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5 16:44: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校后勤服务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

第1篇

一、国内高校后勤微信的应用现状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的用户越来越多,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见图1)。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微信的发展,成为2014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见图2),近九成的用户近半年内使用过微信,占比达88.3%,其中偶尔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最多,占比达42.5%,经常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占比达24.1%。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分析认为,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关注度较高,但是实际活跃用户数量并非特别理想。

高校后勤管理采用微信平台的学校日益增多,河北高校第一家后勤服务微信平台:微信公众号HebeiUE,“河北工程大学You你”,成立于2010年,旨在建立后勤管理处外部的监督考核系统.我办公室隶属于校学生会,意在为广大师生得到更优质的服务贡献力量。通过监督后勤与服务师生的工作内容,提高同学们的办公能力、交际能力、管理能力等,使每个来到这里的成员都拥有大家庭般的温暖和快乐的实践体验。

浙江农林大学的“小微信”发挥大作用,从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几乎全部纳入微信群覆盖范围。在这个工作微信群里,有通报招工信息、新校区筹建情况的;有传达集团通知、布置工作任务的;有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工作经验的,在群里,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校园服务中心的微信,方便全院师生的日常维护工作。越来越多的高校注意到微信的便利和高效。

二、微信服务平台建立的必要性

1.时代造就

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高校后勤市场不断被外界竞争机制渗透,这就要求后勤人树立忧患意识,变原来的不计成本为计算成本,变原来的不讲效率为必须讲效益(效率和收益),实现观念上的转变。在这样的条件和特定的环境下,后勤在企业运作上必须采取适应这一变化的运行机制,以保证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即建立起一套后勤自己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体系。

2.优势

(1)不但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节约管理成本;(2)实时性,预警机制的建立,对突发事件进行管理和预防;(3)资产管理清晰明确,各单位可以清楚地了解本单位的资产情况和使用分布情况,对资产的重组、盘活及创收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4)充分利用数据进行分析,最终使管理简单化,一切用数字说话;(5)问责制,各级岗位贵、权、利明确,操作规范标准,提高责任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主动认真地完成本职工作的责任心;(6)服务意识和质量明显提高,从制度上完善并创造出一个干多干好不一样的奖励机制;(7)核算更科学规范(成本收益),核算考核标准统―规范,统计方法明确一致,使各个部门的统计、考核和监督有比较,更科学合理。

三、微信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应用

1.有利于咨询和报修等服务

原来要报修一个设备,必须打电话,现在,一条微信发出去,大家都知道,不仅节省资源,更赢得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在目前高校后勤保障部和老师工作时间不同步的情况下,方便两地员工互通消息,让大家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进程。

高校后勤服务中心保障部微信群的建立,突出了工作应用并行、部门之间沟通的功能,通过图片、录音等形式直观反映工作状况,减少决策和执行的时间与空间成本。同时收集来自不同岗位员工的意见,博采众长,取其精华,进一步增强部门发展和不断创新的能力,进而追求个性化管理和服务,将整个后勤保障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贯彻后勤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2.加强后勤服务人员和师生的互动

为了服务、了解和行动,后勤服务中心和师生之间的合作是必要的,双方都要参与其中,代表师生利益诉求,将真实信息反馈给师生、高层。缓解后勤与师生利益的矛盾,为后勤监督管理作贡献,时刻监督反馈后勤运行的状况。在线通过微信自发联查,对学校设备做统计分析,如灯具、电扇、门窗、水管、便池等,进行清查并统计数据,得出后勤的运作状况和绩效,以及需改进的地方。

3.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中山大学大学南方学院校园服务中心创新管理手段,利用微信平台,将声音、文字、图片等信息迅速传递的特点,通过建立微信群,随时随地督查和反馈校园环境卫生状况与整改情况,将微信运用到治理和预防破坏校园整洁等日常工作之中,取得良好的成效,有效地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各类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4.方便师生的日常生活

截至目前,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已有几千名学生加入学校校园服务中心微信平台,每天收到查询请求超过2000次。据负责平台开发和日常维护的负责人介绍说,为了让更多的人通过微信平台了解学校,工作人员专门设置一键数字回复查看学校简介、浏览校园新闻的功能。后续官方平台还将与中大南方网址导航实现对接,推出“校内电话查询”、“新闻查询”、“失物招领”等功能。

四、微信是高校后勤服务的新平台

1.明确微信在后勤服务中的定位

(1)服务于师生:微信的目的就是要服务于个全体的师生,代表师生利益诉求,将真实信息反馈给师生、高层。不断创新手段,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适当宣传:作为一个新型的媒体,学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从学生一入学就引导他们,享受微信带给他们的便捷服务,一方面加大自身的工作力度,另一方面寻求师生的认可。

(3)接收监督:对学校其他部门提出的意见进行改进,对相关信息分类统计,对于维修及时工作指标高的给予奖励,负责维修前后的记录调查,监督各项服务质量。

2.对微信平台的扩充和完善

校园服务中心的功能不能太单一,可以扩充到师生的日常生活各方面。高校后勤工作涉及多项服务行业,有物业管理、食堂餐饮、住宿洗涤、水电供应、园林绿化、汽车运输、开水浴室、商铺租赁、维修、医疗等;也涉及部分经营业务如宾馆、酒店、独立法人的企业或公司。因此,必须加强微信平台建设,提供和完善优质的服务。

3.提升微信平台的影响力

微信公众平台是一款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产品,微信目前在大多数用户眼中还是一款以通讯为主要目的的工具类产品,基于公众平台的服务模式,一旦运用不好,必将对用户造成打扰,甚至造成对整个服务模式的抗拒。所以高校服务中心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创新, 迎合师生受众的生活习惯且有较强的吸引力。及时升级,可以将通过回复固定代码获取相关信息的传统菜单,变成新的虚拟形象――智能小助手。同时,在原有的自助查询业务的基础上,增加如天气预报、快递查询、双语翻译、生活信息等多项人性化功能,使得微信平台快速推广,提高利用率,让我们的师生相信“微信平台的魅力”。

总之,随着以微信为媒体的新型管理平台的出现,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更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坚持以“细化”、“务实”、“精致”为基本原则,充分利用微信新媒体,加强服务,密切师生关系,对学校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梳理,将各项工作的细节进行认真排列,想得周到,管得到位。

参考文献:

[1]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2篇

关键词:高校餐饮;后勤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9.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3-050-02

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后勤改革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后勤体系还不十分完善和健全,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还有着不适用的地方,学习借鉴国外经验,为我所用,很有必要。

一、美国高校餐饮经营管理现状及特点

作为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美国高校餐饮管理灵活、形式多样,服务质量上乘,饭菜价格也比较合理:餐厅种类包括自助餐厅,快餐厅和零售餐厅,主要服务对象是校内师生;就餐形式有包伙制、记帐制、刷卡制、付现金等多种形式。

