所辖管理信息系统资源按照模型进行监管并调整系统,通过对相应安全问题进行动态地捕捉,按照系统动力学的相关理论进行模型匹配,并且通过3个月的系统监控,证明模型对安全问题的调整和校准的有效性。

1相关研究介绍

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传统的系统信息安全研究主要针对个性化的网络攻击[3]、内部滥用[2]、法律法规漏洞。然而,近来一些学者倡导研究一套更全面的方法来解决信息安全问题,这些安全性地研究通过各类模型来解决相应安全问题,包含访问模型,经济模型、动态模型可以深入了解信息安全动态[4]。(1)信息安全访问模型信息安全访问模型的早期型号是贝尔LaPadula模型,它试图通过分配不同的安全级别人员和资产,通过控制访问来保持信息的保密性;同时还有通过形式化的模型在操作系统级别访问程序和其他对象进行了讨论,在这个扩展的前期研究中,通过添加和删除新的资产和人员,安全角度考虑来改变当前授权的能力。(2)信息安全经济模型信息安全的经济模型的研究一般采用定量方法。然而,安全性往往超越了并且通常包括定性和非功能两方面:一些研究人员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定量和定性标准[5],此类研究往往采用信息安全问题的静态视图。然而,实际上,信息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许多紧密耦合的变量决定最终的复杂度,比如,信息安全因素涉及人的因素,组织因素,防范技术因素,任务和工作环境因素等。此外,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子系统往往涉及多个控件,通过技术控制(正式的控制和非正式控制)建立一个更加动态的方法来建模信息安全。(3)信息安全动态模型信息安全动态模型研究采用系统动力学来研究一个组织(可认为公司级)的信息资产基础的安全决策对财务的影响,通过在时间段内关联构建体和跟踪进展跨越的时间段来作为选择系统动力学的模拟方法的重要因素。该模型旨在包括安全策略。漏洞和攻击,并将它们与安全成本和对系统破坏性作为评价标准。尽管该模型不能涵盖所有的安全攻击和方案,它为管理人员提供了相对风险的权衡策略,工件的效用是通过模型在各种条件下的仿真模型试验证明[6]。

2基于动力学模型的信息安全应用

信息安全管理模型涵盖了信息安全若干方面的研究内容,该模型从多个领域作为融合对象,包括软件的漏洞、风险评估、攻击动机、威胁检测、威慑和安全成本评价等[7,8]。该模型通过公式的重新校准和改进,对相应结构进行了改善用以确保潜在异常的避免,其流程结构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对于大多数信息安全方面的投资,该流程通过控制人员对系统信息安全的威胁和攻击,并且通过形象与感知目标值相结合形成目标吸引力。显然,根据流程分析一些恶意组织的首选攻击目标要么是出于商业上的考虑或者成功攻击的感知恶名目标。攻击的概率由攻击者的动机决定,该模型的信息资产的感知脆弱性,并且通过地方威慑机制来结合目标所吸引类型。与后者构建体相关,所有其他因素对最终概率将产生积极地影响。感知漏洞是对攻击概率产生一个稳定增加的效果,它是利用负指数函数的近似模型来判断,同时针对适用于目标吸引力和攻击者的动机模型采用相类似的凹关系,尽管前者的影响更加明显。相反,威慑的影响与攻击的概率特性的反关系,模拟为一个简单的递减凸函数。

2.1模型应用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验证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中进行。一种方式为是通过对模型结构的验证来确定其是否能准确反映真实的世界,在行为评估执行期间系统专注于模型的行为和评估结果的可信,这种采用结构进行结构验证核查和极端条件分析的方法,解决了区分模型结构是否与被模拟关于真实世界现象的陈述性知识是否一致,在模型中使用的结构包含攻击、破坏、风险、脆弱性和成本等结构因素;另一种是通过在极端条件分析评估模型中的参数是否正确的方式。为了评估这一参数属性,模型表面被编为各个内生变量,通过检测结果判断任何不协调的行为和逻辑期望是否一致,前者评估是否有任何参数已经在规定的范围以外的值,例如,评估概率大于1,后者通过检查内生变量来响应输入变化,通过核定不符合条件的限制和期望的行为来触发内省的评价。结构验证的大部分工作内容是针对一定时间周期内模型行为,而行为评估需要执行整个模型和检查结果。基于以上两种方法,参数的变化按照整个模型评估预期是否能够正在运行来判断。此外,个别构建体的行为是随时间跟踪,按照行为分析振荡和趋势趋向极端值,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行为引发的相关结构,并可追溯原因来判断各个造成威胁的可能。基于动力学模型的结构和行为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按照攻击概率落在0-1范围之外的极端条件下取值可证明,试验预先设定的两股不安全行为,通过对结构方程式的重新校准(模型的自动验证过程),从而解决了这种不正常现象,证明了该模型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

2.2模型因素分析

安全攻击可以从系统内部或外部产生。在这一点上,该模型不区分内部或外部的攻击者;同样地,它不区分不同的信息资产攻击。据专业机构预计,内部攻击者和外部攻击者的成功率会不相同,也会对不同资产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需要,该模型不深入到这个水平的细节;相反,它更侧重于总的层面,同样,模型不解析攻击分为不同类型,如拒绝服务攻击,黑客攻击,网络钓鱼,键击捕捉,病毒攻击和SQL注入攻击。根据相应机构地预计,大部分的攻击将通过现有的一些安全工具的监测,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程序、恶意软件检测程序和垃圾邮件检测程序等,该类工具被表征为防止攻击。模型定义检测能力强弱取决于对安全工具的投资。在安全性工具上的投资是不需要连续的,因为在现有安全工具的投资将给公司带来来攻击检测效果,因此,安全投资工具的累积性是用来评估检测的能力。随着系统检测能力的增加,防止攻击的数量也随着增加,这样为了找到与成功攻击的平衡,根据实际应用,成功的攻击会以各种身份体现,并伴有显著不同的效果。损害幅度—损害即时性,以及成功攻击次数塑造的攻击报告的范围。公开的攻击报告将决定组织的信息资产的感知脆弱性,从而完成攻击循环。这是一个循环的增强,表明成功的破坏将导致更多的攻击和有效防止攻击会导致攻击者可以寻求其他更容易或更具吸引力的目标。在极端的情况下,增强环路驱动在循环到零或无穷大所有构建体的值。但是,如果该模型仔细构造,该行为可被控制,并在极端的情况下避免。该模型包括一个加强环和三个平衡循环。该加强环周围的安全攻击,感知为中心的宣传在成功的攻击就产生漏洞,从而吸引更多的攻击者。此行为将继续有增无减,但通过检查涉及系统漏洞的平衡环举行。攻击成功检测导致各种减少脆弱性活动,包括修补基础软件的缺陷、消除开发的软件缺陷,并实施新的安全程序。