(一)师生就餐便利,服务以人为本

美国高校采用学分制教学,实行滚动式上课,师生就餐时间不统一,为方便师生用餐,餐厅在各个时段都有饭菜供应,这样既解决了师生的就餐问题,又避免了集中用餐带来的不便。除集中用餐外,师生也可到设在学生公寓楼下的咖啡厅、酒吧用餐。加州州立大学多明哥斯山分校还在师生休息室中配有冰箱和微波炉等设施可将自带便当贮存,加热后食用,在校内一些比较正规的餐厅中,学生和教职员亦可自己点菜,招待来宾。

(二)餐厅功能多元,两个效益明显

很多大学餐厅是有多种功能的,既为本校学生服务,也为社区服务,同时也可作为学生的实习场所。在加州科林斯管理学院,学校专设一个餐厅,既作为该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作为烹饪实习场所,又对外经营。厨师均为该院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所制作的食品向校内外供应,有限的设施被赋予了多种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

(三)饭菜品种多样,满足不同需求

美国高校学生餐厅从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其经营种类的多样性,一些高校的学生餐厅的建筑面积并不庞大,但经营的种类多样,麻省理工大学最具代表性,学生主餐厅就设在学生活动中心一、二楼,按不同饮食习惯,提供中式、墨西哥式、印度式、日式和西式等不同风格食品,其操作间和售买间各自独立,互不干扰,学生按喜好进行选择,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四)膳食合理搭配,注重营养科学

美国食品检验制度非常严格,食品采购渠道安全、保险,食品供应绝对放心。餐厅每天对膳食的营养成份进行严格的检测,发现不符合学生健康要求的食品。立即停止采购和销售。学校按科学搭配的原则,及时对就餐学生给以调配。保证师生的身体健康。餐厅对学生开展推荐饮食活动,推荐相应的营养平衡菜单,标明营养成份,尽量让学生选择时不挑食。

(五)师生参与管理,构建和谐后勤

美国高校的学生餐厅,积极收纳学生以勤工助学的方式参与服务,学生会定期组织膳食管委会评估餐厅工作,同时学校膳食管理部门也吸收教师、学生参与餐厅管理工作,并安排学生到餐厅参加勤工助学。如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生餐厅的中餐部共10名工作人员中,操作间4名工作人员为长聘员工,备餐间6名工作人员为学生,负责传菜、售卖和收银服务,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按时上班。这些餐饮机构都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和实习锻炼的机会,这样既可以免费就餐,还可以挣些零用钱。

为大学生服务的美国高校餐厅一般都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政府承担餐厅的硬件建设。学生餐饮的营业收入无需缴纳税金,学生就餐只付饭菜成本费,政府津贴约50%。美国高校伙食比社会上便宜15%―20%主要原因是不需缴税,批量进货,成本较低。

二、美国高校餐饮服务运营模式分析:

美国高校学生餐饮经营模式主要分两种,即校方自办餐饮和引入社会资源办餐饮。

(一)校方自办餐饮

有条件的学校愿意自己来经营,餐厅的设备、水电由学校提供,大学膳食机构也是由学校统一管理和经营的,餐厅所用的所有物资均由学校的膳食部门统一组织购买,这样有利于减少学生用餐的费用。尽管不能以盈利为目的,但只要经营得好也是学校一个创收的来源。其管理方式又分为企业化管理和半企业化管理两类:

企业化管理餐厅采用独立核算、自负赢亏的经营方式,做到收支平衡,不以盈利为目的,只在经营中将食品成本、人员工资、管理费用、加工成本、房屋设备折旧等综合计算,不另加商业盈利性费用。

半企业化管理餐厅则将食品成本、水电费、消耗品等实行独立核算,注重管理,减少浪费,并根据经营情况由学校拨发工资和资金。而房屋设备的增减、维修等,则由学校统一计划和投入。

由于管理得当,设备先进,卫生良好,食品丰富,价格适宜,而且有的还兼办餐厅,其质量并不亚于社会上有一定档次的餐馆。

(二)引入社会资源办餐饮。

为了丰富餐饮供应,美国高校还引入社会企业到校内办餐厅、食品供应点。同时,也将竞争机制引入大学校园的餐饮服务。据教育部高校后勤管理赴美考察的报告显示,引进社会力量到学校办的餐厅约占全美大学餐厅的40%左右。

大学把学生餐厅交给社会上的企业办,并与企业签订承包合同。一般采用招标承包的方式,将餐厅包给社会上的食品公司,水电费用由学校支付,利润率控制在4―5%,学校对这种餐厅的食品价格、质量都有要求,同时还派学生参与管理。这样做可以减轻学校在后勤方面的负担。

三、从餐饮管理看美国高校后勤服务体系

美国高校餐饮服务体系既充分利用了学校的自身资源和管理经验,又引入了现代化的市场运作机制,将学校、社会和政府三方资源有机整合,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其优势,从而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美国高校后勤管理的一些成功之处。

(一)后勤管理运作模式多样

美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多样,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有高校直接参与型,即学校设有专门后勤服务管理机构,校方直接参与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管理一般由校方委派一名或若干名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有的甚至建立一个以校长为首的专门部门来负责学校后勤管理,除了直接负责教学的副校长以外,其他副校长均分担学校后勤管理事务。

2、专门机构负责型,即高校不设后勤管理机构。后勤服务事务完全脱离学校,由专门机构管理、运行,专门机构可能自己直接举办后勤产业,也可以吸纳社会第三产业参与。在不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前提下,自主经 营,同时,接受政府的财政补贴。

3、高校与专门机构共同举办型,即社会与第三产业参与高校后勤服务的程度很高,高校后勤部门有较多的选择的余地。节约管理开支、减少对后勤的投入、增加学校收入、形成竞争机制。

然而,由于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在后勤管理模式选择上,美国各高校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选择管理模式的标准关键在于是否能为师生员工提供良好服务,在经济上是否合算,以及外部条件是否允许等。无论采用哪种模式都要遵循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同时又要按经济规律办事,既讲社会效益也讲经济效益,即用最少的人力和财力来达到最优质的服务。

(二)政府积极参与大力扶持

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扶持是美国高校后勤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但是,无论选择何种管理模式,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经济上的较大投入。政府采用多种经济、政策手段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扶持,如通过立法、财政补贴、免税或低税的方式,来鼓励、吸引社会团体、企业参与学校的后勤服务与管理。形成学校与社会共同办后勤的格局。使得整个高校的后勤服务体系的设施齐备、质量上乘、品种多样,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方便。