2.3模型实验验证

本文采用Vensim1PLE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性能仿真测试,该软件是美国Ventana系统公司用于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设置单位时限是一个月,然后将模型历时3个月运行。由于系统长期的运行无法确保安全性,因此该模型的模拟就选用周期较中和的长度作为测试周期,通过将该模型是在各种模拟条件下运行,用以了解对系统整体的攻击效果、损失、费用不同的安全策略和投资的影响,这样的测试对于信息安全管理人员能够做出更有效的信息安全有效决策[1]。如图2所示为按照模型参数(抗击威胁成本与安全造成资产损失)的测试对比图。图2(a)显示随着信息安全防范投资的增加,相应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小;图2(b)显示主动攻击的增加对信息安全的造成的损失没有确定的线性关系。图3将信息安全防御投入、主动攻击投入与信息安全最终造成损失进行线性对比,如图显示,信息安全的最终损失量取决于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决定。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决定参数主要取决于对信息安全投入的多少,以及其他部分参数的小范围影响,这样就明确了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安全管防策略中加强信息安全投入并增加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投入才能从基础上降低由于信息泄露造成的损失。

3总结

第3篇

关键词 档案管理 档案利用 档案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一、 概述

档案信息的定义是传统的国家机构(也可以在社会组织)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经过鉴定有价值的文件信息与历史一记录,还包括在电子政务环境中产生的各种数字化、电子化的具有保存意义的信息。比如政府部门颁布的一些政策法规或者统计类文件等等。丰富的档案信息,如果仅仅是简单的罗列,那么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帮助甚微。必须经过一定的系统分析和统计挖掘才能真正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决策支持的作用。所以档案信息在管理方面应该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反映政府的基本职能,同时通过分析加工来实现与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的结合。总的来说,档案资源的管理应该有如下几点的基本要求:

(l)提供对存储在不同地点的数据库中的数据和信息查询、调阅等基本的功能;

(2)决策支持的作用。一旦领导在决策的时候需要提供信息与情报的支持,应该能够很快的得到系统中全面的、有效的信息数据;

(3)数据挖掘的功能。如何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海量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提取来及时满足需求是在档案信息管理的时候应该重点考虑的;

(4)对不同格式的数据,如半结构化的、结构化的、非结构化的信息数据都要能提供各种访问操作的功能;

(5)能够满足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充分地共享交流的需求。

二、 档案管理系统

档案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将分布于不同档案机构的信息资源进行集中、处理、加工,确保数字档案信息的长久保存和获取,并向社会广大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服务,最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一种有序的动态信息空间。

档案管理系统是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新型文件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然结果。与传统档案馆相比,档案管理系统具有信息多媒体化、管理计算机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和存贮多载体化等一系列特点。数字技术的应用完善并发展了档案馆的职能,妥善解决了各种档案原件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使珍贵的档案原件能够保存得更加长久;数字档案检索系统方便、快捷,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利用要求,而且利用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随时、随地实现档案的异地查找。利用网络的交互方式,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向利用者提供更加专业、更具特色的档案咨询服务,改变了档案馆信息“孤岛”的形象,改善了档案服务的落后面貌。

三、 档案利用

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工作的核心环节,也是档案搜集、整理、保管、鉴定工作的价值实现过程,没有档案的利用也就无所谓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价值实现。对档案利用工作进行分析,能够反映档案基础工作各个环节的情况,同时也能反映下一步利用者的利用方向。

从编史修志、学术研究、工作查考、个人待遇、其他几个方面进行档案利用分析。

编史修志是档案利用的重头戏,利用人次多,利用档案、资料数量也多,但在档案利用中的百分比有下降的趋势,并不是编史修志的数量在减少,而是其他利用档案的数量在增加。近年来的趋势是以组织、单位编史的逐渐减少,而个人编史、个人文集和续写家谱、家人传记的却在不断增加,档案的进一步的开放,更加促进平民化的档案利用。

学术研究近年来单位个数和人次上在不断提高,其主力是各研究机构学者、各大学教师、博士、硕士、大学生等。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占到学术研究的85%,而硕士生以上又占撰写毕业论文的85%。本科生查阅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利用高峰多集中在每年的1月和7-8月的寒暑假期间,以利用命历史档案、资料居多。

编史修志和学术研究都是利用档案数量、人次较多的。有时一两个利用单位,就可使一种档案的利用数量猛增。如2003年新闻出版局编《新闻出版史》,使得革命历史、旧政权资料使用量超出近几年平均量的3倍。在利用人次上,学术研究通常是一人多次,而编史修志是两人或多人多次,其共同特点是使用档案、资料数量大,查到率高(查到率高并不是所需材料都是齐全完整的,而是所需材料面宽,跨度大,大部分利用者总会或

健全乡镇基层基础组织 推进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创新

――快速发展中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研究

蔡明栋

摘 要 当前,我国大量发展中的城乡结合部区域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建立健全乡镇消防工作站,全面构建网格化社会火灾防控体系,将火灾隐患整改、宣传教育培训职责延伸到乡镇、社区(村)两级,从而为解决发展中的城乡结合部区域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消防社会化管理之路。

关键词 乡镇基层 基础组织 消防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大量的发展中的城乡结合部区域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北京市通州区就是典型的发展中的城乡结合部区域之一。在通州区工商部门注册的五万余家企业中,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低端粗放型企业,经济扩张期特殊的经济结构导致大量“三合一”“多合一”违章建筑、群租房的存在,加之通州区国际新城建设的稳步推进,大面积拆迁、大量拔地而起的新建工程,这些都给北京市通州区的消防安全带来了十分突出的隐患问题。为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贯彻落实刘金国副部长提出的“调动一切力量深入推进清剿火患战役”的指示精神,北京市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结合国际新城建设实际,以“创新工作机制、防控关口前移”为工作理念,建立乡镇消防工作站,全面构建网格化社会火灾防控体系,将火灾隐患整改、宣传教育培训职责延伸到乡镇、社区(村)两级,从而为解决发展中的城乡结合部区域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消防社会化管理之路。

一、破解难题,推陈出新,推动政府超常运作

北京市通州区面积907平方公里,人口129.9万人(其中流动人口约60万),距市中心15公里。作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区域,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五万余家企业中,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低端粗放型企业,经济扩张期特殊的经济结构导致大量“三合一”、“多合一”违章建筑、群租房的存在,加之北京市通州区国际新城建设的稳步推进,大面积拆迁、大量拔地而起的新建工程,也带来了十分突出的消防安全问题:一是各级政府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大量引资,造成许多低端产业落户,对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监管缺失;二是社会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消防设施的投入较少,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三是单位员工、城乡居民、社会群众、外来务工人员消防知识匮乏、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欠缺。北京市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13名防火监督执法人员要担负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防火监督检查及各种勤务、宣传、培训任务,警力严重不足,对于政府消防安全工作人员、公安派出所民警、义务消防队、村安全员等消防辅助人员也难以实现经常的、系统的、深入的培训指导,未建立社会化消防大格局、网格化防控体系,导致监督检查不到位,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

北京市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党委不等不靠、审慎研判,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大力推进消防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将执法警力下沉到基层一线,建立“乡镇消防工作站”和“乡镇消防站”的构想并及时向区政府汇报,获得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区政府超常运作,多次召开协调会,对消防工作站制度的可行性进行专题研讨,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成立乡镇消防工作站及消防站的通知》(通政办发[2011]48号),对人员构成、人员管理和职能作用做出了硬性规定,在乡镇政府层面搭建支撑基层基础工作的平台;各乡镇充分认识到设立消防工作站对于加强消防监督执法、改善地区消防安全环境的重要作用,在办公地点、执法车辆、人员待遇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通州区区委区政府也对此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要求各乡镇要充分认识设立乡镇消防工作站的重要作用,发挥消防工作站效能,全面提高消防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全镇统筹,条入块、块统条、条块结合,真正把消防监督工作落到基层,确保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

二、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健全制度落实保障

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在综合考虑乡镇规模、人员数量、火灾形势的基础上,按照网格化社会火灾防控体系,在马驹桥、台湖、宋庄、永顺、梨园、县、永乐店7个乡镇设立了消防工作站,在张家湾镇成立乡镇消防站。消防工作站由2名消防支队监督员、1名派出所消防专职民警及2至5名乡镇工作人员组成;消防站由3名消防支队干部、4名士兵、2名派出所专职民警、2至5名乡镇工作人员及所在乡镇专职消防队队员组成;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派驻干部和通州区公安分局各个派出所民警每周至少四天在消防工作站开展工作。消防工作站在消防支队、属地乡镇政府和防火安全委员会的共同指导下,围绕属地乡镇中心任务和工作实际开展消防工作,解决基层“千条线穿一根针”的问题,即线跟着针走:一是全面掌握辖区情况,进行网格划分,完善业务基础工作和消防业务档案,并在此基础上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分析本地区消防安全形势,提出消防工作建议,为属地政府决策当好参谋;二是结合辖区消防工作实际,开展消防监督检查、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及属地政府部署的其他消防工作,做到一线执法、一线防范、一线宣传,全面提升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的“四个能力”;三是负责对本级公安派出所、社区民警、政府专职消防队及村安全员的培训指导。乡镇消防站还将乡镇义务消防队纳入管辖范围,把灭火工作与防火工作集于一体,整体运行,做到第一时间有力施救、有效控制火灾形势,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为保证消防工作站制度得到有效落实,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制定并下发了《北京市通州区各街道办事处乡镇消防工作站管理规范》,对消防工作站组织建设、办公设施、工作制度、工作职责、业务培训等进行了规范;建立健全乡镇消防安全工作会议和消防工作站联席会议制度,乡镇消防安全工作会议每周一次,由消防支队派驻干部联系辖区政府主管领导组织,根据本时期消防工作的整体安排及辖区消防工作安排部署相关工作,消防工作站工作联席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区防火安全委员组织,主要听取各乡镇(街道)消防工作站工作开展情况,分析研究本地区突出火灾隐患整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协调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总结经验、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研究表彰、奖励消防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等;为工作站配发了现场执法记录仪,要求消防工作站人员对执法工作情况进行全程录音录像,从而保障了对其工作时间、工作内容、执法质量进行全面的跟踪记录和监督管理,并借助派出所办公平台,实现火灾隐患的及时录入和处理;积极协调区政府和属地乡镇,做好办公场所、办公设备、执法车辆、饮食住宿的配置和辅助人员的配备工作,并在执法车辆上装载GPS设备,对车辆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三、整合资源,密切协同,确保良好效果

消防工作站制度调动一切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加强部门联动,推动了各级消防工作责任的落实,提高了社会消防管理的效能:一是作为连接消防支队与乡镇政府的纽带,密切了双方的沟通交流和协同配合,将消防工作切实融入到属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中 ;二是实现了消防监督检查的前移,使消防监督从原来的面延伸到线、点,从整个乡镇延伸到村、大队;三是实现火灾原因调查的前移,火灾发生后属地监督员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开展调查取证工作,改变因到达现场时间过长造成对现场情况的不清和取证难的问题;四是实现施工现场消防管理的前移,通过与施工现场投资方、施工方、监理方的合作,以及辖区属地监管改变因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少,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五是实现公共聚集场所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的前移,从被动的检查改变为从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开业整个过程的监管,杜绝因施工过程中的缺欠导致永久性影响消防安全问题的出现;六是实现了对政府职能部门、公安派出所民警、乡镇专职义务消防队、村安全员“面对面”的经常性培训指导,提高了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和参与热情,使公安派出所按照“一警双职”的消防三级管理模式开展消防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乡镇派出所民警的组织优势和基层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第4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利用档案管理人员思考

【中图分类号】R19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533-01

疾控中心的挡案是疾控工作者在为防止疾病传播流行、增进人民身心健康的科学和技术中长期积累的资料对于开展疫情的预测预报、流行病学分析、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若干年后发现和分析疫情流行规律提供依据。近年来,随着卫生疾控事业的发展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加强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使档案利用工作与时俱进,是摆在档案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现结合南宁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的现状,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1南宁市疾控中心挡案管理工作现况

1.1加强组织建设规范档案管理

1.1.1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南宁市疾控中心于1991年建立了综合档案室,分别于1992年和1995年通过了市直机关三级档案室、二级档案室的评审,并于1997年通过了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国家二级档案室的评审。目前室藏量为6909卷册。2001年开始,中心实行文书档案立卷改革,文件归档采用“年度-分类-保管期限”进行立卷,既党群类一个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业务行政管理类一个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中心综合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中心的文书、科研、会计、基建、设备、音像等档案。目前,综合档案室设专职档案员1名,具有副研究馆员高级职称,各科室设兼职档案员1名,科室主任负责督促抓好本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单位已形成了中心领导、科室领导二级档案管理网络,使档案管理实现了统一领导、统一制度、集中保管。中心档案管理网络每年在第一个季度末召开一次例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汇总本年度档案归档情况。同时还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领导支持,经常邀请市档案局、市上级主管部门的专业人员到中心档案室进行工作指导,并将档案管理纳入了中心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使档案工作层层有落实、件件有保障。