不仅在美国,其它国家的经验也表明,高校后勤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得到国家财政补贴。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世界教育投入平均水平为GDP的5.2%,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5.5%,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4.5%,而我国对教育的投入还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三)社会、学校和师生共建后勤

第3篇

[关键词]高校餐饮;以人为本;改革;人才培养;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7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2-0133-02

高校餐饮服务作为高校后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与思想情绪,关系到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各方面工作能否正常运行,也关系到学校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随着高校餐饮社会化改革日益加深,如何更好地提供餐饮服务,保障全校师生的生活质量,已成为高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1我国高校餐饮现状分析

高校餐饮服务的宗旨一直是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服务,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在高校餐饮服务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消费人群特殊化、饭菜品种多样化、饭菜配制标准化、食品卫生安全化、膳食营养合理化、就餐环境舒适化、就餐服务优质化和管理结构层次化的特点。

然而,我国高校餐饮在发展中因种种原因仅具备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某些元素但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受到事企不分、自不到位、内部机制不健全、经营服务理念落后、管理经验缺乏、人员流失严重、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的制约和困扰。由于高校餐饮服务的特殊性,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高校餐饮服务主体在理念、管理、服务等各方面不断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

2完善高校餐饮建设的建议

2.1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高校餐饮不同于社会餐饮,它不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的,而以服务教学、教师、学生为其主要职能。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高校食堂还具有育人的功能。因此,必然要求高校餐饮管理者树立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将人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人文化服务成为高校后勤工作追求的目标。为广大师生提供热情周到、细致入微、优质文明的服务,以榜样的力量感染人,以示范的作用引领人,与广大师生产生思想与道德上的共鸣,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达到“隐性教育”的目的,推进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效果。

2.2深化高校餐饮实体的内部改革

高校餐饮实体也具有产业的属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饮食服务业的运行也需要科学、规范的企业制度,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继续深化内部改革。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高校餐饮业恢复其经济属性的本来面目,融入市场,按市场法则和经济规律运行。

首先要增强法律意识,办理相关法律手续,依规合法经营。其次要重点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调整餐饮结构。再次,在运营中要严抓采购,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制和成本核算制度,把成本核算落实到餐厅和班组,缓解物价上涨影响,稳定食堂饭菜价格,使营业各项指标更加科学化、标准化。最后,要努力开拓新的经营门路,拓宽市场。

2.3建立合理用人与员工培养机制

随着时展,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不断变化,认为高校餐饮服务工作社会地位低、劳动时间长、待遇低、技能提高慢等。因此,近年来高校餐饮业用工和人才短缺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据了解,高校后勤餐饮服务队伍中正式在编员工逐年减少,年龄结构老化,理论文化水平低,从厨师到服务员、清洁工、配餐员甚至管理员有的甚至都是临时工,他们数量多,流动性强,实际工作中理论经验和操作技能欠缺,严重影响了后勤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如何保证餐饮服务队伍的稳定已成为制约后勤饮食服务工作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人才制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高校饮食服务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为此,高校餐饮企业必须以人为本,以为了员工发展为基础,建立一整套选拔人、培养人、使用人、激励人的制度。在人才招聘与培养上应主要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强与烹饪专业学校和人才市场的联系,引进适合企业发展的相关人才。

(2)完善人才培训机制:根据队伍的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的内容、人员、方式等,在满足餐饮队伍发展需求的同时,实现员工的职业发展。

(3)完善人才考核、激励机制:要彻底革除僵化的人事管理形式,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尊重知识、能力、技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有的价值。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考核、激励机制(如“360度考核法”),使人事管理与考核纳入正规化、科学化的轨道,营造一种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内部环境。

而针对目前餐饮人员的现状,首先要稳定队伍,通过制定严格的量化考核标准,定期对员工进行量化考核,建立激励与竞争机制加强骨干队伍建设。对临时工中表现优异,愿意做餐饮服务工作的骨干,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按《劳动合同法》等有关规定逐步转为长期合同工。在平时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培训,经常组织校内操作技能培训或比赛,提高整体水平;对年龄较大又不适合继续做餐饮工作的在编职工,可进行转岗培训,解除其后顾之忧,为留住人才做好铺垫。

2.4建立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

在高校餐饮服务改革的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检查监督管理体系。一方面后勤餐饮服务主体要大力引进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实施逐级监督的职责设计,达到自我监督自我检查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学校其他部门的联系,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监督作用,建立与学生沟通的长效机制,定期公布原材料价格与市场物价趋势使学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消除误解,并与学生代表座谈,发放调查问卷,采纳学生们的合理化建议,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同时还要建立快捷的意见处理回复制度,在第一时间认真解答同学们关于学校餐饮工作的疑问。除了接受学生监督外,餐饮队伍还应主动接纳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劳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理解食堂职工的辛苦,增进食堂职工和学生的感情。既能消除学生被动接受的逆反心理,更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促进食堂的内部管理,提高餐饮服务质量,从而达到“服务育人”的真正效果。

2.5加强高校餐饮文化建设

高校餐饮还肩负育人的功能,应该体现出高度的饮食文明与高校浓郁的知识氛围相协调。对于高校餐饮文化的铸造,应根据每个高校的传统和特点,装饰材料应环保无污染,餐厅布局合理,色彩明快协调,空气清新,造就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在食品方面应加强安全、绿色、健康、环保理念的宣传,做到绿色生产,节能减排;对于餐饮员工应强调文明用语,注重自身形象,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餐饮中还要提倡绿色消费,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持生态的平衡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要增强宣传力度,把绿色餐饮信息广泛、直接地传递给师生员工们,为学校育人、构建和谐校园工作出贡献。

3结论

总之,高校餐饮上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去解决,它的发展与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不断更新理念,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内部的经营与管理,提升高校餐饮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质量,打造高校餐饮和谐、绿色、健康的文化,才能为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邵一江新建本科院校管理体制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07,22(3):121-124,108

[2]韩伟内蒙古高校餐饮业发展研究——以包头师范学院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3]沈小春高校餐饮在建立新型后勤保障体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1):202-204

[4]白丽冰浅谈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后勤服务工作[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11(4):83-84

[5]朱翠玲高校餐饮管理探讨[J].科学之友,2011(11):118-120

[6]徐迅,周国忠低碳城市建设中的餐饮业转型[J].社会科学家,2011(4):71-75

第4篇

本文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及意义加以阐述,对现阶段的后勤管理问题以及成因加以分析,最后探究解决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和服务的有效对策,期望对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对策

引言

高职院校的发展是促进整体教育完善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主要是培养有学识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技术性高素质人才。而在高职院校的后勤独特教育属性也使得和其他机关的后勤以及其他组织的后勤有着一定的差异性。高职院校作为是有着多样化功能以及人员众多的组织,在各方面的服务保障工作都要能够有效完善的落实,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也是如此。