1.1.2规范完善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在1991年建立南宁市卫生卫生防疫站综全档案室时,根据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了档案管理分类方案、保管期限、归档范围、规章制度等,2012年机构体制改革疾控中心成立之初,对档案分类方案及保管期限又进行了修改完善,中心档案网络人员也进行了重新调整和培训。2011年南宁市开展对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等级复查工作时顺利通过国家二级档案室复审。

1.1.3加强中心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中心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是档案部门的一项基础业务工作,是档案工作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体现中心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不仅要求设备配置现代化,还要管理标准规范化,管理技术及管理思想现代化。2009年12月,中心新址落成后,中心领导非常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加大了对档案管理基础设置建设的投入,增加了档案用房面积,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配置了相应的设备,仅库房面积就有106平米,配置了新型的档案密集架18列及相关配套设施;实现档案管理有专职和兼职档案员,档案保管有适用的库房,档案存放有适用的密集架,档案查阅有电脑软件检索。使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有目标、有落实、有检查。

2目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特种载体档案的收集和保管不够;档案查借阅及利用工作有待完善;深层次开发档案和档案编研工作以及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待改善和进一步加强。目前中心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只是局限于档案软件的录入、检索、统计,档案资源的利用也只局限于本单位使用及本系统工作需要,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率不高。

3关于做好档案管理与利用的思考

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对封闭性,档案管理方法的陈旧性,使得我们的工作视野、思维和思路容易受到影响和制约。要实现思想观念上的一个大的转变,需要大力倡导开拓创新精神,进一步形成推进档案工作创新的浓厚氛围。要认真总结档案工作好的经验,准确把握档案工作特点和规律,用新观念新思路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根据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3.1健全制度,努力把好档案材料的收集关。 档案的种类名目繁多,形式多样。因此,要正确处理“有文不归”和“有文必档”的关系,明确制订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收集重点,以便把有价值的文件收集齐全。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两个重点环节。

第5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 网络安全; 监狱

监狱信息化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实现起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将广大干警从手工记录中解脱出来,实现了信息共享,也使得各项工作更规范、准确,合乎法规要求。

1. 监狱信息网络的基本构架

监狱信息网络系统的基本构架为监狱内部办公网(内部网)、对外信息网(外部网)和监狱信息资源库。其中不公开的数据,只在内部网上实现信息共享;外部网是监狱向公众公开网站,通过网络实现监狱与民众之间的双向交流;监狱信息资源库主要是存放监狱狱政信息和监狱共享资源信息等。无论是内网、外网之间都是通过TCP/IP协议进行构建,内网和外网之间需要物理隔离。

2. 监狱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由于监狱部门的特殊性,对内部信息的保密程度要求也非常的高,对信息安全提出以下要求。

2.1 技术方面安全要求

(1) 物理层。保障网络的物理环境、网络设备和通讯线路的安全。防止天灾人祸对环境、设备、线路造成危害,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2) 网络层。信息在网络上传输安全、防止外界入侵、以及加强由于网络结构的共享性和开放性造成的网络脆弱性。

(3) 系统层。保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系统软件的安全。无论是Windows、Unix还是Linux系统,以及Oracle、SQL Server等数据库系统,本身就存在一些已知和未知的漏洞,预防这些漏洞对系统造成安全隐患。

(4) 应用层。保证数据、文件及各种形式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及不可否认性。针对不同的应用,通过检测其安全漏洞,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降低应用的安全风险。

2.2 管理方面安全要求。监狱信息化网络系统是由人来操作,由于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很容易对系统造成破坏或瘫痪;或者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违法操作,对系统和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个的威胁。所以还应建立相关政策、法规约束内部人员的行为。

3. 监狱信息安全的系统构架

3.1 技术安全体系设计。物理层安全是整个网络安全系统的前提,其安全设计要通过环境、设备、线路三方面进行设计。

(1) 对机房的建设进行防火、防雷、放震等特殊设计,并且要进行机房屏蔽设计防止电磁辐射、电源接地和配置不间断电源(UPS)保证服务器的正常工作。

(2) 重要的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要安排专人看管,配合安全管理手册,限制人员的出入。控制单位内部员工的访问操作,防止由于内部员工的操作,造成泄密事件的发生。

(3) 确保线路上分离内网和外网,将内部网和外部网彻底的物理隔离开,没有任何线路连接,这样可保证公共网上黑客无法连接内部网,保证极高的安全性。

网络层安全包括设置防火墙、入侵检测和VPN等方面的设计。

(1) 通过配置防火墙中的安全策略来有效阻断网络外部的攻击和非法访问。

(2) 利用"入侵检测系统"连续监视网络通讯情况,寻找已知的攻击模式,当它检测到一个未授权活动时,软件会以预定方式自动进行响应,报告攻击、记录该事件或是断开未授权连接。"入侵检测系统"能够与其他安全机制协同工作,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3) 利用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VPN构建了一个跨越不同地域的上下级之间和内部网络之间的虚拟专用网,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封包和加密传输,在因特网上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从而实现在公网上传输私有数据、达到私有网络的安全级别,就相当于建立一条专线连接远程的办公室,降低网络设备的投入和线路的投资,同时实现了网络之间的安全通讯。

系统层安全主要针对操作系统安全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服务器端采用Windows 2000 Advance Server操作系统,客户端采用Windows 2000操作系统,合理配置系统自身所提供的安全机制并定时扫描系统漏洞,及时发现并弥补系统漏洞。采用了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定期对系统和数据进行备份,以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应用层主要是应用软件保证安全,包括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数据安全管理、有效的防病毒系统和监控系统的建立。

(1)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系统是以密码技术和公钥基础设施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技术为核心,以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安全技术为基础,在网络上实现了强有力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功能。CA证书服务器主要负责接收证书申请、验证申请中的信息和申请者的身份、颁发证书、吊销证书以及证书吊销列表(CRL);数字证书库保存了已经签发的数字证书及公钥,并且为用户提供下载所需其他用户的证书及公钥;RA服务器主要负责处理用户申请、用户撤销等请求,管理用户信息。

(2) 每个合法用户分配私有目录-文件保密柜。所有进入该私有目录的文件都将被自动加密,移出该目录的文件将被自动解密。为保证私有信息的私密性,任何用户都不能查看和操作其他用户文件保密柜内的文件。