一、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在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后勤管理进行强化的重要渠道,从近些年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后勤改革的情况来看,在人事分配制度上的改革有了力度上的加大,但在管理干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在日后的改革进一步深化下,就需要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强,如此才能有效保证后勤队伍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意义分析

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得以科学化的实现,能够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并且有利于对后勤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等得以充分调动,从而对工作的效率就得到了提升。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在对企业化的管理方式以及激励机制等进行引进之后,将员工工作和业绩相挂钩,所以在员工的积极性上就自然能够得到激发。不仅如此,还对高职院校的后勤社会化的改革进程的推动有着重要积极作用,对后勤资产的利用效率的提升也比较有效,进而能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满足师生的多样化需求。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问题分析

从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现状来看,还有诸多层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后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并且在年龄结构上偏大。根据实际的调查数据能够得知,有一半后勤管理人员在学历上是大专以下,作为高职院校的服务部门,主要是为师生进行提供保障服务的,倘若在文化素质上达不到相应的要求,那么在服务的质量上也很难得以有效提升。除此之外在后勤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上也偏大,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在26—36岁的后勤管理人员在比例上还不到50%,而35岁以上的管理人员占到了50%以上,这些问题对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创新都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再者就是高职院校的后勤考核机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奖惩措施上没有做到位,激励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了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激发。定期考核时当前管理制度中的一项基本的内容,这也是对职工的工作称职度进行衡量的方式,对评先评优也是比较重要的依据标准。但是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部门,在定期考核方面较为缺乏,这样对员工的工作情况就很难明显的呈现,从而造成了员工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做好做坏都是一样的,在工作的主动积极性方面就严重受挫,从而也就导致了后勤服务的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另外就是后勤管理工作的目标及标准没能够达到全体的共识,没有形成广泛深刻共识就会使得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无所适从,不知怎样进行具体的管理工作实施。除此之外就是工作上的分配还没有达到均衡,以及在工作量上比较大,后勤部门间缺少充分的沟通交流,和师生间的互动也没有得到相应的要求等。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针对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问题通过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对问题的解决有着促进作用,从实际的问题成因上来看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对后勤部门管理的重视度还不够,在管理人员的待遇上相对偏低,所以在人才上比较容易流失。另外在内部的交流方面较为缺乏,高职院校的后勤部门是多个实体部门所构成,其中有财物以及公寓和医疗等,只有将这些部门得到协调运行才能有效满足师生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上的需要,但由于在沟通交流上的缺乏就使得实际工作的协调性不够,缺乏集体向心力以及凝聚力等,这就对实际工作的开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有着严重的阻碍。而在后勤部门的外部交流上的缺乏,主要就是和师生的交流比较缺乏,沟通对话不及时就会使得信息不对称,从而在后勤管理服务过程中造成了诸多的麻烦。再者就是后勤部门的自主性以及创新性的缺乏,缺乏财产自以及人事自等。这些方面都对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的质量造成了影响。

三、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的质量提升策略

第一,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的质量提升,首要就要树立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理念,失范院校的后勤管理及服务工作要对当前的社会发展新格局进行积极适应,将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管理理念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树立。要围绕着人才的培养作为管理服务的中心,提供公益性的服务,实现以服务求生存、求发展的目标。

第二,要能够对高职院校的后勤实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次关系得到正确的认识,在这一方面就要能从多方面得到加强。正确加强处理并履行保障服务职能以及经营职能之间的关系,后勤实体在一些经营活动作用下能够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提升自身的市场运作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要明确高职院校后勤和校办产业的本质却别,将服务职能以及经营职能的关系得以有效处理。再者就是要将内在发展和校外拓展关系得到正确化的处理,只有如此才能落实好院校的保障以及服务工作。

第三,对示范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服务的创新必须要能够有领导的重视,这就需要高职学校对后勤管理人员的选拔能够充分重视,将自身有着敬业和后勤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进行选拔,要能将后勤管理人员的能力和岗位职责相结合,对各方面的问题都要能够全面充分的考虑,加强后勤群体凝聚力,在后勤职工的人际关系层面和老师以及学生都要能够融洽的相处,创造一个和谐友善的管理环境。再有就是要能够将后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得以完善,实现目标管理的责任制,这些规章制度对后勤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起到保障作用,针对后勤的各部门科室都要能在责任上进行明确化,使后勤的管理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呈现出来。

第四,对后勤管理制度的制定还要能够将其得到有效落实,要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流程以及规范,将总务后勤工作服务性得到有效体现,各部门对相关的规章制度的落实要能细化的呈现,严格的按照流程进行实施。从卫生的保洁以及食堂食品卫生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的力度,同时在采购人员方卖弄以及水电等工作过流程方面也要能够得到加强并严格的规范,在督促以及检查等方面都要能够完善。

第五,针对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队伍的建设要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这些都要能在强大的后勤管理队伍上进行实施。从具体的实施措施上要加强以及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将高职院校的后勤人员和相应的管理人员的待遇进行有效提高,这样才能对优秀的人才起到吸引的作用,才能将自己的创造力在工作中展现。通过返聘优秀离退休后勤员工到后勤岗位上以及管理岗位上来,这样能够在人才缺口上得到填充,同时也能够将一些优良的管理服务方法经验得以传承。还有就是讲岗位交流制度进行有效完善,针对不同的岗位和工作性质的不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创新后勤工作的发展局面。

第六,对高职院校的后勤人员的培训要得到有效强化,将整体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提升,将现代管理培训的方法进行应用,实现企业化的管理,对其效率意识以及竞争意识等方面进行强化。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上要能熟练的运用,这里就包含着互联网以及多媒体等技术,将其在实际的管理中加以应用能有效提升现代化管理的水平。不仅如此,还要讲后勤部门的人事制度加以完善,将老人老办法和新人新制度的原则充分的遵从,妥善将新老员工的人事安排问题得以解决,并要能够在后勤准入制度上严格的执行。再有是在后勤管理工作中,节约、节能是重要任务之一,所以要将节约型的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并得到有效落实。例如:由于建校时为了赶工期,很多地下水管经常出现漏水问题,今后后勤工作人员将加大排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又如对学生用电的浪费现象问题,今后也是我们督促教育的重点。另外将配合学校提高全员节能意识,使节约、节能的意识,牢固树立在全体师生的脑海里,切实落实在行动中。

第七,将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机制加强完善,结合自身的有利条件以及发展的要求,在导向机制上进行科学落实,还要能在激励机制上得到有效落实,通过合理化的激励机制实施来充分调动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积极性。这就需要对后勤人员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解,针对性的制定激励机制,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者得到有机结合,并将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体制相挂钩。并要能在制约机制上得到妥善实施,完善后勤部门的行为规范以及监督体系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只有从多方面进行完善才有利于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健康持久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的质量优化,要和实际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处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后勤工作还有着诸多的挑战,所以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能对后勤部门的发展充分重视,创新性的进行采取相应策略进行管理,从而为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由于本文的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待后来者居上。

作者:王天昱 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晓南.全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之思考[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

[2]陈磊.浅谈职业院校后勤服务与管理[J].品牌(下半月),2014,(09)

[3]高大伟.探析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激励机制建设[J].商,2014,(25)

第5篇

关键词:高等艺术院校 后勤管理 教学服务

高等院校后勤管理工作作为一门学科兴起于上个世纪后期,迄今,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可以说我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高等艺术院校教学内容丰富,多以个别、单独的教学形式存在,它独特的教学模式决定了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后勤供给关系。本文试图探究后勤管理工作的特性与规律,分析其教学服务功能。

1.高等艺术院校后勤管理的基本特性

1.1 服务性

服务性是高校后勤工作的最根本的特性,是由后勤工作的宗旨与出发点所决定的。高等艺术院校中,后勤集团所服务的对象个体差异是要远大于普通院校的,他们年龄差距大,文化水平悬殊,爱好、情趣各异,甚至对吃与住都有特殊的个体要求。比如,后勤集团在考虑修建艺术院校建筑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各个专业需求的不同:戏剧与舞蹈专业要求教师明亮宽敞,而美术专业的人体课程则要求在封闭环境进行,音乐专业要求琴房隔音效果较好,同时版画专业则要求教师能够按照印刷设备。

1.2 育人性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而后勤属于学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在强调后勤的服务性的同时,往往不太重视后勤的育人性。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教学育人展开,后勤工作也不例外,并且,后勤有着明显的育人特征,在很多方面更加关注品德、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礼仪等方面的内涵,让师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情操陶冶和精神洗礼。

1.3 行政管理性

后勤作为学校的职能部门之一,必然具备一定的行政管理特性,统筹协调才能更高效的扮演好服务于学校教学的中心任务。高等艺术院校不同于其他普通院校教学,师与生的比例较大,人员比较分散,住房容纳率小等特征都较为突出。所以,近几年来,为了突出后勤管理工作服务于教学的功能,诸多高等艺术院校都积极探索行政制度建设,加强后勤管理。对于院校房产、物质供应、伙食医疗等多方面进行制度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保障了学校良好的育人基础。

2.高等艺术院校的后勤管理的教学服务功能

高等艺术院校后勤工作,是学校日常教学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有效的后勤管理工作,能够提高学校财力物力的利用效率,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服务与学校的教学工作。具体来说,其教学服务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创设良好教学环境

高等院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与性格情操方面都责任重大,现代教育学认为,在学生的性格形成过程中,环境质量与学生的性格成形息息相关。学校的建筑风格、绿化带修建、名言警句选择以及校园文化布景,都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暗示性,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实用到艺术到绿化、美化、净化、知识化,这些都能够感染与熏陶学生,在高等艺术院校中,学生的艺术与环境的感知力更强烈,所以优美环境的创设显得意义独特。对高等艺术学院而言,教学与育人目标有着更高的艺术追求,雅静整洁的校园环境,别具风格的校园布局,都是培养学生审美观、艺术鉴赏力的外部环境,所以校园环境的创设在高等艺术院校有着更为特殊的教学意义,而校园环境的整体布局与细节塑造都要有赖于后勤工作实施,后勤管理工作从校园环境创设角度能够极大的支持学校教学工作,积极培养学生,陶冶学生。

2.2 建立全面的教学物质保障

对高等艺术院系而言,教学基础设施如教学设备、体育器材、艺术器材校园网络以及食堂、宿舍等,都是学校正常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物质保障。学校基本设施的建设水平与物质体系构成,直接影响学生与教师的生活水平与教学水平。后勤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就是为广大师生解除后顾之忧,反之,如果没有有力的后勤物质支撑,将大大削弱学校的教学秩序与教学有效性。尤其是随着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深入,高等艺术院校迫切需要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与理念。这同样需要后勤管理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校园网络、增添多功能教室,艺术院校则对音乐、绘画、舞蹈等多专业的现代教学器材等设施方面加强建设。从这个层面来讲,后勤工作的物质保障意义就更为突出。

2.3 提高福利稳定师资队伍

高等艺术学校教师人才队伍对于学校的教学水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师资队伍的水平与稳定性对于学校的教学活动是最为重要的保障。为此,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对于教学育人有着重要意义。福利待遇水平的提高,有要落实到后勤工作的各个领域,需要后勤管理认真研究,总体布局,细致开展。首先对于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职工的住房问题、配偶和子女的就业问题,是稳定教职工队伍、提高福利待遇的首要问题。许多学校通过争取上级行政拨款、多渠道筹集资金等方式解决了教职工的住房问题,后勤工作成效显著。对教职工“安教、乐教、善教”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次,提升教职工的可课余生活水平,在校园内广泛建设诸如羽毛球场、乒乓球馆、篮球场等体育基础设施,增大花草种植面积,组织校内外教职工活动,营造良好的教职工生活氛围。这些内容的实现,都有赖于后勤管理工作对于教职工福利费用合理而高效的利用。具体到高等艺术院校,教学与人员都较为分散,更需要结合院校特性加强后勤规划与管理,对住房、食宿、教职工待遇与福利加强管理。留住优秀人才,稳定师资队伍,是后勤管理工作对教学服务的又一重要贡献。

2.4 改善生活条件,促进学生成长

除了基本的水、电、住房等住房设施供应,高等艺术院校的住房更需要后勤管理投入更多的规划与更细致的宿舍建设。其次,从餐饮方面来讲,高等艺术院校也普通院校的银饰供应就更为特殊,需要注意的地方更多。比如,声乐专业的不易吃辣椒、表演与舞蹈专业的忌讳肥肉等等,这需要后勤管理有着更为细致的划分与实施措施。在住宿、餐饮方面,高等艺术院校对于后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也是艺术生培养的客观需求。高等艺术院校后勤管理工作不仅仅是要解决学生“有得吃”与“有的住”的问题,更是要解决“吃有挑选”、“住有格调”的问题,后勤工作不可谓不细致。这就要求后勤管理精打细算,合理安排与调整,积极适应艺术培养的客观需求,满足各个专业的实际需求。从这个意义来讲,后勤管理工作提升学生生活水平、保障良好的住宿环境,对于学生积极学生参与教学有着非常基础而又细致的意义。

第6篇

一、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外包契约型管理模式的内涵

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外包是指由学校提供必要的餐饮设备场所,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取具有相应资质和从事过高校餐饮的餐饮管理公司进行餐饮管理服务。