(3) 建立有效的防病毒系统,对网络通讯中的数据实行监控,并对系统进行定时扫描、杀毒,减少病毒侵害带来的损失。

(4) 建立有效的监控系统,对计算机用户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将使用过程中重要信息(机号,操作人等)记录到审计文件中,管理人员可以由此发现"可疑"情况,及时追查安全事故责任。

3.2 管理安全体系设计

(1) 建立一套职责明确的管理制度,以便分清职责,互相监管。

(2) 建立密码管理制度,由工作人员分段掌握,定期更换和控制扩散。

(3) 加强有关资料的档案管理,严格配置修改的批准程序和档案入库登记,防止外流、外泄。

(4) 依法管理,追究行为人因故意或过失对网络造成危害的法律责任。

好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可以有效的保证监狱信息的安全。从监狱特殊化安全着手,对其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实施到实际当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立军.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M]

[2]何鹏, 潘海珠.虚拟专用网络技术VPN在大学校园网中的应用[J]

第6篇

关键词:信息追溯;建筑安全;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所谓可追溯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其定义为:“The ability to retrace the history,use or location of an entity by means of recorded identification”。即通过记录相应的识别信息,对实体的历史、使用或地点予以追踪的能力。这里的“实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项行为。可追溯管理在许多行业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益。建筑业属于高危行业,建筑安全事故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和谐。而目前在建筑行业,信息追溯在管理中的应用却极少。本文旨在通过借鉴其他行业的追溯管理制度,探索在建筑安全管理领域引进信息追溯管理模式,提高安全管理的工作效率。

一、信息追溯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必要性

(一)消除建筑工程项目多方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建筑工程项目有多方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业主、承包商、监理、政府主管部门和项目使用者。各个主体之间存在管理、监督、合作等多种关系。而由于关系的多样性和地位、职责的不同,各个参与主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将产生信息不对称。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以借机牟取私利,从而对建筑安全造成恶劣影响,甚至直接引发安全事故。

信息追溯是建立在信息追溯系统基础上的管理模式。通过信息追溯系统,各个参与方能够随时查询项目的有关信息,并回溯信息的来源,从而确定相关的责任人。因此,在信息追溯的过程中,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人人实施监督、人人受监督的局面,这就在无形中规范了各方的行为,使信息公开、操作透明,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信息不对称,构建了多方参与、相互促进的安全管理格局。

(二)消除建筑工程项目各阶段的信息孤岛。建筑工程项目一般都有一个较长的建设流程。通常包括前期策划、勘察设计、招投标、建设施工、投入使用等阶段,每个阶段都包含大量与安全有关的信息。由于各阶段发生的时间不同,参与人员也不同,因此阶段与阶段之间往往缺乏信息沟通,甚至造成信息孤岛。最典型的信息孤岛就是项目的使用者通常都难以获得该项目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信息,同时也无法把对项目的使用意见传达出去。为了消除信息的流通不畅和信息孤岛现象,我们必须对信息实施可追溯管理。通过信息追溯系统,在项目建设的每个阶段,都能获得该阶段之前的每一个阶段的安全信息,为本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也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防微杜渐,把安全事故扼杀在摇篮之中。(图1)

(三)提高建筑安全事故调查效率。近年来,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次数和造成的伤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对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如何高效地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及时控制损失,是建筑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传统的安全模式下,信息的记录和传递多以纸张作为媒介,因此存在大量繁冗分散的纸质信息,使事故调查产生巨大的工作量。而信息追溯系统以电子信息方式记录了每个环节的安全信息,能在发现问题和发生事故之后,从事故的发生点迅速追溯到问题发生的源头,不仅便于事故的调查,更能及时控制事故的扩大。

二、安全信息的构成及追溯管理流程

(一)安全信息的构成。安全信息,就是指所有与安全有关的信息的总称。它是在安全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中产生的,在组织机构和各层面的相关人员之间,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屏乃至人的表情和动作等载体,在特定的沟通渠道中以特定的方式进行传播和交换的,对决策、计划、组织、控制、激励、领导等阶段起到影响的一切相关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内容。

(二)安全信息追溯管理流程。建筑安全信息追溯是基于工程项目的建设流程。随着项目的推进,追溯系统不断搜集来自各方的安全信息,并在任何时间点都能往前回溯。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能快速地发现不安全因素的源头,并迅速解决问题,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后续环节的安全实施。项目的最终使用者也能通过信息追溯,获得建筑的安全信息,行使安全知情权。(图2)

三、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的构成

构建安全信息追溯系统是追溯管理的核心工作。安全信息追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子系统,即:信息搜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存储系统、信息维护系统和追溯系统。(图3)

信息搜集系统是整个追溯系统的基础,它的作用在于通过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搜集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各个主体的各种信息。在实际操作中,现场监控摄像头、会议记录等都属于信息搜集系统的有机构成部分;

信息处理系统是对信息进行整合的平台,剔除失真和重复的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分类编码。该系统一般包含数据分析技术和编码技术;

信息存储系统是保存信息的仓库,通常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来构建的;

信息维护系统是定期对信息进行检查、反馈和更新的机构。信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对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定期检查信息的时效性、完整性,把信息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到搜集系统,使信息搜集更有效率和目的性;

追溯系统是查询和获取信息的平台。它包含一些用户端口和检索网络。需要指出的是,除了追溯信息本身之外,追溯系统对于信息搜集的方式、信息处理的方法等也同样能检索。因此,追溯系统是构建在信息搜集、处理、存储和维护四个子系统基础上的全方面搜索引擎。

四、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的注意点

(一)政府主导,企业自主。构建信息追溯管理体制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资金的投入和制度的支持,因此需要各方参与者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其中作为宏观调控者的政府和直接执行者的企业,在机制的构建和运行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政府的主导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政府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提供资金的技术支持,保障信息追溯制度顺利施行。同时,信息追溯制度短期内的投入产出比较高,因此许多企业不具有积极性,而政府则可通过宣传和政策支持,起到推动作用。对于企业而言,在政府的引导下,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具体情况,自主地实行具有自身特点的信息追溯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二)与新技术手段相结合。信息追溯管理涉及到信息流程的各个阶段和项目的各方参与者,因此需要与新技术手段相结合,才能处理好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和问题。笔者认为,在信息追溯管理中引进和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GIS技术、信息编码、无线射频等技术,对促进追溯管理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三)主动预防,不要等事故发生了才追溯。我国安全管理工作的宗旨是“预防为主”,而安全信息追溯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手段之一,因此也应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体现在工作中,即是把信息追溯作为一种常态的管理措施,而不仅仅是发生了事故之后才追溯。管理者要制定一套合理规范的信息追溯制度,定期对安全信息进行检索,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消除,这样才能防微杜渐,把安全事故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中。同时,一旦发生了事故,也能迅速控制局面,不至于手忙脚乱、延误时机。

五、结语

安全信息追溯管理是一种新兴的安全管理手段。随着建筑业生产和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郦俊伍,钱存华.谈可追溯管理在住宅商品房开发中的应用[J].商业时代,2007.3.