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外包契约型管理模式是通过学校与中标的餐饮公司签订相应的履行合同,按照签订的履行合同,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代表学校(甲方)对其餐饮公司(乙方)进行契约式的管理模式。

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外包契约型管理模式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履行合同,明确了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2)甲方对乙方实行绩效管理的内容,通过制定明确的绩效评价标准来规范乙方的运营行为,做到赏罚分明,从而保证正常的伙食供应和服务的质量。

二、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外包契约型管理模式的实践

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外包契约型管理模式可以理解为后勤餐饮服务通过一定的招标形式确定餐饮服务的实体,通过契约的形式为高校提供餐饮服务,实体内部实行公司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我发展。

高校是契约关系的甲方,中标的餐饮公司是契约关系的乙方。甲方拥有基础设施的所有权,为乙方提供必须的设备设施,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作为学校的职能管理部门,代表学校行使监督职能,负责协调双方的各项事宜,并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保障学校和广大师生的切实利益,促进后勤餐饮企业规范化运营。乙方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内部实行公司化管理,按照合同履行契约责任,实行经营权自主化,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为学校提供优质的餐饮服务保障。

三、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外包契约型管理模式的意义

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外包服务实行契约式的管理模式有着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甲乙双方的工作职责的明确,进一步理顺双方的关系

学校依据相关的法律、内部的规章制度以及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服务实体(中标的餐饮公司)签订契约式的合同,可以理顺甲乙双方的关系,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为高校后勤餐饮规范化的管理奠定了基础。甲方的职责是代表学校依据服务协议和绩效管理的内容对乙方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及时受理师生对乙方的投诉意见;对乙方违约行为进行处罚;协调好学校其他部门、师生和乙方之间各方关系。乙方的职责: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做好餐饮服务和保障工作;积极处理师生对服务外包服务商的投诉和解决服务外包服务商的合理诉求;针对餐饮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按照甲方要求进行整改并落实改进措施。

(2)有利于餐饮管理服务的规范,更加注重餐饮服务的实效

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外包服务实行契约式的管理使学校的后勤职能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经营与管理一体的模式转变为经营与管理的分离,学校后勤部门专门行使监督和管理的职责,经营权交由服务外包单位进行。这种创新型的管理模式不仅减少了学校后勤的人工成本,而且后勤餐饮服务工作更具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餐饮服务质量更具实效。

(3)有利于获得更专业化、更高水平的服务

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外包服务实行契约式的管理模式使随高校餐服务外包业务流程优化、创新、完善,这种管理模式更加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餐饮服务外包的承接商一般是这个领域专业水平较高的,往往具有接包服务的优势,专业化较强的技能,更优质的服务质量和更高的服务水平。餐饮服务外包的承接商通常是在该行业具备专业人才储备雄厚,工作效率高,服务专业化程度更高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提供的服务,可以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4)有利于高校提高核心竞争力,赢取竞争优势

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外包的主要目的是将高校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教学、科研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建设上,而对后勤餐饮实行服务外包契约型管理模式主要是充分利用在餐饮服务行业具有优势的服务商,发挥其外部专业技术和资源优势,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有效保障高校核心业务。

第7篇

关键词:关心理论;高校后勤;服务育人;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5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191-02

高校后勤不仅为广大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生活等各方面服务,更是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即寓育人于优质的服务之中。高校后勤在不断加强管理建设的同时,应主动发挥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作用,为促进高校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进而创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诺丁斯关心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她围绕着“教育学生学会关心”这一主题对教育的改革提出了建设性的主张。长期以来,全国各高校在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工作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服务育人并未发挥真正的作用。关心理论对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有很大的启发,本文通过对关心理论与高校后勤等相关论文进行研究总结和调查研究分析,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出论述,希望为高校后勤服务育人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树立榜样――塑造良好的后勤队伍形象

榜样是人们模仿的对象,榜样教育是通过引导学生模仿榜样的言行举止而实现的,大学生个人对榜样的言行举止进行模仿,从而内化为自觉、自愿的行为。后勤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教学及其他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高校后勤员工是青年大学生最接近的榜样,一个好的后勤员工应是青年学生模仿的对象,后勤员工对学生不仅仅只是服务人员,更应主动承担起育人的重任;后勤员工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将潜移默化地对青年学生起着感化、熏陶和示范的作用。

(一)努力提高后勤员工的综合素质

高校后勤可以通过引进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工作人员,大力加强后勤员工队伍建设。长期以来,各高校后勤员工文化水平大多较低。因此,高校后勤首先要做的是对现有后勤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随着社会数字化与现代化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广大教师与学生对后勤服务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因此,更需要高校后勤员工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和业务素质,提高自身的服务本领,主动承担起管理者、服务者和育人者的角色。他们的服务对象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因此,高校后勤要对员工进行思想、文化以及素质各方面教育,使他们与学生有话可谈、有理可讲、有道可传,更重要的是使后勤员工能对学生提供正确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引导。高校后勤也可以组织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劳动技术比武竞赛活动,在员工中形成比学习、比技能、比贡献的良好氛围,从而通过后勤服务工作全面体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理念。

(二)展示后勤员工热情关心的服务言行

高校后勤服务人员要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自觉关心学生,并努力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高校后勤员工首先要做的就是严格要求自己,增进与学生的沟通,也许只是一个微笑,一句简单的关心话语,都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温暖,让他们体会到人与人交往的关键在于关心和真诚。高校后勤员工应多与学生交流,对学生体现出关心,让他们体会到在家一样的感觉。高校不仅要保障后勤人员的工作生活利益以增加后勤的凝聚力,还要改变他们仅仅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临时工”等错误的观念。从而增加他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体会到归属感,同时也能把这种正面的力量传达给学生,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倘若学生在深夜突然发高烧,来到学校校医院就诊,我们的校医要像担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尽自己的力量去医治学生,关心他们的健康安危,毫无怨言地为学生们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让学生们感受到在家一样的贴心与温暖,在他们年幼的心理种下难忘的情怀,后勤员工用敬业的服务精神感染着学生,当学生毕业走入社会以后会自觉遵守真诚、热情的为人处世态度,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出好业绩,促进自己的成长成才。

二、增加对话――加强员工与学生的沟通

(一)培养后勤员工与学生情感的交流

高校后勤要实现服务育人的目的,就要增加后勤员工与学生的沟通,因此,每一个后勤员工都应从亲切、友善、热情的言行举止开始,从自己应该做和能够做的一件件小事做起,使高校后勤服务育人从点点滴滴这样的小气候开始,坚持下去、推广开来,长此以往就可以形成具有良好道德风貌的校园大环境。后勤员工通过提高自身的优良作风和先锋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的对学生服务教育。后勤员工的思想作风、工作态度和道德修养,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对大学生们产生微妙的影响,对在校大学生们的思想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作用。后勤员工自觉地将“服务育人”运用于服务的全过程,如此才能促进学生与后勤员工的沟通和谅解,从而进一步实现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目标。

(二)构筑后勤员工与学生关心和沟通的交流平台

高校后勤应是勤劳朴实、兢兢业业、热情亲切的一支队伍。高校后勤员工要加强自身的职业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接受监督,开展挂牌上岗制度。开设后勤服务热线、后勤障碍报修服务台、意见箱、后勤网站等,为方便广大教师和学生报修,及时排难解忧,争取学生、老师以及员工们的理解、合作与支持,定期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举行听证会,与学生展开讨论。值得注意的网络沟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后勤也要不断开拓与学生沟通的新途径,后勤可以安排网络监管小组,使后勤网站不仅仅只是一个摆设,而是实实在在与学生交流、拉近关系的工具,时刻注意学生的需求,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后勤员工的热情与温暖,从而转变师生对后勤的偏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使高校后勤服务可以实实在在地贴近学生,逐步实现后勤服务育人的目的。

三、深化实践――举办有利于关心的活动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学生服务

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应该具有主动承担责任和奉献他人和社会的品质和意识,大学生承担责任和贡献自己力量的最重要途径是社会实践活动,因此高校后勤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多举办实践活动,磨炼学生的意志、提高他们的能力,实践活动对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存在感具有不可取代的影响作用。高校后勤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更容易展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了解人民的意见、社会的情况等等,深化他们对书本知识的体会和理解,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贴近他人和服务他人,这样的精神也使大学生能进一步树立真诚、友善、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大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端正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更利于他们实现社会需求和自我价值,在实践活动中改正自身错误并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二)提供丰富的实践岗位让学生体会关心

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强调,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高校后勤可以提供多样的勤工助学岗位,这些岗位将无形中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现行的教育宗旨是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全面发展,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补充,高校后勤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机会和岗位,后勤员工也能够指导他们,后勤员工用自己爱岗敬业的专业行为和充满热情的服务态度去感染和影响着大学生,使大学生也可以在充满爱的氛围中热爱劳动并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从而达到服务教育的目的。

四、强化认可――内化关心行为

(一)深化后勤员工关心育人的思想

在校学生以及教师,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后勤的各种服务之中,包括教学楼宇、餐厅食堂、学生寝室以及教师公寓、校园超市、校园洗浴中心、学校医院、校园环境、绿化以及各种维修等等,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后勤服务。优质的高校后勤服务,可以对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他们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正面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强化服务意识,深化员工的关心行为、实现优质的后勤服务是高校后勤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各项服务工作中,后勤员工不仅要满足广大师生的一般需求,也要努力满足教师和学生们多层次、多方面的不同的需求,高校后勤不仅要努力解决现在普遍存在的种种问题,更要探索并解决好某些大学生的个别问题。在赢得高校领导以及广大师生和员工理解与支持的同时,也被社会所认可,在各种高质量的服务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在校大学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对学校、社会的信任和责任感。

(二)增强大学生的关心意识

增强大学生的关心意识,首先要使高校后勤员工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的职业精神,要善于发挥服务育人的作用,不断提高后勤员工的各方面素质,使后勤员工掌握专业的服务技能,努力提高后勤员工的服务水平与综合能力。后勤工作服务人员通过自身人生阅历、生活常识等方面对大学生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对他们表现出体贴与关心,努力帮助广大师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通过加强自身技能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及良好的正面积极的职业道德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关心,并通过和他们交流起到相互帮助的效果。这种来自于人性最真切的关怀才能使大学生们感动并付诸行动,进而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如此以往,他们才会自觉地去关心他人。

在后勤服务育人的工作中,大多都蕴涵着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教育,高校后勤工作应该立足于大学生们的个人发展、着眼于大学生们的未来发展,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努力。高校后勤的关心育人教育是大学生们在课堂上和教科书中学不到的,这些对大学生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以及促进大学生们形成健康、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雪霞.诺丁斯关心理论对教师素质的全新要求[J].外国教育研究,2003(3).

[2]亓素梅.关于高校后勤工作服务育人的思考[J].岱宗学刊,2006(2):6.

第8篇

一、关于高校后勤饮食鼓舞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概述

精细化管理是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能够通过思想理念、模式的改变最大化的减少管理过程中所需要消耗的资源与成本,与推进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密切相关,是不可不扣的科学管理方法,将其引入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管理将取得积极效果。

在高校后勤饮食成本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实行责任具体化制度,明确饮食成本管理中的不同岗位、不同环节、不同业务的成本核算管理,最终有效的提高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水平。同时要求在进行成本精细化管理时要确保专业化、系统化和数据化,只有具备高超管理能力和素养的人员才能将精细化成本管理这一系统工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具体落实到位,并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成本核算管理[2]。这是高校后勤饮食服务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需求,能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加便宜、健康、安全的饮食服务,满足经济实惠的要求。

二、加强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指导策略

饮食服务可以说是高校后勤的基础、保障性工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实现了大规模的扩招,让高校后勤饮食服务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即:物价攀升、人力成本增加、设备设施老化、市场竞争激烈、饮食要求提高等[3]。如何科学应对这些问题,提高高校后勤饮食管理的水平与效益,成为高校饮食管理者需要面对解决的重要课题,从精细化管理角度出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建立健全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核算管理制度

高校的饮食服务都需要经过食品采购、验收、保管、出库、加工、出售、结算等环节,为了尽可能的从每一个环节降低成本支出,确保高校后勤饮食服务的效益最大化,就必须制定严格的流程和制度,从每个环节加强成本核算管理[4]。

首先,在食品采购环节中,为了避免采购人员从中谋取私利,确保价格公正、食品新鲜安全,用最低的价格为高校采购到最好的饮食材料,可以组织进行饮食材料公开招标活动。面对广大市场进行招标,并对供应商的饮食材料进行全面评价,包括价格、质量、供货能力等,舞弊确保做到饮食材料物美价廉,从众多的竞标商家中选择资质优良的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并制定相应的资料数据信息管理库,以便今后参考对比。同时,还需要安排专门人员对饮食材料价格进行询价、报价、调价等工作,收集每天饮食材料的价格变动情况,结合对大型农贸市场价格以及供应商食材质量等的考察综合定出最合理的价格,以确定调价方案。