[2]张仕廉.建筑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第7篇

一、档案管理模式

1.档案管理模式来源:《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根据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记录,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增加监督检查频次。依据食品管理要求的模式,同步建立公共场所的档案管理模式。

2.档案管理模式:相对人信用档案实行一户一档的管理模式。一户一档是指一个行政许可单位为一户,该户所产生的行政许可、经常性监督(含行政处罚内容)、投诉等资料归到一个或若干个案卷中并形成案卷目录。

(1)归档范围:食品、公共场所的行政许可档案(包括新办许可、延续、变更、主动注销及补办时所形成的档案)、食品、公共场所的经常性卫生监督档案(包括现场检查笔录、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改正通知书、监督量化评分表、现场监督监测采样等)、食品、公共场所的投诉档案(包括因投诉产生的现场检查笔录、调查笔录、卫生监督意见书、案件终结报告、回复通知书等)以及食品、公共场所行政处罚资料。

(2)归档时间及要求:采取分步进行的方式,首先将新办许可档案按月归档,延续、变更、补证等许可档案按月归入原许可档案中。第二年三月底前将日常监督、投诉、处罚档案归入含有原许可信息档案的盒中,统一归为一个档案,编制一个编码,即为“一户一档”,这样分步骤进行,按照《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有效期规定,预计三年时间将完成全部档案的归档。

二、档案管理模式的实现

1.端正态度,加强制度建设,切实落实档案管理工作有关规定。要充分认识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把档案工作与行政许可执法工作放在一条连接线上,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及保密工作有关制度,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做到档案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以一贯之落实好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制。

2.查漏补缺,加强学习培训,确保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卫生监督的档案工作,涉及到许可、执法、安全等敏感问题,必须有专人负责,在业务上主动与档案主管部门、卫生系统进行沟通,学习档案相关知识,尤其是信用档案整理目前无相关细则规定,这就要求我们在整理工作中不断听取上级部门的意见,同时在工作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反馈,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在工作中不断修改、完善,努力达到档案管理的要求。在推行新的档案管理模式过程中,对档案员要多培训、多指导,对涉及的有关科室统一要求,为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改善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卫生监督档案管理的功能建设。卫生监督管理信用档案不但具有原始性、真实性,又具备一般信息具有的压缩性、及时性特点,因此要严把案卷质量关,做到档案资料齐全、完整、安全,使档案工作得到很好的延续和发展。要做到这一些,就要积极主动争取各方面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不断解决用房、用人及相应的安全配套设备、设施。通过不断的改进,更好地适应政府档案工作需要,积极营造浓厚的档案文化氛围,以全新理念打造卫生监督档案管理新形象。

三、管理模式实用性探讨

1.建立信用档案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①。第一,建立

企业信用档案是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经济秩序的需要;第二,是维护企业声誉,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需要;第三,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需要,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基础;第四,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拓展服务领域的需要。2.促使管理相对人信用档案系统化。新的系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改变了多年来日常监督情况、许可、处罚分别存放,管理相对人整体材料零乱,容易丢失,查找难,导致监督工作不顺畅的现状,使监督人员未到达现场就掌握了管理相对人的基本信息和年内以往监管情况,使卫生监督工作思路更加清晰。

3.管理相对人信用档案的启用,有利于监管部门更加关注管理相对人经营行为。实施信用档案管理,将把管理的餐饮单位、公共场所的守法执业情况或不良行为(行政处罚等)记录记入信用档案。对管理相对人的信用状况适时公布,将会最大限度发挥管理相对人道德监管的力度,从而促使管理的餐饮企业及公共场所卫生更加自律,从而促进社会公平。而信用档案利用率的提高,必将促使卫生监督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4.有效促进卫生监督档案利用。开发利用好系统卫生监督信用档案,将能有效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②。

(1)风险预报。卫生监督工作涵盖了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安全等多个专业,通过对历年的食物中毒档案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季节、地理等特点,提前进入预防状态,可以预知高风险食品,提前进行防范;通过对历年的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可以找到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区、场所和单位,重点对这些领域加强防控,可起到事半功倍的预防效果。

(2) 提高文书质量。对不同时期的高质量档案进行整理,开展观摩和学习,将有效提高文书质量。

(3) 促进体系建设。卫生监督档案可以成为一面镜子,反映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方方面面,例如从日常监督中发现监管空白区及频次不达标等问题,则提示人力资源和仪器设备不足等;或档案内容不完善,则提示内部管理、监督员履职等存在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完善卫生监督职能,更好地为群众健康权益服务。

注释:

①朱霞惠,何敏.科学挖掘卫生监督业务档案的利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__,2(7)146.

②齐永红,毛成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信用档案建设中的重要性[j].兰台内外,20__(6).

作者单位:张晓蔚,吕梅英,丰台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罗晓梅, 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图书馆

摘要:建立管理相对人信用档案,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必然要求。

第8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厦门电业局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深化应用的背景、目标、实施步骤、效果及前景,以供借鉴。

论文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文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传统档案管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从纸质和电子混合档案向全数字化档案转变、从人工档案管理为主向自动档案管理为主转变、从单一部门档案管理向跨部门、跨专业、跨地域档案管理转变。

一、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深化应用的背景

当前,国家电网公司加快实现电网和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创建一强三优(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现代公司。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并将其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与紫光电子档案事业部合作开展国家电网公司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项目2009年,在国家电网公司公司总部、华中电网公司、四川省电力公司等网省公司试点成功。目前,国家电网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已成功嵌入国家电网公司协同办公系统,福建省电力公司随即也全面推广应用,厦门电业局作为国家电网公司辖区内唯一的特区供电企业,在福建省电力系统内率先深化应用该档案管理信息平台。

厦门电业局档案管理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2000年,在全省系统率先晋升为国家一级,连续3年获得省公司档案管理先进单位、连续6年获得厦门市档案先进集体称号。截至2010年底,共有综合档案室1个,二级综合档案室17个,共有文书、科技、会计档案近30万卷(件),机读目录12万余条,照片档案4000余张,及音频、视频档案200多份。