其次,加强对饮食材料验收、入库、出库等的管理制度。在高校饮食安全的相关制度指导下,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仓储部,加强对饮食材料的管理。对于采购的饮食材料要进行验收,物流部、保管员和核算员三方对准备入库的饮食材料进行质量、数量等的验收,符合要求后才能入库,并建立相应的数据登记统计资料库,以便?S时查核。当然在食物材料出库时,也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流程,申请、审批,再由保管员根据领用单情况发送,核算员要再次复核材料数量,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这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最后,还要建立全员参与的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运行机制以及科学的核算分配制度,这样才能按照规定更换陈旧、老化、耗能大的设备设施,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和节能产品,以提高高校食堂生产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当然,还需高校领导层带头将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理念贯彻始终,并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每一位食堂工作人员的心中,并按照岗位职责的不同,将具体的成本费用核算准确,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成本控制。这样能让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为饮食服务管理提供正确、科学的指导。

2.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健全精细化管理队伍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已日臻成熟,被广泛的应用到各大领域。在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中也需要引入最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支持辅助高校完成饮食成本精细化管理工作[5]。

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构建饮食服务精细化管理网络平台,确保食堂实现日核算,并根据食堂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物流系统,将所有的饮食材料按照种类的差别分为粮食、蔬菜、禽蛋、肉类、水产类等进行记录,便于高校领导层随时掌握饮食成本具体情况,使得分析管理更具实效性,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当然在成本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离不开相关人员的参与,因此也需要加大核算管理队伍的建设,提升核算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并组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提高精细化核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将管理服务理念深入人心,提升综合管理分析能力与水平。

第9篇

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的识别作用主要来自于个性化的整合。个性化在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策划过程中就要确定,而其统一性却要靠长期的管理、控制和营造。这是因为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的各种硬件、软件和形象要素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要实施对形象的战略管理,以保持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的相对稳定性。这就要求在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对实施步骤地统一控制,对员工的长期教育和培训,对外部公众的持续宣传和传播,实现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内部成员和外部公众对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的统一认识。

2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控制团队的建设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控制团队是由形象战略工程最初参与人员、形象战略建设专业公司、后勤服务中心、专家顾问等几个方面的成员共同组成。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实施控制团队是负责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塑造的关键机构,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更具有协调性。由于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实施控制团队对形象战略的推导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团队要由特定的个人或单位来担任,最好由以下4种人组成。

(1)后勤服务中心高层主管与部门负责人的加盟可以取得行政方面的支持。

形象的塑造上工项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上至下的发动和从下至上的响应,既有待理性安排,又有待炽情的推动。

(2)外聘形象战略问题专家的加盟取得智力方面的支持。

形象战略问题专家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拥有丰厚的实践经验,一旦取得他们的加盟,形象塑造就可以得到系统的专业指导和咨询监督,显然由第三方组成的“局外人”专家的介入对于后勤服务形象的塑造必将更加客观和中肯。

(3)专业公司人员。

形象战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策划与实施必须有一个高水平的专业策划公司来辅助配合。委托专业公司参与企业的形象战略计划,不仅是导入形象战略的需要,更是形象战略可持续推进的重要协作者。

(4)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服务对象———教职员工。

长期以来,由于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人事、财务、经营都隶属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但目前后勤队伍建设明显滞后于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智力资源,把高职院校中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的师生吸纳到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中去指导和创新形象塑造,进而实现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与人才教育创新的双赢。

3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实施控制的内容

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其形象战略的实施控制不要仅仅理解为战略在制定后的贯彻过程中的管理,而是从形象调研、战略制定到战略实施和日常维护等过程中的整体管理和控制,所以形象战略实施控制包括实施前的控制、实施过程中的控制和实施后的控制,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建设前期调研的控制。

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建设前期调研的结果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和适宜性。因此,在调研的过程中,要对调研实践的深度、宽度、调研的手段和方法以及调研成员的搭配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严密的管理和控制,力求调研所得到的数据和信息真实、客观和全面,为得出正确的分析结果和做出科学的战略决策做准备。

(2)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决策过程的控制。

对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决策过程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得出科学的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和适宜具体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执行的战略方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控制的内容有:决策成员的选择、决策输入信息的管理、决策方法和决策结果的科学选择、决策结果的评审(包括对决策执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等方面。

(3)高职院校后勤形象战略方案贯彻过程中的管理控制。

高职院校后勤形象战略方案贯彻过程中的管理控制主要是为了高效贯彻执行形象战略,这个环节是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系统工程的主要环节。无论调研分析结果多么正确、决策方案多么可行,如果不全面、持续的贯彻下来,形象战略工程最多只能使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高层管理人员的幻想罢了。在这个控制过程中,应主要从视觉识别、理念识别和行为层面进行管理,力争使后勤服务中心全体员工的行为、动作、言语都能反映出员工对后勤服务中心企业形象战略的理解和贯彻,保证集团所做出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向社会公众投射出良好的形象地举动。因此,这个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不仅仅是整个系统工程控制的主体,也是最不容易控制和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他需要后勤服务中心管理层的正确领导、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形象战略执行部门的严密控制来进行。

(4)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日常维护过程中的控制。

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管理不仅仅是指在集团形象战略的导入和执行的过程中加以控制,还应该包括集团形象的日常维护过程中的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日常维护过程中的控制主要是为了保证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在日常运营中能够持续的执行形象战略,在员工出现背离后勤服务中心形象要求的行为时,在集团遭遇影响公众对后勤服务中心形象认知的危机事件时,在集团内外部发生影响形象战略实施的因素时,形象战略控制团队能够快速做出反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4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的更新

高职院校后勤形象战略工程并不是靠一次战略实施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后勤服务中心应在第一次实施形象战略的基础上,吸收反馈信息,再投入到第二次形象战略工程中,如此反复,使后勤服务中心形象通过一次次的实施和管理,不断获得提高和发展。在后勤服务中心战略已经确定并加以实施时,往往会遇到既定形象战略与变化着的环境之间产生矛盾,其结果会导致战略实施的结果偏离原定的战略目标。形象战略的更新就是指在后勤服务中心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或者在集团形象战略实施过程中发生重大的、能够影响战略实施效果的严重问题时,其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所做出的调整和改进。形象战略更新也就是形象战略的重新设计,因此,也要对形象战略的根新进行严密的控制,以保证形象战略的实施是一个持续改进、循环的系统过程。

5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日常维护的标志

(1)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的产品和服务已形成系列,有主导获利产品、有名牌产品,并具有雄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产品在高职院校后勤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量。产品质量过关,有一套质量保证、监控体系。

(2)高职院校后勤形象在国内或者一定得区域内有一定的影响力,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的无形价值已至较高层次,在社会公众中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满意度。

(3)高职院校后勤形象竞争力已得到较大提高,具有一定的迎接更大的风浪的能力,也有一整套得心应手的后勤形象竞争的经验、战略和策略。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