但目前厦门电业局档案管理工作还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仍存在大量纸质档案未实现数字化;二是各部门之间系统互不相连、数据互不交换、信息孤岛较为严重,无法形成统一的档案信息资源库;三是各部门档案管理水平及管理软件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较为严重,软件管理系统功能存在缺陷,无法保证文件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与可用性;四是软件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高,用户查询档案信息的效率较低;五是灵活性不足,不能适应机构调整对档案管理的要求。因此,急需通过深化应用统一的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来破解上述问题和难题。

二、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深化应用的目标

福建省电力公司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在国家电网公司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基础上,采用B/S多层应用体系结构,应用SOA、J2EE等先进技术对软件应用系统进行深度开发,建成符合福建电力档案业务工作要求的功能模块和界面处理,实现了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全程管理。同时,福建电力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创新性地开发了全宗定制、门类定制等多种定制功能,使系统可随着业务的变化而进行自行定制,减少了因业务变动而导致的二次开发费用和时间,极大地方便了使用;创新性提出了现行文件层、整编文件层和永久档案层三层管理模式,建立了文件中心、整编中心、数档中心和控制平台,实现了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文件网络采集、整合、处理、归档全过程数字化。

档案管理信息平台主要应用模块包括应知应会、企业知识、部门知识、个人知识、你问我答。其中数字化档案存放在企业知识模块中,按照档案属性分类为:文书档案、合同档案、生产档案、科研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会技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招标档案。档案检索条件包含:题名、文号、责任者、起止日期、机构、文件类型、主题词、关联词、分类号等。档案管理信息平台以确保文件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四个特性为基础目标,确定了十大功能:确定需要捕获的档案,确定档案的保存时间,档案捕获,登记,分类,存储和保管,利用,跟踪,处置计划的实施,对档案管理过程的记录。

用户可根据工作考查、学术研究、经济建设、落实政策、个人取证等不同目的进行档案检索。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内嵌智能操作平台(IDOL),在检索的同时对信息进行智能理解,主要完成档案内容资源的各项分析服务,以及智能化的文本处理,包括文本挖掘、分类聚类、内容提炼等,从无序的海量数据中,找到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进一步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此外,还有一些特殊应用,例如,档案分类并不完全采用业务职能分类方法,而是在按业务活动划分类别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机构级别、机构性质、所属区域、文件格式等分类标准。

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是一个覆盖有关单位的一体化综合平台,使档案信息实现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和高度共享。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深化应用后,将实现档案信息传输网络化、档案管理自动化和档案信息利用在线化,充分发挥档案部门的信息服务功能,注重电子文件管理、档案管理先进理论的具体应用和国际标准的贯彻实施,融合思想理念创新与技术方法创新,最终实现电子数据的共享利用和综合应用,为企业生产、管理提供决策服务,真正实现档案管理水平质的飞跃。

三、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深化应用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引入文件连续体模型。文件连续体(RecordsContinuum)模型注重文件运动过程与文件管理过程的整体性、连续性与集成性,提倡档案人员提前参与文件管理,直到文件被销毁或永久保存,要求将文件管理与业务流程相结合。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新开发的各种业务系统必须满足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的功能需求;第二,对于已有的各种业务系统,建立其与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接口,使系统能自动获取归档电子文件并捕获元数据,尽可能地将档案管理监控职责向前延伸;第三,对于文件档案,明确各业务部门归档范围和责任,提供档案收集、整编及业务系统接口,实现对归档文件的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第四,对于基建、设备档案,在工程项目立项之初就同步确定项目归档范围、整理规则、归档责任,最小化人为因素,使归档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有序进行。

第二步:引入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是企业管理的新范式,也是指导档案管理创新的新理念,即将文件档案视为企业重要的知识资源,将档案管理的关注点从文件档案实体转向文件、档案所蕴涵的知识,应用先进的知识管理技术方法,创新、拓展文件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和服务等各项活动。因此系统应突出以下功能:

第一,数据资源全覆盖,对于没有纳入传统文件档案收集范围,但具有知识价值的资料、数据、信息进行管理,以实现企业内所有显性知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第二,服务手段多元化,如信息推送、信息订阅、收藏夹、嵌入式服务等。信息推送即在其他应用系统中主动提供需要的档案信息,使用户在需要的时候即可享有档案资源;信息订阅即用户在系统中可以订阅自己感兴趣的专题,以便档案管理信息平台中一旦出现相关信息可以主动发送邮件通知用户;收藏夹类似于专题,即把相关的主题内容统一地聚集在子文件夹中;嵌入式服务即将平台的查询窗口嵌入到各应用系统中,用户可以在多种应用系统中便利、快速地查询档案信息。

第三,服务技术智能化,在基本的数据采集后,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对各类档案资源进行整合、挖掘、分析,构建资源内容平台,为搜索引擎系统提供应用基础。

第三步:实施纸质档案数字化。即通过各种扫描设备采集影像信息,通过数字化加工系统的数据录入、图象处理、文件排序归档、质量审查、质量二次检查、数据挂接等一系列流水化作业,对扫描的文件进行了纠偏、去污处理和格式转换工作,把纸制文档转化为可供用户浏览的全文信息影像。

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深化与应用

四、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深化应用后的效果和问题

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应用后,用户只需在个人电脑上轻点鼠标,输入检索字段,各种所需档案文件就能以电子形式清晰呈现。用户或查阅数据,或打印复印,或资料收集,均可自行快捷完成。档案管理实现了图、文、声、像信息融合及网络一体化管理,档案从收集、整理、编目到存储、借阅、销毁等一系列管理工作都在网络上完成。数字化档案占用空间小、储存信息量大、检索方便快捷、应用能力强、传输速度快,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降低了档案管理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减少了人工检索失误率,提高了办公效率,增强了档案服务的实时性、实用性、安全性和保密性,实现了管理科技化、检索便捷化、服务人性化,满足用户对档案信息快速传递和高度共享的实际需求。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是档案工作标准化的重要手段,它将传统管理手段和先进技术手段有机结合,注重电子文件管理、档案管理的先进理论的具体应用和国际标准的贯彻实施,实现了档案信息传输网络化、档案管理自动化和档案信息利用在线化。通过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树立了发展、创新的理念,充分发挥了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服务功能,推进了档案管理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真正实现了档案管理从保管范式向后保管范式的变革,真正实现了思想理念创新与技术方法创新。

因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在厦门电业局上线运行时间不长,普及性不强,应用用户人数不多,有待进一步宣传推广;检索功能过于简单,有待广泛征求用户意见后,进一步完善;其他应用系统与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标准接口尚未建立,有待进一步建设实施;信息推送、信息订阅、嵌入式服务等应用模块尚未正式启用,还需要抓紧建设。

五、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深化应用的前景

第9篇

电力数据通信网的业务发展不会与邮电通信网完全相同,但趋势是相同的,传输网正由微波逐渐转向光纤,由PDH转向SDH,带宽由2 Mbit/s,34 Mbit/s提高到155 Mbit/s,622 Mbit/s,这给建设数据通信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电力数据通信网的业务种类与邮电通信网也不完全相同,但业务走向多样化的趋势是一样的,不仅要满足不同需求的多业务传输平台,为系统内的所有用户提供各种类型、不同等级的业务服务,同时又要满足调度、监测、话音、电路仿真、视频、各种实时性要求很高的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送。

1.1 帧中继

帧中继(frame relay)技术是在分组交换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技术。近年来,光纤的逐步普及和其传输质量、速度的提高,已使交换网的每一个传送环节都可实现通信协议的简化,从而提高了通信效率,帧中继采用简化的分组交换协议、统计复用、面向连接及可变长帧的方式,从而提高了传输速率和带宽利用率,降低了网络延时,用于传送突发数据十分有效,非常适用于LAN/WAN互联。

帧中继作为纯粹传输数据的网络方案是合适的,但其QoS保证和支持多业务的能力十分有限。至今为止,电力通信网内尚未见开通帧中继业务,没有必要专门投资该未经系统内实践过的技术。

1.2 DDN

DDN是利用数字通道提供永久性、半永久性连接线路,以传输数据信号为主的数字传输网络。它可以提供各种灵活的数据接口,为传送数据信号服务。在DDN网中,采用了先进的网管技术,进行线路调度、故障监控,可以实现集中管理。线路遇故障时还可以自动路由迂回,提高了用户线路的利用率。因此DDN在点对点数字专线业务方面有着传统的专线业务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可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的专线服务。但DDN接口提供的带宽是固定的,当用户不使用时,带宽也不能分配给其他用户使用;当用户需要高带宽时,网络也不能立即提供。这样,就不能满足信息突发率较高、实时性很强的用户需求。

电力数据通信网内的长途中继链路以2 Mbit/s接口为主,因此实施DDN很方便,但DDN本质上提供的是基于TDM的专线,替代的同样是TDM专线的大量PCM电路,不能有效保护原有投资,而且无法充分利用SDH的带宽资源,因此也不是理想的网络方案。

1.3 ATM

ATM技术几乎与帧中继同时出现,采用统计复用的方式,将来自不同信息源的信元汇集到一个缓冲器内排队,队列的输出是根据信息到达的快慢随机插入到ATM复用线上,各种业务按其实际信息量来占用网络带宽,并且不管业务源的性质多么特殊,网络都按同样方式接入,有效地利用了带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做到完全多业务综合。对网络技术而言,ATM具有开放式的可适配各种类型和各种速率的接口,包括各种PDH电接口和SDH/SONET(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同步光纤网),速率从2 Mbit/s,34 Mbit/s,155 Mbit/s到622 Mbit/s。这些物理接口可用做用户到网络的接口和宽带网络接口物理层,它不但能满足用户对宽频带高速传输信息的需求,而且使当前的广域网与局域网融为一体, 帮助用户解决网络、网络与用户中的各种技术和兼容难题,为实现语音、视像和数据等信息在网络中的高度集成化,提供了一个简化、统一的网络结构,特别适用于现实的电力系统通信。

二、永安电力数据通信网现状

永安公司目前无专用的数据通信网,营销“95598”虚拟网工程仅在公司配置了一台Cisco 接入型路由器,其它各类业务分别开通,占用通信设备资源严重,造成通信传输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各行政节点所有的业务需求。近期技术实施方案:在1个220kV变电站、10个110kV变电站、14个35KV变电站新建数据通信网。共计配置接入路由器I型5台,接入路由器II型12台,接入三层交换机8台,业务交换机17台。

以下是永安电力数据通信网网络拓扑图:

1.有利因素

a)、成熟的可得到的硬、软件的选择范围大,如路由器、服务器、网络设备、交换设备、存储设备等;

b)、有国际公认的工业标准可采用,使数据网的结构更具有开放性和通用性;

c)、有先进的设计工具和测试工具,一级网和电信数据网建设经验,建设开发的周期短。

2.不利因素

a)、由于我公司各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各乡镇的通信网建设规模和格局也各不相同,形成我公司电力数据通信网建设中的劣势:

b)、缺乏电力网、通信网统一规划和全局观点,自行投资敷设城域短途光缆或无线设备,造成重复建设,设备、资源分散,维护水平低;

c)、由于依附于电力基本建设,电力通信专网没有按统一的标准进行规划和实施,电路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往往在某一条支线上带宽非常富裕,而在干线上则很拥挤。

三、网络规划和网络管理

数据通信网作为通信基础网络纳入各级电网通信规划中,由各级通信专业按统一的技术政策进行规划、建设。各级通信运行管理单位负责数据通信网络管理,并加强对提高网络管理效率的研究,加强对网络流量的采集及分析,实现网络管理智能化。因此应由通信部门统筹全省电力传输网络系统的整改扩充,使资源重新合理配置,以达到最高的效率。根据我公司的发展规划,今后电力通信网的主要建设将转向光纤通信,逐步在各节点间建立光纤通道,并发展各节点的光纤网络。这种基础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宽带ATM的主层数据网可先建,地区的数据网利用现有的通信资源建成过渡网,新网和传统网、电路交换与ATM交换、微波和光纤将会,相互补充。

四、重视网络安全

为保证公司数据网安全、健康、有序地发展,应规范网络的运行管理,在网络互联的物理结构上应安装防火墙,在网络运行中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防范网上黑客,避免网络瘫痪。从行政和法律上加强网络管理,杜绝危害社会安定、败坏社会风气的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泛滥,使网络真正服务于生产和科研。

五、结束语

永安电网在不断的发展,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发展,技术在不断进步,材料也在日益更新,以及未来智能电网对电力通信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电力系统通信中不可或缺的数据通信网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相信,数据通信网会有着更加辉煌的明天,在永安电网的电力通信系统中将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丁道齐.把握世界通信发展趋势 确立电力通信发展战略.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23(12);1999,23(13).

[2]辛耀中,胡红升,卢长燕,等.中国电力数据网络建设和运行中应注意的四个关系.电力系统自动化,1998,22(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